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10/03

美国报刊称中国经济间谍正在大举“入侵”硅谷

美国报刊称中国经济间谍正在大举“入侵”硅谷

【网讯】美国硅谷所在地的《圣何塞信使报》9月28日刊文说中国经济间谍正在大举“入侵”硅谷,文章说“美国硅谷成了经济间谍的温床,而中国则是对美国进行经济间谍活动的最主要对手。”

  《环球时报》报道称,该文章所引用的事例却都是几个月前甚至是几年前该报和其他美国媒体已经炒剩的“冷饭”,几个所谓的“中国间谍案”不但毫无进展,有的案件甚至已经流审。有分析认为,美国所谓的“中国间谍案”到最后往往不了了之,实际上,这些指控不是事实,只是美国某些人心态作怪。美国联邦调查局和美国一些媒体拿出这些陈年旧案又重新翻炒一遍,没有任何说服力。

  “硅谷相当于被夷为平地的世贸大厦”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硅谷所在地区最有影响的《圣何塞信使报》9月28日发表的这篇文章标题为《中国靠窃取机密起步比人快》。该文声称:“如今,在反间谍人员眼里,硅谷就相当于被夷为平地的世贸大厦。”

  美国联邦调查局反间谍处驻圣何塞负责人唐?普兹比拉在接受《圣何塞信使报》采访时表示,虽然包括盟友法国和以色列在内的许多国家都在窃取美国的机密,但中国是“美国反间谍工作面临的头号威胁”。他认为,中美两国经济具有很强的互补性,相互交织在一起,这使得日益严重的商业间谍问题变得更复杂。联邦调查局“统计显示”,中国在美约有3000家“以商业之便行间谍之实”的“幌子公司”,其中大多数在硅谷。

  美国反间谍专家大卫?萨迪甚至放言:“如果你想知道中国的技术从哪儿来的,就去硅谷看看。从纳米技术到量子物理,再到新一代导弹和飞机,中国的尖端技术全都出自硅谷。”萨迪表示,近年来,受经济利益的驱使,发生在美国的中国经济间谍案迅速增长了50%。

  为了证实报道所言不虚,《圣何塞信使报》举出了几件“中国间谍案”的事例。其中之一是,美籍华人李兰(音)和中国人葛跃飞(音),被指控窃取了所任职的公司研制的新型微芯片的设计方案。

  对于此案,联邦调查局已经承认,与中国国家安全机构没有关联。事实上,美国近年来提出起诉的“中国经济间谍案”因没有证据,最后大多以“窃取商业机密”的轻微罪名草草收场。对此,《圣何塞信使报》辩解说,这是因为中国政府通常不是在得到情报后直接把钱付给嫌疑人,所以很难抓到中国政府参与“间谍案”的证据。

    在美国学技术的都是间谍?

  《圣何塞信使报》称,硅谷的经济间谍还有另外一种令人忧虑的趋势:“在21世纪的间谍战中,间谍们不再接受军事化的训练,而是以商人、学生和研究人员的身份出现。”中国近年来派出了许多优秀的工程师及科学家到硅谷进行研究及发展,他们在某些特别科技项目工作一段时期后就会回国。报道称,这些人往往与中国投资经营的公司以及中国军事研究所有关,因此,他们回国后,这种科学技术和商业也会随之迁回中国。美国商业部出口执法组圣何塞办公室主管表示:“我们无能为力,因为没有任何法律规定阻止他们这样做。”

  有分析人士指出,如果按美国媒体和官员的逻辑,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间谍国。据报道,在硅谷的技术人员中,大多数是外籍专家,其中亚洲人就占了60%,硅谷的许多技术本身是这些外籍专家发明的,有些技术甚至是这些专家在国外已经有所积累而成的。正是这些来自世界各地的专家人才使得硅谷的公司能充分接触和利用其他国家或地区的技术、人力、市场和金融资源等,是硅谷快速发展的原动力。

  目前,美国共有720多个联邦研究开发实验室招聘或引进过国外已经成名的或有很强科学技术积累的科学家;许多硅谷企业利用遍布全世界的“猎头公司”来网罗高科技人才;美国甚至利用一些国家政局不稳和经济困难,乘人之危抢人才。

  位于硅谷的布里吉奥公司总裁王炜认为,《圣何塞信使报》报道说很多中国籍人士或留学生是被派遣到美“偷学”硅谷高科技知识的,这种说法很可笑。“各国的人都来美国学习,无论是科技或其他方面的知识,总会学到一技之长,难道他们回国后统统都是间谍?”图为李文和,美国华裔科学家,60岁时被诬为“核间谍”蒙冤入狱9个月,尝尽连杀人犯都不曾“享受”的待遇。

美国报刊诬称中国经济间谍入侵硅谷


(中国)东方网 (2006-10-03)

   “美国硅谷成了经济间谍的温床,而中国则是对美国进行经济间谍活动的最主要对手。”9月28日,美国硅谷所在地的《圣何塞信使报》突然刊登了如此耸人听闻的长篇文章,宣称中国经济间谍正在大举“入侵”硅谷。然而,许多读者仔细阅读整篇文章后却发现,文章所引用的事例却都是几个月前甚至是几年前该报和其他美国媒体已经炒剩的“冷饭”,几个所谓的“中国间谍案”不但毫无进展,有的案件甚至已经流审。有分析认为,美国所谓的“中国间谍案”到最后往往不了了之,实际上,这些指控不是事实,只是美国某些人心态作怪。美国联邦调查局和美国一些媒体拿出这些陈年旧案又重新翻炒一遍,没有任何说服力。

   “硅谷相当于被夷为平地的世贸大厦”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硅谷所在地区最有影响的《圣何塞信使报》9月28日发表的这篇文章标题为《中国靠窃取机密起步比人快》。该文声称:“如今,在反间谍人员眼里,硅谷就相当于被夷为平地的世贸大厦。”

