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中印三方峰会谈跨国能源管道 翼加强战略合作
【网讯】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俄罗斯总统普京和印度总理辛格17日在俄罗斯圣彼得堡举行了首次领导人三方会晤。据悉,三位领导人讨论了反恐、能源和商贸合作等话题。
三方会晤两个半小时
第32届八国集团首脑会议当地时间17日在俄罗斯圣彼得堡闭幕。下午14时,普京举行了他在本届峰会闭幕前的最后一个记者会,并表示接下来将和胡锦涛在会晤中谈到朝鲜半岛和中东局势。
中俄领导人会晤之后,会谈约从16时开始继续以三方的形式举行,印度总理辛格加入到会谈中。据悉,三位领导人讨论了反恐、能源和商贸合作等话题,并就亚太地区形势、打击跨国犯罪等问题交换了看法。三方会晤结束之后,普京与辛格在18时30分左右开始举行双边会晤。
胡锦涛指出,中国、俄罗斯、印度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有着重要影响。三国相互关系发展顺利,分别建立了战略伙伴关系。三国经济社会发展势头良好,互补性较强,在经济、能源、科技等领域合作潜力巨大。我们应充分利用这些有利条件,抓住机遇,深化三方战略合作。
胡锦涛就加强三国合作提出了建议。他强调,要充分运用三国外长会晤机制,进一步探讨思路,扩大共识,完善机制建设,循序渐进,引导和推动三方在各领域开展深入的务实合作;加强三国在重大国际和地区问题上的沟通和协调,共同倡导多边主义,推动通过协商和对话解决争端和分歧,推动建立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三国合作旨在加强友好关系,促进共同发展,维护世界和地区的和平稳定。
普京表示,俄、中、印三国在许多重大国际和地区问题上有着相同的观点和利益。三国都支持多边国际框架,相互之间都有着良好的双边关系。加强三方合作不仅可以促进有关国际和地区问题的解决,而且可以推动三国的经济发展。
普京16日也曾指出,俄中印三国间的政治关系已经得到了很好的发展,但“到现在为止,我们仍然没有进行有效的经济合作”。因而,如何发展经济关系将是此次三国领导人会晤的首要话题。
辛格表示,三国互为重要邻国,相互关系涵盖多个领域。三国应共同努力加强三方合作,使三国人民受益,为亚太地区和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作出贡献。
印度消息人士会前透露,三方会晤还会讨论跨国天然气管道问题,以满足印中两国不断增长的能源需求。而辛格也将就民用核能合作寻求作为核供应国集团成员的中俄两国的支持。
能源可成为俄中印三角的稳定合作平台
此次三方领导人会晤是中俄印三国首次举行三方峰会,从1990年代后半期俄罗斯前总理普里马科夫提出中俄印战略合作的构想以来,三方经过多次非正式会晤,终于于去年6月,三国外长在俄罗斯海滨城市海参崴举行非正式会晤,中俄印正式启动三边框架下的全方位合作机制。
因此,《东方早报》援引上海国际问题研究所南亚研究室主任赵干城的话认为,此次G8峰会期间召开首次中印俄三国首脑峰会,可谓“水到渠成”,天时地利人和皆到位。
近年来,中俄、俄印、中印关系发生了很大变化,这为中俄印展开三角对话奠定了基础。中国与俄罗斯不断完善和巩固面向二十一世纪的战略伙伴关系,两国已经建立起重大国际问题和地区问题的双边磋商机制。俄罗斯与印度两国在政治、军事、科技、经济等方面的合作都在全面加深,达到历史最佳时期。中印关系近年来发展很快,两国在消除误解、加强合作方面迈出坚实步伐。
正是在这种有利形势下,俄罗斯再次提出启动俄中印领导人三角对话的建议,中国和印度的反应也是积极的。中国外交部部长助理崔天凯12日曾表示:“此次俄方提出三方领导人会面以深化三国之间合作,我方认为这是个好主意。”
对国际社会而言,G8峰会期间的俄中印领导人会晤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国际关系学者庞中英博士认为,中印俄之间稳定的三角关系对于亚洲地区的稳定与发展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因此,在这样的基础上,三国今后在经济和安全上如何合作更值得关注。
俄罗斯媒体说,三国领导人会晤,将讨论有关三国加强能源合作及打击恐怖主义的议题。普京总统外交顾问舒瓦罗夫表示,与中印的战略合作关系,有助于平衡俄罗斯外交重心,增强与两个重要东方伙伴的合作。
俄罗斯《生意人报》还猜测,由于俄罗斯政府在能源安全和后苏联时代的角色等问题上无法向西方贯彻自己的意志,俄罗斯政府可能联合中印及其他周边国家,建立一个以中俄印三国为核心的、具有巨大经济和政治合作潜力的能源合作组织,来跟西方七大工业国对话。三国领导人会晤或许可以为这一方案的实施提供坚实的政治基础。
该报援引俄联邦委员会外交委员会主席玛尔格洛夫的话说,俄罗斯有必要“在多个场上玩球”。他还表示不排除这个欧亚俱乐部今后扩大吸收土耳其、哈萨克斯坦和巴基斯坦加入。
赵干城则认为,中印俄三国在经济上的互补性很强,尤其在能源合作上,俄罗斯是世界能源供应大国,而中国和印度作为世界两大能源消费国,因此,三国合作具有相当重要的战略意义。
不过,他同时指出,由于三国本身的客观条件不同,彼此的发展速度也不同,因此尽管三国可能在以能源合作为平台的基础上发展一个稳定的三角关系,但从长远来看,三国结成战略伙伴的前景并不存在。
“8+N”走向“大国峰会”
