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国会选举对中美关系的影响
布什的中国政策会受到民主党压力的影响吗?
美国国会中期选举中民主党的全线获胜给美国政局带来诸多变数,目前正在北京进行的中美战略对话,是否会受到这些变数的影响?会受到哪些影响?德国之声中文部记者一通采访了美国汉弥尔顿大学政治学教授李成。
德国之声:李成先生,美国政局已经发生的变化,就是民主党在众议院获得多数,这样的政治变化的事实,会给中美关系带来什么变数吗?
李成教授:从短时间当中,应该说还是有一些的。因为民主党众议员的领袖Nancy Pelosi在1989年中国民运的时候,是对中国提出强烈批评的。而且她的政治生涯上升,跟这个也有关。所以我想,在这个问题上,她对中国的批评,目前来讲是在人权,对劳工问题和对知识产权的批评,我想会继续下去。对中国来讲,在两国关系,特别是对国会的工作上,带来很多新的挑战。
德国之声:民主党在美国国内政治上,向来都比较代表保护主义的倾向,就是保护美国国内产业,保护美国国内市场,这会不会在今后两年里,成为民主党准备赢得总统大选的一个重要题目呢?
李成教授:这也是有可能的。当然,保护主义不仅仅是民主党,在共和党的某些州,主要要看每个州生产的情况,和产业结构是有关系的。但民主党的政治宣言是代表着美国所谓比较贫穷的社会,或者是劳工啊,等等。在这方面,我想他们会提出很多对中国贸易不利的因素。而且我们知道:共和党代表了很多大公司的利益,而大的公司更多希望是和中国能有更多的贸易接触。
德国之声:共和党这次输,主要是输在伊拉克战争;但是美国的中东政策在中短期内恐怕也很难有什么很大的变化,比如说美军要撤出伊拉克,这个问题不仅共和党,布什政府很棘手,恐怕在竞选当中,民主党也没有提出什么很好的方案。那么在美国整体对外外交的动向上,美国是否现在希望中国比如现在在中东政治变局当中,扮演一个更为重要的角色呢?
李成教授:“这种倾向是有的。首先,佐利克是跟共和党更为接近一些的国务院的副国务卿,他是首先提出中国成为利益相关者,希望中国在国际事物中,起更多积极的作用。我想民主党可能也会遵循这样的一个愿望,希望中国在国际事物中,跟美国有更多的合作。同时,在很多方面,中国和美国是有很多共同的利益。包括在能源问题上面。因为石油价格的上涨,对中国和美国都会有影响。但我想,民主党的官员对中国的崛起,尤其是在中国政治制度上面没有根本变化的情况下,可能会对世界造成的威胁,可能会有更多的顾虑。因为共和党是希望通过和中国的经济合作来改变中国,但民主党在这方面的想法就比较弱一些。”
德国之声:中美关系现在也不断受到美欧关系间接的影响。民主党在众议院取得胜利以后,德国和欧洲的一些媒体,已经开始关注欧美会不会进一步的走近,形成比布什执政前半期更为团结的一个西方整体,这样给新崛起的大国比如中国和印度,施加更大的整体西方上的压力?
李成教授:这主要是民主党更多具有多边主义的色彩,不象布什总统那样,完全是单边主义。在这个层次上来讲,可能美国和欧洲会更为接近。但是同时,中国经济的崛起,首先要挑战的,不是美国,而是在很多方面,包括在电信业和其他产业方面,更多挑战的是欧洲的一些企业。在这个意义上,中国和美国在这个方面可能会更为接近一些。所以,它所产生的,对欧洲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不能一概而论。
德国之声:中美对峙,中美彼此的不信任往往最直接也最深刻地表现在中美在军事领域里的互动,现在民主党在国内政治、经济和外交这几个方面,都有比共和党更多的理由,来对中国持一种怀疑的态度。那么中美在最重要的地缘军事对话和互动这个领域里,会有些什么变化?
