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04/10

华尔街日报:胡锦涛访美将带数十亿美元"大礼包"

华尔街日报:胡锦涛访美将带数十亿美元"大礼包"(图)

《华尔街日报》4月8日载文《胡锦涛访美将带去大礼》,摘要如下:
  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本月访问美国时将带去数十亿美元的“大礼包”﹐此举旨在大幅增加中国对美国产品的进口并缓解两国的贸易摩擦。
  中国政府一位元高级官员周三对记者们表示﹐胡锦涛访美将带去采购大豆、电脑网路设备和运输设备的订单。这些订单不是一次性的、而是具有持续效力的﹐将有助于缓解美国对华的贸易逆差。美国认为﹐2005年美国对华贸易逆差超过2,000亿美元﹐但中国的统计资料认为实际的数位比美国说的要小得多。
  这名官员表示﹐中国并非刻意追求对美贸易的大额顺差﹐并愿意增加美国产品的进口﹔订单的数量非常大﹐需要强调的是这些订单绝不是一次性的交易。
  胡锦涛本次访美正值中美摩擦加剧之际。中国的一些官员表示﹐他们对美国贸易保护主义情绪的升温感到不解﹔胡锦涛和中国其他官员打算借本次访问之机宣扬自由贸易和全球化的好处﹐以此来阻止美国设立针对中国的贸易壁垒。以往﹐一直是华盛顿在敦促中国放开经济、推行自由贸易。

  胡锦涛定于4月18日抵达西雅图﹐会见微软(Microsoft Corp.)的高层管理人员。据悉﹐微软就是胡锦涛本次访美的受益者之一。胡锦涛还准备参观波音公司(Boeing Co.)﹐据知情人士透露﹐波音眼下正在磋商向中国出售约80架客机的相关事宜。
  4月20日﹐胡锦涛按计划将在华盛顿与布希(George W. Bush)总统会面﹐这将是胡锦涛从2003年开始执政以来对美国的首次正式访问。胡锦涛对华盛顿的访问安排将与原定于去年9月的出访基本一致﹐当时﹐由于布希政府正忙于处理卡特里娜(Katrina)飓风灾害﹐因此胡锦涛推迟了行程。胡锦涛还会在耶鲁大学(Yale University)发表演讲。
  中国官员表示﹐胡锦涛在与布希的会晤中将谈及台湾、朝鲜、伊朗等广泛议题。他们称﹐如果美国拿出实际行动或发表声明反对台湾寻求独立﹐中国将表示欢迎。不久前﹐陈水扁刚刚宣布终止旨在实现两岸统一的“国统会”运作。中国大陆认为台湾是其领土的一部分﹐反对台湾任何寻求独立的行为。
  美国国务卿赖斯(Condoleezza Rice)周二表示﹐美国有一长串极为重要且比较棘手的问题要与中国磋商。她表示﹐贸易问题和人权是美方的主要议题。上文所提及的那位中国官员于周三表示﹐不要指望中美能在有关人权的各种问题上取得突破。
  那位中国官员表示﹐随着胡锦涛访美之行的日益临近﹐中国副总理吴仪率领的一个由中国官员和商界人士组成的代表团将在走访美国13个州和14个城市的过程中把订单分配出去﹐以此来向美国人民展示中美贸易带来的实惠。吴仪定于周五抵达洛杉矶﹐开始签署超过40亿美元的订单。吴仪访美恰好赶上美中商贸联合委员会(Sino-U.S. Joint Commission on Commerce)将于下周召开会议。
  除了胡锦涛本次访美将带去大批订单之外﹐双方还将采取一个措施来扩大中国对美国的进口。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China Council for the Promotion of International Trade)的官员林舜杰表示﹐中美两国将于4月11日签署一项协定﹐为美国企业在中国举办的贸易展览会上促销他们的产品铺平道路。他表示﹐这份协定还将为两国贸易官员提供培训﹐以便于他们帮助美国企业加深对中国市场的瞭解。

朝日新闻主笔:中国人对日本人的理解令人震惊

经济时报

[作者:五十川伦义]中日关系在战后60周年之际进一步恶化令人深感痛惜。今年又会怎样?小泉纯一郎首相秋天即将下台,也许中日关系会因此得到改善。但是,即便如此,从被认为是邦交正常化以来最糟糕的状态中恢复过来依然需要时间。
要想加快恢复的步伐,就必须促进两国人民间的相互理解,而且如果不通过各种渠道大规模、大胆地去做,亦难有成效。到了开展1亿3千万人民同13亿人民之间“全民外交”的时候了。

小泉首相与中国首脑的互访自2001年10月以后就停滞不前。最近在国际会议期间也不见了双方首脑的会晤。中国方面以小泉一再参拜靖国神社为由拒绝与其会面。

然而小泉首相并没有改变态度。因此,解决这个问题的可能性只能等到秋天以后。小泉作为执政的自民党总裁,其任期到9月结束。基本上,新的总裁将会在国会当选为新任首相。目前被认为最有竞争力的候选人是内阁官房长官、内阁秘书长安倍晋三、外相麻生太郎、财相谷垣祯一、原内阁官房长官福田康夫等。福田、谷垣都把首相参拜靖国神社当成问题,安倍、麻生则支持首相参拜。不过后面两人若真的当选,是否会采取和小泉一样的行动还并不清楚。因为对于首相参拜靖国神社,日本反对的声音非常多。

去年6月,众议院议长河野洋平同海部俊树、宫喜一、村山富市、桥本龙太郎、森喜朗5位前首相交换了意见,一致认为“应该慎重再慎重”。中曾根康弘前首相也指出“应该考虑国家利益,放弃个人信条”。公明党、民主党、社民党、共产党的首脑们也持反对态度。

报纸的声音也是反对居多。《每日新闻》、《日经新闻》、《东京新闻》、《朝日新闻》全都刊登了“反对”的社论。理由有很多,像“违反宪法规定的政教分离”、“令亚洲外交停滞”、“靖国神社在推进战争上有不可推卸的责任”等等。就连《读卖新闻》都对公开参拜表示反对。

在媒体所作的舆论调查中,“支持”和“反对”大约各占一半。小泉首相去年10月17日第五次参拜以后,《朝日新闻》随即做的舆论调查显示,“支持”占 42%,“反对”占41%。但在“对和中国、韩国关系恶化,有什么程度的担心?”这个问题上,选择“非常担心”和“有一定程度的担心”的共达到65%。也就是说,约三分之二的日本人担心和中韩关系恶化。

