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10/09

安倍访华与和谐社会

安倍访华与和谐社会


● 叶鹏飞
  北京在日本新首相安倍晋三上任后不到两周就闪电邀请他访华,而且为了配合他,把日子选在中共召开关键性的六中全会当天,让外界再次见识了中共总书记胡锦涛执政的务实弹性风格。

  中国利用日本首相换人的机会,突破了两国领导人“王不见王”的外交僵局,也一定程度展现了胡锦涛“和平发展”外交战略的本质。

  作为东亚甚至世界两个举足轻重的大国,千丝万缕的中日邦交竟然卡死在所谓的历史认知这个单一问题上,在国际关系领域确实是少见的奇异现象。

  中共因为纵容民族主义情绪上升,对日外交一度受制于历史问题而成骑虎之势,一如在两岸关系上曾经刚性强调一国两制,险些也让台独意识成为台湾民意的主流。

  胡锦涛主导《反分裂国家法》,让大陆在两岸关系中从被动对陈水扁的挑衅作出反应,一夕之间成为掌握局面的主导方。两岸关系其实不是胡锦涛执政的重点,而是干扰因素。以两岸现有的条件,统一根本不切实际,维持现状才是上策。《反分裂国家法》让大陆掌握主动又巩固现状,让胡锦涛能把心思放在执政的根本:解决大陆内部千头万绪的政治、经济、社会问题。

  同理,中日关系的紧张对抗气氛也不利于中共的施政。作为近邻,两国必然会在不同领域产生各种利益纠葛,所以中日关系无所谓“解决”问题,更多在于努力“改善”气氛,为一些眼下可以妥协的议题提供友好的外交基础。

  “外交是内政的延伸”,可以用来准确形容胡锦涛的中日关系策略。

  紧张的中日关系违背了“和平发展”外交战略的精神。如果连近邻都处不好,中国如何取信于世界其他国家?更何况中日关系的和平发展并不是单纯的双边来往,对于东亚的稳定乃至国际局势都有深远的影响。此其一。

  中日关系对北京的最终意义与两岸关系没有太大的本质差别:两者都不是一时三刻能够根本解决的问题,但是处理不好却可以牵制中共解决执政问题的能力。此其二。

和平发展战略在语义上固然有天下大同的哲学理想,实际上是为中共治理内部事务提供良好外部条件的同义词。换句话说,营造和平的两岸关系和中日关系重点不在于这两组关系本身,而在于让中共不必两面作战。反过来看,和平发展的基础决定于中共是否能达到和谐社会的目标。唯有基本建立中国社会的公平正义,重新确立其统治的正当性,中共才能够毫无后顾之忧地在国际上扮演相应于中国国力的角色。此其三。
  胡锦涛成功处置陈良宇,代表他的统治实力和威望已经确定;在处理对日关系上势必也将逐步展现他的个人风格。

  针对外界怀疑中国邀请安倍访华是因为双方在靖国神社问题上已经有暗盘交易,日本方面几度公开否认对中国有任何承诺。

  此前,中国学界曾经一度出现“对日新思维”的说法,去年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时,官方也罕见地承认日本在战后对华援助及贷款的贡献。现在看来,这些蛛丝马迹并非毫无意义。

  如果胡锦涛真的有意突破中日关系的僵局,相信北京真的会无条件向东京伸出橄榄枝。

安倍晋三访华,中日关系将大改观?
Gro?ansicht des Bildes mit der Bildunterschrift: 春风满面的日本新首相安倍晋三
星期日,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到达北京,与中国领导人进行和解会谈。这是他九月底就任日本内阁首相后首次出国访问,第一站到北京意义重大。安倍晋三把改善与中国的关系作为中心政务之一,其前任小泉纯一郎因执意参拜靖国神社遭到北京强烈抗议,中日关系长期陷入僵局。

从2001年起,中日两国最高领导人没有举行高层会晤。去年四月,北京、上海等地反日情绪高涨,愤怒的青年攻击日本驻华外交机构和商社,中日关系一度降到最低点。但中日经济关系一如既往,日本是中国第三大贸易伙伴,仅次于美国和欧洲。

在小泉时代结束以后,中国政府希望中日关系迈入新时期。但众所周知,安倍晋三是一位比小泉还保守的政治家。在日本侵华的问题上,至今没有表达过对中国的歉意。他是否会如其前任一样,参拜靖国神社,也是一个未知数。但安倍此人外交灵活,奉行多边平衡的外交政策。如此看来,安倍时代也许是中日关系新时代的开始。

但日本与中国的积怨并非仅为历史问题。中国近年来在亚洲的崛起使日本深为不安,日本不愿意看到自己经济大国的地位受到中国的挑战。今后,中日关系将是政治上互相竞争、经济上又不得不互相依靠的新关系。