   美国联邦调查局反间谍处驻圣何塞负责人唐·普兹比拉在接受《圣何塞信使报》采访时表示,虽然包括盟友法国和以色列在内的许多国家都在窃取美国的机密,但中国是“美国反间谍工作面临的头号威胁”。他认为,中美两国经济具有很强的互补性,相互交织在一起,这使得日益严重的商业间谍问题变得更复杂。联邦调查局“统计显示”,中国在美约有3000家“以商业之便行间谍之实”的“幌子公司”,其中大多数在硅谷。

   美国反间谍专家大卫·萨迪甚至放言:“如果你想知道中国的技术从哪儿来的,就去硅谷看看。从纳米技术到量子物理,再到新一代导弹和飞机,中国的尖端技术全都出自硅谷。”萨迪表示,近年来,受经济利益的驱使,发生在美国的中国经济间谍案迅速增长了50%。

   千方百计把间谍案和中国政府扯在一块

   为了证实报道所言不虚,《圣何塞信使报》举出了几件“中国间谍案”的事例。其中之一是,美籍华人李兰(音)和中国人葛跃飞(音),被指控窃取了所任职的公司研制的新型微芯片的设计方案。

   对于此案,联邦调查局已经承认,与中国国家安全机构没有关联。事实上,美国近年来提出起诉的“中国经济间谍案”因没有证据,最后大多以“窃取商业机密”的轻微罪名草草收场。对此,《圣何塞信使报》辩解说,这是因为中国政府通常不是在得到情报后直接把钱付给嫌疑人,所以很难抓到中国政府参与“间谍案”的证据。

   不过,虽然没有证据,但一些美国媒体和一些“不愿透露姓名的情报人士”,还总是能把各种涉嫌“窃取商业机密”的个人与中国政府扯上关系。比如,在这宗案子的调查中,联邦调查局发现两人正计划回中国与某市政府联合开办投资公司,《圣何塞信使报》就此如获至宝地强调说,这是近十年来首宗涉及中国政府的商业间谍案。该报说,“这起事件正好突出了我们的主要对手泄谡飧龈丛拥挠蜗分兴缪莸慕巧!?

   在美国学技术的都是间谍?

   《圣何塞信使报》称,硅谷的经济间谍还有另外一种令人忧虑的趋势:“在21世纪的间谍战中,间谍们不再接受军事化的训练,而是以商人、学生和研究人员的身份出现。”中国近年来派出了许多优秀的工程师及科学家到硅谷进行研究及发展,他们在某些特别科技项目工作一段时期后就会回国。报道称,这些人往往与中国投资经营的公司以及中国军事研究所有关,因此,他们回国后,这种科学技术和商业也会随之迁回中国。美国商业部出口执法组圣何塞办公室主管表示:“我们无能为力,因为没有任何法律规定阻止他们这样做。”

   有分析人士指出,如果按美国媒体和官员的逻辑,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间谍国。据报道,在硅谷的技术人员中,大多数是外籍专家,其中亚洲人就占了60%,硅谷的许多技术本身是这些外籍专家发明的,有些技术甚至是这些专家在国外已经有所积累而成的。正是这些来自世界各地的专家人才使得硅谷的公司能充分接触和利用其他国家或地区的技术、人力、市场和金融资源等,是硅谷快速发展的原动力。目前,美国共有720多个联邦研究开发实验室招聘或引进过国外已经成名的或有很强科学技术积累的科学家;许多硅谷企业利用遍布全世界的“猎头公司”来网罗高科技人才;美国甚至利用一些国家政局不稳和经济困难,乘人之危抢人才。

   位于硅谷的布里吉奥公司总裁王炜认为,《圣何塞信使报》报道说很多中国籍人士或留学生是被派遣到美“偷学”硅谷高科技知识的,这种说法很可笑。“各国的人都来美国学习,无论是科技或其他方面的知识,总会学到一技之长,难道他们回国后统统都是间谍?”

   有分析认为,美国用这种荒谬的观点来看国外来的科学家是因为自己有这样的想法。《纽约时报》曾经报道说,美国联邦调查局从2002年下半年起展开了大规模行动计划,在美国大学校园里招募“攻读核物理学、纳米科技、航天动力学等领域的中国留学生”。报道认为,美国这是为了让这些学生回国后搜集中国的科技情报。

   为何拿出陈年旧案炒作

   除了李兰案外,《圣何塞信使报》还报道了另外一桩案件:位于硅谷的夜视科技公司创办人马丁·石(音)和另一位商人菲利浦·张被控在2001至2002年间非法将被限制出口的夜视科技仪器出口到中国。不过,这两件事例都不是什么新闻。李兰和葛跃飞今年6月被捕时,包括《圣何塞信使报》在内的美国媒体曾热炒过这个话题。马丁·石已经在审讯期间因癌症病逝,今年2月对张的审判则因为陪审团未作出一致裁决而告流审。

   对此,布里吉奥公司总裁王炜表示,这些报道以偏概全,所提出的多宗“中国间谍”案都是陈年旧案,都没有最后判决,没有一宗具有说服力。

   美国联邦调查局和媒体为何会拿出这些不具说服力的陈芝麻烂谷子来说事呢?首先,随着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中国已经成为美国一部分人心目中最主要的假想敌。清华大学国际问题研究所所长阎学通教授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从美国对两位华裔工程师的指控可以看出,美国仍把中国视为第一要防范的崛起大国,在对华问题上采取经济与政治相分离的双轨政策,经济上与中国是合作伙伴,军事上则把中国作为防范第一手,全面封锁中国的军事建设与发展。在经济方面所有的技术控制主要不是看这项技术能卖多少钱,而是看该技术能否用于军事。

   第二,随着华人在美国社会中发挥的作用日益重要,一些美国人疑虑重重,笃信“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德勤会计师事务所圣何塞分所中国事务主管乔治·库对联邦调查局的做法提出批评,他说:“美国政府撒下一张种族大网,通过这种方式‘妖魔化’中国和所有在美华人。在这种情况下,每个中国人都必须证明自己不是间谍。”

