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尔科奇不爱国货 穿戴讲究现代感
法国新任总统萨尔科奇为法国政坛带来新的气象,有人将他比作美国前总统约翰·肯尼迪,服装设计师更把曾身为名模的第一夫人西西利亚与和肯尼迪的遗孀杰奎琳相比。尽管法国新第一家庭成员所穿的服饰被批评为不是“本国货”,但多数人仍认为萨尔科奇具有很大的魅力。
在一张总统就职典礼上的照片中,萨尔科奇与夫人西西莉亚一家妻小,穿起意大利名牌上场的照片,让萨尔科奇一上任被批评为“不爱国货”,但法国新第一家庭的绝佳衣着品味,已经无庸置疑。
不少法国人将萨尔科奇喻为肯尼迪再世,把西西莉亚与杰奎琳相提并论,认为曾担任名模的西西莉亚与杰奎琳穿着品味相近,仔细比较两个人走的都是极简路线,剪裁简单大方却不刻板,服装设计师甚至认为,热爱运动的西西莉亚,平时穿着风格比贾姬还休闲,两个人都是天生丽质,怎么穿都好看。
对于新总统,多数的法国人认为,与前总统希拉克经常穿着西装的装束相比,戴着雷朋眼镜亮相的萨尔科奇很有现代感,就算穿着运动服也显得亲和力十足。这样的第一家庭组合让法国人耳目一新,也为一向中规中举的法国政坛注入新的活力。
其实,萨尔科奇的高声望也是拜全国媒体推波助澜之赐。《焦点》周刊写道:“肯尼迪复活了,他的名字就叫萨尔科奇。”最近一期《Elle》杂志用了四页报道西西莉亚,还问道:“可有贾姬味道?”
这篇报道把两位第一夫人的照片并列,指出西西莉亚像贾姬一样,“擅长简约主义”,有种“首席女伶风格”,把运动当做“生活方式”,而且“很随性”。
然而,炫耀财富在法国被认为庸俗而没有文化;行事谨慎才受人尊敬;然而,萨尔科奇夫妇似乎不喜欢低调、传统的衣着,而且不拘小节。法国八卦杂志《VSD》本周封面是萨尔科奇2006年夏天拍摄的照片,他穿深色西装,不系领带,白衬衫好几个纽扣未扣,露出一条金项链。西西莉亚则戴超大号太阳眼镜,衬衣却不足以隐藏她的胸部或底裤边线。
萨尔科奇成为戴高乐之后最受欢迎新总统
【网讯】法国总统萨尔科奇是继将近五十年前的戴高乐之后最受欢迎的新当选总统,但也有调查说许多法国人仍对萨尔科奇怀有高度的不信任。
据英国《独立报》28日报道,根据27日公布的民意测验结果,萨尔科奇在法国民众中的支持率为65%。总理弗朗索瓦·菲永的支持率也同样高达62%。
总统在执政的前三周里展现了充沛的活力,并让许多女性和左翼人士在政府中任职,他因此得以享受比其他任何新上任的总统都更火热的蜜月。自戴高乐1958年再度掌权以来,再没有哪位法国领导人获得如此之高的支持率。
不过,由法国舆论研究所为《星期日报》进行的这次民意测验也包含一个警告信息:许多法国人仍对萨尔科奇怀有高度的不信任。
明确表示对他不满的人占31%,这个比例是自1974年的德斯坦以来新当选总统中最高的。
在法国,政治气候变化无常。五年前,希拉克总统和拉法兰总理的支持率都接近60%;但在一年内,两人的支持率跌至几乎创记录的谷底。不过,看来许多法国人还是愿意给萨尔科奇一个机会,让他推行他所承诺的财政、劳工、教育和刑事司法改革。
教练称萨尔科奇跑步姿势凌乱或导致背疼
【网讯】刚刚上任的法国总统尼古拉·萨尔科奇26日受到“警告”:跑步姿势凌乱不堪,可能会导致背疼。
新华社报道,法国著名田径教练罗纳德·朗夫尔在《体育队报》发表文章说,萨尔科奇慢跑时身躯前倾过度,步伐散乱,两臂乱摆,总之姿势全错了。
朗夫尔是法国男子110米栏著名选手拉德加·杜库雷的教练。
52岁的萨尔科奇喜爱慢跑,经常进行跑步锻炼,有一次还和总理弗朗索瓦·菲永一起跑步。但朗夫尔指出,由于萨尔科奇跑步姿势不正确,跑步不但耗费他过多的能量,还可能引发背痛。
朗夫尔给出的建议是,注意步伐、锻炼腹部和背部肌肉、重新考虑食谱,因为萨尔科奇“体重稍微超标”。
朗夫尔写道:“如果能切实采取以上措施,我们毫不怀疑你跑步时会更轻省,再也不会看到跑步时吃力的样子。”
他还给萨尔科奇建议,“如果有时间的话”,可以加入法国运动员联盟俱乐部。
法国公布萨尔科奇标准像 欧盟旗帜作背景
萨尔科奇标准像
【网讯】法国官方23日公布了总统萨尔科奇的标准像,萨尔科奇的标准像将被挂在市政厅、学校和其它公共建筑物内。
据法国媒体报道,萨尔科奇在标准像上保持站姿,身穿一套碳灰色西装和蓝色衬衣,他的面部微向摄像镜头。标准像是在爱丽舍宫图书馆拍摄的,他的身边是法国国旗和欧盟旗帜,其中欧盟的旗帜是首次出现在法国总统的标准像中。与他的前任戴高乐、蓬皮杜、密特朗总统一样,萨尔科奇选择了爱丽舍宫图书馆精装书书柜作为总统标准像的背景。
萨尔科奇的标准像是由SIPA图片新闻社摄影师菲腊·瓦林拍摄的,44岁的瓦林是萨尔科奇参加总统选举第一阶段宣传海报中所用照片的作者,那个宣传海报的口号是“团结起来,一切皆有可能。”瓦林称,萨尔科奇的官方标准像是20日在爱丽舍宫拍摄的,整个拍摄过程只持续了二十分钟。瓦林称,在标准像中加入欧盟旗帜是他提出来的。他对《费加多》报说:“萨尔科奇的形象很经典,在拍摄照片时,只有我、我的助手和化妆师在场。”
萨尔科奇在第二轮总统选举获胜的当晚就亲自决定由瓦林来拍摄他的官方标准像。萨尔科奇是三年前开始与SIPA图片新闻社建立合作关系的,萨尔科奇的妻子西西莉亚当时选择这家图片新闻社来拍摄报道照片。瓦林随后陪同萨尔科奇夫妇出访了美国和摩洛哥。
法国36000个市镇、学校、法国驻外大使馆、政府各部都将张贴萨尔科奇总统的标准像。”
垃圾桶惊现荷兰机密文件 含女王访问行程
【网讯】荷兰王室的一些机密文件被放在垃圾桶里丢出王宫后,居然被荷兰记者发现。此事件使荷兰政府非常尴尬,并表示将在未来加强安全检查。
综合报道,荷兰一家电视台的记者29日晚在位于海牙的荷兰王室办公楼后面的垃圾桶里找到了好几包机密文件。里面有女王特里克丝未来3年的国事访问行程安排,以及王储威廉的名片,名片上印有他们的地址和一些数据。他们还找到女王的官方行事历。
分析人士称,这表示女王打算一直在王位上待到2010年,而且近期肯定没有任何退位打算。但荷兰政府新闻办公室30日表示,这些访问行程安排是为未来的荷兰国家元首准备的,这意味着女王的继承人可能在担任该职务后继续完成这些访问。
荷兰电视台方面表示,为了女王的安全他们不会公布所有文件。荷兰国会议员抨击王室处理机密文件的态度,总理表示政府已经加强了安全措施。
