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05/12

美报:情报机构收集国民电话记录

美报:情报机构收集国民电话记录

2006-05-12 9:15 am



  (综合讯)据BBC报道,据美国最畅销报纸之一《今日美国》报道,美国国家安全署自2001年以来已经收集了有关数千万美国居民电话使用的记录。

  报道称,几年来美国三家最大的电话公司AT&T、Verizon和Bell一直向国家安全署提供用户电话使用记录,而Qwest则拒绝与当局合作。

  美国总统布什拒绝就有关监控项目是否存在做出评论。他表示在9·11恐怖袭击后他批准情报机构开展工作,并说这些情报收集工作都是"合法的"。

  布什总统在有关报道见报后发表的短暂声明中表示,美国的"情报活动单纯针对卡伊达组织及其同伙"。他同时声称美国当局非常重视保护"普通美国人"的隐私。

  《今日美国》的报道并没有提出政府在监听电话,只是引未具名消息来源称美国国家安全署使用电话使用记录设立了"世界上最大的信息库"。

  美国参议院已经表示将要求有关的电话公司派代表到参议院听证会作证。

布什否认美国情报机构窥探民众私生活

(中国)千龙新闻网 (2006-05-12)



  新华网华盛顿5月11日电 美国总统布什11日通过白宫发表声明,否认美国情报机构对普通民众的私生活进行窥探和调查。

  《今日美国报》当天发表一篇报道说,美国国家安全局从2001年“9·11”事件后便开始通过一些电信服务商秘密收集数千万美国人的电话记录。这是近来美国媒体披露的国 安局从事的又一起涉嫌侵犯公民隐私的活动,立即遭到社会舆论和一些国会议员的指责。

  布什就此发表的声明说,有关窃听和收集行动针对的是“基地”组织及其支持者,而且美国情报部门并没有未经法庭允许就监听美国境内的电话。此外,他所授权的窃听活动都是符合法律的,而且也向有关国会议员作了汇报。

  声明说,在政府从事的所有活动中,美国普通民众的隐私权都得到了充分保护,情报部门并没有对那些无辜的美国人的私生活进行窥探和调查。

  但据《今日美国报》报道,国 安 局通过电信商收集的主要是美国民众打电话的记录,而最终目标是要将美国境内拨打的每一个电话都收入国 安 局的数据库当中。这一做法并没有得到有关法庭的允许。

  美国媒体去年12月曾报道说,“9·11”事件后,布什未经法庭允许便授权国 安局对境内居民的国际通信进行窃听。此事在美国引起轩然大波,社会舆论和一些国会议员指责此举侵犯宪法赋予的公民人身权利和隐私权利。此次收集民众电话记录的事件被披露后,也立即引起美国各界的极大关注。

大中华地区IPO规模首次超过美欧

(英国)FT中文网 (2006-05-12)



  据普华永道(PwC)称,大中华地区首次公开发行(IPO)的平均规模已首次超过了美国和欧洲的水平,主要原因是在香港进行规模为数十亿美元IPO的中国企业数量较多。

  普华永道的报告显示,去年香港、上海、深圳和台北IPO的平均筹资额,从2004年的8300万美元大幅跃升至2.6亿美元。

  相比之下,去年纽约证交所(New York Stock Exchange)和那斯达克市场( Nasdaq)的IPO平均规模下降了22%,降至1.7亿美元,而在包括欧盟(European Union)成员国、瑞士和挪威的欧洲市场,IPO平均规模上升了11%,至1亿美元。

  单是香港主板市场的IPO平均规模就超过了纽约证交所,前者为4.1亿美元,后者为3.21亿美元。

  香港已经成为中国大陆企业寻求海外资金的首选市场,这是由于香港的地理位置毗邻大陆,同时当地投资者对大陆企业的上市发行兴趣浓厚。

  与此同时,中国大陆企业越来越不愿意在美国进行两地上市。 《萨班斯-奥克斯利法》( Sarbanes-Oxley)在企业治理方面的严格规定,以及美国证监会(SEC)在中国人寿保险公司(China Life)2003年在美首次公开发行之后对其进行的调查,都降低了大陆企业在美国上市的兴趣。

  去年,在香港规模最大的10次IPO之中,有8家是大陆企业,其中包括中国建设银行(China Construction Bank)和中国最大的煤炭生产商神华能源(China Shenhua Energy),前者筹资92.3亿美元,后者筹集了32.9亿美元。上述两家企业的股票均仅在香港发行。

  同时,随着中国对更多大型国有企业进行私有化改造,香港IPO的规模正不断提高。今年以来至3月间,有28家企业递交了IPO申请,计划发行规模超过10亿港元(合1.29亿美元),而之前的12个月内,这一数目仅为21家。
中美军方同意加强交流

