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07/29

新区域对话取代六方会谈 将讨论东北亚安全局势

新区域对话取代六方会谈 将讨论东北亚安全局势
星岛环球网 www.singtaonet.com

【星岛网讯】美国国务卿赖斯28日在吉隆坡出席东北亚局势八方会谈之前表示,她很遗憾朝鲜不愿回到六方会谈,但她相信在新成员加入会谈后,这项“新区域对话”将有助于东北亚继续维持繁荣稳定。

  美国原期盼为解决朝鲜核武问题而举行的六方会谈,能够利用这次六个国家都出席东南亚国协吉隆坡区域论坛的机会,在吉隆坡举行非正式会谈,但遭北韩拒绝。美国只好另起炉灶,建议由美国、中国、日本、韩国及俄罗斯五方自行集会,另邀请澳洲、加拿大和东协轮值主席马来西亚加入,举行八方会谈。

  赖斯在会谈开始前告诉美国媒体,东北亚原是二十世纪经济繁荣的典范,但今天却因朝鲜违反自我承诺,试射七枚导弹,使地区笼罩在危险动荡的阴影里。联合国安理会已通过决议案,对朝鲜的举动提出谴责。

  赖斯说,她希望通过此次的“新区域对话”,能对维护东北亚的安全及繁荣奠定合作基础,并有助于克服该地区的长期紧张情势。

【朝鲜射导弹】中国十四家企业上日本管制黑名单
星岛环球网 www.singtaonet.com

【星岛网讯】朝鲜发射导弹,日本连续出台强硬措施要制裁平壤,同时也强化对中国的技术设备出口管制。据悉,日本经济产业省将14家中国企业列人“管制名单”。中国对此甚为不满,但交涉未果。

  据报道,日本不仅将朝鲜58家主要国有企业列人该“黑名单”,几乎全面封杀日本对朝贸易的主要渠道。同时,中国也有14家重要企业被日本经济产业省列人其中,以遏制近年来中国导弹研发技术的急速发展。

  这14家中国企业无一例外地被贴上了怀疑在从事有关现代军事导弹技术的研制开发的“标签”。日本经产省发布这份“管制名单”的同时,还明确要求日本企业一定要自慎自重,提高警觉,严格防止日本的技术与设备被有关国家转用于在军事上发展生化、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和导弹等用途,并强调凡涉及向“管制名单”中的企业出口设备与技术产品时,必须报经产省审批,违者将被处以行政或刑事重罚。

  与此同时,从今年开始,日本还以经济产业大臣的名义向全国240家涉及及出口的行业团体发出了强化出口管理的通知,将进行监督的民间技术调查员队伍从30人扩大到100人,将过去不定期、不定量进入企业进行检查的制度,从今年起改为每年定期对100家企业进行不打招呼的抽查。另外,日本还以“先君子后小人”的开场白告诫企业管理层,将对不听招呼的违规者做出严肃处理。

  日本制定对外国企业出口管制名单始于2002年,当时被首次列入“黑名单”的有8个国家的80家企业。至今年4月最新制定的“黑名单”,其企业数增加到185家。被列人“黑名单”的中国企业数量也翻了一番,达到了14家。另外,日本不仅多次在国际场合公开反对欧盟欲解除对华武器禁运,而且利用召开加强企业出口管理说明会之际,反复告诫日本企业要警惕来自中国快速发展的军事技术的威胁,注意不要将高新技术与设备出曰到中国去。不仅如此,日本还拿雅马哈发动机公司“开刀”以“杀鸡吓猴”。7月9曰,雅马哈发动机公司的几名主管也开始受到警方专案组的全面调查,而早在今年1月,日本经产省以雅马哈发动机公司非法向中国出曰可能转为军用的小型无人驾驶直升机一事,对该公司总裁作了刑事告发。

