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现灵活外交手腕 安倍晋三将于10月8日访华
【网讯】据共同社报道,日本首相安倍晋三(见图)将于10月8日访问北京,并于当天与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和总理温家宝会晤。安倍2日上午与公明党党代表太田昭宏在国会内进行会谈,并表示访华事宜已进入具体日程调整阶段。
报道称,中方已向日方传达了同意会晤的意向。据悉,这将是自2002年4月日本前首相小泉纯一郎访华以来,日本首相时隔约四年半后访华。安倍随后将于10月9日访问韩国,并与卢武铉总统举行会谈。
据悉,10月8日恰逢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六中全会开幕。在党的最重要会议期间安排首脑会晤,这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实属例外。有分析指出,由于日本前首相小泉多次参拜靖国神社,中国甚至拒绝在第三国举行日中首脑会谈。但随着安倍政权的诞生,日中关系有可能因此迎来转机。
另据中国时报报道,安倍自9月26日上台以后就传出将与10月初访问中国的消息。有分析人士认为,安倍在任职不到一周,便以首次出访的行动证明新政府重视与北京的关系,必然有政治、经济等多方面的考虑。但北京多次表态,解决参拜靖国神社问题是两国举行首脑峰会及改善关系前提,如果10月8日两国元首会晤确认,则也显示北京已在相关问题上做出让步。
中日关系近年来趋于紧张,主要焦点在于靖国神社的参拜争议。小泉是日本在位最久首相,五年内五度参拜靖国神社,今年还选在日本受降日的8月15日参拜,引发中韩等邻国的不满。小泉在离任时仍坚称,参拜是祭祀亡灵,不是美化战争,并称“历史会证明他们(中、韩)是错误的。”
正因如此强硬态度,最终导致小泉在位五年来和周遭国家龃龉不断,四处树敌。无论面对邻国指责删改教科书、美化历史、钓鱼台主权争议及东海画界等问题,小泉内阁展现的都是一贯鹰派作风,无视邻国再三的抗议。
小泉下台后,被视为“鹰派”的安倍接任,能否改善中日关系其实不令外界乐观。不过,才接任数天不久便计划访华,的确令世人惊讶。
事实上,由于小泉强硬派作风促使中共设下了恢复两国关系的底线,即去年四月胡锦涛在雅加达参加完亚非峰会,和小泉举行首脑会提出的发展两国关系的五点主张,简单说就是,严格遵守《中日声明》等三文件、以史为鉴深切反省日本侵略罪行,以及正确处理好台湾问题。
而中共高层领导也多次表示,除非日相明确宣示不参拜靖国神社,否则,中日就不可能举行首脑峰会。显然,从2005年胡锦涛与小泉晤面至今一年多,首脑峰会能否恢复被视为是两国关系一大指标。如果胡温的确于10月8日会见安倍,则显示中共在两国关系上已先行让步。目前,两国官方对此尚未正式表态。
据分析,安倍晋三迅速计划访北京,显示如何突破中日困境将是他外交施政的一大目标。与前任不同的是,安倍在上台之始即计划访华,显示安倍灵活的政治手腕。
安倍拒就拜靖国表明立场
(综合讯)明报消息,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始终拒绝就会否到靖国神社表明立场。
他向国会说:“我的立场没变,希望向那些为国捐躯的人祈祷和表达敬意。但正如我说过的,我个人认为,我不应澄清会否到靖国神社参拜。”
被问及是否接受在二战后对日本战犯的审判,安倍说,“对于战争责任谁负的问题有很多不同的理解,政府不宜表明立场。”但他补充说:“我们的国家接受《三藩市和约》,亦因而接受东京审讯的结果。”
1951年签订的《三藩市和约》结束美国对日本的占领。美国占领期间,安倍的外祖父岸信介被列作战犯被囚禁。
安倍访华 中日能否柳暗花明?
