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家璇:中国对与美方开展军事交流持开放态度
【网讯】中国国务委员唐家璇22日在北京会见美国对外政策理事会代表团时表示,中方对与美方开展军事交流持开放态度。
中国国务委员唐家璇22日在北京会见以美国前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迈尔斯为团长的美国对外政策理事会代表团,双方就中美关系、两军交流、台湾问题等交换意见。唐家璇表示,中国奉行防御性国防政策,对与美方开展军事交流持开放态度。
唐家璇在会见中强调两国存在共同利益,他说,中方愿与美方一道,加强对话、互信与合作,照顾彼此关切,同时妥善处理敏感问题,推动二十一世纪中美建设性合作关系不断取得新的进展。
中国解放军代表团日前结束了美军在关岛演习的观摩行程。按中方将领的说法,中美两军短期内进行实质性的联合演习恐难实现。
北京多次表态称,中方对发展中美两军关系持积极态度。拉姆斯菲尔德去年访华期间,中国也明确传达了希望加强两国军事交流的信息。中国外交部发言人秦刚今年3月在例行记者会上说,去年10月美国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访华期间,与中方就进一步加强两军交流达成广泛共识。为落实这些共识,两军在工作层多次进行磋商和讨论,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今年两军交往的计划。
但分析人士认为,中国方面原则上同意加强双方交流,但对中美军事交流抱有一种微妙的戒心。
中美军事交流因2001年美国海军一架侦察机跟中国空军一架飞机在海南岛附近上空相撞而中断,去年开始恢复。美军太平洋司令部司令法伦海军上将5月访华,成为中美军事交流全面恢复的过程的一部分。
有专家提醒说,中美军事交流虽然出现积极的迹象,但是受到诸多限制,发展难度很大。中美两国,一个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一个是世界上最大的发达国家。在中美贸易与日俱增的同时,贸易摩擦也接连不断;在军事交流方面,也存在障碍。美军太平洋总部司令法伦(W. Fallon)曾说,他能随手拿起电话,和大部分亚太国家乃至印度洋地区的军事领袖通话。但类似的联系管道,在中美之间并未建立。
二炮实战军演首度曝光 一次性出动数十枚导弹
【网讯】中央电视台(CCTV)日前首度曝光解放军二炮部队两场大型实战军演场面,其中披露演习部队一次就可携带数十枚战略导弹实施机动打击,在实弹打靶时,所有发射的导弹均百分百摧毁目标。
媒体打破以往讳莫如深的惯例,高调宣扬导弹部队已形成强大战力,历来罕见。军事分析家认为,此举不但向全世界表明中国军事力量日趋透明化,同时还意在展示中国核反击的实力。
今年7月1日是中国二炮部队成立40周年纪念日。中国媒体近来打破对导弹部队讳莫如深的惯例,高调宣扬二炮已初步形成核常兼备、射程衔接、威力和效能明显增强的武器装备体系,具备精确、机动、全天候的战略反击本领。北京军方学者指出,这一方面是要纪念二炮成立40周年,同时也是在警告某些国家和“台独”势力不要低估中国的核反击和纵深精确打击能力。
美国学者今年4月在《外交》杂志发表文章说,中国和俄罗斯的核力量都经不起美国的“首次核打击”。中国的核力量更不堪一击,因为中国没有现代化的战略导弹潜艇或远程轰炸机,同时,中国少量的洲际弹道导弹在使用前至少需要两小时准备,缺乏先进的预警系统。
美国学者的说法遭到俄罗斯军方和媒体的猛烈反击。中国军方虽然没有公开驳斥,但解放军有关学者私下里对美国学者的观点嗤之以鼻。这名学者指出,为防止外界炒作“中国威胁论”,中国在军事能力、尤其是核武能力上向来是少说多做,以中国目前陆上和水下机动发射战略导弹的技术,任何国家都不可能一举摧毁中国的核反击能力。
俄向联合国提交武器出口信息 中国是主要购买国
(中国)东方网 (2006-06-24)
