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关系陷冰点 小泉正式下台不悔参拜靖国
【网讯】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将于周二(26日)正式下台,结束自己长达五年多的首相生涯。自2001年上台以来,小泉坚持参拜靖国神社,引来中国与韩国的强烈不满,中日、日韩关系陷入冰点。但在任满前一日,小泉仍然批评中国和韩国就日本领导人参拜靖国神社小题大做,并导致双边关系恶化。
小泉:我不后悔
英国广播公司报道,在即将卸任的前夕,小泉大发牢骚,批评中国和韩国不应该为了他个人的行为,让彼此关系陷入冰点。小泉说:“我并不后悔,我认为我们需要与中韩建立关系,不是我拒绝跟中韩举办高峰会,我想知道因为这个问题让两国不对话是否正确,时间久了就会真相大白。”
自2001年上台以来,小泉积极推行经济改革并与加强了日本与美国的双边关系。在伊拉克和朝鲜问题上,小泉领导下的日本政府也表现出对美国的支持。
报道说,小泉在任期间最突出的成就在于推动日本进行经济改革,以及提升日本的国际形像。文章说,小泉秉直的作风和花白的长发,与他的前任们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离婚后一直单身的小泉,甚至还成为了很多日本女性仰慕的对象。
然而小泉最大的政治败笔却在亚洲。由于小泉在首相任内六次参拜供有二战甲级战犯牌位的靖国神社,让中国与韩国大感不满,拒绝与小泉政府举行高峰会。尽管如此,小泉在即将卸任的前夕,仍不后悔参拜靖国神社,表示执政五年的功过对错,时间会做出证明。
美国不再沉默
甚至长期对日本对待历史的态度采取沉默的美国也开始发出批评。日前,美国众议员汤姆?兰托斯在众议院国际关系委员会举行的听证会上表示,小泉参拜靖国神社不但伤害了东北亚国家人民的感情,而且其所导致的地区局势紧张也损害了美国的利益,所以,下任日本首相必须停止这种行为。
美国《华盛顿邮报》25日发表社论,指出日本未来的首相“必须诚实对待历史”。社论说,即将卸任的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坚持参拜供奉有二战甲级战犯牌位的靖国神社,以及在其担任首相期间,通过政府批准的部分教科书粉饰日本战争记录的做法,不必要地激起中国和其它邻国的强烈不满。
社论指出:“如果日本无视自己过去的错误”,“那么日本维护自身安全和解决外交难题的努力将引起邻国的紧张,从而破坏地区安全,而不是促进地区安全”。
安倍政治空间大
对于小泉的接班人安倍来说,改善日本与邻国的关系将成为其日程表上的紧要议题。分析认为,强硬到底的小泉同时给了安倍以最大的政治空间。
自当选日本自民党总裁后,安倍访华的消息频传,虽然中国与日本政府均未就此予以证实,但可以肯定的是,在后小泉时代,两国表达友好的愿意将更强烈。日本经济产业相二阶俊博在这一敏感时期访华,并为安倍传话便是一例。
正在中国访问的二阶俊博25日在湖南长沙同中国副总理吴仪举行了会晤。二阶在会晤中便传达了自民党新任总裁安倍晋三的话,称“日中关系极为重要,为促使两国关系进一步发展,我们将不惜一切努力”。吴仪回应说,中方期待日本新政府能为中日关系打开新的局面。这是安倍就任新总裁后,日中之间首次举行部长以上级别的会晤。
中日转温路难行
分析认为,即便是两国均表示友好,也并不意味着两国关系在短时间内即可转温。25日下午在日本举行的中日副外长级战略对话仍未就两国首脑会晤达成共识。据日本共同社的消息说,虽然会谈中双方都围绕重开日中首脑会晤的问题展开了磋商,但未获结论。战略对话将于26日之后继续进行。
日方称,对于即将在26日就任日本首相职位的自民党新总裁安倍晋三今后是否会参拜靖国神社一事,戴秉国在同麻生的会谈中重申,这是改善日中两国关系的政治障碍。此言表明解决日本首相参拜靖国神社的问题仍然是举行日中首脑会晤的“前提条件”。(上图:小泉:我不后悔;下图:小泉今年8月15日再次参拜靖国)
中日未能就峰会问题取得突破
据日本媒体称,日本外相麻生太郎与中国外交部副部长戴秉国25日在日本外务省的会谈期间未能在首脑峰会问题上取得突破。
共同社消息称,会谈前,日本外务事务次官谷内正太郎也和戴秉国继23日后再次举行副外长级对话。
据日方称, 虽然在上述两次会谈中,双方都围绕重开日中峰会问题展开磋商,但未获结论;不过,双方战略对话将继续进行。
外界将这次会议视为日中两国试探彼此在"后小泉时代"来临之际的态度。分析人士认为,小泉纯一郎将在26日交棒,中国相当希望能够知道安倍晋三的态度。
另据日方称, 对即将在26日就任日本首相的自民党新总裁安倍晋三今后是否会参拜靖国神社一事,戴秉国在同麻生的会谈中重申,这是改善日中两国关系的政治障碍。
这也就是说,至少从中方立场上来看,解决日本首相参拜靖国神社问题仍是举行日中峰会的"前提条件"。