李成教授:中美军事交流还是在进行当中,而且中国现在对国际事物可能带来的挑战,主要的不是在军事上面。这我想美国的有识之士也都认识到这一点。我想民主党在这方面和共和党可能不会有太多的区别。
民主党掌控国会两院后的美台关系展望
【网讯】美国民主党在中期选举果如预期,打了一个漂亮的胜仗,在参众两院都赢得多数党地位。民主党控制下的国会,对美台关系的发展是有利还是不利,值得探讨。
据中央社报道,首先,有人说,国会和白宫如果分属不同党控制,对美台关系有利。其立论依据是,如果白宫和国会都由执政党控制,执政党议员常常为了支持政府政策,反而不便对政府做太严苛的批评。如果国会由在野党掌控,站在监督政府的立场,批评施压都是正常现象。1995年,众议院以196票对0票、参议院以97票对1票,要求克林顿政府发给台湾的前总统李登辉访美签证,就是典型的例子。
从政策方面看,美国国会一向就比较同情台湾。而台湾驻美代表处及长期在美国进行国会游说工作的台湾人公共事务会(FAPA),长期以来都是两党平行耕耘,没有像在其它国家特别重视执政党的情形。在参众两院的台湾连线,两党议员都参加;许多支持台湾的法案,都是跨党联署提案。因此,基本上是没有哪一党对台湾比较友好的问题。
不过就“人”的因素而言,主导国会议事的国会领袖如果由对台湾比较友好的议员担任,对台湾会更有利。
就这点来说,这次中期选举结果,台湾最乐见的变化,应该就是对台湾非常友好,对北京非常有意见的众议院民主党领袖佩洛西即将担任新的众议院议长。
佩洛西对北京一向立场强硬,2002年,时任中国国家副主席的胡锦涛应邀访问华府。佩洛西在胡锦涛访问众议院时,代表一群众议员要递交一份联名信给胡锦涛,要求中国释放异议分子,胡锦涛当场拒绝接受并提前离去,场面非常尴尬。
胡锦涛2006年4月首次以国家主席身份访问华府。佩洛西在《洛杉矶时报》发表文章,主张美国对胡锦涛不需以隆重的典礼欢迎,并强调两党国会议员都会密切注意布什是否对北京卑躬屈膝,威胁到美国对台湾长期的承诺。
佩洛西2001年还曾和95位众议院共同联名致函布什,要求美国政府支持台湾参加上海亚太经合会议领袖峰会。此外,台湾的总统陈水扁当选及过境美国时,佩洛西都曾打电话致意。
另外,可望担任众议院国际关系委员会主席的加州民主党众议员蓝托斯,也是台湾连线的议员。曾经颁发人权奖章给陈水扁和吕秀莲。
在参议院方面,将接任参议院外交委员会主席的民主党参议员拜登是《台湾关系法》的起草人之一。他曾于2001年率议员访问团访问台湾,与陈水扁会晤。不过他非常反对台独,主张两岸对话,和平解决问题。
至于有言论指民主党一向比较反对美国与外国签订自由贸易协议(FTA),民主党控制国会后,美台签订自由贸易协议的希望恐怕将更为渺茫,其实并不完全正确。
了解民主党政策的分析家说,民主党与共和党贸易政策的差异在于,共和党主张自由贸易,民主党则主张公平贸易。民主党之所以反对布什与外国签署FTA,是因为布什政府把政治与战略置于经济之上。也就是说,布什政府与外国签署FTA的政治目的大于经济目的。例如新加坡、卡达等国与美国的贸易量微乎其微,卡达每年与美国双边贸易不到十亿美元,说美国是拿FTA来交换战略利益并不为过。
纯粹就经济利益考虑,台湾是美国的第八大贸易伙伴,双边贸易达六百亿美元,比南韩、马来西亚、泰国都更有条件与美国签署FTA。
此外,民主党对FTA的最大疑虑是环保问题和劳工问题,而美台贸易都没有引发环境污染及造成美国劳工失业的后遗症。因此,只要共和党政府同意回归经济面,不要有太多的政治考虑,说不定将给台湾更多说服美国谈判签署FTA的机会。(刘坤原)
美国国会台湾连线成员中选率高 或影响台海关系
【网讯】在美国国会支持台湾的“台湾连线”(Taiwan Caucus)议员在7日的中期选举中当选率相当高。在众议院153名台湾连线成员中,有8名落选。在参议院5名改选的台湾连线成员中,2名落选。一向对中国立场强硬的民主党众议院领袖佩洛西更将成为美国史上第一个女议长。分析人士称,美国中期选举对台海关系有影响,但影响不大。
据中央社报道,目前众议院台湾连线有一百五十三名成员,即每三位众议员中,就有一位以上参加台湾连线;参议院台湾连线有二十五名成员,占参议员总数的四分之一。
即将成为众议院国防委员会主席史凯顿(Ike Skelton)的名言之一是“台湾海峡是全世界最危险的地方”。他一方面力主提供军备给台湾,一方面强调美国绝不能让台海出现战火。
