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06/01

中美关系中的五个H

中美关系中的五个H

--------------------------------------------------------------------------------



● 王义桅

  5月23日,美国国防部递交给国会的2006年度《中国军力报告》公布。报告虽重弹“中国军事威胁”老调,但更着眼于中国军事的长远挑战,特别关注中国军事远程投放能力。这再次证明,美国越来越将中国崛起视为全球性挑战。所谓中美关系超越了双边关系而具有全球意义,其应有之意,是否也包括全球挑战?

  全面理解中美关系,笔者尝试以五个H概况之:

  第一个H是Hegemony(霸权)。

  美国霸权成为描述美国的陈词滥调,然而,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美国为什么要搞单极独霸?换句话说,早已患霸权疲劳症的美国为什么不知足、不歇足、不考虑将霸权地位禅让给后来者?例如,美国为什么不断增加军费,以至于接近美国以外全球军费的一半?

  其实,对于过于泛滥的美国霸权提法,美国人倾向于从美国的力量优势和领导地位上加以界定。

  美国保持超强力量优势的原因有三:一、美元的铸币税;二、骑虎难下的帝国情结;三、天定命运观和美国例外论。对美国霸权的钟情,使得美国过于担心中国崛起对美国霸权权益的冲击。这是理解中美关系的大前提。

  第二个H是Hedge(两面下注/对冲),主要是指军事方面。

  

骑墙派主张对中国两面下注

  

  美国一再宣称,中国处于战略十字路口,一方面推动中美战略对话,力求引导中国崛起为国际社会的正面力量,也就是减少对美国霸权的冲击;另一方面,为回避中国崛起的风险,美国驻中亚、囤中东、拉日本、抬印度、觊觎越南、逼韩国、诱澳洲、打台湾牌,实施对中国的战略预防和威慑。这也是亚洲地区一体化滞后、中日战略关系不断恶化、美国要求驻韩美军增加战略机动性的原因。

  主张对中国两面下注的是美国的骑墙派,对中国的判断介于中国威胁论与中国和平崛起论之间,着眼于中国崛起的长远挑战。

  第三个H是Holder,准确的说是stake-holder(利益相关者)。美国希望中国在战略、经济、政治三方面,承担美国为国际体系提供主要公共产品的成本,又小心翼翼不让中国享受美国霸权的益处。

  当然,美国对中国的定位尝试——利益攸关方,只是反映了以佐利克为代表的务实派立场,具有很大的试探性,体现了美国作为生意人的角色,但尚未反映出美国作为传教士和军人的品格,因而不能视为美国对中国的终结定位。后者分别由赖斯的有利于自由的均势论和拉姆斯菲尔德的两面下注论为代表。考虑到这一点,中国将中美关系定位为“建设性的合作关系”。

  第四个H是Homosexuality(同性相吸)。俗话说,一山不容二虎。但中美关系不再是简单的两虎相争关系,而可能是雌雄虎关系——中国的和平崛起与和谐世界观。表明中国方面希望实现与美国的阴阳和谐相处。

  当然,美国仍嫌弃中国不够民主,也就是不是漂亮的母老虎。美国在引诱、改造中国这只母老虎从现在的雀斑满面变成清新亮丽的伙伴。

  而且,美国不会把赌注押在中国的和平崛起——也就是中国心甘情愿成为母老虎上,而是准备好一旦中国变性为公老虎时,美国要确保赢得两强相斗的胜利。这就是对冲战略的实质。

  但是,开放的中国,在雄—雄老虎模式中,另外考虑到了断背山式“同性相吸”模式时,而美国却显得保守。

  

美国对中国有五点不安

  

  第五个H是Headache(中国麻烦)。中国崛起对美国而言,从内政、双边、地区、全球和软权力层面,呈现出五大挑战。克林顿总统时期的美国前国家安全事务特别助理李侃如在《为什么美国对中国感到不安?》(《耶鲁全球化》2006年1月19日)一文中罗列了美国对中国的五点不安:

  一、中国不再仅仅是美国的外交政策议题而是全球性挑战;

  二、美国如何看待美中长期关系的本质存在分歧;

  三、从中国国内看,将走向何方,目前尚不明确;

  四、美中对各自在亚洲所扮演的角色不明确;

  五、美中代表了不同的发展模式。

  这说明,美中关系越来越超越台湾问题等双边、地区性挑战而上升为全球层面。正因为如此,美国常务副国务卿佐利克于5月10日在国会听证时,竟发出同中方一样的警告:台独意味着战争,因而为中美双方所不容许。

  概括起来,中美关系的五方面内涵是:一个霸权、两面下注、三大攸关、四种模式、五大担心。

  针对美方的五个H,中国方面提出四个H(和):和谐社会、对台和解、和平崛起、和谐世界。显然,中国更着眼于自身和世界,因而将逐渐赢得战略主动和未来优势。
  

·作者系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副教授、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院长助理

华盛顿观察:布什牵“财神”衣角,丢对华大将

布什要换财政部长的消息在华盛顿已经流传了一年多。果不其然,5月30日一早,美国财长约翰·斯诺(John Snow)宣布辞职,布什正式提名高盛集团(Goldman Sachs)董事长小亨利·保尔森(Henry M. Paulson Jr.)继任财长。与此同时,布什政府中最重要的外交和经济政策官员,副国务卿佐立克(Robert Zoellick)却因当不上“财神爷”颇感黯然,要淡出政治圈到华尔街另谋高就。白宫人事变迁掀开了新的一页。

布什内阁披上华尔街的光泽

几年来一直债台高筑的布什政府,一直希望能从纽约的投资精英中寻找一位高人,为美国政府好好理理财。可是部长们20万的年薪很难打动日进斗金的CEO们。如今,在高盛集团当了8年主席的保尔森终于愿意“屈就”,放下年收入3千8百万美金的商场高位,到首都来过一把“官瘾”。

要淡出政坛的佐立克Reuters 保尔森能在财政部做掌门绝非偶然。虽然几十年在华尔街的金融市场打滚,保尔森从没有忘记侧耳倾听华盛顿的动静,他还是院外活动集团求求金融服务论坛(Financial Services Forum)求求的成员。据说,这一论坛的缔造者、前美国商务部长埃文斯(Don Evans)刚刚和布什总统共度周末。无疑,埃文斯是保尔森获得这个“肥缺”的一大幕后推手。

