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11/25

胡锦涛:中巴两国"比蜜还甜"

胡锦涛:中巴两国"比蜜还甜"
论坛:如何看中印巴关系?

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在巴基斯坦总统穆沙拉夫和总理阿齐兹陪同下,于伊斯兰堡会议中心发表全国电视演说。

胡锦涛于周五(24日)发表的全国演讲,以"弘扬传统友谊,深化全面合作"为题,强调中巴两国友好交往源远流长。

他以"比喜马拉雅山还高、比印度洋还深、比蜜还甜"来形容中巴两国的关系。

巴基斯坦是最早承认中国的国家之一,两国于1951年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胡锦涛特别赞赏穆沙拉夫提倡的"温和文明观",认为这是促进不同文明国家和谐共处的重要主张。

是次胡锦涛的行程中,两国签署了"中巴自由贸易协定"和"中巴经贸合作五年发展规划",也签署了18项协议,希望将两国的贸易额在5年之内从2005年的42.6亿美元增加到150亿美元。

中国公司还分别签署了总额达30亿美元的合同。

胡锦涛是10年来首名访问巴基斯坦的中国最高领导人。

中巴两国曾经共同建设喀喇昆仑公路、恰希玛核电站、瓜达尔港等项目。

巴基斯坦空军周五(24日)发表声明说,巴基斯坦与中国同意巴国空军与中国航空业在飞机制造业及其它相关范畴长期合作,包括合作研发配备长程雷达的预警机制。

胡锦涛周四(23日)结束印度的访问后抵达巴基斯坦。他在印度访问期间承诺扩大中印经贸关系,消除互不信任,加速解决边界纠纷。

他又表示:"中国将继续以长期和战略的高度来看待中巴两国关系。"

在印巴克什米尔争议问题上,胡锦涛表示中国将采取不偏不倚的态度。

分析人士说,胡锦涛会努力显示,中国与印度关系的不断改善不会以牺牲巴基斯坦为代价。

中国与巴基斯坦合作研制空中预警机 加强反恐合作

【网讯】到访伊斯兰堡的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24日与巴基斯坦总统穆沙拉夫会面。胡锦涛说,中国会继续协助巴基斯坦发展核电计划,并愿意为解决印巴纠纷发挥建设性角色。中巴亦签署谅解备忘录,同意合作研制飞机,包括空中预警机。胡锦涛此后发表全国电视直播演讲时提出五点倡议,以将中巴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推向更高水平。

 中新网报道,胡锦涛24日在伊斯兰堡同巴基斯坦总统穆沙拉夫举行会谈。双方盛赞中巴全天候友谊和全方位合作,一致表示将共同努力,不断丰富和充实两国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内涵,深化和扩大各领域务实互利合作。

胡锦涛:深化战略合作拓展经贸往来

 胡锦涛表示,要深化双方非传统安全领域合作,根据两国达成的共识,探索和建立机制化合作渠道,共同推动反恐合作取得更多实质性成果。

 其后,胡锦涛发表全国电视直播演讲时就加强中巴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提出五项建议:第一,深化战略合作,巩固传统友谊。第二,拓展经贸往来,实现互利共赢。第三,扩大人文交流,夯实友好基础。第四,加强国际合作,维护共同利益。第五,推动文明交流,共促世界和谐。

 穆沙拉夫在与胡锦涛会谈时表示,希望巴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矿业、能源、电力、农业领域合作,执行好自由贸易协议;全力推动文化、旅游合作,加强人员往来,特别是青年交流,使两国人民世代友好;巩固在国际和地区组织中的合作,共同推动南亚实现和平稳定发展;加强在非传统安全领域合作;坚决打击恐怖主义。

胡锦涛礼遇仅克林顿曾享

 另据《新快报》报道,为了欢迎十年来首位访巴的中国国家主席,伊斯兰堡进行了积极筹备。巴方给予胡锦涛最高级别礼遇,希望他的访问能开启中巴关系的新篇章。据悉,巴基斯坦上次给予外国元首最高级别礼遇,是在2000年的前美国总统克林顿到访时,其亦曾发表全国电视直播演讲。

 巴基斯坦分析人士指出,胡锦涛此行是中巴定期高级别战略对话的延续,将向全世界传递一个明确的信息,即两国将一如既往加强传统友谊,应对各种挑战。

 大多数巴基斯坦民众都表示欢迎胡锦涛主席访巴,他们对于中国及中国人都表示友好。

中日峰会:日媒体评论不当

● 邱震海(香港)
  11月18日,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和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利用亚太经合峰会的场合举行了双边会谈。这是继10月8日安倍晋三访华后,两人第二度会面。如果说,上次峰会意味着中日元首互访在中断了五年之后的恢复,那么此次见面则意味着,中日领导人利用国际场合举行双边会晤的传统得到了恢复。

