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合作组织下届秘书长将从哈萨克斯坦产生
2006-06-12 4:35 pm
(北京讯)新华网消息,中国外交部部长助理李辉今天在中外记者吹风会上表示,上海合作组织下届秘书长将从哈萨克斯坦产生。
上合组织现任秘书长张德广是2003年5月被任命为上海合作组织首任秘书长的。按照上合组织关于秘书长每届任期三年的规则,张德广将于今年结束任期。目前,成员国正协商讨论下一任人选,按照俄文字母顺序,下一任秘书长将来自哈萨克斯坦。
上合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六次会议将于本月15日在上海举行。李辉表示,此次峰会规格很高,参加会议人数很多。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将主持峰会并发表演讲。峰会期间,成员国元首将举行会谈,共同会见记者,签署安全、经济、教育等领域的合作文件,有关国家领导人将举行双边会见。上合组织实业家委员会成立大会以及工商论坛也将举行。
被误读的“上合”
(中国)《瞭望新闻周刊》 (2006-06-12)
文/《了望新闻周刊》记者 刘延棠
上合组织的成立与发展受到国际形势变化的深刻影响,也受到国际社会密切关注。对于这个成立时间不长、影响不断扩大的国际合作组织,世人对其定位、性质和功能等出现一些误读,是难以避免的。
误读一:军事集团?
上海合作组织产生于安全磋商,从一开始就具有突出的安全合作功能。但它并非是一个像北约那样的军事集团,“东方的北约”这样的说法根本“没有任何根据”。张德广说,上海合作组织从不寻求与任何一方进行对抗,其宗旨与成为军事组织“风马牛不相及”。
上海合作组织倡导的是一种新型安全观,即坚持共同安全,不结盟、不对抗、不针对第三国。这种新型安全观也是上海合作组织得以成立的基础。从最初的边界谈判,到成立各种安全合作机制,这种新型安全观一直贯穿始终。
与冷战时期的北约和华约两大军事集团对峙不同,上海合作组织结伴而不结盟,它坚持成员国之间的安全合作,具体到现阶段,除了重点放在打击“三股势力”外,还要应对突发性灾难以及贩毒、武器走私等非传统安全领域的威胁。因此成员国在组织框架内本质上是安全合作,而非军事结盟。上海合作组织建立的这种新型国家关系完全摒弃了在国家间建立政治、军事联盟的冷战思维。
其次,坚持“不对抗”。中国与上海合作组织其他成员国举行的联合军事演习只针对恐怖组织,其根本目的是为了维护地区和平与稳定。这种演习只能加强各成员国及其军队之间的信任与友谊,而不会对其他国家和组织构成威胁。中国不会与外国联合举行针对第三国的军事演习。
上海合作组织所在地区是个多种矛盾纵横交织、多种势力激烈争夺的地区。对各成员国来说,安全问题既关系到政权稳定,也关系到经济发展。从现实需要看,其安全功能只能加强,不能削弱。但强化安全合作绝不意味着要把“上合组织”建设成为“军事集团”。把“上合组织”建设成为军事集团可能引起新的“两极对抗”,对地区安全有害无益。
误读二:针对第三方?
自成立之初,上海合作组织就被有些人别有用心地贴上了“中俄联合抗美”的标签,加上在一些问题上与美国意见相左,引起西方国家疑虑。突出的事例是,2005年7月在阿斯塔纳召开的上海合作组织会议发表元首宣言,要求美国确定其在中亚驻军的期限,一度使美国感到十分紧张。美国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随即紧急前往吉尔吉斯斯坦和塔吉克斯坦,试图安抚这些国家,确保美国在中亚继续驻军。一些国际问题专家认为,与美国的关系是上海合作组织最敏感的对外关系。而在是否应与美国建立某种形式的合作关系上,上海合作组织到目前为止也并没有明确表态。
但上海合作组织并非针对美国。它成立的初衷是希望加强睦邻互信和互利合作,维护地区稳定和谋求共同发展。上海合作组织对外倡导新安全观,对内坚持“上海精神”,从一开始就不是一个封闭、排他的组织,也不针对任何第三方。现在,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国家表达了希望同上海合作组织建立联系的愿望。
实践证明,上合组织是维护地区和世界和平稳定、推动国际关系民主化、促进建设和谐地区和世界的重要力量。上海合作组织既非为了“抗美”,也不排斥美国。
在如何看待上海合作组织与美国的关系问题上,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东亚和上海合作组织研究中心主任亚历山大卢金在接受本刊驻莫斯科记者采访时说,他并不认为美国和西方对该组织的发展有什么阻碍和恐慌。他说,有些人认为美国军队在中亚的存在是为了遏制俄罗斯在中亚的影响,这是粗浅的认识。俄罗斯不认为美军在中亚将会对俄有什么威胁,俄罗斯更关心上海合作组织发表的声明:在完成反恐任务后,美军是留下还是不留下?卢金强调,这里没有任何美国的威胁。上海合作组织内部的问题才是亟待解决的。
误读三:中亚“博弈”的大棋局?
不久前哈萨克斯坦总统战略研究所在哈学者层面进行了一次规模较大的匿名调查,调查中有六成以上的学者认为,上海合作组织的发展前景取决于中国和俄罗斯之间的战略对话进程,中国与中亚各国的关系在其中不起决定作用。他们因此对上海合作组织的未来发展,以及对上海合作组织在中国执行中亚政策中的地位信心不足,而且对中国在未来7到10年内可能成为中亚地区的力量中心颇有疑虑。
对此,张德广表示,在当今全球化时代,中亚应该成为各国开展友好合作、实现互利共赢的大舞台,而不应该成为互相算计、互相排斥的“大棋局”,“我不赞成‘大棋局’这个概念”。在上海合作组织机制中,尽管中、俄是大国,中亚几国相对而言是小国,但国力不同的各方却创造了平等参与、互利共赢的局面。上海合作组织创造了一种新型国家关系准则,即所有成员国完全平等、相互信任、相互尊重、协商解决各种问题和一种新型区域合作模式,即互利共赢、共同发展、共同繁荣。这种理念完全不同于“零和博弈”的冷战思维。应当说,它代表了时代的潮流,符合多个民族共处、多种文明交汇的中亚地区的实际,因此不仅可以成为上合组织各成员国的“精神黏合剂”,而且对营造其发展所必需的国际和周边环境也极具意义。
中国在上海合作组织建设上的主要诉求是“睦邻、发展、稳定”,绝不存在任何谋求地区主导权的意图。张德广说,中国作为一个平等成员,严格遵守协商一致原则。
误读四:“空洞化”、“论坛化”的组织?
