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08/15

人民币升值难解过热之忧

人民币升值难解过热之忧

(中国)《瞭望新闻周刊》 (2006-08-15)



  人民币升值并不是解决当前投资过热和结构失衡的惟一途径。没有稳定且可持续的国家经济竞争力,人民币升值就缺乏基础

  文/王小广

  加息还是人民币升值,成为目前各方有关如何抑制过度投资的争论焦点。在所接触到的研究者中,多数认为升值更好,似乎这是解决投资过热及结构失衡最恰当的钥匙。但同时也有不敢与此苟同的观点。

  人民币升值真能解决投资过热和结构失衡?升值与不升值的利弊如何?不断强化的升值预期、顺差扩大与投资过热到底是怎样的关系等,实际上都要静心观察,全面权衡。

  “升值论”的四种观点

  综合起来,目前大致有四个“升值论”的观点:

  一是“低估”论。持此论者认为中国目前的汇率已被严重低估,而且这种低估已对经济发展产生了实质阻碍或破坏,至少是造成了某种非常重要的扭曲问题,如出口品价格过低、国内各类价格扭曲等。

  二是“避险”论。一些人对中国发展的前景极为看好,认为要不了多少时间中国经济将会超过美国。像日本、亚洲四小龙一样,人民币必然大幅升值。这就特别要避免这些国家或地区因一次性或集中性大幅升值而造成的负面影响,必须将升值的过程延长,采取渐进性升值策略。

  三是货币问题“根源”论。认为当前流动性过剩问题主要原因是外汇储备增长太快,而外汇储备增长太快主要是因为顺差太多,而这又是由于汇率长期过低所致。因此,要降低货币供应量的增幅,必须让人民币升值。甚至有人说,升值是治本,升息是治标,既升值又升息则是标本兼治了。另外还有一种说法是,因为汇率政策没有灵活性(主要是指不升值),已大大削弱了国内货币政策的效果,甚至影响货币政策的独立性。

  四是“显示”论。认为中国已经发展得非常好,升值不仅能显示中国的大国地位,而且也是对世界负责任的做法。不升值会很吃亏甚至是不负责任,而且升值会有很多好处,如升值将使人民币成为国际强势货币。

  币值低估没有明显坏处

  先说说“低估论”。人民币汇率是不是被严重低估,低估多少,没有人说得清,但有三点是清楚的:

  一是在一个国家从落后或相对落后走向发达的过程中,汇率低估是一个普遍现象,且没有产生过什么大的负面影响。

  汇率低估的好处至少有两点,首先可以促进出口,对培育一国企业的竞争力有促进作用;其次,汇率低估且稳定是发展中国家和小国及地区经济发展的外部稳定器。发展中国家在通过扩大对外开放逐步培养竞争力的过程中,面临跨国公司强大的资本实力,低估且稳定的汇率安排是国内柔弱企业平衡强势外资的一种有效机制。

  二是汇率大幅波动是一种巨大的资产转移“扰动”,发展中国家一般难以承受这一“扰动”而形成的风险。亚洲金融危机就是这样一次大的“扰动”。

  三是没有证据表明汇率低估是造成国内价格的严重扭曲的主要原因。中国产品出口价格偏低,主要不是因为汇率低估。汇率低估会导致我国产品相对其他国家产品的普遍性低估,其中用较稀缺性资源生产的产品出口过多将是一种国民福利的损失。但它不会造成国内产品间的价格扭曲。国内不同产业的产品价格间的扭曲主要与垄断、不当管制有关。当前内外经济的失衡问题反映为经济对出口及外资依赖过强。

  造成近几年我国出口超常高增长的原因包括三个方面,首先是汇率存在一定的低估;其次是长期采取高的出口退税率政策;第三是地方政府对引进外资采取了过度的刺激政策,如低价出租土地、各种税收(如外资企业所得税明显低于内资企业)及其他优惠政策等。

  应该说,汇率低估仅是原因之一,要想改变对出口增长的过强依赖没有必要一定要调整汇率,相反,调整另外两个政策效果会更好,而且对国内企业和内陆地区来讲也更为公平。

  竞争力是人民币升值的必要基础

  所谓“避险”论,其基础是认为经济起飞国家汇率大幅升值是一种必然规律,而一次性升值具有巨大的破坏性,所以认为应先升值和慢升值,以避免落入“日元升值的不好路径”。

  这里就有三个疑问:一是在政策选择是否可以只选择好的,而把所有负面的东西完全避开?看来是不行的。因为这是一枚硬币的“两面”。要固定汇率的好,却不要“去固定”时的剧烈波动或巨大风险,基本上是不可能的,因而最好的选择是采取更好的办法减少负面影响。