  上述两个峰会机制的恢复,对两国而言无疑有着极其重要的象征和现实意义。胡锦涛在此次会晤中提出,“历史和台湾问题事关两国关系的政治基础,应该得到妥善处理。”但日本《读卖新闻》、《产经新闻》和《每日新闻》等大报均发表文章,对此做了一些带有曲解性质的解释。

  《读卖新闻》的文章认为,10月安倍访华时,胡锦涛改变以往偏重历史问题的路线,目前更进一步使对日关系从感情外交中摆脱出来。《每日新闻》的文章认为,胡锦涛在APEC峰会演讲时强调,要深化务实合作、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亚太大家庭;“大家庭”的重要成员也包括日本,出于“建立日中之间战略互惠关系”的目的,也为了未定正面临诸多矛盾的国内局面,中国急于在经济、贸易等领域强化与日本的关系。

  最值得注意的是《产经新闻》的评论。该报认为,“以史为鉴,面向未来”一直都是中国对日本的固定训话,但在这次会谈中却消失了。而事实上,安倍在这个问题上没有做出丝毫让步,于是就更让人肯定,中国经过政治加工的这张历史牌已派不上用场。

谨慎探索,小心磨合

  上述评论对中日此次峰会的定性,至少是明显的曲解。众所周知,小泉执意参拜靖国神社的做法给中日关系造成了很大损害,因此随着“小泉时代”的结束,中日双方都希望中日关系能有一个新的局面。安倍上任一周后就访问中国,虽然没有如中国原先期待的那样,对不去参拜靖国神社做出承诺,但对中国来说,无论安倍过去的倾向如何,至少从作为日本首相这一点来说,还是白纸一张。

  因此中方也愿意以最大的诚意和隆重的仪式来接待他。这就是十月安倍访华,在没有对承诺不参拜靖国神社情况下,与中方展开良性互动的基本背景。但这一背景并不意味着中方放弃了“以史为鉴,面向未来”的策略,而改为所谓的“利益外交”。

  换言之,安倍目前在靖国神社问题上采取的是“模糊策略”,这种策略只要一天不清晰,中日在历史问题上的平衡就能维持一天;与此同时,在这种平衡之下,中日可能展开共同研究,因历史问题而受到毒化的民间气氛也可以得到修复,从而着力拓展中日战略互惠关系。

  但问题的逻辑十分清楚:只要安倍的“模糊策略”有朝一日走向清晰,中日目前在靖国神社问题上的平衡很快就会被打破;在靖国神社问题上,安倍是参拜还是不参拜,要么会在日本国内引起右翼势力反弹,要么会在亚洲邻国再次招致抗议。

仍须有机制保障
  因此,中日关系虽然一个多月来柳暗花明,但实际上却非常脆弱,处于一个“谨慎探索,小心磨合”的微妙期。这段微妙期需要双方来悉心呵护,而非给其加上一些似是而非、充满情绪性的定性或描述,这样只会使微妙期的中日关系向着一个不健康的方向演化。

  从另一方面来说,安倍访华后的中日关系,带有明显的个人色彩,那就是胡锦涛和安倍晋三的个人智慧的色彩。“小泉时代”的结束和日本领导人的更替,为中日关系的柳暗花明提供了一个天然的契机,但这种改善基本上还是基于领导人的更替和新领导人的想法;一旦未来又上台一个类似小泉那样的日本领导人,中日关系很可能又会出现倒退趋势。

  即便在“安倍时代”之内,富有政治野心的安倍也绝不会仅满足于改善中日关系,而必须在日本国内问题,尤其是在为日本确立所谓的自我认同方面显示业绩。这就必然涉及到延续小泉没有走完的道路,亦即日本向正常国家的迈进,其中包括修改宪法、提升自卫队等级。

  再加上中日之间一系列的结构性矛盾,因此,对正在进入艰难调适期的中日关系来说,需要一整套机制来保证正常、稳定的国家关系。笔者之前曾建议进一步完善战略对话和纠纷谈判机制,并建立两国政府间的危机管理机制和两国军方的常规交流机制,现在看来是提到议事日程上来的时候了。

