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09/14

温家宝访问德国看德中关系:更加实用主义

温家宝访问德国看德中关系:更加实用主义

  从上周末在赫尔辛基举行的欧亚峰会起,中国和欧洲,中国和德国之间的关系,再度成为媒体关心的话题。中国总理温家宝在出席峰会之后,13日起对德国进行访问,还将出席当天在汉堡开幕的大型中国周活动。那么中德关系现状到底如何?德国之声13日采访了德国外交协会中国问题专家乌姆巴赫博士和波鸿大学政治学教授辜学武先生。

德中关系没有声称的那么好

  文章说,令人有些惊讶的是,乌姆巴赫博士直言不讳,指出其实德中关系并没有两边官方声称得那么好:“在施罗德政府末期,德国外交部自己发现:德国的亚洲政策过分强调了中国,在这个基础上,基本上在德国公众不太注意时,对德国亚洲政策和对华政策进行了微调,特别强调和改善了与亚洲各个民主体制国家比如日本,澳洲,新西兰和印度之间的关系。”

  继施罗德之后,德国保守的基民盟当政,新的女总理默克尔不久前曾经访问中国,其间,德国政要即便在谈及类似经济一类的话题时,也没有了施罗德时代的热情。乌姆巴赫博士认为,这和德国经济界对中国的看法转变有关:“到2004年前后,德国把中国更多视为市场,而不是竞争对手。但那之后,中国在世界市场上大规模采购各种原料材料和能源,其愿意支付的价格远远高于国际市场通行水准,以致于德国经济界一时之间竟然无法以能够接受的价格,买到自己所需的原材料。”

  毫无疑问,在世界市场上竞争最厉害的资源,就是石油天然气。在这方面,德国外交对华政策的基本估计,也发生了一些引人注目的变化:“在过去几年中,世界范围能源竞争不仅在美国和俄国之间展开,而且也在政治上利用上海合作组织进行合作的中国与俄国之间展开。这样的竞争不久也将涉及欧洲。墨克尔去年指示德国外交部制订德国中亚战略,以便把中亚作为自己能源供应多样化的重要据点,尤其是在天然气供应上。在中亚,欧洲要面对的竞争对手不仅是俄国,而且也是中国。”

更加实用主义

  那么中国的学者怎么看现在的德中关系?德国波鸿大学政治学教授辜学武认为:“最主要的变化,就是变得更加实用主义。在施罗德时代,中国官方,包括知识精英智囊团,主要是在两个重大问题上,对德国期待过高。一个是希望德国帮助解除欧盟对华武器禁运;第二个是希望德国帮助说服其他欧盟国家,承认中国市场经济的地位。这种理想主义色彩,通过多年的实践,通过七年的施罗德时期,证明是一种幻想。所以中德之间互相的期待,变得更现实主义了。”

  德国经济界最近这两三年对中国也颇有微词,例如关于中国偷技术的说法,或者中国在发展过程中有可能威胁到整个欧洲经济的结构等等。是不是德国人对中国的期待,也开始变得小心多了呢?

  辜学武教授说:“对中国的防范心理,最早出现的,不是在欧洲,首先是在美国。欧洲现在开始比较上升,上升的主要原因,第一我觉得尤其在德国跟CDU上台之后,政策的微调有关系,比较过度地强调跨大西洋之间的关系。另外一个,中国崛起之后,WTO进去之后,还包括各种双边贸易的扩大,无形中产生了各种摩擦。尤其是表现在德国最敏感的核心技术领域。所谓版权高科技,这是德国经济赖以生存的核心条件。现在慢慢地这方面受到了中国企业的挑战。很值得注意的是:德国政府接过这个话头,把美国以前奉行的防范政策,再加上企业界一再的呼吁,终于形成了德国对华政策的一个重要支点,就是强烈要求中国政府在这样一个领域里面进行更多的工作。”

西方格外青睐印度

  如果把另外一个国家也带入到德中关系中来看的话,这个国家就是印度。印度的国防部长刚刚访问过柏林,而且无论是在高科技,还是在最敏感的军备领域里,都和德国达成了相当广泛的合同。而德国特别是在解除欧盟对华武器禁运问题上,从积极到畏首畏尾,到现在一字不提了。整个西方国家是不是有一个扶助印度,抑制中国的倾向,德国在这样一个西方总体倾向当中,它的政策摇摆性到底在什么地方呢?

  辜学武教授说:“西方与印度的关系,应该把它区分出来。我的看法:欧洲看印度的突然崛起,有两点。一个就是印度在过去几年当中,非常卓越的表现,显现出印度在不太远的将来,将会成为挑战中国经济非常强有力的挑战者。第二个,欧洲国家在跟印度打交道的时候,不是一个非常防备的心理。比如现在欧洲,包括德国和法国,大批的向印度出售高端武器技术,它根本就没有任何顾虑。这可能与中印两国不同的政治体制有关系。按照所谓民主国家之间不打仗的这个理论,西方国家对印度没有任何防范心理,但是对中国却始终存在防范心理。”

默克尔为施罗德纠偏

  不久以前,德国女总理默克尔访问中国的时候,曾经引起过德国媒体的广泛关注,其中有两件事情。一件是默克尔接见了揭露中国农民问题的两位作者,另外一个就是德国大使邀请余杰吃饭,讨论有关中国民主化的问题。默克尔政府在施罗德政府非常谨慎地甚至基本上是回避中国人权问题的背景下,忽然改弦更张,这是由于西方重构西方政治理念这样一种理念发生的变化呢,还是在默克尔保守的基民盟执政时期,本来就具有政治道德突出的这样一种倾向呢?

