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良宇案:六中全会或公布司法处理
继把"上海一哥"陈良宇拉下马后,中共当局周三再度出击,宣布整肃违法征地的河南省官员。
有报道说,将于10月8日召开的中共六中全会除了宣布会撤销陈良宇的政治局委员职务以外,还可能把他移交司法部门处理。
据报道说,由于陈良宇案涉及资金数额巨大,极有可能最终被移交司法部门处理,并且于下月8日召开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将宣布撤销其政治局委员、开除党籍。
据称,陈案在中共高级官员腐败案中应属前所未有,因为所涉资金不低于中纪委秘书长干以胜在日前所披露的40亿元人民币。
由于涉案金额庞大,远远超出一个执政党可以负责的所谓"党纪"的程度,陈良宇极有可能被移交司法部门处理,将其绳之以法。
据称,目前陈良宇弊案仍在进一步核实和取证阶段,倘若调查报告能够在六中全会前完成,六中全会将对陈良宇问题做出新公布。
据悉,陈良宇案件也不会像前北京市委书记陈希同案那样拖两三年才结案。调查组会依照中央有关"全力调查"的指示,争取近期完成调查,并向社会做出公布。
再度出击
新华社周三报道说,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宣布整肃违法征地的河南省官员,对郑州市违法批准征收占用土地案,大搞大学城项目,严肃处理。
据称,当地官员知法犯法、屡教不改。中纪委常委会决定,分别给予河南省委常委、政法委书记李新民(原副省长)和河南省委常委、郑州市委书记王文超(原郑州市长)党内严重警告处分。
报告说,郑州市政府及有关部门从2003年到2006年,违反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违法批准征收集体土地14,877亩,用于龙子湖大学城的建设。
虽然,有关部门调查后曾要求郑州市纠正违法行为,郑州市不但不进行整改,还公然扩大违法征占土地。
香港媒体报导陈良宇各有独家角度
Gro?ansicht des Bildes mit der Bildunterschrift: 陈良宇的倒下说明什么?
本周,中国国内局势发生的最为重大的事件,就是中共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委书记陈良宇被突然免职。这一事件的特点和影响到底如何?另外,有日本“鹰派”之称的安倍晋三本周正式上任日本首相,中日关系到底是面临新的危机还是新的转机?对此,本周香港媒体都有独家报道和分析。德国之声香港特约记者综述如下。
对于胡锦涛这次处理陈良宇事件的手法,一些香港舆论认为有点类似一九七六年中共高层平定四人帮的做法。香港《太阳报》昨天发表独家报道,题目是《防陈良宇倒台动乱,部署如平定四人,沪武警总队易将》。报道说:“中共中央突然重手查处政治局委员兼上海市委书记陈良宇,胸有成竹,震惊中外,原来,中共中央在处理这名位高权重的大人物之前,为避免上海出现难以预测的混乱,一周前突然把上海武警总队指挥官易将,将武警陕西省总队总队长刘洪凯少将调任为武警上海市总队总队长;身兼武警上海总队第一政委的上海市委政法委书记、公安局长吴志明,事前被安排出国访问。中央在动手前,已经牢牢控制势力和地位都不容轻视的上海武警部队。”
报道接着写道:“不过,原上海武警总队队长辛举德的去向却不为人知。据了解,辛举德今年五十五岁,还有三年才到退役年龄。武警高层普遍认为,中共在处理陈良宇之前突然对上海武警指挥官进行调动,是防止装备精良的武警部队在关键时刻难以控制。另外,新任代理上海市委书记的韩正前天召开党员领导干部大会时,上海政法委书记兼任公安局长、武警上海总队第一政委吴志明没有出席会议,惹来极大猜疑。上海市公安局人员在接受记者查询时非常谨慎,仅简单透露吴志明正外访,「没有涉及(陈良宇)这个事。」市政府新闻办也表示,外界的猜测没有根据,吴志明目前正在外国访问。”
