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11/12

中国民航总局解释 机场建设费为何还要继续收

中国民航总局解释 机场建设费为何还要继续收


(中国)泉州网  (2006-11-11)




  中国民航总局日前宣布,考虑到我国现阶段机场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缺口很大,机场建设仍然需要大力投入,机场建设费近期不会取消,还将继续征收。  

  针对之前社会各界对机场建设费的种种疑问,民航总局的有关负责人也予以了回应。

  为什么要收机场建设费?

  中国民航总局称,机场建设费作为政府性基金,是政府收入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

  机场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设施,投资大、周期长、收益低,决定了政府必须承担机场建设的主导作用。征收机场建设费是国际上筹集机场建设和补贴资金的普遍做法。既然是政府负责机场的建设,就需要通过征收费的方式来筹集建设资金。

  民航总局介绍说,2004年9月份改革机场建设费征收方式后,民航总局与财政部联合发出通知,明确机场建设费收入全额缴入中央金库。财政部根据民航总局提供的情况,按照一定比例将机场建设费返还各省区市财政部门,专项用于地方机场建设和经营补贴,其余部分纳入中央财政预算管理,用于支持机场建设。

  机场建设费1992年征收以来,收了多少,又是怎么花的?

  民航总局提供的数据显示,1992―2005年,累计收入机场建设费290.5亿元,这些收入被主要用于解决东部地区的疏堵问题,以及西部地区机场飞行区和安全类项目建设。

  1992―2005年期间,我国民用机场数量由1992年的100个增至2005年底的142个,省会城市、主要旅游城市和干线的机场全部进行了改造。不过,机场建设所需资金非常庞大,建设费只是其中的一部分来源,此外还有地方政府投资、国债资金、中央预算内基本建设支出、贷款、发行股票等多种来源。

  由旅客向机场交建设费是否合理?

  对于这一焦点问题,民航总局有关负责人表示,机场建设费由直接用户承担,遵循了国际民航组织使用者付费原则。机场建设费作为政府性基金是国家强制收取的,也是经国务院批准同意的,程序上合法合规。

  这位负责人说,征收机场建设费是国际上筹集机场建设和补贴资金的普遍做法。美国、英国、法国、巴西、日本等国家的机场都采取这种方法。(白天亮)

  机场建设费:一年赚回一个机场以后

  机场的收入账,大体上算明白了。另一半不明白的地方,就是消费者的支出账。旅客从首都机场离港,机场收了航空公司飞机起降及相关费用,又收旅客机场建设费,“吃了原告吃被告”,这事透着邪性。我们坐地铁、坐公交,就没交过地铁建设费或公交站台费,票价里面已经全包含了。你觉得机场收入低,机场方面可以多收航空公司的钱,由航空公司提高票价。旅客买了机票乘飞机理所当然从机场出发,就像酒店吃饭付饭费不必再交厨房建设费一个道理。现在的机场建设费,正如孔子所说:名不正,言不顺,收得毫无道理。

  来源: 人民日报

欧盟:中国履行入世承诺有差距


欧盟贸易专员曼德尔森周六(11日)表示,虽然中国正在执行加入世贸组织的承诺,但是做得还不够。

曼德尔森在结束为期一周的中国行之际指出,中国应该进一步开放银行、电讯、快递和建筑行业,以期符合世贸协议。

他说:"我们对于中国执行大部分世贸入会的承诺感到满意,但是依然存在一些差距。"

他指出,对外国公司的盗版行为以及其他有关知识产权的问题依然存在。

一些外国公司和政府投诉中国狭义地诠释入世时的承诺,利用严格制定的条款和其他措施设置种种障碍。

对话解决

不过曼德尔森同时指出,任何中国和欧盟之间的分歧最好都应该透过对话来解决。

从12月11日起,外国金融机构从理论上来说将首次可以接受人民币存款,并且向个人客户借贷人民币。

但是对于哪家外国银行将被获准等事宜,外界普遍存在疑虑,一些西方国家认为中国有意保护本国的金融体系。

曼德尔森本次访问中国的目的是希望推动中国进一步对外国产品和企业打开市场。

星期二他在北京大学发表演讲时警告说,如果中国拒绝进一步开放市场,中欧关系很可能受到负面影响。

呼吁中国政府切实贯彻反侵权法令,让当局可以更容易地起诉有盗版侵权行为的机构和个人。

中国式资本原罪的真相


(中国)和讯网  (2006-11-11)




