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06/18

温家宝访非启能源经贸之旅

温家宝访非启能源经贸之旅

(香港)大公报 (2006-06-18)



  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十七日启程前往非洲进行正式访问。这是继一月李肇星外长和四月胡锦涛主席访问非洲之後中国对非外交的又一重大行动,显示出非洲在中国外交战略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陪同温家宝出访的有外交部部长李肇星、农业部部长杜青林、商务部部长薄熙来、卫生部部长高强、国务院副秘书长张平、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朱之鑫和总理办公室主任丘小雄等政府高官。

  金字塔前庆建交五十周年

  埃及是温家宝总理此次非洲七国之行的第一站。此後他还将前往加纳、刚果(布)、安哥拉、南非、坦桑尼亚和乌干达进行访问。

  当地时间十七日下午,温家宝总理抵达埃及首都开罗。埃及总理纳齐夫率政府官员在舷梯前迎接温家宝总理一行。温家宝在纳齐夫的陪同下登上检阅台检阅仪仗队,军乐队奏中埃两国国歌。温家宝在机场发表书面讲话。

  访问埃及期间,温家宝总理将会见埃及总统穆巴拉克、人民议会议长苏鲁尔,并与总理纳齐夫举行会谈。两国总理还将共同出席在金字塔前举行的庆祝中埃建交五十周年大型联欢晚会。埃及的主要收入来源为旅游业,当局会尝试打中国旅客的主意。到二○二○年,预料中国每年会有一亿名旅客到世界各地旅游。

  外界关注温总安哥拉之行

  另据外电报道,预期温家宝此行将加强非洲对华石油供应,促进刚果(布)的铜、利比里亚的木材和其他一系列非洲天然资源的对华贸易。

  外界关注温家宝此行的另一焦点是安哥拉。该国是非洲下撒哈拉地区第二大产油国,仅次於尼日利亚。

  安哥拉的内战历时二十七年後,在二○○二年划上句号。此後,中国在当地投资了多个基建重建项目,又向安哥拉发出二十亿美元商业贷款。中国的投资得到安哥拉给予可观的回报。该国现已超越沙特阿拉伯,成为中国最大的石油供应国。此前,中国最大炼油企业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已购下安哥拉三个资源块区的股份。该三个区已被证明储有相等於三十二亿桶份量的石油。

  能源只是经贸合作一部分

  对於中国领导人频繁出访非洲,外电和西方舆论特别放大中非能源合作,把中国总理的访问臆测为能源之行。

  外交部部长助理何亚非此前在吹风会上表示,中国与非洲国家进行的合作是以互利双赢为目的的,能源合作只是经贸合作的组成部分。「那种认为中国与非洲开展经贸合作只是为了能源的看法是错误的、片面的。」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非洲研究室主任徐伟忠也表示,当前的中国「非洲热」并不突然,而是中非良好关系的继续「升温」。他表示,相对於西方在非洲长期进行资源掠夺的做法不同,中国更强调资源合作多样化,以促进非洲自身发展为主要目标。

胡锦涛抵达阿拉木图出席亚信峰会
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飞抵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出席于周六(17日)举行的亚洲相互协作与信任措施会议成员国领导人第二次会议。

包括胡锦涛及俄国总统普京在内的16国领导人,将就伊朗核问题、恐怖主义和印巴冲突等问题展开讨论。

中国和俄国是此次出席峰会的重量级国家。不久前,中国还在哈萨克斯坦境内修建了一条主线输油管道。

随着中国和西方势力对中亚地区影响的增强,俄国则希望能保持其在该地区的传统优势和影响力。

亚信会议

亚信成员国领导人会议每4年举行一次,首次会议于2002年6月在阿拉木图举行。

亚洲相互协作与信任措施会议,是一个有关安全问题的多边论坛,其宗旨是在部分亚洲国家之间讨论加强合作、增强信任的措施。

哈萨克斯坦总统纳扎尔巴耶夫于1992年10月,提出建立亚洲相互协作与信任措施会议的倡议。

目前,亚信会议已有17个成员国。


温家宝到访埃及签署11项贸易协定


中国总理温家宝到访埃及,开始出访非洲七国。他在开罗与埃及总理纳齐夫举行会谈。

新华社报道,双方就深化两国战略合作进行了深入探讨,达成广泛共识。

两国总理一致表示,中埃要总结过去,面向未来,从长远角度和战略高度看待两国关系,推动双边合作更快、更好地发展。


温家宝预定今天(6月18日)会见埃及总统穆巴拉克。双方签署了《中埃关于深化战略合作关系的实施纲要》等11项经贸协定。

两国都强调《纲要》是对今后双边各领域合作做出的全面规划,对深化中埃战略合作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据新华社报道,双方同意采取措施推动两国关系的发展:包括保持两国政府、议会、政党间的往来,加强战略对话,及时就双边关系及重大国际问题交换看法;探索经贸合作的新领域、新途径,实现双边贸易的均衡发展。