正因为同时要承受国内这么多的忧虑,所以下任首相要像小泉那样参拜是比较困难的。但也不能断言下任首相完全没有参拜的可能。若真那样,中日关系的停滞将会变得更加长期化。日本国内,围绕对中外交的议论在进一步升温。在这个时候我希望中国方面冷静地看待日本国内的议论因为日本国内的大部分人都担心与邻国的关系,并不想与中国敌对。

《朝日新闻》的舆论调查显示,虽然在首相参拜靖国神社问题上持“支持”和“反对”的大约各占一半,但从年龄段分别来看,20多岁的人持反对意见的居多。 20-29岁的人中,“支持”的占30%,反对的占47%。特别是20多岁的男性,“支持”的只占25%,“反对”的达到了52%。60岁以上“支持”的较多。可以看出,在背负日本将来的年轻人中,反对首相参拜的意愿非常强烈。

在“应该重视中国和韩国的反对吗?”这个问题上,选择“应该重视”的人占53%,大大地超过选择“没有必要这样”的人占35%。而20多岁的人选择“应该深刻理解”的占59%,30多岁的人达到了61%。由此可以分析出,日本的年轻一代非常希望倾听邻国的声音。所以与其互相谴责,不如努力推进相互间的理解。

即使首相参拜靖国神社的问题能告一段落,伤痕累累的中日关系要想恢复元气也并非一朝一夕。如今,中国对小泉进行强烈反击;而另一方面,由于中国政府在日本入常问题上的强烈阻止使日本政府也很恼火。两国政府今后肯定会面临各种问题。然而,维护东亚的和平与繁荣又离不开两国的合作。所以,我们不能单靠政府,两国人民必须通过经济、文化等途径培养彼此的信赖关系。政府间虽然有矛盾,但是如果民间有很多渠道,就能成为阻止事态恶化的安全阀。

两国人民间的相互理解现在极度缺乏。可以说双方对彼此的情况都不甚了解。例如,在去年日本的民间非营利团体“言论NPO”和北京大学等联合进行的舆论调查中,关于日本的政治思潮,有60%的中国人回答“军国主义”。这对日本人来说是一个令人震惊的结果。因为日本的情况自战后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现在的日本人是把“和平主义”当作日本最重要的价值观。日本宪法第9条规定“放弃战争”。禁止用武力解决与外国的纷争。这已经持续了半个世纪以上。虽然日本向伊拉克派遣了自卫队,但只能参与重建的工作,不能作战,为此自卫队还必须依赖英军和澳军的保护。

中日间现在迫切应该做的就是互相了解对方。为了实现这个目标需要更多的人加入到中日交流中来。如果有超过现在十倍、百倍的人直接参与进来的话,彼此的认知将会发生变化。如果仅仅是部分政府官员、专家、媒体和商界人士的交流,显然在推动相互理解上的作用有限。

两国政府已经决定,每年相互邀请两千人以上的高中学生。除了这个以外日本政府还决定放宽发放日本签证的条件。类似这样扩大交流的措施越多越好,越快越好。

这是一个需要进行“全民外交”的时代。

小泉这一系列反击 与唐家旋对其盖棺定论有关

东方时代
日本官方审定教科书 要求称钓鱼岛是日本领土

【东京消息】据日本共同社报道,日本文部科学省已经结束了年度教科书审定工作,多种高中教科书将随后进行修订,文部科学省要求在关于有争议领土和历史相关问题上能够“反映日本政府的立潮。

日本文部科学省官员称,多数与韩国和中国有争议岛屿有关的内容将做出修改,要明确表明“这些地方是日本领土”。同时,他们还要求对1937年南京大屠杀死难者的人数做出修改。在对历史、地理和公民教科书进行审定时,40处引用与韩国和日本有争议岛屿的地方,文部科学省要求对其中的26处进行修改。与韩国有争议的岛屿,日本称“竹岛”韩国称“独岛”,有一本教科书称该岛屿的归属权正在与韩国进行磋商,但是在日本文部科学省的要求下,这本教科书改称:该岛屿的领土权归岛根县所有,但是韩国也声称对其拥有主权。

  在关于钓鱼岛的问题上,日本文部科学省同样要求在教科书上“澄清是日本领土”,该省官员称:“因为有必要进行解释,根据政府的立场我们国家拥有它们”。

  在南京大屠杀问题上,有一本世界历史教科书最初的描述是这样的:“据称,死难者的人数是20多万,但是中国方面的数字是30多万。”在日本文部科学省的施压下,这一部分被改成了:“据称,死难者的人数是20多万,但是在数字上还有其它说法。中国方面的数字是30多万。”

小泉参拜靖国神社的相关内容也是修改重点。在一本日本现代史教科书上有一张小泉参拜靖国神社的照片,图注写的是小泉代表“官方”参拜靖国神社,最后应文部科学省的要求,“官方”一词被删除。


【时事点评】在东方评论员看来,算上不久前公开指责“中国为他戴上军国主义帽子”、指示文部科学省将钓鱼岛正式列入日本领土范畴、可以说组成了小泉纯一郎从个人层次、到政府层次进行的“系列反击战”。


●小泉展开的这一系列反击,说白了,还是与唐家旋对其“盖棺定论”有关

在之前的点评中、我们曾经多次讨论过“中国发出已经不对小泉抱任何幻想”的“真实意图”。

显然,在我们看来,不论是小泉纯一郎从个人角度、或者从政府层次去看,小泉展开的这一系列反击,说白了,它与两个背景有关:

第一,小泉这样做,显然是与中国唐家旋国务委员不久前选择中国副外长准备赴日进行第四次中日战略对话之前、当着日本友好人士的面、用“中国已经不对小泉抱任何幻想”这种“盖棺定论”的方式、去“公开羞辱”小泉纯一郎有关。

第二,小泉政府再次在钓鱼岛主权问题上“主动出牌”、其本意是为几个月后、大国们将在“中东摊牌”做前期准备。
中科院严查「科研老板」

中国科学院院长路甬祥昨天在北京明确表示,中国科学院不赞成「科研老板」,中科院没有「科研老板」的土壤。对於严重违背科学道德的行为,甚至违背法律与政策的行为,一定要在查清事实的基础上,严肃认真地依法处理。

