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皇严辞指责中国自己任命主教
梵蒂冈(路透社/德国之声):今天(星期四),教皇本笃十六世对中国近日内自己任命天主教主教的事表了态。教皇的态度分外严厉,他说,中国在未经他同意的情况下任命两名天主教主教,是“严重干涉宗教自由。”(a grave violation of religious freedom)。
在一份措辞严厉的声明里,梵蒂冈称:“这个消息引起圣父深深的不快。”“教皇强调了尊重宗教自由和它的机构自立,不受任何外来干涉的重要性。”并希望,“这种粗暴与无视一切的不可接受的做法不应该再次出现。”
教皇强烈谴责中国任命两名主教
评论指出,主教任命权是中、梵之间的重要角力点
罗马天主教教皇本笃十六世周四(5月4日)罕有地发表强硬声明,指责中国单方面任命新主教的举措"严重违反宗教自由"。
声明说,中国没有和梵蒂冈协商,自行任命中国天主教爱国教会的两名主教,严重损害了教会的团结,并威胁会根据教廷的法律,"制裁涉及非法任命的责任人"。
梵蒂冈发言人说,本笃十六世对于中国任命两名主教的行动非常不满。
教会外的压力
他说,据信中国的神职人员和教徒在主教任命事件中受到了"教会以外机构"的强大压力和威胁,这些任命是"非法"和违背了他们的"良心"。
教皇本笃十六世的声明明确表明,梵蒂冈愿意和中国进行"诚恳和有建设性的对话"的同时,不会容忍中国天主教爱国教会的单方面行动。
教皇就中国官方教会任命主教事件表态前,中国外交部周四发表声明说,这两位主教的选举和任命得到了中国天主教的神职人员和教徒的"尊重和积极赞扬"。
中国外交部的声明说,这两位主教是由"民主选举"产生的,梵蒂冈的批评是"没有理由的",中国诚恳地希望改善中梵关系,并已经做出了积极的努力,希望梵蒂冈尊重中国天主教会和广泛神职人员和教徒的意愿,为改善中梵关系创造积极的气氛。
中梵角力点
早些时候,中国天主教爱国教会不理会梵蒂冈的异议,在4月30日任命马英林担任云南省昆明教区主教,并在星期三(5月3日)任命安徽神父刘新红为主教。
分析人士指出,主教任命权是中、梵之间的重要角力点,中国官方教会连续任命第二名主教,使得中国和梵蒂冈的修好带来障碍。
估计中国有1000万天主教徒,部分参加了中国官方认可的爱国天主教会,另外一些信徒则参加了和梵蒂冈有联系的地下教会。
中梵在1951年断交,梵蒂冈近年来积极寻求与中国恢复外交联系。
教宗接见台湾代表团
2006-05-04 4:25 pm
(综合讯)明报消息,教宗本笃十六世周三在梵蒂冈圣伯多禄广场公开接见活动中,特别接见台湾天主教爵士骑士联谊会代表团。
代表团是由台湾驻教廷大使杜筑生陪同晋见教宗。代表团成员之一,辅仁大学校长黎建球表示,教宗在这场有5、6万人参加的公开接见活动中,特别与代表团所有成员一一握手,听取他们的报告,并接受他们致赠的白色琉璃雕塑“善牧像”,显见对代表团的重视。
黎建球说,教宗在接见代表团成员时显得很高兴,并倾听他们的报告及对“善牧像”的解说,同时接受他当面致赠的信函。
他说,“善牧像”的构图是耶稣手上抱着一只羊,脚边站着另一只羊,寓意耶苏手上的羊代表台湾,脚边的羊代表中国大陆,希望教廷不要为拥抱脚边的羊而丢弃手上的羊。
黎建球接着说,他在致教宗的信函中,除了表达对教宗的敬意之外,希望教廷在面对各种挑战之时,不要改变执守真理与正义的心。
陈方安生怒斥竞选围攻小动作
BBC中文部记者戴维从香港报道:
前政务司陈方安生在香港民望极高
在接受香港"壹周刊"的采访中,陈方安生表示已经留意到许多有关她有意问鼎下届特首宝座的言论,甚至批评性言论。
她说:"这些言论都是毫无必要的小动作,是在搬弄是非。"
陈方安生表示,她并不希望每一次这样遭到抹黑以后,都出面进行澄清。
她还质疑为什麽使有人用这样大的气力,搞这麽多的小动作,来抹黑一个人。
无意参选
