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政府新来的年轻人——陈敏尔接棒浙江省常务副省长
2007年5月25日下午,浙江省第十届人大常委会第32次会议决定任命47岁的陈敏尔为浙江省副省长。由于陈敏尔身兼浙江省委常委职务,次此转任省政府,将接棒已经悬空两月的浙江省常务副省长职务。
自2003年5月起担任浙江省常务副省长职务的章猛进因任职年龄原因,在今年2月当选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3月底正式辞去常务副省长职务。
海外华文媒体《欧洲侨报》社长曾撰文这样评价陈敏尔:“这位年轻俊秀的浙江省委主管意识形态的高官,其风度如其名字一样,不仅聪敏、智慧,而且对海外朋友格外亲切。”《欧洲侨胞》2003年底在浙江省参观考察时,对省委常委、宣传部长陈敏尔进行了专访,陈的温恭谦和、彬彬有礼以及对浙江发展的如数家珍都给采访者留下了深刻印象。
1960年出生的陈敏尔在2002年6月晋升为浙江省委常委,迄今副省资历已有5年。他不仅是浙江省最年轻的副省级领导干部,而且在全国范围内也是为数不多的60年代副省级领导干部之一。
陈敏尔出生在绍兴诸暨,父母取孔子名言:“敏而好学,不耻下问”之“敏而”的谐音予其名字,显示了对他的期望。1978年,绍兴地区师范学校改制大专,开始招收大专生。刚好高中毕业的陈敏尔选择了“人民教师”这个光荣的未来职业,迈入了绍兴师范学校的大门学习,1981年,他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该校中文系。
多年后,当他以省领导身份再次返回母校时,学校已改名为“绍兴文理学院”。在其省委宣传部长任内,他积极关心和推动母校的建设和发展,多次表示要力争早日建成已立项十多年的“绍兴大学”。
在浙江省的高官中,与陈敏尔同乡的还有周国富。周国富在80年代初在家乡官至诸暨县副县长。随后,周调任绍兴市委常委、组织部长。旋即,周在1984年的“干部年轻化”的浪潮中被提升为浙江省委组织部副部长。
就在周国富的副部长任内,他的老乡,毕业后一度留校工作的陈敏尔开始在政坛崭露头角。由于表现优异,陈敏尔被选拔担任绍兴市委宣传部干部、科长。与周国富不同的是,1987年,陈敏尔的仕途开始在他的家乡邻县发力——这一年,年仅27岁的他出任绍兴县委常委、宣传部长。开始了他主管意识形态工作的经历。2年后,年轻有为的陈敏尔被绍兴市委书记王咸波看中,再次调回到绍兴市委任宣传部副部长。
王咸波80年代初曾任绍兴县委书记,他对同样来自绍兴县的陈敏尔青睐有加。1990年底,就在王咸波离任绍兴市委书记前夕,在机关锻炼1年多的陈敏尔被重新调回绍兴县任职。不过是官升一级,出任绍兴县委副书记,3个月后,31岁的他出任绍兴县县长,成为当时全省最年轻的县长。
绍兴县是绍兴市的重镇,面积1000多平方公里,人口70万,是著名的水乡、酒乡、桥乡和名士之乡,1982年,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首批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改革开放以来,绍兴县继承传统产业,发展现代经济,形成了以化纤、纺织、印染、服装、酿酒为优势,以机械、电子、化工、建材为新兴产业的工业体系。经过多年的发展,综合经济实力常年居中国百强县前十强。
陈敏尔在1991年出任绍兴县长,直至1996年从县委书记离任,先后主政绍兴县5年。这5年,正是绍兴县大力发展轻纺工业,着力建设日后闻名遐迩的中国轻纺城的5年。1992年,陈敏尔亲自出任刚成立的中国轻纺城管委会主任,拉开了建设序幕。1993年,陈敏尔和时任县委书记纪根立(现任省旅游局长)一起决策了绍兴县建设中国轻纺城的发展目标:兴商建市,兴市建城,你发财,我发财,政府主要职能是服务,建立更加有效的管理机制,促进发展。年底,陈敏尔又力促国家铁道部开工建设轻纺城配套火车站。
中国轻纺城现已发展成为中国乃至亚洲最大的纺织品交易中心、布匹集散中心,有东、中、西、北四大交易区,拥有十九个专业市场。2006年交易额在300多亿元。
1994年5月,绍兴市委领导变动。纪根立出任绍兴市委副书记、市长。陈敏尔接替出任绍兴县委书记,1996年,陈敏尔任绍兴市委常委,仍兼绍兴县委书记,官至副厅级。1997年9月,他与时任绍兴市委书记沈跃跃一起,被选为仅有的两名绍兴市出席党的十五大的代表。
开完党代会回到绍兴,刚传达完十五大精神不久,陈敏尔接到省委调令,赴宁波工作。当年11月,出任宁波市委常委、副市长。仅一年,就从副厅迈入了正厅干部行列。
1998年11月,原宁波市委书记许运鸿腐败案爆发,原宁波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谢建邦也严重涉案被免职。原来排名第二的副市长的陈敏尔接掌常务副市长。1999年9月,宁波市委领导分工调整,陈敏尔卸任常务副市长,专职市委副书记。1年不到,浙江日报社社长易人,陈敏尔被宣布出任党委书记、社长。开始进入省城杭州工作,步入浙江省的权力中心范围。
2000年6月,陈敏尔履新不久,浙江日报报业集团就宣告成立。《浙江日报》创刊于1949年5月9日,当时形成了“六报两刊一网站”的报业格局,综合实力跻身全国省级党报先进行列。陈敏尔在集团成立仪式上表态指出:组建报业集团既是一项探索性的工作,也是一个难得的机遇。报业集团要在省委的领导下,以邓 小平理论为指导、以党报为核心、以新闻传播以及相关产业为主业,始终坚持正确的政 治方向和舆论导向,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以报为本,以报立业。积极探索,努力创新,以高度的政 治责任,满腔的工作热情,扎实的工作作风,开创新世纪的辉煌,为建设文化大省和我省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作出新的贡献。
报业蓝图刚刚铺开,2001年6月,陈敏尔再次接到调令,离开了他执掌1年多的浙江日报社,出任浙江省委宣传部长。此前的4月,原浙江省委常委、宣传部长李从军升任中 宣部副部长,他的遗缺由斯鑫良接替。不料6月,浙江省委常委、组织部长沈跃跃又被交流至安徽工作,斯鑫良又马不停蹄的接替沈跃跃的组织部长职务。于是就把担任了仅2个多月的宣传部长职务移任给了陈敏尔。
省委宣传部长历来是省委常委的当然人选,41岁的陈敏尔一时间成为了浙江省的政 治明星。2002年6月,经过1年时间的培养和磨练,陈敏尔正式出任浙江省委常委、宣传部长,成为全省意识形态的主管。
陈敏尔任职过的绍兴县,除了轻纺城,最有名的莫过于兰亭的书法大家王羲之了。陈敏尔在江南文化之乡浸润多年,加上其本身中文系出身,文学修养不俗,书法作品更是显现风采。省内众多文化界名人都赞许过这位年轻的部长。
陈敏尔曾为其同乡、著名书法艺术家赵雁君作文,文中写到“艺术一如炼旦,才华只是火候,药石还需采集。”来赞誉其专研艺术刻苦。倘若把这句话拿来比喻陈敏尔的仕途,那也是恰当不过了。干过县长,做过县委书记,当过副市长,主掌过新闻媒体,又是5年宣传部长,再加上现在的常务副省长,陈的晋升资历堪称完备。
一度有传言陈敏尔将出任宁波市委书记或杭州市委书记,到今天的任命为止,算是水落石出了。
G8峰会中国踩刹车?
Gro?ansicht des Bildes mit der Bildunterschrift: G8峰会,还是笼子里的金丝鸟俱乐部?
中国作为世界第四大经济体在八国峰会上应该扮演一个重要的角色。没有中国的配合,即将在德国海利根达姆举行的G8峰会就不可能拿出解决峰会议题的满意方案,例如在气候变暖、贸易、非洲问题、知识产权保护和伊朗及朝鲜的核计划问题上。
北京外交部一位新闻发言人说:“我们对G8对话高度重视,世界上的很多问题靠一个国家自己的力量是无法解决的。”自2003年以来,中国作为门槛国家常受邀请出席G8峰会。
但是,中国在G8峰会上常常踩刹车。例如在气候变暖问题上,虽然专家预测今年中国将取代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二氧化碳排放国,但是中国至今决绝承诺具体的减少排放的义务,因为中国认为首先是发达工业国家应该先做出表帅。显然,中国并不想减缓自己的经济发展速度。北京的思路便是,“没有发展,很多问题就不能解决”。但经济发展不能是无限的,中国政府计划到2010年时将经济产出的能源消耗比率降低20%。
在斡旋朝鲜核问题上,北京扮演了一个得到世界承认的角色。但是在伊朗问题上,由于北京在那里有着能源供应的利益,中国采取的是缩头的保守政策,并因此受到国际社会的批评。在苏丹的问题上也是这样,直到最近中国才在国际舆论的压力下派遣工兵增援国际维和部队和利用自己的影响力对当地政府施加影响。
在峰会上,中国肯定要在人民币升值问题上拒绝美国提出的要求。美国认为,人民币升值是解决中美贸易失衡问题的唯一法宝。但是,中国在一年内已经差不多将人民币升值了百分之七,而中国的对美贸易并没有因此而出现减少。在知识产权保护问题上,相信北京的代表会用说好话来安抚西方。
八国峰会并没有对中国发出入盟邀请。北京外交部的发言人说,“如果我们不被邀请,也就不能在这些问题上给出什么答案”。他说,形式是不重要的,G9,G10还是G15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要讨论所有的问题。驻北京的一些西方外交官认为,光是参与发言是不够的,中国必须是解决问题的一部分,必须是一个“负责任的参与者”。
中国加入G8机会有多大?
Gro?ansicht des Bildes mit der Bildunterschrift: G8-中国不想跳进的围城?
