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主动刊登温家宝小泉握手照 具改善关系意味
【网讯】日本媒体13日报道,日前在芬兰召开的欧亚峰会(ASEM)的官方网页11日刊出由中国媒体提供的中国总理温家宝与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两人笑颜以对的握手照片(见图),日本舆论解读这具有北京有意改善中日关系的意味。
日本《读卖新闻》报道,中日两国政府领导人因为参拜靖国神社的问题,关系相当冷淡,10日、11日两天的欧亚峰会召开期间,温家宝与小泉只有几度简单寒暄,各家媒体都没有拍摄到两人握手的瞬间。
但是中国政府的官方摄影记者竟然可以超近距离拍摄到温家宝和小泉握手的一刻。这次欧亚峰会主办国芬兰政府表示,11日下午中国政府主动与他们联系,表示因为拍到温家宝与小泉握手的照片,希望刊登在欧亚峰会的官方网页上。
报道说,当天在赫尔辛基接获芬兰政府这项信息的日本官方人士表示,可以将此解读为这是中国有意与日本改善关系的明确信息。
中日下周召开副外长会议 或为日本新首相访华探路
【网讯】日本《每日新闻》报道,中日两国将会于下周五及周六在东京召开副外长级会谈。报道透露,会谈是为在新任日本首相于月底就任前改善两国关系。鉴于被认为是为新首相访华探路的日本日中经济协会代表团刚刚访华,有分析认为,此次副外长级会谈的主要议题就是探询日本新首相访华的可能性。
目前正值日本政府换届前夕,日本国内有关中日关系转向的呼声渐高。日中经济协会访华团一行约一百三十人曾于9月3日至9日访问中国。温家宝对访华团说,中日关系对两国来说都非常重要,双方应从战略的高度和长远的角度来处理这一关系,中国愿与日本共同努力,恪守《中日联合声明》等三个政治文件所确立的原则,坚持“以史为鉴、面向未来”的精神,尽快消除政治障碍,使中日关系重新回到健康稳定的发展轨道。
有分析认为,日本经济界向来很重视加强中日关系。他们曾屡次敦促日本首相小泉停止参拜靖国神社,但小泉拒绝接受。所以,此次政权更替给他们带来了新的希望。
日本媒体称,访问团很可能为日本新首相的最热门人选内阁官房长官安倍晋三传递对华示好的信息。日本执政党自民党将在9月20日选出新总裁并成为下届首相。据日本媒体透露,温家宝在会见访华团时指出,如日本妥善解决靖国神社问题,中国可以考虑恢复处于中断状态的两国首脑互访。这是自今年8月15日小泉参拜靖国神社后,中国对中日关系的最新表态。
日本首相府政治智囊、东京大学教授田中明彦曾表示,下任首相若要改善中日关系,最好就是将中国列为上任后首个要访问的国家。美国前副国务卿阿米蒂奇也认为,日本新政府应以恢复中日首脑会谈为要务,上台之后有必要尽快到北京访问。
田中明彦一直是小泉内阁的防卫顾问,他的外交见解深受日本外交部重视。他在《日本经济新闻》上发表意见说:“新首相上台之后,外交上有三个选项。第一,是先去友好同盟国美国,第二是去关系欠佳的中国和韩国,第三则选择一个中立地点如南美。不过,我的建议是,新首相最好是壮起胆来,先到中国去走一趟。”
田中明彦以中曾根康弘为例子说:“在中曾根当首相时,日本与韩国的关系不好,那时他就是在上台后选择先去韩国。”不过,他指出:“新首相访问中国时,也应当有附带条件,那就是要中国别再谈历史,只准谈未来。”
在靖国神社问题上,田中明彦的看法是:“目前的中韩都有意要与日本改善关系,但是,靖国神社问题却是一个难以铲除的障碍,因此,新首相最好就是别再老调重提,老是将这个问题挂在嘴上。同时,也不必一开始就表明参拜态度,那只会引起更多争议,带来更尖锐的外交问题。”
安倍晋三在9月1日发表竞选纲领说,推进成立亚洲贸易共同体,呼吁“与中韩等邻国合作”,提倡“开放的亚洲”,从中可以看出他非常重视中日关系特别是经济关系。但是,安倍曾在日中关系问题上主张“政经分离”。尽管政治关系的改善不像经济关系那样迫切,但是从长期来看,政经完全分离是不可能的,要使“政冷”尽可能少地影响“经热”,必须在政治上也谋求两国关系的改善和发展。
中日月底可能举行副部长级会谈
日本媒体报道,中国和日本将在9月底举行副部长级会谈,讨论小泉首相下台后的中日关系。
这是中日两国今年5月以来的首次高层会谈,预计中国副外长戴秉国和日本副外相盐崎恭久将出席会议。
日本《读卖新闻》周三(9月13日)报道,中日两国副外长将于9月22日至23日在东京会晤,目的是在日本新领导人取代现任首相小泉纯一郎之后,如何改善两国的关系。
不过,中国外交部官员拒绝证实这次会晤。
小泉纯一郎不理会中国的反对,再三参拜靖国神社,以及两国在东海的边界和天然资源的争议,使得双方的关系恶化。
日本执政自民党将在9月20日举行党领导人选举,内阁官房长官安倍晋三得到党内绝大多数的支持,预计将可顺利当选,接替即将下台的小泉。
"战犯国民二分论"
安倍曾强调将努力修复东京和北京的关系。
不过安倍的言论引起了新的争议。日本共同社报道,安倍周二否定了中国声称,中国和日本在1972年建交时双方同意将日本平民和二战战犯贩区分的"战犯国民二分论",中国因此不要求日本进行战争赔偿。
共同社引述安倍的话说,"没有留下有关的文件",这是中国单方面的立场。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秦刚周二随即表示,希望日本作出明智的政治决断,彻底消除中日关系正常发展的政治障碍,使中日关系尽早回到健康正常的发展轨道。
