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05/11

美国:中国不是"汇率操纵国"

美国:中国不是"汇率操纵国"


美国财长斯诺在向国会递交报告后举行记者招待会
美国财政部周三(5月10日)向国会递交报告,认为中国在技术上不符合美国法律关于"汇率操纵国"的定义。

财政部长斯诺在报告中说:“我们不能下结论说,中国是为了阻止有效的收支平衡调整或在国际贸易中获得不公平的竞争优势,而有意对汇率机制进行了管理。”

不过,斯诺也在报告中表示,他对中国汇率改革步伐之慢"极为不满"。

斯诺说:"我们的立场很清楚,中国汇率机制改革的步伐缓慢而令人失望,我们对此极为不满。"

他还说:"我们将密切关注中国在(汇率机制改革)上的每一步。"

按规定,美国财政部每年需向国会递交两次汇率报告,但这次报告的出台已经比预期的晚了几个星期。

据说这是为了避开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上月访问美国的行程而特意推迟的。

企业界攻击

与此同时,美国企业界很快对财政部的决定进行了攻击。美国制造业贸易行动联盟的负责人坦蒂洛说:"这份报告没有把中国列为汇率操纵国,美国也因此成了不愿意为国内企业界说话的纸老虎。"

坦蒂洛甚至指责说:"美国财政部又一次向中国政府低头,损害了美国制造业的利益。"

美国工商业委员会的主席科恩斯也说:"过去一年来,斯诺部长不断向中国施加压力,要求中国对其汇率机制采取措施,但没有成功。"

美国工商业委员会代表了美国许多中小型制造业公司的利益。

2005年,美国与中国的贸易逆差达到了创纪录的2020亿美元,这引起了美国企业界一些人士的不满。他们纷纷向美国政府施加压力,要求美国政府在中国汇率机制问题上采取更为强硬的态度。


佐利克:解决伊核争议案 中国不会是阻碍

2006-05-11 12:15 pm



  (综合讯)中央社消息,美国政府高层官员10日表示,增加国际社会对伊核计划施压这件事情上,中国不会是个「阻碍」。

  美国副国务卿佐利克表示,中国官方已经清楚表示,「他们原则上同意:他们不要伊朗拥有核子武器,他们了解这个过程的危险性」。

  佐利克指出,中国官方已告诉华盛顿,因担心「能源安全议题」,而伊朗又是重要国际原油供应国,因此中国所采取的策略或许有所不同。

  中国与俄罗斯在联合国安全理事会中反对制裁伊朗。佐利克在众议院国际关系委员会一项听证会中表示,「如果我们能把俄罗斯拉过来一点,我个人的感觉是,中国在这个过程中就不会成为阻碍」。

  他指出,北京承认伊朗核子争议是「美中关系里非常重要的议题,我们必须持续在此着力」。

美财政部:中国不是"汇率操纵国"

2006-05-11 9:05 am



  (华盛顿讯)BBC中文网消息,美国财政部10日向国会递交报告,认为中国在技术上不符合美国法律关于"汇率操纵国"的定义。

  财政部长斯诺在报告中说:“我们不能下结论说,中国是为了阻止有效的收支平衡调整或在国际贸易中获得不公平的竞争优势,而有意对汇率机制进行了管理。”

  不过,斯诺也在报告中表示,他对中国汇率改革步伐之慢"极为不满"。斯诺说:"我们的立场很清楚,中国汇率机制改革的步伐缓慢而令人失望,我们对此极为不满。"

  他还说:"我们将密切关注中国在(汇率机制改革)上的每一步。"

  按规定,美国财政部每年需向国会递交两次汇率报告,但这次报告的出台已经比预期的晚了几个星期。据说这是为了避开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上月访问美国的行程而特意推迟的。

佐利克:应对中国崛起是美国外交政策的核心

2006-05-11 9:55 am



  (华盛顿讯)据中新网引述美国国务院官方网站报道,美国国务院副国务卿罗伯特·佐利克10日表示,在现在与可预见的未来,如何处理与中国的关系将一直是美国首要关心的问题。

  佐利克当天对美国众议院国际关系委员会说,“除了处理回教政治激进主义与恐怖主义之外,如何应对中国日益崛起的影响是美国21世纪外交政策的一个核心问题。”

  他称中美关系在国际与国内两个层面上运行。在国际层面上,作为两个大国,中美都受到了疾病、恐怖主义以及环境恶化等“跨国域”问题的影响。在国内层面上,中美两国同样关心经贸与市场准入等问题。

  佐利克当天阐述了中国成为“负责任的利益相关者”的必要性,认为“更富影响力的中国有更大的力量来维护和平、繁荣与开放的国际体系,此前中国已从这个体系中受益。”

默克尔:美中之行各谈什么?
  