此次俄中印三方峰会的召开还得益于八国峰会“外延”发展的天时,以及俄罗斯作为主席国的地利。媒体评论说,几年来,中国、印度等发展中国家领导人与会,同八国领导人就世界大事进行探讨,更加明确地为这个发达国家的重要协调机制赋予了大国特色,因为“八人讨论六十亿人大事”的模式已难发挥有效作用。回顾近几年的八国峰会,人们不难发现,八国集团的“富国决策”色彩已逐渐淡化,“大国合作”正在成为八国峰会的主旋律。
近几年来,八国集团与发展中国家领导人的对话会已成为峰会的有机组成部分。这一对话机制使八国集团“外延”到发展中大国,“八国峰会”实际上也在以“8+N”的形式向“大国峰会”发展。
中国作为与会的发展中国家之一,也积极利用这一平台参与国际事务,发表自己的声音。在此次八国峰会中,中国除了积极参与俄中印三方峰会,还在八国集团同发展中国家领导人对话会中阐述了自己的观点。
17日上午10时许,胡锦涛参加了八国集团同中国、印度、巴西、南非、墨西哥、刚果(布)六个发展中国家领导人对话会,会议讨论了全球能源安全、传染病防控、教育、非洲发展等四个议题,胡锦涛主席着重就全球能源安全问题作了阐述。
胡锦涛发表讲话说,为保障全球能源安全,我们应该树立和落实互利合作、多元发展、协同保障的新能源安全观。具体而言,应该着重在以下三方面进行努力。一是要加强能源开发利用的互利合作。实现全球能源安全,必须加强能源出口国和消费国之间、能源消费大国之间的对话和合作。国际社会应该加强政策协调,确保各国能源需求得到满足。二是要形成先进能源技术的研发推广体系。三是要维护能源安全稳定的良好政治环境。应该携手努力,共同维护产油地区的稳定,确保国际能源通道安全。应该通过对话和协商解决分歧和矛盾,而不应该把能源问题政治化。
传金正日批评北京 称中国关键时刻未帮助朝鲜
【网讯】韩国《中央日报》18日引述外交界消息来源报道说,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正日7月早些时候在同美国访问者的会晤中批评中国。
这份报纸引述金正日说:“中国在关键时刻不是在帮助我们。” 报道还引述金正日的话说:“中国是一个不能信赖的国家。”
《中央日报》说,中国副总理回良玉访问朝鲜,金正日没有同回良玉会面,实际上已经显示了他对中国的不满。回良玉访朝实际上是要缓和朝鲜试射导弹所带来的紧张局面。
据韩国联合新闻通讯社16日引述韩国政府高层人士的话报道指出,由中国副总理回良玉率领的友好代表团,不仅未能劝促朝鲜改变立场,甚至还被朝鲜国防委员长金正日拒绝接见。对于“回良玉访问平壤时曾转达了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敦促朝鲜尽早重返六方会谈的口信,同时,也带回了朝鲜领导人金正日的口信”之说法,这位韩国政府人士指出,似乎并没有什么特别的“金正日口信”被转达。
这名韩国政府高层人士透露,朝鲜外务省副相金桂冠和中国外交部副部长武大伟举行会谈时曾表示,倘若美国不解除对朝鲜的金融制裁,朝鲜就不参加六方会谈。同时,朝鲜还强调,试射导弹是军事训练的一部分,是一个主权国家应有的权利。并拒绝回到1999年同美国签署的导弹试射备忘录。
另外,韩国外交部高层人士透露,韩国外交通商部第二次官李揆亨在北京会晤中国外交部副部长武大伟时,曾建议“当朝鲜拒绝重返六方会谈时,应考虑进行除朝鲜以外的五方会谈”,当时,武大伟的态度较为消极否定,但其后,李揆亨会晤中国外长李肇星时,李肇星表示“将予以研讨”。
分析人士认为,中国15日赞成谴责朝鲜导弹试射行为,也会让平壤方面不满。据悉,在经过10天紧张和困难的谈判之后,联合国安理会15日一致通过谴责朝鲜试射导弹决议,并禁止联合国成员国从朝鲜进口或向朝鲜出口与导弹有关的技术。
对朝鲜苦口婆心行不通 北京选择不再等待
中国在联合国安理会提案谴责朝鲜试射导弹后,各方关注其朝鲜政策是否出现重大转变。北京学者分析认为,虽然中国对朝鲜的基本方针不会改变,但是传统的规劝方式已经行不通,在策略上必须思考新的方法。
对于朝鲜试射导弹的行为,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国际安全研究项目主任朱峰形容是一个“分水岭事件”。他说:“中方意识到,苦口婆心的做法不能影响朝鲜做正确的选择。这对中朝关系是一个历史性转折。”朱峰指出,安理会通过中国主导的谴责朝鲜的决议案,是冷战以来首个针对朝鲜的决议。
直属中国外交部的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研究员郭震远却认为,中国在处理朝鲜这次试射导弹的基本立场并没有改变。他说,与1990年代和2003年发生的朝鲜导弹危机比较,这次的形势没有特别严峻。虽然中国因为“严重关切”并在安理会提案,北京依然坚持“劝和促谈”的立场,避免把问题激化。他说:“中国和朝鲜出现分歧是正常的现象。解决问题需要时间,我个人认为不应该着急。”
安理会在15日全票通过了有关朝鲜导弹试射问题的1695号决议,谴责朝鲜7月5日进行的导弹试射并对此表示“极大关注”,要求朝鲜停止与弹道导弹有关的一切活动,禁止向朝鲜出口、提供以及从朝鲜获得与导弹以及核生化武器相关的一切技术和材料。
郭震远表示,中国认为对朝鲜制裁是不可取的,因此反对日本提出的决议草案;中国的提案获得安理会15个理事国的一致同意。
他解释说:“中国对朝鲜不光是一味说好话,而是要让朝鲜了解自己所面对的问题。中朝在六方会谈上有不同立场也是正常的事情。中国只要坚持做工作,最终一定会有效果的。”
但是郭震远不认为中国会通过减少对朝鲜的援助来逼迫平壤改变立场。他说,中国已经明确反对日本要在安理会制裁朝鲜的做法,如果自己还采取手段制裁朝鲜,“以后中国人讲话还有人信吗?”