八国峰会在德国海利根达姆即将召开,中国是否加入这一“富国俱乐部”又成为热点话题。德国之声中文网记者潇阳认为,目前来看,G8并没有急于正式吸收中国入会的迫切需求,中国对G8成员国身份也并不眼热,因此至少在中期内,中国以“特殊待遇伙伴”的身份与G8近距离接触,是双方都能接受的实用办法。
G8为什么需要中国?
中国经过连续二十多年的持续高速经济发展已经跃居世界第四位,如果没有中国的参与与合作,世界许多重大问题都无法解决,这是一个国际社会的普遍认识,也是G8国家几年前就开始讨论是否接纳中国的最主要原因。以今年德国作为轮值主席国提出的G8峰会议题为例,气候保护、非洲政策和知识产权保护这三大问题都与中国有密切的关系。
虽然发轫西方的工业化本身就是个不断全球化的过程,但是“全球化”在冷战结束后才真正开始成为一种影响世界各个角落的普遍意识和普世的感受,此前仅仅作为一个西方的富国俱乐部的G7必须革新,才能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有所作为。中国以新的全球玩家的姿态崛起,G8和中国再相互视而不见是不可能了。
起源自上世纪七十年代的G7可以说是“前全球化”时期的体制,带有明显的冷战和殖民时代的历史痕迹,其存在和决议都缺乏合法性,特别是近年来峰会必遭西方“愤青”大搅局,几乎所有指责世界不公正的屎盆子都被扣到了G8的头上。
G8为什么现在不热衷拉中国入伙?
民主自由的政治制度和经济大国地位是G8设下的两道难以逾越的门槛。G8国家中反对中国入伙的主要理由便是G8首先是个“价值共同体”,而中国不是个民主国家,理所当然应该被排斥在外。既使从经济实力上看,中国的人均国民收入仍然不高,也构成了一个不能进入G8的理由。
1998年因俄罗斯入伙,G7演变为G8。俄罗斯其实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民主国家,在经济上也不是个强国。西方七国降低门槛接纳俄罗斯的动机本来是希望俄罗斯从此后向西方靠拢,稳固其民主制度。但是事与愿违,普京将G8利用为一个展示其铁腕外交的绝好国际舞台,而在民主化上被美欧看作是向后倒退了。有了俄罗斯的不太成功的“和平演变”先例,G8对中国入伙后是否更顺从就自然不抱乐观态度。
另外,G8本身还不是一个常设的国际机构,而最多只能算是一种国际机制。虽然在部长层面上有明显的制度化趋势,但是仍唱主角的峰会仍然只是成员国政府首脑交换意见和发表意向性声明的论坛,它的议题设定也很受轮值主席国利益的影响。在一些重大议题上,G8各成员国之间就有着难以调和的利益冲突,因此作出的决议在峰会过后变被忘却是很常见的现象。由于民主国家的议会制度和任期限制,G8各国政府首脑对贯彻峰会决议也常报有非常现实主义的态度。由于G8决议更多的是政治象征意义,并没有国际法上的约束力和决议后的落实贯彻动力,同时在现有的国际秩序中有着众多的与中国对话与协调的双边和多边制度化渠道,G8并不会认为中国是否入伙是个关键性问题。
缺少了制度性约束,G8的政治影响力就与政府首脑的个人政治风格和倾向有很大关系。德国、法国和英国都在前几年热衷支持中国加入G8,但是随着施罗德、希拉克和布莱尔的纷纷离去,G8中为中国入伙说话的人已经没有了。德国总理默克尔上台后对中国刻意保持距离,在中国加入G8问题上只提“特殊待遇的伙伴关系”和“新形式的对话”,明确反对将G8再进一步扩大。美国虽然原则上不反对中国加入G8,但是也从来没有表现出热心,再加上布什任期接近尾声,料不会突然改变对中国的态度。俄罗斯最希望中国加入G8,但是在自身地位都受到质疑的情况下,说话并不管用。
中国对加入G8的态度
意识形态上的和经济实力上的巨大差别一直是将中国与G8隔绝的鸿沟。直到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以前,中国与G8都处于排斥或是不相往来的状态,1989年G8还以宣言的形式采取了制裁中国的行动。在2000年,中国还婉言拒绝了东道国日本的参加G8冲绳峰会的邀请。
Bildunterschrift: Gro?ansicht des Bildes mit der Bildunterschrift: 普京:胡兄,你怎么总站在边上?胡锦涛在2006圣彼得堡G8峰会上
自2003年以来,中国国家元首胡锦涛将第四次作为特邀来宾出席德国海利根达姆G8峰会,也就是说,除了2004年东道主美国因为重点讨论中东问题没有邀请中国,中国自2003年起是每请必到,说明中国对G8这一象征国家实力的大场面开始重视。
中国加入G8的好处是明显的。不管中国口头上怎么说,追求“大国和平崛起”是中国制定外交政策的主要动机。加入G8可以提升中国的“大国”地位,使得中国在这个具有非常强的政治象征意义的国际平台上发出自己的声音,并得到在与世界主要政治经济玩家博弈时设定议题的主动性。中国政府认为,“和平”是中国在世界上崛起的必要国际大环境,其意义可比“稳定”之于内政的重要。而要想得到这一“和平”的国际环境,中国就不能再抱着与G8国家井水不犯河水的消极回避态度。中国的经济发展离不开贸易,而贸易问题离不开与G8国家的平衡与协调。
但是,中国对加入G8也顾虑重重。中国最担心的是一旦加入G8就要在享受名分上的荣耀时受到G8游戏规则的更多约束。如在气候保护、知识产权保护、人民币汇率和人权等问题上,中国在G8之外显然拥有更多的自由发挥空间,较少受到制约。
中国一直把自己定位为一个发展中国家的国际代言大国,这一地位首先来自于中国在联合国安理会的否决权。中国在参加G8峰会时,也总是强调代表发展中国家的利益,将发展中国家的立场和利益带进G8的讨论中。如果中国加入G8,就必然不再有理由继续留在代表发展中国家利益的G77,从而失去中国外交上的发展中国家代言身份,失去外交上的主要支持力量。这一考虑其实也反应了中国虽然是发展中国家但又不同于发展中国家的特殊大国地位。
中国目前对是否加入G8可以说是态度谨慎,同时也没有急于加入的紧迫感。与俄罗斯相比,中国现在既是政治大国,又是经济大国,这种双重大国地位使得G8在解决全球化的问题上离不不开中国,中国不管是否作为成员,都必然是G8的重要对话对象,因此对于中国来说,并不存在被G8国家边缘化的危险。中国政府也看到,在更具有实际操作意义的G8部长级峰会层面,中国已经在事实上在逐步被纳入“体制内”,例如2005年中国就成为G20(1999年在G7建议下成立的旨在解决包括重要新兴市场经济国家在内的世界财经平衡的财长与央行行长峰会机制)的主席国。
八国集团对中国的批评有其一己之私
Gro?ansicht des Bildes mit der Bildunterschrift: 2007年1月,胡锦涛访问非洲
八国集团财政部长波茨坦会议的重要议题之一是中国对非洲的贷款问题。对此,许多德语媒体做了详尽报道。柏林日报写道:
“西方国家对非洲国家全面减免债务后,现在新一轮债务又将螺旋式上升,但这次由中国造成。最近一段时间以来,中国向非洲投入大量贷款,以此获取开发非洲资源的权利。西方把新贷款与一些特定的条件、如环保和社会标准等挂钩,而中国无视西方的这一做法。国际援助组织批评中国,为了满足自己对原料的饥渴,甚至向独裁者贷款。德国财政部长施泰因布吕克批评说,中国慷慨贷款的政策违背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原则,可能带来非洲国家财政崩溃的后果。”
南德意志报认为,“许多非洲国家的腐败和裙带关系阻碍了民主、和平和生活改善,但八国集团对中国的批评也有其一己之私”:
“西方企业抱怨非洲国家的政府和企业更愿意选择中国投资者,因为中国人很少提出问题。现在德国企业担心,它们的原料安全供应将陷入困境。……国际援助组织要求工业国爽快地履行向非洲提供更多开发援助的诺言。所以,为非洲债务、艾滋病和贸易问题积极奔走的慈善组织‘达塔’对这次财政部长会议取得的少数具体结果能否实施表示怀疑。‘达塔’欧洲分部负责人布斯顿说:‘中国绝不是非洲的好伙伴,但是它信守给钱的诺言。与此相比,目前八国集团的各国就差多了。”
八国担心中国贷款非洲的后果
每日镜报认为,中国给非洲的贷款并不会带来八国财政部长们所担心的后果,因为中国已免去了非洲国家14亿美元债务,温家宝在非洲开发银行上海会议上宣布,中国将再免去非洲国家十亿美元债务。去年中非峰会上,中国许诺,2009年以前将外援总额增加一倍,并设立五十亿美元的开发基金。最后,该报也指出了中国援助非洲项目中的一些问题:
“如果北京答应修一条马路,就会修起来,但用的是自己的人。中国的项目不会给当地人带来就业机会。此外,项目结束后,许多中国人就留在他们所在的地方。其结果是,在当地人以小买卖艰难为生的非洲市场上,中国人越来越多,与当地人竞争。坦桑尼亚和赞比亚进行竞选时,对中国人的反感成了重要的话题之一。
