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加罕见压力 美国财长与联储主席第一次联袂访问中国
【网讯】包括财政部长鲍尔森与联储局主席伯南克在内等多位美国高级官员下个月将联袂访问中国。美国财政部官员说,布什政府高级财政与金融阁员罕见地同时访问之举,预料将使北京当局在人民币汇率升值、开放外国投资与取缔盗版等美国所关切的经贸议题上,面临庞大压力。
鲍尔森与伯南克预定在下月中访问北京。当美国国内不分民主、共和两党都对中国庞大的对美贸易顺差表达关切之时,鲍尔森此行也势必背负着来自国会的庞大民意压力,要求他一定要让北京对美国的要求让步。
美国与欧盟都希望北京能放手让人民币升值,以解决中国与西方的贸易失衡问题。因为中国的出口远多于进口,导致中国外汇储备在近几个月以来快速累积,逼近一万亿美元。
虽然这不是美国财政部长或美联储主席第一次与北京的对等官员见面,但据美国政府官员指出,这次行程的最大不同之处,在于由鲍尔森领军的代表团将包括多位美国内阁官员,而且目的就是要直接向中国表达希望能加强双方对话。
预计伯南克将向北京表达,美国对中国大量举债来解决贸易失衡的作法无法长久下去。虽然伯南克过去曾经呼吁中国应让人民币汇率反应市场价格,但官员透露他此行不会参加任何布什政府直接向中国施压的对话,也不会提供任何特定的政策建议。
身为美联储主席,伯南克理应独立自主行使职权。而从他伴随鲍尔森访华来看,美国显然希望说服中国接受西方的要求,藉由解除国家对经济的控制,允许更多货物进口与外国投资,以及创造诱因来鼓励人民多消费而非储蓄,进而解决中国与西方的贸易问题。
鲍尔森希望透过与中国的广泛对话,从经济、能源、环境再到其它诸多议题,让美国能够感动中国,而非让对方老是觉得美国总是针对特定议题施压。前布什政府东亚政策主管官员、现任职于乔治城大学与战略暨国际研究中心的葛林就指出,这样一个阶层如此之高的代表团,足以向中国展现出双方经济互赖的紧密程度,“鲍尔森这个策略十分聪明,因为他对中国展现出十足的敬意”;只是葛林也不忘提醒鲍尔森说,拿出这么高的规格,等于是对自己施加同样重大的压力。
在这趟预定12月12至16日举行的中美对话中,美国国会成了一个不可预测的因素。布什政府官员说,民主党掌控的国会对北京多次无视美国解决贸易失衡的要求怒气冲冲,更何况北京的头号批评者、加州众议员佩洛西1月就要出任联邦众议院议长。届时,国会中对中国经济政策不满的民主党员,与对中国大举扩增军费抱持猜忌态度的共和党员将串连一气;更何况,布什政府自己认为,中国在伊朗、朝鲜与苏丹问题上,仍没有做出美国期望的努力。
今年纽约州民主党参议员舒默与南卡州共和党参议员格拉姆曾经联袂提案要求对中国进口货品开征惩罚性关税,此案后来在鲍尔森的要求下撤案。但舒默与格拉姆已经扬言,明年他们会卷土重来。舒默说,如果这次鲍尔森领军的庞大代表团没有办法解决问题,那么国会就会出手。
美国财政部尚未宣布代表团成员名单,但是布什政府官员透露,此行团员还将包括贸易代表、能源部长、商务部长、卫生部长与环保署长。
分析家指出,在中美双方的对话过程中,布什政府能够给予北京的回馈,除了如环保与能源科技的分享之外,最重要的就是布什政府会承诺阻挡国会通过诸如舒默提案等保护主义措施。布鲁金斯研究所的中国研究主任巴德说,中国方面对美国中期选举的结果十分紧张,“他们会试着想出能够给予鲍尔森多少协助,好让他能把这群狼关起来”。
外国银行有5年时间适应中银行条例
中国规定,外国银行如果要在当地进行借贷,将有5年宽限期调整适应当局新银行条例。
据中国官方英文报《中国日报》报道,在中国注册的外国银行必须在2011年12月以前使银行总贷款额保持在存款额的75%以下。
法新社报道,北京证券的分析家指出:"这5年的宽限期对外资银行来说是必要的,因为他们在中国的市场规模还相当小,如果没有宽限期,他们将无法在中国进行业务。"
新制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银行管理条例》于上周出台,并将于今年12月11日中国加入世贸组织5周年的当天生效。