  辜学武教授认为:“主要是后面的这种倾向。基民盟主要是保守势力主导外交大权,自他们上台之后,开始对华政策上的调整。但是我们必须把这种调整放在整个德国对外政策的框架下来看。因为默克尔政府和施罗德政府在外交政策上最大的区别,就在于纠偏。不仅是纠某一个方面的偏,而是全面纠偏。施罗德反美情绪很强烈,做得太过分了;对华政策走得太过分,从整个纠偏的这个趋势上来讲,你可以发现,默克尔政府外交政策的倾向是走回中间,不要走得太过分。”

中国能源政策主要影响美国

  很多人认为,德国和中国没有直接的利害冲突。但最近这一段时间,世界能源危机,包括德国在内的整个西欧媒体,都非常关注比如中国在非洲的一些动作,在拉美的一些动作和在中亚的一些动作。欧洲是工业化程度最高的世界地区,欧洲对能源的需求平均起来,远远超过中国。在能源这个问题上,德国外交和中国外交,是不是会产生一种新的,直接的,已经不是绕过或者通过美国日本的,直接地和中国的地缘,能源,能源安全政策或者经济安全政策,发生比较直接的利害冲突?

  辜学武教授说:“有可能。直接的冲击点将不会是在非洲,而是在中亚和俄罗斯地区。可以从能源结构上来看。中国能源的困局,主要是在石油领域。在天然气,煤气,核能发电等领域,中国都可以自给。现在中国每天消费七百万桶石油。基本上一半需要进口。其中60%是从中东进口。现在中国开始要分散风险,一个是从俄罗斯和中亚,更多地进口石油;再一个就是开辟非洲的石油资源。中国在开辟非洲石油资源的时候,并不会影响欧洲的利益,因为欧洲的石油进口主要是北海石油和其他持续性的石油。从非洲进口的石油相当少。但中国在非洲的石油进军,影响了美国的石油战略。因为美国现在15%的石油,从非洲进口,美国计划在未来的几年之内,要达到25%,这跟中国的计划一模一样。中国在非洲石油资源问题上,起码目前和欧洲不可能产生利益冲突,但双方交汇冲突的地点在中亚和俄罗斯地区,因为欧洲现在需要越来越多地从俄罗斯,从中亚地区,进口石油资源和天然气。而中国因为要分散他的能源安全风险,也开始扩大从中亚地区,俄罗斯地区进口石油。”

温家宝访德国乘火车抵柏林晤克勒、默克尔

【网讯】正在德国进行访问的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于当地时间14日早上9时,从汉堡乘火车抵达首都柏林。随即前往总统府,与德国总统克勒会面,温家宝到场后在嘉宾簿上签名留念。预计双方将就双边关系、中欧关系和双方共同关心的国际和地区问题交换看法。这是温家宝任内第二次访德。

  中评社报道,预计温家宝将与默克尔出席合作协议和商业合同的签字仪式,合作协议和商业合同主要涉及双向贸易和投资合作、化工和环境保护等领域。

  温家宝于英国时间13日下午结束英国访问,由伦敦转抵汉堡,展开德国之旅,并出席在当地举行的中欧论坛第二次会议。温家宝的专机于当地时间17时45分,在汉堡机场降落。汉堡市市长伯斯特和中国驻德国大使马灿荣等到机场迎接。

  温家宝在机场发表了书面讲话。他指出,中德两国的友好交往源远流长。近年来,两国关系持续发展,政治互信日渐增强,经贸合作不断扩大,科技、教育、文化、司法等领域的交流活跃,成果显著。双方在国际事务中的磋商与合作日益加强。

  温家宝表示,期待着同默克尔总理就进一步发展中德关系以及共同关心的国际问题交换意见,增进互信,扩大共识,推进中德具有全球责任的伙伴关系进一步发展。

温家宝开始对德国进行访问

中国总理温家宝于13日抵达德国汉堡,进一步推动中欧贸易往来。

温家宝在德国发表讲话,赞扬中欧关系发展势头良好,并表示中国决不会对其他国家造成威胁。

他说,中国和欧洲在经济方面有很强的互补性。中国经济增长迅速、劳动力充足、市场前景广阔。相比之下,欧洲则拥有更成熟的市场、更先进的技术和更充沛的资金。

温家宝呼吁中德两国进一步加强经贸往来,并强调中国将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完善行政和司法程序。

他说,"我们必须确保中国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要想钢铁一样坚硬,而不能像豆腐一样一戳就破。"

温家宝还充分肯定了欧洲商业团体,对促进中欧关系所起到的积极作用。他说,如果将中欧关系比作一艘航船,商业团体就是航船的引擎,推动航船乘风破浪、不断前行。

中国是德国最重要的贸易伙伴之一,2005年两国贸易总额达到776亿美元。

温家宝是在结束对伦敦的访问后来到德国的,他还将于周四(14日)前往柏林与德国总理默克尔举行会谈。

和谐的夜晚-温家宝出席中欧经济峰会
Gro?ansichtdesBildesmitderBildunterschrift:汉堡市长冯·博伊斯欢迎温家宝的到来
汉堡迎来了中国客人。中国总理温家宝率领政府代表团亲赴汉堡举办的中欧经济峰会。德国经济部长格罗斯也到会。开幕式的气氛堪称和谐。为期3天的经济峰会是3周的“中国时代”大型活动的一部分。