  据了解,事实上,日本早有一份详尽控制企业对外出口物品表,其16个领域21个大类79个项目中,就有49个项目涉及需要报请经产省审批许可,属于谨慎出口或控制出曰的物品。为此,日本一年内由企业向经产省提出此类出口申请审批的就达1万余件。其中,一次申请获得许可在一年内有效。所以,日本政府特意制定这项“黑名单”虽没有明令日本企业不能与其进行货物进出口,但“此地无银三百两”的态度,将14家中国企业列入“管制名单”,实际上的就是暗示日本所有企业必须禁止向这些中国企业出口设备和技术,目的是防止被中国盗用或借用到军事上去。

  中国对此甚为不满,通过各种渠道向日方提出交涉,要求日方删除这些中国企业的名字,并称日方的举措不利于深化中日经贸关系,但这一要求遭到拒绝。

  据日本消息人士透露,在中日部长级会谈中,中方曾两度就此向日本方面提出交涉,这是从未有过的严肃行动。

  日本这次制定的管制名单的“缘起”,来自美国和欧盟等国提供的内部控制名单。日本方面进行多项情报调查确认,这才选择了其中最主要的几家中国企业进行明确的控制,基主要目的,是为更有效地防止中国在大力发展军事现代化的过程中,从日本高新技术和设备中受益。

  据日本一家大型骨干企业的高级管理人员说,他们这些主要大公司已多次接到来自经产省的“指导意见”,希望他们作为日本制造业的“支柱”企业要加强对自己核心设备和技术的保护,不要轻易将自己的强项产品与技术放到中国去,也不可将自认为不是很先进的一些专用设备出口给中国。这名高管还说,他们这些企业负责人现在每年还要定期接受“学习培训”,了解一些内部通报情况。


杨荣文称中朝关系出现裂痕 白南舜近期访新加坡
星岛环球网 www.singtaonet.com

【星岛网讯】新加坡外交部长杨荣文在东盟区域论坛外表示,中国日前派出高级官员赴平壤却无法见到朝鲜最高领导人金 正 日,显示中国和朝鲜的关系已经出现裂痕,但关系还未切断。

  中国在朝鲜核武问题积极扮演角色,许多国际观察家都相信,中国是藉此增加对美的谈判筹码,甚至以此为交换条件,让美国对台湾持续施压,放弃对台独的支持。

  但是,最近中国和朝鲜的关系,因为朝鲜试射导弹遭国际谴责,而出现变化。

  杨荣文在吉隆坡向新加坡媒体说出自己的观察。他说,中国日前派出高级官员访问平壤,却无法见到金 正 日,让中国觉得受到冷落,也导致中国后来在联合国接受了折衷决议案;对朝鲜来说,那是一种惩罚,因此双方关系已出现一些裂痕,但没被切断。

  这个后来获得联合国通过的折衷决议案,就是由中国提出有限度的口头谴责朝鲜本月初试射导弹,要求朝鲜停止导弹试射有关的计划,同时停止发展核武计划,来取代日本等国提案,要求对朝鲜实施经济甚至武力制裁。

  另外,杨荣文也认为,中国银行日前冻结属于朝鲜的资产,是一项意义重大的措施,也不能排除是美国在朝鲜核武问题上对中国施压的结果。

  杨荣文说,朝鲜处境艰难,核是他们手中唯一的一张牌,相信他们将充分利用这张牌。

  对传出朝鲜扬言要退出东盟区域安全论坛,杨荣文不置可否,他仅指出,有关的传言很多,也许有一些属实,但他不清楚。朝鲜外长白南舜在论坛上为维护国家立场,而宣读一份措词强烈的声明。

  杨荣文表示,白南舜将到新加坡访问,届时新加坡会重申在朝鲜核武问题的公开立场。

  新加坡向来反对朝鲜进行毫无帮助的导弹试射活动,并且强调朝鲜重返六方会谈的重要性,主张和平解决朝鲜核武问题。

  在吉隆坡召开的东协区域安全论坛期间,由于六方会谈的六个参与国都到齐,包括东协、日本、韩国与中国都积极推动朝鲜能在吉隆坡参加六方会谈或非正式会谈,但朝鲜已表明,除非美国先取消制裁,否则不会参加任何会谈与对话。

