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倍不想成为短命首相 需要中国稳住大局
《澳门日报》6日发表社论说,9月2日当选日本自民党总裁,9月26日当选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在10月2日国会众议院回答质询时,终于打破了一直以来关于历史问题的暧昧态度。
他引用“村山谈话”说,日本的殖民统治和侵略给许多国家,特别是亚洲各国人民造成了巨大的损害和痛苦。他还说,日本根据《旧金山和约》接受远东军事法庭审判结果,日本不应对审判结果表示异议。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刘建超4日宣布:中日双方就克服影响两国关系的政治障碍和促进两国友好合作关系的健康发展达成一致。鉴此,应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寳的邀请,日本国内阁总理大臣安倍晋三将于10月8至9日对中国进行正式访问。
社论说,上任伊始,便凿破了寒意逼人的东北亚外交坚冰,安倍这头三把火算是烧旺了。
老冤家朝鲜似乎也觉得该对安倍沸扬的人气有所表示,10月3日授权外交部在平壤发表声明,宣布将在科学硏究领域进行核试验,同时表示决不会首先使用核武器和威胁使用核武器,并强调希望通过对话和协商实现朝鲜半岛无核化的原则立场“没有变化”。
社论认为,非常有趣的声明,好话加绝招。平壤敢于使出这种置诸死地而后生的险招,乃是看准了安倍强硬外表下隐藏的尴尬与虚弱。
现年53岁的安倍晋三是日本第一任战后出生的首相。其祖父安倍宽被称为“昭和的吉田松阴”,是少有的强势鸽派政治家,在二战中,敢于与东条英机对抗,反对战争。
他的父亲安倍晋太郞曾在中曾根康弘内阁中连任四期外相,大陆的报纸电视都热情地称他为“中国人民的老朋友”。
另一方面,他的外祖父岸信介于1942年出任东条英机内阁的商工大臣。战后曾一度当作甲级战犯嫌疑人遭逮捕。1952年,岸信介获释,出狱后大力鼓吹重整军备、再建“大东亚共荣圈”。
社论质疑,这样一种显赫而又古怪的家族生态中,将会孕育出一个怎样的安倍新首相?强势而又充满内在矛盾,表里不一,步步为营。“只管叫我鹰派好了,我毫不介意!”
社论指出,无所顾忌的表白言犹在耳,承认远东审判的表态倒也不含糊。可惜承认归承认,“右翼之花”中山恭子依旧施施然进入内阁,受封首相辅佐官。其言不可听,其言尤可观。
平壤的导弹试验与安倍的先制打击堪称相互拆台式的哄抬物价。一个获得国际关注,一个聚敛政坛人气,蔚为奇观。朝鲜祭出大棒换萝卜,目的明确,但安倍的强硬话剧表演又能吓倒平壤么?因为对朝问题强硬而得以出头的安倍,如今也因朝鲜陷入了困境。
社论说,要想稳住燃烧着核梦想的朝鲜,安倍需要中国;要想稳住艰难复苏的经济大势,安倍需要中国;要想稳住美国亚洲战略谱系中的主角位置,安倍需要中国。其实,种种需要又何止于此?形格势禁,安倍若是不想成为短命首相,必须把收买右翼、应付中国的外交策略转变为以诚待华,应付右翼。
中日之间最大的政治障碍是首相参拜靖国神社。胡锦涛主席四月会见日本友好团体时亦曾表示,只要日本领导人不参拜靖国神社,两国元首可以磋商。
社论说,中日两国一衣带水,理当共存共荣。为了亚洲的繁荣,为了日本的复兴,甚至为了自己的政治前途,安倍都应当认眞对待亚洲人民的期许,作出一个双赢的明智选择。
安倍承认日本对二战负有责任 未允不参拜靖国
【网讯】再有两天就将访华的日本首相安倍晋三10月5日在其就任首相后举行的首次众议院预算委员会上,承认包括其外祖父、前首相岸信介在内的当时日本领导人对第二次世界大战负有责任,但未就中日关系症结所在的参拜靖国神社表态。有日本媒体指出,安倍在访华期间将不会公开承诺不再参拜靖国神社。
日本共同社报道说,安倍在当天的会议上还明确表示作为首相个人,他将遵循如下两项谈话的精神,即明确承认日本“殖民统治及侵略”的1995年“村山谈话”、以及承认日军强制妇女充当慰安妇的1993年河野洋平官房长官的谈话。
在谈到“村山谈话”时安倍表示,第二次世界大战对亚洲各国造成巨大灾难和伤痛是个事实。他说,“村山谈话”承认中国和韩国受到侵略、殖民统治,是内阁会议通过后发表的,本届内阁继承这一谈话。
1995年8月15日,时任日本首相村山富市发表讲话,承认日本过去进行的殖民统治和侵略,表示要深刻反省,并向日本年轻人讲述战争的悲惨,以免再犯过去的错误。
在谈到日本政府正式承认日军强制妇女充当“慰安妇”的1993年河野洋平官房长官谈话时,安倍说:“包括我在内的现任政府将继续遵循这一谈话的精神。”
