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11/28

中印握手形成喜马拉雅经济圈 韩日担心受排挤

中印握手形成喜马拉雅经济圈 韩日担心受排挤

  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的印度之行,媒体倾注了很高的热情。习惯用怀疑口吻说中国的印度报刊释放出很多期待,印度商界人士更是踌躇满志,称印中经贸额在未来六至七年有望达到以一千亿美元。韩国媒体也评论说,13亿人口的中国和11亿人口的印度可望形成一个巨大的“喜马拉雅经济圈”,这将为加快经济全球化提供契机。

印度对中印关系的良好发展期待很高

  连日来,印度主流媒体不惜笔墨,全方位报道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的印度之行。就在胡锦涛抵达新德里的当天,印度大报《印度斯坦时报》发表了题为《历史性访问开始了》等文章,介绍中印双方高层将就政治、投资、民用核能合作、边界问题等一系列双边关系和重大国际问题进行商谈,寻求更多共识。《印度时报》21日专门开辟了“中国国家主席访印度”的特别报道专栏,详细报道胡主席在印度期间的全部活动。特别对胡锦涛21日在新德里海得拉巴宫同印度总理辛格会谈时,对发展两国关系提出的六点建议进行突出报道,认为这将推动中印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不断向前发展;2010年双边贸易额达到四百亿美元的新目标让印度商界兴奋不已;而印度年轻人更关注中国政府在未来五年内邀请五百名印度青年访华的决定。

  《环球时报》报道,印度主流媒体认为,在两国关系正面临着一个从量变到质变战略机遇的关键时期,胡锦涛此访无疑具有里程碑意义。2005年,中印贸易额达到187亿美元。2006年,双边贸易额有望突破两百亿美元大关。尤其是一些印度商界人士都表示,对中印两国来说,更大的相互理解是在政治领域,一旦政治领域的问题解决了,经贸领域将会随之跟进。《印度快报》甚至自豪地表示,值此中国国家主席访问印度之际,中国的印度观察家们对他们的南部邻居的看法也在发生变化,他们更关注也更尊敬印度了。

韩日担心受到排挤

  韩国在印度的投资相当大。对于胡锦涛主席的印度之行,韩国十分关注,焦点也集中在中印经贸合作上。韩国《中央日报》21日报道说,胡锦涛此次踏访印度意在巩固两国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此次,印度政府用最高礼遇来接待胡锦涛,比如提供国会演说等。在印度,在国会演讲的机会只给那些同印度有着战略利益关系的外国领导人。

  韩联社报道说,自两国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以来,两国关系得到了显著改善。中印两国宣布今年为“友好年”,从1至10月份,各自派遣九十多名高级官员相互访问交流,展现出扩大两国关系的意愿。两国将把领土纷争等问题搁置一旁,通过经贸合作的扩大,摸索出双赢的路子。韩国《世界日报》在一篇评论中说,“龙象握手”将意味着拥有24亿人口和3万亿美元以上的国民生产总值的“巨大地区经济圈”的出现,而且两国间在产业技术结构方面存在很高的互补性。对此,韩国政府和企业需要紧急寻找对策。

  韩国中央大学国际研究生院经济系教授安忠荣在《朝鲜日报》发表时评称,13亿人口的中国和11亿人口的印度可望形成一个巨大的“喜马拉雅经济圈”,这将为加快经济全球化提供契机。韩国要为将在亚洲形成的“喜马拉雅共同市场”带来的挑战做好应对准备。韩联社称,进军印度的韩国企业中,90%成功地在当地扎下了根。以印度人对韩国企业的积极评价为基础,要尽快与印度推进全面的自由贸易协议,思索21世纪韩国的生存战略。

  21日的日本《产经新闻》刊登“中国国家主席访问印度,牵制美国,提高影响力”的报道,认为中国领导人访印度,意在牵制美国的同时,也希望借助自己日益成长的经济力量扩大在亚洲的影响力。《日本经济新闻》报道说,“中国国家主席十年来首次访印,推进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虽然印度对中国有戒心,但是中国强调中印同样是发展中的大国,有共同的利害关系,中国的想法是与印度实现世界性规模的战略合作关系。

“印度将停止同中国的竞赛”

  美国《纽约时报》报道说,当亚洲两大巨人进一步改善关系时,人们发现,他们间的竞争并不局限于领土争论。因为,印度和中国都在大力发展经济,努力提升他们在国际上的竞争力,扩大在世界范围内的政治影响;因此,他们有时是合作伙伴,有时是竞争者。但除了软件业和亿万富翁的数量方面,中国不及印度外,其它领域印度都显著地落在后面。因此,印度贸易部长说,印度将停止同中国的竞赛,而开始赞赏中国。他说:“我们不是在和中国人竞赛,他们已经赢得了竞赛。”

  法新社报道说,印度外交部长很清楚地强调了印中关系的重要性。他告诉印度外交官:“我们如何处理相互关系,对地区和世界和平、安定将有日益巨大的影响。”

  当然,不容否认两国关系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历史遗留问题、贸易摩擦和印度限制中国公司竞标等问题。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以后成长起来的一代印度人,他们把历史上对中国的偏见同今天中国的快速发展两幅图画迭加起来,形成了新的“恐华”认识,这为两国如何进一步加强沟通,增信释疑增加了难度和复杂性。

中印大同难期待 印度比中国更易融入西方文化

  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于11月20日至23日对印度展开首次国事访问,这是继江泽民1996年访印之后,中国国家元首在相隔十年后再度踏上这个南亚邻邦。此次访问虽然没有取得太多实质上的成果,但国际社会对于中印两国的经济、文化、政治合作都十分关注。

  在经济上,由于印度方面坚持以“国家安全”为重,致使胡锦涛此行并没有达到外界所预测的效果——签署自由贸易协定,只是承诺在电信、港口经济等领域加强合作。

  但外界也注意到,古中国文明和古印度文明(虽然属非延续性文化体系)是延续至今的文化瑰宝,而在21世纪的今天,印度和中国成为经济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引起了全球瞩目,大家于是常常拿印度人和中国人做比较,也把印度和中国不同的发展道路和模式作为研究的对象。

  《联合早报》报道称,和中国人相比,印度的年轻人由于语言和文化的优势,在西方主流社会往往能更轻易地获得发展空间。在他们身上,现代文明的积极向上显然取代了印度文化中的闲散随意。

  文章指出:“即使在技术领域,在国外的中国人,很多因为语言问题,只能甘居人下,充当埋头苦干的角色,而印度人则有能力兼顾技术和职场时兴的presentation(工作汇报)。”

