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08/02

美国新财长首次公开谈及中国汇率

美国新财长首次公开谈及中国汇率

上月刚刚就任美国财长的保尔森周二(8月1日)首次发表公开讲话,呼吁中国政府放松汇率管制。

保尔森是在纽约哥伦比亚大学商学院发表他上任后第一次公开演讲的。在演讲前,他参观了纽约证交所,并接受了CNBC财经频道的专访。

保尔森在采访中说:"中国方面需要在他们的货币上表现出更大的灵活性。"

保尔森的评论与他的前任约翰·斯诺类似。斯诺在任时,经常批评中国政府在汇率改革上步伐太慢。

而美国国会议员经常声称,中国通过操纵人民币汇率,在国际贸易中获得了不公平的优势。

强势美元

保尔森在讲话中还强调了强势美元对美国经济的作用。他说:"我相信,一个强势的美元符合我们的国家利益,且货币的币值应该在一个公开和充分竞争的市场上,由经济基本面决定。"

他发表上述看法时,正值美元在过去几周内持续下跌。

分析人士指出,美元下跌的原因部分来自人们对美国经济增长的担忧,部分来自市场认为美联储可能将停止继续上调利率。

针对这种看法,保尔森在讲话中说,美国经济"正转向一个更加可持续的增长率"。今年第二季度,美国经济增长率仅有2.5%,远远低于第一季度的5.6%。

贸易问题

保尔森同时对近期刚刚崩溃的多哈回合贸易谈判表示了担忧,并表示他将很快前往亚洲访问,与各国讨论贸易问题。

"我对一些国家出现的反贸易言论表示关注,"他说,"正是这种态度导致了多哈回合谈判的失败。"



他并补充说,全世界都能从自由贸易中获得好处。

节约能源

针对近来节节高攀的油价,保尔森在讲话中呼吁美国人民要更加注意节约能源。

"我们得在供应方面再努把力,并且加大节约能源的力度,"保尔森说。

他指出,高企的油价已经给美国经济发展及消费者日常开销带来了不小的压力。

目前在美国的很多地方,油价已经涨到了3美元一加仑。

美国新财长吁中国放松汇率管制

2006-08-02 9:00 am



  (纽约讯)BBC中文网消息,上月刚刚就任美国财长的保尔森1日首次发表公开讲话,呼吁中国政府放松汇率管制。

  保尔森是在纽约哥伦比亚大学商学院发表他上任后第一次公开演讲的。在演讲前,他参观了纽约证交所,并接受了CNBC财经频道的专访。

  保尔森在采访中说:"中国方面需要在他们的货币上表现出更大的灵活性。"

  保尔森在讲话中还强调了强势美元对美国经济的作用。他说:"我相信,一个强势的美元符合我们的国家利益,且货币的币值应该在一个公开和充分竞争的市场上,由经济基本面决定。"


二手楼税开征:从争相避税到零成交


中国从周二(8月1日)起开始对业主持有未达5年的二手楼交易强制性征收20%个人所得税。据称,许多城市出现零成交局面,与前一日业主争相赶上"免税末班车"的场面,形成鲜明对比。

中国国家税务总局于7月24日宣布,自8月1日开始,国内居民在进行个人二手房转让时,所得收益须按照"财产转让所得"项目缴纳20%个人所得税。

此举措在全国二手房交易市场引起轩然大波。

据报道说,在7月30日,深圳多个几个房地产交易中心爆棚,不少人赶在最后一天过户成交,避免交纳新税。

在二手房"个税"实施前的最后一天,北京、上海和天津的某些房地产交易中心也都出现人满为患现象。



据北京有关部门统计,新政出台的四天来北京二手房交易量迅猛增加,成交量超过平时两倍。

天津市二手房交易数字表明,7月28日至30日的3天里,天津市二手房产权交易量是平日的三倍。

然而,8月伊始,开始新政后,上海、北京、杭州多个大城市的二手楼转让由狂热实时变成"冰凉,许多城市甚至出现零成交的局面"。

交易下滑

市场人士认为,由于楼市出现观望局面,短期内二手楼交易将严重下滑。

也有人认为, 新政策可能会引起两种后果:一是部分房主转向租赁市场,造成二手房房源稀缺;二是提高的交易成本全部或部分转嫁给卖主。

不过,这两种可能性都将导致二手房价格升高。

巴基斯坦修铁路直接青藏线 成中国西部出海通道




【网讯】巴基斯坦总统表示,愿为中国西部提供出海通道,巴基斯坦可成为中国“能源和经贸走廊”

  今年2月巴基斯坦总统穆沙拉夫访华时,“能源走廊”是他挂在嘴边最多的词,五个月后,中国青藏铁路的通车似乎让他感觉到“能源走廊”的远景变得更近了一些。目前,巴基斯坦正加速铁路网路建设,其中最为重要的是修建铁路直通中国,甚至同青藏铁路连接。

  从赫韦利扬到中国喀什

  7月29日,伊斯兰堡大雨倾盆,巴基斯坦总统穆沙拉夫却冒雨来到巴铁路客车厂,主持了巴基斯坦高速客车车间落成仪式。

  作为第一位亲自访问铁路机车厂的巴基斯坦国家元首,穆沙拉夫在他题为《现代化和巴基斯坦铁路的未来计画》的演讲里,反复强调了现代交通基础设施、尤其是铁路网路的重要性,显示出巴基斯坦政府对铁路前所未有的重视。

  在这项铁路总体规划中,最引人注目的是靠近中巴边境的铁路规划。

  目前,穆沙拉夫已经批准了一条从巴基斯坦赫韦利扬到通往中国喀什的铁路计画。虽然中巴两国已有喀喇昆仑公路连接,并在喀什和巴境内的吉尔吉特之间开通跨境公路客运。但是与铁路相比,公路运载量小、成本高,而且安全系数不如铁路。

  自今年7月1日中国青藏铁路通车以后,许多巴基斯坦人开始议论修建一条铁路连接本国和青藏铁路。

  《新京报》说,这个大胆的想法已经得到巴基斯坦高层的肯定,巴总统穆沙拉夫7月初来到距离巴中边界约80公里的巴基斯坦苏斯特口岸,为巴中两国合建的苏斯特陆路口岸揭幕时说,巴基斯坦所处的地缘位置可以为中国的西部地区提供方便的出海通道,成为中国的“能源和经贸走廊”,“当年中巴两国建设者开通的喀喇昆仑公路堪称世界第八大奇迹,难道今后我们不能修建通过红其拉甫山口的中巴喀喇昆仑铁路和中巴石油管线,从而创造世界第九、第十大奇迹吗?”

