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审计署批‘港台’报告引发争议
BBC中文网记者 戴维:
从香港报道
港台是政治角力的一个平台
香港审计署周三公布的重点批评香港电台的报告书引起反响。
亲中报刊发出审计无关政治、“港台”必须交代的呼吁,但是也有评论认为审计署此举是为了替曾荫权拔去眼中钉,收复这个北京方面一直不放心的舆论阵地。
香港审计署周三(4月26日)公布的报告,矛头直指自从主权移交以来一直摩擦不断的香港电台。
报告狠批港台在财务控制、资源管理等方面犯下了十一宗罪,上至广播处长,下至司机均无一幸免被批评。
审计署署长邓国彬还指出,这些问题并不符合特区首长曾荫权所提倡的强政励治的方针。
港府于下月将派两名库务署及审计署的官员进驻港台,而港台必须于三个月内提交报告。
这份名为第四十六号报告书共有九个章节,港台就独占两个章节,长达145页。
虽然人们一直期待报告书会对于港台提出批评,但是没料到被揭露出的“罪行”比想象更多以及严重。
“屡教不改”
亲中报刊《大公报》还发表了题为“审计无关政治 港台必须交代”的社评。
社评说,港台“屡教不改”,甚至有蓄意蔑视法规抗拒改革之嫌。
香港工商及科技局局长王永平在回应传媒询问时表示,这是一个资源运用问题,完全不涉及政治,与言论自由和编辑自主完全是两回事。
明刀明枪
然而,也有评论指出,一直紧盯香港电台的特首曾荫权终于明刀明枪地要收服这个令北京不放心的舆论阵地了。
自从香港主权移交后,在编辑问题上,依然奉行独立自主方针的香港电台不断遭到左派炮轰,一直被质问究竟为哪个政府服务。
特别是论政节目“头条新闻”不是勒令暂时停播,就是被前特首董建华批评为“低趣味”。港台让中华旅行社总经理郑安国解释“两国论”以及采访台湾副总统吕秀莲的计划都遭到左派群起攻击。
罪不至死
有评论认为,其实审计署的报告并没有发现港台有严重浪费公帑的情况。
有些立法会议员认为,对于公众而言,有关指控都“罪不至死”。
他们反而担心,政府会借此声东击西,以期向港台管理层施压。
香港审计署批港台报告引起轩然大波
2006-04-27 2:55 pm
(综合讯)BBC中文网消息,香港审计署周三(4月26日)公布的报告,矛头直指自从主权移交以来一直摩擦不断的香港电台。
报告狠批港台在财务控制、资源管理等方面犯下了十一宗罪,上至广播处长,下至司机均无一幸免被批评。
审计署署长邓国彬还指出这些问题并不符合特区首长曾荫权所提倡的强政励治的方针。
虽然人们一直期待报告书会对于港台提出批评,但是没料到被揭露出的"罪行"比想象更多以及严重。
亲中报刊大公报还发表了题为"审计无关政治 港台必须交代"的社评。
社评说,港台"屡教不改",甚至有蓄意蔑视法规抗拒改革之嫌。
何鸿燊指若民主派挑战曾荫权只能获90票
2006-04-27 4:40 pm
(香港讯)明报消息,地产建设商会主席何鸿燊表示,香港选委会大部份委员都支持曾荫权连任,曾荫权若有对手的话,最多只有90票。
何鸿燊指,民主派想派人参选行政长官,成功机会将会很微,因选委会大部份委员都支持曾荫权连任,估计民主派代表只会取得90票,连选举权亦没有。
何鸿燊又说,商会明日开会讨论有置业人士批评被发展商误导事件。他赞成加强监管发展商,但认为现行售楼方式已沿用了廿多年,不会有大问题。
人大讨论修法保障律师权利
人大有关部门讨论修法保障律师权利
中国人大有关部门讨论修法保障律师权利之际,美国国会批评中国侵犯了维权律师的人权。
中国媒体周四报道,中国全国人大有关部门将在周五(4月28日)讨论刑事诉讼法的修改和高检部门的沟通工作等。
