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发表航天白皮书 料2008年航天员太空漫步
【网讯】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12日发表《2006年中国的航天》白皮书,透露中国未来五年将启动并继续实施载人航天、月球探测、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新一代运载火箭等重大航天科技工程。国家航天局局长孙来燕透露,预计在2008进行航天员出舱活动和飞船的交会对接活动。
孙来燕透露,中国将进行航天员的出舱活动和飞船的交会对接活动,开展具有一定应用规模的短期有人照料、长期在轨自主飞行的空间自主实验室的研制。根据工程的进展,到底是明年或者是后年,航天局要根据工程的进展来最后决定。预计在2008对接,届时航天员会作出舱活动。
此外,对于有记者询问中国是否也会开展太空旅游,孙来燕表示,“随着载人航天活动的发展,中国不仅要送女宇航员上太空,还要把一些科学家、哲学家,也许有一天我们的新闻记者也会被送到太空。”
谈到太空旅游,孙来燕说,“这是一个很有创意的项目,有几位游客都已经遨游了太空,一次要交两千万美元。应该说航天是大有可为的,它是一个大的产业,同时还能产生出许多新的经济增长点,也会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很多新的变化。但是,要把人送上太空,包括一般的游客,首先是要保证安全性,要保证送上去,但是不能让他回不来,还要让他安全回来,所以要卖双程票。”
孙来燕说,目前中国的载人航天还是实验阶段,随着将来的发展,世界的航空活动发展是有规律的,中国的航天发展也会遵循这个规律。等技术更成熟、更可靠了,这种可能性是有的,不光是男游客,包括一些女游客也能送上太空。他还笑称:“你们也不妨到我这儿早点登记。”
《2006年中国的航天》白皮书是中国政府继2000年11月22日发表《中国的航天》白皮书后的第二版中国航天白皮书。今年也是中国航天事业创建五十周年。白皮书称,经过五十年的发展,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已跻身于世界航天大国的行列,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新版白皮书正文由五部分组成,包括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宗旨与原则、过去五年进展、未来五年主要目标与任务、发展政策与措施、国际交流与合作等。
白皮书确定了中国航天事业未来五年的发展目标:运载火箭进入空间能力和可靠性水平明显提高;建立长期稳定运行的卫星对地观测体系、协调配套的全国卫星遥感应用体系;建立较完善的卫星通信广播系统,卫星通信广播产业规模和效益显着提高;分步建立满足应用需求的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初步形成卫星导航定位应用产业;初步实现应用卫星和卫星应用由试验应用型向业务服务型转变。实现航天员出舱活动及航天器交会对接;实现绕月探测;空间科学研究取得重要原创性成果。
航天白皮书:中国将启动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计划
【网讯】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12日发表“2006年中国的航天”白皮书指出,未来五年中国将完善北斗导航试验卫星系统,启动并且实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计划。
据新华社报道,白皮书同时披露,中国还将发展卫星导航定位的自主应用技术和产品,建立与卫星导航定位相关的位置服务支撑系统、大众化应用系列终端规范,以扩展卫星定位系统的应用领域和市场。
另据中国军事网站曾有信息指出,中国自主研发的第一代北斗卫星定位系统于2003年开通,代表中国拥有了自主的卫星导航系统。
第一代的北斗系统只覆盖中国大陆,并且存在技术上的不足,因此中国准备发展将可覆盖全球的第二代北斗系统。
“北斗一代”卫星定位系统是由两颗地球静止卫星、一颗在轨备份卫星、中心控制系统、标校系统和各类用户机等组成,目前两颗静止星已经超过年限,需要发射新星替代。
报道说,“北斗二代”的计划是四颗静止卫星和十二颗中轨卫星,再加上九颗高轨卫星组成。
第二代北斗系统将先发射九颗高轨道卫星,然后发射十二颗中轨卫星,前者发射三至四星就可以先覆盖东亚地区,九颗发射完后,可以覆盖全球。“北斗二代”建成后,可进一步提高全球导航精度和抗干扰能力。
