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04/09

华盛顿眼中的中俄战略伙伴关系

华盛顿眼中的中俄战略伙伴关系

美国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 裴敏欣:

中俄是战略盟友还是对手?

俄国总统普京最近访华时,把冷战结束后的所谓"中俄战略伙伴关系"又往前推了一步。

为了表示中国政府对发展中俄关系的重视,北京宣布今年为"俄罗斯年"。

在普京访华期间,中俄签定了能源合作协议。这为开拓中俄的双边贸易和加强中国的能源安全打下了新的基础。

对美国来说,中俄之间表面上看来"十分火热"的"战略伙伴"关系并不是一件好事。在许多有关全球战略安全的领域内,中俄的紧密合作限制了美国的影响。虽然美国并不担心中俄结成一个反美的战略同盟,不过中俄一旦联手,这两个大国可以给美国造成许多麻烦。

在普京访华之前,美国对中俄关系的关注焦点之一是莫斯科和北京之间的军事合作。自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以来,俄罗斯向中国出口了大批先进战机,导弹和军舰。这些装备帮助了中国的军事现代化,使美军在将来干涉台湾海峡危机时面临新的挑战和风险。


关注能源

普京的北京之行的最大实际成果是中俄在天然气供应上的合作。俄罗斯承诺建设通往中国的两大输气管线,五年后可每年供应中国800亿立方米的天然气。中俄的能源协议是美国媒体的聚焦点,这并不奇怪。

中国寻求能源安全的政策已成为中美战略摩擦点之一。在最近公布的美国国家安全战略中,白宫直接点了中国的名,指责北京的能源战略是"旧思维"。在美国眼中,普京利用俄罗斯的能源优势来扩大莫斯科的战略影响也值得担忧。所以,中俄的能源交易也成了美国的一块心病。

短期来看,令美国最为恼火的是中俄在伊朗问题上唱的"双簧"。美国希望通过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向伊朗施加外交压力,迫使德黑兰放弃浓缩铀计划。

但是,中俄在这个关键时刻并不完全顺从华盛顿的意愿,而且反对通过制裁伊朗的决议。由于中俄之间的合作,美国孤立伊朗的战略未见成效。


战术伙伴

从表面上看,中俄之间在一系列问题上的合作似乎构成了真正的战略伙伴关系。但从美国的角度看来,这些合作仍表示中俄之间的关系是战术伙伴,即莫斯科和北京之间并没有长久和牢固的共同战略利益。中俄只是相互利用。

美国的这一分析有一定道理。比如,中俄的军事合作仍受莫斯科对华战略忧虑的限制。俄罗斯因此并没有把最先进的装备卖给中国。另外,中俄的能源合作至今仍处于起步阶段。在普京访华期间并没有就建立中俄输油管线这一关键问题向北京做出任何保证。美国当然注意到了这一点。

最后,美国认为俄罗斯和中国的战略伙伴关系受地缘政治的限制。俄罗斯不希望看到中国成为一个超级大国,而且由于俄罗斯的人口一直在减少,中国的移民将成为中俄之间的一大矛盾。

我记得去年五月和美国驻俄罗斯大使在一次宴会上的谈话。我向这位职业外交官请教他对中俄关系的看法。他毫不犹豫地告诉我,"中俄不可能成为战略伙伴。双方缺乏根本互信。你只要看一下两国的人口比例就知道了"。

我当初对这为外交官的直率印象深刻。现在看来,虽然华盛顿对中俄关系过分紧密脸上不悦,但美国人心里十分明白这种所谓战略伙伴关系的底线。

伦敦市长率团访华 促进双边合作


伦敦市长利文斯通希望吸引中国投资
伦敦市长利文斯通周六(4月8日)率商务团访问北京和上海,促进双边金融、商业、文化和奥运等领域的合作关系。

他率领的商务代表团将对北京和上海进行为期一周的访问。

随行的有伦敦奥运会大使代表团以及来自伦敦商界、科技教育界和创意文化产业的70名代表。

访华期间,利文斯通还将出席伦敦在北京和上海设立的经济发展与对内引资办公室开幕仪式。

这将是伦敦有史以来首次在其他国家设立办公室。此外,他还将在上海设立一个代表处。

据中国官方新华社报道,利文斯通将在抵达北京后开启庆祝伦敦与中国合作伙伴关系的庆典活动——“伦敦中国之旅”。

伦敦市长的此次访问被命名为“伦敦中国之旅”,期间将举行包括展览、演出以及研讨会在内的一系列活动,主题涵盖商业投资、文化艺术、创意设计、科技教育以及旅游推广等不同领域。