  巴方还表示,中国西北地方具有很大潜力,将成为连接中巴两国和中亚地区的经贸中心,而中巴铁路连接将进一步密切中巴政治和经贸关系,并对周边地区产生深远影响。

  巴方邀中方实施可行性研究

  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巴方领导人在不同场合均表示出与中国合作修建跨境铁路的意愿,足见其热切程度。

  据巴基斯坦媒体报道,巴方已经邀请中方派专家对从中国边境城市喀什到巴境内苏斯特口岸的铁路建设的有关技术和资金问题开展可行性研究,讨论建设该铁路的技术和资金问题。

  中国现代国际问题研究所专家付小强认为,这条铁路如果建成,肯定为中巴双方在双边和地区范围内提供大量的商贸机会,但是从目前来看,由于中巴边境双边都缺少可供连通的国内铁路,因此,跨境铁路从计画到成为现实可能还需经过相当长的时间。

  青藏铁路刺激巴铁路建设

  巴基斯坦的铁路网自1861年开始运作,目前每年载运近7000万人次旅客,但设备落后、线路少、速度慢,铁路运输、尤其是铁路客运并不发达。除了人们对铁路诸多抱怨,政府多年来似乎也一直把交通基础建设的重心放在公路上。

  不过,自今年以来,巴基斯坦政府内部关于建设铁路网路的讨论却骤然热烈起来。中国现代国际问题研究所南亚问题专家付小强说,中国青藏铁路的修建成功推了巴政府一把,“巴基斯坦政府在青藏铁路建成后表现得更积极”,他认为,在中国成功经验的启示下,巴方近来提出诸多设想,希望通过铁路建设吸引更多的注意力和投资。

  根据目前巴基斯坦政府制定的计画,巴政府将斥资94亿卢比,在2007年12月31日以前完成2083公里铁路的改造。

  巴方大量订购中国制铁路机车

  另据巴基斯坦媒体报导,巴基斯坦铁路公司近来从中国订购了69辆铁路机车,总价值约为58.9亿卢比。其中33辆现在已经在巴基斯坦铁路机客车厂装配完成,明年中方还将向巴方交货20辆。此外,24辆中国制造的铁路机车现在已经在巴基斯坦的铁轨上运行。

  巴基斯坦铁路公司计画生产容量更大的列车货车车厢,以提高货运能力。目前有1300台新型货车车厢正在穆加尔普拉车辆厂组装。此外,巴基斯坦铁路公司还购入了175辆全新设计的铁路客车,总价值达77.76亿卢比,其中145辆已经组装完毕,剩余的几十辆正在组装中。

  而巴基斯坦铁路部门指出,7月29日落成的高速客车车间标志着巴基斯坦铁路公司开始朝着自力更生和现代化的方向前进了一大步,巴基斯坦列车机车生产和改造能力由此从每年150辆增加到了225辆。


小泉否认其蒙古之行有不利于上合组织的意图/图


【网讯】日本首相小泉就其即将展开的蒙古之行表示,他没有对上海合作组织不利的意图。

  法新社1日援引小泉在其首相官邸的话称,“我没有任何破坏上合组织或是做出类似事情的意图”,“我希望努力推进与所有国家的友好关系”。

  据悉,小泉将于8月10日至11日赴蒙古访问。蒙古目前为上海合作组织的观察员。

  小泉说,他是被蒙古邀请前往访问的。他还称,“蒙古对日本很友好,这将是个好机会,日本与蒙古的友好关系将获得更深入发展”。

  日本时事社7月曾援引日本政府人员透露的消息称,小泉8月晚些时候将访问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等中亚国家,从而成为首个访问该地区的日本首相。

  分析人士称,由于蒙古的金、铜和作为钢铁工业原料的煤等丰富的地下资源引起了全球性关注,日本希望与石油及天然气资源丰富的中亚地区加强联系,日本为了资源掀起了这场蒙古热。

  据日本驻蒙古国大使馆最近进行的民意调查结果显示,超过70%的人回答“对日本抱有亲近感”。

  今年3月底,蒙古国总理恩赫包勒德曾前来日本访问,对日本在蒙古的资源开发表示欢迎。恩赫包勒德说,“欢迎日本企业投资蒙古的矿山领域,蒙古政府将给予支持。”

美国对华出口管制规定“害人害己”


  “中国威胁论”的出现,催生了洪水般的悲观威胁评估。现在,美国的商业出口管理部门——商务部工业与安全局(Bureau of Industry andSecurity),提议了全新的出口限制规定。这些规定并未应对所谓的威胁,而且留下大量不确定因素,因而让美国业界感到震惊,我们的贸易盟国感到忧虑,中国人感到迷惑。

  自二战以来,美国领导了多边出口管制体系的发展,有效地阻止了具有军事用途的商业物资和技术转移到不友好或是不稳定的国家。一些志同道合的盟国订立了《瓦森纳协定》(Wassenaar Arrangement)。通过这个机制实施的多边主义,是成功的关键所在。1988年,美国国会禁止了单方面的国家安全出口管制。现在,时代已经改变,政策需要尽快透明化。

