晤胡锦涛温家宝 鲍尔森料进言北京推行货币改革
【网讯】正在中国访问的美国财政部长鲍尔森22日以“老朋友”的身分获得中国领导人胡锦涛和温家宝的接见,双方交谈了45分钟,据信期间鲍尔森进言中国政府推行货币改革。
法新社报道说,鲍尔森于当天上午游览过天安门广场以后,便在人民大会堂受到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与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的接见。虽然目前中国领导人与美国财长会谈45分钟的详细内容尚未得悉,但据信鲍尔森一定会继续在颇为敏感的中国货币与经济改革等方面进言的。
来自新华社的报道说,胡锦涛在会谈中表示,中美应充分利用中美战略经济对话机制的职能,深入探讨两国共同感兴趣和关切的双边及全球战略性经济问题,为两国高层决策建言献策。
胡锦涛对鲍尔森表示:“过去多年以来,你在中美两国经济与贸易交流方面做出积极贡献。我对此表示赞赏。”温家宝对于这位前高盛总裁表示:“到访过中国七十多次的人是不多的,你可称得上是中国的老朋友。”
鲍尔森对胡锦涛表示,美中经济是当今世界最重要的双边经济关系之一。在两国元首的共同重视和支持下,美中双方建立和保持建设性的战略经济对话机制,讨论重要和长期性的经济问题,有助于增进了解,减少经济安全风险,促进经贸合作以及美中建设性合作关系的发展,这对美中两国和世界都有利。
将于当天稍后时结束访华的鲍尔森在记者们离场前表示,他对于自己能够在访问中国四日期间见到中国最高领导人感到非常满意。他表示,对于中美双方于周三宣布建立中美战略经济对话机制而感到鼓舞。该机制规定,中美双方每年要进行两次高级经济对话。
然而,尽管受到中国最高领导人的接见,美国财长此次中国之行依然受到批评。批评者认为,鲍尔森没有获得中国领导人在经济改革,特别是货币改革,方面的任何具体承诺。
美国财长鲍尔森周四曾敦促中国向外资开放金融业,同时警告说,人民币改革不力将助长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一些美国议员认为,人民币与美元币值低估了40%,致使中国商品出口获得不公平的优势以及数以百万的美国人失业。
美国参议院下周料通过议案 加征中国惩罚性关税
【网讯】美国参议院金融委员会主席、共和党参议员格拉斯利21日表示,参议院可能将在9月25日当周通过向中国加征惩罚性进口商品关税的议案,来迫使中国改变人民币汇率政策。而正在中国访问的美国财长鲍尔森当天也警告说,若人民币升值步伐缓慢,美国对中国的贸易制裁或将变成现实。然而,提出该议案的两名美国议员之一的舒默同时解释说,这仅仅作为与中国进行汇率磋商时的施压手段。
料参议院将通过制裁议案
路透社报道说,参议院共和党资深参议员格拉斯利表示,“我预计它(制裁中国议案)将获得通过,我对此感到抱歉。”据悉,美国参议院领导人已经向来自纽约州的舒默参议员和来自南卡州的格雷厄姆参议员承诺,将在下周(9月25日当周)就他们提出的议案进行投票表决。
格拉斯利曾在2005年针对该议案的投票中投了反对票。格拉斯利表示,由于中国不愿意重估人民币汇率,这项由民主党议员舒默及共和党议员格雷厄姆共同提出的惩罚性关税议案,或将在美国国会中获得更大范围的支持。
事实上,此项关税法案曾于2005年在程序案表决时获参院一百位议员中67人支持,如果在院会表决时能维持这种支持水平,就足够推翻总统的否决。
议案难过众议院 施压意味浓
作为提出制裁议案人之一的美国议员舒默当天表示了对要求中国实施汇率改革的强硬立场,但也同时说明了其中的施压意味,他表示,有可能推动对中国商品加征惩罚性关税,但那仅仅作为与中国进行汇率磋商时的施压手段,并非希望其真正实施。
舒默进一步指出,他不希望看到向中国加征27.5%惩罚性关税的措施真正实施。舒默同时还表示,该议案也将不会真正实施,因为众议院不会通过该议案,总统布什也将不会签署。
美联社的报道也证实了这一议案的施压意味。报道说,美国国会最迟将于9月29日决定是否对参议员舒默和格雷厄姆的议案进行表决。此前,美国总统布什和财长鲍尔森都表示,他们不赞成参议员舒默和格雷厄姆对人民币所采用的策略。但舒默参议员强调,该议案仅仅作为与中国进行汇率磋商时的施压手段,并非希望其真正实施。
鲍尔森的艰巨任务
而正在中国进行访问的美国财长鲍尔森21日在清华大学发表演讲时,敦促中国进一步对外开放金融业,并警告人民币汇改的迟缓将助长美国国内的保护主义。鲍尔森重申了布什政府希望中国开放资本市场的期望,同时他也警告说,若是人民币升值步伐缓慢,美国对中国的贸易制裁或将变成现实。
而在前一天,鲍尔森在表示不赞成参议员舒默和格雷厄姆对人民币所采用的策略的同时,也说,很显然在上述领域的磋商在短期内不会取得明显的效果。
说服舒默放弃上述议案将是一项艰巨的任务。舒默呼吁在月底前表决,此前已经被数次拖延,他已经明确表示期待鲍尔森的中国之行能带回一些实质性的成果,否则,他将继续推进该议案的表决。
北京早有反应
人民币兑美元显然对鲍尔森中国之行的目的早有反应。继前两个交易日连破7.94、7.93大关之后,人民币中间价21日再度创下新高,当天央行公布的中间价为7.9264,比前一交易日又上升了35个基点,人民币在本周已升值了200个基点,大大高于年初以来34个基点的周平均增幅。
路透社报道说,美国商界领袖表示,希望中美新的高层经济对话机制能够帮助阻止美国参议院下周就制裁中国议案进行投票。负责亚洲事务的全美商会副会长布里连特(Myron Brilliant)说,“我们当然欢迎对话,我们希望美方将此视为中方发出的非常积极的信号。”
开展新的战略经济对话是在鲍尔森在20对中国展开访问之初宣布的,反映出他尝试为美中经济关系确立更具建设性的基调,这面临着诸多方面的挑战。其中,一个主要的问题就是中国的汇率制度。许多美国议员和制造商均认为人民币被低估了15%至40%,从而赋予中国企业不公平的优势,并加剧了美国对中国的贸易逆差。美中贸易逆差有望超过去年的纪录水平2020亿美元。
不过,在美中宣布正式启动高层经济战略对话机制后,舒默发表评论说,新的高层对话不足以动摇其推动投票的决心。由此看来,美国参议院在9月25日当周有望通过制裁中国议案。