中国媒体援引最高人民检察委员会专职委员、法律政策研究室主任戴玉中的话说,刑事诉讼法的修改将完善对律师多项权利的保障。
戴玉中也表示,有关部门将讨论修改法律,排除非法证据和规定举证责任等,但他没有批露有关细节。
与此同时,美国国会周三批评中国当局侵犯了维权律师高志晟的人权,并敦促中国当局恢复他的律师执照。
中国维权活动
美国国会众议院通过一项没有法律约束力的决议,"道义上支持中国草根阶层的维权活动",并要求布什总统向中国政府提出有关滋扰、逮捕、拘留和检控维权律师和为全活动人士的事件;敦促中国政府要尊重其公民的基本权利。
高志晟是中国的维权律师
致力促进人权的民主党议员兰托斯说,高志晟可以成为中国的社会或政治精英,但他放弃特权,选择做一名维权律师,而这个国家的政府不会把人权和政治自由作为政府"词汇"的一部分。
中国最高人民法院在3月13日发出了《关于认真贯彻律师法依法保障律师在诉讼中执业权利的通知》,不过在3月28日发生了"天津法官被指殴打北京律师"的事件。
中国媒体指出,天津市一名执业律师王令声称遭到天津南开区法院行政庭庭长(法官)王学林殴打,但王学林予以否认。
另外,中国全国人大常委会就隐瞒人员死亡事故的刑罚、和制定反洗钱法等议题进行讨论。
英式矜持后的坦言
时事评论
英国米德尔塞克斯大学 刘阿英博士
斯特劳--乐见中国稳定发展
一
早在十多年前中国与英国政府就香港回归中国的谈判时,笔者就写过题为《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的文章,表达了对英式的矜持与迂腐的着急和蹙额。
中国人民虽有对两次鸦片战争的屈辱感与创伤,但也不会忘记英国是西方国家中最早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的国家,也有对英国工业革命的崇拜和对希思时代中英两国间友谊的美好记忆。更重要的是,当时的香港毕竟还在港英政府手中,中国为了改革开放的顺利进行和保持香港回归后国际金融中心的繁荣地位,最不愿做的是与英国政府交恶。面对日益扩展的中国大市场和快速的经济发展,无论从历史渊源或现实利益的角度,英国有比其他西方任何国家更有利的机遇和筹码去分享中国市场这快大蛋糕。然而,英式的矜持与对世界发展格局的短视,使其错过了这个历史的良机。 “六四事件”后的十多年里,英国更是在国际事务和外交政策上亦步亦趋尾随美国,为意识形态的包袱付出了巨大经济利益的代价。在分享中国快速经济发展的餐桌上错失良机,“和羞走,倚门回望,却把青梅嗅。”
然而,无论政治、外交还是军事都是为了利益的,矜持毕竟会随时间的流逝而让位于对利益的追逐,绅士的英国也难能例外。而且,正如英语谚语所说的那样,迟到总比不到好(Better late than never.)。所以,现在抓紧时间叩头还来得及。
二
有趣的是,在过去两周里,英国前外相赫德和现任外相斯特劳相继发表了对中国友好与肯定的讲话:赫德说中国不会成为霸权国家;斯特劳说中国的发展为世界提供了机遇。
对近年来似乎越来越流行的“中国威胁论”,赫德认为这一理论毫无根据。 他在上周(4月20日)接受BBC采访时明确表示:中国不会成为霸权国家,人们不应该畏惧中国的发展。赫德一反美国的基调,直率且具体地指出,在一些被中国视为内部事务的问题上,如台湾问题、西藏问题乃至对朝鲜问题的态度,中国不会允许其他人指手划脚;在伊朗核问题等国际问题上,中国会非常沉稳、冷静地参与协调解决,按照对他们有利的方式来参与这个问题;在中国的内部(政治)改革上,他坦言中国人民会按照他们自己的方式和时间来进行。赫德并指出,惧怕中国是个严重的错误,因为惧怕中国会让你不是急着打击中国,就是避开中国,世人的眼光应该长远一点。
