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11/17

美国国会报告:更广泛制裁中国输出大杀伤武器技术

美国国会报告:更广泛制裁中国输出大杀伤武器技术

中国海警船只

【网讯】美国国会美中经济及安全检讨委员会的年度报告建议,针对中国公司帮助提供大规模杀伤武器所需设备及技术,应该实施更为有效、范围更为广泛的制裁。同时也希望北京当局能与美国合作,严密监控往返中国及朝鲜港口间的船只。
  报告指出中国与朝鲜核武计划及伊朗的核计划都不无间接的关系。委员会警告,“这大大威胁到美国的安全,也可能使驻扎在东亚及中东的美军陷入险境”。

  联合国10月通过对朝鲜的制裁案,中国不赞成在公海封锁朝鲜船只,但仍同意对于通过中国领土的货物进行严密检查,目前欲通过两国边界的卡车都必须检查无虞才能过关。

  委员会主席伍尔泽表示:“中国具有影响世界局势的能力,却还未扛起应负的责任。”副主席巴索罗缪更不讳言直指,全球为防止弹道导弹或大规模杀伤武器技术扩散正努力不懈,中国没尽一份心力,反而还从中作梗。

  报告建议美国协助中国采取更有效的办法来因应朝鲜核问题,也要求美国情报机构留心并审慎评估中国军事现代化及发展。中国尝试说服朝鲜重返谈判桌,但报告仍谴责中国做事不力,“拒绝善加利用其对朝鲜的影响力”。

  此外,伍尔泽还表示,中国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五年后,在履行其承诺方面,仍少得可怜,巴索罗缪说,报告承认中国已通过一些法律和规定,以履行它对世界贸易组织其它一百四十九个成员的义务,中国也达成可观的经济改革。但中国仍继续迫害人权、劳工权、基本政治自由、宗教自由和新闻自由,使得中国在创造机会让人民发展潜力的成绩显得贫乏。

  报告同时批评中国拒绝让人民币汇率根据市场条件浮动,形成对中国出口商提供高达40%的补贴。报告也批评中国未能控制“猖獗的”仿冒行为,从电影光盘、商业软件、药品到汽车零件,无所不仿。报告建议国会呼吁行政部门向世界贸易组织,就中国人为操纵人民币和违反智慧财产权提出控诉。

  巴索罗缪同时批评中国为了追求石油和其它天然资源利益,宁愿与遭国际谴责的伊朗、缅甸和苏丹建立“不名誉的伙伴关系”。

  报告同时警告,美国的武器和运输系统有越来越依赖外国制零件的趋势,其中中国制造的零件正逐渐增加。

  美中经济暨安全检讨委员会是美国国会2000年成立的,由两党十二名委员组成。其任务是检讨美中经贸关系对国家安全的影响,每年向国会提交评估报告,并对国会和行政当局提出相关建议。委员会今年举办八次听证会,派委员赴中国、香港和台湾访问,委托原作研究,咨商经济、情报和军事专家,提出长达二百三十四页报告及四十四项建议。

兵不厌诈 虚虚实实

● 李气虹
  中美两国海军先后在今年9月和后天举行两阶段的海上联合搜救演习,这是2001年中美军机发生擦撞事件以来,两国海军首次举行联合演习。

  五年前,美军一架EP-3侦察机在中国南海上空被两架中国歼八型战机拦截,其中一架中国战机与美机发生擦撞后坠海,中国动员大批船只搜寻飞行员王伟未果,而美机上的23名机员也被迫降海南岛,导致两国军事交流中断。

  五年后的今天,中美海军就在军机擦撞事件发生的海域上,举行海上联合搜救演习,意义就显得特殊。上星期五,美国太平洋舰队司令拉夫黑德海军上将,还特地展开上任后对中国的首次访问。

  但本周一《华盛顿时报》报道,美国 “小鹰”号航母战斗群上月在日本冲绳附近海域执行常规任务时,被中国海军一艘“宋”级柴油动力潜艇长时间跟踪而未被发现。

  直到10月26日,该潜艇浮出水面后,才被“小鹰”号执行监视任务的军机发现,当时潜艇距离“小鹰”号不足5英里(约8公里)。 该报道宣称,美国航母甚至“已处在中国潜艇的鱼雷和导弹射程之内。”

  这项报道使人在北京访问的拉夫黑德,立刻成为中外记者追问的对象,尤其是中国记者一再问他对“中国威胁论”的看法。

  拉夫黑德的回答相当有技巧:首先肯定中国海军的能力正在提高,但不认为会威胁到美国海军。其次,希望向中国军方高层了解中国海军走向深海的“意图”(intent)。

  至于中国潜艇跟踪“小鹰”号事件,拉夫黑德指出,美国航母在国际海域活动,中国潜艇也在那里活动,就像世界上其他国家海军一样。他也表示希望通过联合演习,让两国海军的年轻军官建立联系,降低因误解而发生冲突的可能性。

  本周三在湛江麻斜海军基地举行的美国两栖船坞运输舰“朱诺”号欢迎仪式上,南海舰队副参谋长林永青少将表达出希望两军加强了解和建立互信的愿望,而随后致词的拉夫黑德更强调“透明度”在两军交流中的重要性。

话虽如此,从采访欢迎仪式的观察中,仍然能感受到双方对彼此的疑虑和戒心。
  首先,南海舰队向中央电视台、新华社、香港凤凰卫视的记者发出采访证,而美国驻北京大使馆则主动邀请国际媒体采访。受邀的外国记者在没有南海舰队采访证的情况下,乘坐美方自行安排的巴士进入麻斜海军基地采访。

  其次,美方原本准备选出十家媒体各派一名记者登上“朱诺”号,后来才开放让所有人登舰,却又禁止记者在这艘船龄将近38年、属于越战时期的军舰内部拍摄。一名中国电视摄影记者不屑地说道:“这样一艘破船,我没兴趣!”

