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08/04

安倍翼改善中日关系 专家称两国破冰主动权在日方

安倍翼改善中日关系 专家称两国破冰主动权在日方

【网讯】安倍晋三3日在东京表示,“中日关系是日本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在扩大共同利益这一政治意图的前景必定有着一个新的开始”,表示出对改善日中关系的强烈意愿。

  在“东京·北京”论坛上,安倍提到,“即使发生个别问题也不能让其影响到中日关系全局,因此有必要通过直接对话来正确认识对方”,共同社的报道指出,此言意在牵制中方以小泉纯一郎首相参拜靖国神社为由拒绝举行首脑会谈的做法。此外,安倍还表示“不应让政治问题影响到经济关系”,强调其一贯坚持的“政经分离”方针。

  安倍晋三指出,举办这个论坛的目的之一,就是日中之间的相互认识。他说,1980年后的25个年头里,日中关系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紧密。 安倍晋三说:“我极为重视日中关系,认为它是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而且我刚才已经提到,在我们这种要使双方的共同利益不断扩大的强烈政治意志得到实施以后,我们肯定会开拓出新的前景。”

  国家问题专家认为,安倍晋三姿态积极,但却并未在靖国神社等重大敏感问题上做出任何实质性承诺或建议。

  《文汇报》报道,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日本研究所副所长马俊威指出,中日关系出现困局的责任完全在于日方,因此,如要破冰,日方应在参拜靖国神社等重大问题上做出调整。

  他指出,安倍当选下任日本首相已成定局,如果未来其不参拜靖国神社,将会成为中日破冰的契机,但他转而表示,安倍究竟会否去“拜鬼”,还要取决于日本国内的政治形势和其亚洲外交政策。

与中国争夺矿产开发权 日本加紧援助蒙古

【网讯】近年来,日本政府对外开发援助日趋减少,但对蒙古援助却在增加。8月10日,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将访问蒙古国,与其签署继续援助协议。而在7月到8月之间约八十名日本国会议员准备访问蒙古。

  据统计,蒙古国和日本于1996年建立全面伙伴关系后,日本已连续十年成为蒙古国的最大援助国。日本平均每年对蒙援助一亿美元,其中三千万至三千五百万美元为无偿援助,另有约一千万美元为技术合作援助。仅日本政府援蒙的“草根计划”一项,2005年共资助了二十多个项目,投入近两百万美元。

  专家分析,日本正在争取蒙古国支持其向政治大国迈进,并希望从蒙古国矿产资源开发中分得一杯羹。但值得注意的是,日本在蒙古国的一些做法已经超出了两国关系的范畴,有些做法甚至直指中国。

  争夺蒙古矿产开发权

  位于中国和俄罗斯之间的蒙古国,矿产资源种类众多、储量丰富,已探明的有80多种矿产和6000多个矿点,主要有煤、铜、铁、银、钼、锌、金矿等。据蒙专家预计,蒙古煤炭总贮量约500亿吨,铁矿石总储量超过15亿吨,金矿总储量约为3100吨。

  据了解,中国企业主要投资在铁、铅、锌、煤炭、黄金、石灰石、石油等矿藏,投资企业有30多家,其中石油领域被两家中资企业包揽。日本企业主要集中在黄金开采业,投资额度不大,但日本已开始努力争取参与蒙古最大的塔温陶拉盖煤田项目,与中国企业竞争开发权。

  蒙古国在发展与中国和俄罗斯经贸合作的同时,把美国、日本等国家的实际经济利益引入国内,使这些国家的企业参与蒙古国矿产资源开发,蒙古国则从中获利。

日本媒体报道

  日本共同社7月底报道说,蒙古国总理恩赫包勒德今年3月访问日本时,“邀请日本助蒙古国矿产开发一臂之力”。但分析认为,蒙古国矿产资源开发并不缺乏投资者,日本投资者也不具备最有利的条件。

  日本《读卖新闻》7月27日报道称,许多蒙古人袭击中国在蒙宾馆、饭店等设施,迫使这些实体不敢再用汉字招牌,如今“汉字招牌逐步在乌兰巴托消失”。文章还借用蒙古人的话说,“中国人抢走了蒙古国人的工作”。事实上,在当地,蒙古国的公司甚至是日本的公司都喜欢用中国工人。中国工人的吃苦耐劳和守纪律,是他们所看重的。

  中蒙关系一如既往

  据中国媒体报道,中国与蒙古国于1949年建交,最近十年来,两国关系发展迅速。中国已分别连续六年和八年成为蒙古国的第一大贸易伙伴国和第一大投资国。根据蒙方统计,贸易额和投资额分别达到6.6亿美元和4.8亿美元。

  目前,中资500多家企业已成为蒙古工业的生力军,主要涉足纺织服装、建筑、建材、畜产品加工、服务业和矿产资源开发等领域,直接提供就业岗位5万多个。特别是一些大的“正规企业”落足蒙古国市场,中国有色金属建设股份公司在蒙古苏赫巴托省与蒙方合资建设的图木尔廷敖包锌矿,于去年8月28日举行竣工投产典礼,蒙古国总统还亲自出席并给予高度评价。另外,神华、鲁能等大型国有企业在蒙古国投资开发的大型煤矿项目,均已有了相当进展。