英国吸纳了中国在欧洲直接投资的最大份额,仅伦敦就占30%。伦敦市长表示要鼓励中国企业将伦敦作为进入欧洲市场的最重要门户。”

据伦敦市长办公室介绍,在利文斯通访华期间,将举办一系列创意、时尚和文化教育活动,既展示伦敦作为“创意之都”的原创力,又反映伦敦艺术潮流和教育产业的发展。

为吸引更多的中国公民到伦敦旅游,伦敦方面将在北京举办“体验伦敦”展览,展示伦敦地标式建筑和现代风情。

此外,利文斯通将携英国中长跑名将塞巴斯蒂安·科、伦敦奥组委主席兼首席执行官保罗·戴顿与北京奥组委人士会晤,分享在奥运策划及建设可持续利用的奥运场馆设施等方面的经验。

访沪期间,伦敦商务团相关人士将与筹备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专家座谈。  


北京:愿与欧美就汽车部件关税磋商


西方汽车制造商长期不满中国对汽车零件征收关税
中国商务部表示,中国已同意欧盟和美国就中国汽车零部件关税问题提出的磋商请求。

中国商务部说,中国驻世界贸易组织(WTO)代表团孙振宇大使已分别致函欧盟、美国驻WTO代表团大使,表示中国接受欧盟、美国的磋商请求。

同意磋商

中国商务部星期日(4月9日)在网站上发表的简短声明说,"磋商的时间和地点将另行商定"。

上个月,华盛顿和布鲁塞尔向WTO投诉称,中国的汽车零部件关税不公平地迫使在华汽车制造商在组装汽车时使用中国制造的汽车零部件。

目前,世界各主要汽车制造商都在中国设有生产厂家。

欧盟和美国都表示,中国对占汽车总价60%多的零部件实行与整车一样的进口关税,此举可能违反了世贸组织的相关规定。

零部件关税

欧盟和美国说,中国的汽车零部件关税妨碍在华汽车制造商在中国组装汽车时使用进口汽车零部件,从而诱使汽车零部件制造商将生产线搬迁至中国。

中国拥有世界第二大汽车市场,其排名仅次于美国。中国当局有意扩大汽车业的发展。

汽车零部件是欧美与中国最新的贸易纠纷。此前,欧美曾就中国纺织品、成衣等制品向世贸投诉。

美国对华贸易赤字去年已达创记录的2020亿美元,欧盟对华贸易赤字相比之下略小,但也不断增长,去年达1060亿美元。

欧盟下周开始将对中国制皮鞋征收反倾销关税,北京方面认为欧盟不应该把解决问题的责任推卸给中国。


新闻:国际 2006-04-09


北京:抹不去的莫斯科痕迹

--------------------------------------------------------------------------------



● 韩咏红

  向一个六七十岁的中国人探问他青春时代的美丽回忆,也许他说不出什么具体的画面,很可能他脱口而出的不是中国歌曲,而是一两段苏俄式的旋律,一首俄罗斯小调。

  每一个时代有其情感与记忆,文化艺术便是承载这些情怀的符号。曾经,在上世纪20年代至60年代之间,来自北方寒流国度的艺术温暖和鼓舞了南方的中国。在新中国成立的首十年,当全中国洋溢着革命胜利,全民欢欣鼓舞,意气风发的节庆喜悦时,来自俄罗斯的音乐、舞蹈、电影、影像、书籍为那场盛大的节庆赋予了艺术的点缀,注入了抒情的配乐。