柔性外交:中国大使在美国企鹅群中漫步
星岛环球网 www.singtaonet.com

  政治人物回应中西部的质朴召唤,远离勾心斗角的华盛顿,这不是什么稀奇的事情。不过,换作一名外国的外交官,不舒服地待在大使馆而是飞抵美国这些中部州,那就有些不寻常了。本月早些时候,中国驻美大使周文重就参观访问美国的“腹地”,与奥马哈和堪萨斯城的人们愉快握手。

  周文重的中西部之行为期两天,活动内容包括向商界发表演说、接受当地媒体采访,甚至在企鹅群中漫步。所有这一切都是中国旨在改善冷淡疏远、间或威胁的国家形象的活动的一部分。《今日美国报》对此评论说,中国大使和蔼可亲的风格折射出:随着这个一度与世隔绝的国度逐渐适应在全球事务中发挥重要作用,它在外交上正变得越来越成熟。

  在华盛顿,人们抨击中国的不公平贸易削弱了全美的工业。对中国大使来说,对这些责难视而不见不是应对之道;如果中国要完成由计划到市场的转变,那么与美国的稳定关系就至关重要。基于这些考虑,自被任命为驻美大使以来,周文重就展开魅力攻势,主动接触国会议员和中国问题观察家。这种努力正缓慢奏效。共和党众议员、国会美中工作小组主席马克•柯克说:“就与国会的关系而言,中国外交官的表现完成了三级跳。”

  在这趟审慎的中西部之行中,周文重为所要传达的信息找到了许多听众。他将华盛顿的纷争抛诸脑后,在这里与商会团体频频会面,也得到了与代表十三亿客户的实力派买家相称的贵宾级待遇。在堪萨斯城的一次私人宴会上,密苏里州副州长彼得•金德为周此行定下了基调。“让我们一起做很多很多的买卖!”

  《今日美国报》说,在经历了一百多年的混乱和停滞之后,中国的经济实力开始与其幅员相称。周文重现在代表的就是这样一个国家。在内布拉斯加州,当地商界领袖渴望加强与中国的贸易联系。企业主管们汇聚奥马哈的会议中心,聆听周文重和中国问题专家的演说,他们被这个飞速发展的市场的前景所鼓舞。与会的一百五十多名听众中大约一半人到过中国至少一次。玩具制造商约翰说:“这当然是千载良机。我们把东西卖给它,然后将钞票带回内布拉斯加州。”

  在离开内布拉斯加州之际,周文重赢得了热烈的掌声,以及前去拜访的参议员查克•哈格尔的一番赞誉和支援。哈格尔称赞了周文重摆脱华盛顿、寻求第一手公众意见的做法。

合作范围广泛 温家宝非洲之旅并非全为能源
星岛环球网 www.singtaonet.com

  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17日抵达非洲埃及进行正式访问。这是继1月李肇星外长和4月胡锦涛主席访问非洲之后中国对非外交的又一重大行动,显示出非洲在中国外交战略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对于中国领导人频繁出访非洲,外电和西方舆论特别放大中非能源合作,把中国总理的访问臆测为能源之行。但中国评论新闻网认为,温家宝非洲之旅并非全为能源,双方合作在改革、发展等方面均有巨大的合作潜力。

  外交部部长助理何亚非此前在吹风会上表示,中国与非洲国家进行的合作是以互利双赢为目的的,能源合作只是经贸合作的组成部分。“那种认为中国与非洲开展经贸合作只是为了能源的看法是错误的、片面的。”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非洲研究室主任徐伟忠也表示,当前的中国“非洲热”并不突然,而是中非良好关系的继续“升温”,西方媒体炒作中国对非外交活动是一时之举、另怀目的,显然毫无根据。他表示,相对于西方在非洲长期进行资源掠夺的做法不同,中国更强调资源合作多样化,以促进非洲自身发展为主要目标。

  “中国和非洲国家的合作是出于双方的需要。”徐伟忠说。他认为,非洲有丰富的资源、广阔的市场和发展经济的迫切愿望,中国有改革发展的成功经验和适用的技术和产品,双方合作潜力巨大。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非洲问题专家王洪一从战略层面对中非关系进行了分析。他说,中国和非洲国家同属发展中国家,均面临发展问题。全球化形势下,中非加强合作至关重要。他说,非洲是中国外交上不可或缺的盟友,双方也需要在国际事务中互相支持。

能源问题并未改变中国的外交政策
星岛环球网 www.singtaonet.com

  中国近年来在海外积极获得能源资源来满足日益增加的需求,引起了国际上的不安。人们担心这会导致中国和其他国家出现冲突。不过,美国布鲁金斯学会的中国问题专家认为,中国的能源外交只是中国多元外交政策的一个方面,中国和西方国家爆发资源战的可能性不大。

中国购买资产石油威胁他国利益?