·作者为凤凰卫视评论员

日本特使赴北京商讨朝核问题
日本外务省高级官员佐佐江贤一郎启程前往中国,将与美国及中国官员商讨恢复六方会谈细节。
共同社报道,日本外务省25日宣布,朝核六方会谈日本代表团团长、日本外务省亚大局局长佐佐江贤一郎将于26日至28日访华,就日中关系、朝鲜局势等问题同中国外交当局交换意见。

华盛顿也在稍早前宣布,美国特使希尔将在26日前往北京,一起参与讨论。

中国已经邀请朝鲜的外交部副部长,六方会谈的首席代表金桂冠在28日到北京,一起加入磋商。

美国助理国务卿希尔此前于20日在北京与中国外交部副部长武大伟举行了会谈,商讨有关朝鲜核问题方面的事宜。

希尔日前曾经乐观的认为,六方会谈可望在12月中旬复会。

六方会谈的成员国是日本、中国、美国、韩国、朝鲜和俄罗斯。会谈主要目的是希望能对朝鲜施压,迫使平壤放弃核武。

日本特使美国特使26日齐聚北京共商六方会谈  

【网讯】日本外务省25日宣布,讨论朝鲜核问题的六方会谈日本特使外务省亚洲大洋洲局长佐佐江贤一郎,预定26日前往中国访问三天,就中日关系及朝鲜情势等交换意见。华盛顿也在稍早宣布,美国特使希尔将在26日前往北京,一起参与讨论。日本、中国、美国三方将先整合意见。

  外务省表示佐佐江访中行程和会谈对手尚在协调中,日本媒体引述政府消息人士的话透露,这位日本特使将和六方会谈中国特使武大伟以及访中的美国负责东亚事务的助理国务卿希尔特使会谈,就被看好可能于12月中旬恢复召开的六方会谈日程等事宜交换意见。

  根据日本共同社报道,中国已经邀请朝鲜外交部副部长、六方会谈的首席代表金桂宽在28日到北京,一起加入会商行列。

  美国助理国务卿希尔此前于20日在北京与中国外交部副部长武大伟举行了会谈,商讨有关朝鲜核问题方面的事宜。希尔在会谈后表示,希望可以在下月重开六方会谈。

  六方会谈的成员国是日本、中国、美国、韩国、朝鲜和俄罗斯,这项会谈主要是希望能向朝鲜施压,迫使平壤放弃核子武器。美国首席谈判代表希尔日前曾经乐观的认为,六方会谈可望在12月中旬复会。

北京改弦易辙 积极参与维和任务延伸影响力

  当非洲国家在6月间敦促国际派遣和平部队进驻索马里时,居然有一个大家都没想到的国家挺身而出:中国。一向对联合国派遣和平部队进驻他国充满疑虑,认为有干涉内政之嫌的中国,随着本身经济的崛起,终于被迫重新思考外交政策。而现在,北京正默默地透过支持世界各地的国际维和行动,来延伸自己的影响力。

  东森新闻网文章说,中国现在是联合国第十三大维和部队出兵国,总共在十个国家派驻1648名部队与军事观察员。中国部队大多派驻在非洲国家,,但是除了非洲外,中国也在海地派遣镇暴警察协助维持秩序。本月初,中国提议要派遣千名维和部队前往黎巴嫩南部,协助以色列与真主党执行停火;不过,联合国最后只接受了中国派遣不到五百人部队前往。

  中国驻联合国大使王光亚说,中国正填补西方留下来的真空。他说,主要强权国家正逐渐从维和角色退却,反而是有越来越多小国家担负起维和任务,“中国觉得此时是填补此一真空的时候,我们想要扮演我们的角色”。

  大致上而言,中国参与联合国的维和任务,促进了其与美国和其它西方国家的关系。不过,某些案例则引发了外交关系的紧张,像是美国阻止中国要求谴责以色列炸死包括中国军人在内的四名联合国军事观察员。

  有国际问题专家说,中国的新地位,迫使中国政府得要洗刷中国只想要夺取如非洲等地国家资源的形象;而藉由参与维和行动,中国可以被视为是一股和平与安全的力量。研究联合国问题的哥伦比亚大学历史学家拉克说,如果中国想要成为下一个超级强权,他们就必须积极投入维和这类的行动。

  中国对联合国维和部队的猜忌始于1950到1953年间的朝鲜战争,当时联合国部队在美国麦克阿瑟将军的领导下直逼鸭绿江,迫使中国加入,麦克阿瑟当时甚至想用原子弹轰炸毛泽东的红军。