  后来中苏交恶,中国与“老大哥”苏联在意识形态上分道扬镳,苏俄文化一度从中国淡出。直到80年代中国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代,中苏再次恢复文化交往,但这次苏俄文化是作为世界民族艺术中的一个成员,与其他民族艺术一同参加到中国开放的进程中。

  然而,当年的苏俄情怀已在中国留下了深深的烙印,中国当年从苏联学来的政治制度与文化体制依然发挥作用,就像整个中国处处都有涂抹不去的莫斯科痕迹一样。

  天安门广场西侧的中国最重要议会建筑——人民大会堂,每天迎接国内外的政府要员与游客,这座富有代表性的苏俄式建筑无声地对外说明俄罗斯对中国的巨大影响。

  时间来到21世纪。

  此时中国在国际上的经济与政治地位节节上升,而俄罗斯则在经济重建的阶段。两个大国在新形势下找到发展战略伙伴关系的新动力。崛起的中国需要其最大邻国的支持与合作。俄罗斯虽然对中国怀有戒心,尤其担心中国的扩张和移民将使俄罗斯丧失远东和西伯利亚,但是,中俄在抗衡美国超级大国影响力方面又看到共同利益。

用文化情谊巩固脆弱的双边关系

  中俄准备接续当年的文化情谊,用文化与民间交流来巩固本质上脆弱的、主要以军售与能源交易为基础的双边关系。规模宏大,共有超过200项活动(包括21个重点文化演出团体和9个主要的展览项目)的“中国俄罗斯年”,就在上述背景下拉开帷幕。

  俄罗斯年于上个月底俄罗斯总统普京访华时展开,中央电视台全程转播了开幕演出的盛况以及两国元首发表的演讲。

  那天,中国的电视台传来五十年代中国流行的声音,属于半个世纪前节庆气氛的欢快旋律,再次套在过节的喜庆形式里靠近北京。这个氛围高调地向中国人以及国际社会昭示中苏(俄)曾经有过的亲密无间,试图预示中俄关系可能存在的美丽未来。

  俄罗斯的精制文化再次被引入中国,一些热爱艺术的中国民众为此振奋。苏俄文化和中国50年代最美好的时光之间有一道等号,然而,在一些知识分子心理上,苏俄文化因其传入中国的方式却与文化的高度统一化有所联系。

  相对于官方主办“俄罗斯年”的清晰战略目的,知识界对于俄罗斯年的想法,或许是更复杂的。 

中国知识阶层对苏俄文化爱恨交织

  “某种程度上说,新中国文化就是苏联的文化。”中国戏剧家张献受访时,从上世纪20年代至50年代中国的社会与政治气氛,反思俄罗斯文化进入中国的历史背景。

  张献向本报分析说,早在1920年代无声电影的时代,俄罗斯小说《在底层》、《大雷雨》改编成的中国电影和戏剧,就曾风靡中国的大城市。同样的,以报纸杂志连载的形式发表的长篇苏俄小说,也成为中国青年,尤其是文艺青年与革命青年的楷模与模仿对象。苏俄文艺里强烈的道德使命感、浪漫情绪和激进热情,与中国当时的社会氛围和政治需要契合无间。

  张献指出:“所谓的‘外来文化’过去百年来对中国文化形成很大冲击,其实指的就是两个文化:俄罗斯文化和美国文化。”  

  张献说,俄罗斯文化给了革命青年和文艺青年精神力量,这种力量绝非源于文艺中的温和优雅气质,而是强烈的道德使命与激进态度。在上世纪的社会氛围下,苏俄文艺对穷人和下层人肯定和关注,能够有效地把下层人的反叛能量都挖掘出来。

苏俄文化在中国

曾配合系列政治整肃

  他认为,到了四十年代的抗战时期,左倾文学甚至发展到滥情的程度。他说:“左倾势头在中国简直不可想像,以至于一般的风花雪月都被践踏。左翼文艺发展到了最后,一些诗人号召拿起笔做刀枪,把诗歌都写得血迹呼啦,硝烟弥漫,把革命的口号直接放在诗歌里。”      