在不到一个星期后的4月26日,英国现任外交大臣斯特劳紧步赫德的后尘,在伦敦“史密斯研究所”举办的“全球化和渐进政治”专题研讨会上,以平时不多见的、坦率的外交口吻就中国的崛起为国际社会带来的机遇发表了颇具新意的看法。
他把西方主流意识对中国近年来的崛起的惊愕,与阿拉伯人和非洲人600年前见到郑和下西洋的舰队时的惊叹相提并论。
斯特劳高度承认和赞扬了中国经济的蓬勃发展;并警示国际社会特别是欧美国家,自由贸易面临着50年来最严重的来自保护主义的威胁;这种威胁不单威胁着中国,而且威胁着整个国际社会。这场政治辩论非常严峻,不管是在布鲁塞尔、在欧盟各国的首都,还是在美国的国会山,如果我们不能说服公众认识和接受‘中国是一个建设性的、非威胁性的国际伙伴'这一点,我们将更难有机会赢得这场争论。
斯特劳清醒地认识到了中国的崛起对当今世界在政治、经济诸方面竞技场上的重量级别。比如说中国在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时对稳定国际市场的作用,在防治禽流感方面的贡献,在朝鲜问题六方会谈中所扮演的重要且独特的角色,在中东和平和防止核扩散(特别是伊朗)问题中的立场,在协助尼泊尔政局稳定中的态度,等等,在维护世界和地区和平中,都是不可或缺不可代替的积极力量。
促使英国政府公开坦诚对中国的正视还来自中国近期来在非洲大陆的发展。近年来,中国己在非洲的49个国家建立起了700多个公司,非洲已既是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和产品出口的目的地,也是能源和原材料进口的主要源地之一。有毛泽东时代对非洲许多国家的政治支持和经济援助所建立起来的基础,有同为帝国主义殖民主义的受害者这一第三世界的情感共鸣,有贸易的互补性和经济发展阶段的相似性,而没有宗教文化的抵触冲突和历史的怨恨,因此,中国与非洲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全面合作一旦建立,其发展将会是顺利和快速的,其对国际政治的影响是巨大的。这一点也使得西方世界不得不正视中国和平崛起的力量和国际影响。
三
应该说,斯特劳的讲话作为自撒切尔内阁以来英国官方对中国政策的表态,是最为慷慨且持正面肯定的;他提出了如果中国政府的运作更加透明,腐败将得以减少;如果中国政府能加强法制,增强信赖度,就会有更多外资涌入中国;如果中国的收入分配更公平一些,中国的社会发展将会更和谐一些;英国既需要、也希望中国维持政治稳定,并保持稳定和可持续增长。就这几点而言,应该说斯特劳还是指出了中国现实需要亟待解决的问题。
然而,作为英国左翼政党工党主要领袖人物的斯特劳,其思维却落入了英国社会右翼的巢臼,甚至比右翼保守党背景的赫德还保守,其政治智慧和历史视野还很难达到一个政治家应有的水准。
斯特劳期望中国成为一个“按国际贸易规则行事、为国际安全和稳定做出贡献”的国际伙伴。基于他对欧洲历史的解读,斯特劳用一种委婉的口吻对中国建议到,在社会发展的坐标图上,政治改革的曲线总应该高于至少略高于经济发展曲线的位置。斯特劳除了表达对中国与诸如伊朗、津巴布韦、苏丹和缅甸等国家做生意的不满外,还以间接的语气质疑到:在世界经济日益全球化的今天,中国“还能够继续限制人们接触互联网、严重限制人们的言论自由,并不允许异见人士存在吗?”