身为众议院台湾连线四位共同主席之一的俄亥俄州的共和党籍贯议员布朗改选参议员成功。众议院台湾连线竞选连任失败的八名议员都是共和党籍,分别是费兹帕特里克(共和党、宾州)、哈特(共和党、宾州)、和魏尔登(共和党、宾州)、侯斯特勒(共和党、印第安纳州)、琼森(共和党、康乃狄克州)、黎恩(共和党、堪萨斯州)、西蒙斯(共和党、康乃狄克州)和泰勒(共和党、北卡罗来纳州)。
在参议院本次中期选举改选的三十三位参议员中,有五名是台湾连线成员。他们分别是维吉尼亚州的艾伦(共和党)、亚利桑那州的基尔(共和党)、康乃狄克州的李伯曼(民主党)、麻州的洛特·加龙省(共和党)。密苏里州的塔伦特(共和党)。其中艾伦和塔伦特败选,艾伦是参议院台湾连线的两位共同主席之一。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副所长阮宗泽指,佩洛西一旦成为众议院多数党领袖,有可能在人权、台湾、西藏、贸易、人民币、科技军事交流等方面对华施压。香港科技大学社会科学系副教授索曼也指出,中国一向认为佩洛西不友善,无论在政治、经济及人权问题上都批评中国,甚至支持藏独。“佩洛西将成为中国的头痛人物。”
索曼指,佩洛西来自加州,一向关注当地的中国移民问题。在台湾问题上,索曼指“美国众议院一向存在支持台湾的强大声音,而我看不出佩洛西与这股支持声音有多大不同”。佩洛西也曾访问台湾。
但上海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主任沈丁立认为,佩洛西出任议长后,短期也许会对中美关系构成压力,但长远不会有负面影响。他指共和民主两党对华政策已有相当共识:目前美国的威胁是恐袭及大杀伤力武器而非中国,而在这两方面,中国是与美国合作的;当她晋身国家领导人后,今后讲话就要从国家利益出发,而非从个人喜好出发。
观察家:不论中国是敌是友 中美贸易是关键
中国是美国全球市场中实力正在上升的竞争者,美国对中国的贸易赤字快速膨胀,不断创造新纪录。一些观察家密切关注着这个共产党领导的国家大规模的军事增长,他们还批评中国的人权记录不佳。
不过另一方面,支持中国的人说,中国在美国阻止朝鲜发展核武器的努力中发挥了关键作用。作为美国第四大贸易伙伴,中国还为美国的产品提供了一个新市场。他们说,与中国进行贸易并维持和平是非常重要的。
这么说来,中国到底是美国的朋友还是敌人?一些人士指出,这是一个开放性的问题,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阐释。
密歇根州州立萨吉那谷大学历史学助理教授丹尼·休曾在中国住过三年。休说,很多中国人对中央政府的认识与美国人不同,这就解释了为什么中国人更愿意接受国家制定的“严厉的措施”。
在美国,个人权利被认为是神圣不可侵犯的,也是最根本的权利。但是在中国,人们的观念是一个软弱的中央政府是国家衰弱的反映,这是19世纪以来一直令中国人感到心痛的一点。
休说:“如果你十分了解国家衰弱时被西方剥削的那段历史,那么你就能理解为什么把国家变得强大作为一项优先任务的重要性要比国家衰弱但个人享有权利的重要性大得多的原因了。”
他还指出,尽管中国有能力捍卫其地区利益,但是中国军队不是一支全球化作战的部队,中国关于台湾是其不可分割一部分的立场是严肃认真的。但是中国也意识到了其将面临战争所带来的严重后果,“这将对经济带来毁灭性的打击,不管是中国经济还是世界经济。”
“中国绝大多数的农民和普通民众对中央政府的信任度仍然相当高。”休说。与此同时,中国共产党把入党对象扩展到了中产阶级,“共产党认识到了这一点:如果我们能保持经济增长,那么不和谐的声音就会消失。”
“我们把通过贸易让更多的人集合在一起的机会视作是一个扩大人权的机会。”麦基诺研究中心财政政策部主任迈克尔·D·拉费伍说,“竖立一道墙把我们与中国隔绝开来无济于事。随着中国变得越来越富有,他们将开始要求在国家贫穷时所没有享受到的自由。” (摘自11月5日美国《萨吉那新闻报》,原题:中国是朋友还是敌人?作者巴里·巴伯)
中美战略对话 朝核问题助中美加强双边领域合作