  因为近期几个民营企业家被调查或者被审判,沉寂未久的民营企业家的原罪问题,又成了社会关注的焦点话题,一时舆情沸腾。

  资本原始积累时期的财富,来路往往不正,这是一个世界现象。作为后发国家的中国,在这点上不仅未能免俗,而且后来居上,让人触目惊心。当代中国之资本原罪,完全可称之为中国式资本原罪。

  中国式的资本原罪,最大特色,与其他时代其他国家之资本原罪的最大区别在于,资本往往与权力形成程度不同的共谋关系、分赃关系。个中缘由,主要因为发达市场经济国家往往先经济后政治,即在市场经济充分发育的前提下,自然生长出与之完全协调的种种政治制度、法律制度。资本无须也很少依附权力。中国则不然。市场经济进程是在历史给定的、极其狭窄的空间中展开的,是在巨大的体制存量不可撼动、巨大的权力迷宫无法绕开的前提下展开的。而利益正成为权力新的信仰,我们便不能不面对世界上最没有节制、最为贪婪的权力。

  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迄今仍未得到国际社会的公认。主要原因,就在于权力对于市场经济进程的干预。可以发现这样一个有趣的现象:越是针头线脑的产业、附加值低的产业,市场化程度越高,真正的民营企业越多,民营企业家的发家史也相对比较清白。越是主导产业、附加值高的产业,市场化程度越低,要么干脆形成为垄断产业,要么虽有一定程度的市场化,但仅仅是下游和中游的市场化,产业上游尽归权力之手掌控,要素资源尽归权力之手调度。如此,则民营企业在相关产业中立足空间甚小。细细点检,但凡属于主导产业、附加值高的产业,并不存在真正的民营企业和真正的民营企业家。

  只有利益过于微薄、权力不屑于介入的针头线脑,和刚刚冒头、权力的哨兵尚未发现其寻租空间的新产业,市场化才有较大空间,民营企业才有比较健康地发展的可能。但凡附加值比较高的产业,市场化都必然遭遇权力的扭曲乃至阻遏,市场化都不可能不部分甚且完全变形。

  从这样的背景,来考察所谓民营企业家的原罪,是是非非一目了然。但凡你要进军附加值比较高的产业,就不能不向权力俯首称臣,以巨额租金和自身尊严为代价,置换准入证,置换要素资源。趋利之心,人皆有之;相关产业的席位永远有限,想进军相关产业的人则近乎无限。这就注定了寻租成本的居高不下;注定了高踞产业上游的权力之手,与奔走于产业中下游的民营企业家之间绝对的不对等的地位,他们除了死心塌地地为权力之手充当苦力,几乎就没有别的选择。他们光鲜的衣着和灿烂的笑容的背后,该有着怎样的辛酸和屈辱。

  知名学者吴思近年在推销一个概念,叫做官家主义。

  套用吴思的概念,这样的市场化,毋宁称之为官家市场化。

  可见,民营企业家的原罪问题,孤立地考察是没有任何意义的。民营企业家的原罪问题,本质上是官家市场化的原罪问题。民营企业家固然要为其原罪承担其自身的责任,但若将其原罪仅仅归咎于民营企业家,则未免是一种浅薄或者怯懦。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作者:笑蜀

中国股市进入“美好时代”


(中国)经济观察报  (2006-11-11)




  中国石化改变自己的形象只用了11个交易日。接近23%的涨幅,足以让市场对这只超级大盘股另眼相看。在过去几年中,它一直像一头笨重的大象那样漫步于股市。

  此前一周,沪指1800点被轻松越过,稳稳地站在1850点以上。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中国股市上涨了85%,中国股市总市值翻了近一番。