中国总理温家宝13日下午率领3名部长参加了汉堡商会主办的中欧经济峰会的开幕式。汉堡商会主席德雷尔(KarlJoachimDreyer)致开幕词,称温家宝的到来对汉堡经济界是一项特殊的荣誉。他说,在中国发展的道路上,汉堡将尽全力为中国提供帮助,汉堡将致力于减少欧中之间的贸易障碍,欧中对话也必须以加强中国的法律体系为目的,使私有经济获得稳固的基础。

此后,温家宝发表20分钟的演说。他保证,中国将继续和平发展和经济改革的道路。在谈到与欧洲的贸易时,他说,我知道在欧中贸易当中存在着欧方的逆差。我想在这里说的是,中国追求的是平衡贸易,而不追求贸易顺差。我们希望从欧洲从德国进口更多的产品,特别是高科技产品。温家宝还保证,将尽一切努力保护智力产权。

德国前总理施密特对此表示欢迎并对来自远方的客人表示钦佩和理解。他说,中国是发展中国家的榜样。“我知道,治理8000万人口有多么艰难,而中国的人口是德国的15倍以上,治国的难度也就更大。”

在为期3天的会议期间,来自欧洲中国的政治、经济界代表以及中国问题专家将讨论中国在世界经济中的未来地位、中国与欧洲的贸易关系、中国的金融业、物流业面临的挑战,中国汽车市场的趋势和前景、中国的能源问题以及中国能否成功走向亚洲霸主地位。

欧中峰会是为期3周的“中国时代”大型活动的一部分。从9月13日开始,汉堡笼罩在中国龙的气氛中,汉堡市中心随处可见龙的旗帜。风景秀丽的阿尔斯特湖上,新筑的4米高、7米长、5吨重的铜质巨龙格外引人注目,这是欧洲最大的炼钢厂汉堡北德精炼股份公司请波兰一名著名雕塑家照故宫龙雕原型,仿塑成功的“中国时代”的标志。

温家宝布莱尔:从战略高度长远角度加强中英合作

【网讯】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与英国首相布莱尔同意从战略高度和长远角度加强两国合作,推动中英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取得新的发展。目前,温家宝已经结束英国的访问,飞抵德国出席第二轮中欧论坛第二次会议。

  温家宝和布莱尔13日对两国首轮战略对话、经贸关系和在重大国际和地区问题上的良好沟通与协调表示满意,双方认为,中英合作的范围广、潜力大,进一步密切彼此合作,符合双方的共同利益。

  双方同意通过启动可持续发展高级别对话机制,加强在能源安全、气候变化、环保和可持续发展领域的合作,推进中、英、欧盟三方在近零排放发电技术等领域的合作。双方同意扩大教育、文化、青年交流和在举办奥运会方面的合作。

  双方同意保持高层交往的良好势头,开展好两国总理年度会晤机制,及时就涉及两国关系的重要事宜交换看法,继续做好双边关系互动小组的工作。双方同意努力提高经贸合作水平,增加相互投资,支持中小企业开展合作。

  当天下午,应德国总理默克尔的邀请,温家宝抵达德国北部城市汉堡,开始对德国工作访问,并出席在这里举行的中欧论坛第二次会议。当地时间17时45分,温家宝的专机在汉堡机场降落。汉堡市市长伯斯特和中国驻德国大使马灿荣等到机场迎接。

  温家宝在机场表示:“我期待着同默克尔总理就进一步发展中德关系以及共同关心的国际问题交换意见,增进互信,扩大共识,推进中德具有全球责任的伙伴关系进一步发展。”

  访问期间,温家宝将会见克勒总统,与默克尔总理会谈,就双边关系、中欧关系和双方共同关心的国际和地区问题交换看法。这是温家宝总理任内第二次访德。

  据介绍,温家宝还将与默克尔总理出席合作协议和商业合同的签字仪式,合作协议和商业合同主要涉及双向贸易和投资合作、化工和环境保护等领域。

  在结束对德国的访问后,温家宝还将访问塔吉克斯坦,出席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总理第五次会议。

  法国《欧洲时报》14日刊发评论员文章称,此次欧亚峰会并无在诸如“解除对华武禁”、“市场经济地位”等敏感问题上的成果预期,西方媒体普遍认为,温家宝出席的这次峰会,姿态性大于实质性。但出席中欧峰会的欧盟委员会对外关系委员瓦尔德纳女士对媒体表示,这次峰会开得“非常成功”,宣布启动新伙伴关系协定谈判,使欧中关系的发展取得了“真正的突破”。外界在解读这一“突破”的内容时一致认为,新协议的关键词是“贸易与政治脱钩”。

温家宝承诺推进人民币汇率机制改革提高汇率弹性

【网讯】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12日在演讲中表示,中国将推进汇率形成机制的改革。温家宝并向欧洲保证说,中国将解决与其经济迅速增长有关的各种问题,如确保知识产权得到保护等,并将着手解决它与欧盟间的巨大贸易顺差。

  据路透社报道,“中国将继续改革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逐步提高汇率弹性。”温家宝在为中国-欧盟经济峰会准备的演讲稿中表示。在发表演讲时,温家宝并未照稿演说,并略去了有关汇率问题的内容。