  值得一提的是,活跃的民间经贸为拓展中蒙经贸注入强劲动力。品种丰富、价格低廉的中国商品更适合蒙古老百姓的消费水平。据了解,目前蒙古人的吃、穿、住、用等方面的“中国货”比比皆是,不少蒙古商人进货已不满足于二连浩特等口岸,还深入到河北、北京、深圳等地去“扛包”。

朝鲜与伊朗用中国技术合作开发导弹

路透社首尔报道,韩国国家安全与对外关系研究所的一项调查表明,朝鲜与伊朗在开发远程导弹上进行合作,而使用的技术是来自中国。这一合作是一个国际合作网络的一部分,该网络除了伊朗和朝鲜,还包括巴基斯坦的专家。报告说,伊朗和朝鲜合作开发的导弹是大浦洞二型。

报告说,朝鲜还正在与韩国接壤的非军事区邻近的地方建造一个短程导弹研发基地。另外,朝鲜还研制出一种更加精确的导弹,射程可达日本。报告认为,朝鲜拥有各种射程的总计1000余枚导弹,是世界第四大军火库,也是导弹扩散的中心。

中国呼吁不要干预古巴事务

古巴总统卡斯特罗身体不佳,美国布什总统表示将支持古巴人民的民主变革,对此中国的反应是:不要干预古巴事务。

中国外交部在被问及布什总统的表态时回应说:"中国向来支持国与国之间相互尊重和互不干涉。"

"我们认为古巴的内部事务应该由古巴人民自己来决定。"

中国与古巴一直保持良好的关系。

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2004年曾经出访古巴。此次卡斯特罗住院治疗,胡锦涛也致以慰问。

“美国支持古巴的民主变革”

古巴总统卡斯特罗接受手术后,美国总统布什公开呼吁古巴人民争取"民主变革"。

布什允诺,华盛顿支持古巴人民寻求"在古巴建立一个实现民主的过渡政府"。

布什到得州牧场度假前发表声明警告说,美国关注到,在现古巴政权中的某些人,阻碍古巴人民争取自由的愿望。

声明说,古巴人民可以得到美国全面和无条件的支持,协助建立一个自由、独立和民主的古巴。

布什说,美国官员们正积极地观察古巴的局势,并鼓励所有民主国家支持古巴人进行"民主变革"的权利。

支持“过渡政府”

美国国务院在些时候谴责古巴总统卡斯特罗把政权交给弟弟劳尔,形容这种做法是"否定了古巴人民自由地选举政府的权利"。同时,美国政府准备以人道救济,支持任何"真正的过渡"。

80岁的卡斯特罗周一进行了肠道手术后,把政权交给了75岁的弟弟劳尔。不过,两人在政权移交后一直没有公开露面。

美国官员担心,古巴一旦出现政治危机,可能会触发大规模古巴人偷渡进入美国。另一方面,美国希望古巴建立一个由民主选举产生和亲美国的新政府。

反卡斯特罗政权的古巴裔美国人全国基金会早些时候也呼吁古巴"起义"。

尽管布什呼吁古巴进行"民主变革",但古巴国营电视台重复播放一些街头采访,一些民众希望卡斯特罗,并对他的弟弟劳尔表示信心。

劳尔是古巴国防部长,一直被认为是卡斯特罗的接班人。

卡斯特罗健康难预料 古巴启动动乱快速反应部队

【网讯】古巴警察加强首都哈瓦那部分地区的警戒。从古巴首都传来的非官方报道说,古巴政府已经启动专门处理民间动乱的快速反应部队。分析认为,警戒从某一方面说明卡斯特罗健康状况难以预料,

  不过,哈瓦那的外国记者说,卡斯特罗的支持者坚信,不管卡斯特罗发生什么事情,古巴的共产主义体系都不会被动摇。

  卡斯特罗1959年以年轻革命领袖的身份取得古巴政权,他在7月31日把手术后复原期的总统权力和共产党领导地位暂时移交给他的弟弟劳尔。一份以卡斯特罗名义发布的声明说,他由于压力而引起肠道出血接受治疗,不过声明没有透露更多细节。

  一位哈瓦那的高级政府官员说,近八十岁的卡斯特罗术后非常清醒。卡斯特罗住在美国的妹妹则说,她从古巴听到的消息说卡斯特罗病得很重,但是卡斯特罗目前已经搬出加护病房,毋须再接受深切治疗。卡斯特罗和他的弟弟劳尔这个星期都没有公开露面。

  也有分析认为,此次接受手术和移交国家全力是卡斯特罗自编自导自演的一场“政治秀”,目的是为未来的权力过渡,进行彩排,也可能藉这个机会,让公众对他的弟弟劳尔建立信心。虽然劳尔担任国防部长已久,但他的知名度、声望和魅力,远远不及卡斯特罗。

  据早前报道,卡斯特罗突然宣布患病入院的消息,显然令美国布什政府措手不及。美国继续循各方途径,希望多点了解他的病情。一些共和党参议员开始草拟议案,要求白宫在未来两年内资助八千万美元给古巴异见人士,为古民的民主变革而斗争。

驳斥中国威胁论 美国高官对中美关系充满信心

【网讯】新上任的美国国务院负责亚太事务的副助理国务卿柯庆生(Thomas Christensen)3日表示,虽然美中关系在不同领域中有不同的进展,其中有好有坏,但是总体来说,他有理由对美中关系的未来感到乐观,因为布什政府的中国政策是正确的。他认为,不应该把中国的崛起看作是对美国的威胁。