二战前英国间谍抓拍希特勒 照片首次公开
【网讯】纳粹头目阿道夫·希特勒1939年在德国“瓦格纳音乐节”上与随从闲聊时,他并没有意识到,正在一旁给他拍照的英国男子查尔斯·特纳其实是一名英国间谍。他以作曲家的身份在音乐节聚会上成功接近希特勒,并抓拍了一系列照片。这些史料23日首次公开。
珍贵照片
据英国《独立报》24日报道,为纪念德国作曲家理查德·瓦格纳,音乐爱好者们1876年创立“瓦格纳音乐节”,每年举办一次,地点在德国的拜罗伊特。希特勒和特纳都是音乐节的常客,连年参加。
希特勒一直没有察觉特纳的真实身份,以为他只是一名普通的音乐爱好者。这使得特纳有机会接近希特勒,并抓拍了一系列照片。
照片中的希特勒显得放松。其中一张照片中,他穿着米黄色外套,头戴软昵帽,手拿白手套,正准备从汽车里出来。另一张照片中,他戴白领带,正在和其他纳粹官员聊天。还有一张照片,是希特勒在“瓦格纳音乐节”上接受儿童献花。
特殊任务
这批被公开的照片全部拍摄于1939年夏,距纳粹德国空袭波兰仅有几周时间。所以特纳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有机会与希特勒和其他纳粹高官面对面交谈的为数极少的英国人之一。
身为间谍,特纳假扮作曲家参加音乐节聚会的目的,不仅仅是给希特勒拍照片这么简单。由于意识到战争迫近,英国情报机构派遣特纳接近希特勒,借机收集情报,以分析纳粹德国是否对英国存有野心。
特纳利用“瓦格纳音乐节”聚会的机会,接近希特勒以及包括约瑟夫·戈培尔和鲁道夫·赫斯在内的纳粹高官,甚至面对面交谈。之后,他拟写了一份报告秘密发回伦敦。
至今为止,这份报告一直没有公开。英国内政部官员解释说,由于报告属于机密,可能永远都不会公开。
弥足珍贵
希特勒公开的生活照十分罕见,因此,特纳拍摄的照片极其珍贵。他的儿子、现年64岁的戴维·特纳表示,多年来,他和家人一直珍藏着这些珍贵史料。
戴维告诉《独立报》记者,父亲特纳生前从未向他提起过这些照片。戴维也从没有阅读过父亲拟写的报告。直到特纳1977年去世时把照片传给儿子,戴维才有机会接触到这些照片。
“小时候,我对二战历史有些了解,但那时的理解能力显然不能和现在相提并论,”他说,“想想真是不可思议,1939年7月26日,父亲居然有机会接近希特勒,而且还给他拍照。”
想一窥间谍奥秘? 华盛顿间谍博物馆大揭密
【网讯】美国华盛顿可能是全世界政治活动最活跃的地方,但这里还有一座少见的国际间谍博物馆。博物馆里存放世界各国的间谍工具,并且纪录了间谍活动的历史,使得来到这里的游客,都觉得大开眼界。
华盛顿特区是美国的政治中心,也是游客的聚集地,不过有传言指出华盛顿也是全世界间谍活动最多的地区。监视、跟踪、窃听每天上演,而且可能就发生在你的身边,美国的情报机构中央情报局CIA以及联邦调查局FBI也都在华盛顿特区。
不过其实这里还有一座颇负盛名的国际间谍博物馆,每天都吸引相当多的游客前来一探间谍的奥秘。
这座博物馆内保存了间谍所使用的各种设备、器材、交通工具等,从年代久远的窃听器到最现代的高科技监视设备,游客不但可以了解到间谍的活动过程,也看到间谍历史的演变,而其中甚至还有日本的间谍忍者。
难怪CNN主播奎斯特会说,“为什么大家对间谍如此着迷?我想人们会喜欢这里是因为可以了解你不知道的事情,了解所谓的秘密。”
前中情局干员厄尼斯特也指出,“间谍的历史几乎就像卖淫行业一样久远,这就是为什么间谍被称为第二老的职业。”
冷战时期是近代历史上,间谍活动最频繁的一段时间,不过随着柏林围墙的倒塌、美苏冷战结束,如今各国的间谍活动也进入到另一种谍对谍的形式,走一趟间谍博物馆,不仅可以化解对间谍的好奇,也对近代历史更加了解。
美国高官:美俄间谍战已达冷战时期水平
【网讯】美国政府高官声称,俄罗斯针对美国的秘密间谍活动在总统普京的领导下已经达到了冷战时期的水平,现在该是美国派出反间谍高手的时候了。在抛出“俄罗斯间谍论”的同时,白宫高级情报顾问还将矛头指向中国,“在努力获取美国秘密方面,除了中国有一拼外,其它任何国家都不如俄罗斯”。
英国《星期日泰晤士报》报道,美国情报人员援引前克格勃特工尤里·什威兹的话说:“在前苏联时期,间谍的人数不可能太多,因为他们必须要借助外交部、贸易代表团或塔斯社这样的新闻机构才能开展工作。而现在俄罗斯每个非常成功的私营公司都可以被用作俄罗斯情报人员的幌子。”
美国情报专家认为,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特工网的职能曾遭到削弱,但自从普京2000年就任总统以来,俄罗斯已经重新构建了在美国的特工网。据悉,普京本人在克格勃工作长达16年,还有一段时间在东德做过情报工作,担任过俄罗斯联邦安全局局长。
全球安全网的军事与安全分析家约翰·帕克认为,俄罗斯的间谍活动确实比以前有所增加。从2001年的“911”事件后,美国情报部门的招募大潮就为那些试图潜入美国中情局和其它情报机构的俄罗斯人提供了绝佳机会。什威兹也认为俄罗斯特工正以移民的身份合法进入美国,而这种堂而皇之进入美国收集情报的方式在管制严格的前苏联是罕见的。
据什威兹称,由于普京对联邦安全局的偏爱,使得这个机构在美国的情报活动范围很广。据说一些在外交幌子掩护下开展工作的特工正努力把那些可以接触敏感情报的美国高级专家拉下水。
去年,美国人就以向俄罗斯传递情报的罪名逮捕了前美国海军潜水员阿里尔·魏曼。魏曼被指控把加密情报制作成电子版交给他的俄罗斯“客户”。他因此被判12年监禁。
六个月前,加拿大政府把长期化装为加拿大公民的一个俄罗斯男子驱逐出境,使得俄罗斯特工再次进入了人们的视野。据说这个特工一直用保罗·威廉·哈姆佩尔这个化名生活,他被捕时随身携带着伪造的出生证明、总额达3000英镑的5种货币和几个加密的提前预付费用的手机卡。
该男子自称是一名保镖和旅行咨询师,但反间谍官员认为他是一名情报人员,工作大本营位于蒙特利尔——加拿大的航空航天工业中心。带着加拿大护照,他还能自由地前往美国旅行。
美国情报高官分析认为,普京的“能源外交”扭转了俄罗斯的经济颓势,莫斯科的政治立场随即变得强硬。普京的强硬促进了情报活动的增加,自然也令美国非常不爽,俄美关系处于前苏联解体后的最低点。一些专家甚至认为,现在两国关系的紧张程度类似于冷战时期。
