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扁为何还不下台?
--------------------------------------------------------------------------------
● 俞剑鸿(台北)
我在大学里教授一门叫"面子与人生"的通识课程,已经很多年了。我研究发现,作为一个政治人物,他(她)的脸孔是否漂亮、清秀是次要的。
2004年10月,乌克兰举行了独立后的第四次总统选举,亲西方的后选人尤先科经过三轮投票终于获胜。他在2003年9月据说遭人下毒,导致面容严重变形,粗糙不堪。可是,也有人指出,尤先科中毒有诈,目的是要借此博得一些选民的同情。为了获得总统宝座,确实有一些政治人物是不择手段的。
这使我回想起2004年的台湾三一九枪击案。吕秀莲作为一个受害者,当然想要知道是谁干的。然而,心中有鬼的总统大人,却不愿意让吕秀莲知道。
谈到这里,就可以从脸的具体层次提升到面子的抽象层次。这就让我马上想要说,很多大学生的脸皮因为台湾的继续沉沦而变得越来越厚,带头的就是我们寡廉鲜耻、吃相难看的阿扁。
陈总统是有很多的眼线的,可是,他对自己家庭成员、亲家以及身边的爱将所暴露出来的问题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其结果就是眼睁睁看着人家小毛病日积月累,铸成大错。
为什么陈水扁至今还没有下台?最主要的原因,诚如鲁迅所言,在世界矛盾中,"红脸往往斗不过白脸"。他所谓的红脸者,是光明正大、心地纯真憨厚之好人也;而白脸者,是阴损狡诘、虚伪奸诈之小人也。
换言之,陈水扁从道歉到释放权力,再到最近的反扑,始终没有排除掉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的恶习。另外一个原因就是,他已经精通厚黑学,不讲人格和真理。不过,他内心绝对很痛苦,因为"有些人虽然活着,但却已经死了"。
川剧以变脸、吐火、藏刀等绝活被定为行业机密。刘德华的变脸师父彭登怀讲,虽然他在2000年3月收前者为徒弟,但要等后者不在这个人世间之际,刘才能够展示变脸的绝技。也许陈水扁在下台之后,才会告诉我们他何以做到如此厚脸皮的功夫机密。
·作者是台北铭传大学国际事务研究所教授
制止中国股市泡沫化的建议
--------------------------------------------------------------------------------
● 叶秀亮
笔者曾为文建议,中国政府须在房产通胀萌芽前期压抑楼价,以防止房产通胀心理预期的形成,否则此一心理预期将造成许多的市场行为改变,而这些行为改变又会进一步推高楼价。一旦如此,政府将很难阻止楼价持续上升到可能诱发泡沫爆破或金融风暴的水平。这方面的观点,其实也适用于中国目前的股市。
放任股市上升后果严重
除了房产热外,中国股市自去年中从低位上扬,至今升幅已经不小,深圳与上海A股指数都分别上升了69%及58%。近几个月来的升势尤其强劲,成交量及股民登记人数也都剧增。
如果股价是在合理的情况下腾涨,中国证券监管当局根本不须阻止或干预。但笔者的忧虑是,如果任由股市资产通胀心理预期逐渐形成,那将是一个巨大升浪的前奏,情况就如当年道琼斯指数由2000点的低位升至3000多点,最后是持续腾升,迫得前任联邦储备局主席格林斯潘持续加息,但最终也只能将之限制在11750点的水平。
必须指出的是,资产价格从低位反弹后,进一步透过资产通胀心理预期的形成,把该资产价格推进泡沫式上升轨道的例子,其实不胜枚举。以香港为例,其楼价及股价就曾自1989年的低位反弹,然后进入泡沫式上升轨道,其中1992至1993年的升势尤为惊人。
因此,如果中国政府任由股市随机发展,股市很可能会直接形成一个泡沫式的上升轨道。
随着股价持续上升,将会有越来越多在境外的"中资"资金,透过非法渠道或滥用合法渠道进入中国股市。这些流入资金,轻则削弱人民银行控制汇率升幅及货币供应的难度,重则可能影响中国汇制改革的成败及造成恶性通胀。
此外,由于股市及楼市会互相牵引,股市持续上升可能会破坏中国政府目前压抑楼价的措施。由于中国经济制度仍存在许多缺陷,加上幅员广大,使得它在经济动荡时期要维持政治稳定的难度大为上升,而楼市及股市泡沫形成及爆破的后果,可能比香港的七年衰退及日本的15年衰退还要严重。
相反,中国政府如果能在压抑房产通胀的同时,在现阶段采取适当行动阻止股市资产通胀心理预期的形成,不但可避免泡沫爆破后的严重衰退及政治不稳,甚至可避免像五年前美国道琼斯指数由11750点调整至8000点的中轻度衰退。
目前是规范股市的好时机
在思考如何于现阶段压抑中国股市升幅的办法时,应注意以下三点:
第一,由于中国仍须限制汇率升幅及利率水平,以防止更庞大的资金透过制度上的漏洞流入国内,所以中国现阶段不可能像格林斯潘那样,透过持续加息及减息来减低股市的上下波幅。
第二,股市对经济的真正贡献是容许人民的剩余资金,透过企业集资及实质投资对经济作出的实质贡献,而不是一般股民所关心的中短期投资利润。
第三,中国上市公司的业绩报告,其中不少均存在虚假甚至捏造的成分。其后果是在一般情况下使投资者分不出到底一家上市公司是真正业绩良好,还是捏造出来的"好",从而增加投资股市的风险及减低国人投资股票的意向,进而大幅削弱股市的集资功能。由于这一功能对经济的重要性,许多国家均对上市公司业绩报告有严格规范,尤其是在财务披露及财务造假上的规范。
中国股市对其经济的贡献之所以远低于外国,部分公司业绩造假其实是主因之一。可以肯定的是,如果中国政府能清理公司业绩造假问题,对股市集资功能及其对经济的贡献,将会产生异常巨大的效用,甚至超乎目前一般人的预期。
建立翔实披露的文化
当然,在清理的过程中,股市不免出现一定的震动,原因是不单只被抽查公司的股价会大幅下滑,其他有造假可能的上市公司股价,也会出现中度下挫。然而,这些问题早晚是会曝光的,而且越迟被查出,累积的问题及损失便越严重,倒不如趁目前这个时机将它处理好,一方面可防止问题及损失的继续扩大,而另一方面则能让中国尽快获得上述的巨大长远贡献。