  全球股市都在分享一场资本盛宴。香港股市上周一度创下了18771点的新高,道琼斯指数在12000点的高位盘桓,但是,这一切似乎都没有冲淡中国股市的诱惑力。

  人民币汇率几乎每月都在冲破新的记录,中国经济列车仍保持着冲刺般的姿态,中国石化这样的公司正在以让人炫目的飙涨之旅提醒人们:大盘蓝筹股醒了。更重要的是,这一切刚刚开始。

  这个世界听谁的

  这个10月,是大盘蓝筹股的10月。

  在刚刚过去的10月份,沪指涨了4.88%。除新股外的两市共1327只股票中,仅有304只涨幅超过大盘。这段时间“赚了指数不赚钱”成为市场投资者的普遍感受。

  但是大盘蓝筹股上涨行情却汹涌而来:浦发银行上涨31.63%、宝钢17.59%、联通14.4%、华能国际8.65%,而中国国航在9月份上涨29.71%的情况下,10月份大涨17.31%。

  市场资深人士秦洪说,“二八现象”已经反映到整个市场的量能结构的变化趋势,即占上市公司总数20%的大市值股往往能够获得当日成交量80%的份额。以11月1日为例,当日沪深300的成交额占到两市总成交额的55.5%。

  “尽管国内股市今年以来上涨超过50%,但众多大盘股涨幅逊于整体市场。国内股市当前的市盈率22.8倍,而上证50的市盈率仅为15倍,上证180的市盈率也只有16.5倍,大盘蓝筹的估值优势不可忽视。更为重要的是,大盘蓝筹的业绩稳定性更高。”中信证券研究部执行总经理徐刚认为。

  进入10月,市场资金正加速流向大盘蓝筹股,这让机构开始转变投资思维,钢铁、航空、石化等传统权重行业景气度的回暖最为炫目;中行、工行等超级航母相继上市吸引了大量的资金趋向大盘蓝筹。

  1个月前,天相策略报告中就曾指出,9月份基金的整体反映是落后于股市走势的,但后期股市的强劲走势,改变了基金的认识,开始积极调整持仓结构和增加股票资产的比例。报告预期,到四季度,基金的股票资产比例会回升至78%左右。

  统计数据显示,基金对重点股票的看好程度趋于一致。已公布三季报的150家偏股型开放式基金,前10大重仓股共涉及股票289只,增持股数最大的中国联通、招商银行、中国石化和民生银行等都是大盘蓝筹股,招商银行和中国石化分别进入99家和62家偏股型开放式基金10大重仓股。

  汇天富基金在它近期的投资策略报告中也说,大型蓝筹股的重新估值正逐步显现出来,随着股指期货的推出,大型蓝筹股的投资与估值会更加活跃,“我们认为A股的大盘蓝筹会出现重新估值是长期的和逐步的。”

  美丽新世界

  11月1日,人民币汇率中间价以7.8720再度创下汇改以来的新高,汇改以来人民币累计升值幅度已经超过了3%。

  德邦证券的一位中层说,人民币升值预期形成的强劲推力将使我国股票市场较长时期内处于良好的低利率环境中,赌人民币升值的投机资金不断进入我国,使得国内资金充裕,这种低利率环境的存在,将为我国股市发展提供较为宽松的环境。

  中金公司研究部的一份报告指出,在国内,高企的经常账户盈余使得国内的货币情况依然有利,同时目前潜在的QFII客户热情高涨,这都将继续在资金面上有力地支持A股市场。

  在人民币形成升值预期下,国际资本流入以获得以人民币计值资产升值的收益,也会导致相关资产价格上涨,并通过预期的增强,吸引更多国际资本流入,进一步加大升值压力推动股价上涨。

  中国工商银行上市即是一个例证。工行在香港公开发售股票,冻结资金近4200亿港元,受到海外市场的热烈追捧。中信证券投行部的一位人士说,“全球资金在人民币升值的背景下都在伺机囤积人民币资产,即使工商银行上市后股票没有上涨对他们来说也是值得的。”

  上个月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中国经济增长率达到10.7%。嘉实基金投资总监窦玉明说,这个增长超过了市场预期。他说,宏观经济在过去的三年始终保持着高增长低膨胀,从今年前三个季度来讲,无论是投资、消费还是进出口,中国宏观经济表现的都非常理想。我们预测明年中国经济增长速度在10%左右,国外一些大行的增长预测为10.5%,“我们认为宏观经济良好势头是保持市场向上发展的一个很好的背景。”

