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04/23

博鳌直击:中国和印度的“龙象之争”谁是赢家?(组图)

博鳌直击:中国和印度的“龙象之争”谁是赢家?(组图)

中新社

龙是中国的象征,象是印度的神灵,在亚洲新崛起的经济舞台上,未来会呈现的是“龙象之争”,最终谁是赢家?
在此间博鳌亚洲论坛今天下午举行的主题为“印度和中国-合作的力量”分会上,印度中国研究院联席总裁墨汉提、中国贸促会会长助理、国际商会中国委员会秘书长王锦珍、花旗集团亚太区首席执行官麦睿彬等与会嘉宾就此仁者见仁。




图:2006年4月22日 博鳌亚洲论坛2006年年会开幕。来自约40个国家和地区的850多名代表参加本届年会。本届年会的主题是“亚洲寻求共赢:亚洲的新机会”。图为中国国家副主席曾庆红在开幕式上发表主旨演讲:《把握亚洲新的机会 共创世界美好未来》。(新华社图)




在麦睿彬看来,二十一世纪是否属于中国和印度,从花旗银行的角度来说答案是肯定的,因为这两个国家都有巨大的潜力和良好的经济发展势头。
图:4月22日,博鳌亚洲论坛2006年年会举行全体大会。这是斯洛文尼亚总统亚内兹·德尔诺夫舍克在大会上演讲。
作为一个银行家,他认为,中印两国的金融部门发展都非常快,但他还是要给中国在金融改革势头方面打一个高分。中国和印度都很大程度上依靠信贷来推动经济发展,印度主要是靠政府负债推动经济发展,而中国靠银行特别是国有银行提供贷款。他也坦言,中国和印度两国的股本市场有很大的不同,印度的股本市场发展很成熟,而中国并不完善,尽管采取大胆的措施进行改革。




图:4月22日,博鳌亚洲论坛2006年年会举行全体大会。这是印度尼西亚副总统优素福·卡拉在大会上演讲。 新华社记者 姜恩宇 摄
对这个“巨龙”和“大象”,麦睿彬说,中印两国面临的压力首先是能源的问题,寻找新的市场。“龙”“象”同样面临共同的挑战,但中印贸易发展非常快,十年前中印贸易只有十亿美元,去年这个数字达到了每个月十亿美元,而之前只是每年十亿美元,中国已是印度在亚洲最大的贸易伙伴。双方在IT产业、软件、硬件、钢铁、药品、研发等方面都有合作的潜力。




图:4月22日,博鳌亚洲论坛2006年年会举行全体大会。这是新加坡外交部长杨荣文在大会上演讲。 新华社记者 姜恩宇 摄
难道“龙象之争”会演变成“龙象之盟”?
印度中国研究院联席总裁墨汉提接着说,今年是印中友好年。就在去年,中国和印度确定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两国的关系更加紧密。中国和印度应该在世界贸易组织和其它的世界经济论坛中发挥一个更加巨大的作用,使之成为更加民主的论坛。




图: 4月22日,博鳌亚洲论坛2006年年会举行全体大会。这是韩国贸易部长金铉宗在大会上演讲。 新华社记者 姜恩宇 摄
中国贸促会会长助理、国际商会中国委员会秘书长王锦珍指出,两国都有各自的优势,中国开放要比印度要早,相对来说中国的市场将会进一步成熟,中国的经济基础设施也比过去好很多,而且中国的劳动力资源也很丰富。
但印度的金融体系更加成熟,比如说在孟买有历时一百年的证券交易所,而且印度说英语,与国际公司打交道的经验也非常丰富。中国对印度的投资大概刚刚超过四千万美元,而印度在中国的投资超过一亿美元。两国之间还有很多的合作潜力与空间,可以找到更多的合作领域。





图: 4月22日,博鳌亚洲论坛2006年年会举行全体大会。这是日本经济产业大臣二阶俊博在大会上演讲。 新华社记者 姜恩宇 摄
据介绍。中印两国的双边贸易正在不断快速增长,二000年贸易量只有二十九亿美元,去年已达到一百八十七亿美元。

胡锦涛一到沙特就直奔主题:石油大臣和资本家(组图)

新华网

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22日在利雅得会见了沙特石油和矿产资源大臣纳伊米、商工会主席拉希德和沙中友协主席杰莱西及企业家代表,同他们就扩大中沙经贸合作进行了交谈。




图:四月二十二日,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抵达沙特阿拉伯首都利雅得,当地华侨华人和使馆人员到机场欢迎胡锦涛一行。
在听取了沙特企业家关于发展中沙经贸合作的意见和建议后,胡锦涛说,自1990年建交以来,中沙经贸合作取得了长足发展,双边贸易额1990年仅为3亿美元,2005年达到160多亿美元,沙特已成为中国在西亚非洲地区第一大贸易伙伴。近年来,两国企业在能源、工程、通信等领域的合作发展尤为迅速,两国经贸合作正向着更广领域、更大规模的方向发展。




图:胡锦涛抵达沙特阿拉伯首都利雅得。
胡锦涛指出,当前,中沙经济都保持着良好的发展势头。中沙各自国家的经济发展,为两国加强经贸合作带来了重要机遇。中沙经济互补性强,经贸合作基础牢固、潜力巨大。中国正在同包括沙特在内的海湾合作委员会进行自由贸易区谈判,中国━━阿拉伯国家合作论坛框架内的多边合作也在稳步推进。这些都为两国企业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合作空间。中国政府愿继续促进两国在贸易、投资、矿产、石化和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的合作,使双边经贸合作不断达到新的水平。希望沙特企业家们抓住机遇、乘势而上,扩大同中国企业的合作,为推进两国经贸合作发挥更大作用。




图: 4月22日,国家主席胡锦涛在利雅得出席沙特国王阿卜杜拉举行的隆重欢迎仪式。新华社记者刘建生摄
沙特工商企业家们对胡锦涛的讲话反响热烈。他们表示,中国是世界经济的重要一极,沙特也已成为全球前20位的经济体之一,两国经贸合作潜力大、前景好。沙特工商企业界期盼同中国建立战略性和全球性的经济伙伴关系,深化经济、贸易和投资往来,努力使双边贸易额在5年内达到400亿美元。沙特欢迎中国投资者到沙特在基础建设、能源、资源、工业生产等领域投资。
同日,胡锦涛参观了沙特知名企业沙特基础工业公司总部。该公司目前是世界主要石化公司之一,近年来同中国有关企业积极开展合作。胡锦涛表示希望该公司同中国有关企业的合作取得互利双赢的结果,为两国经济发展作出贡献。
胡锦涛与沙特国王会谈中沙合作核心是能源
当地时间22日下午,国家主席胡锦涛在利雅得与沙特国王阿卜杜拉举行会谈。双方就两国关系及共同关心的国际和地区问题交换了意见。
胡锦涛主席是22日抵达沙特阿拉伯首都利雅得,开始对沙特进行国事访问的。
他在机场发表书面讲话指出,自1990年两国建交以来,中沙关系持续稳定发展,双方政治、经贸、文化等各领域合作取得了丰硕成果。中方对此感到满意。中国高度重视发展同沙特的关系,愿同沙方一道努力,不断深化两国友好合作。
中国和沙特建交以来,两国在能源领域的互利合作成效显著,双向投资态势良好,速度加快。沙特国有的阿拉伯石油公司与中国公司合作,在福建省多方共同投资的炼油乙烯大型项目已竣工投产,运营正常。中国沙特青岛大型炼油合作项目即将达成协定,中国沙特大连大型石化项目也正在洽谈之中。
从2005年1月至今年3月,中国公司和企业在沙特石油上游和下游领域、水泥生产、通信工程和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获得55个工程承包和劳务项目合同,合同金额超过34亿美元。目前,一个以能源合作为核心,贸易、双向投资、工程承包全面发展的中沙经贸合作态势已经形成。
据悉,胡锦涛主席在对沙特进行国事访问期间,将与阿卜杜拉国王签署一系列合作文件。