中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张晓强今年八月在北京一项科技论坛上表示,中国大力发展卫星导航定位应用产业,要以规模化发展为核心,以综合大型应用系统建设为重点,突破兼容系统导航卫星关键技术,加快“北斗一号”导航卫星商业应用工程建设,推进“北斗二号”导航卫星系统研制。
张晓晨当时透露,中国具有自主智慧产权的“北斗一号”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已具良好效益,“北斗二号”导航卫星已开始研制。
对于中国自行研发卫星定位系统,中国工程院院士戚发轫则有不同看法。他去年向《法制晚报》表示,中国政府投入人民币数十亿元研发卫星定位系统,但未能充分利用,无异严重浪费资源。
戚发轫指出,北斗卫星定位系统实际使用率不到一成,系统技术不够完善,费用也偏高,难以吸引多数人。
提升商业发射竞争力 中国将研制大推力运载火箭
【网讯】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在12日上午发表《2006年中国的航天》白皮书,中国国家航天局局长孙来燕在记者会中还表示,航天白皮书第一条,就是研制新一代大推力的运载火箭,因为这才能使运载能力出现跃升,无论对目前研制的卫星、飞船或是国际商业发射服务市场上竞争,都是非常有利的。
孙来燕指出,目前新型运载火箭的直径是5米,中国的火箭直径一般都是3.35米,要能运载更重飞得更远,那么直径要扩大,同时,“我们要用新的发动机,比如要搞运载火箭,发动机是最关键的核心,发动机先行,我们过去5年研制了120吨级推力的液氧煤油发动机,还有50吨级推力的氢氧发动机,这些都是无毒无污染的燃料,我们的研制都取得了重大的进展。”
他表示,在过去五年中,中国自主研制并发射了二十余颗不同类型的人造地球卫星和五艘飞船;长征系列运载火箭连续24次发射成功;新一代运载火箭两个发动机的研制取得重要进展;地球空间双星探测计划顺利完成,绕月探测工程正式启动;新一代通信卫星大平台的研制工作已完成,使用该平台的鑫诺二号通信卫星将于近期发射;透过推动空间技术、空间应用和空间科学的统筹规划与发展,带动了相关学科和技术的整体跃升,可以说,过去五年所确定的目标、任务是基本实现。
孙来燕指出,在未来五年及稍长一段时期,中国航天事业发展的主要目标和任务有:一是自主创新,重点跨越。中国将启动并继续实施载人航天、月球探测、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以及新一代运载火箭等重大航天科技工程,攻克一批具有全局性、带动性的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掌握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实现中国航天事业跨越式发展。
为了要达到此一目标,孙来燕表示,中国必须“研制新一代大推力的运载火箭”。他指出,虽然中国的航天取得重大成就,火箭最大运载能力能把9吨重的物体送到三四百公里高的地球轨道,也能把5吨重的卫星送到3.6万公里,在航天术语上,“我们叫地球静止轨道,也就是说这个卫星围绕地球的运转速度和地球的自转速度是一致的,这样通讯卫星始终对一个地点来传播信号。”
孙来燕补充说,新一代的运载火箭研制成功以后,最大运载能力可以把25吨重的一个物体送到近地轨道,能够把14吨重的卫星送到地球静止轨道,“这样就使得我们的运载能力有一个大的跃升”,届时,无论对目前研制的卫星、飞船,或是国际商业竞争,都是非常有利的。
中国航天白皮书强调造福全人类 加强国际交流合作
【网讯】中国发12日发表《2006年中国的航天》白皮书,强调和平利用外层空间,促进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造福全人类。
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12日在北京发表白皮书,这是继2000年首次发表《中国的航天》白皮书后,发表的第二版关于中国航天活动的白皮书。
国家航天局局长孙来燕表示,白皮书全文八千多字,表明中国政府对中国航天事业发展的高度关注,重申中国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的道路以及和平探索、利用外层空间的愿望,以利于增进国际社会对中国航天事业的了解,进一步加强国际空间方面的合作与交流。
白皮书指,中国发展航天事业的宗旨是:探索外层空间,扩展对地球和宇宙的认识;和平利用外层空间,促进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造福全人类;满足经济建设、科技发展、国家安全和社会进步等方面的需求,提高全民科学素质,维护国家权益,增强综合国力。