  当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在1971年进入联合国后,曾经有十年时间拒绝资助联合国的维和行动,接下来的时间,当每次讨论到维和问题时,中国也都竖起防卫网。在冷战刚结束之时,北京决定派遣小规模的工兵与军事观察员前往柬埔寨与科威特。但接下来又花了十年的时间,北京才决定大举投入维和任务。

  而今日的非洲成了中国态度的风向球。直到最近,中国的非洲政策主要还是防止台湾取得邦交国,同时也要追求石油与其它的原材料资源来维系经济成长。结果,北京遭到各界批评,指控其无视工人权利,还对苏丹与津巴布韦这些违反人权国家大送秋波。

  但现在,中国正努力改变其在非洲的名声,先是从加强贸易着手,接着又承诺在2009年前增加一倍援助,以及承诺取消一些最贫穷国家的外债。上周,王光亚在说服苏丹政府允许联合国延长在达佛区的任务上,发挥了关键的角色。美国的苏丹特使纳西欧斯为此还赞扬了王光亚。

  而在6月的联合国会议上,王光亚居然斥责其它国家刻意忽视索马里的状况,还敦促相关国家应该出兵参加维和任务。据华盛顿邮报指出,这是中国有史以来第一次在安理会上主动提议应该实行干预手段来解决发生在它国境内的冲突。

  王光亚事后解释说,他其实不太愿意承担这样的角色,但是有许多非洲国家政府敦促中国应该在安理会上提出索马里问题,“只是主要强权国家似乎都兴趣缺缺”。

北京攻中美洲台湾邦交国 人大代表团访哥斯达黎加

【网讯】台海两岸在中美洲展开激烈的外交角逐。由中国全国人大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主任委员毛如柏率领的代表团23日访问哥斯达黎加。由于哥斯达黎加是台湾的邦交国,因此,有分析认为,这凸显出两岸在中美洲的外交攻防战已经展开。

  据大陆官方媒体报道,毛如柏以“和平与裁军协会”副主席身分拜会哥斯达黎加总统阿里亚斯,双方就环保和地区和平两大议题交换意见。

  会谈中,双方就加强在生态环境领域交流与合作交换了意见,一致同意进一步推动两国在生态环境保护,特别是建立生态补偿机制、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垃圾处理以及生物燃料等方面的合作。

  台湾《中国时报》报道称,中国人大代表团以和平与裁军议题和中美洲惟一获得诺贝尔和平奖的阿里亚斯直接接触,可见北京投其所好,以更弹性务实方式切入台湾邦交国的新外交攻势。陪同会见的执政党国会议员巴耶斯特罗会后透露,两国国会正洽签环保合作协议。但该协议一旦成真,将象征大陆甩脱以邦交为签署任何官方协议大前提的陈旧思考模式。

  另一个中美洲国家尼加拉瓜由于左派新当选总统,因此很有可能恢复对北京的外交关系,而台湾方面也加紧了与哥斯达黎加及尼加拉瓜的民航界合作计划。因此,两岸在中美洲的外交攻防战进入“极不平衡的短兵相接阶段”。

  报道指出,在新攻势下,北京方面还不动声色的在台湾对危地马拉民航合作承诺成为众所周知的“番石榴票”后接手,与危地马拉民航业者在墨西哥和美国多次接触。

  中国国航或香港民航业者与墨西哥2007年初开启越洋航线后,危地马拉或尼加拉瓜两国之一可能成为中国国际航线北美与南美间的中继站。争取成为中美洲与亚洲民航航线衔接的中心也可能将对两国与台湾邦交产生新的变量。

  此外,大陆庞大经济影响力和逐步开放民间出国旅游,也正对中美洲小国伯利兹产生磁吸效应。收入以旅游为主的伯利兹争取大陆投资观光旅馆与设施和列入旅游国家名单之列已进行多时,无牌可打的台湾险象环生,后续发展并不乐观。

  背景资料:

  哥斯达黎加位于中美洲,毗邻加勒比海和太平洋,国土面积50100平方公里,人口总数约四百万。官方语言是西班牙语,首都是圣何西(San Jose)。当年哥伦布1502年抵达中美洲这块新大陆时,水手看到海岸线就发出“富饶的海岸”(Rich Coast)的惊叹,哥斯达黎加国名Costa Rica便由此而来。