保尔森进言胡温推行货币改革
周五(9月22日),正在中国访问的美国财政部长保尔森以"老朋友"的身份获得中国领导人胡锦涛和温家宝的接见,进言货币改革。
据报道说, 保尔森于上午游览过天安门广场以后,便在人民大会堂受到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与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的接见。
法新社报道说,胡锦涛对保尔森表示:"过去多年以来,你在中美两国经济与贸易交流方面做出积极贡献。我对此表示赞赏。"
温家宝对于这位前高盛总裁表示:"到访过中国70多次的人是不多的。你可称得上是中国的老朋友。"
将于周五稍后时结束访华的美国财长在记者们离场前表示,他对于自己能够在访问中国四日期间见到中国最高领导人感到非常满意。
虽然目前中国领导人与美国财长会谈45分钟的详细内容尚未得悉,但据信保尔森一定会继续在颇为敏感的中国货币与经济改革等方面进言的。
缺乏具体承诺
保尔森表示,他对于中美双方于周三宣布建立中美战略经济对话机制而感到鼓舞。
该机制规定,中美双方每年要进行两次高级经济对话。
据新华社报道说,国家主席胡锦涛表示,中美应充分利用中美战略经济对话机制的职能,深入探讨两国共同感兴趣和关切的双边及全球战略性经济问题,为两国高层决策建言献策。
然而,尽管受到中国最高领导人的接见,美国财长此次中国之行依然受到批评。
批评者认为,保尔森没有获得中国领导人在经济改革,特别是货币改革,方面的任何具体承诺。
美国财长保尔森周四曾敦促中国向外资开放金融业,同时警告说,人民币改革不力将助长贸易保护主义抬头。
一些美国议员认为,人民币与美元币值低估了40%,致使中国商品出口获得不公平的优势以及数以百万的美国人失业。
美财长访华“温柔”施压
Gro?ansicht des Bildes mit der Bildunterschrift: 美国人希望人民币更值钱
美国财政部长保尔森于9月19日至22日就建立中美战略经济对话事宜对中国进行了首次访问。本周五,保尔森与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分别举行了会晤。美国方面表示,这是胡锦涛首次与美国经济界官员就中美贸易的具体细节问题进行会晤。
保尔森说,中方表示了极大的热情。中美双方在中国经贸领域改革的原则问题上看法一致,但在改革推进的快慢上持不同的意见。
据报道,保尔森和胡锦涛进行了半个小时的正式会谈,随后在只有翻译陪同的情况下进行了15分钟会谈。保尔森不愿透露会谈中是否涉及人民币升值以及双边贸易的紧张态势。但他此前曾警告美国国内,不应期望在人民币汇率和双边贸易问题上有巨大突破,他表示他的目标是建立着眼于长远利益的战略经济对话。
保尔森说,中国必须改变目前出口导向型的经济增长模式,发展金融市场,拉动国内需求。在本周四清华大学的演讲中他也指出,对于长远的经济发展来说,健康的金融领域,强有力的资本市场和银行系统是必不可少的;任何国家想要拥有强健的金融体系,都应当向国外竞争者开放市场。
中美双方于本周三共同宣布,将启动中美战略经济对话机制,每年将进行两次共同磋商,由保尔森和中国国务院副总理吴仪共同负责。吴仪在与保尔森共同会见记者时说,经济战略对话机制是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中美经济关系日益密切的情况下,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最大的发达国家之间在经济领域建立的战略性对话。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对此表示欢迎。保尔森也表示,该机制将为双方提供一个讨论的平台,就长远的经济发展和短期的经贸事宜进行磋商。
尽管如此,保尔森此次访华在美国国会中仍旧引起了批评。美国国会认为,中方没有对改革尤其是人民币升值作出具体承诺。据报道,美国国会批评指出,人民币与美元的现行汇率比实际应该达到的水平低了40%。而正是这种人为造成的低汇率使得中国的出口获得巨大的成本优势,进而造成美国几百万个工作岗位的丧失。本周四,一位美国国会议员表示,如果中国拒绝大幅度调整人民币汇率,一项将向中国产品征收27.5%的惩罚性关税的议案将有可能获得通过。
7.92关口告破 人民币汇率持续走高
(上海讯)新华网消息,来自中国外汇交易中心的数据显示,22日人民币汇率中间价突破7.92关口,以7.9188再创汇改以来新高。
这已是人民币汇率中间价连续4天改写汇改以来的新高纪录。本月19日和20日,人民币汇率中间价分别突破7.94和7.93关口。按照22日的数据,汇改以来人民币累计升值幅度已达2.41%。
中国人民银行授权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公布,2006年9月22日银行间外汇市场美元等交易货币对人民币汇率的中间价为:1美元对人民币7.9188元,1欧元对人民币10.1199元,100日元对人民币6.8048元,1港元对人民币1.01766元,1英镑对人民币15.0605元。
市场人士分析认为,美国经济报告显示费城地区9月份商业景气指数大幅下滑,显示这一地区制造业萎缩。由于这一数据与此前经济学家的预测相去甚远,导致纽约汇市周四美元大幅下挫,从而推升人民币汇率。
市场人士认为,人民币汇率的节节攀升,令市场对汇率日浮动区间扩大的预期持续升温。而这一状况又反过来促使人民币汇率持续走高。
美国财政部长保尔森结束访华离京
(综合讯)星岛日报消息,美国总统特别代表、财政部长保尔森于二十二日下午离开北京,结束了为期四天的访问。
保尔森在京期间,国家主席胡锦涛和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分别会见了他,就双边关系特别是如何加强两国贸易、财经、金融领域的合作与交流,以及如何推动中美两国建设性合作关系交换了意见。