  在西方文明和现代工商科技无孔不入的今天,这两种古文明如何能与现代结合,建立起跨越时空的桥梁,才是更重要的使命。

  据在印度生活了半个世纪的华裔教授说:“不要看班加罗尔、海得拉巴、孟买那些矮小的房屋,里面却有世界水平最高的软件操作,最后就是高价卖给中国的。而在北京中关村高科技园那些雄伟的高楼大厦,却是很难有那样的尖端产品。”

  “不紧不慢”的印度文化在科技发展上可能被解读为“不急功近利”。报道称,印度年轻的精英可能比起其它国家的人才更出色。以毕业于印度顶尖商学院的年轻人为例,在私底下,他们爱逛小印度、爱把辛辣的食物推荐给大家吃,而在职场上,他们热情、雄辩、充满责任感、冲劲十足。由于受过良好的英文教育,其思想很容易和西方接轨,不少人都进入了著名的国际大公司,担任重要职位。 

  报道还指出,在印度,神话故事(包括佛教)中神(佛)经常以老弱穷困者形象出现于人们面前,去考验他们的良心,这或许也造就了印度人注重精神追求,而淡薄世俗名利的人生态度。而在中国,面对在不平等条件下一夜暴富的群体,民间的不满和怨恨显而易见;年轻一代面对巨大的生活压力和物质的诱惑,道德往往显得微弱无力。

  对此,报道分析说,在历史政治制度和儒家文化熏陶下的中国人,有着努力进取的精神,有牺牲小我、服从集体的态度,但也有急功近利、注重表面功夫的缺陷。更令人担心的是,在经济阶层急剧裂变、社会财富重新分配的当今中国,年轻一代道德沦丧,价值体系崩溃。

  报道最后称,“中印大同”的理想能否实现,取决于政治、经济、社会变化等多方面的因素。但是,中印文化比较之间透露出的信息,却值得中国人以及全球华人思考。

  事实上,从胡锦涛此行与印度领导人的会晤可见,有分析人士称,胡锦涛就是要向印度表明,中印这两个举足轻重的新兴大国不是对手或竞争者,而将是互利合作、“龙(中国)象(印度)共舞”的伙伴。只是,两国在各个领域的合作前路,还横亘着文化这座“大山”。

英商看中印:威胁还是机会?
BBC中文网记者 王容

英国企业是否做好了迎接经济全球化,尤其是中国和印度的迅速崛起带来的挑战?这是英国工业联合会(CBI)今年年会的主要议题之一。

这个英国工商业游说组织从星期一(11月26)起连续两天在伦敦开年会,迎接中、印等新兴经济的挑战是会议第一项讨论议题。

讨论期间,主持人请与会者当场投票,就印度和中国究竟更多代表了威胁还是机会表决,结果大多数人都认为印度更多代表了市场机会,而中国更多是一种竞争威胁。

现场互动

英国工业联合会国际业务负责人史考特说,这种互动形式是从去年开始的,主要希望会议形式和气氛更活跃,投票表决主要希望了解一下与会者的心态,给讨论增加一点背景色彩。

今年第一场讨论,前后共有三个问题:一是中、印经济发展是否可持续,70%以上的人说"是";第二、第三个问题,问的是"印度和中国更多代表了威胁,还是机会?"70%多的人认为印度更多是机会,约60%的人认为中国更多是威胁。

英国工业联合会总干事兰伯特在事后说,不能把这当成科学的统计,不过它确实表达了英国工商界的一种感受,尤其是中小企业的感受。之所以有这种感受,一个原因可能是因为中国产品大量进口,价格又便宜,人们对它带来的冲击感受更直接,比如鞋袜、玩具、服装之类的产品已经引起贸易纠纷。

而印度作为世界上主要的业务外包目的地,还有它的资讯行业发展迅速,跟英国有较多的共通之处。加上历史和传统原因,英国工商界对印度更熟悉,感觉更贴近。

调查与心态

英国工联会的国际业务负责人史考特也强调,这个数字不能太当真,不过它确实反映了一种心态,一个现实情况。英国企业对印度更熟悉,而对中国比较陌生。他认为这里有一个信息交流的问题。

不过,他强调说,有威胁感并不是问题,而是经济全球化的现实。企业对新兴市场提供的机会了解越多,就越容易做业务决策。

他说,英国中小企业对中国市场陌生,但这种情况会逐渐改变,人们逐渐会意识到,挑战是必然的,而且挑战总会带来机会。

机遇和挑战

在周一参加关于"中、印挑战"讨论的专家们普遍认为:挑战和机遇并存。

持这种看法的包括汇丰集团主席史葛林、世界广告巨头WPP集团执行总监索瑞尔、德勤公司首席执行官康纳利、印度机动车制造公司马辛德拉和马辛德拉有限公司副董事长兼总经理安南德·马辛德拉,还有多年在华投资创业,饱经沧桑的英国企业家、《中国先生》一书作者祈立天。

印度机动车制造公司马辛德拉在中国江西省已经有一个合资公司,生产马恒达拖拉机。

WPP集团首席执行官索瑞尔指出,世界经济中心逐渐移向亚洲,是全球化的一个体现,这个势头不可逆转。

他还提醒大家,眼睛不该只盯着中印,或者日韩,因为亚洲的潜在挑战者还有越南、印尼等。

英国工商界:印度代表市场机会 中国是一种竞争威胁

【网讯】英国工业联合会总干事兰伯特近日说,现场调查结果确实表达了英国工商界的一种感受。英国企业是否做好了迎接经济全球化,尤其是中国和印度的迅速崛起带来的挑战?这是英国工业联合会(CBI)今年年会的主要议题之一。

  据BBC报道,英国工商业游说组织从27日起连续两天在伦敦开年会,迎接中、印等新兴经济的挑战是会议第一项讨论议题。讨论期间,主持人请与会者当场投票,就印度和中国究竟更多代表了威胁还是机会表决,结果大多数人都认为印度更多代表了市场机会,而中国更多是一种竞争威胁。

现场互动:中国是一种竞争威胁

  英国工业联合会国际业务负责人史考特说,这种互动形式是从2005年开始的,主要希望会议形式和气氛更活跃,投票表决主要希望了解一下与会者的心态,给讨论增加一点背景色彩。今年第一场讨论,前后共有三个问题:一是中、印经济发展是否可持续,70%以上的人说“是”;第二、第三个问题,问的是“印度和中国更多代表了威胁,还是机会?”70%多的人认为印度更多是机会,约60%的人认为中国更多是威胁。

