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05/26

中行筹资最高112亿美元 沙特王子认购20亿美元

中行筹资最高112亿美元 沙特王子认购20亿美元

(中国)和讯网  (2006-05-26)



  招股以2.95港元定价 沙特王子财团认购20亿美元

  中国银行(3988.HK)招股日前确定以2.95港元定价,以给上市表现预留上涨空间。初步数据显示,中行IPO共筹资754亿港元,若行使超额配股权,则最高可达112亿美元。

  记者昨日从参与承销的人士获悉,中行最终确定以略低于上限的2.95港元定价,以此计算的06年市盈率为22.35倍,预测市净率则为2.18倍。该人士介绍,中行认购大幅超额,完全可以上限定价,而之所以最终选择2.95港元,主要是考虑到最近港股市场波动,中行方面希望预留空间,以便股份上市之后能有较好表现。

  承销商透露的数据显示,中行此次共集资754.27亿港元,公开发售获得76倍认购,公开发售部分冻结资金达2915亿港元;国际配售部分,扣除优先向12组企业投资者和新加坡淡马锡控股的配售股份,其余配售股份获得了20倍认购,以国际配售股份总额计,认购倍数则为14倍。由于中行散户认购超过50倍,启动回拨机制后,公开发售股份数将由12.78亿股增加至25.57亿股,占新发行股本的10%。若此次IPO的增售选择权被执行,中行将在香港发行占扩大后总股本11.89%的H股,筹资规模将随之提高至112亿美元。

  另据悉,在国际配售过程中,中行除获金融大鳄索罗斯旗下的基金认购外,花旗最大个人股东、被誉为中东股神的沙特王子Prince Alwaleed bin Talal更斥资20亿美元认购中行2.7%的股份。

  此前,中行实际上已获三批机构投资者入股。第一批是以苏格兰皇家银行为首的财团入股上市前总股本的9.61%;第二批是瑞银入股1.55%,亚洲发展银行入股0.23%,以及新加坡淡马锡入股4.80%;第三批则是在新股发行中分配给12组企业投资者股份,该批股份设一年的禁售期,其中中国人寿认购3亿美元,另外11家财团各认购1.8亿美元,包括长实及和黄、恒地主席李兆基、新世界主席郑裕彤、新鸿基地产、东亚银行、嘉里建设、九龙仓、信和置业、南丰集团、平安保险、以及东京三菱UFJ。此外,第二批入股的新家坡淡马锡也在新股中认购5亿美元,以防止股权被稀释。

  上市后,若不计超额配股权获行使,大股东中央汇金投资的持股量达69.265%,H股的公众持股量达11.318%;第二大股东为苏格兰皇家银行,持股量8.467%;第三大股东淡马锡控股旗下全资子公司,其持股量将达4.803%。另外,第四大股东为社保基金,持股量为4.576%。

  中行此前在招股文件中披露,除大股东汇金所持股权外,其他股份目前均为H股流通股。而中行已向港交所提交申请,授权大股东中央汇金投资所持股份将来可以在港交所上市。不过在获得批准前,汇金所持股份既非H股,亦未具备上市地位。这一做法既不同于建行的全流通上市,也不同于此前H股非流通股的安排。据消息人士介绍,这一创新做法,可使中央汇金所持的近70%股份更加具有弹性,可自由选择以H股或A股的身份挂牌。据投行人士介绍,中行对于汇金股份的安排,除顾及预留A股上市股份外,也旨在满足恒生指数公司对于成份股“全流通”的要求。
外资“下盘”房地产豪赌人民币升值 资金过剩?

(中国)人民日报  (2006-05-26)



  一切看起来都像是一场赌局。   

  自去年开始,先有“国八条”,后有“国六条”,但持续一年的宏观调控并没有抑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增长的势头。环渤海、珠三角中心城市因为房价上涨过快、投资过热被中央部门点名。   

  除了房价旋涡的中心由长三角移至南北两头的环渤海和珠三角,今年的情况和去年不同的还包括,多年以来一直处于熊市的股市也突然飙升。   

  楼市、股市的同时大热,令业界人士联想起不久前金融界发生的一件大事,那就是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破8”。   