朝鲜机关报呛声美不敢攻击朝鲜

2006-07-29 5:40 pm



  (综合讯)中央社消息,朝鲜劳动党机关报“劳动新闻”今天称,美国对他们看不顺眼的国家公开进行军事打击,却不敢侵略被其归类为“邪恶轴心”的朝鲜,是因为朝鲜已拥有强大自卫性遏制力使然。

  韩国“联合新闻通讯社”指出,朝鲜“劳动新闻”评述专文指称,朝鲜民族对此感到非常自豪,正在以爱国心支持和尊重固若金汤地守护着朝鲜半岛的“先军政治”。大力赞颂了朝鲜领导人金 正 日所倡议一切政策抉择以军部为最优先考量的“先军政治”。

  朝鲜“劳动新闻”的专文指出,如果朝鲜民族想在反战维和斗争中取得胜利,所有民族兄弟姐妹必须同心协力凝聚团结在一起。北、南和海外的所有兄弟姐妹要以反美敌忾心理,强烈抵制美帝国主义及其追随势力的侵略挑衅与战争阴谋。

朝指责美韩乙支焦点透镜演习激化朝鲜半岛局势

 (2006-07-29)



  新华网平壤7月28日电(记者高浩荣)朝鲜拥护和平全国民族委员会发言人28日在平壤发表谈话,指责美国和韩国即将举行的“乙支焦点透镜”联合军事演习是“激化朝鲜半岛局势的危险行动”,要求美韩停止这一演习。

  朝鲜中央通讯社当天援引这位发言人的谈话报道说,美国和韩国从上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每年举行的“乙支焦点透镜”联合军事演习是“针对朝鲜的严重军事挑衅”,同时也是“事实上的宣战布告”。

  发言人说,美国通过这样的演习“不会得到任何东西”,反而“会激发朝鲜军队和人民更加坚定加强自卫性遏制力的意志”。美国和韩国应该认清这一演习会激化半岛局势并给朝韩关系带来严重后果,立即停止这一演习。

  据报道,美韩联合司令部此前宣布,将从今年8月21日至9月1日在韩国举行“乙支焦点透镜”联合军事演习。8000多名美军和数十万韩国军队将参加这一演习,大批新型武器装备也将在演习中亮相。

  【来源:新华网】

驯服朝鲜

--------------------------------------------------------------------------------



● 约瑟夫·奈

  中东战火不该分散世界各国对朝鲜核野心威胁的关注,这个国家不久前试射远程导弹令其野心在世界各国面前暴露无遗。但不该发生的事情似乎正在发生。

  7月中旬,在圣彼得堡举行的八国峰会达成协议,呼吁朝鲜停止导弹试射,放弃核武器研发计划。此前,联合国安理会在7月15日通过一项谴责朝鲜导弹试射的决议,命令它回到谈判桌前,要求各成员国禁止与朝鲜导弹计划或非常规武器计划有关的材料或资金进出口。中国主席胡锦涛敦促各方在陷入僵局的会谈中取得进展,从而实现“整个朝鲜半岛无核化”的目标。虽然从表面看来似乎取得了外交上的突破,但除此之外就再也没有取得什么真正的进展。

  首度当政期间,布什政府期望通过制度改革解决朝鲜核问题。孤立和制裁作为推翻金 正 日独裁统治的武器而被寄予厚望。但朝鲜政权却异常牢固,因此布什政府同意与中国、俄国、日本和朝鲜、韩国举行六方会谈。

  2005年9月,会谈曾达成大致协议,朝鲜同意放弃核研究计划,以换取安全保障和撤销制裁,在那个短暂的瞬间,人们似乎看到了希望。但这项措辞松散的协定很快就彻底崩溃,而且除非美国停止关闭疑似为金 正 日制造假币和洗钱的银行账号,朝鲜拒绝再次回到谈判桌前。

 

金知道五国各有图谋

  