尽管如此,大多数非洲人仍然认为,中国人现在出现在非洲对他们有战略上的好处,因为如果西方再把投资与良好执政的严格规定挂钩,他们还有另一个选择。”
FBI前官员:华裔陷间谍案 美国应负最大责任
【网讯】在陈文英案、李文和案后又爆发麦大志案,本案的被告且多达五人,不少华裔因而怀疑为什么华人常常会被扯上间谍案?对此有人说与当年国会《考克斯报告》的出台有关系,但曾是联邦调查局中国科高层的退休干员却不认为如此,他反而认为造成这种错觉,美国政府应该负最大责任。
美国《日报》报道,洛杉矶加大华裔政治学教授汤维强虽然强调,麦大志的案子他个人并不太清楚,但他相信美国境内会有这样的看法,与前国会议员考克斯在1999年5月发表《考克斯报告》有关,这篇报告把许多在美的中国人描绘成全都在替中国搜集情报。
报告说,美国境内有六千家中国人开的公司几乎都“挂羊头、卖狗肉”,都在替中国收集资料。汤维强说,尽管这篇报告内容有许多不实之处,史丹佛大学的五位知名教授还曾联名反驳该报告,但是那份报告却为官方接受,并且深入政府官员的脑海。这篇报告成为他们难以抹去的印象,也使得情治单位对中国科学家、学者的“监控”特别严格。也就是说美国社会的大气候受到该报告的影响很深。
应辩方律师凯伊(Ronald Kaye)之邀,在本案中曾出庭作证的前联邦调查局高官史密斯(Ivian C. Smith)虽然对此没有明说,但似乎也同意这一点。他说,中国与美国关系正常化只有三十年,双方在关系建立初期,往来并不平衡,来美国的中国人远多于到中国的美国人,而中国特殊的“关系”文化,则使一般中国人很难抗拒不替自己的亲友或国家做一点事。他说,邓小平就曾说过,虽然大批学生到美国留学,将使中国“流失”一些人才,但邓小平仍然相信,出国留学的学生最后对祖国的发展还是会做出贡献。
在史密斯看来,移民美国的华人想要帮助祖国,几乎是第一代移民的普遍心态,这很正常,但不能因此说“华人总想当间谍”,替中国搜集资料;或者说华裔美国人对祖国的忠诚度比对美国要高。他并且表示,当年连邓小平都对美国在协助中国现代化过程中的友善程度,感到意外,没有料到美国的一些信息那么容易就能取得。因此史密斯反过来批评美国说,如果政府认为某些文件具有机密性,就应该好好保管,不要任人轻易从开放的领域中取得,更不能自己的保密工作做不好就转而怪罪华裔。
80/20组织的创办人吴仙标说,为什么华裔容易遭指控,应该与中国如今已经是世界大国、且在美国的国防工业与高科技中,华裔员工又多有关。但他不相信华裔对美国的忠诚度会比对中国的低。
尔湾加大的历史学者陈勇,则不认为华裔容易被控间谍罪,也对华人倾向于把麦大志案与李文和案、陈文英案并提不以为然。他说,麦大志的案子涉及许多技术性问题,与李文和案、陈文英案都不同,如果因为这些人被起诉就说华裔容易被控,他认为实在有些牵强。
联邦法院:安卫星天线是获取信息的基本权利
Gro?ansicht des Bildes mit der Bildunterschrift: 柏林“锅盖”景观
能否在德国安装卫星接收天线,向来争议很大。房东基本持否定态度,怕给房产弄上个外国人居住区的不良印象。德国目前为止的法律,也是相对偏向房东的。但这一情况到了本周三有了方向性转折。
没有人说德国不是个自由的国度,但你要想在德国安装接收卫星电视节目的天线,可不是那么容易的事,如果你是交租金的,想装个接收器观看家乡的电视节目,一跟房东商谈,他一定先灭了你的念头。你不服,打官司,看看法制国家是否保护公民(其中也包括外国公民)自由接受信息的权利。
一名生活在柏林的土耳其人这样做了,结果怎样? 柏林地方法院判决房东有理,理由是土耳其人住的这座房子里已安装了宽带高速电缆,可以收到6个土耳其语的电视频道。6个还不够,你这不是找茬吗?判决要求土耳其人撤下卫星接收天线。土耳其人还不服,把官司打到联邦法院。
本周三,联邦法院作出了有利于土耳其人的判决。判决明确说,房主不能一概禁止租房者安装接收天线。如果租房合同里含有有关的禁止条款,属于非法,理应取缔。法官在宣读这项判决时援引了德国“基本法”中有关保护新闻自由的条款。依据这项条款,外国人应该享有获取家乡信息的权利。
那么,如果住房内已具备了接收家乡信息的条件,比如,土耳其人已经可以收到6个土耳其语的频道,安装卫星天线仍然是不可剥夺的权利吗?在这一点上,德国联邦法院的判决基本维护了柏林地方法院的原判,即在电缆电视节目可以收看的情况下,可以将之作为禁止安装卫星天线的理由。但这一点不是无条件的,房主必须在以下情况允许房客安装“锅盖天线”:如果锅盖并没有从本质上影响了房屋的外观。
由此可见,德国联邦法院对获取信息的自由权利看得更为重要,把它放在房东的利益之上。这样,联邦法院原则上驳回了柏林地方法院对接收卫星节目天线的判决。
柏林土耳其人有了新的判决,大增了合理合法安装卫星天线的几率,不过,在“锅盖”合法化之前,柏林法院还必须判定,土耳其人的“锅盖”究竟是不是在本质上影响了房子的外观。
南北韩通车与台海关系
Gro?ansicht des Bildes mit der Bildunterschrift: 历史性的南北朝鲜通车
本周,南北韩在严重军事对峙的情况下首次通车,引起香港媒体的关注,并将其与两岸关系进行比较。与此同时,世界银行行长沃尔福威茨的丑闻将给美国政府造成什么损害?本周香港媒体也有评论。
香港《太阳报》本周发表评论,从南北韩首次通车联系到台海两岸局势。评论写道:“ 此次京义线列车越过南北韩军事分界线是自1951年6月12日以后,至今已时隔56年。……南北韩在军事依然严重对峙的情况下实行了通车,使人联想到中国的两岸。实际上,无论是北韩前领袖金日成一九七二年提出的高丽邦联制设想,还是现领袖金正日一九九八年四月十八日提出的“祖国统一五大方针”,抑或韩国前总统金大中几年前提出的“阳光政策”,都显示出其在追求国家统一方面的决定,以及在操作程序上较之中国台海台海两岸领导人更为务实、理性的思维。究其原因,主要是南北韩之间血浓于水的民族情感;而这种情感在今天的台海两岸中国人之间似乎正在渐渐远去。”
评论接着写道:“南北韩进行列车试运行后,韩国将向北韩支援轻工业原材料,并参与北韩的地下资源开发等进行“互通有无”的经济合作。……此外,南北韩进行列车试运行,意味着南北韩纵贯铁路有可能全面开通,……至于南北韩通车后还有助于缓解韩半岛军事紧张气氛,则更是不言而喻。南北韩的通车,不知对于台海两岸领导人有否触动?”
女友门事件折射欧美角力
在国际局势方面,围绕着世界银行行长沃尔福威茨是否下台而产生的风波,这几天仍在蔓延之中。香港《明报》的评论指出:“此次风波发展至今,不但折射了沃尔福威茨本人的道德污点,同时也折射了欧美之间的角力,更折射了美国政府作为全球最大民主国家的政府,在道德和良知方面,已完全失去了信誉和号令能力。”
评论写道:‘如果说,沃氏作为新保守主义的代表人物只是因理念,那么他担任世行行长后在女友加薪问题上的作为,则暴露了其道德和人品上的污点。……至于布什政府对沃尔福威茨的力挺,明眼人都看出,其间已经跨越了正常人事任命的范围;无论在沃氏出任世行行长时,还是在其丑闻发生之后,布什政府对沃氏的力挺,无不出于其集团利益的考虑。尤其是沃尔福威茨有伊拉克战争期间的保守倾向在前,此次又发生丑闻,因此布什若继续力挺沃氏,对美国作为世界最大民主国家形象的损害,只会有增无减。”
中国能源问题:高悬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Gro?ansicht des Bildes mit der Bildunterschrift: 莱茵论坛研讨会成员
上个周六(5月12日),上海社会科学院欧亚研究所副所长余建华教授作客波恩莱茵论坛,作了一个题为《世界能源形势与中国能源外交》的热点论题报告。余教授本人也是国家哲社科基金项目“恐怖主义的历史演变研究”和上海市哲社科规划课题“世界能源政治与中国全球油气战略”的主要负责人,深谙大国石油战略博弈以及中国能源外交的现实困境。其报告以事实为依据,呈述主要观点如下:
油价飞涨不能归罪于中国
近年来,国际市场石油价格一路飙升,对此,国际舆论界较为主流的一种观点认为,中国经济腾飞所带来的旺盛的能源需求是油价上涨的根本原因。
针对这样一种相当片面的论调,余建华教授分析指出,油价迅速上涨是由多重因素决定的,包括世界经济复苏、伊战之后中东等地恐怖主义回潮、部分产油国政局不稳、石油期货市场虚高、OPEC剩余产能不足等等。目前中国的石油进口量还不占世界进口总量的10%,近两年虽然进口的相对增幅较大,但绝对增长仍比不上美国。
余教授说:“我举一个例子,近来国际上把非洲内乱的主要矛头指向中国,指责中国从当地大量进口石油,加剧了地区紧张局势。但实际上今天非洲出口的石油中,有33%输往美国,36%输往欧盟,中国只占8.7%左右。让中国承担大部分的舆论压力是很不公平的。而且,中国目前的石油进口量还不到美国的四分之一,又怎能把油价上升的主要因素归罪于中国?”