   第三,可能是部门利益使然。美国联邦调查局等有关部门通过渲染“中国间谍活动”为本部门争取更多的经费。据称,在出了一系列“中国间谍案”后,美国政府决定往每个国家实验室增派联邦调查局人员协助保密工作。

   美国华人精英组织百人会副会长顾屏山认为,《圣何塞信使报》在这次报道中没有任何根据就指出两名华人犯罪,报道可信度应受到质疑。

   美国公司不愿配合调查

   实际上,对这些所谓的“中国间谍案”,就连美国涉案公司也不感兴趣。据美国媒体报道,涉案公司往往不愿主动报案或者不愿与联邦官员配合。联邦调查局也承认该局纠缠“中国间谍案”确实受到有关公司的抵制。不过,他们解释称,许多公司不愿曝光,是因为害怕因此影响股价或暴露公司所蒙受的损失;或者是由于“这些公司去联邦调查局或法庭可能反而暴露了这些公司正在竭力保护的机密”;一些美国媒体则认为,涉案公司不与执法机构合作主要是害怕得罪中国而影响生意。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金灿荣认为,近来美国经常有关于中国利用经济间谍发展本国工业、技术和军事的报道,这些案子到最后基本上都不了了之。实际上,美国对中国的各种指控并不是事实,只是美国人心态的反映。最近一段时期,中美关系发展态势良好,财政部长保尔森上任后对中国经济的定位也比较积极。每当中美关系大致较好时,有些人就会浑身不舒服,立刻抛出一些奇谈怪论。这次美国媒体没有任何确实证据,再次把几个月前甚至几年前的所谓“经济间谍”事件拿出来炒作,就是这种逻辑的最好证明。

   金灿荣表示,近十几年来,中国发展速度之快令我们自己都感到吃惊,也给美国人带来了较大的心理震撼,使他们产生了抗拒心理,不愿接受这个事实,所以美国大众对中国发展持怀疑态度。实际上,中国现在具有十分强劲的技术发展潜力。2005年,中国在校大学生人数突破2500万,远远超过美国的1600万;在不久的将来,中国的在校大学生人数将两倍于美国。如此巨大的人力资源意味着中国拥有其他国家不可比拟的技术增长潜力,而且政府也决定大力加强每年在研发方面的投入。

   也有分析人士认为,美国往往把自己的安全保密能力看得过弱,而把别国间谍的能力看得过强。实际上,美国的保密工作水平堪称世界一流,当年研制原子弹时,世界上就连相关的传闻都没听说过。在这种情况下,中国没有必要,也不可能去窃取美国的技术。 来源:环球时报


五十余名外国学者致信中国领导人

美联社北京报道,五十多名外国学者以及其他一些中国问题专家于9月29日向中国最高领导人胡锦涛发出了一份联合签名的公开信。公开信发表在总部设在纽约的人权观察网站上,签名的学者来自美国、欧洲和澳大利亚,其中的著名学者有美国对外关系委员会的Jerome Cohen(孔杰融),哈佛的Roderick MacFarquhar(马若德)与伦敦经济学院的Michael Yahuda(亚胡达)。公开信上说:“我们写信给您,是希望您致力于保障为社会公正而奔走的人士的公民权,...我们注意到并且感到担忧的是,近来官方对这些维权人士及其家属的报复、迫害、刁难、拘捕与关押的现象激增”。

"人权观察"呼吁中国善待维权人士

“人权观察”组织周一(2日)向给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发出公开信,敦促中国政府停止骚扰维权人士。

53名著名学者专家联署的这封公开信说,他们注意到并且也担忧中国官方对维权人士及其家属采取报复行动的现象激增。

信函指出,要国际社会重视中国还有中国公民信任上访系统的话,中国就必须履行法治的承诺。

"当地方法院和执法单位漠视法律及司法程序的时候,中国领导高层不能坐视不管。"

信函还列举了高智晟、陈光诚、赵岩以及胡佳的例子。信函指称高智晟被北京公安局拘押,下落不明。警方还"违法"不准其妻、子女出门,或是他人出入高智晟的住家。

列举案例

信函说,高智晟的作为是合法的,他是为质疑官方政策的网路作家、散发圣经的地下教会传教士以及另外一名维权人士郭飞雄辩护。

信函还对陈光诚的律师小组受到攻击感到担心。信函指责地方官员不准辩护小组搜集证据,不准辩护律师出庭,使得陈光诚受审时必须由两名从未谋面的律师辩护。

信函也说,胡佳前往山东打算支持陈光诚,却被地方部门拘押。信函还说,北京警方将非政府组织负责人驱逐回乡。

政法大学的教授滕彪、邮电大学的徐志勇则被校方多次警告不要涉及维权案件。

在美国《纽约时报》研究助理赵岩被控泄露国家机密的案件方面,信函说,赵岩并没有违害国家机密和国家安全。

信函说,由于官方限制探视权利、检视起诉证据、拒绝接受辩方证人,所以被违害的是赵岩辩护律师辩护的能力。

司法改革

联署人说,这些事件显示"试图通过报导、法律行动或者其他和平而且国际公认的管道,令中国官员更加负责的人,会被一个不公正、不准获得公平对待基本保证的司法体系起诉。"

联署人呼吁立即释放在押人员、解除软禁胡佳、恢复权利。联署人敦促全面改革秘密法律、与国际接轨。

联署人也敦促查办"利用法律处罚和骚扰"维权人士的地方官员。联署人在信末,呼吁胡锦涛公开承诺在任期内尽快实施司法改革。

联署人包括了知名的美国汉学家林培瑞、伯克莱大学中国互联网研究专家萧强以及费正清研究中心的学者、前美国驻印度大使。

此外还有新加坡、澳大利亚、英国以及荷兰的学者加入联署。

公车消费远超中国军费 胡锦涛喊停“官车换代”