  哥斯达黎加是中美洲生活水平最高的国家,经济以农产品(主要是咖啡)出口和旅游业为主,人种大多数为西班牙黑人和后裔,并有少量印第安人后裔。八成以上民众信仰罗马天主教。哥斯达黎加人民爱好和平,1948年废除军队,只保留自卫队维护国家安全。

  此外,哥斯达黎加北境内地理结构非常复杂,从西北尼加拉瓜边境延伸至东南巴拿马国界的火山山脉,把该国分为两部分。

访北美途中 中国海军113舰曾反击日本战舰挑衅

【网讯】中国海军编队在2000年8月穿越国际海上通道前往北美执行出访任务时,日本战舰曾违反国际航海规则,穿越中国补给舰舰首,行驶在编队右侧。中国海军北海舰队的113号战舰还以颜色,连续两次右满舵迫使日舰一再右转规避,这是中国海军历次执行出访任务期间并不多见的一段小插曲。

2000年8月21日,日本大隅海峡附近海域。一艘弦号为113的中国海军导弹驱逐舰和另一艘弦号575的大型远洋补给舰编队悬挂五星红旗,将穿过该国际海上通道前往北美执行出访任务。同以往一样,中国海军出访编队自接近第一岛链起,即受到日本海上自卫队军舰、飞机在海面和空中的持续跟踪监视。

中国海军052型导弹驱逐舰次舰113青岛号

8月22日,中国海军出访舰艇编队进入大隅海峡,而此时一直对中国军舰进行跟踪监视的日军P-3C反潜巡逻机、“海王”舰载直升机则一再从中国海军编队头顶进行超低空往复交叉掠飞。当日上午,一直在中国海军编队左侧进行跟踪监视的日本海上自卫队“初雪”级131号濑户雪号违反国际航海规则,中途突然从中国海军编队左侧加速右转,横穿中国575号补给舰舰首,驶向中国纵队右侧。

中国海军编队113舰当即还以颜色,以连续两次右满舵迫使该日舰不得不一再右转规避。此事可谓中国海军历次执行出访任务期间并不多见的一段小插曲。对日舰此次寻衅作出强烈反应的113号战舰即是隶属中国海军北海舰队的主力舰艇之一“青岛”号导弹驱逐舰。

  舷号113的“青岛”号导弹驱逐舰是中国海军水面舰艇部队仅有的两艘“旅沪”级驱逐舰的第二艘,于1992年在江南造船厂开工建造,1993年秋下水,1996年夏建成服役,并被以中国海军北海舰队司令部所在地“青岛”市命名。

与先期亮相而且一度被称誉为“中华第一舰”的“旅沪”级首制舰、舷号为112的“哈尔滨”号相比,其外观布局几近完全相同,但仔细看去细节上则有些许差别。实际上,“旅沪”级的第二艘“青岛”号不仅在许多方面已有所改进,而且在首制舰上所采用的众多由国外引进指挥控制及武器系统已经由国内研发的产品所取代,因而成为实至名归的国产第二代导弹驱逐舰。

该舰自服役以来不仅在中国海军九十年代中期以来历次举行的重要军演中表现出众,更连续多次代表中国海军远涉重洋执行重要对外出访任务,航迹遍及五大洲、三大洋。该舰于2002年进行了新中国海军建军五十多年以来首次环球航行的壮举,服役至今在航率之高,航程之远,经受各种严酷考验之广,至目前仍居中国海军水面舰艇之冠,成为中国海军走向远洋名副其实的大洋先锋。

中国导弹进程:潜地导弹增强战略核威慑力量

【网讯】今年10月8日是中国国防导弹事业创建的纪念日,整整走过了五十年的历程。《中国国情国力》刊载文章讲述了中国的导弹事业的重要历史进程,文章指出,中国潜地导弹增强战略核威慑力量。

两弹结合试验成功 确立中国核大国地位

  文章称,中国液体燃料火箭技术的发展,走的是从仿制到独立研制的道路。仿制的目的是使中国火箭技术队伍尽快掌握独立进行自行研制的技术,具有独立自主开发导弹航天技术的能力,以利于尽快地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火箭研究、试制和试验的科研体系。

  文章介绍说,1960年,中国导弹研制工作进入了自行设计阶段。结合中国国情,组织专家反复论证,最终确定以“东风二号”中近程导弹作为中国独立研制的第一个型号。自行设计与仿制有着本质上的区别,自行设计需要大量的原始设计资料。但是,当时中国仅有P-2导弹资料和为数不多的情报资料,远远不能满足自行设计的需求,中国航天开拓者们在这种条件下迈出自行研制弹道导弹的第一步。