俄罗斯《生意人报》6月20日刊登了一篇题为“俄罗斯与联合国共享国家秘密”的文章,称联合国公布了2005年俄罗斯常规武器出口的官方报告。
报道称,在俄外交部向联合国递交的材料中甚至包括一些“俄官方向其出口武器从来不做解释的国家”,首先涉及的就是中国。尽管俄方不惜“泄露国家机密”向联合国提交材料,但一些专家还是说,2005年俄罗斯改装的技术和零配件供应,估计约有12亿美元没有被列入联合国的汇总单里。
俄罗斯向联合国登记处提交其常规武器出口信息,是为了确认俄在军事技术合作领域的正式申请。俄外交部给联合国登记处提供的资料是从联邦军事技术合作局、一些中介公司和有权自行进行武器出口的企业那里得来的。
尽管有些涉及武器出口的信息被列入俄罗斯国家机密,而且有的信息还是俄罗斯与越南、印度和阿尔及利亚等国在签署军事技术协议时“要求保密的”,但俄方还是把这些重要的“国家机密”交给了联合国。但需要指出的是,俄罗斯官方人士总是强调,俄罗斯向中国这样的国家出口武器,不需要做过多解释(评论)。据《生意人报》报道,按照俄罗斯提供给联合国登记处的材料,2005年俄罗斯武器的最主要买主是中国,而军事技术合作方面最主要的项目是与海军力量有关的产品。2005年中国接收了俄出口的7艘战舰,其中6艘是潜艇,另外1艘是驱逐舰。还有1艘驱逐舰将于2006年交付。
不过,独立分析家认为,联合国的登记处不能完全表现出俄罗斯军备出口的全部信息。战略与工艺分析中心的专家德米特里·瓦西里耶夫向《生意人报》记者解释说:“存在这种情况,有时俄罗斯的供货商将不完全的年度总和通过外交部交给联合国登记处。比如说,在2005年的总表里面没有包括为韩国建造的登陆艇,向越南提供的两套防空导弹系统,向阿曼和厄立特里亚出口的反坦克导弹。”除此之外,还有专家强调说,在汇总表里没有出口印度的5套苏-30MKI组装线和出口也门的12架改装米格-29CMT歼击机。
值得关注的是,俄罗斯一些业内人士对向联合国“泄密”的做法表示不满,他们认为,按照俄罗斯与武器进口国达成的协议,俄应该对一些武器装备的出口信息进行保密。
迷失于翻译中:错误情报加剧中美相互猜疑
(中国)东方网 (2006-06-24)
美媒体载文反思,美国赖以制定对华决策的情报信息往往错误百出。由于“语言技能和对地区事务的精通尚未受到足够重视”,美国情报人员往往犯下翻译错误,改变信息。另外,他们经常主观地选择情报,将小报报道、论坛帖子等不具权威性的信息作为情报来源。结果,错误情报日积月累,积重难返,加剧了中美相互猜疑。
克林顿总统1998年访华的高潮是在北京大学发表演讲。演说现场直播所用的同声翻译由美国自己提供——这是美国总统首次直接对中国民众发表讲话。通过电视观看演说的美国评论员认为这是一个惊人的成功。但在中国,克林顿的演说一结束,中央电视台的主持人就向观众表达歉意,因为美国人“翻译的中文不伦不类”。虽然演说词的翻译在意思上到位,但表述拙劣,容易造成误解,堪称失败的翻译。
近10年以后,尽管美国和中国还在苦苦寻求彼此理解,但两国之间的相互怀疑和误解仍频频见诸官方文件和政策声明。五角大楼2006年《四年防务评估报告》提出警告,称中国拥有与美国进行军事竞争的巨大潜力,其军事技术足以抵消美国传统军事优势。
该报告只是美国政府对中国日益增长的经济和技术实力表示担忧的一连串报告中的最新一个。然而,这类报告常常错误百出,使提交给国会和传达给美国公众的信息的可靠性被打上问号。撰写这份报告的分析人员所收集的资料源于翻译糟糕的文献和不可靠的中国媒体报道。他们经常未能将来自更可靠的公开的中国信息纳入考虑。这种对资料的选择经常偏颇地支持了流行的对华看法。
这些报告以及美国军方就如何应对他们所谓的中国威胁而提出的建议,成了中国的分析家们的读物。那些读过报告的中国的分析家随后撰写他们自己的报告,并在刊物上发表,这些文章又成为美国的分析家的读物。就像储蓄户头上的“利滚利”,错误情报造成的结果日积月累,导致小问题迅速成为大误解,最终积重难返。其结果是,两国之间的猜疑日益加深,双方对解决造成分歧的安全问题的合作失去真正兴趣。
“太空珍珠港”?