  美国工业与安全局针对中国的首个提案,提出限制生于中国、但拥有它国国籍的个人获得某些商业技术。这项提案遭到法律、学术和商业团体以及工业与安全局政府—工业技术顾问专业委员会的强烈批评,在今年春天悄然撤销。针对中国的第二条规定在去年首次提出之时,招致了同样激烈的反对。反对者长期活跃在中国市场,了解中国势不可挡的竞争势头——旦在中国市场失去业务发展的势头,就不可能再恢复。上个月公布之时,这项提议引起了如此大的关注,美国工业与安全局被迫召开了一次前所未有的公开会议,以便向业界和学术界澄清这项规定,这表明,规定的许多细节尚在制定之中。

  这项规定的实际效果,是要单方面限制可能在华用于军事用途的47类商品的“销售、转出口或转运”。涉及的商品从飞机部件、机床到医用化学品,从微处理器到音乐设备,不一而足。美国工业与安全局提出,将许可证审验的严格程度,提高到1981年以前冷战时期的水平,这是惊人的政策逆转。可能要对违反规定负责的人包括出口商、托运人、金融机构、律师、以及几乎任何支持或促成交易的人。由于出口商无法通过尽职调查(due diligence)来减轻责任,加上美国《爱国者法》(Patriot Act)规定的处罚更加严厉,所以即使是轻微违规行为遭受的罚款也大幅提高,形成了笼罩在商人头上的蘑菇云。

  许诺能带来的利益则几乎没有。名为“验证终端用户”(validated end user)的新授权体制,与20世纪80年代因不可行而被放弃的类似主意相比,只是换了一个名称。要想让中国企业取得这种所谓的身份,让美国企业从中受益,文书工作的负担难以承受,特别是考虑到中国商务部和美国工业与安全局都没有足够人手来开展行政管理。被拖延的利益就是得不到的利益。

  此项规定为中国和美国的其它贸易伙伴带来了无数障碍,它们正重新评估与美国供应商的关系,以避免被拖入扩大了的责任网中,并开始从其它地方采购。恶意操纵这一责任炸弹,可能会令那些已在中国签订合同或建立企业的美国公司处于致命的不利地位。只要给某位美国官员写封信,指控某中国公司与军队有联系,就可能断送一笔交易。

  美国工业与安全局和白宫希望化解的是什么威胁呢?美国通过限制容易得到的商用物资,就能阻止中国实现军事现代化吗?美国工业与安全局指出,中国军方从私营企业采购零部件和系统将带来威胁,这未免有些虚伪:20多年前,美国国会就授权国防部采购现成的商用物资。比较国防开支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率,未必显示中国军国主义的崛起。

  美国工业与安全局表示,其对华提案经过精心安排,旨在既促进贸易增长,又加强国家安全。更有可能出现的倒是相反的结果:由于对美国出口政策的连续性缺乏信心,欧亚企业已开始在商用产品、防务和航天系统的设计中,不采用美国的零部件,同时重新出台“对抗立法”,以抵制美国拟议之规定的域外效力。既然中国可从欧洲、亚洲和以色列自由采购美国要管制的商品和技术,美国能获得哪些安全或贸易利益?

  美国工业与安全局的提案未能获得盟友的认同,因此将对瓦森纳管制体系造成破坏影响。而中国提醒我们,除非允许其购买美国具有竞争优势的高价值设备,否则美国贸易失衡的危险局面还会更严重。

  在1949年以来制定的各项管制商业出口的立法中,美国国会始终坚持,应在多边框架内实现强劲贸易增长与国家安全之间的平衡。有问题的对华提案扭曲了这种平衡,并对贸易关系有破坏作用。现在是以针对真正威胁的明智的多边政策恢复这种平衡的时候了。(作者:美国出口管制律师唐纳德?威登)


中国鹰联航空两高管离职


  (上海讯)据中国媒体报道,中国第一家获批的民营航空鹰联航空公司一月内失去总裁和副董事长。

张松光

辞职原因不详

  据《第一财经日报》报道,7月3日辞退女总裁祝凯的事情还未水落石出,公司的另一名副董事长、董事张松光(新加坡航空前总裁)也宣布辞职。

  鹰联航空自去年7月首航以来还没摆脱亏损,但已经拥有了四架飞机,领先奥凯和春秋等其他民营航空公司。

  张松光辞职的原因不详,接替他董事职务的是陈诚锦,目前是新加坡伟高达金融集团的董事长,伟高达是一家国际私募股权和商人银行机构。此前,陈诚锦曾任新加坡瑞士信贷第一波士顿的董事总经理和硅谷著名风险投资德丰杰亚太的总经理。

  据报道,陈诚锦当初邀请张松光加盟鹰联,并担任鹰联航空的副董事长。至于鹰联航空为何突然解聘总裁祝凯的原因,目前也还在等待公司的解释。

  祝凯的工作目前由董事长李继宁直接管理。祝凯曾担任过美国西北航空公司底特律国际部门总经理一职,是该公司首位华裔女性高管。

中国房地产新法规:
  发展商竞标土地须披露售房价格

--------------------------------------------------------------------------------



  (北京/上海综合讯)中国政府制定新的房地产法规,以控制主要城市的房地产价格,发展商在竞标土地前需要披露售房价格。

  由国土部颁布的《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规范》、《协议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规范》于昨日正式实施。规范中明确了中国招拍挂土地可以进行用地预申请(勾地)制度;协议出让土地必须实行公示制度。

  同时,国土资源部规定,从昨日起,开发商在竞标土地之前必须披露他们开发楼盘的价格。开发商还必须为完成地产项目设定截止日期。根据里昂证券(CLSA)驻香港的地区房产研究主管桑达斯(John Saunders)的统计,中国在两年内发布了13套法规来给地产市场降温。政府通过调高税收和对外资购房加以限制等措施来调控地产市场。仲量联行地区研究主管哈德(Michael Hart)表示:“这些规定把开发商置于非常困难的境地。他们必须承担所有的成本变动风险,包括水泥和钢材价格。”