  他说:“我对未来感到乐观的原因是布什政府对中国问题采取一个十分合理的策略。我们就双方都有利益的议题进行对话,扩大合作;与此同时,我们在该地区继续保持美国的影响力,以免中国朝我们不希望的方向发展。”“中国在全球的崛起是它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不应该看作是对美国的一个威胁。这种崛起是一个挑战,同样也是机会。”

  柯庆生表示,美国现在对中国采取的是接触政策,在接触中寻求在国际事务上的合作,而寻求的合作要基于不仅对美国有利,对中国也要有利。美国不寻求遏制中国,而是试图将中国的影响向积极的方向引导。

  美国通过在联合国、世贸组织和其他主要国际组织等多边渠道和中国进行沟通,另外还在经济、能源、环境卫生等问题上进行双边交流。在这同时,美国敦促中国尊重人 权和宗 教自由,开放国内政治改革。柯庆生说:“我们对中国强调,世界上最成功、最稳定的国家都是尊重人 权的民主国家。”

  他说,在中国,你常可以听到人们说,美国希望中国尊重人 权和实行民主是要削弱中国国力,防止中国在世界舞台上的崛起。柯庆生说,事实正好相反,美国不但没有任何阻止中国增长的企图,通过佐利克的负责任的利害相关者者的理论,美国还希望中国能在许多问题上扮演一个更有影响力、对中国本身有利、对美国有利、对全球有利的角色。柯庆生的这番讲话和佐利克卸任前在国会听证会上的讲话不谋而合。

  另外,柯庆生还对赞扬中国在朝核问题上的立场。

  据报道,美中经济与安全审查委员会3日展开为期一天半的听证会,题目是“中国是否是一个负责任的利害相关者?”。“负责任的利害相关者”这个词是由前美国副国务卿佐利克提出的。这个词汇表达美国对中国的愿望、希望中国在世界舞台上扮演的角色。

美国亚太副助卿:中国不是负责任的利益相关者

【网讯】新上任的美国国务院主管亚太事务副助理国务卿柯庆生(Thomas Christensen)3日表示,中国军事发展仍不够透明,现在还不是负责任的利益相关者,美国对此表示失望。同时,柯庆生对中美关系、中日关系以及台海关系做了说明。

  柯庆生是在美中经济安全检讨委员会举行的“中国在世界扮演的角色:中国是负责任的利益相关者吗?”听证会上作上述表示的。

  刚于7月中旬上任的柯庆生,在作证时花费相当篇幅报告中国在东亚崛起的问题,包括中国的能源、贸易、人 权,以及中国与亚洲各国的关系。

  柯庆生强调,中国的崛起没有必要被理解为对美国的威胁,它可能反而是挑战和机会。他说,为保持美国在区域及全球利益,美国的策略是继续强化与中国进行具有建设性的互动。“我们非常努力地促使中国认知到,支持并强化它与国际体系的角色,才是它真正的利益。”

  他指出,中国在经济快速成长的情况下,对军费的扩增及先进武器系统的取得与发展,缺乏透明化,已持续成为美国及外围国家关切的议题。他说,为了维持布什与胡锦涛两位领导人的相互承诺,加强美中两国军事关系,美国将继续敦促中国在军事预算、准则及策略方面增加透明度,以真正改善两国军事关系,建立互信。

  柯庆生当天还指出,美国现在对中国采取的是接触政策,在接触中寻求在国际事务上的合作,而寻求的合作要基于不仅对美国有利,对中国也要有利。美国不寻求遏制中国,而是试图将中国的影响向积极的方向引导。

  被问到中国现在到底是不是“负责任的利益相关者”(responssible stakeholder)时,柯庆生说,现在中国还不是负责任的利益相关者,除了军事不够透明化之外,它在国际上的一些作为也令美国失望,例如中国支持苏丹的屠杀政权。

  他说:“实际上我们鼓励中国成为一个负责任的利益相关者。简言之,这个理念不仅局限于此,而是要为两国建立一个重要的互利关系的进程奠定基础。”柯庆生强调,美国会继续邀请中国进行双边合作,但也会有自己的应变计划,以防止中国“走向另一条路”。他说,应变计划是美国全球战略的一部份。

  柯庆生称,美国同中国在许多国际问题上有共同利益,而且中国在一些国际问题上发挥了许多积极的作用。他列举了美国与中国在联合国、世贸组织、东盟地区论坛、亚太经合组织等国际组织中的积极合作。

  他举例说,中国积极倡导朝核问题六方会谈并促成了2005年9月的原则声明,积极参与了伊朗核问题的解决、不支持伊朗拥有制造核武器的能力,支持阿富汗的重建、承诺向阿富汗提供2.3亿美元的援助,越来越多地参与国际维和行动,中国对非洲的援助也在增多等。柯庆生说,美国政府认为,中国经济的发展是一个积极因素。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来,美国同中国的贸易额翻了一番。

  柯庆生在报告中国军力扩张时,提到两岸问题。他强调,美国也关切北京针对台湾的军力部署持续增加,可能有破坏台海现状的危险。美国也重视北京仍拒绝放弃对台使用武力。对此,美国将依据《台湾关系法》的义务因应。美国注意到中国仍拒绝放弃对台湾使用武力,美国鼓励两岸加强对话沟通,尤其呼吁中国与台湾民选领导人直接对话。

