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10/14

维基百科在中国一波三折

维基百科在中国一波三折
Gro?ansicht des Bildes mit der Bildunterschrift: 维基百科的中文标志
中国用户又能上维基百科(Wikipedia)了,人们在惊喜之余,纷纷猜测着这次解冻的原因和维基百科在中国无法预料的未来。几周以前,互联网的自由百科全书-维基百科的创始人吉米.威尔士(Jimmy Wales)还表示决不向中国政府妥协,因为中国政府对网络的审查“违背了维基信念”,对维基“要么全接受,要么全不接受”,维基百科不会对网页中出现的政治敏感话题作出修改。

然而就连他也没料到,从本周三(10月11日)开始,中国网民忽然又能使用这部网上百科全书了,虽然只限于英文页面。这是自去年10月维基百科在中国被封之后的第一次解禁,维基中国的安德鲁.李(Andrew Lih)说:“在中国终于能够使用维基百科了,我们对此表示欣慰。”对于这一突然的变化,中国官方尚未作出任何表态。

维基百科中文版于2002年10月正式创立,最初主要是科学和社会题目,2004年初还得到过中国官方媒体的赞赏,但后来由于加入了有关六000四事件和台湾问题等的内容而屡次遭到中国政府封网。至于现在为什么这部百科全书在中国突然解禁,没有人知道。人们同样不清楚的是,什么时候维基百科的中文网页会在中国解禁。据悉,虽然在上海的某些区域,网民能毫无阻碍的浏览维基百科的中文网页,但无国界记者网上部负责人尤利恩.沛恩(Julien Pain)指出:“有关′六000四事件′和法00轮00功的中文网页一定会马上被关闭。我们认为,中国的防火墙一定刚刚进行过更新,所以才会出现这种状况。但整体情况如何,我们要过几天才能知道。”

中国政府似乎不喜欢本国人民通过互联网获得过多的信息,而且维基百科会在这个时候解禁更是出人意料,因为中国政府在几周前才宣布要加大对媒体审查的力度。外国的新闻机构甚至不再允许直接为中国报刊提供资料,因为共产党的方针路线认为:“经济和社会秩序”不应遭到破坏,中国的“社会稳定”应得到保障。中国政府把新华社设为最高的审查机构。从此以后,中国读者到底能读到哪些国际新闻,北京说了算。

另外在解禁之后,维基百科在中国是否也能像在美国和欧洲那样受欢迎也是一个问题。对此,李满怀信心。他认为,作为全球最重要 的二十大网站之一,维基在中国也一定能取得成功。然而中国政府禁网的力量是不容小觑的,很大一部分中国网民并不了解维基百科。另外维基百科在中国已经有了竞争者-百度百科。这一完全模仿维基百科建成的“中国维基”禁止“恶意评价国家现行制度,恶意攻击政府机构与政府成员”,“破坏社会公共秩序”或“挑起民族、种族、宗教、地域等争端”的内容。显然,这一“中国维基”相对于“美国维基”更能获得中国政府的支持,在中国境内很快得到推广。

有着一亿两千万网民的中国是继美国之后的第二大网络大国,也是唯一一个网络受到政府严格审查和操纵的国家。维基百科的这次解冻能持续多久,而中国用户又能读到多少维基百科的内容,人们都不得而知。维基在中国的未来让人无法预计。

中国不施铁腕难捅倒官腐马蜂窝
来源:日报海外版

中共下一步拟主攻两件事:一是提出有关建立“和谐社会”的框架性构想,二是确定在明年下半年召开十七大。为期四天的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十一日在北京闭幕,标志着中共改弦易辙,修正“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发展理念,今后将更多地注重社会公正。

如今外界关注的重点,还不在于“六中愿景”到底有多么华丽,而在于中共是否真有捅倒官腐马蜂窝的胆量和能耐?到底能否降伏那些特殊利益集团?因为这将是决定其施政蓝图会否沦成画饼充饥的关键所在。

所谓特殊利益集团,按照大陆贴的标签,最具典型性的大致有三类:一是官场利益集团;二是官商勾结利益集团;三是大型垄断性的国有企业。以最新的案子来说,上海社保基金案牵出的陈良宇、陈良军、张荣坤、祝均一、秦裕,以及之前落马的周正毅等人,就结成了不同的特殊利益集团。