国务院副总理吴仪与他举行会谈,双方就加强中美经贸合作,推动中美建设性合作关系发展交换了意见,决定启动中美战略经济对话机制。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商务部、卫生部等相关部门负责人分别与保尔森举行了会谈。保尔森还与中国企业家和清华大学学生进行了座谈交流。
保尔森一行于十九日下午抵达浙江省杭州市,中国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会见了他。
保尔森于今年七月宣誓就任美国财政部长。他此前担任高盛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曾多次访问中国。
胡锦涛会见美国财政部长保尔森
(综合讯)环球在线消息:国家主席胡锦涛22日上午在人民大会堂会见了美国总统特别代表、财政部长保尔森。
胡锦涛说,中美双方已共同宣布启动中美战略经济对话机制。双方应充分利用这一机制的职能,平等对话,坦诚交流,深入探讨两国共同感兴趣和关切的双边及全球战略性经济问题,为两国高层决策建言献策;应充分发挥这一机制和中美商贸联委会、中美经济联委会等机制的特点,使有关机制相互补充、相得益彰,为深化中美经贸合作、促进共同发展服务。胡锦涛表示,中方愿与美方共同努力,不断拓展双方共同利益,尊重和照顾彼此关切,全面推动中美建设性合作关系,共同致力于建设持久和平、普遍繁荣的和谐世界。
保尔森说,美中经济是当今世界最重要的双边经济关系之一。在两国元首的共同重视和支持下,美中双方建立和保持建设性的战略经济对话机制,讨论重要和长期性的经济问题,有助于增进了解,减少经济安全风险,促进经贸合作以及美中建设性合作关系的发展,这对美中两国和世界都有利。
国务院副总理吴仪、财政部长金人庆、外交部副部长戴秉国以及美国总统经济顾问哈伯德、美国驻华大使雷德等会见时在座。
新式“中国通”主导美国对华政策
● 杜平
美国政府中有不少精于中国事务的“老手”,对中美关系、特别是对中国政治和社会有深刻的了解。但是,由于他们大多出身于中国开放和经济崛起之前的“旧时代”,所以其对华政策思维和眼界,往往受到过去经历和意识形态的限制。假若再被贴上“亲华”的标签,那就更难有所作为。
最近两年,布什政府中出现了一小批有别于老式“中国通”的“新手”,不仅别开生面,很有生气,而且其视野、思维和言行风格也令人刮目相看。其中,有两个人先后被延揽入阁,进入白宫最高决策机制:其一是前第一副国务卿佐利克,其二是目前正在北京访问的财政部长保尔森。
与中国交往的财经背景
去年1月,佐利克从贸易谈判代表的位置上被国务卿赖斯请入国务院,主管中国和东亚事务。短短八个月之后,他便与中国第一副外长戴秉国展开了双边战略对话,并在一次对华政策演说中,提出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利益相关者”的概念,对中美关系发挥了相当积极的影响。
今年6月下旬,享有“对华政策沙皇”美誉的佐利克宣布辞职。对此,笔者曾在《中美对弈,独缺一人》的评论中表示惋惜,并对中美未来交往能否保持平稳提出了担忧。的确,从近三个月以来的情况看,佐利克所留下的中美战略对话的真空至今还没有填补,国务院团队中也没有出现一个类似的重量级决策人物。
然而,令人惊奇的是,在正统的外交团队之外,竟然冒出了一位响当当、超一流的“中国通”,他就是刚在7月份才进入布什内阁的财政部长保尔森。
与佐利克一样,保尔森也出身于财经界,并在这种背景下与中国社会的上中下层,进行了更为广泛而深刻的接触。与传统的“中国问题专家”相比,保尔森并没有接受过相关的训练,但其政治嗅觉和外交敏感度都毫不逊色。
作为高盛投资公司的主席和总裁,保尔森曾经访问中国超过70次,其见识和思维与快速发展的中国完全同步。可以说,他是在现实里、而不是在纸面上和想象中与中国人打交道。难怪他对中国的了解比一般外交家更为全面、真切和深刻,观察中美关系的视野也更加开阔,态度更加务实。也许,他的政策思维还有可能超凡脱俗。
首屈一指的中国政策权威
事实上,也确实如此。保尔森为此次中国之行所做的准备和铺垫,比国务院的外交官们更为宏观和周到,甚至比台面上的老牌政治人物更有政治智慧。
在离开华盛顿一个星期之前,即9月13日,保尔森在华盛顿特别就中美关系(不单是经贸易)发表了一篇政策性演说,以此作为此次访问的基调。
他重申了佐利克“利益相关者”的概念,支持中国在国际金融和贸易体系中发挥领导者角色。他反对在人民币币值问题上对中国一味施压,认为双边贸易纠纷并非是两国之间的争执,而是各自国内保护主义与自由贸易势力之间的分歧。
他还强调,此次在北京要传达的信息就是“祝中国成功”,强调华盛顿不应担心中国会超越美国,反而应担心中国的开放与发展局面出现停滞。
在新加坡出席IMF和世界银行大会期间,保尔森继续为访华行程做气氛上的铺垫。在被媒体问及人民币问题时,他说中国已经是世界第四大贸易体,若其他国家试图决定中国的汇率,那会显得“自大傲慢”。
在离开新加坡之前,他独自与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举行晚餐。此后,他以非同寻常的政治姿态,首先前往杭州,在周恩来当年会晤基辛格的西湖宾馆,与他的老友、也是中国政坛明日之星的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举行会晤。
不论是以初入政坛的“浅薄”资历来衡量,还是以财长身份来看,保尔森的上述政策言论和十足政治家意味的行程安排,都已经超出了人们的想象。环顾美国政坛上的众多高官,除了保尔森之外,大概不会有另外一个人能够以如此谙熟中国政治的行为方式,来苦心经营和履行自己的职责。
国务院的角色相形见绌
在主观上,保尔森在对华外交上应该毫无越俎代庖的意图,但在客观上,他的这些表现确实使国务院的角色相形见绌。对中美整体关系来说,这应该是一个好事。
当前的中美经贸关系正变得日益复杂,在两国交往中的分量也越来越重。美国需要保尔森这样善于与中国打交道的重量级决策人物,无论是以什么身份走到中美外交的前台,都是顺理成章的。只是很可惜,在国务院,保尔森还缺少一个像佐利克那样的搭档。