来源:中国评论通讯社
日本共同社1日傍晚报道,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将于8日访问北京,会晤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和总理温家宝。安倍随后计划于9日访问韩国。中国则尚未公布安倍的访华行程。如果情况属实,则表明中日关系获得了较大的转变。
但是,安倍晋三就算顺利访华了,是否意味中日关系从此进入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地?恐怕还不能过早下结论。柳暗可以花明,柳暗也可以花不明,一村可以进入,一村也可以遥指。
如果按报导安倍访华只有一日时间,一日能做些什么?肯定无法深入探讨,更遑论触及实际问题。所以,打个招呼,表表态度,取得象征意义的意味极浓。
安倍晋三当选日本首相没有几天,对华政策却出现了急转弯的迹象。近日来,安倍着力营造改善日中关系的气氛,甚至表达出来了急于要访问中国的心态,这是什么回事?是好事还是坏事?好事会不会变坏事?坏事有没有可能变好事?中日之间近些年来的政治隔阂实在是太深了,猜疑太多了,一时半会儿要急转弯,实在有翻车之顾忌。
中评社报道,9月28日,多家日本媒体在显着位置刊登了9月27日媒体对外务大臣麻生的访问报导。日中关系几乎是所有媒体最关心的问题。《日本经济新闻》、《读卖新闻》等媒体都把麻生的回答“安倍首相争取下月访华”作为当天报导的标题。《产经新闻》头版连载文章《安倍政权启动》还以“对华外交”开篇,关注了“中国注视(日本)处理靖国问题”。由此可知,日本新政府已经开足马力在营造与华接触的舆论空间。
安倍晋三9月29日在众院全体会议上发表的就任后的首次施政演说也格外重要。安倍说,“中国和韩国是日本的重要邻国,日本与中韩两国在以经济为中心的广泛领域形成了前所未有的紧密关系。我认为,日本加强与中韩两国的信赖关系对亚洲地区及整个国际社会是极为重要的,为了能以面向未来的态度坦诚进行对话而共同努力是重要的。”
安倍及日本新政府这样的言辞动作,给人带来两种政治联想:
一,安倍晋三确实有诚意要改善日中关系,并且知道日本方面必须先采取主动,积极提出要求,才有可能获得中方的回应。这是以内因为主的。属于主动型的。
二,安倍晋三主要的目标是营造日中之间的缓和气氛,以缓解美国及其亚洲国家给自己带来的压力。这是以外因为主的。属于被动型的。
如果以内因为主,安倍及日本新政府在最近的阶段中,就应该出台多项修正过去小泉时代的对华错误政策了,或者提出新的发展思路来。实实在在的措施必须跟上。如果以外因为主,那么,空洞的言辞就很多,实际的问题不去触及,没有什么具体的措施。
有没有内因与外因结合的可能呢?照理说,内因与外因是不可分离的。但是,在当前日本新政府面临着前朝留下的对华政策局限,如果不加清理、不加扬弃、不作修改、不作补充,什么外因、什么内因,都是毫无意义的。
我们至今仍在观察,安倍访华的动机。他是准备要做什么?一,是要通过访华,开始修订错误的对华政策,打下重启中日政治关系的新基础吗?二,是要通过访华,让参拜靖国神社等错误蒙混过关,冀望于因为换了人,中国就不再追究了吗?
《朝日新闻》的民调显示,83%的人希望赶紧改善与中韩两国的关系。与日本人民的心态一样,我们殷切期盼中日关系获得迅速的改善。但是我们更加期盼中日关系获得稳定的、有序的、正常的改善。速度不是追求,实质才是目标。
柳暗花明又一村,中日关系如果通过安倍访华能走向这一步,那就要谢天谢地了。(作者:丘峦)
日本新首相安倍晋三拟访问中韩
路透社东京消息,日本外务省事务次官谷内正太郎(Shotaro Yachi )周一(10月2日)表示,日本政府正在考虑如何安排信新任首相安倍晋三上任后与中国和韩国的首次峰会。他说,“我们不在是否安排峰会上犯难”,而是具体的时间还没有定下来。谷内正太郎早些时候还透露,日本希望与中国与韩国安排一次旨在修补中日与韩日关系的峰会。
由于安倍的前任小泉坚持参拜晋国神社,中韩领导人都拒绝日本政府举行高峰会晤。
安倍一点都不模糊
来源:马来西亚《星洲日报》
新官上任三把火!日本新首相安倍晋三一上任,便点燃外交之火,积极安排与韩国及中国领导人会晤,甚至争取访问这两个与日本有政治障碍的邻国。
随着冥顽不灵的前首相小泉纯一郎下台,日本新内阁的成立,确实为日本改善与邻国的关系,提供了一个契机,而之前坚决拒绝与小泉举行首脑会谈的中韩两国,也适时向安倍释出善意,冀望这名新首相在改善日中、日韩关系上,能够有所作为。
当然,要改善和邻国的关系,条件是日本领导人必须放弃参拜被视为军国主义的靖国神社。
然而,安倍自宣布角逐自民党总裁一职,到登上首相宝座这些天来,一直避而不提靖国神社问题,而在日本侵略历史的认知和战争责任的认定上,他也一直含糊其辞。
很多人以为,只要安倍继续采取“模糊策略”,只要他一天不挑明是否参拜靖国,日中、日韩关系就有转机,安倍与中国国家主席胡涛及韩国总统卢武铉举行峰会,就指日可待。
不过,事实显然并非如此乐观。
安倍是在采取“模糊策略”吗?不!安倍的鹰派立场,向来是清楚而坚定的,包括参拜靖国神社、修改和平宪法、争取入常等等,又岂会在上台后,就放弃原有的立场?