  他指出,美国了解到台湾领导人长期以来都相当关切北京对台湾在国际社会的围堵。他重申美国将支持台湾参与不以国家地位加入的国际组织,例如亚太经合会议(APEC),及以观察员身份参与世界卫生组织(WHO)活动,以便台湾可以与世界分享及时信息。

  对于美台签署自由贸易协议的展望,柯庆生说,目前双方还在内部协调,美国对台湾在一些议题上仍有疑义,例如对药品的管制。他认为台湾应在WTO 的投资贸易架构下持续改进,才能创造有利条件。

  关于中日关系,柯庆生表示,目前中国与日本的关系不够强稳。美国鼓励中日两国加强沟通,美国也鼓励日本更有信心地参与区域稳定的角色。

中国特使将出访中东地区

2006-08-04 4:40 pm



  (北京讯)中国外交部发言人秦刚宣布,中国中东问题特使孙必干周日将前往中东访问。

  秦刚指,孙必干将访问叙利亚、黎巴嫩、以色列、埃及和沙特阿拉伯,就地区形势,特别是以黎冲突等问题,与有关方面交换看法,为尽快缓解当前中东地区紧张局势作出努力。

英国坎特伯雷大主教将访华


  (北京法新电)英国现任坎特伯雷大主教——罗恩·威廉斯将首次访问中国。

  据报道,罗恩·威廉斯大主教是应中国三自爱国教会的邀请访华。受中国政府认可的三自爱国教会告诉法新社:“每年我们都会邀请好几位大主教到中国访问,就神学交换意见以及建立关系。”

  根据大主教办公室发出的文告,罗恩·威廉斯大主教将从10月8日至23日,走访包括北京在内的五个中国城市。他将同中国宗教领袖、政府官员以及其他领域的领袖会面,商讨教会和中国社会所面对的挑战。

  文告说:“大主教此行是为了加深对中国教会的了解以及其在各方面的发展。”

  罗恩·威廉斯大主教在文告中说:“我非常高兴有机会和中国的教会联系、以及能充分了解中国近年来所取得的非凡成就以及其独特的文化传统。”

  前任坎特伯雷大主教曾在1983年和1994年前往中国访问。


中东战火不断 中国中东问题特使将访问黎以

【网讯】黎以冲突已经持续了20多天,但是目前仍未有停火的势头。据悉,中国中东问题特使孙必干将于8月6日起出访中东,以助缓解中东局势。

  据中国外交部网站报道,外交部发言人秦刚8月4日宣布,中国中东问题特使孙必干将于8月6日起访问叙利亚、黎巴嫩、以色列、埃及和沙特,就地区形势特别是黎以冲突等问题与有关方面交换看法,为尽快缓解当前中东地区紧张局势作出努力。

  同时,8月3日,以色列遭遇与黎巴嫩真主党开战23天以来最血腥的一天。据路透社报道,以军称四名以色列士兵是在两起袭击事件中丧命的。真主党武装使用反坦克导弹袭击以色列士兵。而自以黎冲突发生以来,已经有68个以色列人死亡,其中包括41名士兵。

  黎巴嫩总理西尼乌拉说,黎巴嫩方面已经有九百人死亡,超过三千人受伤,约占该国人口四分之一的一百万黎巴嫩人无家可归。黎巴嫩基础设施也遭到严重破坏。

  8月3日,黎巴嫩真主党总书记哈桑·纳斯鲁拉发表讲话说,如果以色列停止进攻黎巴嫩,那么真主党也将停止对以色列的火箭弹袭击,这是从黎以冲突爆发以来真主党首次显示出停火的意向。

处理日军遗留化学武器 中国成立专责机构

【网讯】中国已成立处理日本遗留化学武器的跨部门运作机制“处理日遗化武问题工作领导小组”,中国外交部处理日本遗留化学武器问题办公室也升格为外交部司局级机构。

  据《大公报》4日报道,权威消息说,“处理日遗化武问题工作领导小组”囊括多个部委,有军方参与,并涉及多个省份,由中国外交部副部长武大伟担任组长;中国外交部“处理日本遗弃在华化学武器问题办公室”是领导小组日常办事机构。

  消息说,这凸显中国高度关注日本遗留化学武器问题,并体现在机构建制的具体措施上,目的在加速处理日遗化武,减少再度伤人。

  “处理日遗化武问题工作领导小组”由中国国务院十多个部委局和四个省组成,运作几近一年。中国外交部副部长武大伟去年被任命为领导小组组长,副组长包括中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张国宝、国防部外事办公室主任张邦栋、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张力军。

  中国外交部化武办由刘毅仁续任化武办主任,不久将公布在中国外交部网站上。

  权威人士表示,日本遗留化武问题是中日间重大的历史遗留问题之一,但相较于靖国神社、慰安妇问题、强抓劳工、军票案等历史问题,是迄今为止唯一能解决的问题。

  有媒体评论,“处理遗弃化学武器问题,也许是目前日中能够共事的为数不多的课题之一。”因此,中日两国如何将处理遗留化学武器,转化为改善两国关系的契机,在中日关系低迷的时刻,显得弥足珍贵。

  近年来日本遗留化武伤人事件不断,严重威胁中国民众生命安全。中国处理化武问题的态度是,“日方要切实履行在‘禁止化学武器公约’及中日有关备忘录中作出的承诺,加快工作进程,早日干净、彻底地销毁日本遗弃在中国的化学武器。”