小泉自辩
即将离任的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稍早也在接受媒体访问时再次批评了中国与韩国领导人拒绝与他会晤的做法。
小泉表示,"历史会证明我是正确的"。
不少国际通讯社都评论认为,小泉执政五年以来,外交上最大的遗憾就是与两大东北亚邻国的关系搞得很僵。
小泉纯一郎作为日本政府三十年以来在任时间最长的首相,因多次参拜具有争议性的靖国神社而导致与邻国关系每况愈下。
小泉在离职记者会上表示:"当说到中国和南韩的问题时,我认为历史会证明他们是错误的。"
小泉说:"日本国民明白我参拜的目的是悼念战争亡灵,而不是美化战争。难道因为意见有别就拒绝会晤是正确的吗?答案早晚会清楚的。"
小泉在记者会上还为自己一些有争议性的国内政治经济政策作出辩护,他认为决定都是他"不得不做出的。"
安倍就任
安倍晋三即将就任日本首相前夕,正在访华的日本经济产业大臣二阶俊博早间也向中国副总理吴仪表示将积极发展中日关系。
二阶俊博说,中日关系极为重要,他将尽一切努力发展两国关系,而吴仪也回应表示,期待安倍政权上台之后,成为中日关系的新起点。
二阶俊博这次是应中国商务部部长薄熙来今年五月京都会谈时的邀请,参加在湖南长沙举办的中国中部贸易投资博览会。
与此同时,中日两国在日本也举行了副外长级会议, 中国副外长戴秉国和日本外务省次官谷内正太郎分别代表日中两国进行"战略对话"。
中国方面要求安倍晋三必须明言就任之后,不会参拜靖国神社;但是安倍晋三至今仍不愿在参拜靖国神社问题上明确表态。
麻生太郎期望尽快与中方开峰会
(东京讯)明报即时新闻网消息,留任的日本外务相麻生太郎表示,日后会致力於修补与中国关系,期望可以尽快与中方召开峰会。
麻生表示,东京对召开峰会一向都持开放的态度。他说,中日经济关系目前正处於高峰,文化上的交流也十分之多,在新任首相选出的这一刻,日方会致力促成新任首相安倍晋三和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的峰会。
安倍晋三当选第90任日本首相
(东京讯)新华网消息,日本众议院今天下午进行了首相提名选举,自民党新总裁安倍晋三在选举中获得过半数选票,当选第90任日本新首相。
安倍公布新内阁名单
(东京讯)明报即时新闻网消息,日本首相安倍晋三上任后宣布内阁名单,大部分前首相小泉纯一郎的内阁成员都没有有留任。
新内阁成员包括:
总务大臣─菅义伟、法务大臣─长势甚远、外务大臣─麻生太郎(由小泉内阁连任)、财务大臣─尾身幸次、文部科学大臣─伊吹文明、厚生劳动大臣─柳泽伯夫和防卫厅长官─久间章生,等。
麻生续任日本外相 称将致力促成安倍胡锦涛峰会
【网讯】日本新任首相安倍晋三26日改组内阁,其中麻生太郎一如所料再次担任外相。继任的麻生表示,将要面对如何处理与中国和韩国的关系,并尽快与中方召开峰会。
中评社报道,在外交政策上属鹰派,在经济政策上立场较模糊的安倍,在当选首相后,立即将其所信任的自民党中坚分子麻生揽入他的第一个内阁。留任日本外务相麻生太郎当天表示,日后会致力于修补与中国关系,期望可以尽快与中方召开峰会。
麻生还表示,东京对召开峰会一向都持开放的态度。他又说,中日经济关系目前正处于高峰,文化上的交流也十分之多,在新任首相选出的这一刻,日方会致力促成新任首相安倍晋三和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的峰会。
他告诉记者:“在许多意义上,是小泉与胡锦涛处不来。但是我们已有了新首相安倍,做为外相,我将努力实现安倍与胡锦涛的高峰会。”他表示,这项高峰会可能在11月于越南举行的亚太经济合作会议非正式领袖会议会外举行。
分析称,直率敢言、立场保守的安倍晋三在当选日本最年轻的首相后,必将肩负着与中国为首亚洲邻邦改善紧张关系,并增进与美国联盟关系的重任。
安倍晋三当天当选成为日本第90任首相,众议院的投票中,476众议员的投票中,有339人支持安倍出任首相。当议案通过后,安倍起身,向在场的议员鞠躬四次致谢。
另外,在新宣布的安倍内阁中,大田弘子担任经济财政大臣,她是政策研究大学的教授;前防卫厅长官久间章生将出任防卫厅长官;前副外相盐崎恭久出任官房长官。
对于安倍晋三就任成为新日本首相,中国外交部发言人秦刚26日表示,希望日本新一代的领导人为改善和发展中的关系作出努力,希望安倍就重视亚洲外交政策言论,言行一致。
秦刚当天指出,中方近年已就发展中日关系提出一系列重要主张,希望日方能够充分理解,北京方面用心良苦,并能够确实遵守以史为鉴,面向未来。
日本自民党干事长中川秀直:日中关系肯定改善
【网讯】日本执政党自民党高级官员日前表示,中日关系会出现改善。新任自民党干事长的中川秀直星期天(24日)表示,他认为中日双方关系肯定会开始改善。美国之音25日报道说,由于日本政府高级官员参拜供奉着战犯灵位的靖国神社而造成的中日政治关系僵持状态是否会出现松动现在还不清楚。有专家指出,中日关系会改善,但不会根本改善。