有趣的细节:胡锦涛着西服使刀叉 夫人穿唐装用筷子(组图)

凤凰卫视
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19日在美国华盛顿州波音总部参观,并在波音公司的“未来飞行中心”与美国官员和企业界人士共进午餐。




图:华盛顿州前任华裔州长骆家辉陪同胡锦涛夫妇进餐.
胡锦涛18日参加微软总裁比尔盖茨晚宴时曾夸奖星巴克经营成功。他说,星巴克咖啡连锁店在中国各大城市大量出现。如果他不是国家主席,他一定会到星巴克咖啡店喝杯咖啡。虽然胡锦涛目前无法亲身前往星巴克咖啡店,不过胡锦涛却可以在19日波音公司的午餐会上品尝到正宗的星巴克咖啡。
另一个有趣的细节是,在午餐会上,胡锦涛身着西服,以刀叉进餐,而夫人刘永清则穿着具有浓厚中国特色的唐装,以筷子享受午餐。




图:胡锦涛着西服使刀叉




图:夫人刘永清则穿着具有浓厚中国特色的唐装,以筷子享受午餐。
国家主席胡锦涛美国时间18日乘坐专机抵达西雅图,外表洋化且满口美式英语的Andrea与Megan均有到场接机,在场媒体对两位华裔美少女的出现也感到好奇,纷纷采访,而她们也乐意道出对祖国与胡主席的支持。




图:Andrea(左)与Megan(右)在西雅图等待着胡锦涛的专机时向小记表示:“很想他(胡锦涛主席)知道,身在海外的我们也很支持他的,我们很愿意学习中国文化,也愿意为国家做点事情”。
在西雅图土生土长的Andrea与Megan透露,并没有忘记自己是中国的一份子,她们在等待着胡锦涛的专机时向小记表示:“很想他(胡锦涛主席)知道,身在海外的我们也很支持他的,我们很愿意学习中国文化,也愿意为国家做点事情”。

胡锦涛同沙地国王阿卜杜拉会面

  (综合讯)环球在线消息:正在沙地进行国事访问的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22日同阿卜杜拉国王举行会谈。双方就加强两国各领域友好合作、推动两国战略性友好合作关系继续发展达成重要共识。

  胡锦涛表示,建交16年来,中沙关系取得了很大进展。双方已经成为相互信赖的好朋友、真诚合作的好伙伴。今年初,我们就两国建立战略性友好合作关系达成共识,标志着中沙关系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他说,我这次访问沙地,主要目的就是要进一步加强两国各领域友好合作,推动两国战略性友好合作关系继续发展。我们愿同沙方巩固相互信任,开展多领域、多层次沟通和交流,为两国战略性友好合作关系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加强两国在重大国际和地区问题上的磋商和协调,扩大共识,为促进中东海湾地区、亚太地区及世界的和平稳定共同努力。

金融体制改革新指向

(中国)《瞭望新闻周刊》 (2006-04-23)

  离加入世贸组织时承诺的金融业全面开放还剩不到8个月时间,中国金融业必须加快改革,这已经是上至决策层下至金融业一线人士的共识。

  在中国建设银行成功上市、中国银行和中国工商银行的上市准备紧锣密鼓的当口,一方面社会各界对国有商业银行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给予积极肯定,一方面改革过程中由于具体操作而产生的一些问题和疑问也在社会上引发了不少争议。

  争议一方面体现出人们对涉及每个中国人利益的国资民财的关注,另一方面也体现出上上下下对金融体制改革以最小成本获得最好效果的期待。然而,金融体制改革作为改革攻坚战中最难啃的硬骨头之一,风险甚大,决策极难,荆棘遍地,注定需要高超的技巧才能把风险控制在可承受的范围之内,需要凝聚全民族的智慧,集思广益,而不能仓促行事。

  中国的金融改革在通过处置不良资产、充实资本金、股份制改造和上市等途径来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股份制银行方面,做出了不懈的努力,金融业各个领域都进行了或轻或重的改革撞击,但效果仍不尽如人意。因而有相当一些人把金融改革的希望寄托在上市和引进国外战略投资者身上,寄望于靠外力来推动改革。

  但外因只有通过内因才能发生作用。比如银行业在所有者结构、公司治理结构、自我约束机制、风险调控机制等方面如果改革不到位,一轮又一轮形式上的创新只能是金玉其外;金融高管人才不摆脱官员化的人事管理制度,市场化的雨露很难润泽坚硬的计划体制锈蚀。

  金融业是国家“第二国防”,其改革必须审慎处之。国外成功的模式或路径未必是灵丹妙药,国外战略投资者的介入也未必能力挽狂澜。必须在综合审视我们的政治资源、文化资源、历史资源和国际资源的前提下,选择好中国金融体制改革的路径。正如著名金融学者秦池江所言,“金融业改革,不要轻视本国的人才,不要轻视自己的智慧,不要轻视群众的创新精神,不要以为那些模型公式就是好的,不要以为产权制度改革解决了,就一切解决了。”□
中国航空工业新梦想

(中国)《瞭望新闻周刊》 (2006-04-23)



  处在战略机遇期的中国航空工业身负重托:如何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找到一条中国特色的自主创新之路

  文/《了望新闻周刊》记者 王健君

  “中国航空工业在迎来千载难逢机遇的同时,自身的发展正处于一个重要的关口,处于一个新的战略转型期,集中表现在从跟踪学步到自主创新、从依靠资产扩张为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创新为主促进经济增长的两个战略转型。”中国航空工业第一集团总经理刘高倬告诉《望新闻周刊》,航空工业今天出现的大好局面,得益于坚持了这种转型,坚持了自主创新。

  今年时值新中国航空工业创建55周年,《望新闻周刊》记者走访了中国航空工业第一集团(简称中国一航),感受最深的是:中国航空工业的曲折经历,和近年来通过自主研发实现了以军机为代表的重大突破,使得航空工业建设者们对自主创新的理解尤为深刻,自主创新的信心和勇气高涨。

  以军机为代表的创新突破

  “十五”期间,中国一航圆满完成了几十个型号的研制生产任务,实现了18机首飞、13机鉴定、14个型号定型的目标。目前,中国一航能自主研发生产轻重搭配、与发达国家在役主战机种相当的第三代歼击机,第三代大推力涡扇发动机和第四代空空导弹,并自主开展新型航空武器装备的研发。其中,新舟-60涡桨支线飞机累计交付26架、出口17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并将在2008年首飞的ARJ21新型涡扇支线客机签订41架售机合同,基本具备大型飞机的研发能力。

  所有这些成果,在缩短与先进国家差距的同时,使中国航空工业发生了质的飞跃。而这背后最强大的支撑就是中国航空工业建设者自主创新的奋斗精神。其中,典型的就是中国一航第一飞机设计院。

  《望新闻周刊》采访中发现,作为国家定点的大中型军用民用飞机设计研究中心,中国一航一飞院在中国航空发展的自主创新上树有五座里程碑:中国第一架支线客机——运7,中国第一架空中预警机——空警一号,中国第一架大型喷气客机——运10,中国第一架歼击轰炸机——飞豹,中国第一架多用途轻型飞机——小鹰500。

