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否认允许下届日本首相参拜靖国神社一次
【网讯】日本传媒此前报道,中国与韩国计划容许日本下任首相前往靖国神社参拜一次,条件是他在任期内不再参拜靖国神社。中国驻日大使馆随即否认,批评报道毫无根据。
日本共同社13日引述消息报道,北京与首尔交换意见后,打算同意让最可能接替“小泉”出任下届日本首相的安倍晋三上台后,参拜靖国神社一次,中韩也已经透过非官方管道,通知日本政府及执政党官员。
中国驻日大使馆随即否认,批评报道毫无根据,发言人重申,中国对参拜靖国神社问题的立场十分清晰,并没有改变,并希望这个妨碍中日关系正常发展的政治障碍,能够尽早消除,以便中日关系可以重返正常轨道发展。
被视为日本下任首相热门人选的现任内阁官房长官安倍晋三,日前被揭发曾于今年4月秘密参拜供奉二次大战甲级战犯的靖国神社。消息传出后,韩国政府对此表示强烈不满,中国也对事件表示关切,并表示希望日方与中方一道相向努力,推动中日关系早日回到正常发展的轨道。
而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之前多次参拜靖国神社,已经引起邻国强烈不满。即将在九月卸任的小泉已表示,将在下星期二,在日本终战61周年时,再度参拜靖国神社。
中韩否认同意日本新任首相参拜靖国神社
(东京讯)日本媒体报道,中国和韩国拟允许日本新任首相任内其间,参拜靖国神社一次,但两国大使否认传闻。
较早时日本共同社报道,中韩经协商后对靖国神社问题达成共识,包括将同意新一届日揆任内,只许参拜靖国神社一次。两国并已向日方及执政党非正式传达看法,试探反应。
中国驻东京大使馆马上回应,澄清报道毫无根据。韩国媒体也引述官员讲话予以否认,指出传闻不符事实。
小泉谢幕之行出访蒙古大抛金元
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10日上午乘专机出发,直飞蒙古国首都乌兰巴托,展开了他为期两天的蒙古之行。分析人士认为,这次小泉谢幕之行出访蒙古以金钱铺路,重点看重蒙古丰富地下资源。
日本已成蒙最大外援国
日本外务省发言人表示,在访问期间小泉将向蒙古许诺提供6亿日元(约合520万美元)援助。
据统计,蒙古和日本于1996年建立“全面伙伴关系”后,日本已连续10年成为蒙古的最大援助国。日本平均每年对蒙援助达1亿美元。
蒙古总理恩赫包勒德在与小泉正式会谈后说,蒙日两国不仅要在矿产开发领域,还要在电力、基础设施、通讯等领域加强合作。
分析人士指出,日本正是看上了蒙古丰富的地下资源。蒙古矿产资源种类众多、储量丰富,煤炭总储量约500亿吨,铁矿石总储量超过15亿吨,金矿总储量约为3100吨。
中国社科院亚太所政治社会研究室主任李文研究员认为,这次小泉的访问是对日本的资源外交在蒙古的一个确认。
与此并不偶然的是,日本政府“海外经济协作会议”于10日召开,这一会议确认,作为缺乏资源的日本,应该灵活地利用官方发展援助,加强与拥有石油等资源的国家之间的关系,除了资源外,小泉还看重蒙古同朝鲜的关系,在小泉提议下,日本将同与朝鲜有邦交关系的蒙古设置“就地区局势交换信息的工作磋商机构”。外交学院日本问题专家周永生认为,这是日本想在东北亚地区最大限度孤立朝鲜的一个策略。
日首相将首次访中亚
蒙古是上海合作组织的观察员,而小泉8月晚些时候将会访问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等中亚国家,而上述两国都是上合组织成员国。
作为首个访问中亚的日本首相,小泉此行被认为是希望对上合组织成员国施加影响。《读卖新闻》7月也刊发文章称,小泉访问蒙古可以看作是日本在中亚地区牵制中俄影响力外交战略的一环。
黑龙江学校发现173枚炮弹
(黑河讯)中国黑龙江省黑河市爱辉区西岗子镇西岗子中学校园,前日发现埋有炮弹,至昨日中午,已掘出了173枚炮弹。
黑河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副局长张英伦表示,黑河市爱辉区西岗子镇一带是当年侵华日军集结地,因此这173枚炮弹很可能是侵华日军遗弃的炮弹。
绍,今年7月中旬,该中学在操场扩建时挖出炮弹,引起当地政府的重视。当地公安部门随即封锁了校园,对已挖出的70多枚炮弹进行了妥善封存,并使用探测仪器对校园进行探测,划出了清理范围。现场的清理工作仍在进行中。
经济高速发展一定导致收入差距拉大?