  在新中国成立的欢庆背景下,苏俄的文学、电影、戏剧、音乐、舞蹈大量被翻译后引入中国,苏联式的文化结构,文化行政部门如文艺工作者联合会等也被移植到中国。苏俄文化给新一代的中国青年精神上的滋养,他们享受到幻想、想像与鼓舞力量——直到后来群众的狂欢与嘉年华的气氛,不再容许一点不愉快的声音,直到一切独立的声音都成为被打击,被扫荡的对象。

  张献说:“文化的问题,是在历史上显示出来的。它的过错不在于它在大众层面上影响人,或者被人消费,被人吸收。主要问题是这种文化,配合着一系列的政治整肃和清理,窒息和扼杀了学术自由与思想,包括民主。”

  在中国改革开放的时候,一些知识分子自觉不自觉地,有意无意地把批判俄罗斯文化,作为清算过去文化的一部分来处理。在评论中俄双边关系时,一些评论人将之形容为“又爱又恨”、“爱痛交织”,同样的语言似乎也能用来形容中国民间的知识阶层对俄罗斯文化的情绪。

  张献说:“上层知识分子中间,有一部分人对苏联文化,是有一定憎恨。

中国拿什么和其他文化对话?

  4月2日,记者来到人头攒动的中国美术馆。配合“中国俄罗斯年”而举行的“俄罗斯艺术300年珍品展”正进入第二个周末,但参观者依然络绎不绝。可见,中俄两国关系虽然经过了风风雨雨,但是苏俄艺术在中国民间仍有相当大的市场。

  虽然“俄罗斯艺术300年珍品展”贯穿多个展览厅,但参观者的密集度仍大于美术馆一楼的中国书法展,也超过同样是首次在中国展出,刚在4月1日开幕的台湾雕塑大师朱铭的“太极雕塑展”。

  在“俄罗斯年”,以及去年“法国文化年”,吸引众多看客的时候,一些中国文化人忍不住发出这样的提问:在全球“文明对话”的时代,中国拿什么文明跟世界的其他民族文化对话?今天,俄罗斯文化不可能再像过去一样以压倒性、支配性的姿态影响中国,中国如何与昔日的“老大哥”进行平等交流,这是明年俄罗斯举办“中国年”时,一个值得观察的现象。

  在“俄罗斯年”的开幕演出上,俄罗斯对文化的尊重、珍惜、保护、发扬,俄罗斯传统精神内涵在艺术上淋漓尽致的展现,让中国观众惊叹不已。   

  谈到“俄罗斯年”的意义,北京外国语大学俄语教授刘光准受访时说:“多角度多方位的介绍俄罗斯艺术,为喜爱俄罗斯文化的中年人,以及对中国年轻一代多了解俄罗斯文化,都是很有好处的。”

  他说:“很值得研究的一个问题是,俄罗斯的艺术和文化传统能够传承下来,呈献出原汁原味、经典、高超的水平,这一点很值得中国关心文艺,或想继承传统文化的人士深思。”



从“对清新思维”说开来

--------------------------------------------------------------------------------



● 张从兴

  前几天,原籍泉州的网友甲在网聊时,给网友乙调侃得七孔冒烟,差点吐血三升。

  导火线是网友乙说的一句话:“你以后自我介绍的时候,可以写上:我是某某,是立下‘开清第一功’的‘开清重臣’洪承畴的老乡。”

  网友甲之所以暴跳如雷,是因为对绝大多数泉州人而言,洪承畴几百年来都是个不折不扣的汉奸,而没有几个脑筋正常的人,是愿意和汉奸攀交情、认同乡的。

  不过,泉州市辖下的县级市南安市的领导们却不是这么看的。今年1月16日,该市的有关领导,就为刚刚落成的“承畴纪念园”举行了隆重的揭牌开园仪式。

  “承畴纪念园”的开张,足以说明洪承畴的“历史评价”已经“与时倶进”,不再是汉奸了——至少在官方看来是如此。而洪承畴之所以能从十八层地狱超拔到三十三天,又是同中国清史学界的专家学者们“自主创新”的“对清新思维”有关的。

学者为洪承畴翻案

  2003年11月16日,南安市政协举办了“开清重臣洪承畴学术研讨会”。在那次会议上,与会专家学者围绕洪承畴“审时度势、安邦济民”这一主题,给他作出了新的历史评价:

