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班牙鞋业再受中国烈火考验
Gro?ansicht des Bildes mit der Bildunterschrift: 中国鞋业让欧洲胆战心惊
数天前,中国浙江省有关当局以“质量低劣”为由指令烧毁来自西班牙著名鞋城埃尔切的大批鞋子。事件显示,国际鞋市场上的争夺战如火如荼。西班牙鞋业联合会急忙发表声明,否认这是对2004年埃尔切华裔鞋商仓库被焚烧事件的反应。德国之声记者报导如下。
5年来,西班牙鞋业江河日下。首当其冲的便是埃尔切丶埃尔达丶维伦纳等著名产鞋地。西班牙62%的鞋类产自位于维纳罗博谷地的这些地区。从2002年以来,该地区有350多家鞋厂关闭,去年一年便有40家倒闭,8500名雇员失去工作。几周前,马尔提奈里鞋厂刚刚将147名员工打发回家。埃尔切市长马西亚告知,去年一年,当地有2000职工丢了饭碗。
咎由自取?
埃尔切鞋商公会主席卡尔博奈尔并不愿意将之称为“危机”。不过,他承认,正如其他制造商一样,他们也处于艰难境地。原因是中国人。他指出,西班牙人是自取其祸。因为,他们自己把部分生产线转移到了中国,从而豢养出自己的竞争对手。随着生产线的转移,相关的技术和知识也无可避免地送入他人之手。按他的说法:“中国人可不笨”。
现在,中国人也已掌握了相关的技术知识,他们模仿西班牙鞋商的牌子,然后大批廉价生产。中国一名女工的月薪不足100欧元,而埃尔切女工的月薪是1500欧元。
这样,便出现了价格的狂跌:2.79欧元一双鞋子。这样的价格谁能竞争?而2005年1月1日起欧盟对中国鞋类配额的取消则更如雪上加霜,使情况更形严峻。
北京不公平竞争
据西班牙鞋业联合会提供的数字,2005年,中国向该国出口了大约1亿6940万双鞋。并且,出口量还在增加。埃尔切鞋业公会紧急呼吁有关方面采取措施,制止来自亚洲的这一倾销行为。公会发言人称中方不是公平竞争,是欺骗行径。他指出,中国人贴假标签。他要求严格海关检查。
但是,仅仅采取这一措施并不会带来根本的变化。西班牙制鞋业承认,在低价位的竞争已然失败,机会只在高质量品牌上。只有依靠品牌和设计才能使产品增值。为此,在新潮市场上必须始终先人一步,对时尚作出快速反应,以便在未来也能立于不败之地。
然而,为此必须拥有昂贵的技术知识。而具备相当规模的厂商才有相应的能力。这样,传统的小规模鞋商被迫相互合并或并入现有的大厂。新企业按照订单的规模随时决定关停并转,并从当局那里拿到提供就业位子的补助金。业内人士称,这一政策的实际结果只是刺激了黑工。许多从前的工人现在是在家里缝制皮鞋,每完成一双得到12至15欧分的现款。地下经济的规模到底有多大,谁也无法估计。
鞋商们完全清楚,如不改变这种状况,长此以往,西班牙的鞋业将跌入万复不劫的境地。因为,如今,不再能指望不懂新技术丶缺乏新知识的员工支撑现代鞋业。
鞋业公会相信,如果得到国家支持,业内人士作出相关努力,西班牙鞋业仍有未来。关键是,开拓出新的市场。
温家宝今年四月将访日
Gro?ansicht des Bildes mit der Bildunterschrift: 中日政府首脑在不久前的东盟峰会上握手
中国政府总理温家宝将于今年四月访问日本,以回应去年十月日本新任首相安倍晋三对中国的访问。这将是七年来中国政府首脑首次访问日本。
日本外务省事务次官谷内正太郎在参加了莫斯科首轮俄日战略对话后,于1月25日至26日到北京进行了访问,参加第七轮中日战略对话。中国外长李肇星在会谈时告诉谷内正太郎,中国总理温家宝愿意在今年四月到日本访问,但是并没有透露具体的日期。李肇星对客人说:“中日关系正在面临一个重要的发展时机。中日双方应该共同做出努力来使这次访日获得成功,推动建立一个健康的、长期的和稳定的中日关系。”中国总理上一次访问日本是在2000年,那时朱熔基作为在任总理访问了日本。
中日战略对话是在两国副外长级层次上进行的,中国的代表是外交部副部长戴秉国。该对话是2005年启动的,当时的日本首相小泉频繁访问供奉有日本甲级战犯神位的靖国神社,中日关系陷入了低谷。除了日本对过去战争的态度,东海石油与天然气资源的争端也是影响中日关系的主要问题。
