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颁行《外资银行管理条例》
中国将于12月11日取消对外资银行的一切非审慎性市场准入限制,向在中国注册的外资银行开放人民币业务。
中国国务院法制办公室副主任宋大涵、中国银监会主席助理王兆星专门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银行管理条例》进行了解读。
根据《条例》,监管当局将允许外国银行根据在华经营战略,按照自愿的原则选择商业存在形态。如果外资银行想全面从事人民币零售业务,则须申请将分行转为在中国注册的法人银行。
《条例》对已设立的外国银行分行除允许其继续经营原有的业务外,还新增了吸收中国境内公民每笔不少于100万元人民币的定期存款业务,而且简化了业务许可层级,下调了营运资金数额。
与大银行的热烈呼应相比,一些中小外资银行对于《条例》则颇有微辞。
由于注册成法人银行的资本最低限额为10亿元人民币或者等值的自由兑换货币,对于中小外资银行来说,就陷入了两难境地:一方面由于业务规模较小,难以满足如此高的资本金要求;另一方面,如果不实现本地注册,就无法享受到WTO开放后带来的实际利益。
一位外资银行代表处的官员就表示,“作为外资银行分行,只能吸收‘每笔不少于100万元人民币的定期存款业务’的规定,几乎很难吸收到多少存款。”
对于法人银行导向政策,银监会有关负责人的解释称,这符合审慎性监管原则和国际通行做法。
中国金融市场向外国银行开放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五年之后,首次向外国银行打开金融市场大门,但附加了新的规定。中国政府星期四在北京发布的新规定要求外国银行如果要在中国提供金融服务、发行一般使用的信用卡,就必须在中国成立自己的公司。2005年底,只有拥有一百亿美元流动资本的外国银行才能登上中国市场。在中国成立分行的外国银行需提供十亿元人民币的保证金,此外每个分理处还需有一亿元人民币资金。
中国开放人民币零售业务 外资银行可吸收存款
(中国)北京青年报
新华社昨日受权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银行管理条例》。根据该条例的规定,中国将全面履行入世的基本承诺,面向外资银行全面开放人民币零售业务,一个基本的导向是鼓励外资银行在本地注册,注册后将获得完全的人民币零售业务资格,还将获得从事银行卡业务以及咨询服务的业务。
《条例》将自2006年12月11日起施行。2001年12月20日国务院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金融机构管理条例》同时废止。
本土注册后吸收公众存款没有限制
此次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银行管理条例》,本地注册的外资银行法人成为政策鼓励的导向,根据该条例第29条和第31条的规定,对于包括外商独资银行、中外合资银行在内的完成本地注册外资银行,其业务范围中相比于外资银行分行多出了“银行卡业务”“资信调查和咨询服务”这两大业务。
在最关键的人民币零售业务方面,虽然本地法人银行和外资银行分行都享受吸收公众存款的职能,但法人银行方面没有任何限制,而外资银行分行则规定只可吸收100万元以上人民币存款。
昨日银监会主席助理王兆星解释说,根据我国当初加入WTO的承诺,5年内开放中国的企业和中国居民的人民币业务,目前这个规定与我们对人民币开放的承诺是一致的。另外,这也完全符合世贸组织允许的审慎性原则。在风险监管方面,外资银行分行不如在当地注册的法人银行,在发生风险的情况下,国内存款人的风险难以得到有效保证。
外资银行本土注册审批一路绿灯
由于正处于中国银行业全面对外开放前夕,新条例的多项规定都拓宽了外资银行在中国发展业务的空间,并享受到更多便利,享受到同等的“国民待遇”。
根据新规定,外资法人银行获得了几乎和所有中资银行一致的业务范围,业务范围大大拓宽,即使是外资银行分行也可以吸收100万元以上的人民币存款,保证了其人民币资金来源,此外根据新规第8条的规定,外资银行营运资金的门槛也从最初的6个档次最多5亿元,调整为现在两个层次,金额也大大降低。
对于需要从外资银行分行转制成为法人银行的,该规定给出了充分的便利,不但允许设立专门的周转资金的分行,审批上也是一路绿灯。银监会有关负责人表示,“我们的批文就是通行证,他们的审批,本地注册所需要的资本金将是一路绿灯”。