安倍在回答有关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责任的提问时说:“开战的结果给亚洲人民留下了许多伤痕。包括我外祖父岸信介在内的(当时的)领导人对此负有重大责任。政治是以结果论责任的,因此当然可以说(当时领导人的)判断是错误的。”
再有两天安倍即将访华,日本政府4日正式公布,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将于8日至9日先后访问中国和韩国。是对二战问题上的表态显示安倍期待中日间得以实现正常对话关系。
因此,在日本众议院预算委员会回答各党代表质询时,安倍说,日中关系是密不可分的关系,双方可以通过加深政治关系为地区及世界的和平作出贡献。他希望建立可以就两国未来举行对话的关系。
安倍说,日中关系、日韩关系已成为密不可分的关系,日本经济离不开日中关系、日韩关系。今后将努力使日中、日韩关系变成一种信赖关系,并为在经济等各个领域发展合作而努力。他说,日中举行首脑会晤,就相互的想法、目标和理想举行坦诚对话,是建立信赖关系的第一步。
美国《华尔街日报》就此发表文章称,安倍访华标志着他已迅速开始致力于让日本在地区事务中发挥更大的影响力。安倍此次出访行程中将包括中日领导人五年来的首次峰会。由于日本前首相小泉纯一郎(JunichiroKoizumi)每年都参拜靖国神社,中国中断了同日本的峰会。
另外,朝鲜传出的核试验消息也从另一方面促成了安倍向中国示好,日本坦普尔大学的亚洲研究主任金斯顿(Jeff Kingston)说,解决朝鲜问题的途径在于改善与中国的关系。小泉参拜靖国神社激怒了中国和韩国,他之前的大多数首相由于担心所引发的反应都没有参拜。2005年,数万名中国青年举行了反日示威,抗议日本没有认真反省1930年代的侵华战争。
安倍过去曾参拜过靖国神社,不过他并未表示是否会以首相身分参拜。但他上周在日本国会称,加强中日互信关系对亚洲地区及整个国际社会都至关重要。日本和中国经济的关联度不断增加,日本公司在中国各地兴建了大量工厂,向全球出口电子产品。2004年,包括香港在内,中国已经超过美国成为日本最大的贸易伙伴。
中国领导人似乎也认识到,同日本首相举行会谈并改善两国关系也会让中国受益匪浅。外交学院国际关系研究所的教授周永生说,峰会来得如此之快,这显示中国对改善两国关系是真诚的。
安倍晋三将访华 森喜朗预计不会谈靖国神社问题
【网讯】日本新任首相安倍晋三8日将到北京访问,期间会和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会面。日本前首相森喜朗6日表示,安倍晋三访华期间,相信不会讨论参拜靖国神社的问题,因为相比之下,朝鲜核问题更为重要。
中国、日本和韩国政府官员10月4日同时宣布,日本新首相安倍晋三将于10月8日访问中国,随后将于9日访问韩国。韩国总统卢武铉13日将与胡锦涛举行会晤。外电评论说,在朝鲜宣布核武试验后,安倍上任首相后首次出访中韩,以缓和与这两个亚洲邻邦的紧张关系,同时也对稳定东北亚局势有重大意义。
10月3日,朝鲜宣布将进行核试验,中韩双方对于其真正意图预计将集中交换意见。据悉,卢武铉在为期一天的访华行程中,还将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长吴邦国及温家宝会面。韩国驻华大使馆表示,卢武铉预定要参加最近搬迁后开始办公的新办公楼的开馆仪式。
共同社报道,日本内阁官房副长官下村博文4日下午在临时记者招待会上宣布,日本政府4日正式决定,为分别同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韩国总统卢武铉举行会谈,安倍晋三首相将于10月8日、9日访问北京和首尔。据悉,访华期间安倍还将同中国总理温家宝举行会谈。
下村搏文表示:“中国和韩国是日本的重要邻邦。安倍首相甫上任便前往访问,与他们的领导人坦诚会谈,对日本与这两个国家加强前瞻关系、亚洲地区以及国际社会,均极具意义。”安倍把因小泉前首相参拜靖国神社导致关系冷却的中韩两国作为上任后的首访地,显示出其欲重新构筑亚洲外交的决心。
路透社说,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先访问中国,隔日再访韩国,以期改善与两国间的紧张关系。而朝鲜核试威胁的议题可能将成为高峰会的焦点。朝鲜3日宣布将首次进行核试,使得地区紧张情势升温。由于前任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参拜靖国神社,韩国与中国领导人都拒绝与小泉举行会谈。