斯特劳思维的局限在于:
1、 他至今还不能认识当今国际安全的新形势。在阿富汗战争、巴尔干战争和伊拉克战争和乌拉圭世贸谈判之后,越来越多的国家和人民开始质疑以美英操控的国际规则和国际秩序的正当性和合理性。
2、 他所指的政治就是西方的政治制度,其实质就是期望中国英美化。
3、 他认识不到自二战,特别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世界在朝着 "趋同"(或曰 "第三条道路")的方向发展。自由资本主义思想已不再,今日的资本主义社会已引入了"福利社会"的概念和实践;而被传统社会主义所不齿的市场机制已被许多原社会主义国家所接受和采纳以提高经济效率。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并不是永远平行的两股铁轨,而是相互影响,相互学习,呈逐渐趋同的态势。
4、 他缺乏对多元世界理念的认识,并低估了中国文化传统的影响和中国人民的志气。市场机制从来就是多元的,即使在市场经济国家中,由于文化背景和传承的不同,其国家体制也有异。现有市场经济体制远没有穷尽人类对更好制度探索的欲望。
不过,赫德与斯特劳的言词至少展现了英国开始摆脱唯美国对外政策马首是瞻的端倪,开始了面对现实世界的思考和政策调整,也显示了斯特劳近两年来身为外相在大国外交中的进步。故此,我们应予鼓呼,并以乐观之态度观其实质性变化。
台湾学者郎咸平:
中国夕阳行业 也可以创奇迹
--------------------------------------------------------------------------------
● 吴新慧(上海特派员)
近几个月来在中国大陆已减少曝光的经济学者郎咸平,前天悄然在上海公开露面,但这次谈论的不再是他过去经常触及中央政府神经线的国有企业改革弊端,而是教中国的民营企业该当如何有自知之明,才能化转危机,另创财富。
他说:“千万别以为名牌企业是不可以被挑战的。传统行业就一定是夕阳行业吗?即使是夕阳行业也可以创造出奇迹。中国没有真正的夕阳行业,只有夕阳思维。”
“郎闲评”节目被停
官方称他普通话不行
这位时常语出惊人、言辞犀利的经济学者,近年来以抨击贱卖国有资产给私营企业家而著称,但他的论点也因而在倡议改革的阵营中引起争议。今年3月初全国两会开始之前,他在上海有线电视台第一财经频道主持的“财经郎闲评”节目突然被令停播,官方的理由是这位来自台湾的学者的普通话,没能达到国家电视广播普通话水平。
然而每周五晚上追看这节目的“郎闲评”迷都知道,这黄金节目早在2004年7月已开播。更多相信是政治因素挂帅,即他猛烈抨击国企股改导致国有资产流失的言论,在有中国最高领导出席的全国两会期间是个不和谐的声音,更是敏感课题。
值得一提的是,前天由郎咸平主讲,在上海图书馆举行的那场“e代中国民营文化财富风暴”论坛,主办方是个非主流媒体电脑商情报社,而论坛的媒体合作却是新华社上海分社。新华网还在上海频道的主页上贴了活动预告,并为论坛做了全程网络直播。
这次活动的策划人电脑商情报集团上海总经理卢小玲受访时说,郎咸平是研究企业经济的专家,而论坛题目与中国民营企业有关,邀他主讲是再恰当不过。
“我也知道他在电视台的节目被停播的事,但这次他能作公开演讲,新华社上海分社又愿意做媒体合作方,就表明中国社会是很开放的。我相信只要是对中国有利,能促进国家和我们的企业进步的活动及言论,是没问题的。”
郎咸平目前是香港中文大学最高学术级别的首席讲座教授。据知,他的节目停播后,仍有到大陆来讲课。只是曝光率已大不如前。他前天在上海作公开演讲后,即匆匆离开,有工作人员说他得赶回香港,但本报查知他昨天其实在湖南长沙讲课,而4月他在大陆的讲课活动特别多。
停播事件后郎咸平的名字基本上已在大陆媒体上消失,似乎只有南方日报报业集团旗下《21世纪经济》于4月1日刊载的一则跟他进行电邮采访的特稿。不过,他前天在上海图书馆的演讲,仍是座无虚席,大家对他也依然热情依旧,有女观众在提问题时,坦言她是“追星而来”、“想念他的演讲”。论坛的主持人不得不感叹:“怪不得有人说上海女郎爱上郎教授。”
有趣的是,尽管郎咸平在这次演讲中已没把国企改革当作主旋律,《解放日报》、《东方早报》等上海的主流媒体虽然也出席采访,但昨天没有一家电视和平面媒体作相关报道。今年2月27日,当“郎闲评”节目被上海官方下令腰斩时,上海的媒体并没有报道,倒是《亚洲周刊》抢先报道,而英国《金融时报》在3月14日的报道中,形容郎咸平被告知他普通话水平未能达国家标准,是中国政府为关闭其节目,“竟采用这种富有创意的官僚手段,说明当局目前急于控制有关敏感经济问题的公众辩论。”
‘中国人喜欢困在既定思维中’
如果说郎咸平这次在上海的公开讲话,又有什么触及敏感的课题,也许是他在演讲中不断提及的思维僵化问题。他说,中国人很喜欢把自己困在既定的思维和理念当中,包括迷信“赤壁之战”、“四两拨千金”等这些小干的思维。
“我们的民族就是只精于小干的事件,造成我们的企业家特别喜欢投机取巧,没有做强做大的视野和魄力。”
他接着要听众把自己的思维变成一张白纸,重新思考自己过去所学和认识的思维。“为什么过去的思维就一定是对的?失败为成功之母就永远是对的吗?”