  根据“禁止化学武器公约”规定,日方处理遗弃化学武器的期限是2007年4月。但日本声称,在2007年期限内处理完毕并不可能,因此要延长五年;中国已同意日本将最终销毁日期延至2012年。

  1945年日本战败投降后,侵华日军将大量化学武器掩埋地下或弃于江河湖泊。截至目前为止,中国十九个省区已发现当年侵华日军遗弃的化学武器。

  中日专家推算约有近四十万枚日军化学炮弹遗留中国。中日政府经过谈判,于1999年7月29日签署中日“关于销毁中国境内日本遗弃化学武器的备忘录”。

外交部处理日军遗留化学武器办公室升格为局级


中国政府建立处理日本遗弃在华化学武器的跨部门运作机制——处理日遗化武问题工作领导小组,外交部处理日本遗弃在华化学武器问题办公室也于日前成为外交部单列的司局级机构。分析指,中国政府希望将处理遗弃化学武器,转化成为改善中日关系的契机。

武大伟去年被任命为组长

  此前一直未被媒体披露的“处理日遗化武问题工作领导小组”,由国务院十多个部委局和四个省组成,这个跨部门协调机构运作几近一年。

  外交部副部长武大伟去年被任命为该领导小组组长,担任副组长的有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张国宝、国防部外事办公室主任张邦栋、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张力军。

  刚刚升格为正局级部门的外交部化武办,同时也作为处理日遗化武领导小组的常设机构,刘毅仁续任化武办主任。这一机构设置的变更不日将公布在外交部网站上。

  权威人士指出,日本遗弃在华化武问题是中日间重大的历史遗留问题之一,但与靖国神社、慰安妇问题、强抓劳工、军票案等等其它没有解决头绪的历史问题相比,是迄今为止唯一走上解决轨道的问题。

  有媒体评价说:“处理遗弃化学武器问题,也许是目前日中能够共事的为数不多的课题之一。”因此,中日两国如何将处理遗弃化学武器,转化成为改善两国关系的契机,在中日关系一直处于严冬的特殊时刻,显得弥足珍贵。

日遗华化武伤人事件不断

  近年,日本遗留在华化武伤人事件不断,给中国人民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中国政府在处理化武问题上的态度是,“日方要切实履行在《禁止化学武器公约》及中日有关备忘录中作出的承诺,加快工作进程,早日干净、彻底地销毁日本遗弃在中国的化学武器。”

  根据《禁止化学武器公约》的规定,日方处理遗弃化学武器的期限应该是在2007年4月。但日本声称,在2007年的期限内处理完毕是不可能的,因此要延长五年时间。中方已同意日方关于将最终销毁日期延至2012年的请求。

  1945年日本战败投降后,侵华日军将大量化学武器掩埋地下或弃之于江河湖泊之中。迄今为止,中国19个省区已发现当年侵华日军遗弃的化学武器。

  据中日双方专家探测,推算约有近四十万枚化学炮弹。中日两国政府经过谈判,于1999年7月29日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日本国政府关于销毁中国境内日本遗弃化学武器的备忘录》。


美官指不应视华崛起为威胁


  (华盛顿讯)美国专责东亚及太平洋事务的副助理国务卿克里斯滕森说,不应将中国崛起视为威胁。

  他认为,华府鼓励北京在国际事务中担当积极角色,取得一些成果,相信可以减少台海发生军事冲突的机会。

  他在国会美中经济和安全评估委员会会议作证时说,不应将中国的崛起看作是对美国的威胁。这种崛起是挑战,同样也是机会。

  他又说,在人 权、宗 教自由、贸易不平衡、大杀伤力武器扩散等问题,中美两国仍然存在严重分歧。

陈云林访台 美新任亚太副助卿:正面现象


  (华盛顿讯)东森新闻报报道,美国国务院新任亚太副助卿柯庆生3日首次出席国会听证会,针对大陆中共中央台办主任陈云林获邀赴台台参加两岸农业合作论坛,美方认为这是一项正面的发展,不过柯庆生也强调,布什政府会持续鼓励北京与台湾民选领导人展开对话。

  柯庆生7月17日才刚接替祁锦慕出任亚太副助卿一职,8月3日第一次到国会作证,吸引大批媒体,被问到美方对陈云林来台一事的看法,中文讲得十分流利的柯庆生为求谨慎仍以英文回答,内容也不超出布什政府一贯的政策。

  柯庆生说,「美方的立场一直是鼓励两岸接触和对话,陈云林若到台访问将是两岸对话交流的例子,美方认为这是个正面的现象。」

  柯庆生在听证会上表示支持台湾参与国际组织,并对美中关系和两岸情势抱持乐观。至於两岸之间政府对政府的协商迟迟未能开展,柯庆生暗示,北京要付比较大的责任,他说,「美方对於北京和台湾领导人直接对话的意愿,到目前为止不甚满意,但我们会持续鼓励他们和台湾领导人对话。」

韩总理:日本应消除侵犯韩国主权的历史认识


  (综合讯)韩联社报道,韩国总理韩明淑就韩日关系表示:对过去殖民统治的正当化、侵犯韩国领土和主权、参拜靖国神社等日本一些政治领导人对历史的认识问题,正成为阻碍两国关系的因素。

   韩明淑在4日接受《日经新闻》采访时表示:“停止参拜靖国神社是恢复韩日首脑会谈的条件之一,但根本问题是消除侵犯韩国主权的历史认识。”