  投资冲动  

  日前,《第一财经日报》报道过德意志银行斥4亿元巨资购买美林香槟小镇174套别墅,该笔交易为外资首次大手笔购买在京住宅物业。对于写字楼等商用物业来说,外资购买已经屡见不鲜,包括扬子基金对于远洋新干线的收购,美林购买银泰,以及日本Replus株式会社以24亿元收购华贸中心1、2号写字楼等。   

  除去浮出水面的交易,更多的交易尚不为人知,而正在酝酿中的则更加可观。据悉,国际著名投行中,除已经进入的美林和摩根外,老虎基金和淡马锡不日也将进入内地房地产市场。   

  国际游资缘何如此热看中国楼市?银河证券首席分析师左小蕾指出,热钱看中的是人民币升值的潜力。   

  5月15日,人民币汇率首次突破8.0元的关口,尽管当日收盘时被拉回到8.0030元,但此次突破的意义绝非仅是汇率,更多的在于投资者的心理关口。   

  实际上,自去年汇改以来,对人民币升值的预期令越来越多的热钱进入中国,通过购买人民币计价资产来实现投资,其中最主要的两个途径为股市和楼市。有上市公司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今年上半年大量股票被基金持有。   

  由于外汇对于房地产投资目前还属于日常消费类,不像资本项目下的外汇受QFII管制,因此尚没有控制其进入的途径。有媒体报道,某国内著名银行表示,今年上半年几乎所有的贷款全部用于房地产投资,而借贷人均为外资机构。   

  然而热钱的进入绝非好事。左小蕾指出,这些可以称为投机的购房直接导致了房价攀升,最终吹大内地的房地产泡沫。当外资撤离时,也是泡沫破灭之时。   

  资金过剩  

  “找楼市大涨的原因,绝不能仅仅看楼市,而应该放眼整个中国经济,甚至全球经济。”左小蕾表示。到目前为止,美国已经实行了两年多的货币宽松政策,日本则维持了十年的零利率,欧洲利率也一直处于地位,这些货币宽松政策直接导致了本地资金过剩,政府鼓励对冲基金等向外投资。   

  左小蕾分析认为,联系到石油和黄金的暴涨,不难发现人民币是国际游资的下一个目标。   

  今年一季度央行公布的货币发行量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广义货币供应量(M2)增幅达到17.2%,市场当中的资金显然流动性过剩。而央行此举显然又是为了稳定人民币汇率,不得不发行等量货币。   

  “对于因人民币升值而进入的外汇来说,投资房地产再合适不过了。”左小蕾表示,利用小部分的贷款准备金获得高额贷款,可以购买相当规模的资产。而短期的投资需求造成的供需紧张,又使楼市价格攀升。转手后,这些国际游资可直接从楼市获得丰厚回报,之后将钱存入银行,等人民币升值。当人民币的汇率达到其预期时,通过汇兑,外资机构可再次获得利润同时撤离。  

  但是这时候释放出来的高价楼盘将如何消化?增大部分的货币供应将如何收回?如不能有效回收,那么会否造成人民币的大幅贬值?   

  也许正如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所所长巴曙松建议,对房地产业过热原因的争论可以放缓,可以先行解决货币流动性过剩的问题。
创意经济之父霍金斯表示中国游戏产业最成功

(中国)计算机世界日报 (2006-05-26)



   “中国游戏产业的成功,正在于政府的扶持。政府有意或者无意地给予了年轻人自由发挥创造力的空间。”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霍金斯表示。   

   游戏产业是中国最成功的产业之一。在昨天的科博会“

   新技术与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论坛”上,“创意经济之父”、英国经济学家约翰·霍金斯提出了这样一个颇为新颖的观点。   

   “中国游戏产业的成功,正在于政府的扶持。政府有意或者无意地给予了年轻人自由发挥创造力的空间。”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霍金斯表示,游戏产业的成功无疑可以复制到更多产业上,甚至重塑中国整个经济模式。他还以创意经济理论勾勒出了中国的另一个“未来”。   

   霍金斯表示,未来十年,中国可以在某些方面赶超日本和韩国,最主要的因素在于中国有如此丰富的文化底蕴、富有创造力的人才和规模庞大的受众。但要使这些发挥作用,中国必须将创意经济纳入到整个经济体系。   