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后,西方主流意见普遍不看好其发展前景,有的对该组织冠以“空洞化”、“论坛化”的说法。
应当看到的是,经过各成员国5年来的共同努力,上海合作组织内部各个国家联系更加紧密了,合作领域不断扩展,合作机制日益健全,对外影响力也逐渐扩大。上海合作组织取得的进步有目共睹。当然,与组织成立时的设计理念以及人们的期望相比,仍有很多不尽如人意之处,表现在组织的常设机构作用发挥还有限,组织内绝大多数经济合作都是在双边条件下进行,与区域内自由贸易的目标相距甚远,而且一些合作项目的落实进展缓慢,等等。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未来上海合作组织必须要强化运行机制的效率和能力,特别是通过组织的力量推动各国破除阻碍合作的壁垒,已是当务之急。有专家认为,反恐是成员国达成共识的领域,也可以作为实质性合作的突破口。□
中日韩呼吁加强航空合作
(中国)经济参考报 (2006-06-12)
来自中国、韩国和日本的政府官员和专家9日在韩国仁川呼吁,中日韩三国有必要加强地区航空合作,推动建立共同的航空市场。
在当天举行的首届东北亚航空自由化国际学术研讨会上,韩国外交通商部贸易谈判局局长金贤钟说,北美和欧洲已分别于上世纪70年代和90年代完成了地区航空自由化,欧洲和美国在去年11月也就互相开放航权达成了协议。而东北亚地区目前的航空合作还停留在传统的双边航空协议基础上。韩国政府认为,中日韩三国实现航空自由化将全面促进经济发展和航空相关产业繁荣。
中国民航总局国际合作司副司长武洲宏在会上表示,在目前情况下,未来三国间航空自由化将在双边谈判基础上逐步得到推进,最终实现包括民航公司互相持股在内的互利地区合作。
日本国土交通省负责国际航空的副总局长井手宪文表示,随着中韩两国在日本贸易中所占比重日益增大,日中和日韩之间的航空交流近年来日益频繁。从1999年至2005年,日中和日韩间的每周航班数均翻了一番,乘客数和航空货运量也增长了一倍以上。
日元贷款善始更应善终
(中国)《瞭望新闻周刊》 (2006-06-12)
文/段廷志
近日,以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为议长,由外相麻生太郎等内阁成员组成的“海外经济合作会议”决定解除今年3月对2005年度对华日元贷款的冻结。从“冻”到“解冻”,前后不过两个多月,其转变固然可嘉,但仓促间也流露出日本一些政治人士把日元贷款政治化、敏感化的企图。
日元贷款始于1979年,是日本对华政府开发援助的一部分,因以日元为货币结算单位而得名。据统计,到2004年底,日本共向中国提供此类贷款3.3万亿日元,约合300亿美元。这些贷款偿还期限长,主要被用于基础设施建设、环保、教育等领域,对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发挥了积极作用。尤其是中国对外开放初期,外资引进局面尚未打开时,这笔资金的意义很明显。
但是,日元贷款也给日方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利益。从贷款本身看,20多年来,日元大幅升值,当前对美元的汇率是1980年第一笔贷款交付时的两倍多。这意味着日方可从中获取巨额利益。从微观经济领域看,日元贷款还为日本扩大对华投资与出口提供了有利条件。日方所供贷款常附带必须采购日方物资及劳务的“束缚性”条件(近年被取消);在相关投资项目的招标中,日方企业的中标率也较高。这表明,日元贷款并非日本单方面的舍与,其对中日经济合作关系的运转起到了润滑剂的作用,对两国都有好处。在中日经济相互依存至深的今天,日本玩弄贷款冻结战术无疑是用左手掐右手。
对于当前贷款解冻,日本仍不乏异议者,个别高官还故作惊诧,称“怎么还援助中国,无法理解”。实际上,对华日元贷款与日本向其他国家提供的援助不同,具有特殊的历史背景。在近代,日本军国主义曾以侵华战争野蛮打断中国的近代化进程,造成巨大生命和财产损失。当年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缔约谈判期间,时任日本外相的大平正芳谈及对华侵略战争赔偿问题时,公开承认中方“处于可以提出任何要求的地位”。但是,为了中日两国人民的世代友好,中国政府坚持以德报怨,毅然放弃了国家赔偿要求。对此,日本商界知名人士木村一三曾在2003年一次演讲中感慨:“如果当时中国索取巨额赔偿的话,日本人民要吃大苦头。”
1979年12月,大平正芳作为首相访华,提出支持中国现代化,提供日元贷款,加强日中经济交流与合作。关于贷款动机,当年身为大平亲信,亲历贷款决策的资深政治家加藤一坦承:“对华日元贷款的背景是,(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那样蹂躏(中国)领土,却没有给予赔偿。”因此,日方对华提供日元贷款,某种意义上是基于对过去侵华的历史负债感和对中国放弃巨额战争赔款的补偿心理。然而,随着时间的流失,一些日本人不仅忘记了近代侵略历史,而且忘记了中日友好关系开拓者的初衷,甚至指责中国“不知感恩”。这种信口雌黄、片面看待日元贷款的言行,不仅荒谬,更显小气和短视。
长期以来,日元贷款作为日本政府重视中日友好关系的具体举措,得到中国政府和人民的肯定。而且,中国从来没有拖欠过其中任何一笔贷款的偿还。但是,凡事有始亦有终。中日经济关系发展到今天,规模已远远超出1979年的水平,合作领域也大大拓宽。因此,日元贷款在两国经贸领域中的存在和作用相对缩小乃必然趋势。在中日关系长河中,日元贷款合作毕竟是一定历史背景下的阶段性产物,经过一个时期走向终结很自然。当前中国经济已摆脱当年的资金严重短缺状况,外资大量涌进;日本财政状况严峻,面临税费改革等难题。两国也应该从各自发展的实际需要出发,寻机调整经济合作结构和方式,另辟新的合作领域。因此,对于日方2008年终止贷款的建议,中方表示了理解,两国早已达成共识。但是,种种迹象显示,日本政府在此问题上的行为动机并不单纯。
近年来,随着中国的快速发展,日对华心态严重失衡,在地缘战略、经济、安全等领域日益视中国为对手甚至威胁。在此背景下,日本一些政客不断把日元贷款政治化,同中国的军备、外交状况挂钩,作为对华施压的外交工具;其国内一些人要求取消贷款的声调不断拔高,极右分子甚至叫嚷“不能向敌国贷款”。这使得日本政府既想迎合国内右翼的呼声,又要维护在华经济利益——贷款的“冻”与“解冻”之间,反映出其对华外交步入狭道后的无措。另外,此次“海外经济合作会议”再度“确认”2008年北京奥运会后停止日元贷款。其真正目的无非是想通过“炒剩饭”,从中榨取最后一点“政治剩余价值”。然而,他们忘了一个事实——当代中国外交最大的特点就是有骨气,从不会以放弃政治原则为代价乞求别国援助。
事物的发展总是因果循环、终始交替。日元贷款的善始对中日经贸合作起步、加速曾有助力之功,其如能圆满善终,无疑也有利于未来两国经济关系再开新局。因此,日本真正应该做的,是以对中日关系负责任的态度,把日元贷款的历史句号画圆。那种什么都想当牌打,什么都想炒作的投机外交,既不智又无用更有害。□
中国企业国际化路途遥远
--------------------------------------------------------------------------------
● 韩方明(香港)
中国未来20年的发展面临着许多新变数,但是其中最重要的趋势仍然是经济的全球化。经济的全球化包括贸易、投资和金融的全球化。对中国而言,经济全球化已然不是要不要加入,而是如何加入才能更符合本国利益。这就对中国政府和企业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和考验。
国际化是指一家企业的组织结构与技术在全球范围内的成长过程,并且伴随着这个过程而形成消费者愿意追逐的全球化品牌。这个争夺技术与市场资源的过程,毫无疑问会遇到巨大的阻力。中国在企业国际化方面做了不少工作,并一度把去年定为“企业国际化年”,但目前看来,成果却远远不能令人乐观。
在今年5月的环球之旅中,笔者每到一地都能发现从事商旅的中国人络绎于途。在巴黎飞往波兰的飞机上,公务舱内竟然有三分之二是中国商人。而在各种社交场合,“中国故事”此起彼落。欧洲的顶级酒店商务楼层,向来都有两套介绍材料,一套是英文,另一套为日文。而现在依然是两套,不过,日文版已悄然变为中文版了。
中国企业加快国际化步骤
过去数年,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国际化步伐骤然加快。即使是在印度乡镇的杂货店,也能看到中国品牌的电器,这点让人欣慰。但是,这些企业即使铺货很广,盈利却始终有限。某大型家电企业的所谓“国际化”,按照他们自己的说法,已有十年历史了,但销往美国的冰箱只能徘徊在单身公寓和学生宿舍里,依然属于廉价耐用品。这与他们所期望的“全球性国际品牌”,还有很长一段距离。
陈列在美国、印度廉价商店的中国家用电器,总是让我感到困扰:到底这样的国际化价值何在?这些企业是否真正达到了“走出去”的初衷?