--------------------------------------------------------------------------------



● 于泽远(北京)

  中国中央军委副主席曹刚川与美军太平洋总部司令法伦(William Fallon)前天同意进一步加强两军在各层次的交流与接触。曹刚川同时敦促美国明确支持中国为维护台海和平稳定、改善和发展两岸关系所作出的努力,停止美台军事交往,停止售台先进武器,明确反对陈水扁搞“台湾法理独立”以及其他任何“台独”活动。

  也是中国国防部长的曹刚川前天在北京会见法伦时说,近年来中美两军关系逐步得到恢复和发展,高层互访、院校交流、机制性交往都按双方商定的计划进行,中方希望与美军建立信任,减少分歧,扩大共识。

据中新社报道,法伦对曹刚川说,中国已成为本地区和世界上一支重要力量,希望美中两军进一步加强在各层次的交流与接触。

  法伦一行5月9日下午乘美军专机抵达北京,对中国进行一周的访问。这是法伦继去年9月访华后第二次到访中国。除北京外,法伦一行还将访问西安、杭州和沈阳。

  北京军情分析人士指出,虽然中美军方高层都表示要增进双方合作,但中美两军之间的关系依然相当脆弱,也可以说,两军关系是整个中美关系中最为薄弱的环节。

  例如,美国军方在4月25至26日在纽约举行了全球反恐会议,目的是增强国际社会与美国在反恐战争中的合作。美国军方邀请了91国出席这次会议,却以“程序问题”为由没有邀请中国。

  最近美国又不顾中国的引渡要求,将关押在古巴关塔那摩美军监狱内的五名中国籍“东突”恐怖嫌犯送到阿尔巴尼亚“避难”,引发中国的强烈不满。

中美关心问题不同

  中国军方学者认为,美国军方对中美军事交流采取两面态度,美国一直要求中国提高军费和装备现代化的透明度,希望通过军事交流了解中国军力状况,但又担心两军的交流与合作会加快中国军队的技术进步。正因如此,美国国会和国防部常常不能以平等、合作、共赢的态度来看待中美军事关系。

  中国军事科学院一名学者对本报说,中美两军关心的问题各不相同。中国强调台湾问题的重要性,美国则对中国军力快速增长感到不安。由于“台独”动向难以掌控,中美在台湾问题上出现擦枪走火的可能性依然存在,因此中美两军要建立基本互信仍有很长的路要走。

中促美明确反台独

  曹刚川前天对法伦重申:“台湾问题攸关中国的核心利益。我们坚持在一个中国原则基础上维护台海和平稳定,促进两岸关系改善和发展。我们将以最大的诚意、尽最大的努力争取和平统一的前景。”

  他希望美国明确反对“台独”并停止售台武器。

  法伦则回应说,美国将继续坚持“一个中国”政策,希望海峡两岸找出好的办法和平解决双方的分歧,避免发生冲突。
佐利克:
  台若独立
  美须打仗

--------------------------------------------------------------------------------



  (华盛顿综合电)美国副国务卿佐利克前天警告,若台湾宣布独立,美国可能得打一场它不愿意参与的台海战争。

  佐利克出席众议院国际关系委员会的听证会时,有议员批评美国政府不准台湾总统陈水扁乘坐的专机在美国本土城市过境的做法,佐利克因此和议员进行了激烈的交锋。

  其中,共和党议员罗拉巴克尔指责白宫,“为了拍北京专政者和匪徒的马屁,而这样对待一个民主领袖,是说不过去的”。

佐利克否认有关决定

受到北京的影响

  较早时出席哥斯达黎总统就职仪式并在当地同陈水扁会面的美国民主党议员沃森说,陈水扁因为美国的做法而感觉尊严受损。

  沃森也猜测白宫是在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上个月访问美国后做出让步,不让陈水扁在美国大城市过境。

  佐利克否认做出有关决定是受到北京的影响,他说:“我们自行做决定,我们不会事先寻求中国的认可,也不会同他们磋商。”

  佐利克也说,美国在平衡中国与台湾的工作上,必须“非常小心”。

  他指出:“我们一方面要给予台湾支持,另一方面又不能鼓励那些倾向独立的人。让我说清楚:独立代表战争,也代表美国军人的参与。”

“一旦美国错估形势

一些生命可能因此而失去”

