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09/18

安倍赞同对华道歉声明 重申历史不应由政治家评判

安倍赞同对华道歉声明 重申历史不应由政治家评判

51岁的安倍晋三预料会在20日的自民党总裁选举中胜出,为26日国会复会时受推选为新首相铺平道路。

【网讯】最有希望接任日本首相的内阁官房长官安倍晋三17日表示,赞同1995年日本政府为日本侵略邻国罪行所发表的道歉声明。不过,他也重申,对历史的判断应该交由学者,而不是政治家来进行。
  安倍晋三告诉日本广播协会电视台NHK,前首相村山富市在1995年所作的道歉声明,是“一个具有内阁决议地位的历史性文件,它表达了日本政府对内和对外的观点。只要政府没有做出新的内阁决议,其代表的精神自然将继续留存。”

  1995年,当时的首相村山富市在日本于二次世界大战投降的50周年纪念日当天发表声明,指日本过去的殖民统治和暴行,为亚洲和其他人民带来了“巨大的伤害和痛苦”,他为此做出“衷心的道歉”。

  安倍晋三过去一直表明,有关战争责任的问题,应交由历史学家来判断,他17日也重申了这个立场。

  安倍指出:“当然,日本军队在中国造成巨大伤害是事实。日本对此作了反省,并在战争结束后的这60年来,发展成一个自由和民主的国家。不过,由政治家来(对历史)作评价不一定是恰当的。”

  对这段战争历史的解读一直影响着日本同亚洲邻国的关系,现任首相小泉纯一郎在2001年上台后,每年都到供奉战争要犯的靖国神社参拜,这使得日本同中国和韩国的关系趋于冷淡。

  安倍曾为小泉的参拜活动辩护,不过,却没有表明若是他接任首相,是否也会到靖国神社参拜。

  安倍在另外两个电视节目的访谈中也说,他并不打算在当选首相后,针对二战发表新的声明。他告诉朝日电视台:“那些还健在的,那些政治家,可以像神明那样为每件事作判断吗?政治家是不应该作这类判断的。”

  另据报道,日本现任官房长官安倍晋三就任下届首相几乎已无悬念,而安倍的历史认识却已成为中日首脑会谈的障碍。

  目前,日本政府正与中国政府进行协调,以期最早能在11月中旬的亚太经合组织峰会前实现日中首脑会晤,然而安倍最近有关历史认识问题的发言令人忧虑,恢复日中首脑会谈的前景可谓不容乐观。

  日本共同社报道指出,关于日中恢复邦交时中方对日本国民与战争指导者加以区分而放弃了战争赔款一事,安倍晋三本月11日在一次公开讨论中声称,“在中日建交时,中国政府倡导把战争的军方和一般日本人放开,以劝导其民众对日友好,这一见解在中国行得通,在日本可就未必”,他还称这在日本被认为是“阶级史观”。

  安倍又称,“我当时没有在场,不知道这些细节。我能知道的就是文件。外交就是这样。”分析人士指出,安倍的“问题”发言让人不得不怀疑他所持的是“战争无罪人”的观点。

“安倍时代”:中日关系将更复杂多元

● 邱震海(香港)
  当包括香港在内的各地分析员都将目光放在台湾倒扁静坐运动上时,长期来一直限于僵局的中日关系却似乎正逐渐显露“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景象。随着日本自民党总裁选举即将在9月22日展开,以及安倍晋三几乎将毫无异议地当选,中日两国的官方似乎都在向对方释放出一些善意的信息,并且悄悄进行工作。

  9月13日,日本多家媒体透露,中日两国正在商讨于9月22日和23日在东京召开的第六轮副外长级战略对话。报道透露,会谈的目的在于为日本新首相于月底就任前改善两国关系。无独有偶,9月22日,当中日两国在东京举行第六届副外长级战略对话之际,也正是日本自民党总裁选举之日。

靖国神社:安倍可能放下身段

  中方迄今尚未对日本媒体的上述报道作出回应。但不久前,日本的日中经济协会代表团刚结束访华,这个访华团被认为是为未来新首相访华探路。担任团长的御手洗士夫被认为是“日本经济界首相”,访华团成员游走在日本经济和政界之间,都意识到中日关系正常化的重要性,以及中日关系在未来日本政经格局中将扮演的重要角色。访华团甚至还受到中国总理温家宝的接见,显示出北京的重视程度。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安倍晋三上周在一个场合首次就靖国神社问题表态,称他若上任首相,将不以官式身份参拜靖国神社。  

  种种迹象表明,正如笔者近期在《靖国神社:安倍可有下台阶》等一系列文章的分析和建议,北京与安倍最近正展开十分微妙的互动,其中甚至包括双方未来在靖国神社问题上的立场。

