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06/13

美联储:人民币灵活可双赢

美联储:人民币灵活可双赢


美国联邦储备局主席伯南克表示,如果中国采取更有弹性的汇率机制,对中国和世界经济都会更加有利。

伯南克在美国华盛顿的乔治城大学演说时还说,如果中国当局允许人民币的汇率更加灵活、在更大程度上由市场机制来确定其币值,中国就可以拥有更为独立的货币政策。


伯南克说,中国是一个规模庞大的经济体,因此越来越需要独立的货币政策。而在汇率固定的情况下,独立货币政策的施展能力会受到严重的限制。

他还指出,中国的经济增长过度地依赖出口,灵活的人民币汇率则可以推动内部需求、达到更好的平衡。

中国工资上涨促使企业裁减雇佣计划

(英国)FT中文网 (2006-06-13)



  据临时雇佣集团万宝盛华(Manpower)表示,中国金融与专业服务行业的工资已上涨17%,促使本土雇主裁减雇佣计划。

  万宝盛华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杰夫·约雷斯(Jeff Joerres)说,在上述受影响的行业,企业需求的员工只须等上60天,就能找到工资和待遇更好的新雇主。

  万宝盛华表示,工资上涨与中层管理人员的短缺已促使各家公司裁减第三季度的招聘计划。万宝盛华的全球雇佣调查受到人们密切关注,公司去年扩大了调查范围,将中国包括在内。

  约雷斯表示,迅速上升的雇员损耗率已扩大至高端制造企业。他还指出,行为转变以及工资上涨正在促使雇员更为频繁的流动:“人们说:‘我必须挪地方以保持领先’。”

  在压力之下,中国雇主们降低了对第三季度与前三个月相比的雇佣预期,万宝盛华最新的调查详细说明了这种情况。万宝盛华的这一全球性雇佣调查覆盖25国,并在今天发布了调查报告。

  “一些公司已暂停招募,因为它们感到像轮子上的沙鼠一样不由自主,”约雷斯表示。他指出,虽然中国的雇佣趋势维持强劲,但落后于印度雇主的趋势,在印度,管理层有足够“带宽”来整合新员工。

  万宝盛华的季度调查报告表明,至9月30日为止的三个月,中国的净雇佣前景下跌到只有6%的水平。净雇佣前景是用预计增加雇人的公司减去预期减少雇人的公司后得出的百分比。相比之下,去年同期为13%,而上一季度为21%。

  万宝盛华是全球销售量最大的临时雇用中介机构,公司还指出,美国净雇佣前景连续10个季度维持正值,季节性调整后的净前景为21%,与一年前的预测相一致,也略高于前一个季度。

美媒恶炒中国间谍 中国外交部斥其目的不可告人

(中国)荆楚新闻网  (2006-06-13)


  一天冒出两起 案情听着离奇   

  美又炒作“中国间谍”   

  李文和案刚以美国政府和媒体的赔偿而告落幕不久,6月7日,法新社和美联社这两大世界通讯社又分别发了一条有关“中国间谍”的稿件,巧合的是,两条新闻电头都是“洛杉矶”,而这两个有关“中国间谍”的案情则一个比一个离奇。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刘建超8日说,所谓的中国通过多种渠道从美窃取军事秘密的指控是出于不可告人目的的、毫无根据的谣言。   

  法新社报道称,一个名叫丹尼斯·吴的华裔美国人已在法庭上承认了自己向“中国间谍”提供帮助的行为。丹尼斯曾是美国联邦调查局(FBI)的工作人员,FBI指控她在工作期间向正在接受FBI调查的“华裔间谍”提供机密情报,泄露了FBI对这名“中国间谍”的调查情况。   

  就在同一天,美联社报道了更离奇的一出“中国间谍案”。FBI指控一名华裔美国工程师向中国出卖有关美先进军舰的情报,来自两个家庭的多名成员被卷入其中。据称,“来自中国”的这一间谍案缘起上世纪90年代,美一家电力投资商前往中国准备收购中国发电厂。谈判中,中方“忽然提出要求在发电厂设备中安装一种消声设备”。美媒体称,“这种消声设备在军事用途上效果显著,所以这引起情报部门极大关注”。   

  报道称,2002年初,美军事机构发现,“中国潜艇已用上类似技术”,于是,美政府秘密调查。上世纪80年代从中国大陆来美留学,后在从事军事技术开发的私营企业任技术主管的麦大志及夫人赵丽华就落入了FBI的视线。在麦大志被调查期间,其弟麦大泓和妻子从中国来美。尽管他们是为团聚而来的合法移民,却也成了FBI的目标。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的学者郭晓兵认为,这显然是对“中国军事威胁论”的炒作。2004年,美右派的《华盛顿时报》就曾载文说中国的094潜艇构成威胁。正是由于一些保守派的不断炒作,才使得美出台《中国军力报告》过度渲染“中国军事威胁”。而且案件细节也经不起推敲。目前美允许对华出口的一些技术设备也都是出口到在华外资企业中,实际上仍在美掌握中。至于所谓的消声技术,中国完全有能力自主研发。   

  一天两起间谍案,且同“来自中国”,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的倪世雄教授认为,这两件偶发性案件其实说明了中美关系中隐藏的一些必然矛盾。   

  2001年以来,美西部华人聚集的第二大城市洛杉矶就成为美认为“中国间谍”辈出的城市。先是第一代侨领熊德龙被美司法部追究,不得不流亡。紧接着,第二代侨领罗文正又因“经济”问题遭到FBI调查,最后不得已流亡他国。此事未平,第三代侨领、来自中国广州的陈文英又遭FBI指控,成了全美新闻头版头条的“双面间谍”案主角。美许多华人团体认为,这是某些敌视中国的人为制造“中国威胁论”,故意在“中国间谍”问题上大做文章,甚至人为地给华裔美国人设陷阱,诱使他们成为所谓的“间谍”,然后利用这些事件大做文章,以达到不可告人的目的。   

  专家认为,从李文和案到陈文英案,都被FBI闹得沸沸扬扬,看上去似乎证据确凿,但都是“光打雷不下雨”,最后不是没结尾就是低调放人。但美如此行为,不仅给在美华人带来巨大压力,也将给中美间的正常合作和交流带来障碍。

中日自由贸易谈判时机未到 有望2008年启动

(中国)北京青年报 (2006-06-13)



  “现在举行关于建立中日自由贸易区谈判的时机不成熟,等2008年以后中国实现加入世贸组织的承诺后,可以进行谈判。”日本贸易振兴机构理事长渡边修在北京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说。   