由于中国股价正有升速过快之虞,目前显然是处理上市公司业绩造假的大好时机。为此,笔者建议中国证管会列出一个逐步清理的计划,以便在减低震动的同时,又可持续有效的压抑股市的过度升幅。
在现阶段,中国证管会可考虑先集中清理为上市公司准备及审核业绩报告的会计业者,其间虽然会处理涉案的上市公司,但重点是处理会计界,使大部分的会计公司不敢违法协助上市公司造假。
之所以建议先处理会计界,是因为会计公司协助造假的回报将远低于有关上市公司的回报,只要刑罚够重,成功的机会极大。只要在这方面坚持下去,会计业者一般不协助上市公司造假的文化将会逐渐确立,一旦此文化得以确立,将来的造假行为将只是个别公司的违规行为,而不是系统性的违规行为。
在处理好会计界后,中国证管会可先集中处理一两个上市公司的行业。例如银行和保险业,等到在这些行业妥善建立一种翔实披露的文化后,才向另一些行业移进。
当然,压抑股价升幅尚有其他方法,如规范证券商及经纪人的违规或造价行为,或者是限制股市的借贷比例等。但这些都不足以阻止股市迈向泡沫的轨道,也没有上述处理业绩造假所带来的巨大作用。相反的,处理业绩造假的效力就相当强大。
由于推行计划及采取行动都需要时期,而目前中国股市的升幅已出现危险的征兆,笔者建议有关当局可先放出风声,透露将会处理上市公司造假问题,一方面可先通过股民的心理预期冷却股市,而另一方面,也可减低之后采取行动所可能出现的震荡。
·作者是南洋理工大学经济系副教授
陈水扁早日下台对泛蓝不利
--------------------------------------------------------------------------------
● 薛理泰
陈水扁女婿赵建铭因"台开案"被收押之后,随着陈水扁亲家涉案情况的日益明朗化,在台湾触发了一波又一波的"倒扁"声浪。尽管陈水扁宣布并且实行"放权",民进党强势人物又群起呼吁"巩固领导中心",却仍然无从挽狂澜于既倒。在泛绿阵营内部涌现出来的"弃扁"呼声,也开始一波高过一波。于是,"倒扁"浪潮滚滚而来,后浪推前浪,逐渐呈现不可阻挡的势头。
台北政情激荡,瞬间百变。倘若政局演变的结果,居然导致陈水扁下台,则无论从眼前情势还是就长远影响着眼,对两岸关系、中美关系以及亚太地区的稳定性牵连所及,就范围大小而论是涟漪所至无远弗届,从影响深远而言是由表及里一体均沾。
当然,无论在世界上什么地方,对于涉及到贵为总统夫妇者的弊案,假如事态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何时公诸于世、以何种方式公布、具体案情公布至何种程度、涉案人数及其"错失"或者违法的定性等等,决不单纯是一个法律问题,必然变成一个政治问题,如何处理,畸轻畸重,均不妥当,涉及到高度的技巧。
一旦巨大的政局变化降临,涉及到的各个党派派系以及各个权力部门,势必会以安全利益、国际观瞻以及对社会冲击程度的严重性等作为考量的主要依据,拟定比较妥当的因应方案。不要忘记,当年美国总统尼逊、俄国总统耶尔辛下台之前,有关各方面也曾经采取不同的形式,有过诸如此类的分析、协调以至制定应变方案的一个过程。
违背宪法将带来后遗症
根据对台湾宪政素有研究的政界人士分析,设若陈水扁最终被罢免,走完宪政程序要九个月,即使猝然倒阁,走完宪政程序亦非三个月不可。台湾在野党影响力相当强大,在朝野各个部门的势力盘根错节,倘若效法中亚各国"颜色革命"的先例,走捷径,固然可以快意一时,然而却违背了宪政以及司法的程序,政治上也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圆,后遗症必然不小。
除了在宪政及司法程序的着眼点以外,让陈水扁和民进党多撑一段时日,让陈水扁晚些下台,在政治上对泛蓝阵营也更加有利。大概说来,作出这个判断的理由有以下几点:
第一,从检调部门解开赵建铭的笔记本电脑加密程序之日起,弊案最终将会延烧到陈水扁夫妇的趋势似乎已经不可逆转。等到案情明白揭示陈水扁夫妇已经涉案,凿凿有据,那时才是启动罢免或倒阁的适当时机,可谓水到渠成。
第二,日前宋楚瑜倡导的呛扁行动,固然可以拉抬亲民党的声势,然而,这种群众性的政治动作,真正起到的倒扁作用却十分有限。不少坚决挺扁的泛绿民众还是靠感情决定政治立场,奉行凭直觉左右行事的准则。这就是泛绿民众的基本心结,短期内很难摆脱。
在台湾民怨真正沸腾起来之前,操切从事,可能促使绿营政客操纵泛绿基本民众对抗,即使在罢免总统或者倒阁成为事实之后,诸如"蓝营硬逼总统提早下台"之类的指责,难免仍会嵌入绿营民众的心目中,久久无法排除。绿营民众感情上涟漪荡漾,势必累及日后台湾党派政治的力量重组格局。
弊案真相大白将殃及绿营
第三,只要陈水扁仍然在位,随着弊案的继续酝酿发酵,直至案情真相大白之日,整个时段内,陈水扁本人及其亲信不但成为活靶子,而且殃及整个绿营,势必久衰不振。"千夫所指,无疾而终",仅假以时日而已。弊案内情逐渐水落石出之日,即深绿势力逐渐"阴干"之时。这是指日可待的结局。从长远的政治利益的得失着眼,这才是有利于泛蓝阵营根本利益的事态发展模式。
第四,从陈水扁以强势终止国统纲领和国统会的运作,到今日第一家庭成为台湾民众嗤之以鼻的对象,情势逆转之际,总共才几个月而已。由此可见,台湾政局始终处于高速运转的状态中,民众情绪稍呈浮躁。政局处于这种状态之下,形势变化之快,令人目不暇接。换言之,情势许可之下,攻守易位,不过几个月之间。如此,若非相当有把握,顺守、逆取之间,宁取前者。
假如陈水扁过早去位,绿营推举其他强势人物登台继位,接过"清查弊案"的大旗,认真办几个案子,反正弊案与己无关,民进党内其他派系也不会伤筋动骨,速则数月,久则一载,民进党浴火重生的可能性是不能绝对予以排除的。可见,两年以后台湾大选时鹿死谁手,还真难说。一旦出现这种局面,对蓝营从政人士以及泛蓝民众又有何益?
第五,泛蓝阵营以大规模的呛扁行动支持罢免陈水扁,即使有效,从根本上说,意义却是有限的。这种混乱局面的出现,不但有碍国际观瞻,对于台湾向来自诩的宪政、民主,不啻为一大讽刺。
·作者是美国斯坦福大学国际安全和合作中心研究员
中国有意与伊朗保持距离?