   作为创意经济首要因素的“人”在中国潜力巨大。“在考虑将来的时候,我经常会想到我称之为‘十亿新人’的问题。因为在2000年到2015年这段时间里,将会有十亿的年轻人加入到这支大军,寻找他们的第一份工作。这十亿人当中的大多数来自中国。在这期间,8500万人将从中国的高校毕业。”霍金斯说,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不愿意在传统公司就职,而更愿意从事能发挥想象力的工作。如果政府能够提供良好的政策框架,创意所赚取的收入可能远远大于地产或资本。
铁矿石谈判:国际钢铁巨头纷纷“缴械”

(中国)嘉兴日报  (2006-05-26)



  铁矿石价格谈判已经进行到最为激烈和敏感的时刻,前日又传出法国阿赛洛接受矿价19%涨幅的消息,形势正渐渐将中国钢厂推向孤军奋战的境地。

  前日,巴西铁矿石生产商淡水河谷对媒体透露,继上周德国蒂森克虏伯、韩国浦项等欧亚钢厂先后同意矿价上涨19%以后,全球第二大钢厂法国阿赛洛也于近期与淡水河谷达成了相同涨幅的2006财年矿价协议。而根据昨日多方了解到的消息,新日铁虽尚未明确表态,但其步阿赛洛后尘的可能性不小。

  面对目前的形势,淡水河谷态度强硬。据外电报道,该公司财务总监Fabio Barbosa称:“我们已结束了与大部分欧洲钢厂的价格谈判,同时在和最大买家中国钢厂的谈判中也有所进展。我们没有也不会制定第二个价格。”市场分析人士猜测,目前中国钢厂及其谈判代表宝钢正面临空前的压力。

  据悉,中国去年从澳洲进口的铁矿石量占进口总量的约40%,从巴西进口的约占20%,中国能否从与澳洲的谈判中寻求突破?分析人士表示,从澳洲矿业巨头在今年谈判中的表态来看,这样做的难度也相当大。 (记者 孔维纯 上海报道)

  来源: 中国证券报
荷兰官员为中国企业在欧投资出点子

(中国)经济参考报  (2006-05-26)



加强市场调研 了解当地法规 备齐相关材料 联系政府部门

  本报海牙电(记者刘黎 田帆)由西荷兰外商投资局等部门主办的中国企业形象展示会23日在荷兰海牙举行。

  西荷兰外商投资局副局长艾德·范德菲尔在展会上表示,中国企业在荷兰乃至欧洲其他地区投资时经常出现市场调研不够、投资目标不明、不了解当地法规等情况,影响了投资效率。为此,他向中国企业提出4点投资建议。

  第一, 进行产品市场调研,找准能够在欧洲市场获利的产品。在中国热销的产品在欧洲不一定有好的市场,即使是同类产品,不同的设计和包装也会影响市场接受程度。

  第二, 深入了解投资国的相关法律和规章制度,包括税务、劳工等各个方面,进行风险评估和成本核算,确定周密的投资计划。

  第三, 准备好自己的材料。欧洲商家最关心的是产品和未来合作公司的可信度,因此中国企业应提前准备好对方可能需要的材料,包括产品介绍,产品的质量、环保等合格认证,公司的经营状况及相关银行证明、公证书等。材料的翻译文字要准确到位。

  第四, 与政府相关部门联系,获得帮助。欧洲各国一般都有负责招商引资的机构,对外国投资者提供投资环境介绍、选址、人员招聘等方面的咨询和帮助。
姆贝基:中国投资“入非”亦喜亦忧

(英国)FT中文网 (2006-05-26)



  南非总统塔博·姆贝基(Thabo Mbeki)表示,中国为了获得原材料和新的能源来源,在非洲大举投资,这对于非洲的发展有着积极作用,但是,双方需要“讨论和界定”彼此关系的性质。

  在欢迎中国企业对非洲给予高度关注的同时,姆贝基也表达了他的担忧,认为纺织品、鞋类等廉价中国产品,可能会损害非洲大陆薄弱的工业基础。

  这位南非领导人表示,他认为中国公司会对收购南非公司感兴趣,不过,也许有必要通过政府间会谈,来消除南非国内对任何负面结果的担心。

  显然,中国企业将在非洲大陆以各种方式进行投资——首先是在原材料、能源等方面,”他表示。“他们为综合基础设施的发展提供了资金和技术专长。这种合作的结果是促进了我们的发展。不过,也可能会存在一些有对立作用的因素。”