  渡边修认为,中国的知识产权问题是阻碍中日自由贸易区建立的原因之一,但两国政治关系的冷淡和国民感情的恶化也不可忽视。    

  渡边修理事长认为,中日之间如果建立自由贸易区,将涉及标准的制定、中国的知识产权保护等多种因素的制约。和美国、欧盟就知识产权向中国施压一样,渡边修着重提出了中国的知识产权问题。但他承认,中国的知识产权保护取得了一定成绩,加入世贸组织7年来中国遵守规则,做出了相应的努力。“制度不是一下子建成的,希望中国在2008年取得一定成果。2008年后时机成熟时,双方展开谈判。”渡边修表示,日本愿意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提供帮助,中日可以举办研讨会,日本也愿意为中国培训“打假”官员。   

  渡边修对记者说,中日“政冷”并没有直接导致“经冷”,但要想进一步发展经济关系,必须有良好的政治关系推动,也需要国民的理解。“从现在开始,中日国民之间应加深理解和信任,政治上让对方更放心。”渡边修说。   

  目前,韩日之间、中韩之间的自由贸易谈判都已经从学术研讨阶段进入政府协商阶段,而中日自由贸易却迟迟不见动静。有关专家认为,由于日本方面出于农业保护、地区事务话语权、与其他大国的关系等方面的考虑,采取消极态度,因此中日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举步维艰。   

  在东亚经济一体化呼声日渐高涨的情况下,中日自由贸易区的建立无疑具有重大意义。然而,由于历史问题的困扰和现实中日本对中国存在的疑虑等多种原因,欧盟以法德为轴心的情况在亚洲难以上演,东亚一体化进程反而以东盟为轴心。渡边修介绍说,亚洲各国所处的发展阶段不同,情况有差异,20世纪90年代后期,中日两国推动了亚洲分工体系和产业结构的形成。1985年到2004年,世界贸易增长5倍,东亚则增长10倍,是世界平均水平的两倍,东亚地区区域内贸易占到各国对外贸易的54%。然而,正是由于高低分工的现实,各国有关税、投资的限制。“中国和东盟可以顺利地进行自由贸易谈判,因为双方都是发展中国家,降低关税即可,但中日之间要涉及很多问题。”渡边修说。   

  渡边修担任理事长的日本贸易振兴机构宗旨是促进日本对外贸易的发展。他本次来中国,就是试图解决一些目前困扰日本企业对华投资的问题,一是向中国提出知识产权问题,二是希望和中国签订投资协定。在6月8日下午举行的“东亚经济相互依存不断深化过程中的中日企业之商务合作”研讨会上,渡边修抱怨说,日资企业在中国遇到的难题是行政不透明和随意性,中央和地方不统一,要想让日本对华投资持续增长,需要签订中日投资协定。

中国适当出口武器合理合法 并未引起人道主义灾难

(中国)人民日报 (2006-06-13)



  “中国按照国际游戏规则,适当出口常规武器,是合理合法、无可指责的。”军控与裁军问题专家、中国军控与裁军协会研究部主任腾建群12日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中国对有限的武器出口进行了严格的管制,并没有危及地区和平,也没有制造人道主义灾难。   

  12日,国际人权组织“大 赦 国际”发表了一篇有关中国武器出口问题的报告,指责中国向缅甸、尼泊尔、苏丹、非洲大湖地区等大量出口武器,引起了这些地区的局势紧张,并导致了人道主义灾难的出现。   

  针对这种指责,长期研究中国军控与裁军问题的腾建群说:“中国在军事装备及其技术转让问题上,严格遵循有关国际协定,并进行了严格自律,这种指责是无中生有和不负责任的。”   

  军火贸易作为世界上最赚钱的买卖之一,是许多国家获取经济利益,保证本国军事工业生存与发展的重要途径。所以,任何一个具有武器生产和出口能力的国家,无不想方设法占领更多的市场份额。   

  “在国际军火市场上,中国是出口武器最少的大国之一。” 腾建群向记者列举了瑞典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提供的一组数字:从2000年到2004年,在常规武器方面,俄罗斯共出口269.25亿美元,美国出口259.3亿美元,而中国出口仅为14.36亿美元,只有美国的约1/20。   

  腾建群说,按照联合国大会决议,中国参加了联合国常规武器转让登记。“联合国常规武器转让登记的情况表明,中国的常规武器出口同美、俄、英、法、德等国家相比,数量很小。”他说。   

  据腾建群介绍,中国常规武器转让遵循“三原则”——武器出口应有助于接受国的正当防卫能力,不损害有关地区和世界的和平、安全与稳定,以及不利用军贸干涉主权国家的内政,在国际上获得广泛好评。   

  对于小武器的出口管制,中国更加重视,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和行政措施,严格管理小武器生产、库存、运输、贸易、使用、收缴等各环节。腾建群说,中国所有的常规军品,包括小武器的出口管制均以《军品出口管理条例》为准,实行统一的军品出口管理制度。对违反条例规定、构成犯罪的,将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大 赦 国际”的报告提到,中国的一些武器制造商无视政府的法令,而大量出口武器以赚取利润。   

  “这种说法完全是主观臆断、信口开河。”腾建群反驳说,在中国,小武器生产厂家和贸易公司对其生产或转让的小武器都有详细的记录,并长期保存。从生产厂家到最终用户之间的各个环节,都有较完备的记录和保存体制,基本上做到有案可查,不少企业还建立了专门的电脑管理系统。   

  腾建群说,中国还以积极和负责的态度,建立起武器出口的最终使用者制度,防止武器通过第三方流落到热点和敏感地区。他介绍,中国小武器的标识包含了型号、生产厂代号、生产批次、生产年号等信息,可以保证中国主管部门识别并追查至每一件小武器。目前,中国正积极考虑按《枪支议定书》和《行动纲领》有关要求进一步完善标识体系,如修改相关的标准、增加国别代码、研制防伪工艺等,以便使中国生产的小武器更加易于识别。   

  “中国对武器出口的自律与严格管理,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赞誉。”腾建群说,2005年4月,联合国小武器问题研讨会在北京成功召开,在中国的倡导下,与会各方一致认为世界各国应该进一步加强在制止小武器非法扩散、转让和贩运方面的合作。   

  “中国在军事装备转让方面所坚持奉行的原则和做法,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和地区稳定,有助于推动国际军控与裁军沿着健康的方向发展。”腾建群说。

被指“最不负责任武器出口国”
  中国驳斥国际特赦组织报告

--------------------------------------------------------------------------------



  (北京综合电)新华社昨天发表文章,对国际特赦组织的报告予以批驳。该组织日前在报告里指责中国是世界上最不负责任的武器出口国之一,而且助长了苏丹、尼泊尔和缅甸的暴力冲突。

  中国军控与裁军协会研究部主任腾建群昨天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这种说法完全是主观臆断、信口开河。”