中国东风II型导弹

  1964年10月,中国原子弹爆炸成功,但军事大国不以为然,他们说:中国只有原子弹,没有导弹;有了导弹也打不远,打不准。1964年6月29日,中国自行研制的“东风二号”导弹在酒泉发射场点火升空,试验成功。1966年10月27日,在中国本土西部地区预定的弹着区准确地进行了导弹核武器的联合试验,取得圆满成功。同年12月,中国东风二号导弹武器系统通过国家特种武器定型委员会的鉴定,定型投入批量生产,正式装备了部队。中国两弹结合试验的成功,东风二号导弹武器系统正式装备部队,不仅开创了世界导弹核武器在国家本土进行联合试验的先河,打破了超级大国的核垄断,而且使中国成为名副其实的导弹核大国。目前,中国已拥有多种型号近程、中程、远程、洲际弹道导弹,以及各种类型的战术导弹,为中国解放军的装备现代化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洲际火箭飞向太平洋

  文章说,1965年,按照中国火箭技术发展规划,运载火箭研究院在各有关部门的协同和支援下,开始研制中远程、远程和洲际火箭,中国火箭技术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1971年9月,在中国酒泉发射场进行了第一次洲际火箭的飞行试验,获得基本成功。这是中国继原子弹、氢弹、导弹核武器试验和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之后,在尖端科学技术领域里取得的又一重大成就。它表明中国液体火箭技术又登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并为发射重型卫星奠定技术基础。

  文章称,根据洲际导弹研制与定型工作的需要,中国决定向太平洋海域发射远程运载火箭。向太平洋发射火箭,要求火箭试验区要小、试验区封锁时间要短、回收舱落点要精确,而且发射的时间要准确无误,因此,技术要求很高。在国防科工委的统一组织下,在1979年底完成了中国远程火箭太平洋试验前的一切准备工作。1980年5月9日,新华社向全世界发布公告:中国将于1980年5月12日至6月10日,由中国本土向南太平洋南纬7°0′、东经171°33′为中心,半径七十海里圆形海域内发射运载火箭。

  1980年5月18日,中国向南太平洋海域发射的远程火箭准确地击中预定海域,试验任务圆满完成。正如钱学森1975年就指出的“洲际火箭全程试验是中国建国以来最大规模的科学试验,具有重大政治、军事和科学意义,是一次打破美苏两霸核垄断的实际行动。”这一试验在世界范围内产生强烈反响:美国人评论说“它将是中国第一次进行洲际弹道式导弹的正式试验,它可以发射到苏联各地,并达到美国西部……这是朝制造同美苏相同的洲际核武器迈出的重要一步(美联社)。”德国人指出“由于中国有了洲际导弹,中国就在大国的力量游戏中打出了新牌……北京实际上对两个超级大国有了免疫力,无论谁进攻中国,就必须估计到中国核导弹打击给自己力量造成的削弱(前联邦德国《总汇报》)”。

弹道导弹蛟龙出海

  文章介绍说,潜艇水下发射导弹武器系统隐蔽性好、生存能力强,极具突击能力,是现代导弹武器系统中最具战略威慑能力的进攻性导弹武器系统之一。潜地弹道导弹武器系统的研制涉及到核潜艇、固体推进剂弹道导弹、专用计算机、航海、导弹水下发射等多学科科学技术,研制难度大。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只有美苏两个超级大国进行了潜地弹道导弹武器系统的研制。

  考虑到潜地弹道导弹武器系统对国家长远安全战略的重大意义,毛泽东曾指出“核潜艇一万年也要搞出来”。在中国太平洋远程火箭试验之后,自1982年起,中国在东海进行了一系列潜地弹道导弹水下发射试验,并取得成功。

  文章称,1982年10月12日,中国潜地弹道导弹首次在水下常规潜艇上发射成功,同年10月12日,连续发射成功,标志着中国已经具有水下机动发射的固体战略导弹武器系统。1988年9月15日,在中国东海海域,中国又成功地从中国研制的核潜艇上,在水下成功地发射了潜地导弹,同年9月27日又连续发射成功……这一成就不仅使中国一举成为世界上第五个拥有独立研制和装备潜艇水下发射导弹能力的国家,使中国战略核导弹具有了前所未有的生存能力,使中国弹道导弹研制和部队装备建设进入了新阶段,从而大大地增强了中国的战略核威慑力量。