  不单舰桥、作战指挥室不让摄影,连官兵餐厅、诊所、船坞也属于禁拍范围。该舰还派四、五名军官“接待”记者,严密监控防止中国记者偷拍。

  面对中国记者详细询问舰上有多少官兵、男女军人的数量比重、任务性质有何不同等问题,美国军官都很有礼貌地一一表示不清楚或“无可奉告”,似乎担心无意间被中国人窥探看透。

  笔者回想起1999年在新加坡登上“星座”号航母采访时情景;当年美国担心北京因李登辉发表“两国论”而在军事上对台轻举妄动,邀请了两岸以外的国际新闻媒体登舰采访,并大方地让记者自由走动到处拍摄,期望能对中国军方产生震慑作用。

  南海舰队同样有所防备:在“朱诺”号周围停泊的“湛江”号等导弹驱逐舰,属于“旅大”级等老旧军舰。新闻稿内不提海军基地名称,连登上“朱诺”号的中国海军记者,也把肩章、臂章拿掉....。

  中美两国军方要做到相互信任,看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传中国潜艇跟踪美航母早被发现 美军四次模拟攻击

【网讯】就在美国媒体首先报道中国潜艇跟踪美国航母之后,各种报道和猜测纷纷见诸报端,而有报道说,美军官员已经证实当中国潜艇进行跟踪时美军航母的反潜系统并没有发现。然而,近日又有美国媒体报道说,中国潜艇其实早已被发现,并被美军进行了四次模拟攻击,潜艇无法摆脱才浮出水面。(图为小鹰号航母资料图)

  据《华盛顿邮报》报道说,就在中国的军方官员们即将接待美国太平洋舰队司令之前,一艘中国“宋”级潜艇跟踪美军“小鹰”号航母,被航母反潜预警发现并锁定后不得已浮出洋面并悬挂国旗,避免了被击毁的命运。

  报道说,中国潜艇冒险离开中国近海并且跟踪美国军舰是很少见的。美国太平洋舰队司令拉夫黑德正在中国访问,而这一时间可能会给他和中国军事官员的会谈蒙上阴影。

  报道指出,五角大楼在2006年的中国军力报告指出:“中国军力建设的速度和覆盖范围已经让地区军事平衡处于危险中。中国军事现代化目前的发展趋势让中国有能力在亚洲进行了一系列的军事行动。这些军事行动不仅可针对台湾,也对在亚太地区行动的现代军队形成潜在的巨大威胁。”

  报道据五角大楼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官员称:这次事件并不象外界传言的那样中国潜艇没被发现,而是早被预警系统发现,只是为了弄清这艘不明潜艇的真实意图才没有采取攻击行动,从发现这艘潜艇之后,先后进行了四次以上的模拟攻击,每次模拟攻击都成功击毁对方,最后这艘潜艇因无法摆脱反潜攻击锁定,只能浮出洋面悬挂国旗。

  报道说,这一事件说明,中国在不断追求一支日益壮大的远洋海军,但就目前实力来说,中国的潜艇群对于美国航母舰群来说,只能是小鹰利爪下的鱼。

  据了解,此前有媒体报道却有不同的论调,美国海军官员13日证实,美国航母“小鹰号”战斗群的确未察觉遭中国潜艇尾随跟踪。海军官员说,海军非常关切此事,也由于这起事件,他们将检讨小鹰号航母战斗群的反潜防卫措施。美国海军官员解释了小鹰号当时的状况。他说,小鹰号当时并未进行反潜战演练,因此没有主动搜寻潜艇。

  美军太平洋舰队司令法伦上将14日证实有中国潜艇迫近小鹰号航母的报道,但他拒绝透露当日事件详情,只表示事件证明了他为何一直推动加强与中国的军事联系。他说,当两者在如此接近的地区行动时,就有出现计算错的可能。今次是航母跟其战斗群进行演习,不涉及潜艇;否则,演习其间若发现这中国潜艇,情况随时升级至不可预测的程度。

  此外,美国国防部和军方官员一开始并不愿讨论这起事件,宣称有关细节都是机密。正在中国访问的美国太平洋舰队司令拉夫黑德目前也没有评论,但据他的幕僚透露,拉夫黑德计划在与中方会谈时,提起小鹰号事件。

  有分析说,解放军为了因应台湾问题与美国爆发冲突的可能性,一直把美国航空航母列为优先打击目标,但潜艇浮出水面的行动等于是中国军方的挑衅行为。不过,这也显示中国正致力发展远洋作战能力。分析说,中国这次派潜艇跟踪美国航母,预示中国日后对美国在东亚的军事行动将有更强的回应,同时也令两国的军事交流计划蒙上阴影。

中国外交部指潜艇跟踪美军航母报道不实 但未说明

【网讯】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姜瑜16日主持例行记者会时表示,有关中国潜艇曾尾随美国“小鹰”号航母战斗群的报道不属实。而美军太平洋舰队司令法伦已经证实中国潜艇曾迫近“小鹰”号航母,正在中国访问的美军太平洋舰队司令拉夫黑德也表示,如果与中国军方高层会面时会提及此事,但他不愿透露细节问题。

  美国《华盛顿时报》日前报道,中国一艘柴油动力攻击潜艇10月26日跟踪“小鹰”号航母战斗群,在距离“小鹰号”五英里的地方出水前都没有被侦测到。而在潜艇出水后,航母战斗群上执行例行侦察飞行的侦察机才侦测到它。“小鹰”号航母战斗群包括一艘攻击性潜艇和反潜直升机,它们都真枪实弹做好准备,以保护战斗群的军舰不受中国攻击潜艇的袭击。对此,姜瑜表示,“据了解,《华盛顿时报》的有关报道不属实。”但她没有进一步说明情况,也没有就美军官员已经证实此事发表评论。

