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08/10

中美全球事务论坛开幕 将讨论打击贩卖人口等

中美全球事务论坛开幕 将讨论打击贩卖人口等

 中美全球事务论坛第二次会议9日在北京钓鱼台开幕

【网讯】中美全球事务论坛第二次会议9日在北京钓鱼台开幕。会议为期两天,中美双方将就能源安全与清洁能源、公共卫生、人道主义援助、打击贩卖人口、环保与可持续发展、国际发展合作等六个议题进行讨论。

  会议由外交部部长助理崔天凯和美国副国务卿葆拉?多布里扬斯基共同主持。出席会议的美方代表还有助理国务卿爱伦?索尔布雷、助理国务卿克劳迪娅?麦克默里以及美能源部,人口、难民与移民局,开发援助署,海洋局等部门官员。中方代表团包括外交部、国家发改委、公安部、农业部、商务部、卫生部、国家环保总局、林业局、国务院妇儿工委等部门官员。

  崔天凯在会议开幕式致辞中表示,全球化给我们带来新的机遇的同时,也使一些全球性挑战更加突出。要解决这些问题,越来越需要国际社会加强协调与合作。中美两国都是世界上有重要影响的国家。双方在应对上述挑战方面,拥有广泛的共同战略利益,也肩负着重大共同责任。中美应充分利用中美全球事务论坛这一平台,就全球事务开展对话与合作,这不仅符合两国人民的利益,也是世界稳定与发展的需要。为此,双方应本着相互尊重、求同存异、灵活务实的原则开展对话与合作。

  崔天凯说,作为对全球能源安全体系有重要影响的大国,中美双方应加强合作,为缓解全球能源安全角势作出应有贡献;在公共卫生领域,中美双方可在加强传染病监测、促进科技研发和交流、提高治疗和防控药物可及性等领域加强合作,共同为全球疫病防控合作作出有益贡献;在保护环境和实现可持续发展方面,中美双方可以加强交流,取长补短,共同促进全球保护环境和实现可持续发展事业;在人道主义援助领域,希望中美双方深入探讨同联合国系统加强合作,提高全球应对人道主义危机能力的办法,并就两国开展合作的具体模式达成新的共识,推动合作走向务实、深入;在打击贩卖人口领域,中美双方可开展区域、次区域合作,并继续探讨加强执法合作的具体模式;在国际发展合作方面,双方可就消除贫困、发展援助、发展筹资、提高援助效率和效果以及联合国经社发展改革等深入交换意见,为推动国际发展合作发挥建设性作用。

  多布里扬斯基在开幕辞中表示,冷战结束后,世界日益面临传染病、恐怖主义、毒品等各种全球性问题的挑战。中美作为两个有重要影响的国家,加强在这些领域中的合作,符合两国和全世界的共同利益。一年前,中美全球事务论坛首次会议在美国华盛顿举行。论坛旨在加强中美两国在应对全球性挑战中的协调与合作,希望双方能本着探索和勇于实践的精神,开诚布公地进行建设性讨论,使论坛成为两国交流与合作的一个新型、务实的机制。

  中美全球事务论坛由中美双方于2005年4月13日在华盛顿发起成立。论坛旨在加强中美在全球事务中的对话与合作,并深化两国在多边领域及有关国际组织中的合作。论坛为副部级,原则上每年举办一次,轮流在中美两国举行。论坛议题涵盖国际发展合作,人道主义援助,能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国际执法合作,公共卫生等领域。

中美议会第三次会晤 中国重申台湾主权

【网讯】中国全国人大中美议会交流小组与美参议院美中议会交流小组9日在广西桂林举行了第三次正式会晤。双方就中美关系、台湾问题、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中美经贸关系、能源问题以及当前国际和地区形势等交换意见,达成广泛共识。

  双方一致认为,胡锦涛主席和布什总统就全面推进二十一世纪中美建设性合作关系达成的一系列重要共识,为中美关系的健康稳定发展指明了方向,应予认真逐步落实。

  中方强调,台湾问题是中美关系最重要、最敏感的问题,涉及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希望美国国会议员在台湾问题上发挥建设性的积极作用。美方则重申坚持一个中国政策,反对“台独”,欢迎中国政府为维护台海和平稳定和改善两岸关系所采取的积极举措。

  中方介绍了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强调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中国的发展对别国不是挑战,而是机遇。美方对中国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取得的成就表示赞赏,希望进一步加强双方互利合作。

  中美回顾并充分肯定交流机制建立三年来取得的积极成果,一致认为交流机制已成为双方坦诚对话、加深了解、扩大共识、增进互信的重要平台。

  双方还就人民币汇率、防务和安全、禽流感防治等交换了意见。

  据悉,中国全国人大与美国参议院交流机制于2004年正式启动。在此后的两年多时间里,该机制逐渐成为中美双方开展对话、加深了解、增进共识和互信的有效途径。

  据不完全统计,2005年访华的美国参、众两院议员共有20余批,总数近百人。2006年伊始,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盛华仁应邀赴夏威夷,与史蒂文斯进行交流机制下的主席会晤。随后,应全国人大外事委员会的邀请,由共和党议员马克·拉森率领的美国众议院美中工作小组代表团自1月9日开始对中国进行了为期10天的访问。

  此次访问,由美国参议院临时议长史蒂文斯和参议员井上健共同担任美方交流小组主席。中方交流小组主席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盛华仁。美国参议院代表团应中国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吴邦国的邀请于7日下午抵达桂林。美代表团还将在北京接受中国国家领导人的会见。

中国外交部:中国与东盟关系迈入最好发展阶段

【网讯】中国外交部官员9日表示,中国与东盟关系已成为本地区国家之间友好交往与合作的典范,中国与东盟关系进入历史上最好的发展阶段。

  中国外交部亚洲司参赞郭燕9日在云南玉溪召开的首届“中国·东盟青年论坛”说:“回顾中国与东盟关系15年的历程,双方经历了消除顾虑、建立对话、睦邻互信、战略伙伴四个发展阶段。今天,中国与东盟关系已成为本地区国家之间友好交往与合作的典范,中国与东盟关系进入历史上最好的发展阶段。”

  郭燕说,中国与东盟国家的政治互信不断增强,中国作为域外国家率先加入《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双方还制订了推进战略伙伴关系的《行动计划》,并已开始全面实施;中国与东盟各国的高层互访和交流也日益频繁。

  中国与东盟经贸关系不断提升,今年1月至6月双方贸易额达727亿美元,同比增长21.7%。截至今年3月,东盟累计对华投资近400亿美元,中国对东盟的投资也出现了快速增长的态势。