报道说,作为即将担任日本新首相的安倍晋三的最亲密的顾问,中川秀直星期一上午被提拔为在自民党内具有实权的干事长。
近年来,由于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反复参拜供着十几个战犯灵位的靖国神社,中国和韩国等当年遭受日本侵略和奴役的国家拒绝跟日本进行政府首脑会谈。
在日本跟中国经济关系密切的情况下,日本国内许多人担心,日中政治关系的冷淡会给日中经济关系造成不良影响,损害日本的利益。因此,日本各界出现要求政府采取切实措施改善日中关系的呼声。
升官前景明朗化 参拜态度模糊化
在这种呼声中,原先对日本政府高级官员参拜靖国表示直言不讳的支持的安倍晋三,随着就任下届首相的前景的明朗,对参拜靖国神社的态度也模糊起来。
作为安倍晋三的亲密顾问,中川秀直在今年二月作为执政党自民党的政治调查会长访问了中国,就日中关系问题跟中国方面进行了沟通。
中日关系会改善 但不会根本改善
对于中川秀直说日中关系必定会开始改善的说法,在日本的日中关系问题专家杨中美博士说,安倍晋三现在显然在修改小泉纯一郎那种在敏感的靖国神社参拜问题上直接挑战中国的做法,采取了模糊暧昧的政策。但是,问题的根本没有解决,因此他对中川的说法持怀疑态度:“所以,我对他的发言抱着怀疑的态度。我觉得日中关系会有所改善,但是不会根本改善。”
杨中美所说的日中之间根本的问题,是中国方面所说的日本政府高官参拜靖国神社的问题。中国认为,日本政府高官参拜供奉着战犯灵位的靖国神社,是日本对过去侵略邻国战争历史缺乏反省的表现。而小泉以及日本民族主义者则认为,日本政府官员参拜靖国神社,并不是为了参拜战犯,而是为那些为国捐躯的战争死者祈祷,为和平祈祷,是日本的内政,别国无权干涉。
上周,中国外交部发言人秦刚在安倍晋三就任自民党领袖的时候再次表示:“我们希望日本自民党新领导人言行一致,为改善和发展中日关系做出切实努力。”
观察家们普遍认为,中国所说的日本方面为改善中日关系应当做出的切实努力,是指日本政府高级官员停止参拜靖国神社。
目前,日本和中国正在东京举行副外长级别的会谈,讨论日中关系。现在还不清楚安倍政权对这个问题会如何处理,中国方面是否会接受他的战略性模糊政策。
安倍:“不遗余力”改善日中关系
Gro?ansicht des Bildes mit der Bildunterschrift:
日本众议院正式会议9月26日下午进行了首相提名选举,自民党总裁安倍晋三获得过半数选票,当选第90届日本首相。新当选的安倍称,他将“不遗余力”地改善日中两国恶化的关系。中国方面表示,期待日本新政府能为中日关系打开新的局面
正在中国访问的日本经济产业相二阶俊博在会晤中国副总理吴仪时,转达了日本新当选首相安倍晋三的话,称“日中关系极为重要,为促使两国关系进一步发展,我将不遗余力”。吴仪表示,中国方面期待日本新政府能为中日关系打开新的局面。
与此同时,中国外交部副部长戴秉国在东京与日本外务事务次官谷内正太郎举行会谈,希望可以为中日领导人峰会铺路,在日本新一届领导人上台后缓解两国紧张的双边关系。
此前,中国外交部发言人秦刚就安倍晋三当选日本自民党新总裁发表简短评论时表示,中方一如既往高度重视中日关系。安倍成为日本自民党新的党首后,中方将听其言,观其行。他说:“我们希望,日方能够以实际行动,兑现其作出的重视中日关系的承诺以及在历史问题上作出的反省和道歉,为中日关系的改善和发展创造条件。”
日本《东京新闻》发表文章指出安倍首相在外交上面临的最大课题就是修复目前极度恶化的日中关系;而修复关系的关键,是能否恢复双方的首脑会谈。恢复首脑会谈的关键,就在于“靖国问题”。
另有消息称,安倍晋三昨天任命中川秀直担任自民党二号人物——干事长。62岁的中川秀直与安倍在自民党内同属一派,并且被称为安倍晋三的精神导师。上周日中川在会见中国副外长戴秉国时,也讨论了恢复中日首脑会晤的问题。他在当天说:“(两国之间的)情绪已经开始变得积极起来,我想日中关系将得到改善。双方努力在今年年底前实现首脑会晤非常重要。”
由于日本前首相小泉纯一郎每年参拜供奉有二战甲级战犯牌位的靖国神社,中日政府之间的高层对话被迫中断。中国方面一直强调,中日关系恶化是由于小泉参拜靖国神社造成的。日本部分媒体认为此种说法是“借题发挥”,只是中国政府利用民族主义情绪转移民众对国内矛盾的注意力。对日本新首相安倍有意改善日中关系的表示,中国国内新闻网站的网民评论多为“日本人擅长花言巧语”、“日本人又在忽悠”、“善良的国人,不应相信鬼子,坚决抵制日货”……由此看来,中日两国民间加强对话,增加相互认识,提高信息透明度,对改善中日关系更显出其必要性。
中美对话机制不确定因素:铁娘子吴仪已近退休