  另外,《上海证券报》报道,上海外资投资机构透露,关于规范房地产市场外资准入和管理的地方细则,上海方面可能的方案是:符合条件的境外人士、港澳台人士购房应该符合“一个证件一套房屋”的原则,即只看证件而不论人。

  据报道,按照名为《上海关于限制外资购房的初稿约定的内容》文件内容,香港地区居民有效证件包括回乡证、香港身份证以及香港护照;台湾地区客户的台胞证、台湾身份证明也算两个证件。因此,房地产人士说:“按我们的理解,很可能是每个证件对应一套房。这样一来,政策明显宽松很多。”

  7月24日,中国建设部等六部委联合发布《关于规范房地产市场外资准入和管理的意见》,对境外人士在中国买房进行多项限制。其中一条重要的新政策是:境外人士境内购房时须采取实名制,以政府部门认可的有效证件为凭证,限购自住、自用房。且须满足境内工作、学习超过一年的标准。而港澳台地区居民和华侨因生活需要,可在境内限购一定面积的自住商品房。

  但是,在此柜架范围内,何为“自住”、有效证件如何界定等问题则需要地方相关部门以细则方式做出进一步解释。北京、上海、深圳等外资购房较多的一线城市的相关细则由此备受市场关注。

  北京已于7月21日起执行的是严格的“一人一套房”。

  业内人士还透露,昨晚,上海市政府房地产业某政策高参将宴请戴德梁行、摩根士丹利以及荷兰ING银行等沪上知名外资机构及相关中介行业老总,展开恳谈,意在代表政府听证产业声音。

宏调措施冲击市场
  中国豪宅交投下跌五成

--------------------------------------------------------------------------------



● 易锐民(香港特派员)

  在中国加大宏观调控力度之后,发展商和购楼者大都采取观望度,但深圳A股公司万科企业,看准时机,人弃我取,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内,于4个城市一口气取得5幅地皮,完成土地贮备计划。

  “每地都是只有万科去争,所以可用底价购入。最好笑是武汉市,以底价太低,政府亏本为由,竟要求每方米加价400元(人民币,下同),由于仍在预算内,我们答应了。”万科董事长王石在香港公布中期业绩时说。

  他指出,1个月前万科仍要跟多家发展商角逐每幅地皮,底价很快就抬高至好几倍,而在调控措施陆续登场时,万科反而捡得平货,“其他发展商已醒觉了,深圳刚推出的地皮,就再度疯狂。”

  万科本来计划在本财政年度增加1000万平米土地贮备,结果在上半年度就已取得567万平方米。

  “无论温(家宝)九条还是国(务院)六条,虽然对万科有些少影响,但上半年业绩仍然增长52%,是因为集团经过多年调整,同时已预测政府将会推出各种措施。”他说。

  王石表示,相信中国的调控房地产措施,不会令楼价下跌,只会令增长减慢,房产市场会由追求“量”改为趋向追求“质素”。

  他说,万科的主要销售对象为内地居民,因此,限制外资买楼措施对集团影响轻微。集团也不会因宏调出台而转向投资其他地区,仍会继续以珠三角、长三角及环渤海为主要发展城市。

  不过,他承认,为了适应新措施规定的90平方米以下的房子必須占到开发建设每面积的70%以上,集团要在两年内将90平方米以下单位,占整体兴建单位的比例,由目前20%扩大至40%至45%,“只是加速了我们的计划,对集团整体业绩没有影响。”他说。

  虽然王石对宏调后的中国房地产市场仍充满信心,但中国国家税务总局昨日起,正式开始对房产转让收入征收个人所得税,显示北京正加大调控力度,遏制投机炒卖及楼价升势。

  根据规定,个人所得税要与契税、土地增值税等一并办理,税率为20%。新华社访问的业主称,新税令售房利润大降,今后将房屋出租较化算;也有投资者表示,将慎重考虑是否继续投资楼市。

  事实上,对房产转让收入征收个人所得税措施公布后,北京、上海、杭州、南昌、厦门等地均出现了赶在8月1日前办理过户手续的急升现象。

  仅7月28日一天,北京市西城区房屋交易办税服务大厅就受理业务120起,办理业务69起,发票开具金额2977万元(590万新元),征收税款131万元,接待客户数目比平常增加6倍。

  在厦门,7月27日至31日5天内,地产交易权籍登记中心登记宗数累计达千余宗,创下日均登记宗数的纪录。

  不过,昨日二手房转让个税开征首日,上海二手房交易降至冰点。上海一些房地产交易中心除了一些市民前往咨询或办理亲属间转让外,几乎难见交易者身影。

  香港中原物业顾问表示,宏调措施令市场观望后市的走势,影响住宅物业的成交量下跌,当中对豪宅的交投影响最大,自推出措施以来,已经下跌五成。

  该行也预计,短期内楼价将会进一步下调,估计整体跌幅达到一成。豪宅楼价跌幅更达到五成,另外,由于深圳楼价早前大幅上升,楼价下跌的压力相对较大,其次是上海同北京。

  分析员指出,北京正推行符合国情的住房建设模式和消费模式,着力调整住房供给结构,继续整顿和规范房地产市场秩序,坚决遏制部分城市住房价格过快增长。

  因此,相信国务院各部委在未来一段时间,仍会集中力度於稳定房地产市场。另外,又会同时积极支持“三农”政策,继续促进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

中国企业“走出去”,政府做什么?