2001年,美国国家安全太空管理与组织评估委员会发布报告,认为“中国军方正在发展在未来高科技太空战争中击败美国的方法和战略”。该委员会对可能的“太空珍珠港”事件提出警告。
这些担忧也许是合理的,但该委员会用来证明其看法的资料却有问题。在提出“美国弱点的警示”时,该委员会引述一家中国官方媒体的报道称,“对那些无法借助坦克和飞机赢得战争的国家来说,攻击美国的太空系统或许是一个不可抗拒的选择。”使用这则报道的评估委员会给人造成一种印象,似乎上述报道是中国政府的官方声明。事实上,那家媒体同时还是一家拥有从时尚到时事等许多杂志的商业企业。委员会所引述的报道就出自该媒体所属一家杂志的文章。这篇文章由一名低级别军官撰写,并非中国政府的政策声明,文中探讨的弱点与太空战争毫无关联,并且也未提到所谓的“太空珍珠港”。
而且,该文在指出所有美国的“战略弱点”时,其评估根据恰恰来自美国的资料,包括五角大楼1997年的《四年防务评估报告》、前国家安全官员的讲话、一份未命名的1998年美国空军报告等。
这就像孩子们玩的打电话游戏,话传到最后已面目全非:太空委员会引述中国低级别军官的文章作为报告依据,而后者又是引述美国的资料撰写成文的。这样一来,委员会的报告将对自身军事弱点的评估当成了中方原创的军事观察和意图。
小报消息
可笑的是,就在美国敲响“太空珍珠港”警钟的同一个月,香港一家媒体发表文章称中国正秘密研制一种反卫星武器。据说这种小型的尖端装置能附着在卫星上将卫星摧毁。随后,五角大楼在其2003年和2004年的《中国军力年度报告》中提到了这些文章。
对这些文章进行高级搜索,会发现它们都源于中国安徽的一位军事发烧友写的一篇帖子。在写作这篇帖子时,这位发烧友似乎只是使用了有关中国民用卫星的公开资料,再加上自己的主观评论,于2000年10月份在个人网站上张贴了这篇有关中国反卫星武器的文章。那家香港报纸一字未改发表了这篇网上帖子。美国负责监视国外媒体的外国广播信息服务处把上述香港报纸的文章翻成英文,并交给了情报部门。
五角大楼的分析员本应追踪到文章的原作者,在考察消息的可信度方面,他们也应注意到,发表上述文章的那家香港媒体为增加发行量已改变了原有的办报风格。在报纸发表那些文章的时候,它早已成为一份街头小报了。
字词游戏
糟糕的资料选择、误传、误释并非美国情报部门处理源于中国的情报资料时仅存的问题。2005年3月,美国国家空中和太空情报中心在其题为“对美国太空优势的挑战”的报告中引述了来自中国的资料,但译文明显与原文意思不符。
该报告的引述称中国正积极研制反卫星武器:“中国将密切跟踪国外先进卫星技术的发展,紧密关注太空军事利用上取得的进展,同时积极研制反卫星系统。”国家空中和太空情报中心的译文存在严重错误。它将中文里的“应(该)”翻成了“将(要)”。事实上,从文章可以判断出,作者认为中国尚未在反卫星研制一事上做出决定,所以只是该文作者对此提出建议。
国防部在其2005年1月份的一份报告中承认,“语言技能和对地区事务的精通尚未受到足够重视”。在这些技能受到重视之前,美国的决策者应该认识到,他们读到的有关中国军力和意图的评估其实迷失在了翻译之中。
温家宝希望企业投资非洲眼界开阔 符合国际规则
(中国)千龙新闻网 (2006-06-24)
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开普敦接见当地的中资企业和使馆工作人员时要求中国的企业要有长远眼光,在非洲投资的时候,做事情一定要符合国际规则。
温家宝说,通过这次的访问,发现中国政府在对外援助方面,需要重新思考和制定方法,来适应非洲国家的发展,也让这些援助能够用得其所,而且最重要的是,在争取非洲的项目的时候,中国的企业一定要和国际接轨,公开透明的去做。
温家宝提到中国在六十年代援建的坦桑尼亚到赞比亚的铁路,他说,即使那个时候中国很穷,但是依然作出了出色的工程,现在的企业,能不能够再保证效益的同时保证工程的质量和安全,是企业要有长远眼光来做的事情。
最后,温家宝说:“今天我的讲话,如果能够打动你们的心,就希望你们能把眼界放开阔一点。”
中国和全球资本主义体系的冲突越来越明显
各种迹象表明,中国和全球资本主义体系之间的冲突越来越明显。《联合 早 》说,这种冲突不仅表现在经济学意义上的供应和需求方面,更为重要的是表现在政治学意义上的战略利益冲突。中国和全球资本主义体系的关系目前已经历了三个主要阶段。
在第一阶段,中国实行开放政策,“请进来”是这一阶段的主要特点。中国透过把全球资本“请进来”发展自己的经济。这一政策非常成功。它很快结束了中国的封闭状态,为国民经济发展造就了巨大动力。
中国“请进来”的政策和全球资本主义没有任何冲突。对全球资本主义来说,中国的开放无疑为全球资本提供了全新市场。正因如此,包括美国、欧洲在内的资本主义国家都对中国的“请进来”政策抱积极正面态度。
在第二阶段,和世界体系“接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中国改革各种机制来适应世界体系,另一方面是中国加入诸如世界贸易组织等国际经济组织。在不长时间里,中国加入了几乎所有重要的国际和区域经济组织。