  中国大陆近年学术腐败严重,由於项目审批权过於集中於某些部门,再加上一些项目申请不透明、科研人员待遇和项目挂,在一些地方出现了「科研老板」。他们把科研变成了经营,奔忙於申请项目。

  路甬祥昨天承认,「科研老板」的现象很可能在某些领域存在个别少数。大学研究生大规模扩招以来,学生参与科研的机会减少,存在一些导师不是为了充分激发学生潜能,而是为了完成项目,把学生当成「科研」打工者。

  路甬祥说,中国学术界应共同培育一种精神,一种文化,倡导高尚的科学道德风范,创造严谨、求真、务实的学术风气。领衔的科学家应指导、帮助、支持青年科学家,不能支持极少数人利用自己的声誉和地位,不合理地占有科技资源,采取分包的办法完成自己的科研任务,而自己并无实际上关键性的科研成果。

  他说,科学界部分人的浮躁有深刻社会根源。制度的不规范,不透明,科研评价机制不科学,资源短缺,过度竞争引发。要解决这个问题学术界、政府、舆论各方面都要进行深刻思考。

中方接受美欧磋商请求 贸易战火逼近中国汽车业

(中国)和讯网 (2006-04-10)



  北京消息由美欧挑起的贸易"战火"正向我国汽车业逼近。

  我国常驻WTO代表团孙振宇大使4月7日分别致函欧盟、美国驻WTO代表团大使,表示中国接受欧盟、美国的磋商请求。而该项磋商请求是欧盟、美国于上月30日正式向WTO提出的。

  去年4月1日,中国政府出台《构成整车特征的汽车零部件进口管理办法》(以下简称整车办法),规定进口汽车零部件在国内组装进行销售的汽车生产企业,所进口的汽车零部件凡构成整车特征的(即进口零部件价值占整车价值的比例超过60%),必须按整车适用税率征税,由此前的10%调整为28%。

  有关方面指出,这一规定主要是为了防止一些外国汽车厂商"变相逃税"。一些外国汽车厂商将整车分拆进口,然后在国内组装,这种"化整为零"的做法避免被征收较高的整车进口税。

  而美欧认为,中国税率"化零为整"的做法将迫使汽车制造商从中国本土采购大量的轿车零部件,违反了WTO的贸易协议。

  据悉,这是我国首次遭遇美欧联手向WTO投诉。

  根据WTO争端解决机制的规定,当一方提出磋商请求时,接到请求的一方应在10天内予以答复,30天内(含10天答复期)开始磋商。如果没有在规定时间内予以答复或开始磋商,提出请求的一方有权要求世贸组织专家小组对此案进行调查。

  "中方接受磋商请求,也就意味着在本月30日之前,中国将与美欧坐到谈判桌前。"

  商务部研究院研究员梅新育在接受本报记者时介绍,"如果在为期60天(从中方收到对方磋商请求时开始算起)的磋商期内,三方没有达成任何有效协议,其中任何一方都有权请求世贸组织成立专家小组。"

  而成立专家小组,即表示该争端将交由世贸组织争端解决机构来进行解决,中国将与美欧打一场"正儿八经的官司"。

  中国汽车工业咨询发展公司首席分析师贾新光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指出,实际上,就该项《管理办法》,中国与美欧在过去的一年多时间里早已进行了多次沟通。但是,双方的态度都相当强硬,致使事态演化到了要诉诸WTO来解决。

  "打官司的结果肯定是有输有赢。中方当然要尽最大努力争取最终胜诉。但是,也有可能因为我国运用相关法律条款的‘功夫’还不够到家,输了官司,这也是很正常的。"梅新育说,"如果仅仅是因为害怕‘摔跤’而不迈出第一步的话,就无法运用更多的手段来保护我国在对外贸易中的利益。"

  "即使中方最后败诉,国内的汽车产业也不会因此受到太大的影响。"贾新光预测,"因为政府出台该项政策的本意是希望打击CKD(全散件进口组装汽车)"。

  对于如何缓解中国与美欧在这一问题上的矛盾,贾新光建议,可以在《管理办法》中增加一个过渡期限。获批的合资企业和国家定点的有技术协议的企业,可以享受这一过渡期限,而对那些未经批准的,以CKD形态存在的企业则坚决执行这一办法。

  来源:上海证券报

人民币汇率何以成了祭坛上的羔羊

(中国)和讯网 (2006-04-10)



  以美国经常账户赤字不断恶化为标志的全球经济失衡成为了近年来经济学界最为热门的话题。在主流经济学家看来,这种失衡状况是非常危险的,"维系当前世界经济发展的更多的是一种刀刃上的平衡"。因为美国不断扩大的经常账户赤字必须靠外部资本的不断流入来弥补,这犹如溪水逆流而上,有悖于经济逻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此表示了高度忧虑。2005年3月15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研究局局长罗杰在题为"全球经常项目失衡:软着陆或硬着陆?"的演讲中就曾指出:如果协调措施不能到位,贸易赤字可能引发的美元破裂性贬值会严重冲击世界经济。

  失衡将导致金融市场非常敏感,稍有风吹草动,就可能会引起美元汇率的大幅波动。近年来,东亚各国政府官员每每谈及调整外汇储备的构成时,都产生了这样的效果。各国都在进行心理博弈,一旦美元大幅贬值,拥有巨额外汇储备的国家就会面临着外汇资产严重缩水等问题,随之而来的可能是出口暴跌,失业率显著上涨,经济增长速度下降,必然将引发全球经济的巨大震荡。

  当下问题的核心在于这种长期一方的赤字和长期一方的盈余的状况还可维持多久,现在没出问题不代表将来不出问题。

  以历史标准衡量,美国的贸易赤字和财政赤字已经变得越来越无法忍受。2005年,经常账户赤字高达8000亿美元,占到美国国内生产总值的6.5%,在许多主流经济学家看来,超过这一百分比的一半就已经是难以为继了。即使是上世纪80年代美国人花钱最大手大脚的那个时代,经常项目赤字也从未超出过GDP的3.3%。如果有一天人们对美元丧失增持的兴趣,一旦美元本位的地位发生了动摇,世界将会怎样?这种游戏总有会玩不下去的一天,具体是哪一天,人们不得而知。