新华社说,中国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今年3月在会见日本日中友好七团体负责人时说,中国政府一贯重视中日关系,认为中日关系是当今世界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并为改善和发展两国关系做出了不懈努力。
安倍晋三9月20日当选日本自民党第21任总裁,9月26日在日本众参两院首相指名选举中当选第90任日本首相。9月29日安倍表示,日本加强与中国和韩国的信赖关系对亚洲地区以及整个国际社会极为重要。10月2日在国会众议院回答有关历史问题的质询时,安倍引用“村山谈话”说,日本的殖民统治和侵略给许多国家,特别是亚洲各国人民造成了巨大的损害和痛苦。
他还说,日本根据《旧金山和约》接受远东军事法庭审判结果,日本不应对审判结果表示异议。10月3日安倍晋三在国会参众两院回答各党代表质询时再次表示,要改善处于冷淡状态的日中、日韩关系,为构筑日本与这两个国家面向未来的关系而努力。
安倍说,中国和韩国是日本两个重要的邻国,日本与这两个国家应共同努力,透过不断加强在各个领域的对话与合作,构筑面向未来的双边关系。在谈到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历史认识问题时,安倍强调,“应该直率地对给国内外带来巨大损害这一事实进行反省”。
新闻人物:日本首相安倍晋三
安倍晋三 (Shinzo Abe) 1954年生于日本山口县,1977年毕业于日本成蹊学园大学政治学专业,之后赴美国南加利福尼亚大学留学了一段时间。1979年进入日本神户钢铁公司纽约分公司工作。
他出身于政治世家,其祖父是国会议员,外祖父是二十世纪中期日本首相岸信介,父亲安倍晋太郎生前曾任中曾根康弘内阁外相。1982年安倍晋三辞去神户钢铁公司的职务,担当时任外相的父亲的政治秘书。
1993年安倍晋三首次当选众议员。安倍和首相小泉纯一郎同属自民党森喜朗派,深得森和小泉的赏识,先后在森(喜朗)、小泉内阁中担任内阁副官房长官、自民党干事长、干事长代理和内阁官房长官等要职。
安倍被称为日本中生代政治家,保守色彩浓厚,曾在一些敏感的内外政策问题上发表过一些错误言论。2002年他作为内阁副官房长官说日本“可以拥有原子弹和洲际弹道导弹”,“如果是最小限度地拥有小型战术核武器未必违反宪法”。但自担任内阁官房长官以后,表态转为谨慎。2006年4月,身为内阁官房长官的他“秘密”参拜了靖国神社。
2006年9月20日,日本执政的自民党举行总裁选举,安倍晋三当选,成为日本自民党迄今当选时最年轻的总裁。9月26日当选日本首相。
顾及美国态度 靖国神社游就馆准备修改部分说明
【网讯】日本靖国神社正讨论删除或修改展览设施“游就馆”中有关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国战略的描述。这一方针目前已汇报给5日召开的崇敬者总代会。
日本共同社报道,靖国神社正在商讨于2007年游就馆改装五周年之前重新研究展示内容。因美国对一部分展示说明提出异议,分析认为靖国神社借此机会对美国的反对意见加以了顾及。
事件起于日本前驻泰国及沙特阿拉伯大使之前的一篇文章,文章批评展览中有说明指,是当时的美国总统罗斯福为了刺激疲弱的美国经济才引发二战。他认为,有关观点有损靖国神社的声誉。
靖国神社其后接触该名前大使,通知他将会修正有关说明内容,希望更客观地评论日本如何投入二次大战。根据历史,1941年12月突袭珍珠岛美军基地,逼使美军加入了世界反法西斯战斗行列。
随后美国国会就日本二战期间的行为举行听证会,也曾涉及游就馆。靖国神社内的游就馆标榜正人君子之所,并将日军解释为亚太地区的“解放者”。海德称对这一解释“感到困惑”。美国众议院国际关系委员会主席海德还表示在最近访问的韩国、菲律宾没有碰到一个赞同游就馆这种观点的人。
在听证会上,美国民主党议员兰托斯认为,对战犯进行参拜违背伦理规范,日本必须停止这种行径。也有议员指出,日本要想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就必须向受害的国家和人民谢罪,并清算过去的历史问题。
但是据消息称,有关修改不会包括涉及日本在中国和韩国所为。
日中韩基本同意在首脑会谈上“克服”历史问题
【网讯】据多名熟悉日中、日韩关系的相关人士5日透露,日中韩三方已基本同意,即在日本首相安倍晋三8、9两日分别与中韩两国首脑举行会谈时,将就努力“克服”包括参拜靖国神社等在内的历史认识问题得成共识。