【网讯】半年一次的中美第三次战略对话8日在北京举行,由外交部副部长杨洁篪与美国负责政治事务的副国务卿伯恩斯主持。外电报道,如何重启朝鲜问题六方会谈是双方对话的焦点。伯恩斯在会谈时表示,中美对全世界的和平与安全都负有责任。双方同意要积极落实两国元首达成的各项重点共识,加强在广泛双边领域的互利交流合作等。
中美第三次战略对话当天8时在北京举行。杨洁篪表示,相信通过中美双方的共同努力,这次对话会取得积极成果。伯恩斯说,中美关系至关重要。两国不仅可以推动双边关系,还可以就共同关心的其它问题交换意见,因为中美对全世界的和平与安全都负有责任。外交部部长李肇星和副部长戴秉国昨日下午亦分别会见伯恩斯一行。
据英国广播公司(BBC)中文网报道,虽然中美两国尚未透露此次战略对话的日程,但外界认为朝鲜问题、尤其是如何重启有关朝鲜核武器项目的六方会谈将是对话的焦点。
据了解,9月曾前往朝鲜说服金正日放弃二次核试验的另一副外长戴秉国,也是中国主谈人之一。会谈前,柏恩斯表示,中美双方除将商谈六方会谈一事外,也期望找出可行办法,削弱朝鲜发展核武的企图。会后,中国外长李肇星会见柏恩斯一行。
随团到访的美国外交界人士表示,下周亚太经合会举行,美国总统布什将和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会面,将为六方会谈的召开确定下一步骤。柏恩斯在稍后表示,“从这方面看,我很期待下周布什总统和胡锦涛主席在河内的会晤”。亚太经合会下周将在河内举行,朝鲜核试验及六方会谈势必成为关注议题。
结束当天的战略对话后,柏恩斯表示,和杨洁篪的对话“非常、非常有建设性”,双方同时也谈到其它的全球性议题。不过,他并未透露双方对六方会谈谈得如何。
此外,外交界人士指出,朝鲜第一副外长姜锡柱也在当天抵达北京,他先在朝鲜大使馆待了三小时,随后和中国外交官员碰面,并于稍晚飞往莫斯科。
中美战略对话是根据2004年11月国家主席胡锦涛和美国总统布殊在智利圣地亚哥达成的共识举行的。首次战略对话于2005年8月在北京举行。第二次战略对话于2005年12月在华盛顿举行。
过去负责双边战略对话的美方官员是副国务卿佐利克,但佐利克辞职后,副国务卿仍然空缺,美国委由职位低一级的国务次卿柏恩斯负责,曾引起中国不满,让原本该在6月举行的第三次战略对话延宕至今,后来双方就柏恩斯代理副国务卿,取得共识,才让对话继续。
民主党控制美国众议院无碍中美关系大局
此番美国中期选举,民主党终于获得对众议院的控制。不少中国国际问题专家均认为,民主党将在未来两年中影响美国的内政外交,而由于新任众议院女议长佩洛西对中国存在偏见,可以料想今后在国会中将有不少反华提案,但这不会从根本上影响白宫的中国政策,中美关系的大局仍在往好的方向不断发展。
今次选举未打中国牌
香港《文汇报》引述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副主任、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国际关系暨政治学博士孙哲说,中美之间的总体趋势还是在往好的方面发展。一方面,未来两年中伊拉克和国内经济仍将是美国政府最主要的两大议题,中国问题在此次选举中就没有被拿来发挥,今后也基本上只是个边缘问题。
两党对中国态度已趋同
外交学院国际关系研究所副所长王帆则认为,民主党虽然在选举中获得了一定决策力,但也要考虑中国的重要性。他认为,两党对中国的态度已经趋同,两党对中国人权的指责、对中国战略威胁与扩张的看法类似,但两党同时也都更加认同中美间的共同依存关系和两国间利益共同体的发展趋势。
民主党不会支持“台独”
另有专家表示,民主党控制众议院对台湾问题不会有影响。因为关于台湾问题两党的辩论早就结束了,早在2004年布什和克里竞选总统时,两党就不在这个问题上纠缠了。尽管佩洛西当了议长,她早先对中国不够友好,但是她做了议长,成了国家领导,身份变了,她将会像我前面说的,更多地考虑美国的国家利益,而美国对台湾的政策,更多的是维持现状。民主党不会支持“台独”。
中美关系大格局不变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美国研究所所长傅梦孜指出,中期选举应该说是美国民意对两党的一个重新选择,但对2008年美国总统大选可能造成的影响还有待观察。傅梦孜说:“民主党取得美国众议院控制权可以牵制美国政府的外交政策,但却很难颠覆中美关系的总体发展,中美间的这种关系有利双方和地区及全球的发展与和平。”