--------------------------------------------------------------------------------
● 邱震海(香港)
上海合作组织元首峰会昨天在上海举行。参加会议的除了成员国元首外,四个观察员国有三个(伊朗、蒙古、巴基斯坦)派出了元首参加,印度派出了石油部长。
另外,联合国秘书长、阿富汗总统、亚细安副秘书长和独联体执委会主席也都作为主席国的客人参加会议。从这个意义上说,上海合作组织成立五周年之际举行的这次峰会,几乎成为一次非正式的亚洲国家峰会,其作为地区政治、经济、安全实体的作用正日益明显地凸现出来。
诡谲的是,伊朗虽然不是上海合作组织的正式成员,但伊朗总统内贾德此次到上海赴会,却成为各国媒体关心的重大新闻。原因很简单:伊朗一方面是目前伊核问题的中心国家,角色异常敏感;另一方面,不久前内贾德接受德国《明镜》周刊采访时,为了其敌视犹太民族和发展核武器的策略,公然否认德国屠杀犹太人的事实,从而完全站到了人类共同文明价值观的对立面上。
笔者周前在本栏文章中指出,为了自身的政治目的,这位伊朗民选总统居然置人类文明社会的共识和共同价值观于不顾,将战后已逐渐为人类社会抛弃的种族主义、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思维,从历史的垃圾堆里捡起来。这样的一个国家,人们怎么能够放心让其拥有核武?
内贾德接受《明镜》周刊专访时否认德国屠杀犹太人事实,本想讨好德国舆论,但相反却引发德国主流媒体和民意的严厉批评。6月10日,世界杯伊朗队和墨西哥队比赛前,德国爆发声势浩大的示威游行,示威队伍打出"内贾德:二十一世纪的希特勒"的标语。
最近,就是否应允许内贾德赴德国观看世界杯的问题,德国国内爆发激烈争论:一派认为,体育应与政治分开,作为世界杯东道主国,德国应不论政治倾向,欢迎任何国家领导人赴德观赛;另一派则认为,在人类共同文明价值观面前,德国应有自己的清晰立场。从最近几天的情况看,后一派意见似乎占了上风。
德国主流媒体对内贾德的严厉批评,传递出两点信息:第一、德意志民族在对待历史问题上的态度值得尊敬,也值得当今日本领导人和媒体学习;第二、作为所谓民主国家的元首,内贾德有必要反思自己的价值观,这才是保证伊朗融入国际社会的长久之计。
笔者周前指出,虽然同为上海合作组织创始成员国,但中国与俄罗斯的处境不同,崛起期的中国须考虑与美国的长期互动关系;如何对待伊朗,既考验北京对中美微妙互动的战略思维,而且也考验其对人类文明价值观的态度。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外交部前天举行记者会,部长助理李辉表示,此次峰会将不讨论伊核问题,同时也没有接受新的成员国的打算。李辉在接受记者提问时还表示,内贾德在上海期间的言论将只代表其个人和伊朗的立场。
中国外交部官员的这一表示,显示中国和上海合作组织在利用伊朗合纵连横的同时,有意与伊朗保持一定距离。这是符合中国利益的策略之举。
·作者为香港资深时事评论员
试谈对台政策思考的惯性轨道
--------------------------------------------------------------------------------
● 陈子帛
6月27日,台湾立法院将召开临时会议,朝野两大阵营将就陈水扁罢免案展开新一轮对决。与此同时,两岸包机"节日化"获得了进展,为未来两岸直航作了进一步铺垫。
海外舆论认为,按照既往大陆对台政策的决策思维,北京现在或对陈水扁落井下石,或无意使两岸关系利多的部分,送给民进党作为施政业绩。但这一次,北京却让外界有些意外,至少有以下两个基本面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首先是北京默认了美国针对台湾政局的危机管控和预警式停损点的处理方式。薄瑞光早前访台,美国三点立场大致如左:不可冒险尝试法理台独,必须依法行事,不可采用激烈手段镇压群众抗争,从而给陈水扁预留了危机处理时间。北京迄今为止虽然没有正式表态,但迹象显示,中南海基本认受了美国的立场。中美两国在"共同管理"台海危机问题上,似乎出现了立场共识和默契。
圆通谨慎 不授人以柄
其次是北京的相对超脱。这其实也是胡锦涛执掌对台决策大权之后,研判和面对台湾事态的新思维或转变,一是争取更多的战略时间,集中精力于稳定和发展,对台湾则"冷静观察,沉着应对",努力做到"不介入内部政局,不轻易随扁起舞",对台湾朝野各界都预留回旋余地和空间。而两岸包机"节日化"的进展,更多凸显了对台湾民众的关心和承诺,是胡锦涛"两个尽最大可能"的具体体现。
此间有人评价,中共对台政策不仅越来越务实,同时也趋于圆融。笔者不很喜欢用"圆融"来形容,最佳的境界应该是"圆通"。"圆"是周全,考虑问题面面俱到,决不争取短期效应,着眼于未来;"通"是解决问题达致目的的境界,也是最基本的要求。事缓则圆,用这句话来形容近年来中共对台政策的战略思路转变是恰当的。
但还是有一些杂音,需要引起注意。在日益多元化的政治社会里,不可能硬性要求做到千腔一调,千人一面,千篇一律。据港台媒体报道,国台办日前邀集中央级各媒体开会,要求谨慎报道台湾政情和第一家庭弊案;中宣部更在前天下发文件,规定有关台湾政情和弊案的报道要以新华社的报道为主,不得擅自发表评论。要点是,各媒体谨慎处理弊案新闻,少写评论,多刊报道,刊载报道时多引用台湾和香港媒体,自己不要胡乱评论,谨慎掌握口径。
有关文件的关键在于,北京当局希望此时此刻不要出现一些学者专家针对台湾政情,写一些谩骂台湾当局的文章,以免陈水扁抓到机会,转移焦点,把矛头掉过头来攻击大陆。北京消息人士称,采取如此沉敛和低调的做法,主要是不想在此时刺激两岸形势,避免被有心人找到口实。
少数专家学者还有惯性思维
但还是有人忍不住发表了惯性的言论,比如有人对媒体明确表示,如果泛绿阵营刺杀马英九,就是"台独重大事变",对于台湾同胞自相残杀,中国大陆绝不会坐视不管,《反分裂国家法》将自动启动。个别人强调,台湾地下电台煽动搞刺杀,这是"台独法西斯"行为。
亲绿的地下电台的煽动,或者个别激进的民进党支持者发表刺杀马英九的言论,如果不付诸实践,算不算"台独法西斯"行为,可以商榷。但任何暴力手段都是我们所反对的,相信多数台湾民众也反对,即使是民进党的支持民众大多也不会赞成这种过激的言行。这一点毋庸置疑。
台湾出现无法控制的动乱,曾经一直是北京考虑采用非和平方式解决台湾问题的一个前提条件,但对于"非和平方式",《反分裂国家法》已有严格规定。其中第八条说,"台独"分裂势力以任何名义、任何方式造成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的事实,或者发生会导致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的重大事变,或者和平统一的可能性完全丧失,国家得采取非和平方式及其他必要措施,捍卫主权和领土完整。
可以有几种假定,蓝绿阵营的少数极端分子采取暴力暗杀手段,发生大规模流血事件,算不算台独重大事件?如果激进分子对马英九下毒手,台湾政局在一个时期内陷入重大动荡,但没有失控,执政当局没有宣布紧急状态,也没有宣布台独,这算不算"台独重大事件"?