日本潜艇撞民船反思:无法说明潜艇水平高低

【网讯】日本一艘“春潮”级潜艇11月21日捅了大娄子,在演练时上浮撞上一艘民船,引来日本媒体的一片惊叫和质疑。前几年,日本的潜艇总体上“比较低调”,但近来,关于日本潜艇的新闻忽然多起来。就在最近,日本潜艇还跟美国的“小鹰”号航母互相大练攻防,让潜艇十分密集的西太平洋听到了隐隐的磨刀霍霍声。

  潜艇发现船时,已经晚了

  据日本防卫厅海上幕僚监部(相当于日本海上自卫队的参谋部)对外公布的情况,21日上午9时50分左右,“春潮”级潜艇“朝潮”号正在日本九州宫崎县日南市港口东部五十公里左右的海域进行上浮训练。潜艇接近海面时,突然听到了海面上有船在航行的声音,于是赶紧再次潜入水下,但一切都已经来不及了,潜艇的尾舵还是撞上了那艘船,舵杆被撞歪。当时艇内有约八十人。据介绍,“朝潮”号的排水量为2900吨,潜艇长86米,宽10米,高10.5米,1997年正式下水并投入军事用途,2000年成为训练艇。

  事故的另一方——此次无缘无故被撞、造成船体破裂还进了水的“倒霉蛋”,据悉是在巴拿马注册的货船。当时,这艘排水量为4160吨的货船正在开往中国的途中,船上有16名菲律宾人和1名韩国人。船上的人说,他们感觉被撞了一下,却没看到周围有任何其他船只,所以只好继续往前开,但很快发现船已经漏了。

日本媒体反应强烈

  或许是因为“潜艇撞民船”让人一听就觉着稀奇,所以事情一出来,尽管尚无人员伤亡的报道,还是令日本各大媒体一片哗然,甚至有人因此对自卫队的作战能力表示怀疑,并抱怨自卫队为何会酿成这起“严重的国际事故”。《东京新闻》报道说,事故十分蹊跷,“朝潮”号浮出之前,本已通过潜望镜确认了附近没有船只,却在浮出时跟那艘船撞上了,实在令人感到不解。《日本经济新闻》则称这可能是因为利用舰艇探测器搜索船只时,有关人员没有尽职尽责。由于潜艇事故冲撞的是民间船只,这关系到在有关海域航行船只的安全,也关系到民众对自卫队的信赖程度。《西日本新闻》说,要调查一下,整个训练计划是不是存在问题。《产经新闻》最初在自己的网站上刊登了报道,但45分钟后,报道却被删除,只留下一个标题。有资深人士猜测,也许《产经新闻》刊登了过激的批评文字才会这样,也可能是报道内容遭到了有关部门的抗议才被删除。这种事情在日本并不多见。

  日本的网民对这一事件非常关注,有网站甚至设立专版让大家讨论。有人说这证明日本的作战能力太低了,发现了意外就自己下沉,这是自找危险;还有人说这证明自卫队无能,只知道要预算。但也有网民说,这是“中国和韩国有意对日本海上自卫队进行骚扰”。

美国航母让日潜艇练偷袭

  日本潜艇这几天之所以如此引人注目,还因为日美要切磋“反潜战术”。据美军《太平洋星条旗报》报道,美日刚举行的联合军演中,有一项内容就是驻日本的美国海军第七舰队舍身“诱敌”──让“小鹰”号航母战斗群供日本潜艇练习偷袭。报道称,这堪称美日海上力量“史无前例的举措”。还有报道说,这是所谓的上个月“中国潜艇跟踪美军航母而未被发现”(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已称此报道不属实)后,美军对“小鹰”号航母反潜能力进行检讨的具体措施,也想依此来评估解放军潜艇的真实战力。日本海上自卫队军官称,双方此次操演以“完全实战”的形式进行:日本“亲潮”级潜艇以单艇、双艇和四艇分别对美军航母实施偷袭和“狼群”战术,而美军“小鹰”号航母战斗群将出动反潜机、护卫舰等,“猎杀”日本自卫队的潜艇。

  美国海军水面战系统中心司令罗吉·小埃斯顿上校说,亚太地区的潜艇越来越多,越来越先进,所以美国海军面临的挑战也在增加。目前太平洋海上战略通道与海峡邻近各国的潜艇有约250艘,“我们要训练我们的海军应对这种新的威胁”。(图:日本海上自卫队“亲潮”级潜艇)