余教授认为,现今油价高涨实际上也跟国际买家关注中国有关,他们看到中国大量买油,在做石油战略储备,就把油价推动上去,这其实是一种不正常的心理状态。 “那种认为石油资源是有限的,中国进口增加便减少了别人进口可能性的思维方式是不对的。”余教授说,“今天的世界是一个相互依赖的世界,既然中国和美国、欧洲一样成为国际市场的一个重要买家,那么如果是要维护能源格局的稳定,中美欧就应该共同努力,而不是简单地指责中国。实际上,高油价对于中国经济也是一个很大的损失。2006年,中国为进口石油多花费40%的外汇,成品油更是增加了一倍。所以,中国也不希望油价无限制地高上去。”
能源问题是制约和平发展的一大瓶颈
Bildunterschrift: Gro?ansicht des Bildes mit der Bildunterschrift: 余建华(莱茵论坛)中国是世界第二大能源消费国,第三大能源进口国。虽然中国同时也是一个能源储备大国,但人均能源资源少,供需有差距,而且这个矛盾会越来越尖锐。另外,中国能耗强度高、效率低,浪费大。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导致环境污染严重。伴随中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石油短缺问题将日益成为高悬在中国头上的一把达摩克利斯剑。
余建华表示,解决中国石油安全问题的关键还是在于开源节流。目前中国处于一个非常好的机遇期,制定了要到21世纪中叶成为一个中等发达国家的战略目标。但与经济发展同步增长的是石油需求。根据近来各方面的预测,中国石油的进口依存度到2020年很有可能达到50%-60%,与美国目前的58%相当。
中国进口石油的主要格局是:中东约占45%;非洲31.5%;俄罗斯10%左右。这些地区政治因素也将影响到中国石油进口的安全性。目前,由于中国缺乏必要的石油战略储备能力,对石油突发性供应中断和油价大幅度波动的应变能力较差。为应对这一风险,国际上通行的方法基本包括两个方面,其一是尽可能扩大购油的渠道,开展油气外交,并设法保证运输线的安全;其二是加大石油储备。如南堡油田所在地将成为中国石油战略储备基地。
余建华称,在能源发展道路上,目前的状况对国民经济发展形成越来越多的挑战,产生了一个能源、经济、环保之间的三角关系。这个问题是相互联动的,被称为是3E问题(Energy, Economics, Environment)。中国要实现可持续性发展,3E问题是绕不过去的。另外,从国际层面上来讲,当今世界石油市场的发展趋势使中国石油安全面临一系列严峻的国际环境。为此,必须广泛参与国际石油领域的竞争与合作,实施维护石油安全的对外战略,以确保中国石油供应安全。
中欧能源关系合作大于竞争
中国和欧盟都是世界顶级的能源消费大户,国际上因此而有人认为,中欧之间的能源矛盾是不可避免的,而且将随着中国能源进口增长而愈加激烈。对此,余建华表达了相反的意见。他说:“我认为欧洲现在面临的一个最重要的问题是如何建立一个良好的国际能源秩序和国际能源格局。这一点不仅由能源资源国影响,也由能源消费国来影响。”
去年,在圣彼得堡八国峰会上,各国已经认识到这一点。北京也举行了一个中印日韩美五国能源部长会议,向国际社会传达了一个理性的、积极的信号,即世界主要能源消费国将进一步加强对话与互利合作,共同促进节约石油、提高能效,加强能源技术合作研究与共同开发,注重能源环境保护。这表明,各国固然会有矛盾,但是可以用一种互利共赢的方式来解决问题,包括伊朗核危机。余教授称:“事实表明,欧盟在应对能源危机方面积累了很多经验,同时在节能、增效,开发可再生能源、环境保护方面拥有先进的技术,这是和中国进行能源合作的一个很好的资源。所以我认为合作前景是很广阔的,合作关系远远超过竞争。”
基本介绍:
余建华,男,1963年生于上海,现为上海社会科学院欧亚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法学博士,硕士生导师。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和法政学院。现为上海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中心副主任,另担任中国世界民族学会常务理事、中国中东学会理事等职。已出版个人专著《民族主义:历史遗产与时代风云的交汇》(学林出版社1999年版)、《民族主义、国家结构和国际化——南斯拉夫民族问题研究》(民族出版社2004年版)和合著《犹太民族复兴之路》(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8年版)、《犹太文明》(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犹太人在中国》(五洲传播出版社2001年版)《各国历史寻踪》(上海辞书出版社2001年版)《犹太之旅》(上海文艺出版社2002年版)和《从丝绸之路到亚欧会议》(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4年版)等多部。1992年以来数次荣获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学术成果著作奖和论文奖。
神盾舰泄密案 日本自卫队学校首遭警方搜查
【网讯】日本1月下旬传出一名娶中国妻子的海上自卫队二等士官涉嫌泄漏神盾舰情报的事件,日本警方20日上午到位于广岛县的海上自卫队第一术科学校搜查,理由是该校涉嫌违反美日“相互防卫援助协议”所规定的保密法。这是一九五四年该法实施以来,自卫队设施首度遭到警方搜查。
据中央社报道,日本各大媒体称,日本神奈川县警方及海上自卫队警务队等数十人,为了调查神盾舰情报遭海上自卫队第一护卫队群的二等士官外泄事件,上午以违反美日防卫援助协议中规定的保密法为由,到位于广岛县江田岛市的海上自卫队第一术科学校搜查。
神奈川县警方怀疑,外泄的情资可能被该校拿来当教材,并在无权握有该情资的学生之间广为流传,然后辗转流到该名二等士官手中。
警方是在1月下旬以违反入国管理法名义逮捕该名二等士官的中国妻子之后,在该名士官家中搜到一个存有神盾舰相关数据文件的外接式硬盘,档案内容属于美日相互防卫援助协议中所规定的“特别防卫机密”。
“特别防卫机密”是有关美方提供日方的装备品性能机密情报中,属于机密性相当高的层级。美军所研发的神盾舰情报外泄的情况,最高可判十年有期徒刑。
媒体指出,档案是由研发有关神盾舰软件的程序设计业务队(目前称为舰艇开发队)在1999年作成的,当时做为该队干部的教材,内容包括神盾舰的构造图、雷达参数等。警方要调查的重点是这份档案内容究竟是如何外泄到第一术科学校。
第一术科学校的前任教官接受警方调查时供称,该数据是历任教官所用的光盘讲义,他只是继承引用。另一名前任教官也承认让多数学生拷贝档案内容。
警方也针对在校生做调查,得知目前已没有在校生持有该档案,但是对于得手的途径,彼此说法有出入,因此警方决定到该校搜查,将查扣的计算机、CD等证据做进一步分析以厘清事件全貌。
海上自卫队第一术科学校负责教育及训练有关炮术、水雷、扫雷等专门知识,内容也包括神盾舰的发射管制等课程。
掌管许多国防机密的自卫队设施遭到警方调查,对日本防卫省(国防部)而言,可谓一大冲击。防卫省海上幕僚监部发言室表示,会持续积极配合搜查,海上自卫队也希望查明原因以防杜事件再发生。
4月底在美国华府召开的美日国防部长会议上,美方就对针对日方泄漏神盾舰机密的问题,提出严正警告。
瑞典女军官中美男计 泄漏数千份军事机密
来源: 现代快报 【网讯】瑞典武装部队日前曝出一桩罕见的间谍案件:一名驻科索沃的女军官因中美男计而泄露了数千份北约军事机密,致使驻科索沃的北约部队面临致命威胁。令北约恼火的是,瑞典军方居然以“证据不足”为由拒绝指控这名女军官。
当女军官遭遇帅哥
据报道,瑞典武装部队当天证实,一名女军官涉嫌泄露驻科索沃北约维和部队秘密情报,从而可能使北约部队面临巨大威胁。
据瑞典武装部队透露,这名女军官随瑞典维和部队进驻科索沃,负责瑞典维和部队与北约之间的情报交换与保管。2006年年初,长相平平的她因工作关系认识了时任驻科索沃联合国维和部队翻译的塞族帅哥“Z”。
“Z”不仅精通斯拉夫语、瑞典语、英语和俄语,还弹拉唱跳样样都会。女军官很快为“Z”神魂颠倒。“Z”不失时机地提出,他想“借”女军官保管的“资料”用用,理由是“当好翻译首先得摸清服务对象的情况”,并且“我表现好升职了,我们才有光明的未来”。
女军官明知这样做违反军规,但她仍情不自禁地将驻北约维和部队的绝密情报源源不断地发给“Z”。
帅哥携情报神秘消失
北约驻科索沃维和部队反间谍部门2006年中发现了瑞典女军官与男翻译“Z”过从甚密后,立即找来“Z”问话。然而,令反间谍官员感到棘手的是,任由他们怎么问,就是无法找出“Z”的破绽,最终不得不让“Z”先回家。