安倍晋三去年接替小泉出任日本首相后,马上于10月份访问了中国,中日关系开始出现和解的迹象。安倍晋三周五在国会上发言说,通过“交心”对话,日本与中国的关系正在得到改善,他也将继续致力于推动这一发展。他说,“我们正在努力打造对两国都有利的战略互动关系。”
李肇星在与谷内正太郎会谈时对日本的态度仍然很谨慎,他指出:“从政治上看,今年是非常重要的一年。我们希望能合适地处理有关的敏感话题。”
中国方面周四在接见谷内正太郎率领的战略对话团时,简短地提到了日本民族主义分子想拍摄一部他们自己版本的反映南京大屠杀的电影的计划,这说明中日关系的不稳定因素依然存在。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中日关系专家晋林波在接受法新社的采访时指出,目前的中日关系“十分微妙”,并警告说,如果日本首相安倍访问靖国神社,两国关系就可能重新回落到低谷。他说,“安倍从来没有就是否参拜靖国神社作出过明确表态。如果他参拜靖国神社,中国会取消高层互访,两国关系会回到小泉时期的状态。”
中日战略对话微笑结束 战略互惠成两国关系主题词
【网讯】第七次中日战略对话27日在北京结束。这是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去年10月访问北京,打破政治僵局以来首次举行的战略对话。虽然双方在会后并没有公开会谈的内容,但是中国官方传媒透露说,此次战略对话,在轻松的问候中开始,以和畅的微笑结束,表明出现改善势头的中日关系,正在朝着战略互惠的方向逐步迈进。分析人士表示,此次战略对话和日本首相安倍晋三日前的施政演说,都表明构筑战略互惠关系已提上了中日两国的议事日程,“战略互惠”将成为今后中日关系的主题。
此次战略对话延续了以往的惯例,采取闭门形式,不对媒体开放。中国外交部消息称,在为期三天的战略对话中,中就巩固中日关系改善和发展的良好势头,构筑中日战略互惠关系,以及共同关心的国际和地区问题,坦诚、深入地交换了意见。戴秉国和谷内正太郎都表示,“深感今后肩负的责任仍然重大”,希望通过战略对话推动两国战略互惠关系更加实质化和具体化。
谷内正太郎在25日的开场白中则面带微笑地说:“这次战略对话与以往的最大不同在于,以往出席战略对话时,尤其面对媒体镜头时,我总提醒代表团成员不要笑,表情应该严肃。而此次则不需要这样的提醒,我是带着笑脸出席这次对话的。”戴秉国表示:“中日战略对话是在两国关系面临困难时应运而生的,为消除两国政治障碍、改善两国关系发挥了应有的作用。我们作为战略对话的参与者,都为两国关系的积极变化而感到高兴。”
据悉,此次对话还涉及东海问题和光华寮问题。关于东海问题,姜瑜强调,中日双方在东海问题上有两条重要共识,一是坚持共同开发的大方向,二是坚持通过对话协商妥善解决有关分歧。中方对新一轮中日东海问题磋商持开放态度,但目前具体磋商日期还有待双方进行商定。对于光华寮问题,姜瑜称这是涉及中日关系基本原则的政治案件。
据悉,此次战略对话去年10月日本首相安倍晋三访华打破政治僵局以来,中日双方举行的一系列战略对话中最新的一次。 双方商定下一次对话将在双方方便的时候在日本举行。
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副所长金熙德认为,刚刚结束的中日战略对话和安倍的施政演说都表明构筑战略互惠关系已提上了中日两国的议事日程,“战略互惠”将成为今后中日关系的主题词。但金熙德也认为,目前中日关系的政治基础、民众感情和舆论氛围还相对脆弱,双方应对刚出现的回升势头倍加珍惜和维护。中日推动“战略互惠”关系将是一个困难的进程。
分析人士表示,战略互惠关系,这名词有别于中国与很多西方国家的“战略性伙伴关系”,也不同于中美之间的“建设性合作关系”。中国国防大学战略研究所所长杨毅海军少将认为,“战略互惠”就是中日两国之间相互正确战略定位,意味着要承认对方的正当政治诉求与合法权益,不挑战对方的核心国家利益,不干涉对方内政,在双边和多边合作机制中共同努力争取‘双赢’。