《联合 早 》说,全球资本主义体系欢迎中国的“接轨”政策。很显然,中国是否能顺利和世界经济体系“接轨”会影响这个体系的正常运作。同时,“接轨”政策也符合西方国家尤其是美国的战略意图。
那为什么中国和全球资本主义之间的冲突在近年越来越明显了呢?这主要因为两者间的关系已进入第三阶段,即中国“走出去”的阶段。
《联合 早 》说,经过多年发展,中国从一个资本短缺国家转型成资本过剩国家。“走出去”本来就是个积极因素。“请进来”政策使很多国际资本流入中国,必然限制了这些资本流入其它发展中国家。一些国家因此在一段时间里有“中国经济威胁论”。现在,中国资本“走出去”对这些国家无疑是很好的现象。在很大程度上,中国经济的发展为当今全球资本主义体系的发展注入了全新动力。
既然中国的经济崛起产生这么多的正面效应,为什么又表现为和全球资本主义体系之间的冲突呢?这里既有经济因素,也有政治和战略的原因。
在经济层面,随着中国经济体的壮大,内部供求可产生出巨大的外部影响力。更重要的是,全球资本主义体系运作并非经济学上所谓的供求关系那么简单,它是典型的政治经济体系。尽管中国努力透过经济的全球化(和区域化)来实现和平崛起,但对那些主导当今全球经济体系的国家来说,全球化也使中国把其影响力扩展到全球各个角落。近年来,中国经济影响力已开始很快走出亚洲,走向非洲、拉美、中东,甚至是全球资本主义的大本营的美国和欧洲。对西方国家尤其是美国来说,中国影响力无论透过何种方式崛起,无疑是种挑战。这也就是为什么美欧一些西方国家近年来不断把企业并购等经济问题政治化,拼命透过政治手段,企图阻碍中国经济影响力外扩。
“走出去”与其说是中国的既定政策,不如说是中国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逻辑。但经济影响力的“走出去”显然开始对全球资本主义体系产生相当的影响力,更是开始触动那些一直主导全球资本主义体系国家的政治和战略神经。
外在的阻力是必然的,冲突也在所难免。如何在新形势下和全球资本主义打交道则是中国面临的一个新课题。
《反垄断法》酝酿出台 多家媒体称不宜期待过高
【网讯】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新闻发言人阚珂表示,6月24日召开的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二次会议将初次审议反垄断法草案。从反垄断法开始起草到现在已过十二年,《反垄断法(草案)》进入立法的最后阶段,但有评论认为,这部被称为“经济宪法”的法律近期难有实效,不宜期待过高。
草案删除行政垄断章节
一位起草组成员确认,草案中关于行政性垄断的章节被删除,其中包括行政垄断的概念、表现形式等内容,但是草案在总则中还是保留了行政垄断条款。据了解,草案规定了禁止垄断协议、禁止滥用市场支配地位,以及对垄断行为的调查处理等内容。会议决定,草案再经过进一步修改后,将由国务院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
上海《每日经济新闻》说,在目前情况下,反垄断法如果不反行政垄断,除了浪费立法资源,没有太大意义,甚至可能使反垄断法成为一种“只供观赏”而没有实用价值的文本。
制订《反垄断法》药不对症
《经济观察报》评论认为,对于正在向市场经济转轨的当今中国来说,最主要的垄断力量是行政垄断,而非市场竞争产生的市场垄断。造成行政垄断的根本原因在于政企不分,政府权力过大,对经济领域的行政管制太多。因此,解决当前中国行政垄断泛滥的根本之道在于转变政府管理模式。行政垄断是要通过政企分开、解除行政管制来破除,而不是制定所谓的《反垄断法》。在现有行政管理体制下,制定《反垄断法》很可能是一种南辕北辙的做法,无助于消除行政垄断。
立法原意有可能被扭曲
《经济观察报》说,最为严重的一点是,在现有的行政管理体制下,《反垄断法》很可能成为相关部门增加行政管制的工具,甚至会导致寻租和腐败的出现。这不仅不会促进反而会妨碍公平竞争和经济运行效率。郑州有个馒头管理办公室的故事:政府对馒头生产进行管制,发放生产许可证的初始动机是为了保证市民吃上干净卫生的馒头,而这个办公室最终的做法成了只要交钱就发给许可证。这种做法与其初衷完全相悖,仅仅是增加了馒头生产者的成本并进而转嫁到消费者身上。这是一个政府管制导致寻租的经典案例。
经济学家吴敬琏说,“中国作为一个向市场经济转轨的国家,政府对稀缺资源的配置权力过大和对微观经济活动的干预权力过大是市场发育缓慢、腐败难以消除的最重要原因。过分强调依靠政府力量,很可能埋下助长寻租活动乃至‘权贵资本主义’的隐患。很多管制的实施目的其实只是为了增加政府部门的权力和利益。今天的中国,大力减少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和管制,是减少腐败并改善经济运行效率的根本所在。”
因此,不能仅仅期望有了《反垄断法》就有了依法打破行政垄断的可能,还必须要考虑由此带来的政府权力增加会带来多少腐败和市场扭曲。
美成立监察中国遵守贸易规则办公室
美国政府宣布正在设立一个新的办公室,以检查中国是否遵守贸易规则。