保尔森此次在北京访问第一天,便与中国副总理吴仪宣布启动“经济战略对话机制”,这不只是两国副外长级战略对话的扩展,更是这个对话机制的提升。根据安排,吴仪和保尔森将每年举行二次经济战略对话,两国国家元首将分别出席。其层级和重要性,已经超越了佐利克和戴秉国之间的对话机制。
在此必须强调的是,两国开展经济战略对话的建议,是保尔森就任财长不久之后,向布什总统提出的。布什随即在8月21日打电话给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正式向中方提出这一倡议。在对华决策中,保尔森在布什政府中的影响力,由此可见一斑。
在华盛顿政坛上,类似保尔森这样的新式“中国通”,现在还是为数不多。但可以肯定的是,随着中美经贸利益的重叠越来越普遍,具有丰富的“中国经历”和中国背景的新时代官员,将会不断地崭露头角。这是美国利益所需,也是中国崛起之必然。
中日23日起第六轮战略对话 未知戴秉国是否晤安倍
【网讯】中国外交部发言人秦刚21日表示,中日第六轮战略对话将于本月23至24日在东京举行。届时,中国外交部副部长戴秉国将与日本外务省事务次官谷内正太郎对话。但目前尚不清楚戴秉国是否会见日本自民党新总裁安倍晋三(见图)。
秦刚在例行记者会上说,中国希望通过这次对话能够就中日关系等双方共同关心的问题交换意见,希望安倍晋三出任首相后为改善和发展中日关系做出切实的努力。关于戴秉国是否会见安倍晋三,秦刚表示目前尚不清楚。
中日首轮战略对话于2005年5月13日至14日在北京举行。至今两国已轮流在北京和东京之间举行过五轮对话,旨在增进了解,从战略层面探讨中日关系的发展。第五轮对话是今年5月7至9日戴秉国同谷内正太郎在北京召开的。
对于此次中日对话,外界普遍认为是中日关系转温的新标志。但有中国媒体均认为,安倍并不是中日友好论者,虽然目前日本政界对于与中国对话的呼声很高,但其中变数仍然很大。
《中国青年报》分析认为,安倍是日本新生代政治家的领头羊,“国益优先”是他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也表明了以他为首的新生代政治家的政治理念。其主张的新保守主义“国家观”明显带有岸信介的鹰派“强国论”色彩。他受欧美政治、文化的影响,崇拜“撒切尔革命”,主张清算战后“重经济、轻军事”的吉田治国路线。在对外政策上,安倍继承了岸信介的基因,坚持直言不讳的外交,重新构筑保守阵营的主导地位,“对美亲而不从,对华近而不和”。
同时,早在2005年10月小泉第五次参拜靖国神社之后,改善中日关系的关键就已经转移到了“后小泉”身上。随着福田康夫的退出,安倍胜出的确定,安倍晋三在靖国神社问题上的态度及其整体对华政策便成为焦点所在。
分析人士指出,尽管目前关于安倍晋三处理靖国神社问题的真实想法不明朗,但可以肯定的有两个方面。一是从现在到明年的参议院大选期间安倍应当不会参拜,因而中日关系会在这个“短期不参拜”的基础上摆脱长期僵持不下的局面,缓慢向前发展。中日首脑会晤也会利用在第三地举行的国际会议等机会得以实现。二是从安倍的执政理念看,他绝非“中日友好论者”,即使靖国神社问题暂被冻结,但双方在台湾问题、东海油气田开发、地区主导权之争、自然资源争夺等方面,都会因安倍的强势对抗姿态出现比目前更加剧烈的摩擦和冲突。
背景资料:安倍的首相“宿命”
安倍晋三1954年9月21日生于东京,祖籍山口县。祖父是二战时期日本国内著名的反战派议员安倍宽,因为反对东条英机的军国主义而被称为“有骨气的政治家”。外祖父则是甲级战犯嫌疑人、曾当过日本首相的岸信介,前首相佐藤荣作是其大伯父,父亲安倍晋太郎曾任外务大臣。祖孙三代均出任过自民党的干事长职务,父亲安倍晋太郎还曾是小泉纯一郎的政治恩师。
安倍童年时代基本在外祖父岸信介身边度过,亲眼目睹过游行示威队伍因“修改日美安保条约问题”围攻岸信介官邸,这段历史对安倍的影响很大。安倍曾回忆说:“长大后,明白了外祖父(岸信介)促成安保条约修改的政治意义。我越发尊敬坚持信念的外祖父,政治家就应该具有这种品格。幼年时所看到的祖父形象,成为我作为政治家的原点。”
1977年安倍于法学系政治学科毕业后,赴美国南加利福尼亚大学留学(未毕业)。1979年回国后,遵从父亲旨意进了神户制钢公司工作。1982年其父被任命为中曾根内阁外务大臣后,要求安倍晋三辞去公司工作,做自己的专职秘书。1991年安倍晋太郎病逝,安倍晋三继承其父地盘涉足政界,1993年当选众议员。2000年7月就任森喜朗内阁官房副长官,2003年9月就任自民党干事长。2005年11月,被小泉提拔为内阁官房长官。安倍从政十三年来,曾得到福田纠夫、竹下登、森喜朗、小泉纯一郎等多位政坛大佬的扶助。媒体形容安倍晋三是“纯种政治家”,有朝一日成为日本首相是其生来的“宿命”。
调查:中日国民互无好感
(综合讯)有调查发现,中国周边国家都对中国军力壮大感到忧虑。调查又指,中日两国人民对大家都没有好感,但在日本要为二次大战侵略道歉及参拜靖国神社的问题上,就有相近的看法。
根据最近的一项调查发现,大部分中国人及不少日本人,对日本就二次大战侵略行为道歉是否足够有较为接近的想法,八成中国人认为日本的道歉不足够,四成日本人亦有这样的想法。同时,七成五中国人及四成五日本人都反对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多次参拜靖国神社。
虽然在这些敏感的议题大家的看法都相近,但调查亦发现,中日两国人民互无好感,大家都觉得对方自负、贪婪。受访的日本人认为中国人都是民族主义者,自私;中国人就认为日本社会是一个男性主导的社会。
调查亦显示,邻近国家都对中国军事实力增强感到忧虑。在俄罗斯,七成五受访者认为,中国拥有强大军力不是好事。而在印度,六成受访者反对中国提升军力。另外,有四成三受访美国人及俄罗斯人都相信只要五十年时间,中国就可以在国际社会接有优势,同样有这种想法的中国人及日本人就不足四成。
李肇星会晤危地马拉外长 台湾叹国际现实难扭转
【网讯】中国大陆外交部长李肇星在联大期间频频接触台湾的邦交国,20日下午会见哥斯达黎加总统后,又于21日上午和危地马拉外长会谈。目前大陆已暗示与哥斯达黎加总统谈建交问题,而非台湾所证实的只谈及商谈裁军、和平、减贫议题。对此,台湾的外交部表示,“台湾外交处境艰难,短期之内无法扭转这个现实!”