中国企业在本国习惯了以低工资、低成本开工厂。当它们把生产线设在其他发展中国家时,才忽然发现成本涨了三四倍。不仅工资水平高,而且土地和能源成本也很高。对于生产者来说,真是百物腾贵。特别是所谓的技术人才,福利保险加上工资,一名员工的成本几乎等于中国技术人员的十倍。
习惯了精打细算、压低成本过日子的中国厂家,一向对人力资源投资都较为节制,对突然大增的海外人力资源配置,大多缺乏心理和物质准备,因而忍不住还是要找国内人员研发。这样一来,所谓的海外先进研发中心,往往形同虚设。
更令中国老板们头疼的是,海外员工保障计划极为完备,对看不惯、用不顺手的职员,要解聘也不如国内那样得心应手。因为,解聘这些洋员工要支付一大笔的赔偿费。更麻烦的是,当地工会动辄要进行聆讯,中国老板必须提出合理的解聘理由,以应付对方律师的盘诘,这和在中国内地的玩法大相径庭。
很多中国公司进行跨国投资时,也往往遇到这样的尴尬处境:营运出现盈利的中国雇员领低薪,而营运出现亏损的美国雇员却拿着高薪。在同一家企业内出现“人格分裂”的情况,管理体制受到严峻的考验。
过去一年来的许多例子,已可显示在文化、管理和综合实力上还远远未达到火候的中国企业到海外投资时,普遍上都陷入进退失据的苦战状态。
商家面对恶劣国际环境
联想集团最新公布的业绩便大幅度下滑。想不到这家中国最大电脑制造商风风光光地鲸吞了国际商用机器(IBM)个人电脑业务之后,竟然会蒙受如此的重挫。更令联想痛苦的是,海外对手们大打政治牌,使走在国际化道路上的联想集团屡遭黑手。
明明是一桩最普通不过的政府采购行为,在某些美国政客和媒体的歪曲与炒作之下,忽然成为“威胁美国国家安全”的政治行为。至于理由,则是联想具有中国政府背景。即使管理层发表声明,短时间内也难以令美国反对者改变看法。
除了在看得见的市场陷入苦战之外,在海外远征的上游企业,同样有遭遇十面埋伏之虞。在能源领域,老谋深算的俄罗斯不断吊中国企业的胃口,又与日本暗通款曲,使得中国企业成为别人手中讨价还价的棋子。这边厢美国更是高度警戒,到处围追堵截住中国在能源和资源方面的发展。凡此种种,益令海外之行如履薄冰。现实一点看,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国际环境正在恶化,不能不予以正视。
中国企业海外扩张,与国际500强在发展中国家挥舞支票的国际化不可同日而语。中国企业走向国际,都被发达国家企业视为“潜在竞争对手”。在过去,“中国制造”只是低附加值、廉价商品的代名词,而现在“中国企业国际化”的目标,是直奔商业价值链的高端而去。对此,各路对手焉能不察,更不会坐视不理,故此才会十面埋伏,险象环生。
例如中国企业的国际化投资,不仅要获得企业股东和常规监管部门的批准,更要通过包括美国等外国投资委员会(CFIUS)这类高级别政府机构的审查。对于本来“体质不强”的中国企业来说,遇到这样的寒流和逆风,又怎能期许短时间内能出现国际化的理想局面呢?
海外市场不是一场通过欢快的奔跑就可以轻易定下名次的竞赛。相反的,这是一条布满陷阱与绳索的曲折道路。因此,对中国企业的相关实践,应该给予客观的对待和分析,总结经验教训,对有限的资源进行合理分配。
从更宽阔的角度来观察,当一家企业跨出国门时,它的行为已经不单单是企业行为,而是国家行为,完全依靠企业去取得成功是困难的。我们一味地指责中国企业在国际化中的问题是没有用的,真正需要的是想出更好的办法,给予更有力的支持。
政府应支持企业走向国际
企业界须要建立更自觉的“国家战略感”,但与此同时,它们也有理由期望一套更能考虑商家利益的国家战略。如何使“国家战略”与“企业战略”合拍,是这一代必须要走全球化路线的中国企业家们所面对的重大难题。
20年的内向型发展,使政府和企业的目光都紧盯在本土社会,而政企互动模式也以政府为主导。下一个20年,中国企业便非向外走不可。当年日本、韩国进入主流商业世界时形成“举国合力”的“政商协同”格局,迟早也会在中国出现。否则,仅仅靠企业在海外独力奋战,不仅过分残酷,而且也没有实际的意义。
我认为,主观和客观上还没有遇到适当时机的企业,如果目前在国内能维持良好业务,就应该安心留在国内发展,以不走国际化路线方为上策。如果被逼无奈要“走出去”,那就必须充分做好心理上和物资上的准备。
同时,走出去的企业也应得到政府的支持,这样出海遇到逆风的时候,至少还有可回旋的余地。作好持久战的准备,是为中策。
如果一意孤行、好大喜功,一心希冀在海外混水摸鱼,求能侥幸成功,显然是下策,结果可能落得仓皇北顾,徒增笑柄。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之后,中国市场已经转向国际化,竞争非常激烈。因此,中国的企业家应该先要好好想一想,如何在国内更好地生存和发展,建成自己的攻守壁垒,才可奢谈国际化计划。
·作者是旅居香港的投资银行家
日修外交官守则
提高反间谍能力
--------------------------------------------------------------------------------
(东京美联电)日本已修订外交官指导原则,加强驻外使馆的间谍对策,规定外交官若碰到间谍,必须立即向上级报告。
日本《读卖新闻》昨天报道,当局修改外交官指导原则,显示他们已从2004年5月,日本驻上海领事馆一名职员自杀事件中吸取教训。
日本政府当时指中国特务,为了获取日本国家机密,勒索日本驻上海领事馆的职员,最终迫使他走上自杀道路。
日本也再三指责中国政府,违反维也纳外交关系公约,该公约保证外交官拥有豁免权。
这起事件使得原本就已陷入低潮的中日关系进一步恶化。
经过修订的指导原则指出,一旦有外国情报人员同日本外交人员接触,他们有责任向上层禀报,当局已增加了这类通报的管道。
指导原则也提到,泄漏了情报的外交人员,只要坦承向上级报告,并不一定会遭革职。
日外交部也修订了外交官训练手册,当中附加一则警告,要外交人员“小心对你表示友善的异性”。
中国外长与印尼外长会谈 望印尼履行"一中"承诺
2006-06-12 3:50 pm
(北京讯)新华网消息,中国外交部长李肇星今天在北京与来访的印尼外长哈桑举行了会谈。
李肇星阐述了中方在台湾问题上的立场,希望印尼从维护中印尼战略伙伴关系和本地区和平与稳定的大局出发,以实际行动履行一个中国政策的承诺。李肇星还表示中方愿继续向印尼日惹地震灾区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哈桑说,印尼政府高度重视两国战略伙伴关系,愿与中方加强对话与交流,拓展和深化各领域的合作,在共同关心的国际和地区问题上进行更加密切的沟通与协调。
美国媒体称中国刻意创造姚明的出生以凸显国力
星岛环球网 www.singtaonet.com
美国畅销杂志《运动画刊》曾发表文章,认为正在NBA火箭队效力、身高2.26米的姚明的出生纯属中国政府刻意创造,目的在凸显日益强盛的国力。
5月23日,美国国防部正式对外公布了2006年度《中国军力报告》。报告称,中国的军事扩张已经达到了“威胁地区平衡”的程度,解放军的精确打击能力甚至将对美国军事传统优势形成威胁。