朝鲜外务省16日发表声明,强烈反对安理会通过的有关朝鲜试射导弹的决议,表示朝鲜将不受这一决议的任何约束。
中国副总理回良玉率领的友好代表团在15日结束对朝鲜的访问返回北京。韩国“联合新闻通讯社”引述韩国政府高层人士说,代表团不仅未能劝促朝鲜改变立场,甚至也没有获得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正日接见。
郭震远认为,中国还能发挥作用,因为朝鲜官民都不认为中国对朝鲜有敌意。他说,不排除平壤最终改变立场,回到六方会谈。“只要坚持沟通对话,促谈会有效果。”
北京大学的朱峰则分析,中国未来对朝鲜的总体基调虽然不变,还是希望通过援助等手段维系关系的稳定,但是整体趋势是中国会越来越对朝鲜采取软硬兼施的两手策略。他说:“朝鲜在外交上的‘战争边缘策略’(brinkmanship),连中国都不答应了。它把中国逼到了难堪的地步。”
虽然中国还是具备筹码逼迫朝鲜回到六方会谈,但是“逼朝鲜回来(谈判)有用吗?”
朱峰说,这次决议是一次外交政策的对决:到底要选择等待朝鲜回心转意,还是要影响朝鲜做正确的选择。显然中国已经意识到传统的方法已经难以奏效,“等下去的渐进方式没有结果”,中国应该思考新的做法。
【G8花絮】胡锦涛小泉纯一郎擦肩而过 未交谈握手
胡锦涛和小泉纯一郎总是擦肩而过
【网讯】八国峰会在俄罗斯圣彼得堡开幕后,与会各国领导人的一言一行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17日,八国集团与发展中国家领导人对话结束后,与会领导人合照,胡锦涛与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并无握手或交谈。
今年73岁的法国总统希拉克是与会领导人中最年长者。16日上午举行工作会议时,希拉克向旁边的英国首相布莱尔摆起了“老资格”:“我32岁当选议员,之后就以国务秘书的身份进入内阁。40多年来,政府换了一届又一届,我却像老家具那样留了下来。”引得众人齐声大笑。
就在希拉克讲笑话时,坐在他左手边的东道主普京却一脸严肃。第一次作为八国集团首脑会议的东道主,心情难免紧张,生怕礼节上出了差池。与他相邻的美国总统布什似乎也不轻松,两人时而看看手表,时而交谈几句。
16日上午的工作会议后,八国集团的领导人共同会见了参加小“J8”会议的青年代表。布什希望在这些14岁至18岁的年轻人当中,有人将来能成为国家领导人,并参加日后的大G8峰会。在一旁的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则羡慕地说,他在年轻时都无法想象,能同时见到八个国家的领导人。
【G8花絮】普京不停爆冷笑话 西方领袖哭笑不得
【网讯】八国峰会期间,普京不断爆出的冷笑话一直令西方领袖哭笑不得。美国副总统切尼最先成为箭靶,15日轮到布什总统,接着是英国首相布莱尔,似乎没有人能逃过俄国总统普京尖酸的毒舌。
然而,面对这位攀上政治成就顶峰、又是掌舵崛起经济的人物,各国领袖也无能为力。一位西方外交官在收看俄罗斯当局紧急派出喷射机进行人造雨,以化解暴风雨的报道后,问道:“对于一位能掌控天气的人,你能对他说甚么?”
普京是在周末联合记者会上挖苦布什。布什表示,他曾告诉普京,美国人民希望俄罗斯能促进伊拉克的民主机制。当时普京面无表情的响应,甚至令这位厚脸皮的德州佬脸红;他说:“老实讲,我们肯定不想要与伊拉克相同的民主”,此话一出,记者席爆出笑声与掌声。
当天,普京又挥了布莱尔一鞭。当英国记者询及,如何响应布莱尔对俄罗斯民主的关切时,普京表示,他向来乐于听闻他国领袖的高见,停顿一会儿后,他微笑说:“这里也存有一些问题,我们这么说吧,是关于打击贪污的问题,我们有兴趣听听你们的经验,包括如何应用在列维勋爵上。”列维是英国执政工党首席募款人,也是布莱尔的得力亲信,因涉嫌“卖官鬻爵”,收取政治献金来交换封爵,上周被警方逮捕、问讯。
美英官员相继表示,普京的言论只是老朋友间无伤大雅的玩笑,不会影响高峰会的主要工作与双边关系。布莱尔的发言人说:“我们没有失掉幽默感。”然而,分析家认为,普京的言词反映他对指其不民主的批评反感,特别是对于来自伦敦的批判。
此前,普京则笑话切尼说话象猎枪走火。
分析家马尔科夫说:“普京的言论不是外交辞令,他不是外交官,而是一名领袖,外交官把大事化小,领袖则是面对问题。”
《泰晤士报》17日指出,普京正面迎击的风格,也反映他在国际舞台上日益自信。2000年他就任总统时,被许多人视为过渡性角色,如今,他成为1703年建立圣彼得堡的彼得大帝之后,最受爱戴、最有权势的俄国领袖。相形之下,八国峰会的领袖中,有半数以上,包括布什、布莱尔、希拉克与小泉纯一郎,都因任期将届而成似已风采不再。
中国军委副主席郭伯雄抵洛杉矶 称中美利益攸关
【网讯】中国中央军委副主席郭伯雄16日启程访问美国,在抵达洛杉矶后。郭伯雄抵达后发表的书面讲话称,中美双方既是利益攸关方,又是建设性合作者,良好的中美关系对维护和促进亚太地区乃至世界的和平具有战略意义。
郭伯雄说,目前中美关系发展良好。中美两军关系也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访问期间,郭伯雄将会见美国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等政府和军队领导人,并参观美军部队和院校。