《中国日报》的报道指出,《条例》在上周颁布后进一步修订,而详情会在月底公布。
根据《条例》外国银行如果要在中国2万亿元私人存款的庞大市场里分得一杯羹,就必须在当地注册并遵守管制当地银行的条例。
目前,外国银行已经可以向在中国25个城市的企业提供人民币借贷服务。
不过外国银行必须等到5年宽限期,并得到了批准后,才能向一般中国人民提供相同服务。
另外,修订的条例也规定在2009年12月1日的3年宽限期之后,在中国注册的外国银行也不准向一个客户提供超过银行总资金10%的贷款。
按照之前的条规,这些银行不得向一个客户提供超过银行总资金25%的贷款。
中国将投资1.5万亿元建设铁路
据中国官员透露,中国将投资1.5万亿元人民币,以实现在2010年将铁路总长扩建到9万公里以上的目标。
据中国官方英文报纸《中国日报》报道,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交通运输司官员李国勇透露中国政府将在明年投资3000亿元人民币。
李国勇表示,这次投资是中国历史上最大规模的投资动作,计划到2010年将中国铁路网络体系的总长度增加20%。
报道解释说,1.5万亿元人民币投资将分别用于购买新车(2500亿元),路线建设(超过6000亿元)和土木工程建设(超过6250亿元)。
中国在2006-2010的第11个五年计划中指出,更新硬件是中国铁路发展的关键。
铁路仍然是中国人最常用的旅行工具,《中国日报》引专家估计说中国铁路在未来10年仍会处于发展鼎盛期。
不过据新华社报道,中国交通部计划投资2万亿元人民币,在未来30年内增减8.5万公里高速公路。
报道说,主要的公路建设投资将用于西部地区(1.09万亿元),华中地区将得到5200亿元投资,而华东省份的投资将约为3900亿元。
报道称,截至2010年中国高速公路网络总长度可能将将达到5-5.5万公里,届时所有省会城市和拥有50万以上人口的城市都将加入高速公路网络。
中德俄战略合作 加强欧亚铁路运输
德意志联邦铁路股份公司(Deutsche Bahn)星期三(11月22日)表示,该公司计划在未来扩大从欧洲经俄罗斯至中国的欧亚铁路运输。
德国国有铁路公司"德意志联邦铁路股份公司"与中国铁道部和俄罗斯铁路股份公司(RZD)在本周一已就加强欧亚铁路运输合作关系达成共识,三方签署了《关于加强欧亚铁路运输合作的备忘录》。
中国铁道部的声明说,德国、中国和俄国三方合作的目的是:提高中国-俄罗斯-欧洲国家及回程方向的铁路货运量,开发具有竞争力、以客户和市场为导向的铁路运输和物流方式,缩短货物运输期限。
据报道,三方已为此成立协调委员会和共同工作组,组织和实施有关计划。
欧亚铁路运输
德意志联邦铁路股份公司的声明说,该公司将在一个国际财团中持有百分之八的股份,该财团将负责在中国发展和修建铁路和公路货运转运站。
在未来5年里,财团将投资12亿欧元(15亿美元),用于修建18个铁路和公路运输中转站。
这份声明说,这个国际财团除了德国和中国的资金外,法国的CMA/CGM公司和以色列的ZIM公司也都将分别持有百分之八的股份。
德意志联邦铁路股份公司董事长梅栋说,"几年之后,北京和柏林之间就会直通火车了。"
他说,"铁路比海船快多了,"因为这条欧亚铁路运输线可使货物在12个小时内运达目的地。
但梅栋说,"现在,我们必须提出一个市场上可行的铁路运输服务方案。"
空客A380试飞北京上海
周四,一架试飞空客A380抵达北京首都国际机场。这架拥有555个座位的巨型客机将在一天后飞往上海。空客A380试飞的目的在于,截至到今年年底以前得到空中长距离飞行许可证。试飞过程中测试的指标包括检查机场是否拥有足够的装卸货物的人员和空间能力,以及当地地面人员能否维修A380。中国南方航空公司已预订了5架A380巨型空客。
1480亿欧元更新铁路