特别是在今年2月,普京对美国把它的意志强加给世界其它国家的行为进行了指责。他表示,俄罗斯坚决反对美国在波兰和捷克分别安装10个拦截导弹和1个雷达站,美国将导弹防御系统修到俄罗斯的家门口,有可能引发新一轮核对抗。
美国驻联合国前大使理查德·霍尔布鲁克说:“普京总统认为,伊拉克战争削弱了美国的国力。相反他认为近期的一些事件和高油价正壮大俄罗斯的力量,而且普京正努力把俄罗斯拉回到国际版图重要的位置上。”
美国研发飞蛾间谍 负责收集恐怖分子情报
【网讯】要不了多久,就会有这么一只飞蛾飞进巴基斯坦北部山区,飞向一个可疑的恐怖分子训练营。这可不是普通飞蛾,而是美国军方正在研发的“生化飞蛾”(或称电子飞蛾,一半飞蛾一半机器的生物体)。
英国《泰晤士报》报道,研究人员在飞蛾还是茧里的蛹时,就在蛹的体内植入计算机芯片,这表示飞蛾的神经系统可以遥控。飞蛾飞入营区不会令人起疑,再通过“可靠的组织和机器接口”,把画面和数据回传给美军,为美军搜集情报。
这种和计算机元器件一起长大的昆虫,就是科幻小说里的“生化生物”(半机器生物体),是美国国防部的研发机构“国防先进研究计划局”最具野心的机器人计划之一。
参与计划的麻省理工学院计算机科学与人工智能实验室主任布鲁克斯说,机器人是美国军方研究的重点,军方称为“微机电系统”的遥控飞蛾是很快就会上战场的科技之一。
布鲁克斯说:“它很快就可以派上用场,这不像研发核弹的科学,需要几十亿美元。这种科技工本不高。”
他说:“飞蛾是食物需要极小的生物,可以飞到任何地方。过去几年曾以一些简单的动物做实验,像是老鼠和蟑螂,并用遥控器操作,不过这是头一次把芯片植入蛹内,和蛹一起长成飞蛾。”
美国情报人士:布什授权CIA扰乱伊朗经济
【网讯】美国传媒披露,一批在美国情报界任职的现役人员和离职人士大爆内幕,指中央情报局(CIA)已获得总统布什授权,进行新的秘密行动,包括利用人为手法操控伊朗货币和国际金融交易,令伊朗政府产生动摇和不稳定,试图颠覆伊朗政府。
美国国广播公司(ABC)报道,由于事关重大和极之敏感,那批揭露这项秘闻的消息人士都不肯表露身分。他们说,布什已经秘密签署一道文件,授权中情局推行该项“非致命性”的机密计划,借着负面宣传活动,中伤伊朗政府。
ABC引述消息人士指出,布什授权进行非致命性的秘密行动,意味着美国政府在现阶段不会考虑采取军事行动,对付伊朗。
前任中情局人员里达尔指出:“副总统切尼的一方,是主张对伊朗动武的,但我相信,他们最终作出的结论是:采取军事行动弊多于利。”里达尔称,在经济上对伊朗施加压力,可能是中情局手头上最有效的工具,尤其是中情局正致力追踪怀疑用来资助伊朗发展核子科技的资金。
不过,有分析家担心,美国进行此类秘密行动,危险性更大,因为可能会招致伊朗报复,令紧张的局势升级。一名最近退休的中情局高级官员说:“究竟是否存在着这样的秘密计划,而总统有没有签署?我既不承认,也不否认,但美国政府一向致力寻找方法,向伊朗现政权施加压力,而这项计划正好与美国政府的取态互相配合。”
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发言人约翰德鲁称:“白宫的一贯立场是,不会对情报方面的事务,作出评论。”中情局发言人回复查问时也表示,不会就任何秘密行动作出响应。
消息人士透露,中情局是于去年提出该项秘密计划,获得白宫一众官员和情报部门其他官员支持。推行这项计划的主要目的,是要向伊朗总统艾哈迈迪?内贾德的政府施加压力,迫他放弃核子发展计划,并停止支持伊拉克武装激进分子。
在现行的法例下,虽然说是秘密行动,但总统签署文件授权中情局这样做时,还需向参议院情报委员会、众议院情报委员会和其它国会领袖报告。在执行这些行动时,中情局人员一定不可使用危害他人性命的方法。
印度大增缅甸武器供应 扩大影响抗衡中国
【网讯】印度正大幅增加对缅甸执政的军人集团的武器供应,以坚决压倒中国在这个国家日益扩大的影响。
据参考消息24日报道,印度海军参谋长苏里什梅赫塔将军刚刚结束了对缅甸的访问,适逢印度以所谓“友谊优惠价格”向仰光的将军们出售好几架中程海上侦察和巡逻飞机。
印度一系列高级官员纷纷访问缅甸,这是新德里明显加强的在缅甸扩大影响的行动的—部分,目的是与中国抗衡。
然而印度的战略不是没有问题,因为这个国家长期以来一直表示支持缅甸诺贝尔和平奖得主昂山素姬所领导的民主运动。
这项战略是基于新德里不让中国在该地区进一步扩大影响的决心,以及它的自身利益,即希望缅甸控制在印度东北部活动的分裂主义反叛者。
据透露,在印度坚决试图压倒中国的影响时,新德里的陆军参谋长辛格将对北京进行前所未有的访问,讨论与中国开展联合反恐行动的可能性,这也突出了印度对缅甸的复杂态度。
辛格将军最近还访问了仰光,据报道,印度正准备向缅甸提供更多飞机、105毫米口径轻型火炮、T-55坦克、海军炮舰、迫击炮、榴弹发射器、战斗步枪和其它轻武器。
缅甸封杀百年华商社团 官方传媒封锁新闻
【网讯】包括成立近百年的“缅甸华商商会”这一华人团体在内的众多民间社团近日遭缅甸军政府“封杀”,官方媒体也封锁相关新闻,受害人在强权下敢怒不敢言。国际非政府组织也频遭缅政府发布逐客令,无法正常开展工作。
新华网29日报道,缅甸军政府日前突以“整顿企业”为名,对落户仰光、成立近百年的“缅甸华商商会”等24家具有代表性和号召力的同业协会、慈善机构重新审查执照,并暂停批准延长营业活动证件,变相将这些机构“非法化”,逼迫各社团主动关门。
一名驻仰光外交官向《亚洲周刊》表示,缅甸政府这次迅雷不及掩耳的行动,很可能是因为一些为民众服务的社团风头太健,令统治者看不顺眼。近年来在菲律宾、泰国、乌克兰等地发生的“颜色革命”现象使大学生和知识分子受到感染,当局因而提高警惕,尤其提防某些有号召力的社团策动人民力量从事颠覆政府活动。
观察家认为,缅甸当权者目前的反颜色革命措施,不再是1988年8月血腥镇压的那一套,而是以军事法令来压制和封杀一切有碍军人统治的民间势力。
犹如晴天霹雳的噩讯,震惊缅甸侨界,但大多数人敢怒不敢言。驻仰光的北京官员因为这是缅甸“内政问题”不予置评。一名华商商会人员不平则鸣:“我们向来严于律己,只有继承华人乐善好施的美德,从未涉足政治,也没有跟当局过不去,我对当局的做法大感莫名其妙!”