之所以把大陆这些特殊利益集团与马蜂窝相提并论,主要是因为,大陆民众过去虽然穷得叮当响,但在文革前好歹还有过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光景;如今虽然国库充盈,但社会充满怨气。中共呱呱坠地时许下的宏愿期货,虽经将近百年,仍然处于所谓初级阶段的阶段。中共施政欲速而不达,而且往往捉襟见肘,其中很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那些特殊利益集团不但成事不足败事有余,而且往往像农家场院中的马蜂窝,时常螫伤人,如果稍不小心,或被螫死,亦未可知。

比如说,纳税人以公帑养活国有企业,当然希望其有所作为,希望其能够承担部分社会公共职能,以造福民众。但如众所周知,中航油、中储棉以及中盛粮油等等在境外上市的公司,却乱炒期货导致巨亏,真是成事不足;在去年大陆闹油荒时,供应成品油的国有垄断企业非但不救市,反而加大外销牟利,肥油流向外人田。如此见利忘义,加剧国内成品油危机,又岂非败事有余?又比如,这些利益集团官商勾结,不但敢乱花国库的钱,还敢把十多亿国民赖以养命的社保费挥霍一空,上海社保弊案只是冰山一角。再如官场腐败贪官,官官相护,结成密如蛛网的利益联盟,一荣俱荣。因此,当局反贪不但贪官愈抓愈多、愈抓愈大,而且愈抓愈“埋身”(靠近核心层),抓出诸如陈良宇这种重磅级贪官。

不难设想,如果腐败的毒瘤扩散到膏肓之处、心脏之处,恐怕华佗再世,亦难回天。亦由此可见,中共如果想要使“和谐社会”美梦成真,势必需要痛下“壮士断臂”的决心,挥利刀切除毒瘤。但是,这种事情往往说易行难。且慢说当局对于国企带头闯进国际商海还寄予厚望,国企或者撒野或者撒娇,当局大多都宁愿交学费,而不见得真正忍心下手痛打板子。就说如今官场上的一些衮衮贪官,能捱到今时今日“修炼得道”,谁没有几道撒手锏?谁没有几张护身符?如果真要对谁动刀子,恐怕一损俱损。记得当年广东湛江案、福建远华案,都是拔出萝卜带出泥,震动一方土地;东北田凤山案甚至导致当地官场严重瘫痪,需要空降大批官员救急。如今如果要捅官腐马蜂窝,北京怕不怕出现地方官场瘫痪?

其实,对于“树大有枯枝”和“腹中有蠹虫”的情况,中共亦犹如盲公吃汤丸——心中有数,应对时亦并非采取鸵鸟政策——盖住双眼,或者是弹弓射鸟政策——一只眼开一只眼闭,但是迄今仍然往往流于雷声大雨点小,无法毕反腐之功于一役。比如说,当年中共的主要领导人对于社会民主人士提出的政党荣衰周期律,还信心满满地表示有把握处理好。但是,一个甲子光阴过去,人们看到的是,执政党在体制内的反腐任务仍然是任重道远。这就使局外人有理由怀疑:当局到底能否降伏那些特殊利益集团?比如说,全国反腐狂飙四起,惟独上海连年上报平安无事。如果说上海官员果然“坐怀不乱”,果然“富贵不能淫”,为何当局就不能及时在全国推广“上海经验”,使反腐大局早早班师奏凯?如果说当局能够明察秋毫,上海社保资金案捅穿三十二亿元的巨大黑洞,当局又为何迟迟不能发现?迟迟不能惩办?

说到底,大陆官场腐败的马蜂窝之所以迄今仍然难以捅倒,既有其流弊千年、盘根错节、根深蒂固的原因,亦有当局决心不够彻底、措施不够得力的原因。如今,如果大陆当局要营造社会和谐、经济和谐的“和谐社会”,大前提就是:只有施铁腕推行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阳光政务”,才能指望彻底捅倒官腐马蜂窝;只有打破贪官抱团荣辱与共的官场“和谐”格局,才能指望实现真正公正清明的政治和谐。否则,如果反腐败仍然抱着“妇人之仁”,满足于“关门痛打败家崽”,那么,纵使有再好的构想,也将成为空想;纵使有再好的施政蓝图,也将变成纸上谈兵。当然,如果真的捅倒根深蒂固的马蜂窝,则大陆政改就有望朝前迈进一大步。结局到底如何?不妨拭目观之。

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的奥义
来源:

为期四天的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闭幕了,它的最主要成果就是审议通过一份重要文件,即《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这是为明年中共十七大提供理论准备。胡温政府提出的“构建和谐社会”理念已经在中央委员会层级统一了思想,接下来就是等待明年十七大(全国代表大会)提交审议通过,使之成为全党的意志,进而成为国家意志和执政党的执政纲领。