  在朝鲜7月向日本海发射一系列导弹之前,外交谈判的努力一直陷于停滞。日本呼吁联合国安理会进行制裁,在经过10天的口角之后,所有五个常任理事国同意发布决议,谴责朝鲜的核试验行为。

  朝鲜为什么敢于冒险违抗其主要保护者中国的意愿,进而招致联合国决议的惩罚?部分原因是它看到大国向伊朗提出了有利可图的方案,以换取其放弃正在进行的核浓缩计划,而朝鲜却被排挤,被迫走上了外交歧途。但朝鲜之所以这么做也是因为过去少有失败的纪录,因此金 正 日也许认为这次的风险并不算大。

  金 正 日知道六方会谈中的其他五国各有所图。虽然五国都希望实现朝鲜无核化,但与美国和日本相比,中国和韩国更希望朝鲜政权保持稳定。

  在如何对待朝鲜的问题上,韩国的公众舆论各执一辞,但大多数人害怕朝鲜突然崩溃会给韩国经济造成灾难性的影响。年轻一代中很多人都没有直接经历过朝鲜战争,因此,韩国与朝鲜加强经济联系的“阳光政策”得到了多数人的赞同。

  与此相似,以经济增长为主要目标的中国也害怕朝鲜的政权崩溃会威胁到朝中边界的稳定。因此,尽管偶尔也向朝鲜施加压力,迫使其放弃核武器计划,但中国却不愿施加经济压力,从而对朝鲜的政权构成威胁。

  由于事实证明本来被寄予厚望的改变政体的策略进展过于缓慢,也因为时间对金 正 日更有利,布什政府在处理朝鲜的核武器问题时,面临着其他三种选择。它可以使用武力,而且有官员认为如果朝鲜面对美国实施的有限空中打击而发动战争,金 正 日的政权就可能崩溃。如果真是这样,战争根本就打不起来。

  但空中打击不太可能摧毁朝鲜的隐蔽军事设施,其中也包括埋藏在非军事区边界洞穴中的1万多枚炮弹。朝鲜可以直接炮轰韩国,给韩国经济造成巨大的混乱。如果是这样,韩国会和中国一起,强烈反对美国的空中打击行为。

  第二种选择是进行制裁。布什政府中有人认为:即使经济制裁无法推翻政府,也可以造成足够多的困难,迫使金 正 日放弃核武器的研发。他们以禁止非法银行交易和“防扩散安全计划”(Proliferation Security Initiative)所取得的成功为证,在“防扩散安全计划”中,其他国家已经承诺阻断核材料向朝鲜的运输。

  但这种做法成功与否取决于中国的努力,而韩国和中国都未能参与不久前的“防扩散安全计划”行动。不仅如此,在有关联合国决议的较量中,中国威胁说如果按照联合国宪章的第七条采取强制性动作,中国就会行使否决权。金 正 日知道中国不会允许制裁太过严厉,因此不会放弃其争取核霸权的野心。

  这样只剩下第三条路,那就是外交谈判。金 正 日在谈判中开出的条件是与美国直接对话,要求获得安全保障,以及得到与伊朗同样的经济支持。布什已经允许参加六方会谈的代表在六方框架内与朝鲜代表单独会晤,但却未能提供足够的经济补偿。

  由于朝鲜过去的欺骗行为,再加上在集权国家证实无核化的重重困难,能够验证效果的协议恐怕很难达成。但考虑到其他选择可能带来的效果,开始思考新的外交解决方案恐怕不失为明智之举。