  作为中日关系中最敏感的问题,靖国神社问题过去几乎成为中日高层博弈和国家意志较量的试金石。但自从安倍决定参选自民党总裁之后,除了8月15日小泉最近一次参拜外,靖国神社问题在北京和安倍之间似乎被刻意淡化处理了。

  个中原因很简单,无论是安倍还是北京,都愿意在未来一段时间内给对方一个机会,并共同开始一种在靖国神社问题上新的探索模式。在这种情况下,无论是安倍在过去几个月来回避靖国神社问题,抑或天皇笔录和安倍今年4月秘密参拜的消息被披露,还是北京未在这一问题上对安倍紧追穷打,似乎都是这一微妙互动中为人所知的重要环节。

  至于笔者之前建议,北京和安倍通过内部沟通渠道达成“约法三章”,诸如不以官式身份参拜和不在重要、敏感日子参拜,国会议员不以集体方式参拜,以及加快推进分祀问题等,是否有所推进或是否完全可行,还需要北京和安倍之间进行更多的互动。

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在一些看似琐碎的细节问题上,需要中日双方一来二往的据理力争和磨合,以确立可以为双方基本认可的标准。这种各退一步、各留面子的妥协做法,实际上可以为中日解决深层结构性矛盾赢得更多的时间和更大的空间。
  另一方面,正如笔者之前一再指出,靖国神社问题只是双方博弈的棋子,远未能反映中日关系的结构性本质。即便安倍愿意在靖国神社问题上暂时退避三舍,也不意味着中日关系从此雨过天晴,相反的,一系列更为深层的矛盾可能在靖国神社问题得到缓解之后由深层浮上表层。

  事实上,从政治光谱上看,安倍晋三是处于较小泉更为右翼的位置上,只不过他的手腕和风格较小泉更为圆滑而已。虽然安倍最近接连发表重视改善日本同亚洲邻国关系的言论,但有迹象表明,改善中日关系只是安倍整体外交战略中的一个筹码而已,他的外交战略不但仍将以对美外交为主轴,而且将在修改宪法和令日本成为一个外交独立、军力强盛的国家方面,较小泉时代走得更远。

中日结构性调适将开始

  素有日本政坛“YKK”之一称号的日本自民党前副总裁山崎拓,日前在接受《联合早报》的采访时指出,日本现任官房长官安倍晋三一旦当选下任首相,他的历史观以及战争观恐怕将带领日本回归战前军事大国路线。

  在这种情况下,未来将面对一个在靖国神社等枝节问题身段更为柔软、而在实质性问题上则更为强硬的安倍,中国将有什么样的思维和策略,值得人们关注。只有在即将开始的“安倍时代”,中日关系才会真正进入笔者之前所称的中日关系千年历史上的首次结构性调整和双方民族心理调适。

  “安倍时代”的中日关系,可能在靖国神社问题上稍显缓和,但却可能在另一些问题上进入更为实质性的交锋,诸如涉及中国核心国家利益的台湾问题、日本修改和平宪法、日美同盟等。另外,随着靖国神社这一感性因素被淡化,中日民间情绪将稍显平静;但双方民众对彼此国家和自身定位的心理调适,则将进入一个更实质性、更漫长但希望是更理性的过程。

·作者为香港资深时事评论员

意大利总理促欧盟解除对华军售禁令 称“不能再拖”

【网许】意大利总理普罗迪星期一(9月18日)在北京呼吁欧盟尽快解除已实施了17年的对华军售禁令。

  普罗迪是在即将结束对中国的六天访问行程时作出上述表示的。

  普罗迪在与中国总理温家宝联合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意大利支持解除(欧盟实施的)对华军售禁令。他补充说,“我们应该尽快解决这个问题,因为这个问题不能再拖。”

  1989年“六四”事件后,欧盟对中国实施了武器禁运措施。欧盟领导人在2004年12月初步同意取消对华军售禁令。然而,欧盟的举动遭到美国的强烈反对。当时,中国人大通过一项引起争议的针对台湾的《反分裂国家法》。该法案规定,如果发生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的事实或导致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的重大事变,或和平统一的条件完全丧失,中国得采取非和平方式捍卫主权和领土完整。

  中国一直敦促欧盟尽早解除对华军售禁令,称这个禁令是冷战思维的产物。中国政府认为,军售禁令阻碍了中国和欧盟正常关系的发展。温家宝在访问欧洲时谈到欧盟解除对华军售禁令和承认中国完全市场经济地位问题时表示,解决这些问题从根本上讲也符合欧洲的自身利益,而且越早越有利。希望欧方从战略高度和长远角度,展示远见卓识,独立自主地作出正确的政治决断,为中欧关系发展扫清障碍。普罗迪是应温家宝总理邀请,于13日开始对中国进行正式访问的。