--------------------------------------------------------------------------------



● 韩方明(香港)

  周末由香港北上,到一个在地图上不容易找到的粤东小城市,那是一家著名的电子产品跨国公司总部所在地。近距离实地观察这家企业走向国际化的进程,其中的经验得失使我对中国“软实力”以及加强“软实力”的战略措施,给予了更多思考。

  在全球化时代,所谓的“国家”其实更应该被看作是一个大公司,各种企业都可以看成是分公司和子公司。单个企业的盛衰荣辱,尤其是大型企业在海外的进退与得失,长远来说,都会影响到国家未来竞争力的强弱。对此,断不能等闲视之。

  很多缺乏国际视野的人士,只谈环境危机和制度危机,虽然也有道理,但却显得空泛。他们没有认识到,仅仅着眼于内需市场,还是解决不了工业化过程中成本上升的问题,无助于中国企业的真正升级换代。  

  如果不支持、不鼓励企业“走出去”,中国企业就不能输出高附加值的名牌产品,综合实力就很难得到提高,也就无法改变企业在价值链末端难以令人满意的现状。

  事实上,我越来越相信,中国的大型企业如果没有全球化,就没有未来。而在大型企业走到海外生存、发展的同时,政府必须给予支持和帮助。这一点除了原教旨经济学者之外,体制内外的务实政商人士均有共识,我想再也没有争论的必要。我希望能够引起社会关注的是,对于那些到海外与超一流对手进行竞争的勇敢先行者,中国政府究竟应该做些什么?

支持企业在海外拥有专利

  从国家资源注入的角度看,政府应该做的事情,必然是超出一般企业所能控制和左右的范畴。闻听中国商务部在最近的“品牌万里行”活动中宣布,将拨出7亿元资金用于鼓励企业“走出去”创名牌。这绝对是一个值得赞赏的政策取向。然而,是“撒胡椒面”般地广为投放,还是要重点扶持?这里面是大有讲究的。

  首要一点,在支持自主创新这个大话题背景之下,建议中国政府做一些实事,那就是鼓励企业到海外注册专利和购买外国专利,并且对购买和维护专利的实际费用予以补贴,增加产品的技术创新和竞争力。

  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时候,强项是有生产制造能力,有营销能力,但在开发和维护技术专利方面的投入,常常力不从心。因此,它们在研发和购买技术方面迈出第一步之后,政府为它们申请专利和维护专利给予补贴,既务实,又有针对性。

  其次,对于那些进行“全球知名品牌”建设的先驱企业,中国政府应在会展方面给予实质性支持。例如,拉斯维加斯每年一度的电子展览会,是众多资讯科技巨头充分展现自己的重要平台。中国的一些大企业和跨国公司巨头们在这方面已有相当的能力,场面上已经能够跟上先进国家。

  但是,中国的很多中小企业资金所限,虽有很好的技术和产品,可展位的资金投入却无力兼顾,因而显得有点寒酸,很难吸引客户和合作者。所以,笔者认为,中国政府应该考虑支持中小企业参加这种顶级的国际专业展会,替它们承担在国际舞台上“露脸”的专项经费,从而体面地参加国际一流展会。

  实际上,这笔花费对国家来说并不巨大,但却能帮助企业更有效地把技术转化为生产力,并创出国际名牌。

国家银行应该优先支持

  再次,对于“走出去”的企业,在申请出口信贷的时候,中国政府应该提供相应的担保。特别是政策性银行,不能嫌贫爱富,一味将资金提供给房地产商等短期项目,而应该看到国家的长远利益所在,看到企业海外拓展对中国“软实力”提升的系统支持。

  政策性银行给企业降低门槛,增加信贷倾斜度,鼓励有自主创新能力的企业在海外争取资源和市场,使之成为“和平崛起”的国家战略的一部分,应该成为中国政府政策的一部分。

  例如,对于一家“走出去”很成功的企业,假若其海外营业收入占全球营业额比重很大,既为国家创造大量外汇,上缴税额庞大,而且又能为数万人提供就业机会,那么,国家政策性银行或进出口银行就应该本着资源优化配置的原则,优先给予适当支持。

  笔者认为,在鼓励企业“走出去”的时候,中国各级政府官员不能只是坐而论道,而应真正为企业的海外拓展着想,贴切和务实地提供公共产品与政策支持。假若没有这种积极的作为,错过历史机遇,结果只会削弱中国的“硬实力”和“软实力”。

·作者为旅居香港的投资银行家、中国全国政协委员

中国与东盟的共赢

(中国)《瞭望新闻周刊》 (2006-08-02)



  中国帮助东盟解忧的过程,也是达致地区性共赢和多赢的过程

  文/翟崑

  对于东盟国家而言,一个不变的地缘现实是——强国环绕;而一个可变的战略环境是——东盟可凭借集体的力量,借助国际大势,通过实施大国平衡和东亚合作战略,与强国共舞,进而构建和平与繁荣的地区新秩序。在这一过程中,中国可以在成人之美和为人解忧上下功夫,达致地区性的多赢局面。7月24日至28日在马来西亚首都吉隆坡举行的东盟外长系列会议,正是这一变化在2006年的留痕。

  进入新世纪以来,东南亚经济进入新一轮增长期,2003-2005年的经济增长率分别达到4.5%、5.5%和5%,在亚太地区仅次于中国和印度。在此基础上,东盟国家领导人从2003年底开始,全面启动了于2020年前将东盟建成经济、安全以及社会与文化三个共同体的进程。在本次东盟外长会议上,东盟责成“东盟名人小组”于明年拿出《东盟宪章》草案,决定提前五年于2015年之前实现东盟的三个共同体。值得注意的是,今年5月在马来西亚召开的首次东盟国防部长会议标志着安全共同体建设,由非传统安全领域向更为敏感的传统安全合作领域迈进。东盟各国领导人也纷纷呼吁要加强各国社会和民间对东盟的认同度,加强东盟的凝聚力。

  在加强东盟一体化进程的同时,东盟还基本搭建起了以其为核心的大国平衡战略框架。东盟分别与中国、日本、韩国、印度、澳大利亚、新西兰、欧盟、俄罗斯和美国建立了东盟+1合作机制。亚洲金融危机后,东亚国家达成建立“东亚共同体”的长远目标。目前,东亚合作形成以东盟为主导,10+3为主渠道,东亚峰会(10+6,除10+3的东盟和中日韩外,澳大利亚、新西兰和印度也是峰会成员)为讨论东亚战略问题论坛的基本发展态势。