报道写道:“中共中央这次先调换市武警总队长、再免去市委书记职务的调查手法,与当年平定「四人帮」的手法如出一辙。一九七六年,中共粉碎「四人帮」时,为防止「四人帮」在上海策划反革命武装叛乱,也突然调派解放军海军第一政治委员苏振华任上海市委第一书记,主持工作。现年五十四岁的吴志明是江苏扬州人,十六岁起当工人,现不仅是主管上海公安、检察、法院系统的市委常委,还兼任公安局长、武警上海总队第一政委,素有上海「九门提督」之称。上海市民都这样形容他,「官虽不大,平常也不显得怎麽重要,但关键时候比甚麽都管用。」本月十四日,吴志明还在上海公开露面,不过,在陈良宇下台前一段时间,他忽然缺席众多重要场合。如本月十五日,「武警上海指挥学院」更名为「上海政治学院」的仪式,身兼武警上海总队第一政委的吴志明却没有出席。”
另外,香港《明报》本周引述英国《泰晤士报》的报道指出,陈良宇的下台表明江泽民已没有力量来保护江派人马,他现在也不处在能影响胡锦涛挑选新领导人的位置。报道写道:“免除陈良宇的举动将会产生巨大的影响并将深受欢迎,同时也给胡锦涛的政治形象增加光彩,他已在一场平静的宣传攻势中,将自己描绘成一位体谅那些没有从中国经济改革中获益的贫穷老百姓的领导人。此外,胡锦涛还用宣布陈良宇被免职,来强调中共对清理政府的决心。”
与此同时,在中国对外关系方面,日本新首相安倍晋三上任,中日关系到底是面临新的转机还是新的危机?本周香港《太阳报》发表评论题为《“安倍时代”:中日须完善对话机制》。文章写道:“正在中国访问的日本经济产业相二阶俊博二十五日在湖南长沙同中国副总理吴仪举行了会晤。据共同社透露,二阶传达了自民党新任总裁安倍晋三的话,称‘日中关系极为重要,为促使两国关系进一步发展,我们将不惜一切努力’。二介俊博是日本政坛的老资格人士,属于对华温和派,也是小泉任期后期直接打开中日东海能源谈判僵局的有功之士。去年九月日本众议院选举之前,小泉内阁中的经济产业大臣中川昭一是个对华强硬派人士,由此中日东海能源冲突急剧上升。但去年十月二介俊博上任经济产业大臣后,以谈判替代对立,以温和替代强硬,使中日开启了和平商讨领海和能源纠纷的先例。一年来,虽然仍时有摩擦,但中日在东海问题上的谈判一直在进行之中。”
文章写道:“中日之间急需建立和完善四大机制:一、战略对话机制;二、纠纷谈判机制;三、危机处理和管理机制;四、军方对话和交流机制。这四大机制中,有些已经确立,但尚有待完善,如战略对话机制和纠纷谈判机制(其中就包括东海谈判机制),而有些则尚为空白,有待确立,如危机处理和管理机制,以及军方对话和交流机制。人们必须认识到,中日之间正在经历两国千年交往史上首次最为重大的国家定位和民族心理调适过程,这一过程可能将延续数十年时间;因此中日关系需要建立一整套机制,以机制来确保调适期双边关系的基本平稳发展。”
建设部八个调查组全国摸底 中纪委组长坐镇上海
【网讯】权威人士27日证实,由中国建设部组织的共八个调查组近日正在全国范围内调查各地房地产市场调控的反馈情况。其中,由6人组成的上海调查组已于9月25日到达上海,带队人为中纪委驻建设部纪检组组长姚兵。
目前调查组还没有就调查内容给出任何评价,各调查组形成调查意见后将统一上报中央。
相关部门很低调
据了解,建设部上海调查组在沪的日程安排非常紧凑。第一天由上海市建委、房地局做工作汇报,并组织部分开发商代表座谈;第二天与部分上海市民代表座谈,同时实地考察某区域楼市情况。27日调查组进行了封闭式讨论,并有可能于28日离开上海。
最新情况是,目前调查组还没有就调查内容给出任何评价。“了解情况”成为调查组的基本态度——各组形成调查意见后将统一上报中央。分析人士称,上海相关部门的汇报内容可能包括房地产市场交易情况、开发商经营秩序的监管实施情况,以及二手房网上备案情况等。