郭伯雄结束访美后,还将前往访问法国。
有分析认为,这显示美中军事关系在改善之中,也有助于促使中国军方某种程度上的开放。
2001年来访美的最高级别军方人物
据报道,中央军委副主席郭伯雄来华盛顿是自从2001年美军侦察机和中国战斗机相撞以来最高级别的中国军方领导人访美。据悉,郭伯雄是中国军队的二号人物,地位仅次于国家主席兼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郭伯雄是应去年访华的美国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的邀请来访的。
分析认为,美中军方领导人这几年来互有来往,说明美中军事关系在2001年陷于停顿后正逐步恢复改善。
新华社援引中国国防部外办副主任钱利华就郭伯雄访美所作的评论说,中美军事关系“处于2001年以来的最佳状态”。
关系尚未恢复到2001年前水平
但是,美国克莱蒙研究所亚洲研究中心研究员林长盛认为,这次访问虽然把美中军事人员的交流推上最高层次,说明美中军事关系有改善,但是还没恢复到2001年前的水平。
他说:“从这整个代表团的层次来看,虽然郭伯雄是最高层次,但是其他人却不能代表中国官方的最高层次。我们可以跟张万年当年到美国来访问相比,他所带的人几乎是海陆空军司令员,几乎都是清一色的上将。而这次除了郭伯雄和雷政委是上将以外,其他人都是少将,所以整体水平和规格不如以前。”
中美双方缺乏互信
然而,在美国从事军事设备包装运营业务的南方国防系统公司的陈少文认为,其实美中由于缺乏互信,军事关系从来都不好。
他说:“相信以前和现在的关系一直都一样,相互间一向都相互不信任。至于现在大家希望有透明化只是因为彼此之间有利害关系,而且不希望为了一点误会而搞得局势太紧张。”
路透社和美联社猜测,郭伯雄这次访美的议题会涉及朝核六方会谈及朝鲜的导弹试射。林长盛说,这些是地区安全的首要问题,必然在议事日程上,但是这些问题基本上属于外交范畴,估计郭伯雄不外乎按中方的外交立场做出表态。
新华社援引中国国防大学战略研究所所长杨毅的话说,郭伯雄这次访并美将有助于促进中美在传统安全上的战略互信以及在非传统安全领域扩大协作。郭伯雄的一周访美活动包括访问军事基地和军事研究所。
透明度不同因为军力悬殊
美国一再表示,中国的军事建设不透明,希望中国提高军方透明度以回报美军向中国方面的开放。林长盛认为,由于美中军事力量悬殊不等,开放程度必然不同。
他说:“美国现在要发展和中国的军事关系的重要动机就是想加深对中国军队的了解。中国军事透明度确实不如美国,因为中国和美国的军事力量相差很大。美国是透明威慑战略,让你看到我很强大,你就不敢轻举妄动;而中国是个弱者,它就不敢把力量都显示出来,如果都显示出来别人看到你很弱,就很容易对付你,所以中国采取的是模糊战略。”
林长盛认为,中国军方有增加透明度的可能和余地,美方要求观摩中方的军事演习并且增加低层军事人员间的交流,这些都有其可行性,但是中国军方的透明度决不会达到美国所期望的程度。其实,包括美国在内的各国都有不同程度的军事保密,例如这次美国邀请中国军事人员观摩关岛军事演习,而在中方人员来临前一天关键演习已经完成。
各国持续大规模撤侨 中国驻黎巴嫩人员启程回国
【网讯】以色列和黎巴嫩的战火未有平息迹象,各国继续出动直升机、军舰、包船及包车撤走在黎巴嫩的数以万计侨民,而首批外国侨民已于周一(17日)抵达塞浦路斯。这次堪称是二次世界大战以来最大规模的撤侨行动之一。中国驻黎巴嫩使馆部分工作人员也顺利经叙利亚返国。
中国方面,25名撤离到叙利亚的中国驻黎使馆工作人员、家属及工程技术人员,周二(18日)凌晨从大马士革国际机场乘坐阿联酋航空公司的航班启程回国。中国驻叙利亚使馆的十多名工作人员周一晚陪同这25名撤离人员前往机场,为他们办妥了出关、行李托运和登机的手续。这些撤离人员将经阿联酋的迪拜转机飞往上海,然后回到北京。
美国方面,华盛顿准备租用一艘希腊邮轮,在一艘美国驱逐舰的保护下,从黎巴嫩撤出数千名美国侨民。在周一,美军直升机再撤走43名侨民,令到两日来利用空运从贝鲁特撤出的美国侨民人数增至64人。
英国周二亦展开撤侨行动,当中老人与孩童优先,并再依需要依序离境,共计将有至少2.2万人被撤离。
加拿大政府本周起亦会从速撤走四万至五万名侨民。加拿大外交部已经租用数艘船舰,由塞浦路斯驶往黎巴嫩海岸,协助有意离境的加国侨民及眷属撤出。
法国亦派出一艘军舰协助撤走数千侨民。而首艘撤侨船已于周一抵达塞浦路斯,塞浦路斯估计,本周会有大约六千人由黎巴嫩抵达当地。
除海空两路之外,亦有大批外国侨民乘坐包车逃往叙利亚。面对外国侨民的逃亡潮,以色列表示会提供安全通道让这些外国人离开。
油价上涨凸显铀矿重要性 尼日尔准许中国公司开采
【网讯】尼日尔政府17日宣布,向几家中国公司颁发许可证,允许在尼日尔勘探和开采铀矿。有分析指出,石油价格攀升使核能的重要性日益突出,随之而来的是对铀的需求和竞争。
中国进入尼日尔市场是好消息
尼日尔拥有丰富的铀矿资源,是世界第三大产铀国,产量占世界市场的9%,1981年一度达到年产四千三百多吨,后来因市场需求下降而保持在三千吨的水平。铀是尼日尔最大的出口创汇产品。
中国为了满足快速发展的经济对能源的需求,近年来积极扩展非洲市场。中国进入尼日尔铀矿市场对这个贫困的非洲内陆国家来说无疑是一个利好消息。尼日尔方面表示,对尼日尔来说,世界市场对铀的需求的恢复以及中国更多使用核能预示着一个良好的前景。尼日尔政府说,如果勘探顺利,开采工作将由专门为此而成立的一个公司负责管理。