据记者了解,目前,汇丰、花旗、渣打等主要在华外资银行都已经明确表示将完成在中国的“本地注册”。
来源:新京报
花旗银行竞争收购广东开发银行胜出
美国花旗银行集团在竞争收购中国广东开发银行的过程中,击败竞争对手-法国兴业银行。两名了解内情的人员星期三说,花旗集团将收购广东开发银行的20%股份,美国的电脑生产集团IBM收购5%。这样,花旗集团将成为广东开发银行的最大股东。
花旗收购广发行后的挑战
(英国)FT中文网
经过一年多顽强的追求,花旗集团(Citigroup)牵头的财团可能明日即将被广东发展银行(GDB)提名为优先竞标人(preferred bidder)。
对中国银行业来说,这将是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时刻。花旗牵头的财团斥资242亿人民币(合31亿美元),竞购这家处境艰难的银行80%的股权,从而将成为首家获得大型中资银行多数股权的外资牵头财团。
只有美国收购基金新桥资本(Newbridge Capital)可以与此相比。该基金于2004年收购了深圳发展银行(SDB)18%的股权,从而获得了该行的管理控制权。
然而,尽管花旗集团及其竞标伙伴——包括IBM和中国最大的保险公司中国人寿(China Life)——或许会在击败竞标对手法国兴业银行(Société Génerale)后松口气,但分析师却认为,艰巨的任务还在后面。
广东发展银行的业务集中在中国南方的珠江三角洲——广东省政府于1988年在这个繁荣工业区成立了该行。但与多数中国内地银行一样,广东发展银行面临着信贷流程不健全、风险控制体系不完善,以及收入流过于单一的问题。
广东发展银行的确切财务状况鲜为人知,令分析师几乎无法对其价值作出判断。广东发展银行两年前表示,它的总资产为3440亿人民币,是中国内地第11大银行。
广发行的不良贷款水平,是花旗竞标团最为担忧之事。2003年底,该行的全部贷款中有22%为不良贷款。
过去两年间,广发行采取了重组措施,其信用卡业务现在已略有盈利。此外,它还拥有一张全国性银行业务牌照,在中国各地拥有逾500家分行网点。
专门研究中国银行业的标准普尔(Standard & Poor's)董事曾怡景(Ryan Tsang)称,花旗竞标团买的是“潜力”。他表示:“广东发展银行拥有一张覆盖全国的分行网络和规模庞大的零售客户基础。花旗竞标团可以开发这些资源,销售新产品。”
那些购得中国内地银行股权的外国投资者也持相同观点。过去3年间,外国投资者斥资逾200亿美元,购入了中国几家大型银行的大比例股权。
作为加入世贸组织(WTO)的条件之一,中国将于下月向外资银行开放内地银行业。外资银行纷纷赶在这一时间之前,涌入这个拥有1.5万亿美元个人存款的市场,谋求立足点。
曾怡景表示,花旗竞标团面临许多挑战,这些挑战可能会降低成功扭转广发行困境的几率,“大家不得不合作。相关方越多,它们之间的利益就越难协调。”
他补充道:“此外,还存在文化差异的问题。广东发展银行和花旗集团必须紧密合作,改善风险管理。”
这或许是一笔引人注目的交易,但对花旗集团来说,广发行只是其中国战略版图上的一部分。目前,花旗集团在中国内地已经拥有13家零售分行、6家公司业务分行、齐备的银行业务牌照,以及遍布各地的自动柜员机(ATM)。
2003年以来,花旗集团已在中等规模的上海浦东发展银行(SPDB)获得4.6%的股权。在未来几年内,预计它将把持股比例提高到中国政府允许的20%上限。两年前,这两家银行还联合推出了一款双币信用卡。
2005年9月,花旗集团还与全国银行卡组织中国银联(China Unionpay)建立了联系,使花旗银行的持卡人能够使用中国银联遍布内地的自动柜员机网络。
花旗集团亚太区企业与投资银行首席执行官麦睿彬(Robert Morse)去年对分析师表示,该集团的自有品牌业务在中国“获利丰厚”,过去三年的增长速度达到39%。该行还成立了员工培训中心、呼叫中心和一个软件开发中心。目前,该行在中国内地拥有3000名员工。
对于花旗集团的做法,连一些互为竞争对手的银行家也表示赞同。 其中一位表示:“广东发展银行可能成功,也可能失败。因此,如果财力允许,分散投资是明智的做法。(但是,)如果你准备长线投资,中国无疑是一定要进入的市场。”(朱冠华译)
欧盟不担心中国在非洲的影响