  从道理上讲,解决美国双赤问题治本之策在于实行紧缩性的宏观经济政策,加速结构调整,减少财政赤字、提高利率以压缩消费。这一点美国人心里最清楚。从2004年6月开始着手加息,经过15轮,现在美联储基金利率已达4.75%,这可是25年来美国持续时间最长、频率最为密集的加息周期。但实际上,长期市场利率并未随之而动,呈现越来越明显的悖离,甚至还出现了下跌,现在美国的国债收益率曲线变得异常平缓,很可能出现长短期利率倒挂的"驼峰"状,按照传统理论,那可是经济出现衰退的先兆。

  可以讲,当下美国的利率政策事实上已然失效了,美国人发现依靠自身的经济政策(利率政策)的调整也越来越难以挣脱自己制造的全球经济失衡的格局,就像从魔瓶中放出"魔鬼"以后的尴尬。有趣的是,最近斯蒂格里茨的一本新著《通往货币经济学的新范式》,谈到货币经济是控制利率重要,控制货币重要,还是控制信贷重要,结果是控制信贷重要,在中国是这样,想不到现在美国也这样。低利率使得资产价格上升,促使资本市场与房地产市场的泡沫化得以延续,由于政府支出与居民消费的巨大需求,使得经常项目的巨大赤字根本得不到缓解。

  在此格局下,美国利用东亚国家外向型经济的脆弱性,迫使这些国家调整其本币对美元的汇率,以转嫁美国进行经济调整的成本,就成为其必然的选项。由于全球资本流动日益自由化,而且国际货币体系呈现出来"中心--外围"的格局,大国的宏观经济可以很容易地传导到外围的小国,并迫使小国被动地调整其经济政策。这就是美国能够迫使其他国家就范的基础。美国在1971-1973年,1977-1978年,以及1985-1987年间均曾有意识地利用过这种"汇率武器"。这成了美国自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后屡试不爽的伎俩,继欧元和日 元近年来持续升值之后,人民币也不幸成为了推上祭坛的羔羊。

  中国的重要性在于:2005年底,美国目前约13%的进口来自中国,中国的贸易顺差达1018.8亿美元,其中对美贸易顺差高达1141.7亿美元,按美国统计为2016亿美元,这几乎占到了美国整个经常项目赤字的1/3。显然,日益高涨的美中贸易逆差成了美国人不断地拿人民币汇率"说事"的最佳理由。美国的一些经济学家和政府官员认为,全球经济不平衡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汇率造成的,而人民币低估、美元高估是造成全球经济不平衡的重要原因。他们要求中国放弃对人民币汇率的控制,实行自由浮动,以便人民币兑美元能够升值,而对于美国人刻意制造了全球经济失衡的格局这样的事实却避而不谈。

  如果人民币迅速升值导致境外资本大量抽逃,房地产泡沫的破灭,中国经济可能出现硬着陆,美国经济中经常项目账户的赤字总量将会急剧减少,因为中国投资的衰退将会导致石油和其他原材料的价格迅速下降,同时,美国经济中的通货膨胀压力将会迅速消失。事实上,美国经济中巨大的经常项目账户赤字与石油和其他商品价格上涨是高度相关的。美国是全球经济中最大的能源产品进口国。在2002-2005年期间,仅仅日益增长的原油账单,就占了美国贸易赤字增长量的30.9%。一般而言,在历史上类似的时期,日益增长的能源产品进口价格会占到美国贸易赤字的一半以上。美联储就可以再次削减利率,同时美元将维持它的强势地位,它的资产泡沫得以延续。这正是频频对人民币升值施压的美国保守势力最希望看到的结果。

  来源:上海证券报

在民企投资与发展论坛上
  民营企业家、学者炮轰国企

--------------------------------------------------------------------------------



● 韩咏红(北京特派员)

  国有企业是产生“大家拿机制”和“马桶机制”的企业,其经济体制不但不适合中华民族的振兴过程,甚至是一种“不道德经济”。

  在昨天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举行的一场“第三届中国民营企业投资与发展论坛”上,中国的15万户国营企业成了众多民营企业家、学者与政府官员猛炮重击的对象。连出席的国营企业老总,也不吝于对国有企业的绩效与体制问题发表尖锐批评。

  中房集团总裁兼党委书记孟晓苏在对话会上挖苦说:“国有企业搞不好,并不在于后面两个字‘企业’,而是在于前面两个字‘国有’。”

“国退民进”大辩论

  有关民营企业的价值与“国退民进”的论争,始于2004年香港经济学家郎咸平对民营企业家顾雏军非法收购国有资产的指控。该争论的影响之大,中国的经济学家与民营企业家集团也在网络中背上“出卖国家利益”的骂名。

  如今中国国营企业的改革方向以及“国退民进”路线的正确性问题,在中国国内已成为一条牵动政治导向与民营企业家地位的敏感神经。

  直到今年“两会”期间,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与总理温家宝先后提出“改革不能动摇”、“后退没有出路”的讲话,这场大辩论才暂显平息。在这一背景下,不少嘉宾昨天一畅胸臆的直率言辞,使论坛出现中国公开论坛上少见的活泼场面,台上台下互动热烈。

  孟晓苏在发言时,首先搬出《资本论》和马克思讲话,以论证国有制是“虚幻的共同利益”,马克思的未来理想不是国有制,而是劳动者个人所有制。

  他说,经过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的初期,国有制进行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就需要重建劳动者个人所有制。中央近年大幅减少国有企业,把原来的国有制变成多元股东的混合所有制,即是催生“新公有制”,更接近了共产主义的目标。

  不料,他发言一结束即被著名民营企业家、慧聪国际资讯有限公司董事长郭凡生调侃道:“孟总一讲我就知道他是国企,因为只有国企的老板才会用马克思的话来做论证,谁能说马克思的话就是对的?”