  他说:中国按照国际游戏规则,适当出口常规武器,是合理合法、无可指责的。”并表示中国对有限的武器出口进行了严格的管制,并没有危及地区和平,也没有制造人道主义灾难。

  腾建群说:“中国常规武器转让遵循‘三原则’——武器出口应有助于接受国的正当防卫能力,不损害有关地区和世界的和平、安全与稳定,以及不利用军贸干涉主权国家的内政。”

  新华社的报道还说,根据瑞典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提供的数字:从2000年到2004年,美国出口了价值259亿美元(约413亿新元)的常规武器,而中国的出口仅14亿美元,是美国的约二十分之一。

  滕建群还说,“联合国常规武器转让登记的情况表明,中国的常规武器出口同美、俄、英、法、德等国家相比,数量很小。”


中国再次面临国际战略选择

--------------------------------------------------------------------------------



● 郑永年

  改革开放以后尤其是上世纪90年代初苏联东欧集团解体以后,中国国际战略作了第一次重大的选择:融入国际社会。尽管融入西方主导的国际社会,中国也付出了相当的代价,但这些年的发展经验表明融入战略非常有效。这一战略迎合了全球化的大趋势,通过融入来追求自身内部的发展,提升自身外部国际地位。应当说,中国今天所取得的内部发展和所享有的外部国际地位是融入战略的直接的产物。

  现在中国再次面临选择,这回要比第一回更为重要,也更关键。经过“请进来”和“接轨”两个阶段之后,中国现在开始“走出去”了。

中国拓展影响:触动大国神经

  就中国国家战略看,“走出去”意味着要考量一种国际战略,在国际社会拓展影响力,跨越被动接受现存国际和区域组织阶段而积极主动地造就一个有利于国家利益的国际环境。在经济上,“走出去”表现为企业和资金的区域化与国际化。但对国家安全有更直接影响的还是中国开始主动组织区域多边组织。经济上的“走出去”已经可以对整个世纪经济体系产生举足轻重的影响,而中国在安全方面的区域多边主义更是触动一些大国的敏感神经。

  中国主动参与组织的区域多边组织主要有上海合作组织和东亚峰会。这两个组织可以说已经成了外界衡量所谓“中国野心”或“中国国际能力”的风向标,国际社会已出现多种不同的声音。

  上海合作组织因为有中国和俄罗斯这两大国的参与,从一开始就受人瞩目。近年来随着蒙古、印度、巴基斯坦和伊朗四国作为观察员身份参加会议,西方更开始怀疑这个组织会不会转型成为“东方北约”,来抗衡业已存在的“西方北约”。

  东亚峰会本来的设计就是东亚国家自己的组织,但因为美国的因素,后来发生很大的变化,把南亚的印度和大洋洲的澳洲等国包括了进去。尽管如此,美国还是非常担心,忧虑东亚峰会是否会成为中国版的“门罗主义”,意在弱化美国在亚洲的影响力,甚至把美国势力驱逐出亚洲。

  中国当然不必太在意这些说法,但作为崛起中的大国,中国的确要注意并把握住自己参与组织的多边组织的发展方向。中国需要应付两类经常超越中国本身控制之外的大因素。第一就是国际关系上所谓的“安全困境”的影响。因为国际社会不存在一个高于主权国家的权威,国家利益至高无上;结果,往往是一个国家的安全会构成另外一个国家的不安全。安全困境尤其存在于大国之间。冷战和“九一一”恐怖事件以后,美国调整国际战略。在亚洲,为了应付中国的崛起,美国强化着和日本等盟友的联盟。

  一如美国,中国等大国有权成立自己的多边区域组织。中国成立多边组织的行为并不见得是因为“安全困境”的逻辑,而是基于其他因素。例如上海合作组织是因为成员国面临共同的安全与社会经济问题而组成,前者包括恐怖主义、分离主义、极端主义和毒品走私、跨国犯罪、非法贩运武器等,后者包括发展经济、消除贫困、疾病、自然灾害等。中国等成员国也多次重复强调上海合作组织是和平、合作、开放、不结盟的组织,致力于地区稳定、安全与发展。

  但像上海合作组织那样的区域组织会否陷入“安全困境”的逻辑,成为反制美国的组织,则令人关注。这种关注并非毫无道理,因为一个多边组织一旦成立,往往会产生组织自身的利益,从而有别于任何一个成员国的初衷。对中国来说,这个担心主要来自下面第二因素,即一些国家希望中国成为美国阵营的替代品。

中国战略难题:与美国争不争

  因为中国的崛起,中国的利益和越来越多的国家产生相关性。就是说,中国的自身行为具有了外在影响力,中国的一举一动都能牵动其他很多国家的利益。在这样的情况下,中国确定自身在国际社会的身份显得非常重要。

  现在不仅美国把中国看成唯一能够与其竞争的潜在的对手,很多国家也非常希望中国能够与美国竞争与抗衡。“九一一”以后,美国国际战略大转型,很多国家非常不满美国的做法,它们自然想要有另外一种选择,希望有另外一个大国能够站出来在国际社会代表它们的利益。一个崛起中的中国自然成为了它们的选择。

  这就给中国的国际战略出了一个难题:要不要担当这样一个很多国家期望的角色?如果不要,如何避免被动地被推上这个舞台?如果要,如何构建一个合适的平台和美国互动?

  中美两国之间尽管有很多共同利益,但国家利益从来不会完全重合。冲突和纠纷不可避免,问题在于在何种构架内进行,是在同一体系内,还是在两个不同体系内。中国主张和平崛起,不搞对抗,表明中国不想另立体系,而是想和美国共处一个体系。那么这个良好的意愿如何在第二个因素的驱动下得以持续呢?例如,在很多对美国不满国家的驱动下,像上海合作组织那样的多边组织会不会转型呢?