秦刚也就春晓油气田开发问题重申,中国不接受以所谓"中间线"作为前提来讨论共同开发。
他强调,中国有权在领海范围内的春晓油气田进行开发,同时反对日本在这一问题上"制造新的矛盾和争端"。
安倍:区隔战犯与普通日本国民是中国单方面立场
【网讯】最有希望成为下任首相的日本内阁官房长官安倍晋三12日下午在记者招待会上,针对1972年中日恢复邦交时,中国政府采用了把日本国民与战争指挥者区分对待的“战犯国民二分论”表示,“我当时没有在场,不知道这些细节。我能知道的就是文件。外交就是这样。”他再次强调,只要没有明文规定,就是中国单方面的立场。
安倍辩解:没有留下文件
日本共同社报道,安倍晋三在11日的公开辩论会上,对于中国政府在恢复中日邦交时把日本国民与战争指导者区分对待,从而放弃向日本索要战争赔偿的经过表示“没有留下那样的文件”一事。
角逐自民党总裁选举的三名候选人当天出席日本记者俱乐部主办的公开讨论会。其间,下任首相大热门安倍晋三的历史认识成为其他候选人的质疑对象。
财务相谷垣祯一12日上午在内阁会议后的记者招待会上对此提出批评。谷垣表示,“中国政府曾为此说服了自己的国民。安倍无视这一过程,是否能真正建立起日中信赖关系,令人感到怀疑。”
二战立场暧昧不清
报道说,自民党新总裁将于20日投票产生。现任内阁官房长官安倍晋三、财相谷垣祯一、外相麻生太郎三人候选。目前,安倍领先优势明显,但他在历史认识上的立场始终暧昧不清。
公开讨论会上,谷垣祯一质问安倍晋三:“村山讲话承认侵略战争事实,你怎么看待?”安倍用接近外交辞令的含糊回答搪塞过去:“(村山讲话)是向海内外发表的历史文件,它的精神应该继承下去。”
时任首相村山富市1995年在战争结束五十周年纪念日发表讲话,承认日本的殖民支配和侵略战争给亚洲人民带来深重苦难,并表示虚心接受历史事实并深切反省。此后历届日本政府关于历史认识的公开表态基本沿用“村山讲话”的精神。
当年,日本国会就“村山讲话”投票表决时,安倍晋三借故缺席。
安倍7日在一次讲话中重复了“村山讲话”的部分内容,但他同时暗示,对于战争的评价应交给历史学家。言外之意,那场战争已是“过去时”。
在当天的讨论上,安倍再次强调,“具体历史事实的分析是历史学家的事情”。
不愿说出“侵略”
在论及侵华战争问题时,谷垣祯一承认是“侵略战争”,麻生太郎认为“不得不说是侵略战争”,安倍晋三不愿吐出“侵略”两字,吞吞吐吐地选择其它措辞来形容。
关于靖国神社问题,安倍只表示,他不会“正式参拜”,但他不排除秘密参拜的可能。“我希望为战死者祈祷,我想今后继续怀有这种感情。”安倍说,但他强调,即使去参拜,“也不会是正式参拜,所以我不认为有必要正式宣布”。
日本媒体此前报道说,安倍今年4月偷偷前往靖国神社参拜,但安倍对此说法不予证实。
围绕亚洲外交的政策论争中,谷垣指出,日中两国在实现邦交正常化过程中,中国方面曾说过,要把发动战争者与普通日本民众区分开来。安倍对此不以为然,辩称“邦交正常化时,没有这方面的文件留下来”。他还指责这种区分法是“阶级论”,“日本方面没有人这么理解”。
部分日本媒体对安倍的历史观深感不安。《朝日新闻》8日专门就安倍的战争认识发表社论说,“村山讲话”是日本政府关于战争责任问题的最基本认识,针对中国和东南亚的战争是“侵略战争”也是包括历史学家在内的常识。
社论指出,如果在这种基本常识上持暧昧态度,“安倍政权”下的亚洲外交将从根本上发生动摇。
提出五年修宪
当论争话题转到集体自卫权、日美同盟、修宪等安倍“擅长”的内容时,安倍一改含糊姿态,明确阐述了自己的政策理念。
日本宪法规定,日本没有交战权,也不能拥有军力和用战争方式解决争端。但安倍积极鼓吹修宪,他提出,根据情况,他预计能在5年内完成修宪。在此之前,他建议用变通解释宪法条文的方式,实质拥有集体自卫权。
安倍举例说,日美在公海联合行动时,如果美军舰船遭到攻击,日方参与反击,是否违反宪法值得讨论。
人物:安倍晋三
1954年出生于日本政治世家。曾祖父安倍宽为众院议员,外祖父岸信介是原日本首相,外叔祖父佐藤荣作也是日本历史上一位著名的首相,父亲安倍晋太郎官至外相,后因病告退,离当选首相仅一步之遥。
安倍晋三曾先后在森喜朗和小泉 内阁中出任官房副长官等要职,并于2003年出任自民党干事长这一要职,成为了小泉最得力的助手之一。今年以来,安倍一直被外界视为最有希望成为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的接班人。其政治作风十分强硬,经常叫嚣要对朝鲜进行经济制裁,在安全议题和对华关系上也是一个不折不扣的“鹰派”。
中国不接受以“中间线”前提与日本共同开发东海
【网讯】在中国外交部12日例行记者会上,发言人秦刚表示中国不会同日本以接受“中间线”为前提讨论东海共同开发问题。有日本记者提出中国在东海开发春晓油气田未向日本作任何通报,秦刚则回答说,春晓油气田开发在中国与日本无争议领域进行,中国没有义务、也没有必要向日本通报进展。
秦刚说,东海尚未完成划界,“中间线”系日本单方面提出,中国现在不会接受,以后也不会接受。中国在与日本无争议地区进行开发活动为主权范围内举动。秦刚强调,中日应通过协商解决东海划界问题,反对日本制造新的矛盾和争端。
关于下一轮中日东海问题磋商将何时举行,秦刚表示,双方仍需要沟通和协商。截至目前,中日已举行了六轮东海问题磋商,第六轮磋商双方达成共识,今后继续保持磋商进程。