参议院对保尔森的提名反应积极。来自纽约的民主党参议员查尔斯·舒默(Charles Schumer)说,“我今早刚刚向保尔森表达了我对他的支持。他的经验、智慧,以及对美国乃至全球经济问题的深刻理解,使他成为美国能冀望的最佳财长候选人。”

现年58岁的保尔森师出名门。他1968年在达特默思学院(Dartmouth College)获学士学位,1970年获哈佛大学工商管理硕士学位。多年来,他务实的作风、高超的经营技巧和灵活应对风险的能力,得到了美国商界的认可。2004年1月出炉的华尔街权力榜将他列为首位。2006年4月出版的美国《财富》杂志列出了商界最具权势的25位企业家,保尔森也是榜上有名。

如果保尔森能顺利接任,他要面对的将是在过去两年中发展迅速,但目前却逐渐放缓的美国经济走势。布什政府希望他的华尔街经验能扶一把虚弱的美元,并继续压人民币升值。

自2004年以来,美元相对于欧元和日元,就一直呈下滑趋势,目前降到一欧元可兑换1.2874美元的程度。同时,美国经常帐户的赤字高达8050亿美元,而中国又是美国首当其冲的顺差大国。白宫担心,“世界经济的不平衡”正逐渐侵蚀美国经济,带动美国人心中的不平衡,于是,布什将重任交到保尔森肩上,希望他能力挽狂澜。

对于和中国打交道,保尔森算是个老手。从1990以来,他到访中国不下70余次。

“我从来没梦想过工作是如此充满乐趣,我从来没梦想过会在1994年到人民大会堂宣布高盛北京代表处的开业,我从来没有梦想过涉足中国国有企业的重组和股票上市,我从来没有梦想过与中国的许多国家领导人相见,”2001年12月保尔森的这段“梦想”表白,清晰地传递出他的中国情结。

另一方面,保尔森对于中国的现行经济政策也颇有微辞。上周,他还敦促中国能放弃国家对企业的所有权,进一步对地方金融操作放权,以扭转中国股市连续四年低弥的局面。可以预见,在未来的中美经贸关系中,保尔森将会是一位强势人物。

佐立克黯然淡出

布什一边从华尔街挖来财经大将,一边则要失去对华政策的左右手。副国务卿佐立克最近向政府中的同僚们透露,如果他不能代替斯诺当上新财长,他可能会在不久之后离开政坛,到华尔街的私人企业中任职。据说,早先佐立克已经从布什那里得到了“否定”的暗示,换言之,佐立克“弃政从商”的决定似乎已经明朗化了。《金融时报》甚至透露,佐立克已经和美林公司(Merrill Lynch & Co.)洽谈过跳槽一事。三月份,他就曾到美林在曼哈顿的总部拜访过,为日后的新工作“探路”。

佐立克的淡出很可能会是布什对华政策的一大损失。他是布什政府中为数不多的对华决策核心人物,其顶头上司赖斯女士在处理中国问题时,几乎完全倚仗佐立克。可以说,佐立克不仅仅是对华政策的“建筑师”,还是走在最前沿和中国打交道的“政策代言人”,领衔参与了中美之间的几轮战略对话。

2005年秋天,佐立克提出的中国“利益相关者”(stakeholder)一言,为美国对华政策定下了基调。在台海议题上,佐立克的立场较为倾向北京,日前在美国众院听证会上,他曾批评布什的“对台政策一片空白”。华盛顿知情人士表示,只剩下两年多任期的布什政府不会改变佐立克的“利益相关者”政策,但很可能会对其进行“补充”,尤其是在有关美国对中国军力发展的态度方面,以及对台政策上。佐立克离职后,以五角大楼为代表的鹰派势力可能上升。

《纽约时报》引述佐立克友人的话说,佐立克在国务院常有被边缘化的感觉,许多涉及伊朗、伊拉克、中东和北韩的重大议题,都由比他低一阶的下属负责处理,其中包括国务院次卿尼古拉斯·波恩斯(R. Nicholas Burns)。美印核合作协议背后也有波恩斯的影子。

有意思的是,佐立克走后,他最有可能的接班人就是国务次卿波恩斯。虽然波恩斯是美国外交战线上的老手,但是亚洲的经验很少。另一个可能的接替人选是财政部副部长鲍勃·吉米特(Bob Kimmitt)。吉米特同佐立克都曾跟随老布什政府的前任国务卿詹姆斯·贝克,据传当年二人共事时就相处不睦,这次吉米特如果能换掉佐立克,应该让人再次感慨“华盛顿真小”!

当然,这一系列人事变迁都是相互关联的。如果保尔森能让美国在国际经济市场上重新赢回自信,白宫的压力会小一点,也许会有更多的空间仔细思考一下“佐立克之后”的中国政策问题。

原载《华盛顿观察》

解读:华盛顿说话不算数之后 京也翻脸象翻书一样快

东方时代环球时事解读

   朝鲜军方说明推迟朝韩连接路段列车试运行三原因
  
   平壤5月29日消息》据朝鲜中央通讯社报道称,朝鲜军方发言人27日在平壤发表谈话,说明朝韩铁路连接路段列车试运行被推迟的原因,并敦促韩国方面解决关键性的军事问题。
  参加朝韩将军级会谈的朝鲜代表团发言人当天说,导致朝韩铁路连接路段列车试运行被推迟的原因有三点:其一是当前朝鲜半岛最重要的课题是缓和军事紧张局势,保障持久和平。为实现这一目标,最关键的是在西部海区重新确定海上军事分界线。但韩方坚持其原有立场,拒绝讨论这一问题。其二是韩方没有按照双方达成的同时开工、同时竣工和同时运行的原则完成必要的工程。其三是韩方没有在列车试运行所必需的军事保障措施上表现出诚意。发言人说,韩方应该明确自己的责任,采取负责任的措施缓和半岛的军事紧张局势,解决关键性的军事问题。只有这样,朝韩之间的所有问题才能得到顺利解决。
   2003年6月,朝鲜和韩国动工连接1945年中断的西部和东部铁路。经过近两年的施工,连接工程基本完成。朝韩原计划本月25日在双方铁路连接路段进行列车试运行。24日,朝方电话通知韩方因故推迟列车试运行。
  
