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06/30

新海峡时报 中国应积极改善中日关系

新海峡时报 中国应积极改善中日关系
来源:马来西亚《新海峡时报》 星岛环球网 www.singtaonet.com

一个令人鼓舞的迹象表明,中日双方都设法缓解两国间的僵局并寻求改善,这是加强东亚地区一体化及最终形成一个亚洲社会的先决条件。

最明显的迹象是日本恢复对华贷款。日本提供6.6亿美元用于10个项目,涉及环保、教育和人力资源。日本从1979年开始向中国贷款,在去年因中国反日情绪高潮而停止。

中日外长李肇星和麻生太郎举行了一个多小时的会面,双方同意恢复两国间有助增进了解和建立信任的安全对话。此外,他们还同意加快谈判速度,解决中国东海水底天然气的分歧。

麻生在多哈会议后一个重要的讲话中表示,日本、中国和韩国对于亚洲的未来有着共同的看法,因此必须“建立前瞻性的关系,在广泛的领域中加强对话与交流,谨记亚洲的未来是一个整体。”

如果中方认真希望与日本改善关系,它应该展示出与日本一样急于举行双方接受的最高层次政治对话的态度。中国应该乘胜追击,利用东盟地区论坛会议的优势举行新一轮的部长级讨论。日本已明确表示愿意与中国在任何地方、任何时候举行会面,在国际社会的眼中,中国是在一再拖延。

北京呼吁东京采取行动改善双边关系,中国还有很多可以及应该做的事情。中国多年来强调党在抗日战争中的作用的宣布强化了中国人对日本的负面形象。同时,北京没有对日本二十多年来大规模的经济援助给予赞扬,因为受控制的新闻媒体没有报导这些消息,绝大多数中国人仍然不知道日本在帮助中国。

中国学者现在才开始评论中国宣传的偏面性。中国社科院学者陶文钊认为,中国应该“承认日本对中国的经济建设的贡献”,并指出,日本是对中国最早解除经济制裁的国家。

由于新闻媒体受到共产党的控制,北京完全有可能逐步改变对日本的宣传路线。中国猛烈抨击篡改历史的日本,它自己也应该尽力展现一个全面的日本,而不是也将事实加以扭曲。如果中国政府确实采取这样的行动,将是彻底改善关系的大好机会。(作者:Frank Ching)

小泉的“谢幕之旅”

--------------------------------------------------------------------------------



● 邱震海(香港)

  日本首相小泉从加拿大抵达美国,与布什举行峰会,并享受布什在白宫为他举行的正式晚宴。据透露,小泉此次访美还将提出建构“日美全球同盟”的设想。除此之外,作为摇滚歌手“猫王”的“粉丝”,小泉还将在布什夫妇陪同下,搭乘“空军一号”座机前往“猫王”故居参观。

  鉴于其三个月后就将卸任,小泉的此次美国之行被普遍视为“外交谢幕之旅”。众所周知,在小泉当政的五年里,日美关系被赋予了特别重要的色彩;与此同时,日本外交的另一根支柱——亚洲关系,却不但没有受到重视,而且还因小泉执意参拜靖国神社而受到重创,其对日本外交的后果也是严重的,去年日本“入常”努力受挫就是一例。

  当然,过去五年里,随着中国崛起进程的展开,无论在中美还是在中日双边关系方面,都发生了许多微妙的变化,尤其是中日关系的许多深层次、结构性问题(包括两强并列、亚洲中心地位、能源和其他资源争夺、领土争夺等)开始从深层浮上表层,并在情绪化的历史问题的包裹下得到集中爆发。而中日这些深层矛盾的显露,一定程度上强化了日美同盟关系。在另一方面,围绕着朝鲜带来的安全困扰(其中包括平壤核计划以及最近的试射导弹意图),也对日美同盟关系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美国对日施加压力

  因此,小泉在卸任前夕对华盛顿展开的“谢幕之旅”,对小泉和布什都具有在亚洲范围内不可比拟的重要性质。但与此同时,日美关系最近也有一些不太和谐的信号传出,一如中日关系最近倒似乎有些微微回暖的迹象,其间的吊诡之处值得人们关注。

  这次华盛顿若能让小泉在美国国会发表演讲,那对小泉和日美关系都将是一个极其重要的指标。但就在不久前,美国众议院外交事务委员会主席海德曾明确要求,小泉若在美国国会发表演讲,必须承诺今年8月15日不参拜靖国神社,因为靖国神社里的甲级战犯,正是当年发动对美太平洋战争的罪魁祸首。海德表示,小泉若在演讲后再参拜神社,那将极大刺激美国人民的感情。