  韩明淑还表示:“问题在日本政治领导人身上,他们应把历史认识问题引向正确的道路。如果条件成熟,可以考虑去日本。希望两国能发展成面向未来的伙伴关系。”

   韩明淑就日本人被朝鲜绑架问题表示:“同被朝绑架者横田惠一样,过去在亚洲,与本人意愿无关,被日本强行动员的事例很多。目前,在亚洲因日本过去所做的行为,还有很多‘横田惠’。”

安倍:拜靖国是个人的事


  (综合讯)日本内阁官房长官安倍晋三为参拜靖国神社辩护,指那是个人的事,并暗示将来或会再到靖国神社参拜。

  他没有证实传媒报道,指他今年四月曾秘密到靖国神社参拜。但他坚称,参拜是个人的事,而他今仍会为那些亡灵祈祷,暗示他或会再到靖国神社参拜。

  但他向记者表示:「由於事件已成为外交及政治问题,我已表明不会说清楚今後会否拜靖国,或曾否参拜靖国。」

  传媒报道指,四月十五日春祭仪式开始前,安倍乘坐私人汽车、身穿便服到靖国神社参拜,但就以内阁官房长官名义奉纳献金。

俄美民意调查显示:大国影响力 中国排第四

(中国)中国中央电视台 (2006-08-04)



  中国在世界的影响力到底有多强,这是不少人关心的话题。7月31日出版的俄罗斯《生意人报》对此做了报道,根据俄美两国调查机构公布的民意调查结果,中国的影响力在世界排名第四,前三名分别是美国、欧盟和英国。   

  俄美看法大相径庭   

  八国峰会前夕,俄罗斯的列瓦达中心和美国的专门机构“世界公共舆论”进行了一个跨国合作项目,这两家权威机构联手进行了一次关于大国影响力的民意调查,被调查者包括1600名俄罗斯人和1059名美国人。大国影响力调查涉及英国、德国、意大利、加拿大、中国、美国、俄罗斯、法国、日本和印度10个国家,此外还包括欧盟,民意调查设定的最低得分为0分,最高得分为10分。   

  对美国人的调查结果显示:美国(8.35)、中国(6.22)、英国(6.2)、日本(5.83)、欧盟和俄罗斯均为5.32,德国(4.71)、加拿大(4.33)、法国(4.14)、印度(3.88)、意大利(3.73)。   

  列瓦达中心的民意调查结果则为:美国(8.74)、欧盟(7.15)、俄罗斯(6.57)、英国(6.21)、日本(6.18)、中国(6.12)、德国(6.11),法国(5.83)、意大利(5.1)、加拿大(4.75)、印度(3.75)。除了上述国家和地区之外,列瓦达中心还对北约和独联体的影响力进行了摸底,北约得分竟然高达7.95分,超过了欧盟,仅次于美国,而独联体得分仅为4.03分,只领先于印度,排在倒数第二位。   

  将俄美两国的民意调查结果进行综合评估之后,两家权威机构出炉了大国影响力排行榜:美国(8.545)、欧盟(6.235)、英国(6.205)、中国(6.17)、俄罗斯(6.035)、日本(6.005)、德国(5.41)、法国(4.985)、加拿大(4.54)、意大利(4.415)、印度(3.815)。   

  俄罗斯人对中国的了解还停留在19世纪的水平   

  对于中国的影响力,俄美两国评价各异,打分情况相差悬殊。这是因为多数美国人对中国情有独钟,他们认为中国的世界影响力仅次于美国,调查结果显示,68%的美国人认为,未来10年里中国的影响力将显著上升,届时中国足可以与美国相提并论。   

  美国人在看重中国影响力的同时,又显得忧心忡忡。俄政治学家奥列什金说:“预测结果显示,经过40年之后中国的经济指标将超过美国。中国人如今已经关心重新分配世界能源,美国人对这个未来的竞争者感到忧虑。”   

  调查结果表明,只有50%的俄罗斯人认为中国具有重要的世界影响力,在俄罗斯人眼中,中国的影响力仅排在第六位。俄《报业报》称,俄罗斯人对欧盟显然是高看一眼,而对中国和印度这两个东方邻居似乎并不感兴趣。   

  奥列什金指出:“俄罗斯人对中印的了解很少,多数俄罗斯人对中印两国的印象还停留在印度电影、大象、舞蹈,以及中国的生活日用品等方面。很少有俄罗斯人知道,中国近年来创造了举世瞩目的经济奇迹,而印度则拥有了世界上最优秀的软件设计师。”俄科学院欧洲所高级研究员巴尔达切夫认为,俄罗斯人对中印两国的了解还停留在19世纪的水平,俄罗斯人更关心个人生活和家庭问题,他们甚至很少关注正在变化的世界。   

  俄罗斯人比美国人还尊重美国人   

  从调查结果不难看出,美国人和俄罗斯人一致认同美国的霸主地位,俄罗斯人给美国打了8.74的高分,甚至超过美国人自己(8.35),难怪《生意人报》的文章标题就是“在尊重美国方面俄罗斯人超过了美国人”。   

  对于俄罗斯的未来,俄罗斯人似乎更自信,美国人似乎更悲观,60%的俄罗斯人认为未来10年俄罗斯将在世界舞台上扮演更重要的角色,有此认识的美国人只有24%。   

  俄美两国对欧盟的看法也大相径庭,美国人并不认为欧洲国家可以对其霸主地位构成挑战,而在俄罗斯人看来,欧盟的影响力非同一般。列瓦达中心创始人社会学家列瓦达解释说:“在美国人眼里,美国非常强大,任何一个欧洲国家都无法对其构成威胁。而在八国峰会前夕,俄媒体几乎每天都在讲述欧洲国家发生的事情,俄罗斯人自然对欧盟在国际舞台上的影响力深信不疑。”巴尔达切夫则认为:“俄罗斯更像欧洲国家,俄罗斯与欧盟是邻居,我们有相似的历史和文化。”

布什暗示放松对华出口管制?