  二是“慢升值”真的能行得通且不会造成更大的问题吗?“慢升值”特别是有规律的慢升值,实际是培育了一种固定的预期,甚至是不断强化的预期,其带来的结果可能会更糟,会使海内外的投机因素被强化。事实上,近几年顺差的扩大,便与人民币升值预期不断强化有关系。如果我们真的让人民币每年升值3%~4%,结果将是全球流动性都向中国集中,流动性过剩只会越来越严重。这无异于为了避免一种风险而引进更大的风险。因此,人民币升值只能是一次性或集中性(集中于某一阶段),发生的时间将比较长且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当然人民币最后将大幅升值是个好事,至于它可能带来的风险也要坦然地去承受,并尽可能去化解。

  三是经济起飞国家币值必然大幅升值是有条件的,其与经济发展阶段有因果关系,因而升值不一定是一个连续不断的过程。一种主导性的经济政策包括货币政策、产业政策、财政政策,都与经济发展阶段有很强的关联性。经济政策与产业发展都具有某种甚至是很强的序数性。作为一种金融政策工具,汇率也如是。当金融和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它就应该升值。相反,在这个阶段到来之前就盲目升值或该升值时(内在性)却迟迟不肯升值,都会给经济发展带来巨大风险。

  至于升值与经济发展阶段的关系,升值是果,而发展阶段是因。对比日本、亚洲四小龙与东南亚“四小虎”的 汇率剧烈变动期及后果,我们观察到这样的一个有趣现象:一个国家工业化及工业国际竞争力基本形成是升值的“临界点”,只有当经济竞争力真正建立起来了,升值才是一种必然过程。相反,如果一个国家发展没有达到一个很高的阶段(中等发达或发达阶段),汇率纵使大幅升值最后也会大幅贬值。日元、韩元升值及台币等升值都发生在工业化完成之后,所以尽管大幅升值后造成了很大的经济波动,但基本不伤元气。相反,汇率市场化及汇率大幅升值远在工业化完成之前,会面临很大的金融风险和冲击。

  用贸易顺差的扩大来判定一国货币是否升值是不充分的,因为贸易顺差可能是竞争力大幅提高的结果,也可能是由于某种阶段性优势所引起。如中国的外贸顺差扩大主要是由于跨国公司将生产能力向中国转移(通过加工贸易方式)所致,并不是由于我国资本技术密集产业和高技术产业已经形成了较强的国际竞争力。因此,这不过是一种外在的优势。

  另外,还有金融发展的顺序问题。国内金融改革和发展在先,而作为国际金融工具的汇率改革和发展应在后。或者至少是利率市场化在先,汇率市场化在后。这里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汇率作为调控经济的工具更为繁杂,更为高级,也更难控制。这样说,并不是不要对汇率机制进行先期性探索性改革,但所迈的步子相对有限。

  无论是经济发展阶段,还是金融发展阶段,目前我国都还不具备汇率大幅升值的条件。没有强有力且可持续的经济竞争力做基础,人民币即便升值了,也难以维持。

  由此亦可知,“以人民币升值来显示中国是负责任的大国”的观点,不仅没有道理,而且是一种很奢侈的想法。相反,尽可能在较长时间内保持汇率稳定则是一种最佳选择。

  升值预期会加大投机风险

  货币问题“根源”论有一定道理,但并不全面。

  毫无疑问,近几年货币供应量的大幅增长与外汇储备增长过快有相当大的关系。2003年新增外汇储备对全部运用资金的贡献率为28.4%,2004年、2005年分别上升到48.5%和46.4%,不过,今年前5个月有所下降,为27.7%,这说明外汇储备增加对货币供应量增长的作用在减弱,同时也表明通过升值来减少货币流动性的必要性在降低。