  安全对话不断深入,双方在落实《南海各方行为宣言》、实现南海共同开发上取得积极进展,在反恐、禁毒、执法、防治禽流感、预防重大自然灾害等非传统安全领域的合作也不断深化。

  合作内容不断丰富。双方确定了农业、信息产业、人力资源开发、相互投资、湄公河流域开发、交通、能源、文化、旅游和公共卫生等十大重点合作领域,建立了除年度中国-东盟领导人会议外,外交、经济、交通等八个部长会议机制和一系列工作层面的对话与合作机制。

  此外,中国与东盟各国的往来日益频繁。2005年,双方人员往来超过了650万人次,中国公民首站前往东盟国家的人数达到300万,来华旅游的东盟国家公民超过300万。

  郭燕表示,中国将继续坚持“平等互信、合作共赢”的方针,进一步深化与东盟的战略伙伴关系。

美国商务部长今秋访华 称将检查中国反盗版成绩

【网讯】美国商务部长古铁雷斯9日表示,他将在秋季率领一个由美国商界总裁组成的商务代表团访问中国,作为促进美国出口和减少美国贸易赤字计划的一部分。美联社援引古铁雷斯说,中国是美国增长最快的市场之一,中国和美国之间合作非常愉快。此次访问,他将关注中国在打击盗版方面所做出的成绩。

  报道指出,从今年5月起美国向中国的出口年率上升37%,并超出2005年美国向中国出口的增幅19%。但是,即使出口出现大幅增长,美国对中国的贸易赤字增长速度依然较去年超出13%。2005年美国对中国贸易赤字达到2020亿美元,为美国对单一国家贸易的最大赤字。

  不断增长的贸易差距反映出这样一个现实,中国对美国的出口仍在强劲增长,中国向美国出口5美元的商品,而美国对中国的出口仅为1美元。自去年担任商务部长以来已三次出访中国的古铁雷斯说,他想率领第一个美国商业发展代表团访问中国,这个代表团将会帮助美国商业机构寻找新的机会,随着中国中产阶级的崛起,来帮助美国公司建立真正的机会。

  美联社报道说,这个预计将由代表美国各个行业的20家至30家公司执行长组织的商务代表团,计划在11月13日至17日访问北京和上海。此行还将发展美国公司和中国商业和政府领导人接触。古铁雷斯说,在与中国领导人举行会晤时,他将寻求一份有关中国在打击盗版方面所“成绩单”。此外,他还将敦促中国履行早前作出的对所有计算机安装原装软件的承诺。

  路透社亦报道称,美国商务部长古铁雷斯当天表示,他将率领一个美国商界代表团访问中国,旨在推动美国的出口,降低美国对中国的巨额贸易赤字。

  当天,以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盛华仁为主席的中国全国人大中美(参议院)议会交流小组与以美国参议院临时议长史蒂文斯、参议员井上健为共同主席的美参议院美中议会交流小组在桂林举行了第三次正式会晤。

  据报道,双方就中美关系、台湾问题、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中美经贸关系、能源问题以及当前国际和地区形势等议题取得广泛共识。中方强调,台湾问题是中美关系最重要、最敏感的问题,涉及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希望美国国会议员在台湾问题上发挥建设性的积极作用。美方重申坚持一个中国政策,反对台独,并欢迎中国政府为维护台海和平稳定和改善两岸关系所采取的积极举措。

法国媒体指北京斡旋苏丹乍得修好 中国从中得利

【网讯】乍得和苏丹近日签署协议,停止敌对行为。苏丹总统巴希尔并应邀出席乍得总统代比的就职典礼,与代比亲切拥抱,两国重新和好。法国媒体报道称,北京从中斡旋促成苏乍两国重修旧好,中国因此得利。

  台湾媒体10日纷纷援引法国《费加洛报》的报道称,乍得于去年宣布与苏丹进入战争状态,今年4月指控苏丹支持乍得叛军,终止两国外交关系,不过因乍得不堪内战,在总统代比于1990年第三次连任成功后,即不断努力希望与苏丹交好。

  报道称,由于中国在非洲的影响力日增,成为重要的仲裁者,开始展开斡旋,苏乍两国因而重修旧好,并于7月26日签署协议,宣布停止双方的敌对行为,互相尊重对方主权和国土完整,彼此也同意不在境内收留对方叛军。

  报道指出,中国因促成和平而从中获利,不仅与乍得复交,未来可将在苏丹建造的输油管线,延长至乍得。

  苏丹总统巴希尔7日突访邻国乍得,并在乍得总统代比8日的就职仪式上,与代比亲切拥抱,受到群众的热烈鼓掌。苏丹和乍得今年4月断交,此次会晤显示两国关系的改善。

  代比和巴希尔8日在恩贾梅纳举行会晤,商定两国重开边界,并重新互设使馆。代比和巴希尔还承诺要采取行动,以巩固两国之间的和平。

日本媒体称日本皇室曾为侵华行动向中国道歉

【网讯】日本时事新闻社10报道,已故日皇裕仁的弟弟三笠宫崇仁亲王,1998年11月曾为日本侵华的残暴占领行动私下向当时的中国国家主席江 泽 民道歉。

  根据报道中所引述的中国官方文件,崇仁是在东京皇宫的宴会中向当时的国家主席江 泽 民道歉。 崇仁据传说:“即使至今,我的良心仍然不安,我希望向中国人民道歉。”

  中国经常指责日本未能为侵华占领行动赎罪,这项占领行动持续的挑起中国人民的强烈愤恨。

  在1998年的高峰会中,尽管当时首相小渊惠三已口头道歉,日本却拒绝在联合公报中使用“道歉”的字眼,令江 泽 民颇感失望。

  据悉,裕仁的儿子、现任日皇明仁1992年10月访问北京时曾表示:“在我们两国关系的悠久历史中,很不幸的有一段敝国加给中国人民极大的痛苦,我为此深感遗憾。”

  但是明仁在江 泽 民1998年访问东京的宴会演说中,并未提到战争问题。

  日本政府在1995年、二次世界大战终战五十周年纪念曾发表划时代的道歉声明,包括小泉在内的日本领袖曾在无数场合重申这项道歉。

  现年90岁的崇仁1943年至1994年年初,曾在南京担任侵华日军军官,对于该场战争有第一手的经验。

安倍晋三:拜靖国不是军国主义

  (综合讯)明报消息,日本内阁官房长官安倍晋三再次为首相参拜靖国神社辩护,指拜靖国不代表歌颂军国主义。

  他接受一份月刊访问时说:“我不认为首相到靖国神社参拜,是支持或歌颂60年前的战争目的。”

  他又指,以往到过靖国神社参拜的首相,没有一个是好战或是军国主义者,而60年来,联合国安理会从来没有讨论过涉及日本的威胁。

  这名下届首相热门人选,以往曾参拜靖国神社,但他拒绝表明一旦接任首相会否再拜靖国。
小泉若再参拜中国如何反应?