【网讯】美国财长鲍尔森访华四天,以温和立场获得中国善意响应。除了人民币升幅达0.3%之外,鲍尔森更和国务院副总理吴仪一起宣布启动“中美战略经济对话机制”,探讨两国共同关切的经济问题。鲍尔森自言,访华成果已超过预期。但分析称,有中国铁娘子之称的吴仪已近退休之龄,是这个刚建立的长期对话机制的不确定因素。
英国《金融时报》报道,无可否认,作为中国在2001年加入世贸组织的主要谈判代表,吴仪重实干、善调停、不说废话的作风,颇受美国官员敬重。鲍尔森的随员对于由吴仪出任经济对话机制的中方代表,亦表现雀跃。美国财政部发出的声明就声称,吴仪“在中国经济各方面拥有全权决定的权力”。
报道认为,吴仪今年11月就年届68岁。对于未能进入最高权力核心中央政治局常委的官员来说,这已是不成文的退休年龄。
中美双方在20日正式启动的中美战略经济对话机制是由美方提出、中方同意,此对话机制旨在改善双方的成熟而长期的经济关系,不会直接解决中国的人民币升值和令美国政府烦恼的其它短期问题。据了解,对话一年两次,轮流在两国首都举行,将由美国财长鲍尔森和中国负责贸易和外商投资政策的副总理吴仪牵头。
对此对话机制的启动,中美两国均表示乐观。胡锦涛主席和布什总统都十分支持中美战略经济对话,并将在对话中发挥积极作用。一位美国官员表示,这种机制在美国国际经济关系史上是“头一例”。她称,美国希望与中国建立一种“成熟”和长期的经济关系,就像美国与欧洲的关系那样。她表示,进行对话的主意来自鲍尔森,然后美国总统布什(George W. Bush)在8月21日与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通电话时做出了提议。
选举年影响 美国参议院惩罚中国议案或胎死腹中
【网讯】美国参议院按照计划将在本周就对中国产品征收惩罚性关税的议案进行表决。目前支持和反对这项议案的力量正在展开最后角力,鹿死谁手尚未可知。有美国研究学者透露,提出议案的美国参议员舒默已经表示,该议案可能会胎死腹中。
议案命运成焦点
美国之音报道,美国财政部长鲍尔森访华回来马上就得面对一个严峻的挑战,如何说服参议院取消对舒默-格雷厄姆议案的表决。这个议案提出,如果中国不能兑现它承诺的要解决货币失衡问题,美国就应该对来自中国的进口产品征收27.5%的关税。
鲍尔森在上周对中国的四天访问中跟中国敲定了建立双边战略对话机制,并运用其在中国广泛的人脉关系为解决两国间存在的棘手问题、确保两国关系长期稳定发展奠定了基础。人们普遍担心,惩罚中国的议案如果通过而成为法律的话,鲍尔森这次访问所取得的成果将会前功尽弃。
因此,这个议案的命运就成为各方在本周关注的焦点。从目前的情况看,这个议案是否会如期付诸表决还存在一定的变数。鲍尔森已经明确表示,他将同国会的人沟通,争取劝阻参议院取消表决制裁中国的议案,给他时间,观察刚刚启动的全面推动美中关系发展的新战略的执行效果。
议案或胎死腹中
卡托研究所副所长多恩透露说,他星期五在跟舒默参议员办公室通话时得知,议案可能会胎死腹中。多恩说:“实际上,我们今天跟舒默参议员办公室通过话。他们表示不打算把舒默-格雷厄姆议案付诸表决。我们得到的印象是,他们将要在这个月底递交议案进行表决。显然,他们在这个问题上后退了。他们可能会感到在这个时候对这个议案付诸表决会让他们感到难堪。白宫和财政部都不支持这个议案,通过的可能性很小。”
表决或如期进行
但是,美中经济与安全审查委员会主席劳伦斯?沃泽尔(Larry Wortzel)表示,他估计,参议院对这个议案的表决可能会如期进行。他说:“我认为表决是会进行的。当然,没有百分之百的把握。安排投票是行得通的,投票通过也是完全有可能的,因为众议院不大可能通过类似的议案。”
沃泽尔介绍说,舒默-格雷厄姆议案在9月22号获得参议院一致同意要在9月底进行两个小时的辩论,然后进行表决,这个安排应当不会变化。沃泽尔还没有得到舒默办公室的最新消息。他表示,如果多恩确实得到了舒默办公室的最新立场,他也表示尊重。
舒默期待晤鲍尔森
格雷厄姆参议员办公室发言人韦斯?希克曼表示,舒默和格雷厄姆两位参议员25日在《华尔街日报》发了一篇文章,表达了他们的最新立场。舒默和格雷厄姆在文章中强调了他们在争取中国调整汇率问题上所做的努力和对中国行动迟缓的遗憾。他们表示耐心已经用光,现在该是美国采取行动向中国发出强烈信号的时候了。
不过,这两位参议员似乎也并没有把门关上。他们表示,他们也在期待跟鲍尔森会面,希望能够从鲍尔森那里听到一些从中国带回来的好消息。
沃泽尔:选举年的影响
美中经济与安全审查委员会主席沃泽尔说,鲍尔森访华之后反对这一议案的力量加强了,鲍尔森对议员们做工作之后引起某些变化也是在情理之中的。
他说:“我认为,鲍尔森这次中国之行结束后,反对这个议案的压力增加了。但是,我从一些行业杂志的分析文章中看到,这个议案要在参议院通过会是非常容易的,原因是众议院没有机会进行类似的投票,所以这个法案今年要成为法律是不可能的。”
沃泽尔说,今年是选举年,参议院通过这个议案会让参议员们从他们的选民们那里得到一些支持,而不用担心这个议案一旦变成法律而给美中关系造成大的影响。他说,这个因素容易促使参议员们投票支持这个议案。