随后,在经济领域,美国国务院正式宣布,出于安全原因的考虑,决定不在国家机密网络中使用联想的电脑。美中经济安全评估委员会认为,联想电脑有可能“威胁美国国家安全”。今年3月,美国国务院曾计划向联想采购近16000台电脑,订单总额为1300万美元。该交易自宣布之日起就遭到美国一些人的阻挠。
还有“能源威胁论”——这一言论认为中国不断上升的能源需求将导致国际能源价格上扬,最终威胁世界能源安全。2005年,中国以高于竞争对手的价格竞购美国石油公司优尼科,但是遭到美国国会的否决,因为议员认为中国的收购将威胁美国能源安全。
美国国务院限购联想电脑的背后则是“中国科技威胁论”的阴影。事实上也正因为“科技威胁论”,美国一直以来不放松对华高科技出口,认为中国经济追赶之势已对美国构成潜在挑战,如果在高技术领域中国再有所突破,则美国的绝对经济优势将面临全面威胁。
甚至体育领域也有“威胁论”——美国畅销杂志《运动画刊》,曾发表一组题为《创造姚明》的报道,认为正在NBA火箭队效力、身高2.26米的姚明的出生纯属中国政府刻意创造,目的在凸显日益强盛的国力。
纵观中国威胁论流变,郭学堂认为其中存在两条规律。第一,内容由单一变为综合,“原来仅局限于一个领域,现在则涉及军事、经济、能源、科技等各个领域。”第二,由模糊走向清晰,“原来只是学术界舆论界的讨论,带有预测性质,而现在一些美国人觉得中国威胁已经成为现实。”
中国现代国家关系研究院美国研究所副所长袁鹏则指出,进入21世纪后的“中国威胁论”更具“实质性”。他说,“这一波威胁论内容上跳出简单的‘指控’和意识形态纠缠,触及中国军力发展的深度分析,并公开指出中国大陆军力不仅对台湾,还对中国周边国家甚至美国构成威胁。”
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看待和应对“中国威胁论”显得格外重要。
《中国威胁谁?——解读中国威胁论》一书作者、同济大学国际政治研究所副所长郭学堂对“中国威胁论”进行了三个层次的区分。在第一个层面,部分人对中国抱有根深蒂固的敌意,对此,“该斗争就要斗争”;第二个层面,对于学术观点要进行讨论,多探讨和交流;第三个层面,一些国家对中国的发展抱有疑虑和猜忌,他们并不一定认为中国是威胁,“对于这部分我们需要特别注意”。
他认为在第三个层面中,尤其重要的是中国周边国家。事实上,不光是美国,在中国的周边也同样存在“中国威胁论”,比如东南亚在不同时期就曾出现过多种版本的“中国威胁论”:冷战结束后,由于苏联势力的收缩,东南亚曾出现过“中国填补真空论”,20世纪90年代中期出现过“中国军事威胁论”,以及世纪交替时出现过“中国经济威胁论”等,总体而言是担心中国强大后会损害其利益。郭认为要更好地消除中国威胁论,中国在外交上需要有一个总的原则——走国际主义路线。“国际主义的主要特点是负责任,承担国际义务。”
英国《金融时报》:中国改革要超越摸石头过河
星岛环球网 www.singtaonet.com
中国能在未来几十年里维持经济增长率吗?除了政治因素外,其经济战略方面也有若干课题。中国要做出许多重大抉择,为了自己,也为了世界其它地区。
中国的经济增长战略有三个显著特征: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渐进转型、非同寻常地紧密融入世界经济,以及高水平的投资及投资增长率。
中国制订政策的方法往往被称为“渐进式”。但世界银行(World Bank)驻北京代表处的赵敏表示,用“经验主义”来定义可能更合适,即中国在政策制订方面依赖试错法(trial-and-error)。
但其方向仍是朝向市场化的,尤其是就中国融入世界经济而言。自1978年以来,中国的贸易额已上涨了七十倍,贸易在国内生产总值(GDP)中所占比例增加了五倍,中国在世界贸易中所占比例也从0.8%激增至7.7%。
去年,中国贸易额占GDP比率几乎与韩国持平,尽管韩国人口只相当于中国的4%。同时,中国的贸易比率是日本或美国的三倍多。此外,其经常账户顺差2005年达到了GDP的7.1%。目前中国的外汇储备占国内生产总值的40%,在全球规模最大。
中国不仅比日本在贸易上更加开放,而且远比日本更依赖于外商直接投资。日韩两国培育了自己的世界级企业。而中国则依赖于世界各国的领先企业。去年,中国的外资企业创造了58%的出口额。
为绕过效率相对低下的国有企业造成的障碍,中国一直将依赖外商直接投资作为主要手段之一。尽管总投资占GDP的比率上升至45%,而中国经济增长并未加速,其部分原因就在于公共部门能优先获得信贷。
在一份值得注意的新报告中,麦肯锡全球研究所指出,私营和外资企业创造了中国GDP的52%,但只得到了27%的银行信贷。鉴于银行在中国金融体系中占有主导地位,这是一种严重的扭曲。该报告提出,在1990年代前五年,中国每增加一美元收入,需要3.3美元投资,但自2001年以来,这一数字是4.9美元,“比亚洲小虎经济体在高速发展时期所需的投资金额高出40%”。
中国的增长不仅依赖高投资率,而且依赖投资率的不断增长。但中国已非常之高的投资率能上升到什么程度?在某个时刻,也许就在不远的将来,投资增长快于消费增长的格局必将终止。
中国的活力也依赖快速增长的出口部门的效率。过去十年,中国出口额的年趋势增长率比世界贸易快11个百分点。出口增长速度必将在某个时刻大幅减缓。
此外,如果不是油价在近年上涨,去年中国的经常账户顺差将达到GDP的10%。鉴于中国具有强大的出口竞争力和令人惊叹的高储蓄率,不难预见,其年度经常账户顺差将在不远的将来达到三千亿美元。
因此,中国将面临艰巨的经济挑战:在国外,中国必须与其它方面合作,管理其崛起的影响;在国内,中国必须提高经济增长效率。一个相当大的危险是,中国出口激增、有管理的汇率制度以及庞大的经常账户顺差,激起对抗情绪,尤其是在美国。然而,同样重要的旨在提高私人消费和投资效率的改革,目前私人消费只占GDP的45%。
那么,重要的问题在于,渐进主义是否仍是迈向未来的最佳方式。在最近一份颇有创见的报告中,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埃斯瓦尔·普拉萨德和拉古拉姆·瑞占对这种假设提出了挑战。
摈弃渐进主义的理由之一是,国际环境不可能长期保持默许态度:要求中国在汇率和经常账户方面加快改革的压力肯定会增大。同样重要的是改革的政治层面:既得利益的反对,令改革举步维艰。某种“一步到位”的方式可能更有效。
中国经济的变化,也使渐进主义更加危险。随着经济更具市场导向,已推行改革的某些经济领域,会因其它领域改革不力而面临风险。例如,汇率控制比十年前更为松动。在资本流入国内之际,对外汇市场大规模干预,有可能造成金融体系内资产负债表严重失衡。
同样,随着自由化的发展,由政府支撑的银行业承担另一轮坏账的风险将上升。而且,正如上述麦肯锡报告中所指出的,金融系统高效率运转的许多制约因素是互相关联的。因此,改革需要一个综合方法。
简言之,中国需要更加均衡的增长:增加消费并减少投资(并降低投资的浪费程度);减缓出口增长率,缩小经常账户盈余;建立更灵活的汇率制度,缩小外汇储备;以及建立效率高得多的金融体系。