  如果转型,就会造就两个体系。如果出现两个体系,那么今天中国所处的国际环境就要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很多目前同美、中同时打交道的国家就要面临非常困难的选择,尤其是东亚和东南亚国家。是选择美国还是中国?在中美同处一个体系的情况下,他们不用作选择,或者说不作选择是他们最大的利益。很多东南亚国家正是意识到这个问题,已经公开表明无论是美国还是中国不可以迫使他们进行“不可能”的选择。考量到台湾问题,如果东亚和东南亚国家被迫作了这种选择,中国的国际环境会面临更难以预测的变化。

  这是中国随着崛起而面临的抉择。中国必须作出选择,但选择越来越困难。

  ·作者是英国诺丁汉大学中国研究所教授、研究主任


中日关系解冻的真相

--------------------------------------------------------------------------------



● 黄彬华

  冷却的中日关系近来有逐渐和暖的迹象。5月23日,睽违一整年的中日外长,终于在卡塔尔首次碰面;6月6日,日本政府宣布恢复对华提供日 元贷款。但中日关系是否就此柳暗花明?相信大部分观察家还是存疑的。

  中日关系之所以跌入谷底,一是日相小泉纯一郎坚持朝拜供奉二战甲级战犯的靖国神社;二是中日有东海主权等的争执;三是日本极力宣传中国威胁论,让政府本身陷入了作茧自缚的困境。

  另一方面,中日经贸关系却又发展到了空前紧密的阶段,形成“经热政冷”的局面。由于中日是紧邻,两国关系紧绷不仅影响东亚国家的政经合作,也破坏了区域合作发展的进程。有人甚至担忧,“有一天中日将难免一战”。


首相换代提供转机

  

  中日关系所以又出现松动,原因有三。一是国际现实和力量对比的改变,迫使日本认真思考其国家未来走向,即使战略目标不改,也必须修改当前的战术;二是适逢日本的首相换代期,双方都有了调整战术的下台阶;三是中国的崛起,特别是经济崛起,已经成为一个国际事实,选择合作还是对抗,现在成了日本必须明智抉择的课题。

  五年来,小泉不顾一切坚持参拜靖国神社,不论借口是祈求和平,还是为兑现其竞选承诺,真正的政治意图,则是要重建日本的政治体制,让国家神道东山再起。

  日本历届保守政权,一直是采取渐进方式,即通过篡改历史,架空宪法等行动,让日本逐步恢复成为一个“普通国家”。而小泉则采用直接冲撞的方式,一来打破国家领导人不得参拜靖国神社的战后禁忌;二来让参拜靖国神社转化为日本民族和国家的“内政”;三来外国人越反对就越发突出小泉的“民族英雄”形象。

  小泉这一单刀直入的策略,迫使日本的亚洲邻国,如中国、韩国等曾长期被日本军国主义欺凌和蹂躏的大国,明显地就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局面:保持沉默变成无视历史责任,违背国家民族的意愿;直接反对又会被蒙住双眼的日本人反指为“干涉内政”,致使更多人因此加入保守民族主义行列。目前日本人的“嫌华情绪”高涨,就是小泉政府煽动“嫌华情绪”,使中日关系更加紧张的结果。

  从小泉“人气”居高不下的结果来看,他的煽情又激进的政策是成功的。日本舆论界称他的政治手法是“剧场政治”。但从日本“入常”惨败,亚洲外交四处碰壁等状态来看,又说明玩火已经带来了引火自焚的效应。

  日本国内,特别是财经界,目前最担忧的事情,就是日本经厉了“十年停滞”的痛苦,现在好不容易才赶搭上中国高速经济成长的列车,如果两国关系又从“政冷”发展到“经冷”的话,不仅日本的经济复苏可能再度泡汤,也会对日本的未来经济发展产生不知何去何从的影响。

  日本财经界这些年来变得很“乖”,一方面是对日本经济泡沫化存有内疚;另一方面是财经界也已改朝换代,没有了强力班底;再者是日本政坛自民党一党独大,旧的派阀政治又被小泉搅乱,让“小泉独裁”得以在政坛横行霸道。

  但经济复苏让财经界重拾信心,首相换代也带来政坛的异动,检讨过去,展望未来,“后小泉时代”遂成了新的政治焦点。

稳健派开始抬头

  4月底,日本的财经界重镇“经济同友会”酝酿通过议案,要小泉修正其对华政策。5月9日它公开声明,既要小泉及其继承人不再参拜靖国神社,又要政府积极改善日中关系。日本政商原本是一家,但近年干预政治的情况已经减弱,如今财界再度作出“政治建言”,不是他们觉得情况严重,相信“同友会”是不会作此下策的。

  中韩两国没有因小泉表面一再示好,而改变其对日政策。一是他们认为,小泉是个没有信义的政客,既不期待他会改弦更张,也不再相信他能及时补救;再来是只要小泉的接班人,能从当前剑拔弩张的形势中,认识到参拜靖国神社带来的严重后果,承诺不再走小泉的对抗道路,中日关系就有可能恢复正常。

  因此,中韩已经把外交战略重心转移到“后小泉时代”去了。换言之,当前已把小泉“冷处理”,直到他9月下台。与此同时,却对可能的自民党新领袖伸出双手,对日展开了一轮新的外交攻势。

  中国拒绝与小泉或其外长麻生举行高峰会谈,却在2月份开始大量邀请执政党高层访华,包括前自治大臣野田毅、自民党政调会长中川秀直、公明党政调会长井上义久、产业大臣二阶俊博、前首相桥本龙太郎,以及中日友好七团体的领导人。连小泉指名的首相候选人之一的经济财务大臣谷垣祯一,也访问了中国。

  日本政要如此蜂拥到中国去,不仅是近年罕见的现象,就是在中日关系融洽时期也少见,这说明日本政坛有异变,而中国对小泉政权展开的分化战略取得成果。

  日本保守报刊形容这些访华人士为自民党的“亲华派”,甚至有行动右翼恫言,要置二阶俊博等人于死地。说他们是“亲华派”,其实是言过其实,更重要的是他们较实事求是,甚至比小泉更“爱国”,因为他们更关注日本的长远国家利益,要为日本能重回亚洲大家庭作出贡献。像福田康夫主张“亚洲融洽外交”,二阶俊博倡议与中国谈判共同开发东海石油资源,最终目的还是为日本解开外交死结,为国家争取现实的利益。称他们为稳健派,其实是最恰当的。

  自民党这批稳健派之中,前内阁官房长官、小泉政府第一任发言人福田康夫,他的举手投足最引人注目。虽然,福田至今未公开表明,他将参选下期首相,但人们早就把他当成是小泉嫡系候选人安倍晋三的最大劲敌。小泉目前担心,由于福田的民调支持率一再攀升,福田与安倍难免会有一场直接的比拼,而党内稳健派的再集结,又支持福田的亚洲和睦政策,不仅会破坏小泉建立的党内既存秩序,也会让他的再建国家神道计划变成功亏一篑。

  福田不是什么鸽派,也不可能是什么鸽派,但他行事稳重,主张与亚洲邻国和睦相处。这样的政治家,是目前最能缓和日本与中韩紧张关系,也是最适当的能修正小泉路线的保守主流政治人物。


日本等待别人认同

  

  中国的日本战略是,一方面将小泉“冷处理”,另一方面广泛接触日本的稳健势力,因此才出现了两国关系改善的迹象。

  但是,中韩应否坚持反对日本领导人参拜靖国神社的政策呢?

