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07/11

防堵“威胁论”不如向世界推广中国的价值观

防堵“威胁论”不如向世界推广中国的价值观
星岛环球网 www.singtaonet.com

【星岛网讯】在海内外媒体相继发表关于中国发展前景的民调之后,中国崛起在这一段时间内成为各界讨论的热点。

  新加坡《联合早报》11日就发表题为“中国软实力,可期未可即”的社论指,中国目前所有的经济数据都表明,中国将迎来一个富裕的时代。但是经济发展的同时,中国文化的影响力却非常弱,外界对中国的认识并不客观,这应该引起中国人的重视。

  评论引述目前美国麦肯锡调查报告说, 2011年左右,中国仅下层中产阶级人口就达2.9亿,2025年上层中产阶级人口5.2亿;届时,单是其城市家庭消费,每年就高达20万亿元人民币。这意味着中国国内将增加一个比现在欧盟(4.56亿)还大的富裕人口,也相当于增加2.8个美国市场。这对中国来说,绝对是一个好消息。
  
  同时,中国每年实质双位数的经济增长,所有的数据都在指向这一个富裕远景。但是,尽管全球兴起了“汉语热”,但是中国的文化欠缺影响力,中国的软实力却还如一颗“幼苗”一样。

  美国《时代》周刊不久前专题报道了欧美、韩、日、东南亚等地的非华人苦学汉语(华语华文)的现况。在很多地方,学习汉语的非华人学生人数以50%以上的幅度增长,懂得汉语成了毕业生履历表上吸引人的时髦亮点,例如,韩国就有16万大学生学汉语。

  但是,全球三千万人学汉语,很大的诱因是中国的经济,很多人学汉语并不是因为中国有什么真正吸引人的文化符号。《时代》周刊毫不含糊地报道说,现在欧美家长认为孩子“必须”学汉语,因为“上面贴着钞票符号”。其实,对非中国人学生来说,为钞票而学汉语,没有什么不妥。想想当年成千上万苦学英文英语的东南亚华人,有几人是为莎士比亚、为乔叟而学?

  《联合早报》的社论指出,中国目前可能还不知道它那被世界上其它民族数以千万人苦学的汉语,除了“贴着钞票符号”外,还贴着什么。这从中国一些舆论把外界对中国软实力的期许与评价都归入“中国威胁论”的“软实力版”可见一斑。

  因此,中国必须从本土文化中找出足以让世人打从心底喜欢和认同的价值观,并将之向全球推广,这样才可能化解“威胁论”。

  文章并举例说,世界上许多发展中国家的数以亿计年轻人学习英文英语。尽管在他们的国家里也有人不断警告说“这是西方新殖民主义,这是西方文化侵略”,但有几个年轻人不把这种警告当笑话?

  中国可以从上诉例子中得到启发,意识到中国的软实力目前还只是一株幼苗而已,还需中国人自己细心栽培和呵护。“这个任务比防堵‘威胁论’更迫切。”

中国软实力 可期未可即

--------------------------------------------------------------------------------



日前美国麦肯锡调查报告说,中国中产阶级正在崛起,2011年左右,仅下层中产阶级人口就达2亿9000万,2025年,上层中产阶级人口5亿2000万;届时,单是其城市家庭消费,每年就高达20万亿元人民币,即约4万亿新元。换言之,如果这个预测实现了,到时候中国单是中产阶级一年花的钱,就等于现在我国全民拼20年的生产总值。

  没有理由认为这不是一个好消息。亚洲四小龙的迅速富裕,就是托欧美在战后劳动力大量向白领职业转移而形成庞大中产阶级之福。如果中国冒起5亿2000万中产阶级人口,就相当于地球上增加多一个比现在的欧盟(4亿5600万人口)还大的富裕人口,或者说,差不多等于消费市场上有了2.8个美国。

  从中国每年实质双位数的经济增长,所有的数据都在指向这一个富裕远景。中国政府本身也把2020年定为实现全民15亿人都达到“小康”的目标年——这表示中国政府也认为中产阶级的壮大是理所当然的事。尽管中国总把中产阶级叫做“中产阶层”(我们认为,这既是为学理上的精确,更是为回避政治上的敏感),但是,叫什么名称其实无关宏旨,重要的是这意味着必然出现新的庞大的资本、产品与服务、人员的全球流动,并将形成巨大杠杆,带动经济进一步迅猛发展。亚洲是近水楼台先得月。如果有人要说这是“中国威胁”,逻辑上不通。富裕不是威胁,贫穷才是。美国《时代》周刊不久前专题报道了欧美、韩、日、东南亚等地的非华人苦学汉语(华语华文)的现况。在很多地方,学习汉语的非华人学生人数以50%以上的幅度增长,懂得汉语成了毕业生履历表上吸引人的时髦亮点,例如,韩国就有16万大学生学汉语。人们不可能蜂拥去学一门“威胁”自己的语文。因此,国际上不少人认为这是中国软实力的展现。