中国驻联合国代表团说,有些非邦交国家希望和中国合作,中国则愿意促进双边和区域关系。中国和台湾的邦交国会谈的地点,都选择在联合国安理会的议事厅,因为李肇星行程排得十分密集,所以就近选在安理会,和非邦交国谈论的多是关于区域发展,扩大贸易,加强信息合作。
李肇星20日下午和哥斯达黎加总统阿里亚斯在安理会见面,会后双方代表团都没对外发言,中国代表团在每日行程新闻发布,也略去和哥斯达黎加双边会谈这一节。中国外交部发言人秦刚21日才在记者会上表示,中方对于与哥斯达黎加建立和发展正常的国家关系持积极态度,希望尽早实现中哥关系正常化。
紧接着,李肇星21日上午又和危地马拉外长会面,进行双边会谈,讨论中美洲区域和经贸合作。危地马拉代表团不愿证实这项会面,仅表示,危地马拉在许多领域方面,需要和联合国成员合作,并不排除中国。
对于中国大陆在联大会开议与台湾北美洲的邦交国政要的会晤,台湾的外交部长黄志方强调,大陆在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优势下,利用联合国舞台拉拢台湾的邦交国,“这是一个国际政治现实,台湾外交处境艰难,短期之内我方无法扭转这个现实!”
但黄志方强调,“台湾整体评估,台湾和哥斯达黎加关系虽然不很稳定,但短期两国的外交不会有问题。外交部不敢掉以轻心,哥斯达黎加总统阿里亚斯和中国外长李肇星会面,我方已向哥斯达黎加表达遗憾之意”。
黄志芳21日早些时候表示,外交部在第一时间向哥斯达黎加查询两人会晤内容,哥斯达黎加外交部向台湾澄清,哥斯达黎加总统见李肇星谈的是经贸问题,绝非媒体报道“双方探寻中哥建立外交关系”的可能性,并称建交问题“纯粹是误传”。他说,台湾与哥斯达黎加的关系整体评估还算是稳定,不过不敢掉以轻心。
但为何两国谈经贸,要和执掌外交的李肇星碰面的质疑?黄志芳坦承,这就是台湾向哥斯达黎加提出的质疑。台湾将积极透过各种管道查证、了解实际状况,并会在哥斯达黎加总统回国后,向他作进一步了解,“目前看不出有任何迹象,中哥可能调整外交关系!”
黄志芳说,大陆在今年联合国大会确实更积极拉拢台湾的邦交国,尤其中国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联合国大会是一个很好的舞台。他指出,台湾的中美洲邦交国哥斯达黎加、危地马拉都有意争取联大的非常任理事国。
中国外交部:期盼与哥斯达黎加关系尽早正常化
【网讯】对于中国大陆外交部长李肇星在美国与哥斯达黎加总统阿里亚斯会面,中国外交部发言人秦刚21日表示,中方对于与哥斯达黎加建立和发展正常的国家关系持积极态度,希望尽早实现中哥关系正常化。台湾方面此前曾表示,两人会面只谈及商谈裁军、和平、减贫议题。
中央社报道,秦刚下午在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中指出,李肇星是在出席联合国大会期间,会晤哥国总统阿里亚斯。中方对于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以及本着联合国宪章的精神,与哥斯达黎加建立和发展正常的国家关系持积极态度。
秦刚说,希望双方进一步做出努力,创造条件,尽早实现中哥关系的正常化。
阿里亚斯与李肇星20日的会晤内容是探寻中哥双方建立外交关系的可能性。不过,台湾方面就否认,指出李肇星与阿里亚斯会晤时,只谈及商谈裁军、和平、减贫议题。
台湾的外交部发言人吕庆龙20日说,哥斯达黎加高层与北京官方互动,台湾在第一时间都有掌握,并全力关注情势发展。另外,吕庆龙就两人的会谈发表评论说,北京挖台湾外交墙脚是不争的事实,但目前为止与哥斯达黎加关系稳定,台湾的外交部也将持续全面防堵。
台湾的外交部称,此次阿里亚斯与李肇星在联大会晤,是被认为是中国大陆藉“不结盟国家运动”高峰会与联合国大会广泛与台湾的邦交国进行接触和会谈。
上周在古巴哈瓦那举行的地十四届不结盟国家运动高峰会议上,哥斯达黎加外长史塔诺曾与中国代表团团长、外交部主管拉丁美洲事务的副部长杨洁篪会晤,而并非史塔诺所称的外长李肇星。据了解,哥方仍未做出关系正常化的承诺,但上届政府驻台大使离职后由低阶代办代馆至今,给予北京相当的想象空间。
另外,台湾的另两个邦交国巴拿马、多米尼加总统与外长与中国代表团同时出席“不结盟国家运动”元首与部长级会议,双方晤面也在预料之中。
如今史塔诺率先在联大透露新外交攻势,哥斯达黎加媒体也多以《阿里亚斯进一步接近中国》为题进行报道。这位年方36的哥斯达黎加新外交政策执行者指出,他不排除中李肇星将在会谈时提出两国外交关系正常化的议题,并辩称会谈将以促进经贸关系为重点,因此台湾“应该不会”持有异议。
今年5月阿里亚斯就职前夕,中国外交部打破传统致电祝贺,公开呼吁阿里亚斯顺应国际潮流,及早建立正常关系。阿里亚斯就职后宣布全盘检讨外交政策,上月就职届满百日时,并宣布将大使馆由耶路萨冷迁往特拉维夫,不再介入宗教圣地归属的争议。他的决定获得阿拉伯世界立即和正面的响应,埃及和约旦已和哥斯达黎加复交,短期内将有另外四国跟进,哥斯达黎加逐步走出外交孤立的处境。在解决了与阿拉伯国家的对立后,仅剩驻中国大使馆迁往北京的议题。