但傅梦孜也同时警告,选举的结果可能会令到美国未来在民主、意识形态、贸易、安全、人权和宗教自由等问题上对中国的指责增多,在一些具体问题上,中国将可能面临一些新的压力,但并不会改变中美关系大的格局。
另一方面,通常每一任美国总统在刚就任时都会比较反华,但在逐渐加深对中国了解之后,尤其是在接近任期结束之时,会渐渐改善与中国的关系。只要中国在伊拉克问题上审慎行事,中美关系的大局就不会受到影响。
胡锦涛访问在即 印度国安会吁对中国民航设禁航区
【网讯】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即将于11月20至23日访问印度,但在此之前,两国的竞争关系仍不断增强。印度国家安全委员会日前提议,呼吁政府对中国民航飞机设立禁航区管制。
据《印度时报》新闻网报道,中国经常监视印度的核设施及导弹、卫星发射基地,印度国家安全委员会由此警告当局称,中国民航公司多与军方关系密切,可能会将印度机场及外围重要设施回报中国军方,危及印度的国防安全,因此不拟同意中国民航飞机飞临印度机场。
报道引述国安会秘书处报告说,中国的长城航空公司计划扩建在印度科技重镇清奈和第一工商大城孟买的机场货运设施。但印度国安会秘书处指出,长城航空的关系企业中国长城工业公司隶属官方所有,与解放军关系匪浅,如果同意该民航公司在印度设立据点,将对印度国防构成潜在威胁。
国安会的报告还说,中国长城工业公司是一家研发太空技术转商业发展的公司,但自1991年以来,因涉及导弹技术扩散活动,至今已为美国宣布制裁多次,且该公司曾经在其它国家参与军事建设工程,因此“在经由毫无限制的人际往来接触中搜集我方有关情报将是显而易见”,换言之,对印度国防安全角成严重威胁。
据了解,印度国安会提出这项报告的时间,恰逢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即将访问印度之前。有分析指出,尽管印中人口总和将近24亿人,双方经贸关系良好,双边贸易额持续成长,两国也在去年缔结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但国安会的报告反映了曾在1962年与中国爆发短暂边界战争的印度,在任何涉及军事与国防安全事务上,对宿敌中国仍然抱持不信任的态度。
另一方面,中国近年来在巴基斯坦瓜达尔兴建深水港、在缅甸克科岛建立监听站以及计划将青藏高原铁路延伸到毗邻印度边界的举动,都使印度戒心难减。印度方面也认为中国企图介入南亚事务并围堵印度,因而常以国防安全为由,限制中国商人参与印度的重大经济建设。
胡锦涛访印促进经贸合作 中国优势高于印度
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近期将出访邻国印度,这是过去十年来中国国家元首第一次访问印度。分析人士指出,随着中印政治关系的稳定和发展,这两大新兴经济体的贸易也会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但两国的经贸关系中,中国的竞争优势明显高于印度,原因是中国拥有大量劳动力密集型产品,这些东西很容易流入印度,并使中印竞争呈现不对称。
有助加强中印经贸合作
中国外交部部长助理崔天凯星期二(7日)下午宣布,国家主席胡锦涛在越南河内出席第十四次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后将于11月20日开始对印度等国进行访问。他说,胡锦涛对印度的国事访问将是中国国家元首十年来首次访印。
美国之音发文称,中国和印度是亚洲最大的两个邻国,双方2005年宣布建立面向和平与繁荣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中国希望,胡锦涛对印度的访问在增进政治互信的基础上能深化双方在经贸等方面的互利合作,为两国的共同发展提供新的机遇。
中印两国的政治关系近年来日趋稳定,互信不断加强,两国的经贸关系也在不断发展。中国是印度第二大贸易伙伴。中国和印度2002年扩大经济联系后,双方的贸易规模呈现激增的势头。2005年双边贸易额猛增了37.5%,达到187亿美元。今年,受中国对印度出口猛增的驱动,双方头9个月的贸易额超过178亿美元,跟去年同比增长28.9%。预计中国和印度2006年的贸易额将突破200亿美元。