  此前,美军太平洋舰队发言人拒绝就此事发表评论,称所有有关此事的信息都是机密信息,不便透露给媒体。美国国防部发言人也拒绝评论。

  不过,美国有海军官员13日证实该报道,小鹰号战斗群的确未察觉遭中国潜艇尾随跟踪的消息。海军官员说,海军非常关切此事,也由于这起事件,他们将检讨小鹰号航母战斗群的反潜防卫措施。

  美军太平洋舰队司令法伦上将14日在马来西亚也证实该报道,并促美中两国加强军事联系,摒弃冷战思维。他拒绝透露当日事件详情,只表示事件证明了他为何一直推动加强与中国的军事联系。他说,当两者在如此接近的地区行动时,就有出现计算错的可能。今次是航母跟其战斗群进行演习,不涉及潜艇;否则,演习其间若发现这中国潜艇,情况随时升级至不可预测的程度。

  美国太平洋舰队总司令拉夫黑德访华恰逢美国《华盛顿时报》刚刚报道了该消息,拉夫黑德在湛江举行的记者会上没有对该报道进行评论。不过,媒体报道说,拉夫黑德此前曾表示在会见中国军方高层时会提及此事。拉夫黑德说,他这次访问中国的目的之一就是更清楚地了解中国发展军力的目的。

  美国国防部发言人惠特曼有意淡化中国潜艇跟踪美舰事件,并称,他不认为这艘中国潜艇是一个威胁。有专家表示,拉夫黑德在潜艇跟踪事件发生后来中国访问,说明美国并没有因此次事件而中断与中方的联系。看来美军重视与中国的军事对话,此事对两国关系冲击不大。

传中国有55艘攻击潜艇 数年后潜艇数将是美军三倍

【网讯】随着美国《华盛顿时报》公布中国潜艇跟踪美军航母的报道,外界又开始把关注的焦点汇聚到中国的潜艇力量与中美关系发展上。有报告指出,目前,中国至少有55艘攻击潜艇,到2050年,中美之间的潜艇数量之比将扩大到三比一。

  据2005年8月美国防部向国会递交的《中国潜艇报告》称,中国已有64艘水面作战舰艇,至少55艘攻击潜艇。潜艇部队建设已成为中国海军优先发展目标。

  《报告》称,美国潜艇舰队虽然目前实力超出中国,但是美国的59艘攻击型核潜艇都被调遣到世界各地执行任务。报告还指出,到2050年,中美之间的潜艇数量之比将扩大到三比一。

  美传统基金会亚洲研究中心的中国问题学者特卡奇克此前撰写的题为《中国潜艇的挑战》的文章,称中国在从俄罗斯引进四艘“基洛”级潜艇的同时,也在研发和生产现代化的“宋”、“元”级常规动力攻击潜艇,以及其他新型的核动力攻击潜艇和战略导弹潜艇。未来中国现代化的潜艇可能将装备俄制“狂风”鱼雷和专门用以攻击航空母舰的“俱乐部”3M-54E反舰巡航导弹,使得潜艇杀伤力更强。

  该文还称,中国潜艇还引进俄制消音瓦和“不依赖空气动力装置”,一方面降低潜艇的噪音,另一方面使常规动力潜艇的潜航时间从几十小时扩大到三十天左右,使得美国反潜装备更加难以探测和发现。因此专家认为,美国海军力量在东亚海域面临中国潜艇的强大挑战。

  在中国潜艇跟踪美国潜艇事件曝光之后,便有媒体分析说,这显示解放军潜艇部队已摸清“第一岛链”,突破了美军对中国的封锁圈。

  有分析说,美国对中国潜艇力量如此关注,反映出美国内某些人士并不乐见中美之间日渐升温的军事交流与合作,希望借助舆论的作用,将中美军事关系导向对抗和冲突,以遏制中国的和平发展和军事现代化进程。

美军太平洋舰队司令:中美军队透明度提到新水平

【网讯】正在广东湛江访问的美国海军太平洋舰队司令拉夫黑德16日表示,中美演习代表中美军队之间的军事透明度提升到新的水平,将提升中美两国联合应对海啸、地震、火山等自然灾害和进行人道主义救援的能力。

《日报》报道,中美海军计划于19日在中国南海海域举行第二阶段的海上联合搜救演习。

19日上午,拉夫黑德率领的“朱诺”号两栖船坞运输舰和美国海军“菲茨杰拉德”号导弹驱逐舰,将与中国海军舰艇在南海海域进行联合搜救演习。

  拉夫黑德强调,美国海军舰艇对中国的访问,以及即将举行的中美联合海上搜救演习,拓宽了双方军事交流与合作的管道,并为两军今后进一步的合作奠定基础。

  据中国国防部外事办公室透露,拉夫黑德上将在一周的行程内,将访问北京、上海、湛江等地,并密集拜会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海军、南海舰队和外交部等十余位高级领导。分析人士指出,拉夫黑德将军可能就中国海军现代化、两国青年军官互访、中国军事透明度、海上危机处理等美国关心的问题与中方展开讨论。

  据悉,拉夫黑德将军离开北京后,将前往湛江视察15日抵达那里的美国“朱诺”号两栖船坞运输舰。根据2006年中美两军交往有关安排,两国海军将于19日在中国南海海域举行第二阶段的海上联合搜救演习。届时,“朱诺”号将作为美军的主力之一参与演习。

  针对拉夫黑德将军访华的原因,新加坡亚洲新闻台分析称,拉夫黑德是“带着问题”来中国的。在美军防务重心向亚太地区倾斜的背景下,太平洋司令部在美军事体系中的作用进一步被提升。美军今年几次最大规模的军事演习都是由太平洋司令部担纲,并且美日两国又于近期达成了《在日美军重编最终报告》。拉夫黑德此次访华,很有可能想详细了解一下中国对这一系列事态的看法,作为其制定对华军事策略的现实依据。

