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11/16

侨报 中国物价缓缓涨 宏观调控声声急

由于大陆财经界对央行继续加息以及物价上涨幅度将创下年度新高的预期,连跌一周的上海和深圳股市在昨天再爆“黑色星期一”走势。加上美国和亚欧市场均连连下挫的外围环境,中国大陆证券市场在人民币汇率继续走高之下,竟然一片恐慌的空头气氛。

  然而真正的动因或许还在于中国经济增长的内部指标压力——中国国家统计局北京时间13日上午10点公布的CPI显示,继8月之后,中国10月份居民消费品价格指数涨6.5%,再达10年来最高增幅。其中食品价格上涨17.6%,猪肉价格上涨54.9%。

  物价,物价,物价,由于走在缓慢的上升中途,或许至今尚未引起足够重视。在已经进入深秋的中国,回首2007年的价格走势,肉禽蛋价格成为带动消费价格上涨的主要因素,因而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但官方看来仍在采取“内紧外松”的政策应对。如果说国际石油价格上涨导致的物价水平整体抬高还远离大众生活和舆论紧张程度的话,那么持续走高的食品价格终将引起恐慌性的担忧,甚至打乱社会稳定度。

  在本报看来,由于粮食价格持续上涨,国际油价大幅飙升,中国在今年仅剩的两个月必须高度注意防止其它产品价格出现较大幅度上涨,例如大陆已有经济专家注意到的食品中的奶制品和水产品(由于这些产品前期价格上涨幅度小,牛奶价格一度出现下降,大陆媒体近来竟然报道部分地区甚至出现了宰杀奶牛的现象)。

  粮食涨价和牛奶价格自身周期性的因素意味着:若不及时进行调控,这些产品价格在2008年初即有可能出现较大幅度上涨,接替肉禽蛋价格成为带动消费价格上涨的主要因素。

  这种现象令人回想起去年12月本报发表的社论《中国经济隐忧,勿忘粮食安全》以及今年元旦过后本报在社论中展望全年中国经济,提出了需“注意防范金融风险、消费不振、粮价上涨这三大难题,要对全年经济社会发展保持清醒”的观点。

  经济学家曾对中国经济现象有过一种分析,即认为中国经济具有五年一轮的周期特点,显然来源于中国官方制定的五年经济发展计划(现已改为规划),另外也暗合了中共每五年召开一次党的代表大会的规律——在市场经济体制发轫后、以经济增长为核心的年代,似乎的确浮现出了这一条轨迹:1988年、1993年、1998年都先后出现了一定程度的通货膨胀,惟因1998年的亚洲金融风暴和2003年的非典疫情危机,使中国成功避过祸端,得以继续保持高速的经济增长,而物价持续相对稳定了十年左右。

  现在外界的担忧显然是面向2008年的。在这一年,中国要举办一届人类历史上最成功的奥运会的目标,使全球对这个庞大国家的增长预期明显抬高。然而事实上,物价连续上涨的阴影,犹如一柄达摩克斯之剑,正高悬于神州的上空。全球石油价格的上涨、人民币汇率持续走升、楼市和股市高位盘桓……这些大背景都写着“高位不胜寒”的字样。

  新华社旗下的《中国证券报》昨天发表了以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主任范建平为组长的长篇课题报告,在预测四季度经济景气中,尽管这份报告继续以官方认可的口径作出陈述和解读,但也发出了醒目的警告:“如果不能及时控制价格较快上涨的走势,目前价格上涨的态势有可能进一步强化通货膨胀预期,使得通货膨胀长期化”。

  眼下或许仍然不是最危急的关头,毕竟中国宏观经济体量正在变大变强,对抗风险的能力也将随着国际经验的增多而得到提升,宏观经济的基本面仍有比较大的回旋空间。

  然而如何防患于未然、要居安思危,才可能远离真正的危机——据说近来大陆知识界在热谈“罗斯福新政”以及“福特主义”等昔日美国经济传奇,倒也不妨多思考一下“1929大崩盘”——永远不要忘记还有一个空头市场,这是华尔街的箴言。

“美国进口的中国产品价格终于开始上涨。凭借中国廉价劳动力维持的物价稳定的黄金时代已经逝去了。”

  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FRB) 前主席格林斯潘本月初对中国产品价格上涨将对世界经济造成的恶劣影响发出了警告。

  也就是说,世界经济近十多年得益于“中国低物价(China Price)”实现了没有通货膨胀的增长,但甜蜜的时光已经结束。

  《华尔街日报》(WSJ)14日报道,据美国劳动部的统计数据显示,美国进口的中国产品价格比一年前上涨了2.2%。



  截至今年年初,中国进口产品的价格与其它进口产品不同,一直保持稳定的下降趋势,为稳定物价做出了贡献。但从6个月前开始,中国进口产品的价格快速上升,最后距所有进口产品价格上涨率仅一步之遥。