对于建设部的此次调查,相关政府部门很低调。建设部新闻中心工作人员27日先称这个调查不是建设部完全负责的,后又称“暂时没有什么可以介绍的。”
上海楼市调控步伐或加快
今年6月以来,与北京、深圳等一线城市相比,上海在落实各项房地产宏观调控细则方面稍显滞后,例如规范房地产市场外资准入与管理细则,以及最有可能影响未来楼市结构的保障类住宅供地规划、闲置土地收回和管理计划、年度土地供应计划等均未向社会公开。
市场人士预测,随着调查工作的进行,一些因地方利益停滞不前的楼市调控政策可能全面启动,市场监管也将更加严格。例如,在二手房个人所得税征收方面,上海某二手房中介商介绍,目前各区房地产交易中心征税政策的松紧程度不同,大多数缴税人选择了全额1%的征收标准,以减少税费成本。“如果监管加强,各区统一采用差额20%的征收政策,上海二手房炒房人将受到更大的打击。”
另据了解,从2005年开始上海“两个一千万”的保障类住宅供应计划已基本停止,闲置土地收回因动拆迁难度较大等原因而难以推进。“房地产宏观调控能否有效推进,全靠地方政府执政理念的调整,比如是否愿意分出部分收益用于廉租房建设和市中心城区的保障类住宅开发,是否愿意花更大的精力推进动拆迁、廉租房管理,以及小地块开发、熟地经营等。”华东一位土地评估专家称。
知情人士透露,上海正积极酝酿一场由房地主管部门主导的全面楼市整顿行动,整顿时间表上显示的截止日期为2006年底。
全国调查 分兵多路
展开全国性房地产市场调查的已不仅建设部一家。国土资源部27日下发文件,要求各地开展2006年土地利用计划执行情况的检查工作,从农用地转用数量、使用方向、利用效益等方面对计划执行情况进行全面考核检查。“此次楼市大摸底的特征是,先由地方自查,再由中央统一检查。”一位房地产业内人士表示。
另外,有消息称,国务院办公厅将在近期组成调查组,在全国调查房地产调控效果。涉及地区包括北京、天津、内蒙古、辽宁、江苏、江西、山东、湖北、广东、四川、陕西等1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值得注意的是,上海和深圳等并不在国务院办公厅调查之列。
“紧锣密鼓的宏观调控已经进入‘质检’阶段,各地能否在检查中过关将直接影响下一步楼市政策走向。”市场人士表示,中央将统一调查房地产调控执行情况的意向早在宏观调控之初就已经提出,此次全国清查的力度与速度不容置疑。
专家预测,中央正通过一系列信号传达将调控深入到底的决心。随着全国性调查的展开,各地的违规违法与调控不力都将逐渐浮出水面,而地方楼市的深层调控也将真正“热启动”。
六中全会将处理陈良宇问题 上海市委办主任双规
【网讯】消息透露,即将在10月8日召开的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会审议中纪委关于陈良宇问题的最终审查报告,并作出处理决定。同时,上海东方网消息指,被称为“陈良宇大管家”的中共上海市委副秘书长、中共上海市委办公厅主任孙路一因涉嫌严重违纪,正在协助组织调查。孙路一是2004年2月起担任此职务的。
分析人士指出,根据中共党章有关章节的规定,中共全国代表大会和它所产生的中央委员会,是中共最高领导机关。中央政治局及其常委都由中央委员会全体会议选举产生,中央政治局及其常委在中央委员会全体会议闭会期间,行使中央委员会的职权。
故此,中央政治局只能在日前停止陈良宇的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委员职务,而即将召开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是中央委员会全体会议,作为中共最高领导机关的年度例会,方能就陈良宇的职务作出正式处理决定。
消息称,中央纪委在向中央政治局提交的《关于陈良宇同志有关问题初核情况的报告》的基础上,正在调集“精兵强将”进行全方位深入调查,并有望于近期形成有关陈良宇问题的最终审查报告,并提交十六届六中全会。