  他提醒出席听证会的议员,一旦美国错估形势,一些生命可能因此而失去。

  中国早在胡锦涛访问华盛顿之前就已表示,美国在惩罚台湾宣布终止国统纲领和国统会方面,做得不够。

  中国向来把台湾视为中国领土的一部分,并誓言会在必要时动用武力以阻止台湾独立。美国则承诺协助台湾自我防卫,并暗示会在大陆攻打台湾时介入。

  上个星期四,前往巴拉圭和哥斯达黎加访问的陈水扁,因为不满美国只肯让他的专机在阿拉斯加降陆添油而感到不满,并把这视为有辱台湾尊严,而决定不在美国过境,连回程时也选择不过境阿拉斯加。据台湾媒体的报道,陈水扁曾要求美国让他在纽约和旧金山等大城市过境。

  昨天的听证会也发生了一段小插曲。沃森以“国家”来称台湾,遭到佐利克的责难,但佐利克自己过后也把台湾称为“国家”。

  共和党众议员利奇立即提醒佐利克说:“你也许要检讨一下你刚才所说的,佐利克先生,有关‘国家’这个词汇。”
日本民主党代表小泽一郎计划10月访华

2006-05-12 12:50 pm



  (东京讯)共同社报道,据多名日本民主党相关人士透露,民主党代表小泽一郎正考虑9月再次当选代表后于10月下旬访问中国。民主党正在与中方就此进行调整。

  小泽希望在访华期间与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等政要举行会谈,就如何改善日中关系交换意见。

  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参拜靖国神社等问题导致日中关系恶化。在此背景下,民主党有意采取重视亚洲外交的态度,以明确表示与自民党的区别。
俄中就输气时间计划达成共识

由俄罗斯政府控制的天然气公司Gasprom就出口天然气时间计划与中国石化总公司达成一致。周四,俄方天然气公司在谈判结束后在莫斯科对外宣布:中方代表在谈判中特别强调,中方愿首选俄方作为天然气进口商,以补充国内日益扩大的市场需求。但没有透露具体细节。在三月份签署的备忘录上,中俄就每年800亿立方米天然气进口及将在2011年铺设的输油管达成共识。这一数量是俄罗斯目前对德国出口量的两倍。

在欧盟的销售市场产生争议,该天然气公司领导人宣布,他们也将物色其它可能的销售市场。俄总统普京在周三的国情报告讲话中也提到这一问题:俄罗斯将为其原油及天然气出口开拓新的“有前景的市场”。中国政府就达成一个原油进口协议与俄加紧谈判。如一切进行顺利,俄罗斯将自2008年通过新的东部输油管向中国出口原油。


德国从中国进口总额以两位数在增长

德国今年第一季度出口额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了18․1%,达到770亿欧元;进口额增长了28․3%,达到627亿欧元。德国批发与外贸协会主席博尔纳在柏林对此发表评论,称它为“一次真正的经济腾飞”。

德国今年第一季度的对外贸易额顺差较去年同期减少了35亿欧元。博尔纳对此评论指出,造成进口额过快增长的主要原因在于原材料及能源价格的增长,同时还在于国内经济发展所造成的不断扩大的市场需求。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中国对外贸易与日渐增的竞争力也扮演着一个重要的角色。去年德中贸易以186亿欧元的差额达到了有史以来的最高峰。其中德国对中国的出口基本停滞不前, 而中国对德国的出口额以两位数的速度增长。


"中国的崛起"听证会:美国副国务卿与众议员唇枪舌剑

中央社


(中央社记者刘坤原华盛顿十一日专电)美国副国务卿左里克十日在国会作证时强调,国与国交往,诚信很重要,作出承诺就要守信,如果一些政治人物为了他们自己的政治竞争,决定要自食其言,或者不断试探底线,那就会带来冲突,如果这样,那毫无疑问地,美国政府当然会作出回应。

美国联邦众议院国际关係委员会十日举行「中国的崛起」听证会。众议员谭克雷多在听证会中指出,陈水扁总统在就职演说中所做的「四不一没有」承诺是有前提的,那就是「只要中国无意对台动武」。如今中国通过反分裂法,言明必要时将以非和平手段解决台湾问题,因此承诺的前提已经消失,陈总统当然就没有义务继续信守承诺,因此才会有所谓的废统或终统的事情发生,美国不应该因此而不让陈总统过境本土。

左里克在答询时反驳说,陈总统在就职演说中说,如果中国对台动武,但中国并未对台动武。至于中国通过反分裂法,左里克说,那是不智之举,中国已付出代价,许多国家都批评它的作为,欧盟也因而不取消武器禁运。

左里克并说,陈总统后来也承认没有废除国统会和国统纲领,它们现在都还在那里。

左里克强调,在美国的外交上,要求他国信守承诺,是很重要的一环。

左里克说,美台之间有许多对彼此都有利的议题有待双方共同努力推动,美国也一直在协助台湾与全球体系掛鉤,但如果台湾不在这方面与美国合作,却一直不断地想挑战美国在七十年代就已经做成的「一个中国」政策,那只会让自己不断地撞墙。