  日本的右翼一再强调,参拜靖国神社是日本人的信仰,是他们精神生活的一部分,近邻国家不得干涉其“内政”。但形势改变之后,就是外交被孤立,国家利益受威胁之后,干涉内政的声音已经由强转弱,甚至连小泉的钦定候选人安倍晋三也说,不应把参拜靖国神社当作候选人的考核标准,说明越接近“后小泉时代”,要跟小泉划清界线的人就会越多。

  然而,在日本国外却依然有人主张,中韩应放弃僵硬的对日政策,就是不应继续在历史问题上打转,不应把反对日本首相参拜靖国神社再当作战略目标。换言之,忘记历史,脚踏实地。

  其实,不纠缠于过去的历史,尽量往前看,才能改善亚洲国家之间的关系,这正是日本的一贯主张。甚至有人坚信,只要日本坚持其立场,既然奈何不了日本,世界最终还是会认同日本的。不再纠缠于过去历史的理论,不仅正中小泉的下怀,也给了他实现“有终之美”的希望,因此他还在处心积虑安排,要在今年的“终战纪念日”(8月15日),作他任内的最后一次参拜。

  中国没有在历史问题上作出任何妥协,日本却取消了不给中国日 元贷款(ODA)的威胁。但这应该是策略改变的第一步,就是在投石问路,看小泉能否因此实现下台前,能与胡锦涛举行“首脑会谈”的愿望。因为,八大工业国首脑7月份将在俄罗斯举行峰会,中国国家主席将受邀出席。

  日本外长麻生出席卡塔尔第五次亚洲合作对话会期间,终于见到了中国外长李肇星,并举行了他期待已久的“中日外长会谈”。这是中日两国外长一年多来的首次会晤,更是麻生当上外长以来的首次,说明中日关系是何等的不正常。

  对麻生来说,这是他个人外交生涯的转机,也可能是中日外交和缓的契机。因此他要求亚细安区域论坛7月在马来西亚集会时,第二轮中日外长会议能够再举行。

  即使中日外长会晤成功,并不表示中日首脑会谈已经铺平道路。因为小泉至今还没有对参拜靖国战神问题作进一步的澄清或保证,至少要像访问东南亚的日本天皇,公开劝日本人不忘历史,更不要重蹈覆辙,不然与亚洲和解的道路将是很遥远的。

中国外交部:
  上合组织与其他区域组织
  将不互相竞争或排斥

--------------------------------------------------------------------------------



  由中国参与主导的上海合作组织(简称上合组织),将不会与其他区域组织如独联体、亚细安、欧亚经济共同体等发生竞争或排斥的关系;但中国不排除上合组织加强军事合作。

  中国外交部部长助理李辉昨天在吹风会上对上合组织的定位,发表上述看法。

  上合组织将于本月15日在上海举行峰会,同时庆祝成立五周年,李辉形容本次峰会是“今年中国最重要的外交活动之一”。由于会议也邀请了包括伊朗总统内贾德在内的观察国元首出席,因而引起国际社会的关注。

  李辉承认,由于上合组织目前还没有吸收会员国的法律标准和文件,加上申请国要求保密,因此他无法透露有哪些国家已经申请成为观察员国或会员国。

  至于上合组织的军事合作,李辉在重申该组织不结盟、不对抗、不针对第三国等宗旨时,并没有排除未来将有进一步的军事合作。

  上合组织的前身是1996年中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的“上海五国会晤机制”。2001年上海合作组织正式成立,乌兹别克斯坦加入成为会员国;蒙古、巴基斯坦、印度和伊朗先后成为该组织的观察员国。

  李辉在回答关于上合组织与其他组织的合作关系时主动表示:“上海合作组织现在已经和独联体(前苏联加盟国家)、东盟(亚细安)、欧亚经济共同体建立了合作关系,我们之间签署了合作谅解备忘录。今后我们将进一步来探讨扩大开展合作的领域和方向。我首先相信它们之间不会是一种竞争和排斥的关系,尽管里面的很多成员是相互重叠的。”

  除了所有成员国的元首外,蒙古、巴基斯坦、伊朗的元首和印度的石油天然气部长都将参加峰会。此外,阿富汗总统、独联体执委会主席和亚细安副秘书长将以“主席国客人”身份参加会议。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将主持峰会并发表政策演说,阐述中国对上合组织的政策,并提出推动组织发展的建议。

讨论伊朗核问题?

  对于各国记者反复针对伊朗总统内贾德参加峰会提出的问题,李辉表示上合组织还没有就伊朗核问题作出研究或讨论,但是不排除在本次峰会进行交流。

  至于中国、俄罗斯和伊朗是否会利用机会举行会外会讨论伊朗核问题,李辉说:“除了会议上安排的主要日程以外,可能有关的国家还会自主地安排一些会见,但是你说的这个会见我没有听说过。”

  他说,内贾德会在峰会上发言,但是他并不清楚发言内容,内贾德的发言也只代表伊朗的立场。

  在上合组织扩大成员国问题上,李辉仅表示有“亚洲和其他地区的很多国家”希望加入作为成员或观察员国,但是因为这些国家要求保密,因此不涉及上合组织不够透明的问题。同时上合组织目前并没有吸收成员国的法律标准和文件,“我们下一步的工作任务,就是要尽快制定相应的文件”。

  李辉说,上合组织曾经举行过多边反恐军事演习,“如果说我们今后在军事领域将会进一步开展合作的话,那也只是为了更进一步的维护本地区的安全与稳定”。

  关于吉尔吉斯斯坦让美国在其境内驻军是否违反该国对上合组织的义务,李辉说:“我想吉尔吉斯会根据它本国的需要,也会根据有关上海合作组织所承担的义务,来跟有关国家妥善的解决这个问题。”

中国学者:

期望过高反不利

  中国学者认为,上海合作组织经历了九一一事件后美国军事力量进入中亚,以及2005年中亚发生的颜色革命等考验,证明组织本身具有生命力。但是组织本身还是面对许多问题,中国在目前不应该给予不切实际的期待。

  多位中国战略学者日前在《中国评论月刊》举办的座谈会上,讨论上合组织与中国西部周边安全时认为,俄罗斯以及美国未来的中亚政策,将影响上合组织的发展。

  主持座谈会的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研究员郭震远说,中亚的主要格局还是美俄竞争,中国只能是平衡因素,而中亚国家也愿意看到中国的平衡作用,因为它们不想任何强国单独坐大。他提醒,中国必须注意中亚国家与俄罗斯的外交平衡,考虑到俄罗斯的战略利益。

  中国社科院上海合作组织研究中心秘书长孙壮志指出,中俄在中亚有共同利益也有不同利益。俄罗斯对上合组织主要是安全需要,稳定南部的威胁,在经济上则希望与欧洲加强关系;中国则除了西部的稳定,更希望把上合组织作为西部经济走出去的桥梁。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中国周边安全研究中心主任石泽分析,美国日前提出“南亚、中亚经济一体化倡议”,目的是要以阿富汉为中心,在区域经济一体化中起主导作用,从经济来实现美国的政治和军事目的。美国因素是上合组织今后的主要变数之一。