  就南非而言,姆贝基相信,双方会就中国在矿业和制造业等领域进行收购可能带来的问题进行探讨。“我确信,它们会对南非企业感兴趣,”他说道,“我怀疑届时南非政府会说,我们认为这类行动……不符合我们的利益,那会损害两国关系。中国方面会作出积极的反应。”

  中国已加大了在非洲获取矿产资源的努力,以维持经济的高速发展,其中包括在尼日利亚、苏丹和安哥拉进行能源领域的投资。南非采矿业的高管们已经发现,中国对其产品——尤其是铁矿石——的需求强劲。同时,在整个非洲大陆新的矿山开发项目方面,他们也将中国企业视为未来的合资伙伴。

  不过,一些南非工会组织对可能出现的中国投资和贸易竞争表示担忧。姆贝基表示,11月即将举办的中非论坛,是探讨这些问题的合适场合。

  “论坛为非洲大陆和中国提供了可能性,讨论和界定双方关系的性质,”他表示。“服装和纺织品——还有鞋——是全球问题,对任何人都有影响。”他表示,在如何保护非洲薄弱的工业基础、使其免受中国廉价产品冲击的问题上,双方需要达成共识。

  姆贝基抵达伦敦,与英国首相托尼·布莱尔(Tony Blair)进行会谈,他对世贸组织(WTO)多哈(Doha)回合贸易谈判进展不利表示忧虑。他表示,贸易谈判必须列入今年7月圣彼得堡八国集团(G8)峰会的日程中。届时姆贝基将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代表出席此次峰会。

  “很显然,这一进程很不顺利,”他表示,“有时侯你会听到欧洲人说如果美国人行动,他们就行动;而美国人则说如果欧洲人行动,他们就行动;同时美国和欧洲又都表示,如果发展中国家采取行动,他们就行动。”

  “我的意思是,(八国集团峰会上的)与会人士在这些问题方面,起着关键的作用。如果每个人都能受到激励和鼓舞,带着一种真正要推动事情向前发展的想法来到圣彼得堡,那么世贸组织在这一问题上将会取得进展。”

  姆贝基还对围绕伊朗核计划的紧张局势升级表示忧虑,他呼吁,应在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而非联合国安理会(UN Security Council)来磋商这一问题。“根据有关条约,伊朗有权在国际原子能机构的监督下开展铀浓缩活动,”他表示。“我们认为,遵守国际条约是必要的。”

  他对宣称伊朗正在开发核武器的美国和其他国家提出了质疑,让它们提供能够证明此事的证据。“我们不能根据自己无法证明的猜疑,肆意剥夺伊朗(进行核浓缩)的权利。”不过,伊朗也必须采取更多树立信心的举措,以回应这些担忧,并将所有核能开发工作向国际原子能机构公开。

  他表示,南非曾提出向伊朗供应铀黄饼,同时管制将其转化为气态的四氟化铀的生产,但这一提议遭到了“西方国家”的反对。

  姆贝基和布莱尔结束会谈后,均表示支持联合国秘书长科菲·安南(Kofi Annan)出访津巴布韦的计划,以便为一项旨在帮助该国结束政治和经济危机的计划奠定基础。

针对2006年度中国军力报告
  北京指美继续散布中国威胁论

--------------------------------------------------------------------------------



● 于泽远(北京)

  中国外交部指责美国国防部别有用心地夸大中国军力和军费开支,继续散布中国威胁论,强调中国政府有权利、有义务采取各种措施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维护国家统一。

  外交部发言人刘建超昨天在记者会上对美国国防部前天发布的2006年度中国军力报告表示强烈不满和坚决反对。他指报告抱着冷战思维不放,而报告指中国增加在台海地区的导弹部署,将三分之一的军力针对台湾是“粗暴干涉中国内政”。

  刘建超重申中国政府对台湾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绝不容忍“台独”,并敦促美国反对“台独”,不向“台独”分裂势力发出任何错误信号。

  继中国军力报告前天指中国实际军费开支是它公布数据的2到3倍之后,设在伦敦的国际战略研究院昨天也估判中国实际军事开支是公布数据的1.7倍。

  国际战略研究学院在一份研究报告中指出,2003年中国的实际军费开支达到396亿美元(约670亿新元),而中国公布的同年军费开支为230亿美元。如果以购买力平价计算,这数字高达755亿美元。

  刘建超断然否定美国国防部和国际战略研究院对中国实际军费的估判。他反驳说:“有人说中国军费预算不准确,不知道他们的依据何来。我们是不是也有理由怀疑一些指责中国军费不透明的国家,他们的军费也不透明呢?在这个问题上不应该戴着有色的眼镜,抱着冷战的思维来对中国的军事预算说三道四,至少不应该戴着一种有色眼镜先入为主地给中国扣上一顶军费不透明的帽子。”

  “如果大家都对中国的军费这样清楚,说中国的军费要比实际公布的超出3倍至5倍,那么是不是请他们来当中国的财政部长?”