《华尔街日报》的报道说,参议院多数党领袖比尔?弗里斯特正在争取双方妥协,同意把这一议案的表决推迟到中期选举之后再进行。
产业界:积极活动施加影响
与此同时,产业界也在积极活动,对这个议案的表决施加影响。美国商会、美国工商企业圆桌会议等向国会表达它们的反对意见。
美国消费电子协会也向国会致信,敦促参议员们投票反对舒默和格雷厄姆提出的议案。信中指出,这一议案实施之后,美国消费者将要为中国商品支付更高的价格,比如,平面电视的价格将会从现在的1295美元提高到1651美元,MP3播放器的价格将从218美元提高到277美元,数码相机的价格将从299美元提高到381美元。
更重要的是,消费电子协会认为,这种惩罚性关税在实际上会对中国正在进行的金融体系改革、汇制改革产生副作用,进一步推迟人民币自由兑换的日期。
鲍尔森:新“中国通”主导美国对华政策
美国政府中有不少精于中国事务的“老手”,对中美关系、特别是对中国政治和社会有深刻的了解。但是,由于他们大多出身于中国开放和经济崛起之前,所以其对华政策思维和眼界,往往受到过去经历和意识形态的限制。最近两年,布什政府中出现了一小批有别于老“中国通”的“新手”,不仅别开生面,很有生气,而且其视野、思维和言行风格也令人刮目相看。
新加坡《联合 早报》日前发文指出,美国政坛近期对华政策实权人物新老交替的变化看,两个人先后被延揽入阁,进入白宫最高决策机制:其一是前第一副国务卿佐利克,其二是不久前访问北京的财政部长鲍尔森。
思维与中国完全同步
2005年1月,佐利克从贸易谈判代表的位置上被国务卿赖斯请入国务院,主管中国和东亚事务。短短八个月之后,他便与中国第一副外长戴秉国展开了双边战略对话,并在一次对华政策演说中,提出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利益攸关方”的概念,对中美关系发挥了相当积极的影响。
今年6月下旬,享有“对华政策沙皇”美誉的佐利克宣布辞职。对此,笔者曾在评论中表示惋惜,并对中美未来交往能否保持平稳提出了担忧。的确,从近三个月以来的情况看,佐利克所留下的中美战略对话的真空至今还没有填补,国务院团队中也没有出现一个类似的重量级决策人物。
然而,令人惊奇的是,在正统的外交团队之外,竟然冒出了一位响当当、超一流的“中国通”,他就是刚在7月份才进入布什内阁的财政部长鲍尔森。
与佐利克一样,鲍尔森也出身于财经界,并在这种背景下与中国社会的上中下层,进行了更为广泛而深刻的接触。与传统的“中国问题专家”相比,鲍尔森并没有接受过相关的训练,但其政治嗅觉和外交敏感度都毫不逊色。
作为高盛投资公司的主席和总裁,鲍尔森曾经访问中国超过七十次,其见识和思维与快速发展的中国完全同步。难怪他对中国的了解比一般外交家更为全面、真切和深刻,观察中美关系的视野也更加开阔,态度更加务实。
比老牌政治人物更有智慧
事实上,也确实如此。鲍尔森为此次中国之行所作的准备和铺垫,比国务院的外交官们更为宏观和周到,甚至比台面上的老牌政治人物更有政治智慧。
在离开华盛顿一个星期之前,即9月13日,鲍尔森在华盛顿特别就中美关系(不单是经济贸易)发表了一篇政策性演说,作为此次访问的基调。
他重申了佐利克“利益攸关方”的概念,支持中国在国际金融和贸易体系中发挥领导者角色。他反对在人民币汇率问题上对中国一味施压,认为双边贸易纠纷并非是两国之间的争执,而是各自国内保护主义与自由贸易势力之间的分歧。
他还强调,此次在北京要传达的信息就是“祝中国成功”,强调华盛顿不应担心中国会超越美国,反而应担心中国的开放与发展局面出现停滞。
在新加坡出席IMF和世界银行大会期间,鲍尔森继续为访华行程作气氛上的铺垫。在被媒体问及人民币问题时,他说中国已经是世界第四大贸易体,若其他国家试图决定中国的汇率,那会显得“自大傲慢”。
在离开新加坡之前,他独自与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举行晚餐。此后,他以非同寻常的政治姿态,首先前往杭州,在周恩来当年会晤基辛格的西湖宾馆,与他的老友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举行会晤。
不论是以初入政坛的“浅薄”资历来衡量,还是以财长身份来看,鲍尔森的上述政策言论和十足政治家意味的行程安排,都已经超出了人们的想象。环顾美国政坛上的众多高官,除了鲍尔森之外,大概不会有另外一个人能够以如此谙熟中国政治的行为方式,来苦心经营和履行自己的职责。
美国国务院相形见绌
在主观上,鲍尔森在对华外交上应该毫无越俎代庖的意图,但在客观上,他的这些表现确实使美国国务院的角色相形见绌。对中美整体关系来说,这应该是一个好事。
当前的中美经贸关系正变得日益复杂,在两国交往中的分量也越来越重。美国需要鲍尔森这样善于与中国打交道的重量级决策人物,无论是以什么身份走到中美外交的前台,都是顺理成章的。只是很可惜,在国务院,鲍尔森还缺少一个像佐利克那样的搭档。