  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加剧了对能源的需求,导致中国从一个石油出口国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石油消费国。

  为了满足不断增长的能源需求,中国在最近几年开始在全球范围寻找能源来源。

  北京在伊朗、苏丹等被西方看作是有问题的国家进行能源投资以及购买能源资产的举动引起了一些人的不安。

  一些分析人士甚至认为,中国的石油公司在海外购买所谓的资产石油从而锁住石油供应的做法是对其它国家利益的威胁。

  中国这种咄咄逼人的能源外交看起来与中国韬光养晦的外交政策相矛盾。中国的外交政策遵循的是与大国发展良好的关系以及维持地区和国际环境的稳定。

  如何看待这两个看似矛盾的方面呢?中国的能源需求是否成为中国外交政策的推动力量?它是否使中国的外交政策发生改变?

邓特抗:能源安全只是一个方面

  华盛顿著名的智囊机构布鲁金斯学会东北亚政策研究中心的访问研究员、香港大学社会科学学院院长邓特抗(James Tang)博士日前在布鲁金斯学会举行的研讨会上阐述了他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他认为,能源安全只是中国外交政策中的一个方面。

  他说:“在能源成为胡锦涛领导下的中国外交政策的一个重要考虑因素的同时,中国的能源安全需求对国际关系的影响只是一个方面,需要在中国多方面的外交政策考虑以及相互竞争的政策政治下加以分析。”

  邓特抗指出,胡锦涛在掌权以来展开了相对低调但是积极的外交攻势,遍访了包括非洲在内的五大洲,但是这些外交举动都含有能源的因素,但是并不是单纯的能源外交,而是有其更为广泛的利益考虑。

中国不会与西方爆发能源战

  基于对胡锦涛掌权以来的中国能源策略和外交政策的分析,邓特抗说:“在胡锦涛时代,中国的确在能源上有不安全感。这种不安全感对中国的外交政策造成影响。

  “但是,中国在全球的扩展并不完全是为了在全球确保能源供应,而是与中国整体的经济发展以及政治立场相一致的。结果,在北京加深对世界不同地区事务的参与的同时,中国的外交政策议题也变得更加复杂。”

  他说,能源问题影响了中国在国际上的行为,但是并没有改变中国的外交政策。

  邓特抗还认为,中国与西方国家爆发能源战的可能性不大。

胡锦涛提和谐地区并非安抚美国对上合组织不满
星岛环球网 www.singtaonet.com

  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在今次上海合作组织峰会中,提出要努力把本地区建设成为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地区”。他说,这是美好的目标,更是艰巨的任务。为实现这一远景规划,胡锦涛还提出了四点建议。可以说,在此之前,胡锦涛主席乃至中国外交部门,都没有正式的、具体的关于“和谐地区”的提法。这次是首次。究其原委,真实意图到底何在呢?

  中国评论新闻网文章称,首先,胡锦涛的这一提法不是突兀的、突如其来的,它是胡锦涛的“和谐世界”思想的进一步延伸及落实。2005年9月,在联合国成立60周年首脑会议上,胡锦涛发表了题为《努力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的讲话,首次提出了构建“和谐世界”的新理念。12月6日,总理温家宝在法国发表题为《尊重不同文明,共建和谐世界》的演讲,进一步阐释了“和谐世界”的内涵。从中国官方对“和谐世界”的认识来看,是把这一构想看作是新时期中国外交宗旨的升华,它将中国近年来在国际上所倡导的新秩序观、新安全观、新发展观、新文明观等有机联系在一起。这种外交理念根植于中国5000年的文化基础,体现了中华民族在对外交往中爱好和平、讲信修睦、协和万邦的文化传统。

  其次,“和谐世界”的思想,不是空泛的摆设,不是虚无的思考,它是能够具体落实的重要外交政策。建立“和谐地区”,是“和谐世界”思想的重要实践。中国的陆地边界2.2万多公里,大陆海岸线1.8万多公里,周边国家多达29个,其中直接接壤的邻国就有14个。对中国来说,提倡“和谐世界”的国际关系新主张,首先就要解决与周边国家的关系问题。中国一直以来实施的是睦邻、友邻、富邻政策,主要的意图在于全面改善与周边国家的关系。从最初的解决边界问题、领土争端问题,到现在需要继续深化合作,需要向地区合作全面发展。

  第三,“和谐地区”概念非常丰富,包含经济的、政治的、文化的因素。胡锦涛在四点建议中讲的很清楚。加强战略协作、深化务实合作、拓展人文交流、坚持开放合作是构建“和谐地区”的四根支柱。而且,胡锦涛是在已经取得了实践经验之后,加以总结提炼的。中国积极参与周边区域合作,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已进入实质性阶段,2005年7月全面启动了降税进程,七千多种商品开始大幅降税。中国积极推动上海合作组织的机制建设。2005年7月,上海合作组织接纳巴基斯坦、印度、伊朗三国为观察员,使该组织延伸到中东和印度次大陆,成为欧亚大陆上地理空间最大的组织。这都使得中国对构建“和谐地区”具有足够的经验和信心。