缅甸华商商会为仰光历史最悠久和最大的华人工商团体,1909年成立于仰光,中国侨联曾经赞誉它长期为缅中经济、文化交流牵线搭桥。1964年,缅甸华裔独裁者奈温实行国有化,勒令所有非政治团体向政府登记,结果已经办理登记的大多数华人社团既未被批准,也无人过问。随后爆发空前的排华暴乱,十万缅甸华人被迫离境,其中有相当一部分移居澳门、台湾和泰国等地。其后,缅甸华商商会也丧失商会职能,而主要从事社会福利活动。
约有五百名华商企业为商会成员,近年来每年组织十五至二十个代表团前往中国以及东盟各国寻求商务合作和市场开拓。商会当中,有成员与缅甸军政府关系密切,在机场、公路等大型建设项目中拥有股份,甚至承建了缅甸六个政府部门在新首都内比都的办公处所;也有商会会员为缅甸投资一流的教育机构。
缅甸当局这次对商会无情无义,令曾为缅甸经济发展无私奉献的老华人痛心疾首。
同时被告知中止活动的社团还有活动力旺盛的仰光印度商会、工程建设协会、私立义诊所和佛教团体。当局并未对封杀社团举措作出详细解释,官方传媒也封锁相关新闻。
欧盟敦促中国批准国际公民与政治权利公约
【网讯】欧盟对外关系专员费雷罗·瓦尔德纳女士28日敦促中国开放市场并批准联合国《国际公民与政治权利公约》。
英国广播公司报道,瓦尔德纳在德国汉堡与中国外长杨洁篪会晤后表示,她再次强调了北京就气候变化问题作出更多努力的必要性。
瓦尔德纳说:“我还提到了欧盟对华贸易存在的巨大贸易逆差。单是2006年就达到1300亿欧元。我们非常希望中国开放市场。”
杨洁篪表示,中国非常希望扩大与欧洲的经贸合作,这里存在着巨大潜力。 他说:“中国并不是故意寻求与欧盟的贸易顺差。我们会尽力扩大从欧洲的进口。我们还希望欧洲放松贸易限制。”
瓦尔德纳说,杨洁篪还提出欧盟对华武器禁运的问题。她强调了北京批准联合国的《国际公民与政治权利公约》的必要性。瓦尔德纳说,她还提到了集会自由、言论自由和互联网自由的问题。
她在今年年初提出欧盟解除对华武器禁运措施的三个条件: 要中国批准联合国的《国际公民与政治权利公约》、释放所有因为19-8-9年天-安-门-事件被囚禁的人士、废除未经审判便收监的制度。
1-9-8-9-年发生6-·-4天-安-门-事件后,欧盟开始对华实施武器禁运措施。法国是主张取消禁运措施的主要国家,但是美国表示强烈反对。
在气候变化问题上,杨洁篪再次表明中国立场。他说,气候变化并不是发展中国家制造的,各国在发展和环境保护方面应该保持平衡。与此同时,他表示中国为减少排放量方面设立具体目标,并通过法律鼓励节能和提高能效。
杨洁篪表示:“人们应该看一看中国所作出的努力,我们当然希望就如何做好工作交换看法。”他说,中国欢迎发达国家转让更多环保技术。
杨洁篪稍早还同欧盟轮值主席国德国外长施泰因迈尔和欧盟负责外交和安全政策的高级代表索拉纳举行了会晤。
第八届亚欧外长会议28日晚在德国北部港口城市汉堡开幕。为期两天的会议将着重讨论能源、环保以及朝核、伊朗核问题、中东和阿富汗局势等国际热点问题。
包括杨洁篪以及日本、韩国、东盟10国、欧盟27国的外长或代表在内的亚欧会议45个成员的代表出席本届亚欧外长会议。其中,印度、巴基斯坦、蒙古、东盟秘书处、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6个亚欧会议新成员是首次参加亚欧外长会议。
四千名反对全球化的示威者,趁亚欧外长会议举行期间游行,有几百人与警方冲突,他们向警员掟玻璃樽及石块,警方就以水炮及警棍驱赶,一名示威者及一名警员受伤,警方拘捕21人,并扣留30人。
英媒披露俄罗斯从未停止过追杀叛逃特工
【网讯】俄罗斯前特工亚历山大·利特维年科离奇死亡后,俄罗斯是否在海外追杀叛逃特工再次引起了世人的高度关注。英国《星期日泰晤士报》27日报道称,俄罗斯情报机构事实上从来没有停止过在海外追杀叛逃的特工。
报道说,在俄罗斯有一句非常著名的名言:一旦加入克格勃,你就永远是克格勃。研究俄罗斯情报机构的历史学家尤里·费尔廷斯基说,“非常不幸,这并不只是一句玩笑话。事实上,该情报机构真的不允许别人离开它。”
查塔姆智库研究人员尤金·费德洛夫也表示,“前克格勃的继承情报部门,在保密和保持不透明性方面仍然拥有和以前一样的程序,他们认为自己可以采取不受公共监督的行动。他们的团队精神还是和原来一致的,他们对于自己工作的忠诚,比对自己家庭的忠诚要强烈得多。尽管俄罗斯政府宣称他们已经改革了情报机构,已经不再采取任何暗杀行动,但事实上他们从来没有停止追杀那些叛逃海外的特工,以保持秘密不被外泄。”
遭俄罗斯政府全球通缉而流亡伦敦的俄罗斯金融寡头鲍里斯·别列佐夫斯基称,自从他流亡英国以来,俄罗斯情报机构就曾多次派出特工试图暗杀他。别列佐夫斯基认为自己的生命迄今仍受到威胁:“我觉得不安全,自打我到伦敦后,先后三次险遭暗杀。我的问题是:我真的有那么可怕吗?我的答案是:我没有什么好让人害怕了,但不论是在俄罗斯还是在伦敦都有人想暗杀我。”
对于他遭俄政府欺诈的指控,别列佐夫斯基表示:“我只想让俄罗斯朝着民主化方向发展,普京当年和我有一样的想法,不幸的是,当他成为总统后,他却朝着相反方向走。” 这并非别列佐夫斯基首度宣称俄罗斯特工想要暗杀他。在俄罗斯本届国家杜马大选之前,他也抛出同样的论调。英国军事情报五处也表示知,俄罗斯情报机构可能曾派遣特工,计划暗杀流亡英国的俄通缉要犯、前商界巨头鲍里斯·别列佐夫斯基,但未获成功。
报道称,从前苏联间谍机关克格勃分离出来的俄罗斯对外情报局,此前曾派遣了一名特工,计划在别列佐夫斯基于伦敦一家法庭参加听证会时用一支灌有毒液的特制钢笔对其实施刺杀。报道说,那名接受暗杀任务的特工十分不安。他放弃了自己的使命,并向英国情报部门举报了此事。据说这名特工已经向军事情报五处坦白,他接到命令把一个装有毒液的打火机带入伦敦的鲍斯特里特法院,再把毒液灌入一支钢笔,在别列佐夫斯基上庭从他身边走过时,刺入其手臂。
英军情五处和伦敦警方目前都未对此作出任何评论。但《星期日泰晤士报》援引英国政府一名高级官员的话说,政府已经向军事情报五处询问此事,警方也已开始着手调查。“有多种关于(暗杀)阴谋的说法。其中有一个被告知了军情五处,他们对此没有理会,”这名没有透露姓名的官员说。