   时事点评 我们注意到,这是朝鲜方面自“单方面推迟”列车试运行计划之后,首次“系统地交待”原因。
  朝鲜军方给出的三大原因,纯属“没事找事儿”
   事实上,只要我们仔细打量一下朝鲜军方给出的三大原因,就非常容易看出这么一点:朝鲜方面列出的每一条、特别是“韩方没有在列 车试运行所必需的军事保障措施上表现出诚意”这一条,纯属“没事找事儿”。
   对朝鲜的“突然手法”,我们“仍然”有话要说
   另外,对朝鲜方面一直拖到24日、也就是第二天就要试运行的最后一刻,才突然通知韩方“暂停”试运行的“突然手法”,东方时事 评论员们“仍然”有话要说。
   在我们继续这个话题之前,再来了解另一则相关消息。之后,东方评论员将回到这个话题。
  
   担心会激怒朝鲜韩国决定退出多国海上安全演习
  
   外电5月28日消息:据美联社报道,日本海岸警卫队官员称,韩国退出了多国海上安全演习。演习原定模拟拦截藏有大规模杀伤 性武器的可疑船只。
   在首尔,韩国海岸警卫队称,他们已经决定不参加演习的第一部分,因为该部分演习与拦截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有关,这种演习可能会 激怒朝鲜。但是,韩国海岸警卫队称将参加后半程的演习。 他们透露,日本此前拒绝了韩国提出的推迟演习的要求。
  
   时事点评 我们注意到,韩国方面以“这种演习可能会激怒朝鲜”为由,退出第一阶段的演习,而只参加第二阶段的演习。在东方 评论员看来,既然韩国人将演习的性质看得如此严重,并据此认为韩国只能参加第二阶段,那么,我们也不妨顺着韩国的说法,看看“这 种演习”到底是个什么玩意儿?
  
   这次是种“准军事演习”,由各国的海上“准军事部队”执行。
  
   事实上,对这种多国海上安全演习,我们有必要搞清楚这第几点: 第一,就演习的“科目”而言,在此之前,类似的演习已经举办过两次了,第一次是由澳大利亚担任主办者,第二次则是由日本主办 ,但是,之前的演习是种“军事演习”,有军舰等军事力量参加。东方评论员注意到,这次按事先宣布的消息、应该是种“准军事演习” ,由各国的海上“准军事部队”执行。演习的“整个套路”仍然基于“防扩散安全倡议”
   第二,尽管是被戴上了“非军事演习”的帽子,但是,不可否认的是,演习的“整个套路”是基于“防扩散安全倡议”组织的防止大 规模破坏性武器扩散计划PSI而制订的,PSI“只针对朝鲜”那是表象,美国人心里琢磨的是如何将其“放之四海而皆准”
   第三,中国和韩国都还不是“防扩散安全倡议”的正式签约国。尽管美日一再动员中韩加入,中国是态度坚决、韩国则是只接受美方 提出的关于“防扩散安全倡议(PSI)”合作要求中部分项目,但的并非部分媒体所报道的正式加入“防扩散安全倡议”组织。
   第四,自美国于03年倡议、并主导建立这个组织以来,成员国已有十五个。一般认为,美国搞这个“玩意儿”是专门针对朝鲜的。 然而, “只针对朝鲜”那是表象,在东方评论员看来,美国人心里琢磨的是如何将其“放之四海而皆准”。
  美国已经着手在拉美一带海域筹备类似的演习了 根据我们的观察,真实的情况是:美国已经根据PSI的“精神”、瞄着拉美的形势,着手在拉美一带海域筹备类似的演习了。显 然 ,在东方评论员看来,华盛顿的战略企图心“已经在”直指拉美后院的“稳定问题”。 大家知道,在这个世界上想搞核武器的、或者在华盛顿战略家的策划中、将来准备“以核扩散的名义”、或者是干脆以“莫须有”的名 义进行打击的危险对象,并“不仅仅”生长在中东、东亚这条欧亚大陆的“不稳定弧”上、也开始在萌芽在自家的后院里。
   第五,也是最重要的。这个由美国人一手鼓捣出来的“防扩散安全倡议”组织,却一直面临着“成长的烦恼”一下 临着国际法上的 障碍。为了更好地说明这个问题,我们转载了中国外交部军控司的一份“相关声明”,全文如下:
  
   外交资料:防扩散安全倡议(PSI)
  
   东方档字NO.200405080103》外交部军控司网站消息,防扩散安全倡议由美国总统布什于:003年5月底提议建 立,主要目标是通过情报交流、拦截等措施制止贩运大规模杀伤性武器(WMD)及相关敏感物资的活动。现有15个参加国。 中国一直十分关注PSI的发展动向。我们理解PSI参加国对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及其运载工具扩散的关切,赞成PSI的防扩散宗旨。对PSI在国际法范畴内的信息交流和执法合作,中国没有困难。 但是,与国际社会大多数成员一样,中国对PSI在国际法范畴外采取拦截措施的合法性及可能由此带来的后果感到关切。
  
   东方时事点评 中国外交部军控司的这则声明是于PSI成立一年之后、于2004年发表的,也是在华盛顿一直邀请北京“加入”的“盛情”之下发出的。显然,直到目前为止,在“加入”的问题上, “盛情难却”的老话、根本就没有影响到北京的原则立场。真实的情况是,直到今天为止,北京都在一边“赞成:丸的防扩散宗旨”,一边又用“与国际社会大多数成员一样,中国对:S六弓国际法范畴外采取拦截措施的合 法性及可能由此带来的后果感到关切”、以“捍卫国际法”的名义来坚决拒绝“加入”。
  
   在讨论到这里之后,大家也许就弄清楚了这么两个疑问
  
   北京一度“考虑参演”的“理论根据”何在?
  
   第一,北京为何拒绝“加入”,却又“令人意外地”一度“没有公开拒绝”参加这次“准军事演习”的消息?其“理论根据”何在? 显然,在东方评论员看来,这次演习、按协商好的条件,各国动用将是“海上警察、保安部队等准军事力量”,这与之前由各国海军 执行的“军事演习”、可有着本质的不同;因此,在“主办者”进行了“这种修改”的前提下,在中国早就“理解:SI参加国对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及其运载工具扩散的关切, 赞成:PSI的防扩散宗旨”,且“对PSI在国际法范畴内的信息交流和执法合作,中国没有困难”的“有言在先”下,东方评论员认为 ,北京“考虑参加”这种”准军事演习“、也就当然“没有困难”了,不仅如此,在我们看来,这也算得上是中国在“说话算数”吧!
  