● 邱震海(香港)

  随着8月15日这个敏感日子的日益临近,日本首相小泉可能参拜靖国神社再次成为人们关心的问题。据媒体报道,日本广岛8月6日举行原子弹爆炸61周年纪念活动结束后,小泉表示准备在任何时候参拜靖国神社。他继续为自己参拜靖国神社辩解:“参拜靖国神社的目的是为战殁者祈祷,重申不再发动战争的决心。”

  与此同时,在“后小泉时代”的首相热门人选安倍晋三方面,继不久前传出安倍曾在今年3月秘密参拜靖国神社之后,关于他未来是否将参拜靖国神社问题,也引起中韩两国的高度的关注。

小泉企图一箭数雕

  就在小泉表示可能再次参拜靖国神社的同一天,韩国官员透露,韩国外交通商部长潘基文将在访问日本期间会见安倍晋三,敦促他不要参拜靖国神社;潘基文将向安倍传达韩方的立场,即小泉去年10月参拜靖国神社对双边关系产生不利影响,韩方希望安倍改变这种局面。

  一段时间以来,围绕着靖国神社问题,无论在日本国内还是在中日关系方面都出现一些相对微妙的迹象:首先,在大氛围方面,由于过去五年多小泉的顽固做法,中日、日韩关系受到重创,而且已经在相当程度上损害了日本自身的国家利益,日本“入常”努力无果而终就是明证。

  在这种情况下,日本国内开始出现反思,上半年桥本龙太郎就曾联合七名前首相联名上书小泉,要求其停止以官式身份参拜靖国神社;与此同时,日本反对官员参拜的民意也开始上涨,《朝日新闻》周前的民调显示,逾六成民众反对官员参拜靖国神社;再加上裕仁天皇反对参拜靖国神社的笔录公布,因此,日本国内反对参拜的民意更为上升。

  在这种情况下,随着自民党总裁选举的日益临近,几乎所有有意参选的人士,都在靖国神社问题上三缄其口,其中也包括安倍晋三。而中国方面也适时抛出气球,展现改善关系的善意。中国驻日大使王毅日前在“北京-东京”论坛上提出四点意见,并表示若日方做出理智判断,中方愿意善意回应。

  但这并不等于说靖国神社问题已经淡化;相反,无论是中日在文化观、历史观上的分歧,还是日本右翼势力利用文化观来为其错误历史观服务,抑或靖国神社尤其是其中的游就馆所反映的日本在历史观上的严重错误,以及由此而折射的日本在现代化道路上的艰难和不成熟,都依然横亘在中日未来关系的道路上。小泉8月15日可能参拜靖国神社,可谓集中体现了这一点。

北京反应适度,游刃有余

  小泉目前的处境有别于安倍、麻生等人,因为后二人尚有自民党选举之役在身,而且一旦上台须负起政治责任。而小泉则已是行将卸任之人,“无官一身轻”,正好可以履行其上任前对遗属会及其选民的所谓承诺,同时也借机再次测试中韩在这一问题上对“后小泉时代”领导人的底线。

  与此同时,人人都知道,过去五年的靖国神社之争已经成为中日关系中的一个巨大障碍;继续过去五年的对峙态势,中日关系未来只会向着更为恶化的方向发展。小泉以其现任首相身份和行将卸任之身,既有官式身份,又无须对“后小泉时代”负起政治责任,同时抓住中韩有意在“后小泉时代”改善对日关系的善良愿望,以此来测试中韩底线,可谓一箭数雕。

  因此,小泉一旦在8月15日参拜靖国神社,中国将如何反应,成为人们十分关心的问题。

  笔者认为,一旦小泉参拜成为事实,北京必须有高调反应。无论从民族感情还是政策连贯性的角度看,北京都必须也只能这样做。从“后小泉时代”的角度看,这种反应将起到敲山震虎的作用。

  但与此同时,北京的反应则仍须给“后小泉时代”可能出现的良性互动(尤其是考虑到日本国内出现的反思和民意反弹),留下一定空间。

  至于中日之间能否如笔者之前论述的那样,在“后小泉时代”就靖国神社问题约法三章,各退一步,则须视乎事先的调研和评估,尤其是与安倍等人的沟通和互动。

·作者为香港资深时事评论员

人民币再创新高 1美元对人民币7.9688元

  (综合讯)中新网消息, 中国人民银行网站消息,中国人民银行授权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公布,2006年8月10日银行间外汇市场美元对人民币汇率的中间价为,1美元对人民币7.9688元。这是继8月7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破7.97之后再度创出的新高。

  8月10日银行间外汇市场其他交易货币对人民币汇率的中间价为:1欧元对人民币10.2532元,100日元对人民币为6.9084元,1港元对人民币1.02474元, 1英镑对人民币15.1787元。

中国上月贸易顺差破纪录


  (综合讯)明报消息,中国在七月的贸易顺差达到破纪录的146.1亿美元。

  七月出口额较去年同期增加22.6%至803.4亿美元;入口额增加19.7%至657.2亿美元。

  今年首七个月,中国贸易顺差额已达到759.5亿美元。

中国央行暗示人民币进一步升值

(英国)FT中文网  (2006-08-10)



  英国《金融时报》王明(Mure Dickie)北京报道

  中国央行昨天表示,人民币汇率可以在调节国际收支不平衡中发挥一定作用。这一表态推动了人民币进一步升值的预期。

  中国人民银行是在2006年第二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提出这一说法的。目前外界揣测,北京即将对人民币汇率采取更大胆的手法,自一年前取消人民币与美元挂钩汇率以来,北京一直将人民币汇率置于严格控制之下。

  自去年7月份北京将人民币升值2.1%以来,尽管中国的贸易顺差飙升,美国也抱怨人民币被低估,但人民币升值幅度仅为1.66%。

  然而,中国央行最近允许人民币与美元汇率单日波动出现小幅上升,且允许人民币汇率创下一系列新高,推动外界预测,中国央行将放宽人民币目前的0.3%单日交易波动区间,并允许更快的升值速度。