中日恢复高层互访 胡温原则接受安倍访日邀请/图

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会见到访的日本首相安倍晋三

安倍召开记者会

【网讯】到北京访问的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在外交上获得重大突破。中国和日本8日发表联合新闻公报,表示双方都同意彼此要共同发展、共同繁荣,要促进政治和经济两个车轮强力运转。同时中国方面也同意,恢复高层领袖互访。

中国原则同意访日邀请

  安倍此次到访北京,被外界形容是“破冰之旅”。中国和日本当天发表的联合新闻公报,应该是安倍晋三最希望看到的成果。中方还同意在11月的亚太经合组织会议,和12月的东亚峰会期间,再度举行日中首脑会谈。

  安倍的到访也是中日两国最高领导人之间五年来首次正式峰会。因日本前任首相小泉纯一郎多次参拜供奉着二战甲级战犯灵位的靖国神社,中国与日本的关系一直紧张。

  公报指出,中国和日本都同意应该要正视历史、面向未来;共同繁荣、共同发展,推动双边关系稳定健康的成长,让政治和经济两个车轮强力运转。日本在公报中希望邀请中国领导人访问日本,中国方面则表示感谢,并原则同意。

  今年6月初,日本宣布解冻2005年度对华日元低息贷款,作为回应,胡锦涛当时在接见日本驻华大使宫本雄二时表示,如果中国和日本的关系有所改善,他希望能在“合适的时候、适当的条件下”访问日本。

  分析称,双方关系改善的幅度,可以从公报的用字遣词与表现的友好态度中看出来。中国和日本也同意,将全力推动双方的体育与文化交流,以及双边的安全对话与防务交流,增进区域安全互信,并启动中日学术界共同的历史研究。

  相对于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对北京旋风式的访问,中国媒体的报道显示了中国政府的重视程度,甚至“冷落”了六中全会。《中央电视台》晚间新闻联播节目更特别以12分钟30秒长度播报安倍到访的新闻,至于当天开幕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则未见报道。评论者以为,美国总统访问中国都不见得享受如此隆重的“政治待遇”。

  而在中国与日本一向有争议的东海油田开发问题上,双方也都同意要透过对话协商的方式妥善解决,加快磋商进程,坚持共同开发的方向,尽速找出双方都能接受的解决方法。

靖国问题达默契 安倍:不美化甲级战犯

  在中国关注的参拜靖国神社问题上,由于安倍未完全否定今后参拜靖国神社的可能性,中日两国间的相互猜忌还将继续。不过双方领导人在此次会面时并未深究,暗示双方已达成默契。

  安倍表示,日本曾经给亚洲各国带来巨大损害和痛苦,留下种种伤痕,对此深表反省,“这一立场今后也不会改变”。在此基础上,日本六十多年来,选择和平发展,今后也将坚持这一方向。

  对于参拜靖国神社问题,安倍说,日方决不赞美军国主义,不美化甲级战犯;“我将按照双方关于克服影响两国关系的政治困难、促进日中关系健康稳定发展的共识来妥善处理历史问题”。

安倍针对历史认识问题表示沿袭村山富市首相在1995年的谈话,他期待中国正确地评价日本在战后六十年来作为和平国家的历程,中方表示理解,胡锦涛同意安倍的提议,两国有识之士将于年内开始历史问题的共同研究。

  温家宝则表示,保持中日关系长期稳定健康发展,必须按照两国达成的共识,妥善处理靖国神社问题,消除影响两国关系的政治障碍,“言必信,行必果”,这是推动中日关系向前发展的重要保障。

  分析称,安倍此次得以成行,虽然日本官员否认安倍曾在参拜靖国神社问题上对中国私下做出承诺,但胡锦涛、温家宝在与安倍的会晤中,都强调了“中日双方就克服影响两国关系的政治障碍和促进两国友好关系的健康发展达成一致”,温家宝甚至加了一句话说:“希望日方‘言必信,行必果’”,暗示着双方已有一定的“共识”。

  而有日本媒体注意到,安倍此次出访率心腹随行,取代外务省角色。日本共同社报道说,安倍首次是在首脑外交的舞台亮相,负责公关宣传的首相辅佐官世耕弘成随行,并担负向外国媒体进行说明的任务。因安倍有意以首相官邸为中心主导外交政策,其身边的亲信有可能与外务省之间发生摩擦。

日本对台政策不变 反对单方面改变台海现状

  在台湾问题上,胡锦涛在会见安倍晋三时表示,希望日本恪守《中日联合声明》等三个政治文件的原则,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妥善处理台湾问题。