与此同时,美国还将设立一个专门负责知识产权保护的新的办公室。
据说,这个办公室也将针对中国。
美国新任贸易代表施瓦布对记者们说,华盛顿将积极和严厉地按照贸易协议维护自己的利益。
美国政府一直指责中国打击盗版不力,每年为美国企业造成数十亿美元的损失。
美国还同时认为中国没有尽快对美国商品打开市场而表示关注。
长期争议
早在今年2月14日, 当时的美国贸易代表波特曼就曾经宣布,美国将成立一个专门的工作小组,以监督中国是否遵守了世界贸易组织的规定。
波特曼在一份贸易报告中说:"我们今天与中国的双边贸易关系,在提供机会方面缺乏公平、持久性和平衡。"
他还说:"作为一个成熟的贸易伙伴,中国应该对其行为负起责任,并要承担责任包括开放市场和实施知识产权。"
后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秦刚于两天后指出,中美双方的经贸合作是"互利的、双赢的关系;而不是单向的,不是一方给予另一方的恩赐。"
中俄极关注导弹问题
令美国“非常鼓舞”
--------------------------------------------------------------------------------
● 陈慧霞(整理)
(联合国综合电)美国驻联合国大使博尔顿说,中国和俄罗斯对朝鲜可能发射导弹强烈表示关注,令美国感到“非常鼓舞”,这显示,国际社会对这个问题立场一致,大家都反对发射计划。
博尔顿星期四说,中国发表至今最强烈的关注声明,以及俄罗斯作出不寻常的决定,传召驻俄朝鲜大使向他表达俄罗斯的震惊,这些都是“非常重要”的。
中俄两国是朝鲜最亲密的友邦大国,他们的表态将使朝鲜倍受压力。
博尔顿表示:“我们就此感到非常鼓舞。我想,我们再次证明了国际社会上下完全一条心,大家都认为朝鲜不应该进行这项发射。”
他说,朝鲜的这种“胁迫性举措”是得不到任何支持的。
针对韩国国防部长尹光雄研判“发射并非迫在眉睫”,博尔顿拒绝置评。不过他强调,外界对有关导弹依然存在许多疑问。
他说:“我们不知道导弹载了些什么,或到底有没有装上什么。我们不知道导弹的目标,不知道它的射程,也不知道出意外的可能性有多大。”
“我们可不希望等到后来才知道鼻锥体里装的是什么东西。”
韩国统一部部长李钟奭昨天说,他相信朝鲜是真有计划试射导弹,目的是要影响美国的对朝政策。不过,他认为朝鲜失算了,“即使朝鲜发射导弹,美国也不会妥协”。
目前,美国继续和联合国安理会及其他大会成员,讨论朝鲜试射对策。根据安理会成员国的外界消息,各国初步讨论的重点是:如果试射落实,安理会提出的决议案可能包括哪些内容。
博尔顿重申,美国不会接受朝鲜的要求,和它直接对话。美国从去年9月就一直在等待回返六方会谈。
不过,即将卸任的美国副国务卿佐利克认为,中国和韩国还必须扮演更大的角色说服朝鲜进行改革及放弃核武计划。如果没有这两国的“极大努力”,六方会谈成功的机会不大。
佐利克在《悉尼先驱晨报》昨天刊登的访谈报道中指出,韩国不能一碰到朝鲜耍赖就让步;中国也必须认清维持现状的风险。
日前,美国前防长佩里等人撰稿主张,美国应该给予朝鲜最后通牒,要它放弃试射,否则就面对美国导弹的摧毁性攻击。
美国副总统切尼对这种先发制人的主张无法认同。他接受美国电缆新闻网(CNN)访问时说,朝鲜的导弹技术尚未成熟,目前仍应该寻求通过外交途径解决问题。
他说:“以目前阶段来说,我们寻求解决问题的方式是恰当的。”
日本将向中国提供10亿元贷款
--------------------------------------------------------------------------------
(北京讯)中国外交部副部长武大伟和日本驻华大使宫本雄二昨日上午分别代表本国政府,在北京签署2005年度日本政府对华日元贷款换文。
据新华社报道,2005年度日元贷款额度为747亿9800日元(10亿3528万新元),主要用于有关环保、人才培养及教育等10个项目。此举可能有助于改善两国关系。
由于在战争历史问题和自然资源问题方面的摩擦,中日两国关系趋于紧张,日本政府对华日元贷款在今年3月曾一度中断。
本月较早时候,日本政府决定解冻对华贷款援助,此举标志着双方正努力缓和紧张关系。
算得贼精!美要中国"礼尚往来" 邀美参观解放军演习
东北新闻网
解放军演习观摩团刚刚回国,美国五角大楼和国会政客就与解放军的交流展开了激烈的辩论:五角大楼高官要求解放军立即邀请美军参观同等规模的军事演习,而众议院高官则全力鼓吹加强台美军事交往。美联社23日对此进行了详细的报道。
★五角大楼上将要解放军“礼尚往来”
6月22日,美国国防部负责亚太事务的约翰·艾伦上将表示,既然美方让中国军事团观摩美军演习,中国应该“礼尚往来”,进一步开放并邀请美国观摩中国“同等规模”的军事演习。
艾伦上将是当天在美国国会一个关于国防的听证会上作上述表示的。,中国不仅应该增加军事透明度,中国解放军还应该“礼尚往来”,请美军参观中方的军演。
在同一听证会上,美国助理国防部长罗德曼也表示,如果中国“不回请”美方参观其演习,美军将不会继续对中国军方开放。不过,罗德曼也表示,美国国防部正在越来越多地了解中国军事的情况,他举例说,上一次访问中国时,中方向他解释了军费详情!