  由此来看,东盟在亚太地区创造了一个类似中国折扇的关系框架,东盟是扇柄机枢,而多个10+1以及东亚地区合作则是起支撑作用的扇骨和扇面。由此,东盟获得如下战略利益:一是改变了东南亚贫穷落后,是大国争夺的势力范围的旧印象,塑造了东盟各国希望能与各大国在东南亚这个舞台上平等共舞、和平共处的新形象。二是通过分别与大国共建自贸区,不仅加深了彼此的经济依存度,而且引领了地区经济合作的走向。三是通过与除美国以外的所有亚太大国签署《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TAC),获得来自大国不以武力解决冲突的安全保障。今年,来自欧盟的法国也将加入TAC。四是通过在大国间的纵横捭阖,刺激大国不断提升本地区的战略地位,加大战略投入。比如,美国国务卿赖斯一改去年的“傲慢”作风,亲往今年的东盟地区论坛(ARF)外长会议。

  进入新世纪以来,东盟国家的自身发展和一体化进程都取得一些成效。东盟的大国平衡战略尤其搞得有声有色,并且力求继续主导东亚合作进程。这些客观上都有利于本地区的稳定与繁荣,以及新型国际关系的塑造。

  然而,目前多数东盟国家领导人面临的内部挑战加剧,政局稳定存在隐患。东南亚经济脆弱性明显,容易受国际形势影响,整体竞争力较弱。恐怖主义、自然灾害、传染性疾病等非传统跨国安全威胁仍制约着东南亚社会的和谐发展。东盟新一代领导人比之苏哈托、李光耀、马哈蒂尔等老一代领导人相对欠缺威望和个人魅力,受困于内政,推进一体化的进取心和号召力相对不足。东盟各国尚未形成较好的协调机制,在重大战略和安全问题上还缺乏共识及贯彻能力,如东盟因缅甸问题而导致内部分歧加大,离心倾向加剧。经济一体化建设纸上成果多于实际成效。因此,东盟实施大国平衡战略和主导东亚合作的效果将会打折扣。

  帮朋友把握机遇是成人之美,帮朋友解脱困境是为人解忧。中国和东盟近十五年来关系的发展,恰能说明这一点。

  细思之,东盟塑造新型地区安全架构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来自中国的战略支持。中国是东盟一体化建设的坚定支持者。在有些国家觊觎东亚合作主导权时,中国积极维护东盟的主导权。中国是第一个与东盟谈判共建自贸区的大国,是第一个加入《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的大国,是第一个与东盟致力于发展战略伙伴关系的大国,是第一个将“微笑外交”带到东南亚的大国,中国还希望成为第一个签署《东南亚无核区条约》的大国。中国的积极带动了其他大国纷纷向东盟示好,使东盟的大国平衡和地区合作战略得以运转有度。在中国和东盟的合力之下,其他大国能以合作、共赢、平等的姿态进入东南亚,客观上有利于本地区多极格局的形成。成人之美亦多赢,也因此,中国东盟关系成为国际关系中的典范。

  与此同时,东盟解决制约其进一步发展的难题,也需要与中国互帮互助。在过去的15年中,中国曾帮助东南亚一起渡过金融危机,与东盟国家一起经历“非典”,现在正合力防控“禽流感”。今后15年,东盟各国将遭遇的现代化风险和全球化风险不会减弱,中国的“战略机遇期”和“矛盾凸显期”同样并行。中国和东盟战略伙伴关系的深化,不仅需要合作分享成果,而且要合作分担风险。未来,两国的共同任务是共同规避战略风险,管理经济风险,处理社会风险,防控社会风险。一句话,中国帮助东盟解忧的过程,也是达致地区性的共赢和多赢的过程。□(作者为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东南亚及大洋洲研究室主任)

日本政坛掀起“朝拜”蒙古热 要跟中国争资源

(中国)人民日报 (2006-08-02)



   日本“朝拜”蒙古   

   日本最有影响的通讯社共同社在7月29日播发的一条有关日本和蒙古两国关系的新闻稿中,用了一个在国家间关系报道中十分罕见的提法:“朝拜”。为了同中国展开激烈的资源争夺战,“今年夏天日本政界出现一股‘朝拜’蒙古热”。   

   大批政要掀起了强大的“朝拜”蒙古热:小泉在卸任前将于8月中旬亲自率领政府代表团访问蒙古;日本前首相海部俊树、前首相羽田孜以及其他80多名参众两院的国会议员今年8月将相继访问蒙古;而日本外务省副大臣金田胜年、前首相森喜朗等政要则刚结束了对蒙古的访问。   

   自认为对中国有优势   

   为什么日本在短时间内派如此众多的政要访问蒙古?共同社认为,主要原因是日本想获得在国际上十分引人注目的蒙古的金、铜、钢铁和煤等丰富的地下矿物资源。共同社指出,由于近年来中蒙经济关系越来越紧密,中国在蒙古的投资已经占到外国投资的绝大部分。中国政府还向蒙古无偿提供了与开采煤炭有关的基础设施,中国企业也希望获得在蒙古的矿产采掘权。中国在蒙古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因此,日本政府也必须大幅调整长期以来相对忽略蒙古的外交政策,加强同蒙古的政治、经济等各方面的关系。   

   日本政府还认为,日本在同中国争夺蒙古资源问题上具有很多优势。因为日蒙两国没利益冲突,也没有悬案。日本驻蒙大使馆最近进行的舆论调查结果显示,也许因为有蒙古出身的日本相扑冠军朝青龙等因素,有7成以上的蒙古人对日本有着很强的亲近感。今年3月到日本访问的蒙古总理恩赫包勒德在同小泉举行会谈时也表示,欢迎日本企业投资蒙古矿产资源领域。据悉,在小泉访问蒙古期间,将重点讨论如何加强日蒙经济合作关系以及向蒙古提供经济援助等问题。   