·作者Joseph S. Nye曾任美国国防部助理部长,哈佛大学杰出服务教授,著有《软力量:世界政治的成功之道》。

文章原题:Taming North Korea

版权所有:Project Syndicate,2006。


美传媒﹕华短程导弹出口多

2006-07-29 4:40 pm



  (综合讯)明报消息,美国《华尔街日报》副主笔汉林格称,中国是短程导弹主要输出国。

  汉林格指出,过去一周黎巴嫩的真主党武装分子对以色列发射了1500枚以上“喀秋莎”型短程导弹,而这类未受出口管制的短期导弹及其技术的主要供应者是中国。

  汉林格指出,以色列一向把伊朗的长程导弹视为最主要威胁,却没有想到针对原以为精准度不准短程导弹设防。

  以色列的导弹专家鲁宾曾经着文强调“极短程导弹的威胁”。由于电子科技的进步,电子导弹武器系统也愈来愈具威胁性。他指出,中国是导弹及相关技术主要的出售及扩散国。2年前的国际航太展,中国首度展示自行研发、射程为80至150公里的B611短程导弹。

  美国国防部的导弹专家史派尔指出,朝鲜在去年5月试射类似B611的短程导弹,3分钟之内就可直攻首尔,而台湾海峡、巴基斯坦、印度及科威特都在这类短程导弹的威胁之下。鲁宾表示,这类导弹的弹头可装置化学或是生化武器,它对人口众多的地区有相当大的威胁作用。

尼泊尔表示不允许利用尼领土搞反 华活动

 (2006-07-29)

  中新网7月28日电 据新华网报道,尼泊尔首相柯伊拉腊28日在加德满都会见到访的中国外交部副部长武大伟时说,尼政府坚定奉行一个中国原则,反对“台湾独立”,不允许任何势力利用尼领土从事反对中国的活动。

  柯伊拉腊说,尼中关系密切友好,两国之间不存在任何问题。尼政府和人民感谢中国政府和人民长期以来给予尼政治和经济上的支持与帮助。尼方愿与中方一道,共同推动尼中友好合作关系不断向前发展。

  武大伟说,中国政府重视中尼传统友谊,中方推进双方互利合作的政策不会改变。

  武大伟是27日抵达加德满都开始对尼进行访问的。访问期间,武大伟会见了尼副首相兼外交大臣奥利、议长内姆旺和财政大臣马哈特。

印度模式比中国模式更有吸引力

(中国)和讯网  (2006-07-29)



  世纪之交的时候,把中国与印度放到一起比较,成为全球谈论的一个热门话题。美国《外交》杂志2006年7/8月号的封面报道是《印度崛起》,共有四篇文章,其中三篇谈论印度崛起对全球战略的影响,第一篇《印度模式》则讨论印度过去20多年经济增长的基本路径。 作者达斯先生是宝洁印度公司前CEO,著有《印度挣脱束缚:从独立到全球信息时代的社会与经济革命》一书。

  中印过去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历程有很多相似之处,两国均从1980年代开始进行改革,随后的增长趋势两国也相似,1980年到2002年,印度经济年均增长6%,2002年到2006年年均增长7.5%,在中国,这几年的投资过热也推动GDP持续超高速增长。总起来看,过去20多年,中国在总量指标GDP增长率比印度高,人均GDP目前已是印度的一倍。

  印度经济结构更吸引人

  不过,印度模式似乎更吸引人。首先看产业结构。一般国家的经济增长都是按照农业-工业-服务业的次序展开的,中国就是这样的一个典型。中国选择了发展出口导向的劳动密集型加工工业,迅速成长为“世界工厂”,工业比重在GDP中所占比重极高,目前为47%。

  但印度似乎是工业革命模式的一个例外。其经济中比较发达的产业是服务业,服务业在印度GDP中的比例从1990年的41%上升到2005年的54%。相反,中国服务业则要落后得多,仅从1990年的31%增长到40%,工业只占到其GDP的27%,整整比中国低20个百分点。印度最为引人注目的服务业是面向全球的外包业务,这使印度成为“世界后方办公室”。

  产业结构决定了GDP的结构特征。在印度,消费是GDP的主体,占64%,即使在欧洲,这一比例也只有58%,日本是55%,至于中国,只有42%。消费为什么会在印度经济增长中唱主角?主要原因可能是,快速发展的服务业使中产阶级规模急剧扩大,他们的消费自然地驱动了经济增长。过去20多年,印度中产阶级数量增加4倍,目前接近2.5亿。相反,中国致力于发展面向出口的加工工业,因而,大量投资于工业与基础设施,至于需求,则严重依赖出口,这使经济对出口与投资十分依赖:这两项目前占到中国GDP的75%,并以每年接近30%的速度在增长。