★美众议院高官鼓吹加强台美军事交往
同一天,多名美国众议员在所谓的“解放军军力”听证会上竭力鼓吹加强台美军事交流。
22日早上,美国众议院军事委员会举行了“解放军军力”听证会,包括国防部国际安全事务亚太处处长艾伦准将出席,多位众议员“轮番关切”台湾海峡的安全与稳定。
军事委员会主席汉特首先说,虽然解放军与美军继续进行第一线的军事合作,但解放军长期的军事发展“令人忧虑”。他强调说,今年夏天,解放军将从俄罗斯取得四个营的SA-20地对空飞弹,射程一百里可以涵盖台湾上空,而去年秋天,解放军与俄军更举行联合演习,演练各项攻台的战技。因此,他质问说,为何解放军持续在台湾海峡附近大量增加军队?为何解放军制造用于区域及全球范围的新武器?他说,这些举动“已经危及太平洋的稳定”,而过去六十年来,美军在亚太却是“全力维护和平”!
曾出席去年美国将纪德舰移交台湾军方典礼的艾伦准将回答议员关切台海冲突议题时表示,军事手段是“最后选项”,之前的对话与外交至关重要,他认为,台湾地区政府领导人应在两岸对话中扮演重要角色。
对于准将的回答,政客们显然很不满意,去年访台的众议员席蒙斯询问艾伦准将,既然台海军事“已向解放军倾斜”,艾伦本人或重要军官、或任何其它高层军事顾问曾经访问台湾,是否已了解真正情况并提供协助?艾伦连续回答三个“没有!”
席蒙斯为此鼓动说,美军应该加强与台湾军方的“交流互动”。
美对华心理战:实力相差太大 谁胜谁负没有任何悬念
太阳报 文: 锺贤
包括三名解放军将军在内的中国赴美军事演习观摩团,昨日结束在关岛为期三日的访问行程。这是美国首次邀请解放军观摩美军演习,尤其是美军对中方代表团做到了「尽量开放,有问必答」,有意让中方接触美军的许多军事机密,其「大方慷慨」既显示美方加强中美军事交流的善意,亦反映美军采取「心理战」,希望以军事威慑,诱使解放军打消武力攻台的念头。
美军在这次名为「勇敢之盾」的演习中,出动了三艘核动力航空母舰,包括最先进的「列根号」航母、二百八十架第三代及第四代战机,以及二万八千名士兵。实际上,这就是东太平洋紧急事态时,美军可能介入的全部兵力。
美军这次演习,针对解放军的意图十分明显。美军有意将这些展示给中方看,表明美军对自己的兵力、装备、部署、战术和士气都十分有信心,不怕中国模仿,让中方了解美军的实力,以及万一台海发生战争时,美军一定介入的决心。
在台湾问题上,解放军主战派一直占上风。军方长期宣传两者相逢勇者胜,强调战斗意志可以弥补武器之不足。去年在央视热播《亮剑》电视剧,代表了军方的意图。美方想让中方知道,对於实力相差太大的双方,谁胜谁负没有任何悬念。
不战而屈人之兵,虽是中国古代军事家孙子的专利,但美军也玩得出神入化。新华社昨日发表文章「解读」美军关岛演习,指其目的是想将关岛建成美军在太平洋地区的快速反应和远程投送中枢,加强美军在西太平洋的军事存在,并通过优化整合提高整体作战能力和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如此看来,美国人的心思,中国完全读得懂。
从上合峰会看世局纵横捭阖
--------------------------------------------------------------------------------
● 陈有为(华盛顿)
最近的上海合作组织峰会实际上只开了一天,但举世瞩目的程度却远远超出人们的预料。这个五年前并不起眼的组织,似乎一下子平地起高楼,办起了灯火辉煌高朋满座的大宴席,让那些不得其门而入的人琢磨着这个新组织,究竟会给亚洲以至世界带来什么样的影响。
发展最快的区域性组织
五年来,上合组织的发展可以说是经历了三大变化:
第一,自从苏联解体的后冷战时期以来,它是世界上发展最快、变化最大也最惹人注意的地区性组织。在九一一事件之后刚成立时,上合组织只是中俄与几个中亚小国为了打击恐怖活动而协调边境安全事务的一个松散的跨国组织。
所谓的中亚,不过是与外部隔绝的边远地带。可是几年一过,参加这次峰会的首脑除了原来六国之外,还有印巴蒙三国加上阿富汗与伊朗。上合组织忽然成了一个跨地区、开放性与多元化的组织,从东亚、中亚一直延伸到南亚、西亚。