日本对中国已着手在东海建造“春晓”油气田的开采设施提出非议,称“中国企图独占东海海底资源”,并已决定成立所谓“海洋权益相关阁僚会议”,以抗衡中国在东海海域开采天然气等资源。
上个月30日,日本就中国开发东海气田“八角亭”向中国提出交涉,称“中国在日本200海里专属经济区海域内进行开发作业,日本对此表示严重关切和担忧”。中国外交部回应说,有关油气开发作业是在中国东海大陆架上进行的正当开发活动,无可非议。
日本经济产业大臣中川昭一在东盟与中日韩三国能源部长会议上亦指责中国正在东海建设的“春晓”天然气项目“侵犯了日本海洋权益”,并警告要采取对抗行动。
东海是一片由中、日、韩三国领土环绕形成的半封闭海域。东海大陆架位于三国之间,是中国大陆领土的自然延伸。东海大陆架蕴藏着非常丰富的水产、石油、天然气以及稀有矿产资源。近年来在东海大陆架上发现了平湖、春晓、残雪、断桥、天外天等七个油气田和一批含油气构造。
英国对华出口逊预期 温家宝望增加高科技出口/图
【网讯】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12日抵达英国首都伦敦,开始他对英国的工作访问。温家宝承认英国对中国出口没有达到应该的程度,他向英国商界表示,希望英国增加对华高技术出口。
当地时间当天下午5点,温家宝的专机抵达伦敦希思罗机场。英国外交大臣代表迈尔斯、英国驻中国大使欧威廉在舷梯旁迎接。中国驻英国使馆女青年向温家宝献花。
在机场发表的书面讲话中,温家宝说,中英2004年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以来,两国关系取得了长足发展。他此次访英的目的是落实两国政府领导人年度会晤机制,进一步推进中英关系向着更高的层次和更广的领域发展。
温家宝表示期待着同布莱尔首相和其他领导人就中英关系和共同关心的国际和地区问题深入交换意见。他说:“我也期待着通过广泛接触英国各界人士,增进双方的相互了解和友谊,推进各领域互利合作。”
关于中英贸易逆差,温家宝在出席中英贸易协会晚宴时向英国商界表示,希望英国增加对华高技术出口。他说中国不追求贸易顺差,并承认英国对中国出口没有达到应该的程度,希望英国向中国更多出口,尤其是更多高技术产品,希望英国开放出口限制。
温家宝说,外资在中国需要的是四点,安全稳定的政治环境、公平的税赋、投资的保护和知识产权的保护。他说,中国不光要保护企业家的利益,也要保护外国媒体在中国采访的权利。
英中贸易额1981年不到十亿美元,2006年有可能超过三百亿美元。英国是欧洲在中国最大的投资国,但英中双方都认为英国对华出口仍未达到应有的程度。
英国首相布莱尔将于13日上午与温家宝会谈。中英会谈的重点将是加强双边贸易、能源政策以及伊朗核危机等国际问题。首相府发言人说,会谈的“一个重要议题将是能源政策以及气候变化,同时加强英中双方目前增长快速的贸易和投资关系。”与此同时,双方还将讨论包括伊朗核危机、非洲、中东等一系列国际问题。目前中国反对联合国制裁伊朗。
英国是温家宝此次欧亚四国之行的第二站。他还将访问德国,出席在塔吉克斯坦首都杜尚别召开的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总理第五次会议,并对正式访问塔吉克斯坦。他是在出席第九次中欧领导人会晤、第六届亚欧首脑会议并正式访问了芬兰后抵达英国的。
温家宝晤布莱尔 推动经贸能源合作
中国总理温家宝周三(9月13日)在伦敦会晤了英国首相布莱尔后,举行了记者招待会。
温家宝在记者招待会上再次被问及中国于周日公布的限制外国通讯社在中国报道的条规。
温家宝重申,中国政府对外国媒体、新闻机构的开放政策没有变化。中国政府将保证这些机构的报道自由和权利,同时相信这些机构会遵守中国的法律。
温家宝特别强调,中国的商务、经济和金融信息畅通无阻。
温家宝与布莱尔的会谈着重在经贸、能源和气候变化问题。 在中英关系问题上,讨论包括两国的教育与文化交流合作,特别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和2012年伦敦奥运会。
支持西藏独立的活跃人士在温家宝访问期间举行抗议示威,他们批评英国政府隐瞒温家宝的访问行程,阻止抗议活动的进行。
温家宝周末在芬兰参加亚欧峰会后于周二(12日)抵达伦敦,对英国进行为期两天的访问。
温家宝本次的欧洲之行,主要是为了加强双边的经济合作,同时化解欧盟在中国人权和环境等问题上的疑虑,也希望借此机会说服欧盟解除自1989年中国镇压天安门民主运动以来实施的对华武器禁运。
温家宝希望英国增加对华高科技出口
2006-09-13 9:10 am
(伦敦讯)BBC中文网消息,温家宝在伦敦向英国商界表示,希望英国增加对华高技术出口。
温家宝在英国作21小时的工作访问期间,在伦敦出席英中贸易协会晚宴时作这番表示的。
他说,外资在中国需要的是四点:安全稳定的政治环境、公平的税赋、投资的保护和知识产权的保护。他说中国不光要保护企业家的利益,也要保护外国媒体在中国采访的权利。
关于英中贸易逆差,他说中国不追求贸易顺差。他承认英国对中国出口没有达到应该的程度,希望英国向中国更多出口,尤其是更多高技术产品,希望英国开放出口限制。
温家宝访问德看德中关系
Gro?ansicht des Bildes mit der Bildunterschrift: 德国人都写中文了,德中关系还会有什么大问题吗?