上海市委副秘书长孙路一涉嫌严重违纪
另外,由于中纪委秘书长公开表示还会有更多人涉案,舆论近日非常留意上海官员的动向。最新消息,被称为“陈良宇大管家”的中共上海市委副秘书长、中共上海市委办公厅主任孙路一27日被双规。孙路一是2004年2月起担任此职务的。
孙路一生于1953年11月,1971年参加工作,从履历看属于学者型的官员。孙路一毕业于上海工业大学机械系,1986年攻读上海交通大学社会科学系双学士学位,1990年在美国罗切斯特理工学院作访问学者,1992年任上海工业大学副校长、教授,一九九七年任上海行政学院副院长,1998年1月起任上海市委组织部副部长、上海市人事局局长。
此前的消息指出,陈良宇已被“双规”,而涉及上海社保资金案的十余名关键人物已全部被移送北京,农凯集团前主席周正毅也在稍早前被送往北京重新调查。中纪委驻上海的骨干成员也已移师北京。
据悉,中纪委调查组奉上级之命,已经加强对陈良宇的保护措施,并为陈良宇配备了医务人员,也严格保密陈良宇接受双规的地点。
韩正保证全额追回涉案社保资金
在陈良宇下台后,涉案社保资金的下落令上海市民和舆论甚为关注。中共上海市委代理书记、市长韩正27日早表示,社保基金案不会影响今后上海市民社保金的发放,涉案资金将“依法全额追回”。韩正当天出席“第四届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国际论坛”开幕式,这是他在原市委书记陈良宇被免职后第一次在公众面前露面。
他与上海市副市长杨雄一同出席了此次世博会论坛。二人均穿深色西装,就座前排,表情始终严肃。会议主席在介绍韩正时特意强调“上海市委代理书记”这几字。
会议茶歇时,有记者问韩正:“社保基金案是否会影响今后部分上海市民的社保金发放?涉案的近百亿资金将如何补回?”韩正边系西装衣扣,边向外走,连声回答说:“不会的,不会的,(涉案资金将)依法全额追回”,后在随行人员的保护下迅速走出大门离开。
上海政法系统大会:坚决反击破坏稳定的活动
【网讯】据上海媒体报道,上海27日上午召开全市政法系统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推进会。上海市委副书记刘云耕在会上提出,要坚决打击破坏上海稳定的活动,同时,切实做好信访工作,把矛盾解决在初始阶段。
据悉,当天的会议由上海副市长周太彤主持,上海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包信宝、上海市政协副主席俞云波、上海市高级法院院长滕一龙、上海市检察院检察长吴光裕、上海市检察院党组书记蔡旭敏以及市委政法委委员等约170人出席会议。
兼任政法委书记的上海市委常委、市公安局局长吴志明没有出席27日会议,先前有消息说他正在国外访问。
据报道,刘云耕在会上强调,上海维护稳定的组织机构是健康的、可靠的,也是坚强有力的。“政法干警要在政治上、思想上与中共中央精神和上海市委要求保持高度一致,以鲜明的态度和扎实的工作,全力以赴维护本市的社会稳定。”
他并提出,要坚决防止和反击别有用心的人干扰、破坏本市社会稳定的活动;上海各级部门负责人要深入基层、深入民众,把各类矛盾解决在当地,解决在初始阶段。
“切实做好信访突出问题的化解工作,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和合理诉求,及时依法处置各种违法活动,维护正常的社会秩序;要加强国庆节期间和重大活动的社会稳定工作。”
上海社保案震动银行界 中央可能排查获贷款企业
【网讯】一些从社保获得委托贷款的房地产商,最近有点烦。据知情人士透露,上海社保资金出事后,中央调查组可能会对所有涉及从社保获得贷款的企业进行排查,并且要求各个获得委托贷款的企业尽早还款。
据《21世纪经济报》报道,一家曾向社保借了两亿元资金的地产商,原来正踌躇满志计划收购另外一块地,但最近该收购计划戛然而止。“因为最近被社保催讨债务,所以不得不把资金先用来还社保的钱了。”