  对于台湾问题,安倍晋三当天两度向中国领导人保证不支持“台独”,但安倍强调日本反对单方面改变台海现状。

  安倍向胡锦涛保证,日本将按照日中联合声明坚持一个中国政策,不搞“两个中国”、“一中一台”,不支持“台独”,反对单方面改变台海现状。

  较早前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与安倍晋三举行会谈时,也要求日方恪守一个中国政策的承诺,支持中国的和平统一大业。安倍响应说,日方将继续按日中联合声明处理台湾问题,这一立场没有改变,日方坚持一个中国政策,不搞“两个中国”、“一中一台”,不支持“台独”。

中日对朝核问题深感忧虑

  此外,安倍在会见中国领导人时还谈到朝鲜核问题,双方都表示“无法忍受”朝鲜核试验,胡锦涛也对朝鲜的行为表示“不能接受”。在联合公报中,双方对朝鲜宣布将进行核试验一事一致表示“深感忧虑”。

  公报还说:“双方确认,愿与有关各方一道,根据六方会谈共同声明推进六方会谈进程,通过对话与协商,共同合作致力于实现朝鲜半岛无核化,维护东北亚地区的和平与稳定。”

  安倍在中日领导人会晤后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中日在峰会上就决不接受朝鲜核试验一事达成共识,这件事本身就是对朝鲜发出的一个强烈信息。”他说:“我想,朝鲜正密切关注这次峰会。我们发出决不接受朝鲜核试验的信息是有意义的。”

  安倍呼吁平壤无条件地重返朝核问题的谈判桌前。他警告说,如果平壤无视国际社会促其放弃核试验的压力,就将面临严厉的行动。

  朝鲜核试验问题一直笼罩着安倍首相对中国展开的首次正式访问。在结束访华之后,安倍首相将在星期一(9日)抵达韩国首都首尔与总统卢武铉会晤。

  分析指出,向朝鲜发出告诫也是北京希望利用安倍访华达成的目的之一。专家称,北京希望就朝鲜问题和日本达成新的谅解,也希望和东京达成某种一致,以此向金正日施加压力。

资料:中日首脑会谈要点

中日关系

  双方就“正视历史,面向未来,把中日关系推向更高层次”达成一致。将努力建立两国“战略互惠关系”。

  日本邀请胡锦涛主席、温家宝总理访日,中国原则上同意。双方达成一致,将在国际会议期间继续举行首脑会谈。

历史认识和参拜靖国神社问题

  中国批评日本前首相小泉纯一郎参拜靖国神社。安倍晋三首相表示不就是否参拜明确表态,将为消除政治障碍妥善处理该问题。

  安倍首相对日本过去给亚洲人民造成的痛苦和伤害表示反省。双方同意年内着手进行中日共同历史研究。

朝鲜核问题

  双方就朝鲜声明将进行核试验一致表示“深刻担忧”。中国强调将为制止核试验作出外交努力。

安倍访华花絮/安倍夫人:日本文化是从中国学的

  “想不到你们的日语这么好,发音如此标准,这让我很受鼓舞。”首次正式访华的日本首相安倍晋三的夫人安倍昭惠惊讶地对北京月坛中学学生发出这样的感慨。

  月坛中学是这位日本新任第一夫人中国之行的第一站。8日下午3时,身穿一袭灰色套裙的安倍昭惠走进这所以日语教学为特色的学校,与学生们用日语亲切交谈。期间,一位曾经访日的中国学生提出感觉日本文化与中国文化十分相似,比如高知和松山城的建筑外形特别像北京的故宫,而且在日本吃饭也使用筷子。安倍昭惠笑着回答:“日本文化是从中国学来的。”

“我在日本等着你们”

  新华社报道,十六名身着白色校服的高二、高三学生在安倍昭惠身旁围坐成一圈,逐个介绍他们此前作为中国高中生代表访日的经历和感受。

  安倍昭惠认真地倾听,不时微微点头并露出温和的笑容。听到学生们表示对日本生活留下了深刻印象时,她说,“你们能够去日本亲眼看到我们国家的情况,这非常好。通过电视、报纸等媒介我们两国也可互相了解和交流,但更重要的是到当地了解实际情况。”

  高三女生赵琦今年夏天刚刚访问过日本。她回忆起乘坐日本新干线高速铁路从东京前往秋田(日本东北的一个县)游玩的情形以及沿途令人陶醉的风景。

  安倍昭惠问赵琦:“能听得懂秋田方言吗?”赵琦有些不好意思:“当地初、高中生的话能听懂,但老爷爷、老奶奶的话就听不懂了。”

  安倍昭惠界面道:“我也听不懂。”调皮的语调让起先有些拘谨的学生们一下子欢笑起来,放松了许多。

  她还提醒同学们不要忘记在日本结识的朋友和留宿日本家庭的“爸爸”“妈妈”,与他们常联络。“大家如果下次再来日本,请一定与我联系!”