“构建和谐社会”这一概念之重要性,无论如何形容应该也不为过。因为它代表了中共执政理念及执政手法的重大转型。

简单地回溯一下中共执政历史。毛泽东时代奉行的是“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执政理念,邓小平面对的则是一个百废待兴的国家,无论有何种蓝图,没有资金几乎寸步难行。因此,他必须将有限的资源完全投入到经济发展中,为此不论“姓社姓资”,不论“白猫黑猫”。邓小平时代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专注发展生产力的执政理念为中国创造了三十年的经济蓬勃发展。

邓小平看准“钱”这个当时最核心的矛盾,紧抓不放,其他问题皆可以搁置,留待以后解决。现在这个时机已经来到。中国经济达到了全球第四的规模,外汇储备高达一万亿美元。中国社会已经发生了深刻变化,“钱”已不是问题,摆脱贫困不再是主要矛盾,社会的均衡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上升到了最重要的矛盾。三十年的高速发展为新的转型提供了充沛的财力支持,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所谓东风也就是执政理念和执政纲领的转型。这就是“构建和谐社会”出炉的背景。

胡温提出“和谐社会”概念经过了长时间的酝酿和深化。在二○○二年十六大胡温上台之际,政治报告中关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表述是到二○二○要有更加明显的进步,其中之一就是“社会更加和谐”。第二年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概念是“科学发展观”,而在第三年九月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中,“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被列为中共需要全面提高的五大执政能力之一。到了六中全会,《决定》中则把“和谐社会”提到这样的高度:“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我们党不懈奋斗的目标”。

“和谐社会”概念的地位逐步升高,说明了胡温政府的执政理念已经完成了从摸索到成熟的过程,也说明了通过十七大使“和谐社会”成为党的意志以及国家意志之后,中共执政纲领就正式开始了从专注经济建设到注重社会全面均衡发展的大转型。由此,十七大之后中国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面貌的渐进式大改观是可以期待的。

另一方面,近来有关党政重要人事变动的新闻非常频繁。这固然是适逢换届所应有的题中之义,其实也是为十七大所预示的战略转型做下组织准备。而且,在人事调整的过程中,带上了反贪腐的浓重色彩,这明显不是例行公事之举。执政纲领转型的关键,在于中央政府的意志能否不打折扣地贯彻下去,政令畅通,上情下达,这其中,就牵涉到核心的干部问题。

执政纲领转型以及之前的各项准备工作的铺开,都是波涛汹涌的大事。不过,身处中国的民众却未必能感觉到多少波澜。甚而至于不少人对“和谐社会”还产生了误读,认为这不过是空洞的概念。从这里也可以反证出胡温政府娴熟的改革手法,以及他们不事张扬的政治风格。

不过,如上所述,“和谐社会”之于中国,有着不亚于新一轮改革开放的重大历史意义,但是有关这一重大战略的迄今最重要的文件《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目前仅在党内传达。在六中全会审议通过之后,官方并未公布这份文件。这并不是一份中共党内的文件这么简单,事关国计民生,国民没有理由不能尽早看到,并且充分讨论以完善之。

到六中全会结束时,理论准备和组织准备已经基本就绪。十七大明年就要来了。(本网评论员 徐祎珉)

中国著名维权律师高智晟被警方逮捕

中国著名维权律师高智晟9月21日被警方逮捕,罪名是涉嫌煽动颠覆国家政权。但是警方一直封锁消息。

高智晟曾经为土地遭到侵占的农民以及法00轮00功信徒充当辩护律师,并且在今年2月份发起了抗议当局侵犯人权行为的接力绝食。

高智晟是在8月份遭到拘押的。他的代理律师莫少平在接受BBC中文部采访时批评公安机关在处理案件的过程中违法行为。

莫少平说:“接受委托之后,我们向北京公安局递交的有关委托律师的手续,要求会见高智晟。公安局给我们一个书面的回复,说高智晟这个案子涉及国家秘密,不同意律师会见。我们又给公安局发了一个信函,要求了解高智晟涉嫌的罪名是什么,但是公安局一直没有回复。”

莫少平说,他们后来是通过北京检察机关才得知高智晟被逮捕的消息。

他说:“我们了解到,高智晟是在9月21日被中国司法当局正式逮捕。他涉嫌的罪名是煽动颠覆国家政权罪。”

莫少平表示:“我们了解到高智晟涉嫌的罪名之后,立刻致函公安局。我们认为,如果涉嫌的罪名是煽动颠覆国家政权罪的话,这个罪是不可能涉及国家秘密,因为‘煽动’是一个公开的行为,否则就不叫‘煽动’了。‘煽动’肯定是要让人们知道,肯定有受众,而且不是特定的受众,这个行为本身肯定是公开的。既然是公开的,就不可能是秘密。”