油价上升导致对铀的竞争
在中国之前,加拿大、法国、日本和西班牙已经先后进入尼日尔市场。华盛顿的布兹·艾伦·汉米尔顿咨询公司的能源分析师艾利斯指出,随着世界石油价格不断攀升和能源多元化的重要性日趋显现,必将出现对铀的竞争。
艾利斯说:“我们已经开始看到向核能转变的趋势,比如,中国计划在今后20年新建42座核反应堆,其他国家也会重新考虑核能问题,从长远来看,这会使核能和铀矿资源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
核能是最乾净和最安全的能源
有报道说,尼日尔当地有一些非政府组织以放射性污染为由反对开采铀矿。今年5月,数千人走上街头,要求当局对放射性危险进行调查。能源分析师艾利斯说,和煤炭、石油对环境的影响相比,核能仍旧是最乾净和最安全的能源,而铀矿的放射性是非常小的。
艾利斯说:“铀矿的放射性可以忽略不计,人们搭乘国际航班受到的幅射要大得多。问题在于三里岛事件和切尔诺贝利事件等让铀和核能背上了一个坏名声。实际上,煤炭和石油对环境造成的破坏要严重得多。”
中国称不干涉别国内政
美国等西方国家禁止或限制本国企业与人权记录恶劣的国家进行交易,但中国在扩展能源市场的时候,人权并非考虑因素,因此经常被批评无视有关国家的人权状况,特别是在例如苏丹、安哥拉等人权记录不好的非洲国家。
中国总理温家宝不久前谈到中国与非洲国家关系时强调了中国的不干涉内政的政策。温家宝说:“中国政府一贯的方针是相互尊重、平等、互利,不干涉别国的内政。我们相信,各个地区,各国人民都有权力、也有能力解决自己的问题。”
不过,有分析指出,假如相关国家的军政府或独裁政府在无需改变人权政策的情况下就能得到外来资源、并同其他国家展开正常的贸易往来,势必减轻这些国家政府面临的压力,中国与这些国家交往从长远来看无益于这些国家改善人权状况。
欧盟可能对中国家具做涉及十亿美元反倾销调查
【网讯】欧盟委员会可能在近期对中国的布面、皮面沙发椅等家具进行反倾销调查,不少中国企业已开始做相关的应诉准备,这将是欧盟对中国发起的最大一宗反倾销案,涉及金额初步估计达十亿美元。
上海《第一财经日报》18日报道,广东海派律师事务所负责人王建宇说,德国和意大利等欧盟国家的家具制造商,先前向欧盟委员会提出一份反倾销的申诉,由于数据、数据不确切,被欧盟方面驳回。
这些国家的家具商在申诉被驳回后,再度提交申诉。王建宇说,这次欧盟接受反倾销申诉并立案调查,已几乎成定局,可能性在90%以上。
将被欧盟锁定进行反倾销调查的产品,主要是是中国出口的皮革或再生皮革面的装软垫的木框坐具、其它软垫木框坐具、皮革或再生皮革面的装软垫的铁框坐具和其它软垫金属框坐具。
王建宇说,欧盟一旦反倾销立案,对中国家具企业的冲击绝不亚于之前美国对中国木制卧室家具反倾销的影响。
据海关统计,2005年,中国出口家具产品138亿美元,约有60%出口美国,20%出口到欧盟。中国家具在欧盟售价约只有当地产品的三分之一。
如果欧盟立案调查,给中国企业提交问卷的时间只有十五天,时间非常紧迫。东莞家具协会有关负责人翟小姐表示,虽然欧盟尚未立案,但从多方面反馈回来的信息都是情况不大理想,该协会与家具企业已在紧盯欧盟方面的信息,并在做应诉准备。
胡锦涛在G8对话会议上的书面讲话(全文)
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17日在俄罗斯圣彼得堡出席了八国集团(G8)同发展中国家领导人对话会议,并在会上发表了讲话。书面讲话稿全文如下:
在八国集团同发展中国家领导人对话会议上的书面讲话
(2006年7月17日,圣彼得堡)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胡锦涛
普京总统,各位同事:
来到普京总统的故乡圣彼得堡,有机会同各位同事就重大全球性问题交换意见,我感到非常高兴。近年来,八国集团加强了同发展中国家的对话,俄罗斯为推动本次对话作出了积极努力,我对此高度赞赏。
当今世界,和平、发展、合作的潮流浩浩荡荡。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生产要素流动和产业转移速度加快,主要经济体发展状态继续改善,世界经济总体增长平稳。
与此同时,人类发展面临的矛盾和挑战有增无减。地区热点此起彼伏,经济发展失衡仍然突出,南北差距继续扩大,油价长期在高位波动,贸易保护主义上升并有新的表现,恐怖主义、环境污染、自然灾害、传染病等全球性问题日益突出,对世界和平与发展构成现实威胁。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许多发展中国家特别是非洲国家的不利处境没有得到改观,发展仍然面临诸多困难。这些都是国际社会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重大问题。
在这种机遇和挑战相互交织的形势下,我们迫切需要加强协调和合作,共同建设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这次对话会议以全球能源安全、传染病防控、教育、非洲发展为议题,既切合时宜,又着眼未来。处理好这些问题,关乎各国和各国人民的利益,关乎人类社会发展的前途。
各位同事!