日本共同社报道,中韩两国认为,这表示安倍已实际上表明自己将不会前往参拜靖国神社,因此将同意今后加速改善本国与日本之间的关系。
然而分析称,安倍今后仍将坚持其不明确表示是否参拜的“暧昧战术”,因此这实际上意味着日本与中韩两国将可以分别根据自身意图对安倍的发言进行解释,争论在模棱两可中暂告一段落。
在5日的日本众议院预算委员会上,安倍表示:“希望与中韩两国达成共识,今后即使各方间存在问题,也能够见面进行坦率对话。”
安倍晋三8、9两日分别与中韩两国首脑举行会谈,这将是日本前首相小泉纯一郎于2001年10月访问北京以来,中国和日本之间的首次领袖互访。在这五年当中,中日两国的领袖只曾在第三国会面,例如去年4月,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与当时的日本首相小泉在雅加达会谈。
对于日本与中韩两国首脑间的互动,美国白宫发表声明称,总统布什对日本新任首相安倍晋三,将会到中国和韩国访问,感到鼓舞。白宫表示,日本和中国的合作,有助解决亚洲地区面对的挑战,包括朝鲜核问题等,美国也认为东亚两个主要盟友日本和韩国,保持紧密合作是非常重要,日本和韩国加强关系,有助两国在民主和自由的价值观上,强化相互的伙伴关系。
自2001年上台以来,小泉坚持参拜靖国神社,引来中国与韩国的强烈不满,中日、日韩关系陷入冰点。小泉的继任者安倍在上台之前,日中两国便为重开两国首脑会谈而努力,但因参拜靖国神社问题,协商一度陷于困境。中国方面作为同意访华及重开首脑会谈的条件要求首相克制参拜靖国神社,对此日本方面在与中国的幕后协商中说服中国称,安倍首相至少到明春不会参拜靖国神社,但协商未取得进展。日本政府的方针是,在一段时间集中外交力量推进重开两国首脑会谈。他们认为,韩日首脑会谈则在恢复中日首脑会谈恢后才推进。
中国方面提出的重开中日首脑会谈的前题只有一条,就是日本首相不参拜靖国神社。中国方面没有把东中国海主权纠纷、过去历史问题等实际利害关系尖锐对立而需要长期协商的其他问题与首脑会谈相提并论。
日媒:安倍8日访华 中日首脑峰会有望步上轨道
【网讯】日本首相安倍晋三8日将造访中国,与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举行高峰会谈。日本《读卖新闻》6日报道说,中日双方目前初步达成协议,可能于11月中旬的亚太经合会上,再度举行高峰会,以期中日领导人的相互交流能早日步上轨道。
《读卖新闻》指出,中日高峰会往年大多是每年举行亚太经合会上召开,但是2005年前日相小泉纯一郎参拜靖国神社之后,就此中断未能举行。安倍希望8日访中,与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总理温家宝的首度会谈能达到修复中日关系的目的,会谈中,安倍也会邀请胡锦涛与温家宝能早日访问日本。
报道说,除之此外,中日双方目前也考虑于11月18、19日在越南河内举行的亚太经合会上再度举行中日高峰会。报道说,双方政府希望能使领导人的相互交流早日步上轨道。
报道说,8日的高峰会上,安倍与胡锦涛将针对东海天然气田的开发问题进行讨论,预计双方对于早日协商共同开发一事,能达成共识。
报道也说,东海上并未划定中日专属经济海域(EEZ )的界线,中国片面在日本所主张的中日中间线附近进行天然气田的开发,中日两国针对此事,至今已召开六次局长级协商,但对于共同开发的地点等,双方的看法仍有落差。
安倍承认二战日本领导人负有战争责任
(2006-10-06 9:15 am)
(东京讯)环球在线引述日本媒体报道:日本首相安倍晋三10月5日在其就任首相后举行的首次众议院预算委员会上,承认包括其外祖父、前首相岸信介在内的当时日本领导人对第二次世界大战负有责任。
同时,安倍晋三还明确表示作为首相个人,他将遵循如下两项谈话的精神,即明确承认日本“殖民统治及侵略”的1995年“村山谈话”、以及承认日军强制妇女充当慰安妇的1993年河野洋平官房长官的谈话。
安倍:在东京审判定罪的日本领袖非“战犯”
(2006-10-06 3:55 pm)
(东京讯)明报网报道: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坚称,二战后在东京审讯中被定罪的日本领袖,并非“战犯”。
安倍向国会说:“人们那些甲级犯在东京审讯中被审判、定罪为战犯,但根据本地法例,他们不是战犯。我的亲人亦是这样。”
