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10/15

美军对中国“软包围” 侦察规模达冷战水平

美军对中国“软包围” 侦察规模达冷战水平

【网讯】据日本《朝日新闻》报道,美国海军已将现有全部五艘音响测量船集结在日本,专门监视在东海和南海水下活动的中国潜艇。美国正试图对中国、朝鲜以及俄罗斯构成“软包围圈”。而这一点,在朝鲜核试爆以后,会显得更加突出。美军部署在西太平洋区域内的早期预警侦察系统已相当密集,其规模和监视范围接近冷战时期水平。(上为美国的测量船在东亚海区进行活动)

  据美国海军网站称,音响测量船属于海军辅助船,隶属于军事海运司令部。据《朝日新闻》披露,“效率”号和“长毛牧羊犬”号音响测量船已于8月17日抵达日本横滨基诺思船坞的A、B锚地,它们在此进行休整补给后,可能南下冲绳那霸基地,对冲绳近海及东海水域进行探测。据日本横滨港务局的数据显示,在冷战结束的最初几年,美国音响测量船光顾的次数寥寥无几,但自从2004年美日签订新型安保关系后,这些船只靠港次数便显著提高,2004年为23次,2005年为32次,今年前八个月就达到26次。

  据一些日本媒体评估,美军五艘音响测量船部署到日本后,日本列岛以西的日本海、黄海和东海都可保持常年有一艘进行巡逻监控,而港口内休整的两艘则可随时进行替补,将为美国掌握由朝鲜半岛-日本列岛-琉球群岛组成的“第一岛链”水下情况打下坚实基础。

  为了提高军事反应速度,美国加紧向远东集结各类早期预警装备,除了向日本派驻测量船外,美国还积极策划在关岛成立“环太平洋战略情报分析中心”,鼓动日本、韩国、澳大利亚等盟国与其共同使用“全球鹰”无人战略侦察机。国际观察人士认为,美国正试图通过遍布耳目的做法,制造某种情报压力,对中国、朝鲜以及俄罗斯构成“软包围圈”。而这一点,在朝鲜核试爆以后,会显得更加突出。

  《环球时报》报道说,美国共发展了三种级别的音响测量船,但目前服役的只剩下“胜利”级和“完美”级,值得注意的是,为了避免被他国海军误伤,所有音响测量船自1989年起都漆成暗灰色,舷号也用大型字母和阿拉伯数字标注。以抵达日本的“效率”号(T-AGOS21)为例,这艘属于“胜利”级的测量船摈弃了传统的单体船构造,改用耐波能力强的双体船形(SWATH),供船员工作及生活的甲板区域宽约30米,整条船看上去就如同漂浮在海面的“钢铁筏子”。即使在9级风浪的条件下作业,该船的摇摆幅度也不会超过8度,而6000吨级驱逐舰此时的摇晃程度至少达30度以上,这使得“胜利”级音响测量能在大风大浪中坚持相当长的跟踪时间,避免目标借助恶劣气候逃脱跟踪。它的“耳朵”是从船艉下方拖曳的一条长达2000多米的低频声呐探测器LFA,这些探测器在150-450米的海底摆开“一字长蛇阵”,周围550公里范围内活动的潜艇差不多都在它的掌控之中。不过也有资料显示,这种声呐探测器对接近海洋背景噪音的声源似乎“无所适从”,无法有效跟踪俄制“基洛”636型潜艇。

  必须警惕的是,LFA声呐一旦在类似东海这样的浅海水域探测时,它从海底获得的声呐反射波比深海强得多,再加上美国音响测量船上都安装有被动声呐侦察设备,所以它还能用于对海底地形勘查及海洋数据搜集,这些情报对海上作战尤其是潜艇作战极为重要,由此看来,美国音响测量船所要执行的任务,远没有外界披露的那么简单。

  报道说,早在20世纪50年代开始,美国就致力建立全球性“音响监测系统”,以对付力量日趋强大的苏联潜艇部队。这些在海底铺设的固定式声呐情报网分布于北美大陆沿岸、阿留申群岛、日本列岛、格陵兰、冰岛及不列颠群岛之间,但它们都以守株待兔的被动模式跟踪水下目标,一旦战争爆发,敌人可以干扰或者将声呐本身摧毁。这些不确定因素迫使美国海军发展出音响测量船作为辅助手段,以机动探测的方式来保持自己的情报准确性。