法新社上海消息,中国将在未来数年向老化的铁路干线网投入巨额资金。中国国家改革与发展委员会交通计划负责人李国阳(音)对中国日报说,中国将投资约合1480亿欧元更新现有国家的铁路交通网络。2010年前,中国铁路的交通能力将比目前提高五分之一。目前中国的交通系统以越来越跟不上中国飞速发展的经济。
三年培训百名中国高官 耶鲁叹没有中国人会很黯然
【网讯】作为美国最顶尖的两家大学之一,耶鲁大学一直受到国际社会的尊崇,其中也倍受中国高官和大学校长的欢迎。近三年来,中国已有近百名副部级高官和十四所大学校长及副校长曾到耶鲁大学接受培训,人数和级别冠绝美国高等院校。耶鲁大学校长理查德?雷文感叹,没有中国人,耶鲁将会很黯然。
香港《文汇报》报道,五年内曾六度访华的耶鲁大学校长理查德?雷文日前强调,耶鲁大学把中国视为“耶鲁全球化”这一战略的重点。他表示,耶鲁不但每年吸引着六百多名中国学生及学者,近年来亦成为中国高官深造的摇篮,“没有中国人,耶鲁会很黯然。”
雷文指出,耶鲁与中国交情很深,在2004年及2005年,耶鲁都为中国十四所顶尖大学的校长及副校长提供培训,其中包括本港两所大学的校长。令他深感欣慰的是,耶鲁以其领先的公共管理课程设计,每年吸引了三十多位中国副部级官员前往深造,并已持续三年,官员级别及人数更在美国同类项目中居首。
雷文介绍道,中国高官在耶鲁主要就读公共管理课程,学习如何提高决策能力和领导能力、如何有效地适应市场经济下的政府管理等。他表示,这些省部级高官通过课程了解美国的行政管理法,并把这些知识和经验带回中国实践,其中很多新做法就与美国行政管理模式有相似之处。他又称,专业、好学是中国高官给他留下的印象,同时亦感到中国官员有很强的求知欲,常常就某一问题展开激烈辩论。
湖北湖南江西竞逐中国首座内陆核电站 湖北胜算最大
【网讯】今年年初,中国国务院“原则通过”《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其中隐藏的“中央首次对内陆发展核电松口”的讯息引发了外界关于“花落谁家”的猜测。近日有专家透露,预计内陆首座核电站的最终选址结果年内敲定,而在湖北、湖南、江西这三个候选省份中,以强势提出要做“核电内陆第一家”的湖北优势最为明显。
香港《文汇报》报道,早在十八年前,湖北省已在考虑建设核电。该省2004年在中部省份中率先向国家发改委上报核电项目建议书。今年3月,省政府秘书长李春明(现任副省长)于省政府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十一五”期间要使湖北成为内陆首个建设核电的省份,一度引起舆论轩然大波。此后,李春明又在多个公开场合提及发展核电的计划。
八千万打造专用公路
今年4月,受国家发改委委托,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公司对湖北、湖南、江西三省进行了优化比较,以期从中选出一地上马核电项目。尽管结果尚未公布,但三省的竞争已呈白热化趋势:湖南正在研究选址的可行性;江西选址在三个月前通过了地质调查成果验收;湖北则在年初与中国电力投资集团签署协议,高调宣布共同开发核电项目,而耗资逾8000万元的核电站专用公路已于3月开工兴建,预计明年9月竣工,进度可谓占尽先机。
据悉,湖北核电站的重要参与方为中电投和湖北能源集团,二者均属电力行业。有专家表示,基于项目的特殊性,最理想的方式是集合电力同核工业部门的双方技术,合力进行核电站建设。
首期机组投资二百三十亿
湖北核电站传将选址于咸宁市通山县大畈镇,预计首期开建的两台百万千瓦级机组,投资额为二百三十亿。尽管已蓝图初现,当地有关部门却对此三缄其口。
项目参与方之一、湖北能源集团总经理肖宏江表示,“公司暂时没有做这个项目”;湖北省发改委核电办有关负责人亦称“只做事、不宣传”,甚至建议媒体记者“不要找任何人”。另据知情人士透露,核工业部十分看好湖北核电站,并曾表示愿出资一百五十亿元,该省只需投入六十至七十亿元即可,不过湖北尚未松口。毕竟对核电这一高回报的项目而言,谁占的股份越多,收益也越丰厚。
中国铝业走出“冬天”?