  中国经济的增长后劲有多大关键看消费。中金公司预测,在收入稳步增长的前提下,中国消费增速将保持强劲。预计名义消费品零售总额2006和2007年将分别增长13.8%,年度实际消费品零售额将增长12.7%,由于城镇居民收入增长更快(预计增长11%),在服务业和高档消费品方面的增长将更快。

  中国蓝筹公司正在经历新一轮繁荣。截至2006年8月,中国移动总市值达到1328亿美元,超过沃达丰成为全球市值最大的移动电信运营商。而中国人寿保险股份公司成为全球最大市值的人寿保险上市公司之一。

  各基金公司已经陆续开始发布下一阶段的投资报告。它们的声音几乎是一致的,长盛、南方、博时等基金公司都在异口同声地预测,中国股市正在进入一个“黄金时代”。

  市场的基础在改变

  3年前,市场在讨论A股是不是会和H股接轨时有很多不同的意见,但是现在已经不用讨论了,窦玉明说,在国际化的进程中,中国A股市场的估值体系“从整体来讲是接轨了。”

  在这样的背景下,国内A股市场的基石——上市公司质量正在得到改善、资金面正在良性运转。今年IPO的融资规模将超过历史上最高水平,再融资的规模也将超过历史上最高水平。一方面资金不断流入,一方面资金大量流出,这和高层管理者“双向扩容”的目标相吻合。

  今年以来,中国银行、中国国航、工商银行等超级大盘蓝筹股相继在国内上市,这些都正在本质上改变着上市公司的构成。同样,整体上市也正在成为中国市场的热点,一旦集团公司注资,上市公司在战略地位、经营完整性、盈利持续增长、资产增厚等方面都会得到巨大的改变,相对于企业自身的内生增长、外延扩张或价值重估更为直接。这些都是构成大蓝筹的前奏。

  证监会主席尚福林在9月份时表示,上市公司是种资源,从全球看,这种资源是稀缺性的,不少海外证券交易所希望,大盘蓝筹公司去海外上市。这个资源的相当一部分应该放到国内上市,让中国投资者能够享受这些公司成长的好处。“从战略上看,上证所吸引大型企业的工作不能放慢,不仅不能放慢,而且必须进一步加快。”上海证券交易所副总经理吴雅伦也在不久前发出了同样的声音。而瑞信中国研究主管陈昌华预计,大部分海外上市的大型内地企业很有可能于未来五年回流A股市场,以回应内地投资者的要求。

  今年以来,新发基金超过630亿份。徐刚预估全年的发行份额可能创历史新高。截至9月底,获得QFII资格的机构总数已达50家,投资总额度为78.45亿美元。机构投资者认识到,稳定的长期增长型股票比短期爆发性增长的股票能赚到更多的钱,这会导致市场的交易更为侧重于蓝筹股。

  在资本市场全流通的背景下,大盘蓝筹公司整合收购加速,资源配置效率提高,做大做强的时间和速度会迅速提升。长盛基金公司投资总监闵昱指出,全流通为中国大盘蓝筹股票发展提供了制度保证。社保、保险基金、股权投资基金、产业资本的加入,会使股权结构逐渐进入多元化时代,有利于大型国企转制公司,提高公司治理结构水平。

  徐刚预测,由于股指期货是国内全新的金融创新,它不仅可以直接投机获利,而且还可以对冲股票投资风险、挖掘套利机会,因此机构投资者兴趣更加浓厚。为了提前布局,机构投资者必然会提前吸纳相关筹码,沪深300成分股中优质大盘蓝筹股将成为重点选择对象。

  走出去,走进来

  “中国股市到目前为止是今年全球主要新兴市场当中表现最好的,所以一定要加码中国,年底一定要追货。”摩根大通中国研究部主管及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师龚方雄声称。

  摩根士丹利资本国际中国指数(MSCI China Index)显示,去年8月份,海外基金经理、投资人和分析师们对中国企业的盈利增长预测是4%左右,但8月份以后,已经调高到11.4%,今年三季度盈利增长是20%以上,这使得更多的海外资金堆积在门外焦急地等待进场。市场人士相信,QFII规模很快就会突破100亿美元。