上个月在海南博鳌经济论坛上,就有一位香港的全国政协常委曾经狠批陈方安生过去拒绝与内地合作,从而延误兴建港珠澳大桥之事。
还有一位香港的全国人大常委指名道姓地批评陈方安生没有参加下届特区首长选举的资格。
有分析认为,近日不断出现"反对陈太"的言论,显示有人在揣摩中央的意图,认为陈方安生是能够在下届特首选举中挑战曾荫权的心头大患,从而发动舆论攻势,进行围攻。
还有民主派的立法会议员透露说,有内地中间人表示,除非陈方安生公开表明不会参加下届特首选举,否则针对她的舆论攻击会不断升级。
在任期间就被左派视为眼中钉的陈方安生于去年12月参加了要求普选大游行以后,就被一些民主派人士视为精神领袖。
不过,在被问及是否会重返政坛带领香港民主运动时,她巧妙地回答说:"见一步行一步"。
不过,陈方安生重申自己"并无参选特首意图"。
议员:香港电台要效仿国外独立自主
港府说检讨目的之一是要避免公营广播与私营电台竞争市场
香港特区四名立法会议员建议特区政府参考海外经验,以维持香港的公共广播机构的独立自主。
香港立法会资讯科技及广播事务委员会的数名议员最近到加拿大、美国、和英国考察当地的公共广播服务,他们于星期二(5月2日)在立法会上发表考察报告,提议港府委任的"公共广播服务检讨委员会"应该派代表团到海外收集有关公共广播服务的资料。
香港特区政府在今年1月成立这个委员会检讨公共广播服务,其中包括公营的香港电台的角色和运作。
这几名到海外考察的议员包括代表资讯科技界的民主党成员单仲阶、另一名民主派议员刘慧卿、代表法律界的吴霭仪、以及曾主持电台时事评论节目的郑经翰。
香港英文《虎报》报道,这数名议员建议香港特区仿效外国向公共广播机构发牌,由独立自主的机构负责监察,确保公共广播不受政治和商业的干预。
报道引述刘慧卿说,她希望港府和公共广播服务检讨委员会考虑外国的经验。
单仲阶表示,让海外公共广播服务的负责人到香港分享其经验是个好主意,但假若负责检讨的人可以到海外亲身体验更好。
报道引述吴霭仪说,假若香港电台在制度上不独立,将不能保持其公信力。
香港审计处上周公布的报告,批评了香港电台在财务控制、资源管理等均犯下多处错误。
香港政府委任的检讨委员会将在今年9月向政府提交有关香港公共广播的报告。
陈方安生怒斥针对她的竞选围攻为小动作
2006-05-04 11:35 am
(综合讯)BBC中文网消息,在接受香港"壹周刊"的采访中,陈方安生表示已经留意到许多有关她有意问鼎下届特首宝座的言论,甚至批评性言论。
她说:"这些言论都是毫无必要的小动作,是在搬弄是非。"
陈方安生表示,她并不希望每一次这样遭到抹黑以后,都出面进行澄清。
她还质疑为什麽使有人用这样大的气力,搞这麽多的小动作,来抹黑一个人。 无意参选
上个月在海南博鳌经济论坛上,就有一位香港的全国政协常委曾经狠批陈方安生过去拒绝与中国合作,从而延误兴建港珠澳大桥之事。
还有一位香港的全国人大常委指名道姓地批评陈方安生没有参加下届特区首长选举的资格。
陈方安生重申自己"并无参选特首意图"。
中国宣布参选人权理事会成员国
Großansicht des Bildes mit der Bildunterschrift: 联合国人权委员会将走入历史。
本周三,中国正式宣布参加人权理事会成员国的竞选。人权理事会当选成员必须获得联大191个成员国半数以上票支持,对于严重并有计划侵犯人权的理事会成员,联大可经三分之二成员国同意中止其成员资格。
下周二,联合国大会将选举人权理事会的47个创始成员。本周三,中国正式宣布参加人权理事会成员国的竞选。每一届成员国任期三年。在联合国大会191票中,中国需要获得简单多数票,也就是96张选票。人权理事会是在联合国人权委员会解散后重新成立的全球人权卫士。人权理事会与人权委员会相比有所不同。人权理事会成员由联大无记名投票直接选举产生,当选成员必须获得联大191个成员国半数以上票支持,即至少96票,对于严重并有计划侵犯人权的理事会成员,联大可经三分之二成员国同意中止其成员资格;人权委员会则由各地区组织推荐,并经联合国经社理事会批准产生。另外,人权理事会负责对联合国所有成员国作出阶段性人权状况回顾报告,理事会成员在任期内必须接受定期普遍审查机制的审查;人权委员会则没有这类规定。