  刘建超也指中国军事发展处在十字路口的说法是不正确的。“中国的发展道路没有所谓的十字路口,只有一条通途,就是中国要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的道路”,“在军事预算领域,以及在加强同其它各国在军事领域、国防领域互信问题上,中方的态度是真诚的。”

  他说,美国把中国称为“利益攸关方”有一定的道理,“但是我们更认为,中美之间的关系应该是一种建设性的合作关系。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朱锋在接受本报访问时说,2002年以来,美国国防部每年都发布中国军力报告,虽然内容有所不同,但基调都是宣扬中国军力增长对亚太地区的威胁,与中国一再强调的和平发展唱反调。

指责不如去年严厉

  不过从整体上看,今年报告对中国的指责已经不如去年严厉,报告对中美关系的影响也相对减弱。尽管美国国防部一些鹰派人物坚持把中国列为战略对手,但也不能不与中国进行交往。美国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去年访问中国,美军太平洋总部司令法伦不久前也再次访问中国,并邀请解放军观摩美军军演,中国二炮(导弹)部队负责人下月也可能首次访美。

  美国助理国防部长罗德曼前几天说:“美国欢迎一个和平、繁荣的中国崛起,鼓励中国作为负责任的国际利益攸关者,为维护全球体系的健康和成功承担更大的责任。”

  朱锋认为,随着中国在各方面不断取得进步,中美加强军事交往将是大势所趋。

中国特色军事变革

  中国在今后15年内,要在高新技术武器装备研制能力、军工制造技术等领域实现跨越发展。

  中国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昨天颁布的《国防科技工业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简称《纲要》)指出,中国将突破新一代武器装备关键技术,推动中国特色军事变革,按照解放军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提升高新技术武器装备的自主研发和快速供给能力,满足军队机械化、信息化复合发展的战略需求。

 据中新社报道,《纲要》指出,未来15年,国防工业将加快转型升级,达成五大科技发展目标,实现国防科技重大跨越:一是高新技术武器装备研制能力实现跨越;二是军民结合高技术产业发展实现跨越;三是军工制造技术实现跨越;四是国防基础与前沿技术实现跨越;五是国防科技创新保障能力实现跨越。

加强军民用技术双向互动

《纲要》也要求加强军民用技术双向互动,充分开发和利用先进民用技术满足军事需求。重点开展航天高新技术、航空产业化技术、船舶与海洋工程技术、核能和核燃料技术、兵器新兴产业技术、电子信息两用技术等优先主题的研究,形成若干世界知名的高科技品牌。

《纲要》还指出,中国将组织实施大型飞机、载人航天与探月工程等重大专项工程。

国防科工委主任张云川不久前在谈到中国国防工业现状时说:“今天,一个由核、航天、航空、船舶、兵器、军事电子等行业为主体,具有较高水平的新型国防科技工业体系已经形成。”

中哈石油管道正式输油

--------------------------------------------------------------------------------




  (新疆阿拉山口讯)中国—哈萨克斯坦石油管道昨日起正式对华输油。北京时间凌晨3时10分左右,原油开始抵达中国新疆阿拉山口计量站,标志着中国首次实现以管道方式从境外进口原油。

  据新华社报道,按照协议,管道运营初期年输油为1000万吨,2010年升至2000万吨。哈萨克和俄罗斯将各提供50%输油量。

  分析人士指出,中哈石油管道正式开始输油,是中国谋求石油进口来源多样化的又一大进展。有了哈萨克这个新的原油来源后,中国将能减少对中东原油的依赖,而且中哈陆上相连,比海上运输更安全便捷,有利于中国的能源安全。

  全线开通的中哈石油管道总长962公里。2004年9月开工,2005年11月竣工,西起哈萨克斯坦的阿塔苏,东至中国的阿拉山口。中哈双方共同为中哈石油管道建设提供了7亿美元资金。
卢武铉接见薄熙来就中韩经贸发展交换意见