此外,根据台湾的外交部掌握信息显示,不只是哥斯达黎加,中国这次在联合国大会召开期间,透过墨西哥外长向台湾的五个中美洲邦交国,包括哥斯达黎加、尼加拉瓜、危地马拉、洪都拉斯与萨尔瓦多的元首或外长提出会面邀请,理由是要商谈中美洲区域局势,仅尼加拉瓜回绝邀请。中国驻联合国代表团则表示,中国因为多边关系合作需要,经常和非邦交国磋商,双方沟通的管道十分畅通,这是很例行的活动。
亚洲邻国看中国:50年内超美国 忧经济军事崛起
【网讯】一份最新的民意调查显示,在中国的主要邻国,相当多的民众相信中国有可能在未来五十年中取代美国,但是更多的民众则对于中国的经济和军事发展存有担忧。此外,亚洲的一些主要国家之间存在强烈的不满,中日以及印巴两对世仇的敌意最为明显。
《日报》22日报道,美国皮尤民调中心21日公布六国国际观感调查结果,调查于今年3至5月间在中国、美国、俄国、日本、印度、巴基斯坦等六国进行。中国部分的抽样来自北京、上海、广州、新乡、锦州、泸州六地。
根据这份调查,对于中国的经济发展,只有中国自身以及日本认为是好事,其它数国则存在担忧,其中印度最为明显,比例高达一半。与此相比,邻国对于中国的军事发展更为担心,其中,超过六成印度人感觉担忧,不过,95%的中国人则认为是好事。
对于中国的经济和军事实力的发展将如何改变与美国的势力对比,包括俄、美在内的几个主要国家的民众看法存在分歧,但是,这些国家都有至少三成以上民众相信中国将在五十年内超越美国。
其中,印度最看好中国的发展。65%的印度人相信中国在五十年内将超越美国,甚至有32%的印度人相信中国在未来十年中就将超越美国。
同时,有43%的美国人和40%的俄国人相信中国会在五十年内超越美国,但是,也分别有47%和45%的美国人和俄国人认为中国永远不能超越。在日本人中,39%的民众认为将会超越,但是有高达59%的民众持反对观点,在各国中的比例最高。
相对而言,中国人自己态度较为审慎,只有37%的人认为中国将超越美国,34%的人认为不可能。
民调也显示,中日之间存在明显的对立。只有21%的中国人对日本有正面的看法,日本人中,只有28%的人正面看待中国。八成中国人认为日本对其二战行为的道歉不够,在日本人中也有超过四成民众持同一看法。根据调查,中日民众都认为对方有竞争性、贪婪、而且傲慢。
调查表明,同四年前的情况相比,中日之间的对立气氛更为严重。在2002年的调查中,双方都有过半民众对另一方持正面看法。
同样,另外一对世仇印度和巴基斯坦之间的憎恶感也很鲜明。过半印度人不喜欢巴基斯坦人,三分之二的巴基斯坦人不喜欢印度人。
军机交货日期遥遥无期 中俄战略伙伴关系遇考验
【网讯】俄罗斯同中国的战略伙伴关系目前面临新的考验。美国之音21日报道说,中国从俄罗斯采购的大型军事运输机以及空中加油机的合同,在执行中遇到困难。由于不满俄罗斯违约行为,中国最近取消了俄国防部长原定9月访华的计划。不过,专家认为,在军事工业合作方面,中国没有任何选择余地,必须面向俄罗斯。
军机交货日期遥遥无期
根据中国从俄罗斯采购34架伊尔-76型军事运输机以及4架伊尔-78型空中加油机的合同,第一架运输机本应在今年夏季交付。香港媒体援引俄罗斯生意人报报道,由于飞机生产厂家人员流失严重,交货时间至今仍是未知数。
中俄去年举行首次大规模联合军演后,中国决定采购合同总金额达15亿美元的俄伊尔-76型军事运输机和伊尔-78型空中加油机。
中国急需俄制军事运输机
汉和防务评论总编辑平可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认为,伊尔-76型军事运输机对增强中国国防至关重要。伊尔-76型军事运输机契约谈判签署的过程进行了五年以上,因为中国要发展新的机械化空降部队就需要更远程的运输机。
平可夫说:“我发现中国的大型运输机不超过30架,其中20架还是俄罗斯的伊尔-76,剩下的就是运-8这些所谓中型的运输机。”
分析:既有合作又有摩擦
汉和防务评论总编辑平可夫认为,俄中军事合作从一开始就面临着一个既有合作又有摩擦这个过程。一个是战略利益的需要,另外一个是俄罗斯本身在军事工业转型过程当中面临着诸多的问题。
他说:“伊尔-76不是俄方一家生产的,公司设计是在莫斯科伊尔设计区。生产在塔什干飞机公司,已经是一个外国乌兹别克的塔什干。”
据报道,负责组装的奇卡洛夫飞机制造厂位于乌兹别克斯坦首都塔什干,由于长期没有订单,人员流失严重,目前已无能力大批量生产飞机。虽然,俄罗斯空军总司令米哈伊洛夫8月曾表示,将把该厂从乌兹别克移至俄罗斯境内。不过,分析人士认为,转移及重组生产线需要花费时间,因此,俄方的交货日期仍是未知数。
中国或不会容忍总出现问题
汉和防务评论总编辑平可夫表示,中国可能不能容忍在中俄军事合作的过程当中总是出现这样的问题。
他说:“比如说今年要交付中国的956EM型的导弹驱逐舰,这按照契约应该是在去年交货的。在生产过程当中出现了失火,还烧伤了人。同时,八艘潜舰里面,其中的一艘也面临被罚款的可能性。生产时间严重滞后。当然,俄罗斯方面有各种各样的理由。说要得太急。”
汉和防务评论总编辑平可夫表示,中国没有别的选择。最近欧盟决定维持对中国武器禁运。以色列现在不仅不向中国提供武器,甚至还可能把目光转向台湾。平可夫认为,中国可以依赖的两个军火供应国,一个是俄罗斯,另一个是白俄罗斯,但白俄罗斯并不生产飞机。
中国又毫无其它选择