  这个研究院在国际上第一家将先进的CATIAV5软件应用到飞机设计上,推出了国内第一架电子样机,也是世界上第一次在微机上实现了飞机三维设计。消息传出,CATIAV5软件创始人之一、法国达索系统公司副董事长伯纳德在给中国总设计师的传真中竟用了3个“!”。出访法国期间,当中方向法方展示一飞院设计的全机数字样机时,法方从总裁到普通员工全体起立长时间热烈鼓掌,并马上在公司门口升起了一面中国国旗。

  同样,某重点型号飞机的综合航电火控系统是追赶世界先进水平的关键项目。一飞院在一无经验,二无成熟技术借鉴,三无可供参考资料情况下,以“永不言败、永不服输、敢打敢拼”的精神,研制成功全新的、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综合航电火控系统,使我国战机性能大大提升。刘高倬回想此事时评价说,他们不仅付出了超常规的努力,“更难能可贵的是选择了一条最难的技术创新、超越之路。”

  “目前,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一代航空武器研制生产取得了重大进展,有的形成了战斗力,有的打破了西方垄断,大长了民族志气。”刘高倬由衷地认为,“只有把发展的基点放在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上,中国航空工业的持续发展才有源头。”

  “航空工业是买不来的”

  不可否认的是,技术引进是最方便的,也是最容易看到表面效果的一种发展方式,而进一步的消化吸收再创新则需要有更多的投入和更长的时间,还要冒失败的风险。因此,在实践中,有关自主创新和引进的争论在中国航空工业发展历史中经常出现。

  对此,刘高倬作为一名“老航空”对此有深刻认识,“回顾历史,我们不难发现,在与国家利益紧密相关的重要领域,任何一个国家都会牢牢把握自己的优势。对这些行业来讲,走自主创新之路是惟一的选择。航空工业就是如此。”

  航空工业是典型的高科技产业,凝聚了人类大量的高科技成果,其显著的特点是高投入、长周期和市场相对集中。但同时,它对于整个国民经济的辐射和带动作用却十分巨大。这也是一些发达国家不惜付出长时间的高额代价,将航空工业列为国家重点扶持行业的原因之一。

  空中客车公司今天的成功绝非偶然,它曾历经了长达25年的亏损。在欧洲统一的战略目标和相关国家政府的全力支持下,空中客车公司才成为能与波音公司相抗衡的世界航空巨头。如果没有政府的支持,任何一个企业都不可能支撑如此长时间的巨额亏损。

  工业发达国家无一例外地都把航空工业列为国家的战略性产业,它关系到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的大局,与国家利益息息相关。“因此,在涉及这类产业的发展与国际合作等重大问题上,任何国家都会非常慎重,没有人会真心培养出自己的竞争对手。对此,我们必须有清醒的头脑。”刘高倬说。

  中国航空工业的经历也印证了这一点。当年,曾寄望通过与美国麦道公司的国际合作,总装生产MD82和MD90,迅速提升我国大型飞机的研制和生产水平。为此,调动了当时航空工业主机厂所的精兵强将,已经承担了机体的装配与制造70%的工作量。但是,波音和麦道合并后,宣布MD90停产。中国只能在付出了高昂的学费后被迫停产。同样AE100项目也轰轰烈烈搞了3年,但是合作方空客以一个理由说不干就不干了。

  “独立自主的航空工业是买不来的。除了我们自己,任何人都靠不住。”刘高倬为中国航空工业20年发展经历总结了4条教训:

  首先,中国制造不等于中国创造。所谓创新,包含了提高原始创新能力、集成创新能力和引进消化吸收的再创新能力。但现在人们对第三种创新的理解有一定的误区。引进并不能等同于创新。引进是最快的方式,但消化吸收再创新,首先需要有大的投入,其次还需要付出艰苦的努力和劳动。而且,航空科研项目本身具有高投入、慢产出的特点,一个项目上马,往往需要花费几代人的努力,一届领导班子往往无法见到成果。因此,航空工业的领导者必须要有给别人做嫁衣的牺牲精神,不能追求急功近利的事情。

  其次,中国航空工业走汽车工业的发展道路行不通。汽车产品有着巨大的国内市场需求,引进一个型号就可以在国内找到市场,而民用航空产品则要靠全世界的市场才能挣到钱。

  其三,市场是换不来技术的。有人认为,我们国内的民用飞机市场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可以用市场换取技术。事实并非如此,市场的吸引力再大也换不来你所需的技术,最多只能换来转包生产合同。即使是最普通的技术,也需要用重金来买。而关键性的技术是多少钱都买不来的。记忆犹新的是,在发展AE100项目的时候,即便是一般的管理技术也需要动辄数亿重金来买,甚至比我们自行研发的投资还要高。

  其四,对属于高科技领域的航空工业来说,先行者断掉后来者的路,已经成为一种定律。刘高倬说,“对此,不能抱有任何的幻想,因为这其中有一个根本利益的问题。如果从商业的角度上说,今天航空工业的国际合作也是一种商业操作,都是以自己利益的最大化为最终目的的,这种做法无可厚非。但是,不能存有任何幻想,如果说有什么可以依靠的话,只能靠自己的劳动和智慧去创造。”

  中国航空工业经历了从修理、仿制、引进消化到自行研制的发展历程,取得了很大成就,但尚未完全摆脱对国外先进技术的依赖,尚未根本扭转航空关键技术受制于人的局面。刘高倬告诉记者,“如果说,到目前为止的航空产品发展,还能够通过各种方式吸收和借鉴国外先进技术,借以缩短研制进程、提升研制水平的话,那么在新一代航空产品研制中,我们将面临航空先进国家的严密封锁,必须依靠、也只能依靠自己。舍此,我们将无路可走。”

  主动适应国际市场“丛林法则”

  不过,刘高倬告诉《望新闻周刊》,“我们所说的自主创新绝不意味着闭关锁国、孤芳自赏,万事不求人。”对于航空工业来说,其本身的特点就决定了这个产业是国际化的,市场也是国际化的。因此,他认为,发展航空工业必须开展国际合作,重要的是在国际合作中必须把握住自己的原则。

  实践证明,销售、开发均由外方把持的合作方式并不是一种对我方有利的国际合作形式。这种我方既没有自主知识产权,也没有销售权的国际合作,亏本了,双方均摊;赚钱了,主要收益方是别人,使我方始终处于非常被动的境地。

  这其中,刘高倬提醒应该对跨国公司在国内设立研发中心持审慎态度。因为,研发中心的研究成果知识产权全部归外方所有,并不能解决劳动就业问题;航空领域的骨干人才不存在就业问题,它只会与我方争夺有用人才;研发中心无需缴税,国家不会因此而增加税收。

  现在,中国两大航空集团正在创新新的国际合作方式。其中,最令人瞩目的就是新型涡扇支线飞机ARJ21的研发。在此项目中,中国一航成立中航商用飞机公司,第一次以主承包商的身份,按照国际通行的招标方式,以我为主,我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同时面向全球航空制造业招标。与以往转包生产不同的是,主角与配角的位置换了,中国一航是主承包商,国外的供应商则是为其打工。这个转变是根本性的,标志着中国航空工业的国际合作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刘高倬认为,ARJ21项目一旦研制成功,至少能表明中国在以下5个方面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一是我们的飞机必须是在市场上有竞争力的先进的飞机,技术上应当取得突破;二是我们的飞机必须在商业上取得成功,对市场和客户的工作也应当取得突破;三是要使这样一个拥有19家国外一流供应商和若干国内供应商的大系统协同工作,我们的组织、管理和集成能力也应有很大的提高;四是必须按国际规则,即市场经济规则办事,我们的体制和机制应做大的更改,并通过实践证明是成功的;五是我们的产品不但要卖到国内,还要走向国际,取得国际适航证是必不可少的,这是对我们技术和管理能力的双重考验。”