  情绪数度激动的郭凡生从民营企业的效率与对解决就业问题的贡献切入,大力为民营企业振声。他并呼吁中国不但要有《公司法》,还要出台《公平竞争法》以确保民营企业与国有营业能在公平的平台上竞争。

  他还说:“我们就要看哪种体制更适合于中华民族的振兴,毫无疑问,国营的这种体制不行。”

  在新中国成立后,民营企业经济发展的历史不过20多年,有关民营经济的合理存在与合法性问题是在经过中共十四、十五、十六大的数次大会后,才逐渐被确认下来。不过,民营企业的发展今天依然受到意识形态争论的困扰。在不同语境下,民营企业有时称作“私营企业”或“非公企业”。

  与此同时,在近期关于改革的争论中,不少观察者也发现,意识形态实际上成为利益集团为维护其垄断权力的口实。

  国务院研究室工交贸易司司长陈全生昨天说出他的无奈:现在一提“国退”,就好象犯上意识形态的问题。

  他说:“讲中国的改革要往前走,一个是研究应该怎么办,第二是研究可能怎么办。还要研究第三个只能怎么办。”

  论坛主持人之一、《中华工商时报》副总编吕平波借他的话说,中国现在从能做的开始做起,然后一步一步推到“可以做”,最后自然而然去实现“应该做的”。
欧亚财长会议呼吁人民币"逐渐"升值


格拉塞尔在会前召开新闻发布会答记者问
奥地利财政部长格拉塞尔主持欧亚财长会议,呼吁各国要求中国"逐步"实现人民币升值。

格拉塞尔在会后记者招待会上表示,"人民币汇率的'逐步'调整,将有助于减少世界经济体系中的不平衡因素。"

格拉塞尔的讲话与美国敦促中国迅速调高人民币币值的态度,形成鲜明对比。

荷兰财政部长扎尔姆认为,各国应通过外交手段逐步推进人民币的升值。他还说,人民币何时再度升值,应该由中国人自己决定。

亚洲开发银行行长黑田东彦表示,逐渐调整人民币汇率不仅符合中国利益,也符合世界利益。

他说,我希望人民币汇率政策能变得更加灵活,但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如此巨大的新兴经济体来说,人民币升值必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黑田东彦还说,"中国已经成为拉动世界经济增长的巨大引擎,凡是有利中国经济发展的因素,同样有利于世界经济的发展。"

中国政府于去年7月宣布人民币与美元脱钩,并将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上调约2.1%,此举被普遍看作是中国逐渐调整人民币汇率的第一步。
抬望眼:2020年的中国科技
  ——对未来15年科技发展《纲要》的几点看法

--------------------------------------------------------------------------------



● 潘国驹

  今年2月,中国国务院发布了《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这份重要的官方文件指出,到2020年,也就是15年后,中国科技发展的总体目标是: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科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保障国家安全的能力显著增强,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基础科学和前沿技术研究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取得一批在世界具有重大影响的科技成果,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为在本世纪中叶成为世界科技强国奠定基础。

  《纲要》确定了11个在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防安全的重点领域及68项优先主题;4个重大科学研究计划;8个技术领域的27项前沿技术;18个基础科学问题;16个重大专项。

  4万多字的《纲要》是新世纪中国第一个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它站在历史的新高度,对中国未来15年科学和技术的发展作出了全面规划和部署,意义非同寻常。看到这样一个目标,可以试想15年后中国将以新的姿态屹立在东方,我想,全世界的华人都会从心底自豪。自豪归自豪,但绝不可盲目乐观,或者袖手旁观。有了这个宏伟蓝图,接下来,当然就必须脚踏实地、步步为营,向目标迈进。以我个人的观察,中国要实现这个目标,至少下面几点有待进一步落实和完善。


一、高等教育问题

  

  我首先想到的就是中国高等教育还存在不少问题。譬如,“填鸭式教育”一直没有得到纠正,培养的学生大多都是考试高手,但高分低能、没有个性、没有思想、缺乏创造力,就像工业生产线上产出的同一规格、型号、品质的物质产品。很多这样的学生,到了美国留学,经过一番新体制、新思维的“洗礼”,很快就脱胎换骨,冒尖了。我一直觉得很遗憾,为什么这“最后一道工序”要让美国来加工。中国学生的基础大多很扎实,如果高等教育的方式能够改善,在国内就能培养出有独立思考及创新能力的顶尖学子。

  再说,大学评定教师职称的制度也不尽合理。是否在国内外一流学术杂志发表论文,成了一项重要指标。去年韩国“黄禹锡论文造假事件”震撼全球,同时也引发了科学界的思考。这实在不是一时一地的偶然现象。

  在中国,教师论文造假、花钱出版著作,花钱发表论文,已经不是个别现象。教师队伍的学风问题如此严重,必有其体制根源。师道尊严,扫地以尽!谈什么德才兼备的教师队伍!怎么可能产生杰出的教育家!教育问题是根本问题,若解决不好,势必拖《纲要》的后腿。

二、政府的功能有待从管理型向服务型过渡

  

  《纲要》实在是一项颇具“野心”的计划,需要中国政府协调各种力量去完成。政府的职能除了行政管理、发布命令,更多的应该是为各个科研机构、企业单位做好服务工作,逐渐从管理型向服务型过渡。

  这一点,我觉得新加坡政府的做法值得中国效法,我知道很多中国企业家、科学家来新加坡访问,他们被新加坡政府尊重企业及大学的诚恳精神所感动,并感慨地说:“真希望中国政府少一点行政干涉,多一点诚心服务。”

三、企业应成为自主创新的主体

  

  目前中国还不是经济强国的一个根本原因就在于企业创新能力薄弱。企业没有自主创新、老嚼“别人嚼过的馍”,中国的产业发展就缺乏灵魂。

  当今世界,企业竞争力已成为国家竞争力最重要的体现,任何一个强大国家都有若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企业。而这些企业的竞争力很大程度来自于技术创新。目前,国际上有6万多家跨国企业,控制了世界技术转移的90%、投资的80%。由此可见,企业在科学技术领域所占的地位。

  企业具有把科技成果转化为产品的先天优势,有直接面向市场并了解市场需求的灵敏机制,有实现持续的技术创新的条件。因此,企业最有条件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然而,长期以来,在传统思维里,中国的科技活动主要集中在科研院所,企业被边缘化。现在务必要纠正这个观念,要把企业从边缘推到中心位置,使之成为自主创新的主体。


四、企业优秀人才培养及吸引留学人才回国

  

  这问题同上面提到的问题相关,既然企业应成为自主创新的主体,那么企业管理及科研人才的培养就甚为迫切,因为企业自主创新归根结底是人才问题。我想德国西门子(SIEMEN)、日本丰田(TOYOTA)等公司的经验对中国企业当有所启示。

  以西门子为例,在人才培训方面,它创造了独具特色的培训体系:从新员工培训、大学精英培训到员工再培训,涵盖业务技能、交流能力和管理能力各方面。

  另外,中国政府要鼓励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科技人员到企业兼职进行技术开发;引导高等院校毕业生到企业就业;鼓励企业与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共同培养技术人才。多方式、多渠道培养企业高层次工程技术人才。