  第四,“和谐地区”是中国从我做起的重要措施,是符合国家发展需求的,不是与美国、西方展开什么无谓的战略抗衡。据统计,中国与周边国家和地区的贸易额始终占外贸总额的60%以上,从周边国家和地区获得的投资多年来占中国吸引外资总额的70%以上。中国难道不需要一个稳定的区域化市场吗?周边是中国维护主权权益、发挥国际作用的首要依托。周边多为发展中国家,在重大的国际和地区问题上与中国有较多共识,建立“和谐地区”是中国现代化建设事业顺利进行的必要保证。 中国当前求的是和平发展,不是对抗停滞。如果中国到南美或者其它远离中国的地方去做什么“和谐地区”,恐怕就有令美国吃惊的一方面了。若非如此,一切都是正常的。

  有海外的评论以为,胡锦涛主席提出“和谐地区”的概念,是要安抚美国对上海合作组织的不满情绪,这样的理解是失之偏颇的。从“和谐世界”到“和谐地区”,只能说明中国将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的道路,上海合作组织向“和谐地区”目标的发展,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不会看任何国家的脸色,也不需要去安抚什么国家。

中国增加军力其实一点都不神秘
星岛环球网 www.singtaonet.com

  美国对华政策一直以来都存在着令人不安的不协调现象,这一点最近又被拉姆斯菲尔德在新加坡召开的亚洲安全会议上的讲话给凸显出来。美国的五角大楼把焦点放在了中国不断增强的军力上面,因为这是它的首要任务。五角大楼经常通过定期的报告和不定期的声明向美国人发出警告说,“中国很凶狠。”

  中国评论新闻网引述《外国专家分析:中国增加军力其实一点都不神秘》一文称,虽然警告值得重视,但是很难去应对,这是因为官方声明下面的潜台词是围绕着中国军力增强仍有很多谜团。其实,中国增加军力根本就没有神秘性可言,有三个现成的理由可以解释清楚中国为什么要增加军力。

  第一个理由是,经济上不断发展的国家总是自然地要同时增加它们的军费开支。例如,正在快速发展的印度和俄罗斯都增加了它们的军费。

  第二个理由是,中国官方一再声明最终要把台湾统一到祖国母亲怀抱中,正如北京相信的那样,关键是依靠大陆的军事能力。顺着这个逻辑往下推,北京相信,如果大陆与台湾间军事装备的差距越来越大,那么诉诸战争的可能性就越来越小。根据这个思路,北京有理由相信,大陆军事力量增强得越快,政治上的祖国统一就越能尽早实现,在处理台湾问题上出现的狂热的民族主义情绪降温的速度就会越快,长期的和基于现实的政策就会更快地成为台海两岸一个真正的和平通道。

  第三个理由是,中国并不那么神秘,这一点就像拉姆斯菲尔德脸上的鼻子一样清楚,这绝对是对美国不断增强军力合乎逻辑的反应。倒是美国的领导人看起来不能理解国际政治中这一长期存在的逻辑反而令人感到迷惑不解。

  例外论可以允许美国大张旗鼓地增强军力,每年花费大量的国家财政发展武器,不管是在比例上还是在总量上都远远超过了其它国家,但是例外论能禁止别的国家也这样做吗?是不是美国在没有得到国际社会明确制裁信号的情况下就永远不会使用其庞大军事力量呢?
  
  是不是与其它已经是或者即将成为核大国的国家不一样,美国的军事学说明显是防御性、和平性和值得信任的呢?其实,如中国一样,很多国家都宣称其核政策是除非遭到另一方核打击时方可使用,否则禁止使用核武器。想想到底是哪一个国家一贯拒绝向世界提出一个“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政策”?

  以上的所有理由,有助于对中国增加军事力量做出完全令人信服和满意的解释。中国的军事力量并不比美国的军事力量神秘。如果我们想让其它国家裁军,那么我们就先要缩小军队规模,只有这样才可以义正词严地要求别的国家跟随美国。

中国首次派团赴美观摩军演

(中国)天津日报 (2006-06-18)



  应美军太平洋总部司令法伦上将的邀请,中国赴美军事演习观摩团16日上午从北京启程,前往美国关岛。这是美军首次邀请中方观摩美军单独举行的军事演习。   

  观摩团共10人,由解放军军官、外交部官员和新闻记者组成。在来自解放军三军的6名军人中,有3位是少将。   

  中方曾分别于2003年和2005年邀请美军观摩过中国军队举行的军事演习。国防部外事办公室负责人表示,邀请对方观摩其军事演习是中美两军交流的一项重要内容,有利于增进了解、建立信任,也有利于相互学习借鉴,促进各自军队建设不断发展。   

  美军太平洋总部5日发布消息说,美军将于本月19日至23日在美国西太平洋领地关岛附近举行代号为“英勇盾牌—06”的大规模军事演习。包括3个航母战斗群在内,美军在这次演习中将出动30艘舰艇、280架战机和2.2万名军人。
穆沙拉夫:巴基斯坦可通过青藏铁路向中国运油

(中国)和讯网  (2006-06-18)