紧急催收社保贷款
“现在向社保贷款几乎不可能了,要暂时缓一缓,避避风头。”当被问及能否帮办社保委托贷款时,上海一家国有企业资产管理公司的人士如此回答。这位昔日经常帮房地产获得委托贷款的人士显然有些着急,他最近就经常向在政府工作的朋友打探消息。
据《21世纪经济报》从不同渠道获得证实,多家房产商已经收到社保的通知,要求尽早收回并未到期的委托贷款。
委托贷款是社保资金投资房地产等行业的主要通道。目前,例如瑞安房地产旗下创智天地,就是通过浦发银行获得了来自社保的15亿元人民币贷款。此外,上海诸多拥有政府背景的房地产企业也与社保有染。
“到目前为止,我们还没有收到有关方面的催收。”瑞安房地产(0272.HK)有关人士对此进行了否认。
“在2005年宏观调控之后,通过委托贷款进入房地产行业的社保资金,明显井喷。”一家曾从社保处贷过款的房地产商表示,社保贷款的利率非常低,大约在6%-8%之间,几乎与银行的要求差不多。
在宏观调控银行缩紧银根之时,这些独立在央行之外的资金却在体外继续“供血”。如果不是社保出事,这些灰色通道“将继续他们的美好时光。
“现在缺钱的企业很多,所以我都建议他们转向向国有企业拿委托贷款,但是相比较社保6%-8%的低利率,国有企业的委托贷款利率显然要高很多,几乎达到了15%。”上述国资企业融资人士说。
收紧社保委托贷款
社保引发的地震波及上海银行界。8月28日,一家国有商业银行上海某支行紧急召开会议,布置了有关委托贷款业务的最新规定。如果房地产项目的自有资金部分来自于委托贷款,或者与年金中心有关的项目,一律封杀不予放贷;但如果是正常的委托贷款业务,上家与下家自己商量好了贷款条件,作为中间人的银行,可以继续做。
上述支行一客户经理强调,以前委托贷款业务,上家都有书面承诺。在归还银行委托贷款之前,下家不予提前归还上家的贷款,能够办展期就办展期,能借新款就借新款。
“现在涉及到社保资金,全部的口子都关掉了,房地产项目自有资金是委托性质的,肯定都停掉,不管你是谁,都要停掉。已有的委托贷款,则要控制住。”
而在以往,却是另一种热闹情形。“去年贷出去的几个亿,都是一些很好的项目。通过这些项目,年金中心、银行、借款企业可以达到三赢,至少可以说是双赢。”一位信贷人士称。
他的自信来自该行严格的风险控制。“项目抵押、评估,包括项目远期规划,都是非常详细的,所以,我们做一个项目评估报告需要很长的时间。说到底,是我们银行帮着年金中心一起做这个东西(委托贷款)。”
据悉,两家股份制银行正在对他们银行的委托贷款业务展开“自查”。“几乎所有的银行都有做过这些业务。”知情人士透露。
“突然有很多房地产项目送进来,问我们要不要做。而一般看来,这些都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好项目。但我们都不敢做了。”
而这主要是因为,“其他银行不敢做房地产项目的贷款了。但是别人不敢做,我们也不敢做。在这个当口,做这个事情是有风险,需要认真考虑,所以,最近也忙着写项目评估报告。”上述客户经理称。
如何从社保获得贷款
“至少在经济上,我认为社保的委托贷款是没有问题的。”8月28日傍晚时分,上海一家大型房地产企业的总裁说。
与其他渠道获知的消息截然相反,这位房产商再三强调,从社保获得的委托贷款,在排除其是否有资格放贷的前提下,并不会有问题。“社保的贷款是严格按照金融机构的规定,非常专业。”
这位总裁介绍了他们从社保获得贷款的流程。
首先,是社保内部信贷部门的人接触公司,社保方面甚至建议房地产企业不要找中介,以降低操作成本。
其次,由企业提交各方面材料,最主要的是完备的抵押物的地产证——甚至他项权利证的原件也要放在社保。“社保有专业的中介机构,还有律师团队,会对抵押物进行评估。”
一般来说,如果是建成的地产项目,则按照市场价的5.5折。而如果是在建工程,则可能是按照成本价给予相应的折扣。