“Z”回去之后当天深夜便被几辆没有挂任何牌照的轿车接走,三下两下甩掉北约反间谍部门的跟踪车辆。北约反间谍部门立即断定“Z”的间谍身份,并且马上搜查他来不及整理的办公室,结果在他的电脑里发现了瑞典女军官发给他的几千份北约和联合国驻科索沃维和部队的秘密情报。
北约反间谍部门的一名高官惊叹:“这些情报涵盖了驻科索沃联合国和北约维和部队的所有行动、活动规律、部署情况和情报搜集重点。一旦北约的敌对势力获得这些情报的话,那么会对北约和联合国维和部队造成致命的威胁。”
不过,由于“Z”及时消失,因此北约无从得知此人究竟服务于谁。更令他们感到惊讶的是,回头翻查“Z”的档案,居然没有一条信息是真的,显然,当时“Z”以完美的假身份打入维和部队当翻译。
瑞典不追究女军官
“Z”2006年夏天神秘消失后没多久,瑞典女军官便遭瑞典宪兵和反间谍军官的问询,但军方不久便以“证据不足”拒绝指控她。
这引起了北约的强烈不满,强烈指责瑞典尽管出兵科索沃,但因为它不是北约成员国,所以对北约驻科索沃部队的安危“漠不关心”,因此多次向瑞典施压,要求要对此事“查得水落石出”。
迫于北约的压力,瑞典武装部队纪律委员会开始对女军官进行深入的调查,结果发现这名女军官尽管声称不知道“Z”是间谍,但他们之间的电子邮件却显示,她应该感觉到“Z”的间谍身份,因为她在其中一份电子邮件中写道:“你这样干是当间谍呀。”而“Z”在回信中表示:“我不是间谍,我只是一个好男儿,想把工作做好而已。”
目前,瑞典武装部队纪律委员会仍在继续调查此案。
环球邮报 中国否认间谍指控
来源:加拿大《环球邮报》
为了贬低加拿大的间谍指控,中国抓住了声名狼藉的“罂粟币(poppy coin)”案。这种加拿大币曾触发美国一次乌龙的间谍警告。
日前,一份国家报纸长篇报道罂粟币事件,奚落加拿大声称加国全部外国间谍的一半都在为中国工作的说法。
这个二十五分硬币有着红色的罂粟图案。美国军方承包商2005年在加拿大旅行时对它的保护性镀面感到陌生,怀疑当中包含“纳米技术”,引起间谍恐慌。
他们的机密报告导致了美国国防部耸人听闻的警告,宣称这种有着射频发射器的硬币已经秘密安置在美国承包商中。后来当该币被鉴别为加拿大皇家铸币厂,在2004年推出的以红色罂粟图案纪念加拿大战死者的近三千万个硬币当中的一些,这种猜疑才得以撤消。
当报道首次在1月面世时,一些分析家怀疑中国是这些可疑硬币的可能来源。但现在,由于最初的美国警告被曝光是一个谬误,形势变了,中国把该案作为证据,证明中国受到不公正的间谍指责。
中国的批评主要集中在加拿大保安情报局(CSIS)总监贾德(Jim Judd)身上。贾德在4月30日向一个参议院委员会表示,在加拿大大约一半的外国间谍在为中国工作。
中国庄严的宣传机器《人民日报》旗下的《环球时报(Global Times)》称,考虑到罂粟币的假警报,贾德的声明甚至更荒唐与无聊。
《环球时报》称,CSIS在接到关于硬币无线电发射的警告时,迅速把矛头指向中国和俄罗斯。(事实上,CSIS首次获悉美国间谍警告时曾质疑其精确性。)这份中国报纸称,CSIS在过去就曾作出类似的中国间谍声明。它表示尽管许多人要求加方拿出证据或数据,但他们得不到答案,而这次加拿大情报长官再次发出尖锐声明,但在关键的证据问题上仍然漫不经心。
该报称,CSIS指责中国是因为该局在搜罗威胁,以便为其预算辩护,挡开指责它无效率的批评。
中国网站和互联网论坛也在奚落CSIS关于中国间谍的声明。(作者 GEOFFREY YORK
【华裔间谍案】案件结辩 麦大志或囚五十年
【网讯】美国华裔工程师麦大志(Chi Mak)被控替中国窃取美国国防科技一案的陪审团,星期一(5月7日)开始退庭商议裁决的工作。如果被裁定有罪,麦大志可能被判处五十年以上有期徒刑。
今年66岁的麦大志被捕前是美国第六大防务承包公司L-3通讯控股公司分公司Power Paragon的首席工程师。他被指控在2005年10月为中国窃取美国核潜艇的静音推进系统技术。
据BBC中文网报道,检控官在做最后陈辞时再度强调麦大志替中国窃取情报。他说:“此人一生最突出的一点就是他致力自己隐瞒与中国的联系。”
麦大志的辩护律师在最后陈辞中坚决否认麦大志是间谍。他指出,控方并没有证据支持他们的指控,并呼吁陪审团成员不要为控方的“臆想”迷惑。他说,麦大志从未危害过美国的国家安全,所谓麦大志涉嫌提供给中国当局的国防机密文件其实是麦大志2004年在一次学术会议上提交的论文,而中国学者和留学生也在那次会议的听众之中。
审讯中,控方指出麦大志在2005年被捕两天后的一次审问中曾经承认自己窃取情报,并供认出他的中方联络人。这一审问并无录音证据,麦大志本人在作证时否认曾经认罪。
但是控方随后在法庭质询的过程中迫使麦大志承认他在被捕当日的一次有录音的审讯中曾多次说谎,并曾在移民美国所填写的表格中提供虚假信息,令麦大志的可信度受到打击。
麦大志的律师则特别指出,联邦调查人员对麦大志的每次审讯都有录音备案,惟一没有录音的正是所谓麦大志亲口认罪的重要审问,未免令人生疑。他同时试图说服陪审团相信麦大志的弟弟麦大泓才是向中国出售情报的人,而麦大志本人并不知情。
麦大泓夫妇2005年10月在洛杉矶机场即将乘飞机前往香港时被美国调查人员逮捕,当局从他们的行李中搜出三张进行了加密的光盘,内有潜艇推进系统等技术资料。麦大泓夫妇以及麦大志的妻子也被控参与间谍活动,将在本月晚些时候出庭。
中国一直否认与麦大志的案件有关联。
【华裔间谍案】麦大志承认曾因误导说谎
【网讯】被美国检察官指控试图向中国提供机密军事信息的华裔工程师麦大志5月2日在法庭上承认曾对联邦调查人员说了不是事实的话。麦大志在法庭上为自己辩解说,他这样做的原因是被误导以及担心影响家人朋友而不想牵扯太多。
美国之音报道,麦大志说,2005年10月28日晚上他生平第一次遭到执法人员逮捕,非常害怕,虽然他被宣读了请律师及保持沉默的权利,但他没有经验,以为谈话不会有什么问题。
麦大志说,联调局调查人员误导他,让他相信他交给弟弟麦大泓的光盘中含有出口管制的潜舰动力静音系统QED信息,才说他可能是犯了错误,但是后来他慢慢想起,光盘中根本没有那些内容。
麦大志声称被误导和害怕
麦大志还说,被捕让他直觉想到是光盘出了事,既然联调局问他是否送去中国,他就不敢说真话,只说是要弟弟麦大泓去香港找C. C. Chen教授帮忙,替他买专业的书,不过他后来承认弟媳李伏香是去广州替他把光盘交给蒲培良。
麦大志说,蒲培良在上海一些电器工厂有联系,与弟弟麦大泓一起进口电器零件到美国,所以麦大志给蒲培良有关美国电器省电标准的资料,希望对他们生意有帮助。给他光盘是因为蒲培良曾说对磁浮火车的动力有兴趣。
麦大志还承认在问及香港亲戚时没说真话,因为他误以为说的是广东的亲戚,就答称没有。后来他也画了家庭树状结构,交待清楚。麦大志在庭上说,他平常不说谎,可是被逼问太甚,又很害怕牵连亲友,才没说真话,希望陪审团相信他。
对于最关键的“中方给他的工作清单”,麦大志说他想大概是1980年代上海航空界三批访问团留下想要找的项目。他说他看见都市航天方面的项目而不是他的专业领域,就随便放着,至于为何会夹在蒲培良给他的有关健康的书页当中,他自己也不清楚。
辩护律师称政府施压
麦大志解释说,联调局在他垃圾桶中找到的另一份被他撕破的清单之所以没丢入碎纸机是因为他以为不重要。该份清单内容包括要找美国潜舰使用的鱼雷科技、电磁大炮系统、早期预警与核武防卫科技等。
麦大志说,公司对他们参加研讨会做报告有相关程序,国际会议发表的只有幻灯片的标题,并无实质内容,回来也写过报告,报销单据,公司知道会场有欧洲、印度等外国专家,还有中国留学生。
辩方律师贝得那斯基努力争取让麦大志的上司科尚斯基作证,因为他与麦大志合作报告,还在全球机械网站上发表文章。但是科尚斯基的律师不让他作证,行使了宪法第五修正案的沉默权。法官卡尼(Cormac J. Carney)表示,无法强制他人出庭作证。
贝得纳斯基律师说,那是因为美国政府借口也要调查科尚斯基,吓阻他不敢作证。辩方认为,如果科尚斯基作证,定可证明麦大志的清白。
检辩双方同意,5月3日结束听证,5月7日进行结辩。
【华裔间谍案】麦大志承认曾复印机密文件
【网讯】被联邦指控泄密给中国的华裔工程师麦大志5月3日在法庭上承认曾复印机密文件。
美国之音报道,华裔工程师麦大志3日在圣塔安那联邦法庭继续被提审,检方集中攻击他的可信度,例如他承认曾经在亲戚关系上和进出中国次数说谎,并曾复印机密文件,希望以此说服陪审团相信麦大志确实把美国国防机密送到中国。
麦大志的妻子赵丽华在上海的一位远房亲戚是中国核能专家。这个人曾数次要麦大志把信递送给另一位华裔航天工程师钟东潘。检方在他家找到顾氏的名片,在锺东潘家中找到麦大志代递的那封信。信中说麦大志是安全的管道。
在亲戚关系上多次说谎
检察官斯特普尔(Greg Staples)质问麦大志,是否因为为担心填写所有亲戚和所有进出中国的次数就通不过安全审查。麦大志说他并不担心安全检查,只是要与过去填写的移民记录一致。斯特普尔接着问:是要与过去的谎言一致吧?
麦大志在2日的法庭上承认1994年曾向公司借阅海军有关下一代驱逐舰动力系统的资料,公司曾要他们工程师考虑是否有能力承包那项工作。麦大志说他复印时不知道是违法。检方则说,复印机旁贴了许多不可复印密件的警告,可是麦大志在警告前面照样复印。
“红花”还是“鸿华”?