  欧盟国家在是否应该尽早解除对华军售禁令的问题上意见分歧。法国是支持解除对华军售禁令的主要欧盟国家。

  分析指,若把军事解禁议题放在美国、中国、欧盟三角关系的框架下,可发现要解决这个问题,目前完全没有实现的可能性。分析还指出,最近一年来,在美国总统布什第二任期开始后,美欧加强在亚洲,尤其是对中国政策上的协调,美欧在对中国政策上的一些观点趋于接近,包括对中国崛起与对美欧影响的评估、对中国能源威胁的评估、台海局势的评估等。

温家宝晤普罗迪 称中国欧盟关系将更快发展/图

【网讯】中国总理温家宝18日在北京表示,中欧关系没有理由不取得更快、更大的发展。他同时希望欧洲能有更多的有识之士为促进中欧关系发展做出贡献。

  据中新社报道,温家宝当日在人民大会堂与来华访问的意大利总理普罗迪举行会谈。两国总理在会谈后出席了中意两国间有关科技、教育、医疗卫生等十五个双边合作文本的签字仪式。

  关于中欧关系,温家宝在会谈中说,刚刚举行的第九次中欧领导人会晤很成功,一个重要的标志是,双方宣布启动中欧商签伙伴合作协定的谈判,它将有力地推动中欧在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基础上,进一步加深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

  温家宝指出,自五十年代以来,欧洲许多国家领导人在不同时期的对华政策上做出了一系列积极和重要决策。事实证明,他们当时的决定是正确的,也是有远见的。今天的中国发生了巨大变化,中欧关系因此将取得更大发展。

  “普罗迪总理是前任欧盟主席,他为促进欧洲与中国的友好合作关系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我们对此表示赞赏。我们希望普罗迪总理和意大利政府继续为促进中欧关系发挥积极的建设性作用。”温家宝说,“普罗迪是中国人民的老朋友,也是我的老朋友。中意两国友好合作前景广阔,我充满信心。这种信心不仅来自语言,而且来自行动。”

  普罗迪表示,此次访华不仅是国家间的高层往来,而且是个人感情的体现。中国在意大利外交政策上有优先地位。两国战略伙伴关系有四个重要方面,即政治、经济、文化和环保等。此次访华也是中国“意大利年”的内容之一。意中将继续加深两国间的合作和友谊。

  意大利总理普罗迪还呼吁欧盟尽快解除已实施了17年的对华军售禁令。

  应温家宝总理邀请,普罗迪于13日抵达南京开始其就任总理以来对中国的首次访问。他先后参观了南京、广州、上海、天津后于17日抵达北京。

普罗迪促欧盟解除对华军售禁令

意大利总理普罗迪星期一(9月18日)在北京呼吁欧盟尽快解除已实施了17年的对华军售禁令。

普罗迪是在即将结束对中国的六天访问行程时作出上述表示的。

普罗迪在与中国总理温家宝联合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意大利支持解除(欧盟实施的)对华军售禁令。"

他补充说,"我们应该尽快解决这个问题,因为这个问题不能拖。"

1989年,北京当局在天安门广场发生的"六四"事件中对要求民主的示威学生进行血腥镇压后,欧盟对中国实施了武器禁运措施。

欧盟领导人在2004年12月初步同意取消对华军售禁令。

然而,欧盟的举动遭到美国的强烈反对。当时,中国人大通过一项引起争议的针对台湾的《反分裂国家法》。

该法案规定,如果发生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的事实或导致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的重大事变,或和平统一的条件完全丧失,中国得采取非和平方式捍卫主权和领土完整。

中国一直敦促欧盟尽早解除对华军售禁令,称这个禁令是冷战思维的产物。

中国政府认为,军售禁令阻碍了中国和欧盟正常关系的发展。

温家宝总理9月9日在赫尔辛基出席第九次中欧领导人会晤时呼吁欧盟在取消对华军售禁令这个政治问题上独立地作出决定。

欧盟国家在是否应该尽早解除对华军售禁令的问题上意见分歧。法国是支持解除对华军售禁令的主要欧盟国家。

普罗迪主张尽快取消对华武器禁运

据法新社报道,意大利总理普罗迪在北京访问时表示,应尽快取消对华武器禁运。普罗迪星期一在北京会见中国总理温家宝后向新闻界说,1989年天安门大屠杀后欧盟对中国采用的这一惩罚性措施应尽快废除。在欧盟内部,目前对武器禁运问题意见不一致,其中法国主张取消,德国对此有疑虑。在最近赫尔辛基的欧盟亚洲峰会上,温家宝再次要求欧盟取消对华武器禁运。

中国驻黎巴嫩联合国部队增至千人

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接见媒体时宣布将中国驻黎巴嫩联合国部队人数增加至一千人,温家宝同时也承诺援助黎巴嫩4000万美元的物资。