他指出:“公安局不让我们会见高智晟是没有法律依据的。我们提请检察机关对公安机关在高智晟一案侦查过程中违反法律程序的地方进行监督。”

高志晟曾经发起轮流绝食抗议的行动,邀请民众绝食24到48小时,以抗议他所说的中国警方残酷对待中国的维权律师和异议人士。

高智晟致力维权活动,去年10月曾发公开信与中央领导人,要求制止对法00轮00功学员的迫害,其后其律师事务所被勒令停业,自始一直受到当局的打压及监视。8月在山东被便衣警察拘捕。

另外,9月6日起被当局刑事拘留的浙江自由撰稿人力虹的家人,于周四(13日)收到正式逮捕力虹的通知书,其罪名是涉嫌“煽动颠覆国家政权罪”。

力虹原名张建红,曾任中国人文思想网站《爱琴海》总编辑。他曾因参与89民运,被当局以“在六000四期间犯有反革命煽动罪”判处劳动教养两年。近年经常发表尖锐批评中共政权的文章。

传邱晓华因涉严重违纪被免职 中纪委处理果断

【网讯】有消息人士透露,被免职的中国国家统计局局长邱晓华因涉嫌严重违纪问题,正接受中共中央纪委调查。消息称,当局处理邱晓华事件非常果断,前天(12日)上午将他带走,下午即由一名中共中央组织部副部长到统计局宣布,晚上就透过新华社对外正式公布。但到目前为止,官方尚未证实邱晓华是否因违纪被调查。

  据香港《日报》报道,有知情人士透露邱晓华被免职的整个过程:邱晓华12日上午在北京出席一个活动后,即被中纪委带走谈话。下午,国家统计局召开处级以上干部大会,中组部副部长沈跃跃在会上宣布,邱晓华由于涉及严重违纪问题,被中央撤销统计局党组书记、局长职务,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谢伏瞻接替邱晓华担任国家统计局长。参加会议的很多统计局官员都感到震撼。

  当天晚上,官方新华社即发出这项人事任命,全文如下:“国务院任免国家工作人员,任命谢伏瞻为国家统计局局长,免去其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职务;免去邱晓华的国家统计局局长职务。”

  报道称,邱晓华一位朋友也证实“晓华出事了”,并且对邱晓华的落马表示惋惜。而当致电到邱府查询邱晓华动向时,他家中一位女佣没好气地说一声“他不在”即匆匆挂线。

  另据香港媒体报道,接近邱晓华的人士说,在国庆长假期间本有一个包括邱晓华在内的私人聚会,但事先已经明确表示出席的邱晓华,却临时给邀他参加聚会的朋友打电话称:刚刚接到上级通知,让去一趟,不能参加聚会了。自此再无邱晓华的消息。接近邱晓华的人士则指出,官至副部级的邱晓华,没有任何“背景”,资历较完整,自1982年始,二十余年一直在国家统计局工作。

  邱晓华被免职消息传出后,有台湾学者揣测邱晓华可能是另有高就。有观察人士称,一般正常的人事调整,被免职官员(除非退休)都会有“另有任用”四字,新华社这则简讯等于公布这是不同寻常的人事调整。不过,也有观察人士称,中国过去宣布免去李源潮(现任江苏省委书记)及李克强(现任辽宁省委书记)的职务时,也没有说明原因及他们的去向,如今却证实是提升他们。

  虽然官方目前尚未证实邱晓华被调查的消息,但坊间盛传,邱晓华已经“出事”,被“调查”的理由传是涉嫌数据造假,并可能有经济问题。此前还有消息指出,邱晓华的离职,可能与国家统计局近期刚完成的人事变动有关,因为涉及全局的人事变动,牵涉面甚广。

  上月21日,国家统计局宣布,原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郑京平不再担任新闻发言人,改由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李晓超接任。在此次大轮岗中,总工程师、投资司、人口与就业统计司等十多个司级官员都更换了新人。当时有媒体评论称,时值国家宏观调控的关键时刻,统计局的高级官员“轮岗”,意味深长。

  对于邱晓华落马的原因,外界有不同的解读。有消息称他涉嫌前上海市委书记陈良宇案。也有分析认为邱晓华公开表示“宏观调控已经见到积极成效,现在要抓好落实,不需要什么新的措施”,与其身分不符。