【网讯】据统计,中国大陆每年用于养“官车”的费用达到3000亿,远超中国军费,甚至超过全国教育经费和医疗经费之和。面对这个人们似已习惯的潜规则,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日前驳回了有关部门提出的中央部门“官车换代”申请,截住了数千万公款。反映在严惩巨贪个案的同时,胡总不忘提倡节俭防奢华。

  据香港《文汇报》报道,有关部门前不久曾提出,拟将中央国家机关上百辆旧款奥迪A6官车,更换为新款奥迪A6L,这份官车“升级换代”的申请报告送报中央审批后,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批示予以驳回。

  有关人士分析认为,有关“换车”申请报告之所以未获批准,一是因为旧款奥迪A6官车仍能使用,一是新款奥迪A6L的购车和保养费用过高,增加不必要的公交车开支。

  据估算,如果购买这批新款奥迪A6L,国家将不得不拨出至少数千万资金。相关数据显示,旧款奥迪A6价格在30万-50余万元(人民币)之间,而新款奥迪A6L的价格基本上在40万-60万区间。

  据传,胡锦涛主席的批示还传达出了另外一层意思:与其支出巨额资金为中央机关换车升级不如先解决群众急需解决的问题。

  大陆媒体报道,截至上世纪末期,中国约有350万辆公务用车,每年消耗费用约3,000亿元,占行政成本的90%,远远超过中国的军费开支,超过全国教育经费和医疗经费之和。

  乘用汽车已成为中国政府采购中订单最大、增长最快的采购项目之一。根据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的统计,汽车在政府采购物品中始终占据前三位,2004年全国政府公务用车采购金额为500亿元,2005年增加到600亿元,而今年政府用于公交车采购的财政支出预计将达到创纪录的700亿元,占财政部预计实现的3,000亿元全国政府采购规模的近1/4;而在整个“八五”期间,5年购买公交车的总额只有720亿元。

  《经济日报》前不久对258家政府采购部门进行问卷调查,接受调查的政府部门去年公交车采购金额总计400亿元,今年将达到580亿元。问卷调查的反馈显示,中国友协、山西省级、济宁、佛山、江苏省级、秦皇岛、阜阳、景德镇、连云港、内蒙古区级、新疆区级、海南省级等政府采购中心今年用于公交车采购的预算,都要较上年同比增长40%以上。

  据大陆《瞭望新闻周刊》报道,中央国家机关政府采购中心有关负责人表示,今后一段时间政府部门对公交车采购的需求量仍然相当大,增长的这部分需求将主要集中在公共服务领域。

中国官车二十年:“宁撞宝马 不刮奥迪”

北京某俱乐部门前拍到的三辆“官车”,前后为奥迪A6L,中间为奥迪A6。

80年代:奥迪100、丰田皇冠

  1988年,奥迪授权中国生产奥迪100,当时几乎100%被用作公务车。随着经济发展,奥迪100已无法满足官员们的需要,于是便出现另一款重要的官车车型——皇冠。

90年代:“大众”三剑客

  步入90年代,公务用车领域又出现三个非常重要的角色——桑塔纳、桑塔纳2000和捷达。

官车新标杆:奥迪A6

  今天,官车最具代表性的应该是奥迪A6。1999年经过加长的中国版奥迪A6一上市,就成为了中国公务用车的新标杆,2002年奥迪在中国的销量达到了34962辆,在中国的高档轿车消费中,政府部门绝对占据着半壁江山。2004年,奥迪A6又推出了一款配置更加豪华的行政版,随后A6L、A8等等豪华奥迪车相继进入中国官场,官车形象越发鲜明,难怪老百姓有“宁撞宝马,不刮奥迪”的说法。 

“曲线救车”:豪华越野成新宠

  数字显示,今年1到6月,大陆各类型进口车数量几乎都在下降,只有越野车上升,仅半年就进口了25,000多辆,其中不少还是大排量的豪华越野车,据称有相当部分流向了政府部门。

  《瞭望新闻周刊》报道,内蒙古自治区一位官员说,现在已经不能买奥迪了,“因为目标太大”,但是在购买越野车方面政府还是有很大的“灵活性”;在公交车采购中,一般都喜欢买丰田顶级越野车,“再不济至少也是三菱帕杰罗”。有的领导还喜欢配两辆车子,市内交通就用轿车,跑长途或者下乡则用越野车。

  在并不富裕的西南地区,一县委机关领导干部就开着价值60多万元的豪华越野车,有的县政府一次就买了6辆单价为42万元的丰田2700型越野车,许多政府机关院中豪华越野车比比皆是。而捐建一所希望小学只需20万元。

“屁股底下半座楼”大陆官车制四大问题

  1.费用高,负担重。每年一辆公务车的运行成本(含司机工资、福利)至少在6万元以上,有的甚至超过10万元。地方官车消费占财政支出的比例在6%~12%之间,有些地方甚至更高。

  2.官车私用。群众反映,在官车使用中,办公事占1/3,领导干部及其亲属私用占1/3,司机私用占1/3。

  3.使用率低,浪费惊人。资料表明,社会其它运营车辆每万公里运行成本为8215元,党政机关则高达数万元。全国政协的一份提案显示,每辆出租车的工作效率为官车的5倍,可运输成本仅为官车的13.5%。

  4.超编制超标准配备。“屁股底下半座楼”是老百姓对官车豪华奢侈的讽喻。

上海代理书记韩正能否坐稳 还看六中全会

  《香港经济日报》分析文章说,踏入10月,中国第一大事是周日(8日)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的召开,围绕六中全会的同时,外界最为关注的,是中央如何定案上海陈良宇事件,及其后的影响。

遵照胡锦涛批示 韩正提出“两手论”