这将使得中国成为黎巴嫩联合国维和部队的主要组成国家之一,人员总数仅次于法国、意大利、孟加拉。

发挥力量

虽然中国先前也曾经派员加入联合国维和行动,例如东帝汶、海地以及利比里亚等等,但是人员规模远不及这次的承诺。

温家宝是在会见到访的意大利总理普罗迪之后的共同记者会上,正式作出上述宣布的,而意大利则是这次维和行动中派员最多的国家,但是并不清楚两人是否曾经在会谈中就此交换意见。

温家宝表示"中国非常关心黎巴嫩局势,并且希望黎以冲突能够得到根本解决"。

普罗迪则说这显示中国将扮演更重要的外交角色,承担起"更多、更大的国际责任。"

态度转变

虽然中国曾经派员加入维和行动,但是时常被批评是"态度迟疑",行动"不够迅速"。与一些国家相比,中国在参与维和任务的态度上似乎就较为消极。

不过身为世界第四大经济体,中国面临了来自欧美的压力,要求中国扮演起与其经济实力相称的角色。

一些外电报导说,中国最近也加强涉足油源丰富地区,或许这次增加维和人员,就是想要加强在中东地区的影响力。

军事专家则认为,和马来西亚、孟加拉、印度尼西亚等国相比,在中东问题上态度较为低调的中国,较为符合以色列的要求,比较能够缓和以色列对穆斯林国家参与维和的不信任感。

中国在这次黎以冲突爆发之前,就派遣了180名人员担任观察停火的任务。这次的黎以冲突也造成一名中国籍维和人员殉职。

在黎巴嫩境内,中国已经驻扎了200名工兵进行扫除未爆弹、地雷等等任务。现在尚不清楚增加的人员未来将担任何种任务。

中国将向黎巴嫩派千人维和部队 援四千万元物资

【网讯】中国总理温家宝18日在北京宣布,中国政府已决定向黎巴嫩派遣一千人的维和部队,同时向黎提供四千万元人民币的物资援助。

  中新社报道,温家宝当日在与来华访问的意大利总理普罗迪共同会见记者时做出上述表示。

  温家宝说,中国非常关心黎巴嫩局势,希望黎以冲突能得到根本解决。他强调,这不仅需要各方贯彻联合国安理会一七一号决议,需要联合国部队的帮助,还需要在当地进行人道援助。温家宝随后宣布,中国向黎提供的四千万元人民币的物资援助约一半已运抵黎巴嫩。“我们衷心希望黎巴嫩局势能持久稳定。”温家宝说。

  普罗迪对中国向联合国驻黎维和部队派员表示赞成。他说,这是中国在国际事务中承担更多义务的证明。普罗迪希望黎巴嫩尽早实现和平,表示这一过程需要包括中国在内的各国更多参与。据悉,8月底,首批一千名意大利军人已经前往黎巴嫩,今年年底之前,将有多达两千五百名意大利军人加入联合国在黎巴嫩的维和任务。

  据报道,意大利承诺向联合国在黎巴嫩的维和部队派遣两千五百名军人,成为迄今承诺向联合国驻黎巴嫩维和部队派兵最多的国家。意大利还同意明年2月起领导这支联合国地面维和部队。

  普罗迪说,意大利、欧洲以及国际社会无法容忍地中海这样一个重要地区爆发另一场危机。 自从中间偏左的普罗迪今年4月担任总理以来,他领导的意大利政府把重点放在加强在地中海地区的作用方面并且认为需要更加关注中东局势。

意大利倾向取消对华军售禁令

  (北京讯)法新社报道:正在北京访问的意大利总理普罗迪,与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会面后表示,意大利倾向于取消对华军售禁令。

  在回答关于欧盟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问题时,普罗迪说:“我们对中国的努力表示赞赏。这个问题要尽快解决,不能再拖了。”

  此前,温家宝在访问欧洲时谈到欧盟解除对华军售禁令和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问题时表示,解决这些问题从根本上讲也符合欧洲的自身利益,而且越早解决局势对欧盟也越有利。

  普罗迪希望欧方从战略高度和长远角度,展示远见卓识,独立自主地作出正确的政治决断,为中欧关系发展扫除障碍。

欧洲尚未从天国迷梦中醒来

中国总理温家宝和德国汉堡市市长Ole von Beust

9月13日到15日,在德国北部港口城市汉堡召开一项高级别中欧经济会议——“汉堡峰会,中国与欧洲相遇”。中国总理温家宝,德国前总理施密特出席了开幕式。会议期间,与会中欧政治经济界精英就中欧关系、中国金融改革、物流、汽车市场、能源环境等问题展开讨论激烈。德国著名中国问题专家桑特.施奈德接受了记者的采访

德国之声:2015年的中国及亚洲将是什么样子?