  今年四十八岁的邱晓华拥有经济学博士学位,被视为学者型少壮派官员,海内外知名度甚高,担任国家统计局长刚刚七个月,此次被免职引起广泛的关注。

邱晓华简历:

  邱晓华,汉族,1958年1月出生,福建宁化人。经济学博士。198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高级统计师。1976年参加工作,在福建省宁化县插队;1978年考入厦门大学经济系计划统计专业学习,1982年毕业分配到国家统计局工作,先后任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副处长、处长、见习副司长、副司长、国家统计局总经济师、新闻发言人、挂任安徽省省长助理等职。1999年9月任国家统计局副局长、党组成员。2003年7月任国家统计局党组副书记。2005年11月任国家统计局党组书记;2006年3月任国家统计局局长。是第十届全国政协委员。

农业普查官员换代 新任国家统计局局长任务繁重

【网讯】原来中国国家统计局局长邱晓华被免后第二天——10月13日,统计局省级以下调查队管理体制改革座谈会在北京西北三环友谊宾馆贵宾楼举行。会上,新任国家统计局局长谢伏瞻格外引人注目。

  谢伏瞻是在10月12日被宣布任命为国家统计局局长的。当日下午,临近下班时间的4点多钟,国家统计局处级以上官员忽然接到不许离开的通知,说在4点半左右将召开会议,有重要事情传达。下午5点左右,中组部副部长沈跃跃与谢伏瞻一起在国家统计局三楼会议室与该局处级以上官员见面。会上,沈跃跃宣读了中央文件,宣布免去邱晓华的国家统计局局长职务,任命谢伏瞻为国家统计局局长,免去其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职务。

  谢伏瞻在会上表示拥护中央决定,同时也表示事情比较突然,但是会努力做好工作。这次任命会议二十多分钟就结束了。

  第二天,谢伏瞻作为新任局长出现在国家统计局举办的省级以下调查队管理体制改革座谈会现场,一直到当晚会议结束时才离开。据参会人士说,他在会上没有发言,一直在认真听。

  国家统计局的人对谢伏瞻并不陌生,以前国家统计局与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进行业务沟通时,对口的人就是谢。他平日就经常与统计局不少司局处官员打交道,彼此都是熟人了。

  谢伏瞻履新后的任务较为繁重。据了解统计局目前正忙于省级以下调查队管理体制的改革及明年的农业普查。由于局里新提拔了两名副局长以及总工程师,加上部分司局级干部退休,一些岗位空缺,局里正在选拔官员加以充实。同时统计局还正在按照国务院要求,组织部分官员加强学习,为做好宏观调控中的对外宣传而努力。

邱晓华被免职 外媒体料是违纪但问题不严重

【网讯】今年3月刚升任中国国家统计局局长,力倡“阳光统计”的邱晓华,12日晚上被免职,由原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谢伏瞻取代。

  据新加坡《联合早报》报道,官方媒体没有说明这一项人事任免的原因或邱晓华的去向。邱晓华是因违纪而被免职,但问题并不严重,当局将在近几天内公布相关原因和对他处置的结果。

  按中国官场的规则,“违纪”有“个人违纪”和“工作违纪”之分,目前尚不清楚邱晓华具体是涉及“个人违纪”或“工作违纪”。如是前者,意味着当事人涉及腐败或个人作风问题,“工作违纪”则表示当事人是在执行职务时犯下过错。

  中国财经界人士透露,邱晓华12日下午仍在指示属下工作,说明他当时还履行统计局局长的职务。由于外界先前不曾听说邱晓华官位不稳的传闻,因此对于他突然被免职,都感到十分意外。

  外界对于邱晓华被免职的疑惑,也引起了部分人士对前一阶段中国宏观调控成效及相关统计数据可靠性的疑问。

  中国财经评论人侯宁在其博客中引述其社科院友人的话说,社科院最近对宏观调控的结论与国家统计局不同。侯宁推测,不排除邱晓华是因统计出错,误导中央而遭处分。

  邱晓华上个月在记者会上透露中国6月至8月的投资数据时曾说,投资增幅已明显出现减缓的趋势,宏观调控“见到积极成效,现在要抓好落实,不需要什么新的措施”。当时,经济学家持异议,认为中国仍需提高对规定资产投资控制。

  但报道也指出,假使统计数据真的出错,而邱为此被免职,这一处分的严厉程度显得颇不寻常。据与邱晓华有接触的人士反映,邱晓华性情温和,书生气重,是学者型的官员。他平素以敢言和与媒体关系良好著称,这一类官员在中国官场上属于少数,所以容易成为他人攻击的对象。