首次用固定翼飞机 中美联合搜救演习内容趋复杂

【网讯】正在此间访问的美国太平洋舰队司令拉夫黑德海军上将16日在表示,中美第二阶段海上联合搜救演习将首次使用固定翼飞机,演习的内容将更加复杂。(图为美国海军“朱诺”号两栖船坞运输舰特写)

新华网报道,中美两国海军拟于19日在中国南海海域举行的第二阶段海上联合搜救演习。根据计划,此次双方主要参演兵力为中国海军“湛江”号导弹驱逐舰和“洞庭湖”号综合补给舰,以及美国海军“菲茨杰拉德”号导弹驱逐舰和“朱诺”号两栖船坞运输舰;双方还将派出固定翼飞机参演。

拉夫黑德表示,固定翼飞机的使用将是第二阶段演习成功的关键。目前两军仍在就演习内容进行商讨,希望可以演练更多新的合作项目。

演习结束后,中美双方将共同对演习结果做出评估。拉夫黑德说,判断演习成功与否的标志,是看事先制定的目标是否顺利实现。

今年9月,中国海军舰艇编队访问了美国珍珠港和圣迭戈港,并与美国海军在圣迭戈附近海域成功举行了第一阶段的海上联合搜救演习。第一阶段演习中,中美两军首次使用相同的通讯程序进行合作,双方参谋人员也第一次坐到一起共同规划演习内容。

  有分析说,随着中美军事交流的升温,两军互动逐渐频繁,双方关系有明显改善。在10月底,28名来自解放军总部、陆海空以及第二炮兵等各个系统和部队的军官,对美国加利福尼亚地区的军事基地和美军太平洋的夏威夷军事基地进行访问。

  专家指出,中美关系近年来发展良好,军事交流是双方关系友善的举动。但是,目前中美军事交流只是停留在表面,要走向深入发展,还比较难。对于中国潜艇在10月跟踪美军航母事件,有分析称,可能不会影响两国军事交流。

专家:中美军事交流分三阶段 初步迈向机制化轨道

【网讯】美国海军“朱诺”号两栖船坞运输舰正在对中国湛江进行访问,中美海上搜救联合演习即将于19日在南海海域展开。中国军事专家16日表示,中美军事交流与合作日趋活跃与深入,双边军事关系已经步入机制化发展渠道。(图:15日,载有650余名官兵的美国海军“朱诺”号两栖船坞运输舰抵达湛江港)

  新华网报道,军事科学院研究员彭光谦少将在接受访问时说:“在经过二十多年的磨合与发展之后,中美两军在高层交流、人员往来、防务磋商、军舰互访等多个领域的合作与交流已经进入了机制化的轨道,为两军关系的良性健康发展提供了保障和动力。”

  彭光谦将自1979年中美建交以来的两国军事交流分为三个时期。一是上个世纪80年代难得的“蜜月期”,两军高层领导人互访十余次,两军各军种、级别的军事代表团交流非常频繁。

  二是上个世纪90年代一波三折的“跌宕期”,经历了几次重大事件的冲击,两军关系在几经恢复后又几度动荡,呈现出脆弱且不稳定的特点。

  第三个阶段是进入新世纪以来承前启后的“关键期”,两国不仅建立了副部长级的定期磋商机制,并确立了多层级的军事人员互换留学和访问制度,而且还建立了一些在紧急状态下规避直接冲突的制度,两国军事交流处在一个新的起点上。2006年9月,中国海军舰艇编队对美国夏威夷和圣迭戈港口进行了访问,并举行了中美之间首次海上联合搜救演习。

  彭光谦认为,目前,中美高层军事交流稳定,多层次的军事人员互访频繁,并保持了多个定期防务磋商机制,两国军舰互访也形成机制,整体交流与合作逐渐表现出机制化的特点。

美太平洋舰队司令熟读《孙子兵法》 带“问题”访华

【网讯】美国太平洋舰队司令加里·拉夫黑德上将目前正在中国访问,这是他就任太平洋舰队司令后首次访华。有报道说,拉夫黑德对中国的《孙子兵法》颇为熟悉,有媒体分析称,拉夫黑德是“带着问题”来中国的。

  《世界新闻报》报道,据中国国防部外事办公室透露,拉夫黑德上将在一周的行程内,将访问北京、上海、湛江等地,并密集拜会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海军、南海舰队和外交部等十余位高级领导。分析人士指出,拉夫黑德将军可能就中国海军现代化、两国青年军官互访、中国军事透明度、海上危机处理等美国关心的问题与中方展开讨论。

  据悉,拉夫黑德将军离开北京后,将前往湛江视察15日抵达那里的美国“朱诺”号两栖船坞运输舰。根据2006年中美两军交往有关安排,两国海军将于19日在中国南海海域举行第二阶段的海上联合搜救演习。届时,“朱诺”号将作为美军的主力之一参与演习。

  针对拉夫黑德将军访华的原因,新加坡亚洲新闻台分析称,拉夫黑德是“带着问题”来中国的。在美军防务重心向亚太地区倾斜的背景下,太平洋司令部在美军事体系中的作用进一步被提升。美军今年几次最大规模的军事演习都是由太平洋司令部担纲,并且美日两国又于近期达成了《在日美军重编最终报告》。拉夫黑德此次访华,很有可能想详细了解一下中国对这一系列事态的看法,作为其制定对华军事策略的现实依据。

  对于许多中国人来说,拉夫黑德这个名字还很陌生。但其实,拉夫黑德将军一直都在关注中国,尤其对中国的《孙子兵法》颇为精通。

  拉夫黑德将军1973年毕业于美国海军学院,曾任美国大西洋舰队水面部队司令副官、海军部长行政助理、太平洋司令部副司令等职。服役期间,他获得过国防优异勋章、海军优异服役勋章等奖励。2005年7月8日,拉夫黑德正式出任太平洋舰队司令部司令。