马英九被极端分子刺杀和陈水扁被刺杀可以等量齐观;即使是邱毅被刺杀,也有可能引起台湾社会"发生将会导致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的重大事变,或者和平统一的可能性完全丧失"的事态。但那个事态没有出现,或者尚未出现,最多也只是有可能会出现而已。如果是这样,《反分裂国家法》第八条就会自动启动吗?大陆就会对台动武吗?
举重若轻 举轻若重
所幸,这些言论只是一家之言,不是政府的立场。在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今天,谁都可以发表意见,但最好缜密一些,以免授人以柄,造成反面效果。这样的例子和经验教训过去还少吗?何况这样的言论一出,非但帮不了马英九,反而会给马英九添乱。知道台湾政坛险恶的人,都会同意这一点。
现在再来看大陆有关方面要求主流媒体慎重报道和评论陈水扁家族贪渎弊案,就能理解到这些规定确实是有针对性的。如果不这么约束,类似的言论还会更多。组织大批判文章,中国历来有之。2000年前后,北京多次组织文攻,先后批判李登辉、陈水扁、吕秀莲等人,铺天盖地,气势磅礴,但效果不彰。而这一次,曾经负责组织谩骂文章的主管部门,首先约束自己,继而约束比较偏激的"专业人士",这是一个积极的转变,也是实事求是精神的表现。
70年代末期至今,北京对台湾内部政治发展过程中的任何一次重大变化,预测和研判多有失误,一是担心乱,二是担心变。政治民主化过程的变是可以预期的,体制的蜕变和政治生态的翻天覆地,出现了某种程度或者相当程度的乱,虽然属于正常,但往往给大陆一些领导人和部门带来不安。完全没有资本主义社会政治发展过程的经验累积,大陆无法同步感受台湾的乱和变,总是在关键时刻露怯,无法藏拙。
令人欣喜的是,北京对台决策当局这一次气定神闲,自信从容,以静制动,似乎是主流。个别的错误解读和夸大危机程度的言论,迄今为止还比较微弱。这显示对台政策的思维和决策,已经挣脱了过往的惯性轨道,值得肯定,值得加分。
中共老一辈领导人经常强调,对台发言要举重若轻、举轻若重。此言不虚,切切谨记。
·作者是香港资深时事评论员
上合六国峰会与新一轮大博弈
--------------------------------------------------------------------------------
● 于时语
《联合早报》上海特派员关于2006年上海合作组织六国峰会报道的标题中"轻松拉开序幕"的形容,不仅描绘了上合组织成立五年来的重大成功,更形象地反映了自从前苏联瓦解之后围绕里海和中亚地区新一轮大博弈的新局面。
十余年前笔者首次分析国际泛突厥主义的源流和趋向时,指出利用"泛突"打击俄、中、伊朗,是华盛顿染指中亚地区的重要策略。曾经负责远期战略预测的中央情报局国家情报委员会副主席、号称懂16种语言的富勒(Graham
E. Fuller),当时便公开主张美国大力支持土耳其发挥在中亚的领袖作用。
一时之间,阿塞拜疆和中亚除了塔吉克之外的所有"斯坦"全部放弃俄语字母而采纳现代土耳其字母,"泛突"运动如火如荼,先后两个土耳其总统宣布该国的"利益区"从亚得里亚海延展到中国长城,伊朗面临"内、外阿塞拜疆合并"的浪潮,从高加索、里海到中亚的俄罗斯"软腹部"动乱不断(按照英国《卫报》,连车臣独立运动都有很深的"泛突"背景),而中国西部则在"藏独"之外,出现频繁的"疆独"暴力。
十多年弹指之间,中亚出现沧桑巨变,中亚大部"斯坦"都成为俄中两大国主导的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周边伊朗、印度、巴基斯坦、蒙古等国纷纷以观察员身份共襄盛举,而想染指中亚的美日等国则不得其门而入。
"东方北约"的说法也许夸张,俄、中两国官方也不断重申上海合作组织"不是一个封闭的'排他性'俱乐部",但是这一组织成为俄中两国联手抵制美国在新一轮大博弈中对中亚渗透扩张的重要工具,并且取得了十年前尚且难以想象的成就,是不争的现实。
中国经济实力飞跃是关键动因
这一变局的出现,有若干主次原因。最主要的原因,便是邓小平的"发展才是硬道理":中国经济实力的飞跃,财大气粗,是上海合作组织成功和活力的关键动因。这次峰会与上合组织工商论坛暨实业家委员会成立大会同时进行,是其明证。
说到底,中国与中亚各国的商贸和经济合作,已经成为维系上合组织的关键纽带。《卫报》前几日报道,中国向中亚各国提供9亿美元的发展贷款,真正影响到本地区千千万万平头百姓的福祉。这是华盛顿花费数千万美元,寻找代理人搞几场"颜色革命"无法比拟的政治和经济双重杠杆。
北京以经贸实力为基础,主张各国平等,强调经济合作和互相尊重各国的主权独立,表面上是淡化区域政治和军事集团色彩,其实是在历史、民族、文化、宗教各种成分十分复杂的中亚地区现实下,步步为营打造稳定区域集团的有效手段。
其次的因素,是国际油价和资源价格飞涨,使得俄罗斯有了重显大国身手的本钱,而不必如耶尔辛时代及普京当政初期,勉为其难地唱力不从心的空城计。而且因为十多年来华盛顿对俄罗斯地缘利益毫不留情的穷追猛打,以及从日本到台湾海峡针对中国的离强合弱和"围堵",使得俄中两国珍惜双方利益的互补,求同存异,在国际上密切合作,华盛顿无法居间渔利。
再次要的因素,便是九一一之后的"反恐"战争。这固然使得华盛顿有机会在军事上渗透中亚内陆,可是一是因为"反恐"在很大程度上演变为"文明冲突",使得美国在回教盛行的中亚无法真正得到广大民众的支持;二是伊拉克战争和美国财贸双赤字大大制约了美国在国际上以经济手段影响别国的能力,只能对新一轮大博弈中俄罗斯能源武器和中国经贸武器的"钳形攻势"徒呼荷荷。美国副总统切尼前些时候在访问东欧和中亚时破口大骂"俄罗斯利用能源优势欺凌邻国"、"破坏邻国的领土和主权完整"等等,良有以也。
"反恐"战争的另一影响,便是使得白宫汲取在苏联入侵阿富汗期间扶植奥萨马和其他回教极端主义力量的教训,对本地主张暴力的各种分离主义势力有了戒心。当然美国还是免不了将曾经和塔利班并肩作战的疆独分子释放到第三国的小动作,如同九一一前夕在华盛顿盛情接待车臣独立政府"外长"的举动,大约难以再演。这也许是俄中两国在中亚与华盛顿寻求最低共同利益的一个起点。
俄中两国都有与华盛顿保持良好关系的愿望和动机,所以难以公开让伊朗加入上合组织。但是强烈的地缘利益因素,使得新一轮大博弈围绕上合组织的这一回合,如《卫报》断言:"有可能成为新世纪的决定性斗争之一"。
·作者在北美从事科研工作
被指助伊朗发展导弹计划
四公司遭美制裁 北京不满
--------------------------------------------------------------------------------
● 叶鹏飞(北京特派员)