  文章说,首先是原中共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委书记陈良宇的处理,北京传出消息,六中全会对陈案会有初步结论,按程序在中央政治局停止其工作后,交由全会讨论免去其中央委员、政治局委员的职务。不过,会否对陈良宇作其他党纪处理,现仍未有最后决定,因为陈案还不断有新发展,不能说已最后结案,因而要到本周六(7日)的全会预备会议前,由高层最后拍板。

  国家主席胡锦涛对陈良宇事件的批示,已经传达下来,概括起来是两个“坚定不移”,两个“确保”,即要“坚定不移反对腐败,坚定不移推进发展”,“确保团结、和谐、稳定的良好局面,确保上海经济社会发展良好势头”。

  文章说,胡锦涛的批示,虽说内容是意料之中,但要研究的关键是强调甚么,如“坚定不移”,对上海来说,反腐败是排在发展前面的;至于“确保”,保稳定则是排在保经济社会发展前头。

  基于这样的理解,代理书记韩正召开“全市党政负责干部会议”,提出“两手论”,即一手抓案件查处,全力配合中央工作组彻底查清问题,严惩腐败分子;一手抓制度建设,从这次查处社保基金案中深刻汲取教训,围绕反腐倡廉,把健全制度、加强监督,摆在更突出的位置上。

中纪委办案人员多回京

  另一个关注点,是案件还会有何新发展。据悉,中纪委办案人员,除部分留守上海,绝大多数已回到北京,其中抽调协助办案人员已经放假,中纪委核心办案人员则继续整理案情。另一方面,中纪委在“十一黄金周”后,对全国各级纪委书记组织培训,上海案情将成为主要教材。

  这显示在六中全会前,这案件不可能结案,但案情暂时不会有新的发展。有纪委人士分析,过去不少案件,就像大树那样,从根向上查到主干,上海大案中央领导层拍板一举直击最核心人物,因而现在是由上往下查,未来主要查关连人员。

暂无新发展 会前难结案

  当然外界最为关心的,是上海大案带来的人事变动。韩正代理书记的职位是否坐得稳,如果坐不稳,谁会到上海?政界人士分析,韩正现在的地位,有点像前特首董建华称病辞职后的曾荫权,有可能坐下去也可能调离;当中有两个关键,一是韩正会不会也被查出问题;二是六中全会上各方反映如何,如果都认为不行也可能换人。

  一旦韩正交出代理权,谁去上海?目前传出的人选,有浙江的习近平、北京的王岐山、统战部的刘延东等。北京方面的说法,是中央不会急于安排,现在离上海市委换届还有数月时间。(图为上海举办国庆晚会,韩正与外宾交谈。)

北京当局声明“毒米案欺骗中央”的消息均属不实

【网讯】最新一期《亚洲周刊》有关“北京毒米案欺骗中央”的文章披露,北京月前爆发2310多吨发霉变质陈化的“毒大米”事件。此间官方传媒千龙网2日发表了北京市政府关于陈化粮处理和监管情况的声明,指出海外个别媒体报道北京市有关部门采购陈化粮,又将陈化粮售给口粮市场,及在查处案件过程中掩盖事实、欺骗公众的消息均属不实。

  据《亚洲周刊》报道,比起毒米更加严重的是,北京有关当局在发现问题之后,竭力掩盖真相,不但欺骗了公众,蒙蔽了舆论,也欺骗了中国中央。该刊调查发现,发霉毒化的陈化粮在4月份被检举之前,已经流入北京的口粮市场,出现在不少超市货架和粮食市场,售卖给北京市民。

  据报道,不法奸商对陈化大米的处理,更采用了由韩国进口的工业用选色机,以高科技手段去除发霉大米的斑点,即使专业人士也无法辨别。

  报道指出,陈化粮所含的黄曲霉毒素,是目前发现的最强的化学致癌物,经试验,致癌所需时间最短仅为二十四星期。因此中国国家有严格的规定,严禁陈化粮流入口粮市场,而且有关的处理必须经有关政府部门统一安排,定向销售给具有购买资格的企业,用于生产饲料和酒精。

  报道说,北京这次总计查获近2310吨陈化毒米,如果流入市场,可供15万人吃一个月。

  北京市以新闻发言人发表的方式,2日向外界发表了旨在澄清的声明。声明指出,2004年3月初,北京市粮食市场大米出现波动,为稳定粮食市场,市粮食局到黑龙江等地采购稻谷,落实当期采购计划29.5万吨。北京市粮食局按照国家标准采取接收稻谷单位进行入库质量检验、国家粮油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抽检的方法,共实际接收入库稻谷28.7万吨。海外个别媒体报道所称采购29万吨陈化粮与事实不符。

  参与竞标的企业均为工业用酒精和饲料加工企业,均具备国家规定的陈化粮购买资格。销售工作在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市财政局、农发行北京市分行及市粮食局等部门共同监管下进行。声明强调,上述正常轮换的3.1万吨陈化粮已按规定进行了处理,并未流向口粮市场。海外个别媒体报道所称29万吨陈化粮已流入口粮市场,与事实不符。

  声明否定了海外个别媒体报道所称北京市粮食局借轮换储备粮之机牟取暴利的指责。声明并指出,查扣的来源于京恒公司的陈化稻谷,是该公司于2005年4月购买的质量合格稻谷,总数量6,616吨,后来其中1,551吨因保管不当陈化,与今年4月政府定向销售的3.1万吨陈化稻谷无关。而且,案中涉及的陈化粮已被政府有关部门查封,并在严格监管下按规定处理,未流入口粮市场。

  因此,海外个别媒体所称北京市粮食局放任下属企业倒卖陈化粮牟取暴利;及北京市有关当局掩盖真相、欺骗公众,均与事实不符。(图为经处理的陈化米,据称可瞒过专业人士。)

温家宝国庆节探访四川重庆灾民 民众喊苦/图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国庆日考察四川省遂宁市的农村,并与当地农民谈话。

【网讯】今年入夏以来,四川、重庆发生百年不遇的特大旱灾,灾害损失严重。国务院总理温家宝10月1日至3日来到四川各地,了解灾区群众的生产生活情况,检查灾后自救工作。