安倍的外祖父岸信介在二战时是内阁部长,战后虽未被审判,但美国将他列为头号战犯。岸信介之后出任日本首相。
安倍希望与中韩联合敦促朝鲜自制
(2006-10-06 5:50 pm)
(东京讯)共同社报道: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在6日上午的众院预算委员会上就8、9日两天即将举行的日中、日韩首脑会谈表示:“三国(在朝鲜问题上)拥有共识是非常重要的。日本将同中韩两国一起,向朝鲜发出不要轻举妄动的信号”
安倍晋三强调,将在朝鲜核问题及导弹等问题上同中韩加强合作,以敦促朝鲜自制。
此外,日本新任首相将在本周末展开到中国及韩国的试验之旅,希望与亚洲邻国修补破坏的关系。
华盛顿时报 安倍晋三的政纲与日本的区域安全
新当选的日本首相安倍晋三要求废除美国强加的日本宪法第九章的军事限制,美国对此应该感到完全满意。日本缺乏正常的军队,这限制了日本在亚洲的外交存在,让日本的外交政策漂浮不定。安倍把日本从和平国家引导到正常国家,美国应该期望这个密切的盟国开始重塑亚洲安全态势,在反恐战争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安倍曾强烈支持日本自卫军参与集体自卫——该变化可以让日本参与美国的军事行动。安倍的前任也鼓励和美国的强大关系,在2003年出兵伊拉克。但他们只能扮演严格的非战斗员角色。日本在1991年海湾战争虽然没能出兵,但捐助了130亿美元,科威特却没有公开表达对它的谢意,难怪日本感到不高兴。
日本应该以强化而不是疏离摆脱宪法军事限制的行动。安倍是强硬的民族主义者,但他在地区外交上的首次努力已经在任职后的一周之内显现。因为他必须认真对待在二战中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中国和韩国的回应,他的政府现在正努力安排与首尔和北京的首脑会议。在拜访华盛顿之前拜访这两个亚洲国家并不是对美国的轻视,而是显示日本在改善地区关系上的兴趣。日本军事限制的自由化,再加上印度,可以有助于平衡中国在亚洲的霸权。
尽管安倍的计划有强大的民望支持,但修宪将是一个有挑战性的政治问题,并可能定义他的首相任期。安倍主张修改宪法第九章,但他最近对议员表示“批评认为我们修宪的目的是要成为发动海外战争的国家,这是完全不相干的。”声明日本将从和平主义国家转变为有军事准备的国家,而不是要进行军事侵略,这对打消国内和国际的批评有重要意义。
当今日本流行的民族主义和20世纪早期的军国主义有显著的不同,但安倍可能要经常声明这种差别。
中日破冰矛盾仍需时化解
安倍晋三就任日本首相不足半个月,即将官式访问中国和南韩,履行他改善对亚洲国家外交关系的竞选承诺,尤其是促成中日两国五年来首次的高峰会议,更是破冰之旅。
在小泉纯一郎担任日本首相的日子,中日两国因为参拜靖国神社的问题,关系一直胶着。自从靖国神社移入二次大战甲级战犯的灵位,日皇已经停止前往致祭,但小泉为争取右翼势力的选票,不惜高调参拜,再加上教科书内容淡化日本的侵略罪行,令中韩等亚洲国家怀疑日本正视历史的诚意。可惜,参拜神社与否最后扭曲成日本有没有“骨气”向中韩“说不”的试金石,反而陷日本于外交困境。
参拜神社争议达默契
安倍今次得以访华,相信就参拜靖国神社的问题上,中日双方已达成默契。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昨日就以“达成一致”,来形容“克服影响两国关系的政治障碍”。新华社的新闻稿进一步引述安倍近日关于二战的谈话,显示安倍展示了得到中方接纳的“历史认识”。
外交部发言人口中另一个“达成一致”的项目,是“促进两国友好合作关系的健康发展”。中日韩作为东亚强国,长期处于紧张状态,不利地区稳定,也窒碍合作。
经济上,中国崛起固然令日本感到竞争,同时也带来市场和投资机遇,两地经济实际也互相依存。政治上,中国希望进一步拉拢日本孤立台独势力,日本亦希望中国发挥影响力来牵制朝鲜。安倍下星期访问中国后即前往韩国访问,之后韩国总统卢武铉又会访问中国,显示中日韩三角外交的微妙关系,而朝鲜新一轮的“核试威胁”难免成为热门议题。
日本发展军力仍堪忧
中美俄日及韩国、朝鲜的六方会谈无大进展,朝鲜一直试探美国的底线,寻求美国放弃制裁,现在由试射导弹进而威胁进行核试,接近摊牌或突破边缘。中日韩等希望保持朝鲜半岛为无核区,中韩两国都担心如果北韩发展核武,将提供借口给日本也发展核武。
日本现时拥有亚洲最庞大的军力,安倍有意修宪解除对军事发展的限制,加强日本在国际政治和军事上的影响力,中韩一直存有戒心,也是执着于日本要面对二战侵略历史的原因。而一些二战遗留下来的领土争议,包括钓鱼台主权及东海油田开发等问题,也不容易解决。至于中日之间的贸易摩擦,也没有一劳永逸的解决方法。