  实际上,近年来外汇储备的增加与人民币汇率低估关系不大,反而与不断走强的人民币升值预期很有关系。

  我国每年新增的外汇储备主要由三部分构成:一是贸易顺差,二是外商直接投资(FBI)规模,三是海外游资及其他资金流入。2002年以前,外贸顺差与FBI合计占新增外汇储备的比重一般都超过100%,2003年以后发生了很大变化,降至40%~70%。顺差占外汇储备增加的比重,2003至2004年平均为17.8%,2001~2002年则平均高达43.8%,不过2005年则再次上升到40%以上。这说明外贸顺差增加不是外汇储备增加的决定性因素,FBI更稳定,新增外汇储备中增长最快的是海外游资及其他资金流入。该项资金占外汇储备新增量的比重2003年为32.4%,2004年猛增到55.1%,去年下降到22.3%。今年上半年新增外汇储备1222亿美元,顺差和FDI占26.5%。正如一些专家指出的,外贸顺差中还有一部分是海外游资用虚报出口的方式流入形成的,因而,这几年海外游资流入占外汇储备新增量的比重较高。而我们观察到,是升值预期及国内房地产投机导致了海外游资的大量流入,因而政策解决的关键是削弱人民币升值预期,而以升值根本解决流动性过剩问题则是夸大其词。

  承诺灵活汇率调整 币值应可升可贬

  升值并不能解决我们当前面临的投资过热及结构失衡问题,更重要的是大幅升值的机会还没有到来,在工业化未基本完成特别是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国际竞争力还未完成时采取逐步升值或快速升值的政策,将增加宏观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阻碍产业竞争力的形成。

  这就需要对外传递两个信息:一是人民币在现阶段缺乏大幅升值的基础,升值不仅将可能对中国经济造成巨大的伤害,而且还会影响世界经济的稳定性。保持较长时间人民币汇率稳定是中国长期稳定增长的前提之一;二是我们承诺增加汇率调整的灵活性,但必须保持在可控、有限的范围内,而且可升可贬,这要根据经济增长波动和国际形势而定等。解决投资过热及结构失衡的办法有很多,如逐步小幅升息、合理调整外贸外资政策、加快收入分配领域的改革、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及打破行政垄断、积极推进税收体制改革等,不一定非要依靠人民币升值来解决。□

人民币兑美元
  创汇改以来最大跌幅

--------------------------------------------------------------------------------



  (北京综合讯)由于市场担心中国将加息,昨天中国人民币兑美元创下去年汇改以来的最大跌幅。

  据彭博社报道,中国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所长夏斌和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宏观经济研究院研究员王小广,均表示人民币升值不足以抑制出口,中国需要升息来放缓贷款增长。

  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昨天设在上周五收盘价的下方。每日银行间即期外汇市场人民币兑美元交易价在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上下千分之三的幅度内浮动。

  昨天当地时间12点47分,人民币兑美元下跌0.19%报7.9878。人民币兑美元昨天中间价设在7.9928,低于上周五收盘价7.9760。

  另据路透社报道,中国外汇交易中心人民币兑美元昨天在询价系统收报7.9790元,较上日的收盘价7.9760元下跌,盘中最低曾跌至7.9905元。

  交易员指出,受海外美元上周五大幅反弹影响,昨天人民币中间价明显回落,指引汇价全天呈低位徘徊。7.9790元的收盘价也为日高。

  上海一银行交易员表示,“美元反弹使得今天(指昨天)中间价回落,因为回落的幅度很大,所以大家都谨慎起来,汇价基本就僵在7.9900附近。”

  纽约美元上周五上涨,创下近一个月最大单周涨幅,因为美国公布的7月零售销售数据意外强劲,使市场认为美国联邦储备局(FED)可能无法长期维持利率不变。

  但上述交易员认为,由于昨天人民币汇率下跌缺口过大,技术上存在着回升动能,因此预计人民币短线存在上涨机会。

  美国财长保尔森上周五表示,他正努力研究如何说服中国进一步提高人民币汇率弹性。


美国对华政策的新蓝本

● 韦弦

  美国副国务卿佐利克的辞职曾经引起人们对中美关系未来走向的不同揣测。8月初,美国新任副助理国务卿柯庆生(Thomas J. Christensen)的一个长篇发言,很大程度上廓清了人们心头的疑云,美国对华政策的未来走向逐渐明朗起来。

  7月17日柯庆生履新,在美国国务院负责东亚和太平洋事务。8月3日,美中经济与安全审议委员会举行听证会,题为《中国是负责任的利益相关者吗》。柯庆生在会上做了主题演讲,这是他就职后第一次就中美关系做出公开宣示,也在很大程度上代表着美国国务院系统目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对华政策的基本取向。