  演讲稿中称,中国将根据对“自身经济发展、金融稳定性、中国企业的活力、以及汇率机制改革对邻国、整个地区乃至全球经济和金融影响的适当考量”为基础,来提高其汇率弹性。

  美国财政部长保尔森13日稍早表示,中国应迅速实行更全面的市场经济以及灵活的汇率机制,否则其经济恐失控。

  此外,温家宝还承诺要解决欧洲担心的其他一些问题。温家宝在为期一天的中国-欧盟企业峰会上说,欧盟与中国间的贸易顺差81%是由跨国公司将生产业务转移至中国造成的。他说,由于国际产业转移,国际贸易的流向发生了重大变化,单纯以现行原产地规则统计中国对欧贸易的顺差,并不能全面反映真实的贸易利益和贸易平衡状况。

  温家宝称,中国对欧盟实现贸易顺差并非其目标,且未来中国将自欧盟进口更多商品。他在演讲稿中表示,“我们乐意和我们的贸易伙伴一同努力,通过发展来应对贸易失衡问题。”

  在1980年代时,欧盟对中国贸易还是顺差,但欧盟2005年从中国的进口额较上年增加了24%,达到1580亿欧元(2006.9亿美元),欧盟的对华贸易逆差达到了1060亿欧元,创欧盟最高双边贸易逆差额。

  温家宝还说,他将留意欧洲对中国的知识产权保护普遍存在的担心。中国欧盟商会最近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48%的受访企业称知识产权是它们在华经营遇到的一个大问题。

  温家宝的欧洲之行是以出席为期两天的亚欧领导人峰会开始的,这一会议在芬兰首都赫尔辛基举行。

中欧关系走向成熟贸易与政治脱钩新协议将启动

【网讯】法国《欧洲时报》14日刊发评论员文章称,日前,欧亚峰会落幕。由于本次峰会并无在诸如“解除对华武禁”、“市场经济地位”等敏感问题上的成果预期,西方媒体普遍认为,温家宝出席的这次峰会,姿态性大于实质性。但出席欧亚峰会的欧盟委员会对外关系委员瓦尔德纳女士对媒体表示,这次峰会开得“非常成功”,宣布启动新伙伴关系协议谈判,使欧中关系的发展取得了“真正的突破”。外界在解读这一“突破”的内容时一致认为,新协议的关键词是“贸易与政治脱钩”。

  《欧洲时报》的文章指出,近年来,欧中关系一路看好,双方都在为深化已经建立的“全面战略伙伴关系”而动脑筋。这一协议的签署,既是峰会的直接成果,也是双方在新形势下解决问题的新框架,具有不可忽视的现实意义。它为保证欧中战略伙伴关系在各个层面取得双赢,提供了某种磨合的润滑剂。堪称双方在务实交往,搁置争论,面向未来等原则上的趋于一致的表现。

  无庸讳言,“不使贸易问题政治化”是中国处理对外关系的基本诉求。也就是说,中方希望,中欧在经贸交往中宜就事论事,不宜拉扯政治因素,使问题复杂化,从而无益于问题的解决。

  有人认为,这一新协议的签署,是欧盟对中国这一长期诉求的让步。这样看,只看到问题的表层。而这一变化的真正意义,在于双方都对对方有了更客观、深刻的理解。是理解促成了这一变化。所谓“一个巴掌拍不响”。

  从中国方面说,即使中国视“武禁”为“政治歧视”,不可接受,但并不影响对欧贸易。温家宝从未说过不解禁就不与欧洲做买卖。因种种原因,不能马上解禁,也不影响贸易额一路飙升。这就是“分开论”的实际操作。

  从欧洲方面说,过去欧洲朝野对“中国威胁论”可能疑虑很多;今天,在听到温家宝说“中国的发展对世界是机遇和贡献,而不是挑战,更不是威胁”时,疑虑可能要少得多。否则就不能解释欧洲各国首脑走马灯似的将大批企业家带到中国去的做法。

  中新网报道说,惟其如此,双方要保持并升华所谓“全面战略伙伴关系”,除了承认差别,求同存异,搁置争论,就事论事,实现双赢,别无他途。

  日前,欧盟驻华大使以“晴空少云”来形容当前的欧中关系,说明双方关系正走向成熟阶段。无论如何,双方务实交往,面向未来,变文明冲突为文明对话的新方式,即使面对多云天气,也可阻止风雨来临,并逐步走向“万里晴空”。

中国学者:欧洲维持武器禁运把中国逼成竞争对手

【网讯】中国总理温家宝在结束对芬兰的访问之后抵达英国访问。他在星期三会见英国首相布莱尔时重点讨论了中国和欧洲的贸易问题。但是一些专家认为,中国与欧洲不同的经济体制和国情决定了贸易摩擦不可避免。

  美国之音报道,欧洲国家一直担心中国产品的冲击为它们带来巨大的贸易逆差,并对其本国工业如纺织业形成威胁。为此温家宝在对芬兰访问期间呼吁中国和欧洲加强贸易合作,不要让贸易问题政治化。他接下来在对德国的访问中也会强调同样的主题。