  据中国国防大学长期从事美国海军研究工作的霍凤鸣教授介绍,拉夫黑德在对华态度和中美军事交流上的立场比较现实和理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对于中国“军事威胁”的判断,不是先入为主,而是主张“谋定而动”。据美国媒体报道,拉夫黑德在军方内部交流时,经常引用“不战而屈人之兵”等《孙子兵法》中的名言,反复强调“伐谋、伐交”、“知已知彼,百战不殆”,足见其深得孙子兵法“谋定

  而后动”的理性军事思维。他在上任第一天发表公开演讲时曾表示,“我不觉得中国是‘威胁’,但我很想知道,他们会把强化的军力用在什么地方,他们将来要如何运用”。

  二是对军事交流持积极态度,主张对华接触。上任以来,拉夫黑德多次呼吁全面恢复与中国的军事联系,并强调美中双方加强军事领域的交流与合作“非常重要”,以应对包括自然灾害在内的各种挑战,维护地区安全和稳定。

  三是对中国的军事发展持理性态度。2005年,拉夫黑德在接受《韩国时报》采访时,针对中国军力迅速增强是否会对地区平衡造成威胁这一问题,他表示,美国和中国在东北亚问题上应该合作,而不是搞对抗,因为只有双方合作才能保证这一地区的和平与稳定。“中国军队不会对地区和平造成威胁,是不是造成威胁需要从能力和意图两方面来看。”

中国陆航强化精确打击 购俄军用直升机将批量交付

【网讯】俄罗斯乌兰乌德公司今年已交付给中国四架Mi17-1型军用直升机(如图),2007年还要交付二十架同类型的直升机。分析说,中国陆军大力发展直升机的原因,主要是空军正在考虑逐步取消“强击航空兵”,强化其精确打击的能力。

加拿大《汉和防务评论》月刊透露,2006年是中国陆军航空兵成立二十周年,中国向俄罗斯乌兰乌德订购的24架Mi17-1军用直升机,将于2007年全部交付。首批4架Mi17-1直升机已先后在今年7月、10月分两批交付给中国,其中包括一架Mi17-1客座型直升机,提供14个座位。

据称,Mi17-1一般载重量为2000公斤,最大载重量为4000公斤,带主油箱2027公斤燃油时的航程为610公里,带两个副油箱3447公斤燃油航程为1150公里,巡航时速为230至210公里。

汉和引述接近中国航空工业界的消息来源表示,中国陆军大力发展直升机的原因,主要是空军正在考虑逐步取消“强击航空兵”的编制问题,把目前由Q5强击机负责的对地攻击任务,交给陆军航空兵所属的攻击直升机部队。

消息又称,尽管Q5攻击机还在不断改良,但不再“充实发展强击机”正在中国空军内部逐步取得共识。改良中的Q5攻击机主要是强化其精确打击的能力,已脱离传统的“强击航空兵”概念。

传统上,中国对“强击航空兵”的运用概念,主要是通过Q5强击机发射大量的火箭弹实施对陆军的战场阵地火力支持,目前这一任务主要由Mi17和Z9武装直升机承担。

  据了解,解放军陆航2005年针对未来作战任务需求,组织了全军陆航部队武装直升机战法研讨活动,进行了理论探讨和实兵研练。这是陆航组建以来第一次以陆航部队为主、多兵种协同的实兵研练活动,是陆航战斗力建设的一个重要转折,标志着以武装直升机为主体的陆航战法训法体系的初步形成。

  解放军总参陆航部部长马湘生日前指出,战场保障体系是最大限度发挥直升机作战效能、克敌制胜的重要保障,是提升陆航部队“即时保障”能力的关键所在。下一步,将以实战需求为依据,突出装备配套建设,继续加大战场建设特别是加大重点作战方向的野战伴随保障力度,真正实现陆航部队快速投送、精确打击、有效制空、即时保障能力的迅速提高,确保拉得出、上得快、打得赢。

  此外,中俄的航空合作也并非一帆风顺。据媒体报道,中国从俄采购伊尔-76型军用运输机和伊尔-78型空中加油机的合同,在执行过程中就遇到困难,俄方因人才和技术问题不能按时交货,因此,这批军用机能否按时交货仍需关注。

最后一批歼-11A下线 第三代战机数量中国超日本

【网讯】中国最后一批歼-11A战斗机将在今年内于沈阳组装完成,这型战斗机是在俄罗斯苏-27SK战斗机基础上改良而成;中国并将生产歼-11B改良型战斗机。专家说,中国第三代战斗机再加上中国已经获得的一百架苏-30MKK、苏-30MK2多用途战斗机,中国空军的第三代战斗机总数已远超过日本航空自卫队以F-15J为主体的第三代战斗机数量。(图为中国空军歼-11编队)

加拿大《汉和防务评论》引述俄罗斯苏霍伊飞机公司表示,中国目前已经能够完全独立生产歼-11战斗机,俄罗斯只是提供一些技术,目前歼-11在中国的生产计划非常顺利,是一个成功的合作模式,沈阳飞机公司更获得生产苏-27SK的许可证。

报道称,中国最后一批歼-11A战斗机的生产数量是17架,苏霍伊飞机公司希望中国追加订购新的苏-27/歼-11战斗机零件,但目前尚未签署新的合同。

根据生产计划,沈阳飞机公司在2007年之前将完成105架歼-11、歼-11A的组装工作,因此对中国空军来说,明年将是非常重要的一年。

汉和总编辑平可夫说,中国将生产歼-11B改良型战斗机,歼-11B在质量上的改良属划时代,除了发动机依然是俄罗斯生产的AL31F,歼-11B其它各个分系统大部分由中国生产,能够发射中国生产的主动雷达诱导空对空导弹以及其它精确引导武器。