  中国军事科学院世界军事研究部研究员陈学惠表示,中亚地区的能源合作是上合组织无法忽视的问题,既涉及地缘经济又是地缘安全,值得中国重视和经营。

  陈学惠也认为,上合组织是低成本,高效益的周边战略,在中亚建立了保护中国西部的安全机制;同时也让中国战略理念取得突破,在上合组织后开始了与东南亚和东北亚的10+1,10+3及“六方会谈”机制。

  郭震远总结说,对上合组织的作用与发展,各国都有自身的盘算,中国要考虑各国尤其是俄罗斯的态度,也要考虑自己目前的能力,才能让组织发挥作用并健康发展,期望过高反而不利。

中国外交部证实接到
  美使馆发出恐怖威胁警讯

--------------------------------------------------------------------------------



  中国外交部昨天证实,已经接到美国驻中国大使馆关于恐怖分子可能袭击在华美国人及美国设施的通报,并正进行调查。

  发言人刘建超昨天在关于上海合作组织的吹风会上,回答记者提问时说:“美国使馆公布了一个还没有确定的情报,我们已经接到美方就这个问题向中方的通报。我们也重视这件事情,现在正认真调查。我们将尽全力保护外国在华机构和人员的安全。”

  美国驻华大使馆9日在网站上发出通知说:“美国政府接到未经证实的消息,在中国的美国利益可能受到恐怖威胁,特别是北京、上海及广州。在中国的美国公民应该留意周遭环境,并对可能发生的威胁保持警惕。”

  这些可能受威胁的地方是美国人的聚会地点,包括俱乐部、餐馆、宗教集会场所、学校等。

  美国驻华大使馆去年11月9日曾经发出类似通告,指北京的高级饭店可能受到回教极端分子的袭击。不过,美国使领馆第二天便撤销这项警讯,因为中国警方调查后认为该项消息并不可靠。

  不过,一个星期后,该大使馆再度发出通告,呼吁在广州的美国侨民留意恐怖袭击。

中国商务部:将在上合峰会上提两大主张

2006-06-13 5:35 pm



  (综合讯)中新社消息,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六次会议将于本月十五日在上海举行。记者从商务部了解到,为进一步推动上海合作组织区域经济合作的发展,中方将在会上提出两大主张。

  商务部有关官员表示,中方的第一大主张是对区域经济合作的长远发展目标开展联合研究,探讨共同接受的区域经济合作发展模式。

  该官员指出,深入推进本地区一体化进程潜力巨大。如成员国间消除非关税壁垒和关税的壁垒,不仅可通过货物的自由流动加强彼此间的经济联系,而且可以形成一个占欧亚大陆面积五分之三、拥有世界总人口四分之一的统一市场,有利于吸引区域内的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从而进一步带动各国经济的发展。此外,从区域经济合作的长远发展考虑,将建立自由贸易区作为远期目标是应对经济全球化、谋求成员国共同发展的客观需要,符合组织各方利益。

  中方的第二大主张是以开放性的态度加强与国际组织和金融机构的联系和合作,为深化区域经济合作创造有利条件。

  中方认为,上合组织区域经济合作在资金、技术等方面需求巨大。上合组织应本着开放性的原则,加强欧亚经济共同体、亚行、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等国际组织和金融机构的联系,利用其丰富的经验、资金和技术优势,为深化本区域经济合作创造有利条件。

中国将向印尼出口15架飞机 九月交付首架

2006-06-13 3:50 pm



  (综合讯)中央社消息,中国航空工业第一集团所属的西安飞机工业公司近日在北京与印尼鸽记航空公司签订十五架“新舟”60飞机的购销合同。其中,今年九月份交付首架,其余十四架在明年分批交付。

  中新网报道,中国国资委官方网站公布的消息说,这项出口合同的签约仪式上,中国商务部副部长魏建国、中国一航副总经理胡问鸣到会祝贺,并称中国航空工业将有更多的高新技术产品与印尼等发展中国家取得进一步合作。

  “新舟”60飞机是西安飞机工业公司自主研制的新一代涡桨支线客机,该机是在五十座级的运七200A 飞机基础上改进改型完成,飞机在总体性能上达到当代先进涡桨支线客机的水准。

  这次与印尼达成的购销合同,则是“新舟”60飞机签订的最大一笔出口合同,标志着中国民用飞机在“走出去”的战略引领下,将实现大批量出口、进入国际市场的历史性跨越。

外国专家分析:中国增加军力其实一点都不神秘

亚洲媒体日报


美国对华政策一直以来都存在着令人不安的不协调现象,这一点最近又被拉姆斯菲尔德在新加坡召开的亚洲安全会议上的讲话给凸显出来。为什么这个制定了失败的伊拉克政策令人难以置信的家伙仍能保住国防部长的职位呢,神秘原因只有布什总统能够解释清楚了。

然而,他去那里(新加坡)了,而且是作为主要的发言人讲了一些含混不清的话。他仍在公开场合剖析美中关系中的微妙之处。

  干了多年国防部长的拉姆斯菲尔德本应有充足的时间使美中关系这一极其重要的双边关系恢复正常并使其紧密。令人欣慰的是,西方媒体从这次会议上发回的即时报道暗示拉氏比以往更加接近和平政策了。不管是在正式谈话中还是在非正式谈话中,拉氏都描绘了一幅地区国际关系图景,而且强调经过修正的多边主义远比单边主义好得多。他强调了一幅合作大于对抗的图景。此后,有人乐观地得出结论说:“很明显,五角大楼中存在着一种更加仁慈和更加温和的对华政策。”然而,我不这么认为。

  事实上,我们美国的五角大楼把焦点放在了中国不断增强的军力上面,因为这是它的首要任务。五角大楼经常通过定期的报告和不定期的声明向美国人发出警告说,“中国很无情,很凶狠。”

  虽然警告值得重视,但是很难去应对,这是因为官方声明下面的潜台词是围绕着中国军力增强仍有很多谜团。其实,中国增加军力根本就没有神秘性可言,有三个现成的理由可以解释清楚中国为什么要增加军力。

  第一个理由是,经济上不断发展的国家总是自然地要同时增加它们的军费开支。例如,正在快速发展的印度和俄罗斯都增加了它们的军费。

  第二个理由是,中国官方一再声明最终要把台湾统一到祖国母亲怀抱中,正如北京相信的那样,关键是依靠大陆的军事能力。顺着这个逻辑往下推,北京相信,如果大陆与台湾间军事装备的差距越来越大,那么诉诸战争的可能性就越来越小。根据这个思路,北京有理由相信,大陆军事力量增强得越快,政治上的祖国统一就越能尽早实现,在处理台湾问题上出现的狂热的民族主义情绪降温的速度就会越快,长期的和基于现实的政策就会更快地成为台海两岸一个真正的和平通道。