美国不应视中国为威胁  

  翻开柯庆生数千字的讲稿,其核心是在谈论中国的国际定位、中国在美国全球战略中的定位和美国对华政策的核心与主轴。从这里,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美国对华政策的基本判断和取向。

  第一,中国还不是一名负责任的利益相关者。很多人一直以为,佐利克已经将中国视为负责任的利益相关者。其实这是一个误会。翻检去年9月佐利克关于中国的那篇演讲,其中的确没有如此声口简断的判词。而这次柯庆生的演讲则有了更明确的表示。他说,“佐利克并没有说中国现在已经是国际体系中一名负责任的利益相关者,他只是强调,美国的政策应该推动中国成为一名负责任的利益相关者”。

  第二,中国很有可能成为负责任的利益相关者。虽然不认为中国现在就是负责任的利益相关者,但柯庆生对中国会朝着这个方向发展表示很乐观。他举出了两个理由。一是中国已经将其前途系于全球化及其在全球体系中获得成功的能力。20多年来,中国人民已从中国的开放以及中国对全球经济的参与中获得了巨大的经济收益。中国的成功完全有赖于使其受益的全球体系的成功。因此,全球体系的成败与中国利益相关。二是中国越是成为全球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就越会感受到与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结盟关系。

  第三,美国不会遏制中国。柯庆生此次演讲的基调是,“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影响力日增是中国经济增长与发展带来的自然结果,不应视为对美国的威胁”。当前,美国对华政策的核心是将“在最大程度上扩大共同利益与相互合作的积极接触”与美国必须保持强大的地区能力的观念结合起来,以防中国最终偏离与美国利益相符的路线。因此,柯庆生在演讲中明确表示,美国不想遏制中国,而是想帮助中国将其日益增强的影响力引导到一个正确的方向。

中庸的政策路线

  尽管柯庆生明确表达了对华政策的倾向性,但我们也能同时感受到美国对华政策依然具有两面性的因袭。

  柯庆生在演讲中列举了中美两国在联合国、世界贸易组织、东盟地区论坛、亚太经合组织等国际组织的积极合作,也列举了中国在六方会谈、伊朗核问题、阿富汗重建、防治全球性疾病、完善能源供给保障等方面所发挥的重大作用。但同时,柯庆生也详细谈到美国在人权与宗教自由、贸易不平衡、防扩散、军事透明度等四个问题上对中国的关切。

  柯庆生的演说,从结构上讲是对美国高官谈论中国的一种沿袭,反映了美国对中美关系的矛盾心态和对目前中国发展路向的不确定感受,反映了美国对华政策路线依然会在合作与制约中寻找平衡。当然,这种中庸的政策路线与柯庆生对中国的一贯理解是一致的。

  柯庆生在就任前就是一个中国通,他做过普林斯顿大学的政治学和国际关系教授,兼任普林斯顿大学——哈佛大学中国和世界项目的主任,还是美中关系全国委员会理事。他曾发表过很多关于中美关系和台湾问题的论文,也有一本名为《1947—1958年的中美冲突》的专著。在两岸关系问题上,柯庆生一直主张,美国理当支持台湾民主,但应注意与“台独”保持距离,美国保卫台湾的义务应当是有条件的,如果台湾片面宣布“独立”,美国将不会协防台湾。

战略对话仍将持续

  8月6日,美国国务院信息局将柯庆生的演讲稿排在该局网页的显眼位置。仔细阅读之下,我们还能发现其中两点重要的政策暗示。

  首先是中美战略对话还将继续。在中国外交部副部长戴秉国与美国前副国务卿佐利克之间进行的中美高层战略对话,对近两年的中美关系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柯庆生在演讲中对此给予高度评价,这种评价暗示着佐利克的继任者将与中国同行继续进行战略对话,拓展、提升中美关系。

  其次是台湾问题在美国对华政策中的重要性会继续降低。近两年,台湾问题在中美首脑会谈中越来越成为必须谈到却往往是一带而过的话题,反映出台湾问题在中美两个世界性战略力量的对话中的分量在逐步减轻。柯庆生的演讲也反映出这个趋势。在将近十页的演讲稿中,没有专门提到台湾的段落。只是在中国军事透明度一段中谈到台湾。柯庆生也没有主动谈及两岸政治关系和“台独”问题,只是在回答提问时不得不有所涉及。