从上周末在赫尔辛基举行的亚欧峰会起,中国和欧洲,中国和德国之间的关系,再度成为媒体关心的话题。中国总理温家宝在出席峰会之后,今日(9月13日)起对德国进行访问,还将出席今日在汉堡开幕的大型中国周活动。那么中德关系现状到底如何?德国之声采访了德国外交协会中国问题专家乌姆巴赫博士和波鸿大学政治学教授辜学武先生。
德中关系没有声称的那么好
令人有些惊讶的是,乌姆巴赫博士直言不讳,指出其实德中关系并没有两边官方声称得那么好: “在施罗德政府末期,德国外交部自己发现:德国的亚洲政策过分强调了中国,在这个基础上,基本上在德国公众不太注意时,对德国亚洲政策和对华政策进行了微调,特别强调和改善了与亚洲各个民主体制国家比如日本,澳大利亚,新西兰和印度之间的关系。”
继施罗德之后,德国保守的基民盟当政,新的女总理默克尔不久前曾经访问中国,其间,德国政要即便在谈及类似经济一类的话题时,也没有了施罗德时代的热情,乌姆巴赫博士认为这和德国经济界对中国的看法转变有关: “到2004年前后,德国把中国更多视为市场,而不是竞争对手。但那之后,中国在世界市场上大规模采购各种原料材料和能源,其愿意支付的价格远远高于国际市场通行水准,以致于德国经济界一时之间竟然无法以能够接受的价格,买到自己所需的原材料。”
毫无疑问,在世界市场上竞争最厉害的资源,就是石油天然气。在这方面,德国外交对华政策的基本估计,也发生了一些引人注目的变化: “在过去几年中,世界范围能源竞争不仅在美国和俄国之间展开,而且也在政治上利用上海合作组织进行合作的中国与俄国之间展开。这样的竞争不久也将涉及欧洲。墨克尔总理去年指示德国外交部制订德国中亚战略,以便把中亚作为自己能源供应多样化的重要据点,尤其是在天然气供应上。在中亚,欧洲要面对的竞争对手不仅是俄国,而且也是中国。”
更加实用主义
那么中国的学者怎么看现在的德中关系?德国波鸿大学政治学教授辜学武认为:“最主要的变化,就是变得更加实用主义。在施罗德时代,中国官方,包括知识精英智囊团,主要是在两个重大问题上,对德国期待过高。一个是希望德国帮助解除欧盟对华武器禁运;第二个是希望德国帮助说服其他欧盟国家,承认中国市场经济的地位。这种理想主义色彩,通过多年的实践,通过七年的施罗德时期,证明是一种幻想。所以中德之间互相的期待,变得更现实主义了。”
德国经济界最近这两三年对中国也颇有微词,例如关于中国偷技术的说法,或者中国在发展过程中有可能威胁到整个欧洲经济的结构等等。是不是德国人对中国的期待,也开始变得小心多了呢?
辜学武教授说: “对中国的防范心理,最早出现的,不是在欧洲,首先是在美国。欧洲现在开始比较上升,上升的主要原因,第一我觉得尤其在德国跟CDU上台之后,政策的微调有关系,比较过度地强调跨大西洋之间的关系。另外一个,中国崛起之后,WTO进去之后,还包括各种双边贸易的扩大,无形中产生了各种摩擦。尤其是表现在德国最敏感的核心技术领域。所谓版权高科技,这是德国经济赖以生存的核心条件。现在慢慢地这方面受到了中国企业的挑战。很值得注意的是:德国政府接过这个话头,把美国以前奉行的防范政策,再加上企业界一再的呼吁,终于形成了德国对华政策的一个重要支点,就是强烈要求中国政府在这样一个领域里面进行更多的工作。”
西方格外青睐印度
如果把另外一个国家也带入到德中关系中来看的话,这个国家就是印度。印度的国防部长刚刚访问过柏林,而且无论是在高科技,还是在最敏感的军备领域里,都和德国达成了相当广泛的合同。而德国特别是在解除欧盟对华武器禁运问题上,从积极到畏首畏尾,到现在一字不提了。整个西方国家是不是有一个扶助印度,抑制中国的倾向,德国在这样一个西方总体倾向当中,它的政策摇摆性到底在什么地方呢?