中国顺差大利润没那么多

  复旦大学国际关系教授沈丁立认为,中国劳动力丰富,在劳动密集型行业方面存在很强的竞争力。这决定了中国价廉物美的产品必然要大量涌进消费力高的欧洲市场。

  他说:“这么多产品不是中国强加给欧洲,是欧洲的消费者对中国产品有强烈的需求。是他们来订货,来购买。但是欧洲的政府就认为中国出售那么多是否符合公平原则,他们有疑问。这样我们就需要沟通,看如何达成合理合情的安排,同时双方把彼此的价格体系理顺。”

  沈丁立教授表示,欧洲在讨论对中国的贸易逆差问题时夸大了中国在贸易中获得的利益:“他们到中国来生产,然后把产品归在中国的头上,其实可能是欧洲产品生产在中国。这里中国并没有得到表面贸易顺差总量所体现的全部利益。其中有很大一部分商业利益是被投资者拿去了。而投资者不一定是中国方面,很可能是外方。”

  沈丁立表示,即使欧洲国家能够对中国进口实行限制,来自其他劳动力低廉的国家的产品同样会大量流入欧洲。这是市场驱动的不可扭转的趋势。一些经济学家也认为,发达国家不应该光是要求发展中国家限制出口,而应该推动自身的转型和调整。例如德国今天的纺织业尽管面临廉价产品的冲击,但是在转向高档和专用纺织品之后仍然利润丰厚。

坚持武器禁运人权是说辞

  温家宝此行的另一个重点是说服欧盟解除对中国的武器禁运。尽管一些欧盟成员主张解除对中国的禁运,但是欧盟仍然维持禁运,理由是中国人权状况仍然不佳,而且解除禁运会破坏海峡两岸军事平衡。对此沈教授表示,人权只是一个表面的理由:

  “当他有求于你的时候,他就不讲人权了。中美建交的时候是中国文革刚刚结束,美国照样可以跟中国建交,而不计较中国的人权。那是因为他对我们有所求。现在他们没有安全的需求要和中国联合,他们就把人权问题拿出来。”

武器禁运会把中国逼成竞争对手

  沈教授还认为,欧盟维持武器禁运从长远来看并不一定符合欧洲的利益。他说:“欧盟不解禁,倒过来就培养中国独立的国防技术,军工技术。我们造出来还可以出口跟欧洲竞争。欧洲想不想做这样的事情呢——培养一个对手,中国制造出比欧盟更先进的武器,然后在国际上和欧盟竞争?”

  沈教授认为,温家宝此行以低调的作风寻求对话和合作,显示了中国加强和欧洲关系的诚意。温家宝于13日下午抵达德国访问。

美财长呼吁中国深化经济改革

美国财政部长亨利·保尔森呼吁中国进一步深化经济改革,并承担其作为全球经济大国的责任。

保尔森在周三(13日)的一次讲话中表示,他非常希望与中国加强合作,并希望通过合作而非对抗来解决人民币汇率等问题。

保尔森说,中国是国际经济大国,中国所发生的一切都将影响到美国和世界其他国家的利益和福祉。

他说,中国要想成为世界经济的领头羊,就必须开放国内市场。尽管中国的经济改革已经取得了非凡的成绩,但需要做的还有很多。

保尔森说,无论中国还是美国,都不能允许自己身陷华丽的政治辞藻或害人的流言之中。

他说,尽管我们听到了一些抱怨中美贸易的声音,但美国政府不会陷入贸易保护主义或孤立主义的圈套。

他指出,美国对中国的繁荣和稳定都起到了重大作用,我们愿意看到中国成长为一个世界经济的领导者。美国不怕竞争,相反美国欢迎竞争。

保尔森将于下周访问北京。他在接受《华尔街日报》的访问时告诫美国国会议员,不要指望他此次中国之行能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保尔森说,我不指望此次中国之行能一劳永逸地解决所有问题,但我希望两年半后当我离开这个位子时,中美经贸关系能变得更加牢固。

美国财长:希望加强合作呼吁中国深化经济改革

【网讯】即将于18日访华的美国财政部长亨利?鲍尔森表示,美国和中国之间的经济关系虽然复杂,但是也带来了良好收益。他呼吁中国进一步深化经济改革,并承担其作为全球经济大国的责任。他表示非常希望与中国加强合作,并希望通过合作而非对抗来解决人民币汇率等问题。

鲍尔森:称赞美中经济关系

  鲍尔森表示,中国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是全球经济史上最戏剧性的变化之一。这是鲍尔森今年6月离开华尔街高盛集团出任美国财长以来首次发表重要讲话。他高度称赞中国和美国之间紧密的经济关系,表示过去五年来两国占据了世界经济增长的一半。

  在提到中国币值过低的问题时,鲍尔森只是泛泛地表示,中国需要完成近三十年前启动的以市场为基础的改革。鲍尔森说,“作为全球经济大国,中国应当承担起经济责任,维护开放贸易和投资的国际体系。”

  另外,这位新任财长在这次讲话中还首次明确回应了中国方面提出的在能源领域展开合作的要求。鲍尔森说,美中都是世界能源消耗的大国,而两国所需要的能源大都来自世界的动荡地区。他认为,尽量降低这些地区的不稳定程度符合两国的共同利益。

访华会集中讨论汇率问题

  中国经济对世界经济的影响越来越大,鲍尔森表示,美国现在最担心的不是中国超过美国,而是中国不能够继续推进改革,解决它所面临的多种严重问题,从而保证经济的持续增长。

  鲍尔森说:“这些问题包括:提升和改革农业经济;建立符合需要的退休金制度和其它社会保障网络;发展资本市场使之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放开僵硬的汇率制度提高资本配置的效率,实现经济的平衡与持续的发展。”