中印经贸竞争大于互补
徐滇庆认为,此次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以元首身份访问印度是中国全球经济战略的一个步骤,希望能大幅度增加中国跟印度的贸易额。
不过,他也指出,中国跟印度的贸易增长不同于中国跟欧美国家之间的贸易。中国跟欧美国家的贸易基本上属于互补状态,中国生产大量劳动密集型产品,向欧美国家出口,购买欧美国家高技术和资本密集型产品;但是中国跟印度的贸易关系竞争大于互补。
印度须履行对世贸承诺
徐滇庆说,中国和印度经贸关系要取得长足的发展,印度方面必须要尽早履行参加世界贸易组织的有关承诺,消除贸易壁垒,开放外国产品的进入。
如果印度方面很迅速地减少关税壁垒的话,大量中国劳动力密集型产品要流入印度,而印度在生化工程、计算机软件上具有优势,而这些东西也很难流进中国。这样就使得这场竞争呈现不对称。
所以,要让印度迅速向WTO的标准靠拢,削减中印之间的贸易壁垒,对于印度来说是面临极大的挑战。它的很多工作机会不仅不会增加,反而会转移到中国去。所以,这就是2006年所面临的竞争态势,恐怕这种状态在2007、恐怕2008年都很难从根本上扭转。而这就是胡锦涛要到印度去访问的目的。当然如果双方加强贸易,总体上是有利于双方的,但是更加有利于中方。而对印度方面来说,特别是它的劳动力密集型产品将面临更为严峻的挑战。
印度经济虽然近年来出现了较大的发展,但仍远不如中国。2005年到中国的外国直接投资超过660亿美元,相比之下,印度吸引的外国直接投资仅有50多亿美元。
中印经贸出现重要象征性迹象
有分析说,中国日益强大的经济影响力引起印度官员的担忧,一些中国公司在印度的扩建计划因为安全原因被迫推迟。
不过,中印经贸关系最近也出现了某些重要的象征性迹象。今年7月,中断了44年、衔接中印的乃堆拉山口重新开放,两国的边境贸易得以恢复。另外,中国和印度目前正在磋商建立一个自由贸易区的可能性,一旦这个自由贸易区被建成,占全球人口三分之一的中国和印度将有24亿人从中受益。
中国称东海油气田开发属正当活动 日本关切没必要
【网讯】日本官员8日表示,有迹象显示中国在具主权争议的东海海域开采气田,日本已经向中国提出抗议。对此,中国外交部表示,有关油气开发作业是在中国近海大陆架上进行的正当开发活动,日方对此表示关切和忧虑是没有必要的。有分析称,预计中国的这一行动将引发中日关系新一轮的紧张。
中国外交部消息,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姜瑜就日方对中国东海油气田开发表示关切答记者问。有记者提出,日本官房长官盐崎恭久8日就平湖油气田的“八角亭”投入生产“表示强烈关切和忧虑”。对此,瑜回答称,中国有关油气开发作业是在中国近海大陆架上进行的正当开发活动,日本对此表示关切和忧虑是没有必要的。
此前有消息称,日本经济产业省的官员说,在11月初证实在东海平湖气田的钻油台有火焰冒出,这显示钻油台开始运作。日本内阁官房长官盐崎恭久表示,上周发现在八角亭钻油台出现火焰,犹如气体正在燃烧。他在记者会上说,对此日方表示关注,并对中方提出抗议的立场。
由于中日在东海划界以及开采油气田一直存在争议,有分析称,预计中国的这一行动将引发中日关系新一轮的紧张。此前,中、日双方曾经过六轮磋商,仍未能取得任何突破。日本首相安倍晋三10月初到北京进行访问,并与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举行高峰会,两人同意加快东海问题的磋商进程,并坚持对话和协商妥善解决分歧。
中国与日本都声称拥有东海主权与开发油气田权利。日本倾向与中国共同开发,提出“中间线”方案,这项提议遭到中国拒绝。中国外交部表示,中国不会同日本以接受“中间线”为前提讨论东海共同开发问题,并指出有关油气开发作业是在中国东海大陆架上进行的正当开发活动,无可非议。安倍曾于11月1日表示,愿在包括(双方存在争议的)天然气田方面加强合作。而在新一轮磋商中,中、日双方能够达成何种程度的共识也是各界关注的焦点。