中国昨天就美国财政部本月13日宣布对四家被指帮助伊朗发展导弹计划的中国公司进行金融制裁,表达"强烈不满和坚决反对",同时要求美国放弃制裁施压的"错误做法"。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姜瑜在例行记者会上回答提问时说:"美国政府不提供确凿证据,依据自己的国内法,对长城工业公司等四家中方公司实行冻结资产制裁,我们认为这种做法毫无道理,是极不负责任的。中方对此强烈不满和坚决反对。"
美国财政部表示,四家中国公司都向伊朗军方和武器扩散者提供了与导弹有关的部件及军民两用的零部件。它们对可发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伊朗导弹计划已提供或试图提供经济、物质、技术或产品和服务方面的支持。
四家公司分别是北京海立联合科技有限公司、LIMMT经贸公司、中国精密仪器进出口公司以及中国长城工业公司。作为惩罚,美国财政部下令冻结它们在美国的资产,并禁止美国企业、银行及个人与它们的业务往来。
美国国务院在2004年便指控这四家公司向伊朗出口敏感设备,并帮助伊朗开发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违反了美国《2000年伊朗核不扩散法案》。
姜瑜也重申了中国政府不允许任何公司或个人,以任何方式从事或支持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的活动。
台总统府不对罢免案提呈答辩书
--------------------------------------------------------------------------------
● 吴佳蓓(台北)
台湾媒体报道,总统府决定不对在野党发起的罢免案提呈答辩书,蓝营批评这是藐视"国会"、藐视人民,绿营则说不会随之起舞。
民进党立院总召柯建铭前天才表示"不提答辩,岂不是默认了",让外界认为民进党已取得共识,将对罢免案提出答辩;不料,隔日柯建铭态度大转弯的说"罢免案是蓝营郝龙斌、宋楚瑜为争取台北市长选举的副产品,答辩书只是副产品中的副产品,答得好不好根本不重要,总统府根本不需随之起舞";据悉,陈水扁倾向不作答辩,虽与党内不同意见产生拉锯,但民进党中央、立院党团最后改采姿态一致,拒不答辩,依旧将罢免定调为"蓝营政争之举"。
国民党:懦弱表现
对此,国民党发言人郑丽文表示"总统不提答辩,是懦弱的表现",也放弃宪法赋予他向全民解释的机会,"拒答辩,不就是默认对他的指控"。而在野党立委是发出不满的声浪,批评陈水扁是"超级大总统",藐视国会、藐视人民,总统姿态这么高,会官逼民反,逼人民走上街头。
依法,总统可选择不提罢免答辩,但台湾民众不免感受到总统此举有藐视人民之嫌;因此,民进党主席游锡堃表示,全力支持陈总统的决定,但可以考虑用"其他方式"向全民说明。而昨晚陈水扁接见民进党七位县市首长时表示,针对第一家庭涉及的弊案,将对全民做出说明,也会提出执政六年来的施政报告,公开接受全民检验。
目前台湾媒体均报道总统府不提答辩,而经本报求证,公共事务部主任李南阳表示"目前总统府尚未做出任何决定"。
另一方面,国民党决定近期由马英九亲自向绿营大老请益,争取对罢免案的支持,同时达到稳定政局的目的。
根据《中国时报》报道,林义雄、施明德、许信良皆在名单之列,而是否拜访李登辉,党中央尚在规划中。据透露,马英九最想拜会的对象是林义雄,希望藉由请益,向当前惟一最有影响力、能让民进党重回创党精神的重量级人物林义雄争取罢免支持,以唤起民进党部分人士的党魂。
为了让行动不提前破局,国民党表示这份名单会经对方同意后才公布,目前正积极邀约当中;而党内部也十分低调不愿透露详情。
马英九昨天也为日前曾表示"如果陈总统再不提振他自己的责任感跟羞耻心辞职下台,到了时候被人民推翻下台,那时候会死得非常难看"向社会致歉,认为这不符合"口不出恶言"的自我要求,也对社会做了负面示范。
伊核课题成媒体关注焦点
--------------------------------------------------------------------------------
伊朗总统内贾德是昨天最后一个抵达上海参加上海合作组织六国峰会的元首,却是这次峰会的焦点人物。在昨晚由中国代表团发言人刘建超主持的吹风会上,将近一半的提问是和伊朗核武器问题及峰会对缓解这课题的作用有关。
刘建超在回答这一连串有关提问时强调,上合组织始终坚持打击包括恐怖主义在内的"三股势力"。这意味着上合组织接受伊朗成为观察员国,并不表示这组织已改变反恐的立场。其他两股势力是分裂主义、极端主义。
他说,伊朗核武问题是国际社会所关心的,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星期五和伊朗总统内贾德举行双边会见时,免不了也会触及这课题。
"目前欧盟三国已对解决伊核问题提出了一揽子的方案,并向伊朗进行了通报。据初步得到的消息,是伊朗也在认真研究有关方案的内容。我们希望这方案能得到有关各方的积极回应,希望各方能采取一种积极的、务实的和灵活的态度,以便为伊核问题的谈判得以恢复创造条件。"
刘建超也是中国外交部发言人。他注意到伊核课题已成了媒体对这次峰会的焦点,而事实上这次峰会要讨论的议题是很广泛的。法新社记者于是问,如果这次峰会不谈伊核问题,那伊朗的参与会议又有何意义。
刘建超回应道:"我并不认为讨论或不讨论伊朗核问题是决定这次会议是否有价值的一个标准。在这次峰会期间,讨论的议题是很广泛的,上合组织本身的合作领域主要是安全领域、经贸合作领域和人文领域。在这些领域,各国领导有很多具体的项目要讨论。"
上合六国峰会 轻松拉开序幕
--------------------------------------------------------------------------------
● 吴新慧(上海特派员)
双边会面、植树、夜游黄浦江,2006年上海合作组织六国峰会昨天以轻松友好的节拍为今天的会议拉开序幕。峰会期间,这些国家的企业、银行将签署一批总额近20亿美元(约31亿新元)的大中型合作项目的商务合同和贷款协议,期望通过有关项目的落实,逐步形成区域内的能源网、交通运输网和电信网。
强调区域经贸合作色彩
与此同时,上海合作组织工商论坛暨实业家委员会成立大会也会同步举行,报名参加的500多名各方代表,将探讨区域内投资贸易便利化事项,包括推动能源、交通、电信等优先领域大项目合作,探索区域内融资支持体系建设。似乎,这次峰会要趁上合组织成立五周年之际,强化这组织的区域经贸合作色彩,而不是令美国等一些发达国家关注的区域政治集团色彩。