   北京一度“考虑参与”本次安全演习的“大背景”非常之复杂
  
   第二,我们还应该注意的是,北京“一度考虑参加”本次安全演习的最大因素、在于“美日”组织这场“演习”的意图、且在朝核问题 为代表的东亚问题、伊核问题为代表的中东问题上, “中、欧、俄、美、 日”的“各有心机”令整个演习的“大背景”非常复杂。
  
  在我们看到“上面这些勾心斗角”的时候,还能看到中美在“互唱高调”
  
   在东海方向,中日在东海的“政治之争”也稍微缓和了一点,不仅如此,在日本仍然致力于与美国“加紧”军事同盟的同时,美日在 经济问题上的摩擦因伊朗问题有表面化,中日在经济层面的合作、却呈现出一种加温之势; 有意思的是,在我们看到“上面这些勾心斗角”的时候,还能看到“胡布会”后的中美、一边是针锋相对,一边却又“互赠高帽”,其中,布什在继续高唱着“中美是利益相关者”,并在这种气氛下邀请中国加入演习;由于上述大国几乎都是演习的参与者,或者PSI的成员国,而不论是朝核问题、是伊核问题,正是由包括中国在内的“这些国家”共同讨论、并决策的,最重要的是,两核问题的“高度联动性”早就不是什么秘密了。
  
   与美国“互赠高帽”的中国、一度“考虑参与”的另一大原因
  
   在东方评论员看来,在伊核问题解决方案的基础上才能最终解决朝核问题,在通过伊核问题解决了“大国”彼此间相互定位,解决了美国的全球定位,才有可能最终解决中美相互定位、解决日本的东亚定位,这也是在华盛顿决定以“安全演习”替代“军事演习”后,与美国互赠高帽的中国、一度“考虑参与”的另一大??,近一点儿的地方 ,靠近东北亚方向,是既有朝核问题的大幅波动:在卢武铃一怒之下声称“要对朝鲜做出更大的让步”之后,美国人弄出了一则有意与朝鲜谈“和平框架”的消息,而南北双方也立刻敲定了联结南北双方的“铁路试运行”的协议;
  
   在中美“互赠高帽子”的背景下,我们还能看到另外一些画面
  
   东方评论员认为,在中美高层彼此都在公开场合“互赠高帽子”、 “说的比做的好听得多”的背景下,我们还能看到另外一些画 。比如说,在台湾方面,我们就注意到,在美国人的“精确导航”下,在利比亚、印度尼西亚“镀了一层金”的陈水扁、一回到就立刻遭遇了一场规模空前的“倒扁”运动,就哪我们之前所说的是那样, “倒扁”不过是华盛顿“残子计划”中的一部分,在我们并不期望“倒扁”在近期内、特别是在在这一轮伊核危机结束之前、会有结果的同时,我们想强调的是,台湾因“倒扁”的进一步深入、而呈现出一种足以引爆台湾社会互斗的“内乱”苗头、倒是可以预期的。
  
   因此 ,在北京“考虑参与”期间,美国人在台湾问题上的“两手政策”、特别是又爆出了台湾有意再购几十架有对地攻击能力的F16C/D型战机后,我们也看到了中国外交部发言人终于在25日、也继续“转换曲调”、以中美“要做就”做建设伙伴的姿态来加以回应、并在同一天正式宣布了“不打算参加”的结果。
  
  “当面说好话、背后下毒手”
  
   显然,在东方评论员看来,华盛顿施展的这种既公开“给扁脸色看”向北京示好、又暗送陈水扁到“有特殊代表性的国家”去“镀金” 恶心中国的手法,可以说非常好地概括了中美彼此间的那种“当面说好话、背后下毒手”的较量。 事实上,我们认为,在这段时间里,不仅在中美关系上、就是在欧美、美日的关系上、 “当面说好话、背后下毒手”绝对算得上是大国 、强权“彼此关照”时的“共同特点”。
  
   在华盛顿的鼓励之下,东盟里的个别国家开始展现出一种“有所作为”的姿态了
  
   远一点儿的,不论东盟安全模式还是东亚经济一体化,在北京的推动、与华盛顿的插手下,在整个东南亚方向,我们再次观察到了“风云再起”的局面。总体而言,在北京之前可以泰然处之的东南亚安全问题上、虽因一系列“意外”事件、中国显然有一丝被动;值得注意的是,在华盛顿的鼓励之下,东盟里的个别国家、比如说印尼,也开始展现出一种在东盟的框架“之外”、去“有所作为”的姿态了。在东方评论员看来,印尼的这种准备“有所作为”的意图,不仅表现印尼这个伊斯兰最大的国家、开始公开支持华盛顿在伊核问题上的立场,更表现在印尼这个“对中国戒心最强烈”的东亚国家,在东盟内部遭遇与北京走得较近的马来西亚之挑战的东盟大国,似乎已经不某种势力的策应下、准备以“现身说法”的方式,与朝鲜半岛上的南北双方“开始讨论”起朝核问题了。
  
  与此同时,我们也观察到另一种变化
  
   不过,我们也注意到、在华盛顿之前处于攻势的东亚经济一体化的问题上,在韩国、 日本分别表现出“有意推动区域内经济合作”的意愿下、北京在靖国神社问题坚决打历史牌、并通过这一点在外交上彻底孤立日本的努力、开始有了“一丝起色”。
  
  美国决策层至今仍然幻想着的、如何在中东问题上寻找一种“万全之策”
  
   再远一点的,是在“中欧俄美”都在将主要注意力、战略资源投向西亚的伊核、中东的巴以、伊拉克问题方向、以谋求“协调”出一个 令彼此大体接受之“缓和方案”的时候,在东方评论员看来,华盛顿的决策层显然在“如何进一步统筹”的问题上遇到了巨大的麻烦;特 别是在美国决策层至今仍然幻想着的、如何寻找一种万全之策、是既能有效地缓和这一轮伊核危机、又可从根本上不会动摇其中东战略的 努力上、显然“过于执着”!
   在之前的点评中,我们曾经多次强调一个事实,那就是:尽管华盛顿深陷伊拉克,尽管从我们的角度去看美国的相对实力已经不足以支 撑其既定的全球战略了,尽管我们在很多层面都强烈地感受到华盛顿的力有不逮,但是,通过对美国在外交、军事、经济层面的调整手法来看,华盛顿对自己掌握的战略资源仍然没有失去信心,对那套既定战略目标仍然在极力追逐。
  
   随着“这一轮”伊核危机再掀高潮,美国“冲着中国出牌”的频率是越来越高
  
   在东方评论员看来,正是华盛顿的这种“自我感觉尚好”、再加上美国人手中的确握有大把的战略资源,因此,近来随着“这一轮”伊核危机再掀高潮,从上面的分析中,我们也不难看出,华盛顿正在拼命地调动着手中筹码,正在不择手段地,在东亚、东南亚、中亚,围着中国的家门口,在一系列收关中国核心利益的局部、比如台湾问题、中国与东盟国家间的关系、中亚能源走向,特别是在北京“向来悠然自得”的朝核进程上, “冲着中国出牌”的频率是越来越高。
  
   有关中美朝核问题原则立场的两则重大消息、是如何传遍全球的?
  