全球能源安全,关系各国的经济命脉和民生大计,对维护世界和平稳定、促进各国共同发展至关重要。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今天,各国各地区的互联互动日益加深。每个国家都有充分利用能源资源促进自身发展的权利,绝大多数国家都不可能离开国际合作而获得能源安全保障。国际能源市场价格居高不下,冲击了全球经济发展,对产油国和消费国都没有好处。油价居高不下的原因是复杂的,需要国际社会加强对话和合作,从多方面加以解决。这符合各方的共同利益。
为保障全球能源安全,我们应该树立和落实互利合作、多元发展、协同保障的新能源安全观。具体而言,应该着重在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努力。
(一)加强能源开发利用的互利合作。实现全球能源安全,必须加强能源出口国和消费国之间、能源消费大国之间的对话和合作。国际社会应该加强政策协调,完善国际能源市场监测和应急机制,促进油气资源开发以增加供给,实现能源供应全球化和多元化,在能源需求和供给基本均衡的基础上确保稳定的可持续的国际能源供应及合理的国际能源价格,确保各国能源需求得到满足。
(二)形成先进能源技术的研发推广体系。节约能源,促进能源多元发展,是实现全球能源安全的长远大计。国际社会应该加强节能技术研发和推广,支持和促进各国提高能效,节约能源,减少单位国内生产总值的能耗。我们应该积极倡导在清洁煤技术等高效利用化石燃料方面开展合作,推动国际社会加强可再生能源和氢能、核能等重大能源技术研发等方面的合作,探讨建立清洁、安全、经济、可靠的世界未来能源供应体系。我们要从人类社会持续发展的高度看待这些领域的合作,处理好资金投入、知识产权保护、技术推广等问题,使所有国家都从中受益。
(三)维护能源安全稳定的良好政治环境。维护世界和平和地区稳定,是实现全球能源安全的前提条件。我们应该携手努力,共同维护能源生产国特别是中东等产油地区的稳定,确保国际能源通道安全,避免地缘政治纷争干扰全球能源供应。各国应该通过对话和协商解决分歧和矛盾,而不应该把能源问题政治化,更不应该动辄诉诸武力。
中国高度重视能源问题。中国能源战略的基本内容是:坚持节约优先、立足国内、多元发展、保护环境,加强国际互利合作,努力构筑稳定、经济、清洁的能源供应体系。中国是能源消费大国,更是能源生产大国。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能源总自给率始终保持在90%以上。中国煤炭资源丰富,三分之二的水电资源尚未开发,核电、风力发电、生物质发电刚刚起步,国内能源供应有巨大潜力。我们提出了中国2006年至2010年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既要实现到2010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又要实现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比2005年末降低20%左右。我们将适度利用国际能源市场,在平等互惠、互利双赢的原则下加强同各能源生产国和消费国的合作,共同维护全球能源安全。
各位同事!
加强防控传染病是当今国际社会的当务之急。近年来,非典、禽流感等新发传染病频频发生,艾滋病、结核病、疟疾仍在肆虐,危害各国人民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影响有关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甚至威胁到地区和全球的安全稳定。
国际社会应该建立和完善多边防控合作机制,加快制定抗击禽流感等传染病的总体规划,推广科学规范的防控措施,发挥联合国和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国粮农组织以及区域合作组织等机构的重要作用。我们应该深化技术交流合作,推动各国相互提供技术支持和帮助,尽早在传染病基础研究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建立传染病防控的信息平台,最终实现信息共享和交流的实时化、规范化;加强全球传染病防控能力建设,在技术和资金支持等方面作出更大努力,真诚帮助发生传染病的贫困国家;重点推动国际社会就禽流感防控流行病学及预防、疫情监测和诊断、疫苗研制和药物开发等开展合作,共享科技成果和防控经验。我们应该通过降价或者转让专利权等方式,提高艾滋病抗病毒治疗药物的可及性,使更多艾滋病人得到治疗;鼓励和支持低成本高效新药的研发和普及,使受疟疾困扰之苦的人们特别是非洲人民受益;推动各国在疾病监测报告、卫生保障、常见传染病防治等方面开展合作,交流先进经验,造福各国人民。
各位同事!
发展教育,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条件,是促进社会公平的重要手段,也有助于增进不同文明的相互理解。对于广大发展中国家来说,加快发展教育,大力提高劳动者素质,可以有力促进就业和经济增长,加快扭转知识、人才、技能等方面的落后局面。加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这一领域的合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应该重点关注以下问题:完善教育体系、提高教育质量,促进终身教育、构建学习型社会,加强国际交流、共享教育资源,利用信息技术、拓展教育机会,增加政府投入、加强能力建设。我们应该促进联合国机构、其它国际组织和双边援助将全民教育和终身教育作为优先目标,帮助发展中国家加强人力资源能力建设,平等参与国际教育合作和规则制定。
为推进国际教育合作,可建立八国集团和发展中国家在教育领域的交流机制,相互借鉴成功经验。中方愿主办研究型大学校长研讨会,共商国际教育交流合作之计。
各位同事!
中国正在按照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中国一贯重视并积极参与全球能源安全、传染病防控、教育领域的国际合作。中国将加强同石油消费国和生产国在能源开发、利用、环保等领域的合作和对话,加大对传染病防控国际合作的投入,深化教育领域的对外合作。
各位同事!
对内坚持科学发展,对外坚持和平发展,是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的郑重选择和庄严承诺。中国将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同各国人民携手并进,为增进世界各国人民的福祉,为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而不懈努力!