鲍尔森此次在北京访问第一天,便与中国副总理吴仪宣布启动“经济战略对话机制”,这不只是两国副外长级战略对话的扩展,更是这个对话机制的提升。根据安排,吴仪和鲍尔森将每年举行两次经济战略对话,两国国家元首将分别出席。其层级和重要性,已经超越了佐利克和戴秉国之间对话机制。
在此必须强调的是,两国开展经济战略对话的建议,是鲍尔森就任财长不久之后,向布什总统提出的。布什随即在8月21日打电话给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正式向中方提出这一倡议。在对华决策中,鲍尔森在布什政府中的影响力,由此可见一斑。
在华盛顿政坛上,类似鲍尔森这样的新式“中国通”,现在还为数不多。但可以肯定的是,随着中美经贸利益的重叠越来越普遍,具有丰富“中国经历”和中国背景的新时代官员,将会不断地崭露头角。这是美国利益所需,也是中国崛起之必然。
中美关系跌荡起伏 见证人:整体方向乐观积极
【网讯】多位亲身参与中美建交历史进程的前美国官员指出,自尼克逊总统的破冰之旅以来,来自两党的七位总统都保持了重视中美关系的政策,因此,尽管中美关系有跌荡起伏,但是整体的方向仍然是积极、乐观的。
《日报》报道,美国国务院历史学家办公室日前公布《美国1969-1976外交关系第17卷:中国1969-1972》,解密了冷战时期中美两国关系正常化这一重大历史转折时期的重要文献。美国国务院为此于24日举办题为《转变冷战:美国和中国 1969-1980》的中美关系研讨会。多位亲身参与这一历史转折的当时者齐集,回顾尘封往事,探讨中美关系的发展。
曾担任“911”委员会委员以及总统外国情报顾问董事会成员、现任国务院高级政策顾问的泽里科夫在大会上致词。他谈到尼克逊任总统1972年访华前后的美国外交政策、中美邦交正常化的历史背景和深远影响、以及近三十五年来中美关系的发展。他表示,多年来,美国领导人一直希望看到一个强大和独立的中国,以及由此带来的亚洲地区的稳定,“这也符合中国人民的利益”。
对于中美关系的发展,泽里科夫最后强调,希望中国政府做出正确选择,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积极的作用,成为“负责任的利益攸关者”。
“一条宽阔的通向平等、合作、友谊的高速公路就在你们的面前。这条路上所有的障碍都已经被清除了,剩下的障碍只有你们可以清除。如果你们以理解、慷慨、和善意的态度和其它国家合作,你们就可以清除这些障碍。理解、慷慨、和善意都是你们人民的质量,我们要求你们把这些质量也放到政府的政策之中。”
之后,当年见证1972年尼克松访华前后这段中美关系史上最重要一段时期的美国政府要员纷纷回顾了往事,提到了包括他们与当时的中国领导人包括毛泽东、周恩来、以及邓小平接触中的一些趣事,并对中美关系做出了评估。
出席讨论会的包括老布什及福特总统任内的国家安全顾问斯考克罗夫特;卡特时期的总统国家安全顾问布热津斯基;尼克逊总统1972年访华时的美方翻译,后来担任国务院中国处处长和助理国防部长的傅立民;前国家安全委员会成员、当年国务卿基辛格的特别助理罗德、以及前国家安全委员会成员、曾任国务院难民项目助理副部长和副部长的斯迈泽。
他们一致表示,自美中邦交正常化之后,两国关系虽然出现过上下波动,但是总的来说,是持续发展的。斯考克罗夫特称对中美关系的发展“持乐观态度”。
威慑中国和反恐:拉姆斯菲尔德两手都要硬
美国联邦学会防务创新项目主任卡尔·康奈特近来撰写了《威慑中国和打一场长期战争》一文,指出拉姆斯菲尔德把“反恐战争”和“加大对中国的威慑”作为指导美军未来发展方向的两项主要战略。纵观“911”以来美国国家安全战略和军事战略,全球性反恐战争和威慑中国确实已成为其中的两条主线。但结合美国反恐战争遭遇的尴尬,以及中美关系的现状,拉姆斯菲尔德很有必要对国防部的战略指导原则进行修正。
对中国充满戒心
国际先驱导报发文说,力主发动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的拉姆斯菲尔德曾表示,美国反恐战争成败的衡量标准,是看美国击毙和成功阻吓的恐怖分子是否超过他们新招募的人数。而据美国民主党9月5日公布的《新保守主义》报告,伊拉克的叛乱分子已经由2003年的五千人,激增到今年的两万人。基地组织成员也从2001年的两万人,扩充为目前的五万人。还令拉姆斯菲尔德揪心的是美军在伊拉克的伤亡人数不断攀升。因此,加强“反恐”无疑是美国的主要战略之一。
然而拉姆斯菲尔德对中国的“关注”并未因反恐而松懈。今年的《四年防务评估报告》就忧心忡忡地指出,“在大国和新兴国家中,中国最有潜力在军事上与美国竞争,并采用破坏性的军事技术”。美国国防部2006年度《中国军事力量年度报告》中将中国定位为“一个正在崛起的、发展方向不确定的国家”,认为“中国在发展导弹以及其它针对台湾的军事力量方面从未放松过,随之而来的是,军力平衡被打破,向着有利于大陆的方向倾斜”。