他说,如果一些政治人物,为了自己的政治竞争,就像美国的一些政治人物一样,想要自食其言,或想要回去找以前的东西,或不断挤信封(试探底线),那可能会出事,因此美国政府当然必须作出回应。

中国人突然发现,成了各国竞相“拉拢”的香饽饽

金融时报


英国《金融时报》前驻北京首席记者金奇,今年出版了他的新书《中国震撼世界:饥饿之国的崛起》(China Shakes the World: the Rise of a Hungry Nation)。这是继《One Billion Customers》之后的,又一本关于中国的畅销书。

  时间进入21世纪,中国人突然发现,上个世纪倍受列强凌辱的老大帝国,成了各国竞相“拉拢”的香饽饽。不少人在惊呼“中国世纪”来临了。中国的魔力到底在哪里呢?中国拿什么来震撼世界?

  在讨论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来看看俄罗斯。欧洲很大一部分能源供应都依赖俄罗斯,直到现在,欧洲各国还一直在争相获得俄罗斯的天然气供应,这使它们任由俄罗斯摆布。俄罗斯处于主导地位:天然气供应中断会立即令欧洲经济陷入混乱,欧盟对俄罗斯及其邻国的态度和政策,受到了能源依赖的重大影响。前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的国力大衰,但上天的眷顾,使得俄罗斯可以凭藉天然气的“天然”优势,震撼欧洲,震撼世界,天然气成为普京的杀手□。

  但中国又能凭藉什么呢?美国《基督教科学箴言报》曾刊登一篇题为《没有“中国制造”的一年》的文章,该文指出:美国一位家庭主妇想进行一次尝试,在一年中坚持不买中国商品,看看生活将会怎样。结果她失败了,经过一年没有中国商品的日子后,她得出的结论是:“没有中国商品的生活一团糟”。《人民日报》为此登载了徐步青先生的文章,得意之情溢于言表。言语之中,似乎中国的商品供应可以左右得了整个地球。但是,这种非原材料的初级商品供应优势,系基于劳动力廉价,以及制度性补贴(如税收、土地等)形成的,而这一切并不具有天然气和石油那样的不可替代性。

  中国的优势实际不在供应,而在需求。当年提出而今倍受指责的“市场换技术”战略基于的正是这种需求优势。《One Billion Customers》一书详细讲述了当年波音和麦道两大航空公司的兴衰,而麦道衰,波音兴,一个很重要的影响力量就是中国政府的采购。到1989年底,中国总共向波音公司购买了10架707,34架737,33架757,10架767和3架747,而同时期,麦道仅在上海生产了大约12架麦道82型飞机。中国的采购,在麦道最终被波音收购的命运转折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中国巨大的采购力量,完全可以改变跨国公司之间的竞争格局,影响经济力量对比,进而影响外国政府的对外决策。换句话说,正是这种“决定让谁赚钱”的力量,成为中国震撼世界的砝码。

  但是,这种力量的背后,却是中国以廉价的低端产品和原材料,交易国外的技术密集型高端产品,存在巨大的贸易结构不平衡。形成贫穷的中国补贴富裕的发达国家,却被发达国家责怪输出通货紧缩的尴尬局面。在此背景下,吴敬链先生提出了发展战略转型,中国的十一五规划,也打算改变这种粗放型的发展思路,摈弃市场换技术的幻想式方略,改为提倡自主创新,提高竞争实力。中国的战略转型,势必造成两方面影响,一方面,低端产品供应能力的削弱,另一方面,市场开放度有可能会逐步走低。这样以来,导致上面提到的供应优势和采购优势的全面下调,中国还能否继续震撼世界呢?

  讨论至此,似乎形成一个悖论,中国采取自主创新战略,反而削弱了影响世界的能力。这一结论在短期看,是正确的。在长期看,则是错误的。中国目前震撼世界的力量,是以牺牲长期发展的能力为代价的,不具有可持续性。而新的发展战略,则注重内在竞争力的提高,如果实施见效,则能在贸易对等的基础上,展现自身的影响力,是可持续的发展方向。但战略转型,将会使中国面临一个“回调”过程,短期内出现外资等的下降,经济表现不再那么好看,但长期则能从根本上提高中国的经济实力和国际地位。

  但现在的面临的最大问题是,长期依赖于经济高速发展所隐藏的社会问题,是否会在“回调”过程中爆发出来,导致回调战略的失败?如何协调经济发展与各种社会问题,是一大难题。这也正是胡温政府提出“建设和谐社会”的深意。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