  《国际先驱论坛报》13日报道说:“全世界都在担心中国引发的通货膨胀向外扩散。”全世界使用的鞋和复印机有三份之二是中国产品,全世界一半微波炉是中国生产。因此,中国工业产品价格上涨意味着世界消费者物价的上涨。《华尔街日报》称:“美国和欧洲等工业产品进口国迫切期待中国企业通过提高生产效率抵消物价上涨。”(作者 金仁仇)

11月1日,《福布斯》中文版正式发布2007年福布斯中国富豪榜的400位全榜单,与之前公布的《福布斯》亚洲版“中国40富豪榜”相同,杨惠妍--碧桂园创始人之一杨国强的26岁的女儿杨惠妍,登上了中国首富的宝座,这一结果与胡润百富榜别无二致。

  在美国人看来,两位数的经济增长率以及股市的繁荣造就了中国前所未有的财富爆炸。今年,首富杨惠妍的财产总额为160亿美元,是去年首富黄光裕当时财产的7倍,超过了鼎鼎大名的世界级富豪乔治·索罗斯(George Soros)、鲁珀特·默多克( Rupert Murdoch)和史蒂文·乔布斯(Steven P. Jobs);上榜富豪的财富总和为2,800亿美元,比去年增加了1,640亿美元;富豪榜上共有66人身价超过10亿美元,而去年仅有15人达到这一水平,这标志着中国已经成为全球亿万富豪最多的国家之一。

  杨惠妍是今年新上榜的146位富豪之一,这显示出中国的财富变迁是何等迅速。在“中国40富豪榜”中,新面孔超过半数,除了杨惠妍,还有北京的房地产商张欣和卢志强,以及赛维LDK太阳能高科技公司的董事长彭小峰。相比之下,今年的福布斯美国400富豪榜上仅有45个新名字。

  很多美国赫赫有名的人物的财产总额都无法赶上中国富豪前十名的,包括名导演史蒂文·斯皮尔伯格(Steven Spielberg )、金融管理名人莫里斯·格林伯格(Maurice Greenberg )、银行家大卫·洛克菲勒(David Rockefeller )、美国联邦快递公司创建人弗里德里克·史密斯(Frederick Smith)。很多中国民族企业家比他们的美国同行们更富有,美国最大的家电连锁企业百思买(Best Buy)的创始人理查德·舒尔策(Richard Schulze)身价35亿美元,在两位中国同行黄光裕和张劲东面前相形失色;百度创始人李彦宏的财富也超过了雅虎的杨致远和eBay的玛格丽特·惠特曼;杨惠妍的财富更远远超出了美国房地产大亨唐纳德·特朗普(Donald Trump )的30亿美元家产。



新鲜富豪,股市制造



  为财富助势的是红火的股票市场,还有中国股民对国内企业股票的巨大热情。在中国股票市场历经近十年的熊市之后,投资者们进入一场狂欢的豪宴。过去两年内,上海证券交易所涨了近400点,香港证券交易所同样创纪录地大涨。股票市场的巨大热度和收益,使中国的私有公司和国有公司抛开顾虑而竞相上市,常常在一夜之间成为世界上最值钱的公司。

  11月6日,阿里巴巴登陆香港联合交易所,17亿美金的首日募股额直逼股票市场史上IPO最高的互联网公司谷歌。中石油在上海证交所的亮相更加石破天惊,其市值跨越了一万亿美元的大关,成为全球历史上最大市值的上市公司。四月份,内地第一大地产股--广东碧桂园在香港如期上市,其总市值已超过了谷歌公司。与此类似,中国移动是全球市值最高的电信公司。还有中国工商银行,尽管十年前它濒临破产,但今天的市值却已经超越了花旗银行。

  尽管分析家们对中国公司股票的股价持怀疑态度,特别是中石油这样的政府大量持股公司。但无论如何,中石油取代了埃克森美孚在市值上的龙头地位。

  “很多人十分惊异于这一切竟发生得如此之快,”摩根大通的分析家静·奥利迟(Jing Ulrich)说道,“但这就是资本市场的力量。”懂得利用这种力量的中国企业家成为富豪榜上的新贵,在400位中国富豪中,共有270位以公司股票作为财富的主要组成部分。