中国和日本之间需要“互惠”的地方有很多。在日本的清单上,恐怕首先就是要中方支持或至少停止反对日本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其次当然希望中国在东海油气田开采方面让步,协助压制朝鲜威胁等等;而在中国的清单上,当然希望日本在台湾问题上遵守承诺,勿助美国给台独打气,然后是正确处理历史问题,停止参拜靖国神社等等。虽然双方的争拗点还有很多,如钓鱼岛争端、教科书、军备透明度等等。
也有国际问题专家认为,今年是中日建交35周年,也是抗日战争爆发60周年,种种敏感的日子都对中日间的战略互惠关系备受考验,在目前双方关系的政治基础、民众感情和舆论氛围还相对脆弱的情况下,所谓互惠更多地只能是口惠而实不至。
中国证实温家宝4月访日 盼日本妥善处理光华寮案
【网讯】中国首度证实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将于4月正式访问日本。外交部长李肇星25日会见日本外务省事务次官谷内正太郎一行时说,今年是中日邦交正常化三十五周年,温家宝将于4月正式访问日本,中日关系面临重要发展机遇。此外,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姜瑜当天表示,中国政府对此高度关注,希望日本依照中日联合声明的原则,妥善处理光华寮案。
香港《日报》报道,李肇星在证实温家宝访日后表示,今年是政治上十分敏感的年份。恪守中日三个政治文件的原则,妥善处理有关敏感问题,对巩固两国关系改善和发展势头至关重要。双方应共同努力,确保访问圆满成功,推动中日关系长期健康稳定发展。
另外,第七次中日战略对话当天起一连三天在北京举行。外交部副部长戴秉国和谷内正太郎分别率团参加,双方就中日关系等共同关心的问题交换意见。
然而,就在对话开始前夕,有日本右翼人士准备拍一部电影否定南京大屠杀。对此,外交部发言人姜瑜当天作出回应称,中国认为南京大屠杀铁证如山,国际社会对此也早有定论,日本以正确和负责任的态度来妥善处理历史问题。
姜瑜说,改善两国国民感情是中日双方面临的共同课题,中国历来主张以“以史为鉴、面向未来”的精神发展中日友好合作关系。她指出,今年是中日邦交正常化35周年,中日关系面临重要发展机遇,中国希望双方以此为契机,保持中日关系改善的势头,推进各领域的交流与合作。
中国还对光华寮案表示高度关注。姜瑜当天表示,中国希望日本依照中日联合声明的原则,妥善处理这一问题。她说,光华寮问题不是一般的民事诉讼,而是事关中国政府合法权益,涉及中日关系基本原则的政治案件。
位于日本东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为中国留学生租赁的宿舍“光华寮”所有权一案,已经争论了数十年。日本最高法院第三小法庭的法官藤田宙靖可能将在近日内对此案作出判决。
日本媒体报道,法官藤田宙靖最近将采取法律手续,对中国大陆与台湾争论了四十年并已被搁置了二十年的“光华寮”诉讼案作出裁决,并通知两造代理人说明“究竟哪一方才具有中国代表权”。
前中国领导人邓小平批评日本的不是,光华寮案也成为中日高峰会上的外交问题。分析称,此案被视为日本司法是否承认“一个中国”原则,因而具有重大的政治的意义。
此外,供奉甲级战犯的靖国神社仍是中日两国外交的角力战场。日本首相安倍晋三曾于2006年4月在担任官房长官期间参拜了靖国神社。中国高层早前表示,国家主席胡锦涛在年内访问日本一事将难以实现。有分析称,中国此举是希望在确认安倍晋三年内不参拜靖国神社后,再对胡锦涛访日的时间作出决定。
关于东海问题,姜瑜表示,中国对新一轮中日东海问题磋商持开放态度,但目前具体磋商日期还有待双方进行商定。截至目前,中日间已举行了六轮东海问题磋商。姜瑜说,在东海问题上,中日双方是有共识的,双方一致认为要坚持共同开发的大方向,并且要坚持通过对话协商妥善解决有关问题。
今年是中日邦交正常化三十五周年,中日关系面临着良好的发展机遇。自从2006年10月日本首相安倍访华以来,中日关系开始逐渐升温,曾经在参拜靖国神社问题的阴影下陷入僵局的中日交流活动也开始复苏,并覆盖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等各个领域。日本主流媒体21日纷纷报道称,正在北京访问的日本自民、公明两党国会对策委员长二阶俊博和漆原良夫,日前与中国国家旅游局局长邵琪伟进行了会谈,双方正式确认为纪念中日邦交正常化35周年,将互派共计超过两万人的访问交流团。