  鲍尔森还表示,来自中国的竞争在加大,美国对此表示欢迎,但是北京需要意识到美国一些国会议员越来越强烈的保护主义情绪,他们认为美国因为中国而丧失了自己的工作机会。

鲍尔森恐怕难以说服中国

  华盛顿的国际经济研究所中国问题专家拉迪对北京持续拒绝重新评估汇率表示失望。拉迪说,鲍尔森恐怕也难以在这个问题上说服中国。他说:“鲍尔森能获得一些切实成果的机率有多大?我认为中国在他出访期间或者之后不久采取重大汇率举措的机率几乎是零。我认为中国国内政治造成的难度非常大。”

  国际经济研究所的另一位专家伯格斯滕表示,中国决策层——中共中央委员会的经济知识不足,不理解重新评估汇率符合中国自身利益。伯格斯滕说:“不管是什么原因,也许是因为所有中央委员都是学工程的,没有经济学家,所以有点像个盲区。”

  而鲍尔森则强调,中国目前的经济比27年前增长了十倍,现在已经是世界第三大经济体,仅次于美国和日本。他说,世界其它经济体的增长和繁荣也会推动美国的经济繁荣。他列举了越南和日本的例子,指出越南经济高速发展和日本经济复苏给美国经济创造了机会。

  鲍尔森表示,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不仅使几亿中国人脱离了贫困,而且对全球经济的增长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是世界经济史上最为巨大的变革。

中美同意提升第三轮战略对话层次美国财长将出席

【网讯】就在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访欧之际,第二次中美能源政策对话9月13日在杭州举行。中美双方同意继续举行第三轮的战略对话,并提高层次,美方由新任财长鲍尔森负责与中国会谈。

开放态度与双赢

  中评社报道,中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陈德铭、张国宝,美国能源部助理部长卡伦?哈伯特等两国能源主管部门的代表参加了对话。中美代表系统地介绍了各自国家对国际能源形势的看法,就能源政策、发展规划和战略目标交换了信息,围绕能源安全、能效与节能、可再生能源等主题进行了深入讨论,并就如何继续推进中美能源合作提出了具体设想。

  对话机制已经成为中美在能源领域开展交流与合作的平台。2004年,为深化两国能源合作,中国发展改革委与美国能源部签署了关于开展能源政策对话的谅解备忘录。2005年,第一次中美能源政策对话在美国华盛顿举行。

  发展改革委透露,美国和中国在能源领域面临着许多共同挑战,合作潜力很大。加强双边交流,对增进互相理解、扩大互利合作、维护中美两国能源安全和促进世界能源可持续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张国宝在杭州召开的中美石油天然气工业论坛上透露,美国公司在华投资石油和天然气项目金额已经达到50亿美元。

  “中国对美国公司涉及石油和天然气开采持积极的和开放的态度。”张国宝强调说,这意味着中美的双赢。

提升战略对话

  报道说,中美双方同意继续战略对话,并提高层级,美方由新任财长鲍尔森负责与中国会谈。中美先后于2005年8月及12月进行过两轮对话,一直由前任美国副国务卿佐立克与中国外交部常务副部长戴秉国对谈,对于促进两国了解,加强在双边及国际事务中的合作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双方本来商定于今年上半年举行第三轮战略对话,但这一计划被佐立克的辞职打乱,不过佐立克在与昔日搭档戴秉国电话告别时仍说,美中关系非常重要,他将在新的职位上继续为促进两国关系的改善和发展作出努力。

  新任美国财长鲍尔森的一大特点,就是对中国有着异乎寻常的熟悉,他曾经到访中国不下七十次,在美国高级官员中当属罕见。

  外交界人士指出,目前中美之间除首脑互访等不定期交流机制以外,还有一些定期交流机制。但无论是与定期机制相比,还是与不定期机制相比,中美战略对话的级别都不是非常高。

  从这个意义上说,提升两国战略对话的层级,加强对话的影响与效率势在必行。

  本月下旬,鲍尔森将展开就任财长以来的首次中国之行,除财经话题之外,相信何时进行中美第三轮战略对话亦是商谈内容之一。

  此次中美能源政策对话召开之际,正值温家宝在欧亚峰会后访问欧洲,温家宝13日刚刚结束对英国的访问,目前已抵达德国。此次峰会并无在诸如“解除对华武禁”、“市场经济地位”等敏感问题上的成果预期,但温家宝出席的这次峰会,姿态性大于实质性,中欧关系正在慢慢拉近。出席中欧峰会的欧盟委员会对外关系委员瓦尔德纳女士也表示,这次峰会开得“非常成功”,宣布启动新伙伴关系协定谈判,使欧中关系的发展取得了“真正的突破”。

韩媒:中国海监飞机监视苏岩礁海洋科学基地

中国国家海洋局《2005年海洋行政执法公报》称,中国海监飞机对苏岩礁(SocotraRock,韩国称“离于岛”)韩国综合海洋科学基地(见图)实施了巡航监视五架次,多次发现韩海岸警备队巡逻飞机、韩海警巡逻艇在该海域活动。韩国联合通讯社13日报道说,中国海监飞机去年对济州岛西南侧的苏岩礁综合海洋科学基地进行了巡航监视五架次,其目的令人关注。