  第三个理由是,中国并不那么神秘,这一点就像拉姆斯菲尔德脸上的鼻子一样清楚,这绝对是对美国不断增强军力合乎逻辑的反应。倒是美国的领导人看起来不能理解国际政治中这一长期存在的逻辑反而令人感到迷惑不解。

  例外论可以允许美国大张旗鼓地增强军力,每年花费大量的国家财政发展武器,不管是在比例上还是在总量上都远远超过了其他国家,但是例外论能禁止别的国家也这样做吗?是不是美国在没有得到国际社会明确制裁信号的情况下就永远不会使用其庞大军事力量呢?看看伊拉克的情况吧。是不是只允许美国拥有一个庞大的武器库而不允许其他国家拥有,理由就是我们永远不会使用这些武器而其他国家可能会使用呢?或许是,不过还是看看广岛和长崎的例子吧。

  是不是与其他已经是或者即将成为核大国的国家不一样,美国的军事学说明显是防御性、和平性和值得信任的呢?其实,如中国一样,很多国家都宣称其核政策是除非遭到另一方核打击时方可使用,否则禁止使用核武器。想想到底是哪一个国家一贯拒绝向世界提出一个“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政策”?

  以上的所有理由,在我看来有助于对中国增加军事力量做出完全令人信服和满意的解释。中国的军事力量并不比美国的军事力量神秘。如果我们想让其他国家裁军,那么我们就先要缩小军队规模,只有这样我们才可以义正词严地要求别的国家跟随美国。

  (摘自6月5日《亚洲媒体日报》,原题:这个难以置信的家伙很神秘,副题:中国增加军力其实一点都不神秘,作者汤姆·普雷特,陈一译)
中石化获安哥拉石油勘探区股权

中国最大的石油企业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Sinopec)获得了安哥拉石油勘探区的股权。

据《上海证券报》星期二报导,中石化和安哥拉国家石油公司的联合体-安中石化(SSI)以高报价一举获得了17号勘探区27.5%、18号勘探区40%以及15号勘探区20%的股权。

报导说,这3个资源块区证实含有大约32亿桶的石油储量。预计近海油田明年投入生产后,中国石化的石油日产量每天将提高10万桶。

中石化集团具体参与竞标的主体是安中石化国际公司,该公司是中石化与安哥拉国家石油公司合资的企业,中石化占有75%股权。

《上海证券报》的报道没有披露这次购买股权的投资额,不过最近中国报道说,中石化竞标出资24亿美元。

中国经济一直保持10%的增长速度,但是中国石油供应40%依靠进口,因此努力与石油资源丰富的非洲国家发展关系。

瑞士交易顾问公司Petromatrix Gmbh的统计数据则显示,在今年的1、2月份,安哥拉向中国日输出原油超过45.6万桶,达到中国进口总量的15%,已经超过沙特和伊朗,成为中国最大的进口来源地。

位于撒哈拉以南的安哥拉仅次于尼日利亚,是非洲第二大石油生产国。

中国总理温家宝将于周四(15日)启程访问非洲7个国家,其中包括安哥拉。

德国拜耳集团并购中国制药公司谈判取得进展

德新社消息:德国化工和制药公司拜耳集团并购中国东盛科技公司制药部门的谈判取得了进展。这将是制药行业中最大的一次并购。拜耳公司发言人不愿就此消息发表评论。



据说,第二轮谈判时,拜耳为并购东盛麾下的启东盖天力药业有限公司出价已达到13亿元人民币。启东盖天力药业有限公司是中国生产非处方药品的最大厂家之一。拜耳公司准备在中国大力扩展,据该公司的中国业务负责人施塔赫尔斯说,该公司在中国的雇员将在现有2800人的基础上增加一倍。2008年以前,拜耳将在中国投资30亿美元。

中国在津巴布韦投资可能遭受严重损失


  津巴布韦和中国签署了一项价值13亿美元的能源合作协议。根据这项协议,中国的公司将在津巴布韦建造煤矿和热电站。研究非洲问题的专家认为,中国的这个投资风险很大,如果穆加贝政权垮台,中国将遭受严重损失。

中国津巴布韦合同价值13亿美元

  津巴布韦的《先驱报》报道说,两家津巴布韦公司同意跟中国机械对外经济技术合作公司共同建造煤矿以及三座热电站,合同金额达到13亿美元。津巴布韦的官员以及中国机械对外经济技术合作公司的代表这个周末在中国签署了备忘录。正在中国访问的津巴布韦副总统乔伊斯.穆菊茹出席了这一签字仪式。

  所有这些项目将位于首都哈拉雷以西两百公里的丹德区。根据协议,中方将提供发电机和采矿设备。不过,津巴布韦官方的一家电台报导说,中国将用机械设备和技术来换取津巴布韦的铬合金。

  中国机械对外经济技术合作公司在尼日利亚和苏丹建造过热电站,而且也在加蓬参与了采矿项目。


穆加贝政府若倒台中国会损失很大

  华盛顿卡托研究所的非洲问题专家、全球经济自由项目的助理主任马里安?图皮说,穆加贝的东向政策无疑会延缓他在位的时间,但是他不可能永远执政。问题在于,在新政府上台之后,中国在津巴布韦的那些投资会怎么样呢?

  他说:“中国人需要问的是,津巴布韦政府在这些谈判中是一个严肃的谈判方吗?换句话说,如果津巴布韦的情况继续恶化,穆加贝死后出现的津巴布韦新政府是否会履行穆加贝与中国人达成的很多交易?津巴布韦政府是否能够兑现它向中方做出的承诺呢?”