他说:“所谓的失败为成功之母,就是我们的社会认定失败是可以原谅的,代表你做国企做不好是可以的,因为多做几次就成功了。所以可以不负责任了,可以不必建立现代管理体系了?”
郎咸平最后阐明,他也支持改革,支持自主创新,但更重要的是必须认清事情的本质,选择正确的路径。而不是盲目追崇和陷于僵化的思维。
“过去的思维不是没有价值,也有它产生的时代因素。但是当它阻止你反思和阻止你接受新思维的撞击时,就很难跟西方的资本主义的现代企业与管理思维接轨。中国民营企业的困难,正是思维与国际的绝对不接轨。所以我说,中国没有真正的夕阳行业,只有夕阳思维。”
在大陆引争议的人物
--------------------------------------------------------------------------------
台湾出生的郎咸平先后在美国多所名校任教,并担任世界银行公司治理顾问,目前在香港中文大学金融学系担任首席教授。他近年针对中国大陆国有企业产权改革,导致国资流失问题作出强烈批判,批评一些企业管理层以收购名义,贪图国家资产。其中引发的持续一年的郎咸平和格林柯尔董事局主席顾雏军之间的所谓“郎顾之争”,最后是以顾雏军被捕而告终。
尽管郎咸平近年在中国大陆掀起的一些经济话题引起改革派和反改革派间的争论,还有坊间传被他点名批评和揭露丑事的企业界人士对他不满,他在2004年7月起为上海有线电视第一财经频道主持的《财经郎闲评》节目很受欢迎。上海《新民周刊》曾在一篇对郎咸平的专访中写道:他的前卫、尖锐、颠覆性以及在公众中受欢迎程度足以让流行摇滚乐手崔健黯然失色,没有一个经济学家会受到如此截然不同的对待:有些人把他视为“教父”,有些人却骂他是“流氓”、“沽名钓誉”者。
吴邦国力挺陈良宇 (一周港媒摘要2006年4月27日)
Großansicht des Bildes mit der Bildunterschrift: 怎样战胜对宗教的原始恐惧
本周,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继续其在沙特、摩洛哥和非洲的访问。与此同时,中国内部在上海高层的人事方面也有最新的消息;十四个中国入门网站,最近关闭了六百多个不良论坛。
关于胡锦涛有意替换上海市委书记陈良宇的消息,已经盛传了相当一段时间了,但一直是“只有雷声,不见雨滴”,其原因就在于上海与北京高层内部的种种复杂的关系,导致胡锦涛不敢轻易拿上海开刀。本周的香港《明报》报道,中国全国人大委员长吴邦国南巡上海,对上海市的工作给予「充分肯定」,称赞「上海贯彻中央方针政策是认真的,干部队伍的精神面貌是好的」。
《明报》的报道写道:“在海外盛传上海当局抵制中央宏观调控政策之后,吴邦国正面肯定上海认真贯彻中央的方针政策,言外之意,上海与中央是保持一致的,从而间接否认外传的上海对中央阳奉阴违。吴邦国是中共党内第二号人物,在他现身力挺上海一把手陈良宇后,胡锦涛要调整上海人事,似乎更难如愿。”
《明报》继续写道:“根据过往经验,中共领导人视察地方,绝非无缘无故,往往是有的放矢。小则在重大会议召开前后,领导人前往地方「调查研究」,往往是就新政策的制定或贯彻徵求地方的意见与建议,寻求地方的支持;或某地发生若干需要中央出面协调解决的问题。大则在重大关头藉考察地方释放信息,推动重大变革。由于上海在中国的地位举足轻重,中共前几任领导人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都先后藉巡视上海释放意图。吴邦国此次南下,从新华社所公布信息来看,吴邦国所要求上海的,并无什么新的重大的政策,只是中央已经确定的科学发展观、创新等既定政策。吴邦国南巡上海,所要透露出的肯定上海的意图,变得更显突出。”