2006-05-26 3:40 pm



  (首尔讯)据奇摩新闻网消息,韩国总统卢武铉今天在青瓦台接见中国商务部长薄熙来,就中韩两国经贸合作等实质友好关系的发展交换意见。 青瓦台新闻中心春秋馆今天宣布,卢武铉在会晤薄熙来时表示,近年来中韩贸易高速成长,预估此一趋势将会持续下去,相信中韩经济将会从中落实互利双赢。

  同时,卢武铉表示,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是中韩经贸增加的核心因素。

  薄熙来说,藉由去年十一月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访问韩国,中韩的经贸关系正朝向二○一二年突破两千亿美元的新目标迈进。

  他对卢武铉说,去年十一月胡锦涛和卢武铉于APEC高峰会议之前举行的中韩峰会上,已拟定了中韩经济合作共同研究报告书。此次访韩,旨在就有关实质合作内容、诸如钢铁、化学、农业、电子、铁路、通讯及火力发电厂等领域,与韩当局进行具体磋商。

  韩国联合新闻通讯社报导指出,昨天抵韩访问的薄熙来与南韩京畿道知事(省长)孙鹤圭在首尔新罗酒店进行晤谈,讨论中韩自由贸易协定(FTA)谈判等两国间所关切的经济合作方案。

  薄熙来表示,世界各国为进军中国市场集中投入技术和资金之际,中韩两国更应签署FTA,以积极发展两国的经贸合作关系。

  对此,孙鹤圭表示,为发展两国经济,确实迫切需要双方的密切合作,但中国当局理必须充分考虑南韩农民和电影界等反对FTA的立场,以尽早签署韩中自由贸易协定。

曾荫权:无意改变当前港元与美元的联系汇率

(中国)和讯网  (2006-05-26)



  据海外媒体报道,香港特首曾荫权昨日表示,在人民币实现完全自由兑换前,香港不会放弃港元对美元的联系汇率制度。

  在接受彭博电视采访时,曾荫权说:“我们对当前港元与美元的联系汇率感到满意。”他表示,香港没有改变汇率制度的压力。

  美国银行外汇策略师王庆日前表示,香港至少会维持港元盯住美元制度五年,而且在人民币自由交易以前不会让港元盯住人民币。

  此前,有媒体援引曾荫权的话报道称,只有当人民币在市场上可自由兑换时,香港特区政府才会考虑让港元盯住人民币。

  王庆在23日发表的研究报告中指出,“支持港元盯住人民币的观点是基于两地经济的日渐整合。但目前谈论盯住人民币可能还言之过早,我们认为未来五年都不会发生。”

  1983年以来,香港一直实行联系汇率制度,汇率固定为7.8港元对1美元。中国内地在去年7月份取消了人民币盯住美元的制度,本月美元对人民币比价在12年内首次突破8.0整数关口。

只有中国模式才能筑成三峡大坝

--------------------------------------------------------------------------------



● 杜平

  三峡大坝的傲然耸起,是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最佳缩影。一方面,超大规模、超级速度、超凡的决心和超常的行政手段,这些使外界感到难以置信、甚至感到不寒而栗的要素,正是中国经济得以快速崛起的必要条件。

  而另一方面,中国经济崛起的负面效应或社会成本如影随形。贪污腐败、环境受损、贫富差距和弱势群体,不仅备受关注,而且也备受指摘。如同三峡工程一样,从走上改革与发展之路那一天开始,中国就一直在被低估、被质疑和被指责的声浪中前行。

西方媒体上的负面形象

  5月20日,经过数万人持续12年多的努力,三峡大坝终于浇筑封顶,整个建筑工程全线贯通,并且比原定计划提前了一年时间。无论在技术上,还是在效率上,它都可以称得上是一个十分了不起的伟大工程。

  其伟大之处不止于大坝本身,更在于工程之外。从三峡一路东下,直到入海口,长江中下游所有省市的数亿人口,终将告别数千年来一直遭受江水泛滥肆虐的历史。至于无污染和可持续的水力发电功能,更是代表了现代文明社会的正确方向。