  去年9月,时任美国副国务卿的佐利克关于中美关系的讲话引起了广泛关注,也逐步规划着一年来中美关系的路向。时隔将近一年,柯庆生的演讲也透露出了浓厚的政策宣示意味,或许今后一段时期的美国对华政策会以此为蓝本。

  

·作者是北京国际问题学者

北京奥运会面临的外部挑战


● 邱震海(香港)

  2008年北京奥运会,从8月8日开始进入倒计时两周年。北京奥运组委会当天举行倒计时两周年记者会;官方《人民日报》也发表评论员文章,以“光荣与责任”为题,指出“北京文明素质的提高是时代的要求,也是世界选择北京时抱有的期望。”

  然而,从实际情况看,无论是不久前披露的北京市政府主管奥运项目官员的贪污腐败,还是周前暴雨成灾所暴露出的北京在市政建设和危机管理机制上的漏洞,都不断提醒人们,在两年不到的时间里,北京奥运会还有着许多有待克服的挑战。

  从更大的范围来看,未来两年中国在对外关系上也面临一系列须要谨慎处理的挑战;一旦处理不好,则可能对2008年奥运会构成负面影响,轻则对奥运会进行构成局部负面影响,重则可能出现如1980年代初各国集体抵制前苏联奥运会那样的情形。

  从对外关系的角度看,撇除恐怖袭击、中东战争和非传统安全因素(如大规模瘟疫)等不可预料的因素外,就可预知范围而言,可能对2008年北京奥运会构成直接重大影响的有三组关系和一个问题:所谓三组关系,一是中美关系,二是中日关系,三是两岸关系及其背后的美日因素;所谓一个问题就是朝鲜导弹或核问题。

  首先,随着中国崛起势头日益明显,中美关系越来越呈现出其既合作又对抗的复杂性。但同时必须承认,中美关系这几年已基本建立了一整套各个层面的对话机制,其中包括元首热线和互访、战略对话机制、经贸联委会机制、人权对话机制等;再加上布什第二任期的对外和对华政策都已趋于务实,因此即便未来中美出现突发事件,情况也将较2001年撞机事件发生时要好得多。

  另外,2008年奥运会开幕时,正值美国大选进入白热化阶段,美国对华政策基本上仍将延续目前的基调。因此,除非发生无法预料的事情,中美关系在2008年奥运会举行之前,不会有十分重大的变数;但“美国因素”则存在于每一组与中国有关的对外关系之中。

中日、两岸和朝核都是关键

  问题倒是难在中日和两岸关系上。从大范围来讲,中美、中日和两岸关系是未来可能直接影响乃至制约中国崛起的三组对外关系,中国必须以极大的耐心和极高的智慧来处理这三组关系,使之成为中国崛起的助力而非阻力。但三组关系之内,可能对中国近期发展(其中包括2008年奥运会)构成直接影响的是中日关系和两岸关系。

  就中日关系而言,“后小泉时代”的日本领导人虽然可能在方式和策略上较之小泉有一些微调,但就整体基调而言,却将比小泉更为右倾;中日关系也将面临更为艰难的挑战。这是由中日关系的结构性矛盾以及日本社会整体右滑的基本态势所决定的。

  靖国神社、东海能源和钓鱼岛问题若处理不好,其中任何一个都将成为未来两年中日关系进一步恶化乃至擦枪走火的可能。因此,中日高层必须在上述三个矛盾中至少找出一个缓和的切入口。靖国神社问题上各退一步,东海能源问题上保持磋商以及在钓鱼岛问题上双方都予以克制,应该成为中日官方和所谓“第三外交”管道重点磋商的内容。

  两岸关系未来两年的变数,首先取决于台湾岛内政局的发展。2008年奥运会举行之时,台湾新一届领导人已经上任,因此未来两年岛内政治生态发展将是关键因素,其间又主要涉及三个人的政治命运和走向,一是陈水扁,二是苏贞昌,三是马英九。

  陈水扁何去何从,将直接决定民进党内势力重组和苏贞昌的命运。

  就目前而言,苏贞昌虽暂占上风,但根基未稳,一切有待明年3月民进党大选提名后方见分晓。马英九上任一年,人气虽旺而政绩有限;若苏贞昌明年代表民进党出山竞选,则苏马二人鹿死谁手很难预言。从政策基调上看,苏贞昌属于“新一代台独派”,其理念同陈水扁和李登辉有多少出入,其策略又与马英九有多少交集,均是决定未来两岸关系的变数。