法新社布鲁塞尔电,欧盟发展政策委员米歇尔(Louis Michel)周三说,欧盟并不担心中国在非洲日益扩大的影响。他本人即将启程前往中国访问,希望在那里能够在非洲政策领域达成某种共识并减少分歧。此前,米歇尔会晤了世界银行行长沃尔福威茨。沃氏曾在今年10月对中国的非洲政策、尤其是中国银行在那里的贷款行为进行了批评。但米歇尔表示,他此行中国的目的,不是去抱怨和批评。上周,德国总理默克尔表示,欧盟不能将非洲全部让给中国。德国将在明年上半年担任欧盟理事国。
经济崛起更进一步 中国建自由贸易区布局大洋洲
【网讯】当中国与巴基斯坦自由贸易区协议(FTA)的谈判基本完成之际,中国与新西兰的FTA谈判也在悄然进行,而中国和澳洲也将在12月进行FTA谈判。新西兰和澳洲是大洋洲两个发达国家,与这两国的接触是中国布局大洋洲的战略计划已经成形。在经济崛起多年后,这一战略的实施显示中国已懂得理性地看待自身的崛起,并运用手中的不断增强的实力在国际政治环境中施展手脚。
大洋洲的中国体系
《上海证券报》报道,中国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研究员冯赫博士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中国和新西兰谈判的目的,除了促进双方贸易往来,还有一个重要的目的就是促进和一个更大贸易伙伴——澳洲达成FTA。一旦与新、澳两国达成协议,中国也就在大洋洲建立了自己的体系。
冯赫表示,FTA和WTO框架下的谈判内容相似,也主要分成三个内容,货物贸易自由化、服务贸易自由化、投资自由化。这三个步骤从易到难。然而时至今日,中国和数个发展中国家进行了FTA框架下的接触,而称得上完全自由化的只有与香港、澳门的《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但是这只是在国内的合作,在国家间的区域合作,还基本只停留在货物贸易自由化阶段。
根据介绍,中国主动和发达国家谈判,寻求的是FTA中的一种突破。中国货物贸易(尤其是制造业)方面有比较优势,因此,中国的主导思路是,一方面,把中国有优势的制造业通过货物贸易自由化更为顺畅地出口到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另一方面,通过投资自由化,把发达国家的先进产业资本吸引到中国,同时扩大中国的境外投资。
“中国已经是发展中国家中的投资大国,我们希望得到投资自由化。”冯赫表示,一旦投资自由化成行,中国企业便有更多便利到澳洲投资矿山等,也可以得到这些发达国家先进的商品流通渠道。
借发达国家破“局”
在商务部的倡导下,中国在大洋州的FTA体系已经初具雏形。它不但使中国FTA体系步入一个新高度,也将使中国FTA延伸到一个新深度。
中国正在进行FTA谈判的对象包括巴基斯坦、智利、东盟等发展中国家或地区。但是,在中国与发展中国家的谈判中,双方在服务贸易领域遭遇了阻力。服务贸易自由化是FTA的第二个步骤,内容包括旅游、金融、咨询、保险等十几个领域。由于中国的服务业领先与其他发展中国家。发展中国家出于保护本国产业的目的,均不轻易放开服务贸易。
冯赫指出,在和发展中国家谈判遇到僵局的情况下,中国有必要从发达国家破“局”。他表示,如果中国FTA战略在发达国家破“局”,凭借取消关税和非关税壁垒,“中国制造”遭遇的贸易摩擦将大幅减少,竞争力将得到进一步巩固。
政治崛起才是真崛起
中国所以积极推动自贸谈判,原因就在于中国没有任何理由对目前的经济崛起沾沾自喜。英国诺丁汉大学中国研究所教授郑永年表示,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自觉自己落后了,于是拼命“赶超”先进国家。中国是因为“赶超”而崛起。但很显然,这种“赶超”带来的崛起是单方面的,在数字经济和崛起之间很难划上一个等号。而且,因为文化崛起和政治崛起的难度更大,中国仍有待建立起强大的制度机制来支持经济崛起的可持续性。正因如此,人们对这种单方面的崛起是否可以持续提出了疑问。可以明确地说,只有到完成文化和政治崛起之后,中国才能实现真正的崛起。
但就目前而言,中国影响力的外扩已经开了一个很好的头,其依靠的是贸易和文化的传播。贸易是中国和各国交往的一种“双赢游戏”,而文化的传播则主要依靠其他国家向中国学习的动机。也就是说,中国影响的外扩并不是中国本身的主动行为,更多的是其他国家的主动接受。
中国FTA战略已涉五大地区
一、中国-东盟自贸区开花结果