(英国)FT中文网 (2006-11-23)
过去10年,中国铝产业走过了一条与钢铁行业相同的爆炸式增长之路。许多经济因素推动了中国钢铁消费急剧增长,而这些因素也同样刺激铝需求出现了壮观的增长。
中国正经历着一场大规模的全国建筑热潮,而窗户、屋顶和建材所用的所有其它合金产品都需要铝。空调等大量使用铝制部件的电子产品,其消费量出现了迅速增长,而铝制罐装软饮料的销售亦是如此。
自2000年以来,中国汽车保有量开始大幅上升,而中国正接近成为全球第二大汽车市场。汽车的用铝量越来越多。中国的飞机制造业也在不断发展——空中客车(Airbus)于10月份宣布,在华开设首家工厂。
其结果是,中国的铝产量出现了爆炸式增长,对于那些过去10年间目睹着中国钢铁业发展的人来说,这种情况似曾相识。麦格理研究部(Macquarie Research)称,1991年中国的铝产量约为100万吨,而去年已增至800万吨左右。
不过,与钢铁行业一样,铝的巨大需求已引发规模甚至更大的投资热潮。中国每个省份都希望在主要的制造业领域拥有自己的参与者,这是原因之一。而企业能够从国有银行轻易获得贷款,则是另一个因素。与钢铁业一样,中国所释放出来的强大企业活力,是又一个驱动铝业发展的因素。
因此,尽管中国已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铝业市场,但该领域还是存在着一种非常熟悉的两难局面——中国的过度投资会使全球市场上铝产品泛滥,从而压低价格,并使得中国企业成为主要的出口商吗?
面临与钢铁业类似的产能过剩前景,中国政府已经发现,自2004年的遏制举措以来,很难让地方政府关闭诸多效率低下的工厂。
但从铝产业而言,中国政府的紧缩举措似乎产生了重大效果。自2003年至今年初,铝价一直飙升,有助于中国政府遏制投资的努力。
这对中国冶炼厂的打击尤为沉重,因为与其它国家的企业相比,它们签订的长期供应合同相对较少。不过,自2月份以来,氧化铝现货价格大幅下挫,使中国一些闲置产能得以重新启动。
中国政府提高能源消耗较大行业电价的举措,也对铝生产商产生了冲击。
中国的经济规划当局仍在高声抱怨该领域的“无序”扩张。虽然中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NDRC)表示,今年已叫停23个项目,相当于247万吨冶炼产能,但该机构威胁称,还会采取更严厉的措施。国家发改委是中国的最高经济规划部门。
同时,随着中国经济继续以近10%的速度增长,铝产量可能会保持快速增长的势头。日本外贸公司丸红株式会社(Marubeni)估计,今年中国铝产量将增长19%,达到920万吨,而2007年和2008年将分别再增长13%和10%。经济规划机构的官员没法指望降低产量水平,只是缓和一下疾速扩张的步伐。
不过,所有这些政府举措所造成的结果,是生产商内部一次真正的整合。光大证券(Everbright Securities)分析师衡昆表示,中国铝生产商数量已从2003年147家的高点,降至今年的96家左右。
生产过剩仍然是个问题——特别是对于那些质量较差的铝产品而言。但分析师表示,该行业的开工率已从2003年的66.3%,升至今年的82%左右。
“中国的生产商已经度过了‘寒冬',”北京金属行业咨询机构安泰科(Antaike)表示。“那些挺过来的企业将会继续下去,并走向繁荣。”
担心中国将使廉价产品如潮水般涌入全球市场的业内高管们已找到了一个同盟——中国政府。
面对中国贸易顺差急剧扩大的压力,同时担心企业对电力的需求不断上升,中国政府一直试图限制能源密集型产品(例如铝)的出口。实际上,中国政府最近已加大力度,于10月份将铝产品的出口税率上调至15%。
当2003年和2004年中国铝产量大幅增长时,中国的确开始成为铝产品的净出口国。然而,行业的整合,加之限制出口的举措,已使铝产品出口大幅下降。
国家发改委表示,由于采取的相应举措,今年中国铝出口量已下降20%。丸红株式会社估计,2008年前,中国的铝净出口量将从今年的60万吨降至20万吨左右,而安泰科估计,在2010年前,中国将重新成为铝净进口国。 (译者/刘彦)
中国是世界工厂还是加工厂?
(中国)人民日报 (2006-11-23)
多年来,中国经济一直保持持续快速的增长。目前来看,中国的工业化之路处在怎样的阶段?推动经济增长的因素发生了哪些变化?在这些变化下,民营企业和跨国公司最急需的资源是什么?双方面临怎样的合作与挑战?本报记者专访了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中国社会科学院民营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刘迎秋。
工业大国还不是强国
问:中国的新型工业化之路目前处在怎样的阶段?
刘迎秋:当前我国已从一个农业大国转变成为一个工业大国,但是还不是工业强国。我国各类产出的附加值还比较低。因此,我们必须强调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重要的一条就是提高创新能力,加强创新能力和自主知识产权建设。目前,我们主要缺的是这一块。很多人说我国是已经成为世界工厂,这不准确。实际上,到目前为止我国还仅仅是一个世界加工厂。按照温家宝总理的说法,只有绝大多数产业成为自主知识产权产业了,才能叫世界工厂。显然,在这方面我国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比如,据统计到今年第三季度全国市场投放手机4亿部,但是芯片不能自己生产,我国要交大量知识产权费;我国搞汽车近40年,但到目前为止没有自己的名牌;表面上看我国经济发展规模很大,但实际竞争力不高。总之,到目前为止,我国仍是一个世界加工厂,而不是一个真正的世界工厂。
体制改革收益在递减
问:中国这些年经济增长的推动因素是什么目前来看,有哪些变化?