  英国工业联合会总干事兰伯特在事后说,不能把这当成科学的统计,不过它确实表达了英国工商界的一种感受,尤其是中小企业的感受。之所以有这种感受,一个原因可能是因为中国产品大量进口,价格又便宜,人们对它带来的冲击感受更直接,比如鞋袜、玩具、服装之类的产品已经引起贸易纠纷。而印度作为世界上主要的业务外包目的地,还有它的信息行业发展迅速,跟英国有较多的共通之处。加上历史和传统原因,英国工商界对印度更熟悉,感觉更贴近。

  英国工联会的国际业务负责人史考特也强调,这个数字不能太当真,不过它确实反映了一种心态,一个现实情况。英国企业对印度更熟悉,而对中国比较陌生。他认为这里有一个信息交流的问题。不过,他强调说,有威胁感并不是问题,而是经济全球化的现实。企业对新兴市场提供的机会了解越多,就越容易做业务决策。他说,英国中小企业对中国市场陌生,但这种情况会逐渐改变,人们逐渐会意识到,挑战是必然的,而且挑战总会带来机会。

机遇和挑战并存

  在27日参加关于“中、印挑战”讨论的专家们普遍认为:挑战和机遇并存。持这种看法的包括汇丰集团主席史葛林、世界广告巨头WPP集团执行总监索瑞尔、德勤公司首席执行官康纳利、印度机动车制造公司马辛德拉和马辛德拉有限公司副董事长兼总经理安南德?马辛德拉,还有多年在华投资创业,饱经沧桑的英国企业家、《中国先生》一书作者祈立天。印度机动车制造公司马辛德拉在中国江西省已经有一个合资公司,生产马恒达拖拉机。WPP集团首席执行官索瑞尔指出,世界经济中心逐渐移向亚洲,是全球化的一个体现,这个势头不可逆转。他还提醒大家,眼睛不该只盯着中印,或者日韩,因为亚洲的潜在挑战者还有越南、印度尼西亚等。

胡锦涛与布什通电谈苏丹问题 中美讨价还价多了一张牌

【网讯】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27日应约与美国总统布什通电话,双方就中美关系和苏丹达尔富尔的冲突等共同关心的问题交换意见。对中国来说,似乎一方面多了与美国讨价还价的一张牌,但另一方面,北京也多了一次与华盛顿对立的机会。

  新华社引述胡锦涛报道说,两国元首在河内出席亚太经合会(APEC)第十四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期间的会晤,达成许多共识。双方愿共同努力落实这些共识,推动中美建设性合作关系持续健康稳定发展。

  布什表示,双方在河内有很好的会晤,双方就有关问题作了诚恳、有益的讨论。关于达尔富尔问题,报道只是含糊地表示,“布什介绍了美方立场”。

  胡锦涛则表示,达尔富尔问题的解决最近取得积极进展,希望各方保持对话势头,在兼顾各方关切的基础上,早日就解决方案达成一致,以实现达尔富尔地区和平稳定。

  布什政府将达尔富尔的问题形容为种族大屠杀,认为苏丹政府应尽快同意在达尔富尔地区部署联合国维和部队。布什过去曾强调,如果苏丹政府在这一问题上继续持否定立场,联合国就必须采取行动。但在此问题上,中国一直有所保留。

  外界分析认为,随着布什近来在国内声势急速下滑,他也许会在外交问题上稍为低调;但也有意见认为,布什一心要把中国这崛起的大国拖下水,要中国也承担大国责任。

  对中国来说,似乎一方面多了与美国讨价还价的一张牌,但另一方面,北京也多了一次与华盛顿对立的机会。中国跟苏丹有能源合作,且中国对能源需求甚殷。

不愿朝核问题危及东北经济 中国10月恢复对朝鲜供油

【网讯】中国在9月份短暂中止对朝鲜的原油出口后,于10月又恢复了这一出口。中国海关27日公布的数据显示,10月中国对朝鲜出口了58685吨原油。有分析称,中国政府此举是为了防止大量朝鲜难民流入中国,破坏中国东北地区边境稳定。

  中国海关周一公布了10月原油进出口数据。数据显示,中国在10月份,恢复了对朝鲜原油出口。10月中国对朝鲜出口了58685吨原油,是2005年同期的67.7%,也是今年4月以来,中国对朝鲜出口原油最多的月份。

  在此前的9月,由于朝鲜不顾国际社会及中国反对实施核试验,中国曾经中止对朝鲜的原油出口。凤凰网的报道说,最新的统计数据显示了朝鲜在核试验以来的情况,作为平壤的长期支持者,中国对联合国安理会对朝鲜的制裁给予了重要支持。

  中国政府十分关注朝鲜半岛局势,在今年8月出版发行的《江泽民文选》中便提到,是为了防止大量朝鲜难民流入中国,破坏中国东北地区边境稳定。

  中国问题专家指出,“东北地区边境”所指朝鲜与中国接境的地区,该地区的“稳定”意味着,防止因为朝鲜政权的突然崩溃或经济困难而大量逃北者流入边境,造成东北三省混乱的局面。

  但是,海关总署的数据也显示,重要的精炼油产品(柴油、汽油和煤油)中国对朝鲜的出口额,从2005年开始一直在持续下滑。有分析称,这已明确暗示,中国与朝鲜的关系在朝鲜核试爆后已出现严重裂痕。

  过去六十年,朝鲜之于中国始终是一个斩不断、理还乱的利害矛盾体。从1950年代朝鲜战争到近日的核试爆,在不同的国际大格局下,朝鲜对中国或多或少都有地缘战略的价值。而与此同时,中国也为这个不争气的“小兄弟”作出过巨大牺牲,至今还背负着太多包袱。

朝鲜问题的出路

● 薛力(北京)
  上个月进行的核试验凸显了朝核问题的本质是“朝鲜问题”。“朝鲜问题”包括两个方面:朝鲜缺乏国家安全保障、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低下;朝鲜破坏了东北亚的安全格局。

联合国安理会通过的第1718号决议是国际反应的结晶,旨在通过制裁将朝鲜拉回到六方会谈机制(以下简称六方机制)中。从现在情况看,朝鲜回到六方机制的可能性增加。

  但笔者的看法是:这是一个治标不治本的决议,效果不能高估,因为六方机制本身“药不对症”。朝鲜问题的要害不在于美国的对朝敌视政策,也不在于朝鲜的非理性选择,而在于朝鲜觉得自己缺乏安全保障。

安全问题也是经济问题

  六方会谈只有一个议题:如何让朝鲜停止核武开发。朝鲜以外的五方试图通过经济补偿和能源援助来促使朝鲜放弃核武计划,但经济补偿极为有限,能源补偿没有减轻朝鲜对安全的担忧。所以,各方想尽办法进行斡旋后虽然把朝鲜拉到谈判桌边,但“无果而终”成了注定的结局。可以说,任何未能化解朝鲜安全担忧的方案都难以解决问题,六方机制与第1718号决议也一样。

  一方面,作为退出核不扩散机制的国家,朝鲜有权发展核武器;另一方面,“控制核武器的扩散有助于维护世界的和平与稳定”是绝大多数国家的共识,六方机制与1718号决议又药不对症。那么,该怎么办呢?