   仅在朝鲜半岛方向,我们就注意到,在伊核问题有点眉目之后,美国考虑与朝鲜谈“和平框架”的消息就立刻爆出了,这消息一经爆出可谓是搅动了一江春水。然而,值得强调的是,这个“重大消息”是在华盛顿媒体先行“放风”、但美国官方“没有公开否认”的情况下才开始传遍地球的。
  
   在东方评论员看来,这与“有心人”提前透气、称中国将参加这次由“准军事力量执行的安全演习”的消息、在中国官方并“没有公开否认”之后、才立刻传遍全球的情形如出一辙;几则重大消息、不仅本质是在“如影相随”、其“命运”更是“互为因果”
  
   还有,就在这两条令人惊奇的消息传遍全球的前后,朝鲜半岛也就传来了南北双方就列车试运行“达成了重大协议”的消息。对比这三条重大消息,在东方评论员看来,仅就时间的敏感性与内容的相关性而言,这几则消息可以说是“如影相随”。
  
   事实上,这几则消息间“有什么交易”我们暂时无从得知,但是,但是,我们想说的是,它们彼此间的“高度关联性”,通过它们集体几乎同时遭遇“取消”之命运就可见而知了。
  
  有关中美朝核问题原则立场的两则重大消息、又是如何被否认的?
  
   首先,在伊核问题因美国一而再、再而三地拒绝“两个条件”之后、既拒不接受“美伊直接对话”、 “美国参与向伊朗提供安全保障”之后,伊核问题又陷僵局,也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期望压北京做做伊朗工作的华盛顿,开始“公开证实”所谓美国考虑与朝鲜谈“和平框架 ”的消息并“不那么准确”了。然而,奇怪的是,华盛顿在拖了一段时间才“正式否认”这则消息、却又不同时给出一个令人信服的理由、好去“讲清楚”美国政府何以会对这种重大消息“如此反常地”采取一种“不及时予以澄清”的态度?
   事实上,就在华盛顿“非常反常”之后,我们也就“立刻听说了”朝鲜以“准备工作”不足的理由、在“试运行列车”就要开动的前一天也“突然取消”了朝韩铁路连接路段列车试运行;
  
   在华盛顿“说话不算数”之后、北京也“翻脸象翻书”一样快
  
   其次,东方评论员也注意到,就在朝鲜官方宣布“突然取消试运行列车”之后,也没有给出一个令人信服的说法;尽管如此,一直没有公开拒绝参演的中国、与已经确认将参演的韩国,也都在演习开始前后宣布“退出”。值得回味的是,韩国在宣布退出之后,给出的理由非常坦率,说是“担心刺激朝鲜”;而中国宣布“不参加”的借口、干脆以“参演人员有别的任务”来敷衍。
   事实上,在东方评论员看来,说是“敷衍”已经算是客气了,明眼人是一看就知, “参演人员有别的任务”是什么意思?其潜台词不就是 “有比这更重要的事要做”的意思吗?
   显然,在华盛顿“说话不算数”之后、北京也“翻脸象翻书”一样快!韩国更是一点面子也不给美国人,是宁愿担心刺激了朝鲜、也不愿意去担心美国人是否受到了刺激?
  
  各方都到了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境界”
  
   围绕着这几则消息,我们用了大量篇幅进行了讨论,无非是想说明这么一个严峻的事实,那就是,在“中欧俄美”围绕“两核问题”各自 施展浑身解数、 以求在这两个核问题里所蕴涵的“全球角色定位的游戏中”争得一个最佳的位置、各方都到了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境地” 在我们看来,在华盛顿有办法利用利比亚、印度尼西亚的私心恶心北京的同时,北京又何尝不在想办法、利用美国的盟友一韩国甚至是日本的私心、好好地恶心一把美国呢?
   因此,东方评论员认为,上面的这种“报复”与“反报复”,都不过是中美让对方知道自己不高兴、以及“为何不高兴”的手段而已!
  
   朝核问题的这点变故,也就立刻反馈到伊核问题上了
  
   就如我们之前所说的那样,中东那边热闹了,就意味着东亚这边会更热闹;而东亚这边有了响声,也就意味着我们会立刻从中东那边听到 事实上,就在伊核问题上、由于北京支持欧洲“新方案”中的两根胡萝卜一-“美伊直接对话”、 “美国提供安全保证”,并继续反对军事打击、全面制裁伊朗,从而引起华盛顿的不满,并导致中美“相互间在朝核问题上说话不算数”之后,朝核问题的这点变故,也就立刻反馈到伊核问题上了。
  
   有消息说,刚与俄罗斯商量代炼浓缩铀的伊朗,在得知华盛顿有心拿来宣传、去对付自己的“防扩散安全倡议”演习、被北京搅了之后,今天也是“??内进行浓缩铀项目了。在我们一起详细了解相关新闻之后,东方评论员将针对伊朗的“再变脸”给出自己的观点。

解决中国房地产“虚火”应采两大措施

--------------------------------------------------------------------------------



● 林烟(香港)

  中国《人民日报》5月23日载文指出,内地此波房地产热是“虚火”,并引述税务局统计数据予以说明。与一般常识相违背,在此次房地产热最嚣张的地方,例如广东、北京等地,楼宇转让契税与去年相比并无明显增加,交易量也并没有大幅攀升,偏偏就只有房屋价格和空置率不断飙升。《人民日报》文章的结论是,制造“虚火”的元凶是房地产商,为了哄抬楼价,不惜制造虚假销售信息来欺骗大众。