英国联合情报委员会的前成员保罗·利维尔爵士表示:“俄罗斯在英国的间谍非常频繁,他们活动的范围之广,规模之大,达到了同冷战时期相同的程度。”保罗·利维尔同时还描述了一些俄罗斯间谍的活动以及他们的运转方式。“通常这些间谍都是以循序渐进的方式圈定他们的目标”,利维尔说,“起初,这看起来似乎完全是正常的商业关系,他们会说‘我们喜欢这些信息,我们喜欢这篇文章,当然我们会付给你报酬。’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人便成为了俄罗斯间谍的潜在代理。”一旦钓上一名潜在的代理,俄罗斯间谍立刻就会选择避开英国当局。
恐动摇执政地位 缅甸再软禁昂山素姬一年
【网讯】缅甸军政府决定,再将反对派领袖昂山素姬软禁一年。61岁的昂山素姬1990年带领全国民主联盟赢得大选,但军政府不承认选举结果,将她软禁,过去17年来有11年生活及行动受到限制,原本的软禁令27日届满,但军政府消息说,内政部官员25日已到昂山素姬的住所,通知她延长软禁的决定。
昂山素姬是目前全球惟一遭监禁的诺贝尔奖得主,她在2003年5月起几乎一直被军政府囚禁至今,除了去年11月获准外出会见联合国负责政治事务的副秘书长甘巴里一小时。刑期本来即将届满,然而军政府再一次向她加刑。分析家早已料到当局会作此一决定,因为他们把民望极高的昂山素姬视为执政的绊脚石。
事实上,昂山素姬过去17年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软禁中度过,除了跟佣人和医生接触外,几乎完全与世隔绝。
全球各地的政界人物近年一直呼吁缅甸政府释放昂山素姬,过去几个星期以来,许多方面都呼吁释放昂山素季,其中包括联合国人权官员、东盟议员以及美国和欧洲的领导人。其中美国前总统克林顿等59位前国家元首上周便为此向缅甸国家和平与发展委员会主席丹瑞寄出一封联署信。缅甸民众游行前往寺庙为昂山素季的自由祈祷后,至少有40人被逮捕。
人权活动人士说,比起国际压力来,缅甸军事领导人更为关注的是,昂山素季获释后有可能出现的情况。人权人士还指出,缅甸政府不希望,也不认为有必要同昂山素季举行对话,共同解决他们之间的问题。
美国、欧盟和其它国家共同谴责缅甸这一决定。美国国务院敦促国际社会联合起来向缅甸军事领导人施加压力,美国国务院说延长软禁时间是“不幸的”,并且“应该受到谴责”。
欧盟目前的轮值主席国德国对缅甸领导人的这一行动表示强烈谴责。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对缅甸这一决定表示遗憾。潘基文说,他深信,释放昂山素季会帮助缅甸走向国内和解。
包括联合国相关机构、诺贝尔和平奖历年得主以及东盟的会员组织等,也联合呼吁缅甸军政府释放昂山素姬;亚洲论坛的声明指出,军政府必须立即释放昂山素姬,如果军政府充耳不闻,不仅对缅甸有影响,也将伤害到东盟其它会员国,对于东盟建立民主制度影响甚大。
克格勃特工案 英俄关系或降冷战以来冰点
英国22日决定起诉一名前克格勃特工在去年11月毒杀利特维年科。伦敦和莫斯科的政界人士和专家们警告,该决定可能使已经达到冷战以来冰点的英俄外交关系再结一层冰。
据《基督教科学箴言报》23日报道,英国检察官说,他们希望引渡在利特维年科发病当天与他见过面的俄罗斯商人卢戈沃到英国受审。
但估计俄罗斯不会交出卢戈沃。克里姆林宫坚称俄罗斯与谋杀案无关,对英国的调查仅勉强给予了合作。
从表面看,问题的焦点在于毒杀利特维年科到底是国家支持的阴谋还是私人恩怨的结果。但其背后隐藏的是可能破坏莫斯科与西方关系的广泛的国际问题,从能源安全、伊朗到北约东扩。因此分析人士说,不仅仅是利特维年科事件在损害英俄关系、而是两国之间业已受损的关系会影响破案进程。
伦敦经济学院教授、俄罗斯问题专家玛戈·莱特说:“这是关系恶化的表现而不是原因。在这背后隐藏着根深蒂固的问题。”
英国皇家国际问题研究所的俄罗斯问题专家詹姆斯·尼克西说:“真正的问题在于俄罗斯的对外政策中出现了新的苏联特点,由于经济更强劲,他们觉得更自信了。”
利特维年科的一位朋友、即将就该谋杀案出书的亚历克斯·戈德法布说,卢戈沃是听命于克里姆林宫的。
戈德法布说:“他没有杀害利特维年科的动机和理由,他也无法得到钋。所以幕后有一些很有影响、足智多谋的人物。他是为了俄罗斯这样做的,他们提出了他无法拒绝的条件。所有俄罗斯商人都知道,他是完全依赖于克里姆林宫的。”
戈德法布说,他估计英国22日的决定会遭到强烈反对。他说:“英国人已经在此案中证明,对他们来说,原则比利益更重要。”
克格勃特工录像披露内幕 称自己在劫难逃
【网讯】俄莫斯科回声电台一名脱口秀主持人日前公布了一些1998年录像带片段,是由包括利特维年科在内的三名克格勃特工录制完成的。
据美国媒体23日报道,在这份录像带中,利特维年科等人向现在莫斯科回声电台脱口秀主持人赛尔吉·杜兰科讲述了他们作为特工期间的一些“机密”。在录像带中,三人均表示,自己在克格勃服役期间曾多次接受上级命令对俄罗斯名人政要等进行暗杀、绑架和陷害。
俄罗斯联邦安全部门(FSB)官员也指出,三人当时主要是为了保险起见。因为只有当他们三人当中有人死去,录像带才会公布。而利特维年科去年11月离奇中毒死亡正是录像被披露的主要原因。
称特工“无恶不作” 曾陷害同事
录像中,三名特工都表示,在服役期间曾多次接受上级命令对俄罗斯名人政要等进行暗杀、绑架和陷害,几乎“无恶不作”。
在1998年,利特维年科曾经声称别列佐夫斯基被FSB列入暗杀名单之中,而别列佐夫斯基与当时的总统叶利钦私交甚笃。
利特维年科还证实,自己曾经接受命令陷害当时另外一名特工特列帕什金。特列帕什金当时被俄罗斯指控向英国透露国家机密被判入狱。当时警察逮捕他的时候从他的车里搜出一把手枪,而利特维年科证实,这把手枪正是他放进车里的。
据悉,1998年利特维年科就已经被FSB开除。
知道难逃一劫 担心家人安危
录像中利特维年科身着休闲服,却无法轻松。录像记录了利特维年科当时苦恼的处境。录像中,他承认自己非常的担心,但是并不害怕。
他说:“我可以理解为什么安全部门官员不能接受采访,但是我想现在是时候了。如果我要是害怕,那么我现在就不会做这些事情了。但是我还是担心自己的妻子和孩子的安危。”
在录像中,利特维年科还说:“如果这些人的行为不被阻止,整个国家都会变得没有法律。”他甚至说,最终的结果可能会比斯大林1937年大清除带来的恐怖还要厉害。
录像中,利特维年科就暗示,自从自己第一次揭露该组织内部事情时就已经知道自己难逃一劫。而录像中,三人也一再表示,他们非常清楚自己所作所为违反国家法律和人类良知。
目前,利特维年科之死仍然悬而未决。究竟是谁,出于何种目的杀死了这名前特工?