  要最终实现这一目标,在他看来,离不开各方面的支持,特别是政府,“空客当年开始研制民机的时候,其项目经费100%都是由政府支持的,ARJ21项目同样需要来自政府的资金和政策支持。”

  “我们应该正确看待政府扶持自己的民机产业与WTO规则的关系。”中国一航民机部部长汪亚卫告诉《掺望新闻周刊》,在民机发展过程中,即使波音和空客都会明里暗里获得政府大量支持,这已经是世界民机发展和市场竞争领域公开的秘密,“我认为,加入WTO也是为了保护我们自己的国家利益,而不是一味满足他人的利益不受侵犯。规则要遵守,但不应构筑在更多牺牲我方利益的基础上。”

  现在,汪亚卫认为,中国航空工业转变面对严峻挑战,“但我们决心排除万难去实现这一目标。只有ARJ21的成功才能无可辩驳地证明,我们已经自立于世界民用航空工业之林。”□
中美经贸寻求新平衡点

(中国)《瞭望新闻周刊》 (2006-04-23)



  从中美之间贸易摩擦与交锋,到中方庞大的代表团带来的超过162亿美元的采购单,再到联委会上共识的达成,中美双方在博弈中寻求着经贸的平衡点

  文/梅新育

  4月11日,备受期待的第十七届中美商贸联委会在美国华盛顿举行。经过一天的会议磋商,中美双方就市场开放、促进双边贸易平衡、知识产权保护等问题达成了一系列协议和共识。

  目前,在经济上中美两国已经形成了“恐怖平衡”,保护主义者打破这种平衡的轻举妄动,将会带来他们所始未料及的严重后果。事实上,美国市场之于中国、中国资金之于美国政府和企业融资,都是不可缺少的要素。随着中美经贸关系的迅速发展,贸易摩擦的出现不可避免。各方有识之士都期望两国政府能表现出足够的大国责任感,妥善解决双边经贸中存在的问题,推动中美两国经贸合作和两国经济平稳发展。

  美国在双边贸易中受益更多

  在历史上,对华贸易曾帮助刚刚独立的美国摆脱了经济萧条,而美国也曾长期是中国名列前茅的贸易伙伴。虽然美国于1950年实施的全面对华贸易禁运一度中断了中美贸易的正常发展,美国操纵巴黎统筹委员会制定的对华禁运项目甚至是对苏禁运项目的两倍,但1979年7月两国签署《中美贸易关系协定》之后,中美贸易立刻就显示出了深厚的增长潜力。

  时至今日,中美经贸关系的深度和广度都远远超过了先驱者们当初最大胆的想像。即使不考虑服务贸易、人员流动、投资等其它形式的经贸往来,仅就双边货物贸易额而言,1972年,中国对美主要出口不过是区区1100万平方码纺织品;1979年,中美贸易额仅24亿美元;2005年,这个数字已上升到2116亿美元,26年增长87.2倍,年均增长18.8%。而按照美方统计,2005年中美货物贸易额已高达2853亿美元。

  中美贸易本质上是一种“双赢”关系,而美国从中受益更多。2月14日,美国贸易代表署发布中国入世4年来第一份全面评估对华贸易关系的报告——《美中贸易关系:进入更大责任和执法新阶段》(下文简称《美中贸易关系评估报告》),认为对华经贸的“这些发展有助于扩大和深化美中两国在各个层次的关系”,列举了美国从对华贸易关系中的受益(尽管很不完全):廉价中国商品促进了美国无通货膨胀的经济增长;中国是美国增长最快的主要出口市场,2001年以来,美国对华出口增长5倍于对世界其余地方出口的增长,中国从美国第9大出口市场跃居第4大出口市场,2004、2005年美国对华出口增长率分别高达22%、20%等等。

  贸易与摩擦如影随形

  可以说,中美经贸摩擦在中美建立正常经贸关系之后不久就开始了。1979年7月,中美两国签署中美贸易关系协定,建立正常经贸关系;当年,美国便单方面宣布对中国7大类出口纺织品实行限额。1983年,中美两国就走到了贸易战的地步。近20年来,在美国贸易政策转向公平贸易的背景下,中美贸易摩擦随着中美经贸交往规模的迅速扩大而愈演愈烈,遍及纺织品、服装、农产品、反倾销、知识产权、人民币汇率安排等诸多领域,美国成为与中国发生经贸摩擦最多、最激烈的国家。

  近来,中美之间的经贸争端也日益突出:中美贸易差额、人民币汇率、《舒默-格雷厄姆修正案》、《格莱斯利-鲍卡斯提案》、纺织品特保争端、知识产权、汽车产品贸易争端????层出不穷的议题始终吸引着两国和全世界舆论的普遍关注。

  中美两国,一为新兴大国,一为守成大国,在中国崛起的背景下,由于涉及国际、国内利益分配格局重组,两国之间发生摩擦是正常的。其实,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日起,两国关系的这种重新磨合就开始了,只不过在改革开放之前主要集中在政治、军事领域;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在磨合中所占的分量越来越高。

  尽管我们不能指望中美两国经贸争端彻底偃旗息鼓,但通过双方的共同努力,这些争端便能够不至于失控而演变成两败俱伤并波及世界的全面贸易战,争端爆发的几率和烈度逐步降低,为双方和世界其他国家及地区的企业及其员工创造更可预期的环境。

  化解争端重在“伐谋”“伐交”

  中国要正确处理中美贸易争端,首先要坚定不移地维护自己的基本原则:必须以平等成员的身份参与世界贸易体系;必须享受发展中国家的相应优惠待遇,有权利根据世贸组织规则采取特定措施发展先进制造业和关键的现代服务业;在调整世界经济失衡的过程中,中国只能用符合本国实际的方式承担自己应当承担也有能力承担的那部分责任,美国也必须承担相应的调整责任????在此前提下,中国既要积极提高自己运用现行贸易规则的艺术,更要积极探索转变过度依赖于外需拉动的本国经济增长方式,遏制美国贸易保护主义势力的活动,推动在世贸组织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确立更符合我国利益的国际经贸规则,从而降低争端爆发可能性和程度。

  第二,中国要在美国国内和国际上发动、组织遏制美国贸易保护主义的同盟军。从理论上讲,自由贸易更能增进当事国的福利。但为什么美国国内保护主义集团会如此活跃,以至于恶性对华贸易提案频频出台?其根本原因在于,在美国政治游戏规则下所谓“集体行动的逻辑”:贸易保护主义者绝对人数虽少,却是“活跃的一小撮”;受益于对华贸易的消费者和相关行业等绝对人数虽多,却是“沉默的大多数”;组织严密的“活跃的一小撮”有着强烈的动机去为实施贸易保护而奔走呼号,其政治动员能力往往显著超越组织涣散的“沉默的大多数”,能够有效地“绑架”其母国的外交政策,依靠牺牲广大公众的公利而自肥。而在西方代议制民主政体下,无论是选民群体,还是政客和政治集团,天然就更倾向于寻找外部的替罪羊,而不是自我反省,去进行可能相当痛苦的自我调整。

  因此,在美欧政治游戏规则下,外国所谓“不公平贸易行为”就是这样一头唾手可得的用来掩盖国内经济问题的替罪羊。而我们所要做的就是激活昔日“沉默的大多数”,借助他们遏制“活跃的一小撮”。