白皮书指,在新的发展阶段,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将遵循以下四项原则:
坚持服从和服务于国家整体发展战略,满足国家需求,体现国家意志。中国将发展航天事业作为增强国家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的一项强国兴邦的战略举措,作为国家整体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持航天事业长期、稳定的发展。
坚持独立自主、自主创新,实现跨越式发展。中国航天事业靠自力更生起步,在自主创新中不断发展,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航天事业发展的战略基点。根据国情和需求,有所为、有所不为,选择有限目标,集中力量,重点突破,实现跨越式发展。
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发挥航天科技对国家科技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带动与支撑作用。加强战略筹划,统筹规划空间技术、空间应用和空间科学的发展。以航天科技进步为先导,带动高技术和产业发展,促进传统产业的改造和提升。保护空间环境,合理开发和利用空间资源。
坚持对外开放,积极开展空间领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中国支持和平利用外层空间的各项活动,在平等互利、和平利用、共同发展的原则基础上,加强与世界各国在空间领域的交流与合作。
中国与亚洲多国联合研制多任务小卫星 拟明年发射
【网讯】中国12日发表《2006年中国的航天》白皮书,强调和平利用外层空间,促进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造福全人类。国家航天局局长孙来燕表示,未来五年中国将优先开展对地观测卫星数据的共享与服务、航天测控网资源共享等八个方面的国际合作。
孙来燕还透露,中国将继续推动“亚太多边合作多任务小卫星”项目,中国与孟加拉国、伊朗、韩国、蒙古、巴基斯坦、泰国等国家联合开展多任务小卫星的研制和应用,计划于明年发射。
孙来燕表示,白皮书明确提出,中国在开展国际空间交流与合作中,将采取五项基本政策。主张在平等互利、和平利用、共同发展的原则基础上,加强空间领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中国认为,外层空间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世界各国都享有自由探索、开发和利用外层空间及其天体的平等权利;世界各国开展外空活动,应有助于各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应有助于人类的安全、生存与发展,应有助于各国人民友好合作;国际空间合作应遵循联合国《国际空间合作宣言》中提出的基本原则。
过去五年,中国与许多国家开展双边国际空间合作,先后与十三个国家、空间机构和国际组织签署十六项国际空间合作协议或谅解备忘录;推动亚太地区空间技术及其应用领域的多边合作及该地区空间合作组织化进程;参与联合国及相关国际组织开展的有关活动;支持国际空间商业活动,并取得积极成果。
民航总局规定航空公司必须对航班延误进行补偿
【网讯】民航总局从本月起实施的一项政策要求,航空公司必须对航班延误进行补偿。此前出台的补偿指导意见,由于不是硬性规定,经常有乘客投诉拿不到应得的补偿。
针对航班频频延误而乘客又拿不到赔偿的情况,民航总局于今年7月出台《国内航空公司因自身原因造成航班延误给予旅客经济补偿》(以下简称《延误补偿》)的政策,确保乘客在航班延误下仍然能够拿到补偿。首都机场率先试行数月后,新规定于本月正式在全国范围内施行。
此前,民航总局曾于2004年出台了《国内航空公司航班延误补偿意见》,指导各个航空公司,根据各自的情况制定标准。由于不是硬性规定,有的航空公司在执行时打折扣。
《延误补偿》要求,航空公司因自身原因造成的航班延误必须给予乘客补偿。其中,航班延误时段分4小时至8小时、8小时以上两种,补偿标准在100元至200元之间,各个航空公司可根据自己的经济实力确定各自补偿的标准。例如,延误4小时至8小时,既可以补偿100元,也可以补偿150元甚至是200元。而延误8小时以上,补偿金额不超过200元。
延误补偿标准:
深圳航空公司补偿标准为:因工程机务、航班计划、运输服务、空勤人员四种情况造成的航班延误,延误4至8小时,补偿不超过机票票面价值的30%;延误8小时(含)以上,补偿不超过顾客所持机票票面价值的100%。
国航和川航:航班延误在2小时以上的,如正值就餐时间,国航为旅客提供免费餐饮;航班延误时间超过4个小时,国航将免费安排乘客到宾馆休息,并提供从候机楼到宾馆的接送服务,延误在4小时之后的乘客可以获得包括里程兑换券、国航代金券(购买国航机票专用)等补偿。