谢谢各位
中国国家统计局:人民币汇改不再有出其不意调整
2006-07-18 11:20 am
(北京讯) 中新网消息,中国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郑京平今天上午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中国政府有信心、也有能力,通过外汇管理以及对冲等一些手段来逐步解决由于外汇占款过多所导致的流动性过多等问题。
郑京平指出,从去年7月21日,中国对人民币汇率的形成机制进行改革以后,现在运行快一年了。这种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揽子货币,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是适合中国经济发展需要的。
郑京平说,一年来,汇率也是有升有降的,在波动中略有升值。截止到6月30日,人民币汇率比去年7月21日升值了3.5%,包括当时改革时候的一次性升值2%。这样一个汇率的形成机制,对于改善进出口贸易的不平衡状况,促使经济的平稳、较快发展,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他指出,人民币的汇率形成机制还有需要进一步完善的地方,但是可以明确,行政性、一次性的使人民币升值或贬值的情况不会再发生了,也就是所谓的出其不意地调整是不会再发生的。
中国中央军委副主席抵华盛顿访问
2006-07-18 11:50 am
(华盛顿讯)中新社消息,中国中央军委副主席郭伯雄率领的中国军方高级代表团,在美国东部时间17日晚九时许抵达美国首都华盛顿。
郭伯雄一行是在美国时间十六日抵达美国西海岸洛杉矶开始对美国进行访问的。在抵达洛杉矶后,郭伯雄发表的演说高度评价了中美两军近年来关系发展的势头,披露他此行的目的是落实中美两国元首关于加强两军关系的共识,进一步增进了解、加深信任、扩大共识、发展友谊,促进中美两军关系的健康、稳定发展。
中国南京军区政委雷鸣球、总参谋长助理章沁生、海军副司令员赵兴发、空军副司令员刘成军、第二炮兵参谋长于际训等,今天随同郭伯雄一同抵达华府。
中国环保总局局长:中国土壤污染形势严峻
2006-07-18 1:00 pm
(北京讯)中新网消息,中国国家环保总局局长周生贤今天在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视频会议上说,中国土壤污染总体形势相当严峻。
周生贤指出,由于方方面面的原因,一些地区的土壤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对生态环境、食品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构成威胁,土壤污染的总体形势相当严峻。他说,首先是土壤污染程度加剧。
据不完全调查,目前中国受污染的耕地约有一点五亿亩,污水灌溉污染耕地三千二百五十万亩,固体废弃物堆存占地和毁田二百万亩,合计约占耕地总面积的十分之一以上,其中多数集中在经济较发达的地区。
中国国家统计局:中国经济由供应短缺进入供应充裕
2006-07-18 2:30 pm
(北京讯)新华网消息,中国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今天说,尽管中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上涨幅度还比较低,但通货膨胀压力仍然存在,应对价格上涨保持高度的警惕。
中国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郑京平在国务院新闻办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说,由于食品价格和粮食价格的涨幅比去年低,今年上半年CPI上涨幅度出现下降。
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CPI同比上涨1.3%,涨幅比去年同期低1个百分点。
郑京平分析说,从长期看,中国经济目前已由供应短缺进入供应充裕或者供略大于求的阶段,所以价格尤其是终端产品的价格比较难掌握。
上半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10.9%
2006-07-18 11:10 am
(北京讯)新华网消息:中国国家统计局今天公布的数字显示,上半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10.9%,增速比去年同期快0.9个百分点。
另外,上半年中国居民消费物价总水平上涨1.3%,涨幅比去年同期低1个百分点。
欧盟可能对中国家具做反倾销调查
2006-07-18 5:50 pm
(综合讯)中央社消息,欧盟委员会可能在近期对中国的布面、皮面沙发椅等家具进行反倾销调查,不少中国企业已开始做相关的应诉准备,这将是欧盟对中国发起的最大一宗反倾销案,涉及金额初步估计达十亿美元。
日方处理遗留化武缓慢 9年未销毁一枚化武
(中国)大洋网 (2006-07-18)
据新华社哈尔滨7月17日电(记者王茜 常璐)为期6天的黑龙江省宁安市化学武器挖掘回收作业10日结束。
210枚化学弹和不明弹,已被“打包封存”,等待最终销毁。
日本9年来未销毁一枚化学武器
日本履行公约不力,9年来未销毁一枚化学武器。
这次挖掘回收作业中,我国外交部处理日本遗弃在华化学武器问题办公室主任刘毅仁对记者说:“中方对目前日方处理遗留在华化学武器的缓慢进展并不满意。”
1997年正式生效的《关于禁止发展、生产、储存和使用化学武器及销毁此种武器的公约》规定,日本有义务在2007年4月前彻底销毁所有遗弃在华化学武器,但日本处理这一问题的效果“很不理想”。
日本过多考虑本国利益致磋商无果
据介绍,中日双方1999年签订《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日本国政府关于销毁中国境内日本遗弃化学武器的备忘录》以来,围绕着日遗化武问题进行了多次磋商,但日本方面过多地考虑本国的利益,使双方迟迟不能达成一致。
此外,中方近年向日方通报了60处新发现的有关日本遗弃化学武器情况,要求日政府派团进行确认调查和安全化处理。但日方以人手和经费有限为由,每年只安排两三次调查,致使许多日本遗弃化学武器得不到确认和安全化处理。
中方为助日方销毁化武作巨大牺牲
1997年至1999年,中日两国谈判时,中方要求日方将遗弃在华化学武器运回本国销毁。日方表示为难,声称日本国内法禁止化学武器入境,国民也难以接受,加之遗弃化学武器长年埋在地下和水中,大多严重锈蚀变形,有的已出现渗漏,运输难以确保安全,请求中方允许在中国境内销毁。
我国政府从尽快消除化学武器出发,在日本政府承诺确保人员安全和不污染中国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同意在我国境内销毁日本遗弃化学武器。