监听麦大志家人电话录音中有一句话:“蒲总,我是北美红花的麦先生。”红花究竟是暗号、还是弟弟麦大泓的贸易公司“鸿华”双方有争议。辩方请出动曾在香港廉政公署当探员的叶姓翻译作证,强调说的应该就“鸿华”。
检辩双方同意在7日结辩,然后交由陪审团判决。
加拿大间谍硬币疑云始于罂粟花涂层/图
左为加拿大25分硬币,右为激光灯照射下的硬币。美国国防部今年早期曾怀疑这种神秘硬币暗藏无线电发射器,是跟踪军方承包商的间谍工具。
【网讯】美国政府文件显示,加拿大的红色罂粟花25分硬币曾引起美国情报界的轩然大波,因为美官员怀疑这种硬币隐藏着能跟踪人的电子机关。卷入风波的罂粟花硬币是加拿大为纪念11.7万阵亡战士而发行的25分金属币。加拿大铸币局(Royal Canadian Mint)2004年共造出3000万枚这种彩色硬币。
美联社报道,谍报风波始作俑者是一些来加拿大旅行的美国军方承包商。他们无意间发现这种从没见过的彩色硬币,而硬币一面枫叶背景之上醒目的红色罂粟花图案使他们顿生疑窦。
经公开的美国政府秘密报告及电邮证实,军方承包商称这种可疑硬币是“异常的”,“填充着看似带纳米技术的人造物的东西”。其中一个承包商在租来汽车的杯垫上发现一枚罂粟花硬币。他描述“这个东西看来既非电子性质,也不像受能源驱动……在高倍显微镜下,它由几层透明但不相同的物质构成,顶部悬浮着一层网丝”。
令承包商不安的技术其实是铸币局为防止红色罂粟花褪色而采用的保护涂层。
军方承包商的秘密报告引起美国防部下属的防务安全局(U.S. Defence Security Service)不安。该部门发布警告令称,这种25分币暗藏无线电发射器,可被刻意放到美国军方承包商身上。
加方情报高官对美国的间谍警报恼火不已。现任加拿大安全情报局(Canadian Security Intelligence Service,简称CSIS)副主任的波特兰斯(Luc Portelance)当时在电邮中写道:“加拿大人往美军方承包商口袋中放间谍币的故事阴魂不散。”
与官方的神经过敏相比,情报专家听说有人用25分币跟踪承包商后,认为这个点子十分愚蠢,原因是被跟踪者可以轻易花掉或摆脱可疑硬币,所以用此种方法跟踪并不稳定可靠,但是军方承包商有责任通报任何可疑事件。
美防务安全局后来也意识到判断失误,主动撤销了罂粟花币的警告令,然而间谍币事件的尴尬内情却不慎公诸于世。
美联社获得的美国政府相关文件标注着“机密”字样。报告根据美国信息自由法案被公开,但其中很多段落因安全考虑被删。加拿大关于此事的政府文件根据知情法向外公开,文件内容也被删过。
【社会】警方破获向中国出售汽车技术的商业间谍案
来源: 韩联社 【网讯】向中国出售汽车制造核心技术的“商业间谍”,日前被检察查处。这是韩国首例涉及汽车生产技术的“商业间谍案”。
韩国水原地方检察厅刑事4部10日表示,日前查获了一起将自动组装汽车车身技术非法出售给中国方面的商业间谍案。对涉嫌的李某(40岁)和金某(62岁)等前、在职职员九人,分别采取了拘留和不拘留起诉等刑事措施。
据检方透露,起亚汽车和其子公司的在职职员从2006年11月至今,共分九次,将索兰托(SORENTO)汽车和新款车型的车身自动组装技术等,共57项营业保密材料,以邮件的形式非法出售给由前职员运营的汽车技术咨询公司(简称“咨询公司”),该咨询公司又向中国C汽车公司非法转售了上述技术。
在起亚汽车及其合作公司工作五到20年的崔某(53岁)等五名前职员开设的咨询公司,有组织有计划地接近交情较深的在职职员,获取了自动组装技术及经营材料。
调查还发现,在职职员在休假期间违反公司的进出厂房程序,安排咨询公司负责人参观起亚汽车华城工厂。
据了解,咨询公司在向C公司出售相关技术后,获得了2.3亿韩元的非法收入,另外他们还试图向另一家中国的J汽车公司,非法出售相关技术。
据了解,向C公司非法出售的汽车车身自动组装及焊接技术,是在生产汽车的过程中将600多个零部件组装成完整车型的技术。是决定汽车噪音、振动、安全性能、耐久性等性能方面的核心技术之一。
现代起亚汽车方面分析称,如果不法分子按原本计划将相关技术出售给J公司,加上已出售C公司的技术,截至2010年的三年间,在中国市场和世界市场因此将蒙受的经济损失分别会达到4.7万亿韩元和22.3万亿韩元。
检方表示,为了汽车生产企业的顺利生产,内部职员之间进行技术交流是不可避免的,但高新科技是关乎国家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因此有关方面应迅速采取措施,加强对相关企业的保护力度。
【华裔间谍案】陪审团未达共识难以定罪
【网讯】美籍华裔工程师麦大志被控涉嫌将美国军事机密提供给中国案,经加州圣塔安纳法庭大陪审团连续两天的闭门研议,9日仍然未能达成共识,控方检察官米萨基安与辩方律师凯伊均认为陪审团的裁决目前难以预测。
中央社报道,早年自中国移民美国加州的麦大志,是于2005年10月在洛杉矶家中被捕,联邦检察官最初对他的控罪是利用自己在美国国防承包商完美武力公司担任资深工程师之便,涉嫌窃取海军静力推动系统给中国的间谍罪。
不过,当3月正式开庭时,麦大志的被控罪名却是未向司法部登记擅自替外国担任代理人、试图传送军事文件到中国、向联邦调查人员不当撒谎、违反出口管制法等,有关间谍的指控不知去向。
根据联邦司法规定,麦大志被控的刑事罪名需要大陪审团十二名成员的一致认定才能成立。换句话说,如果有任何一位陪审员持不同观点,就会沦入流审的命运。
在焦急的等待中,检辩双方9日不约而同的表示,这次由法庭审慎挑选的八女四男组成的陪审团,究竟最后会做出何种裁定,目前难以预料。
一般相信,11日将是闭门会议达成共识的一个重要关键,因为已有两名陪审员表示他们下周不会继续参加研议,虽然法庭另有四名候补陪审员可以接替,但是递补之后的各种变量也随之增加。
【华裔间谍案】麦大志被定罪 最高35年徒刑
【网讯】美国加州圣塔安纳联邦法院5月10日裁定,华裔工程师麦大志犯下共谋出口美国国防科技到中国、作为非登记的外国代理人等罪名。检察官撤销控告麦大志出口国防文件罪。麦大志将面临最高35年的有期徒刑,其量刑日期为今年9月10日。
美联社报道,被检察官控以窃取美国海军数千页机密文件的麦大志,10日被定罪。当陪审团的裁决被宣读时,麦大志先是面无表情,但随后泪水在眼眶打转,一旁的辩护律师轻拍他的背。
美国助理检察官斯特普尔斯对于这样的结果感到满意。他表示:“我们从一开始的时候就有信心。”他还表示,政府可能会利用对麦大志的裁定,来与其他涉入此案的被告协商认罪的可能。
66岁的麦大志在法庭上曾承认复印了机密档案,并在办公室里留有复印件;不过他也表示自己当时不晓得这是非法行为。
麦大志还在法庭中承认,被逮捕后,曾多次向联邦调查局说谎,虚报自己前往中国的次数,或是否认自己有朋友及亲人在中国;不过麦大志表示,因为办案人员的逼迫,自己才说谎。
麦大志被捕前是美国第六大防务承包公司L-3通讯控股公司分公司Power Paragon的首席工程师。他被指控在2005年10月为中国窃取美国核潜艇的静音推进系统技术。
检控官强调麦大志替中国窃取情报,一直设法隐瞒与中国的联系。
麦大志坚决否认自己犯有间谍罪。 辩护律师说,麦大志从未危害过美国的国家安全,所谓麦大志涉嫌提供给中国当局的国防机密文件其实是麦大志2004年在一次学术会议上提交的论文,而中国学者和留学生也在那次会议的听众之中。
审讯中,控方指出麦大志在2005年被捕两天后的一次审问中曾经承认自己窃取情报,并供认出他的中方联络人。这一审问并无录音证据,麦大志本人在作证时否认曾经认罪。
但是控方随后在法庭质询的过程中迫使麦大志承认他在被捕当日的一次有录音的审讯中曾多次说谎,并曾在移民美国所填写的表格中提供虚假信息,令麦大志的可信度受到打击。
麦大志的律师则特别指出,联邦调查人员对麦大志的每次审讯都有录音备案,惟一一次没有录音的正是所谓麦大志亲口认罪的重要审问,未免令人生疑。他同时试图说服陪审团相信麦大志的弟弟麦大泓才是向中国出售情报的人,而麦大志本人并不知情。
麦大泓夫妇2005年10月在洛杉矶机场即将乘飞机前往香港时被美国调查人员逮捕,当局从他们的行李中搜出三张进行了加密的光盘,内有潜艇推进系统等技术数据。麦大泓夫妇以及麦大志的妻子也被控参与间谍活动,将在本月晚些时候出庭。
美国当局于2004年初对麦大志展开调查,当时联邦探员开始对他和家人进行影音监控。检方表示,探员搜索麦大志住处时,曾发现一份想要取得的美国军事科技清单,包括有关导弹防御和鱼雷系统的情报。
对麦大志的法庭审理共持续了六周,包括FBI警探、美国海军官员、语言学家、加密与解密专家、还有这位66岁的被告都曾坐上证人席。
中国一直否认与麦大志的案件有关联。
古巴间谍到处潜伏 美国反情报首脑吁防护
【网讯】美国国防部国防情报局反情报主管官员卡麦可16日表示,美国可能到处都是古巴间谍,而且这些间谍会将情报提供给伊朗、俄罗斯及中国等美国的敌人。
法新社报道,国防情报局评析官蒙特斯2001年被发现长期为古巴搜集美国情报,卡麦可就是破获这起案件的领导官员。卡麦可在美国企业研究所表示:“他们吸收蒙特斯之容易,让我坚信美国还有其他古巴间谍。”
卡麦可将蒙特斯案写成一本书“信徒”。卡麦可表示,他之所以出版这本书“是因为我希望提高国人意识,即古巴在美国的情报工作对我们的国家安全持续造成威胁。”卡麦克说,古巴“与伊朗、中国、俄罗斯及其它与美国有利害关系或有敌意的国家,分享他们取得的情报。”
蒙特斯因替古巴搜集情报二十年而被判有罪,现正在德州服二十五年徒刑。她原本可能被判死刑,但因与当局达成认罪协议,同意与联邦调查人员合作,而免除了死刑。蒙特斯1985年加入相当于军方中央情报局的国防情报局之后,跃升为美国情报界的“古巴皇后”,对美国政府决策发挥了影响力。
但是卡麦可说,蒙特斯1984年就遭到古巴情报单位吸收。卡麦可说,蒙特斯从未收取古巴“一毛钱”,而且是“模范员工”,长年低调搜集情报,她坚信美国对卡斯特罗政权的政策“大错特错”。
中情局中国专家黑尔出任美国东亚情报官
【网讯】美国政府16日宣布,中央情报局中国问题专家黑尔,已被任命为国家情报总监麦康奈辖下的主管东亚事务国家情报官。