(中国)经济观察报  (2006-08-04)



   据路透社1日消息,美国总统布什7月31日正式批准同意向中国出口907.2吨石墨,布什表示相信出口到中国的石墨及其设备不会被用来发展火箭和其他太空发射技术。

   此前美国政府曾担心,中国会利用这批石墨改进导弹发射技术,并对美国的航天发射产业造成威胁。布什说,他确信“对外出口石墨和石墨加工设备不会对美国航天发射产业造成影响。”布什还说,中国不可能利用这些石墨提升导弹或火箭的发射能力。根据合同,中国公司进口的这批石墨将用于制造电池电极或工业模具。

   此前,这宗交易引来白宫高度关注,因为石墨可以用来制造固体燃料火箭的发射喷嘴,该技术能提高远程洲际导弹或航空飞行器的发射能力。

   清华大学国际问题研究所教授陈琪认为,布什亲批向中国出口特殊石墨,是在暗示美国正在放松对中国的高科技出口管制,具有一定的象征意义。

   专家分析推动布什总统发布批准令的原因主要有两个。其一是国际范围内欧洲和日本对美国的巨大竞争压力。法国也具备生产整体石墨产品的能力,如果中国不能从美国得到,从法国也可以买到。陈琪表示,尽管这不是促成这次批准令的主要原因,但是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其二是中国国产技术的飞跃迫使美国降低它的出口限制门槛。中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协会高级工程师潘葆铮向记者表示,中国已经能够生产各种石墨材料。

   美国一名分析人员指出,美国对中国筑起的传统贸易壁垒正在迅速瓦解。布什政府在外交上需要中国,中国则在出口上需要美国。“布什政府逐渐明白,在全球化经济体制中,你能阻止那些蓬勃发展的经济体拥有的东西其实不多。”

   自1989年以来,美国政府和国会一直对华实施高科技出口限制。直至2004年8月6日,出于经济利益等诸多因素考虑,布什致函美国国会,就批准向中国出口线形加速器等7项军民两用物品出口的决定向国会通报。 

   布什此举算是打开了美国对华技术出口限制重重铁幕的一角,同时也开创了对华出口一事一审的先例。

日本战机模拟东海攻击中国“珍珠港”

(香港)凤凰网 (2006-08-04)



  7月26日,澳大利亚新闻网、路透社、南非《独立报》等媒体,均报道了一则“日本自卫队战机模拟东海导弹攻击,吓坏日本渔船,并引发当地渔业协会强烈抗议”的消息。这则消息也立即引起了军事观察员们的浓厚兴趣,因为日本战机在东海上空模拟超低空导弹攻击海上目标,显露了它新的战略意图。

  16架战机掠海攻击 10艘渔船慌忙逃命

  据路透社驻日本记者7月26日从东京发回的《日本导弹模拟吓坏渔民》的报道显示,日本自卫队战机25日在日本海秘密举行超低空攻击演练。由于庞大的攻击机群掠过,海面上腾起多股水柱,在海上作业的约10艘日本渔船怀疑发生紧急事态,当即逃回兵库县。

  7月26日,兵库县政府官员向日本防卫厅递交了一份措辞强烈的抗议信称:“毫不知情的渔船‘诚龙丸号’正在演习区域作业。当时船员看到战斗机低空飞行,随后海面上涌起多个水柱。惊慌之下,渔船迅速驶离这一水域。当时该水域还有10艘正在作业渔船,他们同样感到极度地惊慌。”这封直接交给日本防卫厅长官的抗议信要求日本自卫队保证,一定要防止类似事情的发生。

  兵库县政府官员私下里也向记者抱怨说:“日本防卫厅在6月底已经通报了他们将在日本海演习,但他们没有提供足够的细节。我们也知道军演信息开放有限度,但应该告知更具体的演习海域,不能让渔民面对危险。”日本防卫厅一名发言人稍后证实,航空自卫队战斗机当时确实在这一区域展开了导弹演习,但参与演习的16架F-4战机发射的不是导弹,而是用以引诱红外制导导弹的照明弹。

  认定战争风险在海上 日军苦练海空攻击

  日本防卫厅官员告诉路透社记者,当天的演习是日本航空自卫队系列海空大演习的一部分,参演的战机模拟空对舰导弹攻击,其中一艘日本渔船确实被雷达锁定,但并没有真地向其发射导弹,只是掷下了引诱红外制导导弹的照明弹,那就是渔民们看到的水柱。

  驻韩美军《晨鸟报》援引驻日美军的消息说,7月25日当天,日本航空自卫队数十架各型战机分别在日本海和东海海域上空同步举行“超低空对海攻击”演习,其中F-4战机在兵库县附近海域,而F-15J则在鹿儿岛海湾东海水域上空,一同参加演习的还有空中预警机、空中加油机。