(中国)和讯网 (2006-08-13)
国家发改委最近公布的一项报告显示,当前中国城市居民收入差距的基尼系数已到合理值的上限,达0.4左右,远远超过了印度的0.325。就在国人为收入差距拉大感到惊讶和忧心的时候,《人民日报海外版》8月9日刊登了对吴敬琏、萧灼基、赵人伟、樊纲、李实等5位经济学家的专访文章,经济学家们一致认定现阶段收入差距拉大不可避免,属于改革发展的必经阶段。
我们暂且不讨论这样的观点是否正确,但权威经济学家的官方学者身份难免会使人想到这样的观点是否又在为政府开脱。我们的疑问是:收入差距拉大是否是经济转型阶段的必然特征?经济高速发展一定会导致收入差距拉大吗?
带着这个疑问我们比较了“金砖四国”的收入差距问题,因为这四个国家具有很多相似性和共同点。中国和俄罗斯同为转型经济国家,而印度和巴西则都是经济高速增长的发展中国家。俄罗斯和巴西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而中国和印度则拥有世界上最多的人口和相似的发展经历。
收入分配体制改革:一场“静悄悄的”革命
专访五位经济学家:收入差距拉大是否不可避免
《人民日报海外版》8月9日刊登了对吴敬琏、萧灼基、赵人伟、樊纲、李实等5位经济学家的专访文章,经济学家们一致认定现阶段收入差距拉大不可避免,属于改革发展的必经阶段。
在一定意义上说,收入差距拉大不可避免,这是改革和发展必经的阶段。改革的主要目标之一就是要改掉过去的绝对平均主义,其结果必然是收入差距拉大。 >
>>更多
俄罗斯:贫富差距曾被严重拉大现已开始缩小
俄罗斯的前身苏联在上个世纪80年代是一个按劳分配的社会主义国家,社会收入分配相对平均。在1980-1989年期间,前苏联基尼系数一般维持在0.2-0.3水平之间,是个收入相对平均的国家。1989年苏联解体,其继承者俄罗斯经历了几年的经济和社会动荡。激进的转型政策使俄罗斯收入严重分化,贫富差距也急剧扩大,贫富悬殊程度大大超出社会安全警戒线。
不过,随着“休克”疗法的阵痛渐渐消失,俄罗斯经济重新走上了快速发展的道路。尤其在国际油价快速飙升的今天,俄罗斯经济更是如得东风,经济形势一年好过一年。在经济繁荣的同时,社会收入差距也出现了缩小的迹象。一夜暴富的故事越来越少,更多的是普通人收入提高和生活水平改善。俄联邦统计局2004年4月对全国各行业和各所有制形式的6.8万个单位的3300万名职工的工资情况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表明,去年在俄罗斯全国的劳动者中,10%收入最高人群月平均工资是10%收入最低人群月平均工资的26.4倍。尽管这种收入差距仍然让人咋舌,但与几年前相比已经有明显好转。
由此可见,转型或转轨期间的确容易出现居民收入差距拉大的现象,但这种收入差距拉大仅仅是暂时现象,一旦社会经济进入稳定增长期,收入差距就会基本保持现状或略有缩小。
印度:显性贫困造成误解基尼系数比中国小
到过印度的人都认为印度是一个贫富差距悬殊的国家,因为成群的乞丐几乎在印度的每一个城市都能见到,而且印度许多城市有明显的富人区和贫民窟。但是,世界银行的统计数据却并不支持上面的看法,世界银行的计算表明2005年印度基尼系数为0.325,而中国的基尼系数则高达0.447。显然,印度的贫富差距并没有中国的严重。有中国经济学家曾经对世界银行的计算数据提出过质疑,认为中国和印度基尼系数计算方法不同,所以反映不了真实的问题。这实际上是对基尼系数的误解,基尼系数衡量的是整个社会的收入分配不均问题,无论是收入算法还是支出算法其最终结果是一致的(如同计算国内生产总值一样,计算方法的不同并不影响最终结果)。