中国在近三十年里取得了巨大进步,但仍有很长的路要走。中国应坚持试错法,但应采取更大胆的尝试。正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两位作者所主张的:“现在可能该超越摸着石头过河了,而是应在改革道路上迈出更大的步伐。”(作者:英国《金融时报》首席经济评论员马丁·沃尔夫)
解放军后勤系统首次在网上观摩异地同步演兵
星岛环球网 www.singtaonet.com
【星岛网讯】北京军区上百名军、师、旅级后勤部长和分部部长近日会集天津某分部,在网上观摩了华北战区的后勤岗位大演兵。这是解放军后勤系统首次在网上观摩千里异地同步大演兵。
演习现场总指挥介绍说,网络观摩大演兵,标志着解放军后勤信息化建设基本实现了“指挥一线通”、“一网览天下”。
据悉,在指挥中心大屏幕上可以看到,二十个演兵现场遍布华北五省区市,一千余名官兵参演,演练课目有指挥、军交、军需、卫生、油料、财务、营房等多个专业,范围包括军区机关和省军区、作战部队后勤、联勤部队等,演练方式是一室指挥、异地展开、视频传输、现场实播,其中视频传输涉及总部、军区、军兵种七十多个通信站点。
演兵于6月11日14时30分在华北各地同时开始。大屏幕首先出现的是张家口某集团军:上百辆火炮牵引车和运兵车越弹坑,涉水沟,通过高架桥、侧坡路、单边桥、泥泞路,驾驶员要在85秒内转移视线140次以上,准确判断处置各种复杂情况,没有一辆车失误和抛锚。
在北京某弹药仓库,从大屏幕可见,仓库刚刚发生火苗,网络监控系统就自动报警。兼任消防员的保管员迅速穿戴好消防服,登上消防车,自行驾车赶到突发火灾地域,判定火情、风向后,正确选定有利位置,实施扑救,从发现火情到扑灭仅10多分钟。
河北廊坊预备役保障旅演示了利用卫星野战指挥系统指挥野战训练。这个旅利用卫星定位系统、移动网和电台组成了野战指挥系统,安装在一辆旅指挥车和六辆营指挥车上。各营的位置通过卫星定位系统传输到旅指挥车,指挥员对部队进行不间断的指挥控制,并随时了解部队的位置、行军路线和行军速度,实现了动中联通、动中指挥,提高了后勤野战指挥的可视化、精确化水平。
北京军区炊事技术培训中心、内蒙古军区、北京卫戍区、机械化步兵学院、某装甲师等部队后勤单位也进行了战场抢救、战场野炊、战场伪装等课目的演练。
美军战略专家:共军在弥补中失落
米尔军情网 |
约翰·克力斯特朗是美国国家前战略研究部主管。目前移居荷兰。此人在早期提供了一系列关于针对中国战略措施题案。另外,自称其对中国有很深度的了解。曾经在80-90年代多次来华,以下是他在出现坠机事故以后一份最新的研究报告中的节选。
约翰·克力斯特朗:近期中国军队多次发生比较严重的重大事故,在01年出现的西北地区歼8DMII型战斗机坠毁。02-03年出现的南海舰队潜艇触礁。北海舰队新型宋III级潜艇,事故毁损。等等,可以看出,目前中国处在一个及其严重的技术人才匮乏之际。
中国截至2005年底外汇储备达到8000亿美金以上,按照这种外汇储备资源比率,中国足可以在00年开始变着手开始创建一只几乎可以称霸半个星球的强大的军事力量。
在中国目前3154家大中型军事科技研究机构中,被目前中共政府审批定性合格的设计方案,就多达1000于个。包函“863”“9511”“长城”等改革计划。虽然,中国可以在短时间完全将这些设计现实。但是,从01-06年基本可以看出,中国能够启动上马“开工的”设计寥寥无几。不足10%。其主要原因实际并不是中共军方所说:“军费不足”因为中国与美国以及欧洲的制造体系不同。他目前还是采用国家主导的“计划形式”军备采购控制。因此,中国军方在武器方面。不同于外界。只要军方看重,那么」芸梢钥どV劣谠て诜延茫梢栽诮窈蟮娜舾赡昴冢烧鸩匠セ埂6扌枰淮涡源笈略に憧睢R虼耍泄诙酝夤嫉哪甓染略に阒校鼋龉颊舜卧て谥Ц斗延茫挥斜ǜ娉セ估旆延谩?因此,导致中国军费实际数字与公布数字相差很多。
但是,目前中国缺乏的高级的军事技术制造人员。中国的军事产品一项管理及其严格。等级质量审核制度可以说,做到了无可挑剔的地步。
在则,他很少涉及到国内军事投标建设,因此,很难说“腐败”起到多少作用。因此,最关键的问题,我认为有2点。
1,严重匮乏高级技术人力资源。
中国是目前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因为长期的(80-00)经济化快速政策,导致了中国诸多家庭观念的转变,失去信仰的中国人,很难说不被强大的拜金思潮所迷惑。在加之,其这回结构总体价值观念的转变。导致了这个曾经自许为:“劳动者建立的国家”现在则把劳动看作很堪的事情。多数中国学生在就学时期,就梦想着去做“高级白领管理”等等,非技术类行。
因此导致了中国军事产品领域的研制与制造严重脱节的现象。其一个在湖北的国营造船厂,目前拥有的“中国标准”的高级工人技术制导师不足其操作工人的1%。在美国目前至少不低于3%欧洲则是5%。日本更加充足,达到8%。
在军事领域应用最广泛的激光数字化数控机床技术,中国目前排名世界第3三,仅次于俄国。但是,在中国能够操作这种机床的人员不到技术力量的0.1%。也就是说中国可以研制世界级先进的激光数控技术机床,但是,却没办法去使用它。这不能不说对于中国来说是一个悲哀!
在这些基础资源匮乏的下的军事工程领域。出现连续性的严重事故,不能不说是一个合理的解释。也是应该不会使人感到震惊的预料的。
2,中国盲目的急速弥补:这也是问题的关键所在。在中国军事科技发展一贯采用的:造-设-研。3级制度。号称“10年制度”即:在10年内制造更新一批,设计定性一批,上马研发一批。这是一个在长期中总结的比较科学的规划制度。
但是,自90年代开始,中国基本停顿了常规军事研制。主要以对外采购为主题。导致了国内大批设计资源被迫搁置。在在随着经济至上的极端做法,导致了,严重失去自身制造研发时间与能力。他的制造人员已经惯了,拿来欧洲,美国标准进行制作,而对于自己的标准很难在想得到。
但是,进入90年代中晚期,由于台海局势紧张,中日海上对抗,美国出兵中亚。南海格局突变,导致,中国在98以后开始急速提升军事力量的做法,(与军备竞赛不同)。以来弥补在长达20年内所累积下来的诸多技术研发方案。但是,在前者与现实2个条件制约下,中国急速的弥补,必然导致各种弊病产生。
最近刚刚出现的西北21集团军所属新型140mm滑堂坦克炮,出现炸堂的更加严重的事故。以及中国军用运输机伊尔-76,坠毁的事件。因此,这也是目前新的中国领导人最关心的问题。中国领导想在今后的10年内,建设所谓China Makes。即所谓:中国制造。就必须使其几乎全体国民转变对于“劳力”的看法。这个看起来是很难的。
目前,中国军事科技可以说很类似于第二次世界战争期间的希特勒德国制造的“虎2”坦克。它拥有最强大火炮,拥有当时最先进的电机传动操作,拥有最厚实的装甲防御。但是,它却缺少一个强有力的“心脏”-发动机动力系统。因此,它被称作:泥足巨人。
再来看看中国目前是不是也是处在泥足巨人时期?。中国应该就此吸取他应该得到的,教训。从新按照自身规划,逐步实现军事现代化。这个对于及其聪明的中国人来说,绝非是艰难的事情。这也是华府根本不可能阻止的。
但是,在回到“大跃进”“放卫星”的中国红色时代,很难说这个世纪机遇的末班车,还有没有中国这个伟大的“泥足巨人”的坐位?