  中国政府正配合趋势,向世界推广汉语教育。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说:“汉语加快走向世界是件大好事。”当然,全球3000万人学汉语,很大的诱因是中国的经济。《时代》周刊毫不含糊地报道说,现在欧美家长认为孩子“必须”学汉语,因为“上面贴着钞票符号”。其实,对非中国人学生来说,为钞票而学汉语,没有什么不妥。想想当年成千上万苦学英文英语的东南亚华人,有几人是为莎士比亚、为乔叟而学?

  但是,中国本身恐怕需要思考:除了钞票符号,汉语还贴着什么?

  中国目前可能还不知道它那被世界上其他民族数以千万人苦学的汉语,除了“贴着钞票符号”外,还贴着什么。这从中国一些舆论把外界对中国软实力的期许与评价都归入“中国威胁论”的“软实力版”可见一斑。这几乎让人觉得他们并不认为中国有什么真正吸引人的文化符号。这当然不是外国的问题,这是中国的问题。中国需要自己给它的语文以及它的每一样实力贴上跟钞票相等甚至更大吸引力的符号。当然,软实力的最重要符号必然是反映在生活方式上的文化价值观。中国必须从本土文化中找出足以让世人打从心底喜欢和认同的价值观,才可能化解“威胁论”。世界上许多发展中国家的数以亿计年轻人学习英文英语,固然是为“钞票符号”而来,但更是为了电影、歌曲、服装、时尚,以及西方先进国那种生活方式。尽管在他们的国家里也有人不断警告说“这是西方新殖民主义,这是西方文化侵略”,但有几个年轻人不把这种警告当笑话?中国可以从中得到启发。真正的软实力不会被视为威胁。

  不过,中国的软实力目前还只是一株幼苗而已,还需中国人自己细心栽培和呵护。这个任务比防堵“威胁论”更迫切。


文化经济政治同时发展才是中国真正崛起之时
星岛环球网 www.singtaonet.com

  中国的崛起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一直是个世界性的热门话题。外界的看法不外乎两种,一是把中国的崛起看成是一种机会,二是将之看成是一种威胁。表现在政策层面,前者主张要积极参与中国的发展,后者则鼓吹要拖延、遏止和围堵中国的发展。中国的高速经济发展到今天开始产生巨大的外在影响。因为各种外在影响的复杂性,国际社会对中国崛起的看法,仍将继续存在分歧。

  国际社会怎么看中国,当然很重要,因为他们的看法从不同程度上影响他们的对华关系。但更重要的是中国本身如何理性地看待本身的崛起。如果不能理性地看待自己的崛起,不仅内部的持续发展会出现问题,而且对中国的外交也会产生不应当有的影响,如盲目高估自己的国力、非理性的民族主义、大国沙文主义等等,不一而足。

  中国的确正在崛起。但到底是什么样的崛起呢?现实地说,中国的崛起只是单向的,即经济上的崛起,而且经济上的崛起也只是一种数字计算而已。

  中国的经济崛起并没有带来军事上的崛起。经济现代化尽管为军事现代化造就了一个良好的基础,但是中国的军事发展不仅受外在国际环境的制约,而且更受中国本身的国际战略的制约。

  中国没有文化上的崛起。经济的崛起既没有带来文化的复兴,更没有造就一种新的文化。相反,传统文化正在加速度地消失,被商业文化、快餐文化所取代。

  政治上的崛起也没有。中国的政治在过去20多年来不仅为经济发展提供了一个稳定的基础,而且也通过自身的变革适应和容纳了社会经济的变迁。尽管这种政治模式经常为西方国家所批评,但对很多发展中国家具有很大的借鉴意义。但这并不代表政治上的崛起。

  中国目前单向的崛起不仅较之目前世界各强国有很大的不足之处,而且较之中国本身的传统也存在着很大的距离。有很多人把中国目前的崛起视为复兴,这是很有道理的。

  在数千年的历史中,中国曾经有过数次真正的崛起,包括在秦汉时代、隋唐时代、明清时代。在那几次崛起期间,中国不仅是经济上的崛起,而且更是文化和政治上的崛起。在当时,中国不仅在经济发展水平上,而且在文化艺术和政治上远远领先其他国家,包括亚洲和欧洲。中国政治和文化的对外影响力,在今天的亚洲国家仍然处处可见。目前人们所说的儒家文化圈,就是中国历史上全方位崛起的最佳见证。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自觉自己落后了,于是拼命“赶超”先进国家。中国是因为“赶超”而崛起。但很显然,这种“赶超”带来的崛起是单向的,在数字经济和崛起之间很难画上一个等号。而且,因为文化和政治转型迟缓,所以缺乏强大的制度机制来支持崛起的可持续性。正因为这样,人们对这种单向的崛起是否具有可持续性提出了疑问。可以明确地说,只有到完成文化和政治转型之后,中国才能实现真正的崛起。(作者 郑永年是英国诺丁汉大学中国研究所教授、研究主任)