  今年48岁的邱晓华是中国为数不多的少壮派正部级高官。他自1982年大学毕业后长期在国家统计局工作。他拥有经济学博士学位,曾在美国斯坦福大学亚太研究中心担任高级访问学者,属于学术与经验兼备的官员。

邱晓华被免非同寻常 或因宏观调控言论偏离中央

【网讯】没有任何征兆的情况下,国家统计局局长、党组书记邱晓华,在上任仅七个月后就被国务院免除职务。由于邱晓华是一位行事高调的政坛明星人物,所以网络和海外媒体普遍对此表示高度关注。有观察人士称,邱晓华被免有可能与原上海市委书记陈良宇案有关,也有可能是有关宏调言论偏离中央意思。

  邱晓华被免职的消息是12日传出来的,13日登陆国家统计局网站可以发现网站主页上与邱晓华有关的信息已全部被删除,此前长期赫然在目的新华社记者“高度评价”邱晓华的文章也已难见踪影。在更新日期显示为“2006-10-13 09:30:40”的局领导栏目中,“党组书记、局长”一栏的人名已更新为“谢伏瞻”。

  对此,国家统计局总值班室值班人员答复说:“不知道,请问国务院。”至于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办公室及邱晓华秘书的电话均无人接听。

  有观察家指出,邱晓华被悄然免职事出蹊跷。按照惯例,邱晓华是公众眼中的专家型领导,年轻有为。如被高层看中,调任地方来着意培养,一般在任免公告中会加上“另有任用”,以免公众猜测。而且往往会先就任新职,再免除旧职。在皇城根下的北京,这种正常调动的消息,一般会不胫而走。据此分析,邱晓华应不似在十七大前的人事调整格局中有所变化。对此,北京的很多消息灵通人士也不甚明了。

  与国务院的一些实权部门相比,国家统计局相对弱势,给公众感觉“下水”的概率也相对小些。但坊间盛传,邱晓华的突然被免职,事出“严重违纪”。不过官方并未证实这种说法。

  在邱晓华短暂的七个月局长生涯中,行事主张十分引人注目,据称他对国务院领导倡导的“绿色GDP”,即建立起一个各地区、行业节能降耗的统计发布制度并不热心,认为“这在理论和实际操作方法上都有很大争议,存在很多困难”。经济界对此颇有微词。

  但国家环保总局和国家统计局还是在今年9月7日首次发布了《中国绿色国民经济核算研究报告二○○四》。由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潘岳而不是邱晓华宣布的研究结果表明,2004年全国因环境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为5118亿元,占当年GDP的3.05%。

  值得注意的是,在宏观调控问题上,邱晓华一直认为投资增长高企不是中国经济过热的主要原因,不主张对投资进行激进的打压。在9月12日国务院新闻办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邱晓华更是表示,围绕固定资产投资的宏观调控应告一段落,已经见到积极成效,现在要抓好落实,不需要什么新的措施。对于邱晓华的这一看法,当时很多国内经济学家均持有异议,认为投资增速回调可能是暂时的,各地潜在的投资欲望依然强烈。

  因此,有消息表示,邱晓华被免职可能与他最近在有关宏观调控政策方面发表了不少和中央步调颇多不一致的公开讲话紧密相关。根据中新社9月8日的报道,邱晓华将中国经济运行中矛盾和问题的原因归结为“银根松”和“两个失衡”,建议“宏调要抓住重点,围绕打破人民币升值预期、应对美元贬值风险多做工作。”均反映出邱晓华认为当前经济问题的症结并非投资过热,而是顺差问题。

  再根据《东方早报》9月13日报道,邱晓华称“宏调已经见到积极成效,不需要什么新的措施”,该报甚至据此得出“宏调可能稍息”的结论。

  有熟悉中国经济运作的人士指出,国家统计局与国家发改委、中央银行等同属重要的宏观经济管理部门,邱晓华更以局长身分出任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其言论与中央宏调重点产生较大偏差,对政策执行极其不利。

  但也有观察人士猜测,邱晓华被免有可能是被牵进原上海市委书记陈良宇腐败案中。

教宗低调接见达赖喇嘛 会谈仅涉及宗教事务

【网讯】教宗本笃十六世14日在梵蒂冈接见流亡的西藏精神领袖达赖喇嘛,就有关宗教的议题交换意见。

  教廷新闻室副主任贝内德帝尼(Giro Benedettini)表示,这是一次私人性质及礼貌性的会晤,双方会谈仅涉及宗教事务。

  这是教宗自去年四月就任以来首次与达赖喇嘛晤谈。教廷对此极为低调,并未将之列入教宗接见活动的官方行程中,接见之后也没有正式发布消息及接见的照片。

  一位熟悉教廷事务的人士透露,达赖喇嘛过去曾八次与已故教宗约翰保禄二世会晤。去年教宗本笃十六世就任后,达赖喇嘛亦曾向他表达会面的意愿,至今方得实现。有分析人士称,由于时间正值中梵外交有所突破时刻,教廷刻意对此次会谈保持低调是怕触怒中国。