客观地说,收入差距悬殊仍然是印度面临的一个严重问题。有人曾形象地形容,印度10.5亿人口中有80%以上生活在“牛车经济”中,连自行车都买不起;另有15%的人生活在“两轮车经济”中,他们买得起小型摩托车;只有2%的人生活在“飞机经济”中。
值得一提的是,印度的贫富差距是一个“显性问题”,让人一眼就能看见这种差距。这是造成许多人认为印度贫富差距肯定超过中国的重要原因。印度没有所谓的户籍制度,居民可以自由迁移。这一点明显不同于中国,户籍制度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人口自由流动,因此中国城市也就没有印度那样的贫民窟。印度的人口自由流动使贫富差距更容易被人看见:许多印度人从落后的乡村迁徙到城市谋生,导致了大片贫民窟的出现。尽管也存在着城乡差距,但印度地区之间的贫富差距远远没有中国严重。
巴西:曾经是贫富差距最大国家但情况正在好转
巴西曾经是世界贫富差距最大的国家之一,基尼系数曾经长期高于0.6——这一被公认的危险水平。巴西的贫富差距是可以理解的,巴西是一个矿产和资源大国,其财富大多都流进了大资本家和矿场主的腰包。特殊的经济结构使巴西成为一个严重两极分化的国家,富裕阶层过着天堂般的生活,而贫困阶层甚至是食不果腹。
不过,经济腾飞正在使这一状况慢慢得到改善,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巴西已由落后的农业国转变为现代工业化国家,拥有完善的产业体系,经济实力居拉美首位。2005年巴西的GDP是7957亿美元,居世界第11位,人均GDP达4322美元,俄罗斯、印度都远落其。经济上的巨大成功使普通巴西居民也得到了实惠。2004年全国家庭抽样调查显示,去年巴西反映贫富差距的基尼系数从2003年的0.554下降到0.547。这表明巴西贫富差距有所下降。巴西国家地理统计局的调查指出,降低高薪阶层收入、增加最低工资、扩大就业和稳定物价是巴西贫富差距近年来不断缩小的主要原因。
从上面的比较可以看出,经济转型和高速发展的确会造成贫富差距拉大的现象,而且这种贫富差距扩大都是暂时性的,随着经济持续稳定增长,收入差距会逐渐缩小。正如樊纲指出的那样,中国贫富差距拉大还将持续5-10年的时间,这是一个难以避免的过程,但也还没有达到严重、可怕的地步。而且中国政府已经意识到了这一问题,胡锦涛总书记7月6日在党外人士座谈会上发表讲话时就强调,中国会继续改革收入分配制度,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努力缓解地区之间和部分社会成员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趋势。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党和政府给予越来越多的重视,中国贫富差距拉大的趋势完全可以扭转。
来源:新华网
乃堆拉山口重开 印度设置贸易壁垒 中国不满
【网讯】中国抱怨印度在新近开通的乃堆拉山口贸易中设置贸易壁垒。印度有关人士说,印度主要是担心廉价的中国产品将会充斥印度市场。
报道,一个多月以前,中印边境乃堆拉山口边贸通道正式开通。这是中印两国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初因边境争端兵戎相见而关闭这个口岸后,重新开放。
不过,中国方面对关口开放一个多月以来的情况似乎不太满意。中国西藏自治区副主席郝鹏在拉萨会见到访的印度记者代表团时表示:“印度对乃堆拉山口的边贸单方面施加贸易壁垒。”
乃堆拉山口位于西藏日喀则地区亚东县与印度锡金邦的交界处,海拔4545公尺,是中国和印度之间的主要陆路通道。