  当学生们说起长大后的理想,表示希望成为外交官、翻译等时,安倍昭惠微笑着说:“日中友好就拜托你们了,希望你们为日中友好做出更大的贡献,我在日本等着你们。”

  座谈行将结束时,曾在电台做过DJ的安倍昭惠还与学生们合唱了一首日文流行歌曲《世界上唯一的花》。

“日本文化是从中国学来的”

  高二男生张硕今年7月访问了日本的高知和松山等几座古城。他告诉安倍昭惠,通过访问感觉日本文化与中国文化十分相似,比如高知和松山城的建筑外形特别像北京的故宫,而且在日本吃饭也使用筷子。安倍昭惠笑着回答:“日本文化是从中国学来的。”

  擅长书法的张硕还特意将自己亲笔书写的书法作品“和平友好”四个大字赠送给安倍昭惠。安倍昭惠惊叹张硕的书法苍劲有力,并鞠躬表示感谢。

  在随后接受记者采访时,安倍昭惠表示,她很喜欢中国文化,希望今后能够更多地了解中国文化的各个方面,尤其是书法、绘画以及陶瓷等。

  “这些在日中两国的友好交流中都很有源远,也给日本文化带来了很好的影响,希望以后多向中国朋友们讨教一些,以更好地了解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除月坛中学外,热心公益事业的安倍昭惠还访问了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并与中国残联主席邓朴方交谈。

  不论是与中学生座谈还是与残联人士沟通,安倍昭惠都表达出进一步加强日中民间友好往来的愿望,一如她对学生们的期待--愿为日中友好做出更大的贡献。

人物:安倍昭惠

  今年44岁的安倍昭惠与安倍晋三于1987年结婚,由于前任首相小泉是单身,安倍当选后,昭惠就成为了五年多来日本首位“第一夫人”,成为日本民众追捧的对象。

  昭惠出身富豪世家,是安倍幕后的服装造型师和助选功臣,被称为“日本希拉里”。她性格活泼,爱喝酒,热爱肥皂剧,跳弗拉明戈舞,还曾经做过电台DJ,由于昭惠是韩国影星裴勇俊和朴龙河的“超级影迷”,日本有关方面正在和韩国协商,希望能让昭惠了却心愿,在她访韩国期间能见到自己心中的偶像。

安倍夫人展魅力


  (北京综合电)日本新任第一夫人安倍昭惠昨天在北京充分施展魅力,帮助首次以首相身份出访的丈夫修补中日关系。
  44岁的安倍昭惠身穿一袭灰色套裙,昨天抵步后的参访第一站,是到以日语教学为特色的北京月坛中学,与学生们用日语亲切交谈。

  和她见面的都是曾经到日本浸濡的高中生,他们逐个向贵宾介绍了访日的经历和感受。安倍昭惠还提醒同学们不要忘记在日本结识的朋友和留宿日本家庭的“爸爸”、“妈妈”,与他们常联络:“大家如果下次再来日本,请一定与我联系!” “日中友好就拜托你们了,希望你们为日中友好做出更大的贡献,我在日本等着你们。”

  月坛中学自1972年中日建交以来就开班教授学生日语。

  日本前任首相小泉纯一郎离婚多年,这意味着日本已经有五年多没有第一夫人。

  法新社说,安倍昭惠的出现,有助于柔化其夫安倍晋三的鹰派形象。

  安倍昨天和夫人在登机启程前往北京和抵步后下机时,两人都牵着手,这样的镜头在历任日本首相里头并不常见。

  安倍昭惠是名家庭主妇,曾经在广告公司工作过,她自认是韩国文化迷,尤其喜爱韩国男演员裴勇俊。她今天将随丈夫访问首尔。


日本各大报章积极评价安倍访华

  (东京讯)报道:日本各大报章今天纷纷发表社论,积极评价日本首相安倍晋三访华,并期望安倍的访问能成为改善日中关系的第一步。

  《每日新闻》发表社论说,安倍首相于8日与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举行会谈,双方同意发展面向未来的日中关系。良好的中日关系对亚洲的稳定乃至整个国际社会来说至关重要。社论积极评价两国领导人致力于重新建立信赖关系的向前看姿态。

  《日本经济新闻》社论说,安倍首相访华是改善因前首相小泉纯一郎参拜靖国神社而恶化的日中关系的第一步,应予积极评价。中日两国应以重新恢复首脑会谈为契机,为阻止朝鲜拥有核武器作出努力。

  《朝日新闻》社论说,日本前首相小泉纯一郎坚持参拜靖国神社,致使两国政治关系陷入了实现邦交正常化以来最糟糕的境地。安倍首相此次访华的目的在于改变这种状况,并使之成为构筑新的合作关系的起点。