拉姆斯菲尔德一直对中国充满戒心,在亚太地区不断加强威慑中国的力度。除了提升美日军事同盟的地位,加强美国与印度、蒙古、澳洲等中国周边国家之间的联系,致力于扩大在东南亚,特别是马六甲海峡附近的军事存在之外,美军今年持续增兵关岛以防范中国的新动向。
应反思“冷战思维”
事实上,“911”之后,在反恐、防止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和伊朗核问题上,美国都得到了中国的积极合作与帮助。在朝鲜半岛核问题上,中国还主办了五轮六方会谈。在美国已把中国视为“负责任的利益攸关方”的背景下,在中国仅以相当于美国6%的军费来保卫与美国面积大致相当的国土、美国的人均国防开支为中国的77倍等基本事实面前,拉姆斯菲尔德是该反思其威慑中国的“冷战思维”了。
当然,作为美国军工集团的代言人和推销商的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自然不会放过任何一个增加美国军火销售的机会。常把“中国威胁论”和打一场“长期的反恐战争”挂在嘴边的最直接好处,就是美国军费的连年攀升,美国继续保持其全球最大军火销售商的地位,并不断把大批陈旧、退役武器卖给台湾以赚取巨额利润。只要美国的外交政策继续被美国“军工铁三角”,即以国防部为代表的联邦政府部门、以参众两院军事委员会和拨款委员会中的国防事务小组委员会为主的国会部门,以及国防工业实体把持,拉姆斯菲尔德的“两手抓”——反恐战争和威慑中国,也会继续实施下去。
吴邦国会晤南非国民议长 敲定中非定期交流机制
【网讯】中国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吴邦国25日下午在人民大会堂与率团来访的南非国民议会议长姆贝特举行了会谈,就进一步深化双边关系、议会交往和共同关心的重大问题深入交换了意见,达成重要共识。中国全国人大与南非国民议会定期交流机制也正式启动。
新华网报道,在当天的会谈中,吴邦国评价两国关系时说,发展同包括南非在内的非洲国家关系是中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立足点。两国建交以来,双方高层交往频繁、政治互信不断增强,在涉及对方关切的问题上相互理解和支持,在国际事务中也保持了密切磋商与配合,经贸互利合作成效显著,南非是中国在非洲最大贸易伙伴,双方的交流给两国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中国高度重视与南非的关系,愿与南方共同努力,推动双方平等互利、共同发展的战略伙伴关系不断向前发展。
在谈到议会交往时,吴邦国说,国家关系的发展需要两国议会的参与和支持。双方即将签署建立定期交流机制谅解备忘录,是两国议会交往中的重大事件,对深化双方的交流与合作必将产生积极影响。
为充分发挥定期交流机制的作用,吴邦国提出四点建议:一是在定期交流机制框架下统筹安排议会各层次、各领域的友好交往;二是选择共同关心的议题,开展实质性的交流;三是通过交流机制,推动务实合作;四是促进政党、地区间的友好交往,增进两国人民间的友谊。
关于中非关系,吴邦国指出,今年是新中国与非洲国家开启外交关系五十周年。半个世纪以来,中国与非洲各国风雨同舟、患难与共,友好合作关系不断发展。中国高度重视与非洲的团结合作。今年初发表的《中国对非洲政策文件》受到非洲国家普遍欢迎。在中非双方共同努力下,中非合作论坛已成为中非开展对话与合作的有效平台。今年11月将在北京召开的中非合作论坛峰会暨第三届部长级会议,将是中非关系史上的一次盛会。中国愿同非洲各国加强协调,充分沟通,密切合作,共同办好这次峰会,谱写中非友好合作的新篇章。
姆贝特回应说,此次率领由南非各党派议员组成的代表团来访,再次表明发展对华关系是南非各政党、朝野各界的共识。议会交往是国家关系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对推动国家关系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而且对增进两国人民相互了解至关重要。双方即将签署的建立定期交流机制的谅解备忘录,为加强两国议会交往开辟了新的空间、增添了新的活力。她表示,南非国民议会将继续发挥在非洲议会组织中的作用,积极推动非中关系的深入发展。
会谈结束后,吴邦国和姆贝特共同签署了中国全国人大与南非国民议会建立定期交流机制的谅解备忘录。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司马义?艾买提等出席了会谈和签字仪式。
施密特在“邻国-中国”一书出版会上讲话