  朝鲜问题既是安全问题也是经济问题。从根本上说,只有解决了经济问题,“朝鲜问题”才算完全解决。朝鲜进行核试验为采取治本之道提供了时机。

  众所周知,朝鲜经济极为困难,虽然中、韩、日、欧和一些国际机构提供了许多援助,问题仍没有解决。朝鲜的“先军”政策耗费大量资源,导致经济体长期处于失血状态。

  朝鲜面对的是这样一种情况:不增加军事开支觉得不安全,但越增加军事开支却越不安全。对这样封闭的小国来说,无论国家动员能力有多大,用于军事的资源终究是有限的。如果这时仍不能获得必要的安全感,追求核武器也就成了合乎逻辑的选择。

 解决朝鲜问题无疑要对朝美矛盾给予足够的重视。国家关系按照从最坏到最好呈以下谱序:敌对;共存但不合作;共存且有限合作;共存且积极合作;结成同盟。
  在敌对状态下彼此实行排他主义政策,即否认对方具有生存的合理性;在共存但不合作的状态下则形成安全困境。在六方机制启动之前,朝美关系处于排他主义阶段,美国的目标可能是消灭朝鲜或推翻金正日政权;六方机制的启动标志着朝美双方关系转为安全困境,即美国对朝鲜的政策转为不拥有、不转让、不使用核武器。

  化解安全困境需要综合方案,包括沟通、援助、压力与国际合作。就朝鲜问题而言,解决办法是:给予朝鲜恰当的、足够的安全感,使之放弃核计划,把精力和资源用在经济乃至社会发展上,进而敢于对外开放,并融入国际社会。

使朝鲜改革开放是唯一出路

  如何使朝鲜在获得这种安全保障的同时外开放、发展经济?

  我认为可以尝试这么操作:由安理会通过决议给予朝鲜一定时期的安全保障,欧盟与中日美俄韩对此共同背书,条件是朝鲜必须彻底放弃核计划并进行改革开放、发展经济。

  决议还应该规定:如果朝鲜拒绝落实改革开放发展经济的政策,安理会连同担保方将根据联合国宪章的相关条款予以全面、彻底的制裁。

  决议执行期暂定五年,视情况适当延期;第一年为考察期,如果朝鲜没有实施联合国决议,则安理会随时转入全面制裁状态。现有的六方机制吸收欧盟参加后改组为安理会决议实施监督委员会,定期向安理会报告协议实施情况。

  实施的方案可能是庞大而复杂的,其中包括联合国出面组织、派出专家组到朝鲜协助制定经济与社会发展计划,担保国分担一定的援助金额并提供相应的技术支援。鼓励甚至规定朝鲜派出大量的人员到各国参观、学习、留学。

  具体的操作方案可以有许多。这仅仅是一种供备选的建议,或许有更好的方案,如增加六方机制成员,将会谈议题扩大为朝鲜问题。无论采取什么方案,都应意识到一点:仅仅重回过去的机制是不够的,必须采取突破性思维以走出治本之道的第一步。

·作者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博士研究生

潜艇跟踪航母新说:美军航母对中国潜艇反跟踪

【网讯】虽然“中国潜艇跟踪美国航母”事件过去一段时间,但是关于此事的讨论并没有结束。有媒体甚至质疑可能是“美国航母跟踪中国潜艇”。

  《华盛顿时报》最近报道称,10月28日在日本冲绳近海,一艘中国的039A宋级柴电潜艇跟踪美国“小鹰”号航空母舰,在接近航母五公里处才被美军反潜飞机发现。媒体披露后,美国海军承认确实发生了接近事件,但拒绝透露详情。

  《汉和评论》指出,新闻报道称“宋”级潜艇跟踪“小鹰”号,然而也可能是“宋”级被“小鹰”号反跟踪,被逼不得不浮出水面。因为通常潜艇距离水面大约七至十米,以便使用潜望镜摄像、取证,而“小鹰”号有九架SH-60B反潜飞机,所以很可能发现了“宋”级,随即展开反尾追、反跟踪。

  评论说,1994年,一艘中国海军的“汉”级核动力潜艇跟踪“小鹰”号航母战斗群,结果被美军反潜部队一连三天进行反跟踪、围堵、尾追。最后为避免造成误会,“汉”级潜艇不得不浮出水面,随后北海舰队航空兵的两架“歼-7”战机还飞临现场。评论说,这回说不定是历史重演。

  评论说,各国潜艇与水面舰只之间、或潜艇与潜艇之间,相互追逐、互相跟踪乃家常便饭。因为潜艇具有高度的隐蔽性,难以分清与识别对手,因此要凭借追踪来演练反潜能力,并提升水下静音技术。同时在和平时期就要摸清对手的声纳信号波纹,详加纪录并比对分析,到了战时,才能依据库存数据,即刻辨析对方潜艇的型号、性能。

  评论说,潜艇的生命力在于其隐蔽性。中国海军《潜艇战斗条令》明文规定:严格控制使用潜望镜和其它升降装置,无特殊需要不浮出水面。因此这次“宋”级潜艇浮出水面是很特殊的,除了前述推想外,也可能是“宋”级一直处于潜望镜航行状况,被误报成“浮出水面”。此外,美军透露此类讯息时,往往有所隐瞒,说不定与新闻报道恰恰相反,明明是美舰彻头彻尾跟踪“宋”,反倒说成是“宋”跟踪美舰。评论说,美军这种作法是为了争取更多的反潜预算。

  评论指出,这则信息反应出一项事实,即中国海军的潜艇实力日趋壮大,令美国关注且焦虑。因为中国海军在快速扩充水面舰只的同时,也大幅充实了潜艇力量。过去五年,中国先后从俄罗斯进口了八艘现代化的“基洛”级柴电潜艇,也加速生产“宋”级以及更新颖的“元”级柴电潜艇。