刘迎秋:中国这些年的增长,最重要的推动因素是三条,第一条就是体制变革,体制变革带来了生产力的释放。第二个是对外开放,对外开放带来资金供给及其有力推动。第三个是人口红利的支撑。有估计说,我们人口红利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达3/4,有的说是1/3。总之,中国的劳动力是便宜的,人口红利是相当高的。
但是,目前这三大动力的支撑作用在下降。第一,体制变革的收益在递减,整体变革的成本在上升,改革的边际成本也在上升,这就在客观上带来了体制改革推动经济增长的能力相对下降。第二,外来资金的推动作用也在下降。中国已经从一个缺钱的国家,变成了一个资金剩余的国家。资金流入和资金使用的边际收益也在持续下降。第三,人口红利也在减少。随着人口增长率的下降,劳动力的供给增长在下降,劳动力投入的边际成本在上升,过去那种劳动力无限供给条件下的工资收入曲线持续稳定在一个较低水平上的状况在改变,并有所上升。这就在客观上决定了产出成本的上升和中国制造业竞争力的下降。在中国,不管是民营企业的发展,还是外国企业在中国的发展,都必须正视上述新问题。
要走国际化创新之路
问:在这种条件下中国民营企业的发展最急需的是什么?
刘迎秋:第一点是技术改进与创新。既然制度改进与变革的推动作用在下降,既然资金供给的支撑作用在降低,既然劳动力供给的低成本优势也在消退,那么,各类企业特别是中国民营企业就必须考虑和探索原来已经起作用但作用不足够大的技术要素的作用。所以,要在技术改进和创新上寻找出路。
第二点是人力资本的投入和积累。这是新经济理论所讨论的一个基本问题。这就是,如果对人力资本增加投入,资本的边际收益曲线将递增。
第三点是加速企业的现代化。目前我国的465万户民营企业,70%甚至更大比例的企业是家族企业。包括集体企业改制后的企业,相当部分也是家族式的管理。所以,需要探索家族企业现代化问题,即建立现代治理机构。
第四点是国际化的营销渠道。中国企业缺少营销渠道,而没有营销渠道,即使有自己的品牌也难以占领市场。因此,要创造条件,特别是要注意通过与跨国公司的合作,积极发展和扩大我国民营企业的国际化营销渠道。
中外公司合作双赢互利
问:如何看待中外公司合作的主要基础及其面临的挑战呢?
刘迎秋:承认并尊重企业利益诉求,在竞争中实现合作,在交换中达到互利,在讨价还价中实现共赢,就是当前阶段中国民营企业与跨国公司之间实现合作的深层基础。从这个角度看,特别是随着内外资企业实行同一国民待遇(统一税收等)政策的全面实施,过去那种多数好处让跨国公司和外国企业拿走、中国企业只得到一点儿加工费的时代正在成为过去。
另外,虽然到目前为止,跨国公司在竞争合作过程中还掌握着更多的主动权,但是,在政策调整后,如果跨国公司不能审时度势、根据变化了的情况正确选择与中国企业的合作路径、渠道、方式以及行业,拿出他们最好的技术和产品投放中国市场,他们要在中国获得如同过去那样的高额收益,可能将十分困难。比方说,如果跨国公司在华投资不符合中国产业方向,或者仍然拿落后于世界平均水平十年甚至更多的落后技术来投资,就是不符合中国发展方向,是不应该也不可能再得到像过去那么高的收益的。德国大众在华投资生产汽车,开始拿的不是最好的技术,并且已在中国赚走了超过投资成本数十倍的利润,这种现象今后将不再可能。
同样,虽然中国民营企业的规模和能力还普遍较小,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在这个过程中它们总是无所作为的。恰恰相反,能否根据变化了情况和条件,突出重点,选准方向,抓住机遇,将决定他们在这个过程中的成与败。今后,中国民营企业必须站在科学发展与和谐发展的高度,从中国长远发展的需要出发,按照中国产业政策总体发展的方向,从自身长远收益角度深刻思考和大胆实践与跨国公司等外国企业间的竞争与合作、共赢与发展。
《人民日报海外版》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