南方航空公司的暂行补偿标准是,航班延误在4小时至8小时补偿100元,8小时以上20小时以下的补偿200元,力争杜绝延误超过20小时以上的情况出现。
东航的补偿方式是代金券。
浙江镇海基地注油启动 中国步入战略储油时代
【网讯】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指出,今年八月以来,已经有三百万桶俄罗斯乌拉尔原油注入浙江宁波附近的镇海基地,这一数量接近该基地设计总量的百分之十。此举意味着中国战略石油储备体系终于实现零突破。
据《上海证券报》报道,镇海基地注油始于8月11日。当日,一艘装载有十四万吨俄罗斯乌拉尔原油的油轮靠泊在宁波算山码头,向十八公里外的镇海基地战略石油储备库注油,这是镇海基地正式注入的第一批原油。
镇海储备基地计划建设52个储油罐,每个油罐储油十万立方公尺,设计可储备石油520万立方公尺,合3270万桶。以今年前五个月中国原油消费量平均每天701万桶标准计算,镇海基地储油量相当于全国4.6天的消费量。
据中国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经济师牛犁指出,中国是世界第三石油进口国,国内油源直接收储意味着增加进口。且国内石油产出已经到顶,总需求量还在高速增长,因此中国只能通过在国际市场上采购原油来增加石油储备。
他表示,镇海战略石油储备基地开始注油的消息并没有对国际市场造成冲击,油价仍维持着下跌趋势。
中国白皮书阐述航天目标与大计
中国国务院星期四(10月12日)发表航天白皮书,说明中国未来五年内的航天事业目标与发展任务,其中包括探月和宇航员出舱活动等。
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的白皮书的题目是《2006年中国的航天》。这份文件明确提出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
发展目标包括:提高运载火箭进入空间能力和可靠性;建立长期稳定运行的卫星对地观测体系;建立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实现卫星由试验应用型向业务服务型转变;实现航天员出舱活动及航天器交会对接,以及实现绕月探测等。
这份长达8,500字的白皮书是自从2000年以来中国发表的同类文件的第二份。
除了展望将来,白皮书也回顾了其所谓的中国在过去半世纪以来在航天方面的辉煌成就。
发展宗旨
白皮书也强调,中国发展航天事业的宗旨是探索外层空间,扩展对地球和宇宙的认识,并造福全人类。
白皮书内的其中一个重要部分涉及中国的探月工程。
中国国家航天局局长孙来燕则在记者会上透露,中国在研究和开发第一颗月球探测卫星"嫦娥一号"方面的工作进展顺利,而且组装工程已经完成。
有关方面预料,这颗卫星将在明年发射,以试验有关技术的可行性和可靠性。
孙来燕说,卫星将在200公里的高度运行,并探索地球与月球之间的空间。
中国媒体透露说,这颗卫星将可以拍摄月球表面的立体照片,并且分析月球的组成成分。
航天旅游
孙来燕也表示,随着将来的发展,待技术更成熟、更可靠时,中国航天可能也会开展太空旅游。
孙来燕说,"随着载人航天活动的发展,中国不仅要送女宇航员上太空,还要把一些科学家、哲学家,也许有一天我们的新闻记者也会被送到太空。"
《2006年中国的航天》白皮书也提出另外一些要点,包括实现飞行员出舱行走,以及研制新一代运载火箭。
在有关研制火箭方面,其中的一个主要任务是发展新一代无毒、无污染、高性能、低成本和大推力的运载火箭。
不过,中国当局并没有透露进一步的细节。
中国在2003年首次发射载人飞船进行航天任务,继俄罗斯和美国之后成为世界上第三个可以送飞行员到空间执行任务的国家。
中俄拟投资百亿美元合建发电厂项目
中国将与俄罗斯将在中俄边境地区建设一些发电厂,总投资额达100亿美元。
中国和俄罗斯这两个主要能源消耗国计划在未来五年兴建一系列的发电厂,以满足中国的能源需求。
这一能源项目的发电能力将达到10亿瓦电力,约占中国总电力产量的2%;年产量则达到600亿千瓦时,是俄罗斯远东地区年产量的一倍。
根据初步协议,俄罗斯的电力垄断企业联合能源系统公司将与中国的电力企业合作,在中俄边境的远东地区兴建多家发电厂,然后将电力输送给中国。
消息人士指出,电力价格是双方谈判的重点,而且双方尚未就投资和发电厂的产权问题达成一致。
俄罗斯媒体上星期报道,如果电力收费"不够吸引",俄罗斯将退出这一计划。
据报道,计划兴建的发电厂主要是通过火力发电,煤炭主要由俄罗斯的西伯利亚煤炭能源公司提供,中国方面则提供发电厂设施。
分析人士指出,预计中国经济将在未来几年急速增长,电力需求仍然殷切,中国东北缺乏煤炭资源,这意味中国极需要从邻国进口电力。