《明报》还写道:“中共在最高领导层中努力推行党内民主,重大人事变动,在政治局常委中如果有一人提出异议,亦将被搁置。因此,在吴邦国出面力挺,在上海工作获得全面肯定后,除非安排高升或进行重大政治交易,现年未满60岁的上海市委书记陈良宇,要动摇其地位,决非易事。今年4月6日,前中共总书记江泽民在陈良宇陪同下,在上海交大高调露面。考虑到这一层关系,陈良宇可能被调任全国总工会主席的传言,更显苍白。”
新一轮文明办网行动
香港《星岛日报》则报道说,新浪、搜狐、TOM等十四家中国主要入门网站于本月初发起的「文明办网」行动,经过半个月「自查自纠」,共关闭了六百多个「不良论坛」,删除了二百多万条「不良图片和贴文」,其中香港资本的tom.com就删除了约百分之二十的图片,及约百分之四十的网民帖文。
《星岛日报》的报道写道:“十四家中国主要的入门网站,于本月九日关合发出「文明办网倡议书」,声言杜绝网上不良内容,包括色情和暴力,抵制「与社会公德和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美德相背离的不良资讯」、不刊载「不健康文字和图片等」。……
据了解,在开展文明办网行动以来,各类信息的删除量更增至百分之四十。另外,TOM网站已经有百人以上的全职的监控团队,对网站进行二十四小时监控。TOM还与两家监控公司合作,对其网站的内容进行监控。”
经济发展,精神空虚
另外,胡锦涛本周在沙特访问时,着重阐述了中国的“和谐世界”理论。本周香港《太阳报》发表文章,题目是《“和谐世界”与“和谐社会”有哪些挑战?》。文章结合最近胡锦涛提出“八荣八耻”以及首届世界佛教论坛在杭州举行,这样评论道:“胡锦涛提出“八荣八耻”和大陆举办首届世界佛教论坛,都有一个基本大背景,即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社会精神真空也日益明显。官场腐败、行政人浮于事、社会治安恶化、文化浮躁媚俗、医院见钱眼开、商品假冒伪劣、学界剽窃成风、农民揭竿而起等,都在在显示了人与自然关系以及人与人关系的紧张。”
《太阳报》的文章写道:“今日中国要重整社会道德秩序,首先须理清道德崩溃的成因。中国历史上的宗教虽不如基督教严密,但也自成一体,自有和谐;但上世纪发生在中国的革命,以暴力、无神论和阶级斗争为主轴,到文革时达到登峰造极。文革后,中国迅速呈现信仰危机;改革开放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发生的。如今中国迈入进入小康社会,二十七年来一切因高速发展而被掩盖的社会危机,开始从深层浮上表层。”
文章最后写道:“当然,最困难的问题还在于,执政者能否从勇于面对挑战和克服自身局限入手。这些局限包括:一、道德重建如何与意识形态相区分?二、道德重建如何辅以政治民主化进程?三、如何解除对宗教的原始恐惧?”
中国的“地下主教”获释
(KNA/德国之声):亚洲天主教新闻社Ucanews引据中国天主教圈子的信息说,去年11月被捕的中国天主教地下主教Juliu Jia Zhiguo已经获释,上周已经被送回他所在的河北省,但始终处于国家机构的监控之下。
5个月前,这位70岁的神职人士被带走时,官方的理由是要动员他加入中国天主教爱国会。在此之前,他已经多次与官方发生冲突。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