  因为中美关系有巨大的溢出效应,所以这一策略不仅适用于中美两国国内,对第三方国家和地区也会产生重大影响。中国对美欧出口在很大程度上是国际产业链的最后一个环节,其他东亚经济体输出的原料、中间产品在中国大陆完成加工、组装,最终输往美欧和其他市场,以至于中国大陆形成了这样一个贸易差额区域分布格局:对东亚经济体(除香港特区之外)和某些能源、原料输出国存在巨额贸易逆差,对美国、欧盟和非石油输出国存在巨额贸易顺差。《美中贸易关系评估报告》也作出判断——中美贸易关系不仅日益成为两国经济的中心问题,对其地区乃至世界意义也日益显著。如果中美贸易争端失控,这条国际产业链将在最后一节断裂,对其他东亚经济体的冲击可想而知。

  而且,中美经贸争端波及第三方的机制不仅仅局限于贸易渠道,还包括金融渠道。如果人民币兑美元大幅升值,导致美元汇率疲软,就会间接造成欧元升值,进而打击欧元区的经济复苏。因此,欧盟在此问题上明确表示支持中国有秩序地、渐进地调整人民币汇率,甚至与美国唱起了对台戏。

  对我国而言,在经贸争端中的第三方利益创造了一个抵制贸易伙伴压力的潜在伙伴,但也提出告诫,在贸易争端中单纯为了维护与对方的关系而作出让步,可能会损害与第三方的关系,最终所得未必大于所失。而美国也有必要全盘评估与中国摩擦的潜在代价。

  第三,在削弱美国国内贸易保护主义集团活力的“伐交”过程中,必须注意,为贸易保护主义而付出代价的进口国公众也可能会给予支持。因为在不需要打开钱包的时候,他们能够看到本国企业在进口冲击下关闭、本国工人在进口冲击下失业,从而产生恻隐之心,但看不到出口市场对更多的中国工人的意义,也看不到对华贸易带来的收益。在这种情况下,通过“订单外交”,将我国原来分散的从美国采购合同集中起来签署,组成令人印象深刻的大订单,无疑有助于提醒整个美国社会重视中国商业机会的潜力,削弱美国公众对保护主义的支持。这次中美商贸联委会及其召开之前中国采购团在美国抛出的162亿美元订单,就是为了起到这样的作用。

  最后,保护主义者本身也有可能发生转变。不久前,舒默、格雷厄姆和科伯恩3人首次以美国参议员身份访华。其中舒默和格雷厄姆曾联手提出《舒默-格雷厄姆修正案》,威胁中国提高人民币汇率27.5%,否则就对中国出口至美国的所有商品一律加征27.5%的关税;而科伯恩参议员也曾经提出议案要求禁止美国进出口银行向中国核电站项目提供贷款或贷款担保,并对中国的计划生育政策持异议。

  邀请他们访华,意在通过与中国政府官员、企业、在华美资企业当面交流,使其对中美经贸关系的重要性及对美国的利益取得进一步的了解;相信曾为4000名婴儿接生的科伯恩参议员亲眼看到中国在人口方面的实情后能够加深对中国计划生育政策的理解。

  因此,中国应邀请美国各界人士来华访问,亲眼观察中国的实际情况,亲身感受中国发展给美国和世界其他国家创造的潜在机会,而不是仅凭臆想或道听途说就在国内对中国指手画脚。虽然,并不是所有人访华后都会转变立场,消除偏见,但毕竟事实对大多数人有着足够强大的说服力。□
周小川谈全球经济面临的挑战

(2006-04-23)



  新华网华盛顿4月22日电(记者 胡芳 王振华)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22日在华盛顿呼吁国际社会关注全球经济面临的贸易保护主义抬头、油价继续在高位波动以及金融市场可能出现动荡等重大挑战。

  周小川当天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决策机构——国际货币与金融委员会会议上作书面发言时指出,近年来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世界贸易不平衡进一步扩大,贸易保护主义趋势增强,促使贸易摩擦从商品贸易领域扩大到服务贸易和投资领域,这给全球贸易和经济增长带来挑战。他呼吁各国充分利用目前全球经济强劲增长的有利条件,结合本国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结构调整。

  周小川说,尤其是发达国家在享受低成本进口商品和服务的同时,要根据自身的优势加紧完成产业结构的调整,创造新就业机会和新的出口优势,提高自身竞争力,反对保护主义,创造一个各国平等参与、共享成果的全球化环境。

  关于石油价格问题,周小川呼吁有关各方继续采取措施,避免地缘政治因素对石油供给和价格稳定造成不利影响。他说,产油国应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逐步提高原油生产和加工能力。石油消费国则应注重节能,发展清洁能源,减少对石油的需求。

  周小川还指出,金融市场的主要风险因素在于:在过去几年的低利率环境下,投资者对风险的判断力有所减弱;房地产市场对利率上升的吸收能力显著下降;对对冲基金缺乏有效的监管等。随着世界主要经济体货币政策趋紧,长期利率可能逐渐上升。若政策或协调不当,不排除主要货币汇率出现大幅度波动的可能,并可能引发资本流动逆转和金融市场无序调整的风险。他呼吁各国尽快建立协调互信的政策框架,加强对对冲基金的监管,稳定市场预期,实现有序调整。

  周小川在谈到全球经济失衡问题时指出,引起全球失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失衡的纠正需要各方,特别是主要发达国家的共同努力,通过采取一揽子配套的宏观经济政策和结构性改革措施逐步加以解决。简单、急剧的调整可能会给全球经济和金融市场带来新的不稳定因素。

  在发言中,周小川还介绍了中国的经济情况,并就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中期战略及其对低收入国家的支持等问题发表了看法。

中外能源界人士:高油价并非单纯市场因素造成

(2006-04-23)



  新华网博鳌4月22日专电(记者安蓓、王英诚)中外能源界人士22日在博鳌亚洲论坛2006年年会主题早餐会上指出,油价在高位运行并非单纯由市场因素造成,目前价格远超其实际价值。

  他们认为,在地缘政治因素影响下,国际原油价格将在游资炒作下继续高位运作。他们呼吁各国政府和企业协调合作,共同应对高油价时代。

  本周初,国际油价继续保持连续了六周的上扬态势,自去年8月以来首度突破70美元/桶。21日,纽约商品交易所六月原油期货价格收于75.12美元/桶,再度刷新历史纪录。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张国宝认为,伊朗局势为国际油价留下很大炒作空间,因此,今年油价将继续高位运行,“甚至有可能在目前的基础上略为上升。”

  张国宝指出,由于国际市场并未出现实质性的原油供应短缺,当前70美元/桶的油价已远远超过其实际价值。“仅从经济规律出发,国际油价不是不可预测的。但由于当前油价已脱离单纯的经济轨道而受到政治外交因素的影响,地缘政治因素的不可预测性大大增加了对国际油价走势判断的难度。”

  澳大利亚澳德赛能源有限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唐·沃特认为,40美元/桶是比较合理的价位。

  “20美元一桶的原油价格已经一去不复返了。考虑到石油实际生产成本以及供求、贸易、投机等因素,40美元的价格有利于国际石油市场的长期可持续发展。”沃特说。

  沃特表示,从长期看,高油价会损害世界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从石油价格变化的周期性来说,长期的高油价之后往往紧随长期的低油价。考虑到石油行业投资回报的长期性,70多美元一桶的价格无论对生产者还是消费者来说都不会有好处。

  世界化工业巨头德国德固赛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费溪德指出,由于国际油价高企,过去几年,没有几个国家和地区能够真正在能源成本上拥有优势。

  他认为,当前最大的问题不是国际油价是高还是低的问题,而是油价的波动性和不可预测性。“这为政府和企业的决策带来很大的困难。”

  韩国SK株式会社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崔泰源建议,面对高油价,各国政府和企业有着共同的利益,应通过协商合作来共同解决。