   想拉蒙古摆脱外交孤立   

   在东京的分析人士认为,日本政坛众多重要人物在今年夏天相继出访蒙古,除了希望获得蒙古的资源之外,更重要的一个因素是加快实施日本区域战略的调整。近年来,日本对蒙古有了地缘战略需要,希望通过加强同蒙古的关系,改变自己在东北亚地区被孤立的尴尬局面,并乘机提高日本在亚洲事务中的话语权,平衡中国在该地区的作用。   

   小泉出任首相之后,一直在靖国神社等历史问题上同中韩等国较劲;以人质问题、开发导弹和核武器等为由,对朝鲜采取了十分强硬的外交政策,使朝日关系十分紧张。东北亚地区总共只有几个国家,而小泉政府同其最邻近的3个国家关系都不好,成了东北亚地区的孤儿。蒙古是东北亚地区唯一一个与日本没有利益冲突,并正式表态支持日本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国家。如果日本能够同蒙古建立起牢固的友好合作关系,多少可以减缓日本在本地区被孤立的状态。   

   为了实现区域战略调整,日本开始通过向蒙古进行经济援助等方式,努力在蒙古树立正面形象。日本政府在2005年4月到2006年3月之间就向蒙古提供了总额达14.84亿日元的4笔政府开发援助,协助蒙古政府修建东部的干线交通以及粮食援助等。   

   日本不但千方百计地在经济、政治方面加强同蒙古的关系,还极力拉拢和支持蒙古加入美日等多国参加的军事演习,企图将蒙古拉入日美安全保障体系。今年8月,美日将同蒙古等国在蒙古境内举行代号为“可汗·探索―2006”的多国军事演习。这将是日本自卫队首次在蒙古进行军事演习。   

   小泉卸任之前匆匆访蒙也是打算向外界表明,尽管同中韩首脑之间的会谈中断,但他的亚洲外交政策并没“失败”,他在亚洲还有朋友。

中国中小企业面临“生死劫”

 (2006-08-02)



   中国中小企业竞争力工程执委会日前发出了警告,在全球化的市场竞争中,企业必须通过创新打造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并创造更高的附加价值,才能在市场上获得一席之地。创新不足,意味着企业的生命力不足,在跨国公司纷纷进入中国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许多企业面临“生死劫”

   走出“制造”误区

   没有人否认,中国是个制造业大国,甚至被冠以“全球制造工厂”的称誉。中国低廉的劳动力成本成为中国制造低价的主要支撑。

   有经济学人士进行了统计,在全球制造业的生产链上,中国企业只处在中低端,中国内地的生产商和外贸公司总共才获得了只有商品零售价的10%利润,而其余的90%都叫海外商人拿走了。这样的现实,让很多中国企业也认识到自主创新的重要性,否则我们的中小企业永远只处于金字塔的最底端,一流的设备生产二流的产品,最后只卖三流的价格。

   中国中小企业竞争力工程执委会负责人认为中国中小企业最大的竞争优势——“人力资源优势”正在失去,事实上,东南亚的一些国家、非洲的一些国家都比我们还便宜。就从国内来看,西部地区比东部便宜,那么当这种优势不存在的时候,我们中小企业的竞争力必须从创新中去取得。

   中国的中小企业普遍缺乏发展战略,贪大求快,不追求核心能力。中国的企业绝大多数都是从草根经济、从普通老百姓发展起来的,掘第一桶金以后就想搞多元化,就想成为行业霸王。然而,由于企业竞争力缺失,真正做得好的却寥寥可数,究其根本就是缺乏创新。

   缔造真正竞争力

   全国政协的一份报告显示:“目前我国企业研发力量薄弱,只有25%的大中型企业拥有研发机构,75%的企业没有一个专职人员从事研发活动。”而美国一项最新调查表明,90%的欧美跨国公司都已经把创新融入到他们的企业战略,80%都建立了全公司的研发中心。大多数企业至少都把利润的10%投入到了研发当中。

   技术创新是企业保持稳定发展及参与市场竞争的核心竞争力,随着国际产品市场的细分,要增加产品的附加价值,以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较高的综合竞争力,占据更高的市场份额,企业就需要不断的投入创新,制造出“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产品来。中国中小企业竞争力工程执委会副秘书长吴文钊说:“中小企业的创新不仅对自身的发展有着决定性意义,对于提升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综合竞争力也有着重要影响。”

   事实上,我国的中小企业严重缺乏创新,缺乏创新严重制约了质量的提升,而质量不高附加值就少,又很难增加利润,也就更没有钱投入研发去提升质量。不少中小企业就陷入了这样的恶性循环中。

   中国中小企业竞争力工程执委会认为,要改变“中国制造”的现状,就必须认清楚创新不足是中国中小企业竞争力缺失的根源,只有通过创新我们才能真正走上“中国创造”之路。

   敲响创新警钟

   当前我国不少地方和企业仍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创新不足、模仿过度的问题。由于技术创新尤其是高技术创新不足,经济增长后劲不足。由于模仿过度,一个行业刚刚兴起,马上就有数不清的厂家忙于“创品牌、搞组装、抢市场”,结果这个行业很快就呈衰落之势。自主创新是一个艰苦而漫长的过程,并且很可能短时间内难以获得大的回报。在自主创新的路上,模仿与借鉴是一种可以采用的战术,但企业不能将其作为核心竞争力。

   吴文钊说,随着全球化的加速,目前《财富》500强公司中已有近400家在中国投资了2000多个项目,美国、欧洲和日本等发达与较发达国家的企业都在不断向中国转移,但同时这些国家和地区的技术水平、创新能力与产品质量也在不断提高,而他们的品牌影响力也在中国逐渐渗透。可见,中国中小企业的创新能力缺失还表现为管理制度滞后、技术创新缓慢、产品创新能力低下、缺乏营销创新等问题,而积极创新应该成为全方位提升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法宝。