安倍上任伊始,便表现出与中、韩举行首脑峰会的浓厚兴趣,但他这么做,究竟是因为有诚意改善与邻国的外交关系,还是想要藉此展示他的外交能力,从而提升自己在国内的声望、巩固自己在政坛的势力,想必大家心知肚明。
作为一个比小泉更鹰派的强势政治人物、作为一个曾公开质疑二战后东京战争罪法庭对日本战犯做出判决的合法性的民族主义者,安倍安倍要加强日本同中国、韩国等亚洲邻邦的“互信关系”,看来还有一段遥漫长的路要走。(作者:陈向慧)
日与中韩峰会日期待定
(综合讯)明报消息,日本内阁官房长官盐崎恭久指,日方正尝试安排首相安倍晋三与中、韩领袖举行峰会,但日期未定。
对于有报道指,安倍最快本周末就会到中国访问,盐崎指日韩正尝试就峰会订下日期,至于跟中国的峰会仍有待确定能举行。
日中韩高峰会谈 攸关重启六方会谈
(综合讯)中广新闻消息,据媒体报道,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可望于八号或九号先后访问北京和首尔,举行中日、韩日高峰会谈,因此,外交界人士分析指出,日本和中国以及韩国轮番举行高峰会,将会是攸关重启六方会谈的关键。
韩国《朝鲜日报》报道,日本首相安倍晋三,一直以来,为了尽快与韩国和中共举行首脑会谈做出努力,预计,“中秋节”长假结束后的十月第二个星期,由韩国、中共和日本三个国家,将轮番进行双边会谈。
有分析指出,此次会谈随着日本安倍晋三政权的出炉,加上日本新任首相有意修补与中共和韩国之间的关系,更重要的是,在北核问题等三国共同关心的问题上,三国共同认为:有必要调整各国的立场。所以,这将会是关系到重启六方会谈的又一个关口。
日本首相此次访问中国,与前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在2001年10月访问北京相隔五年,两国首脑会谈则是去年四月两国首脑在印尼雅加达见面以后首次举行。韩日首脑于去年十一月,在釜山召开的“亚太经合会议”APEC首脑会议上举行过会谈,此次会谈将是双方约十个月以来举行的首次会谈。另外,“互访外交”是自去年六月,前首相小泉纯一郎访问首尔以后,约一年零四个月后又重新举行。
北京吁泰新政府加深双边关系
周一(10月2日),63岁泰国前陆军总司令素拉育·朱拉暖正式就任泰国临时政府总理。
中国方面表示欢迎,同时希望泰国新政府能够进一步加深睦邻友好关系。
中国外交部发表声明称,高兴看到泰国局势恢复稳定,希望泰国继续社会和谐、经济繁荣。
北京方面的态度与国际社会对泰国军人夺权的普遍担忧和不安形成鲜明对比。
欧美国家以及亚太地区的新西兰、柬埔寨和日本等国已经公开呼吁泰国尽快举行民选。
此前,政变领袖颂提将军对记者说,他曾拜访素拉育,经游说,素拉育同意在国家危难关头出任总理之职。
早些时候,由颂提将军领导的泰国管理改革委员会通过电视台发表声明,宣布国王已经签署御令,批准了由该委员会起草的临时宪法,自当日起正式生效。
此外,军方并将委任全部250位国会议员,以及通过草拟新宪法的人选。
改变东北亚现状的力量
● 庞中英
在中国文献中,“东北亚”的概念并不常使用。一般来说,韩国人比较喜欢使用“东北亚”的概念。需要说明的是,中国是一个全方位的亚洲国家,从地缘政治经济和社会的角度看,它可以说既是东北亚国家,也是东南亚国家,既是中亚国家,又是南亚国家。这里姑且不谈中国与东南亚、中亚和南亚的关系,而是集中谈论中国与东北亚的关系。
在东北亚,中日韩三国是这个地区最重要的国家。中国在东北亚面对的具有真正意义的挑战是什么?这是本文提出和回答的根本问题。
我长期冷静观察这个地区,认为最根本的问题是东北亚改变国际现状的力量正在不断增长和壮大。
国际政治中经常讨论哪个国家是“现状”国家(status quo power)或者不是现状国家。比如,最近几年,国际学术界似乎基本上认定“中国是崛起中的国家”,但是却为崛起的“中国到底是现状国家吗?”的问题(Is China a Status Quo Power?)而花费不少时间和精力,到现在也没有共同认识。另外,关于台湾问题,也涉及到“维持现状”还是“改变现状”的问题。