连串的难题,都不是安倍在两日访问行程中能够完全理顺的,但能够打破五年来的僵局,重建高层交谈的平台,本身已是一个不容小觑的好开始。
东亚和平稳定是共同责任
日本新任首相安倍晋三上台不足两星期,原本在前首相小泉纯一郎任内陷于冰冷状态的日中、日韩关系突然峰回路转,三方于本月4日分别宣布,安倍将于8日、9日访问中国、韩国。其中,最受瞩目、也是意义最大者,当属安倍对中国的“正式访问”。
连中国媒体与学界都把安倍的应邀访问称为“破冰之旅”,可见寄望之殷。而与安倍同属右派的《产经新闻》,也为安倍出人意表的外交举动转换语气,安抚保守阵营,表示安倍是做出“痛苦让步”。其实,中国和韩国未先得到安倍公开承诺不在任内参拜靖国神社就邀请安倍访问,又何尝不是“痛苦让步”?因此,倘若不是有一巨大推力使到中日韩同时感到“破冰”的迫切之需,事情不会如此戏剧性变化。而有如此巨大作用的紧迫因素,显然便是朝鲜于3日突然宣布要进行“核试验”的事情了。韩国总统卢武铉也定在13日对中国进行一天“工作访问”,更是反映东北亚三个强国都了解到必须尽快消除障碍,举行高峰磋商,以因应朝鲜的核试举动。
坏事促成了好事,也许是平壤始料不及的。然而,这件事也反映了东北亚乃至整个东亚的和平与稳定,是集体利益,不是任何一国家可自扫门前雪。如果日本任由它与中国、韩国的关系继续处于冰冷状态,则等于是在朝鲜问题上放任平壤去钻空隙,这当然不是明智领导人所当为。
尽管中日、日韩、韩中高峰会晤最终结果是否能够让人完全满意目前犹未可知,但是,三国领导人能勇敢地跨出这一步,便是令人欣慰、也令人期待。安倍被形容为出身保守政治世家的“纯种鹰派”首相,他上台,舆论界一般对日中、日韩关系多不敢抱以太乐观期待。但是,作为强国领导人,视野不能只在国内,还须负起维护国际社会集体利益以及地区和平稳定的不容推卸的责任。何况,日本与邻国交恶,不仅损人,也不利己,绝对不符合日本的国家利益。因此,安倍愿意以中国作为首个出访的国家,是务实的政治决策。以他在保守势力占据主流的日本政坛上“根正苗红”的有利背景,其实是很有条件摆脱小泉那种小蛮牛式、哗众取宠的外交作风,改而修睦对中对韩的关系,收割对日本更有利的回报。中日韩关系稳定,朝鲜半岛就不至起风云,台海问题也少一个推波助澜的因素,东亚的繁荣稳定才有保障。
当然,人们不能过多期待安倍对中国一次访问就解决所有问题,尤其是横亘在两国间的历史问题。但是,这个访问终究是重要的一步。这个访问也算立于相当扎实的基础,那就是安倍为酝酿出访条件而在国会回答有关历史问题的质询,引用了“村山谈话”。1995年,社会党籍的村山富市首相对日本过去进行的殖民统治和侵略表示“深刻反省”。那次的谈话,备受中国赞赏。因此,尽管安倍没有表明任内不要参拜靖国神社,但是,北京依然立即抓住机会之窗。从这一点也可看出中国的外交手法更趋圆熟——尽管有去年4月为小泉在雅加达的“道歉”谈话空欢喜一场的教训,此次仍决定顺势“赌一把”,不让靖国神社问题困死与日本的关系。
安倍上台,雄心勃勃,他既要“制定符合旨在开拓新时代的日本国情的宪法”,也要“建立能够被世界信赖和尊重的、得到世界爱戴的、具有领导能力的、开放的国家”,那么,他就有必要坚决站在历史正义的一边,树立日本的道德权威。没有道德权威,当什么强国?这一点是战后历任日本首相历史功业的考验。安倍的考验,将从北京开始。东亚的和平稳定是否让人乐观期待,也将系于安倍的北京之行。
安倍访中韩亡羊补牢
● 黄彬华
安倍上台之后,将如何修补日本破碎不堪的亚洲外交?这不仅是日本民众的期待,也是世界各国注视的焦点。
要修补亚洲外交,首先要恢复日中、日韩首脑会谈,因为中韩两国为日本近邻,又是国力与日本旗鼓相当的国家;其次才是全面调整日本的亚洲政策。
安倍上台之初,舆论调查已明确显示,63%的人欢迎安倍组阁,但83%的人希望能尽快与中韩改善关系(9月28日《朝日新闻》)。新政府上台后,人们期待它有新作风,甚至有勇于改变错误政策的魄力。对双方,这是机遇,也是良机,因此受到各方期待。
安倍上台之前,日本传媒已抢先发布消息说:新首相出访的第一个国家很可能是中国,实现重开日中峰会的目标。上星期,传媒更纷纷引据“留守”外长麻生太郎的谈话——安倍首相当前目标是“争取下月访华”。接着,安倍也在28日宣布,他已经跟韩国总统卢武铉通过电话,将尽早实现日韩首脑峰会的安排。