德国之声:周日(9月24日)在汉堡塔利亚剧院举办的时代周报文学论坛上正式推出德国前总理施密特与记者合著的“邻国中国”一书。在这个推介会上,施密特发表讲话,他要求人们怀着敬意去看中国的经济发展,而不要惊惶失措,“惊惶不会导向发展和技术进步。”他认为,也不能让中国来承担德国和欧洲的问题的责任,“失业的责任是我们自己的。”他说,这种观念不仅适用于在看中国的时候,而同样适用于看拥有13多亿人口的穆斯林社会的时候,“西方的自以为是是糟透了的东西。”
施密特指出,不能以衡量欧洲的尺度来衡量中国。两个文化是不能相比较的。但施密特也指出,中国现在存在一种“意识形态真空”。共产主义意识形态无法再用了,却又没有任何宗教或者其它政治意识形态可以取而代之。
在不久前接受德国之声中文网访问时,施密特比较详细地谈了他这方面的观点。
以英日为核心的美国新联盟战略对中国的意义
实际上,从伊拉克战争开始,美国在寻找反恐联盟上遇到很大的困难。当美国的反恐政策得不到联合国支持时,美国就转向了欧盟;但当像法国和德国那样的欧盟国家也不支持美国时,美国就干脆转向单边主义。当然,单边主义并不是说美国单干,而是说,美国拉上少数几个传统盟国,在美国的主导下,实施反恐战略。这就是美国新联盟战略的起源。
《联合 早报》评论指,欧洲的英国和亚洲的日本成为美国新战略的核心并不是偶然的。英美的历史关系深厚,两国关系一直是跨大西洋联盟的轴心。日本尽管在二战中是美国的敌人,但在战后,美国一手扶助日本。在以往的半个多世纪中,双方发展出了根深蒂固的战略关系。除了战略考量,这个新联盟还有以意识形态上的因素,即所谓的民主自由意识形态。
冷战因为东欧的民主运动而结束,美国也以推动民主为冷战后其国际战略的重点。民主至少被用来论证美国国际战略的合法合理性。所以,尽管美国发动对阿富汗和伊拉克战争有其他复杂的战略动机,但论证其合法性的则是传播和扩张民主。
美国的这种新联盟对中国的影响不可忽视。在欧洲,英国自反恐战争以来,一直和美国站在最前沿。在全球推行民主方面,英美两国步调一致。在概念上,英国甚至经常走在美国的前面。在和中国有关的问题上,例如香港和台湾问题上,英国和欧盟其他国家的分野相当明显。但在总体上,英国的行为还算比较节制,这主要是英国所面临的来自欧盟其他各国的制约及其英国自身在对华关系上对商贸利益的关切。尽管欧盟成员国都是主权国,但欧盟的机制对各成员国还是有所制约的。英国所实行的外交政策不可能过于背离欧盟其他成员国。在对华关系上,英国和中国其实也没有任何直接的战略竞争。况且,中英紧密的商贸关系对两国都是互利的。
在亚洲则不一样了。美国试图扶助一个以日本为核心的亚洲联盟,这就给亚洲国家尤其是中国带来巨大的战略压力。不可能把日本在亚洲的角色和英国在欧盟的角色相提并论。亚洲作为一个整体并没有像欧盟那样整合。尽管有亚细安,但亚细安对各主权国家毫无制约性。东北亚更是没有任何区域性机制。日本的行为因此毫无制约。
更为重要的是,英国曾经是欧洲反法西斯的主力,没有任何历史的包袱。而日本则是二战中的法西斯国家,并且日本政府迄今不但不能直面历史问题,而且还努力淡化甚至否定这段对亚洲国家和人民带来灾难的历史。这决定了日本不可能在亚洲扮演英国在欧洲所扮演的角色。
但美国的鹰派战略家从单一的战略考量出发,不顾一切把“宝”押在日本。日本在历史上的肆无忌惮和美国的纵容分不开。美国把中国视为潜在的战略敌人,这一点上刚好和日本的意向完全重合。为了对付中国,美国就刻意“忘掉了”历史。在这种战略结构下,日本的右翼势力在小泉时代得到了快速的发展,日本国内极端民族主义崛起。不仅对亚洲国家构成威胁,而且也开始对日本国内的温和派构成威胁。
更有甚者,美日联盟还在去年(2005年)把台湾海峡问题列为美日同盟的“共同战略目标”,这在很大程度上对台独势力予极大的鼓励。很多迹象表明,美日同盟正在加速正式把台湾整合到其战略系统中。
但是,扶植英国和日本并不能使这两个国家真正成为美国的附庸,服从美国鹰派的意志。英国和日本都有其自身利益的考量。尤其是日本,一方面想借用美国成为世界政治强国,但同时也在争取在国际事务中的独立性。而这种独立性并不是美国想看到的。
美国对日本的毫无原则的刻意扶植并不受大多数亚洲国家欣赏和支持,甚至连美国传统盟友如韩国和澳洲也反对美国的做法。因为中国经济上的崛起,很多亚洲国家和中国的经济相互依赖性越来越大,他们并不想看到一个只考虑地缘政治利益的美日(台)联盟。要他们在中国和美日联盟中作选择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实际上,对美国来说,这种和日本结盟的新战略在很大程度上损害着其在亚洲利益的巩固和发展。
美国的新战略已经对中国构成了现实的和潜在的威胁,中国对此必须有足够的重视。但同时,中国也应当对这个新战略的局限性有清醒的认识,避免过度的非理性的反应。(作者:郑永年)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