桑特.施奈德:2015年中国或者整个亚洲将是怎样的格局,现在很难确定。目前可以看到的趋势不只是高速的经济发展,另外必须考虑到的因素从我们欧洲人的角度来看并非都是积极的。其中有亚洲本身的问题,比如人口发展、生态,另外还有安全领域的诸多问题。印度和巴基斯坦之间的冲突,目前虽然比较平静,但是并没有解决。台海危机也没有解决。中亚地区随时可能陷入困境。

此外,从欧洲的角度看,今后几年,欧洲将不只在经济上受到亚洲的挑战,还将在整个政治体制方面面临挑战。亚洲精英阶层的自信心迅速增长,欧洲不能认为,全世界都在等待推行我们的模式,我们的设想。我希望到2005年的时候,我们会与亚洲展开非常深入的对话,讨论哪一种政治模式,哪一种经济秩序是最好的。

德国之声:到时候会不会出现美中印三足鼎立,而欧洲变得无足轻重了呢?

桑特.施奈德:在某些亚洲精英看来,欧洲在当今的权力架构已经没有什么分量了。不过,不能将欧洲完全不放在眼里。我不认为几年之后世界上会形成几大阵营,而是会出现一个多极世界。到时候会有好几个权力中心。我们还不能忘记俄罗斯,该国因其丰富的能源而占据强有力的地位,也不能忘记拉美的大国巴西。2015年的世界将比今天更为多极。

德国之声:中国会成为亚洲的霸主吗?亚洲其它国家将如何看待呢?

桑特.施奈德:中国完全有在亚洲扮演领袖角色的能力。不过,中国也是亚洲最让人难以预测未来的国家。中国拥有那么多积极的数据,东部沿海地区的高增长率,巨大的活力。但是中国的成绩也有其阴暗面。中国的社会动乱日益加剧,贫富差距日益悬殊。环境问题,国有企业和银行存在的严重问题随时可能引发危机。我们不能认为中国经济是可以无限增长下去,因为中国的未来很难把握。

当然中国有潜力保持稳定,也许到2015年中国仍在稳定发展。但中国面临的风险随时可能引发危机。果真如此,那么世界格局就得重新排定了。但不管是否爆发危机,中国将是一个在亚洲具有影响力的国家,也许是最有影响力的国家。并非所有的亚洲国家都能很快适应这一局面。东南亚国家在过去几年里与中国接近了一大块,与中国合作,并且避免发生冲突。

可惜,中日关系还没有出现这样的接近。这与日本还没有反省历史有关。由于日本与美国保持密切的安全合作,因此有可能成为与中国发生冲突的国家。不是竞争,而是冲突。

德国之声:中国的专制政体本应是风险因素之一,但是欧洲的经济界是否很欢迎这样的体制呢?

桑特.施奈德:对欧洲人来说,当然最理想的情况时中国拥有民主、尊重人权,这些我们已经习以为常的东西。首先我们必须明确一点,谈到中国的时候,所有我们学过的有关共产主义体制的知识都是一钱不值。中国现在当政的是一批工作效率极高的政治精英。我们必须对中国领导人表示敬佩的一点是,他们在过去的25年里使拥有众多问题的这样一个庞大的国家保持了稳定。这是很了不起的。可能有些欧洲人对此不以为然,或不满意,这是一方面;而另一方面,越来越自信的中国人告诉世界,他们有权力选择自己的道路。

我想,在这方面欧洲与中国之间将会有激烈的讨论。话说回来,我们德国、欧洲开始实现经济腾飞的时候,想到过民主吗?没有,民主不是前提,而是结果。

德国之声:我们在讨论会上听到一些欧洲公司对中国强制技术转让的批评,您对此怎么看?

桑特.施奈德:西方公司愿意进入中国巨大的内部市场,中国公司则希望尽可能快、尽可能便宜地得到西方的高科技。当然,如果一个欧洲公司发现他们的技术面临被中方无偿获取的危险时,他就会提出抗议。不过,我们不应该忘记的是,100年到150年前,欧洲人在窃取技术方面也是毫无顾忌的。德国剽窃英国的技术,法国人也模仿英国,反之亦然。对一家公司来说,这是一件痛苦的事情,但就像台湾和韩国一样,等到有朝一日中国人也有越来越多的创新发明时,他们也希望自己的专利得到保护。不过,在这一天到来之前,这将是一个十分困难的问题。

德国之声:中欧之间存在很多误解,很多问题上双方各持己见。与会的中国企业家表示,中国改革20多年期间,中国做出很多改变,欧洲也应该做出改变。您如何看待这种观点?