  图皮对这两种情况都持怀疑态度。他说,虽然中国现在可能会从津巴布韦那里得到一些好的交易,但是他认为,如果穆加贝政府倒台的话,中国很可能会遭受很大的损失。

导弹部队成军四十周年 核常兼备体系成型


【网讯】中国战略导弹部队(第二炮兵)7月1日将庆祝组建四十周年。据中国媒体报道说,这支部队“由小到大,由弱到强,已初步形成了核常兼备、射程衔接、威力和效能明显增强的军事力量体系,提高了信息化条件下的防卫作战能力”。

  报道充满了“提高”、“增强”之类的形容词,对于解放军战略导弹部队的战力并无太多介绍,但指出这支部队的“人才方阵”迅速崛起,“拥有一批数量可观的博士、硕士生导师,涌现出工程院院士和一大批国家级中青年专家”。

  中国战略导弹部队的中高级军官有98.4%拥有大专以上学历,作战部队发射营长、发射连长90%以上拥有硕士、学士学位,科研院所中青年科技人员六成以上是博士硕士。

  报道说,“中国战略导弹部队努力追踪世界新军事变革步伐,透过全面实施基地化、仿真化、网络化训练,新装备形成战斗力的时间大大缩短,快速反应能力明显增强,导弹发射精确度越来越高,整体作战能力不断提高”。

  根据美国国防部五月发布的《中国军力报告》称,中国在提升远程核导弹武力的质与量;现阶段在部署具有机动性、较不易遭一举摧毁,而且是瞄准美国、日本、印度、俄罗斯和亚洲乃至于全球目标的导弹。

  目前中国约有二十枚隐藏在地下发射槽中的液态燃料CSS-4洲际弹道导弹,而这是可以攻击美国本土目标的武器;另外,中国有大约二十枚固态燃料而射程较短的CSS-3洲际弹道导弹,可以攻击亚洲地区的目标。

  在2010年之前,中国战略武力预料将包括CSS-4、CSS-3两型洲际弹道导弹、CSS-5中程导弹、机动型东风31型导弹、东风31A洲际弹道导弹和海基型巨浪一型、巨浪二远程导弹。

  除了洲际和中程导弹,中国二炮部队至少有五个短程导弹旅,还有一个旅配属于南京军区的地面部队。美国国防部的报告说,这些短程导弹单位都部署于距台湾不远的地点。

  中新社的报道对于中国战略导弹部队通称“第二炮兵”的背景做了说明。报道说,称为第二炮兵完全是出于当初的保密需要。1950年代,中国决心创建自己的战略核武力。

  1956年,中国做出重点发展以导弹、原子弹为尖端武器的决策;从1957年起,逐步组建战略导弹的科研、训练、教学机构;1959年,中国第一支地地导弹部队正式组建;1966年7月1日,中国战略导弹部队的领导机关在北京成立。

  报道说,中国战略导弹部队是在极其秘密的情况下组建,考虑到当时的国际国内形势,没有使用“战略导弹部队”的称谓,而由周恩来命名为第二炮兵。

垄断巨头正在紧紧扼住中国人的咽喉


  以为反垄断法解决不了行政垄断问题,所以宁可在这方面“放它一码”,暂且把问题搁置,事实上只是驼鸟政策。想想看,反垄断法既然反不了核心的行政垄断,就一定能反得了其他形式的经济垄断吗?中国的改革历来走先易后难的道路,结果是:核心问题越往后搁置,社会问题就越多,解决的难度也越大。

  事实上,今日中国,垄断已经成为国民生活中的最基本组成部分,成为社会发展和人们生活挥之不去的噩梦。不仅仅是水、电、石油、煤气、烟草、邮政、电信、铁路等行业几十年如一日维持着坚不可摧的行业垄断地位,就是教育、医疗、房地产(主因为土地垄断)等领域,其行业垄断地位也呈不断加剧和恶化之势。

  几乎每一个行业主管部门都和教育、医疗、房地产等行业主管部门一样,通过不受立法和司法审查的行业规章和红头文件,在私立教育和公立教育之间、私立医院和公立医院之间、私人房地产公司和国有房地产公司之间等等,实行区别对待的“选择性立法”和“选择性执法”,以加强管理和规范发展为名,排斥公平竞争,维护行业和部门垄断利益,在市场化的大旗下,完成了权力商品化或者说权力资本化甚至某种程度上权力官僚私有化的转变。

  历史和今天活生生的事实都足以证明,行业垄断集团掠夺社会和民众的欲望是没有止境也没有底线的。以石油为例,中国人“享受”着比美国人还高的油价,而他们的人均GDP是中国的35倍以上,且我们的油质比他们低劣得多。同时,在石油这个大垄断背景下,下面还有出租车公司等等小垄断集团,大垄断套着小垄断,国内的创业环境和生存环境可想而知。

  无处不在的大垄断小垄断,掐住了国人的咽喉、捆住了人们的手脚。在改革的“权力路径依赖”下,各种各样以行政权力为背景的行业垄断有不断“变本加厉”的趋势。这就是为什么,中央党校教授周天勇先生的研究表明,国内中小企业数量近年来不断减少。不久前北京市一位官员也公开指出,电信服务价格过高,严重制约了文化产业的发展。

  权力路径依赖本是行政垄断的罪魁,却不料反垄断立法走的仍然是部门立法之路,其结果也就可想而知。比如,删除反行政垄断专章虽然有其现实理由,如提升中国企业尤其是资源性企业在国际上的竞争力(实际上像石油企业是海外上市公司,相当于把国人的财富拱手给了外国资本家),却忽视了对国内市场公平竞争基础的现实侵害。而垄断强加给中小企业和消费者的高昂成本,却从整体上降低而不是提升了中国的竞争力。

  另外,《反垄断法》(草案)明确规定:“其他法律、行政法规对有关行业和领域有特别规定的,适用其特别规定;但是,经营者实施超出其特别规定的行为,适用本法。”实际上给行政垄断留足了空间。因此,即使不删除原有的反行政垄断章节,《反垄断法》(草案)对行政垄断也无可奈何。

  如果一切仍坚持权力路径依赖之路,虽然短期内可以通过垄断大幅度增加垄断企业的赢利(如两大石油企业)、大幅度提高政府的收入(如土地和房地产大幅度涨价使厦门等地2006年1至4月税收增长一半,全国增长22%),但这样竭泽而渔杀鸡取卵,民力终有枯竭的一天。(作者:童大焕)

本土企业欲进军国际 中国将安排专项资金扶持


【网讯】为协助中国企业进军国际,中国商务部副部长姜增伟12日表示,将采取推出先进典型、安排专项资金、扶持海外发展等三大具体措施,扶持自主品牌建设。

  新华社报道,兼中国商务部“品牌万里行”活动领导小组的组长姜增伟说,将采取一些具体措施促进中国品牌建设工作。

  姜增伟指出,中国商务部与财政部协商,安排专项资金用于企业开展自主品牌建设,支持名牌企业参加知名展会、在目标市场投放广告、设立营销机构、售后服务体系以及拓展营销渠道。

  在研发和自主创新方面,中国商务部将对名牌企业开发设计新产品,以及在海外注册商标和专利,给予支持。

  姜增伟说,他们将为名牌企业在国外投资建立研发、生产、销售和售后服务体系提供便利。

  中国商务部将在全国范围内评定“中国畅销品牌”,作为建立品牌评价认定体系的重要内容。

  姜增伟坦言,从总体上看,目前中国自主品牌的发展还很薄弱,与中国在世界经济贸易中的地位很不相称。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