  布什去年在会见胡锦涛时也表示,鉴于他父亲曾是参加对日作战的老兵,他个人对靖国神社“负面印象居多”。另外,从去年下半年开始,美国在改善中日关系方面,对中日双方都施加了压力。

  种种迹象表明,虽然对日本一头绑在美国战车上的举动,华盛顿表示心领神会,但对日本罔顾与亚洲邻国的关系,美国也并非无动于衷,因为这将最终损害美国在亚洲的利益。在这种情况下,日本对亚洲政策最近出现了某些松动,集中体现在中日关系方面,包括解除对华日元贷款冻结、邀请中国高中生访日。

  因此,在“后小泉时代”,日美同盟将继续是日本外交的主基调,但可能日本新领导人会适度改善与亚洲的关系。在中日关系方面,除了小泉过去五年搞得一团糟之外,中日高层其实都认识到,双方均无法承受持久恶化的代价。

  因此,最近一段时间,北京面对“后小泉时代”也频频释放出善意信号,最典型的就是胡锦涛不久前对日本大使表示,愿意在有条件时访日。胡锦涛此举做得颇为巧妙,既设定“有条件时”为前提,又不明指所谓条件为何,给日后的中日良性互动留下了充足的余地。

  在这方面,日本领导人暂时不参拜靖国神社,以及不发表刺激中日关系的言论,是中日关系回暖的微弱前提。

·作者为香港资深时事评论员

日中必有一战? 美国小说妄称两国2009年开战

(中国)东方网 (2006-06-30)



  日本部分右翼一直认为日中之间是水火不容的。“日中必有一战”的说法从未平息过。《产经新闻》27日刊登文章,公然称“2009年中国将发起攻击,导致日中开战。”而这种说法的来源是美国两位原国防部高官新出版的一本名为《对决》的小说。书中称,“2009年,中国将通过钓鱼岛所有权问题、靖国神社以及石油资源等问题对日本提出强硬要求,结果遭到日本强烈抵制。最后导致中国发射导弹袭击靖国神社。日中战争再次爆发。”

  故事情节荒诞离奇

  《对决》一书的内容极其荒诞离奇:在中国结束了2008奥运会之后的2009年1月,美国诞生了首位女性总统。这位女总统属于民主党,是个亲华的政治家。此后,中国联合俄罗斯在钓鱼岛举行大规模军事演习,对日本进行“挑衅”。日本要求美国新上任的女总统对中国提出抗议,不料遭到拒绝。

  据小说描写,中国2009年的贫富差距加剧,失业率激增。为此只好通过煽动国内的民族主义,把人们的不满引向日本以缓解国内的矛盾。并表示,“日本首相参拜靖国神社就等于是在对中国宣战。”于是,中国反日示威游行在全国展开,人数达到2000万,并把日本技术员当做间谍进行审判。中国政府以此为由要求日本天皇谢罪,逼迫日本放弃钓鱼岛的所有权。双方僵持不下,为了增加压力和砝码,中国对数名日本间谍判处了死刑,并对日本进行了网络攻击,导致东京证券交易所、航空管理系统瘫痪。此外,中国还发射了几枚导弹越过日本列岛上空,对钓鱼岛区域发出威慑轰炸。

  小说继续写道,2009年8月,中国再次发射巡航导弹直击靖国神社,彻底摧毁了神社。同时,开始正式攻击钓鱼岛。日本自卫队被迫迎战,日中海战正式拉开序幕。但是,美国亲华派女总统却表示,不想和中国进行战争,并以此拒绝对日支援。结果日本首相向联合国发出请求,希望联合国为日中大战主持公道。最后,日本由于损失惨重宣布投降。

  是想提醒美国政府

  据《产经新闻》介绍,该书的两名作者都是美国原国防部高官,一个是曾担任老布什政府国防高官的杰特·巴比(音译),另一个是曾在里根政府国防部任职的爱德华。两人都是国际安全保障以及中国军事问题专家。文章称,该书作者还分析了中国的对外战略以及人民解放军的实际情况。该书6月初已在美国上市。据说出版这本书的用意是想避免战事的真实发生,提醒美国不能放松对中国的警惕和抑制。

  过激言论并非主流

  记者在美国各大网站搜索了一下,并没有找到这本书,表明此书并未在美国引起多大反响。之所以会被日本媒体发现并拿来介绍,恐怕是为了其国内的各种战争论服务。早在日中因钓鱼岛归属问题发生争议的时候,日本少数右翼就曾经叫嚣要不惜通过武力夺回钓鱼岛。这种论调也随着日中关系的变化而时高时低。特别是在最近日中围绕东海问题关系紧张时,日本少数政治家也曾发表过不惜动用自卫队保护日本进行开采等言论。一时间,日本媒体也纷纷推出专题报道,分析日中开战的可能性。《读卖新闻》等还推出报道,专门讨论“钓鱼岛是否会变成战火之海”等。在日本的右派网站上,还有一个专题,就是讨论“日本是否应该向中国开战”的。其中就有人匿名发言称“这不过是时间早晚的问题”等等。当然,大多数日本人还是热爱和平的,各种战争论调也绝非日本媒体的主流。除了个别右翼媒体之外,这种过激的论调极少出现在其他媒体上。