腾飞的中国空军:共军2种神秘的战斗机的进展
德国《亚洲航空》
近期,德国《亚洲航空》刊载了海德力希·科尔特的文章“腾飞的中国空军”。文章中简单概括了中国预期研制的2种神秘的战斗机。歼13,14。,以下为部分节选:
海德力希·科尔特:“中国的战斗机,目前只有从俄国引进的SU27系列,以及其自身开发的:歼10都是属于第3代战斗机。但是,可以说,中国并不是把这两种战斗机,当作未来的中国主力战斗机。
歼13原始设计为MIG-23M。在1965-1977年之间,不断的进行演变设计。1978年停止。在1996年中国从新启动了“长城95”计划。其主要针对歼13的从新设计,以及最新的歼14的设计启动。但是,当时中国国内一片“和平”呼声。在随即爆发的“台海危机”中,中国紧急购买了第2批俄国战斗机,因此,致使13,14。的工程进展速度十分缓慢。而有以色列人参与的歼10计划,则是按照很正常的速度逐步进行。
中国高层当时认为可以在依靠歼10与SU27以及仿制的歼11组成的现代化机群,足可以打败台海美,日,台空军。随即美国在亨利·泛华尔兹空军基地,首次试飞了F22隐身战斗机,随后不久,JZF也起飞。随之而来的是以色列人的背信弃义。由于他们迫于华盛顿的压力。因此,不但将歼10的0。1。号两个型号战斗机的以色列负责部分,全部交给了华府,而且,还将自己正在参与的成都“中国天鹰”无人远程攻击机计划,也提交给美国海军情报部,五角大楼中央情报据。 在中国人看来,他们自身猎装的战斗机,绝对不可能把详细资料,交给外人的情况下,在去大批投产。因此,中共在1997年-1998年之间,从新开始研制歼 10的1号机。并且,在此启动了,歼13,14计划。
歼13目前依照《简空军年鉴》分析来看,以及从中国购买法国雷瑟法尔公司的DNC121远程机载雷达来看,歼13是目前,是类似与美国F22同一个级别的,超音速巡航隐身战斗机,而他的新型雷达即:DNC可以在135公里空域,发现截面不足01(M2)的目标。并且其观察距离,正好与中国装备的R33C 远程中距空空导弹相符和。而美国目前的F22A装备的是APQ/84N。比法国的雷达探测距离少5公里左右。这也是布什政府在06-10年度军度军费报告中提到,必须给美国空军额外增加120亿美金,用改进APQ/84N的性能的原因了。
而歼13外观,不同于他的兄弟,歼14。他是一个几乎整合了中,俄,欧。的比较混乱的奇怪的设计。可变后略机翼,去附加前端下前鸭翼。双垂尾布局,矢量2元喷口,但是机翼本身又是半融合类型。可以说他是第四代战斗机中,绝无仅有的一种。从表面看,它似乎更像美国F23。
至于说道隐身技术,在1995年,美国打击南斯拉夫武装的时期,南斯拉夫防空部队,击落了一架美国“夜鹰”战斗机(F117)因此,中国人很快利用他的 “友情”外交,获得了中短宽波雷达,以及RX3号隐身吸波图层。由于这种图层,应用在美国的B2,F117。这2种战斗机身上,因此,中国获得了RX3号图层,就等于把B2隐身轰炸机,拔掉一层皮肤。
而中国却把它秘密的应用在自己缓慢的“13,14”身上。而且还加以改进,使其可以更加有效避免毫米波合成孔径,以及地面平衡波相控阵雷达的探测。
在2001年中国珠海航空技术博览会上,中国展示一种了完全自行研制的“中国天鹰”隐身远程无人攻击机。虽然他的外观与美国的几乎十分相似。但是,它具有更加高超的载荷能力,以及配属了中国型的SDP卫星遥感数据传导技术。
由此,美国军方作出了相应的判断。在未来的10内,中国将出现自行研制开发的,隐身战斗机,并且其重要性能可与美国空军未来的F35匹敌。RX3号图层技术,目前仅有俄国,美国,中国。能够研制开发生产。波兰虽然接触了这种技术,但是,由于很多原因造成他们不得已仅限于探测发现。
中国海军目前装备的F025C隐身双体壳护卫舰,就是这种技术的产物。因此,美国付国务卿赖斯访问欧洲期间,她首先就是与法国谈了“关于控制远程航空发动机”输出中国的问题。但是法国人一贯以欧洲主人自居,因此,对于赖斯的警告。置之不理。
而俄国早已在其自身的su47,IA42。战斗机上应用了隐身以及矢量喷口技术。但是,俄国在2002年拒绝了出售矢量技术发动机给中国。但是,由于布什这个牛仔愚蠢的“黑海”,中亚阴谋的败落,致使普京在04年出售这种技术以民用形式给中国。至此,中国所需要的最大的矢量发动机技术,得到了解决。 AN33随之也进入中国。因此,很快中国2种先进的战斗机,全部进入了高速研制阶段。
2005年美国海军情报部,提供了一份:中国新型战斗机的报告,其发言人称:美国海军部18号间谍探测卫星,在中国北京南苑以西上空,发现一架神秘的新型中国战斗机。由于其带有隐身性能,因此,卫星无法准确拍摄其完全的体态。只能根据其尾部弱热气流,来判断。 05年同期,中国否认了美国的报告,称这是美国的“中国威胁论”。并且,随即将自己的歼10,2,3号机曝光。但是,美国关岛基地情报部们,在获得的来自中国内地的情报,多次证实,中国新型歼14,歼13已经在研制的最后近程中。
另外,目前,巴基斯坦积极象中国提出购买240架歼10。0,1号机型的战斗机,以弥补自身没有获得的F15J。伊朗也提出,打算购买50-100架歼 10战斗机。中国人一贯是自身猎装一个批号,随后开始研发外贸军用。而歼10目前生产的70架战斗机,中,70%是以色列人参与设计过得0,1号机。仅有30架是中国利用欧洲,俄国技术,自行改进过得03机。
由此也可一判断他的歼10在空军的位置究竟如何。
美学者:中国核弹威胁不大 10年内打不到美本土(组图)
两名美国学者今年3月在权威刊物《外交》杂志上发表文章称,半个世纪以来核大国之间“相互确保摧毁”的平衡已经被打破,美国取得了可以一次性摧毁俄罗斯和中国等国核力量的绝对优势。文章发表后,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很大反响。这两名学者是什么人?他们又是凭什么得出这样的结论的?环球时报记者近日对这两名学者进行了独家专访。看看他们是怎么说的吧。
建核打击模型分三步
这两名美国学者,一名是今年8月才满36岁的凯尔·莱伯,他曾任美国布鲁金斯学会研究员,现为著名的圣母大学政治学助理教授。另一名是眼下刚满37岁的达利尔·普列斯,他是外交关系委员会成员、兰德公司顾问。
为什么会想到研究这个题目?莱伯说,无论是学术界还是主流媒体都认为,世界核战略格局没发生巨变。但他们注意到:美国正在许多领域寻求绝对优势,那么,美国会不会寻求打破核均势,在核武器领域也寻求同样的绝对优势呢?“凭借学术直觉,我们意识到,这是完全有可能的。”
美学者称,来自美国的核攻击将彻底摧毁中国的核反击能力,而且美国甚至根本不需要向中国发起突然袭击,因为中国核力量反应速度太慢了。他还称,中国只有在机动部署了大量 DF-31A最新型导弹之后,才具备攻击美国本土的能力,但这可能还需要10年甚至更长时间。美国专家的这种“观点”并没有得到各国专家的认同。资料图:中国的核政策以遏制核战争为首务,以实施核反击为重任,过去如此,今后还将如此