辜学武教授说: “西方与印度的关系,应该把它区分出来。我的看法:欧洲看印度的突然崛起,有两点。一个就是印度在过去几年当中,非常卓越的表现,显现出印度在不太远的将来,将会成为挑战中国经济非常强有力的挑战者。第二个,欧洲国家在跟印度打交道的时候,不是一个非常防备的心理。比如现在欧洲,包括德国和法国,大批的向印度出售高端武器技术,它根本就没有任何顾虑。这可能与中印两国不同的政治体制有关系。按照所谓民主国家之间不打仗的这个理论,西方国家对印度没有任何防范心理,但是对中国却始终存在防范心理。”
默克尔为施罗德纠偏
不久以前,德国女总理默克尔访问中国的时候,曾经引起过德国媒体的广泛关注,其中有两件事情。一件是默克尔总理接见了揭露中国农民问题的两位作者,另外一个就是德国大使邀请余杰吃饭,讨论有关中国民主化的问题。默克尔政府在施罗德政府非常谨慎地甚至基本上是回避中国人权问题的背景下,忽然改弦更张,这是由于西方重构西方政治理念这样一种理念发生的变化呢,还是在默克尔总理保守的基民盟执政时期,本来就具有政治道德突出的这样一种倾向呢?
辜学武教授认为: “主要是后面的这种倾向。基民盟主要是保守势力主导外交大权,自他们上台之后,开始对华政策上的调整。但是我们必须把这种调整放在整个德国对外政策的框架下来看。因为默克尔政府和施罗德政府在外交政策上最大的区别,就在于纠偏。不仅是纠某一个方面的偏,而是全面纠偏。施罗德反美情绪很强烈,做得太过分了;对华政策走得太过分,从整个纠偏的这个趋势上来讲,你可以发现,默克尔政府外交政策的倾向是走回中间,不要走得太过分。”
中国能源政策主要是影响了美国
很多人认为,德国和中国没有直接的利害冲突。但最近这一段时间,世界能源危机,包括德国在内的整个西欧媒体,都非常关注比如中国在非洲的一些动作,在拉美的一些动作和在中亚的一些动作。欧洲是工业化程度最高的世界地区,欧洲对能源的需求平均起来,远远超过中国。在能源这个问题上,德国外交和中国外交,是不是会产生一种新的,直接的,已经不是绕过或者通过美国日本的,-直接地和中国的地缘,能源,能源安全政策或者经济安全政策,发生比较直接的利害冲突?
辜学武教授说: “有可能。直接的冲击点将不会是在非洲,而是在中亚和俄罗斯地区。可以从能源结构上来看。中国能源的困局,主要是在石油领域。在天然气,煤气,核能发电等领域,中国都可以自给。现在中国每天消费七百万桶石油。基本上一半需要进口。其中百分之六十是从中东进口。现在中国开始要分散风险,一个是从俄罗斯和中亚,更多地进口石油;再一个就是开辟非洲的石油资源。中国在开辟非洲石油资源的时候,并不会影响欧洲的利益,因为欧洲的石油进口主要是北海石油和其他持续性的石油。从非洲进口的石油相当少。但中国在非洲的石油进军,影响了美国的石油战略。因为美国现在15%的石油,从非洲进口,美国计划在未来的几年之内,要达到25%,这跟中国的计划一模一样。中国在非洲石油资源问题上,起码目前和欧洲不可能产生利益冲突,但双方交汇冲突的地点在中亚和俄罗斯地区,因为欧洲现在需要越来越多地从俄罗斯,从中亚地区,进口石油资源和天然气。而中国因为要分散他的能源安全风险,也开始扩大从中亚地区,俄罗斯地区进口石油。”
温家宝伦敦演讲一票难求 比滚石乐队还火爆
【网讯】中国总理温家宝当地时间12日下午抵达伦敦,开始访英行程。当晚,中英贸易协会为其举办盛大欢迎晚宴。不过,想参加晚宴亲耳听温家宝演讲?一票难求。中英贸易协会主席鲍威尔勋爵说:“今天晚宴的票在几分钟内销售一空,比摇滚乐队滚石和歌星麦当娜的演出还好卖。”
温家宝也笑着回应说:“在座的企业家愿意问多少问题,我就回答多少问题,这样才值得今天这个票价。”
他对英国商界说:“中国决不追求贸易不平衡,我们希望英国更多的商品,特别是高技术产品,向中国出口。中国会为英国商品创造更多的条件,来推介产品,当然我们也希望贵国放开出口限制。”
温家宝在演讲中回忆起“四十八家集团”。1953年,英国一批有远见、有智慧、有勇气的企业家,组成“四十八家集团”,冲破西方国家的阻挠和封锁,开拓中英贸易。温家宝说:“事实证明他们的远见卓识,让我们记住那些‘破冰者’,如果想到他们,我们面前的困难和问题,都不会成为英中贸易间的障碍。”
2004年,温家宝与英国首相布莱尔共同提出中英贸易额三年内达到两百亿美元的目标。事实上,这一目标在2005年就已突破。温家宝说:“两国贸易额去年达245亿美元,今年有望突破三百亿美元。我对中英经贸关系充满信心!”