  据了解,潜艇事件曝光后,美国军方给与证实,称中国潜艇迫近美军航母而没有被发现,但不愿透露细节。而中国外加部对外的声明也只是说外电的报道不符合事实,没有进一步说明。对此的解读还有说法是中国潜艇曾经被美国航母锁定后并进行了四次模拟攻击。潜艇无法摆脱才上浮出水面。

  分析称,此次事件发生并没有影响中美之间的军事交流,事件发生后美军太平洋舰队司令拉夫黑德曾对中国进行访问,两军并且进行了海上搜救演习。

传大陆建双航母战斗群 台海开战将在台东南海域阻美军

停靠在中国大连的瓦良格航母

【网讯】台湾国防部官员日前证实,解放军正在计划建造第二艘航母。在2020年之前将建成一支双航母战斗群,该战斗群以“瓦良格”号航母和1艘“基辅”级直升机航母为双核心,并配有两艘核攻击潜艇和七艘驱护舰。一旦台海开战将部署台湾东南海域,以便阻止美军对台湾的驰援。

  台湾国防部整合评估室主任陈永康25日证实说,解放军除了整修中的“瓦良格”号外,正计划建造第二艘航母,并希望在2020年形成战力。这将标志解放军突破第一岛链封锁,迫近美军关岛的战略将得到实现。

  陈永康于说,大陆在2020年将拥有第一支航母战斗群,由11艘舰艇编成,以“瓦良格”号航空母舰为核心,还有一艘“基辅”级直升机航母,另纳编七艘水面舰艇与两艘核攻击潜艇。他认为,一旦遇到作战需要,这支航母战斗群必须要部署在台湾东南海域,以便阻止美军对台湾的驰援。台湾必须建立强大的潜艇兵力,才有能力阻止大陆双航母编队进入太平洋自东部保卫台湾。

  陈永康指出,解放军研制中的航母初步判断是以瓦良格号为蓝本,使用沈阳飞机公司制造的“歼-11”型战机。和美军美军航母一天可以起降两百架次相比,解放军的航母战力相当于中型航母。

  陈永康表示,解放军自建的航母,将搭配“052-c”、“051-c”等新型军舰,共同组成航母战斗群。陈永康指出,台湾必须有强大的潜艇部队,才能有效防御解放军的航母威胁。

  据了解,解放军051C型(泸州级)是最新的防空导弹驱逐舰,由位于辽宁省大连的大连造船厂建造。安装使用俄国制造的S-300F/RIF(SA-N-6)舰载防空导弹系统。

  052C型(兰州级)防空导弹驱逐舰由位于中国上海的江南造船厂建造。采用类似宙斯盾AN/SPY-1-style相控阵雷达系统和垂直发射HQ-9海军型远程防空导弹系统为特色。

  另据外电报道,解放军将自行研究制造航母,发展航母舰队,目前相关研制计划正在执行。军事专家透露,解放军已摸清舰载机弹射器的构造。如果消息确实,解放军航母的甲板将采用美国“尼米兹”航母的水平模式,这显示在相同吨位下,解放军航母将比俄罗斯航母有更大的飞机装载空间。

  报道说,建立一支航母舰队尚需时日,不是三五年就能完成。完整的航空母舰战斗群由母舰、各式舰载机、附属水上水下舰艇组成。解放军的舰载飞机基本上是解放军现有配备的军用飞机改型而成。

  俄罗斯此前媒体也报道,中国计划在2010年以前制造第一艘航母,在2016年以前与俄罗斯共同制造三艘航母。并且计划花费25亿美元购买五十架俄罗斯新式舰载战斗机,型号为苏-33,买卖目前已经进入最后阶段。据悉,中国早前从乌克兰购进的瓦良格号航母已经被涂上解放军的色彩,并且已经整修完毕,年底前将先行购进两架苏-33进行起降训练。

台军:潜艇预算与美方有差距 美搁置台购F16战机

【网讯】台湾立法院日前初审仅通过新台币两亿元筹获潜艇评估预算,与美方要求有段差距。国防部发言人吴季方对此表示,将再与美方协调,并积极争取以最快时间完成潜艇采购可行性评估报告。吴季方表示,关于采购F16C/D战机的需求,仍须待2007年相关国防预算尽快审议通过后才能定案。

中央社报道,吴季方28日在国防部与媒体茶叙时作此表示。他指出,立法院日前初审仅通过两亿元预算,并表示将成立评估特别小组,但似乎本会期编足美方需求预算的可能性并不高,国防部也只有继续向美方积极争取。

他也说,美方的态度很明确,编列第一阶段经费是为展现台湾筹获潜艇决心,并吸引欧洲船厂提出合于台湾需求的潜艇设计及价格,若没有编足三亿六千万美元预算,美方不会代台湾发出邀商书。

吴季方并表示,国防部近来配合美方年度会议,正在持续沟通相关议题,双方沟通顺畅。同时海军也已针对潜艇采购可行性评估报告着手规划,除邀集本土产官学研各界人士,也已邀请外国专家参与。

此外,针对美国中期大选民主党胜选,是否影响台湾与美方军购?国防部发言人吴季方表示,在维系两岸关系上,美国的政策有其延续性,因此台美军售不受影响。但台湾关于采购F16C/D战机的需求,仍须待2007年相关国防预算尽快审议通过后才能定案。

三项重大军购案迟迟不过关,引发各方关注,国防部长李杰月前也证实,由于三项军购预算未能通过,向美采购F16以填补战力缺口的构想已遭搁置。

吴季方也说,台湾派员赴美参与相关会议,也再度提出购买F16的需求,但美方立场仍是相关预算通过后再说,因此国防部也希望2007年相关预算能尽快审议通过,希望美方能允诺出售。

吴季方指出,虽然立委质疑美方尚未承诺售台F16战机,但许多文件、作业的确都已在进行,台方也的确有购买F16以填补战力空隙的需求。

他表示,全案只是进入最后拍版定案时,出现一些状况;美方仍希望台湾能以通过相关预算,以突显自台湾防卫的决心。台湾也将持续协调,向美方争取。

美军构筑对华战略轰炸圈 “幽灵”轰炸机瞄台海

【网讯】美国《华盛顿时报》日前抖猛料,声称美籍印度裔专家努希尔·戈瓦迪亚向中国泄露了B-2轰炸机的机密技术。有媒体称,这将削弱美军驰援台湾的战斗力。但分析人士指出,冷战结束后,B-2“假想敌”已由苏联转向中国。针对中国的包围圈逐渐成型。