  表面来看,不少地产商的确在市场上制造假象,放风称“房源紧张,供不应求”。但只要在法律限制以内,地产商的做法其实完全符合市场经济的规律。作为市场经济中的群体,地产商除了逐利外,并无其他社会责任。要杜绝人为的提升价格、暗箱操作等不道德手段,不能靠地产商的良知,而需要政府有效利用法律手段。换句话说,地产商的欺骗行为反映了政府监管不力。

政府必须与资本划清界限

  解决房地产“虚火”的第一个长期措施,便是建立起政府对市场运作的监管职能。国务院今年提出“国六条”调控措施,其中一大特点就是针对地方政府。由于过去经验表明中央“一刀切”的方法效果不大,加上各地方的房地产市场千差万别,所以今年采取直接向地方政府提出要求的方法。

  去年宏观调控中,国家税务总局曾明文规定征收二手房交易所得税,包括北京部分区、杭州、南京等地均有实施,但结果都是不了了之。这显然说明“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地方政府在房地产市场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原因很简单,房地产拉动当地经济,增加政府收入,有利于政府形象。更何况在很多地方,土地收入占了地方财政的相当比重。

  国务院直接针对地方政府的方法能否奏效仍有待观察,但地方政府与地产商联手对抗中央的宏观调控似乎已成为各界的共识,说明地方政府在市场中已经站到开发商一边。也就是说,市场丧失了一个公正监管者的角色。而此次中央调控直接针对地方政府,恰恰反映中央对事情已有所了解。

  不过,要求地方政府达到各项规定指标只能解决表面问题,即便今年的泡沫缓和,只要中央政府稍一放松,那么,房价随时还会继续飙升,而且还有可能出现地方政府制造假象欺骗中央的可能。从长远角度看,中央政府更重要的工作还是划清政府与资本之间的关系,规范地方政府在市场中所扮演的角色。

  去年的宏观调控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已经反映了市场机制的失灵。或者可以说,改革开放的目标,即建立和完善市场机制还没有成功。市场机制的运作需要法律体制来维系,在法制不健全的情况下,便更需要政府的公正性。然而,恰恰在此时,地方政府又成了利益相关者,让房地产博弈成了一场极不公平的游戏。

用经济适用房调节市场走向

  解决房地产“虚火”的第二个长期措施,就是笔者曾指出过的增加建设经济适用房,建立起商品房与公共房并存的二元市场。此一环节也同样涉及政府职能的问题,与第一项长期措施的不同在于,增加房屋公共品的建设更多需要中央政府的直接干预。因为经济适用房的建设不符合市场规律,需要政府的特殊政策及补贴来鼓励,否则单靠市场力量是无法实现的。

  在近年房地产是否存在泡沫的争议中,建设部有官员曾多次言之凿凿地表示,中国房地产不存在泡沫。建设部作为主管房屋建筑的政府机构,并非评论市场的最佳部门。建设部需要负责的,应是保障大众“居者有其屋”,也就是笔者在5月4日发表的《中国房地产泡沫的症结》一文中所提的公共品问题。与地少人多的新加坡及香港相比,中国在这方面的努力还远远不够。

  在北京,经济适用房供应占住宅房总量的不到10%,上海更是在1999年取消了经济适用房的政策。中国全国经济适用房所占住宅比例为约6%。相比之下,新加坡有84%的人口住在政府组屋,而且这当中绝大部分都是住在自家购买的政府组屋(owner-occupied public flats)。就连标榜自由竞争的香港,也有约30%的人口住在政府提供的公屋内。中国内地城市与香港、新加坡相比,有更大比例的居民都属于低收入阶层,应该需要更多的低收入住宅才是。

新港两地经验可供参考

  当然,新加坡和香港的公屋比例有很大差别,说明不同的政府有不同的选择,而公屋政策也决定着居民的生活质量。拿新加坡与香港相比,同是人多地少的国际大都市,两地人口密度相差无几。但是,新加坡房屋的平均尺价不到香港的一半。

  此外,香港的人均GDP虽然要比新加坡高,但新加坡的生活环境质量却远高过香港。有统计显示,新加坡的人均居住面积大约为25平米,相比香港只有约14平米,相差甚远。这显然与新加坡政府的公屋福利政策密不可分。

  当然,中国内地的情况要比新加坡和香港复杂许多,现在出现的问题也有很多历史因素,很难与法律机制完善的新港两地相提并论。但既然中国发展的最终目标是新港那样的发达、规范的社会,那么,努力的方向也就十分明显的摆在面前。

  以上提出的两项措施在中国实施起来必定会有相当大的阻力,所以应成为长期努力的方向。第一项措施所指是政府需要保障市场机制的正常运作,一旦成为利益相关者便会自然丧失公信力;第二项措施则是指政府需要在市场机制以外,也起到财富再分配的作用,确保贫困阶层居者有其屋。

  其实,中国政府在房地产行业遇到的问题,在医疗等其他领域同样存在。既然已经看到问题,就总有长远的解决之道。正如总理温家宝在今年初人大记者会上所说:“思所以危则安,思所以乱则治,思所以亡则存。”

·作者是香港资深传媒人

中国东沙群岛海域发现可燃冰 可替代石油

2006-06-01 2:45 pm



  (北京讯)新华网消息,中国科学家最近在南海东沙群岛西南部海域新发现了潜在的可燃冰发育区,有可能成为中国未来可燃冰开采的首选区。  

  可燃冰是天然气水合物的俗称,是近二十年来在海洋和冻土带发现的新型洁净能源,可以作为传统能源如石油、碳等的替代品。  

  据估算,世界上可燃冰所含有机碳的总资源量,相当於全球已知煤、石油和天然气的两倍。  

  中科院南海海洋研究所表示,最近调查南海北部陆坡时发现,该区域内的东沙群岛西南部海域海底可能发育有浅埋藏的可燃冰。  

  这个冷泉碳酸盐结核区表现出构造型聚集可燃冰的地质特点,含量高、资源量大和采收率高,经济潜力可观,有可能成为未来可燃冰开采的首选区。  

  专家表示,这一成果的发现将可扩大中国南海北部陆坡可燃冰调查和研究的范围,加快南海北部天然气水合物调查和获取可燃冰实物样品的进程。

一周港媒综述
Großansicht des Bildes mit der Bildunterschrift:
本周,香港媒体关注的焦点主要有:香港政权移交六周年之际,中国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将访问香港;远华走私案主犯赖昌星是否遣返命运仍未确定;彭定康时代港府政治顾问加入香港公民党,被认为是英国渗透香港政党。