  张国宝指出,高油价是挑战也是机会。它将推动各国政府和企业对替代能源以及节能技术的投入和开发。

亚行副行长格林伍德:将全力配合中国新农村建设

(2006-04-23)



  新华网南昌4月22日专电(记者吴华国、王海清)新上任的亚洲开发银行副行长格林伍德先生一行日前来到江西一些农户家中考察贷款项目。在对中国农村和农民有了切身感受后,格林伍德先生告诉记者:“中国新农村建设规划鼓舞人心,亚行将在多方面全力配合。”

  在江西省财政厅厅长胡幼桃等官员的陪同下,格林伍德先生一行驱车百余公里,来到了江西靖安县水口乡青山村委会熊家自然村几户农民家中,察看利用亚行贷款建设的项目。

  当他亲眼看见农家昔日的废弃物经过沼气池无害化处理,化作源源不断的清洁能源,照亮了一间间农舍时,格林伍德先生高兴得像个孩子。

  格林伍德说,中国新农村建设规划纲要的提出,预示着中国政府投资方向将发生重大变化,对广大贫穷、落后的农村地区是个福音,对亚洲开发银行来说,也是一次发展良机。他说,此行的目的就是来亲身感受一下这项宏伟工程将怎样展开,亚洲开发银行能帮助做些什么。

  据了解,从2003年起,亚行就向江西省贷款992万美元、赠款101万美元,用于支持靖安、南康等14个县的71个乡镇、146个村、5000户农民,实施中国农村能源生态项目建设。截至2005年底,这个省已完成“猪-沼-果”建设模式的农户达3226户。

  格林伍德透露,针对中国“十一五”规划纲要,亚行董事会已经批准《中国国别战略规划更新》,计划在2006-2008年向中国放贷45亿美元,其中约80%投向相对贫困的中西部地区,着重用于支持这一区域的新农村建设,具体将包含:农村生态能源建设、农村改水改厕、农民技术和职业培训、农村生态环境建设、县乡村道路建设等五方面。

  亚洲开发银行成立于1966年,中国于1986年成为其成员国。截至2004年底,亚行对华贷款累计约149亿美元。

耶鲁大学校长莱文致词欢迎胡锦涛访问(全文)

(中国)和讯网 (2006-04-23)



  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美国东部时间4月21日在耶鲁大学并发表演讲。耶鲁大学校长莱文首先致辞欢迎胡锦涛来访,全文如下:

  主席先生:

  我高兴地代表耶鲁大学的全体师生向您及夫人表示热烈欢迎,对您特意访问耶鲁我们深感荣幸。贵国素有尊重教育的古老传统,而您的行动证实了这一传统。过去十年里,你们大力投资高等教育,既加强了高等院校中出类拔萃的学府,同时也大幅提高了适龄人口的升学率。过去25年中,2亿多中国人摆脱了贫困,这一前所未有的成绩在很大程度上归功于贵国对教育的重视。

  我们钦佩你们取得的成就,像大多数美国人一样,我们希望随着贵国经济的发展,你们将继续完善法制,加强个人的权利。去年和前年夏天,耶鲁特别荣幸地接待了来自贵国14所主要高校的校长和副校长,举办了为期10天安排紧凑的研讨班,探讨了世界上最知名学府的政策和实践。

  我们的对话表明,在重要的价值观和国家政策问题上,我们有着很大的分歧,但是我们也有很多共识。最主要是,只有通过教育才能使人们获得创新和独立思考的能力,推动科学和物质进步,并展现丰富社会的人文和艺术的表现力。我们也同意拥有不同的传统准则和价值观的人们,可以通过交流切磋,加深了解。我们的经历与成千上万的中美科学家、学者和学生的经历一样,我们之间的互动可以成为两国间持久和平的基础。

  耶鲁引以为荣的是我们同中国有着广泛的联系,文理学院学者以及几乎各个专业的教员都在与中方对口合作,从事80多个和教学项目。除了大学领导高级研讨班以外,我们还为贵国的环境官员、市长、国营企业的高级主管和政府部门的高级别领导培训项目,我们还与复旦大学和北京大学合作进行大型的科研项目,并与您的母校清华大学就文化和环境项目开展合作。我们的中国法律中心与贵国的法学院、行政机构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保持紧密接触,协助推进中国的法制改革进程。

  我们美国学生渴望了解中国,他们从课堂里学一年级中文课的注册学生在过去一年中增加了50%以上,开设的中国近代史每次总有300多名学生注册报名,他们也从交流中学习,通过与600多名在耶鲁的中国学生和学者的交流,也让我们受益匪浅,也让我们从他们那里学到不少。

  我们期待着您的演讲,主席先生,您的到来给中国和耶鲁之间源远流长的关系带来了荣耀,同时也凸现了大学在中美社会上的地位。我们深表谢意。

  来源:中国新闻网
胡主席耶鲁演讲之深层内涵

(中国)东方网 (2006-04-23)



  创建于1701年的耶鲁大学,是美国历史最悠久的大学之一,其学术水准、社会评价在全美乃至全世界都享有极高的声誉。至今耶鲁大学已培养出20位诺贝尔奖获得者、5位美国总统。当地时间4月21日上午(北京时间4月21日晚),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亲临耶鲁大学,并发表了重要演讲。

  面对中国国家主席的来访,耶鲁宁静校园的背后,实际早已在紧锣密鼓筹备。事实上,早在胡锦涛2003年就任中国国家主席后不久,耶鲁大学校长便已向胡主席发出了访问耶鲁的邀请。作为中国新一代领导核心,此次胡主席在短暂的访美行程中欣然赴邀,令耶鲁人倍感荣幸,许多耶鲁师生均对此表示十分激动与期待,数百位能够进入现场、亲见并聆听胡主席演讲的师生和学者更深感机会难得、荣幸之至。耶鲁对整个演讲还进行了现场直播,以满足众多无法到场的师生的观看要求。

  胡主席为何要前往耶鲁演讲?仅仅是因为受到邀请吗?实际上,此举不仅是在向美国青年与美国教育界介绍今日的中国,同时还具有更为深远的促进中美文化交流的寓意。

  事实上,相比中国青年对美国的十分了解,美国青年对中国的认识则少的多。许多中国青年熟悉并喜爱美国的NBA、耐克、肯德基;对纽约、华盛顿、旧金山等美国城市耳熟能详;对好莱坞电影、美国流行音乐等等欣赏推崇……总而言之,美国文化对中国青年早已不陌生,甚至已成为生活中的一部分。反观许多美国青年,只知道中国食物美味可口,中国制造许多物美价廉的日用品,中国有座长城,但对中国的悠久历史、深厚文化内涵、当代中国社会究竟怎样却了解很少,更不知道中美曾在二战中并肩作战,美国航空志愿者曾在中国挥洒热血,中美共同开辟过著名的驼峰航线等等并不久远的中美友谊史。应当说,所以导致这一现状,既有历史客观的原因,也有意识形态、社会发展水平等诸多的因素。但不管怎么说,彼此了解的不均衡,美国青年对在当今国际社会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角色的东方大国所知不多,双方交流中就容易存在障碍,甚至产生不必要的误解。

  青年是国家的未来,青年不会拘泥于旧观念,青年更拥有大量创新性思维与活力。因而,相比与美国政治家对话,与美国青年进行沟通交流,内容方式、效果影响均可能不尽相同。当然,胡主席演讲时间有限、涉及面无法包罗中国的一切,更不能指望美国青年对中国的认知“一口气吃个胖子”。因而,胡主席演讲的真正意义在于,让美国青年对中国的近代历史、基本政策与社会现状、中国的思想与价值观、发展趋势等有所了解,并感受胡主席的平易、友善、亲切,由此激发美国青年对中国的兴趣。而兴趣是行动的主要动力,可能促进美国青年更为积极、主动地去了解、感受中国的方方面面。由于耶鲁大学在美国具有巨大的社会与教育影响力,演讲的感受更可能被一传十、十传百,影响范围不断扩大。耶鲁大学目前还有600多名中国留学生和中国访问学者,让他们、以及更多海外游子了解祖国的发展现状与未来的广阔前景,让其感受到祖国母亲热盼儿归的那片深情,也必将促使其努力在海外学习,极大激发其学成后回国报效的赤子情怀!