安倍“开诚布公” 中国三领导人“坦率”以对
中日对绊脚石达致妥协


● 叶鹏飞(北京特派员)
  中日两国在困扰双边关系的历史问题上达致妥协,虽然日本首相安倍晋三明确表示并没有承诺不再参拜靖国神社,他却向中国总理温家宝表示“决不赞美军国主义,不美化甲级战犯”。

  在温家宝重申“以史为鉴”,强调要“妥善处理靖国神社问题”的同时,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则把焦点放在“面向未来”,提出愿意与日本一起“为共同开创新世纪中日关系的美好未来而不懈努力”。

  胡锦涛更形容,安倍访华之行标志中日关系出现转机,希望安倍此次访问能成为中日关系改善和发展的新起点。

  中日双方也在北京发表联合新闻公报,表示将遵守中日三个政治文件的各项原则,正视历史,面向未来,妥善处理影响两国关系发展的问题,让政治和经济两个车轮强力运转,把中日关系推向更高层次。

  安倍昨晚十点在北京召开记者会,在回答参拜靖国神社问题是否得到中国理解时表示,日本过去对亚洲人民带来巨大灾难和痛苦,留下伤痕,对此有深切的反省。他表示今后会坚持这个精神,不会改变。

  至于他个人是否承诺不再参拜,安倍说:“我向中方领导人介绍了我的想法。我将来会不会参拜靖国神社,这方面我不明确我的态度。因为我不愿意让这个问题成为双方政治和外交的问题。在这基础上两国克服政治上的困难,促进两国关系健全的发展,从这个观点出发妥当处理这个问题。我的这些说明,我相信得到中方的理解。”

  安倍强调,他是怀着要建立未来能坦诚对话、相互信赖的日中关系的心情访华,这也是他就任后出访的第一个国家。

  他用“开诚布公”形容与三位中国领导人就日中未来进行的对话。他表示,双方确认了对亚洲和世界的和平与繁荣作出建设性的贡献,是日中两国应尽的责任。双方对此有一致的想法。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刘建超昨晚七点半在吹风会上也用“坦率”形容三场会见。他透露,安倍与三位中国领导人的会晤都超出预定时间,吹风会也因此延迟了半小时才召开。外交部新闻发布厅几乎座无虚席,挤满了中外记者。

对于安倍是否有承诺不在任内参拜靖国神社,刘建超没有正面回应,仅一再重申安倍访华成行是因为双方“克服影响两国关系的政治障碍”。
  刘建超在回答记者提问有关中国政府如何向民众解释、为何没有取得安倍明确承诺不参拜靖国神社时说,要从“战略的高度和长远的角度来把握问题”。

  他指出,中日关系的友好不仅关系两国利益,更关系到区域乃至世界的和平稳定。他重申了联合公报“和平共处、世代友好、互利合作、共同发展”的十六字方针。

  他说:“我们这样的政策,不仅我们是对日方这样讲,同时我们对中国人民也要介绍这样一个中国的完整的对日政策。” 

  从接待规格看,中国非常重视安倍此次访华。中共前三号政治领袖——国家主席胡锦涛、全国人大委员长吴邦国及总理温家宝分别与他见面。

  温家宝下午三点在人民大会堂外,为安倍举行了隆重而正式的欢迎仪式,陪同他检阅三军仪仗队,现场也响了十九响礼袍。在会谈后,温家宝在晚间为安倍举办欢迎晚宴。

胡锦涛:确保关系健康发展 中日须加强政治互信


● 叶鹏飞(北京特派员)
  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和总理温家宝在会晤日本首相安倍晋三时,分别提出改善两国关系的建议。

  据中新社报道,胡锦涛对安倍表示,实现中日关系长期健康稳定发展,首先要加强政治互信,要恪守《中日联合声明》等三个政治文件的原则,本着“以史为鉴,面向未来”的精神,正确认识和对待历史问题。他希望不要再发生伤害战争受害国人民感情的事,并呼吁日本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妥善处理台湾问题。

  胡锦涛说,双方还要深化互利合作,实现互利互惠、共同发展;要扩大人员交往,不断增进两国人民的了解和友好感情;要加强两国在地区和国际事务中的沟通与协调,共同构筑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中日友好和互利合作的新格局。

  安倍对胡锦涛说,日本高度重视日中关系。他说,把日中关系推向新的高度,为两国国民和子孙后代开辟新的美好未来,对日中两国、对本地区都很重要,也是双方共同的责任。

  温家宝在会见安倍时指出,中日要从战略的高度和长远的角度处理两国关系,在中日三个政治文件的基础上,本着“以史为鉴,面向未来”的精神,通过构筑战略性互惠关系,实现“和平共处、世代友好、互利合作、共同发展”的目标。