桑特.施奈德:中国企业家的这些话是完全正确的。整个辩论中我最不能容忍的是欧洲人的那种目空一切、固步自封的态度。这是他们与中国这样有活力的经济地区打交道时经常表现出来的态度。所以讨论来,讨论去谈不出结果。其症结在于,我们欧洲人认为我们有权要求亚洲朝哪个方向转变 。一旦亚洲人走自己的路,他们有权走自己的路,我们就感到失望和震惊。我总是说,中国一方面让我们着迷,另一方方面,中国就像一面远方的镜子,我们向里面看,挑出我们想要得东西,然后说这就是中国。我们每个人头脑中都有一个中国的形象,但这形象更多反映的是持有这一形象的人,跟现实中的中国没有任何关系。

欲做中国“能源走廊” 巴基斯坦将进行铁路网改造

【网讯】巴基斯坦正在全面进行铁路网的改造建设,而修建铁路直通中国则是其中最为重要的内容。建成后,巴基斯坦将成为亚洲的“黄金通道”。

  据巴基斯坦媒体报道,巴基斯坦铁道部宣布,将花费1.65亿卢比(约合275万美元)用于从巴基斯坦西北边境的赫韦利扬到中巴边境铁路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巴基斯坦官员透露,巴方还将邀请中国专家参与到这一项目中来。

  穆沙拉夫欲再创“世界奇迹”

  据《国际先驱导报》报道,此前,巴基斯坦总统穆沙拉夫、总理阿齐兹及其他领导人均在不同场合表示,巴基斯坦愿意成为中国的能源走廊,但目前无论是通过何种渠道,把石油或天然气从巴基斯坦运到中国,都离不开管道或陆路运输。

  巴基斯坦计划委员会执行主席阿克拉姆博士表示,要建立能源走廊,必须考虑从巴基斯坦港口经陆路至中国的走廊和交通网建设,即“运输走廊”的建设。只有如此,从中东、非洲经海上来的石油才能到达中国。

  目前,连接中国和巴基斯坦的唯一陆路通道就是1978年因为特殊的地缘政治原因而修建的喀喇昆仑公路。中巴之间的陆路贸易主要通过这条公路进行,双方开通了从巴基斯坦吉尔吉特到新疆喀什的跨境公路客运和货运,每周双日发车。

  但是公路运输有其自身的局限性,在秋冬时节,因为气候原因喀喇昆仑公路大部分时间被封闭。而且与铁路相比,公路运载量小、成本高,运输的安全系数也较低。为此,巴基斯坦领导人在公开场合多次表示与中国合作修建跨境铁路的意愿。

  巴总统穆沙拉夫在今年7月为巴中两国合建的苏斯特陆路口岸揭幕时还说:“当年巴中两国修通的喀喇昆仑公路堪称世界第八大奇迹,难道今后我们就不能共同建设经过红其拉甫山口的喀喇昆仑铁路和巴中石油管线,从而创造世界第九、第十大奇迹吗?”

  拟议中的中巴铁路巴境内的起点赫韦利扬位于巴基斯坦西北边境省的阿伯塔巴德地区,距离中巴边境约750公里。赫韦利扬也是全长1200公里的中巴喀喇昆仑公路的起点。

  高速铁路网通过瓜达尔港

  穆沙拉夫总统曾表示,巴基斯坦扼守连接中东、中亚、东亚、南亚和东南亚的重要地理位置,应该尽快将巴基斯坦的重要地缘优势转化为经济机会。巴基斯坦可以利用其独特的地缘优势为中亚、海湾地区、中东、中国西部和南亚的经济交往提供便利,从而成为本地区国家的贸易和能源走廊。而铁路网的建设不啻为吸引更多注意力和投资的一种最重要方式。

  根据巴基斯坦政府制定的计划,巴政府将斥资94亿卢比,在2007年12月31日前完成2083公里铁路的改造。根据该计划,巴基斯坦将在未来数年修建拉瓦尔品第到拉合尔、海德拉巴德到卡拉奇、木尔坦到费萨尔拉巴德以及费萨尔拉巴德到拉合尔的高速铁路。这个铁路网一旦建成,将把伊斯兰堡姊妹城拉瓦尔品第、巴基斯坦东部重镇、第二大城市拉合尔以及位于南部出海口的巴最大城市和商业中心卡拉奇连接起来。据悉,目前已经有法、德等国与巴基斯坦铁道部进行接触,就投资该计划可行性进行研究。

  在巴基斯坦的铁路规划中,瓜达尔港也被规划其中。瓜达尔港是巴基斯坦西南部的深水良港,位于阿拉伯海海岸,地处欧洲、非洲和中东地区与远东地区海上交通运输的枢纽地段。按照规划,瓜达尔港是未来巴铁路网南端连接印度洋的重要入海口。目前,巴基斯坦铁路部门打算修建940公里的铁路把瓜达尔港和西部城市奎达连接起来,并进一步延伸到查曼和阿富汗南部重镇坎大哈。如果加上计划中的中巴铁路,和目前已经开通的巴基斯坦到伊朗和印度的铁路线,巴基斯坦将建成连接中亚、东亚、西亚和南亚的铁路网。巴基斯坦将成为名副其实的“黄金通道”,其战略地位将大大提高。