   中国中小企业竞争力工程

   “中国中小企业竞争力工程”是由中国中小企业国际合作协会、中国中小企业对外合作协调中心共同发起的一项造福国内中小企业的浩大工程,它肩负着全面提升国内中小企业竞争能力的历史使命和责任,是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的具体体现,是配合实施国家发改委《中小企业成长工程》的重要措施。

布什特别批准美向中国出口石墨

(中国)哈尔滨日报 (2006-08-02)



  美国总统布什7月31日批准向中国出口200万磅(约合907吨)用于生产塑料产品的石墨。布什强调,他认为这项出口不会对美国的航天发射工业造成不利影响。   

  在当天写给美国参众两院领导人的一封信中,布什说,他已证明这项出口“不会对美国的航天发射工业造成不利影响”。   

  根据相关协议,美国出口到中国的这批石墨将用于生产塑料产品。据美国媒体介绍,由于石墨也能用于生产固体燃料火箭发动机的零部件,因此美国政府对此项出口进行了特别审批。


美国担心台在敏感时期试射导弹挑衅大陆

(中国)承德日报  (2006-08-02)



  美国《基督教科学箴言报》7月31日发表了一篇题为“下一个麻烦的导弹试射:台湾?”的重头文章,披露台湾将于9月试射导弹,并罕见地将此事和最敏感的“导弹危机”联系一起。这篇文章立即引起岛内媒体的关注,给岛内正在大肆吹捧的自主研制导弹计划及这个计划背后的“攻势战术”当头浇了一盆冷水。   

  据《基督教科学箴言报》报道,台湾正计划9月份试射一枚可攻击大陆的远程导弹,这将给美国政府出一道难题。该报称,台湾的一些“独派”分子坚持认为,面对大陆日益强大的军事作战能力,台湾军队在增强台岛防卫能力的同时,也应该发展可以实施先发制人的打击手段,尤其是可以打击大陆重要目标的远程导弹。而美国的台海政策一直是维持“不独不统”的局面,因此控制台湾的导弹发展计划,限制台湾发展可实施远程攻击的导弹,防止刺激大陆,才是美国在台湾导弹发展计划上的真实考虑。   

  其实,这并不是美国媒体首次披露台湾发展远程导弹计划。美国军事媒体《国防新闻》近来就屡屡爆出美国担心台湾导弹计划以及美台军事降温的消息。《基督教科学箴言报》对台湾对地远程导弹发展计划的再度报道,却把它放在朝鲜试射导弹之后,整个东亚形势更加复杂,美国政府却又手足无措之时。

中国GDP耗能量不跌反升

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今年3月向全国人大发表的政府工作报告,为扭转高增长、高消耗的粗放型增长模式,特别定出节能“硬指标”,要求今年单位GDP耗能量降低4%左右,但国家统计局等机构昨日发出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单位GDP耗能量非但无下降,与去年同期相比反而上升了0.8%。

  国家统计局、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领导小组办公室联合发布的《2006年上半年全国单位GDP能耗公报》说,上半年中国煤炭行业单位增加值耗能量上升5.5%,石油石化行业上升8.7%,有色金属行业上升0.4%,电力行业上升0.8%﹔钢铁行业单位增加值耗能量下降1.2%,建材业下降4.5%,化工业下降5.0%,纺织业下降5.5%。

  根据“十一五”规划(2006至2010年)纲要,十一五期间中国要实现单位GDP耗能量下降20%左右的目标,其中今年目标是下降4%。国家统计局有关负责人昨日指出﹕“总的来看,当前各地区、各主要行业节能降耗形势仍不容乐观,完成今年节能降耗目标任务仍十分艰巨。”

日白皮书 两岸军力平衡生变

日本政府一日在内阁会议上通过并发表二○○六年版的防卫白皮书,强调日本专守防卫、不威胁他国的防卫政策基本原则,要求中国大陆提高军力的透明度,也分析比较两岸军力的优劣,指出台湾目前在质方面的军事优势,在不久的将来可能出现变化。

  日本新版防卫白皮书中,对中国大陆的军事与外交有长达十页的详尽分析,也特别点出对中国大陆军力透明性的质疑,中国从九八年起,每两年发表一次的“中国的国防”白皮书,从过去四次的白皮书中看不出中国有提高透明度。

  白皮书中还分析比较两岸的军力指出,陆军战力方面,中国大陆拥有压倒性的兵力,但登陆侵袭台湾本岛的能力有限;海空军战力方面,中国大陆在量方面占上风,台湾在质方面占优势;导弹攻击力方面,中国拥有射程涵盖台湾的短程导弹。

  两岸的军力比较不能只从量方面来看,还要从装备性能、训练度、後方支援体制等种种因素来判断,中国军事力现代化急速发展,不久的将来,两岸的军事平衡,台湾在质方面的优势可能会产生很大的变化。

  另外,台湾行政院在二○○四年已编列购买八艘柴油动力潜舰、十二架P3C反潜机和最新型爱国者三型导弹系统的预算案,是否能在立法院通过尚未知,今後必须注意美国军售台湾的动向。

  白皮书中强调,日本防卫的基本方针为专守防卫、不会成为威胁他国的军事大国、坚持非核三原则(不制造、不引进、不拥有)、确保文民统制(非军职人员掌权)等。对於目前积极进行中的防卫厅升格为防卫省计画,白皮书指出,防卫厅升省是为了让防卫厅长官成为防卫大臣,好与中央部会首长以及外国国防首长同级,以加强紧急事态的对应,共谋国际社会的和平与安定。

  白皮书特别以一个独立章节来介绍“美日安保体制的强化”,强调美日安保同盟的体制是为了确保日本及周边地区的和平与安定,美日同盟的发展乃有其必要性。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