中国电力部门估计,中国电力消耗量今年将上升12%。
中国九月贸易顺差低于八月仍超预期
根据中国当局星期四(10月12日)公布的最新数据,中国9月份的贸易顺差额达到153亿美元。
这个数字虽然低于8月份的188亿美元贸易顺差额的水平,但仍然超过原本的预期,进一步显示中国仍然具有强劲的出口实力。
中国海关数据显示,9月份中国出口贸易额为916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加了30.6%;出口贸易总额763亿美元,对比05年同期增长22%。
路透社引上海金融专家分析,9月贸易强劲是受到圣诞节前采购的带动,同时未来三个月贸易顺差额也仍然会维持在较高的水平。
分析指出中国的出口贸易增长迅速,虽然中央政府有意通过经济重组减少国民经济对出口贸易的依赖,但是这恐怕是需要相当时间才能实现的目标。
中国的高额贸易顺差令中国部分贸易伙伴感到不满,他们指责中国给出口企业提供优惠政策以及人为压低人民币兑换率,因此取得不公平的贸易优势。
中国9月份已经推出了新的出口退税政策,同时自从2005年7月人民币取消与美元挂钩以来,人民币兑换率已经上调了2.5%,不过专家们普遍认为人民币仍然面临巨大的升值压力。
最新民调:中国人认为中国10年后能与美国争霸
【网讯】由芝加哥全球事务委员会于11日发表的调查报告显示,接受调查的中国人认为,中国在十年之后将有能力与美国相抗衡。
据BBC(英国广播公司)报道引述调查结果指,中国民众对中国国际地位的提升,显示出充分的信心。其中87%的人支持中国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只有7%的人认为中国应该先管好国内事务。
调查还显示,美国、韩国和印度的受访者认为中国的确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中国尚不具备与美国争霸的实力。
绝大多数接受调查的美国人认为,伊拉克战争没能解决美国面临的恐怖主义威胁,但美国应该保持强大的军事力量并在必要时采取军事行动。
调查同时显示,尽管美国人愿意在国际事务中扮演积极角色,但美国人并不愿意充当国际警察。
此外,绝大多数美国人认为无论美国政府持何种立场,美国都应该积极配合联合国找到和平解决地区危机的办法。
据悉,芝加哥全球事务委员会分别对美国、中国、印度、澳大利亚及韩国的1000至3100位民众进行了调查。与中国形成鲜明对照,在被调查的九个国家中,印度被认为是国际影响力最弱的国家。
smart在中国遭到仿制
德新社斯图加特消息:汽车画报新近刊载文章指出,目前在中国乃至欧洲市场出现了smart fortwo电动版的仿制车型。smart新闻发言人周三(10月11日)强调,smart的设计专利在包括中国在内的许多国家是受到法律保护的。位于斯图加特的戴姆勒.克莱斯特总公司的专任律师已就此事展开调查。
“我们研究开发的城市smart 主要针对欧洲市场。”苏州CMEC公司项目经理陈先生向汽车画报介绍说。区别主要在于中国smart由电力驱动,每小时最高时速可达55公里。该公司计划2007年以4200欧元的价格将产品推向欧洲市场。
浙粤闽三地鞋业协会将起诉欧委会
(中国)泉州网
针对欧盟对中国鞋征税,浙粤闽三地鞋业协会发布严正声明
本报讯 10月7日起,欧盟对中国产皮面皮鞋征收16.5%的反倾销税,对于这起欧盟历史上涉案金额最高的对华反倾销案件,中国制鞋企业表示不甘心就这样认输。
记者从浙江温州市鞋革行业协会了解到,由广东鞋业厂商会、泉州市鞋业商会和温州市鞋革行业协会组成的三地欧盟反倾销应对联盟,已正式联合发表了广东、泉州、温州欧盟反倾销应对联盟关于欧盟对中国皮鞋反倾销终裁的严正声明,对欧盟的决定表示强烈不满。
声明指出,该终裁结果缺乏法律与事实依据,违反了世贸组织的公平贸易原则,是典型的贸易保护主义。对于此次欧盟终裁结果的影响,声明指出,虽然从表面上看,16.5%的税率已较欧盟之前出台的方案略有下调,但仍然将给中国鞋企出口造成巨大损失,并相应影响中国制鞋业及相关产业的发展和劳动力就业。
声明还指出,承担16.5%高额税率的不仅是中国企业,还有欧盟在华投资企业及欧盟鞋类进口商、零售商和皮革、鞋料、设备生产出口商,欧委会此举不利于双方经贸的合作与发展。
而且,终裁结果将之前不在反倾销范围之内的童鞋也列入了征税范围。按欧委会规定,反倾销时间通常为5年,而这次欧委会出乎意料地改为2年。
发表声明只是第一步。三地协会在声明中也表示,三地行业协会对欧委会此决定表示强烈不满和抗议,并将与广大制鞋企业一起密切关注事态的发展,希望欧委会按照WTO规则,公平公正行事。并且三地协会为保护三地鞋类出口企业在欧的合法利益,最大限度地为出口企业争取相应权益,将保留通过WTO起诉欧委会不公正裁决的权利。(中新)
来源:泉州晚报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