英国皇家检察院也于22日宣布,利特维年科之死与一名俄罗斯前特工安德烈·卢戈沃有关,并寻求引渡他到英国受审。而随后卢戈沃否认指控,并称此案有“政治动机”。
毒杀特工案 英国要求引渡克格勃特工遭拒
【网讯】英国皇家检察署22日宣布,利特维年科的前克格勃同事安德烈·卢格沃将被控毒杀俄罗斯前叛逃特工。
利特维年科是前克格勃特工,他因批评普京政府而于2000年叛逃到英国。11月1日,利特维年科在伦敦一家饭馆与朋友吃饭后出现了神秘的中毒症状,并于23日死于医院。利特维年科临死前指责是普京政府谋害了他,但俄罗斯方面对此一直坚决否认。医生在利特维年科体内发现了大量的放射性物质钋—210。
俄罗斯拒绝引渡
英、俄之间并未签定引渡条约,不过皇家检察署仍然签发一纸逮捕卢格沃的拘票。而俄方的反应是,不会将卢格沃引渡到英国。俄罗斯检察总长办公室发言人方指出,任何一位俄国公民都不得被引渡到海外。
同时,由于之前英国当局曾拒绝将流亡英国的俄罗斯商业巨子别列佐夫斯基引渡回俄,因此本案英国检方想引渡卢格沃,成功的可能非常渺茫。
政情分析家指出,俄罗斯总统普京的声誉将因此事而受到牵连,而英俄间关系也会因这起毒杀案跌至冷战后最低点。
卢格沃否认涉案
卢格沃不仅是名前克格勃特工,同时也是俄罗斯前总理盖达尔的前保镖,而且还做过利特维年科的助手。毒杀案发生后,卢格沃在莫斯科接受伦敦市警局探员侦讯时曾否认涉案。起诉决定公布后,目前人在俄罗斯的卢格沃仍坚决否认自己涉案,他表明:“我没有杀害利特维年科,我与他的死毫无关连。” 卢格沃并指称,英方起诉他是项“政治决定”,而他还质疑英国伦敦市警局采集的证据,并郑重宣告将向英国公众揭露本案的若干“耸人听闻细节”。
英国皇家检察署长麦唐纳爵士当天稍早表示,针对利特维年科命案将卢格沃起诉,“明显攸关公众利益”。他说:“本案乃极其重大犯罪行为。而本人今天已下结论,警方所搜集证据足以指控卢格沃,涉嫌以恶意毒杀方式谋害利特维年科。”他并表示,已指示皇家检察署速实行动,以便尽早将卢格沃从俄罗斯引渡英国。
同时,为英国内阁成员的英国检察总长高仕文勋爵表示,他与麦唐纳谘商之后决定支持皇家检察署的做法。
英相发言人盼俄罗斯配合
当年,利特维年科因伪造证据罪名遭俄罗斯当局通缉之后,2000年决定叛离联邦安全局,并在同年向英国申请政治庇护后,于去年10月归化英国籍。近年来,利特维年科不断大力批判俄罗斯普京总统政权,而外界也揣测这或许是他遭谋害的原因。
利特维年科去年11月临终前曾在病床上指责普京总统,该为他的死负责。他同时发表一纸谴责普京的声明说:“你或可杀人灭口,但全球各地发出的抗议之声将引起回响,让你一辈子耳根无法清静。”英相布莱尔的发言人表示,英方期盼俄方能全盘配合引渡作业。该发言人说:“谋杀就是谋杀。这是一起重大案件。而谋杀的方式也令人严重关切”。
中国披露缅甸迁新都内情 有利于政府施政
【网讯】缅甸政府2005年11月突然迁都中部山区的内比都,此后,这座城市就充满了神秘,外界也很难进入。中国外交部22日详细披露了缅甸迁都的前前后后。
突然宣布迁都消息
据《东方早报》23日报道,中国驻缅甸大使馆工作人员介绍说,2005年11月4日,各国驻仰光使节被约请到缅甸外交部听取通报,而缅方并未预先告知通报内容。正是在那天,吴貌敏副外长向使节们宣布:缅甸政府决定从即日起将首都从仰光迁移至彬马那。他说,缅政府决定迁都彬马那,是由于它位于缅甸国家版图的中心部位,有利于政府施政。同时,这也代表了缅甸人民的意志。
3个月后,缅方再次约请使节宣布:已在新首都为外国驻缅甸大使馆专门规划出一片区域,以供各国未来建设新馆。
内比都更大气
有趣的是,缅甸迁都后,仰光的媒体报道缅甸国家领导人和政府要员在新首都活动的电头并未使用“彬马那”,而是使用了一个新的名称“内比都”。这是缅甸古语,意为“京都、都城”。对于这个称呼,缅有关官员的解释说,“彬马那”原本就是个小城镇,新首都不可能沿用此名。同时,考虑到缅甸有着悠久的传统文化,应加以大力弘扬。把新首都命名为“内比都”,可体现缅甸文化,也更显得大气。不过,缅官方表示,最终还要在未来新宪法通过并颁布实施后,才能正式确认使用。
缅甸官方的数据显示,“内比都”位于仰光以北390公里,属缅甸中部地区。全市总面积2724.75平方英里(包括下辖彬马那县、达贡镇和雷威镇),人口924608人。
主要建设投入使用