  这只是硬币的一面。市场人士预计,随着审批速度的加快,年内QDII规模有望接近100亿美元。中国商务部年初发布的数据则显示,截至2005年底,中国对外直接投资额超过500亿美元,境外中资企业超过1万家。商务部一位负责人表示,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步伐正在加快。

  11月3日,中非合作论坛在北京举行。其中一个重要议题就是向非洲投资。数据显示,截至2005年底,中国对非洲的直接投资额为15.9亿美元;中国在非洲的投资项目已遍布49个国家和地区,投资项目涉及贸易、生产加工、资源开发、农业及农产品综合开发等多个领域。

  而大型企业是中国企业走向海外的领军者。中海油在非洲的石油生产基地、中石化和中石油收购海外石油资产、宝钢在海外收购矿山等等,都是造就大盘蓝筹股的因素。

  在日本股市上一次持续十年的大牛市中,对外投资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这带动了国内公司业绩的持续增长,在中国,这样的局面正在出现。

  二十世纪的最后十年,美国股市进入了一个一日千里的时代,截止到1999年的夏天,道琼斯指数较1990年初上涨了400%,较1980年初上涨了1300%。现在的纽约股票交易所每天的日交易量比二十世纪40年代任何一年的年交易量都高。

  美国步入经济持续高涨的太平盛世后,反映在投资方面,则是投资人对成长投资的追求,所谓“漂亮50”由此应运而生。漂亮50被视为二十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初美国机构投资者“必须拥有”的股票投资组合。首先,它们是一些大盘股,这样,机构投资者的买进和卖出才不会对股价有显著的影响;其次,它们是一些业绩持续成长的股票——每股收益多年一直保持两位数的增长;第三,它们拥有强劲的基本面:出色的资产负债表、强大的品牌和不容挑战的竞争地位。

  瑞信中国研究主管陈昌华在他最近的报告中预测,中国资本市场于2010年的总市值将达到18760亿美元,较2005年的4020亿美元增长逾四倍,而市值占国家GDP的比例亦将升至50%。

  “道琼斯成分股的盈利增长已经持续了17个季度,相对过去两年平淡的股价表现而言,其估值非常具有吸引力,这是近期道指创新高的基本面因素。”徐刚指出,从今年中国股市和上市公司业绩的强劲增长势头来看,蓝筹时代刚刚开始。

  文章来源:独家关注 文章作者:郭宏超 孙健芳 袁朝晖 
中国第三代核电路线图绘就


(中国)经济观察报  (2006-11-11)




  漫长而曲折的中国第三代核电技术全球招标趋于形势明朗,日本东芝控股的美国西屋(Westinghouse)电气公司有望成为最后的赢家,从而一举获得浙江三门、广东阳江总价值超过300亿元的核电超级大单。

  本报获悉,国家核电技术公司近期已向国务院上报了评标意见,在最终入围的美国西屋和法国阿海珐(Areva)公司两家竞争者中,选择前者作为推荐中标厂商。国家核电技术公司负责组织这次招标工作。招标的最终结果有望在年内正式公布。

  “招标只是跳板,不是目的。”一位参与评标的核电专家告诉本报,招标结果确定后,国家将以此次引进的第三代核电技术为基础,加快消化吸收再创新,尽早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国品牌压水堆技术。

  按照国家新近设定的时间表,中国品牌第三代大型压水堆示范工程将在2010年前后开工建设,2015年后逐步商业推广,2020年后成为中国大规模核电建设的主力机型。

  西屋有望胜出

  一周前,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张国宝召集核电界相关公司和专家召开了一次闭门会议,对西屋、阿海珐的标书以及国家核电技术公司的推荐意见进行最新一轮评估。与以往历次会议不同,与会人士被要求提交明确的书面意见,并签名确认,同时对会议内容绝对保密,以便“对历史负责”。