法新社报道,国家情报总监办公室表示,黑尔将负责国家情报委员会的美国对东亚情报评估,并在有关东亚地区问题上担任麦康奈的最高顾问。麦康奈发表声明说,黑尔是“美国的数一数二顶尖东亚情报分析专家”,而东亚地区提供美国“巨大机会及挑战”。
《华盛顿时报》的“五角圈内”专栏指出,这个职位相当重要,因为可以对所有和中国有关的研究与分析行使广泛影响力。专栏说,中国的兴起一直是美国情治官员与学界的辩论主题,他们对北京是否会在现在或未来对美国造成威胁存在歧见。而根据熟知内情的人士指出,黑尔和副东亚事务国家情报官亨利两人都被认为是亲中派。
黑尔自1983年起任职中央情报局,最近担任中国问题小组资深分析专家,之前是中国政治评估小组负责人。
美国媒体称新任东亚事务情报官是亲中派
【网讯】美国新的东亚事务国家情报官由亲中国的黑尔任职;不过,被他挤下的人选亨利更是被指“判断力差”,亨利曾经支持一位美国防情报局分析专家,这名专家被判将最高机密情报泄漏给两位中国军事官员。
《华盛顿时报》的“五角圈内”专栏指出,这个职位相当重要,因为可以对所有和中国有关的研究与分析行使广泛影响力。新派任的黑尔,之前曾任中央情报局的中国分析专家。
专栏说,中国的兴起一直是美国情治官员与学界的辩论主题,他们对北京是否会在现在或未来对美国造成威胁存在歧见。而根据熟知内情的人士指出,亨利和黑尔两人都被认为是亲中派。
不过,时报指出,去年一位美国防情报局分析师被判将最高机密情报泄漏给两位中国军事官员,亨利曾经写信给负责审理案件的法官,敦促从轻判决,并写了一封电子邮件,批评联邦调查局调查此案。
专栏说,亨利被指“判断力差”。支持亨利角逐此职的,是国家情报会议主席冯稼时。不过,亨利虽然升迁失利,依然是副东亚事务国家情报官。
中情局大“鼹鼠”效力苏联的隐情
世界各国的情报机关和间谍一直在上演着“无间道”,美国中情局冷战期间派往苏联的分部主任阿尔德里奇·埃姆斯反成了最大的“鼹鼠”,转而为苏联(苏联1991年解体后则是为俄罗斯)效力,出卖了美国大量的国家机密,并使十余名深潜的美国间谍送命。埃姆斯也在1994年2月21日被美国联邦调查局逮捕。从那一天起,他作为美国冷战时代甚至美国历史上最大的间谍,就永远失去了自由,在宾夕法尼亚一所戒备森严的监狱里回忆了往事。
埃姆斯虽然1962年就参加了中情局,并进入了核心部门,成为一名外勤官员。但是那一段时间,他的工资低,又没有得到提升,因此并不顺心。最最糟糕的是,他不敢告诉人家他是一名间谍。这种日子很不好过,为此他的妻子安妮一直跟他闹。
转机发生在1981年,那一年,他从安卡拉调到了墨西哥城。正是在墨西哥城的社交场合,他邂逅了玛丽娅·罗萨里奥·卡萨斯。那风姿绰约的玛丽娅,吸引了正闹离婚的埃姆斯。但是,玛丽娅的背景远非埃姆斯所知道的那样单纯。有人说,玛丽娅早在1981年就被克格勃招募,负责搜集中美洲方面的情报。1983年4月至12月间,她又成为中情局驻墨西哥情报站的线人。
埃姆斯和玛丽娅很快坠入情网,但是埃姆斯却没有向上级报告此事。这种做法同中情局的规矩是不符的,但中情局的安全官员对此也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在他们看来,这并不值得大惊小怪,因为生活在秘密世界里的人大多孤独,而打扮成外交官的驻外特工生活尤其苦闷,他们不仅要过一种双重生活,而且还要遭到那些真正外交官的歧视。因此,像埃姆斯那样借酒浇愁,玩玩女人,在中情局并不算什么大不了的事情。就这样,安全制度被置于一边。
埃姆斯很快就被调任中情局苏联分部的负责人,此时他已经42岁了,这在中情局,这意味着他的事业已经走到了尽头。埃姆斯新职位的工作是要在各色各样的苏联人中,寻找可能被中情局招募的“猎物”。这些潜在的目标必须具备以下几个条件:酗酒,婚姻失败,事业无成,寻花问柳……
然而与此同时,克格勃也看中了埃姆斯,认为他是一个可以利用的人物,就开始对他进行长达六个月的劝降工作,在这场马拉松式的交往中,埃姆斯1985年最终屈服了。他后来在监狱回忆道:“我需要钱。那时候我的生活非常动荡。我刚从墨西哥回国,正在闹离婚,并准备与玛丽娅结婚。我欠了很多债。我那时候已无法理智地考虑问题了,我甚至考虑过抢银行。但是,我选择了我认为最容易实现的一种,那就是为苏联人工作。”
埃姆斯说:“当我从克格勃拿到第一笔五万美元的报酬时,我很兴奋。这相当于我一年的薪水了。当然,有时我也有些内疚,毕竟我在中情局干了这么多年。现在想起来,真是不堪回首啊!大约有十名美国间谍因我而丧命。可是,即使我后来想罢手不干,也不可能了。克格勃哪会轻易放过我呢?”
可是做“鼹鼠”的处境就是这样的,克格勃不会轻易放过他,美国中情局一样不会放过他。当发现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招募的两名苏联间谍先后被调回莫斯科,随即被处死后,美国联邦调查局认为,一定是内部出了问题,在中情局的配合下,组建了特别小组调查内部的苏联“鼹鼠”,最终将目标锁定在埃姆斯身上。调查发现,他不检点行为很多,有大量不明收入,还拥有豪宅和高级轿车。最后调查小组确认,不管内部还有多少“鼹鼠”,埃姆斯肯定是其中之一。下面要做的就是搜集证据,证明埃姆斯是一个间谍。
联邦调查局1993年5月21日开始对埃姆斯进行刑事调查,并组成行动小组,将埃姆斯的一举一动都置于监视之下。6月23日,行动小组对埃姆斯的住宅进行了秘密搜查,从而发现了更多的证据,还在埃姆斯的计算机上加装了电子侦测器,在其房间加装了监视装置,在过道上安装了微型摄像机。
埃姆斯10月8日一家出门度周末,第二天,行动小组人员就出现在他家,下午便满载而归。电脑专家在埃姆斯的电脑中发现了大量有价值的东西,如联络点和情报放置点的详细指示。此外,还发现了大量中情局的情报,而这些是埃姆斯无权过目的。
不久埃姆斯称要去波哥大看望岳母,但实际上却是去加拉加斯递交情报。他的这些举动,都没有逃过联邦调查局的监视。直到11月1日埃姆斯才来到波哥大,等待他的不仅有克格勃老板卡列特金,还有联邦调查局特工,但11月2日埃姆斯和卡列特金完成会面后,联邦调查局还未能将埃姆斯当场抓获。
从波哥大回国后,埃姆斯夫妇就完全沉寂了。埃姆斯自知被怀疑了,因此他不再有任何可疑行动。联邦调查局的特工还发现,埃姆斯住宅周围不断出现乔装打扮的俄罗斯情报人员。俄罗斯人可能知道埃姆斯已经暴露,很可能会把埃姆斯灭口。此外,根据原先的日常安排,埃姆斯不久就要出国公干,谁也没办法保证他到时是否会按时回国,于是联邦调查局决定逮捕埃姆斯。
埃姆斯案曝光后,美国朝野舆论哗然。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开始,人们就怀疑中情局内部有苏联间谍,但一直无法将其挖出。因此,美国舆论立即对埃姆斯一事作出激烈反映。时任总统克林顿称埃姆斯间谍案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间谍案。1994年2月,美国政府宣布俄罗斯驻美国大使馆参赞亚历山大.李森科为不受欢迎的人,限他在七天内离境。
而俄罗斯的反应则平和得多,虽然也在驱逐外交官一事上采取了对等举措,但是另一方面,俄罗斯外交部发表声明,呼吁俄美双方情报机构将埃姆斯一案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叶利钦总统发言人科斯季科夫指责美国对间谍案反应过分,试图“相互猜忌,恢复冷战心理”。
美国联邦法院最终以间谍罪和偷税罪判处埃姆斯无期徒刑,并罚款25万美元。比起他从克格勃收取的巨额酬金来,25万美元只不过是个小数目,但是埃姆斯注定是要坐穿牢底,无法享受那些酬金了。
想知道苏联会怎么变天 美国窃取赫鲁晓夫秘密报告
赫鲁晓夫在斯大林死后执掌苏联政权,在1956年2月9日苏共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闭幕的那天夜里,秘密向代表们做了《关于个人崇拜及其后果》的报告,即所谓《秘密报告》,从根本上否定斯大林,要求肃清个人崇拜在各个领域的流毒和影响。而当时刚刚改组而成的美国中央情报局时候成功地窃取了这份秘密报告的全部内容。
美国中情局在苏联的高级内线特工于1956年年3月发回情报称:“苏联内部将要发生重大的变化”。当时距斯大林去世已经四年,赫鲁晓夫做这样一个国外共产党代表都不能参加的报告,没有散发复印件,只有克格勃保存了几份报告,但是苏共将报告副本发给了一些共产主义国家高层,用作通报情况。
中情局分析这份报告关系苏联内部的重大变化,可能影响深远。当时的总统艾森豪威尔命令中情局想尽一切办法,把赫鲁晓夫的报告内容搞到手。
中情局局长杜勒斯选择了两名年轻的特工,罗伯特·艾默里和威斯纳。艾默里在南斯拉夫外交部有渠道,而南斯拉夫当时正接受美国数亿美元的军事和经济援助,他认为可以从南斯拉夫那里获得此情报。威斯纳也有自己的途径。
艾默里于1956年3月从飞抵贝尔格莱德的美国使馆,公开身份是外交特使。艾默里很快打听到,赫鲁晓夫很可能会对斯大林进行极端批判。他向中情局送回一些赫鲁晓夫与斯大林结怨的报告,报告表明赫鲁晓夫儿子的死跟斯大林有关。
赫鲁晓夫儿子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被德军俘获,斯大林派人将其抓回。赫鲁晓夫多次请求斯大林对他儿子从宽处理,但斯大林在召开苏共政治局会议讨论后还是决定枪决赫鲁晓夫的儿子。
艾默里在名义上是与南斯拉夫进行谈判,他到贝尔格莱德后,拜访了南斯拉夫联邦政府副主席兼外交部长爱德华·卡德尔。在近两个小时的密谈中,艾默里开始没有提任何有关苏联的事,他大谈南斯拉夫在经济建设方面取得的成绩,一再表示,美国政府对与南斯拉夫签订贷款合同很有信心。
他谈南斯拉夫的现在,又谈南斯拉夫的过去,从南斯拉夫的建国历史中,又很自然地谈到斯大林,谈到苏联。艾默里提出了谈话的主题,说:“据可靠消息得知,在苏共二十大上,赫鲁晓夫曾作过一个报告,报告中谈到了对西方国家的外交政策。这个报告,你们的代表团也拿到一份复印件,对吗?"