向中国开放 意大利总理将率七百工商人士访华/图
【网讯】意大利总理罗马诺?普罗迪将于9月13日至18日对中国进行正式访问。这是普罗迪自今年5月就任总理以来的首次访华。普罗迪将率政府官员、地区代表及四百家企业在内的七百人经贸代表团,出席在南京举行的2006中国江苏—意大利经贸合作与交流主题活动。
随后赴广州参加15日开始的第三届中国国际中小企业博览会暨中意中小企业博览会,再到北京与温家宝总理进行会谈。
代表团规模庞大
新华社报道,2006年4月,曾任欧盟委员会主席的普罗迪率领中左联盟赢得意大利大选的胜利,5月出任总理。访华前夕,他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他在接掌政府之初就把推动与中国的关系列为新政府国际关系战略的优先议题,加强和巩固中意两国间的友谊。
普罗迪在接受中国记者的联合采访时表示,选择中国作为出访欧洲之外的第一个国家不是偶然的。他说:“我们组成了一个规模庞大的代表团,包括四位部长、四位副部长、十二位大区政府代表,以及近七百位工商企业界人士,这在意大利是从未有过的。意大利终于决定掀开同中国关系新的一页,这是一个明确的政治信号。”
正在欧洲访问的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11日说:“意大利新任总理普罗迪最近对其对外政策作出调整,说意大利要向东方开放,向中国开放。这次遇到这位老朋友时我对他说,你这番话是有远见的,欧洲需要这样有远见的领导人。”
复旦大学欧洲问题研究中心名誉主任戴炳然在接受上海东方早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和意大利的人民有着长期友好交往的传统,中意双边关系正处于建交以来的最好时期。在历史上,两国领导人高度重视并亲自推动双边关系不断向前发展,在经济、教育、科技、文化、环保、旅游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不断扩大,在政治上没有根本的利害冲突。
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副院长陈玉刚告诉上海东方早报记者,中国和欧盟目前的政治关系处于平稳发展期,刚刚结束的中欧领导人会晤和亚欧首脑会议进一步促进了双方的对话与合作,这一点成为中意关系向前推进的基础。
展望密切经贸合作
随同普罗迪访华的意大利经贸代表团共有400多人,代表了意大利的350多家企业,涉及农用工业(主要是农产品加工)、航天航空、化学和制药、建筑和材料、集成电路和电子、环境工程、家具、机械和设备、汽车业、电力和能源、交通基础设施、皮革制品、服装、金融业、保险业等行业。
“肯定是有史以来最大的。”意大利对外贸易委员会驻上海办事处主任佛特先生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说。他还表示,在南京和广州举行的规模巨大的中意经贸洽谈会,将是今年“中国意大利年”活动的一个高潮。为准备这次来华访问,意大利从3月起开始进行广泛的宣传,使得意大利经济界掀起了一股中国热。
目前,意大利已成为中国在欧盟重要的贸易和科技合作伙伴。今年恰逢“中国意大利年”,两国正在开展一系列经贸和文化艺术交流。
戴炳然指出,与许多欧洲国家一样,意大利近年来经济增长放缓,普罗迪上任后面临的首要任务即是改善国内不景气的经济状况。除了在国内推行自由经济改革,加强与贸易大国中国的政治关系将为双方经贸合作提供良好的发展前景。
意大利是世界中小企业的王国,中小企业占全国企业的比例高达98%以上,富有活力和创新能力强的中小企业一直是意大利经济的重要支柱。戴炳然认为,中小企业与大企业的不同之处在于,它们的对外拓展离不开政府部门的支持和帮助。此外,中国的中小企业近年来也处于蓬勃发展中。两国在这方面的合作前景相当广泛。
二次能源政策对话 中美同意联合提高能源效率
【网讯】中美两国13日在杭州展开第二次能源政策对话。中美双方同意,将提高能源效率和发展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作为未来两国能源合作的重点领域。双方一致同意,两国在提高能源效率和发展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上合作。
香港《日报》报道,中国国家发改委表示,美国和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能源生产国和消费国,在能源领域面临着许多共同挑战,合作潜力很大。加强双边交流,对增进互相理解、扩大互利合作、维护中美两国能源安全和促进世界能源可持续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双方就能源政策、发展规划和战略目标交换信息,深入讨论了能源安全、能效与节能、可再生能源等主题,并就如何继续推进中美能源合作提出了具体设想。
中美第二次能源政策对话,国家发改委副主任陈德铭、张国宝,美国能源部助理部长卡伦?哈伯特等,代表参加了讨论。2005年,第一次中美能源政策对话在美国华盛顿举行。
中美进行第二次能源政策对话
(杭州讯)新华网消息,第二次中美能源政策对话今天在杭州举行。中美双方一致同意,将提高能源效率和发展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作为未来一段时期两国能源合作的重点领域。