  当然,也有美国分析家对此持有异议,他们认为,在火箭般飙升的市值背后,并没有足够的实力作为后盾。如果中国的股票市场存在泡沫的话,这些新兴的亿万富翁们将消失地如同他们出现地那样快。堪为佐证的是,赛维LDK的前雇员披露公司财务库存存在虚报,赛维LDK的股价立刻大跳水,彭小峰的身价也随之大跌。



白手起家,低调生活



  尽管存有异议,分析家在一点上达成共识:中国富豪的前途无限光明。毕竟,这些新兴富豪的平均年龄刚刚46岁,而福布斯榜前400位富豪的平均年龄是66岁。互联网大亨是中国富豪群落中格外年轻的群体:百度创始人李彦宏,38岁,身价24亿美元;腾讯创始人马化腾,36岁,身价19亿美元;分众传媒的创始人江南春,34岁,身价19亿美元。专家们把这些企业家看成民族创新和发展的希望所在。耶鲁大学的金融学教授陈志武说:“这些三十多岁的企业家在成就个人财富的同时,也成为社会效仿的榜样。”

  江南春在上海长大,在大学时代主修文学,1997年投身于广告业,分众传媒的理念就在那时初具雏形:即在电梯间,复式公寓,超市甚至街头巷尾设视频广告。在高盛公司和瑞士信贷集团的帮助下,分众传媒于2005年在纳斯达克上市,在两年内其股价飙升了800点,江南春个人的财富也随之激增。

  但对江南春而言,钱远远不是他追求的全部。江南春每天的工作时间从早上8点到凌晨2点,他笑称自己没有时间做别的,包括运动和花钱。目前,他依然单身,中午都在办公桌前度过,吃一顿20块钱的外卖。但是他说他并不觉得累,激励他的是这样的理想:“我希望分众遍及世界上的每个角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媒体集团。”

  这是中国新兴富豪的典型生活样本。与美国亿万富翁不同的是,中国的亿万富翁们向来低调。比尔·盖茨和沃伦·巴菲特名扬天下,但在海外,有几个人听过杨惠妍和李彦宏?有时中国富豪会通过海外置产把财富掩藏起来,还有很多人以花十几元钱理发为荣。但中国富豪的创富故事却跌荡起伏,光彩非凡。历数富豪榜的前40位,有38位是白手起家。黄光裕,38岁,成长于中国南方的一个贫穷乡村,他和他的哥哥曾经在那里卖塑料瓶和报纸,多年以后,他把国美发展成中国最大的家电连锁店;去年胡润百富榜的中国女首富张茵,从废纸中看到商机,她精心经营的玖龙纸业在股市上表现优异,她也成为世界上最富有的女性白手起家者;1984年奥运会上,李宁赢得了三块奥运金牌,此后,他创立了李宁体育用品公司,现在公司已经上市,并请来国际篮球巨星沙奎尔·奥尼尔(Shaquille O’Neal)为其代言,今天的李宁比老虎·伍兹(Tiger Woods)还要富有。


“多”亿万富翁与“零”国际品牌



  中国亿万富翁的“雨后春笋”现象引来全世界的目光,原因不仅仅是来得太快,还因为这一切是在没有国际品牌的情况下发生的。中国没有索尼和丰田这样的国际大品牌,事实上,中国富豪中大部分是房地产大亨和制造业者,他们经营的重心就在国内,而非国外。这将是中国富豪面对的下一个挑战。值得欣慰的是,有些人已经为此做好了准备。

  在2001年回国之前,施正荣在澳大利亚学习物理和太阳能。回国后,他创办了尚德太阳能电力有限公司,六年后,这家公司价值90亿美元,自从2005年12月上市以来,股价上涨了300%。今年早些时候,施正荣在上海总部接受采访,他坚持太阳能将在中国的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采访结束时,他说,“有一天,这家公司将会像微软一样大。”

  有了这些亿万富翁,中国会怎么样?这是后亿万富翁时代人们关心的课题。有些媒体评论称:以他们的金钱和影响力,他们是何许人,他们决定做什么,不但在中国,在国际上也将带来可观的经济和政治后果。但另一方面,一些专家认为,中国人对于这些巨大的财富非常陌生,他们很可能会手握巨大财富而无所适从,不知道该用在什么地方,如何使用。

  财富的集中也许还会带来某种社会隐患,毕竟,中国的年人均收入达到1,000美元还不久。“一个关键的问题在于如何保持社会的稳定,”美国加州伯克莱大学的经济学教授伊曼纽尔·塞斯(Emmanuel Saez)说道,“在拉美地区,如果财富如此集中的话,就会爆发革命来对社会财富重新进行分配。” 从这一点来说,亿万富翁应该更积极地参与慈善事业,回馈社会,这不仅能为富豪们带来自豪感,也有利于维系社会的和谐。(作者 宫学敏)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