  据美国报道称,中国从一个以夏威夷为基地的间谍团伙手中,获得了用于B-2轰炸机的机密隐形技术。这将使北京能够仿造或找到办法,应对五角大楼用于对付中国新战略的一种关键武器。

  分析人士指出,这一“泄密案”被司法专家称为“李文和案的翻版”。《华盛顿时报》认定中国“窃取了B-2机密”,不过是延续了该报一贯的反华本性。值得警惕的是,近年来美B-2轰炸机在中国周边加紧部署,已对中国家安全构成严重威胁。

“幽灵”轰炸机曾轰炸中国驻南使馆

  B-2轰炸机被认为是美国历史上最秘密的武器研制项目之一,仅安全保密开支就高达20亿美元。整个总装厂没有一个窗户,厂房外采用电子屏蔽,所有工作人员都要经测谎仪检验。这保证了它一经问世,便成为世界上最先进的战略轰炸机。

  B-2轰炸机最突出的特点是隐形。其雷达反射截面不到0.1平方米,仅仅相当于一只飞鸟,一般雷达根本发现不了。要是在夜空中飞行,任何探测装备都无法探测到它,因而被称为“幽灵”。
另外,B-2具有超远距离航程。在不加油的情况下,其作战航程可达1.2万公里,空中加油一次则可超过1.8万公里,具备洲际作战能力。

  1999年3月24日,北约对南联盟发动空袭。当天,两架B-2轰炸机从美国本土起飞,飞越大西洋、地中海及意大利领空,到达南联盟上空,投下32枚JDAM精确制导炸弹。此次作战,整个航程达1.9万公里,历时30多小时,途中4次空中加油。由于隐身能力强,没有一个国家的防空雷达发现它。

  5月7日晚,一架B-2轰炸机向中国驻南使馆投掷了5枚JDAM精确制导炸弹,造成3名中国同胞死亡、多人受伤和馆舍被毁。

  2001年阿富汗战争爆发的当天,两架B-2轰炸机从美国本土起飞,连续航行30多个小时,向阿富汗首都喀布尔投下16枚JDAM精确制导炸弹。此后,B-2连续三天参战,使喀布尔陷入火海,大量无辜平民流离失所。

瞄准台海 加紧构筑对华战略轰炸圈

  目前美军共拥有21架B-2轰炸机,成立了3个中队,组成了空军第509轰炸机联队。分析人士指出,冷战结束后,B-2“假想敌”已由苏联转向中国。

  近年来,美空军频频出动B-2“热身”,加紧针对台海形势进行部署,将B-2“前出”到中国周边,一个以B-2为主力、以怀特曼、关岛、迭戈加西亚为基地的对华战略轰炸圈,已初步形成。
B-2大本营在美国密苏里州怀特曼空军基地,尽管距离中国较远,但对于B-2来说,仅需要1~2次空中加油,就可以长途奔袭到中国周边参战。更重要的是,B-2已在海外建了三个前进基地,分别是关岛的安德森基地、英国的费尔福德基地和印度洋的迭戈加西亚基地。其中,已在关岛部署4架B-2,拥有25名飞行员。该岛距台湾仅2500公里,B-2不加油就能飞两个来回。由于关岛是美国属地,美军无需外国政府批准,就可随意起降飞机作战,对解放军反“台独”行动构成严重威胁。

  迭戈加西亚基地位于印度洋中部,一直是美军B-52轰炸机的“老巢”。从地理上看,迭戈加西亚似乎离中国较远,不过,如果B-2部署成功,我国所有地区都处在其打击范围之内。一旦台海开战,B-2可能从该基地起飞,轰炸我战略后方,牵制我前线行动。据称,美军已在该岛设有专门针对中国的电子测控站,监控我军电子信号。

  军事专家指出,B-2对中国构成战略威胁,已是不争的事实,且随着海外基地建设步伐的加快,以及自身性能的改进,这种威胁将越来越大。美国媒体频频散布“中国军事威胁论”,实际上真正威胁它国安全的,恰恰是美国自己。

美国军事专家:解放军买航母对抗驰援台湾美军

【网讯】华盛顿军事专家28表示,解放军向俄罗斯购买航空母舰及舰载战机,目的之一是演练“反航母”战术,万一发生台海战争,可以用来对付驰援的美军。

  解放军在1999年从乌克兰购入“瓦良格”号航母,目前已完成相关设备重建。另一方面,解放军最近和俄罗斯达成协议,将以美金二十五亿元购买五十架苏-33战机。

今年底之前,其中两架将配置在改装完成的“瓦良格”号,开始舰载战机起降训练。

  军事评论家理察.费雪在最新一期的《国防新闻》周刊撰文指出,过去解放军从俄罗斯购买苏-27战机,并取得授权许可,自行彷制,就是歼-11。

如今解放军可能以同样方式自行产制先进的舰载战机,逐步发展远洋战力。

  费雪表示,解放军的先期作法,是把“瓦良格”号当作机动目标,演练各种对抗航母的战术与战法,并逐步建立训练与作战准则。这个作法至少有两项作用,第一,万一美军出动航空母舰战斗群捍卫台湾,解放军有防范之道;第二,解放军研发出的战术,可以提供给美国的敌对国家,例如伊朗。

  费雪表示,解放军的潜艇、导弹、太空、不对称战力等,都正在全力发展。如果有一天,解放军认为已有能力制止美军出动保台,恐怕军事冲突将难以避免。

美国国防专家称中国海军力量强大 将威胁日本台湾

【网讯】美国华盛顿国防专家费学礼近日对于中国海军对美国的威胁做出评论:中国海军十年间成长的实力,尤其是各项不对称作战能力以及潜舰武力,已经足以让美军忧虑,美国国防部门应适当因应,否则一旦中国认为解放军足以阻止美国对台湾与日本的支持,将加速未来冲突的可能性。(右图为中国海军明级常规动力潜艇编队)

  《国防新闻》周刊报道,长期关注解放军现代化以及两岸军事现况的费学礼在一篇文章中指出,十年前,台海发生导弹危机,北京意图以军事动作影响台湾总统大选,美国为此派遣两艘航空母舰部署台海进行吓阻,中国对此无能响应,但十年后,今年的10月26日,解放军一艘宋级潜舰尾随美国航母小鹰号,近至距离仅仅五海里,小鹰号完全没有警觉,直到这艘潜舰浮出水面,小鹰号派出的巡逻机才发现。