平可夫说:“我想,在军事工业合作,在中国的武器市场合作方面,中国的唯一问题是,她没有任何选择。她必须把目光面向俄罗斯。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愿意提供她所谓新的作战武器需要。”
平可夫表示,现在比较新的动向是,中国突然对乌克兰又感兴趣。乌克兰安-70这种运输机,早几年中国也曾表示有兴趣参与研制。同时,乌克兰还在帮助中国改良运-8,同时还在帮助中国设计运-9飞机。不过,乌克兰和中国的军事关系也不会顺畅发展。
他说:“北约今年要通过下一年的东扩计划。计划第一阶段成员资格审查今年要完成。根据成员资格审查计划,其中两个国家是这次必须重点考虑的对象。一个是格鲁吉亚,另外一个,就是乌克兰。”
汉和防务评论总编辑平可夫认为,伊尔-78型空中加油机对中国很重要,因为现在提出所谓攻势防空,以及攻防兼备的空军作战理论。这就意味着空军的作战半径必须在远离国土之外的地域进行。
平可夫说:“很可能将来攻击的对象,包括台湾的东海岸,很可能将来打击的对象,防御美国航空母舰的目标。作战防线上,南中国海,进一步地延伸。”
平可夫表示,中国已经进口了SU-30MKK和SU-30MK20型的远程歼击机。这些飞机都具备空中加油的能力,也就是说,只进口能够接受加油的飞机,而没有提供加油的飞机,意义就不大了。印度、前华约国家以及俄罗斯都是以伊尔-78为空中加油手段。
俄罗斯需要中国庞大市场
关于中国和俄罗斯的军火交易,汉和防务评论总编辑平可夫认为,一方面,俄罗斯需要中国的市场,俄罗斯的军火市场如果没有中国,可能会出现萎缩。其它中小国家,包括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这些国家,甚至泰国,即使购买俄罗斯的装备,要得数量也非常有限。所以,最终还是要依赖中国的市场。是相互依存的关系。另一方面,在向中国出售武器的问题上,怎么维持和中国的关系,俄罗斯的情况和美国非常相似。所谓中国问题在俄罗斯具有很大的争议。
他说:“从国会、军队、政府,中国到底是威胁,还是潜在的伙伴,到底什么时候可能威胁,是不是在养活一只老虎。这些问题在军队内部有很大的争议。”
平可夫认为,即使以俄罗斯的标准,今天卖给中国的武器也不是第一流的,尤其是和印度相比。而且武器的价格也比卖给其它国家的稍贵。
“邻国-中国”作者访谈
Gro?ansicht des Bildes mit der Bildunterschrift: 德国前总理施密特在汉堡“中国时代”开幕式上讲话
继“未来列强”之后,曾于1974年至1982年担任联邦德国总理的赫尔穆特-施密特与“经济周刊”驻北京记者弗朗克-西伦联合编撰的新书“邻国-中国”将于本月24日由Econ出版社发行出版。在“邻国-中国”出版之前,德国之声记者采访了两位新书的作者。
此书以两位作家对话的形式聚焦中国的方方面面,即有施密特与毛泽东、邓小平、朱熔基等政治家的谈话记录,也包括作者对中国现实问题的分析以及中国的崛起对西方乃至世界影响的预测。“因为我由衷地希望,西欧以及德国居民能够认识到,与中国保持友好关系符合我们的自身利益。”
在回答为何在此时推出“邻国-中国”一书的提问时,德国前总理施密特毫不犹豫地给出了上述答案。这位年迈老人的中国情结众所周知。施密特是第一位访问中国的联邦德国总理。他是第一位,也是最后一位与毛泽东长谈的德国总理。30年时间里,施密特已去过中国10多次,交谈的对象不仅是邓小平,朱熔基等显赫政治家,也包括作家、艺术家等文化界人士。
阅历及对中国的了解赋予这位老人独特的视角,也使其对中国崛起的看法明显不同于西方的主流观点。这些观点也吸引了从1994年起开始在北京工作的经济周刊记者弗朗克-西伦的注意力。对中国的好奇使这位德国记者蹋上了中国之旅,一呆就是13年。于2005年出版的“中国密码”一书记录了西伦审视中国发展历程的独特见解。两位作家年龄相差近50岁,但关注中国是他们的共同兴趣。也是“邻国-中国”诞生的基础。弗朗克-西伦说:
“联合写书是因为我们俩人谈中国谈得很投机。也许因为我们俩都没有提出我们的观点是否对中国过于友好这个问题。坦率地说,在交谈中,我从施密特身上学到了许多东西,尤其在对象中国的崛起这样长期的发展过程,包括有利和不利两个方面作出现实评估上,这的确令我着迷。”
“邻国-中国”从酝酿到完稿历时一年多,全长约320页,记录了施密特与中国政要的谈话,分析了中国与其邻国及美国的关系,也对未来的世界格局进行了重新评估,因为中国将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也正是基于这种全球的总体战略考量,才有了“邻国-中国”一书的书名。西伦先生说:“书名是施密特想出来的。邻国-中国以最简洁的语言告诉人们,世界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在通讯技术高度发达,交通便利的全球化的今天,遥远的中国已变成了我们的近邻。我们绝不能忽视她。”
虽然施密特和西伦都热爱和关注中国,但年龄和工作环境等因素决定这两位作者有着不同看问题的视角和观点,求同存异在新书中也有所体现。尤其在中国对世界的影响的问题上。对于这些观点上的差异,西伦似乎乐在其中:“我们有不同的看法,但也许这正是这本书的有趣之处。比如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进程中,我对中国影响力的预测高于施密特的估计。”