中国目前已着手在东海建造“春晓”油气田的开采设施,日本对此提出非议,称“中国企图独占东海海底资源”,并已决定成立所谓“海洋权益相关阁僚会议”,以抗衡中国在东海海域开采天然气等资源。日本此前还就中国开发东海气田“八角亭”向中国提出交涉,称“中国在日本两百海里专属经济区海域内进行开发作业,日本对此表示严重关切和担忧”。
对此,中国外交部发言人秦刚则回答说,春晓油气田开发在中国与日本无争议领域进行,中国没有义务、也没有必要向日本通报进展。
中日东海争议的起因是1982年公布的《联合国海洋公约》,公约规定,如果各自主张两百海里专属经济区,出现的重叠区域就是争议所在。由于东海最宽处仅为360海里,因此中日双方的专属经济区互相交叠。日本主张中日的专属经济区应按照中间线原则,以中日海岸中间线进行划分。中国主张应该按照大陆架自然延伸原则,因为东海大陆架是中国大陆水下的自然延伸,因此冲绳海槽才是中日专属经济区的分界线。
东海是一片由中、日、韩三国领土环绕形成的半封闭海域。东海大陆架位于三国之间,是中国大陆领土的自然延伸。东海大陆架蕴藏着非常丰富的水产、石油、天然气以及稀有矿产资源。近年来在东海大陆架上发现了平湖、春晓、残雪、断桥、天外天等七个油气田和一批含油气构造。
尼加拉瓜新政府料与台湾断交 北京表示建交意愿
【网讯】尼加拉瓜最高选举委员会日前宣布,尼加拉瓜反对党——桑地诺民族解放阵线(桑解阵)候选人奥尔特加在大选中当选为总统。由于桑解阵曾多次表明获胜后将与台湾断交,转与中国大陆复交,因此台湾喊话称“希望维持友好关系”,而北京则表态称愿意与尼加拉瓜建交。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姜瑜9日表示,北京愿意和尼加拉瓜建立发展外交关系。她在例行记者会表示,中国注意到尼加拉瓜举行总统选举,中国尊重尼加拉瓜人民的选择。她表示,中国对发展和包括尼加拉瓜等中美洲各国关系持积极态度,愿意和有关国家建立发展正常国家关系。
姜瑜也对另一个台湾邦交国巴拿马当选联合国非常任理事国表示中国的“支持和祝贺”,期待与巴拿马在安理会事务中进行合作。她表示,中国也愿意加强和巴拿马在国际及地区事务合作,相信这种合作有助中巴双边关系发展。
尼加拉瓜位于拉丁美洲,是台湾在该地区十二个“邦交国”中的一个。奥尔特加在竞选过程中曾扬言要与中国大陆建交,台湾与尼加拉瓜的邦交关系出现隐忧。他是尼加拉瓜著名的左派领导人,早年曾参加爱国青年运动,并因参加革命活动多次被当局逮捕。1979年尼加拉瓜亲美政权被推翻后,桑解阵成为执政党,奥尔特加出任总统。
1985年12月,由桑解阵领导的尼加拉瓜民族复兴政府宣布与中国大陆建立外交关系。奥尔特加本人也曾在1986年以总统身份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不过桑解阵在1990年举行的全国大选中败北,成为在野党。随后在当年11月,尼加拉瓜政府转而与台湾建交。
拉美是台湾的重要“外交”阵地,其二十四个“邦交”国中,有十二个都位于这一地区。台湾深怕尼加拉瓜的转向会引起拉美其它国家效仿,引发“寒蝉效应”,因此对尼加拉瓜政局变化非常关注,早在几个月前就曾威胁如果奥尔特加当选,会影响到台湾在尼加拉瓜的投资等。
上合组织举行第二届防务安全论坛 探讨新合作形式
【网讯】中国国防部8日获悉,以“中国的和平发展与上海合作组织”为主题的上海合作组织第二届防务安全论坛正在国防大学举行。此次论坛探讨上合组织新的合作形式。分析称,上合组织未来可能成为平衡世界格局的地缘政治联盟,不排除随着上合组织的发展出现新的一极的可能性。
本届上海合作组织防务安全论坛为期十天,由中国国防部主办、国防大学承办。论坛旨在增进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及观察员国在防务安全领域的交流与互信,研究上海合作组织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探讨新的合作形式。
应邀参加此次论坛的有来自中国、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俄罗斯、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等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和蒙古、巴基斯坦、伊朗、印度等观察员国国防部的约三十名高中级军官。