  为此,温家宝提出五点意见:第一,实现和保持两国领导人的互访,密切各层次的沟通与交流,增进政治互信;第二,继续进行战略对话,照顾彼此关切,深入研究改善和发展双边关系的重大问题;第三,完善经济技术合作机制,制定各领域的中长期合作规划,力争双边贸易关系有更大的发展;第四,大力开展文化、教育交流,扩大民间交往,加深两国人民的友谊;第五,加强对地区问题的磋商,推进东亚区域合作,为亚洲的和平与发展做出贡献。

  安倍说,这些年来日中关系持续发展,经贸、文化和人员往来不断增加,但同时也出现了令人遗憾的事情,现在日中关系正处于关键时期。

  他表示,日中两国经济发展上相互依存,给双方都带来了重要利益,值得我们珍惜。他主张要使政治经济两个轮子都强有力地运转起来,从而推动两国关系迈上更高层次,为亚洲和世界发展做出贡献。

  中国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吴邦国对安倍说,中日双方应不断努力,增进两国人民之间的友好感情。

中日昨天也在北京发表了联合新闻公报。日方邀请中国领导人访问日本,中方对此表示感谢并原则同意。中方强调,中国的发展是和平的发展,中国将同包括日本在内的各国共同发展、共同繁荣。日方强调,今后将继续走作为和平国家的道路,中方对此表示积极评价。
  朝鲜宣布要进行核试验,也成为安倍与中国领导人会面时讨论的议题。安倍在晚间的记者会上说,朝鲜问题是日中最大的共同课题之一。他再三表示,朝鲜进行核试验将威胁东亚安全,“绝对不能允许”,并声称在这个立场上与中国达成一致。他说,中国对于日本向朝鲜采取对话与施压并进的方针表示理解。

  联合公报对包括核试验问题在内朝鲜半岛最近的形势深表忧虑。中日双方确认,愿与有关各方一道,根据六方会谈共同声明推进六方会谈进程。

启程到北京访问时 安倍希望中日关系“放晴”


● 符祝慧(东京通讯员)
  日本新首相安倍晋三昨天的访华之行,是日本首相五年来的第一次。中日两国在政治上因为靖国神社参拜问题而形成的长期 “冷交”,也终于看到一次难得的握手。

  在东京,安倍在出发前的昨天早上,心情特别好。他在东京羽田机场对媒体说:“今天,东京的天气难得那么晴朗,我希望,中日关系也能够像今天的好天气一样放晴。”与此同时,他也关注朝鲜核武危机,在出发前强调表示,“将会呼吁对朝鲜有影响力的中国一起牵制朝鲜展开核实验。”

  因为安倍出访中国的消息是到最后关头才定下来,日媒体昨天也指这次的访华行动是“闪电式”。日本舆论认为,这一“破冰之旅”成功,不仅能够在经济上给中日两方带来双赢,也能够为安倍的高支持率锦上添花。

  日本的5家主要电视台,目送安倍登机之际围绕着以下话题争议:“中国这次为何突然接受安倍访华?”不少电视评论员认为,日官方必然是允诺了中方一些“条件”,才致使中国肯说欢迎。然而,安倍内阁官员们却在节目中异口同声地否认。首相府女幕僚小池百合子指出:“众所皆知,安倍首相是一个有主张的首相,他不可能这么做。”

  旅日著名中国学者朱健荣也受邀与日本鹰派政界人物对谈,不料却出现了不少“舌战”镜头。

  朱健荣指出:“我的看法是,不仅是中国需要日本,日本也需要中国。在这么一个大环境下,中日这两个邻国已经是一个难舍难分的‘命运共同体’……。”

  然而,他的这番谈话,却招徕石原慎太郎的反驳。他说:“日本怎么会与一个共产国家成为共同体?你这话荒唐愚昧。”石原最后还在节目中指出:“要知道,我们的安倍首相绝非是去低头道歉。”

  一些日舆论也讨论了在被视为中日外交症结的参拜靖国神社问题上,中国将会给安倍让“几步”?

  一评论认为:“安倍这次能够上路,早盘算好在短期内,至少是在明年上半年不会去靖国神社。”

日本新相安倍为何急于访问中韩?


● 卓南生
日本新首相安倍晋三已于昨日飞抵北京,开始其“中韩一宿二日游”。安倍刚刚走马上任,就迫不及待地到中韩访问,当然不意味着他眼中的亚洲外交远比对美外交重要,更不意味着他对中韩两国情有独钟。恰恰相反,谁都知道围绕在安倍身边的智囊,既有鼓吹“中国威胁论”的知名战略家,也不乏批判中韩“错误”历史观的“名士”。那么,如此对中韩不存好感的安倍新政权,为何非得在组阁工作刚刚结束,国内问题千头万绪的时刻,就到邻国开展闪电式的外交不可呢?日本媒体都注意到安倍有其难言之隐。