  这意味着历时超过两年、其间变数重重的我国第三代核电技术招标已经进入收官阶段。知情人士透露,目前高层正在综合考虑各方面意见,有望年内做出决策并对外公布。

  “我们希望国家尽快决策。”10月31日,中国核工业集团科技委副主任沈文权在中国国际电力工业技术大会上告诉本报,浙江三门和广东阳江核电项目的前期工作已经完成,具备了开工条件。

  2004年9月,为引进国外最先进的第三代百万千瓦级核电技术,中国政府决定将浙江三门、广东阳江共计4台百万千瓦的核电机组面向国际招标。由于这一招标金额巨大,技术复杂,事关中国核电技术路线,有关部门在操作中格外慎重。

  在这场“马拉松式”的竞标中,入围的西屋和阿海珐在所在国政府的强力支持下,展开了全方位的拼争。据了解,两家公司竞争的焦点集中在可靠性、价格、技术转让、融资支持等方面,尤以报价和技术转让最为核心。

  “西屋的最终报价为1000-1200美元/千瓦,愿意转让其全部第三代核电技术(AP1000),这两点对中方最具吸引力。”一位接近谈判各方的人士说,尽管日本东芝收购西屋对其竞标造成负面影响,但近期中日关系已经解冻,政治上的阻力应当不会很大。

  在技术安全性上更胜一筹的阿海珐也不愿轻易放弃,它在最后时刻提出了更具竞争力的第8套竞标方案。被称为“核电女皇”的阿海珐总裁兼CEO罗薇中(Anne Lauvergeon)10月下旬陪同希拉克总统访华时透露,公司愿意在建设一台EPR(欧洲压水堆)核反应堆机组后向中国全面转让技术,而在最初的方案中,阿海珐要求获得4台机组的建设合同才转让全部技术。

  阿海珐的报价已从最初的2000美元/千瓦以上,大幅调低至1500美元/千瓦以下。“我们灵活,有诚意,非常希望能打动中方。”罗薇中说。

  第三代核电路线图

  与此同时,中国发展核电的技术路线也趋于明朗。过去的十几年中,关于中国是否需要大规模发展核电,是否需要引进尚不成熟的第三代核电技术,业界一直争论不休。

  “经过近20年的延误,中国能源界和决策当局终于取得共识,认为加速发展核电是优化中国能源结构最重要、最现实的举措。”国际原子能机构原副总干事钱积惠指出,但现在起步仍不晚,因为世界核电的复苏还未到来。

  今年上半年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的《核电发展中长期规划(2005-2020)》中,首次明确要求“积极发展核电”,并计划到2020年,核电装机容量达到4000万千瓦,占电力总装机的4%。目前中国正在运行的核电机组共有9台,装机容量约700万千瓦,占电力总装机的1.6%。

  “这意味着中国今后每年要建2至3座百万千瓦级的核电站。这么大的建设力度,不可能完全靠引进,势必要走自主化、国产化建设的道路。”原国防科工委副主任张维民在会见美国西屋公司总裁时明确表示。

  近期,国家在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的重大专项中,明确提出了核电技术自主创新的目标,并首次提出了时间表:2010年左右开工建设中国品牌第三代大型压水堆示范工程,2015年后逐步批量建设,并使之成为2020年后中国核电的主力机型。

  据了解,目前国家有关部门正对这一重大专项进行前期论证,尚未出台具体的实施方案,但初步的“路线图”已在业内达成共识,即根据此次国际招标所选定的技术方案,结合中方现有基础和能力,以浙江三门、广东阳江核电项目为第三代核电自主化依托项目,进行消化吸收再创新,开发出具有自主设计建造和批量发展能力的第三代百万千瓦级压水堆核电站。

  而在2020年前开工建设的3000余万千瓦核电机组中,将主要采用改进的第二代核电(又称“二代加”)技术。目前,我国已经具备了批量化建设二代加核电站的能力,中国广东核电集团的CPR1000和中核集团的CNP1000都是中方自主研发的百万千瓦级压水堆技术。

  “核心技术拿钱是买不来的,外商是靠不住的。以我为主是发展核电的必由之路,也是规避风险的必由之路。”原中国核工业总公司计划局副总工程师温泓钧说。

  文章来源:独家关注 文章作者:刘伟勋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