一段时间来,上合组织一直在探讨未来的合作形式及发展方向。在此之前的10月底,以上海合作组织为主题的第十四届中亚及高加索地区国际会议刚刚在伊朗首都德黑兰举行,与会代表将在为期两天的会议中就上海合作组织的发展前景和机遇等问题展开讨论。
伊朗外长穆塔基在会议开幕式上高度赞扬上海合作组织为该地区国家的合作创造了一个独特和崭新的模式,使这些国家能在稳定的环境中寻求发展。
而有俄罗斯一位权威的地缘政治问题专家认为,要保持世界稳定,至少要有两个支柱。如果一极,特别是美国这样的一极占优势,那世界就不会稳定。上合组织使俄罗斯能与中国一起构建规模可观的地缘政治联盟。不排除随着上合组织发展出新的一极的可能性。为了让世界出现一种能够与美国平等对话的力量,这一极极为必要。
中非探索国际协作新风
本月3日至5日在北京召开的中非合作峰会,在多个方面是举世瞩目的。尤其是中国同与会的非洲国家宣布,建立以政治上平等互信、经济上合作共赢、文化上交流互鉴的“新型战略伙伴关系”,到底能不能带来一种国际关系新风,对世界众多发展中国家来说诚然起着关键的示范作用。
当然,大会的规模与达致的实质成果本身,便足以让中国成为国际亮点,而让非洲这个多年来几被遗忘的大陆也再度成为世人关注的目标。
这是中国自1949年以来召开的最大型中国-非洲集会,共有48个非洲国家的首脑和5个与台湾建交的国家派出的部长级代表到会。
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在大会上宣布,中国对非洲的援助三年内将增加一倍。据报道,中国企业与非洲国家签署了16项合作协议,价值达19亿美元,协议涉及天然资源、基础建设、科技及通讯等合作项目。中国总理温家宝曾在去年底表示,中非贸易额在未来五年会达到1000亿美元。
纵观近年来,西方政府与民间的舆论界都曾质疑中国与非洲大陆之间的关系,指为一种“新殖民主义”。批评指中国在非洲扩张经济势力,是把非洲当作石油等原料的供应地和廉价出口市场。而中国也不能像世界银行那样,利用经援与贷款向侵犯人权、腐败独裁的政权施行“民主化”的压力。特别是中国对苏丹的投资,成为批评的众矢之的。
大会期间,中国的发言人和与会非洲国家的领导人都曾对这些批评作出反驳。北京强调新措施是为了“做生意”,不应涉及政治。客观而论,非洲大陆的国家有数十个,用泛政治化的眼光来看中非关系,也显然不能说明什么问题。
重要的是,国际关系是必须与时并进的。自上世纪的五十年代以来,中非关系以及世界局势其实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新中国建立之初,中国与非洲以“第三世界”的关系称兄道弟,无疑有着政治层面的考量。七十年代初,中国也靠非洲国家的支持而进入联合国。
但时至今日,东西方冷战已经结束,发展经济和结束国家的贫穷状态是世界的当务之急。同时,非洲国家也都已经独立,中国对非洲国家的吸引力已不再是如何协助它们脱离殖民统治,而是在农粮、对付传染病和各项经济建设等方面的经验,对重债穷国和最不发达国家贷款债务的免除,以及输华商品的零关税待遇。
中非合作峰会落幕后,西方不少媒体都给予正面的评语。德国之声电台甚至说,去年非洲经济增长5%,首先应归功于中国。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在本月4日发表声明,祝贺这次大会的举行。安南说,中国在持续增长和消除贫困方面取得巨大成功,这个经验对非洲有很大的益处。
敏感的国际关系观察者也赫然发现,中国在今年内其实一口气主办了三大峰会:在中非峰会之前,10月底广西南宁举办了“中国—东盟(亚细安)建立对话关系15周年纪念峰会”,6月间上海则举办了第五届“上海合作组织峰会”。
这让中国俨然成为世界各国领导人的“外交麦加”。三个峰会的特色,则在于围绕着发展中国家而举行,并且以争取双赢、尊重彼此文化和价值、没有任何政治附带条件作为合作前提。中国能不能在新旧式的“殖民主义”之外独辟蹊径,与各国发展协作关系,是未来国际动向中令人聚焦的热点。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