  现在中国日渐崛起,吸引很多留洋人才回国,形成所谓的“海龟(归)派”。中国当然需要杨振宁、李政道、林家翘这样的大科学家“归宗认祖”,但也需要招揽更多年轻有为的留学人员回国服务。

  我注意到《纲要》里的一段话:“重点吸引高层次人才和紧缺人才。采取多种方式,建立符合留学人员特点的引才机制。加大对高层次留学人才回国的资助力度。”如果付诸实践,就一定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台湾在上世纪50—70年代输出大量留学生,很多陆续回台,随后台湾经济的起飞,就与这批留学人才的贡献密不可分。中国留学人才回流想必是大势所趋!关键就在政府如何安抚他们,让他们回得没有遗憾。

  ·作者为南洋理工大学高等研究所所长、报业集团华文报咨询团成员

社论/言论/天下事 2006 -04-10


中国崛起改变中美关系格局
  ——从胡锦涛访美看中美关系之一

--------------------------------------------------------------------------------



● 陈有为

  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即将访问美国,定于本月20日抵达华盛顿会晤布什总统。这是胡锦涛全面执掌中国党政军领导权力以来的第一次访美,也是中美关系格局正在发生变化时刻的一次中美首脑会晤。

  胡布会晤的议题,包括两国的经贸关系、知识产权、人民币汇率、能源合作,以及在反恐、朝鲜核危机、伊朗核扩散、地区与全球战略方面进行合作的问题。

  美方关切中国的发展方向、军力增长、全球外交以及对台政策。中方将重申保持中美关系稳定与加强合作的愿望,解释贸易与汇率政策,要求美国遏制台独势力,特别是向美方表明要致力于构建和谐世界的政策。尽管有关中美关系战略定位的问题一时难有共识,但推进中美两国全面合作则是双方的共同目标。

  

胡布会晤难有重大突破

  

  胡锦涛在华盛顿的一天访问日程已经排满。他将在20日上午出席白宫欢迎仪式并与布什会谈,然后参加白宫午宴。下午与美国国会领袖和各界人士会晤,晚上在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等团体举办的晚宴上演讲。

  虽然美国务卿赖斯表示,将“有一个长长的清单列满需要同中国商讨的重要议题”,但胡布会晤大致不会超过两个小时,不可能对上述这么多的问题进行深入的讨论,更不会有重大突破。他们将会相互沟通增进了解,各自针对最重要的议题阐明政策意向,然后把需要谋求解决的具体问题留待双方高级官员进行后续讨论和处理。

  对于中美首脑会晤要讨论的具体问题,中外媒体与学者将有众多报道和议论。本文无意重复,只想从大格局来对中美关系发展的政治经济、国际背景和未来走向,进行三方面的分析:一是中国崛起改变了中美关系格局,二是中美关系的复杂性在于不确定性,三是双方利益趋同,需要谋求双赢以避免零和的关系发展。

  2002年中共十六大召开以前,美国朝野对胡锦涛可以说是一无所知或知之甚少。当时有几位卸任美国高官与中国通学者,包括前助理国务卿洛德、前国防部副部长佩雷与哈佛教授傅高义等人前往北京与胡锦涛会见。他们获得的印象是,这位后起之秀的中国新领导,对中国国情了如指掌,思想缜密,言谈谨慎,风格沉稳,未可限量。但对美国与外部世界来说,“Who is Hu?”他将把中国引向何处?仍然是一个谜。

  而今天,出入白宫,站在布什和美国公众面前的胡锦涛,已是一位大权在握挥洒自如,对内对外能够刚柔相济恩威并施,阔步世界舞台令人刮目相看,可说是当之无愧的大国领导人了。

  进入21世纪以来,也就是胡锦涛逐步登上中国权力顶峰以来,中美关系的态势大体上可以说是发生了四个重要的变化。

  第一是中国国力明显增强。由于连年高速增长,中国经济总量已经跃居世界第四,外汇储备成为全球之冠。亚洲金融风暴来势凶猛,中国经济依然十分坚挺。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使中国商品行销全球之路更为宽广,今年将超越美国而成世界最大的工业制造品出口国。

  

中美关系今非昔比

  

  当今世界的大买主也要数中国。去年世界石油销售量增长的三分之二,皆因中国大量采购。中国总理温家宝几个月前访问欧洲,签订了购买150架空中巴士飞机的协议。这次胡锦涛访美,北京又甩出150亿美元巨款购买80架巨型波音飞机、电子与医疗产品以及大量农产品。世界上还有哪一个国家有这么大的胃口和这么大的支付能力?

  一个世纪以前,人们说大英帝国打个喷嚏就会让全世界感冒。现在世界上哪家公司要想生财有道,就得将眼睛盯住中国市场。中国用不着参加西方八国首脑会议或七国财长会议,但谁都会感觉到它的身影的存在。

  第二是中国手里的牌更多了。天安门事件与苏联垮台之后,美国有两张制约中国的牌,政治上大讲人权,经济上举起最惠国待遇(MFN)的大棒。每年5月下旬,只要美国议员老爷们一念最惠国待遇这个紧箍咒,国务院就要紧急商讨对策。因为中国的外汇收入主要依靠纺织品与机电产品出口,为了增加美国配额就须想方设法到中美洲小国去购买他们对美纺织品的出口配额。

  可是现在,中美关系已是今非昔比。美国的对华贸易逆差,按照美方估计,已经高达2000亿美元。美国国会对中国已经从“政治挂帅”转为“经济挂帅”,两名议员力图以惩罚性关税议案来迫使中国人民币升值。但他们到中国走了一趟之后“大开眼界”,原来实际情况并非如他们所想象那么简单。正如《纽约时报》所说:“贸易是双向的,制裁也是如此。”美国的惩罚性关税,只会“伤害那些依靠中国廉价进口货的美国穷人”。

  中国现在手里握有几千亿美元的美国债券,等于借钱给美国填补财政与贸易赤字。美国前财长萨默斯将中美之间这种相互需要又相互牵制的财经关系,称为谁也离不了谁的“金融恐怖平衡”。

中国睦邻外交取得成果

  如果人民币不与美元挂钩,中美发生贸易战,中国大量抛售美元,就会使美元失去稳定,美国利率大幅提升,甚至造成美国经济衰退。中美两国在经济上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已经形成一种枯荣相连的共生结构。北京如今有更多的牌来对付美国,美国想以单方面的压力迫使中国就范已经不可能了。