  阵容少见的豪华。6月13日晚,在50多名政府要员与军方人士的陪同下,巴基斯坦总统穆沙拉夫抵达上海参加上海合作组织成立5周年庆典。

  巴基斯坦目前是上合组织观察员国。但显见,穆沙拉夫总统渴望正式的“名分”。“上海合作组织需要巴基斯坦,我仔细翻阅过上合的宪章,与我们的诉求不谋而合。”他说。

  这位温和的领导人在沪还出席了介绍巴基斯坦的新书“Magnificent Pakistan”(壮丽雄伟的巴基斯坦)首发仪式。他最近提出“开明温和的新文明观”(enlightened moderation),力求在伊斯兰世界树立改革的标杆,把巴基斯坦建设成为一个和谐、稳定和繁荣的国家。

  6月14日,穆沙拉夫接受本报书面专访。

  他说,希望在稳固的政治战略合作前提下,大力加强与中国的经济合作。

  穆沙拉夫此行延续了4个月前访华时的风格——主打“能源牌”。“能源走廊”是他挂在嘴边最常用的词。青藏铁路的即将通车让他感到在海拔4000多米的中巴边境间通铁路也并非天方夜谭。

  反恐也是我们的任务

  《21世纪》:您多次表达希望成为上海合作组织正式成员国。预计需要多久?因为尽管外界传言,成员国扩容的问题已提上了议事日程。但事实上,上合组织在吸纳新成员国问题上十分谨慎。

  穆沙拉夫:是的。巴基斯坦希望成为上海合作组织的正式成员国。我们理解整个过程需要有明确的标准和法律依据,巴基斯坦希望在相关的法律文件出台之后立即被吸纳成为正式成员。上合组织的宗旨与原则与巴基斯坦有着很高的契合度。5年来,上海合作组织发展得很好,顺利地完成了组织建设,我认为具备了进行有效合作的一切机制和条件。

  《21世纪》:您认为巴基斯坦将在该组织扮演怎样的角色?

  穆沙拉夫:上海合作组织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反对恐怖主义、极端主义,这也是巴基斯坦面临的任务。

  众所周知,巴基斯坦是活跃在反恐战争前线的国家,同时也是恐怖主义与极端主义的受害者。阿富汗武装派别塔利班倒台后,许多恐怖分子越界进入巴领土,其中还包括一些来自中亚国家的恐怖分子,他们的存在是对巴基斯坦安全的重大威胁。因此,如何维护地区的和平与稳定与我们利益攸关,我们同上海合作组织在这一领域进行密切的沟通与协调,有利于促进本地区的和平与稳定。

  《21世纪》:反恐是巴基斯坦和上合组织的主要契合点吗?

  穆沙拉夫:上合组织的经济合作议题也是巴基斯坦政府所关心的。巴基斯坦的经济正步入高速增长期,与上合组织成员国的经济合作潜力十分巨大。与此同时,巴基斯坦还是经济合作组织(ECO)、南亚地区合作联盟(SAARC)和伊斯兰会议组织(OIC)成员。巴基斯坦的加入能帮助上海合作组织加强与这些重要的区域组织合作与交流。

  《21世纪》:巴基斯坦经济高速增长具体有何表现?

  穆沙拉夫:我们在2005-2006财年GDP增长达到6.6%,使过去四年平均增长速度达到7%,成为亚洲经济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可以说,近年来巴基斯坦经济处在一个激增的发展态势, 巴基斯坦有一个1.6亿人口的消费大市场,供需之间的差距很大,这将给投资者带来了很大的利润空间。

  中巴通过铁路运石油不是乌托邦

  《21世纪》:那您怎么计划与中国开展经贸合作?以往给人的感觉,中巴关系的重点体现在政治战略上的合作。

  穆沙拉夫:我认为现在是时候大力发展中巴之间的经贸交往和合作了。希望中国企业能到巴基斯坦投资,巴方为中国企业提供很多优惠措施并将尽其所能提供一切便利。中巴两国之间的政治关系稳定而深厚,但目前两国经贸关系和这样的政治关系不能匹配。

  《21世纪》:提出巴基斯坦愿意成为中国的“能源走廊”,你的初衷是什么?

  穆沙拉夫:谈到巴基斯坦地理位置的时候,我总是说巴基斯坦很幸运地拥有了一个十分重要和特殊的地理和战略位置,它扮演着交通枢纽的角色,连接着中国西部地区、南亚以及中亚。没有巴基斯坦,这些国家和其中任何一个国家的往来都是不可能实现的。鉴于此,我们提出了要做中国的“贸易走廊”与“能源走廊”。我们希望通过我们的瓜达尔港以及与该港口相连的公路与铁路,开辟一条通往中国新疆等西部地区输送能源通道。

  瓜达尔港的战略地位显赫,它坐落在波斯湾畔,紧邻霍尔木兹海峡,全球石油运输量中的40%要通过霍尔木兹海峡,正因为如此在瓜达尔港的规划建造之初我们就将其定位于不仅仅是普通货物和集装箱的中转站,更是一个“能源港”。