实际上,缅甸新首都的建设工程始于2003年。经过几年努力,“内比都”目前已初具规模,总理府、政府各部办公楼、市政厅、公务员住宅等已陆续建成使用,气势不凡的联邦议会大厦主体框架工程初步完成。
市内主要路段及通往机场和军事首脑机关的6车道主干线已基本完工,接下来还将修建环城公路。
首都机场建设工程目前仍在进行之中,内比都和主要城市之间的国内航班已经开通,但近期尚不具备开通国际航班的条件。
铁路方面,去年中国赠送的130节客车车厢,已大部分投入仰光至内比都铁路客运。在通讯方面,虽然已经开通国际长途服务,但手机暂时无法使用。
在社会服务方面,已建成一所公立医院,两所职业学校,六家小型饭店(均为度假别墅式)。另外还陆续建成了四座高尔夫球场。
社会服务设施在建
按照规划,新首都的行政、军事、商业、生活等不同区域将相对独立,相隔几公里甚至十几公里。新首都规划面积要比原首都仰光大出9倍。
不过,由于新首都建设仍处于十分初级的阶段,因此,社会服务设施很少,社会功能远未形成。
各国驻缅甸外交机构,以及在缅承建项目或进行其他经贸活动的外国公司在搬迁方面产生问题。驻缅大使馆表示,一些经贸公司为办理业务不得不往返于仰光和新首都之间。而每天仅有两班小飞机可乘。万一赶不上飞机,只能搭乘汽车,由于路况较差,单程就要跑7个小时左右。
不过,缅甸领导人已表示,国家将不断加大对内比都的建设投入,争取新首都教育、卫生、经济、社会发展等状况尽快得到明显改善。
瑞典前首相涉嫌出售政府机密暗助俄罗斯
【网讯】瑞典前首相佩尔松上周同意8月1日前出任JKL战略信息咨询公司资深顾问后遭到广泛批评,许多人指责他搞权钱交易,可能涉嫌向德国公司出售了瑞典政府阻止俄罗斯铺设波罗的海海底天然气管道的秘密计划,暗中资助莫斯科,为自己离任后的工作安排做准备。
据俄罗斯媒体22日报道,2006年秋瑞典社会民主党在议会选举中失败,佩尔松随后辞去首相职位,赋闲在家。上周在和德国前总理、波罗的海海底天然气管道建设集团董事局主席施罗德会晤后,佩尔松宣布自己将到JKL公司工作,工资标准不便透露。这一消息立即引起瑞典人的广泛关注,许多媒体纷纷指责前首相。
佩尔松辩解称,自己出任新职是为了寻找生活热情,与近日和施罗德的会晤没有直接关系,只是时间上的巧合而已。他说:“我没有了此前的生活节奏。多年从政使我积累了一些经验,我认为能够为瑞典工业家提供好的建议。”
佩尔松的一位前支持者说:“这没什么奇怪的,他只是钱不够用了。离任首相只有每月税后3.5万欧元的津贴,比首相工资低一倍多。”
瑞典乌普萨拉大学教授赫尔曼松认为,指责佩尔松“出卖社会民主党思想,破坏政治与游说活动的界限”绝非偶然,因为JKL公司代表瑞典社会党的政敌的利益。他说:“首相的行为让人不由自主地想到他已事先计划好了自己离任后的活动,可能在首相任上时他就开始有目的地搜集有用信息,保障无事可做(离任)时能够重新就业。这意味着,对他来说,政治就是生意。”
赫尔曼松指出,最让瑞典人愤怒的是佩尔松可能出售了政府阻止铺设俄德波罗的海海底天然气管道的秘密计划。佩尔松政府去年起草了一份指导相关部门如何阻碍俄罗斯铺设天然气管道的秘密文件,其内容对管道建设商之一的德国EON公司非常重要,后者则是瑞典JKL公司的大客户,现在佩尔松要到JKL公司工作,自然令人怀疑他可能向EON公司泄露了政府机密。
美驻伊新使馆网上“曝光” 国务院异常恼火
出现在网上的美国驻伊拉克使馆建筑细节设计图:游泳池电脑效果图
副大使的官邸
【网讯】耗资将近6亿美元的美国驻伊拉克新使馆的诸多细节,却于5月31日被承建商公布在美国堪萨斯城的官方网站上,不过没放多久即被美国国务院要求撤掉。美当局认为这是一起严重的“泄密”事件,可能危及美国驻外人员的安全。
国务院恼火
据《东方早报》报道,公布这些设计图的是设计美国驻伊拉克新使馆的承包商美国建筑业巨头路易斯博格公司旗下的一个子公司博格·迪瓦恩·耶格尔设计公司。该公司当天把新使馆的10张电脑合成设计图公布到了网上,包括使馆建筑群整体布局、具体建筑结构、海军陆战队安检站、游泳池、娱乐中心、大使官邸等,甚至连海军陆战队站岗的岗哨位置都标得清清楚楚。
美国国务院在得知这一消息后异常恼怒,一番交涉后,该公司将新使馆的设计图从网上删除。
“我们在努力保证我们驻外人员的安全,”国务院发言人戈萨洛·加列戈斯说,“在公共网站上张贴这种信息有悖于上述努力。”
一名高级情报官员提到这件事也是余怒未息:“可能人们最后通过各种手段也能了解使馆的一些情况,但你用不着给他们画一张详细的地图吧?”