据新华社引述中国商务部副部长于广洲指出,经贸合作正成为推动上合组织发展的重要"车轮",上合组织框架内的区域经贸合作已从初创走向务实合作的新阶段。此次峰会期间特举行工商论坛暨实业家委员会成立大会,以及成员国实业界协调中心的建立都是例证。
俄罗斯总统普京在上合组织六国峰会举行前夕撰写的一篇文章,也发出类似信息。他在这篇题为《上海合作组织——成功的国际合作新模式》的文章中说,上合组织的工作范围并不限于政治领域,该组织通过经济合作可将中亚地区建设成世界上最发达的地区之一,此外,他强调在维护本地区稳定时,上合组织"不是一个封闭的'排他性'俱乐部"。
中国外交部部长助理李辉星期一向中外记者介绍本届上合组织峰会时,也表示上合组织将不会与其他区域组织如独联体、亚细安、欧亚经济共同体等发生竞争或排斥的关系;但中国也不排除上合组织加强军事合作。
国际上存在把上合组织视为"东方的北约"的说法,对此,上海合作组织秘书长张德广日前在北京表示"完全没有根据"。他说,上合组织不针对任何第三国和地区,"它的旗帜是和平、合作、开放、不结盟,不会成为一个封闭的政治或军事集团。"
由中国参与主导的上合作组织是于2001年6月15日在上海成立,今天的成员国包括中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
两岸扩大包机范围
节日客运添加清明端午和中秋
--------------------------------------------------------------------------------
● 于泽远(北京)
中国大陆和台湾在两岸客货运包机问题上取得重大进展,双方昨天宣布两岸就客运包机节日化和开办专案包机达成共识,同意从即日起两岸实施"项目货运包机"、"节日客运包机机制化"、"紧急医疗包机"和"特定人道包机",客运包机将从原来的春节,扩大到清明、端午和中秋另三个传统节日期间。
大陆海峡两岸航空运输交流委员会主任浦照洲和台湾陆委会主委吴钊燮昨天分别在北京和台北宣布,两岸节日包机的安排将比照2006年两岸春节包机作业方式进行。其中,春节包机实施时间为春节前后各14天,清明、端午及中秋包机时间为节日前后各7天。
在上述四个节日期间,双方各执行84个往返班次。飞行航点为大陆的北京、上海、广州、厦门与台湾的台北、高雄;搭载对象为所有持合法、有效证件往来两岸的台湾居民、台商眷属,持有第三地护照的大陆人员也可搭乘;双方承运公司仍各为六家航空公司;双方执行节日包机的航空公司可派业务、技术人员先期到包机飞航地点进行相关准备,并委托代理的航空公司协助办理相关手续。
专案包机的适用范围包括:运送紧急医疗救援所需要的人员、医疗器械;残疾人等以及急难救助与其他经双方同意的特殊情况;承载对象为适用上述范围并持有合法、有效证件的两岸居民;专案货运包机的货主应为台商;载运货物为在大陆投资设厂有特殊需求的机械设备、器材及相关零配件。台商的机械设备和相关器材也可从大陆运回台湾。
但双方依然没有就两岸客运和货运包机的常态化达成一致。
吴钊燮说,目前常态化客运包机仍在与大陆沟通协商,双方仍有歧见,至于何时能达成,不敢打保票。
大陆国台办新闻发言人昨天表示,两岸就客运包机节日化和开办专案包机达成共识是"终于迈出了新的一步",但这种安排还不能适应需要,希望台湾当局能为台湾航空民间组织与大陆同行继续就此进行协商提供各种方便。
台湾航空业界巨头中华、长荣等航空公司认为两岸在客货包机问题上达成共识是个好消息。
长荣航空副总裁聂国维说,这是两岸通航大跃进,希望两岸让货运包机不再是专案,客运包机不再是节日。长荣希望两岸专案包机能尽速展开,最好在本月底、7月初就实施。
受对两岸直航憧憬的激励,台湾股市昨天上午上涨近百点,有望直接受惠的航运类股和观光类股同步走高,航运类指数上涨逾4%,观光类股更涨逾5%。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张同新对本报说,尽管这次两岸达成包机共识是一次重要进展,但两岸包机仍被限制在"限乘台胞"、"必须绕行香港澳门"、"航点班次有限"等框框之中。
目前两岸之间已经顺利实施三次春节包机互飞,表明两岸空中直航不存在任何技术和业务上的问题。两岸应抛开其他因素的影响,努力实现客运包机的常态化,最终实现真正的两岸空中直航。
12年前擦身过
谢长廷要参选
台北市长
--------------------------------------------------------------------------------
● 吴佳蓓(台北报道)
在民进党同志的劝进声中,台湾前行政院长谢长廷昨日终于宣布接受党的征召,参选台北市长。
民进党主席游锡堃、党团总召柯建铭昨日下午连袂前往"长工办公室",征询谢长廷接受征召意愿,谢长廷表态:"台北市是首都,民进党不能缺席,愿承担责任,挺身而出"。
谢长廷在记者会上说,他担任过行政院长、高雄市长,对于台北市长这个位置,不是他个人的企图,他虽然说过"台北不必等我"的话,但这阵子处在千呼万唤被期待等待的眼神中,所以决定"挺身承担",这是他从政以来的一贯坚持和作为。
谢长廷12年前一度与台北市长擦身而过,当时他和现任总统的陈水扁都有参选意愿,但为避免两强相争,谢以党内团结为重退选,四年后转而南下高雄争取市长宝座;如今,谢长廷再度重回12年前的情境,为党重披战袍,心中百转千回。
得知谢长廷宣布参选,其对手、国民党台北市长候选人郝龙斌表明"还不知道谢长接受征召的理由,但若只为挽救民进党低迷的士气而投入选举,这不是台北市民之福,也不符合台北市民的期待,台北市民绝对不会接受"。
亲民党主席宋楚瑜虽尚未表态参选,发言人谢公秉则说:"目前党主席全力推动罢免陈水扁,善尽在野党主席责任,现在不是看民进党谁选台北市长,而是观察哪一位天王有道德勇气,要求不得民心的陈水扁下台。"
台北市长选情局势明朗化之际,民进党谢系立委管碧玲指出,谢长廷、郝龙斌以及可能参选的宋楚瑜,虽然以谢的资历最为完整,但受到大环境和选民结构种种因素,未来将是一场硬战;而她认为,宋参选,将是亲民党存亡的重要战役,谢长廷同样是带着放弃2008年的心情,奋力一搏,恐怕选战末期会形成"谢宋之争"。
拥有行政首长资历,又有中央资源加持的谢长廷宣布参选,是否能拿下胜利旗帜?文化大学中山学术研究所副教授姚立民表示,由于台北市选民结构特殊、自主性高,即使宋楚瑜真的披挂上阵,恐怕再度形成弃保效应,尤其郝龙斌目前仍居高民调的支持度,谢长廷想要在六个月时间内翻转局势,可能不易。
徐永明则认为宋楚瑜的倒扁策略成功的提高声势,蓝营若分化力量,恐怕对选情造成冲击。
虽然谢长廷表示为了党内团结愿意承担责任应召参选,但这个决定是否意味着能够激励绿营支持者重回民进党的怀抱,恐怕成效不大。姚立民认为,除非民进党涉及的弊案结果大逆转,否则对于支持者无法产生正面激励。
目前罢免总统在高门槛的因素下,6月27日可能就此落幕,若蓝营再提倒阁,是否影响市长选举?