  所谓“难言之隐”,说穿了就是他一上台就得面对明年夏天参议院大选的严峻挑战。因为,尽管安倍凭着其外祖父岸信介(前首相)及父亲安倍晋太郎(前外长)在自民党内的声望和影响力轻易攀上首相的宝座,但如果他领导的自民党不能在明年夏天的参议院大选获胜,他就得按照党内的游戏规则下台。几个星期以来,不少日本媒体之所以大炒“安倍内阁短命乎?长命乎?”之类的话题,道理即在于此。

应付明年参院大选

  

对于年仅52岁,被誉为战后最年轻首相的安倍,他自然不愿意成为昙花一现的“短命首相”。为安倍抬轿、迷信岸信介基因的日本保守人士,当然更认为有必要好好保护“安倍小鹰”。他们都知道,只有渡过明年夏天参议院大选的难关,所谓“安倍时代”才会真正到来。而只有“安倍时代”真正到来,有“昭和妖怪”岸信介基因的安倍才能肩负起修改战后和平宪法及修改战后教育基本法的重任,完成岸信介尚未完成的事业。正是出自上述的战略考虑,安倍及替他护航的兄辈与叔辈智囊们无不把应付参议院大选视为新政权的首要任务。

  仔细分析安倍的新政权,谁都一目了然,可以看出其最大的弱点有二。

  其一是小泉纯一郎一意孤行,六度参拜靖国神社带来的后遗症——日本备受亚洲乃至国际舆论的抨击,日本首相无法与中韩首脑直接对话,位处孤立的境地。其二是在内政方面,五年来小泉声称是在大刀阔斧的进行改革,但“改革”的结果尚未见其利,却先见其弊。种种的数字显示,五年来日本国民不管是在个人资产或所得方面之“格差”,都有日益扩大的明显趋势。“格差社会”、“改革的光辉与阴影”,遂成为今年春天以来日本大众传媒经常出现的“关键词”,而成为安倍新政府不能不面对的重大课题。

  换句话说,只有抛弃小泉遗留下来的上述两个“负面遗产”,安倍才有可能在明年夏天参议院大选中赢得胜利。

  怎样救济或支援竞争社会中的“败者”和弱势者,这确是一个不易解决的问题。

针对有关的问题,自民党内亲安倍的少壮派议员早在几个月以前,就成立了一个名为“支援再挑战者的议员同盟”,为安倍竞选自民党总裁出谋献策和拉选票。
  该同盟之首领山本有二由于支持安倍有功,已被任命为新内阁金融与再挑战部门的大臣。至于要摆脱日本在亚洲的孤立境地,更非易事。因为日本与亚洲邻国的关系之所以越闹越僵,主要原因不是别的,而是日本首相多次参拜“军神”,意图美化日本的侵略战争。

  安倍在靖国神社参拜问题与历史认识问题上,与小泉基本上并无不同之处,其偏激程度甚至可以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何况在有关问题上,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在今年3月已列出首脑会谈的底线:只要日本的领导人明确表态不到靖国神社参拜,两国领导人会谈之大门就打开。同样的,韩国也以“不参拜”作为韩日首脑会谈的先决条件。

  针对中韩提出的“先表态(不参拜),后会谈”的条件,安倍及其智囊表示难以接受,因为这显然有损其参拜旨在“向为国捐躯者聊表心意”的一贯主张和态度。保守的《读卖新闻》的一名专栏作者在安倍出访中韩的前夕,甚至刻薄地形容北京坚持的先决条件宛如“皇帝”对“附属国首长”的谈话,有不符国际平等相待原则之嫌。

“模糊牌”还需“配套谈话”

  

  尽管如此,对于急于向国内外显示新政权有办法打开外交僵局的安倍来说,“靖国”却是一个他怎样也不能绕开的门槛。为了试探中韩的底线,早在前内阁秘书长福田康夫还未退出自民党总裁竞技场的时刻,有迹象显示安倍集团就曾尝试通过各种渠道,试探中韩对安倍上台后只参拜一次(或者只以私人身份参拜)的可能性。

  今年4月,身任内阁秘书长的安倍晋三曾悄悄偷拜“军神”,并下令不许走漏风声。在8月有关消息爆光之后,安倍则采取既不证实,也不否认是否曾经参拜的态度,日人称之为“模糊战术”。在这项“模糊战术”取得预期效果(中韩闭住一只眼睛,网开一面,不严加追究安倍偷拜“军神”事件)之后,安倍接着推行的战略,就是一面继续坚持其对谁都不说是否曾参拜或将否参拜的“模糊战术”;另一方面,则略为修改其“历史认识”,在语言的表达上作“让步”状。

  安倍新首相及其智囊十分清楚,假如安倍只在参拜问题上采取模糊态度,而在历史问题上不做进一步的表态,安倍意图早日出访的心愿肯定要落空`。因为,如此这般“只做不说”或者是“什么都不说”的“模糊战术”也能轻易蒙混过关,则无异于宣布北京与首尔坚持的“底线”与“先决条件”只是说说而已,中韩其实都是虚张声势的纸老虎。