经济崛起后 中国与美国欧洲日本关系发生转变
星岛环球网 www.singtaonet.com

  随着中国经济崛起,中国的外交进入到一个关键时刻,摩擦可能会频繁发生,其中最重要的是中国和美国的关系。

  总体来说,中国和美国之间的经济是互补性的,但在中美之间现在出现了很多摩擦,这些摩擦大多集中在贸易以及由贸易引起的汇率问题上。美国认为他们的巨额贸易逆差是由于中国的出口带来的,认为他们的失业问题是中国产品出口挤掉了美国工人的工作岗位,认为他们的国际收支失衡是由于人民币汇率被低估。

  但两个国家的经济学家都知道,事实并不是这么回事,如果中国不向美国出口廉价产品,其他发展中国家也会向美国出口廉价产品,而且他们的价格比中国的价格还贵,这样的话,美国的贸易逆差实际上还可能会进一步加大。

  再看中欧关系。欧洲和中国一直保持了相对比较友善的态度,但是,随后的发展,从经济学角度来分析,中欧之间的矛盾可能会超过中美,为什么?因为欧洲不像美国,美国是技术密集型,已经是知识经济,他们有很多产业是靠研发、技术,而欧洲在很大程度上还靠制造业,欧洲的制造业就业占总就业的30%,美国不到20%。

  由于他们制造业比重大,和中国形成一定的竞争关系,而且欧盟新成员不断增多,在这些新成员中,中欧和东欧国家的发展水平要比西欧低,更依靠制造业的出口,在这些相对落后的国家,和中国会有竞争关系。如果中国产品和他们的产品进行竞争,他们会要求欧盟采取更强硬的态度。与美国劳动力市场相比,欧盟劳动力市场要更僵化,靠国内调整的难度要更大,一旦中国出口引起欧盟失业率增加,他们有可能形成更大的政治阻力。

  关于汇率,因为人民币目前还是保持比较稳定的水平,但欧元已经出现了大幅度升值,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人民币没有继续升值,那么调整国际收支的更大负担会落在欧元身上。

  但欧元升值会损害欧洲的出口竞争力,这容易引起他们的反弹。现在,中国拥有不少美元资产,随着人民币慢慢和美元脱钩,在中国的资产组合里,会减少对美元资产的持有,增加对欧元资产的持有,这也会带来欧元汇率的上升,对欧洲的出口仍然会形成竞争压力。所以,在汇率问题上,欧盟和中国之间也可能会出现潜在的摩擦。

  中国和日本在更大程度上是一个互补关系,而不是竞争关系,两个国家的产品在第三国市场上形成竞争的大概只占20%左右,而且,日本大部分出口的是高附加值产品,中国出口的是低附加值产品,它们是互补关系。所以中国和日本应该是互补关系,但由于中国和日本之间存在一些历史遗留问题,所以阻碍了两国经济方面的进一步合作,这也是一个非常令人头痛的问题。

  在经济崛起的过程中,经济繁荣不会自然而然地带来外交和平。外交关系反而会在经济崛起过程中,遇到更多的坎坷和摩擦。


中国将长期存在电力短缺 可能会影响经济奇迹
星岛环球网 www.singtaonet.com

【星岛网讯】总部在巴黎的国际能源署表示,中国长期存在的电力短缺问题可能影响中国的经济奇迹,除非中国对它的能源工业进行改革。有关能源专家说,中国需要从只注重经济增长转变为兼顾经济增长与环境的能源政策。

  据《美国之音》报道,总部位于巴黎的国际能源署在10日发表的有关中国电力部门改革的报告中说,中国需要采取行动,实现在2000年到2010年期间国民生产总值翻一番这个目标的同时把单位产值所需要的能源减少百分之二十,而这需要大量新的投资来输送更可靠以及污染更少的电力,同时扭转能源密度上升的趋势。

  这个对26个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成员的能源政策进行协调的机构援引有关的估计说,为达到这个目标,中国每年需要给发电部门注入五百亿到七百亿美元的投资,这是目前投资的两倍。报告说,中国的能源效率比发达国家低20%到40%。