如何突破重围获优势?
徐永明认为这项举动恐怕依旧被民进党定调成"政争行动",相形之下,对蓝营的市长选情没有加分效果;姚立民则认为,恐怕要视弊案的发展情势才能评论。
民进党被弊案打得喘不过气,谢长廷如何突破重围,取得优势?徐永明表示,谢必须突显个人特色,以"高雄政绩"、"政党和解共生"来作为题材,争取选民认同;而姚立民则指出,与扁切割才是当务之急,尤其高捷弊案还在调查当中,因此祭出"重建党魂"恐怕才是上上策。
曾自嘲参选台北市长是"大俗卖",如今促成点头成交的"价金",则是为党的团结、全民的感动,谢长廷是否委身得有价值,恐怕要问台北市民心里是怎么想的。
学者:化解党内分裂危机
在民进党士气低迷的此刻,谢长廷决定站到第一线参加选战,学者就解读,是为了在党内权力板块的变化中争取有利位置。
中研院社科所助理研究员徐永明说,阿扁权力下放后,谢长廷在党内位阶相对变低,唯有舍身进入首都主战场,才能争取2008年总统大选机会,而此时民进党急需团结力量,谢长廷接受党征召,顺势化解党内分裂局面。
文化大学中山学术研究所副教授姚立民则认为,蓝营罢免总统之举胜算低,接下来极有可能提出倒阁,届时无论是总统提前下台或者解散国会,谢长廷必须在党内四大天王(副总统吕秀莲、游锡堃、行政院长苏贞昌、谢长廷)的权力互动中争取最有利的位置;姚同时提到,依照目前情势,2008年会是蓝营的天下,谢长廷拿下"台北首都王"看的是2008年之后的位置。
谢长廷寄望拿下台北市长,争得2008年总统大选门票?学者认为,北高市长都落选,四大天王可能提早出局;若尚有一席,则维持现况;而如果谢长廷争得市长宝座,那大位之路将会更加明朗化。
中国发言人:
伊朗认真考虑
核问题解决方案
--------------------------------------------------------------------------------
● 吴新慧
(吴新慧报道)伊朗昨天在上海举行的两个双边会面上,似乎都对欧盟提出的一揽子解决伊朗核问题的方案作出较积极的回应。
据法新社报道,俄罗斯总统普京昨天下午与伊朗总统内贾德举行双边会面后透露,伊朗已准备在不久的将来为核问题回到谈判桌上,而俄罗斯也希望伊朗能就此提出具体时间。
普京是昨天下午在上海合作组织峰会结束后,与内贾德举行会谈。另外,中国外长李肇星也同伊朗外长穆塔基会面,上合组织中国代表团发言人刘建超昨晚在吹风会上受询时透露,有关会面得到的印象是,伊朗是在认真考虑有关的解决方案。"我想伊朗需要一些时间考虑,所以在这问题上,我们还需要耐心。
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昨天在峰会上也曾和普京举行双边会面,两人在谈到两国的双边关系时,也谈到了伊朗核问题,认为不扩散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国际体系应得到维持,但伊朗的核问题应通过谈判来对话解决。
刘建超说,通过外交途径和平解决伊朗核问题是国际社会的共同愿望,国际社会也在努力这么做。而即使是朝鲜或伊朗核问题的谈判进程缓慢,中国都没有因此而灰心,相信有关问题需要各方耐心和务实灵活处理。
"朝鲜问题六方会谈取得进展"
"像朝鲜问题的六方会谈,其实是有取得一次又一次进展的,有些进展还挺重大。所以国际社会不应对和平谈判的机制失去信心。"
今天上午,胡锦涛将会和伊朗总统内贾德举行双边会面,预料伊朗核问题将是其中议题。
不过,在昨天上午举行的上合组织六国峰会上,伊朗核问题并没有提到台面上,虽然各成员国元首在讲话中都提到合作反恐和反毒的重要。
在峰会结束后发表的联合公报中,上合组织表示其秘书处应会同地区反恐怖机构执委会"经常关注本组织与其他组织签署的合作文件的具体落实情况",全力促进上合组织与观察员国开展积极的具体合作。
不过,公报也强调,联合国是世界上最具普遍性、代表性和权威性的国际组织,被赋予在国际事务中发挥主导作用的责任,成为制定和执行国际法基本准则的核心。而安理会的改革,"应遵循公平地域分配原则和最广泛协商一致的原则,不应为改革设立时限或强行推动表决尚有重大分歧的方案。"
公报还说,"本组织主张,下届联合国秘书长应来自亚洲。"
伊朗总统:
上合组织应阻止强权干涉
去年被接纳为上合组织观察员国的伊朗,总统内贾德昨天在会上的讲话,虽然并没有像在国内向美国等西方阵营喊话时那么尖锐和充满挑衅,却发出了言有所指的呼吁:"上合组织应建设成在地区和国际政治、经济、贸易领域有影响的强大的机构,以阻止对世界各国的威胁和非法的强权干涉。"
他也呼吁上合组织能加强多领域的合作,包括探讨在勘探、开发、运输、能源转化方面进行更好合作的可能,以及加强教育、科研、文化合作和控制贫困与失业。
六国元首昨天还签署了多项安全与经济合作协定。
上合组织元首矢言
全面打恐和扫毒
--------------------------------------------------------------------------------
● 吴新慧(上海特派员)
上海合作组织六国元首表示,全面打击恐怖主义、分裂主义、极端主义和在严打贩毒方面的合作,仍是这个今年成立五周年的区域组织的优先工作。元首们昨天在年度峰会上重申上合组织致力维护地区安全稳定和坚持开放合作的主旋律时,也不忘强调国际社会应尊重及维持世界的多样性,暗指一些国家对这个组织的成立仍存有戒心,甚至担心它的影响力扩大。
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在为这组织的长远目标提出四点建议时,表示"希望国际社会尊重本组织成员国以及观察员国自主选择的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尊重各国根据本国国情奉行和平、友好、合作的内外政策,为各国发展提供和谐、宽松的外部环境。"