中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陈德铭、张国宝,美国能源部助理部长卡伦·哈伯特等两国能源主管部门的代表参加了对话。
中美代表系统地介绍了各自国家对国际能源形势的看法,就能源政策、发展规划和战略目标交换了信息,围绕能源安全、能效与节能、可再生能源等主题进行了深入讨论,并就如何继续推进中美能源合作提出了具体设想。
美国财长下周访华 将不会对中国采取贸易打击措施
【网讯】预定下周访华的美国财政部长鲍尔森13日表示,他不会对中国采取贸易打击措施,而会促使美国人相信,他们可从中国经济崛起中得益。
根据美国《华尔街日报》当天提供的电子报,鲍尔森在接受专访时,作了以上表示。他表示,将会鼓励中国继续拥抱资本主义及开放市场,让外国企业自由竞争。
鲍尔森说,对于害怕竞争的人来说,全球化已使中国成为一个威胁的象征。但他说,“如果中国做得不好,只会伤害我们,而非帮助我们。”
鲍尔森强调,长期的接触比敌意的批评及贸易制裁更加有效。他说,“无论在中国或美国,双方都不能容许自己被有害的政治辞令或被某些人的挑动行为所迷住。相反,我们必须认清,美中关系是真正的世代性,且需要长远的经济战略磨合。”
鲍尔森预定9月访问中国,这位华尔街三十年老兵被视为“中国通”,此行将是他财长任内首度访华。届时或将与中国谈及人民币汇率升值,以及中国金融市场开放。
据悉,美国对中国贸易赤字居高不下,美国贸易代表施瓦布刚访问中国,要求改善知识财产权保护,以及扩大市场开放。鲍尔森秋季访中国,主要任务应在敦促人民币汇率升值,以及中国金融服务业市场的开放,放宽对外资银行的限制。
美商在中国投资日益增加,美国银行界脚步跟随而至,希望在中国增加分行设置,提供美商服务,不过,美国银行指责中国对金融开放限制多。他们透过各种管道交涉要求松绑。
不过,在美国政界也有温和声音,施瓦布在8月29日访华期间就表示,美中贸易关系十分重要。尽管美中在一些双边贸易问题上有不同意见,但两国有着共同的根本利益。美中两国应该通过“悄悄的对话”解决贸易争端。
施瓦布说,美国愿意通过双边对话,而不准备诉诸世贸组织,解决有关中美贸易摩擦问题。但她同时也表示:如果双边谈判失败,美国也会通过世贸组织解决相关问题。她说,两国通过对话在解决贸易摩擦方面取得了进展。在今年4月美中商贸联合委员会会议上,中国同意有条件恢复进口美国牛肉。中国还宣布计算机出厂前预装正版操作系统,承诺关闭盗版光盘生产厂家。这些重要措施成效显著。
施瓦布认为,中国以市场为取向的改革和加入世贸组织产生的影响是相当惊人的:过去20年,中国经济年均增长接近10%,国民生产总值累计实际增幅达到500%。更为重要的是,改革开放惠及中国人民,3.77亿人摆脱了贫困。
与此同时,美国也成为中国快速发展的主要受益者。中国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美国制造业者、农民和服务提供商出口到中国的产品和服务产品金额年均增长22%。美国消费者可以享受更多价廉物美的中国产品。
韩国泛国民联合会:中国东北工程无异于宣战
韩国独立功臣遗属会和民族阵营总联合会等三十多个民族、历史团体12日上午在首尔钟路区独立功臣遗属会办公室组建“反对东北工程的泛国民联合会”(暂称),表示今后将共同应对东北工程。该联合会表示,东北工程除了没有刀枪,无异于宣战。
韩国联合通讯社报道,该联合会在声明中称,中国的东北工程不仅剥夺了韩国历史的自主权,而且正严重威胁东北亚和平。无论付出什么代价,都要齐心协力捍卫先烈们用鲜血写下的历史。
他们表示,中国一些人主张汉江以北是自己的国土,这是为控制朝鲜而进行的铺垫,是要永远分裂朝鲜半岛。目前的东北工程事态是政府对历史的无知和无概念以及消极应对导致的后果。
该联合会表示,东北工程除了没有刀枪,无异于宣战。并称,为组建民官联合泛国民对策委,以及韩朝双方有效应对东北工程伦理,需要积极进行交流和合作,重新确立自主的民族通史。
另外,韩国高句丽研究会将于14日上午10点在国会宪政纪念馆以“分析和评估中国东北工程的研究成果”为主题的学术研讨会,西京大学教授徐吉洙将在会上主张,为了应对东北工程,切实需要历史学界的自我反省,并正确树立新的历史观。徐吉洙将表示,如果不提前应对中国在过去25年里井然有序地进行的“改写历史”工作,不久后将造成学习他们历史的荒唐的事态。
在本次研讨会上,将分析最近刊登在中国东北工程网站(http://chinaborderland.cass.cn)上的十七个成果,将成果其分成五个领域,按各领域对中国主张的根据和理论进行整理,并进行评估,提出应对理论。发表的内容不仅有高句丽,还有与渤海、古朝鲜相关的内容。
曾担任过高句丽研究会会长的徐吉洙将通过发表《东北工程研究主题的选定过程与成果》、《评估东北工程高句丽研究结果》,对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东北工程的过程及其结果进行评价。
中印龙象可以共舞
● 韩方明(香港)
前段日子去北印度旅行,在喜马偕尔邦的一个俯视恒河的美丽山城,小旅馆友善的东道主送我一条编织精美的白色羊毛围巾。可是,如果有人突然要送我3万头活蹦乱跳的牛羊,让我把它们安全运回我在中国察哈尔的私人牧场,那还真是难住了我。而这样的事却在1355年前发生过。
中国史书有这样的记载:公元648-649年,唐太宗遣使出访印度古国尸鸠摩,使臣出访期间有功于该国,印度国王就送3万头牛羊。在古老的丝绸之路上,喜马拉雅山没能挡住数万头牛羊进入中国。
然而,92年前,英国殖民者麦克马洪在地图上用笔随意一挥,长期阻隔了两国之间的正常交往。今年“中印友好年”将举办50多个交流项目,但对中印关系能走多远,外界众说纷纭。