  最后,朝鲜导弹或核问题对北京奥运会而言,是一把用细丝悬在头顶上的利剑,稍一不慎就可能引来杀身之祸。如何对平壤巧施影响力,也成为北京未来两年里无法回避的又一个挑战。

·作者为香港资深时事评论员

新疆开建三条高速公路 中国与中亚联系将更紧密


【网讯】新疆伊犁境内连通中亚和中国其它城市的三条高速公路日前开工建设,江苏连云港到连接中亚边境的霍尔果斯口岸将完全实现高速连接,上海合作组织各成员国间的联系将更畅通。

  香港《大公报》报道指,这三条高速公路分别为连云港—霍尔果斯口岸国家高速公路新疆境内最后两段:赛里木湖─果子沟口高速公路、果子沟口─霍尔果斯口岸高速公路,另一条是二一八国道清水河─伊宁高速公路。三到四年内可全部完工通车。

  这三条高速公路分别长56公里、50公里、56公里,分别投资人民币23.9亿元、9.13亿元、12.6亿元。

  中国交通部长李盛霖说,连云港—霍尔果斯高速公路是中国国家高速公路网和亚洲公路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实施西部开发战略的重要交通干线。

  他表示,这三条公路开工建设,将使中国与上海合作组织其它成员国─俄罗斯、哈萨克、吉尔吉斯、塔吉克、乌兹别克的联系更加快捷。

  同时,中国新疆首条电气化铁路“精(精河县)伊(伊宁市)霍(霍尔果斯口岸)铁路”8月1日开工铺轨,结束新疆伊犁无铁路的历史,而通过这条铁路及兰新铁路与中国联通,使中国新增一条西出中亚的铁路动脉。

  胡锦涛把上海合作组织的成立称为“历史性决定”,把中国与其他成员国的长期睦邻友好视为“政策优先”,绝非是空话,而是明晰了中国以本国为中心、欧亚大陆为根据地、向全球发射中国经济能量和“和谐世界”理念的新战略。同时,中国去年进口原油近1.44亿吨,其中11%来自上海合作组织组织其他成员国。

  中国外交新战略的日渐明晰,分析指,中国把欧亚大陆作为战略根据地,是前所未有的大手笔,具有很强的前瞻性。

财政部长金人庆:中国财政数据基本不含水分


【网讯】中国近年来经济高速增长,外界怀疑中国财政数据并不真实。财政部长金人庆14日表示,“我们的财政收支数据是真实可靠的,虽不能说百分之百精确,但基本上是不含水分的。”

  据新华社8月14报道说,金人庆表示,财政部的财政收支数据是实实在在的“真金白银”,是财政政策和宏观经济调控决策最可靠的依据之一,做假是会漏馅的,也是要付出代价的。

  金人庆并表示,中国已初步建立了全国预算执行分析和决算汇总管理体系,形成了覆盖资金运行的总体框架,并分别建立了预算编制、集中支付和工资发放监控等一些基础数据库,其中中央国库管理经过内部调整改革,实行财政收支“一本账”,初步实现了财政收支数据的集中统一管理。

  据官方报道指,财政部金财工程实施后,各个业务部门和各个环节实现互联互通,详细记录了每个用款单位每一笔财政资金收支的运行状态,可以对预算编制、预算执行、资产管理等财政资金运行事前、事中、事后的全过程进行实时监测,让财政资金都置于监督之下,实现阳光下的财政监管。

  金人庆说:“我们的计划是,在三年内初步完成金财工程的一期建设,初步建成覆盖所有财政资金、辐射各级财政部门和预算单位的政府财政管理信息系统。在此基础上,争取再经过两年或更长一点时间的补充完善,使政府财政管理信息系统更加现代化。”

  根据财政部公布的数据,“十五”时期全国财政收入达到11.5万亿元,比“九五”时期增加6.4万亿元,增长126.6%。

广东年内有望准许台商出入境时“刷卡”过关


【网讯】台商向广东省方面反映,希望简化出入境手续,像香港民众一样,出入境时“刷卡”过关。香港《大公报》15日引述消息人士透露,台湾民众落地签证可望年内在广东境内实施,相关方面正进行准备工作。

  相关方面人士表示,台湾民众落地签证最大好处就是方便台商通关,减少麻烦。中国国务院已通知广东方面做好准备,年内可望批准实施,但至今尚未确定,预计将选择适当时机推出。