第二,上合组织的任务本来只是对付恐怖主义、分裂主义和极端主义,而现在合作的范围扩大到了政治、外交、经济、财政、军事、文化和教育。上合组织的生命力在于,它提供了一个广阔而重要的平台,为推进地区国家之间的平等协商与互利合作,谋求和平、繁荣与和谐而努力。此次峰会所签订的各种文件再次证明,大小国家平等互利,各得其所。
第三,上合组织所以引起人们关注,首先是因为它的战略地位与战略意义。它地处俄中两国接壤的中亚地区,不但连接东亚、中亚、西亚,而且可以从欧亚大陆腹地南下进入印度洋。在这个地域内,正在崛起的中国与已从衰退中逐渐恢复的俄国联手加强合作,可以产生一加一等于三的效果。
而邻近中小国家之所以纷纷争取加盟,是因为参与这种地区合作,有利于它们的安全稳定与经济发展。这一地区古为丝绸之路通道和能源丰富之宝地。在世界能源日益紧缺的情况下,一旦发生能源危机,可以避开风险,由海上运输改为陆地通道,确保能源生产国与消费国的合作与利益。
由于中印两国经济崛起带动亚洲经济发展,这一地区的GDP在2020年将占到世界的30%,更不用说中亚地区对于中国西北大后方与俄国南部安全有多么重要了。
美国的观望与对策
凡此一切表明,从战略地位、经济潜力与能源开发的角度来看,上合组织所涵盖的地区,确如乌兹别克总统卡里莫夫所说的,已经成为“当代地缘政治决定性因素之一”。
上合组织的迅速发展,显然引起了美国的焦虑不安。中亚原是冷战时期留下来的一个具有重要战略价值的真空地带,美国由于陷入伊战无力后顾,现在眼巴巴看着别人捷足先登而自己被挡在门外。尽管九一一之后美国在乌兹别克与吉尔吉斯两国建立了军事基地,但是目前已经受到了撤出的压力。
从美国去年在吉尔吉斯斯坦发动“颜色政变”与今春副总统切尼访问哈萨克斯坦的行动来看,它决不甘心置身于中亚地区之外。特别是美国正在核扩散问题上对伊朗施加高压的情况下,更难以容忍强烈仇美的伊朗总统现身上合峰会,担心中俄伊三国会合起来牵制美国。
美国有舆论担心,“虽然上合组织不是北约,但它却正在向这个方向发展”。而保守派的谋臣策士,则主张通过拉拢哈萨克斯坦与吉尔吉斯斯坦充当“引路人”,使美国打进上合组织充当观察员,以便影响它的发展。由于中亚、南亚与西亚地区形势错综复杂,各国内部与相互之间存在着历史、文化、宗教、领土、部族与利益上的矛盾,美国并非没有可乘之机,因此未来充满变数。
实际上,上合组织的兴起与发展,不过是后冷战时期大国力量在这一地区进行新的纵横捭阖的开始。而在这一场虽然共同敌人消失,但未来却捉摸不定的新博弈中,冷战时期那种“朋友的敌人就是敌人”的旧游戏规则,正在被“朋友的对手也可能是朋友,今天的朋友可能是明天对手”的战略思考所替代了。
卡特总统时期的白宫国家安全事务顾问、与基辛格相伯仲的杰出外交战略家布热津斯基,把后冷战时期的全球战略态势比作一个“大棋盘”。当笔者撰写此文重新翻阅他那本名著《The Great Chessboard》时,发现他在近10年前作出的分析和预测,竟然和当前的形势变化惊人地相似。
不信请看他是怎么说的:中国无疑“会成为一个大玩家”,“中国所作的抉择已经开始影响亚洲地缘政治的权力分配”。“最危险的潜在形势,是中国俄国加上伊朗,组成一个‘反霸大同盟’。它不是以意识形态为结合,而是因为对美国的共同不满而组合。而且这一次中国可能带头,俄罗斯跟在后面。”
当今之世的形势发展特点,是经济全球化、地区一体化和世界权力分散化。对抗性集团已经消失,区域合作的联盟日益增长。即便是美国的后院,也出现了敢跟美国佬较量的政权。
而上合组织的迅速发展,正好反映了世界大棋盘上合纵连横的新形势。
·作者是华府中国论坛社社长
中印重开丝绸之路
--------------------------------------------------------------------------------
7月6日,中国和印度将重新开通喜马拉雅山脚下的乃堆拉山口,以促进两国之间的边境贸易,加快各自封闭和落后地区的经济发展。在交通十分便利和发达的现代世界,乃堆拉山口的开通看上去并非是惊天动地之举,但在这个历经沧桑的边境,这却是一个令人瞩目的历史性事件。