第三,社保内部的风险控制部门会对项目进行审核,最后则提交给社保局贷审会审核。“社保内部有信贷、风险控制等部门,与银行很相似。一般来说,他们操作的流程很快,两三个月就能放款。”
第四,在社保审核完成后,接下来的银行——委托贷款的第三方,则协助社保进行项目评估手续,但更重要的职责是负责放贷。具体包括:银行需要保证在拿到抵押物之后,上家(委托人)的贷款可以发放下来;每个月通知下家(资金使用方)付息,或进行逾期提示等。
据操作过房地产委托贷款的上海某银行的信贷人士介绍,银行方面并没有义务干预资金的用途,只要利率不超过国家的上限即可。
这位信贷人士的说法获得上述房产商的认同。上述总裁表示,“社保只需保证他放贷资金的安全,而至于资金如何用,它并不关心”。
这似乎意味着,社保的委托贷款可以用于其他用途,比如流入股市等其他市场。
值得玩味的是,除了上述严格的委托贷款程序之外,从其他知情人处获得的消息则是,社保委托贷款扮演的更重要的角色是比银行信贷的条件更为宽松,而这则直接构成与宏观调控政策的抵触。
有民企的财务总监透露,社保给房地产企业的委托贷款主要是用于房地产企业在获得土地证之后,而未获得项目开发贷款之间的融资需要。
“在房地产市场高峰期,房地产企业获得土地证之后,以社保资金融资,其后获得项目开发贷款,用以偿还社保贷款。”一位商业银行的信贷人士说,“彼时,房地产商轻易便可获得贷款,因而项目没有风险。”
但此种情况在宏观调控之后,很多房地产企业并不能如愿在理想时间内获得贷款,因而造成去年曾经一度有很多房产商偿还贷款的困难。
“当时社保有些慌张,尽管贷款时都有抵押物,但涉及手续繁琐,而且社保并不方便出面,因而最后答应房产商只要能够归还利息,就给予展期。”一位知情人士说,“这里面已经凸现了很大的风险。”
而且,据这位人士称,事实上,社保不仅充当了在宏观调控情况下银行贷款的替代方,而且其贷款流程也多有商榷之处。
“比如社保可以提供储备贷款,只要一个证即可获得贷款,而银行则不能。”这位人士说,“另外,社保的审核似乎也并不专业,只有五六个人。而且在社保周围还活跃着很多资金掮客。由这些掮客帮助社保网罗项目,因而即便社保给予的年利率只有6.8%左右,但借款人的实际使用成本则有可能高达12%或者更高。”
中国贩卖人体器官现象盛行
BBC秘密调查显示,贩卖死刑犯人器官的现象,在中国依然十分盛行。
BBC驻北京记者傅东飞以父亲生病需要肝移植为名,走访了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
该院的工作人员介绍说,寻找一个匹配的肝源,大约需要3周时间。肝脏移植所需的全部费用约为5万英镑(约合94,400美元),肝源来自于死刑犯人。
还有一名工作人员表示,死刑犯人捐献器官,是希望用自己的器官来“回馈社会”。
他说,由于10月1日国庆节之前是处决犯人的高峰期,所以最近一段时间医院出现了捐献器官过剩的情况。
一般来说,死刑犯人的器官多被出售给了需要器官移植的外国人。
庞大产业
中国是世界上处决死刑犯人总数最多的国家。国际特赦组织的报告指出,2005年被处死的中国死刑犯人总数至少有1,770人,而实际数字可能还要更高。
今年3月,中国外交部承认死刑犯的器官有被用于器官移植,但强调这种现象是极少数的。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秦刚表示,死刑犯人不是被迫的,器官捐献是事先征得犯人同意的。
但BBC记者指出,究竟死刑犯人是自愿的还是被迫的,外界无从得知。
仅去年一年,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共进行了600例肝脏移植手术。在中国,器官移植正在演变成一个庞大的产业。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