  报道说,自从中国开始逐步将能源部门自由化以来,中国在把发电与输电分开以及改善销售系统方面已经取得很大的进展。能源批发市场的试验也在展开,监管机构也越来越独立。

  国际能源署的执行主任曼蒂尔表示,中国在这方面仍然存在严峻的挑战。他说,消费者以及电力网络浪费太多的电力,因此,为满足电力需求,中国不得不建设更多的电厂;在发电过程中,太多的燃料被浪费,结果产生太多的污染。

  报导指出,中国目前正在讨论一部新的综合能源法。由于中国的能源政策对国际能源市场以及涉及每一个人的环境问题都会带来影响,在对缓和快速的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紧张途径进行评估的同时,国际能源署也对中国电力部门今后几年的改革提出一些建议。报告说,发展竞争性的电力市场应该是一个长期的目标。

  美国赫罗德分析和能源咨询公司副总裁布尔克说,中国必须停止对污染工业提供的直接和间接的补贴,朝着建立更加有竞争性的市场这个方向采取步骤,但是他也指出,这样做有相当大的难度。

  他表示,在电力方面,很难有一个完全以市场为基础的体系。即使在美国,电力公司也存在区域垄断的情况而必须得到监管。尽管如此,还是可以采取很多措施,使这个部门更加透明和有效,同时引进一定的竞争,鼓励更加有效的商业行为和政府行为。

华夏银行200亿元支持台资企业

(中国)经济参考报  (2006-07-11)



  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和华夏银行股份有限公司10日在人民大会堂签署《支持台资企业发展合作协议》。在五年期内,华夏银行为台资企业意向性提供总额为200亿元人民币的融资支持和多种金融服务。

  国务院台办主任陈云林指出,此次华夏银行与国务院台办签订《支持台资企业发展合作协议》,为台资企业提供专项融资支持和金融服务,是大陆股份制商业银行为支持台资企业发展而推出的一项积极措施,是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凡是涉及到台湾同胞利益的事情都要认真对待,凡是向台湾同胞作出的承诺都要认真履行”重要指示的又一举措,必将有助于进一步改善台资企业的融资环境,有助于台资企业更好地在大陆发展。

  华夏银行董事长刘海燕指出,华夏银行将在操作和审批程序上优先办理台资企业授信申请,希望通过与台资企业的具体合作,实现多方共赢的目标。

  国务院台办与华夏银行签订合作协议后,12家台资企业与华夏银行相关分行在现场签订了授信协议。

中国6月贸易顺差145亿美元 可能加速人民币升值

(中国)和讯网  (2006-07-11)



  人民币兑美元10日尾盘走低,继该汇率7日创出自2005年人民币汇率重估以来的新高后,市场本交易日进行回调。

  综合外电7月10日报道,自动撮合交易系统,美元收于人民币7.9870元,略高于7日收盘时的人民币7.9866元,盘中波动区间为人民币7.9863-7.9880元。

  北京时间15:30左右,美元兑人民币7.9878元,盘中波动区间为人民币7.9870-7.9915元。美元7日收于人民币7.9859元,为人民币汇率自05年7月份重估以来的最低水平。

  当地某银行一位驻北京的交易商称,美元兑人民币上周大幅走低促使该汇率10日温和反弹。

  该交易商表示,美元上周下跌出人意料,在美元兑人民币跌破近期人民币7.98元的支撑水平前市场需要一段时间进行调整。

  交易商称,美元兑人民币没有受到中国6月份贸易数据的影响。中国6月份贸易顺差创出历史最高水平。

  某外资银行一位驻上海的交易商表示,由于中国外汇市场受政府管制,市场对数据并不是非常敏感。

  中国6月份贸易顺差达到145亿美元,高于5月份的130亿美元,也远高于市场此前预期的136亿美元。

  不过,一些交易商表示,出人意料强劲的贸易顺差数据可能在11日至14日对人民币交易产生滞后影响,进而加大人民币的升值幅度。

  Calyon在贸易数据公布后发表的一份研究报告中称,中国政府应允许人民币大幅升值,以降低资本流入金额。

  Calyon资深经济学家Sebastien Barbe表示,越来越多的迹象显示,人民币升值压力没有理由会自行消退。

  这位驻上海的交易商表示,受贸易数据影响,美元/人民币可能在本周晚些时候或是下周初下探人民币7.97元一线。

  离岸市场,基准1年期美元/人民币不可交割远期合约买入/卖出价为人民币7.6990/7.7050元,7日尾盘报人民币7.6980/7.7035元。

  一位驻香港的交易员表示,他预计本周1年期美元/人民币不可交割远期合约将追随现货市场走势,波动区间为人民币7.690-7.700元。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