  第三是中美两国的国际处境已经有所改变。美国是当今世界上无与匹敌的唯一超级大国,中国则正从地区大国走向世界强国。两者国力不同,国际处境也不同。美国为了保持世界强权地位,摊子铺得大,包袱背得重,浩大军费与财政挥霍,已使每个美国公民平均分摊到3万美元的国债。

  据美国国会财政预算办公室估计,美国在伊拉克的军事行动每天要耗费2亿美元。而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斯蒂格利茨教授更估计伊战的最终总开支可能高达一两万亿美元,其中5000亿美元用于攻打和占领伊拉克,3000亿美元抚恤死者与治疗1万多名伤员。

  由于布什政府强行实施单边主义外交和先发制人军事政策,环顾世界,除英日两国甘愿充当美国铁杆朋友之外,其他国家都不想追随美国。连北约盟国、北邻加拿大与南邻墨西哥也对美国三心两意,更不用说美国后院的委内瑞拉与秘鲁总是跟老美对着干了。

  中国由于奉行睦邻外交与“三和世界”政策,不但在亚洲深得人心,而且在中亚、西亚、欧洲、非洲以及南美广结善缘,与大中小国家平等相待,互相支持,在友好合作中扩大影响。

  在和平与稳定、发展与合作成为共同目标的国际社会里,美国有如逆水行舟困难重重,中国全球外交之舟则是和风惠畅顺流航行,两者处境大不相同。

  第四是中美关系本身也发生了变化。

  首先是关系所涉及的范围已经远远超出两国之间的经济贸易、文化交流以及台湾问题,扩展到亚洲与世界其他地区的重要问题。无论是朝鲜半岛核危机、伊朗要求发展核能力、中东和平进程、中俄关系与中日关系、亚细安自由贸易区、北约东扩与南美局势、能源危机、生态环境、防治流行疾病,以及联合国安理会改组,无不成为中美两国需要讨论与协调的话题。

  

中美关系渐趋成熟

  

  随着中美关系涉及范围的扩大,中美关系的成熟程度也在不断增加。近年来,中美两国建立了战略对话与高层互访的机制,通过双方之间的坦诚对话与相互协调,使两国的全面合作有所推进,矛盾分歧得到冷静处理。出于共同的利益,中美两国对台独势力进行联手遏制的协调现象,是前所未有的。正如美副国务卿佐利克所说:“我们未必自始至终实行相同的政策,但是我们仍能互相配合,寻求相同的政策目标。”

  中美关系发生这样的变化,主要原因是中美两国力量对比的变化,使得美国不能再以过去的眼光与政策来对待中国。回想上个世纪80年代中,尼逊再次访问中国到北京外贸学院演讲,提出了一个重要观点,认为即使没有苏联的因素,中美关系到了下个世纪仍然十分重要。

  当时陪同在座的中国外长吴学谦觉得这话有点意思,便向邓小平作了汇报。没想到邓毫无反应,却吐出了两句意味深长的话:“到了21世纪,中国就强大了。”这并不等于中国不再需要和美国合作,而是意味着中美关系的格局将会不一样了。

  虽然中国已比过去强盛得多,现在还不够强大,但是中美关系格局的日益变化,却正明显应验了邓小平生前的期盼和预言。

  

·作者为华府中国论坛社社长



中国5到10年内获诺奖:
  鼓励或客套?

--------------------------------------------------------------------------------



● 张田勘

  瑞典皇家工学院院长安德斯·佛勒斯特罗姆(Anders Flodstrom)率领诺贝尔奖评委代表团3月22日至24日访问中国,3月23日代表团在清华大学做客“清华论坛”,主讲《诺贝尔奖与科学发现》。论及中国人什么时候能得诺贝尔奖时,评审委员肯定地说,“清华学生在今后40年内会得诺奖”。

  这只是说法之一。在访华动身之前,佛勒斯特罗姆就做出了一个预测:如果在今后5到10年中出现中国的诺贝尔获奖者,应该是不太出乎意料的事,而且获奖的第一个领域应该是在医学或生理学科。

  与杨振宁的“中国不需要诺贝尔奖”的看法不同,佛勒斯特罗姆的预测可能更能让所有中国人都振奋。当然,佛勒斯特罗姆所说的中国人获奖是指中国大陆,而且这个10年内获奖应当是自然科学领域。如果客观而理性地理解,如果佛勒斯特罗姆不是“乌鸦嘴”(但愿别是),这个预测应当说既对中国人是一剂强心针,又可能是一种兴奋剂。

  所谓强心针是指佛勒斯特罗姆的预言是一种正面鼓励,不仅让有着浓郁诺贝尔奖情结的中国人看到了希望,而且表明国际上或者确切地说是诺贝尔奖评委已经开始正面评估,或充分注意到中国在自然科学领域,特别是医学或生理学学科中的成就和发现。

  屈指数来,中国人在分子生物医学、基因工程、基因组学、癌症防治、器官移植、心血管病的防治、干细胞研究(再生医学)、爱之病防治、基础医学、传染病的防治方面做出了许多国际一流或领先、第一的工作和成果。比如,参与了国际人类基因组测序,完成了1%的测序任务。迄今,我国研究人员已完成1500个人类重要生物功能与疾病相关新基因的研究,其中功能明确并具有潜在开发前景的功能基因160个,功能明确并用于新产品研制与开发的新基因24个,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并已与企业或药物研发单位合作开展药物靶标或生物技术药物前期开发的新基因8个。

  在胃癌、肺癌和食道癌防治和相关基因研究方面,中国成就非凡,发现了两个新的潜在抑癌基因,证明了八个肿瘤易感基因的变异位点或甲基化修饰的异常,更验证p16甲基化失活在癌前病变恶变的作用。

  在器官移植方面,中国进行的非血缘供体成人肺叶移植是世界第一。在干细胞和组织工程研究方面,中国研究人员在无免疫功能的低等动物裸鼠背上复制“人耳”成功,为有免疫功能的高等哺乳动物小狗制造了“头盖骨”。在迎战Sars中,研究人员在病因学和病毒基因组等方面都有重要的发现。

  中国研究人员在生物医学方方面面的成就,都有可能被诺贝尔奖评委关注到或筛选出来作为评奖的发现或成果。即使上述种种发现和成果还仍不足以让评委心悦诚服,在未来10内又何尝不会出现重大的医学发现和成果,让诺贝尔奖实至名归。

  

中国文化的得奖情结  

  

  尽管诺贝尔奖的筛选和评奖有时间过程,但也不乏头年获得成果,翌年就得到诺贝尔奖的先例。比如,美国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医学院神经学、病毒学和生物化学教授斯坦利·普鲁西纳1996年宣布发现了普里昂(prion,又称朊病毒)导致疯牛病,1997年就因此成果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另一方面,佛勒斯特罗姆的预言也可能演变为一种兴奋剂。在此预言下,会不会出现第二个黄禹锡或黄禹锡事件?

