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许这将是中国国内市场环境最不平静的一次政治大会——中共十七大昨日开幕后,上海和深圳的股市指数涨跌互现,其中上海创出并站上6000点的历史新高,引来媒体一片惊奇。这种普遍性的关注,原因是外界有人认为中国经济存在“政治行情”,当然也因为这个庞大政党引领着中国经济连续增长即将达到三十年的时点。
中国经济实力的变化即将改变全球的格局,既然是人们对亚洲未来的普遍预期,也必然带有对不确定的变化的某种恐惧。在人民币汇率升值、宏观调控在加压的今天,有谁能回答“中国一感冒世界就打喷嚏”的奥秘?目光由此聚焦于中国的执政党。
过去的五年,被分析人士认为是“中国加入世贸组织、运用国际规则的入门初期”——中国前所未有地将自己的经济运行和市场思维暴露于阳光之下。然而恰恰是在这五年之中,中国经济实力大幅提升:经济保持平稳快速发展,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百分之十以上,经济效益明显提高,财政收入连年显著增加,物价基本稳定,能源、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和重点工程建设成效显著,国家节能减排计划正式开启……
今天,中共的改革开放战略引领着国家走入了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的深度地带。站在现代化和全球化的两大时代背景里,中共的执政能力最关键的表现是在政治稳定和经济发展两个方面,而经济发展却是中国走上长期复兴之路的核心。
今天,经济总量世界第三的统计数据和人均水平百位之外的国家排名,将中国的经济未来图景上下空间变得十分巨大。在中国经济已不能自外于世界,在外界担忧增加、多空观点交织的当前,中共十七大将人们的视线引向了未来五年甚至更远。
今天,胡锦涛提出的要“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到2020年比2000年翻两番”的说法,成了中国大国复兴战略的最新媒体眼中的焦点。中共首次在党代会报告中如此使用的“人均”一词,也使舆论看好“中国黄金十年”的预言更添份量。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中共对于经济增长有着难以掩饰的强烈渴望。是改革开放带来的国强民富,使这个革命的、曾经政治挂帅的政党重新获得了新生,也因此获得执政的合理性——政治稳定和经济增长似乎成了相辅相成的两个翅膀,这个古老的农业国家因此而起飞,中共在赢得自信的同时,也因此而赢得国民的信任。
然而,更重要的是中共对中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不懈追求。在十七大报告中,胡锦涛对中国未来经济战略有如此描绘:国民经济政策将凸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包括了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等国民经济八大对策。一言以蔽之,是从过去的“又快又好”,转向“又好又快”,这一巨大战略转变,酝酿多时,可以说在十七大最后定调。这种转变,是中共因应中国经济发展阶段的内在要求,同时是应对国际经济环境变化与挑战的关键一手棋。
经济改革并非一日之功,经济转轨更不可能一帆风顺。今日之中国还谈不上“已经崛起”,或许可以用得上的词汇是“正在复兴”。而为了走上这个“新起点新阶段”(中共十七大官方历史定位)的经济复兴之路,胡锦涛和他的同事们没有忘记中国的种种现实难题,更没有忘记在国民经济八大对策的最后,明确预警“注重防范国际经济风险”。
事实上,对于经济基础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中国来说,从庞大的农村市场到集中的工业生产、从活跃的信息产业到方兴的金融服务、从较低的能源效用到尖端的航天竞争,要想保持经济稳定而持续的增长的同时,将经济转轨到一个新的台阶,需要跨越的各类门槛和指标何止百十,需要解决的各种困难和问题何止万千。世界上还没有一个政党有过如此控制庞大经济体的实践:中共正在带领中国人民创造着人类经济发展史上最为波澜壮阔的一个场景。这需要胆魄和眼光,更需要谨慎与策略,包括宏观调控的艺术,内外风险的防范,各种泡沫的消除,才能引领这一艘驶入从未走过航道的巨轮,闯过险滩,到达彼岸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