  三峡大坝封顶前后几天,笔者一直在留意西方各大媒体的报道和评论。一个有趣的现象是,几乎所有的西方媒体都不在意工程的进度及其正面价值,而是把焦点全部放在这一工程所造成的社会代价之上,包括自然环境受破坏,历史文物被淹没,百万居民失去世世代代生活的家园,还有移民款项被贪污和挪用,等等。

  一项史无前例的超大规模工程,无论如何都会带来相应的社会成本。即便是开辟一条普通的公路,也会使原本熟悉的环境发生改变,周围居民还要忍受各种干扰和不便。三峡工程带来诸多负面影响,是不容忽视的事实,但过度的渲染、甚至故意的夸大,只能给人以偏见的印象,也会使关注中国发展进程的世人失去焦点。

价值判断的优越感和偏见

  西方媒体常驻中国的记者为数不少,但为什么几乎所有媒体的报道和评论,却只有一个角度、一种观点?在新闻学上,这是典型的“趋同报道”(Consensus Journalism)或者叫“羊群式报道”(Herd Journalism)。

  在北京或者其他大城市,西方记者有自己的圈子,平常见面都是自己人,关心和谈论的话题也都是几个相同的课题。加上政治和社会背景相同,久而久之,他们对某些事件的报道和评论,似乎都有事先预设的角度和观点。

  人们不妨经常比较一下西方各大通讯社发自中国的报道,不论是它们关注的课题,还是报道的内容和角度,彼此之间并没有多大区别。而三峡大坝工程以相当负面的形象出现西方媒体上,包括报纸和电视,正是这种“趋同报道”的最集中表现。

  为什么会有这种一窝蜂式的负面报道?除了“羊群式”的盲从,显然还有更深层的原因,实际上已经超越了新闻行业的范畴,而直接涉及到西方世界看待中国经济崛起的心理,包括价值判断中的优越感、固有的歧视和偏见,甚至可能还有一些妒忌因素。

  在西方人看来,特别是在西方媒体眼中,凡是一党执政的国家,凡是强势政府,凡是这个国家被认为没有言论和宗教自由,即便其决策正确,行政高效,施政成功,并且获得大多数人的欢迎,那也不值得尊重和肯定,反而还必须予以怀疑、甚至否定。

  总之,凡是出自中国政府之手的东西,基本上都必须予以质疑。三峡大坝工程如此,南水北调工程也是如此。“神舟”飞船之所以能够上空是因为搜刮了民脂民膏;青藏铁路建设工程,目的是要对西藏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传统予以汉化。美国可以在全球随心所欲地扩展、部署和使用军事力量,但若是中国要加强国防力量,那就必须向美国解释居心何在。

符合目前发展阶段的模式

  最近二十多年,中国超高速的经济增长确实带来了很多社会弊端,包括上文所说的贪污腐败、贫富悬殊和环境污染,这些都已经给中国执政者敲响了警钟。

  但是,所有这些负面后果,并非是发展经济之过,更不是整个方向遇到了不可救药的困难。相反,与当前多数发达国家相比较,中国的竞争优势依然相当明显,不只是因为有众多廉价的劳动力以及远未饱和的市场,而且更有一种积极向上的国民心态以及与现实相符的价值观。

  西方国家媒体经常轻蔑地说,中国目前还处于英国工业革命之前的状态,大部分人仅靠相当于两美元的开销对付一天的生活,大部分体力劳动者的工资只有十九世纪中叶芝加哥工人的一半。也许这些都是事实。若以西方价值观来衡量,以这样的报酬和生活条件,中国所有的建设工程都将瘫痪,所谓的现代化建设和强国理想根本就无从谈起。

  但事实上,由于习惯于用自身的标准来观察,以主观的愿望来预测,所以西方舆论经常以它们集体的智慧,对中国社会现状和发展方向作出了集体性的误判。

  不错,中国有太多的不公正,有太多的不满和怨愤,但大多数劳动者却愿意在忍耐和希望之中,继续推动着经济的起飞和国家强盛的进程。被西方媒体丑化的三峡大坝,恰恰正是中国人积极心态和坚定信念的体现。

  对自我意识高度膨胀和提前富裕起来的现代西方人而言,这恐怕是难以理解的。欧洲人宁愿失业也不愿忍受哪怕是一点点的委屈,这在中国同样是不能理解的。可是,追溯一百年前的英国,或者法国和美国,难道不就是当下中国这样的情形吗?

·作者是《联合早报》评论员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