传媒原本报道,安倍希望在11月河内举行的亚太经合组织(APEC)首脑非正式会议上,能够与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和韩国总统卢武铉分别举行峰会,但后来则演变成安倍提早出访中、韩,而且还言之凿凿说,他会在黄金假期开始时抵达北京,9日续程访问首尔。
越是鹰派越能改变现状
但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曾拒绝进一步表态,只重复表示,中国高度重视中日关系的改善和发展。对于首脑峰会和其他接触,“中方的态度是一贯的和明确的”,就是日方必须先消除政治谈判的障碍——首相承诺不再参拜靖国神社。
日中峰会在10月8日举行,该日是中共召开十六届六中全会的第一天,这显示中国不仅重视这次会晤,也对日本作出某种让步。而历届日本新政府,照例是先到华盛顿作政治拜会,这次则选择一个亚洲国家,而且还是同日本关系紧张的中国,从日本的角度来看,这是大胆的尝试,也是踏出其所谓“自主外交”的第一步。
不论这是为选举推出的新外交战略,还是重新评估其亚洲政策后的修正,都是值得关注的重大改变。从正面来评估,犹如英国《金融时报》所期待,鹰派的安倍有可能摇身一变,成为改变中美关系的尼逊总统。因为,越是一个极端的右派,越有改变对外僵化政策的能力。就像当年的尼逊,他派遣基辛格密访中国,扭转了历史发展的方向。
但是,安倍虽然也是个极端鹰派,却是温室培养出来的世袭鹰派,而且是个刚出道的嫩鹰,一是量他还远远没有这个胆识;二是他麾下没有像基辛格那样的谋士;三是日本政坛难有这样气魄的政治风土。如果成功,地下的田中角荣也会对他刮目相看。
安倍既然是个鄙视近邻的国粹主义者,除非是形势所迫,他不可能对中韩作出这样重大的政策改变。小泉掌权五年零五个月,最大的收获是等到了经济复苏,最大的败笔则是亚洲外交一塌糊涂。虽然日本可以继续无视中韩,但却面临着分享亚洲繁荣还是被亚洲边缘化的选择。
因此,不论是改弦更张,还是只作战略改变,他决心朝大陆的方向驶去,处境是可以理解的。因为,所有舆论调查都显示,选民期待新上台的安倍政权能亡羊补牢,就是尽快改善日中关系,即使这不是安倍政府原本热衷的课题,但因为要面对明年7月生死存亡的参议院选举,最能立竿见影的就是在外交上取得一些成绩,光靠“年轻”是不能确保政权安稳的。
破坏远比修补容易
外长麻生太郎,原本应负外交失败的责任,却获留任,显然这不是什么“适材适所”问题,而是因为麻生后期改变口吻,不再口出狂言,还建议将靖国神社宗教法人化。这让安倍可以利用麻生来改变新内阁的形象,保持与中韩的外交接触,也利用这轮外交攻势,设法突破中韩的对日外交统一阵线。
自小泉首相与田中(真纪子)外长分道扬镳以来,近年的日本外交决策大权就不再留在外交部,而被首相官邸全盘控制。麻生虽是外长,但重要决策要由首相定夺。安倍的两名重要心腹,即党干事长中川秀直和内阁官房长官盐崎恭久,不仅是左右手,还是内外政策的真正策划者。
在安倍竞选党总裁之前,中川已数度走访中国,直接、间接在替安倍铺平“重开首脑外交”之路。盐崎也在担任副外务大臣期间,曾三度访华,并与中国政治高层与经济界建立广泛联系。他们虽然称不上是“日本对华外交的基辛格”,但对安倍的影响力,不会低于当年基辛格对尼逊的影响力,问题是安倍能否成为当前日本的尼逊。
安倍能够访华,肯定有人在替他搭桥铺路。但有小泉纯一郎的前车之鉴,凡是说一套做一套的行为,遭反弹的效应更大,即使首脑峰会召开了,结果他又能得到什么呢?更大的不信任,更大的猜疑,结果是外交的对抗。小泉把中日关系破坏到这个地步,今日必须由其继承人修补,可见诚信是何等重要。
无论如何,安倍能把上台后访问的第一个国家定为中国,这是进步,也是区域关系重新受到重视的表现。不论是战略眼光,还是权宜之计,这次修补关系之旅的影响,都同样是巨大和深远的。
胡主席葫芦里卖着什么药?
● 韩咏红
中国昨天终于宣布,邀请日本新任首相安倍晋三本周末对华进行正式访问。尽管相关消息早几天已在日本、台湾以及韩国媒体上炒得颇热,反观大陆主流媒体在昨天以前对这一问题几乎悄然无声。
中国原先一再表态,不清除日本首相参拜靖国神社这一“政治障碍”,两国元首不可能互访,因此国内观察界自信地推测,所谓安倍访华大概只是日方一厢情愿,或日本媒体放出的烟雾。
结果,事态的发展让中日关系问题专家大跌眼镜。
不单是中方学者意外,连日本官方也吃了一惊。日本《每日新闻》有报道说,有关中日举行峰会的协商,在上个月底两国副外长级会议时原本不甚乐观。没想到,中方副外长戴秉国27日返中后,隔天再次秘密访日,情势才有所转变。据说中方的认真程度让日方颇感惊讶。
安倍至今拒绝承诺停止参拜靖国神社,还公开坚持两国互访不该设先决条件,中方竟然放弃原来的坚持邀请安倍访华,中方的用意何在?