  中国央行在报告中坚持认为,解决国际收支顺差较大问题最基础的办法,还是要扩大内需,特别是扩大消费,降低储蓄率。这不仅有利于改善经济增长方式,还可以直接消化一部分出口,并增加进口需求。

  在报告的下一阶段主要政策思路部分,中国央行强调,国际收支不平衡“并不能单纯依靠汇率升值来解决”。

  然而,中国央行表示,应当“适当发挥”汇率在实现“总量平衡”和调整经济结构中的“独特作用”。

  “汇率作为一揽子政策的组成部分,可以在调节国际收支不平衡中发挥一定作用,”央行表示。

  中国央行没有给出细节,报告也远远算不上人民币升值乃至大幅加大人民币汇率弹性的承诺。央行再三指出,人民币汇率应当保持“在合理均衡的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但一些分析师说,这份报告支持了一个看法,即北京的决策层正在形成一个共识:支持人民币汇率走强且更具弹性。

中国发布《关于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的规定》

(中国)云南日报  (2006-08-10)



  新华社北京8月9日电(记者张毅)中国商务部8月8日发布的2006年第10号令称,修订后的《关于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的规定》(以下简称《规定》)自2006年9月8日起施行。

  《规定》指出,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应遵守中国的法律、行政法规和规章,遵循公平合理、等价有偿、诚实信用的原则,不得造成过度集中、排除或限制竞争,不得扰乱社会经济秩序和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不得导致国有资产流失。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应符合中国法律、行政法规和规章对投资者资格的要求及产业、土地、环保等政策。

  《规定》指出,依照《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不允许外国投资者独资经营的产业,并购不得导致外国投资者持有企业的全部股权;需由中方控股或相对控股的产业,该产业的企业被并购后,仍应由中方在企业中占控股或相对控股地位;禁止外国投资者经营的产业,外国投资者不得并购从事该产业的企业。

北京调查德企在华并购案

(英国)FT中文网  (2006-08-10)



  英国《金融时报》杰夫.代尔(Geoff Dyer)上海、理查德.米尔恩(Richard Milne)法兰克福报道

  中国国务院(State Council)已下令对德国轴承企业舍弗勒(Schaeffler)收购一国有机械制造商一事展开调查。

  此次调查不同寻常, 将涉及五个部委,其结果将上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这个最新迹象说明中国政府担忧外国企业在某些产业变得过于强大。

  上周,五个部委的官员被派去考察查舍弗勒收购洛阳轴承集团有限公司(Luoyang Bearing,简称洛轴)的提案,以确保收购出价公平,不危及国家安全。洛轴是一家工业轴承制造商,三峡大坝(Three Gorges Dam)等项目都使用了该公司产品。

  舍弗勒是一家私有企业,总部与阿迪达斯(Adidas)和彪马(Puma)位于同一个巴伐利亚小镇。今年5月,该公司同意支付11亿元人民币(合1.38亿美元)收购洛轴的多数资产,并投资10亿元人民币扩建工厂。双方曾希望在9月底前完成尽职调查。

  然而,收购提议遭到了中国政府官员和业内高管的反对,他们对将知名企业出售给外国人表示担忧。一位参与交易的高管表示:“哪些产业属于国家利益应受保护,中国正就这一根本问题展开争论。这次调查与其说是关于这项交易,不如说更多的是有关这一广泛的争论,目前已就此召集了很高级别的会谈。”

  舍弗勒证实,该公司曾与多个部委及地方官员会谈,但拒绝进一步发表评论。

  洛阳一位政府官员证实,北京已下令调查,但表示,要判断交易是否会受阻,目前还为时尚早。中国国务院拒绝置评。

美为何强化对华经济施压

(中国)《瞭望新闻周刊》 (2006-08-10)



  美对华经济施压为的是削弱中国的经济实力,阻遏中国经济的崛起速度

  文/柯居韩

  今年年底,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过渡期行将结束,过渡期所享有的优惠条款也将自行消失,美将视中国为“成熟的贸易伙伴”。同时,今年是美国中期选举年,11月美国国会将进行中期选举。国际媒体普遍认为,在国会的压力下,布什政府将会进一步加大对中国的经济压力。美对华经济施压走向将关系到中美两国经济和政治关系的未来演变,也关系到我国周边国家、亚太地区乃至全球经济和政治局势能否稳定发展。

  美对华经济施压三大特点

  ——施压的领域重点突出,范围迅速扩大。

  贸易不平衡问题、人民币汇率机制问题和知识产权问题是一个时期以来美对华经济施压的核心领域和攻击的主要靶子。

  美方指责中方“进行不公平贸易”,以低劳工成本、低商品价格、低货币汇率、出口退税等政府补贴措施向美国大量倾销商品,另一方面又严格限制美国产品的市场准入,导致中美贸易中美方出现越来越大的逆差,2005年更创2016亿美元的历史纪录,较上年激增24.5%。美据此压中方进一步对美国开放市场,遵守国际贸易规则,平衡双边贸易。同时,去年对华输美纺织品设限,造成中方数十亿美元的经济损失。

  美方攻击人民币汇率机制。美方抨击中方人为低估人民币汇率,用以扩大对外出口。声称要实现自由贸易,就必须让人民币汇率自由浮动。尽管中国在2005年7月宣布了新的汇率制度,但中国的外汇储备还在持续上升,今年有可能突破1万亿美元。中国的汇率制度是造成中国以及全球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重要原因。美国财政部暗示,除非中国证明其新货币制度将导致人民币在一段时间后实际升值,否则将被迫在其一年两度的国际贸易和外汇报告中给中国贴上“汇率操纵国”的标签,并将受到美方严厉的制裁。

  在知识产权问题上,美国指责中国在软件、电影、出版业界、汽车、小五金等领域盗版横行,全面侵权,给美国造成高达240亿美元的经济损失。中国政府打击盗版执法不力,甚至政府机构本身所使用的软件90%是盗版的。中国GDP中的6%~7%来源于盗版。