同样的兴趣,相近的年龄,有限的学术圈子,使莱伯和普列斯很快走进了一个战壕。两人第一次见面吃饭时,便开始讨论美国的核优势问题,并且想到了一个主意,那就是建立一个数学模型,用相关的数学公式来计算一旦美国对俄罗斯进行核打击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冷战期间,美国国防部一直在做这方面的模型分析,“相互确保摧毁”的结论就是靠这些模型得出来的。之所以把俄罗斯作为假想敌,是因为俄罗斯的战略核武器力量仅次于美国,只要在模拟作战中,美国能一举摧毁俄罗斯的战略核武器库而让俄罗斯无还手之力,美国就获得了全球范围内的核优势。
普列斯说,建立核打击模型主要分为三个步骤。第一步,搜集有关俄罗斯远程战略核武器(能打到美国本土)的可靠数据,包括数量和位置等。搞到这些数据不难,只要上网就能查到最新数据,如果再付上20美元花半个小时,就能得到有关任何一枚俄罗斯洲际弹道导弹的高清晰卫星照片。有关俄罗斯核武器的数据非常完备和准确,部分是因为在军控谈判过程中美俄交换了大量有关信息,比如双方核弹头的数量和导弹发射井所处的准确位置,这些信息事后又得到了卫星照片和实地勘察的确认。
第二步,搜集有关美国远程战略核武器的可靠数据。搞到这些数据也不难。但普列斯强调,由于美国的战略核武器库近年来一直在飞速发展,所以一些最新的数据(如打击精确度和系统可靠性等)他们也搞不到,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只有在旧数据的基础上进行估计。
第三步,将数据输入电脑,利用美国国防部提供的数学公式建立电脑数据模型,然后模拟一场核战争,让美国的远程核力量对俄罗斯的远程战略核武器库进行“先发制人”的突然袭击。普列斯强调,冷战期间,美国在内华达州等地进行过成千上万次试验,对核武器系统的可靠性和威力进行测试,因此这些数学公式和电脑模型的可靠性毋庸置疑。为熟悉建立电脑模型的程序,普列斯还专门到麻省理工学院学习了核物理课程。
经过两年多的准备,电脑模型终于建立。模拟测试结果表明,在美国的打击下,俄罗斯的战略核力量无一生存。普列斯说,在进行模拟测试前,他们已经有一种预感,觉得世界核力量平衡正在发生重大变化,“但我们的确没有想到,结局是这样悬殊。我们也感到很惊讶”。莱伯和普列斯说,为确保模拟试验的准确性,他们考虑到了在现实生活中可能发生的几乎所有可能性。鉴于他们搞不到美国核武库的一些最新数据,他们便对其作了最保守的估计,将美国核导弹的实际精确度和可靠度下调10%,得到的结论还是一样:美国照样可以将俄罗斯的战略核力量一举全部摧毁。他们同时又把俄罗斯拥有的洲际弹道导弹的数量和精确度上调 5%甚至10%,电脑还是显示出一样的结论。
模拟推演结束后,两人赶紧联手写了篇文章,题为《美国核优势地位的崛起》,准备拿到《外交》杂志发表。他们知道这个东西一旦发表会在全世界弄出很大的动静,为示慎重,两人把文章提交给哈佛大学、芝加哥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外交关系委员会等权威学术机构,在听取了同行的意见后,对文章中的一些数据进行了修订。普列斯还透露说,他俩还跟美国军方进行过非正式的交流,吸收了军方的一些观点。“所以,今天大家在《外交》杂志上看到的这篇文章已不单纯是我们两人的观点,而是综合了许多美国一流专家学者的意见。”
资料图:美军公布的中国核力量分布图
资料图:核武器是一把可怕的双刃剑。
俄中反应都在意料中
《美国核优势地位的崛起》一文在《外交》杂志发表后,如同一颗炸弹,在国际社会引起很大反响,反应最强烈的是俄罗斯。对此,莱伯和普列斯都表示 “在意料之中”,但他们强调,来自俄罗斯的所有批评都是针对他们的结论,还有他们对俄罗斯核力量未来走向的评估,“迄今还没有一个人对文章中引用的俄罗斯核力量的数据提出质疑,这很说明问题”。
莱伯和普列斯公开称,由于中国战略核力量不及俄罗斯,来自美国的核攻击将彻底摧毁中国的核反击能力,而且美国甚至根本不需要向中国发起突然袭击,因为中国核力量反应速度太慢了。普列斯说,中国目前装备核弹头的导弹中,能打到美国领土的只有DF-5A型导弹,但这些导弹并未机动部署。他说,中国很快将部署一种新型的装备核弹头的导弹系统,名叫DF-31,该系统将机动部署,这些导弹最西可以打到伦敦和莫斯科,最东可以打到太平洋地区,其中包括夏威夷、阿拉斯加和关岛等地,但打不到美国本土。中国只有在机动部署了大量DF-31A最新型导弹之后,才具备攻击美国本土的能力,但这可能还需要10年甚至更长时间。而美国军方正全力以赴提高遥感技术水平,以便远程追踪机动部署的导弹。他还说,中国可能会把一些DF-5A远程导弹部署在山区,用巨大的山峰作为掩体,但这并不能使其免遭装备核弹头的美国巡航导弹的攻击,也不能防止由B-2隐形轰炸机携带的核弹的攻击。实际上美国的核武器打击精确度已经大大提高,地面爆炸的引信也越来越好,而且美国正快马加鞭试图大幅提升其对敌方机动部署导弹的遥感追踪能力。
美国政府“希望我们闭嘴”
两位专家告诉记者,有一种观点认为,《外交》杂志发表这篇文章,背后有美国政府的阴谋,实际情况完全不是这样。“正好相反,通过一些渠道我们了解到,眼下美国政府对我们俩非常不满。”就在《外交》杂志的文章发表后不久,美国国防部还专门发表了一个辟谣似的书面声明,声称“美国政府并未寻求核优势”。
普列斯解释说,这是因为美国虽然一直在寻求核优势,但希望静悄悄地来做,最好不让任何人知道,一旦全世界都知道了,会加剧世界局势的不稳定,严重恶化美俄关系和美中关系,并刺激军备竞赛。俄罗斯总统和国防部长最近都明确表态,将加强核力量的现代化建设,同时加强海、陆、空军的核遏制能力,这显然是俄罗斯希望重建“相互确保摧毁”并为此不惜与美国重新展开军备竞赛的信号。
两人认为,正因为如此,美国政府对有学者宣称“美国已经获得核优势地位”才极力淡化处理,同时向世人强化一个错误印象:美国的核力量已江河日下。于是,五角大楼3月底发表了一份报告,称美战略打击能力可能出现“显著下降”,《今日美国报》甚至就此呼吁,美国政府应该用增加工资和其他措施来吸引更多的人才投身到远程核武器的研究中来。普列斯说,五角大楼的这份报告反映了一个事实,那就是美国核武库的规模的确在缩小,但它却有意忽略了一个更重要的事实,那就是:美国核武库里的每一件核武器都已经和正在变得更加威力无穷、更加致命。美国眼下正在增加许多现存核弹头的爆炸当量,同时提高导弹攻击目标的准确性。
Degussa计划每年在华增长30%