  由此可以看出,印度确实形成一种独特的、与东亚、尤其与中国截然不同的经济增长模式:主要依赖国内市场而非出口,依赖消费而非投资,依赖服务业而非工业,依赖高技术而非低技能制造业。

  印度增长模式的社会效果似乎也不错。投资银行摩根士丹利首席经济专家罗奇说,印度消费驱动的增长方式可能要优于中国的资源动员模式,因为,这种消费驱动模式比起其他发展战略来说,更有效地造福于民众。同样是经过20多年的高速增长,中国的收入分配问题凸显,印度的不平等增加幅度却远低于其他发展中国家。以基尼系数来衡量,印度目前是0.33,美国为0.41,而中国是0.45。当然,印度模式可能存在一个问题,即劳动密集型加工工业发展迟缓,不能为农村低技能人口提供充分就业岗位。

  增长的道德性

  这一结构性差异背后是两国经济增长不同的制度框架。对此,达斯先生的文章简单地解释说:中国的增长是以国家为中心的,印度的增长则是企业驱动的。在中国,国家控制的银行发放的信贷只有10%给了私人部门,尽管私人部门雇佣了40%的劳动力。而在印度,私人企业家获得了超过80%的贷款。

  对达斯先生的这个观察结论可以予以扩展。美国经济学家克鲁格曼在东南亚金融危机之前就指出,东亚模式普遍依赖资源的高投入来换取高增长。在中国,这一点更为明显。在一些领域,政府利用权力人为地抑制要素价格,诱导国内外企业进行投资。尽管法治、产权保护、合同执行等制度基础均不健全,但政府授予投资者的租金却对国内外投资者形成强大诱惑。由此推动的高速增长,也让政府回避了一些制度公共品供应匮乏的难题。

  因此,中国经济增长主要依靠资源的高强度投入,在印度,GDP增长的30%来自生产率提高,而不是出自资本或劳动投入增加。根据一项精细的研究报告,印度经济体的年度利润率从1980年的 11.5% 增长到1999年的16.5% ,这20年期间的平均利润率达到14.3%;中国经济体的年度利润率从1980年的 13 . 5% 下降到2003年的 8.5%,中国在1978年至 2003年这25年期间的平均利润率是10.9%。

  由此导致的一个重要经济后果是,中国的宏观经济增长表现奇好,却没有产生伟大的企业。印度却已涌现了二三十家世界级公司。在中国,还有一个事实:这套增长机制每天在诱导企业家犯罪。从前那些国企强人在风光无限之后一个个落马,在最近若干年发展最快的房地产业,能有几个开发商洁身自好、没有卷入权钱交易?健康的经济增长的主体只能是企业家,如此脆弱的企业家群体意味着中国经济缺乏保持长远增长的基础。

  目前印度也试图学习中国模式,吸引外商投资,强化基础设施建设。但是,在印度民主体制的约束下,政府不大可能为了吸引投资而授予企业以污染特权,其劳动法规也使企业和政府难以合谋控制劳工工资。印度劳动法体系的取向跟中国相反:印度劳动法对劳工的保护在很多人看来过分了,中国劳动法规对劳工的保护还需要进一步完善。

  所有这些意味着,印度的增长速度在短期甚至中期内,绝无可能赶上中国。但是,GDP增长速度、规模或者哪怕是人均GDP,快的未必是好的,经济发展不是开运动会。在讨论经济问题的时候,实有必要超越浅薄的实证主义,讨论增长的道德性。这种道德性体现于增长的结构、动力及其财富分配格局中,这些决定着增长能否持久而稳定;也体现于增长的社会、文化与精神后果中,即增长不是把人工具化,变成增长的工具和财富的奴隶。

  来源:南方报业集团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