分析人士对此众说纷纭。
“猜想”之一:中日暗中协议——安倍默许停止参拜,或秘密参拜,或短期内不参拜;“猜想”之二:中方为谋求两国关系发展的大局做出让步,对安倍新首相送个大人情;“猜想说”之三:日方不顾一切地造势要求访华,中方难以置之不理。
港台媒体似乎倾向第一种解说。不过,从两国外交部分别就访问背景做的说明,我们很难肯定日本暗中答应了中方的条件。
中国外交部声称,中日已就克服影响两国关系的政治障碍“达成一致”,按说这个说辞已很模糊。但日方的措辞更保守,他说两国“一致同意”要“克服影响双边关系的政治障碍”。
有大陆民众愤愤不平,认为政府过于轻易地对日本做出了妥协,
不过,从客观局势分析,中方此举或许不失为一种以退为进的战术。
中方在尚未对安倍进行观察前,即网开一面同意他来访,事实上造成一种安倍无条件访华的印象。未来如果安倍依然在敏感的历史问题上做出刺激中国的行动,中国将更理直气壮地重申,中日关系出现困难,“责任不在中方”。
再者,中国政府的智囊对于安倍的思想和处境,应该有一定的把握。
安倍急于实现对中、日的访问,自有其国内政治压力。日本的神奈川和大阪两个选区将在本月22日举行补选,新任首相必在22日前表现出政绩,以巩固执政地位。但10月22并非安倍的最后一关,更严峻的2007年参议院选举考验还在前面。据路透社最近的一项调查,44%的投资人认为预计自民党明年将败落,安倍会下台。因此,实力不稳的安倍很需要稳定的外交关系来展现其政绩。
反观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在顺利整肃上海市委官员以后,他对内部控制更有力,在外交上空间和能承担的风险都大于安倍。
从大局看,中国遇到一个在靖国神社问题上采取模糊态度的对手,如果两国借此微妙地搁置对靖国神社的争议,而集中讨论更具紧迫意义的边界问题、东北亚安全问题和朝核危机等问题,将有助两国关系长远发展开展新的格局。
长远而言,东北亚终将出现两雄并立的局面,两国如何处理历史问题,开展新面貌的双边关系,这是两国元首迟早必须处理的问题。
当然,有关安倍访华的第四种猜想,是双方秘密协议,安倍在访华期间就靖国神社问题、历史问题上做出中方能接受的表态。
胡锦涛想的是什么,他的葫芦里卖什么药,恐怕要到9日两国峰会后,外界才能有较清楚的答案。
中国须对朝鲜更强硬
● 邱震海(香港)
朝鲜外交部10月3日发表声明称,朝鲜科学研究部门今后将在绝对安全的情况下进行核试验。声明数次强调,美国制裁日益加重,导致朝鲜不得不宣布进行核试验,但没有提及何时以何种方式进行。
朝鲜发表的声明证实了不久前由美国前副国务卿阿米蒂奇透露的情报,即朝鲜将在今年内进行核试验;同时,朝鲜的声明也再次验证白宫对朝政策正日趋强硬(近期标志之一就是对朝实施金融制裁),而这一强硬政策则是促使朝鲜在核试问题上铤而走险的重要原因。
严重威胁中国利益
朝鲜核试验声明发表后,美国国务院发言人当天就发表声明说,朝鲜核试验将对亚洲及世界和平与稳定构成威胁,将会进一步孤立朝鲜;声明把朝核试验定性为“不可容忍的”,表明美国将采取任何方式予以坚决应对。
与此同时,美国国防部也罕见地警告说,朝鲜如果进行核试验,只能在国际社会中更加孤立。在日本方面,外长麻生太郎表示:“朝鲜的冒险行为是对世界和平的极大威胁,将对东北亚和日本带来极大的不安全感,我们永远不会容许这样的行动。”
地区专家对朝核试验声明的动机有两种不同看法:一种看法认为,就这次发表的声明看,朝鲜与其说要马上进行核试验,不如说是一种谈判筹码;另一种看法则认为,只要美国的强硬态度不变,朝鲜最后只有核试验一条路。
不管朝鲜的动机如何,随着美国和朝鲜各不让步,朝核问题正在日益升级却是不争的事实;对与朝鲜近在咫尺的中国而言,意味着必须全面检讨和调整对朝鲜的战略和战术,最大程度地保证中国的国家利益。
一个众所周知的前景是:只要朝鲜成为核国家,日本立即也将在成为核国家方面迈出决定性的一步,届时东北亚的安全局势及其对中国的威胁将变得异常复杂。
既然这样,中国须要做的已不再是保持平衡和力促和谈,而是与美国合作,以实质举措对朝鲜施压并迫使其就范,使美国对朝强硬政策后退。
全面停止对朝援助
三年半前,当朝核问题三方会谈刚被提上议事日程时,笔者就曾撰文提出,中美在短期的战术层面上,亦即在各自借助对方之手解除朝鲜核武装方面需要加强合作,但在终极战略目标上却存在本质分歧;因此,中国在与美国合作的同时,须保持自己的独立外交定位。
三年来的发展证明,当中美在朝核问题上小心合作、谨慎磨合的同时,平壤却变得肆无忌惮,其标志之一就是拒绝返回六方会谈,而且愈发不给中国面子。当然,其间也有美国对朝政策日趋强硬的因素。但对中国来说,目前须要考虑的是:若朝鲜在核试验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后果将远远超越朝核问题本身,导致包括日本、韩国乃至台湾地区在内的连串反应,其对中国国家利益的负面影响将不可估量。
因此,对中国来说,与美国在解除朝鲜核武装这一短期战术层面上加强合作,将成为当务之急。在这方面,中美须加强沟通,中国也须不惜使用任何对朝施压的杀手锏,包括全面停止对朝的能源和经济援助。
中日关系润滑剂之一
中国一旦在朝核问题上显示强硬立场,不但有利于与美国的互动,而且也将有利于与刚上任的日本安倍内阁的互动。朝核问题升级将对日本构成重大威胁,而安倍又素以对朝强硬著称;恰好安倍10月8日访华,因此中日高层应利用这一机会协调对朝立场,并以此作为中日关系改善的润滑剂之一。
当然,中国使出“杀手锏”迫使朝鲜就范不应没有条件,而是必须以朝鲜就范来迫使美国从强硬政策上后退。换言之,对朝强硬应是中国处理朝核危机升级的突破口,同时须辅以对美施压,最终促使双方回到理性对话的轨道上。
·作者为凤凰卫视评论员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