  广东省台湾事务办公室主任甘兆胜14日在广州说,目前,在简化台商出入境手续和台资企业货物通关方面,仍待进一步改进和完善,以提高通关效率。

  有台商反映,“台胞证”更换时号码随之改变,造成日常生活中很大不便(如已买的车、房子和在中国大陆银行开设的账户等)。

  台办表示,已向省公安厅出入境管理处反映这种情况,答复是公安部门推出“制式证明”,即在换证时出具相应证明,证明两个以上(含)不同号码证件为同一人所有。

  不过,台商希望公安部门颁发号码固定的永久性身份证件,以利日常工作生活。许多台商希望进一步简化出入境手续,像香港人一样,出入境时“刷卡”过关,而不用一本厚厚的台胞证,排长队过关,提高人员通关效率。

  也有台商反映,希望参照香港相关法例,规定台商在中国投资数年以上者,可给予中国大陆的长期居留权,或给予进出中国大陆签注手续的便利,使台商安心、放心在广东投资经营,真正扎根。


中国铁道部否认近期将招标总额数千亿元项目


【网讯】有媒体近日披露,在未来一个月内,中国铁道部将有总额达数千亿元的七十个项目向国内外公开招标。铁道部新闻发言人王勇平今日明确表示,铁路机构最近没有发布过类似消息,此消息不属实。

  王勇平说,早在2005年5月份,铁道部就向社会公开推介了包括武(汉)广(州)客运专线、石(家庄)太(原)客运专线、郑(州)西(安)客运专线等在内的四十三个铁路建设项目。今年还会陆续有部分项目向国内外推介,但是肯定不会是七十个,而且“招标”的说法也不准确,应该是推介。

  王勇平强调, 铁路欢迎包括民营资本在内的境内外各类社会资金投资铁路建设,至于今年还将推介哪些铁路建设项目,敬请关注铁道部政府网站上的相关公告。

  据悉,铁路投融资体制改革的总体目标已经确定:一是大力吸引地方政府和境内外各类社会资金直接投资铁路建设,积极引进战略投资者,大幅度提高项目直接融资比重。二是扩大铁路建设债券发行规模,建立“滚动发债”机制;三是研究建立铁路产业投资基金,开辟保险、社保等大额资金投资铁路基础设施建设的有效途径;四是探索铁路移动设备的融资租赁;五是积极推进铁路股份制改革,组建若干股份公司在境内或境外上市融资,以优质存量资产吸引增量投资,实现持续融资、滚动发展。

中印国企联手入股哥伦比亚石油生产商

(英国)FT中文网 (2006-08-15)



  印度和中国的两家国有石油企业,已经以8亿美元的价格,联合收购了哥伦比亚一家石油生产商50%的股份。这是两国决定在全球能源资产方面合作以来最大的交易。

  这笔交易将于下月完成。届时,印度石油天然气公司(ONGC)与中石化(Sinopec)将分别购得Omimex de Colombia公司25%的股份,后者是总部位于美国的石油勘探及开采商Omimex Resources的子公司。

  印度石油天然气公司及中石化没有提供有关这项交易的进一步细节。但路透社(Reuters)引述印度石油部长穆利?迪欧拉(Murli Deora)的话表示:“我很高兴地宣布,我们与中石化的报价已经被接受。这将为印度每年带来100万吨石油。”

  迪欧拉是在印度北部城镇Dehradun参加印度石油天然气公司成立50周年庆典时发表上述讲话的。

  中印两国在今年签署了5份谅解备忘录,正式批准双方的油气企业进行合作。此次在哥伦比亚进行的交易是迄今为止最显著的迹象,表明这些备忘录正得到履行。

  新德里与北京担心,双方的龙头能源企业在参与国际竞标时被迫进行价格战,其结果只会使石油生产国受益。这种担心推动了双方之间的合作。中印都需要大量进口石油及天然气,以支持两国不断扩张的经济。

  实施最近这笔交易的,是印度石油天然气公司的海外子公司ONGC Videsh,以及上市企业中石化的母公司中石化集团(Sinopec Group)。

  一位知情人士表示:“最近的这笔交易进一步证明,中印两国对待合作非常认真。双方正处于建立信任期,如果进展顺利,双方联合进行的交易数量将对全球能源交易产生重要影响。”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