  值得注意的是,美对华经济施压正在向其他领域迅速扩展。其中,美对华在科技领域中的施压尤为突出。今年3月下旬,联想与美国一家政府IT集成商及供应商CDW-G签约,向美国国会及国务院提供1.6万台个人电脑。美国务院决定为国内和各驻外使馆的保密系统安装大约900台联想个人计算机。但此举遭到美中经济和安全评估委员会(由国会任命的两党专家小组)的强烈反对。该委员会认为,联想27%的股份属于中国科学院,如果选择这些没有盈利需求的中国国有企业,它们会通过低价倾销方式,占领美国市场。同时,中国正在“大肆刺探美国情报”。美国务院遂以国家安全为由,放弃与联想的商务合作。今年6月13日,美国财政部宣布冻结中国长城工业公司、北京海立联合科技有限公司和中国精密机械进出口总公司等四家中国公司在美资产,其所谓的理由是这些中国公司协助伊朗等国制造导弹,是“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扩散者”。此外,美国在国际标准化组织中以“技术标准”挤压中国,导致中国无线局域网标准未能被采纳,丢失该技术未来潜在的巨大市场。美国还压微软、思科和雅虎等四家网络公司退出它们参与中国互联网的商业活动。这些均显示出美国日益加强对中国科技产业的围堵。

  美国对华经济施压范围扩大的另一个突出领域是能源。去年,美国同样以国家安全为由对中海油在美国的并购活动施压,强加限制,导致中海油收购美国优尼科石油公司最终失利。美抨击中国石油需求增长过快,年进口量高达1.3亿吨,是助推国际油价狂涨的重要原因。指责中国扩大在沙特、尼日利亚、安哥拉和委内瑞拉等产油国家的影响,争夺美国的石油供应地,威胁美国的国家能源安全。

  美国对华经济施压领域,已从纺织品、服装等劳动密集型低端产品,进一步向高科技产业和石油业等迅速扩展,使我国的高新技术产业、战略资源等产业部门发展的外部环境与低端产业部门一样都面临进一步恶化的前景。

  ——分头并进,多管齐压。

  布什总统在今年的《国情咨文》和随后发表的《总统经济报告》中都点名批评中国在贸易不平衡问题、汇率机制和知识产权等问题上仍然进展缓慢,要中方尽快改进。他在去年APEC会议期间和11月访华期间与胡锦涛主席会晤时,要中方尽快解决美方所关切的中美之间存在的重大经济问题。

  美国国会更是对华经济施压的急先锋。民主党参议员舒默和共和党参议员格雷厄姆联手提出的舒默-格雷厄姆法案被美国媒体称为对华经济施压的“一根大棒”。国会中尚待批准、对华不利的法案迄今仍多达15个。

  ——施压力度增强。

  威胁对华采取高额度惩罚性关税和中止中国贸易最惠国待遇地位。舒默-格雷厄姆法案中,声称如果中国不在6个月内让人民币自由浮动,就对从中国进口的所有产品征收27.5%的惩罚性关税,并要求中止中国贸易最惠国待遇地位。

  设立专门对付中国的各种专职小组。布什政府今年3月中旬公布的中美贸易关系评估报告中称,将在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新设立一个工作小组,用于“抵制来自中国的不公平贸易。”西方媒体称此举“史无前例”,即使在20世纪80年代与日本贸易高度紧张的时候,美国也没有设立针对特定国家的工作组。

  对华经济施压的言辞日趋激烈。如不久前刚离职的前美国贸易代表埃文斯声称,“现在是改变美国对华贸易政策的时候了”。国会中不少议员表示,“对中国失去耐心”,“受够了”。赞成格雷厄姆、舒默对华采取强硬姿态的参议员已增加到67个。

  经济施压加强的深层原因

  美加强对华经济施压固然有经济利益上得失的冲突,但其深层次原因则是两国战略摩擦的产物,其战略背景深刻。美国为维护其世界惟一的超级大国地位,不允许任何国家挑战其霸权,因此必然要打压可能的战略竞争对手。中国早已被布什政府定位为“潜在的战略竞争者”,而且被认为可能超越前苏联和日本,成为在军事和经济两个方面同时挑战美国霸主地位的国家。

  为遏制中国的崛起,美在军事上作了一系列准备。例如,加强美日军事同盟,两国于去年10月达成“加强军事一体化协议”,美日军事合作升级;拟强化美日澳三边安全机制,增强“美日澳安全对话”;要求台湾当局尽快购买美国武器装备,加强台湾军力;“扶印制华”意图凸显,去年美印两国国防部长在华盛顿签署了一项为期10年的军事合作协议,今年3月两国又签署了民用核合作协议;加紧调整美军在太平洋的战略部署,大大增强美驻太平洋地区的军力,计划将60%的核潜艇(总数达28艘)派驻太平洋,美国最新、最先进的F-22A“猛禽”战斗机调至关岛基地,美11艘航母中的6艘将常驻太平洋。据美国媒体报道,太平洋地区大规模的军事调整是根据国防部今年的《四年防务评估》报告的要求进行的,“以应对中国军力崛起的战略需要。”

  为了遏制削弱中国军事实力,减弱中国对美国霸权的挑战力度,美必然要遏制中国经济崛起的速度,延缓中国经济崛起的进程。美对华加强经济施压正是服务于这一战略目的。美当前对华经济施压的三大重点领域,正是意在削弱中国军事实力发展的根基。

  首先从贸易施压来看,中方如若按美方要求平衡双边贸易,这意味着对美贸易盈余大量减少、外汇储备萎缩、国际收支平衡恶化。美方看到中国GDP对外贸的依存度高达40%,美国又是中国的第二大贸易伙伴,因此,打击中国的对外贸易,必然重伤中国的经济。人民币汇率机制问题上,美更是隐含杀机,它想重操20世纪80年代期间迫使日元大幅度升值,最终导致日本“经济泡沫”破灭,使日本经济陷入10年“零”增长困境,无力挑战美国的经济霸主地位的故伎来伤害中国经济。知识产权问题上的要害,是企图用其专利保护自身的科技优势,压制中国生产技术含量高的产品,阻挡中国产业结构调整升级。

  显然,美对华经济施压的三大重点领域都起着一个共同的作用,即削弱中国的经济实力;都有一个共同目标,即阻遏中国经济的崛起速度;都有一个共同的性质,即经济政治化。因此,美加强对中国的经济施压,是对华整体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美强化对华经济施压,显示美国在加强对华接触的同时,遏制的一面也在加强,即美国对华战略接触和遏制的两手都在加强。