  冷战期间,美国共有约二十艘音响测量船,监视苏联核潜艇的动向,但随着苏联解体,这类船只大多被改成运载火箭发射轨迹追踪船等,仍保留原始用途的音响测量船就剩下五艘。不过美军认为,光这五艘音响测量船的能量就极为可观,它们能对面积140万平方公里的广大水域进行探测监视,而像波斯湾、马六甲海峡、南中国海、日本海等潜在高敏感水域面积也足够应付。

“确山”演习解放军抵作战区 完成攻击部署/图

【网讯】参加“确山-2006”实兵实弹检验性演练考核的济南军某步兵师万余名解放军、千余台装备车辆,经数百公里铁路输送和公路开进,10月14日晚全部到达指定的“作战”地区济南军区确山合同战术训练基地。

  中国媒体报道,“确山-2006”演练自本月12日开始以来,参加演练并接受四总部机关联合考核的济南军区某步兵师,已完成了战备等级转、出动准备、远程快速机动等课题的演练。下一步,该师将迅速组织伪装与防护,进行作战方案调整,完成攻击部署。

  据新华社的报道说,“确山—2006”实兵检验性演习,15日在济南军区某合同战术训练基地进入战斗实施准备阶段。在这个现代化的训练基地中,济南军区某摩托化步兵师正在进行着一场复杂电磁条件下的实战化演练。训练基地司令员王忠说,解放军已建成较为完善的合同战术训练基地体系,基地化训练已成为解放军军事训练由机械化条件向信息化条件转型的重要推动力量。

  据王忠介绍,济南军区某合同战术训练基地,是上个世纪90年代末组建的大型亚热带山地作战训练基地。训练基地中台地、丘陵、山地交错,是组织部队进行山地合同战术演练的理想场地。基地建有功能较为齐全的训练、工作、生活设施。基地导调系统由导调监控系统、辅助评估系统、战场仿真系统、综合保障系统和基地管理系统等组成,为导演部全方位、分层次、有重点地了解、掌握部队行动和态势提供有效手段,使导演部能随时掌握部队演练情况,并对其实施灵活、高效的调控。

  据王忠介绍,解放军合同战术基地化训练起步于上个世纪90年代初期,90年代中期以后,开始筹划大型合同战术训练基地建设。目前,各大军区、各军兵种均建成了合同战术训练基地。以济南军区某合同战术训练基地为例,每年都有十多万部队到这里“加钢淬火”,接受考评。

  报道说,为了推进军事训练的信息化转型,解放军的训练基地加速向信息化方向发展。

  报道说,开展基地化训练是世界军事训练的发展趋势。许多国家的军队针对信息化战争对军事训练的新要求,都在不断强化基地化训练,大力提高训练质量和效益。美军现有各种训练基地一百余处,每年可为美军轮训25万多人(次)。其中,欧文堡国家训练中心是最重要的训练基地之一,几乎每个月都要组织一个师级或旅级规模的演习,每年可轮训陆军14个重型师或旅。美军各重型师、旅平均每隔18个月就要到这里进行一次演习。美军还建立了寒区作战训练中心、热带丛林地作战训练中心、沙漠地作战训练中心、山地作战训练中心、高原作战训练中心等许多特殊环境训练基地。

  英国军队有各类训练基地数十座,其中最大的训练基地是普格瓦综合训练基地。这里编有一支训练有素、装备精良的“蓝军”部队,轮训部队可以与“蓝军”进行地面攻防作战和电子对抗演练。北海训练基地是英国空军进行对抗训练的主要场所,轮训部队可以在这里与“蓝军”进行电子对抗、低空与中空作战对抗、对地攻击对抗等多种课目的对抗训练。

  德国军队建有陆军模拟作战演习基地、坦克模拟训练基地等。陆军模拟作战演习基地内配备有先进的计算机模拟系统和训练监视评估系统,能够演练地面作战、反空袭作战、电子战和信息战等多种作战模式,可以进行从营到军一级的战役战术模拟演习。坦克模拟训练基地不仅可以培训单个坦克乘员,而且还可以进行坦克部队的战术演习。

  俄罗斯、日本、印度等国家的军队,也都建立了成体系的训练基地,这些国家军队的基地化训练已实现经常化和制度化。

中国海军已具武力投射力 美军担忧中美爆冲突

【网讯】本期的美国《国防新闻》周刊根据日前美国海军研究所联合作战讨论会中的演讲指出,中国海军现代化已使其海军具有武力投射能力。而美国海军战院要成立中国海军研究所,以了解中国海军的快速变革。

《国防新闻》引述五角大楼国防部长办公室中国大陆、台湾、蒙古科资深科长黑尔维的话说,中国的军事改革进行得非常全面。中国海军的现代化已使中国海军具有武力投射能力,中国核潜艇已在中国大陆水域以外出没。