  同其他领域一样,中国学术的造假和表面浮肿的虚假繁荣已经是不争的事实,在这样的背景下,争取早日获得诺贝尔奖的目标就很可能为造假推波助澜。

  中国文化中的得奖情结也是一个诱因。就连佛勒斯特罗姆都认为,“中国人对得奖情有独钟,不是吗?从奥运金牌,到奥斯卡奖,把诺贝尔奖与体育竞赛和好莱坞并驾齐驱,这可能是那个叫诺贝尔的老头都想不到的。”这样的观念和心态难免导致急功近利和虚假的做法。

  中国也有韩国那种民族氛围和土壤。一个国家和民族长期积贫积弱,就难免急于做出成就让世人承认和看得起自己,于是就有了压力之下的黄禹锡。

  然而诺贝尔奖不是目的,真正的目的是踏踏实实地做事,以科学的成果推动社会前进和改善人们的生活。诺贝尔奖以及其他各种世界大奖的历史证明,任何为了获奖而进行的研究或工作都难以获奖。只有心无旁鹜地研究和扎实工作之后,才能取得成就,诺贝尔奖也好或其他奖也好才会幸运地降落头上。

·作者是中国《百科知识》副主编
日本民族主义分子
  反中国示威

--------------------------------------------------------------------------------



  (东京综合电)日本民族主义分子昨天在东京一个有大批中国移民居住的地区游行,以抗议中国去年爆发的反日示威。

  游行发起人是通过互联网召集志同道合的人参加示威,有大约200人响应号召,在繁忙的新宿地区高举反中国的布条和标语。

  游行发起人之一、《国民新闻》的西村秀平说,“我们不希望日本人忘记所发生的事……中国还没有为去年的示威中所造成的破坏道歉。”

  他说,示威者希望日本政府在一系列争端中,包括东海天然气田问题上,采取坚定的立场,同中国抗争。

  西村也透露,有50个台湾人参与游行。

  日本去年批准使用美化日本军国主义的新历史教科书后,引起中国人的强烈不满,导致中国境内去年4月爆发了连串的反日示威。
香港政坛无间道 特首选举前哨战

--------------------------------------------------------------------------------



● 易锐民(香港特派员)

  香港社会最近很喜欢讨论“无间道”,包括尖沙咀枪击案的多项传闻;公民党和民主党声称有人“渗透”;甚至特首曾荫权也凑热闹,突然抛出“退休离港论”,“暗打”前政务司司长陈方安生。

  当中,以曾荫权的举动最受瞩目。他不但“无厘头”(看似无缘无故)地向报纸及电台讲出将来退休后会离港数年;而且,在今年中国全国人大政协两会前夕,香港政坛突然掀起一阵所谓的“倒曾潮”,传闻这股“倒曾潮”其实是由曾的幕僚向外散播传言而起。

  另外,曾荫权突然参加亲北京政党民建联的中委会会议,以及率领众高官出席该党前主席曾钰成的办事处开幕等多场“政治秀”,均令人目不暇接。

  曾荫权的举动当然不是“无厘头”的,而香港政坛的无间道,其实都是明年3月下任特首选举的前哨战。各路人马已经率先为在11月进行的“800人选委会”选举全力备战。

  为争取连任,曾荫权组成了猛将如云的“曾家班”,当中包括自愿减薪三分之一、由工商及科技局局长调任为特首办主任的曾俊华;资深公关何安达出任新闻统筹专员;及进入中央政策组的传媒人刘细良等。

  他的近期连串动作,正是“曾家班”的杰作。每项都经过精心安排,计算准确,以期达到最佳效果。

“退休离港论”

  以“退休离港论”为例,曾荫权首先接受唯一能够与《苹果日报》并驾齐驱的《东方日报》专访。见报当天,又立即出席香港电台节目,亲自向市民解释,而各大报章第二天又引用他在电台的讲话和学者的分析,令“退休离港论”传播至每位港人耳中、眼中。

  他说:“(我)自己是一个真真正正的政客,我想要离开一段期间,自己有少少空间,想想做其他的事……也给别人多点空间,给继任人、社会多点空间。”

  他为什么要讲这一番话呢?分析员认为,这招可以“一石二鸟”,矛头既直指陈方安生,同时,又制止部分亲北京人士在背后搞小动作。不但是“先发制人”,也是“借力打力”。

  陈方安生去年很活跃,在游行前开记者会,呼吁民众上街,被视为有意复出挑战曾荫权。但近期她又静下来。无论如何,有人仍认为她会“再战江湖”,透过刚成立的公民党抢攻选委会,赢得票数后获得提名参选特首。

  曾荫权必须与陈方安生争夺民意的支持。“退休离港论”令媒体不断影射陈方安生,突显陈方安生与曾荫权的竞争关系。日后当陈太批评曾的过失时,无论所言是否有理,都会被坊间视为竞选语言,再不是过去标榜的“香港良心”了。

  另一方面,曾、陈的竞争确定后,北京更会全力支持曾荫权。于是,亲北京及工商界势力只能也跟随支持曾,而无法参与这场角逐。

  事实上,北京近期也加强力度,严控部分亲北京人士做对曾荫权不利的事。由于选委会选举是不具名投票,因此,制造了空间让这些人搞小动作,就算不唱对台戏,只要投弃权票,令曾荫权不能高票当选,已可以损害他将来的管治威信。

  然而,曾荫权本身有很强的政治手腕。一名亲北京政党的核心人物,仔细地比较曾荫权和董建华之间的分别:“他们两个人就好像一条对角线,董建华讨厌政治,曾荫权全职做政治;董建华想到但做不到,曾荫权未必想到,但一定做到。”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