他说,越来越多的歼-11、歼-11A第三代战斗机开始装备中国空军,包括中国空军第一、二、三、六、七、十四、十九及三十三师,已先后装备了歼-11、歼-11A或原装的苏-27SK战斗机和苏-27UBK教练机,基本已形成每个军区空军各装备至少一个团的苏-27SK、歼-11、歼-11A战斗机的态势。

平可夫说,上述第三代战斗机再加上中国已经获得的一百架苏-30MKK、苏-30MK2多用途战斗机,中国空军的第三代战斗机总数已远超过日本航空自卫队以F-15J为主体的第三代战斗机数量。

  此外,近日有美国媒体表示,中国已经具备研发第四代战机、现代化战斗轰炸机、多功能直升机以及涡扇发动机的能力。中国取得的绝大部分进步都源自于“后发优势”以及所获取的国外较成熟的航空产品设计和技术。但中国在掌握和吸收引进技术方面一直存在问题。此外,绝大部分国外企业不愿向中国提供最先进的“核心”技术。因此,中国航空工业将越来越多地依赖自身的技术创新。

检验应对突发事件 前卫-206B演练“指挥所遇袭”

【网讯】“前卫-206B”军事演习进入作战阶段,演习将检验济南军区所属部队在信息化条件下的作战能力。日前,“前卫-206B”通过演习“指挥所遇袭”,来发现在复杂的实战条件下部队存在的问题。有分析说,这次演习体现了中共中央军委赋予军队参与处置突发事件权利,透露了检验“解放军处理突发事件”能力的信息。(图为“前卫-206B”参演部队在作战地域集结。)

  新华社的文章说,演习过程中,导演部发出了两架“蓝军”直升机运载两个班的兵力袭击指挥所,并与指挥所外围警戒分队交火的信号。

  济南军区某部指挥员立即下达各种应对指令,并强调“向上级指挥所报告”。

  文章说,战斗同样也在数十里外的某炮兵指挥所和陆军航空兵机场同时展开。

  文章指出,虽然处置方式有所不同,但导演部指挥大厅里的解放军智囊团对参加演习部队的表现表示满意。

  文章说,这些向来配属其他部队执行任务的高技术部队第一次独立登台亮相,战斗力和作战意识之强出人意料:从下达演习命令以来,大大小小的情况出了几十次,情况变化的密集程度超乎寻常。

  不过,坐镇指挥所的解放军大校陈文荣还是把各部队反应中存在的一些细微问题提了出来:“所有的处置都应该在半分钟乃至10多秒内完成,敌人都到门口了!”

  陈文荣对媒体说,演习的目的,就是让这些部队在近似实战的行动中暴露问题,和平练兵,完全按一套计划进行不符合实际需要。

  陈文荣透露,这次演习,导演部既没有组织部队事先勘察地形,也不组织实弹试射,而是尽可能地从部队在未来作战中所担负的任务和可能遇到的情况来设想。

  他列举了演习中的其他演习科目:如部队在即将登上火车之际,被通知铁道被毁,改为摩托化行军;有的部队搭乘的火车开过了站,不得不在“敌”情不明的陌生路段向集中地域机动等。

  文章说,经过演练士兵战斗意识、心理状态已获得了明显提高。

  有分析说,解放军此次演习明显透露了一个信息,那就是检验解放军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此前,中央军委发布的《军队处置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简称《预案》)赋予军队和武警部队参与处置突发事件权利,这次演习检验了“处置军事冲突突发事件”能力。

  据了解,中共中央军委发布的《预案》规定军队五大任务:处置军事冲突突发事件、协助地方维护社会稳定、参与处置重大恐怖破坏事件、参加地方抢险救灾、参与处置突发公共安全事件。《预案》规定,紧急情况下,师团级以上部队可以越级报告情况,上级也可以实施越级指挥。

  《预案》是中国第一次对军队参加处置突发事件的规范,为军队参与有关行动“提供了有效的依据”,同时说明中国在为未来的可能的军事冲突作准备

美军太平洋舰队司令关注中国海军长达十年

【网讯】美国太平洋舰队司令加里·拉夫黑德上将目前正在中国访问,虽说这是拉夫黑德将军首次访问中国,但他对中国海军的关注已达十年之久。

  《世界新闻报》报道,他在今年6月接受印度某网站采访时表示,“自打我任海军重要职位的10来年间,我一直关注着中国海军的发展。显然,中国海军和中国军事力量正在增强。但我们在确定对方的意图和能力方面非常有限,所以我们想跟中国军方接触,从而了解他们加强海军建设的目的。”

  拉夫黑德对中国“蓝水”海军的发展尤为关注。他访华前在接受美国记者采访时表示,“自从我在90年代中期第一次接触中国海军以来,其能力已大大增强,他们进入‘蓝水’的能力是显而易见的……我期待同他们商讨他们未来的展望,也许还有一些他们的运作原则。”

  为了摸清中国海军的发展现状和规划,拉夫黑德做了不少功课。有报道称,他曾密切观察中俄联合军演。此外,他还极力倡导中国参加西太平洋海军研讨会,希望通过学术交流增加对中国海军战略及作战思想的了解。

  近年来,中美两国军事层面已进行过十余次各个级别的互访。拉夫黑德此次访华也被一些媒体看成是中美军事交流升温的迹象。但事实上,美国一直认为中国军事交流不够透明,五角大楼官员甚至抱怨说,他们曾“多次恳求”中国政府允许美军官员参观其秘密设施,但“所有要求都遭到中国的拒绝。”

  在军事透明度问题上,中国国防大学战略专家杨毅少将表示,中国在军事上对美国的开放程度高于其他很多国家,而且还有一个越来越开放的趋势。杨毅指出,在目前军事侦察手段高度发达的时代,军事透明度是个非常技术性的东西,相比之下,中国处于弱势。“从这个角度看,美方在军事透明度问题上和中国纠缠,不过是一种姿态,重要的是其背后的战略意图。”