尽管如此,两位作者均认为,随着中国影响力的迅速增加,世界其他地区的影响力将会相对减退,包括德国在内。
中央党校前常务副校长郑必坚: 中国崛起不输出革命
● 吴新慧(上海特派员)
近年在重要对外场合不断呼吁世界以平常心看待中国崛起的中国中央党校前常务副校长郑必坚,昨天再呼吁关注中国和研究中国学的人士设法了解“中国路、中国梦、中国心”。
他说,中国的最大梦想就是能强大起来以解决13亿至15亿人口所面对的种种问题,不过这强国或中华民族复兴的梦想,是引向中华文明的复兴,“而不是要向世界称霸或通过打仗掠夺资源”。
“这种文明复兴是通过文明理念和文明手段去实现,意味着不大量消耗人类的资源和能源,也要教育年轻人在国家逐步强大起来时,心态不要膨胀。中华文明的复兴要做到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和生态文明。而这些新文明的载体,正是中国崛起走的路,旨在建立和谐社会、推进和谐世界。”
郑必坚是昨天在上海社会科学院主办的第二届世界中国学论坛的开幕礼上,就大会主题“中国与世界:和谐、和平”发表讲话。这位中央党校前常务副校长也是中国改革开放论坛理事长。
他说,中国学研究者在探究中国崛起的意义时,不仅应了解中国路、中国梦,“更要把握中国心”。这“心”是指中国为解决庞大人口的生长权、发展权,“单单是老老实实发展自己,已经是够我们很忙很忙的了”,没有精力和时间去节外生枝。而中国的稳定发展还有赖于和谐的对外关系和安宁的环境,以便为自己建立和谐社会的条件。“所以推进和谐世界,与各国相互尊重加强对话和增进合作,是符合中国的根本利益。”
他重申,中国和平崛起所做的只是基于中国国情、解决中国问题的“中国梦”,不是人均消费25桶石油的“美国梦”,不是近代以来曾经有6000多万人向海外移民、到处建立殖民地来实现自身发展的“欧洲梦”,也不是搞军备竞赛、输出革命的“苏联梦”。
“我们只输出电脑,不输出革命、不输出我们的模式。这就是中国学研究者应知道的中国路、中国梦、中国心。”
大约有300名中外学者和国际关系专家出席两天的论坛。在昨天的开幕式上,上海社科院院长王荣华发表主旨演讲时指出,本次论坛主题是第一届主题“和而不同”的延续,体现经过两年的实践,中国社会又有许多新的变化与发展,也产生了新的创新理念,包括科学发展观及和谐社会、和平发展等。而这些新理念也正在成为各国学者研究中国、理解中国的重要指向。
他说,当代中国的发展是以本国内在发展为起点和归宿,不搞向外扩张。而当代中国倡导的“和谐世界”观念,也是中国参与国际事务一贯原则的升华。
“在20世纪50年代,周恩来参与首创‘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上世纪80年代,邓小平提出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到21世纪初,中国领导人提出‘走和平发展道路’,几代领导人的战略思维连续性说明,面对纷繁复杂的世界,中国从文化深处向往和平、全力维护和平。”
中国外交学院院长吴建民在以英语言讲话时,提到中国的崛起正值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相继崛起的年代。这包括亚洲的印度、亚细安国家和中国;非洲的尼日利亚和南非,以及南美洲的墨西哥和巴西等。“中国只是这一崛起环带的一环,也跟世界及本区域分享了它的成长,从不搞侵略。”
美前驻华外交官卜厉德:
美中日须协调 亚洲才稳定
(吴新慧报道)全球势力均衡的重心正从欧洲转向太平洋,美国、中国和日本三方是过去亚洲稳定的关键,将来也会是如此。不过,三方力量在解决共同的问题上必须协调,而不是以对彼此不利的方式来取得力量平衡。
美国前资深外交官卜厉德(Nicholas Platt)昨天在上海社科院主办的第二届世界中国学论坛上说,中国的崛起以及它作为一个军事大国的态势,产生了自苏联解体以来,第一次出现一个潜在影响势力均衡的力量。美国、日本和中国因此在小心翼翼的互相监视。
他说,美国五角大楼一方面非常乐意看到中国在今后几年将集中关注国内问题,但也把中国的快速增长和近年来在军事开支上的大规模增长,视为影响势力均衡力量的威胁。
“中国和日本也互相提防。这是在近现代史上,中国和日本首次同为强国。但只要在任何情况下,各方都能保持谨慎和透明,情况还是容易控制的。主要的危险是对台海战略的误判,就可能会卷入一场不必要的冲突。美国、中国、日本以及现在的印度,越是了解彼此的力量和意图,亚洲也就越稳定。”
卜厉德曾在1973至1974派驻北京任美国驻华使馆的首批官员。1972年美国总统尼逊访华的破冰之旅,卜厉德也随行。他目前是亚洲协会名誉会长,一直很关注中日关系。昨天在论坛上受访时,他表示希望未来的日本新首相安倍晋三,能为陷入低谷的中日政治关系带来新的突破。“否则也胶着太久了,不是好事。”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