  《21世纪》:“能源走廊”的概念是指从陆路上把中国与能源丰富的中亚以及海湾地区连接起来,从而缓解中国能源所谓的“马六甲困局”?但目前,喀喇昆仑公路是连接中巴两国陆路的唯一通道。公路要经过“世界屋脊”帕米尔高原,崇山峻岭,有些地区常年积雪,有评论认为,并不适合建设油管。

  穆沙拉夫:关于通过喀喇昆仑公路建设油管运送原油技术上不可行的说法我也听到过不少。喀喇昆仑公路最高海拔16000英尺,油运到这个高度确实有难度。但一个能源专家肯定地告诉我这个方法是可行的,一旦克服这个困难,接下去的步骤就会非常顺利。所以我要说的是,这并非是个乌托邦式的想法,技术上确实是可行的。

  另外想提的是,最近看到报道,中国已成功铺设了青藏铁路,西藏那段最高海拔更是达到了16900英尺。除去海拔高度的因素,穿越中巴边境的路线总长度也只有青藏铁路的一半。我原先倒是认为中巴边境通铁路技术上是不可行的,现在看来给了我些新的启发。

  希望与所有的核供应国集团合作

  《21世纪》:今年美印达成了一份民用核合作协议, 但美国拒绝了巴基斯坦。目前在寻找新的核能合作伙伴吗?

  穆沙拉夫:美国的决定非常武断地对巴基斯坦与印度进行了区别对待。巴基斯坦一直承诺遵守核不扩散原则,我们的民用核项目一直都在国际原子能理事会的严格监督下运作,其中包括反应堆产生出的燃料。我们未来的核能反应堆也将受到严格监管。我们希望所有的核供应国集团成员都能注意到巴基斯坦的能源需求,与我们在民用核能领域展开合作。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澳门特首出访欧盟、比利时及葡萄牙

2006-06-18 11:10 am



  (澳门讯)中新社消息,澳门特区行政长官何厚铧于今天率领特区政府代表团访问欧盟、比利时及葡萄牙。访问期间,他将与欧盟及两国的主要官员会面,以进一步加强关系和深化各方面的合作。

  在欧盟总部及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期间,行政长官将礼节性拜会欧盟委员会主席巴罗佐和比利时首相伏思达,与欧盟及比利时多名官员会晤,并会出席一项合作协议的签署仪式。

  代表团将于二十一日转赴葡萄牙首都里斯本。何厚铧将礼节性拜会葡萄牙总统席尔瓦、总理苏格拉底及国会议长伽马,并会晤多名部长。

矛盾日益突出:外资优惠政策让中国付出沉重代价

南方网


过去20多年来,外资对中国经济发展的贡献是有目共睹的。它们不仅引进了技术和管理经验,解决了部分就业问题,还对中国经济与全球经济的加速融合起了推动作用。但与此同时,中国也付出了环境、土地和税收的代价,并在贸易盈余及原材料价格上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
财政成本----远超被减免的所得税本身

从表面上看,用“两免三减半”的所得税让步换取了外商的直接投资。但实际上,各级财政所付出的代价要远比我们想象的大得多:代价之一是,政府尤其是许多地方政府根据地区和行业的特点在增值税、关税、城市维护建设税等方面也推出了税收返还或优惠的措施。代价之二是,外商投资办厂所获得的地价往往要低于中资企业或市场价格,地方政府既面临着土地粗放经营及可持续利用的问题,又损失了许多应得的土地收益。代价之三是,一些地方政府在水、电价格及部分社会服务收费上也对外商给予优惠。

以上这些恐怕还不是主要的,财政所付出的最大代价在于“两免三减半”所引起的连带效应:外商投资企业充分利用“重外轻内”的税收优惠政策,通过关联交易和不断设立新的外企来达到逃避税或少缴税的目的;在于内资企业不堪税负和不平等待遇,通过种种手段将中资企业“变性”为外商投资企业,以达到享受税收优惠的目的。

价格转移----逃避税收的锐器

从实践中发现的问题看,企业规避税收的手段主要有如下几种:其一,在跨境贸易方面,通过出口高报和进口低报向处于减免税期的企业转移利润,或者是通过出口低报和进口高报使已过减免税期的外商投资企业处于亏损或微利的状态。就前者而言,企业规避的是境外的税收,不是中国税务部门关注的重点,但它往往是洗钱或热钱流入境内的重要渠道。就后者而言,它损害的是中国的税基;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趋势下,这一被跨国经营的企业所广泛采用的手段理应成为中国海关和税务部门关注的重点。

比如河北一家食品公司,2005年主营产品的内销价格为71元/箱,但出口价格仅却为36元 /箱;山东一家制药公司通过境外母公司直接定价的方式,将出口产品单价定为比国内同类产品平均价格低40元,以此来减少销售收入、变相将实际利润转移出境。在当前形势下,企业的上述行为不仅会成为资金外逃的通道,造成国家税收的流失,还会成为外国指责中国低价倾销的口实之一。