  洪承畴在以清代明封建王朝的更替中,对中华民族的统一,缓和满汉民族矛盾,减少战争损失和生灵涂炭,以民为本,关注民生,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等方面曾作出巨大贡献,是一位有功于国家,有利于社会,有益于人民的杰出历史人物,必须给予充分肯定。

  这些“专家学者”还就进一步加强洪承畴的研究提出宝贵建议,如将洪承畴的事迹编入乡土教材,作为对中学生进行“成才之路”和爱国主义教育内容等等。

  既然有“专家学者”为洪承畴翻案在先,南安市有关当局为洪大学士建个纪念公园,自然也就是“夫子步亦步,夫子趋亦趋”了。即便要论“为汉奸翻案罪”,也是从犯,不是主谋。

  “专家学者” 们为洪承畴翻案的理由,例如“审时度势、安邦济民”、“ 减少战争损失和生灵涂炭”等,并不是什么新鲜事儿。当年,汪精卫提出的“曲线救国论”,都有这些冠冕堂皇的理由,而且论述得更加详尽,更加具有说服力。

  可惜的是,美国人给广岛、长崎扔了两颗原子弹,粉碎了大日本帝国和“汪记中华民国”共同构建“和平共荣”的“大东亚共荣圈”的美梦。不然的话,汪先生在“缓和日中民族矛盾,减少战争损失和生灵涂炭”方面的功劳也是大大的,绝对能像翻案后的洪承畴一样,是个“有功于国家,有利于社会,有益于人民的杰出历史人物”。

纪念清兵入关

  在“专家学者”的“对清新思维”推动下,神气活现的还不仅仅是洪承畴、施琅等“清朝重臣”,连满清诸帝头上的光环也越来越绚丽夺目,几乎个个都成了“一代英主”。且不说以清朝皇帝为主题的电视剧拍了一部又一部,连官方也加入“肯定清帝”的行列——两年前,沈阳市政府就隆重举行了“纪念清兵入关360周年”活动,还给满清十二帝建了铜像,从努尔哈赤到溥仪个个都有,但他们似乎忘记了溥仪除了是宣统皇帝外,还是满洲国的康德皇帝。

  “纪念清兵入关”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来自关外”的清初统治者对“住在关内”的大明子民发动的是“有利于中华民族的统一”的“正义之战”,而负隅顽抗的史可法、黄道周、夏完淳、郑成功等,都是“逆历史潮流”的“分裂主义者”。

  这也意味着,死了80多万人的“扬州十日”,死了3万人的“嘉定三屠”,死了70多万人的“广州屠城”,死了10多万人的“潮州屠杀”等等“大屠杀”,都是“有利于中华民族的统一”的“必要牺牲”,否则“纪念清兵入关”就失去意义了。

  为了重建道德价值观,中共高层近年来一直在努力提倡源于传统道德的社会主义道德观,例如“以德治国”、“八荣八耻”等,可是各地却出现了种种有悖传统道德价值理念的“历史翻案风”,包括替“不以热爱祖国为荣、不以危害祖国为耻”的汉奸翻案,真是匪夷所思。
外长谈温总理出访成果:规划未来 推进合作

(中国)大洋网 (2006-04-09)



  4月1日至8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应邀对澳大利亚、斐济、新西兰、柬埔寨进行正式访问并出席在斐济举行的“中国-太平洋岛国经济发展合作论坛”首届部长级会议开幕式。

  8日,陪同温家宝总理出访的外交部长李肇星在离开柬埔寨前夕接受了随行记者的采访。

  李肇星说,温家宝总理在一个星期内,行程3万多公里,访问4个国家,出席了70场双边和多边活动,中方与有关国家共签署了59项双边和多边合作文件,内容充实,成果丰硕。

  一、提升了我与4国双边关系的水平。

  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是亚太地区的重要国家。近年来,中国与两国的关系发展迅速,合作富有成效。访问期间,温总理同两国领导人深入交谈,从战略高度和长远角度规划双边关系的未来,达成广泛共识。澳、新领导人均强调,对华关系已成为两国最重要的对外关系之一。中澳、中新分别确立发展21世纪互利共赢的全面合作关系,并建立领导人年度双边互访和会晤机制,通过共同努力,将会使中澳、中新关系成为不同社会制度和不同历史文化背景国家和谐相处、互利合作的典范。