虽然中国人权状况仍然有很多地方需要改进,但是中国还是提出了加入人权理事会的申请。在致联合国大会的外交照会中,中国政府指出,中国是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中国致力于推动和保护人权和中国人民的其他基本权利,并在改革开放28年中取得了长足进步。
德国波茨坦大学政治系教授克莱因认为,中国有机会入选联合国人权理事会。他说:“在国际舞台上,中国很擅长寻找合作伙伴。特别是在联合国搞选举的时候,这些活动尤为活跃。国家之间会相互许诺,你选我加入这一组织,我选你进那一个组织。外界人很难看穿内幕,但是这是外交官的日常工作。对世界上很多国家来说,与中国发展经济合作潜力巨大。通过经济杠杆搞外交,中国有可能获得联合国大会中的必要多数票。”
此外,联合国人权理事会成员国的组成形式也为中国提供了良好的入围机会。克莱因教授说:“联合国人权理事会共有47个成员,其中亚洲获得13席。这一有约束力的硬性规定导致在亚洲的候选国家中必须产生13个席位,而且必须获得联合国大会的通过。”
但是目前世界各国对人权理事会兴趣不大。截至本周,仅有64个国家提出了申请。美国已经明确表示,不参加人权理事会的角逐。华盛顿认为,仅仅获得简单多数,而不是四分之三的多数票就能入选人权理事会的标准太低。而世界上其他人权纪录不佳的国家,例如伊朗、伊拉克、沙特阿拉伯以及古巴等,也都提出了申请。而且新的人权理事会主要按地区分配成员席位,这种安排限定西方国家只能有七个席位,而大多数席位保留给非洲和亚洲国家。申请国中也包括德国。克莱因教授说:“德国在经过精心打造之后提出了申请,强调了德国在国内以及世界其他国家为保障人权而做出的努力。我认为,德国有机会被选入人权理事会。”
同时,克莱因建议,为了避免人权记录差的国家在联合国人权理事会阻碍批评本国决议的通过,应该建立一个独立的人权国际法庭。该法庭应该有独立专家组成,从而摆脱国家政治权力的控制,受理各类人权控诉。
小链接:从“联合国人权委员会”到“联合国人权理事会”
人权委员会(Commission on Human Rights)根据联合国经济及社会理事会决议于1946年2月成立,是经社理事会的一个职司委员会,成员国由经社理事会按地区分配原则选举产生。人权委员会初建时只有18个成员国,1979年扩大为43国。1992年第48届会议起,成员国增至53个(亚洲12国、非洲15国、拉美和加勒比地区11 国、东欧5国、西欧和其他地区10国),任期三年。人权委员会每年3、4月间在瑞士日内瓦举行为期六周的全体会议。除53个成员国外,联合国其他成员国、非成员国、各专门机构、区域组织和在经社理事会具有咨商地位的非政府组织可派团以观察员身份与会。过去十几年,该委员会的名声越来越差,原旨在推动和保护人权的委员会被一些严重侵犯人权的国家把持,甚至有被联合国称为“人权模范”的美国被排斥出会的纪录,使得原先成立初被寄以厚望的这个机构难以继续其工作使命,要求其改革的呼声日益增大。2005年,联大总秘书长安南正式提议全面改革联合国机构,废除人权委员会,把人权事务上升到于其他两个理事会(安理会和经社理事会)的事务(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平行的地位,成立“人权理事会”(Human Rights Council)。2006年3月16日,联合国最高权力机构联合国大会投票决定,建立新的联合国人权理事会、提高成员国资格标准,取代原来的人权委员会。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