  根据意大利安萨通讯社(ANSA)报道,达赖喇嘛是于本周稍早抵意大利访问,但并未与普罗迪总理及纳波里塔诺总统见面。他于12日曾分别拜会国会参院议长马利尼(Franco Marini)与众院议长柏提诺帝( FaustoBertinotti),向他们说明流亡的西藏人民并不追求西藏独立的立场。
社保基金挪用面临严峻挑战 中央开始严控

  有观察人士称,中国对于社保基金自收自管的模式,让监管和运营老百姓的“养老钱”、“养命钱”面临越来越大的挑战。10月8日,在十六届六中全会召开的同一天,甘肃省政府对外发布消息称,该社会保障监督委员会已正式成立,其职能旨在全面加强社会保险基金的监督管理。

  对此,《财经时报》发表评论称,种种迹象显示,在上海市社保基金案曝光后,决策层已决心将地方社保基金的监管和运营分开,甘肃的行动可能只是个开始。

  果然,不仅是甘肃,近期各省纷纷高调贯彻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进一步加强社会保险基金管理监督工作的通知》。劳动和社会保障部9月初发出的这一通知,要求地方政府强化社会保险基金收支管理,原由地方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保管的企业年金基金,须在2007年底之前移交给具备资格的机构管理运营。

  据劳动保障部统计,截至2005年底,中国各项社会保障基金的规模已经达到18435亿元人民币,超过中国当年国内生产总值的10%。其中企业年金的规模约为680亿元。

  新华社援引北京的一些社会保障专家警告说,中国迅速膨胀的社会保障基金,在监管运营方面正在面临越来越大的挑战。

  早在2004年5月1日开始实施的《企业年金试行办法》(劳社部令20号)和《企业年金基金管理试行办法》(劳社部令23号)就已经规定,企业年金基金需采用规范的市场信托运作模式。但上述规定并没有得到地方政府的有力贯彻,在上述办法颁布前长达十年的时间里,企业年金一直由地方社保部门委托专业机构操控。此前上海社保基金曾委托浦东发展银行代为操作以增加利润,200年上海社保局收回了管理权,并成立了上海年金中心,开始“自收自管”,很快就引发了“影响恶劣”的上海社保基金案。

  实际上,2004年《企业年金基金管理试行办法》出台之前,地方社保资金就已经“突破”了规定的投资范围。该《办法》第一次允许,企业年金基金除银行存款﹑国债以外,可投资“其它具有良好流动性的金融产品”,包括短期债券回购﹑信用等级在投资级以上的金融债和企业债、可转换债、投资性保险产品、证券投资基金、股票等。

  但早在2003年,上海企业年金中心便大举进入股市,当年底,就现身于28家上市公司的前十大股东。持股总量为6532万股,市值更是高达6.77亿元。2004年和2005年的持股市值分别为3.15亿和2.06亿元。

  不仅仅是违规投资,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一份调研材料说,在很多地方,地方政府修路﹑建学校,甚至发薪资缺钱时,都“首先想到挪用社保资金”。

  见诸报端的亦不在少数,如河南省濮阳市劳动保障局,以减免企业应缴八百七十多万元养老保险费为代价,换取六辆轿车使用权;四川省眉山市青神县政府,挤占挪用社保基金1245万元;黑龙江省阿城市社保局将918万元借给企业用做流动资金和贷款担保等。

  据不完全统计,1998年以来,中国清理回收挤占挪用基金一百六十多亿元,至2005年底,还有十亿元没有回收入账。“十五”期间,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接到挤占挪用基金举报案件96件。

  至于最早成立企业年金中心的上海和深圳,更是一直因社保基金获益颇丰。而上海市企业年金发展中心成立之前,上海的养老金已经广泛卷入经济大潮。在该中心正式注册成立之前的2002年3月就曾将34.5亿元社保基金进行投资。而仅成立一个月的福禧投资,便凭借着这笔上海市民的“养命钱”,一举购得上海路桥发展99.35%的股权,从而获得沪杭高速上海段三十年的收费经营权。是年,此前名不见经传的34岁福禧投资董事长张荣坤,便以1.45亿美元的身价,跻身福布斯中国大陆富豪排行榜第48位。