  中国因素是最大制约因素

  美对华经济施压受内外多重因素制约,而中国因素是最大制约因素。

  ——中国综合国力增强,国际经济地位上升,国际影响扩大,使美国在处理中美双方经济冲突时,不得不采取谨慎态度。中国经济规模居世界第四位。中国是世界第三大贸易大国。中国外汇储备额已超过日本上升到世界第一位。中国的国际金融地位显著上升。中国科技的发展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成就。在综合国力增强和国际经济地位上升的同时,中国的国际影响也迅速扩大。据世界银行统计,近数年来,中国每年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在13%以上,已成为当前世界经济增长的两大发动机之一。中国参加WTO、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等国际经济机构,承担自己的义务,兑现自己的承诺。中国积极发挥联合国常务理事国的作用,推动联合国的改革,参加联合国的安全和维和行动,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中国的经济和政治已融入世界大家庭中,经济和政治影响力不断提高。在此情况下,美国对华经济施压若过分,引起中国周边国家、亚太乃至全球经济和政治局势变化,对美国未必就是有利的。

  ——中美两国经济间相互依存度加深,美方损人必伤己。由于经济全球化和多年来中美两国在贸易、投资、金融等领域中的密切交往,互相渗透,双边经济中已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紧密交织在一起。美国已是中国第二大贸易伙伴,中国则是美国第三大贸易国。两国每年的贸易总额已高达数千亿美元。同时,两国经济也是互动的,如2004年和2005年,中国对美国出口增长较多,美国对华出口同样高速增长,增长率分别达22%和20%。2005年美对华出口比2001年增长118%,是美对全球出口增幅的4.9倍。因而,美国要重击中国经济而不伤害自身利益的时代已经不存在。

  ——中国市场现有规模和潜力巨大,对美仍有一定吸引力。2004年中国进口额为5614亿美元,比三年前增长了近一倍。2005年进口额又猛增17.6%,达6601亿美元,占全球份额6.1%。今后几年中国每年的进口额都将在6000亿美元以上,到2010年将超过1万亿美元。中国经济建设急需航空、电子通讯、机械、采油、采矿等设备,而这些都是美国的强项。美欧日对中国市场的争夺日趋激烈,如2004年美欧日和中国的贸易额已经很接近,分别为1696亿、1773亿和1678亿美元。2005年,美欧对华贸易额都超过2000亿美元。欧盟已超越美国成为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显然,在争夺中国市场已很激烈的情况下,美若严重恶化中美双边经济关系,中国这个巨大市场则可能被其竞争对手占领。

  ——美国企业界看好中国这块有利投资场所,与布什政府加强对华经济施压不同步。迄2005年底,美国企业在华实际投资额已超过500亿美元。美国500家大企业中350家在华有投资。中国美国商会2005年发表的《美国在华企业白皮书》称,81%的美国在华企业赢利,其中10%的企业盈利“非常丰厚”。在华企业的投资收益率2004年起达19%以上,高出美国对外投资全球平均水平9.1个百分点。据美国商务部经济分析局的统计,2005年美国在华企业投资所赚利润达30亿美元。因此,尽管布什政府加大对华施压力度,但美国大企业并不担心,依然认为中国是它们最有利的投资场所,在中国投资中得到巨大利益的美国在华企业,甚至对布什政府加强对华经济施压产生逆反情绪。据美《商业周刊》报道称,美国贸易官员抱怨说,在知识产权问题上“许多美国软件公司不愿意为提起诉讼搜集和提供有力证据。”微软、思科和雅虎等四家大网络公司的总裁在今年的一次国会听证会上,就国会要它们退出参与中国网络市场业务的辩论中进行了有力的抗辩,维护其在中国的经济利益。面对中国依然是美国有利的投资场所和在华投资美国企业的不同步,布什在对华经济施压问题上,也不得不掌握住分寸。

  ——美方理亏。美国大力鼓吹“中国威胁论”,但中国和平发展不威胁任何人,也没有威胁到任何人。美方指责中方进行不公平贸易,造成美方巨额逆差。然而实际情况与美方的指责相距甚远。美方是把对香港的贸易逆差全部记在中国内地的账上。按中方统计,2005年美方对中方贸易逆差是1147亿美元,而非美方统计的2016亿美元。美对华贸易逆差不是中方“进行不公平贸易”,而是市场条件下自然形成的,是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生产国际分工、国际产业转移的结果。美方攻击人民币汇率机制毫无道理。中国在2005年7月21日将人民币一次性升值了2.1%,并宣布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参考一篮子货币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今年初,银行间外汇市场又引入了做市商机制,人民币汇率的浮动范围逐步加大,现已升值超过3%。人民币汇率正在向更加市场化的汇率形成机制迈进。

  ——中美两国之间存在一些有助于防止摩擦冲突失控的机制。两国元首定期会晤制度、中美商贸联委会、中美战略对话等,都是双边关系中很重要的制度架构。它为两国交流、沟通、磋商、探索合作、解决存在问题搭起平台。这些制度性活动安排,有助于增进了解,加强合作,共创双赢,从而有利于制止布什政府可能对华采取不理智的激烈行动。□

  (作者单位: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世界发展研究所)

中国证监会驳斥
  暂停新股发行传言

--------------------------------------------------------------------------------



  (北京综合讯)中国证监会说有关暂停新股发行的媒体新闻是不负责任的报道。

  香港《南华早报》引述未具名消息人士透露,中国证监会因担心市场股票发行泛滥,可能暂停初次公开募股(IPO)与其他新股发行1个月。因为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担心市场新股供应过剩,而所需资金不足。中国刚于两个月前结束长达1年的新股发行禁令。

  据彭博社报道,证监会不愿透露姓名的发言人昨天在北京接受电话采访时说,根据一家公司缩小发行规模来推断证监会将改变新股审核日程是不负责任的。

  而据路透社报道,中国证监会相关人士昨天表示,不会因为国航缩减A股发行规模而放慢国内A股首次公开发行的速度。

  他对路透社表示,因为一家公司的特殊情况就暂停新股发行,对其他企业并不公平。“如果其他企业已达到上市标准,他们就可以上市,该上还得上。”

  近两周来证监会发审委并没有召开例行会议,审核拟上市公司的IPO申请,而此期间国内沪深股市持续回调,有部分市场人士揣测管理层近期会暂停新股IPO,以缓和市场对扩大市场规模的担忧。

  根据《南华早报》报道,中国证监会可能不会公开宣布新禁令,因为可能打击投资人信心。证监会也可能修改新规定,赋予机构投资者购入更多比例IPO的股份。

  中国最大国际航线航空公司中国国际航空公司8月7日表示,将削减境内首次公开上市规模近40%,原计划的发行27亿股下调至16亿3900万股,金额至45亿9000万元人民币(9亿零882万新元)。