  报道说,《公报》还称,2005年8月16日在苏岩礁以南十海里处(中国东海)对发现的韩国租用的挪威“POLARDUKE”物探作业船队进行了监视。

  报道说,中国国家海洋局曾发表截至2001年的《海洋执法监察公报》,2003年年初发布《2002年海洋行政执法公报》,但对外公开曾监视苏岩礁尚属首次。

  公报还称:“依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领海及毗连区法》等法律、法规,中国海监各海区总队在我管辖海域进行了巡航监管,对我与邻国存在争议的海域进行了巡航监视。”

  报道说,苏岩礁实际上在低潮时仍处在水面以下,离海面最浅处达4.6米。该岛位于距离韩半岛最南端的岛屿马罗岛西南侧149公里处。1995至2001年,韩国海洋研究所在该地建立了平台型海洋科学基地。该平台为面积1200多平方米的钢筋建筑物,上面有直升飞机起降台和尖端观测装备。

  苏岩礁与中国江苏省前海的舟山群岛最东侧的童岛距离247公里,比苏岩礁与马罗岛的距离长100公里以上。但中国在韩国着手建设综合海洋科学基地后数次提出了异议。

  报道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规定,礁石不应有专属经济区或大陆架,不能用作划分海洋边界的依据。但包括苏岩礁在内的附近海底属于韩国的大陆架,因此韩方具有领土权。

  2001年6月签署的韩中渔业协定规定,在两国”暂定措施水域”及”过渡水域”以南的部分海域,对于对方国家得渔船的捕捞作业不适用本国法律。苏岩礁也在这一海域之内。

  韩日渔业协定则注明,苏岩礁周边海域属于韩国的经济专属区(EEZ),日本渔船若要在苏岩礁周边海域进行捕捞作业,须获得韩国政府的批准。

  海洋水产部称,韩中、韩日渔业协定只是为解决有关渔业的事项而签署的暂时的协议,对划界不具有影响力。预计,今后在划定EEZ界线时,苏岩礁将会成为极具争议的地区。

小泉:从未拒绝召开首脑会谈责任在中韩两国

【网讯】就因参拜靖国神社导致与中韩两国首脑无法进行会谈一事,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13日晚间在首相官邸接受记者提问时强调,无法进行首脑会谈的责任在中韩两国方面的认识。小泉此前曾表示,拒绝双边会谈,总有一天中韩两国会为此感到后悔。

  共同社报道,小泉当天表示:“我没有拒绝进行首脑会谈。只因为参拜靖国神社就不举行会谈是否正确?希望批评我的人也好好想一想”,强调无法进行首脑会谈的责任在中韩两国方面的认识。

  在10日召开的欧亚峰会上,小泉主动向温家宝打招呼,说了声“你好”,温家宝也证实向小泉回应了问候,但双方并没有交谈。日本媒体则大肆报道了这一消息,称小泉与温家宝进行了短暂的交谈。

  随后,小泉于11日欧亚峰会闭幕时表示,中国及韩国领袖因为不满他参拜靖国神社,拒绝和他举行双边会谈,总有一天中韩两国会为此感到后悔。

  小泉表示,出席峰会的中国国务总理温家宝及韩国总统卢武铉,以他在8月15日参拜靖国神社为由拒绝和他举行双边会谈,是非常不智的做法。小泉说,“事实上,在一个问题上存在分歧为由拒绝首脑会谈的国家是中国和韩国,他们将来肯定会自己所犯下的某种错误而感到后悔的。”

  当记者提问日本与中韩两国的关系恶化是否阻碍了朝鲜核问题的解决时,小泉回答说:“我们一直同韩国和中国保持友好关系,并共同应对了朝鲜核问题。”

  他还间接的提及自己参拜靖国神社一事称:“日本和中韩两国的关系不仅在经济领域,还在文化、体育等多种领域增进了交流,但惟独在一个问题上存在分歧而不能举行首脑会谈。”

  由于小泉即将在9月底卸任,他在记者会上也感性地表示,这次会议是他任内最后一次出席国际会议,他特别感谢主办单位,“非常谢谢你们,你们非常亲切,谢谢你们。”

  虽然小泉即将下台,不过根据日本NHK电视台所作的最新民调显示,小泉的支持率仍高达51%,和上个月相比上升了五个百分点,支持他的受访者当中,有37%的人信任他的能力,有30%的人认为他的表现优于其它内阁官员。

东北工程风波中国地方政府部分修正高句丽历史

【网讯】目前,中国东北工程风波在国内愈演愈烈的情况下,中国境内的一些地方政府接受韩国驻华使领馆的要求,部分修正了高句丽历史。分析称,这是继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之后,中国政府对高句丽风波采取退让方式的又一例证。

  韩国联合通讯社报道,韩国驻沈阳总领事馆14日介绍,位于高句丽遗址—五女山城附近的辽宁省桓仁县政府7月删除了县政府网页中明示的“高句丽是我国历史上地方政权管辖内的少数民族”的语句。

  总领事馆有关人士介绍说,6月,辽宁省政府方面通报称桓仁县政府已经修正网页内容,但由于领事馆方面认为与历史不符并再次要求进行修正,桓仁县方面最终删除了相关的内容。

  此外,桓仁县政府6月以新建博物馆的理由,还关闭了展示被歪曲的高句丽历史遗物的五女山城史迹陈列馆。领事馆方面就此表示,新建的博物馆可能年内开馆,领事馆方面目前已经要求当地政府有关方面最大限度反映领事馆方面的要求事项。