  报道分析说,虽然中美军事交流还存在一些障碍,但就整体而言,中美两军关系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近年来,五角大楼中“对华接触派”的声音在逐渐增强,他们认为增进对中国军队的了解,可以使双方尽可能避免矛盾激化和危机发生。另外,中美两军在机制性交往、院校交流、军舰互访、应对非传统威胁等领域的交流活动,也将促进中美两军关系的发展。正如有评论指出,“过去中美军事交往在两国关系中是一种‘抵押品’,是两国关系中最敏感的一环,而现在有望成为两国关系的‘助推器’。”

解放军重捡淮海战役 探求打赢未来战争之道

  五十八年前,中共军队在内战中取得了淮海战役的胜利,创造了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战例,被世界军事史学界公认为“20世纪的十大著名战役之一”。解放军现在重新捡起这次战役,中国国防大学230名基本系高级参谋班学员和战略、战役学研究生进行现地教学,试图从中探寻打赢未来战争之道。

  《中国国防报》文章称,虽然淮海战役已过去半个多世纪,但其许多成功的经验和做法,特别是其高超指挥艺术对信息化条件下的局部战争,特别是一体化联合作战的组织实施,仍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就大的方面来说,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把战略利益放在首位。一体化联合作战打的不仅是军事仗,而且是政治仗,当出现局部利益与战略全局发生冲突时,即使作战行动有利,也应服从战略全局。淮海战役第三阶段中,毛泽东下令对杜聿明集团暂不作最后歼灭的决定,充分证明了着眼全局的重要意义。

  关照好战役全局。从淮海战役的胜利来看,未来战争中的一体化联合作战是整体作战,必须统筹好作战全局,充分发挥诸军兵种整体作战威力。淮海战役的经验:凡属带有照顾作战各个方面和各个阶段性质的问题就是作战的全局。指挥员必须以全局为上,从全局的角度出发,关照好一体化联合作战的各个方面和各个阶段。

  抓住关节推动战局。关节也称重心,是指对作战全局有决定性影响的部分和行动。解放军确定首先歼灭黄百韬兵团便是一个非常成功的例子。实践表明,掌握关节,可以迅速推动战局朝着有利于己的方向发展,甚至成为决定作战胜败的关键。鉴此,未来战争中,一体化联合作战指挥员应把自己注意的重心,始终放在那些对于战役全局最具有决定意义的关节上。要善于抓住关节筹划和部署作战,运用战法。

  一般而言,作战的关节主要有:作战目标的选择,主要作战方向的确定,预备队的使用,作战阶段转换等,但由于每次一体化联合作战的性质和条件以及各阶段的情况不同,关节也各不相同。指挥员必须根据战场上的具体情况灵活确定,并善于因势因情运用作战力量解决重要关节,推动战局顺利发展。

台军提前规划“汉光23号”演习 七战区全部出兵

【网讯】在陈水扁被“倒扁”声潮搞得焦头烂额之际,台军时下却正在积极规划明年的“汉光23号”军演。新的演习脚本强调台军所有七个战区都要派部队参与演习。(图为台湾IDF“经国号”战机编队)

“国防部长”的告别演出

  据台湾《中国时报》报道,“汉光23号”演习是台湾国防部长李杰的“告别演出”,李杰日前在台军训练检讨会议上指示,明年“汉光23号”演习必须更贴近实战,三军所有单位都必须动起来,演习规模不再限于过去各战区每年轮流举办的惯例,要“全部一起打实兵”。李杰还特别警告下属,明年演习“别跟我玩虚的”。

  据报道,在明年的“汉光23号”演习中,台军现有的七大战区都要“露一手”。位于外岛的金门第六战区、马祖第七战区和澎湖第一战区的演习任务是反登陆与反渗透。台湾本岛的北部第三战区为海空联合截击的精确制导武器射击,地点可能仍在宜兰;中部第五战区为台中港与大肚山的要港防卫与反空降;南部第四战区则是反登陆演习;东部第二战区演练花莲等重要机场的防卫作战。

  全部参演兵力五万多人,如果加上地方的一些人力动员(比如民航、公路、铁路、海运、气象、医疗救援等相关部门人员),将会达到十万,人力动员规模之大堪称历年之最,台“国防部”要求,演习之前,所有进修的军人以及在外调其他非军方部门的人员都必须按时返回原部队参加演习。

比以往多四方面新思路

  据台军“作战及计划参谋室”负责人王国强少将称,“汉光23号”演习与往年有很多不同之处,主要是从四大方面融入新的思路。

  首先,台军更注重运用电脑仿真系统。以往上级总是用“理想状态”来安排作战进程,而这次兵棋操演则具有更强的“互动性”,基层部队的作战网路可直接与“衡山指挥所”衔接,上级下达的战略意图不再是简单的“坚决执行”,基层部队可根据实际情况自主调整战术行动,甚至还可根据客观实情,对上级提出命令进行修改。

  其次,台军将在明年汉光演习中直接引用美军条例,严格测考制度。为验证台三军应急战备作战效能,“汉光-23号”演习将采取无预警方式,随机抽调部队到生疏区域进行攻防作战,力求“务实检测”台军实战能力。

  第三,明年演习将更突出城镇巷战的内容,强化“本土防卫”。台军基层部队很多发过“伊拉克城镇巷战”及“车臣非对称战争”手册,其中包含大量城市巷战、游击战与围剿战的经验教训,这些教学成果无疑会在“汉光23号”演习中得到体现。据称,台军会在演习中大量穿插狙击手击毙“红蓝军指挥官”细节,显然是学习了近来伊拉克狙击手巷战的“真传”。