  据新华社报道,温家宝10月1日到3日,到四川南充、遂宁,重庆潼南、铜梁、合川等地,探视当地今年受到旱灾的民众。温家宝1日是前往四川、重庆视察,当天到南充市嘉陵区农家,对于受旱灾影响颗粒无收的农民,指示地方官员保证每户民众有饭吃。

  温家宝到遂宁市桂花镇,走到农田和农民交谈,掀起稻草,看看洋芋的长势。

  温家宝后来去视察一些农村的饮水、猪舍、沼气池等农村设施,听取村民对“出门路不好走”、“药价太贵”等抱怨。

  温家宝回应说,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一要修好路;二要兴修农田水利;三要改造电网;四要推广使用沼气。

  四川省和重庆市今年夏天出现创纪录的高温,并发生数十年一遇的严重旱情。

陈良宇倒台引发轩然大波 世界各地媒体争相报道

【网讯】9月25日下午,新华社播发中共中央决定对陈良宇免职并立案检查的消息,路透社、美联社、法新社、共同社、CNN、BBC和港台媒体等均以新华社电讯稿为基础,编发了相关消息,有评论认为这是胡锦涛和中共中央下决心严惩腐败的重要举动,更多评论则认为这是中共高层权力斗争的翻版。

  综合新闻报道,路透社在24小时内播发了不下五条的相关消息;25日上午在国务院新闻办的记者会上,中纪委秘书长干以胜谈及查处陈良宇的问题后,该社又播发消息,除直接引述干以胜的讲话外,还引用了香港报章关于上海高级官员被禁止出境的消息。

  美联社播发长篇综合报道,对陈良宇被免职和上海社保基金案的情况作了介绍,并引用香港等地人士对事件的分析。而CNN网站刊登的长篇述评中,不仅提及陈良宇被免职事件对上海股市、楼市的冲击等,并表示了对上海能否继续成为中国经济领头羊、能否继续引进大项目的担忧;评述并引述研究机构和专家的评论,其中一位在沪外资银行负责人说:我不得不认为,此事将对上海的投资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

  日本主要报纸《读卖新闻》、《朝日新闻》、《每日新闻》和《日本经济新闻》等均报道了陈良宇被免职的消息,上述报道均根据新华社电讯稿编发。其中《读卖新闻》的报道称,查处陈良宇是中共在下月召开十六届六中全会之前,彻底严肃党内纲纪的举动;《日本经济新闻》的报道则将陈良宇事件与1995年原北京市委书记陈希同被查处联系起来,指出这是11年来中共内部因贪渎问题而被处理的最高级干部,显示了胡锦涛班子对腐败问题进行严厉查处的姿态。

  《英国泰晤士报》报道:《陈良宇落马的猫腻与中国的政治腐败》。文章说,陈良宇是一个极富政治经验的政治家,他的整个政治生涯都在上海度过,并一直担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是中国最有影响力的政治家之一。他管理中国最有激情的世界型大都市上海,这个城市是中国展现给世界的一张脸。

  《华尔街日报》报道《陈良宇落马胡锦涛着力巩固权力》。文章说,中国政府罢免了上海社保基金案涉案高官的职务,标帜着国家主席胡锦涛巩固权力和控制经济增长的行动又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免除陈良宇上海市委书记的职务标帜着中国最高领导人在加强对上海的控制方面又推进了一步。上海是中国经济改革的窗口,一直处于胡锦涛党内高层竞争对手的掌控之下。

  英国《每日电讯报》:陈良宇倒台,中国官场腐败待解决。中国11年以来被革职的最大政治官员陈良宇案给世人提出了两个问题:第一个是关于胡锦涛主席的政策,第二个就是中国东海岸这个蓬勃发展的大都市上海的前途。

  美国之音报道:《胡锦涛处理陈良宇案展现政治谋略》。报道说,上海市委书记陈良宇被免除职务一事,继续在中国政坛发酵。分析人士认为,查处陈良宇的过程简捷明快,充份显示胡锦涛的政治谋略,而且“一石三鸟”既巩固了权力,实现了推动和谐社会的政治抱负,也起到了敲山震虎的效果。

  英国广播公司(BBC)报道,陈良宇倒台后,上海A股指数连续3天下跌。上海房地产指数下跌2.3%至1647.26点,是上海股市指数中跌幅最大的。而上海B股指数,星期二下跌了2.28%。深圳A股指数星期二下跌0.63%,收市报443.62点。深圳B股指数收市报309.51点,下跌2.57%。

陈良宇遭免职第二天 港台媒体全部以头条新闻报道

陈良宇夫妇和老人们在一起

【网讯】周二(9月26日),香港报刊全部以前上海市委书记陈良宇因涉违规使用社保基金而被免职之事为头条新闻。

  《明报》报道,中共中央政治局宣布的陈良宇四大罪状包括:涉及上海市劳动社会保障局违规使用社保资金、为不法企业主谋利、袒护违纪的下属、以及为亲属谋取利益等。报道说,这是继10年前中共北京市委书记陈希同之后,中共再有最高决策层的政治局委员级人物因“违纪”被拉下马。

  英文《南华早报》发表分析文章指出,陈良宇遭到解职标帜着在执政四年后胡锦涛政治时代的真正曙光。文章说,陈良宇大案所引起的震动将会持续几周甚至几个月的时间,并且说在明年中共17届党代会前还会有人落马。文章说,在迫使江泽民最终放弃中央军委主席一职后,胡锦涛此举使人对于他的政治技巧以及权威不再存有疑虑。