乌兹别克斯坦总统卡里莫夫更直言道,"有些势力一直企图在本地区国家间制造不合,企图将他们拉入其他的国家间组织,以便取代本地区现有的国际组织,这些行为都为他们本国的地缘政治利益服务。他们还根据本地区各国的政治倾向是否符合他们的长期利益,分别为他们挂上'民主国家'或者'非民主国家'的标签,这都产生了一系列的严重后果。"
六国元首昨天在峰会上签署《上海合作组织五周年宣言》,表示将为建立互信、互利、平等、相互尊重的"新型全球安全架构"作出建设性贡献,强调这种架构将依据公认的国际法准则,"摒弃冷战思维,超越意识形态差异"。
五年前,当时的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在上合组织成立大会上讲话时,曾指出这新生的组织以什么样的形象登上国际舞台,无疑会引起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而有关成立宣言即表明,它将严格遵循《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致力于加强成员国的相互信任、睦邻友好及广泛领域的有效合作,共同维护和保障地区的和平、安全与稳定,推动建立民主、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六国元首昨天于峰会后发出的联合公报上,表示上合组织"将毫不动摇地坚持"有关的宗旨及原则,同时也会"积极利用各种形式和方法,扩大成员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合作,并与观察员国和有关国际组织举行定期磋商。"
上合组织成员国包括中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蒙古、巴基斯坦、印度和伊朗则先后成为该组织的观察员国。
胡锦涛昨天在上海国际会议中心举行的峰会上说,吸收蒙古、巴基斯坦、伊朗、印度为观察员,有利于上合组织更好地发挥促进和平与发展的积极作用。中国愿同其他成员国一道,推动上合作组织成员国和观察员国在经济、交通、能源、禁毒等领域开展务实合作。"我们也愿同有关各方一道努力,落实上合组织同东盟、独联体签署的合作文件。"
阿富汗总统、独联体执委会主席和亚细安副秘书长是以"主席国客人"身份参加会议。他们都表达了愿与上合组织加强合作的意愿。
亚细安是上合邻居
亚细安副秘书长比利亚科塔说,亚细安"是你们的邻居",亚细安理解上合组织的重要性,而两个组织的目标、原则是一致的,"我们都在为各自地区的繁荣和发展而奋斗,同时我们也都致力于提升我们本地区人民的生活水平,可以预期,我们在今后的关系一定会不断加深和加强。"
胡锦涛得力助手、中办常务副主任
令计划出任中组部部长?
--------------------------------------------------------------------------------
● 于泽远(北京)
据多维新闻网前天报道,中共总书记胡锦涛的主要助手、中共中央办公厅(中办)常务副主任令计划可能出任中组部部长,并称这是与人大副委员长王兆国出任中共十七大人事安排小组组长配套的一项举措。
这则消息引起海外舆论对令计划和中共十七大人事安排的关注。但有政治分析人士向本报指出,虽然令计划深受胡锦涛信任,但他目前只是中共中央候补委员,而中组部部长一般由政治局委员担任,因此令计划近期出任中组部部长的可能性不大,他更可能在明年十七大举行前后取代年届退休的王刚担任中办主任。
分析人士对王兆国出任十七大人事安排小组组长的消息也有所怀疑。按照惯例,负责中共党代表大会人事安排的领导小组都由主管党务和组织工作的政治局常委或委员担任组长。尽管王兆国是政治局委员,但他的主要职责是协助人大委员长吴邦国工作,并不涉及组织部门。十七大代表资格审查和一般人事安排应由政治局常委曾庆红、政治局委员兼中组部部长贺国强等人具体负责,重大人事安排则由胡锦涛、温家宝等人拍板。
不过,作为胡锦涛的得力助手,令计划毫无疑问将在中国政坛上发挥更大的作用。多维新闻网的有关报道使外界更多地了解到令计划的个人信息。
今年50岁的令计划曾在共青团中央工作近20年,先后经历过王兆国、胡锦涛、宋德福、李克强等共青团第一书记。因此他在共青团系统的人脉关系比大多数团系出身的高干更为深厚。
2000年,"令计划"这个很有特色的姓名开始在官方媒体上出现,当时他以"中共中央办公厅副主任"的身份为中宣部长丁关根出访送行,随后又陪同国家副主席胡锦涛出访亚欧五国,在2001年全国人大会议上,令计划担任主席团副秘书长,在政坛上暂露头角。
多维新闻网引述《胡锦涛传》作者任知初说,目前坊间流传关于令计划经历的说法错误百出,有的说他是"1982年山西大学毕业分配到团中央工作",有的说他在胡锦涛一到团中央就调去担任胡的秘书,都属以讹传讹。
令计划简历
令计划1956年10月出生,1973年12月参加工作,1976年6月加入中共,湖南大学工商管理专业毕业,在职研究生学历,硕士学位。
令计划17岁时在山西省平陆县农村插队劳动,随后到县印刷厂当工人;不到19岁,令计划因"根正苗红"而被选拔到刚刚恢复活动的共青团山西省平陆县委,后提拔为团县委副书记;1978年12月调中共山西省运城地委工作。
1979年共青团中央从全国各地挑选一批干部进京工作,23岁的令计划被选中。1983年8月,令计划到共青团下属的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政教专业学习,1985年7月任团中央宣传部副处长,1990年6月升任共青团中央办公厅副主任,1994年6月任共青团中央宣传部部长。
1995年12月,令计划被调任中共中央办公厅调研室三组负责人,为当时的中共政治局常委胡锦涛准备文字材料,逐渐得到胡锦涛的信任。1999年底,令计划升任中办副主任兼胡锦涛办公室主任。
2002年,令计划在中共十六大上被选为中央候补委员,2004年升任中共中央办公厅常务副主任。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