卡德尔承认了这一点。艾默里提出,美国总统对这件事很关心,想看看苏联的报告,并表示,美国方面将对此事严加保密。卡德尔以“此事需要铁托同志批准”为由加以推托。
艾默里无奈,但是同时向对方暗示,这件事情将会影响到美国对南斯拉夫的经济关系。第二天,艾默里再次南斯拉夫外交部见卡德尔。艾默里转述铁托的话说,“我们要尊重友国”。艾默里明白:南斯拉夫不相信苏联,可也不愿巴结美国。
与此同时,威斯纳也正在设计试图将这份报告搞到手。波兰统一工人党中央第一书记贝鲁特1956年3月12日在莫斯科病逝的消息,威斯纳感到机会来了。
贝鲁特逝世的消息传到波兰后,政府一片混乱,不同派系的势力为第一书记这个职位展开争斗,放松了对一些国家机密的注意。威斯纳利用这一机会,触到了波兰政府的相关人物并用金钱收买他们,因此他很容易地接近了波兰统一工人党中央书记处的一位书记,从这个掌握党内重要材料的人物那里,轻而易举地复印了一份赫鲁晓夫的报告。然而,这一份报告有35处删节,有关苏联今后对外政策方面的内容全部被删去了。苏联发给共产党国家的报告原来都是节略本。
威斯纳立刻召集特工们召开动员会,要求再次行动窃取一份完整的报告。一位特工提出可以借助以色列的情报机关摩萨德的帮助。
摩萨德答应此事,但要价很高。两周后,中情局以几十万美元的巨款从摩萨德特工手中换回一份赫鲁晓夫报告的全文。这份报告是从一个加入苏联共产党的犹太人手中购得的。
据后来披露的档案记载,赫鲁晓夫的秘密报告作完后不久,苏共便将这一报告的文本发给了前来参加苏共二十大的波兰党中央第一书记贝鲁特、保加利亚党中央第一书记契尔年科夫、匈牙利党中央第一书记拉科西、德国统一社会党中央第一书记乌布利希和中共代表团团长朱德。
中情局评估百花齐放:知识分子被任用而不被信任
中共政权的动向一直是美国中央情报局的重点关注对象,中共上世纪五十年代在农村大范围推广人民公社,后来又发起了生产大跃进。中情局曾就此进行过很详细的调查与评估,相关报告于后来解密。据华东师范大学国际冷战史研究中心主编的《国际冷战史研究》的引文,中情局当时认为,公社成立四个月就已经面临一些棘手问题,公社明显的失败可能是免费供给制度;毛泽东的地位很稳固,他的意志在很多计划中有体现;知识分子的处境则是被任用而不被信任。
人民公社:免费供给是明显失败
中情局的报告说,从1956年开始,中国通过将合作社聚合成一个更大的单位而进行零星的试验。这种尝试显然使共产党领导层确信他们至少已发现一种组织形式可充分利用全国的劳动力——包括妇女儿童乃至老年人,并满足“大跃进”事业的经济需求。
当这些公社成立四个月时,他们的倡导者已经面临一些棘手问题了。一开始,新的形式尚未完善,旧的制度已经被抛弃了。结果是在管理、账目、税收、地区商业等等方面出现了混乱。对农民管理的加强和对其时间的额外征用造成了辅助性粮食作物的急剧减少,如织布、工具制造等传统家庭副业也遭到相应损失。
即使那些身体健康的人也很难完成艰苦的长时间的劳作。尽管现在公社最长的工作时间是12小时,允许有8个小时的睡眠,但是有证据证明,在某些情况下仍会要求一日18小时的工作量。
公社计划中一个明显的失败可能是“免费供给”制度。在这种按需分配的体制下,一段时间内出现了农民在总体上比以前吃得好得多的情况。但是粮食消费的略微增加就超过了粮食产量的夸张的统计数据。公社社员一开始是抱怨饭菜冷而无味,而现在开始抱怨吃不饱。1959年初很多公社关闭了食堂,允许农民在自己家吃饭。过去几个月里共产党政权已经不得不提醒公社领导不要以免费供给的方式来供应公社成员,并且近来食堂饭票的发行量已经与完成工作的类型和数量相挂钩。
中共权力架构:毛泽东意志在很多计划中有体现
中情局的评估报道还提到了当时中共党内的权力架构和政策。中情局虽然认为中共领导阶层之间基本上仍是团结的,但是有迹象表明,随着时间的流逝,他们之间的紧密团结关系已经受到了影响。毛泽东的个性在很多计划中有体现,这在党内引起了争论。至少,一些党员认为他对政策的引导是错误的、不明智的。然而,没有证据表明他是被迫辞去国家主席职务的。
中情局认为,极有可能是毛泽东本人主动放弃了次要的职务,目的是把更多的时间投入到对他来说更为重要的党主席的职务上,投入到基本政策和意识形态的问题上。而且,毛泽东可能在考虑建立一个明确的最高领导人继承次序。很明显,他至高的地位没有遇到挑战。现在,他比作为国家主席接班人的刘少奇还要更加引人注意,得到了更多的好评。他还是党的首脑,会继续在中共内保持其主导地位。
知识分子:被任用而不被信任
在关于政党和知识分子的关系上,中情局的报告说,为了达到其雄伟的目标,中国必须全力使用知识分子和经过高等教育的人才,尽管当局自己也承认,这些人中的大部分是非马列主义者。这些人被任用但是并不被信任,这和当局多方努力要求他们全力支持的做法是明显矛盾的。
这种需要是毛泽东1956、1957年发动“百花齐放”运动的主要原因之一,此时他已明显地确信,共产党体制在中国已经赢得了普遍的认可,并认为更为自由的氛围将促成知识分子为这个政权提供更加热心的支持。当知识分子接受了共产党的邀请提出批评(1957年5月)并开始攻击政权本身的基础时,这样的怀疑被证明是正确的。结果这些人被打成“右派”,被送到农村改造或以其他的方式被镇压。尽管共产党还继续采用“百家争鸣”的口号和名义上恢复了一些被指控为“右派”的人的地位,但是还可以很清楚地看出,当时的政策似乎只是容忍知识分子和利用他们的技能。与此同时,他们尽一切努力去培养“又红又专”的新一代知识分子。
中央情报局(CentralIntelligenceAgency,简称中情局,英文简称CIA,是美国最大的情报机构,主要任务是公开和秘密地收集和分析关于国外政府、公司和个人;政治、文化、科技等方面的情报,协调其他国内情报机构的活动,并把这些情报报告到美国政府各个部门的工作。它也负责维持大量军事设备,这些设备在冷战期间用于推翻外国政府,例如前苏联,和对美国利益构成威胁的反对者,例如危地马拉的雅克布·阿本斯(Arbenz)和智利的阿耶兰德(Allende)。总部设在兰雷。
CIA不像FBI和白宫等,由于它的特殊性,从来不对外开放参观,只有与其工作关系的客户和雇员以及政府雇员才得以进入。
军民两用产品出口难控 华裔间谍案难定罪
【网讯】美国指控华裔工程师向中国泄露国防技术机密的所谓“间谍案”近年频频发生,但多数案件难以定罪,原因在于许多技术产品本来就既可民用也可军用。美国政府承认,要控制“双用途”技术产品的出口难上加难,要确认出口产品是否最终被用于军事更是“几乎不可能”。
美联社报道,像住在加州古柏蒂奴的华人蒋青长2003 年1月被美国海关署拘捕,并被指控未经许可便出口微波放大器到中国。据说这些放大器可用导弹制导装置。但后因证据不足,法官2005年7月判蒋青长非法出口军商两用产品到中国的罪名不成立。 2006年3月,同样在古柏蒂奴的华人菲利普郑(Philip Cheng),被控向中国出售夜视仪用于军事目的,案件后来以流审结束。检方将申请下月再提起申诉。
在最近的一个案子中,圣荷西男子陈越强(Yue Qiang Chen ,音译)被控企图向中国出售一种震动器,该仪器既可用既火车机车的防震测试,也可用既火箭及导弹的测试和控制。商务部有一个双用途产品表,另外还有一个怀疑与军火开发或生产有关的国外公司和机构的名单。如果美国公司想要向这些机构出售产品,必须得到商务部专门的许可证。但专家认为,这些名单太过时,许多“可疑对象”根本没有包括进去,导致美国许多公司可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出口产品。
此外,要确认购买美国技术产品的外国公司的真实身分难上加难,这也是美国双用途技术产品出口管制面对的最大挑战。“要找到一个看到过中国导弹计划的证人,而且要他能够在美国出庭作证,几乎不可能”,商务部在加州圣荷西的出口执法办公室负责人萨西多表示。
专家表示,美国公司无视国家技术机密泄露的危险而大肆出口其产品的一个主要原因,是其中巨大的利益诱惑无法抵挡。2005年由商务部管制的6250亿元出口产品中,12亿因为有潜在军事用途而需要特别许可证。美国国会也承认,既要保护国家安全又要权衡企业的商业利益的确是令人头痛的艰巨任务。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