中国影响力上升 或成拉美制约美国霸权平衡器

【网讯】中国希望扩大其在不结盟运动峰会上不断上升的经济和政治影响力。分析家说,相应的是美国影响力的降低,因为美国拒绝接受作为观察员国出席会议的邀请。

  据美国《国际先驱论坛报》文章说,中国外交部一位副部长率领的代表团将与众多的拉美国家举行双边会议,加强中国与该地区的关系。中国与拉美的双边贸易额近年来迅速增长,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统计,从2000年到2004年,中国从拉美的进口增长四倍,达到203亿美元,对该地区的出口也增长了两倍,达到154亿美元。

  布什政府拒绝出席此次峰会,设在哈瓦那的美国利益代表处的新闻官员说,他们不会评论不结盟运动。

  拉美分析家认为,美国的做法是错误的,因为它在该地区的影响力已在持续下降,尽管对美国贸易仍是该地区国家最强有力的增长引擎。

  “布什喜欢说‘你要么支持我们,要么反对我们’,美国不参加峰会就是因为这些国家是不结盟的,这对美国来说就意味着这些国家不与美国一道。”华盛顿经济政策研究中心主任马克·维兹伯特说。

  维兹伯特说,美国与拉美的贸易已达到顶峰,而拉美与中国的贸易将会获得充分发展。
 
  文章称,预计接下来的十年,中国的国内消费会增长1.3万亿美元。中国越来越被世界上的发展中国家既视为一个投资来源,又视为一个正在形成的巨大市场。

  尽管拉美国家的工业很难与中国的一些产品进行竞争,但中国的投资却很容易使阿根廷、巴西和其他国家通过提前还清国家外债而“买回”政治独立。

  对于大多数发展中国家来说,与中国的关系纯粹是经济上的联系,但玻利维亚、委内瑞拉等国却把中国当作美国霸权的一个“平衡器”。

南南合作出现新趋势 中国印度争相投资非洲

【网讯】世界银行新近公布的一份报告说,中国和印度对非洲的贸易和投资急剧增加,可望能为贫穷的非洲撒哈拉以南地区的经济增长和就业带来巨大的潜力,但必须进行一系列的贸易和投资改革,才能使这一历史性机遇得以实现。

南南合作出现新趋势:非洲丝绸之路

  世界银行的报告《非洲丝绸之路:中国和印度的经济新边疆》(Africa's Silk Road: China and India's New Economic Frontier)指出,中国和印度这两个新兴亚洲经济大国,目前处在亚洲和非洲贸易和投资飞速增长的中心,这一例证表明了南南合作的新趋势。

  据美国之音报道,这份报告的撰稿人哈里·布鲁德曼是世界银行非洲地区的经济顾问。他说,纵观发展中国家的经贸往来,中国和印度都跟非洲有着悠久的贸易和投资渊源,中印两国经济高速增长,尤其是中产阶级的发展和壮大,为非洲扩大其出口提供了绝好机会。

  世界银行报告说,2005年非洲出口的27%进入亚洲,而2000年仅为14%。同期,欧盟从非洲的进口则减少了一半。另一方面,亚洲对非洲的出口也在迅速增长,速度达到每年18%,超过世界其它地区的增长速度。

对南部非洲投资增长惊人

  在投资方面,中国和印度对非洲撒哈拉以南地区的投资规模虽然还并不很大,但增长速度惊人。目前,非洲获得的外国直接投资额占世界总额的1.8%。

  世界银行的经济顾问布鲁德曼说,非洲撒哈拉以南地区居住着全球最贫困的三亿人口,对经济发展构成艰巨挑战,而这条新的“丝绸之路”为这一地区的经济发展和加快国际一体化进程,提供了历史机遇。

  布鲁德曼说,目前中国和印度对非洲撒哈拉以南地区的投资主要集中在矿产和石油,并正逐渐进入到食品加工、服装业、零售业、捕鱼业、房地产投资等行业。

  他说,中国和印度对非洲的投资已经远远超出自然资源,他们的商业活动为这一地区打开一条道路。非洲已经有机会加工高附加值的产品,并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和服务。

  布鲁德曼表示,越来越多的中国和印度企业采用世界一流技术,不仅正在把非洲融入经济的全球化当中,更重要的是使非洲撒哈拉以南地区国家之间实现经济的一体化。

亚非大陆间商业关系严重不平衡

  不过,这份报告认为虽然中国和印度跟非洲撒哈拉以南地区的南南合作的经济关系前途无量,但亚洲和非洲这两个大陆之间的商业关系也存在严重的不平衡。非洲对亚洲的出口额仅占亚洲全球进口总额的1.6%,中国和印度从非洲的进口也仅占非洲出口总额的13%。