这是中国最早的FTA谈判。2002年11月,中国与东盟十国领袖签署了《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2004年11月中国-东盟正式签署《自贸区货物贸易协议》和《自贸区争端解决机制协议》。自此标志着中国-东盟自贸区建设进程的全面启动。
二、稳步推进与海合会的自贸谈判
海湾合作委员会(简称海合会)包括沙特、科威特、阿联酋、阿曼、卡塔尔、巴林六个成员国。2004年7月,薄熙来部长代表中国签署了《中国-海合会经济、贸易、投资和技术合作框架协议》,宣布正式启动中国-海合会自贸区谈判。
三、大陆与港澳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
这是自由化程度最高的FTA。2003年6月和10月,中央政府与香港、澳门特区政府分别签署了CEPA协议。
四、中国-巴基斯坦自由贸易区大局已定
2005年4月,温家宝访问巴基斯坦期间,中巴总理共同宣布启动中巴自贸区谈判。正式谈判近日已经完成。
五、《中国-智利自由贸易协定》即将实施
这是中国与拉美国家签署的第一个FTA。2005年11月18日,中国和智利在韩国釜山签署了自由贸易协定,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和智利总统拉戈斯出席签字仪式。
访华签下四大订单 古铁雷斯心满意足不忘打击盗版
11月13至17日的中国之旅,已是古铁雷斯2005年2月继任美国商务部长以来的第四次访华了。在中美企业签下价值数十亿美元的大单后,古铁雷斯满足地说:“中国是美国关键的出口市场,很多美国商界领袖在扩大对华出口上充满憧憬”。然而,在即将结束访华行程之际,古铁雷斯仍不忘敦促中国政府继续打击盗版。
《中华工商时报》报道,美国商务部长如此密集的中国行程只能说明,美中之间的经贸关系不仅相当重要,更是相辅相成。与前三次的只身访华不同的是,古铁雷斯这次带来了由25家美国大型企业组成的“豪华商务团”。据称这是古铁雷斯今年以来亲自率领的惟一一个海外商务拓展使团。他们除了访华费用一律自理之外,每家还要另外支付8500美元的“入会费”,才能换到一名高管参团的资格。但尽管如此,能够参团的美国商业领袖们还是兴奋不已。由此可见美国商务部的对参团企业资格的挑剔和参团企业的踊跃。
古铁雷斯此次中国之行目的明确,就是要向中国推销美国产品。他深信此次访华能和中国方面达成几笔大买卖。因为尽管美中贸易赤字巨大,但美中双方都认为,解决贸易差距的最好途径,就是鼓励更多的美国产品进口到中国。“中国是美国关键的出口市场,很多美国商界领袖在扩大对华出口上充满憧憬,”古铁雷斯说。
从中国带走数十亿大单
美中贸易逆差具有政治上的敏感性。有统计预计,今年的美中贸易逆差将超过去年创记录的2020亿美元。对于采取什么样的手段来解决美中之间居高不下的贸易逆差,古铁雷斯表示,这一方面需要中国扩大市场准入,进一步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以及提高监管、政策预期的透明度;另一方面,“我们将通过增加对中国的出口,而不是限制来自中国的进口来实现上述目标”。
古铁雷斯在北京受到了中国政府总理温家宝和副总理吴仪的接见,并与商务部长薄熙来共同出席了第五届中美知识产权圆桌会议。中美政府官员和工商界人士的平等对话,令双方在更为坦诚和务实的交流中达成共识。
美国商务部日前向美国企业提供的一份预测报告显示,今年美国对中国出口也即中国从美国进口将可能达到近600亿美元,其中:中国电信设备进口估计要超过200亿美元;半导体中国可望进口100亿美元;水务和污水处理市场,80亿美元;汽车零部件,70亿美元;医疗设备,40亿美元;发电设备50亿美元。
过去五年,美国对华出口年均增长21%,大大高于美对其他地区的出口增速,今年增速更是达到34%。明年中国有可能超过日本,成为美国第三大出口市场。
美将出台高科技出口新规
美国对中国高科技产品出口限制,一直是中美贸易失衡的主要原因。14日傍晚在北京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古铁雷斯透露,美国正在重新审核对华高科技产品出口规则,可能在几个月内公布一项新规则,意在解决美国对华贸易逆差。他表示,这些新规则将是一个进步,“我相信这项新规则将更加具体和具有针对性,还将更具可预测性,并使我们双方都能非常清晰地了解它。”
