当10月的最后一个交易日结束,由于申购新股中国石油的外围资金的解冻,高位盘桓了三周左右的上海和深圳股市继续走出低谷,由超级金融国企所带动的新一轮行情连日延续着小步快走的升势,深圳成份指数创出了距离两万点仅400多点的历史新高。
同一天,总部设在瑞士日内瓦的世界经济论坛公布了《2007-2008年全球竞争力报告》显示,继去年采用全新的竞争力指数进行评估后,今年对有关指数再次作了改进,美国仍是世界上竞争力最强的经济体,瑞士和北欧国家排名继续靠前,中国香港和台湾分列第12位和14位,中国大陆排名34位,也比去年有所上升。
而三天前,纽约彭博通讯社的财经资讯公布了这组数据:由于中国人寿A股29日创出历史新高2568亿美元,其市值超过美国电话电报公司(AT&T),从而跻身全球市值十大公司。再加上中国石油(4467亿美元)、中国移动(3982亿美元)、中国工银(3533亿美元)、中国石化(2585亿美元),令中国公司包揽了全球市值前十名榜单的半壁江山。当然,尽管美国公司从原来的4家减少到了3家(埃克森美孚石油、通用电气和微软),但这五家中国上市公司能登上全球销售额前50名的却只有中国石化和中国石油两家。
近来各类财经观察文章似乎喜欢引用那位英国名作家的话形容中国经济——狄更斯在《双城记》中那句名言“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这是对人类历史上最多人口的国家在经济发展奇迹面前的喜悦和悲伤、犹疑与彷徨的写照,也是近来关于中国宏观调控效果和股市泡沫风险存在巨大多空分歧的经典概括。
有关中国经济的大量新闻信息每天源源不尽地流向资本帝国的观察者、决策者、执行者,这些时刻都可能被更新和改写的数据常常激起人们的惊叹和担忧,那些原本能够理性温和地看待中国经济问题的观察家们已越来越像激辩到脸红的政客。然而问题在于中国的当政者、企业家、老百姓以及行业精英们如何看待“庐山真面目”。
世界在今年突然发现,中国这个社会主义大国已进入一个新的资本时代。然而对于中国来说,上述三条信息却暗示它也正同时前所未有地遭遇着三大挑战:相对封闭的股市环境、有待完善的市场体系、刚刚开始的企业治理。
首先,相对封闭的股市环境是否蕴含着巨大的泡沫危机?当“市值神话”所建立的账面财富顷刻化为乌有,很可能是因为“拼命地做多或极端地做空”——投资界的这句圣经箴言,对于中国这个资金推动型的单边大牛市来说,一年两倍的指数上涨,已使健康的、可持续的经济发展的可能性大大降低,却令宽幅震荡甚至崩盘危机的可能性大增。
其次,有待完善的市场体系是否支持这壮观的经济增长?而由创新能力、自由程度、交易成本、营销环境、资源条件、政策导向、生产关系等一系列要素组成的市场体系,虽然在过去近三十年的改革开放进程中不断得到修正,但在这个庞大经济体的成长中,新兴市场在中国的各项指标的实现事实上需要更长的时间而非更大的空间。
第三,刚刚开始的企业治理是否意味着有足够的国际经验?中国公司刚走入全流通时代才两年时间,便进入“市值管理”的新领域——如何基于公司市值信号、有意识和主动地运用多种科学及合规的方法和手段,以追求公司价值创造、价值实现和价值经营的最大化,这样的战略管理目标,却处在股价管理、操纵市场的低级水平。
最近半个月以来,先是美国投资界泰斗巴菲特减持了他手中的中国石化,随后是美国财经政策大师格林斯潘在本周之初再次发出预警(他自今年5月份以来多次表达过类似观点,即对中国股市可能出现的“急剧收缩”表示担忧),陆续引起了国际资本市场对中国的警觉。或许,他们对于中国现象的观察也不一定准确,中国的牛市行情还可继续向上,中国的公司市值仍会继续增加,但是怀着最坏的准备去控制风险总是有益的。
中国的确毫无疑问地进入了新的资本时代。但是,对于这个做空机制尚不完善的市场,在此全球资本海洋里,谁该对国家财富的市值进行足够有力的避险管理呢?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