而美国海军战院副教授勾思丁于会中指出,美国海军战院要成立中国海军研究所,以了解中国海军的快速变革。

勾思丁说,他担忧目前的情况导致美中两国在计划与对方作战。

他说,台湾是解放军海军现代化的基本根据,而一旦中国大陆与台湾关系改善或者台海议题获得解决,解放军就难了。

  据了解,10月6日,美国《国防新闻》编辑克里斯托弗.P.卡瓦兹撰文披露,美国海军战争学院日前组建了“中国海上力量研究所”,专门搜集、整理、分析有关中国海军的情报。据美国海军战争学院助教、中国海上力量研究所牵头人雷勒.古德斯坦日前透露,研究所的成员均是中文说得非常流利,对中国海军“了如指掌”的专家与学者。他们将通过公开的讲座、中国出版的军事刊物,搜集、整理、分析中国海军的情况。

  研究所的研究领域锁定三个方面:中国“非同寻常”地同时开工建造四种型号的潜艇;“相当有创意”的水雷战计划;“正在部署”中的巡航导弹。古德斯坦直言不讳地说,他对中美海军当下的情况非常关注,因为“中美双方都可能在暗中拟定相互间爆发战争的计划”,而且中美之间的冲突“随时可能爆发”。

  五角大楼中国科科长表示,除了关注中国海军的三大现代化领域外,他本人还特别关注中国军方在以下领域的动态:

  中国正在加强其核威慑能力,开始注重更为精确、高效的核武运载系统。

  解放军正在不断提升其精确打击能力,已经部署了八百枚针对台湾的战术导弹。

  正在海岸和舰上安装性能更好的防空系统,从而有效扩大防空空域。中国还在提升其网络战的能力。

  中国军方还注重单兵系统的改善,人员在接受更好的教育,同时致力于推进后勤保障系统的现代化。

欧盟开放“伽利略”军事用途 中国军力或大增

【网讯】欧盟委员会一位高级官员13日表示,将考虑开放“伽利略”卫星定位系统的军事用途,改变欧盟此前仅把该系统定位为民用设施的政策。分析称,开放“伽利略”卫星定位系统的军事用途,将大大增强欧洲的军事实力,而中国作为参与者可能也会受益。(上为“伽利略”计划艺术想象图)

  欧盟委员会负责交通的委员雅克?巴罗在卢森堡表示:“我个人认为,‘伽利略’卫星定位系统仅作为民用在将来是行不通的,因为我们的军队如果连导航定位系统都没有的话,什么也干不了。”他认为这样做可以弥补一些“伽利略”计划的资金缺口。据悉,该计划在过去几个月内,总预算已经上升了五亿欧元。

  “伽利略”卫星定位系统迄今一直被称为民用项目,而且控制权仍然掌握在民用机构手里。

  英国《独立报》认为,巴罗的讲话表明,欧盟委员会在“伽利略”系统未来用途上的政策立场将发生重大转变,这很可能会遭到美国和英国反对。美国最初强烈反对欧盟实施“伽利略”系统计划,就是担心该系统被用于军事目的。

  另外,由于中国是“伽利略”计划的参与者之一,美国对此一直抱有戒心。

  《独立报》还认为,开放“伽利略”卫星定位系统的军事用途,将使欧盟的军事实力大大增强,从而为欧盟推行其外交政策提供有力的保障。这显然是法国乐于看到的。

  据报道,对于巴罗的讲话,英国政府的态度比较“模糊”。英国交通部一名发言人说:“英国的态度是众所周知的:‘伽利略’计划是一个民用机构控制下的民用项目。这个观点在欧盟交通委员会2004年12月的记要中得到了确认。”而美国政府13日没有对巴罗的讲话作出反应。

  “伽利略”计划是欧盟2002年正式批准的重大项目,目标是建成覆盖全球的卫星定位系统,从而打破美国在同一领域的垄断。

  欧盟将为整个计划投入42亿多美元,并将在今年年底以前发射总共三十颗卫星,整个“伽利略”系统将从2008年开始使用。

  “伽利略”卫星定位系统信号覆盖面积是美国全球定位系统(GPS)的两倍,而且精确度更高。“伽利略”系统既可以为公众提供基本信号,也可以为政府和军方提供高度保密的信号。

  此前,由于欧盟对中国实行武器禁运政策,因此,欧盟考虑开放“伽利略”卫星定位系统军事用途对中国来说意味深长。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