  斐济是重要的太平洋岛国,也是中国在该地区的主要合作伙伴。温总理此访是两国建交31年来中国总理首次访斐,是两国关系中新的里程碑。为推动中斐关系在新世纪长期稳定发展,两国领导人宣布建立和发展中斐重要合作伙伴关系。斐宣布承认中国完全市场经济地位。

  柬埔寨是我友好邻邦。温总理与柬领导人就进一步巩固中柬传统友谊、拓展双边合作交换了意见,双方一致同意确立中柬全面合作伙伴关系。

  二、促进了与澳、新在重点领域的互利合作。

  澳、新是发达国家,资源丰富,技术先进。中国是发展中大国,有人才,有稳定和不断扩展的市场。中澳、中新互利合作潜力巨大,前景广阔。温总理与两国领导人就加强在经贸、能源、矿产资源等领域的合作进行了务实和建设性的讨论。温总理强调,双方应立足长远,通过平等协商,实现互利共赢。各方达成以下重要共识:

  加快推进中澳、中新自贸区谈判。中澳同意争取在1-2年时间内谈判取得实质性进展,中新谈判争取在1-2年内达成一个全面、平衡、高质量、为双方所接受的协定。

  温总理访问了澳资源大州西澳州,出席了澳资源情况介绍会,参观了澳方开发利用先进技术熔融还原铁项目。温总理说,中澳在能源矿产领域建立长期稳定的供求关系以及符合国际惯例的定价机制符合各自的利益,双方还应从贸易合作逐渐拓展到上游产品开采、新能源、可再生能源、清洁能源、矿山安全生产及相关技术合作。澳方表示赞同。双方还签署了关于和平利用核能的合作协定。中澳在上述领域的合作对我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有积极意义。

  温总理还提议,中澳、中新应加强优势互补,在加强农林牧业等传统领域合作的同时,在环保、生物、信息技术等领域培育新的合作增长点。

  三、搭建中国同太平洋岛国友好合作关系发展的新平台。

  中方倡议召开的“中国-太平洋岛国经济发展合作论坛”首届部长级会议在斐济成功举行,温总理分别会见了与会的太平洋岛国领导人,并与他们共同出席会议开幕式。温总理在讲话中全面阐述了中国对太平洋岛国的政策。他指出,中国和太平洋岛国同属亚太地区,都是发展中国家,有着共同的利益,也面临着相同的挑战,可以在相互尊重、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加强合作,共同发展。温总理宣布了中方支持和帮助太平洋岛国发展的多项优惠政策和措施,并同有关各方签署了25项合作文件。此举赢得与会各方的广泛赞誉。他们一致表示,珍惜和重视同中国的关系,重申各岛国继续坚定奉行一个中国政策,支持中国和平统一大业。舆论认为,论坛揭开了中国与太平洋岛国关系史上新的一页,中国重视发展同太平洋岛国的合作,有利于共同推动落实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为南南合作树立了新的典范。

  四、着眼双边关系未来,推动文化、教育交流。

  温总理无论是在会谈、会见中,还是发表演讲、接受采访,或是与青年学生座谈,都强调文化、教育交流的重要性。他指出,中国与往访4国文化各异,但可以和而不同,和谐共处,互学互鉴,相互促进。他强调,教育和青年之间的交流象征着两国关系的未来。他发出邀请,今明两年组织100名澳青年访华。温总理的上述主张和倡议得到积极响应,各国一致表示愿加强同中国的文化和教育交流,增进相互了解与友谊,共同推动双边关系长期、深入发展。