然而有分析认这,过去的非正义行为、各自对历史的不同解读以及目前的激烈竞争,都使中日关系紧张。在南京大屠杀七十周年纪念到来之际,这段残酷的历史,将给中日关系增添更多不和谐因素。
中国欲破解马六甲困局 能源外交令美国坐立不安
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与缅甸石油天然气公司于日前正式签订合同,根据合同,中石油将获得缅甸三块深水区的石油天然气勘探和开采权。另有报道称,中缅两国有意铺设一条穿越两国之间的输油管道,以缓解中国的石油“生命线”过度依赖马六甲海峡的状况。显然,中国的石油外交又向前迈进了一步。不过,一如过去一样,中国与外国的任何一个大型能源合作项目,都将受到来自国际上正常或非正常的关注。
中国欲破解马六甲困局
《大公报》评论指出,对中国来说,中缅石油合作的意义不仅在于提供了另一个稳定的能源供给源,更在于有助于破解一直困扰中国的“马六甲困局”。马六甲海峡是一条连接印度洋和太平洋的狭窄海上通道,由沿岸国家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和新加坡共管。据统计,每年通过马六甲海峡的船只约有5万艘,是世界上最繁忙的海上通道之一。中国进口石油的80%要通过马六甲海峡运输,全部进出口货物的60%要经过马六甲海峡,中国的贸易和石油安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马六甲海峡的状况,形成了所谓的马六甲困局。一旦中缅输油管道建成,产自缅甸的石油就不必再经过马六甲海峡,可以直接运到中国,马六甲困局将在很大程度上得到缓解。
近年来,由于中国的能源缺口日益增大,中国的能源战略走的是两条路,一是开发节能产品,降低能源消耗;另一方面则是着眼于国际合作,把原来单纯的进口石油转变为直接到境外开采。这就不可避免地需要国家外交的配合,因而涉及到所谓石油外交的问题。中国的石油外交也因此受到国际社会的关注,各种各样的言论也都应有尽有。
与独裁国家做交易遭美国嫉恨
客观地说,中国国际能源合作格局的形成是有特殊的历史和现实原因的。由于世界上富含石油资源的地区,早在上世纪就被西方发达国家石油公司瓜分完,现在剩下的石油储量丰富的地区,都是西方石油公司因为政治原因不便或无法涉足的地区,如伊朗、苏丹、委内瑞拉、缅甸等,而这些国家的政府普遍被美国视为异端或对手。结果,中国石油企业国际化历程中面临的问题是,一方面,留给中国企业发展的空间已经非常狭窄,没有多少选择余地;另一方面,中国与这些国家的能源合作又常遭到美国等国的嫉恨,批评中国为石油利益而与独裁国家做交易。
评论指出,能源合作不可能与政治关系完全脱钩。不知是巧合还是有内在联系,就在中国与缅甸石油开采合同签订前的1月12日,中国在联合国否决了由英美等国提出的一项针对缅甸人权等问题的提案。此前,中国在苏丹达尔富尔以及伊朗核问题上,也都曾明确反对西方国家的制裁议案。2006年6月,中国主办上海合作组织峰会时,也邀请了伊朗总统内贾德与会。当然,中国在上述问题上的立场和态度,也符合其一贯坚持的反对干涉主权国家内政的立场。其实,即便中国的上述立场包含有西方国家所说的石油利益因素,那也无可厚非。不管是历史还是现实中,所有国家的政府都是把国家利益作为外交政策的基本出发点的。
分析指出,作为一种外交策略,中国可以在能源利益与国际反应之间平衡考虑,尽量避免影响与西方国家的政治与经济合作。从过去的实践来看,中国在这方面的分寸把握还是比较到位的。去年中国主办上海合作组织峰会时,虽然也曾邀请伊朗总统内贾德与会并发表讲话,但此前炒得沸沸扬扬的关于伊朗加入上合组织的问题,并未被列入议程。这显然是中国综合考虑、总体平衡后的结果。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