中方在距离乃堆拉山口大约十六公里处设立了仁青岗边贸市场,印度方面则是在与中国接壤的锡金邦境内设立了昌古边贸市场。郝鹏说,中国允许印度商人在仁青岗边贸市场过夜,而印度方面则不允许中国商人在印度的昌古边贸市场过夜。
《印度时报》总编辑兰詹·罗伊是到西藏访问的印度记者代表团团长。兰詹·罗伊说,印度方面这样做可能主要是担心廉价的中国产品充斥印度市场。鉴于边境贸易的广阔前景,两国政府间应该增进合作、加强交流,找出一个双方能够接受的解决办法。
印度锡金邦商会会长萨尔达表示,印度的确存在许多急待解决的问题。比如,乃堆拉边境贸易只接受美元,人民币和卢比都不可以在市场上流通。而印度中央银行规定,所有印度商贩每天只能携带五百美元与中国方面进行贸易。萨尔达呼吁印度银行提高每人每天可以携带的美元限额。
英国参加中国探月工程 拟合作“嫦娥2号”计划
【网讯】英国广播公司(BBC)北京时间12日报道,英国希望参与中国的月球探测计划,为中国登月计划建造科学设备。
中国的第一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预计将在明年发射。 据悉,英国航天科学代表团今年早些时候访问了中国,就为中国登月计划第二阶段建造科学设备事宜与中方进行了讨论。
英国公开大学航天科学教授约翰·扎内基是今年年初访问中国的英国代表团成员,其中除了学者还有航天部门的官员和航天科学家。
扎内基教授说:“中国已经有航天员,他们的能力很强,但是在某些领域他们还是新手。”
“他们很希望在航天科技方面与我们合作,而我们则很精于制造工具,我们也非常想有机会为他们制作所需要的设备。”扎内基教授说:“如果第一颗成功,中国将发射‘嫦娥2号’,其中包括一个可能带漫游器的软着陆器。这正是我们与中方谈的合作项目。”
中国已经与欧洲航天局在一些航天项目上合作,其中包括伽利略卫星导航系统和地球监测项目。
欧洲航天局地球监测项目负责人史蒂芬·布里格斯说,技术转让是一个很敏感的问题。“但是在航天科学方面我们倒很愿意与中国合作,因为他们的经验非常丰富。”
中国首颗环境与灾害监测预报卫星明年将升空
【网讯】中国将于明年下半年首次发射环境与灾害监测预报小卫星,并在明年建立环境与灾害监测预报卫星星座系统。
目前,在建的“2+1”星座中,卫星和传感器正在根据研制总要求进行生产。该系统将实现对中国生态环境的定期监测,预测生态质量变化趋势;为污染事故的预警和应急提供技术支持等。
据新华社消息,环境与灾害监测预报小卫星星座由卫星系统、地面系统、应用系统三大部分组成。国家环保总局环境卫星中心筹备办公室副主任王桥研究员说,卫星系统是指卫星平台和有效载荷、资料下传及在轨运行管理等内容;地面系统主要包括资料接收及其标准化处理、分发服务以及对卫星有效载荷的业务运行管理等内容;应用系统主要涉及卫星遥感资料在各领域的应用,即围绕特定应用目标的资料处理分析和资料应用产品生产等。
按照计划,环境与灾害监测预报小卫星星座将首先建立由二颗光学小卫星(环境一号A,B)和1颗合成孔径雷达小卫星(环境一号C)组成的“2+1”星座,简称“环境一号”(代号HJ-1);第二阶段将采取资源分享的方式,积极开展国际合作,完成由四颗光学小卫星和四颗合成孔径雷达小卫星组成的“4+4”星座,实现全球环境与灾害动态监测。目前,在建的“2+1”星座中,卫星和传感器正在根据研制总要求进行生产,预计2007年下半年发射。
国家环保总局科技标准司司长赵英民说:“过去对全国生态环境进行一次调查耗时费力,还要花费巨资,而利用卫星技术,可以快速、大范围地观察大气、土壤、植被和水质状况,为环境保护提供决策依据。”
据悉,环境与灾害监测预报小卫星星座系统的建设采取了业主制,国家环保总局和国家减灾委为卫星业主单位,共同负责卫星运行管理与应用系统建设。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