  费学礼目前担任华盛顿“国际评估与战略中心”副总裁,他分析,仅十年之间,解放军增加了25艘各式传统柴电潜鉴、两艘二代商级核子动力潜舰,更多新式潜舰更在制造中。这就是中国解放军现代化意图成为世界级海军力量的主要证据之一。其它还包括,中国将拥有航母、向俄罗斯购买新式苏-33战机,以及其它国防高科技。

  他说,虽然美国五角大厦今年的解放军报告重申,中国当前并无能力自建航母,但俄罗斯提供的一艘退役航母目前正在中国东北的大连进行启封作业,供解放军未来发展航母技能,并让解放军发展“反航母作战”的准则与行动演训。

  费学礼强调,中国军事专家早已重视打开海岸线对于中国获取能源与商业利益的重要性,也警示美军封锁海岸线对中国的主宰优势。而当前任务即是强化海南岛基地的核力量,部署更多核弹道导弹潜舰进行深海巡逻,足以威胁长期在此区域活动的美国海军。

  他说,过去解放军海军的战略都是用来对准台湾,以及对抗美军一旦介入,但是当前解放军现代化后,寻求与美军及美国盟邦进行不对称性对抗,例如发展反舰弹道导弹、瞄准美军宙斯盾舰,另外还藉由最近的珠海航空展中展示其代号“黑剑”的超音速隐形飞行器。

  本次珠海航展也显示,解放军在空对地弹道导弹(ASBM)及无人飞机(UAV)上的进展,但有赖其如何运用于目标与联系网络。还有中国在发展太空科技的兴趣,其承诺将发展超过三十种的卫星导航相关产品,还有中国将发射俄罗斯制造的雷达卫星。

  除此之外,费学礼更整理出中国各项军事计划,他认为,这构成一幅美国防卫部门最不希望看到的图像,也迫使国会将为此难以节省预算,美国海军必须重估其舰队规模、并发展新科技,方能应付中国的挑战。即便未来美国航母舰队配备第五代或第六代空优武力,中国未来的航母舰队仍可以对抗美军舰队。

  因此他说,美国政府必须正视此趋势,中国近来急速成长的不对称作战能力、与潜舰数量,也证实其舰队反导弹与反潜作战能力,解放军这些投资必定是让其认为可以防止美军支持台湾与日本,但这只会促成未来区域冲突的可能性。

日本与中国国防会议将恢复 日方要求解放军提高透明度

【网讯】日本和中国国防有关当局会议,于2005年3月由于日本前首相小泉纯一郎参拜靖国神社而中断,29日这项会议将在东京恢复召开,日方将要求中方提高国防的透明度并加强双边的交流,以增进信赖关系。

日本公共电视台NHK28日报道,中断一年八个月的这项双边国防协议将于29日恢复,双方出席者分别是日本防卫事务次官守屋武昌和解放军总参谋长助理章沁生。

这项定期性双边会谈始于1999年,但由于小泉参拜靖国神社造成日中两国关系的冷却,而于2005年3月中断至今。

报道指出,守屋将在会谈上针对中国十八年来国防费用两位数成长,而未充分公开有关信息,造成东亚地区安保的不安定因素表示忧虑,要求中国提高国防的透明度。

  据了解,章沁生此次访日被认为是“意义重大”,同时,这也是中国将军级高官时隔两年对日本的首度访问。据日本外交和政府消息渠道透露,中日双方的相关人士正在安排解放军总长助理访日具体事宜。

守屋并将邀请中国国防部长访日及实现两国军舰的互访以加强国防交流提高信赖关系。中国国防部长自1998年以来未曾访问过日本。

  中日之间的军事交流时断时续,并且一直处于低层面。1972年中日建交两年后,两国于1974年互设武官处,军事交流也随之展开。但鲜为人知的是,中日军事交流同政治交流一样,一直通过官方民间等多种渠道进行。

  本次章沁生出访除了访问日本之外,还将出席第二次中越防务安全磋商与中南防务委员会第三次会议。

美国再吁中国加速军事透明化 做负责任利益相关者

【网讯】美国国务院27日再次呼吁中国,善尽其成长的力量,担纲国际社会“负责任利益相关者”。国务院也强调,国际要求中国军事透明化,但进展缓慢,美国期待中国能重新认知并定位其在国际社会的角色。

  美国国务院27日举行例行记者会,中国与巴基斯坦签署核武器与防卫条约一事成为开场议题,有媒体询问,许多军事专家宣称中国将成为下一个苏联,仿若冷战时期对美国的威胁?美国对此是否感到忧虑?

  国务院发言人麦科马克说,美国鼓励巴基斯坦发展与邻邦之间的双边关系,中国与巴基斯坦有历史上的长期关系,至于就核议题这个角度而言,美国目前没有新的看法。

  但他随即强调,美国将要求中国在国际社会扮演建设性角色,中国是国际舞台崛起的力量,在经贸、外交以及政治、军事方面都有所发展,前任副国务卿佐立克曾期待中国担纲国际体系里“负责任的利益关系人”,这就是美国对中国的期待与鼓励方向,未来的一些国际场合,中国将是重要力量,因此美国希望中国在发展之际,也能善尽符合一个国际社会建设性角色。

  有媒体进一步追问,前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国务卿赖斯、以及许多专家都关切中国军事扩张,因此就美国当前的基本立场,中国到底是不是美国安全或者其它盟邦的威胁?

  麦科马克说,美国就此议题的说法是“关切中国军事的强化”,因为这已经超越其所宣称仅止于国家需要的范畴,而美国主要关切的中国军事强化过程缺乏透明化,美国也一再鼓励中国与美国进行军事交流,以促进了解,对彼此的运作、目标、战略以及战术有所熟悉,这样两国就不会对对方误解,但这一部分进展缓慢。

  麦科马克说,美中两国最近进行一项海上联合搜救演习,这就是好的进展,但类似这样的进展仍需要一些时间,直到中国能开始思索其在国际社会的角色,并给予自己不同的定位。

  美国政府曾多次要求中国提高军事透明度。负责东亚事务的助理国务卿克里斯托弗·希尔9月26日在华盛顿的一个美中关系研讨会上透露,他认为,中国对朝鲜的态度在今年7月初朝鲜试射导弹后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并要求中国提高军事透明度。

  美国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7月18日在华盛顿会见中国中央军委副主席郭伯雄。这是两国几年来一次最高级别的军事会晤。美国国务院当天表示,郭伯雄访问美国是延续中美两国元首4月会谈的议题,美方希望持续促成中国军事透明化,以及更广泛的两国军事交流。