其实,取消对高新科技的出口限制,从美国方面来说,无论对于降低美中贸易赤字,还是让美国企业扩大对华出口,都是一举两得的事。而从中国方面来说,引进美国的高新科技更是保持中国可持续发展的必须。比如美国的超大型计算机,在天气预报、航天等领域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仅就天气预报而言,目前中国每个省份都需要一台这样的计算机,以一台售价10亿美元计,中国的市场之大可想而知。所以,取消对高科技的出口限制,对中美双方都有利。
美方还认为,中国进一步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加大对盗版的打击力度,更快地给予美国音像制品更多的市场准入,也将减少美国在品牌、版权、专利等无形资产上的损失,从而为发展美中贸易给予更好的支持。
敦促中国政府打击盗版
据古铁雷斯透露,今年美国海关没收了1.4万批盗版产品,价值超过1.56亿美元。尽管中国在打击盗版问题上取得很大改进,但美国没收的来自中国的盗版产品还是超过了来自所有其它国家的总和。
古铁雷斯说,中国的盗版行为鼓励了美国国内的保护主义声浪。“那些支持保护主义的人、那些希望把保护主义政策作为合理的经济政策的人发出了巨大的声音。他们引用具体的经济失衡资料,指出中国缺乏对知识产权强有力的保护。他们把这些作为我们应该制定保护主义政策的主要理由。”他因此敦促中国对侵犯版权行为采取更严厉的措施。
下个月,古铁雷斯还要来中国,参加首轮中美战略经济对话。届时,美国财政部长保尔森将和数字布什总统的内阁成员、美国贸易代表、能源部长等一同来华。今年9月保尔森访华时,中美启动了战略经济对话机制。古铁雷斯对即将举行的首轮中美战略经济对话充满了期待。他表示,如果美中双方能继续进行务实、坦率的对话,美中关系将更为巩固。
中国与印度:私人股权投资在亚洲找到新乐土
(中国)和讯网
近年来全球私人股权投资(Private Equity)持续升温,投资笔数和投资额都在上升。在这一进程中,越来越多的私人股权投资把目光投向了发展中的亚洲,尤其是中国和印度这两个全球最具吸引力的新兴市场。
私人股权是一个广泛投资形式,对一项股权无法在公开市场自由交易的资产进行任何形式的股权投资都可以称为私人股权投资。
中国和印度具备了通往繁荣和成熟的经济的一切基础,两国在海外市场上的地位也正在变得举足轻重起来,全球的投资者纷至沓来。仅在今年的上半年,外国投资者在这两个国家就投入了相当于30亿美元的资本。中国和印度已然成为私人股权投资的炙手可热的新乐土。
汤姆森金融公司(Thomson Financial)研究数据表明,2006年初至今(截至11月6日)私人股权在亚洲的投资中,印度、中国内地、澳大利亚分列投资总额的前三名,投资总额分别为21.775亿美元、12.5545亿美元和8.9818亿美元。其中,印度和中国就占亚洲吸收私人股权投资总额的六成。
中国内地的私人股权投资一直在稳步增长,2002年至今投资总额一直保持在10亿美元以上的水平,去年更是达到了16.9573亿美元的高点,今年仅前三个季度投资总额就达到了12.5545亿美元。中国内地在全球私人股权投资排行榜上排名第六位。
中国高速增长的经济、市场和创业精神对于直接投资来说都是十分必要的,因此在国际私人股权投资的眼里,中国的私人股权投资正处于一个非常好的发展时机。今年5月份彭博社有报道称,由于股权收购公司更加看好经济增长以及股市反弹让公司实现获利,中国今年可能吸引数十亿美元的私人股权投资。绿城中国控股、银泰控股(Intime International Holdings)、金山软件为中国今年初至今最大的三桩私人股权投资项目。
印度近年来也成为受到私人股权投资青睐的另一个市场。2002年至今投资总额大幅增长,尤其是2006年初至今,投资总额一跃而超过了中国,达到了21.775亿美元,其中来自国外的投资就有18.37亿美元之多。印度的Ansal Properties & Infrastructure, Ltd.以39886万美元的投资总额成为2006年初至今亚洲最大一笔私人股权投资项目。
德州仪器传感器与控制器部门于4月底被私人股权投资公司Bain Capital以30亿美元收购,并因此组建了一个全新的独立公司森萨塔科技(Sensata Technologies Inc.),这也是今年迄今为止全球最大的一宗私人股权投资。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