刘毅仁指出,中国作为受害国,冒着人民生命财产和生态环境安全可能受到危害的风险,作出同意在中国境内销毁日本遗弃化学武器的决定是非常不容易的。从这一点来讲,中方为协助日方销毁遗弃化学武器作出了巨大的牺牲。
中国人遭受日本化学武器巨大伤害
早在1950年,我国就发现了日本化学武器的受害者。当时日本政府不承认研制和使用化学武器。然而,半个多世纪以来,这些遗弃化学武器的巨大伤害随时发生,一桩桩、一件件化学武器伤人事件就是明证。
据了解,战后中国发生的化学武器伤害事件,受害原因全部是糜烂性毒剂产生的,这种毒剂产生的伤害状况十分严重。
日本战败后,为掩盖其违反国际法使用化学武器的证据,将数百万件化学武器就地掩埋,或弃之于江河湖泊之中。
这些给中国人民生命财产和生态环境安全造成了巨大危害。
仅2003年至2005年,就发生了4起日本遗弃化学武器伤人事件,造成49名中国居民中毒,其中一人死亡。
2007年完成化武销毁工作已无希望
刘毅仁对记者说,鉴于在2007年完成化学武器销毁工作已是不可能的事情,中日双方日前已向禁止化学武器组织执理会提交了延期完成销毁的申请。
据他分析,从日方处理工作进展的情况看,即使延期5年,最终处理的结果也不容乐观。
到目前,中国已有14个省(区)60个地点发现了当年侵华日军遗弃的化学武器。
1995年2月至2006年4月,中日双方进行了近60次日本遗弃化学武器挖掘回收、鉴别包装、调查确认和基础调查等作业,回收日本遗弃化学武器37499件,这些日遗化武暂时存放在化学武器托管库,留待统一进行销毁。
刘毅仁告诉记者,目前发现的日遗化武可能只是当年侵华日军运进中国的化学武器总量的冰山一角。
为此,中国政府强烈要求日本政府加紧处理遗弃在华化学武器。
日相小泉希望欧盟“慎重考虑”解除对华武器禁运
(中国)荆楚新闻网 (2006-07-18)
据彭博社报道,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16日在八国首脑峰会会晤德国总理默克尔时,希望欧盟“慎重考虑”解除对华武器禁运。
日本外交部官员透露,小泉在会晤时说,“解除对华武器禁运事关东亚的安全。”
小泉同时也表示,中国经济的发展不会危及东亚地区的稳定。
南汽投资1000万英镑恢复罗孚生产
去年收购罗孚公司的南京汽车集团决定,投资1000万英镑,恢复罗孚在英国长桥基地的生产。
这次南汽集团决定恢复生产的是罗孚的MGF跑车,计划每年生产15000辆,在英国和欧洲销售。
南汽集团总经理俞建伟表示,目前长桥基地有大约80名员工,未来员工人数将不断增加。
俞建伟说:"全世界的汽车爱好者都可以放心,作为最知名的汽车品牌之一,罗孚在我们的手中是安全的。"
他补充说:"我们将致力于在主要市场提供在英国或中国制造的罗孚汽车,恢复罗孚的品牌。"
长桥基地所在的伯明翰地区政府对南汽集团的决定表示欢迎,称"(该地区的)经济机遇和技术创新将有一个美好的未来。"
去年7月,南汽集团击败上汽集团等对手,以5000万英镑的价格成功收购倒闭的罗孚汽车公司。
被南汽收购后,罗孚汽车裁减了6000多名员工。现在,250名员工可以被重新聘用。
再造MG罗孚
今年早些时候,南汽与长桥厂址租赁商圣莫德温地产公司达成了为期33年的厂址租赁合同。
南汽表示,将"利用长桥和中国的生产设施",重建一个倍受世人尊敬的汽车品牌。
然而,前罗孚汽车公司董事、沃里克大学莫勒教授表示,南汽的举动并不意味着罗孚汽车将重新开始"正常的"汽车生产。
他说,"我想,南汽肯定将在中国的工厂生产一万至一万五千辆汽车,因为这确实是最便宜的方法。"
他表示,南汽然后会找人将整个汽车拆卸,装进集装箱运到长桥,再由长桥的工人进行组装。
莫勒教授说,"这是组装汽车,并非生产汽车。"
中国上半年经济增长10.9%
中国当局周二(7月18日)公布的最新数字显示,中国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10.9%。
据中国官方新华社报道,今年上半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10.9%,增速比去年同期加快0.9个百分点,比今年一季度加快0.6个百分点。
但是当局表示,经济降温措施开始产生效果。在此之前,当局采取了控制信贷和投资的措施,以便保证经济持续发展。
中国官方数字显示,与去年同期相比,出口增长25.8%,达到4286亿美元。
中国上半年贸易顺差增加21.3%,达到614亿美元。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郑京平表示,国民经济总体形势良好。
但是他指出上半年中国经济运行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农民增收难度加大;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过快;信贷投放过多;部分行业受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的影响,利润空间缩小。
中国投入1.4万亿人民币改善环境
中国政府宣布在未来五年投入1万4000亿元人民币(相等于1750亿美元),处理水源、空气等范围的环境问题。
1万4000亿元人民币是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的1.5%以上。
中国快速的经济发展带来的环境污染不仅引起国外的环保团体的关注,北京当局也了解情况日趋严重,必须更积极行动。
在上海召开的第二届国际环保、能源、资源综合利用博览会上,中国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的环境和资源综合利用司副司长何炳光表示,在治理水污染方面,在十大流域新增城镇污水每天处理规模4000万吨,估计治理总投资约为1800亿元人民币,工业废水治理将投入2000亿元。
据环保组织的统计,全世界空气污染最严重的数十个城市,大部分在中国。
何炳光表示,将在113个城市改善空气质量,在治理二氧化硫污染投入3000亿元人民币。
国际能源组织最近发表报告呼吁中国谨慎发展煤炭发电,减少污染。
此外,中国还将建设31个省级危险废物集中处置中心,投入150亿元集中处理危险废物。
据中国官方新华社报道,预计到"十一五"(第十一个五年计划)末,中国环保产业年均增长率将达到15%左右,环保产业年产值将达8800亿元人民币。
瑞典国王来广州欢迎“哥德堡号”复航
德新社北京电: 瑞典国王卡尔十六世·古斯塔夫周二在中国出席了瑞典一艘仿古船复航驶抵广州的欢迎仪式。这艘被称为“哥德堡”号的商船是18世纪最大最先进的同名万吨巨轮的复制品,航行9个多月后于昨日抵达广州南沙集装箱码头。
“哥德堡”号的复制工作结束于去年10月,首航目标为巴西。前 “哥德堡”号是瑞典于1738年建造的一艘巨型商船。1745年1月,这艘商船从广州满载茶叶、瓷器、丝绸等货物返航。8个月后,商船在航行到离瑞典哥德堡港只有900米远的海域上触礁沉没。
据中国媒体报道,卡尔十六世国王此行还将会见中国主席胡锦涛以及其他政府要人。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