  《经济日报》报道,中共中央政治局24日在北京开会,陈良宇被通知到北京开会。会议向陈宣读了中纪委的调查报告,陈良宇随即被送去写检查。

  《苹果日报》报道,陈良宇被中纪委带走前毫不知情,还参观周五在上海举行的国际田径黄金大奖赛。中央将在10月中旬召开的中共六中全会公布陈良宇的涉案详情。

  《苹果日报》报道指出,自从胡温上台以来,在许多问题上,一直与上海帮“谈不拢”,很多施政理念也无法推行,如中央最近推行的宏观调控,上海便漠视中央的政令,阳奉阴违。陈良宇更在一次政治局会议上,向温家宝发难,指责错过发展良机。

  《太阳报》以中国近十年最大的震荡形容事件。报道指出,中纪委派出100多人进驻上海调查,对陈良宇的弟弟、农凯集团高层陈良军等一大批官员和民企老板也进行审查。

  亲中的《大公报》表示,随着调查的深入,上海社保基金被挪用一案牵扯的官商树木恐怕仍有蔓延趋势。此案最终究竟能牵扯出多少官商,腐败程度有多深,令人十分关注。陈良宇黯然下台,社保案还将延烧多久,也令人瞩目。

  《文汇报》表示,上海市委书记陈良宇因涉上海社保案被中央免去职务,此举充分表明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中央加大惩办腐败的决心,体现了“不论是谁,不论其职务多高”,均要严查到底的铁腕。

  《日报》说,中共上海市委书记陈良宇因涉嫌贪污严重违反党纪而突遭免职,不但震惊上海,连本港的上海概念股也陪着下跌。《日报》说,当年陈希同被拉下马,被视为打击他搞“山头主义”的手段。今次陈良宇丢官,不宜单纯视为政治派系斗争,因为胡温领导核心在SARS肆虐期间,免去卫生部长张文康和北京市长孟学农职务,显示出果断的“施手术”的作风。现在面对另一有高度传染性的疫症──贪污,同样不惜施行震荡疗法。

  《东方日报》报道,中央在今次事件中强调党员要经得起美色诱惑,是暗指陈良宇除涉违规使用社保基金,亦涉及个人作风问题,因他与上海一名模有暧昧关系。

  《成报》报道说,社保资金案是一宗上海当代典型的官商勾结舞弊案,上海社保资金到目前为止仍有90亿元人民币的贷出资金。该案涉及的中共大小官员逾百人,当地一些普通商人通过官商勾结的渠道,大肆敛财,在短短数年间身价暴涨逾千倍,成为上海滩上的亿万富豪。

  台湾《中国时报》报道说,陈良宇下台的消息被公布后,有上海市民放鞭炮庆贺,而上海股市今日也开出陈良宇行情,跟牵连社保基金的地产股下跌收市。

土地违反清查风暴开始 问责对象直指地方一把手

【网讯】一场全国性的土地违反清查风暴将在10月拉开序幕,清查问责的对象直指地方政府一把手,并且延伸到了省部级官员。国土资源部官员表示要“动真格了”。

  《经济观察报》报道,此前,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文件,也明确将追究土地违法行为的刑事责任。国土资源部一名执法局官员表示:“这是很严厉的。以前都是仅追究直接责任人的责任,而现在除了直接责任人外,只要存在违规问题,不管地方政府的一把手有没有直接责任都要被问责。”

  专家认为,由于地方官员的干涉,已经严重危害了地方土地管理部门的执法环境。严峻的土地保有形势及数量庞大的土地违规案例,已对土地调控的有效性形成严峻的挑战,严格土地审批、严处违规违法行为成为国务院的当务之急。

  国土资源部人士表示:“按照国务院通知精神,监察部牵头,预计10月开展全国性清理和查处土地违法的专项行动,现在专项方案正在做。”具体做法是地方先进行自查,然后上报自查情况,再由上级部门进行检查,以达到“自查自纠、查处案件”的目的。

  风暴欲来,国土资源部上周频发通知,首先要求各地开展2006年土地利用计划执行情况(1至8月)检查工作,从农用地转用数量、使用方向、利用效益等方面对计划执行情况进行全面考核检查。

  通知要求,要“严格农用地审批的计划审查,没有农用地计划指标的,不得批准农用地转用,坚决杜绝超计划批地、用地现象,确保全年用地规模控制在计划之内”。

  此外,国土资源部还要求,各地对已向国务院报批的建设用地项目抓紧进行清理,并分类补做有关工作,以期更好地贯彻国务院加强土地调控、抑制一些行业和地区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过快、从严控制新增建设用地规模的精神。

  与以往的土地管理风暴不同,这次最能切中要害的措施,是对屡禁不止的地方官员违规行为进行了硬约束,即实行了地方政府一把手问责制。“这是国务院的新举措中一个最大的亮点。”国土资源部执法局某官员称。

  对此,在8月31日下发的《国务院关于加强土地调控有关问题的通知》中已严肃指出:“严格实行问责制,对本行政区域内发生土地违法违规案件造成严重后果的,对土地违法违规行为不制止、不组织查处的,对土地违法违规问题隐瞒不报、压案不查的,应当追究有关地方人民政府负责人的领导责任。”

  目前监察部、国土资源部正在抓紧完善土地违法违规领导责任追究办法。与以往的直接责任人问责制不同,这次是直接对地方政府的一把手进行问责,这是迄今为止对于国土违规行为行政级别最高的问责形式。除此之外,高院最近就土地违法行为的刑事责任问题也出台了办法,这是第一次以法律的形式明确要追究刑事责任的三类土地违法行为:第一,非法转让土地;第二,低价出让国有土地;第三,徇私舞弊、非法批地。

  国土资源部人士表示:“对这三类行为,过去也追究过,但是没有像这次这样明确法律责任。”而无论是问责,还是法律责任的追究,本次都突破了过去主要以县乡行政级别官员的范畴,而是延伸到省部级。

侵占土地违法行为频生 背后有地方政府默许推动

【网讯】10月全国展开的密集行动像一场暴风雨横扫侵占土地的违法行为。但国土资源部执法局人士却无奈地表示:“我的想法是少搞暴风雨,应该多进行正常的检查,因为有的时候问题集中到一起,就感觉积重难返,法不责众,尤其涉及到为公的某些行为。”