如果把“现状”问题扩大到整个“东北亚”或者“东亚”,其实,当国际人士(尤其是英语世界)热烈讨论崛起的中国是否改变“现状”的问题时,却严重忽略了以下三个可能已经和正在改变“现状”的力量:
日本改变东亚现状
第一个改变东亚现状的力量是日本。
冷战刚结束的1993年,日本政治家提出“日本改造计划”,提出“普通国家说”,后来,日本人按照标准的英文说法,改为“正常国家说”。
此后,经过从“冷战后”(Post-Cold War)到“后后冷战”(Post-Post Cold War,以“911”事件为标志)的演变,日本在国家正常化方面取得巨大进展。可以说,今天,关于日本军事大国化已经是个基本事实,不需要再争论。英国的日本问题学者Chris W Hughes出版了一本书叫做《日本重新崛起为“正常的”军事大国》(Japan's Re-emergence as a "Normal" Military Power,2004年,牛津大学出版社)。一个重新军事化的日本,一定会改变东亚的现状,这一点也不需要争论。
日本与美国的同盟关系以及这种同盟关系的性质和范围,特别是这个同盟关系在东亚的作用,在日本前首相小泉执政的五年中,已经发生了显著变化。日本对中国的崛起采取了极为强硬的战略、政策和态度,日中关系恶化,不过是因为日本的大变化导致东亚的国际政治现状改变的一个根本表现而已。
台独改变东亚现状
第二个改变东亚现状的力量是在台湾执政的“台独”势力。
这一点也不需要多加叙述。“台独”就是改变现状,在东亚地区,以及美国、欧洲,无人不知。所谓“台独”对中国和相关国家(特别是美国)的危险性,就是因为它剧烈地改变了台湾海峡同属“一个中国”的不可更改的主权现状。
这些年,“政绩”乏善却内外交困的台湾领导人和民进党,一再高喊的“台湾已经是个主权独立的国家”,不过清楚地告诉世人,他们已经改变了台湾海峡的现状,而且将维持新的现状(捍卫他们幻想的台独)。
朝鲜半岛改变东亚现状
第三个改变东亚现状的力量是朝鲜半岛的南北双方。
半岛的北方,即朝鲜,2005年已经宣布拥有核武器,国际上的研究越来越证实这一事实,而朝鲜最近则甚至扬言要用地下核试验来证明这一点。考虑到人们知道的核武器政治学,核武的朝鲜实际上已经改变了半岛和东北亚的政治和军事现状。
那么,半岛的南方呢?实际上这是一个令人担心的改变东北亚现状的力量。韩国已经是亚洲第三大经济体,在除核武器外的常规军事力量方面,高度现代化,应该被看作地区强权。
目前的韩国,与美中日三大国均有重大分歧。与美国,韩国想获得更加平等的自主权,导致韩美同盟的部分质变。与中国,韩国在经济上占尽中国的好处,如今的韩国,中国已经是其第一大贸易伙伴,具体说,没有中国市场,韩国经济可能很快垮台。但是,韩国却在与中国的关系方面,表现出日益咄咄逼人的狭隘民族主义姿态,篡改历史,在所谓伪造的“高句丽”之争中制造悲情,为将来与中国的领土大纷争奠定历史研究的基础。
需要指出的是,如今在韩国,像日本一样,一些韩国著名学者,也在修改他们的教科书,极其片面地宣称“韩国有五千年的文明史”。韩国同时与日本和中国存在着历史问题之争执。韩国在与日本的历史问题之争,因为其正当性,理所当然地得到了中国的认同和支持,但是,韩国“四面出击”,居然向古代的中国历史挑战,改变自己的历史,不惜在目前似乎比较好的中韩关系中加入高度政治化的所谓“历史问题”。
中国确实在快速地发展和崛起,但是,在地区和国际秩序问题上,中国的态度和立场不同于历史上崛起的强权,一直非常低调,多次声明:中国将长期尊重和维持目前的地区秩序。中国通过参与地区合作为整个东亚的和平、繁荣和稳定提供了增长最快的大市场。但是,中国不挑战、不改变地区现状,不等于别的力量也采取这样的战略和政策。
值得中国和东亚高度警惕和思考的是:新的军事大国日本、谋求独立的台湾、核武装的朝鲜,以及与中国存在历史和领土纷争的韩国,如果得不到有效遏止,终究将是改变东北亚现状的消极力量,东亚将为此付出巨大的代价。
·作者是中国国际问题学者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