  中国国际航空公司是首家因投资人需求衰退,而削减以人民币计价股票发行规模的公司。

中国7月外贸顺差
  可望再创新高

--------------------------------------------------------------------------------



  (北京综合讯)中国外贸顺差加速上涨,7月可望再创历史新高。知情人士透露,7月份贸易顺差的海关初步统计为146亿1000万美元(230亿8380万新元),同比激增37.4%,

  据《上海证券报》报道,外贸顺差是今年上半年市场最为关注的宏观经济数据之一,雷曼兄弟最新的研究报告预计7月份该数据将连续第三个月创出历史新高,而一位知情人士透露,7月份贸易顺差的海关初步统计为146亿1000万美元(230亿8380万新元),有望再度创下历史新高。

  该人士还表示,7月份当月中国出口总额为803亿4000万美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2.6%;进口总额657亿2000万美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9.7%。

  这也将是连续第27个月实现贸易顺差,同时146亿1000万美元的顺差同比激增37.4%,并使得今年头7个月的贸易顺差累积达到759亿5000万美元。

  从头7个月看,外贸顺差呈加速上涨趋势,上个月是145亿美元,5月为130亿美元,4月为105亿美元,3月份为112亿美元。

  尽管顺差屡创新高,但出口增速在下降,7月的出口同比增22.6%,小于6月的23.3%、5月的25.1%、4月的23.9%以及3月的28.3%。

  知情人士还表示,1-7月出口总额5089亿美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4.8%;进口总额4329亿5000万美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1.1%。

  另据彭博社报道,人民币兑美元昨天创下一个多月来最大日跌幅,因为央行昨天的人民币中间价下降及其他亚洲货币兑美元贬值。

  上海当地时间下午4点,人民币兑美元跌0.08%,报7.9772,是7月3日来最大跌幅。

  另据法新社报道,中国发改委表示,上半年,中国四分之三省经济增长达到12%以上,高于全国10.9%。31个省上半年经济增长达两位数增长,23个省高于12%。

  这表示,如果中国各省的经济增长数据加起来,目前中国经济规模将比中国官方公布的、今年上半年国民生产总值(GDP)1万1000亿美元(1亿7380万新元)高出1000亿美元。

中国建设银行传有意洽购美银(亚洲)

--------------------------------------------------------------------------------



  (北京综合电)中国建设银行有意洽购美国银行(亚洲)(Bank of America(Asia)),以此拓展香港及海外业务。

  香港报章昨天引述消息人士报道,以总资产计中国第三大国有商业银行——中国建设银行有意洽购美国银行(亚洲),以此拓展香港及海外业务。

  英文《虎报》引述市场消息指出,建行己与其策略投资者美国银行及美银(亚洲)接触了一段时间,但双方仍未就收购价谈妥。美银(亚洲)是美国银行的附属,目前在香港及澳门有17家分行,提供零售银行及商业银行产品及服务。

  美国银行是建行的策略性投资者,于去年以30亿美元(47亿4000万新元)购入建行9%股权。

  另外,香港《东方日报》也引述消息指出,建行购入美银(亚洲)在香港及澳门的业务,短期内会有结果。同时,建行还积极研究收购永隆银行。

  建行副行长范一飞于今年2月曾对香港媒体承认,该行曾参与竞投亚洲金融集团旗下亚洲商业银行,但最后未能成功。他又指出,长远来说,在海外收购银行将是中国的银行发展趋势,而银行有兴趣收购香港的银行。

北京银行

力争明年底上市

  此外,据路透社报道,中国北京银行董事长阎冰竹昨天表示,该行正与多家投资银行接触,对其上市一事进行辅导,进展比较顺利,并力争明年底上市,而上市地点的选择并没有明确的倾向,国内及香港都有可能。

  他在北京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指出,因为北京银行是个小银行,筹资的规模不会很大,目前该行正按国际标准构建现代银行的框架体系,以接近上市银行的标准。

  阎冰竹称,该行已获准筹建天津分行,下一步将根据天津分行的经营状况,在环渤海地区之后,将在长三角及珠三角地区规划,以拓宽跨地区经营的版图。

  该行在北京约有120家分支机构,截至6月末,北京银行资本充足率为12.85%,资产总额增至2385亿元人民币(472亿2300万新元)。6月末该行不良贷款率降至4.06%。

  荷兰ING集团持有北京银行19.9%的股份,中国当前有100多家城市商业银行,北京银行是其中第二家获准在银行所在地之外的地区设立分行的银行。

政府网站连遭攻击 广州将建大型数据备份中心


【网讯】广州市三个政府网站日前连续遭遇黑客攻击,引起政府对网络安全形式忧虑,有消息称,广州政府将在周边城市秘密选址,建设大型政府数据备份和灾难恢复中心,防止天灾人祸危及电子政务平台。

  据广州《信息时报》报道,最近,广州市三个政府部门网站遭遇非法攻击,引起人们对网络安全形势的忧虑。

  广州9日召开全市电子政务网络信息安全工作会议,相关部门在会上表示,广州近五十个部门已经先后建立了逾百个电子业务系统,一旦电子政务系统遭遇天灾人祸,那可是相当严重的事情。而不安全因素包括“黑客入侵”、“网络病毒蔓延”、“信息间谍窃密”、“网络恐怖集团破坏”等。

  针对目前广州市电子政务网络安全的现状,广州市信息化办公室颁发了《广州市电子政务网络信息安全应急处理流程规范(试行)》,该规范强调,当发生信息安全事件时,应立即切断感染病毒计算机域网络的连接;对电脑重要数据备份;如果单位内超过二十台计算机同时被感染病毒,在四小时内无法处理完毕,需立即向广州市机关信息网络中心和广州市公安局网间分局报告等。

  如果遇到有预谋或全局性的破坏,以上保护措施仍不足够。据介绍,考虑到电子政务可能遭遇各种灾难的破坏,广州将启动政府数据备份和灾难恢复中心建设项目。目前总体规划初步完成,选址等前期工作已开始。预计占地数千平方米,整个项目将耗资上亿元,至少要两年时间才建成。

  所谓“数据灾难备份中心”,其实就是一个集广州所有电子政务终端于一体的超级“大脑”。这个“大脑”平时可是“养尊处优”,不用参与电子政务的具体运作,在关键时刻才出动。比如,当有关电子政务系统出现灾难性或临时瘫痪时,后备“大脑”以最快速度接驳各部门的电子网络,避免系统失灵对社会造成的负面影响。

9月初斯图加特的儿童中国周:7个工场展示中国制作

Stuttgarter Wochenblatt / 德国之声:9月4日至8日,在斯图加特宫殿花园中的Spielhaus“Untere Anlagen”,由斯图加特青少年局举办一个“中国周”。