  上海社保基金案只是社保“乱相”的一例,据统计,目前掌握在地方政府手上的社保基金高达一万亿元,且完全不顾中央约束,私自挪用社保基金现象并不少见。

  为此,中央正在考虑将企业年金纳入中央监管。9月24日,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基金监督司司长陈良,在首届中国社会保障论坛上表示,社保机构将完全退出年金运营。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正在按照2004年出台的有关办法,积极稳妥地推进和指导地方社保机构,从现有的企业年金运营中退出来,推动存量企业年金向市场化管理转型。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还重申,禁止社会保险基金违规投资运营。要严格管理社会保险积累基金,除按规定预留必要的支付费用外,全部存入银行和购买国债,“在国家做出新的规定之前,一律不得进行其它投资”。

官场风行“财税出官” 中央宏观调控地方受挫

【网讯】“一个官员只要到苏州来镀一下金就很容易提拔,因为苏州的财政收入太高了。”江苏省苏州市一位官员一语道出官场风行多年的“财税出官”现象。有观察人士称,“财税出官”是中央宏观调控受挫的重要因素。

  据《经济日报》报道,安徽省庐江县一位官员介绍,现在考核官员政绩的指标有四大块:一是经济、二是计划生育、三是社会治安、四是农村工作。其中实际的硬指标就是经济指标,经济指标主要是财政收入,评价标准主要看财税增长及增长幅度。

  观察人士称,正是“财税出官”助长了地方固定资产投资热情。庐江一位官员说:“固定资产投资的一个直接好处就是,能增加财政税收。”一些地方官员为了财税增长,不顾当地生态环境,不顾长远发展,只顾眼前,私挖滥采,不顾一切招商引资,甚至弄虚作假,买税票,作假账。

  国家发改委产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姜长云指出:“财税出官”容易导致财税指标的虚假性,影响经济形势分析和完善调控政策的科学性。“财税出官”也容易导致基层政府、企业和农户的资金被抽吸过度,妨碍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最后,“财税出官”还容易助长固定资产投资的膨胀,导致宏观调控政策变相“流产”。

政府欲推动外资企业设工会 外资以撤资要挟

【网讯】在美国零售业巨头沃尔玛中国62家分店相继成功组建工会后,负责中国工会组织的中华全国总工会(简称“全总”)盼以此为契机推进以全球五百大为主的外资企业建工会。但部分外资企业已表明不愿建工会,并要挟地方政府“强迫建工会就撤资”。

  据《约纽时报》报道,中国新的劳工法最快可能在明年5月生效,一些外资对中国保护劳工新措施持保留态度,暗示如果政府蛮干,他们就要减少在中国设厂。

  中华全国总工会基层组织建设部长郭稳才则指出,今年外资企业建立工会率达到六成的目标,有望超额完成。他说,全总将以世界五百强跨国企业为着力点,以长期拒不建工会的“钉子户”为突破目标,对所辖地区全面检查,特别是对全国总工会曾点过名的,长期拒不建工会的富士康、柯达、戴尔等跨国企业跟踪督查。富士康即鸿海集团总裁郭台铭在大陆所创。

  有观察人士称,全国总工会近期一直强调建立工会,主要是因近年来跨国企业在中国不断发生职工因故受伤或丧命事件。例如,2003年进入厦门戴尔公司工作的中国职工郑杰,同年8月在加班时因腹部剧痛倒地,送医后发现肠穿孔;但事后发现其早已罹患癌症,工伤争议便成为劳资双方争议主要目标,家属坚称这是“过劳死”,惟最后厦门劳动部门判定其非属工伤。

  对于被点名,戴尔公司发言人表示,该公司现在无法对这问题答复。总部设在德州的戴尔公司,目前在中国雇佣六千多名工人。柯达公司发言人则表示,该公司仍在评估形势,现在还没准备好对这问题发表评论。

  作为全球最大连锁零售商,沃尔玛进入中国十年来一直拒建工会,而在2004年刮起的“工会风波”中,沃尔玛一直没改变态度。直到今年,在又一次的“工会建设运动”中,沃尔玛才表示妥协。

  今年7月29日,在中华全国总工会推动下,沃尔玛第一个基层工会组织在晋江成立。一周之后,沃尔玛中国公司对外声明,将在中国所有的沃尔玛商场中建立工会。截至9月,拥有三万名员工的沃尔玛已发展会员近五分之一。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