还有整整一个月,就是香港政权移交九周年的日子。据香港《星岛日报》报道,中国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将于六月底内地与香港更紧密经贸关系安排三周年期间访港,为「挺曾」连任送大礼,进一步开放人民币业务,如发行人民币债券、贸易以人民币结算及贷款等,同时会深化紧贸安排,让专业界能更易进军内地开业。他也会在访港期间,宣示中央希望香港和谐的精神。

报道说:“为了加强内地与香港的经贸合作,显示中央对特首曾荫权领导有方的支持,消息人士透露,贾庆林决定于六月底访港,……今次的大礼,包括香港争取已久、要求开放的人民币业务 如发行人民币债券、资产及负债多元化,及以人民币结算中港两地贸易等。曾荫权昨日会见专业界别时,亦特别查询业界对紧贸安排的要求。消息人士谓,届时可让更多专业界别如会计和法律界,有望在内地开业。”

《星岛日报》同时还报道,中国远华集团走私案涉嫌主犯赖昌星,5月28日首度回应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刘健超不肯保证“遣返不处死”之说。赖昌星表示,他早就想到中国政府会这么说,但他说这一言论对他有利,他对加拿大政府有信心。

报道写道:“中国保证不处死赖昌星是加拿大遣返他的前提条件,如今中国官方不肯再次作出这种保证,有分析指这或许对赖昌星有利。赖昌星28日首度对这个说法点头称是,同意这对他来讲是一个好消息,还关切地说:“这也应该让法官知道才好。……而赖昌星也表示他对加拿大有信心,认为如果自己在美国就可能被送回去了,他还认为中国作出免死承诺而把贪官余振东遣返回中国,“是做给加拿大看的,(中国政府)主要的目标还是我。”

在香港内部局势方面,据《明报》透露,香港公民党创党至今已吸纳了155名党员,其中惹人注目是五月十七日才入党的前港督彭定康的副政治顾问John Shannon(孙能贤)。报道写道:”孙能贤曾处理港府敏感资料,包括与英国主权有关的保安事务、港督府与英政府的外交通讯等事务。公民党党魁余若薇强调,不能因为担心对方可能曾是特务,或因此被中央打压,而拒绝孙能贤入党。”

《明报》的报道还写道:“政圈多年来都有这样的说法:港英年代出任港督的正、副政治顾问,一般是来自英国外交部或MI6(军情六处)。余若薇被问及会否担心孙贤能曾任特务,她说:「我们没有政治审查,没有间谍、特务审查!」至于内地一向担心香港的政治团体被外国势力「渗透」,余若薇坦言,「若人家要砌我们生猪肉也没法避」。现年63岁的孙能贤,83年前曾在英军服役,先后派驻史瓦济兰、英属圭亚那地区。他在港英年代分别在市政事务总署、地政总署、金融司、保安司工作,91年晋升为首席助理保安司,退休前担任彭定康的副政治顾问。……孙能贤昨回应本报查询时表示,自己是认同公民党的理念,才自荐加入党。他说,公民党支持普选之余,亦明白北京不容许07、08年普选,所以要争取尽快普选,他认同公民党这种务实的态度。他又说,自己不打算在公民党中太高调,只希望在争取普选和政府良好管治方面,出一分力。孙能贤表示,回归前,自己主要是就香港的保安问题提供意见,如曾参与《官方机密条例》立法,以及当时截取通讯条例的白纸草案。”

前上海首富周正毅上周被释放,再次引起人们关注。香港《文汇报》的报道说:“有人形容一度被封为「上海首富」的周正毅三年前被捕,是「一颗彗星殒落」,背后意思其实说他升得快,跌得更快,而且他的发迹史历至今仍有多个版本,连他身边的朋友也不知他钱从何来。周正毅当初为人熟悉,是因为他出手阔绰及他经常周旋于一群女星之中,他曾与江希文(现称江欣慈)、章小惠、张东琳传过绯闻,但最为人所知的仍是他与前亚姐杨恭如的一段「情」。”

报道写道:“周正毅在填写入狱消息时,改名为「邹振义」,案犯类型被定性为一般事犯,特管类别是企业高级管理人员,由刑务处主任直接管理,编号38440。刚收押时,前往探望他的人很多,周正毅的时间安排得很满,预约从早上8点一直排到下午5点。据说,日后会面探望逐渐减少。白天,周正毅需参加监狱的各种劳动和学习,只是他身体不太好,干的都是一些比较轻的工作。也因为周正毅是企业管理类犯人,劳动时也主要是如帮监狱工厂做做会计等脑力劳动。……上海官方对于关押周正毅的具体情况一直保持缄默,甚至从未发布过周正毅被关押在哪个监狱。据称,上海媒体所有关乎周正毅的报道均被授意需引用新华社稿件。昨天早上就「周正毅何时出狱」向上海官方查询时,上海市发言人工作小组、上海市监狱管理局和上海市公安局都以「不知情」或其他理由婉拒。”

陈日君:爱国会自任主教是自取失败


天主教香港教区主教陈日君枢机在意大利表示,中国官方的天主教爱国会自行任命主教的做法是自取失败。

陈日君昨天(5月31日)在罗马前往圣玛利亚教堂主持弥撒,该教堂成为他今年三月擢升枢机后的领衔教堂。

他在弥撒后表示,爱国会近期自行任命主教的做法,目的本来是要羞辱梵蒂冈,但实际上是失败了。

陈日君表示,天主教爱国会的做法使得教皇访华无法成行。

他说,“我不知道什么时候教皇才可以访华。教皇访华对每个人来说都是胜利。但是如果他们坚持要维持目前的不正常情况,教皇就无法访华,他们这样做等于是打败了自己,没有得到任何的胜利。”

据报道,, 陈日君在接受法国巴黎的天主教日报《十字架》采访时说,如果中方继续在没有征得梵蒂冈同意的情况下 , 自行册封主教, 梵蒂冈应该中止同北京方面的对话。

他说,“教皇在这个问题上应该坚定立场。并非只是教廷单方面需要恢复外交关系。”