  实际上,1997年前任国家主席江泽民访美时,就曾到哈佛大学进行演讲,也曾引起热烈反响。中国篮球运动员姚明加盟美国NBA,同样给美国篮球界带去一股清风——许多美国人认识到这位中国青年不光球技好,而且为人谦恭友善,具有中国人那种独特优良品德。通过中国领导人、及其它优秀中华儿女展现个人魅力与风采,由此宣传、折射出的中国文化与中国形象,实际已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了许许多多的外国友人,令他们对中国的印象与理解产生了巨大变化。

  正如胡锦涛主席在演讲中所言:“了解是信任的基础”。只有沟通交流才能促进了解,也只有了解才可能获得理解与信任。为此,胡主席宣布今年暑假将邀请100名耶鲁学生前往中国进行交流。这一“意外”盛情之邀,也赢得了在场所有人的开心微笑与热烈掌声。

  应当看到,不断提升中国政治、经济、文化在世界的影响力与地位,一面方需要中国不懈地创新与努力,靠自身实力与社会和谐稳定说话;另一方面,则必须尽可能通过各种方式与途径让世界更多地了解中国、理解中国、信任中国。
布胡会面乌龙百出 中国学者怒批美方忽略国际礼仪

东森新闻


据东森新闻报报道,布胡会面乌龙百出,不只让东道主美国总统布希和外交人员尴尬不已,作客的胡锦涛也是五味杂陈。当时抗议人士进入会场向胡锦涛呛声时,一旁的大陆记者还急的想要捂住这位抗议妇女的嘴,而这个画面透过网路传送到大陆后,大陆学者反应激动,直指美方忽略国际礼仪惯例。

布胡会乌龙百出,华裔人士王文怡也以记者身份成功突破美方安检,大闹布胡会;虽然胡锦涛当时力图镇定,不过现场有位大陆摄影记者一点都按耐不住,先是用手搂住同乡,试图安抚她的情绪,无奈妇女越来越激动,摄影大哥最后乾脆企图捂住她的嘴巴,画面传回大陆后,号称维安规格第一的美国竟然守不住一名女子,大陆学者格外气愤。

人民大学美国研究学者施映红批评指出,「美国官员在决定让者进入场合时,过多考虑所谓的「Freedom of Press新闻自由」,而没有考虑国际惯例和中国实际情况。大陆学者直指美方在重要场合,却忽略应有的国际礼仪。

后来还有个更明显的外交乌龙,因为司仪将大陆的「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中华人民共和国)念成「Republic of China」(中华民国),不仅让胡锦涛表情尴尬,大陆学者的反应也显得低调许多,施映红说:「这只是一个非常偶然的事件,个人认为完全无碍于中美之间总体上的良好气氛,完全无碍于2位国家元首。」

布胡会的一举一动攸关中美2国权力布局,面子里子都输不起,但是这回粗线条的美国佬遇上礼仪之邦,欠缺考量的还有东西方文化差异和两岸敏感角力。
西山会议起风波中国几派辩改革

美国之音

记者:东方 今天的对比新闻的话题是:一份不同寻常的“会议纪要”走光,中国改革精英激辩中国改革现状和前景。
首先让我们看看海外媒体对西山杏林山庄会议的报道。

*从闭门会议到公开争议*

华尔街日报报道说:近来,互联网上出现了一份不同寻常的会议纪要。这次有政府背景的会议是有关中国市场经济改革的一次闭门会议。流传到网上的原始纪要让外界对有关中国经济改革未来方向的激烈讨论有了一个难得的从内部观察的机会,而这次"泄密"事件也反映出,对于中国这个一度非常封闭的国家,互联网对它的开放所产生的影响越来越大。

3月4日,国务院下属的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China Society of Economic Reform)召集约40位学者、专家和政府官员,就中国市场化改革进程下一步应采取的行动进行了讨论。会议希望在不公开的情况下,听取这些人士的真实想法,以便为中央领导建言献策。纽约时报报道说,这些意见将在汇总之后,直接向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汇报。

然而,这次秘密会议的纪要后来却出现在许多中文网站上。会议纪要中谈到了很多目前有争议的问题,例如向外资出售大型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反映公众不满情绪日益加剧的一些敏感统计数字;以及有关专家提出共产党一党专政违反宪法,建议共产党分化成为两党或者多党等争议,引起海外中国问题观察家的广泛关注。

华尔街日报报道说,如果是在几年前,这样的"泄密"事件是不可想像的事。现在还不知道是谁、出于什么意图将原始纪要透露到网上。

*中国在十字路口*

华尔街日报说,这次"泄密"事件只是有关中国市场化改革未来走向的公开讨论越来越激烈的大背景下的一个最新插曲。有关改革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贫富悬殊拉大、腐败愈演愈烈、某些行业被外资把持等,社会上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批评声,在改革道路上已跋涉27年的中国俨然已走到一个十字路口,何去何从亟待抉择。

在会议纪要走光之后,主持这次会议的单位,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决定发表经过整理的会议纪要文本。海外观察家很快就发现,在这份官方纪要中,参加会议的北京大学法学院贺卫方教授的发言被砍掉了。

*贺卫方:引起左派网站注意*

贺卫方教授说,他知道这个事件,但是,他不打算对这个事件进行评论。

(贺卫方谈话录音)

是不是因为海外的华尔街日报,纽约时报等媒体报道了会议纪要走光的事件后,当局才决定封杀贺卫方教授的讲话呢?贺卫方教授表示,不是那样简单。他说主要原因是他的讲话引起了一个名叫乌有之乡的左派网站的注意。

(贺卫方谈话录音)

纽约时报也证实了贺卫方教授的分析。纽约时报报道说:贺卫方教授的发言摘要引起了左派网站和左派论坛的注意,这些网站和论坛支持传统的共产主义教条。贺卫方教授的发言摘要和参加会议的其他学者讲话被左派政府官员和学者作为他们阴谋推翻共产党统治的证据,然而贺卫方教授在会议纪要的发言全文并不支持他们的观点。

*有人指会议意在颠覆*

香港苹果日报4月7号报道说,这次关于中国改革开放现状和前途的会议被中国一些保守派指控为可以“与八十一年前国民党右派召开的西山会议相提并论”。

苹果日报报道说:“北京西山会议的内容纪要在互联网上公开后,招来了网上极左及保守派的指摘与谩骂。有人直指这个号称研究改革攻坚的学术会议,实质是以颠覆政权为目的。”

*高尚全批保守派煽动群众*

苹果日报在报道了这次会议的背景时说:“国务院的智囊组织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体改会)三月初曾召开改革派学者会议,希望凝聚共识,坚持改革。这次会议于三月四日即十届人大四次会议召开前夕,在北京西山的杏林山庄召开,有四十名改革派政治、经济和法律界学者、专家和官员参加。