公司不认错
但公司方面也表现得相当强硬,不接受对他们的指责。他们表示,当天公布到网上的图纸只是大使馆的草图,不会对将来准备袭击美国使馆的潜在恐怖分子提供帮助,公司更不会故意帮助美国的敌人。
“这些信息只是概念上的,”公司发言人杰弗里·威利斯说,“谷歌的地图搜索都可能给你比它更加详尽的信息。”
美国驻伊新使馆占据巴格达市中心底格里斯河岸边的黄金地段,占地面积达到42公顷,拥有21栋建筑,造价高达5.92亿美元,可为上千人提供办公场所,是美国造价最高、规模最大的一座驻外使馆。
使馆工作人员神秘失踪
驻伊拉克的美国使馆已经成为众矢之的,不但建筑本身被人“惦记”,内部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也受到了威胁。据新华网报道,伊拉克伊斯兰国组织5月31日声明说,他们已经将一对供职于美国大使馆的伊拉克籍夫妇处决。“真主对两名为基督徒工作的代理人和间谍进行了裁决。他们是一名男子和一名女子,并在美国大使馆中担任重要的职位。”该组织还说,处决在5月27日就已经执行了。
当天晚些时候,美国国务院副发言人汤姆·凯西证实两名伊拉克籍的使馆员工失踪。“有两名当地职员失踪了,目前他们还下落不明,我们对他们的安危表示关注。”他补充说美国和伊拉克当局正在展开调查。
一名官员透露说,那名男子在上周末就不见人影,他的妻子去找他时也失踪了,很显然他们是被绑架了。
盖茨称要长期驻伊
另一方面,正在夏威夷访问美军太平洋司令部的美国国防部长盖茨5月31日首度公开表示,美国可能会在得到伊拉克政府同意的情况下,在伊拉克驻军“至少半个世纪”。
“过去,美国政府一直是要使美军在伊拉克长期存在,但近一段时间以来,美国正在研究制订在伊拉克的新战略问题。”盖茨说,“我现在想的就是以双方达成协定的方式使美国长期驻军在伊拉克境内。”
盖茨表示,尽管当前的对伊政策还应等到9月份的增兵效果评估报告出台后才能继续讨论,但他已经开始考虑今后几十年美国在伊拉克应以何种形式存在的问题了。“韩国是一个模式,美国与日本的安全关系又是另一个模式。”
佐利克是精明外交家 倾向与中国合作
【网讯】美国官员29日透露,美国总统布什将提名前副国务卿佐利克出任世界银行行长,以接替因陷入“女友门”事件同意辞职的沃尔福威茨。
现年53岁的佐利克,身材瘦长,长着一副清瘦脸庞,留着金色的小胡子,颇有美国教授风度 佐利克1953年出生于伊利诺伊州内珀维尔市,天资聪颖,勤奋好学。他在1975年毕业于美国文科大学中名列前茅的斯沃斯莫尔学院,六年后在哈佛大学肯尼迪政治学院获公共政策硕士学位,后又以优等成绩获得哈佛大学法学院法学博士学位。
精明的外交谈判专家
在上世纪80年代,踌躇满志的佐利克怀揣金光四射的名校文凭,顺利跻身政界。1985年至1988年间,他曾在里根政府的财政部担任过部长顾问、行政秘书和负责金融机构政策的副部长助理职务。时任国务卿的詹姆斯·贝克慧眼识英才,把他从财政部挖了过来。年轻的佐利克因此得以参与有关德国统一的谈判,在外交界崭露头角。为了表彰他对促成德国统一的贡献,德国政府向他颁发了“骑士十字勋章”。佐利克是一个精明的谈判专家,善于抓住细节击败对手,甚至不惜通过马拉松式谈判来拖垮对手。他的助手说,他十分细心,经常在一本便笺簿上记录各种策略选择的利弊。佐利克同时也善于思考和谋划。曾在里根政府担任助理国务卿的贝特则称,佐利克“是我们这个时代的美国政治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思想家”。
在两届布什政府任重臣
在两届布什政府,佐利克先后都担任要职。1992年至1993年,佐利克曾经担任老布什政府时期的白宫办公厅副主任和总统助手,后出任负责经济和农业问题的助理国务卿。1993年老布什下野后,佐利克一度离开政府,到华尔街著名的房贷公司房利美公司工作。小布什入主白宫后,他重返政府,被任命为美国第13任贸易代表。
在小布什政府中,佐利克曾担任过副国务卿和美国贸易谈判代表。佐利克是一位自由贸易的坚定推动者,他的口头禅是:“开放是美国的一张王牌。”在两届布什政府内部,尤其是担任贸易代表期间,他促使世贸组织多哈回合谈判启动,使美国与澳大利亚等国先后签署双边自由贸易协议;他先后出任过与中国大陆和台湾举行的加入世贸组织的谈判、北美自由贸易谈判、世贸组织乌拉圭回合谈判和亚太经济合作组织创建谈判的美方首席代表。 佐利克工作出色,因此获得过许多荣誉,包括代表国务院最高荣誉的“杰出服务奖”和代表财政部最高荣誉的“亚历山大·汉密尔顿奖”。有消息称,小布什一度想把贸易代表办公室降格,但由于佐利克办事得力,为美国推动自由贸易立下“赫赫战功”,该部门得以保住部级待遇。
曾提出中国“利益攸关方”概念
佐利克对中国比较了解,在美国政府决策层中代表的还是倾向于与中国合作的力量。佐利克在担任美国贸易代表时,取得的最大功绩之一就在于完成了中国大陆和台湾分别加入WTO的谈判工作,这也让他有机会来了解中国高层政府官员的思想。中国的变化给他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他曾经回忆,有一位中国谈判官员向他解释,中国为了在加入WTO事项上说服国人,创造了“双赢”这个词。在佐利克看来,这个新词语显示了古老的“非赢即输”的东方思维在中国的转变。“因此我听到吴仪副总理告诉媒体多哈协议将带来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双赢’时,我特意做了纪录。”在2005年,佐利克曾提出中国是国际社会“利益攸关方”的概念,被视为美国对华政策的新动向。2006年,佐利克在访华期间手抱熊猫的形象甚至成为中美关系出现新气象的一个标志。
佐利克趣事:
“算术电脑”
在谈判桌上,佐利克精明过人,善于抓住细节击败对手,由于精于算计,熟悉国际政治经济的运作,佐利克赢得了“算术电脑”的称号。
布什不敢给他起绰号
日常生活中的佐利克看上去一本正经,不苟言笑,甚至布什总统都不怎么跟他开玩笑。
偶有“惊人之举”
不过,佐利克偶尔也会有“惊人之举”。美国《纽约时报》记者曾发现他的办公室一片狼藉,咖啡桌上堆满了杂志,四面墙壁上贴满了“小狗打扑克”的海报。
鲍尔森:最了解中国的美国财政部长
【网讯】第二次中美战略经济对话上周在华盛顿结束,中国国务院副总理吴仪和美国财政部长亨利·鲍尔森共同主持了对话。鲍尔森去年7月上任美国财长后,似乎格外青睐中国,已经在去年9月、12月和今年3月先后访华,他上任七个月就访华三次,被外界称为“最了解中国的财长”。
被提名美国财长前,鲍尔森是国际著名投资银行高盛集团的首席执行官,去年7月10日宣誓就任美国第74任财长。鲍尔森1946年出生,1968年从达特茅斯学院毕业,获得英语学士学位。两年后,拿到哈佛大学工商管理硕士学位。在白宫供职三年后,鲍尔森转而投身商界,加入高盛公司,开始了他“平步青云”的商旅生涯。在他的执掌之下,高盛集团成为全球最赚钱的投资公司之一。鲍尔森来过中国七十多次,美国业内人士透露,布什选择鲍尔森的重大原因是看中其对中国事务的熟悉。
在美国《纽约时报》2004年1月公布的“华尔街权力排行榜”,鲍尔森高居榜首。鲍尔森在高盛集团任职时,曾是“华尔街最能赚钱的老板”,他2005年的年薪高达3830万美元,鲍尔森在华盛顿当美国财长的薪水还不到20万美元。虽然薪水大打折扣,但鲍尔森依然做得津津有味。上任伊始,他指出,美国应致力于扩大贸易和投资,并积极投身于全球经济的发展,还表示将为提高美国在全球的竞争力付出努力。
鲍尔森就任当天,美国参议院财政委员会主席、参议员查尔斯·格拉斯力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公开要求鲍尔森加强对人民币汇率施压。鲍尔森表示,更具弹性的人民币汇率政策不仅对美国市场有利,也符合中国自己的利益。人民币走向自由化还要经过一段过渡期。鲍尔森表示:“一个繁荣稳定的中国,一个能够而且愿意在全球经济中发挥带头作用的中国,与美国的利益息息相关。”
在中美双方的共同努力下,第二次中美战略对话取得了成功,双方认为,两国在减少排放、提高能效、发展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等方面具有广泛合作空间,中国还承诺进一步开放金融市场。鲍尔森也表示,美中双方应努力实现经济的互利双赢,促进两国和世界经济增长。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