唯有合作才能崛起
中印两国刚独立时,相似的国情就注定了相互之间要加倍合作。尼赫鲁有一句名言:“两国的问题都是天字第一号的世界问题。”但是,两国还来不及共同处理它,就被殖民统治遗留的恶果所困扰。
接着,两国开始了各自的现代化探索,由于不同的历史、文化和制度,又分别走上了不同的发展道路。时而竞争,时而合作,但彼此学习、取长补短的情况并不多。
即使在冷战结束后,在国家建设上,中印也没有像多数发展中国家和转型国家那样,简单模仿西方所谓的经典模式“华盛顿共识”,也避免了像他们那样为此付出沉重的经济和社会代价。
然而,近三年来,随着印度GDP连续破8%、冲9%并跃升全球第二时,人们纷称“龙象之争”不可避免,新“龟兔赛跑”开始出现。而事实上,越来越多的迹象表明情况并非如此。
对两个长期自给自足的大国来说,一方面,经济发展上存在一定的竞争是不可避免的,也是良性的。另一方面,全球化使得之间的依存度越来越高。在经济上,市场潜力巨大,经济互补性强,贸易增长非常快。在信息产业方面,中国的硬件制造和印度的软件制造优势互补。加上人力资源优势,中印经贸合作从一般商品到信息产业都有很大的空间。
冷战结束以来,在欧洲,欧盟在扩大,俄罗斯劫后余生开始恢复;在亚洲,中、印在崛起,亚细安在抬头。因此,一个多极化的世界体系正逐步走来。改善和提升中印关系,推动世界多极化,成了两国当前政策的重要内容。
另外,也是更重要的,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全面加深加快,在“华盛顿共识”完全破灭、世贸组织谈判中断、大多数地区对新的发展模式一片茫然时,“北京共识”和印度模式也渐渐地暴露了严重的环境污染、贫富差距悬殊、能源匮乏等瓶颈问题。此时,拥有世界五分之二人口的中、印两国在合作中崛起,意味着要比任何其他国家付出十倍、百倍的努力,才能探索出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悄然领舞世界
步入新世纪,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和可持续发展道路的探索,使得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都面临着一个共同的课题:如何在追求国家利益最大化的基础上,确立本国的经济政策和安全政策。
其中,亚洲首先给世界呈现了一个又一个骄人的亮点,并连成一片蓬勃发展的亮光。最为夺目的是,亚洲国家的产业链和价值链有了质的变化:从20世纪亚洲以日本为领头雁,四小龙、亚细安、中国尾随其后的雁行模式,已经转化为以中国、印度、日本、亚细安等相互推动的多引擎模式,绝对的垂直分工越来越转化为相对的水平分工。
特别是中印崛起引起了全球的高度关注。今年的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不仅把中印崛起比作是牵引世界发展的超大型双引擎,而且还发出了中印拯救西方的声音。世界观察研究所最新的《世界报告2006》也认为,“中国和印度在世界舞台上几乎同时亮相,表明国际事务的架构发生了史无前例的变化”。
人们由此再次增添了对亚洲的信心:不再怀疑21世纪会变为亚太世纪,更加相信亚洲世纪在本世纪上半叶已经提前来到。
但是,在亚、非、拉地区越来越多国家急于学习、借鉴所谓的“北京共识”时,越来越多的事实却在说明:资源密集型的经济发展模式无法满足21世纪80亿人口的发展需求;在资源、技术、政策及基本价值方面,人类的观念都需要作重大的转变。美国、中国、印度和其他大多数国家当前所采用的发展模式也都先后陷入困境。时代呼喊新的发展模式。
在这种呼喊声下,近两年来,中印首先在遏制石油溢价、收购海外石油资产、建设油气基础设施等能源领域进行了一系列合作,虽然其广度和深度还待进一步开掘,但是,它们在悄然无声地改变了两国恶性竞争的局面。最近的例子是,8月14日,印度《金融快报》披露中石化和印度石油天然气公司联手竞购了一家美国公司在哥伦比亚油田的股份。
目前中印由“龙象之争”走向“龙象共舞”,可以说只是跨出了共同催生世界发展新格局的一小步,但却是跨出了两国和谐发展的一大步,对国际格局的牵动必将越来越大。这种相互依存并不是简单的同义反复,其中所隐含着的历史性转折,也许要在未来多少年后才为人所感受。从这个角度讲,他们又是在领舞世界。
还有不少外部障碍
21世纪中、印能否在合作中崛起并领舞世界,还有待今后长期的观察。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在经济全球化全面发展的舞台上,有了青藏铁路,喜马拉雅山再也挡不住两国人民交往的脚步;但同时可能也还会有无数更高的喜马拉雅山挡住中、印现代化合作。
首先,当前横亘在中印面前的“喜马拉雅山”,是不平等的国际经济体制。由于既得利益者决不容许别人改造和挑战,所有像中、印这样的后来者,只能彼此搀扶着前进,不仅仅是在能源领域,还在几乎所有其他领域。
对中国而言,必须加强对各种战略资源的监管,特别是应尽快恢复上个世纪90年代因战略判断失误而取消的能源部。同时,还应制定好能源市场准入退出机制,以充分利用国际机构的保障。
接下来,挡在中印崛起面前的又一座山,是资源消耗型发展模式。从长远看,中印两国合作,不仅要在良性竞争中寻求和谐发展,更要促使国际社会承担起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义务。
·作者是旅居香港的投资银行家,中国全国政协委员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