土地保有形势亟严峻

  香港《文汇报》报道,国土资源部执法监察局局长张新宝曾指出,土地违法现象在一些地方有所抬头,少数还比较严重且花样翻新。在今年上半年的分片执法检查中发现,一些城市的违法用地宗数和面积分别占新增建设用地宗数和面积的60%左右和50%,有的高达90%以上。最新统计显示,今年头5个月,国土资源系统共立案土地违法案件25,153起,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但涉及的土地面积达到12,241.7公顷,同比上升了近20%,平均每宗违法案件涉及的土地面积呈上升势头。而这些案件的背后都与地方政府的默许和推动有关。

  国土资源部人士称:“对于违法侵占的土地采用能恢复就恢复的措施。”但是显然,依然有大量的违规侵占的农用地等早已被高楼和机器厂房所取代,而无法恢复原貌。

国务院态度空前严厉

  耕地的严重违规使用现实,让国务院的态度变得空前严厉。9月6日,刚刚上报的《全国土地利用总体纲要》在国务院第149次常务会议上没有被通过。据称,通不过的原因,是国务院对纲要中提出的耕地保护指标不满意。本次上报的《全国土地利用总体纲要》提出,到2010年,全国耕地总量保持在18亿亩的规模,“十一五”期间每年减少耕地280万亩用作新增建设用地。而国务院领导则指出,18亿亩的耕地保有量至少要保持到2020年而不是2010年。国务院常务会议为此批评500万亩的建设用地指标“没有体现集约、节约的原则”。

温家宝严办郑州乱征地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9月27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时,严肃处理郑州市违法批准征收占用土地建设龙子湖高校园区案。对河南省政府予以通报批评,责成其向国务院作出深刻检查,并对有关责任人员作出严肃处理。分别给予河南省委常委、政法委书记李新民(原任河南省副省长)和河南省委常委、郑州市委书记王文超(原任郑州市市长)党内严重警告处分。

  据查,从03年到06年三年间,郑州市政府及有关部门违反土地利用和城市总体规划、违法批准征收集体土地14,877亩,用于龙子湖高校园区建设。05年,国土资源部经国务院同意后,要求郑州市纠正土地违法行为。然而,郑州市不但不进行整改,还公然扩大违法征占土地。

  国务院对郑州龙子湖高校园区案的处理,被认为是中央向地方违规用地展开大清查的序幕。

全国土地大清查5大内容

■计划编制下达情况

■农用地转用计划执行情况

■土地开发整理补充耕地计划落实情况

■后4个月建设用地供需形势

■计划管理制度建设情况

中国新西兰秘密商务会谈避邪教法轮功骚扰

美联社惠灵顿报道,新西兰贸易部长菲尔.高夫与中国商贸部长薄熙来本周在新西兰奥克兰举行了一次秘密双边商贸会谈,会谈的时间地点之所以保密是因为要避开邪教法轮功抗议者的的骚扰。高夫表示,“中国对可能有邪教法轮功抗议者这件事非常敏感,因此我们尽量满足他们的保全薄熙来部长面子的需要”。高夫没有说是中国方面要求将会谈的时间和地点保密,而只是说中方有这方面的“考虑”。今年四月,当薄熙来以及其他中国高级官员访问新西兰时,邪教法轮功组织了抗议活动,称薄熙来应该对2001年到2004年他任职辽宁期间发生的迫害邪教法轮功学员案件负责。

重庆巴士冲下桥 疑因司机自杀 酿30人死惨祸


  (北京综合电)重庆前天下午发生的巴士冲出桥栏车祸,已确认造成30人身亡,并怀疑是因为巴士司机企图自杀而酿成惨祸。
  重庆市发言人说,车祸发生后,29人当场死亡,另一人则于午夜在当地医院死去。现在还有20名伤者在医院留医。

  事故原因未明,国家安监总局副局长梁嘉琨已率调查组到达重庆就事故情况进行调查。

  新华社早前有报道说,据警方现场初步勘查分析,怀疑事故可能是司机自杀行为引起。但报道中并没有提及警方如何得出这个结论,也没有提及司机是否在车祸中生还。

  出事的巴士载有50人,属于超载,而超载的原因,据报道说是因为另一辆公车半路抛锚需要加油,便将车上的乘客转到了出事的巴士上。

  该巴士属重庆市公路运输集团利民出租汽车有限公司。而重庆市公路运输集团是一家国有企业,隶属重庆市交通委员会。

  该市发言人说,重庆市卫生局和承担抢救任务的医院分别成立了事故伤员抢救领导小组,目前每个事故伤员都配有专家组进行救治。

  这起严重交通事故前天下午发生在重庆市沙坪坝区,正是“十一”黄金周的第一天 。满载乘客的公交客车在行驶至嘉陵江石门大桥时,突然冲出桥栏,坠落到桥下30多米的平地。

  新闻照片显示,撞毁的巴士倾倒在河边的平地上,数十具尸体则散布在公车的周围。

  当局至今未公布死者的身份,但发生车祸的沙坪坝是重庆的大学区,区内知名学府包括重庆大学、四川外语学院与西南政法大学等。

中国的公路是全球公认最危险的公路之一。超载、鲁莽驾驶和极差的公路条件是造成交通事故频频发生的主因。

约谈后曾割脉企图自杀 湖南副省长被免职


  (北京法新电)半年多前据报曾在被中纪委官员约谈后割脉企图自杀的湖南省副省长郑茂清,上星期六被湖南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免去职务。
  据中新社报道,该省人大是在常委会的最后一天会议中宣布有关决定。

  报道没有提供郑茂清遭免职的详情,如:为何免职、谁将接任等。

  北京《公益时报》曾报道,郑茂清去年底在长沙的住家中用刀子割断静脉和大动脉,大量流血,被家属发现后送医急救。而事发当天上午中纪委官员曾找他谈话。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