中国鱼雷技术过先进 超试验区检测能力致七次试射失败

【网讯】戍守台湾海峡南端海域的解放军南海舰队第四试验区,担负着海军水下兵器的鉴定、定型和科研试验任务。日前,大陆官方媒体披露,由于解放军的某型鱼雷过于先进,以致在这个实验区进行武器试验时因为试验区装备落后而七次失败。

  《解放军报》日前报道说,在某新型鱼雷攻击试验中,过去的“模拟靶标”已不能胜任。解放军研制出一种带声源装置的智能化拖靶。只要水面机动船拖曳,就可真实模拟复杂的水下目标。它不仅提高了对鱼雷作战性能检验的真实度,还通过声源无线传播,把鱼雷攻击的数据“尽收囊中”。依次推断,解放军该试验场已经具备信息化职能,具备检测现代高科技武器的能力。

  而报道披露,第四试验区最近在试射新型国产鱼雷时,竟七次试射失败。由于该型试射失败的鱼雷,被列为海军的“优秀鱼雷”,演习失利后,第四试验区党委立即检讨发现,鱼雷本身合格,问题出在演习环境。鱼雷之所以鉴定合格,是在没有任何信息干扰的环境下通过检测的,但一到类似实战海面试射,随即出现差错。可见解放军的鱼雷技术已经超出现有靶场的实际检测能力。

  在过去进行新型武器的实验中,经常出现一些因为操作不当而导致的武器性能数据差异。于是该试验区解放军提出“让新型水中兵器越打越聪明”的口号。并采取了一系列提高人的素质的措施,促进装备试验。

  报道说,解放军确定了“按照未来战场环境建设靶场”的发展思路建设未来靶场。解放军提出“按照现代国际行业标准建设水下靶场,讲求‘仿真’。此外,解放军靶场建设注重信息化趋势,注重“战场对抗”理念,研发的靶标开始具备干扰能力,逼得新装备在研制过程中充分考虑复杂环境。如今,研制了水下兵器弹道实时监测系统,鱼雷水下运行轨迹变成可视的数字形象,可实时掌控,科学判读。

  报道说,广东省湛江的第四试验区司令员宋锡东表示,应即刻按照现代国际标准建设水下靶场,讲求与实战环境一致。

  据报道透露,中国海军目前以输入俄制鱼雷为主,而最新自主研发的鱼雷主要有两种:射程15公里、线导和尾流自导并用的Y4G型;以及采用线导、主被动声导方式的Y6型鱼雷。但是否为此次出状况的鱼雷,并未得到确认。

  有分析说,由于西方奉行对中国的武器禁运政策,解放军注重武器的自我研发,因此,随着武器性能的逐渐提升,以前的老实验区必定不能适应新的发展需求。而此次报道的实验区透露出,解放军在武器研发尤其是海军武器研发方面已经具备相当实力。

解放军提升战力抓转型 信息化军事训练从新兵抓起

【网讯】随着机械化条件下军事训练向信息化条件下军事训练转变,解放军在抓好新兵基础课目训练的同时,注重提高新兵训练起点,增强科技含量。分析称,这凸现了解放军注重信息化演练,注重提升部队的整体素质和战斗力。

  《解放军报》报道,沈阳军区某集团军所属单位通过培养新兵训练骨干,完善教学手段,更新教学场地,提高新兵训练质量。

  集团军所属某炮兵团130余名新训骨干正在进行多媒体教学法集训。因为今年新规定,新训骨干要会信息化教学。

  在进行多媒体教学法集训中解放军采取集中授课、专题讨论、示范观摩、难题会诊等形式系统学习交流有关知兵和带兵的经验,重点增加了多媒体等信息化教学的考核,目的是想让新兵一入营,就能强烈感受到信息化条件下军事训练的氛围。

  此外,在文明带兵和依法带兵上对新训骨干进行专项培训。

  报道说,解放军新兵训练骨干培训采取了先进的网络多媒体教学形式。采用投影仪、电脑、多媒体教学系统等现代化的教学设施。据了解,购置先进的教学配套设施,目的是运用先进的教学手段提升新战士教育训练质量。

  此外,报道说,该集团军所属某装甲师又一处新兵综合训练场正式投入使用,新兵训练场实现体能、战术、技术等多种训练保障功能,可以让新兵一入营就感受到部队信息化建设的成果。

中国先进扫雷车具强大战力 分析称解放军仍重视地雷战

【网讯】解放军日前研制成功新型综合扫雷车,有报道透露,该设备具强大作战力。与以往扫雷装备相比,这种扫雷车通行能力强,扫雷速度快、扫雷方法多。分析称,这说明解放军在陆军信息化以及陆军的武器研发方面取得突破。

  《解放军报》报道,日前,济南军区某师工兵组织实装扫雷演练,验证了该设备的作战效能。

  报道说,该设备具备行驶速度快,易操作等特点,至少可乘坐两人以上。在演练现场,车长打开扫雷车电控开关,把自动手动开关扳到“自动”位置,扫雷车上的发射舱舱门随即打开。当火箭爆破器发射架到位后,红色灯亮起,标志进入待发射状态。

  报道说,该设备具有爆破扫雷、某模拟方式扫雷、机械扫雷和通路标示设置等“三扫一通”功能,是解放军目前最先进的履带式综合扫雷装备,主要用在敌前沿前地雷障碍物中为解放军突击的坦克、装甲部队开辟通路等。

  扫雷车上共装有三具火箭爆破器,每个开关分别控制一枚弹,按下发射按钮,爆破弹便可发射。

  演练现场模仿了为坦克开路的场景,在几枚爆破弹爆炸后一条宽近五米、纵深一百多米的坦克通路开通了。这结束了过去扫雷兵小心翼翼一步一探的扫雷状况。

  报道透露,除爆破扫雷外,扫雷车还可对雷场掩埋比较深地雷进行探测和清除。报道称,爆破后仍会残留不少地雷,这时就要用上‘犁扫’了”。所谓“犁扫”,实际上就是机械扫雷,根据地雷掩埋深浅,扫雷车前面形似耕地的犁头深入地下不同深度,自动铲出地雷。

  报道指出,该扫雷车具备自动化功能,把通路标示开关扳到“自动”位置,通路标示器就自动掉在所开辟的通路正中央,引导坦克、装甲车快速通过。

  分析指出,由于战争的需要,埋设地雷成为阻止敌方地面渗透的有效手段。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许多国家都曾使用地雷战,但由于传统扫雷方式落后,致使战后的扫雷任务艰巨。解放军研究这种装备说明解放军依然重视地雷战在内的传统战法。在研究中运用信息技术说明解放军在陆军现代化以及信息化方面已经取得突破。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