其二,在服务贸易方面,外商投资企业通过管理费分摊以及咨询费、技术专利费的转移支付,可以达到向境内或境外企业转移利润的目的。比如河北一陶瓷有限公司,与其香港母公司签订协议,规定每年按其销售收入的32%向境外支付咨询费,仅2005年就支付了804万美元,相当于其当年利润的3倍。深圳一石化有限公司,2003-2005年累计向境外关联企业支付技术转让费、服务费和商标许可费1.6亿元,占总管理费用的56.3%,占未弥补亏损2.6亿元的 63%。其服务贸易开支的比重之高确实令人咋舌。

资本弱化----虚假亏损的通道

在资本项目交易方面,企业不仅可以通过股权转让或注册空壳公司的方式,将母公司注册地变更为离岸金融中心等税收优惠地区,并通过关联交易将利润转移到母公司;还可以通过增加股东贷款及资本弱化的手段,尽可能多地汇出债务利息、减少税前利润。国际经合组织对资本弱化的认定标准为企业权益与债务资本之比低于1:1,美国税制对此的认定标准为1:1.5。按照中国现行税法,企业借入外债的应付利息可从企业税前所得中扣除。

为了达到避税的目的,有些外商投资企业就尽可能多地借入股东贷款,将权益资本与债务资本之比压至远低于1:1的国际标准,以通过资本弱化的手段造成账面亏损,而实际利润却通过债务利息的方式汇给境外的母公司。

除了资本弱化外,现在还有许多外商投资企业通过价格转移将实际收益汇往在避税型离岸金融中心注册的企业,而国内外商投资企业本身却长期处于亏损状态。

以上这些资本项目交易方式,在造成税收流失的同时,也给中国的外债管理和反洗钱工作带来许多问题。

新外企是老外企逃避税收的载体

境外投资方根据两免三减半的时间段,滚动设立新的外商投资企业,并通过境内新老外企之间或境内外公司之间的关联交易让老外企亏损、新外企获利则是另一种逃避税收的手段。

比如某著名的台资食品集团,就有按减免税期不断增设外商投资企业的趋势。该台资的系列企业,设立后头两年的利润特别多;税收减半的三年,利润就显著下滑;全额缴税后,更马上陷入盈亏临界点或亏损状态。而调整新老外商投资企业利润的办法还有前面提到的关联交易手段。如青岛一韩资制鞋有限公司,通过境外母公司操纵进出口价格,以及让老外企承担新外企额外费用的办法,让老外企常年大额亏损、新外企利润率奇高。该集团在税收优惠期企业的净资产收益率曾高达 757%,与经营范围相同的老外企的持续亏损形成了鲜明对照。

外企亏损的“奥秘”

以上这些逃避税办法,从某种程度上说是经济全球化及跨境投资的结果。但中国的所得税优惠政策显然使这些手段被应用得更加广泛了,而且很容易带来如下一些乱象:即一方面外商投资企业的亏损面高达60%,年亏损额逾1300亿元;但另一方面少数外企的利润率却惊人地高,而且大多数外企长亏不倒,许多企业甚至越亏越投资。与此同时,从资金流看,中国目前正处于真假外商的直接投资持续大规模流入的状态;但从产权归属看,却面临着中资企业外资化、资本外逃、洗钱以及境内居民大量到离岸金融中心注册等许多问题。

让我们先看一批世界上利润“最丰厚”的外商投资企业的案例吧。根据2004年浙江省外商投资企业联合年检的资料,在参加年检的1.6万家样本企业中,净资产收益率在50%以上的高额利润企业有399家,占样本总数2.48%,其当年实现净利润合计8.64亿美元,占样本企业总额的20.83%。这表明,在浙江,占比不足3%的外企,获取了超过两成的利润额,其平均净资产收益率高达71.18%,比所有参检企业的平均数整整高了60个百分点。

在这些高额利润企业中,有348家或87.22%的企业正处于两免三减半的税收优惠期。在同年度山东年检资料中发现,成立于2004年7月的一中日合资企业,通过转让定价将原应在日本实现的利润转移到中国,通过将部分原材料成本及厂房租金转嫁给已过税收优惠期的老外企,成功地在当年度就将资本收益率和净资产收益率分别拱高至1106%和92%。宁波某轴承有限公司,虽然成立于2004年,投资款仅75万美元,但当年就实现利润133万美元,资本回报率高达177%。

以上这些利润特别丰厚的企业,往往对应着一批持续亏损或突然由盈转亏的外商投资企业。如前面提到台资食品集团,虽然其新设立的外企利润率特别高,但同一集团内部生产类似产品的老外企,无论是业务还是损益状态却均出现了集体萎缩的状况。由于有境外母公司或境内关联企业的高额利润支撑着,因此,这些亏损的外商投资企业大多能一直经营下去。而且,为了获取再投资的优惠,许多外企都愿意扩大再投资;为了在减免税期结束后能找到一个可以转嫁利润的载体,部分外商还乐于增设新的外商投资企业。这就使我国出现了外企越亏越投资、累计亏损及投资规模均越滚越大的怪异现象。如浙江嘉兴一公司虽然已连续亏损8年,累计亏损已远超其资本金,但母公司却对其连续增资、增外债。前面提到的深圳某石化企业,通过对关联企业支付服务贸易开支使自己处于长期亏损的状态,但其投资规模同样也是越滚越大。