俄罗斯公司将向中国大量输出天然气

德新社消息:世界最大的天然气开采公司-俄罗斯天然气公司董事长阿列克谢?米勒在股东大会上宣布了该公司宏伟的中国市场开发计划。星期五,米勒在莫斯科说:“2011年开始,我们每年将向中国输出680亿立方米天然气。作为比较:德国是俄罗斯天然气公司最大的外国主顾,2004年从该公司购买了近400亿立方米天然气。米勒强调说,西方市场优先,但今后15年内,中国、印度和韩国将上升为最大的天然气客户。


戴姆勒-克莱斯勒公司在北京正式投产
德新社消息:戴姆勒-克莱斯勒公司在北京的汽车制造厂今年将进行全额生产。戴克公司董事会成员格鲁勃说,2005年底开始的E型奔驰轿车试验生产阶段今年年中已经结束。这样,2006年年底即可在北京生产数千辆E型轿车。2007年起,还将生产新的C型轿车。中期来看,戴克公司准备在北京年产25000辆C型和E型轿车。此外,在第二个车间还生产好几种型号的吉普车,并按订单生产三菱汽车。

中国批评美放宽美台官方接触


美台之间有频繁接触
中国外交部指责美国众议院通过修正案,解除美国和台湾之间政府官员交往的多项限制。
外交部发言人姜瑜在昨天(6月29日)的新闻发布会上说,“美国国会众议院通过有关议案,严重违背中美关系的基本准则和三个联合公报的原则,与美国政府多次重申的一个中国的政策也是背道而驰的。”


美国众议院周三(6月28日)通过的修正案还必须得到国会参议院的批准才能生效。

提出这项修正案的议员们表示,解除这些没有必要的限制将让美国更有效地和台湾沟通。

这项修正案的发起人是众议院共和党议员、国际关系委员会成员汤姆·坦克雷多(Tom Tancredo)、罗伯特.安德鲁斯(Robert Andrews)和众议院台湾事务议员团两名主席史蒂夫·沙伯特(Steve Shabot)和沙罗德.布朗(Sherrod Brown)。

修正案解除了美国军方高层访台的禁令,但未触及美国与中国建交后实施的其他限制台湾官员访问美国规定。

目前,美国仍实施的其他禁令,包括禁止美国文职官员在白宫和国务院等特定政府机构会晤台湾官员。


美国参院可能在今年稍晚辩论放宽台美官员接触规定的议题。

台湾反应

台湾外交部发言人吕庆龙对美军现役将领是否能立刻访台持保留态度。

他说,“我方感谢众议院的友善,但这项决议还要再经过参议院通过,还要看美方行政部门如何配合。”

外交官员表示,美国国会在去年与今年处理国防授权法案时,都已有类似的解除美军将领访问台湾禁令的决议,众议院在通过国务院经费法案也做同样的决议,并不令人意外。

但台湾驻美代表李大维曾与美方交涉这件事,美国国务院至今仍未落实。

台湾与美国断交以来,双方军事交流从低谷逐渐回升。

台湾现役军官与将领在断交后仍可到美国受训与交流,双方交流项目随着台湾经济实力增强,对美军售金额大幅增加,军售额度可换算为每年台湾赴美军事交流员额,使得美军各级训练机构中都有台湾军方人员。


解密文件显示英国曾计划对华核打击


英国解密文件:香港当时被认为容易受到攻击
英国政府解密文件显示,英国50年前曾计划对中国实施核打击。当时的英国政府认为,这也是保护香港的最后手段。

英国国家档案馆公开的资料显示,在1961年的时候,英国认为如果香港受到威胁,英国将以核武对付中国。

解密的资料显示,当时英国官员积极营造的姿态是:香港一旦受到敌对攻击,英国将以核武还击。

英国在1997年把香港的主权交还给中国。

英国国家档案馆公开的资料是英国首相麦克米伦在1957-61年间收到的信件,当时香港被认为很容易受到攻击。

这些密件显示,1961年2月,英国外相霍姆写了一封"绝密"的信给国防大臣和首相,内容是英国希望中方了解英国一方面不会让香港变为美国的前哨基地,但同时也要使中方相信"攻击香港将导致涉及美国的核武报复"。

英方就有关计划接触美国,但美军太平洋舰队总指挥弗尔特只是审慎回应,最后这计划被放弃。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