  世界银行非洲地区经济顾问布鲁德曼说,如果不进行某种政策改革,由于中国和印度对非洲的兴趣而创造的机会,就有可能不会完全实现,而且在可预见的未来,不平衡仍会存在。

  世界银行的报告建议,应消除中国和印度对非洲主要出口产品日益增长的关税,以及取消非洲对某些进口产品的关税。同时,要加强非洲的基本市场体制,改善市场治理,改进交通基础设施。

  世界银行的布鲁德曼说:“把政策的重点放在鼓励外国直接投资,尤其是跨国公司的直接投资上,尤其重要,因为这样,非洲的制造业者才能参与现代化的生产分工”。

  报告说,亚洲和非洲大陆双方通过改革解决不平衡性,不仅符合非洲经济发展的利益,也符合中国和印度两国的经济利益。

美国诬蔑中国会盗取F-22技术制造隐形战机

(中国)大洋网 (2006-09-18)

  最新一期的美国《华盛顿观察》周刊披露,美国政府在是否向日本出售最先进的战斗机F-22(“猛禽”)上左右为难。一方面想保证美国军火商的最大利益,并武装美国在亚洲的铁杆盟友;另一方面却担心F-22技术交给日本后会被“中国间谍”偷走!

  美国一心热卖

  据《华盛顿观察》周刊报道,美国航空咨询公司“水鸭集团公司”副总裁理查德·阿波拉弗亚透露,美国政府和军工利益集团非常想将F-22战斗机卖给日本,这主要出于两方面的考虑。

  首先,能让美国的亚洲盟友实现对“潜在敌国”的牵制。有军事分析家认为,出口F-22给日本会帮助美国在亚洲“最稳定、最可靠”的盟友变得“更强大”,从而大大增强美国对亚洲非盟友国家的掣肘。事实上,美国麦克拉齐报业集团此前也曾披露,美国空军的7个F-22战机中队,有两个部署在阿拉斯加的阿尔门多夫的空军基地,1个部署在夏威夷的希凯姆空军基地,它们“主要是针对中国和朝鲜”。因此,如果日本也购买了F-22,那么可以增强“对中国和朝鲜的针对能力”。

  其次,从商业角度讲,F-22战机的开发贵得惊人,经济利益是美国军方和厂家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大力推动F-22出口的主要原因。

  《华盛顿观察》周刊报道说,因为造价太高,单价2亿美元,美国空军目前最多只能购买211架F-22,装备7个战斗机中队。依照国会批准的军方采购计划,F-22的生产线最多能运行至2011年。因为国防预算限制,F-35飞机的生产在2011年前不可能开工。因此,F-22的生产截止时间和F-35的开工时间有可能出现间隔,飞机制造厂家有可能关闭。如果以后重新启动生产线生产F-22或F-35,成本会非常高。

  美国国防部国防政策委员会成员戈登·亚当斯指出,通过扩大F-22的生产数量,能将研发费用分摊到更多的飞机上,从而降低单架飞机的成本。这会帮助美国空军以后能买更多的飞机。

  日本执意要买

  在未来战争中,F-22将承担开路先锋的作用。凭借其隐形、超音速巡航、先进的机载电子系统,在未被发现的情况下就能摧毁敌方的雷达、防空导弹基地,同时在空战中击落敌方战斗机。

  如此优越的性能日本自然是看在眼里,因此想拥有F-22的决心比谁都大。因为日本认定,拥有F-22能使日本在空军力量上“大大领先于中国”。

  担心技术被偷

  2006年8月,阿波拉弗亚在一份给美国空军的报告中指出,目前F-22的海外潜在市场是原美制F-15战机的客户,包括以色列、日本、沙特和韩国。以色列已经表示对进口F-22没有兴趣,日本对进口F-22却表现出“最浓厚的兴趣”。阿波拉弗亚透露,F-22出口的数量可能会在40到50架之间。

  然而,美国国内反对出口F-22的声音不绝于耳。监督政府项目执行主任丹妮尔·布莱恩,在今年3月份给参议院负责军方采购的约翰·麦凯恩的一封信中,就直言说出口F-22是个“馊主意”。她指出,连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都坦言现在美国政府各部门,包括国务院、国防部、商业部、财政部及白宫都在考虑F-22出口这个难题。

  布莱恩说,即便日本是靠得住的盟友,但日本一旦拥有F-22制造技术,将立马成为外国间谍的目标,而“中国特工窃取F-22先进技术的危险相当大”。从另一方面讲,美国空军不想失去制造F-22所连带的技术优势,更不想在未来有一天与敌方拥有的F-22对抗。

  亚当斯说,“如果出口F-22将损害我们的领先地位,不符合美国的国家利益。因此空军不会出口最先进型号的F-22。供出口的F-22将单独开发,使用的技术将打折扣。”本报主笔 邱永峥来源: 青年参考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