  这次海空攻击演习的保密性很高,演习的目的也耐人寻味。据日本自卫队的判断,日本未来的战争风险“主要发生在海上”,而现代海战的关键是战场上空制空权的争夺。

  为此,日本自卫队从两年前开始让航空自卫队的战机“赶海”,其重点是从美国进口和在日本组装的198架F-15J/DJ。另外有日本自己生产的F-2飞机60架,其中F—15J是世界空军第3代战机中的佼佼者,最大作战半径1600公里,今年刚刚进驻冲绳那霸,能在不进行空中加油的情况下,在钓 鱼 岛及东海上空滞留30~40分钟。

  更耐人寻味的是,在珍珠港事件爆发前,日军鱼雷轰炸机的飞行员便是在南方鹿儿岛海湾上空模拟珍珠港地形,进行攻击训练的。尽管此次训练不能说跟历史有直接关联,但却起码说明日本空军在二战结束60多年后的今天,重新拾起了对海攻击的作战技能。

  来源:青年参考

柯庆生成美新任亚太副助卿

根据《联合报》报道,七月十七日接替祈锦慕出任美国国务院东亚局负责两岸及港、澳、蒙古事务副助理国务卿的柯庆生,原为普林斯顿大学国际关系教授,近年来是美国国会中国或两岸事务听证会上的常客。他也是继圣地牙哥加州大学教授谢淑丽在柯林顿政府担任亚太副助卿之後,六年多来另一位由学界出身的两岸事务亚太副助卿。

  一九六一年生的柯庆生,曾在康乃尔大学、麻省理工学院和普林斯顿大学任教,也发表不少评论两岸关系的论文。其论点和布希政府处理两岸事务的立场颇为一致,或许正是他出线的主因。

  柯庆生三日首度以官员身分作证,向国会议员阐述「中国还是不是一个负责任的利害关系者」?这项发言内容,也是检视「负责任的利害关系者」定位,是否仍是美国政策的一个重要指标。

  把中国视为「负责任的利害关系者」,是由刚离职的副国务卿佐立克去年九月廿一日在纽约外交关系协会演讲时提出,并强调美国将据此重新界定与中国的关系。佐立克并宣称美国应藉着卅年来所持的整合政策,透过支持中国采行的建设性的行动,协助中国转变。

  随後,美国总统布什在去年十一月访问北京,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也在今年四月回访华府,其间各界对中国是否为「负责任的利害关系者」的讨论不断,也逐渐充实了这个概念的内涵。

  柯庆生在国会的证词,进一步确认了这项政策并不会改变。

  柯庆生未进入政府前,一直用「吓阻政策」来解析美国处理两岸冲突的可能作法;也就是「吓阻」大陆对台动武,并提供台湾面对大陆对台动武威胁的保证。但柯庆生也点出美国如此操作,却常自陷在如何有效吓阻大陆对台海军事威胁,以及如何一方面提供台湾可靠的武器抵御大陆,另一方面又不致因此更强化台湾走向独立,从而引爆台海冲突的两难中。

  柯庆生容或有些学者之见,思维却与美国长期以来的政策十分契合。因此,展望未来美国的两岸政策,大致也能「维持现状」,不会因为人事更替,出现剧烈的变化。


王毅提改善中日关系4方向

中国驻日本大使王毅昨天提出一些改善中日关系的新思维,他呼吁中日要各自坚持和平发展道路,重建彼此之间的信任,积极改善双边关系。王毅表示,如果日方在双方关系上做出明智判断,中方愿意善意回应。

  王毅未明确说明日本要做出什麽「明智判断」,但据传包括日本政府领导人停止参拜靖国神社。日相小泉近年来接连参拜靖国,遭到北京与首尔的强烈批评。小泉昨日还暗示,在今年9月卸任前可能还要继续参拜。

  以「亚洲的未来与新型中日关系」为主题的第二届「北京——东京论坛」昨日上午在东京开幕,王毅与日本首相热门接班人内阁官房长官安倍晋三等两国政界人士通过第二轨道释放信息,寻求打破两国依然冰封的政治关系。

  王毅在开幕式上阐述中国政府的对日政策时说,改善中日关系已成为当前两国人民的共同呼声,为推动两国关系尽快走出目前的僵局,建议从四个方面做出努力。

  一是增进相互了解。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已取得历史性进步,日本也正进行各种改革,双方有必要各自坚持和平发展道路。

  二是克服政治困难。正确对待历史,妥善处理现存问题,将成为双方真正面向未来,建立长期稳定关系的契机和动力,中方愿对日方做出明智判断予以善意回应。

  三是重建彼此信任。《中日联合声明》等三份政治文件明确了双方应遵循的准则,现在有必要重温两国老一辈政治家做出的郑重承诺,重建两国新一代领导人的相互信任。

  四是实现互利双赢。中日关系的走向具有超越双边范畴的重要意义,改善两国关系也是亚洲各国和国际社会的殷切期待。双方应加强优势互补,寻求互利双赢,共同构筑一个更加合作、和谐和开放的亚洲。

  今年9月可望成为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接班人的内阁官房长官安倍晋三在致辞中则说,日中关系是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两国需要进一步加强合作,扩大共同利益,增进两国人民之间的相互理解和交流。

  「北京——东京论坛」由中国日报社、北京大学和日本「言论NPO」共同举办,第一届论坛於去年8月在北京召开。今後将每年举行一次,轮流在两国举办,这成为中日两国交往的「第二轨道」。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