“据网上披露会议纪要,有学者在会上直指,中国改革已经不再是经济改革,而是政治改革。有学者则在会上公开呼吁内地推行多党制,落实真正的民主、自由。

“体改会会长、前国务院国家体改委副主任高尚全则在会上批评保守派在这次改革争论中,煽动群众向政府施压,他建议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公开讲话,号召全党、全国坚定不移搞改革。而就在这次会议后两日,胡锦涛在三月六日参加人大分组会议时表示,要毫不动摇地坚持改革方向。一般认为,胡的讲话,是要平息去年以来有关改革的争议。”

*精英之间争论国策*

纽约时报的报道说,根据泄漏到互联网上的一份中国政府的秘密会议纪要,在三月份举行的一个为中国高级领导人提供咨询的会议上,政府官员和学者就中国未来的经济和司法改革方向,存在很大的分歧。他们也对一位政府官员所说的中国精英之间“出现了前所未有的争论和异议”表示担心。

纽约时报报道说:这次高级别的论坛上讨论的内容,本来应该保密的。会议参加者,很多都是推动中国共产党进行市场经济改革的主要支持者,对国家政策有深远影响力,这个会议纪要虽然不是全部,但是可以管窥他们在未来国策上的争论。*警惕批判资本主义倾向运动*

纽约时报报道说:许多与会者强调,他们警惕中国当前打着社会主义旗号的知识份子重新掀起的批判资本主义倾向的运动。一些与会者认为,如果北京当局不赶快建立真正的法治,他们很有可能会面对不断升级的社会和政治动荡。

纽约时报报道说:泄漏到互联网上的会议纪要显示,虽然一些外国政府和学者把被称为“北京共识”(Beijing Consensus)的中国发展模式称赞为贫穷国家致富的途径,但是中国的精英们担心,支持了20多年经济飞速成长的共识正在渐渐消融。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石小敏在会上说:“过去两年里,媒体经常提起‘北京共识’,事实上,这种东西根本不存在。对过去20年里中国的做法,我们是有一种共识,但是,我们对未来的发展方向没有什么共识。”

*面对重重问题倾听真实想法*

纽约时报报道说:中国经济仍然维持着多年来的发展势头,今年成长率预计超过9%,而且,中国政府也没有显示要从以经济发展为主的政策上退回去的迹象。但是,他们对下一步仍然有不少疑虑:如何缩小越来越大的贫富差距,如何平息农村的不安,如何解决内部腐败和环境污染等问题。

三月,中国的立法机构推迟讨论正在制定中的《物权法(草案)》的法案。另外,政府官员也对整顿国营金融系统和允许外国人更深入的参与控制严密的银行和证券公司一事含糊其辞。

中国要求美国解释 抗议者如何进白宫园地

--------------------------------------------------------------------------------




  (纽约、北京综合讯)中国驻美国大使馆要求美国布什政府作出解释,那名在白宫欢迎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仪式上闹场的法轮功学员,是如何进入现场的。

  《纽约时报》昨天报道,中国驻美国大使馆已在前天向白宫派出代表要求详细解释。那名抗议者在被带走前,曾向正在发表讲话的胡锦涛叫喊了数分钟。虽然胡锦涛似乎并未被抗议者的叫喊打扰,并继续参加当天和后来原定的各项活动,但一些分析家指出,白宫这次的疏漏,可能会再次凸现两国之间的不信任。

  白宫司仪当天也错把中国国名念为“中华民国”(即台湾的“国号”)。

  华盛顿国际战略研究中心中国问题专家吉尔担心,欢迎仪式所出现的“状况”,“不管是被理解为简单的错误,还是故意的怠慢,都将突出一种不信任的感觉”,而这种感觉可能会在此次访问后仍然留存下来。

  此外,针对这个事件和白宫司仪口误等乌龙情况,中国网民也纷纷在互联网论坛上批评美国布什总统侮辱了胡锦涛。

  中国媒体完全没有报道有关情况,但部分精明的中国观众还是发现情况不对。“强国论坛”有帖子说:“说出中华民国,是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的一种侮辱。”海外的“华岳论坛”甚至有帖子指控白宫蓄意让法轮功抗议者入场:“这全是美国幕后指挥,完全设计好的。唯一合理的解释,是安全单位早就知道的了。”
戴上棒球帽的胡锦涛

--------------------------------------------------------------------------------



● 沈泽玮

  一顶帽子的魅力有多大?

  1979年,中国已故领导人邓小平以副总理身份访问美国时,在牛仔竞技场上出其不意地戴上一顶牛仔帽,沸腾欢呼声即刻响彻全场。这位中国一代伟人面带微笑、向美国人挥手致意的一幕,成了中美关系一个永久的象征。

  27年后,中国第四代领导人胡锦涛也在美国戴了顶帽子,不过不是牛仔帽,而是棒球帽。帽子虽换了,但效果同样好。

  美国媒体之前并不看好,向来予人感觉老成持重的胡锦涛在访美期间会有任何“惊人之举”。没料到,胡主席却叫老外“大跌眼镜”。在波音公司的演讲台上,他不只当场把波音员工赠送的棒球帽戴上,还大动作地给对方一个美式拥抱,为他赢得全场如雷的掌声。连在场的波音总裁都深受感染,激动地挥舞拳头,高呼:“China rocks!”

  在全球首富比尔盖茨家做客时,胡锦涛也不忘展现较平民化的一面。他自称是“微软之友”,每晚都和微软视窗打交道;还幽默地当起美国星巴克咖啡的推销员说:“因为身不由己啊,否则的话,我也会到星巴克的咖啡店里去坐一坐。”

  相较于邓小平的意韵生动、江泽民的唱歌才艺、温家宝的吟诗作对、朱镕基的磅礴气势,胡锦涛的演出略嫌不温不火,但也千万不要低估他的软身段。在清华大学念水利时,他可是文工团的舞蹈队长,要让“软的更软”应该考不倒他。

  美国之行,对中国领导人来说,向来都是个重大的考验。做秀式的公关表演并不是共产党巨头们的强项,但既然已经走上主人搭建的表演台,他们就须全力配合。不只要入乡随俗,还得抚慰国内民意;不只要赢得美国人的心,也要让13亿中国人民感觉良好,难度相当高。

  犹记得,1999年,当时的中国总理朱镕基访美,虽然做出重大让步,但美方仍无所动,不支持中国尽快加入世贸。回国之后,就传出朱一度在政治上陷入困境的谣言。

  这次胡锦涛登场,经过中美外交官的细心安排,加上中国副总理吴仪之前送出的大礼,这场大戏看似一帆风顺。不过,有西方媒体分析,胡锦涛这趟出访,实为“荆棘之旅”,因为中美之间的纠葛又多又难缠:贸易、汇率、台湾、伊朗、朝鲜、能源、人权、宗教等等,政治上的讨价还价,没完没了。特别是美国将在11月举行中期选举,民主党人为了收复失地,剑拔弩张地拿中美贸易问题来开刀。胡锦涛此刻登门拜访,正合他们意。

  举世瞩目的胡布会果然没能取得实质进展,两人可能没说出对方想听的话,但至少都释放了善意。毕竟一次会谈,怎么可能消弭中美之间宽深的鸿沟?有美国学者就指出,除了和布什碰面交手之外,胡锦涛此行着实更应抓紧机会,好好展露个人魅力,在适当的场合展现更多的自己,拉近和美国人的距离。这点,胡主席做了。

  2002年,当共青团出身的胡锦涛刚接任中共总书记时,西方媒体还半开玩笑地问:“Who's Hu?”(胡锦涛是谁?)现在,全球媒体人不可能没听过他的名字。但真要认识中国、认识胡锦涛这位“熟悉的陌生人”,恐怕也不是通过棒球帽、咖啡,或一次西方舞台上的落力表演就能看得清。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