乃堆拉山口位于西藏和锡金之间,海拔4300公尺,是世界上最高的边境口岸。在历史上,这里属于丝绸之路的南线,千百年来,它不仅是中印之间,而且也是东西方交往的重要渠道之一。只是由于中印在1962年发生短暂的边境战争,致使乃堆拉山口被关闭和闲置40多年。
乃堆拉山口的重新开通,首先反映了中印政治关系的升温。该山口所处的锡金,虽然从70年代中期开始就被纳入印度版图,但中国过去一直不予承认,坚持将其作为独立国家看待。
而在西藏问题上,印度政府的立场过去也有所保留,尤其是对西藏流亡政府敌视中国的行动,曾一直给予支持或者加以利用。如今西藏和锡金两地一线贯通,结束了“老死不相往来”的局面,这说明中印双方互有政治承诺,更有政治信任。
乃堆拉山口周围,一边属于中国西南边境,另一边是印度东北边境,都是最为封闭、也是最为贫穷的地区之一。在山口开通之前,两边已有地下贸易,在正式开通之后,边境贸易的热络景象便可想而知。可以期待的是,这个通道将如同一条生命线,使原本毫无生气和与世隔绝的地区变得生机盎然。
当然,不只是边境地区的贸易将被大大激活。从乃堆拉山口到西藏首府拉萨,路程只有450公里;从这里前往印度港口城市加尔各答,也不过550公里。也就是说,山口开通之后,两国之间的整体贸易也将大大受益。
目前,从印度运到拉萨的商品,需要经水路绕行几千公里,到天津港之后继续转运,反之亦然。在山口开通之后,拉萨至加尔各答以及其他城市的运输距离将立即缩短。繁忙的运输和热闹的贸易景象,将使这条古老的通道重新焕发出丝绸之光。
从乃堆拉山口的关闭直到重新开通,这个过程实质上就是最近几十年中印关系的生动写照。在冷战期间相互敌视之后,中印双方在90年代初开始改善关系。此后,在摸索、怀疑和期待中,双方很快找回了数千年前就曾携手共进的足迹。
尤其是最近几年,两国最高领导层频繁互访,建立起政治和军事互信。双边贸易额也从最初可以忽略不计的低水平,迅速扩大到去年的187亿美元,而且潜力不可限量。尽管边界划分还未完成,但领土纠纷和其他争执,再也不可能导致整体关系发生转折。
作为亚洲两个最大的国家和正在上升的经济体,中印两国最终摒弃恩怨,并且一步一步走向合作与双赢,这种转变更折射出当前亚洲地区的主流发展方向。
就在上星期,印度及其宿敌巴基斯坦都以观察员的身份出席了上海合作组织峰会,表明双方都愿意加入到和平共荣的区域大潮中。如同乃堆拉山口的重新开通一样,这种更高更广层次的合作与对话,预示着亚洲辉煌的历史,包括象征着和平与繁荣的丝绸之路,将在二十一世纪重放光彩。
中国是美国国债第二大持有国
(中国)人民日报 (2006-06-24)
中国人民银行23日发布的2005年国际金融市场报告称,截至2005年末,中国持有的美国国债达到3109亿美元,仅次于日本,居世界第二位。
报告援引美国财政部的数据指出,2005年末中国持有的美国国债总数比2004年末增加了880亿美元。中国所持有的3109亿美元美国国债中既包括中国官方外汇储备的投资,也包括中国非官方外汇资产的投资。
报告称,截至2005年末,中国对美国的银行部门债权约为464.87亿美元,比2004年减少了11.9%,其中政府和商业银行的债权为447.7亿美元。
根据国家外汇管理局的统计,截至2005年末,中国对外金融资产为12182亿美元,同比大幅增长31.6%;其中储备资产8257亿美元(外汇储备8189亿美元),占67.8%,同比增长33.5%;对外直接投资645亿美元,占5.3%,同比增长22.4%。
中国可能“放宽外国金融投资限制”
(英国)FT中文网 (2006-06-24)
美国前商务部长唐?埃文斯(Don Evans)昨天表示,中国今年可能提高该国较小规模银行的外国投资上限。埃文斯是在游说北京加快开放金融业的一系列会议结束时作上述表示的。
埃文斯此次是作为“金融服务论坛”的主席来到北京。埃文斯说,他认为中国可能在接下来的几个月放宽外国投资限制。金融服务论坛是一个代表全球最大金融机构首席执行官的机构。
埃文斯表示,他预期对全部外国投资者25%及单一外国投资者20%的持股上限,在向5大国有银行作出任何变动前,会在一些较小的城市和股份制银行中先行放宽。他说:“我在离去时的感觉是,对于较小的银行,这一步伐将加快。”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