日本潜艇实力有多强

  美军航母选日本潜艇当“陪练”,其实并不偶然。日本自行研制的潜艇质量与世界海军强国不相上下,不仅在战斗系统、武器装备、造艇钢材、推进系统、消音降噪等方面均属优异,而且还在继续开发相关技术。据有关防务专家评估,日本潜艇数量目前暂居东亚第三,但日本现役潜艇更新换代率最高、自制率最高、科技自动化程度最高、水下静音程度最高、完好率最高,日本也在东亚国家中最早拥有潜艇制造技术及能力。据估计,假设日本与邻近国家发生海上冲突,必须以潜艇为主战兵力时,至少有二十艘潜艇可以立即完成战备。

  据悉,日本海上自卫队的现役潜艇主要是“春潮”级潜艇和“亲潮”级潜艇。“亲潮”级潜艇是二战后日本最先进的、自研自造的最新型柴电潜艇,也是迄今为止日本建造的最大潜艇,既适合于近海从事巡逻警戒,也适合于远海作战。潜艇配备潜射“鱼叉”反舰导弹及日制的89式重型线导鱼雷,水上航速12节,水下航速二十节,下潜深度可达五百米。未来一段时间,“亲潮”级潜艇将成为日本潜艇的作战主力。

撞船不能说明潜艇水平高低

  中国的一位海军大校表示,如果注意一下近几年发生过的潜艇上浮事故,可以发现,几乎所有的海上军事强国都出过这样的事。应当说,这种事不能表明该国潜艇作战水平的强弱好坏。曾经当过潜艇军官的王新森指出,潜艇潜行的深度由浅到深可以分为潜望深度、危险深度和工作深度,上浮最容易出事的是在从工作深度上升到危险深度的这个阶段。当然,潜艇有声呐等探测设备来搜索海上的情况,但由于潜艇战术首重隐蔽性,所以不使用主动声呐而采用被动声呐,搜索水平会受到影响。另外,海洋里有很多神秘而复杂的情况,比如温度、密度、声音环境的某些特殊状况都可能导致潜艇出现声呐盲区,在繁忙的航道、繁忙的渔区,能让声呐搜索失准的因素就更多,即使到了潜望深度,因为潜望镜升上水面的高度不能太高,潜望视距是有限的,也就一两海里。此时如果有船从潜艇后面开过来,正好在声呐的尾盲区。所以,潜艇从深水上浮,其安全除了靠技术、战术素养和操作规范,也要靠运气。潜艇上浮过程中撞上水面船只,不能简单地得出技术或训练水平低,或者执行规定不严格的结论。事实上,日本现在完全可以称得上是世界上潜艇水平,特别是常规潜艇水平最高的国家之一。

  至于日本潜艇和美军航母演练攻防,这位海军大校说,通常情况下,有核潜艇的国家会较少使用常规潜艇来对付航母,因为常规潜艇受到自身条件的限制,必须定期上浮,噪音大,这对于以隐蔽性作为自己最大优势的潜艇来说是非常危险的;同时,潜艇速度又比航母编队慢,没有极其强大和准确的情报支持,很难锁定航母进行攻击。再加上常规潜艇的攻击能力有限,要对付防御半径在四百海里左右的航母编队,除非采用“群狼”战术,否则作战效能很低,威胁不大。海上军事力量强国美英等国已不再发展常规潜艇,只发展核潜艇。从这个角度来分析,美日通过媒体来张扬的这场演习,显然是做给外界看的。展示日美军事同盟的牢固是日本积极参加这种演习的一个重要目的,日本当前最大的安全威胁来自朝鲜半岛,它要展示自己和美国连成一体的军事威慑力。另外,毋庸讳言,日美两国国内都有很响的“中国潜艇威胁论”调子,两国的潜艇、航母攻防演练,当然也有做给中国看的意味。

紧急情况下 日本或允美国载核武舰艇进入领海

【网讯】日本防卫厅长官久间章生11月24日在国会众议院安全保障委员会答辩时说,日本准备在“紧急情况”下例外允许载有核武器的美国舰艇通过日本领海。

  久间章生表示,载有核武器的美国舰艇在“紧急情况”下通过日本领海,不违反日本所承诺的无核三原则。此前,他曾说不让核武器进入日本领海是日本政府的立场。

  根据《日美安全保障条约》,载有核武器的美国舰艇通过日本领海是双方事先磋商的对象,而基于无核三原则的观点不允许通过则是日本政府的立场。

  1968年1月日本首相佐藤荣作在国会发表施政演说时明确提出“不制造、不拥有、不运进核武器”的无核三原则。1971年11月日本众议院全体会议通过了政府的这一承诺。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