外资“变异”----境内居民变身外资股东

对中资企业而言,两免三减半所引起的乱象之一就是假外资的大量存在。假外资主要有三种类型:第一种是在港澳及国外有实体经营的中资企业,出于发展战略的需要,回到国内来创办外商投资企业;第二种是出于海外融资的目的,通过注册海外空壳公司及返程收购,以红筹形式上市的原内资企业;第三种是纯粹出于政策性寻租的目的,到境外尤其是离岸金融中心注册空壳企业,然后将自己变性为外企的原内资企业。

由于税收和土地优惠的诱惑力如此之大,因此,第三种形式的假外资目前在中国已非常普遍。时至今日,不仅实行单一低税制的香港成为内资企业注册壳公司的宝地,维尔京、开曼、萨摩亚和百慕大等避税港型的离岸金融中心也日益受到避税者及政策寻租者的欢迎。根据中国商务部的统计,维尔京、开曼、萨摩亚已分别成长为中国FDI第2、第7和第9大来源地。在这当中,假外资的比重应该是比较高的。至于全部的 FDI中假外资的比重到底有多高,世界银行早在1992年就估计该比重已经达到25%;而许多专家学者则估计,到目前为止假外资的比重应该已超逾33%。

重外轻内累积的矛盾日益突出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外资的超国民待遇在促进中国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带来许多负面效应。其一是前面提到的国家税源的长期流失。如果外商采用关联交易及不断增设新外企的方式,那么国家税源的流失就不仅是巨大的,而且还是长期的。其二是对外资过分优惠的风气以及对GDP增幅的痴迷追求,使许多地方政府没有在工伤保护、环境保护以及执行最低工资标准方面对外资进行必要的监督。其所导致的后果就是许多蓝领工人的合法权益得不到有效保障,不少地方的环境出现日益恶化的迹象。其三是“重外轻内”的政策损害了中资企业的发展潜力,影响了中资银行的竞争力和打消呆帐的潜能,加速了中资企业外资化的进程,为今后的资本实质性外逃埋下了隐患。其四是加剧了对外贸易的不平衡,使中国连续十一年成为国际反倾销的首要对象。在出口贸易中,虽然中资企业的比重有所上升,但外资占进出口贸易的比重仍然在60%左右。在全球产业分工中,利润最丰厚的品牌、技术和销售环节基本掌握在外商手中,中国居民能拿到的只有少量的加工费;尽管如此,在贸易争端及能源、原材料价格上升过程中中国却是受到不公正指责的少数国家之一。最后,真假外资的不断涌入以及其所连带的外债增加,使中国国际收支不平衡的矛盾更加突出。从前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外商直接投资、资本弱化、将境外的利润转移至新外企、假亏的老外企为了弥补流动资金的不足而借入外债、假外资非法从境外购入外汇,以及红筹上市企业调回募集的资金,均会造成正常和非正常资金的大量流入,给国际收支平衡及 汇率稳定带来困难。

为了解决日益突出的矛盾,我们认为,在中资企业已经成长壮大、生态环境正在日益恶化、外汇储备规模庞大以及银行系统的流动性非常充裕的情况下,中国确实应该尽快调整外商投资政策。一方面应逐步推进对外开放进程,另一方面应及早统一中外资企业的税率和税前抵扣标准。由于政局稳定,劳动力资源丰富,市场潜力很大,因此只要不在税收、土地等方面采取歧视性的政策,就用不着担心外资会逃走。今后,税收优惠应该以产业和技术为导向;无论是中资还是外资,谁具备了规定的条件,谁就应该享受国家给予的优惠。税收方面的差异化政策,应该成为引进先进技术、树立民族品牌、鼓励自主创新、保护环境以及促进国际收支平衡的有力手段。

解放军三少将关岛观摩美军演习

中国派出包括三名少将在内的10人代表团前往美国关岛,观摩美军在下周一开始举行的事演习。

观摩团由解放军三个兵种的6名军官、外交部官员和新闻记者组成,包括3位少将。

新华社报道称,这是美军首次邀请中方观摩美军单独举行的军事演习。

美军太平洋总部本月初宣布,将于本月19日至23日,在西太平洋的美国领土关岛附近,举行代号为"英勇盾牌-06"的大规模军事演习。

演习包括3个航母战斗群,美军在这次演习中将出动30艘舰艇、280架战机和2万2千名军人。

美军太平洋总部司令法伦上将于5月份访华期间,正式邀请中国观摩这一演习。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刘建超6月8日表示,中国将接受美方的邀请。

中国曾经分别于2003年和2005年邀请美军观摩过中国军队举行的军事演习。

国防部外事办公室负责人表示,邀请对方观摩其军事演习是中美两军交流的一项重要内容。

他指出,这将有利于增进了解、建立信任,也有利于相互学习借鉴,促进各自军队建设不断发展。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