  中国和韩国因为古代高句丽王朝的历史归属争议风波再起。对于中国社会科学院把有关古代朝鲜高句丽和渤海国起源自中国的论文,结集出版为学术专著,韩国朝野反应激烈,更有民间团体发起“拒绝前往中国旅游”运动。

  中国社科院学者则表示不会与韩国就此论战。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日前在欧亚峰会与韩国总统卢武铉会谈时,也对最近中国的“东北亚工程”风波表示遗憾,温家宝说:“尽管是学术研究机构的问题,但这种问题会给两国关系带来负面影响。”

  温家宝表示,中国尊重两国两年前达成的(口头)协议,将从政府的角度采取必要的措施。他还说,已经指示了中国社会科学院妥善处理,不要给两国关系带来不利影响。

  中国学者一直认为高句丽和渤海国均为中国古代少数民族建立的地方政权,但韩国学界则认为两者是现代朝鲜民族的起源。前年,此争议演变成中韩外交风波,后来两国政府达成口头谅解协议,搁置有关历史争议。

  高丽国曾统治朝鲜半岛的北半部以及中国东北的大部,高丽王朝存在时间从公元前37年至公元668年。之后,渤海国继承了高丽国的历史,从698年立国,直至926年被契丹人所灭。

日本查中国产蔬菜农药超标中日贸易战闻硝烟

【网讯】在中国国家质检总局13日公布查出近三十起日本进口食品防腐剂超标等质量问题后,日本福冈市也公布说,从该市十八所小学供餐使用的中国产豌豆角儿中,查出了超过日本《食品卫生法》所规定的约六倍的残留农药。

  分析称,中日贸易战已闻到硝烟味,就在数天前,日本国营电视台NHK报道,日本政府宣布由中国进口的部分生香菇农药残留超过安全度,NHK电视台也放映中国农妇喷洒农药的镜头。受此影响,中国方面的出口业者已从8月25日起停止生香菇输日一个月。

  共同社14日报道说,福冈市表示,共有61048人食用,但“对健康没有影响”,至今也没有出现异常的报告。而中国国家质检总局也仅表示,问题食品已引起中国政府关切,要求日本当局改善,以免危害消费者健康。

  据中国国家质检总局透露,继今年6月深圳检验检疫局在从日本输华鱼肉肠中检出山梨酸含量超标后,广东、山东、辽宁、天津、上海等地出入境检验检疫部门又陆续从近三十批次的进口日本食品中发现质量问题,有些被检验出含有过量的重金属以及二氧化硫。

  随后,中国各地近来在检验进口食品时,统计其中三十批日本食品,都有问题,从茶叶、蛋糕、咖啡到冷冻食品种类琳琅满目,显示情况相当严重。而这类被检验出含有过量金属物与化学物的日本进口食品,已经被有关单位全数销毁。

  国家质检总局已致函日本政府主管部门及驻华使馆,要求日方有关部门加强对输华食品的管理,保证输华食品符合中国国家标准的要求。同时,国家质检总局还发出通知,要求各地检验检疫机构加强对自日本进口食品的检验检疫工作,确保进出口食品安全。

  眼下,中日贸易战已闻到硝烟味,情形一如五年前中日之间上演的那场小规模的“贸易战”。对于那次的贸易战,外界普遍认为,日本是惹祸上身。2001年4月23日,日本宣布,对中国三种农产品(大葱、鲜香菇、灯心草),实施入口限制,中国政府则在6月18日宣布,对日本的汽车、手机和冷气机,进口加征100%高关税。

  2001年的“中日贸易战”是第一遭,1995年日本就曾援引WTO保障农业特殊条款,对中国出口的大蒜和生姜限制进口。当时,以中国实施出口配额管理,日本实施进口申报管理,中日双方达成协议而结束这场纠纷。

  日本进口粮农产品、日常用品的增加,特别是从中国和亚洲近邻国家进口增加,一、是这些国家的生产性改善,价格竞争力提高;二是产品素质改良,符合日本消费人的需求;三,日本商社转移生产基地,纷纷在中国和东南亚进行委托加工,再把这类“日本商品”大量返销日本,包括日式农产品的进口激增,使日本农民产生市场被占的危机感。

  新加坡《联 合 早 报》指出,日本舆论界有人冷静指出,这不是外国农产品入侵的问题,而是日本资本易地生产带来的问题,或者说,是日本国内的商业资本与农业资本的矛盾。其实,也是日本消费人权益没有人照顾,与执政自民党有共生关系的农民团体,却受到过度保护的矛盾。

  更由于中国的崛起,工农业都在迅速成长,一些日本人的不平衡心态也反映在政治层面,中国所谓三农产品遂成了被开刀的首批牺牲品。不过,中国已经崛起成为世界一个强大的经济磁场,日本不可能为区区的农产品市场,而放弃越来越具吸引力的中国市场。无论如何,限制中国农产品进口,中国的损失却要由日本工业界承担,只能说是日本惹祸上身的结果。

中国促请伊朗跟联合国合作

  (综合讯)明报消息,中国外交部发言人秦刚,促请伊朗政府跟国际原子能机构合作,解决核问题。

  秦刚指,透过协商和平解决问题,是最佳的选择。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