他在采访中还指出,中国希望与梵蒂冈复交,同时要求教廷与台北断交以便孤立台湾、并且希望加强宗教政策,因此,教廷在谈判中并非处于劣势。

北京百余民工向韩国公司讨薪遭殴打

100多名农民工向北京一个韩国公司追讨欠薪时,遭一批不明身份者殴打,有十多人受伤。

事发地点是北京朝阳区望京国际商业中心售楼处。

新华网报道,周三(5月31日)中午,100多名农民工人走进售楼处欲追讨欠薪,但突然遭70多名男子殴打。

一名工人说,两批人手中均拿着铁棍、灭火器、链条锁等器械。

现场几名工人称,殴打工人的是穿蓝色保安制服的一伙人,和望京国际中心物业鼎铭物业管理有限公司保安身穿同样衣服。

欠薪百万

报道称,今年2月,开发商同韩国JD公司签订了租赁合同,将望京国际商业中心16000平米区域出租给JD公司,建造一座名为"槿花时尚城"的韩国城。

今年3月,JD公司自行聘用了中建四局一公司的施工队,长期拖欠施工队工人的工资并不理会农民工们的索要请求。

工人表示,自从3月中开工以来就没有收到过工资,迄今雇主已经拖欠了超过100万人民币薪水和400万元建材费。

受伤的15名工人被民警送至望京医院和武警医院医治,伤情均为头部或四肢外伤。经过4个多小时的检查、包扎,所有工人录完口供后,陆续被带离。

赖昌星明天遣返回中国?

--------------------------------------------------------------------------------



● 于泽远(北京)

  中国最大走私案的主角赖昌星昨天作出最后的搏击,向加拿大联邦法院提出要求推翻早前遣返他回国的决定。截至今天凌晨截稿时间,聆讯尚未结束。如果遭驳回,赖昌星明天可能就结束在加拿大7年的逃亡生涯,由中国公安押送回国。  

  赖昌星是震惊中外的厦门远华走私案主犯。由于远华案涉及金额高达830亿元人民币(约173亿新元),涉及各级官员600多人,一些传言甚至将远华案与中国某些高层领导联系起来,远华案案情、特别是主角赖昌星的命运深受舆论以及中国两代领导层的关注。

  北京观察人士认为,赖昌星回国将对中国政坛产生一定的影响,但不会像某些媒体预测的那样将引发政坛地震,而是对传闻中某些与远华案有染的高官产生一种无声的威慑。这种威慑有利于与远华案没有牵连的中共总书记胡锦涛、总理温家宝进一步主导中共十七大的人事布局。

  中共将于明年秋天召开十七大,目前正进行省市县乡四级党委换届。如何进行包括中央部委和省市大员在内的高层人事安排是决定十七大走向的关键。依照惯例,中央部委的“一把手”、各省市自治区的书记和政府主要官员,都将成为十七大选出的新一届中央委员会委员。

  分析人士指出,胡温虽然已基本确立了在中央的主导地位,但在敏感的高层人事安排问题上仍需要与各方磋商甚至妥协,因为要推进高层人事变动不仅需要一定的时间,也需要有说服力的理由。赖昌星回国有可能对高层人事变动产生某些影响。

  此前有香港和台湾媒体报道,赖昌星的遣返将曝光当初官商勾结的秘密,这些秘密可能成为中共政坛各派系在人事布局上讨价还价的筹码。当年中纪委专案组查办远华走私案查到省部级官员便止步不前,查处的最高官员是公安部副部长李纪周、中共福建省委副书记石兆彬、解放军总参二部部长、前港澳办主任姬鹏飞之子姬胜德等。

  但一直有传言指远华案并非如此简单,一些级别更高的涉案官员没有被揭发,赖昌星可能还有一些“猛料”。有人甚至断言,谁掌握赖昌星,谁就在中共十七大上掌握主动权。

  中国全国人大不久前批准中国与西班牙签署引渡条约,同意对依法可能判处死刑的罪犯不判处死刑,以换取把疑犯引渡回国。舆论认为,中国在引渡问题上如此让步,既是向国际现实妥协,也显示胡温试图编织国际引渡网,尽快将赖昌星之类的外逃要犯缉拿归案,堵死贪官外逃的后路。

  据报道,中国已经向加拿大政府保证不判处赖昌星死刑,以尽快将赖昌星引渡回国。不过,赖昌星还是担心他回国后可能性命难保。他说:“我不认为他们会公开打我或处决我,但我哥哥就死在了监狱。如果我死了,外面将不会知道。”

  赖昌星携同妻子曾明娜和三名子女于1999年8月经香港入境加拿大,试图申请难民资格。去年8月,赖昌星全家的难民申请遭加拿大最高法院驳回,加拿大移民部门随即展开遣返赖昌星的风险评估。结果赖昌星和曾明娜都面临被遣返厄运。

远华案简介

  1999年4月,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和监察部收到一封举报信,信中反映,福建厦门远华集团老板赖昌星等人,与厦门海关内外勾结、大肆走私。4月20日,中共高层批示侦办远华案,中纪委成立“420专案组”。

  1999年8月18日,经过一系列筹划和准备,“420专案组”正式进驻厦门。专案组多路出击,在一天之内搜查10个部门,扣押有关文件材料,搜集原始证据,抓捕犯罪嫌疑人。但由于有高官通风报信,赖昌星成功外逃。

  经过一年多的调查审讯,办案人员查明,从1996年到1999年,赖昌星为首的远华集团在厦门走私进口成品油、植物油、汽车、香烟、化工原料、西药原料、电子机械等货物的价值高达530亿元(人民币,下同,约110亿新元),偷逃税款300亿元,是中共建国后查处的最大走私案。

  只有小学文化程度的赖昌星常说,不怕当官的有权,就怕当官的没爱好。你喜欢车,我就送轿车,你喜欢房子,我送房子,你喜欢女人,我送女人,你喜欢赌,我送赌资。

  为了保障走私渠道畅通,赖昌星花费1亿4000万元在厦门修建了一座被称为“红楼”的享乐场所。“红楼”外表平常,内部装饰和设施却十分奢华,吃喝玩乐一应俱全,并有一些年轻貌美的女性为领导干部提供特殊服务。“红楼”还有一个后门,方便那些职务高但不愿让人看见的领导进出。

  公安部副部长李纪周、中共福建省委副书记兼厦门市委书记石兆彬等600多名官员因卷入远华案受到审查,其中近300人被判刑。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