路透社法兰克福电,德国特种化学制品公司Degussa将加大在中国投资的力度。该公司中国部主管巴登(Baden)对路透社说,中期看来,公司将每年在中国投资1亿至1,5亿欧元。提高公司的生产能力以及接管当地生产厂家都在Degussa扩展中国业务的计划之内。去年,Degussa在中国的业务增长了10%,营业额为3亿2000万欧元,计划2008年同一数字将上升至8亿2000万欧元。每年的增长率大约在30%左右。
中国银行将按计划于上海上市
美联社上海电,中国第二大银行中国银行本周一宣布,该行将于今年7月1日在上海上市的计划运行良好。自6月初中行在香港首发以来,中行股价已上涨20%。在香港招股期间,中国银行筹集资金112亿美元,由此成为股市历史上第4大上市行动。但该行在上海的上市将小于香港,计划筹资最高为200亿人民币(25亿美元)。行界人士表示,中国银行会把价格定得对投资者有吸引力,以便开盘后股价上涨15%至20%。
中国经济过热 降温措施未见效
尽管中国政府最近采取不少经济冷却措施,但官方五月份贸易顺差又创新高,通胀也开始上升。
不过,一些分析人士已经警告说,中国经济继续高速增长的背后是增长质量、效率不高的隐患,因此存在不小硬着陆的风险。
据海关管理部门统计报告称,五月份的中国贸易顺差高达130亿美元,而今年前五个月贸易顺差则将近470亿美元。
与此同时,中国政府表示,与去年同期相比,中国五月份消费的通胀指数也上升了1.4%。今年四月份的通货膨胀指数为1.2%, 三月份是0.8%。
分析人士指出,这些数字进一步显示中国经济仍然过热;中国经济在今年第一个季度增长了10.3%。
但也有分析人士指出,中国所采取的一些经济放缓措施仍需时间才能显示效果。
此外还有经济学人表示,中国贸易顺差增加,无疑会加剧与美国贸易摩擦;引起美国进一步向中国施压,要求尽早更大幅度允许人民币浮动。
中日经济增长
另据世界著名投资银行雷曼兄弟(Lehman Brothers)的分析预测,除中国和日本以外今年亚洲几个主要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将放缓。
其主要原因包括油价上涨,工业增长疲弱等。
这几个国家分别是新家坡,马来西亚,香港,泰国,菲律宾,印度尼西亚,台湾和韩国。
据雷曼兄弟预测,马来西亚本年度GDP增长率将为5%,比2005低半个百分点。
韩国今年的经济增长则预计为4%,比去年的4.8%下滑很多。
雷曼兄弟还预测新加坡和香港的经济,今年增长率将分别为7%和6%。
日本表示随时欢迎中国领导访问
在有关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表示,愿意在"条件成熟"的"适当时期"访问日本的消息被媒体报道后,日本政府高层迅速做出积极回应。
日本内阁官房长官安倍晋三表示欢迎胡锦涛主席为改善两国关系的访问。安倍说:"日本的大门随时敞开。"
日本媒体广泛报道了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10日)在北京会见日本驻华大使宫本雄二时表示"一旦条件成熟,希望在适当时期访问日本"的消息。
据日本共同社援引驻京日本外交消息灵通人士话分析,虽然附加了条件,但此次是胡锦涛就任国家主席以来,首次谈及希望访日。
分析人士指出,中方所谓"条件",明显指的是日本首相停止参拜靖国神社;这是中方领导人亲自表明,只要停止参拜就可恢复首脑互访的意向。
据悉,在周一(12日)接受日本媒体访问时,安倍晋三表示:"我们积极理解他(胡锦涛)的表态,认为这也反映了日中两国之间关系的重要性。"
关系紧张
日中关系在小泉纯一郎首相坚持参拜靖国神社之后急转直下。两国政府最高领导人已经长时期没有互访或会晤。
中方一直坚持,参拜靖国神社是中日关系改善的"主要障碍"。
中日关系紧张除了靖国神社因素之外,还包括东海油气田争议、钓鱼台归属纠纷、右翼历史教科书争执等等。
上个月,日本外相麻生太郎与中国外长李肇星在多哈一次区域会议期间会面,也是一年以来日中两国外长首度会面。
会面后不久,日本方面宣布解冻对华贷款。
英国《金融时报》记者从东京和北京报道称,"日中正努力奠定基础",希望在小泉纯一朗首相9月卸任后,能够改善两国关系。
"后小泉时代"
报道称,至少东京方面认为,最近一系列迹象显示,日中双方"正摸索走出外交僵局的途径"。
中方媒体评论认为,自从2月起,日本执政自民党政要纷纷受邀访华,显示中国已开始摸索"后小泉"时代的日本政局。
继自民党政调会长中川秀直首先率团访问了上海和北京之后,日本经济产业大臣二阶俊博和日本前首相桥本龙太郎等所谓对华"鸽派"人物,也纷纷访华。
日本 《朝日新闻》认为,今秋小泉任期将满,内阁官房长官安倍晋三是呼声最高的接班人,而中川秀直┗仿佛是安倍的"监护人",因此中川访华,有投石问路的作用。
分析人士认为,基于小泉即将告别政坛,自民党内的接班人之争日趋激烈。而如何处理和定位今后的日本与东北亚邻国的关系,必然是面对新任日本政府的重大课题。
美海岸防卫队主巡逻舰访青岛
为了交流执法经验,美国海岸防卫队巡逻舰"冲锋号"周日(6月11日)抵达青岛访问。
"冲锋号" 以美国夏威夷檀香山为基地,共有20名军官和148名水兵。
该舰艇在抵达青岛时,受到中方的热烈欢迎。
本次"冲锋号"(RUSH)访问青岛,是二战以来美国海岸防卫队大型舰艇首次访问中国。
史无前例
美国方面称,此次访问"史无前例"。5月,美国海岸防卫队的一艘小型快艇"红杉号"曾到上海访问。这次是海岸防卫队大型舰艇首次访华。
"冲锋号"访华正值中美两国军方最近加强交流改善关系之际。
上个月,美国太平洋战区司令威廉·法伦上将呼吁双方采取措施建立互信和直接沟通的渠道。
中美两国在2001年发生军机在南海相撞的事件后,军方交往曾经一度彻底冻结。
之后,中美军事交流有所缓和,现在则更加活跃。
美国海岸防卫队属美国国土安全部管辖,拥有数十艘巡逻舰、两百多架飞机以及一千多艘各式小艇。
"冲锋号"在抵达中国之前,曾经在日本和韩国的港口访问。
津中签订13亿美元发电协议
津巴布韦电视台报道,该国与中国签署了一份建设3个火力发电厂的13亿美元协议。
报道说,津巴布韦的官员同中国机械设备进出口公司的代表于周末签署协议。
根据这一协议,将在哈拉雷以西200多公里的Dande地区建立合资企业,并建设一座火力发电站。
法新社报道,代表津巴布韦方面签字的公司领导说,中国机械设备进出口公司将提供建设这一6百万兆瓦的电站的机械设备,以换取铬矿石。
他说,中国的官员和勘测人员不久将建立火电站的计划具体化。
津巴布韦由于人权问题一直受到国际间制裁,面对严重电力短缺问题。
近来不少批评人士指责中国政府不顾道义,在亚非一些独裁专制国家投资,换取矿产和能源资源。
中方则指责西方的批评不公平,认为与亚非国家的经济合作完全建立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而且完全是在“维护自己的利益”。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