  第四,“汉光23号”演习还将大量增加特种部队的内容,这些部队既起到所谓“乱军中取上将首级”之效,又能作为战时代表台湾当局的“督战队”,防止出现哗变现象。

军演变成政治做秀

  军事专家指出,在如此大的三军联合军演中,竟让精锐的特种部队分担战场“督战队”的角色,这无疑是滑稽之举。美国防务专家接受媒体采访时指出,台军实际作战水准离美军差距甚远,但演习却按照美军目前追求的高标准“网路中心战”来规划,这显然是过于“自信”,而台湾地理上、作战地域上都没有战略空间,狭长的陆地面积和紧邻大陆,决定了台军再怎么搞军演,也不可能换来战略上的优势。

  台湾媒体指出,汉光演习是民进党当局一个重要的“秀场”,陈水扁的政治地位越是不稳,汉光演习的规模和档次就越大,这几乎形成一个“规律”。实际上,汉光演习已成为陈水扁显示强硬立场,拉拢军队高层的舞台。《中国时报》认为,“汉光23号”演习方案过多地搀杂“本土防卫”和特种部队反恐治安作战内容,与其说是防范大陆“斩首行动”,倒不如说是向岛内声势浩大的倒扁运动进行武力炫耀。

解放军兰州军区某装甲部队信息化改造各类装备

【网讯】在新老装备混编的情况下,挖掘装备的潜力和科学整合现有资源,无疑是推进部队信息化建设的有效途径。兰州军区某装甲团立足现有条件,寻找战斗力持续发展新的“增长点”,主动与科研院所等单位建立协作关系,通过嵌入、改装等技术手段,对各类装备进行信息化改造。

  据中国军方《解放军报》报道,一场以联合作战为背景的实兵检验性演习日前在贺兰山展开。担任综合攻击群的兰州军区某装甲团的信息化指挥系统成为演练中的一大亮点:指挥员以装甲指挥车为平台,采取异地同步标图、视频无线传输等方法,将一条条指令传递到每个作战单元,最终演练圆满成功。

据报道,几年前,当一批科技含量较高的信息化装备开进军营时,这个团曾经历了从熟悉新装备到形成战斗力的“阵痛”。早在去年9月进行的一场演习时,当时就出现了雷达侦察系统故障,致使车载导弹搜索不到“敌机”而贻误战机。

  演练失利暴露一个问题:某型装甲雷达侦察车、情报处理车与原有的坦克、步兵战车之间没有信息传递接口或者接口不匹配,致使指挥单元到作战单元的信息连接与情报处理不配套、不兼容。

“我们最大的失误就是对加强信息化建设缺乏足够的认识,对新老装备混装存在的‘代差’问题缺乏解决的方法,这是制约训练质量提高的主要原因!”该团团长表示。为此,部队与装备生产厂家和军队科研院所等单位建立协作关系,引进信息化程度较高的系统和设备,对各类装备通信系统进行改造。成功地与坦克、步兵战车的通信系统实现了互通互联,保证了指挥单元和作战单元之间的信息畅通。

  经过改造的装备,通过自动化作战指挥局域网可以迅速将“敌情”通报、作战命令传输到演练一线。

近年来,该团先后三次登上海拔4500米以上的雪域高原训练,15次参加上级组织的联合战役战术演练和执行急难险重任务,被总部表彰为“科技兴训先进单位”、“整体训练改革先进单位”,连续三年被上级表彰为军事训练一级团。

参展商自主开发 珠海航展见证中国军工市场化

  第六届中国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日前落幕,在这次展会上,中国各参展商推出了多款自主研发、面向市场的新型武器装备,尤为引人关注。从本次珠海航展看来,具有行业特殊性的中国军工业,正逐步走上市场化运作的轨道。因为早在2003年,国资委就提出军工业市场化是一种不可逆转的趋势。

  青年参考撰文称,洛阳光电技术发展中心研制的“雷石6(LS-6)”滑翔制导炸弹,是本次航展的明星展品之一。该炸弹采用惯性制导+卫星修正组合制导方式,弹体装有可折叠的弹翼,能够远距离滑翔。“雷石”炸弹的总设计师表示,该炸弹在11000-12000米高度投放时,射程可达六十至八十公里,命中精度在十米以内。

  航天科工集团展出了新型P12战术地地导弹武器系统实物,并在现场播放了一段P12模拟作战过程的视频。从中可以看到,该导弹具有极强的战术机动能力,单车即可形成一个火力单元,可涉渡1.5米以下的水深,越过0.5米高的垂直墙。车载两枚导弹,采用垂直发射,导弹具有中段变轨飞行能力,配有子母弹头和末端制导装置,能够准确命中单个建筑物。

  其他参加航展的如KS-1A地空导弹系统、FT系列制导炸弹、“山鹰”FTC2000教练机、L15“猎鹰”教练机、FC-1“枭龙”战斗机、“飞豹”出口型战斗轰炸机、武直11攻击直升机等装备,都在技术性能上具备了世界一流水平。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这些产品大多是各厂商根据目前国内外市场的需求,自筹资金、自行组织技术力量研发的,既没有国家立项和具体的军队需求,也没有政府拨款,完全是企业依靠自己的力量来实施的。“山鹰”教练机的研制方、贵航集团公司总经理谭卫东强调:“山鹰经济适用性好、可靠性高,该机还兼有一定的作战能力和可改装成为其他军用飞机的发展潜力。”

  “山鹰”总设计师指出,“山鹰”单机价格仅为四千至五千万元人民币。而L15“猎鹰”的总设计师张弘对未来的市场前景信心十足:“未来20-25年内,全世界会有1700多架高级教练机的市场需求规模,‘猎鹰’有望拿到四百架也就是接近25%的市场份额。”

  来自阿尔及利亚、安哥拉、伊朗、俄罗斯、斯里兰卡等国的军事代表团参观了本次航展,对于这些物美价廉的军工产品,他们都表现出浓厚的兴趣,身着便装的斯里兰卡空军司令,则对“山鹰”教练机依依不舍,还亲自钻进座舱体验。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