在这个星期里,6岁至13岁的孩子可以去探索中国的秘密,了解典型的中国传统。这里将有7个工场,分别当场制作典型的中国衣服,筷子,茶杯,拖鞋,中国字。

孩子们在这几天里可以在11至17点半之间在这里活动,他们将受到照料,包括来自中国的照料者。门票每张60欧元,包括午餐和饮料。有兴趣者可打电话给斯图加特青少年局专线(斯图加特)2163195。

柏林周末开始“Made in China"文化艺术节

Die Zeit / 德国之声:8月12至26日,柏林举办一个名为“中国制造:来自北京的青春艺术和新电影”的艺术节。这个艺术节展出中国20多岁的年轻艺术家和电影拍摄者们的作品。这些作品展示中国年轻一代寻找自己的道路的努力。除个别例外,这些作品都是首次出展欧洲。

这个展览不是在展览厅里展出,而是在柏林罗莎.卢森堡广场(Rosa-Luxemburg-Platz)的各个车站里。有一张地图指导参观者在广场周围、地面、地下去参观。展品是在充分考虑到不同展出场地的特点陈列的。这里有画作,木刻,摄影作品,装置,录像艺术。

同时,在巴比伦电影院(Babylon Kino)放映一系列电影。这些制作成本低廉的年轻电影还几乎没有正规放映过。所有电影都是用中文原文配英文字幕放映。

展览时间是8月12日至26日,12点至18点。免费参观。电影院门票为6.50欧元。相关网站是www.made-in-cn.de。


富尔达市哈伦堡宫修复独特的清代墙纸

德国之声:在德国中部的富尔达市,8月26日,富达历史协会在该市施利茨的哈伦堡宫举办活动。在修复宫殿的过程里,独特的中国18、19世纪墙纸已经得到修复,可供人参观了。这个活动是向人们介绍中国18至19世纪相当于欧洲启蒙时期的文化,介绍哈伦堡宫和它远近闻名、独一无二的中国墙纸。

活动由普特兹博士在宫殿客厅里做的报告开始,然后是有导游的参观。8月26日,参观者可在宫殿前院集合。富尔达市(Fulda)市政厅新闻处联系电话是0661-1021007。


奥地利建筑艺术展到北京:没有更合适的地方了

oe-journal.at/德国之声:时值奥地利与中国建交35周年。8月8日,中国文化部长孙家正和奥地利国务秘书弗兰茨.莫拉克共同在北京中国美术馆为奥地利联邦总理府主办的“Sculptural Architecture in Austria”展(中国译成奥地利建筑艺术展)揭幕。北京展览于8月23日结束后,该展览将前往广州。

国务秘书莫拉克说:“这个项目是为奥地利当代建筑艺术在世界上得到最大展示的努力的组成部分。要做到这一点,还有哪里比中国这个世界上最大的建筑工地更合适的?”“这是奥地利继2001年后再次在中国推出建筑艺术领域的大展览。这个展览是表明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奥地利之间良好的文化关系的一个象征。”莫拉克还指出中国建筑对奥地利建筑艺术的影响。霍莱因教授强调,这个展览选择了奥地利当代建筑艺术在世界上最有影响的部分。孙家正部长说,在中国城市化过程的今天,这类展览应该是具有特别重大意义的。

近年来,奥地利与中国的艺术交流十分频繁。奥地利参加了上海艺术双年展,北京双年展,上海艺术节,上海博物馆出展维也纳艺术之家,奥地利当代艺术家在上海和广州展览作品,只是其中的一些例子。


德国施豪银行为何要放弃中国?
Gro?ansicht des Bildes mit der Bildunterschrift: 银行业务到中国不好做
在经过长时间的筹备后,德国最大的住房储蓄银行-施威比豪尔银行2003年与中国建设银行在天津合资成立中德住房储蓄银行。 中国蓬勃发展的房地产市场给了德方很大信心。但时隔三年,媒体却传出施豪银行考虑放弃中国业务的消息。

施威比豪尔银行董事会主席迈茨本周在接受法兰克福汇报记者采访时透露,该银行正在重新审核在中国的业务。迈茨说,继续发展在东欧的业务比在其他地方扩展新市场更为重要。他认为,施豪银行在中国市场的运作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施豪银行的发言人施拜歇尔向德国之声解释说:

“近几年来一些框架条件发生了变化,使得我们合资银行的业务发展与我们最初的期望相比明显减缓。比如中国城市的房价自2002年以来翻了将近一番,因此有兴趣的私人购房者都急于赶快购买,而不会在购房之前先作长期的储蓄。”

另外中国自90年代开始实施的住房公积金制度也渐渐成为住房储蓄贷款有力的竞争对手。在中德住房储蓄银行开展业务的天津市,公积金的贷款条件比以前优惠了许多。

天津市住房公基金的条件自今年1月有了明显改善,只须储蓄6个月就可申请最高40万元的住房贷款。而此前住房公积金的最低存款时间也是两年,这一改变大大提高了其吸引力,对我们的业务产生了不小影响。”

由于住房公积金在城市居民中的覆盖率不高,中德住房储蓄银行从一开始就将自己定位为住房公积金的有益补充。与一般商业银行不同,住房储蓄银行只向住房储蓄客户吸收存款,存款达到一定数额储户就可以获得低息的购房贷款,存贷利率在合同期内保持不变。中德住房储蓄银行推出的最优贷款利率仅为3.3%。而有专业人士认为,较低的贷款利率使得住房储蓄的盈利空间受到限制。另外,与其他行业一样,德国银行在中国的发展也遇到了不同国情和文化带来的问题:有企业和消费文化的差异。与我们所熟悉的中东欧市场相比,中国还是有很多不同之处。这涉及到管理,中方工作人员缺乏销售意识,提供的客户咨询服务也不足,另外对中方推出金融产品的决策程序也需要适应。”

看来中国住房市场的特殊条件,发展的瞬息万变,金融和宏观调控政策的可预见性较低,都使住房储蓄这一运作周期较长,灵活性不足的产品的立足发展受到一定限制。

施豪银行发言人表示,目前对中国业务的审核不过是常规审核。因为施豪银行在2006 年底之前还可以决定是保留其在合资银行的25%股份,还是将其出售给中方合资伙伴建设银行。施豪管理高层今年秋季将在市场调查的基础上做出决定。施拜歇尔认为,在一定的市场经济框架和利率条件下,住房储蓄仍然对相当一部分消费者具有吸引力。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