  为此,安倍及其智囊不能不挖空心思,摸索另一条出路,即:“参拜模糊牌”与“历史认识谈话”如何配套出笼的政策。东京官员与中韩官员们近日来在水面下的艰苦谈判,以及安倍新首相在国会中有关“历史认识”问题的答辩,显然与上述配套出笼的计划不无关系。正如日本媒体指出一般,安倍在国会的谈话,有一部分其实是讲给邻国及其国民听的。

双重身份 双重态度
  

  在有关历史问题的国会答辩中,安倍最受人注目的谈话有三。

  首先是针对日本时任首相村山富市在1995年8月15日承认日本对亚洲各国的“殖民地支配与侵略”,并表示“痛切的反省”和“歉意”的“村山谈话”,安倍首相表示作为“政府的立场”,他接受并将继承其政策。

  不过,各方注意到在今年2月众议院的预算委员会上,当时身任内阁秘书长的安倍对“村山谈话”所持的是强烈批判的态度。他不但对“村山谈话”中提及的“错误的国策”有所质疑,甚至还振振有辞地表示“所谓侵略战争究竟应如何定义,在学术上并未明确。”

  日本媒体认为,安倍这回在国会所说的是表面话或场面话,而今年2月他所说的才是真正的心里话。

被迫更改原有语调

  其次是,针对宫泽内阁的内阁秘书长河野洋平在1993年8月4日,承认战时军部参与设置慰安所与强制慰安妇事宜的“河野谈话”,安倍首相这回也一改过去否定“强制性”和指责河野系根据“误报”而发表的谈话之态度。他表示,作为“政府的见解”,他同意“河野洋平的谈话”。

  其三是对于甲级战犯,安倍原来的立场是:从日本国内法来看,他们并非犯罪者。但在这回的国会答辩中,他最初采取能逃就逃的策略。他说道:“对于这之前的大战的责任主体,有各种各样的议论,作为政府,对此予以具体的断定并不适当。”如此这般的咬文嚼字,正如日本反对党所指出一般,肯定是出自官僚之手。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安倍在“村山谈话”与“河野谈话”的问题上,显然是采取双重身份、双重标准的态度:一个是“政府的立场”;另一个是他“个人的史观”。如此这般相互矛盾的两种态度,安倍要如何向亚洲人民自圆其说,日本又怎能赢得人们的真正“信赖”呢?不少担心日本在亚洲无法摆脱孤立境地的日本有识之士,对此表示怀疑。

在日本反对党和一部分媒体的非议与追问下,安倍首相这两天终于改变口吻,对“村山谈话”和“河野谈话”表示不单是作为“政府的立场”,而是包括他本人也已接受。对此,早些时候对安倍答辩持批判态度的《朝日新闻》还写了一篇题为《安倍政权令人略为安心》的社论。
  安倍政权是不是真的能令人安心,这当然是见仁见智的问题。也许,这回最易引起争议的是他对甲级战犯问题的态度。在最初一两天的国会答辩中,安倍就含糊其词地念诵官员起草的咬文嚼字之台词,但在反对党的追问下,这两天他又改口而旧调重弹,声称被远东国际法庭判决的甲级战犯,“根据(日本)国内法,并非战争罪犯”。他还举出甲级战犯的前外长重光葵,在战后还获得“勋一等”的勋章。

  他说道:“如果是犯罪者,这样的事情是不可能发生的。”日本媒体注意到,有岸信介基因的安倍的“甲级战犯观”,比起其前任者小泉还要倒退一步。因为六拜靖国神社的小泉显然景仰“军神”,但还不得不清楚表态,承认“甲级战犯是战争犯罪者”。

“安心”与否 不看包装

  

  今天,背诵“村山谈话”经,但又否定甲级战犯为战争犯罪者的日本新首相安倍就将结束其中韩二日游,安倍总算如愿以偿,得以举行日中、日韩的首脑会谈。不久前,日本鹰派外长麻生曾表示,安倍是一个“有常识”的人,他不会像前首相小泉一样,回头就跑到靖国神社参拜。有关这一点,看来各方似乎还有信心。问题是,和小泉一样,在背诵“村山谈话”之后,安倍内阁究竟将如何真正落实所谓“村山谈话”的精神?被安倍新政权视为“重镇中重镇”的宪法修改与教育基本法修改,又将引导日本奔向何方?

  亚洲人民对安倍新内阁的“安心”与否,显然不是单单看日本首相“模糊政策”加“配套出笼的谈话”的包装是否华丽与能否过(外交)关。

  ·作者为新加坡学者,日本龙谷大学教授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