--------------------------------------------------------------------------------



● 邱震海(香港)

  德国总理默克尔上周访问美国,与美国总统布什相谈甚欢,而且还参加美国犹太人协会的百年庆典。这是默克尔去年11月上任之后的第二次访美。默克尔在四个月之内两次访美,完全实现了她大选期间有关修复跨大西洋关系的承诺。这次访美,不但在修复德美关系方面有所突破,而且更加清晰了她的外交轮廓。

默克尔外交政策将成雏形

  

  默克尔去年11月上任之后,由于之前与施罗德的竞选胶着状态,她的民意和政治基础均不牢固,因此在外交政策上底气不足,而且也无暇顾及,只能先集中精力于内政问题。在这一框架下,默克尔今年1月的首次美国之行,也只是热身之旅而已。

  与此同时,鉴于德国目前这种大联合政府的现状,外交决策权实际上分散在总理默克尔和外长施泰因梅尔手上,前者是基督教联盟主席,后者则是社民党成员,而且是前总理施罗德的总理办公室主任,两人的理念、策略和行事风格均不同。

  一段时间以来,作为外长的施泰因梅尔出于其在社民党内的政治处境,试图在前任政府的总理施罗德和外长费舍尔的外交风格之间保持平衡,亦即在政治务实和人权理念之间保持平衡。但这一风格改变还只是停留在外交部的层面上,而德国外交的最后拍板权则仍由总理默克尔掌握。

  以默克尔而言,经过几个月来对内政问题的处理,已经基本上可以从问题成堆的内政事务中抬起头来,开始着手处理国际和外交事务。这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对美和对华关系。而从默克尔将目光从内政事务转移到外交事务的那一刻起,默克尔的外交风格就已经开始成形。从整体上说,出身牧师家庭和长期生活在前东德社会的默克尔,将在外交风格上更注重对美关系和人权理念,她此次二度访美,就是一个集中的体现。

  默克尔此次访美,主要有两个侧重点,一是在理念和策略上加强同美国的联系,从而修复施罗德时代遗留下来的德美关系裂痕;二是在伊朗核问题上加强德美协调。尤其是在伊朗核问题上,人们注意到德国的立场几乎与美国完全一致,而这也是默克尔政府迄今刻意追求的目标之一。同时,她参加美国犹太人协会百年庆典,也再一次向视以色列为敌人的伊朗发出信号:德国将站在美国一边。

中德互相摸底

  但笔者认为,德美的这一共识依然是表面的。换言之,一旦美国把军事解决伊核问题提上议事日程,德美两国在处理国际冲突方面的不同价值观,将立时从深层浮上表层。

  与对美关系的坚定和执着相比,默克尔的对华政策则仍在逐渐成形之中。5月21日,默克尔将启程展开她上任后的首次中国之行;在这之前,她只是在去年作为候任总理时与到柏林访问的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有过一面之交而已。因此,她的此次中国之行,也只是一次探索之旅而已,一如她今年1月对美国的首次访问。

  值得注意的是,默克尔此次访问,改变了其前任施罗德的亚洲之行风格,亦即不再将中国、日本、韩国等国放在一起,而是单独直飞北京,两天访问结束后即返回德国。

  从这一点上看,默克尔将中国作为其在亚洲地区最重要合作伙伴的战略没有调整。当然,默克尔此次访华,中德两国领导人将在一系列问题上互相摸底。尤其是对北京来说最关心的问题是,默克尔在完成本周的美国之行后,她心目中的美国和中国,将分别处于一个什么战略位置?

·作者为香港资深时事评论员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