  五、增信释疑,阐明中国和平发展道路,赢得广泛理解和支持。

  国际社会普遍关注中国的发展及在世界上的作用。温总理所到之处,都有针对性地介绍中国的发展情况。在澳大利亚,温总理以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为主题发表重要演讲,强调中国的发展是和平的发展、开放的发展、合作的发展。在论坛会议开幕式上发表讲话时,温总理重申中国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致力于“以合作谋和平、以合作促发展”。温总理的阐述入情入理,引起强烈共鸣。澳大利亚总理霍华德说:“澳欢迎中国的发展,中国的发展对世界有利,遏制中国没有任何好处。”新西兰总理克拉克说:“中国是新西兰紧密的合作伙伴。”太平洋岛国领导人纷纷表示:中国以自己的行动证明了中国是太平洋岛国的好朋友、好伙伴。我们欢迎中国,支持中国在该地区发挥积极作用。柬埔寨首相洪森说:“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重要力量。”连日来,当地一些报纸以《赢得这位朋友 影响一个地区》《机遇之旅》《中国发展 我们受益》等为题发表文章,积极评价中国的发展将给本地区带来巨大机遇。

  来源: 新华社

温家宝温情演讲
  亚太行形象加分

--------------------------------------------------------------------------------



● 韩咏红(北京特派员)

  中国总理温家宝昨天结束了风尘仆仆的8天澳斐纽柬—亚太四国行。这一次紧凑的访问,温家宝不仅赢得能源协议与外交空间,更为中国现届政府及他本人争取到不少“形象分”,并展现中国领导人浓郁的民族情感。

  温家宝是18年来首次访问澳洲与纽西兰的中国总理,也是第一位正式访问南太平洋岛国的中国总理。

  在能源与战略之行中,中国与澳大利亚签署了铀矿贸易等双边能源合作协定,冲击了美国联澳以遏制中国的战略计划。而在斐济出席“中国—太平洋岛国经济发展合作论坛”首届部长级会议时,温家宝对南太岛国大派30亿人民币(约6亿新元)优惠贷款,此举显然在强化中国的影响力,压缩台湾在南太岛国的外交空间。

  令人稍意外的是,除了正式的外交活动外,温家宝在坎培拉、威灵顿和金边对海外侨社发表的三场演讲,也成为他此行的“亮点”。

  在中国近年的国家领导人中,上一任总理朱镕基以其大气磅礴,雄辩滔滔的演说风格,使不少国内外人士为之倾倒。然而,从温家宝近期的表现看,温家宝用辞精确、引经据典的演讲技巧,以及其动之以情的本领,已越来越成为他打动人心的致胜诀窍。

  “在座的哪位是70岁以上的?”“有哪些是65岁以上的?……部长们都起立,把座位让给老人们吧”。

  这是温家宝在澳洲首都坎培拉对当地侨社演讲的“序幕台辞”,在境外电视媒体的转播画面上,这个细节尽显出温家宝温情、敬老与平民化的一面。据中国媒体报道,温家宝还上前搀扶一名老华人到自己身旁的座位上坐下。

  在纽西兰威灵顿的第二场侨社演讲,温家宝同样是以情入场。他首先感性地回溯200多年前华人漂洋过海来到纽西兰艰苦扎根创业的历程。

符合“和谐社会”观

  在奠定了温情基调后,他继而以“话家常”的方式,娓娓对华侨述说中国面对的各种困难,农民增收难,群众上学难、看病难、住房难等情况,并表达中国政府及他个人克服的决心。

  以情动人,用华族经典名言为辅,以低调和缓的态度展示个人责任心并期望借此唤起受众一致的情感力量,这仿佛是温家宝演讲的规律。从这个角度看,这符合本届中国领导人提倡的“和谐社会”观。

  温家宝在威灵顿有一段话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我们中华民族自古就有自强不息、团结包容、吃苦耐劳、勤奋努力的高尚品质,不仅能够在自己的国家创业,还能够在世界各地努力奋斗,创造丰硕的成果。”

  谈到温家宝的温情演讲,凤凰卫视时事评论员曹景行受访说,遵循华族传统的为人处事规矩,这是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和温家宝都共有的特质。因此,温家宝给老人让座位等做法,不一定是刻意设计。

  他说:“大陆媒体太突出讲的话的内容,或者宣传的味道还是太浓。因此较少让人看到他们平民化的这一面。”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